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6篇)
1.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篇一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预测
2012-12-31 12:24文章来源:万学海文
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
临近考研,万学海文集合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深入研究2013年考研统考专业课考试大纲,结合统考专业课的命题趋势、规律及特点,经过反复推敲锤炼之后,分析提炼各层级知识核心要点,从而对本年的考研命题进行预测,帮助学员把握出题重点。
数据结构
1.线性表的基本操作:顺序表示和链式表示的区别,采用链式结构实现带头节点的单链表和双链表增删操作
2.队列和栈结构的概念理解及应用,及其特点;
3.树的概念与性质以及相关计算
4.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及其主要特征;
5.基于完全二叉树性质的计算问题:计算二叉树的层数,节点总数,叶节点数等
6.图相关的定义问题:有向图,无向图,连同,强连通等概念的对比
7.带权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及应用
8.最小生成树
9.顺序查找的基本方法:分析顺序查找法的算法复杂度
10.算法复杂度分析问题:能够给出特定算法用大O表示的时间或空间复杂度
11.哈夫曼(Huffman)树
计算机组成原理
1.原码、反码与补码表示法:用原码、反码与补码来表示一个给定的数
2.Cache结构及编址
3.段页式虚存地址变换计算问题:给定虚地址与段表页表,求出实际地址
4.存储器的分类、层次化结构
5.微程序控制器结构与微地址形成:微控存,中断结构,时序等,微地址的几种形成方式
6.主存储器的字位扩展问题:存储器的设计
7.时序系统:三级时序系统之间相互的关系
8.ROM与RAM的对比问题:存储特性,成本,速率等
9.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计算问题:访问速率,存储容量,访问周期等指标的计算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2.死锁的产生与预防:死锁的定义,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通过克服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预防死锁
3.进程通信问题:共享存储器,消息方式,管道等
4.进程状态转移问题:进程的创建,就绪,运行,阻塞,挂起等状态及其相互转换发生的条件
5.作业调度问题:不同的作业调度算法的对比
6.I/O设备定义及相关问题:I/O设备的分类等
7.页面置换算法
8.换页算法: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最久未使用等方法
9.缓存技术:缓解外设与CPU计算速率矛盾的方法
10.磁盘调度问题:电梯算法,扫描算法等调度方法相关的计算问题
计算机网络
1.网络体系结构问题:协议,服务,接口等概念
2.ISO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两种模型各层的功能与对应关系
3.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4.IP分组:分组过程,相关计算
5.IPV4和IPV6比较
6.流量控制与停等协议: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大小,三种停等协议效率计算
7.域间路由BGP:域间路由选择的因素
8.信源跟信宿的概念
9.应用层基本概念
10.Http协议:工作过程
希望通过预测,帮助广大考生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梳理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命题点,直击命题要害,进而做好最终的考前冲刺。
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2.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篇二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试题库 无纸化考试 教考分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37-02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11年版)》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针对新生必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考试环节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评价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来讲,采取何种考核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更为重要。传统的笔试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能力基本考察不到,无法体现学生真正的能力水平与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目前均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我校从2012年开始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下面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及使用情况为例,对无纸化考试在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分离等方面的优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情况
我校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兼有理科、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具体实施时先按照生源地将学生划分为区内、区外2个层次,然后再按照各层次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划分为初级层与中级层。教学目标与要求按区内、区外划分,授课学时中级层安排为45学时,初级层安排为60学时。作为公共课,普遍存在学生多、课时少、教师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寻找一种客观高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早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校早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以传统的笔试为主,从考试情况来看,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1)考题覆盖知识点范围不够宽广,考察范围固定,不够灵活;(2)以“死”知识考察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3)未实现教考分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个别老师或多或少的给学生缩小考察范围的情况;(4)监考过程不宜把控,学生作弊较多,存在雷同卷;(5)学生数较多、考试规模较大,印刷试卷、考试管理人力等财力成本较高;(6)阅卷量大、阅卷老师多,判分很难做到统一尺度。
三、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建设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经过多方考察,购买了上机测评系统,从2012级开始采用了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由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采用原有测评系统中的试题,由我校公共计算机教研室按照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制定出题方案及出题的具体要求。在建设试题库前由公共计算机教研室讨论根据教学大纲划分课程所需考核的单个知识点,再按照“教学目标”、“章节内容”、“能力要求”、“难度系数”等方面设计出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分为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所以题型设置分为单选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单选题主要考核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操作题主要包括打字、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Email六个部分操作的实践题。
四、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应用情况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从2012年投入使用至今,实现了抽题、考试到阅卷的标准化、自动化操作。从实施结果来看,能够很好的反映教学效果情况,考察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
1.实现了试题出题的标准化、规范化,评分标准的统一化、科学化,节约了出题时间,提高了出题的效率和试卷质量。试题库在使用之前均经过多位老师审核,并统一制定了难度系数,基本做到了抽题、出题的规范、标准化,以及评分标准的统一、科学化,维护了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
2.实现了教学效果检查的真实性,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真实掌握水平。采用试题库出卷以后,通过随机抽题、随机组卷,考试时考生作答的题都不一样,无法进行相互抄袭,降低了抄袭、夹带等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以来,学生总体考分明显降低,不及格率升高,但是成绩正态分布较好,真正做到了客觀、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际能力水平。
3.实现了教考分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由于是随机抽题、随机组卷,所以教师事先无法预知考试的题目,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认真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试题库内容覆盖面较广,学生猜中题目的概率很低,学生再也不能像押宝那样在复习阶段临时抱佛脚背要点,必须自觉认真听好每一堂课,独立完成每一次操作作业,对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4.实现了高效节能,降低了考试成本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节约了纸质试卷印刷成本,减少了参与监考及考务工作教师的人数,考试组织实施难度和工作量大大降低。
五、结束语
试题库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随着学校的发展,随着信息的变化而随时更新、升级甚至换代,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最新需要,进而进一步发挥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使之良性循环。相信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试题库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1]熊晓明.《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信息通信,2013(04).
[2]曹成志,宋长龙,浦文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无纸化考核体系题库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3(06).
[3]靳伟国,付瑞萍等.计算机化考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03).
3.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篇三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X型题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4、试卷内容结构:基础医学约50%(其中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约15%;病理学约15%);临床医学约50%(其中内科学约30%;外科学约20%)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
1、以书本为基础,重点复习书中出现“最”、“特有”、“特效”、“唯一”字眼的句子和出现有3~5条标题性段落。
2、合理安排好西医综合和其它科目的复习时间:①英语复习该冲刺阶段主要是强化记忆重点词汇和进行阅读理解试题的模拟测试以及练习写作。②政治重点复习时事政治,加强前后的融会贯穿,提高答题的逻辑性、内容的完整性、对问题认识的深入性、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方向性。③西医综合知识点较为零散、内容较多,可以利用相对灵活的时间进行复习。主要是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④以一本相对权威的题量中等的西医综合模拟试卷为检测复习效果的工具。
3、以历年考题为借鉴。
4.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篇四
一、解释术语: 偏义复词 经传释义 本义(举例)异体字(举例)36字母
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 外语进修学习专家建议咨询电话:0531-88012323
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对外汉语考研试题 专业综合 古代汉语&中国文学(899)古代汉语部分
一、解释术语:
偏义复词 经传释义 本义(举例)异体字(举例)36字母
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剩,将袭郑
2、师进,次于陉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霄海赫之,以劝事君者
7、苟无岁,何以有民
8、此时鲁治维适游赵,会秦围赵
9、(阳货)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世而往败之
10、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有哪些?
2、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素在古代汉语中是否也一定是一个词素?请举例说明
四、断句并翻译整段话:
古者赏不以爵禄邢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以加而不行于爵禄志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仁厚之至也 古代文学部分
一、填空:
1、“,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在《离骚》中的句子。
2、班固的 是中国第一步断代史
3、曹操的《蒿里行》中表现了开阔的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4、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蔽嗡一个新的境界
5、摩诘是指唐代的诗人
6、是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集
7、严羽在《 》中提出“妙悟”说,主张作诗以盛唐为法
8、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建立新文学,强调真实,提出“ ”的口号
9、《 》杂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10、爱姑是鲁迅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是“病态社会的不行的人们的”代表 11、1926年,郭沫若在其三部历史剧《聂》《王昭君》《 》中塑造了三个叛逆的女性形象
12、“在雨的夜里,/… …消散了,… …/丁香般的惆怫罕是现代派诗人 的诗作《雨巷》中的诗句 13、1937年后,沦陷区活跃着两位被称作是“南张北梅”的女作家,其中,“梅”是指
14、巴金40年代厂做的长篇小说《 》是其现实主义创作艺术深化的一个新标志
二、名词解释:
《关雎》 《牡丹亭》 “京派”小说 新歌剧
三、简要回答问题:
1、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2、简要回答“新月派”的艺术主张
四、读下面一首诗,并作出简要的赏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字词汇部分
一、写出下列各字的造字法: 既 豆 室 亦 高 涉 街 取 甘 取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并说明其简化方法: 塵——(),其简化方法 書——(),其简化方法 電——(),其简化方法 鄧——(),其简化方法 膽——(),其简化方法 醜——(),其简化方法
三、简答:
1、举例说明偏旁有几个类型
2、一位留学生问他的老师说“老师,您是光棍儿么?”结合现代汉语词汇相关知识分析这句话的错误
四、近义词辨析:
1、异常 非常
2、切身 亲身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全方位指导
对外汉语专业概况 对外汉语专业优势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报考人群分析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院校推荐
北京语言大学 暨南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语言学 语音 词汇
语法 教学 心理学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规划指导
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规划
2010年考研对外汉语专业概况
一、什么是“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简称,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也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它真正的名称,或者说它的学名,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二、“对外汉语”研究什么
对外汉语主要研究四个层面的问题:
1.汉语
这一层面的研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是“对外汉语”的本体论。例如,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你有我无”和“我有你无”的语言现象。比如,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有“把”字句,“被”字句,有量词,等等。再比如,我们通常把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第一个学期为上,第二个学期为下。那么,初级上的学生(有很多是零起点的)应该教给他们什么?初级下的学生应该教什么?中、高级又该教什么?哪些应该先教,哪些应该后教?汉语拼音方案该不该教?在什么时候教?汉字该不该教?教多少?哪些先教?哪些后教?这些都属于这个层面应该解决的问题。
2.教育学
这一层面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这是“对外汉语”的方法论。有这样一个故事:留学生问老师:“„我今天老大不高兴‟这句话中的„老大‟是什么意思?”老师回答说:“是„很‟的意思,„我今天老大不高兴‟就是„我今天很不高兴‟的意思”。没过多久,这个留学生就造出了“我今天老大高兴!”这样的句子,但这个句子我们是不说的。这涉及到了老师在“怎么教”的环节中的一些问题。
3.心理学
这个层面解决“如何学”的问题,这是“对外汉语”的认识论。我在一次“一对一”的教学中碰到一件这样的事儿。我教“死”这个字时告诉学生“死”除了“生命结束”这个意思,有时还用来加重语气,表示夸张,如:“我想死你了”,“我饿死了”,学生若有所悟。不久,学生对我说:“老师被我气死了”。我问怎么回事,他说“我在请假条上写着„我病死了,不能来上课……‟”。这涉及到了学生在“如何学”的环节中的一些问题。
4.教育技术
这个层面解决“用什么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问题,这是“对外汉语”的工具论。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优势分析
在考研选择专业的选择过程中,很多考生禁不住要问,为什么要选择“对外汉语”教学呢?在此,对外汉语专家给出如下解释: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朝阳”行业
1.一方面,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2010年预计将达到1亿。目前,海外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到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时代》周刊这样评价日益升温的“汉语热”:“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
2.另一方面,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短,许多方面有待改善。
(1)师资方面:教师队伍水平不一,高素质教师缺乏;
(2)教材方面:有些教材的编写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而又没有统一规范来加以检查;
(3)理论建设方面:多数学校负责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学科意识不强,不注重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不注意整合各不同学科的力量来为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服务;
(4)认识方面:多数学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的支持力度不大。正是因为种种问题的存在,才亟需高素质的“对外汉语”人才。
二、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计算过,你每学一个英语单词要花多少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仅靠英语教育一项,英语国家每年从咱们中国人的口袋里赚走了好几个亿的“外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好莱坞电影竟然也是美国的一项语言政策?
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就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他指出,理论上语言是一律平等的,现实中语言是有强有弱的。语言的强弱与语言所属社团的强弱盛衰呈正相关。在国民总收入列世界六强、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千美元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应当审时度势,制定科学而且充满雄心的语言战略,使语言在国家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巨力,保证将来国家强大时也有与之相称的语言强势。语言强弱不仅是国家强弱盛衰的象征,而且语言也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强大。由此他提出汉语走强的战略与举措:
第一,提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社会声望;
第二,加快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
第三,努力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那么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重大举措呢?
第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创办“孔子学院”;
第二是举办“汉语水平考试(HSK)”;
第三是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
有关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2010年考研对外汉语专业报考人群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考研的强劲优势,使其成为众多考研学子关注的焦点,但是不是每一类考生都适合报考呢?
对外汉语研究专家指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难度和范围并不适合每个人都报考,选择专业需要参考兴趣爱好和实力,量力而行,以下四类专业的考生比较适合报考对外汉语专业:
1.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
2.中文各专业的本科生;
3.外语专业的本科生;
4.其它有志于对外汉语事业的文科类本科生。
在报考对外汉语专业的同时,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关注和强调外语的学习。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主流外语是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对于外语类专业的同学来说,再掌握一门小语种,如日语、韩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也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尽管我们希望如此。对于汉语文化圈的学生来说,英语实际上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一门语言;但是来自汉语文化圈的学生占了所有来华留学生的百分之多少呢?据我掌握的数据看,应该将近百分之七十。而且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这个比例还会增加。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韩国,其次是日本。多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对语言的理解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在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中更加容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2010年考研对外汉语专业院校推荐之北京语言大学
一、专业概况
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排名13,“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大哥大”。
“对外汉语”教学现在还不是一个专业,而仅是一个研究方向,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一个三级学科,通常都设置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个专业下面,作为它的一个研究方向。
北京语言大学招收属于文学硕士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和属于教育学硕士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
二、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要多考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三、参考书目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黄、廖本)
《现代汉语》(胡本)
《古代汉语》
四、推荐导师
赵金铭:男,1940年7月出生,天津市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张旺熹:男,1962年11月出生,安徽芜湖市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张博:女,1957年6月出生,河北新城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99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史、语源学。
王建勤:男,1955年12月生于山西。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语言习得与认知。
谢小庆:男,1951年生于北京。研究员,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心理测量学和语言测试。
2010年考研对外汉语专业院校推荐之暨南大学
一、专业概况
暨南大学,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排名11,对外汉语教学在南方的最重要的基地。
“对外汉语”方向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的六个方向之一,此专业的研究生由华文学院培养。
二、推荐导师
“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方向的导师有八位老师,分别是贾益民教授、彭小川教授、李军教授、周静副教授、孙玉卿副教授、张军副教授、杨海明副教授、王汉卫副教授。另外还有一位周健教授。这里特别向大家介绍一下郭熙教授。
三、考试科目
暨南大学的考试科目是语言学综合(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写作)和现代汉语。
四、参考书目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王力《古代汉语》(1-2册)
2010年考研对外汉语专业院校推荐之上海师范大学
一、专业概况
上海师范大学,尽管不是985或者211大学,却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所高等院校,又因为地处繁华的国际都市上海,有其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师资是非常强大的。
上海师大的对外汉语学院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均培养“对外汉语”的硕士研究生。
二、推荐导师
对外汉语学院著名的导师有:
齐沪扬:男,1950年出生,浙江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陈昌来:男,安徽定远人,1962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著名的导师有:
张谊生:男,浙江绍兴人,1952年11月出生于上海。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虚词。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对外汉语专业因为涉及汉语、外语、教育等各方面的专业信息,因此复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参考书的选择,考生经常比较头疼。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家总结了各个方面复习的参考数目,供考研学子参考。
由于各学校、各方向考试科目不尽相同。那么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方向准备相应的参考书。有的学校提供了参考书目,有的学校没有提供参考书目。对提供了参考书目的学校,我们的建议是,复习时以指定参考书目为主,适当扩大知识面。举个例子说。现代汉语的教材有很多种,也许这个学校指定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为参考书,那么我们就重点看这个。
同时,也建议大家抽出时间看看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和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甚至是张斌的《现代汉语》。因为每种教材必定有它的特色,也必定有它的不足。黄、廖本结构清晰,概念明确,但有点过时;胡本内容详细,分析细腻,但有些庞杂;邵本理论和观点新颖,特色鲜明,但有些问题仍值得商榷;等等,不一而足。多看几种教材的好处在于取长补短,对一些热点和难点,各书解释都不一样,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高大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深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了上述推荐书籍外,考研教育网还根据广大考研学子复习时的具体科目列举以下参考书目,请点击查看具体内容: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语言学
语言学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材
《语用学教程》 索振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材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
《语言学纲要》 徐通锵、胡吉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习指导书
《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语言理解与认知》
崔希亮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
商务印书馆 ——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 》
施春宏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语音
语音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普通语音学教程》
罗常培、王均 商务印书馆 教材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汉语发音与纠正》
曹文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汉语语音教程》 曹文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词汇
词汇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现代汉语词汇》
符淮清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
商务印书馆
——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语法
语法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马真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刘月华等 商务印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教学
教学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
周小兵、赵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对外汉语教学使用语法》 卢福波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彭小川等 商务印书馆 ——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心理学
心理学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皮连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学主要参考书
《发展心理学与你》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要有计划、有系统。
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看几遍书,多长时间完成一遍,都要心中有数。每看一次书,都要先有目标。你每次看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比如,第一次看侧重于理解,弄懂那些以前没有弄懂的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原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第二次看偏重于概念和定义的记忆,第三次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第四次就开始掌握全盘,对条条框框的东西进行梳理,等等。
二、要把看书和做练习结合起来
做练习这个过程必不可少。不管哪个学校的考题都可以利用。使自己提早进入状态。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学校的试题有不同的特点,做试题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而不是在猜题。
三、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同时要善于发掘重点
四、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做笔记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某个概念语言学书上有,现代汉语书上也有,尽管基本意思相同,但还是有小异。这个时候你就要善于分析总结,你可以把两者综合起来,你也可以舍弃其中一个,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它写在你的笔记本上,作为你将来背诵的依据。千万不要看语言学就背语言学书上的那个概念,看现代汉语就背现代汉语书上的那个概念。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当你需要陈述这个概念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到底该是哪一个。
这里再强调一个问题,因为这里有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这类考研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上面,至于英语,我想你对自己能拿多少分应
该有个底,确保能拿70分以上的同学,不需要再花时间了;还没有把握拿70分的同学,冲刺阶段再做几套模拟题,也就仅此而已。考研英语你想在70分的基础上再增加几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把相当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多拿10分20分轻而易举。因此大家要善于权衡他们的利弊,作出最好的取舍。每个同学都应该对自己每门科目有个预期的分数,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分数:英语:75分,政治:70分,语言学:120分,现代汉语:120分。
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规划
对外汉语专业考研复习和其他专业考研复习一样,都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考研学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3月份—6月份
主要任务:公共课和专业的基础复习。
第二阶段:暑假
主要任务:强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提示:暑假是个黄金时段,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感觉政治等公共课不太好的同学,建议去报个辅导班。
第三阶段:9月份开学后,到实习结束
提示:在选择是分散实习还是集体实习的问题上,请大家自己斟酌,拿定主意。
第四阶段:11月底到一月考试
主要任务:把重点向英语,尤其是向政治倾斜。
冲刺阶段要对专业书的熟练程度最好能够达到这样:打开书本的目录,你就能说出每一章每一节有哪些概念、定义、重点、难点。
各个学校对外汉语考研科目
(2009-05-26 19:20:10)转载 标签: 杂谈
2008-02-21 09:59 个学校的对外汉语相关专业考研科目
2006-09-27 01:34 P.M.北京师范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黄伯荣《现代汉语》、胡裕树《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
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胡裕树《现代汉语》
中山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0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4修订本(旧版本也可)。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1997.7。《中国文字学》,唐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
曁南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2
黄伯荣《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1-2册、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人民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3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编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人大古代汉语教研室 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4
课程与教学论
黄伯荣《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
主要参考书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刘月华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法讲义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三本)
郭锡良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要略
程裕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教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册)
唐弢
人民文学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1
黄伯荣《现代汉语》、叶蜚声《语言学纲要》、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纲要》(中华书局)、南京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招生人数不明
《文艺学纲论》胡有清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州师范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8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厦门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招生人数不明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概论》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汉语词义学》苏新春,广东教育出版社;03方向:《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概论》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①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②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③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④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⑤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⑥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4)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初试:《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或《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等主编,高教出版社);《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商务印书馆;《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主编,北大出版社(或《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大出版社);《语言理论》,彭泽润、李葆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反映近年来学术动态的期刊论文。
复试:《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法学史》,龚千炎,语文出版社;《简明语言学史》,罗宾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类似的“语言学史”论著);《计算机基础》詹江平,机械工业出版社。
南开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胡明扬、沈阳、贺阳
《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伯荣《现代汉语》,邢公畹
《现代汉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解惠全《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现代汉语》(修订二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复试用教材);
(3)《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复试用教材);
(4)《古代汉语》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篇五
201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计算机学科综合(专业)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 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太多,没有时间抄写下来。
题目的主要考察内容是 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
二、综合应用题
41.物理内存分配的系统,空闲内存块有:
10KB,4KB,20KB,18KB,7KB,9KB,12KB,15KB。
有内存请求序列:12KB,10KB,9KB。
分别使用 首次适应(first fit),循环首次适应(next fit),最坏适应(worst fit),最佳适应(best fit)分配策略进行内存分配。
请问各分配策略使用后的空闲内存块序列?
42.简述使用了swapping 内存交换技术及分页内存管理的系统,在读取不在物理内存中的某有效虚拟地址的整个过程。
43.一机器主频是8MHz, 每个机器周期占用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执行时间平均是2.5个机器周期。
1)机器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多少MIPS ?
2)机器的主频速度快,那么机器速度就快。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机器的某进程共运行时间是100s,其中CPU 运行75s,其余是I/O访问时间。若机器的CPU 速度提升50%,I/O速度不变。该进程需要运行多少时间? 4)如果CPU 和DMA 控制器同时要求总线传输,请问谁的优先级高?为什么?
44.某机器字长16位,主存空间大小是128KB,按字编址。
1)请问地址寄存器(MAR)和数据寄存器(MDR)各需要多少位?
2)机器若选用8K×16的RAM 芯片,共需要几片?并写出每片RAM 地址范围?
3)机器为协调CPU 与主存的速度使用了Cache,请问主存与Cache 进行数据交换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使用该粒度的原因?
4)若直接映射Cache,共容量是4KB,块是8个字,请设计主存的地址格式?
45.(题目的文字及表格较多,没完整抄写下来)
某网络使用OSPF 路由协议,有R 路由器与A、B、C、D 路由器等设备互联,并提供了R 路由器的路由表,和B 路由器的LSA 路由通告。
问题考察的主要是访问某IP 时的下一个跳转点,及R 路由器的路由表根据B 路由器的LSA 路由通告的最短路径原的更新。
46.图G 的邻接矩阵是 [ 046∞∞∞∞05∞∞∞∞∞043∞∞
∞∞0∞3∞∞∞∞03∞∞∞∞∞0]
请画出该图。求图G 的关键路径及路径长度。
47.有1000*1000的稀疏矩阵,其中仅有0.01%非零。
1)设计哈希表作为存储结构,把哈希函数给出。
2)设计查找矩阵的哈希算法,设冲突时用链表法。语言使用C/C++或Java。
6.大学考研,基础化学,试题库 篇六
1、掌握溶液组成的几种标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3、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二、掌握内容: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2、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数)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数)3、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HCO3-164.7 mg[Mr(HCO3-)= 61],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1 mmol·L-1 B、84 mmol·L-1 C、27 mmol·L-1 D、44 mmol·L-1 2、将14.00g含结晶水的草酸(H2C2O4·2H2O)溶于186.0g水中[已知Mr(H2C2O4·2H2O)= 126.0;
Mr(H2O)=18.0],则草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H2C2O4)为:()。
A、5.84 mol·Kg-1 B、0.584 mol·Kg-1 C、9.00 mol·Kg-1 D、1.26 mol·Kg-1 3、设某溶液由溶质B和溶剂A组成,则溶质B的摩尔分数x(B)为:()。
A、nA/(nA+nB)B、nB /(nA+nB)C、(nA+nB)/ nA D、(nA+nB)/ nB 4、在下列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中,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①质量摩尔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 ③摩尔分数 ④质量浓度 ⑤质量分数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⑤ 5、pKa = 4.75,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A、1 B、2 C、3 D、不能确定 6、正常人每100mL血浆中含Ca2+ 10 mg[Mr(Ca2+)= 40.0],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4.0 mmol·L-1 B、2.0 mmol·L-1 C、2.5 mmol·L-1 D、10.0 mmol·L-1 7、将2.76 g甘油(C3H8O3)溶于200 g水中,已知M(C3H8O3)= 92.0 g·mol-1,则其质量摩尔浓度b(C3H8O3)为:()A、1.38 mol·Kg-1 B、13.8 mol·Kg-1 C、0.150 mol·Kg-1 D、1.50 mol·Kg-1 8、0.4 mol H2SO4溶解于水,配成500 m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A、c(H2SO4)= 0.8 mol·L-1 B、c[(1/2)(H2SO4)] = 0.8 mol·L-1 C、c[(1/2)(H2SO4)] = 0.4 mol·L-1 D、硫酸的浓度为0.8 mol·L-1 9、250 g水中溶有20.0 g乙酸(CH3COOH),已知M(CH3COOH)= 60.0 g·mol-1,则乙酸和水的摩尔分数分别是:()A、0.023,0.977 B、0.046,0.954 C、0.216,0.784 D、0.230,0.770 10、输液用葡萄糖[M(C6H12O6)=180 g·mol-1]的浓度c(C6H12O6)= 0.278 mol·L-1,那么它的质量浓度为:()。
A、2.50 g·L-1 B、25.0 g·L-1 C、5.00 g·L-1 D、50.0 g·L-1(二)、填空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Na+ 326mg,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浓度为。[Mr(Na)=23] 2、下列数据:0.07205、2.58×10-7、0.80%和pH=4.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和。
3、质量摩尔浓度b(NaOH)= 0.500mol·Kg-1的NaOH溶液100g,加水50g及NaOH固体0.840g,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NaOH)为,摩尔分数x(NaOH)为。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1.03g·mL-1,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已知Mr(NaOH)=40.0] 4、取密度为1.84Kg·L-1的96%的H2SO4溶液100g,配成100mL的稀硫酸,则稀溶液中c(H2SO4)=,b(H2SO4)=。
5、将8.4g NaHCO3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浓度为,100mL该溶液中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已知Mr(NaHCO3)=84.0] 6、有一质量摩尔浓度为5.36 mol·Kg-1的HClO4溶液,其密度为1.251 g·mL-1,则HClO4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7、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1.20×(112.1―1.349)/5.4386 =(2)(29.837-29.24)/32.065 = 8、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9、100g质量分数为8.50 %的NH4Cl水溶液,其密度是1.024 g·mL-1,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NH4Cl)= mol;
质量摩尔浓度b(NH4Cl)= mol×kg-1;
摩尔分数x(NH4Cl)= ;
物质的量浓度c(NH4Cl)= mol×L-1 10、某患者需补充Na+ 5.0 × 10-2 mol,应补充NaCl的质量是 g,若用生理盐水补充[r(NaCl)=9.0g×L-1],应需生理盐水的体积是 mL。
11、实验室常用试剂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 g·mL-1,则此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mol×L-1,摩尔分数x(HCl)=。
12、1.000L溶液中含KAl(SO4)2·12H2O[Mr(KAl(SO4)2·12H2O)=474.2]118.6 mg,则KAl(SO4)2物质的量浓度c(KAl(SO4)2)=,SO42-物质的量浓度c(SO42-)= ;
若该溶液的密度为1.00 g·mL-1,则SO42-质量摩尔浓度b(SO4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渗透压力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2、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掌握内容:
1、渗透现象 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Vant Hoff定律)2、渗透活性物质 渗透浓度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晶体渗透压力和 胶体渗透压力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临床上常将两种等渗溶液混合使用,这种混合溶液:()。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要根据两种溶液所用的体积来决定混合溶液渗透压力的高低。
2、发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A、有半透膜存在;
B、有半透膜存在且膜两侧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C、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D、需A、C同时存在。
3、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的是:()。
A、50g·L-1 C6H12O6 B、9 g·L-1 NaCl C、6 g·L-1 NaHCO3 D、342g·L-1 C12H22O11 4、下列溶液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A、0.1mol·L-1 NaCl B、0.2mol·L-1 C6H12O6 C、0.15mol·L-1 CaCl2 D、A与B的等体积混合液 5、下列溶液的渗透压力与9g·L-1NaCl溶液渗透压力相近的是:()。
[已知Mr(NaCl)=58.5,Mr(C6H12O6)=180] A、55 g·L-1葡萄糖溶液 B、29 g·L-1葡萄糖溶液 C、1.0 mol·L-1葡萄糖溶液 D、0.5 mol·L-1葡萄糖溶液 6、等渗溶液应是:()。
A、在同一温度下,蒸气压下降值相等的两溶液;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C、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D、溶液相同的两溶液。
7、如下图所示,渗透方向是:()。
左侧 右侧 0.03 mol·L-1葡萄糖溶液 0.01 mol·L-1 CaCl2溶液 半透膜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8、如果用动物膀胱膜把50 g·L-1葡萄糖溶液(左侧)与正常人血浆(右侧)隔开,则:()。[已知Mr(C6H12O6)=180] A、葡萄糖分子向左侧渗透 B、水分子自左向右渗透 C、水分子自右向左渗透 D、水分子在膀胱膜两侧属于动态平衡状态。
9、血浆总渗透压力的正常范围为280 ~ 320 mmol·L-1,若将100 mL 0.15 mol·L-1 NaHCO3溶液与200 mL 0.3 mol·L-1 C6H12O6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与血浆相比为:()。
A、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低渗溶液 D、缓冲溶液 10、正常人血浆点渗透压力约为770 Kpa,它包括晶体渗透压力(约730 KPa)和胶体渗透压力(约40 KPa)。其中晶体渗透压力是主要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血浆中:()。
A、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
B、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
C、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D、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有的又可离解为离子,单位体积血浆中的质点数多。
11、如下图所示,半透膜两侧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应为:()。
葡萄糖水溶液 葡萄糖水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右侧大于左侧 B、左侧大于右侧 C、左右两侧浓度相等 D、以上A、B、C都不可能 12、如下图所示,水分子的渗透方向为:()。
0.05 mol·L-1 0.05 mol·L-1 HAc溶液 NaAc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膜两侧溶浓度相,故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13、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50g·L-1的葡萄糖溶液与12.5g·L-1 的NaHCO3溶液按2∶1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已知Mr(C6H12O6)=180,Mr(NaHCO3)=84]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如按1∶1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为等渗溶液(二)、填空题 1、发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如用动物膀胱膜将生理盐水(左侧)与5g·L-1 NaCl溶液(右侧)隔开,其渗透方向为。[已知Mr(NaCl)=58.5] 2、已知水的Kf =1.86,实验测得37℃时人的血浆的渗透压力为780 KPa,则其渗透浓度为 ;
血浆的凝固点为。
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仅仅与 和 有关,而与 无关。
4、将红血球放入20g·L-1 NaCl溶液中,红血球将会 ;
1mol·L-1 NaCl溶液比1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的正常范围为。
5、在0.20 mol·L-1 NaCl、0.40 mol·L-1 C6H12O6、0.30 mol·L-1 CaCl2、0.40 mol·L-1 C12H22O11以及0.10 mol·L-1 NaCl与0.40 mol·L-1 C6H12O6的等体积混合液中,其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渗透压力最小的是。
6、把红细胞分别置于5g·L-1和15g·L-1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和。[已知Mr(NaCl)= 58.5] 7、所谓渗透活性物质是指。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其渗透压力应与 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
8、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其 与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因此也可用 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衡量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9、稀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仅与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多少有关,而与 无关。
10、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将25g·L-1 C6H12O6溶液(低渗糖)来稀释500ml 500g·L-1 C6H12O6溶液(高渗糖)至等渗糖水,所用低渗糖的体积至少为 mL,最多为 mL。[已知Mr(C6H12O6)=180](三)、计算题 1、通过计算排出下列稀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1)c(C6H12O6)= 0.20 mol·L-1(2)c(Na2CO3)= 0.20 mol·L-1(3)c(Na3PO3)= 0.20 mol·L-1(4)c(NaCl)= 0.20 mol·L-1 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Mr= 53.48),其规格为20.00 mL一支,每支含0.1600 g 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3、计算下列三种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
① 10.0 g·L-1 NaCl;
② 10.0 g·L-1 CaCl2 ;
③ 10.0 g·L-1 C6H12O6 [Mr(NaCl)=58.5 ;
Mr(CaCl2)=111;
Mr(C6H12O6)=180] 4、25℃时海水的平均渗透压力是30 atm,试计算与海水等渗的尿素(NH2CONH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5、100 mL水溶液中含有2.00 g白蛋白,25℃时测得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717 KPa,求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6、将35.0 g血红蛋白(Hb)溶于足够的水配成体积为1L的溶液,25℃时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10.0 mmHg,试计算血红蛋白分子的摩尔质量。
7、密度为1.005 g·L-1、质量分数0.86%的NaCl水溶液又称为“生理盐水”,因为其渗透压力与血细胞内液是相等的,试计算正常体温37℃时此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力。
8、治疗脱水、电解质失调与中毒静脉滴注的林格氏 (Ringer)液的处方是,在1L注射用水中溶有8.5 g NaCl、0.3 g KCl、0.33 g CaCl2·2H2O,则林格氏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它与人体血浆是等渗溶液吗?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及一元质子弱酸和弱碱水溶液pH及有关物种浓度的计算;
2、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二、知识要点:
弱电解质 解离度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酸碱概念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强度的相对性 水、酸和碱中质子转移平衡、平衡常数及水的平衡移动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一元弱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及pH计算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及其应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的H2SO3的PKa1=1.81,PKa2=6.91,H2S的PKa1=7.04,PKa2=11.9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碱性最强的是:()A、HSO3-B、HS-C、SO32-D、S2-2、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不属于共轭关系的是:()A.HCl—Cl-B.H2CO3—HCO3-C.NH4+—NH3 D.H3O+—OH-3、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A.[H+]与[OH-]乘积变大 B.[H+]与[OH-]乘积变小 C.[H+]与[OH-]乘积不变 D.[H+]等于[OH-] 4、在H3PO4的Ka2= 表达式中,式中的[H+]严格来说是:()。
A、一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B、二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C、三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D、H+离子的总浓度 5、碱 二甲胺 乙胺 氨 苯胺 pKb 2.93 3.33 4.75 9.40 由前列表中可知,其碱性最强的为:()A、二甲胺 B、苯胺 C、氨 D、乙胺 6、已知NH3的pKb=4.75,AC-的pKb=9.25,C6H5COOH的pKa=4.19,ClO-的pKb=6.47,其中碱性最强的为:()A、AC-B、ClO-C、NH3 D、C6H5COOH 7、10.0ml氨水需4.0ml 0.20mol·L-1 HCl中和,把10.0ml此氨水与5.0 ml0.20 mol·L-1 HCl混合,则混合液中:()A、[NH4+]> [H+]> [Cl-]>[OH-] B、[H+]>[NH4+]> [Cl-]>[OH-] C、[Cl-]>[NH4+]>[H+]>[OH-] D、[Cl-]>[NH4+]>[OH-]>[H+] E、[NH4+]>[H+]>[OH-]>[Cl-] 8、将pH=2的HCl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5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值范围为:()A、1~2 B、3~4 C、6~7 D、11~12 E、8~9 9、将0.10mol·L-1 HCN溶液的浓度降低为原来的,其解离度将:()A、不变 B、增大为原来的四倍 C、减少到原来的 D、增加为原来的二倍 E、减少为原来的 10、下列离子中,属于两性电解质离子的是:()A、CO32-B、SO42-C、HPO42-D、NO3-11、实验测得1.0mol·L-1 KCl溶液在18℃时解离度为75.6%,而不是100%,原因是:()A、KCl在水溶液中不能全部离解为K+和Cl-;
B、KCl在水溶液中应该全部离解为K+和Cl-,由于实验误差之故,其解离度不于100%;
C、KCl在水中全部离解,但由于离子互吸作用,致使实验测得的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D、实验浓度太大,若浓度为0.1mol·L-1时,解离度就为100%。
12、某弱酸HA(pKa=5.3)与共轭碱NaA以2∶1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5.0。由此可知,原HA与NaA浓度之比为:()A、1∶1 B、1∶2 C、2∶1 D、1∶4 13、某难溶强电解质AB2,其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KSP(AB2)之间的关系为()A、KSP=S2 B、KSP=S3 C、KSP=4S2 D、KSP=4S3(二)、填空题 1、考虑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用 代替浓度,它的含义是。
2、乙胺(C2H5NH2)在水中的Kb=4.7×10-4,氨在水中的Kb=1.79×10-5,两者中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 ;
该反应中,共轭酸碱对为。
3、次氯酸(HClO)在水中的Pka=7.53,而醋酸根离子(AC -)在水中的Pkb=9.25,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而酸性较强的酸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上述两反应中的共轭酸碱对分别为 和。
4、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晶体,溶液中Ac-离子浓度 ,H+离子浓度,HAc的解离度,此种作用称为。
5、难溶强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 ,而其盐效应使其溶解度。
6、难溶电解质AB2和AB,其摩尔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的关系分别为 和。
7、已知Ksp, [AgCl]=1.77×10-10,Ksp, [AgI]=8.51×10-17,若向含有0.0010 mol·L-1Cl-和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试剂,则生成沉淀所需的Ag+离子的浓度下限为,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残存的I-离子浓度上限为。
8、磷酸(H3PO4)在H2O中的质子转移分三步进行。已知其Ka1=7.52×10-3,Ka2=6.32×10-8,Ka3=2.2×10-13,则酸性最强的为,碱性最强的为。
9、关系式αB= γB·CB / Cθ,式中αB的意义为,γB称为,它反映了溶液中 之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
(三)、判断题 1、溶液的浓度能影响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但对解离平衡常数无影响。()2、酸碱质子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3、当向含有几种能与某一种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该沉淀剂时,总是Ksp小的先沉淀。
()4、在弱电解质溶液中,溶液越稀,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其离子浓度也就越大。
()5、同离子效应能使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度减小,也能使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6、在HAc(α=1.34%)溶液中加入HCl,则HAc的解离度减小,H+浓度降低。()7、A、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大者,溶解度未必也大。
()8、饱和氢硫酸(H2S)溶液中H+(aq)与S2-(aq)浓度之比为2:1。()9、水存在以下的质子自递反应:H2O+H2O = OH-+H3O+,从上述反应中可知,H+ 水既能给出质子表现出酸性,又能接受质子表现出碱性,所以水是两性物质。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碱是共轭关系,因此,酸越强,其共轭碱也越强。()(四)、计算题 1、某一元弱酸在0.001mol·L-1水溶液中有0.8%电离,如果是0.100mol·L-1该酸溶液,则溶液中H+离子浓度为多少? 2、求:(1)100mL浓度为0.10 mol•L-1H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1)中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6,Ka=1.74×10-5 =1.32 lg1.32=0.12 lg2=0.301)3、某弱碱M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在298K时,取MOH0.500g溶于50.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11.30,试求出MOH的碱常数。
4、实验测得氨水的pH值为11.26,已知Kb,NH3=1.79×10-5,求氨水的浓度。
5、有0.20mol·L-1 NH3·H2O,其α及pH各是多少?在500.0ml此溶液中加入5.35g NH4Cl,α及pH又各是多少?(Kb,NH3=1.79×10-5 ;
NH4Cl=53.56)6、计算0.10 mol·L-1 HCl溶液与0.10 mol·L-1 NH3·H2O等体积混合液的pH值。
7、向Ag+、Pb2+、Hg2+离子浓度均为0.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
①、计算说明沉淀顺序;
②、当最后一种离子开始析出时,其它两种离子的浓度各是多少?(Ksp,AgI=8.51×10-17 ;
Ksp,PbI2=8.49×10-9;Ksp,HgI2=2.82×10-29)第四章 缓冲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缓冲作用机制,能熟练的计算缓冲溶液的pH 值;
2、理解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缓冲容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 缓冲对以及缓冲作用机制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对缓冲作用的解释 缓冲容量 缓冲溶液总浓度 缓冲比 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配制 血液中的缓冲系及其在恒定血液pH值过程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欲自行配制0.1000mol·L-1 pH=5.00丙酸缓冲溶液,其浓度含义是:()A、丙酸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B、丙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C、0.1000mol·L-1是所用丙酸和丙酸钠溶液浓度总和;
D、配制成的缓冲溶液中丙酸浓度与丙酸钠浓度之和为0.1000mol·L-1。
2、下列各组等体积混合的溶液,无缓冲作用的是:()A、0.2 mol·L-1HCl和0.2 mol·L-1 KCl;
B、0.02 mol·L-1 HCl和0.02 mol·L-1 NH3•H20;
C、0.2 mol·L-1 KH2PO4和0.2 mol·L-1 Na2HPO4 D、0.01 mol·L-1 NaOH和0.02 mol·L-1 HAc E、0.01 mol·L-1 NaHCO3和0.01 mol·L-1 Na2CO3 3、下列公式有错误的是:()A、pH=pKa+lg B、pH=pKa-lg C、pH=pKa+lg D、pH=pKa-lg E、pH=-lg+lg 4、0.10 mol·L-1 NH3·H20(pKb=4.75)40.0ml与0.10 mol·L-1HCl 2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值为:()A、1.79 B、2.25 C、4.75 D、6.75 E、9.25 5、HCl和NH4Cl两种溶液混合后,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010 mol·L-1和0.050 mol·L-1,此混合液的pH值为:()(NH3的Kb=1.79×10-5)A、2.00 B、4.75 C、7.25 D、8.75 E、9.25 6、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取0.20mol·L-1 NaH2PO4和0.20mol·L-1 Na2HPO4等体积混合,此混合溶液的pH值约为:()A、12.0 B、7.21 C、6.23 D、5.38 E、2.12 7、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弱酸的pKa和缓冲比;
B、弱酸的pKa和缓冲溶液总浓度;
C、缓冲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D、弱酸的pKa 和其共轭碱的Pkb;
E、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8、六次甲基四胺[(CH2)6N4](Kb=1.4×10-9)及其盐[(CH2)6N4•H+]组成的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A、pH=4∽6 B、pH=6∽8 C、pH=8∽10 D、pH=9∽10 E、pH=10∽11 9、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向H3PO4溶液中加NaOH配制pH=7.00的缓冲溶液,其中抗酸成分为:()A、H2PO4-B、HPO42-C、PO43-D、NaOH 10、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A、0.1 mol·L-1 HAc—0.1 mol·L-1NaAc溶液;
B、0.05 mol·L-1HAc—0.05 mol·L-1NaAc溶液;
C、0.15 mol·L-1 HAc—0.05 mol·L-1NaAc溶液;
D、0.075 mol·L-1HAc—0.025 mol·L-1NaAc溶液。
11、若要配制pH=9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A、HCOOH—HCOONa(pKa=3.75)B、HAc—NaAc(pKa=4.75)C、NH4Cl—NH3(Pkb=4.75)D、NaHCO3—Na2CO3(pKa=10.25)E、NaH2PO4—Na2HPO4(pKa=7.20)12、下列关于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缓冲容量β值越大,则缓冲能力越强;
B、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C、缓冲溶液加水稀释时,缓冲比不变,pH值不变,故β也不变;
D、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pKa±1;
E、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为1时β最大。
13、25℃时,总浓度为0.1 mol·L-1的NH3—NH4Cl溶液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缓冲容量最大(已知NH3的pKb=4.75):()A、pH=2 B、pH=6 C、pH=4 D、pH=8 E、pH=9(二)、填空题 1、已知H2CO3的pKa1=6.37,pKa2=10.25,NaHCO3—Na2CO3缓冲系可用于配制pH从 到 之间的缓冲液,其抗酸成分是。
2、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主要因素是 和,影响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因素是 和。缓冲溶液加少量水稀释时,其pH值,缓冲容量。
3、人体血浆和尿中都具有H2PO4-—HPO42-缓冲系(37℃时血浆和尿中的H2PO4-的pKa,=6.80),已知正常人血浆中[HPO42-]/[ H2PO4-]为4/1,则血浆中的pH是,其抗酸成分是 ;
尿中 [HPO42-]/[ H2PO4-]较小,设为1/9,则尿的pH值为,其抗碱成分是。
4、临床检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 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0.1 mmol·L-1,[CO2] 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 溶解=1.40 mmol·L-1;
已知37℃时血浆中H2CO3的pKa'=6.10。若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pH在7.35~7.45为正常,则 属正常,属酸中毒,属碱中毒。
5、0.4升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乳酸和0.050mol乳酸钠,该缓冲液的缓冲比为 ,pH值为。(乳酸的pKa=3.86, lg2=0.301)6、将100ml 0.1mmol·L-1盐酸加入400ml 0.1mmol·L-1氨水中,混合液内的缓冲对为,混合液的pH值为。(lg3=0.48, NH3•H2O的pKb=4.75)7、在NaH2PO4和Na2HPO4的溶液中[ H2PO4-]=0.1 mol·L-1,[HPO42-]=1.0 mol·L-1,该溶液的pH值为8.21,问该缓冲溶液的抗酸成分是,其共轭酸的pKa为,缓冲范围是。
8、在H3P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配成三种缓冲系不同的缓冲溶液 、、,它们的理论缓冲范围各是、、。(已知H3PO4的pKa1=2.16 ,pKa2=7.21,pKa3=12.32)9、已知HAc、H2PO4-和NH4+的pKa分别为4.75、7.21和9.25,若配制与正常人血浆pH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
10、在HAc溶液中加入 或 都能配制成缓冲溶液。
(三)、判断题 1、用相同缓冲对配成的缓冲溶液,其缓冲比越接近于1,缓冲容量就越大。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主要取决于缓冲对中共轭酸的pKa。
()3、HAc溶液中存在HAc和Ac-的质子转移平衡,所以HAc溶液是缓冲溶液。
4、若HAc-Ac-缓冲溶液中[Ac-]>[HAc],则该缓冲溶液的抗酸能力大于抗碱能力。
()5、人体血液是由多种缓冲系组成的,其中以HCO3--CO32-缓冲系在血液中的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
()6、计算缓冲溶液近似pH值的通式为:pH=pKa+lg。
()7、缓冲溶液总浓度是指缓冲液中共轭酸浓度或共轭碱浓度。
()8、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大小仅仅与缓冲溶液的缓冲比有关。
()9、缓冲溶液中的酸和碱合称缓冲对。
()10、缓冲溶液的pH值在pKa+10到pKa-10范围内才能发挥缓冲作用。()(四)、问答题 1、什么叫缓冲作用、缓冲比、缓冲范围? 2、何谓碱储? 3、什么叫缓冲容量? 4、以 HCO3--H2CO3缓冲系为例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多少?(已知H2CO3的pKa1=6.35,pKa2=10.33)5、试述配制缓冲溶液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6、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对:
H2CO3-HCO3-,H2PO4-_HPO42-,HnP-Hn-1P-,其中以 H2CO3-HCO3-最重要,试以其为例,说明血液具备缓冲作用的原因。
(五)、计算题 1、取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30ml与0.10 mol·L-1该酸的钠盐溶液20ml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至100ml后,测得此溶液的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的Ka。
2、柠檬酸(缩写H3Cit)及其盐为一种多质子酸缓冲系,常用于配制供培养细菌的缓冲溶液,如用500ml的0.200 mol·L-1柠檬酸,需加入0.400 mol·L-1 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配成pH为5.00的缓冲溶液?(已知柠檬酸的pKa1=3.14 ,pKa2=4.77,pKa3=6.39)3、某NH4Cl-NH3缓冲溶液pH值为9.50,[NH4+]=0.100 mol·L-1,现有3.00 mol·L-1 NaOH溶液和NH4Cl固体,欲配上述缓冲溶液500ml,应如何配制?(已知NH3 Pkb=4.75 , Mr(NH4Cl)=53.5)4、用0.025 mol·L-1H3PO4和0.025 mol·L-1NaOH,配成pH近似值为7.40的缓冲溶液100ml,试求所需H3P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
5、(1)100mL浓度为0.10 mol·L-1 Na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 mol·L-1的HCl溶液5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 mol·L-1HCl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5,lg2=0.301)6、取0.10 mol·L-1 HB溶液50.00ml与0.10 mol·L-1 KOH溶液20.00ml混合,再将混合液加水稀释100.00ml测得其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HB)的酸常数。
7、配制pH=10.00的缓冲溶液100ml,(1)现在有三种缓冲系HAc-NaAc、KH2 PO4-Na2H PO4、NH4Cl-NH3,问选用何种缓冲系最好?(2)如选用缓冲系的总浓度为0.200mol·L-1,需要固体共轭酸多少克(不考虑体积的变化)和浓度为0.500 mol·L-1的共轭碱多少毫升? 第五章 胶体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和胶团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ζ(Zata Potential)电势产生及影响因素,溶胶的稳定因素,聚沉作用及等电点的概念;
2、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正、负吸附的区别及乳化剂的概念;
3、了解与散系的分类,表面能的物理意义、吸附、吸附质、吸附剂的含义、物理、化学吸附的特点、溶液表面吸附现象、两种类型的乳状液,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溶液的形成、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凝胶的概念及性质。
二、掌握内容:
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乳状液、乳化作用;
2、胶团双电层结构、走电势、溶胶的稳定及聚沉、高分子化合物、等电点;
3、吸附、吸附质、叭附剂;
凝胶。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原因是:()A、电解质离子的强烈水化作用 B、ζ(Zeta)电势降低 C、热力学电势Ψ降低 D、离子强度增加 E、增加了胶粒的电荷 2、表面活性物质是:()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能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能力的物质 E、能减少表面积的物质 3、使Fe(OH)3溶胶聚沉,效果最好的电解质是:()A、AlCl3 B、NaNO3 C、Na2SO4 D、MgBr2 E、K3[Fe(CN)3] 4、下列关于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B、都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都是多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D、溶胶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E、溶胶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长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A、溶液中正负离子数相等 B、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目相等 C、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D、蛋白质分子中羧基和氨基数目相等 E、蛋白质溶液中[H+]=[OH-] 6、蛋白质溶液属于:()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水溶液 7、用AgNO3和KCl(过量)制备AgCl溶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胶核是AgCl B、胶核吸附的离子是Cl-C、在电场中胶粒向负极运动 D、进入吸附层的K+愈多,走电位愈小 E、胶粒是带负电荷的 8、电泳时,硫化砷胶粒移向正极,要使一定量硫化砷溶胶聚沉,下列电解质中需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A、NaCl B、CaCl2 C、AlCl3 D、MgSO4 E、Na3PO4 9、当溶液pH=6.5时,乳清蛋白向正极运动,欲使之反方向运动,则应:()A、加碱,使PH>PI B、加酸,使PH
2、溶胶能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3、将20ml 0.001mol·L-1 AgNO3与10ml 0.001mol·l-1 KI混合制备AgI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其优先吸附的离子为,反离子为。将此溶胶置于外加电场中,则 向 极。这种现象称为。若在此溶胶中加入等量的CaCl2或Na2SO4,则 更易使溶胶发生聚沉。
4、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物质由 和 组成。
5、电渗是在外电场作用下, 通过多孔隔膜移动;
而电泳则是 在外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运动。
6、要获得稳定的乳状液,一定要用 的存在,使液-液的表面张力,同时,在被分散的液滴的周围形成一层。
7、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是指 。当溶液的pH值,于蛋白质的PI值时,蛋白质分子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8、蛋白质溶液属于 相系统,是 稳定系统,也是 稳定系统。
(三)改错题 1、具有双电层结构的胶团中的离子都不是水化离子。
2、若溶质分子比溶剂分子更能降低溶液的表面能力,此溶液将发生负吸附。
3、等电点为4.7的蛋白质,其水溶液要加碱调节才能使其处于等电状态。
4、电解质离子的聚沉能力与其所带电荷数成反比。
5、加入少量电解质盐类,引起胶粒聚集沉降的作用称为盐析。
6、在人体pH=7.4情况下,血清蛋白(PI<7)常以正离子状态存在。
(四)问答题 1、指出血清的蛋白(PI=4.64)和血红蛋白(PI=6.9)在由C(KH2PO4)=0.15mol·L-1的溶液80ml和C(Na2HPO4)=0.16mol·L-1的溶液50ml混合而成的溶液中的电泳方向。(Pka2=7.21)2、将25ml 0.01ml·L-1KCl溶液与50ml 0.01 ml·L-1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Cl溶胶,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指出电泳方向。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体系、环境、状态函数、平衡态和过程等热力学基本概念;
内能、焓、功、热、恒压(容)反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Hess定律的基本内容并会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
熵的定义和熵增原理的基本内容;
Gibbs自由能的概念、Gibbs公式和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
计算化学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方法;
平衡常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并能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熟悉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态等概念的规定;
自发过程的基本特点;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计算;
Le Chatelier规律;
、了解可逆过程的基本特点;
Gibbs自由能变与非体积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多重平衡、反应偶合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二、练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所有放热反应在298K和105Pa下自发的。
()2.化学反应的Qp和Qv都与反应的途经无关,因此它们也是状态函数。()3.反应CaCO3(s)→ CaO(s)+ CO2(g)的=178.5 kJ﹒mol-1,>0,又 >0,故较高温度时,逆反应为自发,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4.反应的结果如增加了气态物质的量,则该反应ΔS的必是正值。()5.稳定单质的、、、均为零。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A.U B.H C.S D.G E.Q 2.在一绝热箱中装有水,水中有一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电,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升高,今以水为系统,其余为环境,则()A.Q<0,W=0,ΔU<0 B.Q=0,W<0,ΔU>0 C.Q>0,W=0,ΔU>0 D.Q<0,W=0,ΔU<0 E. Q=0,W=0,ΔU=0 3.下列物质的不等于零的是()A.Cl2(l)B.Ne(g)C. Fe(s)D.C(石墨)E.H2(g)4.一封闭体系,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A.Q1=Q2 B.W1=W2 C.Q1+W1=Q2+W2 D.Q1-W1=Q2-W2 E.ΔU=0 5.系统由A状态到B状态,沿途径I进行时放热100J,环境对系统做功50J;
而沿途径Ⅱ进行时系统做功80J,则Q2为()A.70J B.-70J C.30J D.-30J E.150J(三)填空题 1.已知在298.15K时,(石墨)=-393.5kJ·mol-1,(金刚石)=-395.4kJ·mol-1,则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为_(1)kJ·mol-1。
2.H2和O2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则在△G、△S、△H、△U中等于零的是(2)。
3.与温度T的关系是(3),与温度T的关系是(4)。
(四)问答题 1.(1)使某一封闭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W、ΔU中哪些量确定?哪些量不确定?为什么?(2)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到某一指定的终态,上述各量是否确定?为什么? 2.热力学中的标准态是怎样规定的?(五)计算题 ] 1.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已标出,(1)Fe2O3(s)+ 3CO(g)→2Fe(s)+3CO2(g), =-26.8kJ·mol-1(2)3Fe2O3(s)+ CO(g)→2Fe3O4(s)+CO2(g),=-58.2 kJ·mol-1(3)Fe3O4(s)+ CO(g)→3FeO(s)+CO2(g),=-38.4 kJ·mol-1 试利用Hess定律求反应(4)FeO(s)+ CO(g)→Fe(s)+CO2(g)在298.15K时的标准等压反应热。
2.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和标准自由能变已标出,(1)CH4(g)+ 2O2(g)→CO2(g)+2H2O(l), =-890.3kJ·mol-1,=-818.1 kJ·mol-1(2)H2(g)+O2(g)→H2O(l)=-285.8 kJ·mol-1,=-237.1kJ·mol-1(3)H2(g)+Cl2(g))→HCl(g),=-92.30 kJ·mol-1,=-95.3kJ·mol-1(4)CH3Cl(g)+O2(g)→CO2(g)+H2O(l)+HCl(g),=-689.67kJ·mol-1,=-668.28kJ·mol-1。
求反应(5)CH4(g)+ Cl2(g)→CH3Cl(g)+ HCl(g)的、、。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本章要求:
1、掌握有效碰撞理论及一些基本概念,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等概念,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及有关计算;
2、熟悉反应机理和元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和质量作用定律的含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方程式的意义及有关应用;
3、了解过渡态理论,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特征,酶催化特征。
二、本章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反应机理,元反应,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质量作用定律,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一级反应,半衰期,二级反应,零级反应,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催化作用理论和酶催化特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反应2A+B→C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2(A)∙c(B),则速率常数k的量纲是()A.(浓度)∙(时间)B.(浓度)–1∙(时间)–1 C.(浓度)–2∙(时间)–1 D.(浓度)2∙(时间)–1 2.实验测得 2ICl(g)+ H2(g)→ I2(g)+ 2HCl(g)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ICl)∙c(H2)由此可知此反应是()A.三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B.双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3.某反应A(g)→ 2B(g)为一级反应,当A的起始分压为100kPa时,反应掉33.5%需60s,当A的起始分压为200kPa时,反应掉33.5%需要的时间为()A.30s B.60s C.90s D.120s 4.今有一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消耗一半时需20min,则60min后反应物浓度为原浓度的()A. B. C. D. 5.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能很低 B.反应物分子不需碰撞即能发生的反应 C.速率常数等于零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6.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为55%,当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A.等于55% B.大于55% C.小于55%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活化能与反应物本性无关,而与浓度有关 B.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 C.一般情况下,反应的活化能愈高,反应速率愈慢 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8.某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为小时-1,则该反应一定是()A.零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元反应 9.某反应2A + B → C为元反应,将4mol A和2mol B放在1L容器中混合,当A和B都反应掉一半时,此刻的反应速率与初始速率之比为()A.1/4 B.1/8 C.4 D.8 10.当反应 A2 + B2 → 2AB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A2)∙c(B2),且A、B物质的起始浓度相等时,得此反应()A.一定是元反应 B.半衰期只与k有关 C.二级反应 D.c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 11.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的半衰期()A.都与k和c0有关 B.都与c0有关 C.都与k有关 D.都与k和c0无关 12.已知2A+B 3C,则其速率方程式为()A.υ = kcA2cB B.υ= kcAcB C.υ = k cA2 D.υ=k c3 E.无法确定 13.关于反应级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级数必是正整数 B.二级反应即是双分子反应 C.反应级数只能由实验确定 D.反应级数只对元反应有意义 14.对于反应2A + B = C,如A和B的浓度同时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A.4倍 B.16倍 C.64倍 D.不确定 15.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B.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C.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增大反应向右进行的速率(二)判断题()1.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论用哪种反应物表示,其消耗速率的大小都一 样。
()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化学反应。
()3.一级反应并不都是单分子反应。
()4.过渡状态理论所指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5.当反应物浓度加倍时,如果反应速率也加倍,则该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
()6.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7.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这是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
()8.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9.某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100℃升至110℃,与温度由200℃升至210℃,其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是相同的。
()10.如果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加三倍,那么必然也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加三倍。
()1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愈小,其反应愈快。
()12.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系数之和。
()13.活化分子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14.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一定不相等。
()15.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16.对于一级反应,只要二个反应的速率常数相同,它们的半衰期亦相同。
(三)填空题 1.发生有效碰撞时,反应物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2)。
2.反应速率常数是一个与 无关,而与 有关的常数。
3.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4.反应:A→B,若用A物质浓度的倒数对时间t作图得一直线,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5.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首先形成,然后再转变为产物分子。
6.当T一定时,若几个反应A值相近,则Ea愈大的反应k值愈。
7.对于反应A(g)+ B(g)→ C(g),若A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两倍;
若B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四倍,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在___ _。
9.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些反应的产物本身就能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这种催化剂称为_____ ___。
(四)问答题 1.解释下列名词(1)元反应(2)速率控制步骤(3)有效碰撞(4)活化分子(5)活化能(6)速率常数(7)反应级数(8)半衰期(9)反应分子数(10)酶催化的特征 2.反应:A + B → C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A)∙c(B),问此反应是否为元反应?为什么? 3.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4.什么是质量作用定律?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五)计算题 1.在1073K时,测定反应2NO + 2H2 ® N2 + 2H2O 的反应速率,得到如表7-1 所示数据,试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表7-1 NO和 H2 的反应速率(1073 K)实验 起始浓度(mol/L)生成N2(g)的速率 编号 c(NO)c(H2)[mol/(L·s)] 1 6.00 ×10–3 1.00 ×10–3 3.19 × 10–3 2 6.00 ×10–3 2.00 ×10–3 6.36 × 10–3 3 6.00 ×10–3 3.00 ×10–3 9.56 × 10–3 4 1.00 ×10–3 6.00 ×10–3 0.48 × 10–3 5 2.00 ×10–3 6.00 ×10–3 1.92 × 10–3 6 3.00 ×10–3 6.00 ×10–3 4.30 × 10–3 2.某药物按一级反应分解,初浓度c0为90单位/mol,在2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09×10–3/h,若浓度下降至45单位/mol时即失去药用价值,求该药物的有效期。
3.N2O5的分解反应是2N2O5 4NO2 + O2,由实验测得在340K时N2O5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t/min 0 1 2 3 4 5 c(N2O5)/mol×L-1 1.0 0.71 0.50 0.35 0.25 0.17 试计算:
(1)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在第2分钟的瞬时速率。
(3)N2O5浓度为1.0mol×L –1时的反应速率。
4.已知在593K时反应SO2Cl2(g)SO2(g)+ Cl2(g)是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2´10-5s-1。试计算:
(1)10.0g SO2Cl2分解一半所需时间。
(2)2.00g SO2Cl2经2小时后还剩多少? 5.气体A的分解反应为A(g)产物,当A的浓度为0.50 mol×L –1时,反应速率为0.014 mol×L-1×s-1。如果该反应分别属于(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则当A的浓度等于1.0 mol×L –1时,反应速率常数各是多少? 6..某药物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体温37°C时,反应速率常数k为0.46 h-1 ,若服用该药物0.16 g,问该药物在体内多长时间可分解90%。
7.蔗糖的水解C12H22O11+ H2O 2C6H12O6是一级反应,在25°C时速率常数为5.7´10-5 s-1,试计算:
(1)浓度为1.0 mol×L –1蔗糖溶液水解10%需要的时间。
(2)若反应活化能为110 kJ× mol–1,什么温度时其反应速率是25°C时的十分之一。
8.某反应从27°C升到37°C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试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如该反应从127°C升到137°C时,反应速率将为原来的多少倍? 9.证明一级反应中反应物消耗99.9%所需的时间,大约等于反应物消耗50%所需时间的10倍。
10.某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是50.0 kJ×mol–1,试估算此反应在发烧至40°C的病人体内比正常人(37°C)加快的倍数(不考虑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标准状态下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Nernst方程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能正确的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并能组成电池,利用电动势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标准电动势Eθ计算平衡常数;
2、理解氧化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3、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极类型,电极电位的产生及测定,标准氢电极及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二、掌握内容:
1、氧化值 原电池及组成 ;
2、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 Nernst方程 3、电极电位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计算平衡常数 4、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电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标准电极电位θ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绝对值,可测定 B、为绝对值,不可测定 C、为相对值,可测定 D、为相对值,不可测定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θ愈大,反应速率愈大 B、反应平衡常数与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有关 C、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关 D、Eθ愈大,反应愈完全 3、关于碘量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量法是以碘或以碘化物作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方法 B、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C、直接碘量法是用I2的标准溶液直接测定某些氧化性物质的方法 D、直接碘量法只能测定其比(I2/I-)低的还原性物质 4、关于下列三个电极反应,说法正确的是:()Br2+2e-2Br-1θ Br2+e-Br-2θ 2Br--2e-Br2 3θ A、1θ=2θ=3θ B、1θ=3θ=22θ C、1θ=3θ=22θ D、1θ=3θ=2θ 5、若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态下皆正向自发进行:
Cu2++Sn2+=Cu+Sn4+ 2Fe3++Cu=2Fe2++Cu2+ 且θ(Cu2+/ Cu)=(1), θ(Sn4+/ Sn2+)=(2),θ(Fe3+/ Fe2+)=(3),则有关θ的大小顺序是:()A、(3)>(2)>(1)B、(2)>(1)>(3)C、(3)>(1)>(2)D、(1)>(3)>(2)E、(1)>(2)>(3)6、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的pH值降低,其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大的是:()A、Br2+2e-2Br-B、Cl2+2e-2Cl-C、MnO4-+8H++5e-Mn2+4H2O D、Fe3+ + e-Fe2+ E、Ag+ + e-Ag 7、今有电池:(一)Pt,H2(g)|H+||Cu|Cu2+(+),要增加电池电动势的办法是:()A、负极加大[H+] B、正极加大[Cu2+] C、负极降低H2气的分压 D、正极加入氨水 E、正极降低[Cu2+],负极加大[H+] 8、今有电池,Zn|ZnSO4(C1)|| ZnSO4(C2)|Zn,(C1> C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此电池电动势等于零 B、若用导线连接两Zn极,外电路电流方向是由C1一边流向C2一边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由C2一边流向C1一边 D、外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9、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混合物来制备氯气,其反应为MnO2(S)+4HCl(浓)MnCl2+Cl2(g)+2H2O 反应之所以能够向右进行,是因为:()A、> B、> C、高的Cl-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 D、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E、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高的Cl-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10、根据下列标准电极电位,指出在标准态时不可共存的一组溶液是:()Sn2+ + 2e-Sn θ=-0.1375V Br2 + 2e-2Br-θ=+1.0873V Fe3+ + 2e-Fe2+ θ=-0.771V 2Hg2++ 2e-Hg22+ θ=+0.920V A、Br-和Hg2+ B、Br-和Fe2+ C、Hg2+和Fe3+ D、Sn2+和Fe3+ E、Sn2+和Fe2+ 11、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有:()(一)Zn|ZnSO4(aq)||HCl(aq)| H2(100kPa),pt(+)A、ZnSO4的浓度 B、Zn电极板的面积 C、HCl(aq)的浓度 D、温度 E、H2(g)的分压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差愈大,则反应进行愈快 B、在下列电池中,若向银半电池加入NaCl固体,并使Cl-离子浓度达1mol·L-1时,电池的正负极将变号 C、同类型的金属难溶盐电极,Ksp愈小者其电极电位愈低 D、下列电池组成表示式,只有C2>C1才成立(一)Zn |Zn2+(C1)||Zn2+(C2)|Zn(+)13、根据公式lgKθ=nEθ/0.05916,可以看出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A、与温度无关 B、与浓度无关 C、与浓度有关 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无关 E、与反应本性无关 14、已知=+0.771V,=+0.535时,在25℃时反应Fe3+(1.0 mol·L-1)+ I-(1.0 mol·L-1)Fe2+(1.0 mol·L-1)+ I2(S)的平衡常数是:()A、8.7×107 B、9.75×103 C、2.0 D、0.10 E、1.1×10-4 15、将银丝插入下列溶液中组成电极,则电极电位最低的是:()A、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 B、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0.05mol C、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 0.1mol D、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Br 0.1mol E、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Cl 0.1mol 16、已知=0.7996V,=0.3402V,在室温下将过量的铜屑置于0.2mol·L-1 AgNO3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Ag+ 的浓度为:()A、5.4×10-9 mol·L-1 B、4.2×10-9 mol·L-1 C、1.7×10-9 mol·L-1 D、2.9×10-17 mol·L-1 17、对于电池反应Cu2++Zn=Cu+Z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C(Cu2+)=C(Zn2+)时,反应达到平衡 B、当=时,反应达到平衡 C、当 =时,反应达到平衡 D、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18、下列关于电极电位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对的φ愈小,表明该电对的氧化型得电子倾向愈大,是愈强的氧化剂 B.电对的φ愈大,其还原型愈易得到电子,是愈强的还原剂 C.电对的φ愈小,其还原型愈易失电子,是愈强的还原剂 D.电对的φ愈大,其氧化型是愈弱的氧化剂 E.电对的φ愈大,其还原型是愈强的还原剂(二)填空题 1、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Fe3O4中的Fe为,Na2FeO4中的Fe为,Na2O2中的O为,KO2的O为,NaH的H为,BrF3中的Br为,F为,Na2S2O3中的S为,Ag2CrO4中Cr为,PbO2中Pb为。
2、将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装置成电池,其电池组成式为 ,其中负极发生 反应,正极发生 反应,电池电动势Eθ=,此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在25℃时为。
3、原电池(一)pt,H2(g)|H+||Cu2+|Cu(+)中,当H2气分压增大,则电动势 ;
若H+浓度增大,电动势 ;
若Cu2+离子浓度增大,则它氧化H2的能力,若增大Cu极板的面积,则电动势。
4、298.15K时,有电池(一)Zn|Zn2+(1 mol·L-1)||H+(x mol·L-1)|H2(100kPa),pt(+)电动势为0.462V,而=-0.7618V,则氢电极溶液的pH为。
5、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标态下自发进行的方向:
(1)2Ag+Cu(NO3)2 2AgNO3+Cu(2)4Fe2++4H++O2 4Fe3++2H2O(三)改错题 1、由于电极电位是强度性质,因此与物质的数量无关,所以电极Ag(s)| Ag+(1.0mol·L-1)与Ag(S)|Ag+(2.0 mol·L-1)的电极电位相同。
2、按未知其自发进行方向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计算出的电池电动势一定为正值。
3、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标准电极电位θ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4、2Fe3++2I-=2Fe2++I2,加入足量F-后,反应仍能正向进行。
5、在测定溶液pH值时,常用玻璃电极作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指示电极。
(四)、计算题 1、现有原电池(一)Co |Co2+(1.0 mol·L-1)||Cl-(1.0 mol·L-1),Cl2(100kPa)|Pt(+)已知原电池的电动势E=1.63V, =+1.358V 问:(1)自发进行的电池反应是什么?(2)钴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是多少伏?(3)若Cl-浓度降低,电池电动势是增加还是减小?(4)若CO2+的浓度降低为0.01 mol·L-1,电池电动势为多少? 2、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2Ag++Cd 2Ag+Cd2+,已知= +0.7991V,=-0.4029V(1)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组成式(2)298K时,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3)当c(Ag+)=0.1 mol·L-1,c(Cd2+)=0.01 mol·L-1,T=298K时,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本章要求:
1、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规律,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一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熟悉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简并轨道、电负性的基本概念;
3、了解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概率密度、概率、能级交错、原子半径的概念 二、本章知识点:
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能级交错、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填充合理的量子数:n = 2,l = ?,m =-1,s =-1/2()A.0 B.-1 C.2 D.1 2.下列各组量子数全不合理的是()(1)2,1,2,1/2;
(2)3,2,1,-1/2;
(3)4,4,2,-1/2;
(4)3,2,1,0;
A.(1)(2)(3)B.(2)(3)(4)C.(1)(2)(4)D.(1)(3)(4)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主量子数n = 2时,有2s、2p两个轨道;
B.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位于2s轨道 C.2p轨道和3p轨道角度波函数的形状都是双球形;
D.4s轨道的能量总是高于3d轨道。
4.硫的3p电子可能的量子数()A.3,2,1,+1/2;B.3,1,0,0;C.3,2,0,+1/2;D.3,1,-1,-1/2 5.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中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的是()A.24Cr B.25Mn C.26Fe D.27Co 6.下列元素中,电负性χ值最大的是()A.O B. K C.Na D.S 7.某元素X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3,它的未成对电子数目是()A. 2 B.3 C.5 D.15 8.基态Fe3+的电子组态为()A.[Ar]3d34s2 B.[Ar]3d64s2 C.[Ar]3d54s0 D.[Ar]3d44s1 9.4p亚层共有()A.四个简并轨道 B.五个简并轨道 C.1个简并轨道 D.三个简并轨道 10.下列各组量子数中,组合合理的是()A.n=2, l=1, m=2, s=-B.n=2, l=0, m=0, s=+ C.n=2, l=0, m=-1, s=-D.n=3, l=2, m=+1, s=0 1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能用于描述一个3p电子的是()A.3,1,1,+1/2 B.3,2,1,-1/2 C.3,1,0,+1/2 D.3,1,-1,+1/2 1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组合合理的是()A.n=2,l=1,m=2 B.n =2,l=2,m=-2 C.n =1,l=0,m=+1 D.n =3,l=2,m=+2 13.假定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A.3,2,2,+1/2 B.3,1,-1,+1/2 C.l,0,0,-1/2 D.2,-1,0,+l/2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B.主量子数为3时,3s、3p、3d共3个轨道 C.在除氢以外的原子中,2 p能级总是比 2s能级高 D.d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是 15.p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是()A. B. C. D. 16.电子排布为[Ar]3d64s0者,可以表示()A.25Mn2+ B.26Fe3+ C.27Co3+ D.28Ni2+ 17.下列多电子原子能级(填电子时)能量最高的是()A. n = 1,l= 0 B. n=2,l = 0 C. n = 4,l = 0 D. n=3,l= 2 18.下列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相似的是()A.4f、5d、6s、6p B.4s、4p、4d、4f C.6p、7s、5f、6d D.1s、3s、5s、7s 19.下列哪一种电子层的结构不是卤素的电子结构()A.7 B.2,7 C.2,8,18,7 D.2,8,7 20.4B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果写成1s22p2,违背了什么原理?()A.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违背了洪特规则 C.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D.违背了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二)判断题()1.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可写成3s1()2.原子序数为34的原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为2、8、18、6()3.可以用于描述3d电子的量子数是n=3,l=1,m=0,s=-1/2()4.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均大于2()5.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6.当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2的能级上运动时,称为氢原子的激发态()7.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8.核外电子排布要服从能量最低原理,只要电子依次由低能级向高能级排布就一定能保证基态原子的能量最低()9.已知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3d104s1,则此元素为原子序数为39号的元素()10.ψ3,1,0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为(三)填空题 1.用、和 三个量子数可以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2.n=3,l=1的原子轨道属 能级,该能级有_____个简并轨道,半充满时,若用4个量子数的组合分别表示这些电子的运动状态,应该将它们写成,具有这样电子构型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24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4.某基态原子有以下5个电子,它们的4个量子数组合分别是:
A.2,0,0,+l/2 B. 3,1,-1,-l/2 C.3,2,0,+ l/2 D. 3,2,-2,-1/2 E.3,0,0,-l/2 它们的轨道符号分别是:
,能量由高到低为。
5.下列各组量子数,错误的有。
A.若n=2 l= l m=0 B.若 n=2 l=2 m=-l C.若n=3 1=0 m=+1 D.若 n=2 l= 3 m=+2(四)问答题 1.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并改正之。
A.11Na 1s22s22p7 B.6C 1s22s23s2 C.7N 1s22s22py12pz2 2.什么是元素的电负性? 3.B和O元素哪个电负性大些,为什么? 4.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合理组合方式有什么规律? 5.用哪些量子数才能确定电子层、能级、能级组、轨道和电子运动状态? 6.指出3s、4d、5p各能级相应的主量子数、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磁量子数和各能级有几个轨道。
7.举例说明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及特例。
8.请写出下列各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1Na,26Fe,30Zn,35Br 9.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负性是如何呈周期性变化的?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和σ键、π键的特征;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sp型杂化特征,等性、不等性杂化概念及应用。
3、理解分子间力的类型及其与分子极性的关系,氢键的形成、特点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现代价键理论(一)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1、成键两个原子各提供一个自旋相反的单电子配对,两原子轨道重叠,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间,系统能量降低,形成稳定共价键。
2、单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后,就不能再和其他单电子配对。所以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3、成键的原子轨道相互尽可能最大程度重叠,决定了共价键的方向性。
(二)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和π键 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s-s、s-px、px-px轨道之间可以形成σ键;
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py-py、pz-pz轨道之间可以形成π键。σ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比π键大,因而σ键比π键牢固。σ键是构成分子的骨架,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π键只能与σ键共存。
2、正常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 根据成键电子来源,成键两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配对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正常共价键,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电子对进入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为配位键。
(三)键参数 描述共价键性质的参数有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等。键能是衡量共价键强度的物理量,键能愈大,键愈牢固。键长是成键原子间的核间距。键角为分子中同一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它反映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中几个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进行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更有利于原子轨道间最大程度地重叠,成键能力强。
3、杂化轨道之间力图取最大空间夹角分布,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杂化轨道类型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二)轨道杂化类型及实例 根据各种杂化轨道中所含有各原子轨道成分是否相同,杂化轨道又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发生改变,使其成键能力增强,同时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差异。
表10-1 常见的杂化轨道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杂化 类型 杂化轨 道夹角 杂化轨道 构型 分子类型 等性或不等性杂化 键角 分子构型 实 例 sp 180° 直线形 AB2 等性 180° 直线形 HgCl2, CO2,BeCl2 sp2 120°平面三角形 AB3 等性 120°平面三角形 BF3, sp3 109°28´ 正四面体 AB4 AB3 AB2 等性 不等性 不等性 109°28´ <109°28´ <109°28´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V形 SiF4, NH3, H3O+ H2O, H2S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一)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极化 分子间的作用力有van der Waals力和氢键。
van der Waals力的产生与分子的极性和极化密切相关。分子的极化是指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变化。
(二)van der Waals力 van der Waals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其作用能只有几个到几十千焦每摩尔,约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大多数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力以色散力为主,只有极性大的分子(如水分子)取向力才比较显著,诱导力通常都很小。
表10-2 三种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产生原因 分子的极性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 产生原因 非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 瞬时偶极 非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诱导力 瞬时偶极,诱导偶极 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瞬时偶极,诱导偶极,永久偶极(三)氢键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这种氢原子能与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的有孤对电子的原子之间产生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力称为氢键。氢键的键能一般在42 kJ· mol-1 以下,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 van der Waals力强。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van der Waals力及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子中偶极矩μ=0的是:()A、PCl3 B、NF3 C、HgCl2 D、H2O 2、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是由于其分子间存在着:()A、共价键 B、孤对电子 C、诱导力 D、氢键 E、取向力 3、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A、苯和CCl4 B、N2和N2 C、CH3F和C2H6 D、H2O和CH3OH E、O2和N2 4、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等于该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B.σ键是构成分子的骨架,π键不能单独存在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 E.σ键比π键牢固 5、关于CO2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和分子都是极性的 B.键和分子都是非极性的 C.键是极性的,分子是非极性的 D.键是非极性的,分子是极性的 E.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化合物各自分子之间能形成最强氢键的是:()A、NH3 B、H2O C、HCl D、HF E、HBr 7、下列分子中,其形状不呈直线形的是:()A、BeCl2 B、H2O C、CO2 D、HgCl2 8、CO2分子的偶极矩为零,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A、以共价键结合的 B、直线型的,并且对称 C、以离子键结合的 D、三角形的 E、非直线型的 9、SP3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是:()A、平面的 B、四面体 C、正方形 D、三角形 E、八面体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极性分子间不存在取向力 B、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C、诱导力在分子间力中通常是最小的 D、极性分子之间不存在色散力 11、NF3分子中N成键时所用杂化轨道类型是:()A、SP3 B、SP2 C、SP D、不等性SP3杂化 12、下列化合物的中心原子采用SP3不等性杂化轨道的是:()A、CS2 B、CO2 C、CCl4 D、H2Se 13、下列化合物中,杂化轨道的S轨道成分和P轨道成分各占的是:()A、BeBr2 B、BCl3 C、CH4 D、SO2 14、H2S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S的杂化类型分别为:()A.直线形,sp杂化 B.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C.四面体形,sp3杂化 D.V字形,不等性sp3杂化 E.V字形,不等性sp3杂化 15、下列分子中,既是非极性分子同时又含有π键的是:()A.CH4 B.Cl2 C.C2Cl2 D.CHCl3 E.CH2Cl2 16、在Br-CH=CH-Br分子中,C-Br间键合所用的轨道是:()A.s-p B.sp-p C.sp2-s D.sp2-p E.sp3-p(二)、填空题 1、下列分子中H2Se,NH3,H3BO3,HNO3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2、HF分子间的氢键强度比H2O分子间氢键强度大,这是由于氟原子的 大于氧原子,而氟原子的 小于氧原子。
3、共价键的本质是 ,但因这种结合力是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对两核的吸引力,而不是正、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静电作用。
4、I2和CCl4混合液中,I2和CCl4分子间的力是 。
5、卤化氢的熔、沸点依HCl、HBr、HI顺序升高,其原因是 。
6、欲使液态氨沸腾,需克服的力有 。
7、邻-硝基苯酚的熔、沸点比对-硝基苯酚的熔、沸点低,这是因为 ,这二者中 较易溶于水。
8、根据成键电子来源,共价键可分为正常共价键和 。
(三)改错题 1、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2、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
3、SP3杂化轨道是由1S轨道与3P轨道杂化而成的。
4、凡AB2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5、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6、一切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和色散力。
(四)问答题 1、试以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类型(1)PH3(2)HgCl2(3)SnCl4(4)SeBr2(5)H3O+ 2、为何BF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而NF3却是三角锥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3、下列各变化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空间构型如何变化。
(1)BF3 →(2)H2O →H3O+(3)NH3→ 4、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分子的成键过程和各个键的类型。
5、下列每对分子中,哪个分子的极性较强? (1)HCl和HI(2)H2O和H2S(3)NH3和PH3(4)CH4和SiH4(5)CH4和CHCl3(6)BF3和NF3 6、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组成相同,但乙醇的沸点为351.7K,二甲醚的沸点为250.16k,何故? 7、判断下列每组分子之间存在着哪种分子间作用力:
(1)苯和四氯化碳(2)乙醇和水(3)苯和乙醇(4)液氨 8、将下列两组物质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1)H2 CO Ne HF(2)CI4 CF4 CBr4 CCl4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及命名,配合离解平衡,KS的应用;
2、熟悉螯合物、螯合效应及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3、了解生物配体及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配位化合物 阳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不易 离解的复杂离子(或分子)称为配离子(或配位分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或 配位分子统称为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多数配合物由配离子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中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组成配离子。常见配位原子有N、O、C、S、F、Cl、Br、I等。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多齿配体。
(三)配合物的命名 1.配合物遵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以二元化合物命名。如“某化某”、“某酸”、“氢氧化某”和“某酸某”。
2.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前,配体数目用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复杂配体名称写在圆括号中,以免混淆,不同配体以中圆点“·”分开,配体名称之后以“合”字联接中心原子,其后加括号以罗马数字表示氧化值。
3.配体命名按如下顺序确定:
(1)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2)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
(3)同为阴离子或中性分子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列出;
(4)化学式相同、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5)同时存在配位原子相同、所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的配体时,按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进行。
第三节 配位平衡(一)配位平衡常数 以[Cu(NH3)4]2+为例,它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Cu2+(aq)+ 4NH3(aq)[Cu(NH3)4] 2+(aq)平衡常数Ks称为稳定常数: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酸度的影响 配合物中很多配体是碱,可接受质子。增大溶液酸度可使配位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这种作用称为酸效应。酸度愈大,或配体碱性愈强,酸效应就愈强烈。
中心原子与OH-结合而使配离子解离,叫做水解作用。溶液碱性愈强,愈有利于水解。
2.沉淀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较强沉淀剂,可使配位平衡转化为沉淀平衡。同样,向沉淀平衡系统加入较强的配位剂,可使沉淀平衡转化为配位平衡。
3.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 氧化还原平衡可破坏配位平衡,配位平衡也可影响氧化还原平衡。
4.其他配位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更强配位剂,可使原来配离子转变成更稳定的配离子。
第四节 螯合物(一)螯合效应 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由于生成螯合物而使配合物稳定性大大增加的作用称为螯合效应。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螯合环的大小 五元环和六元环的螯合物最稳定。
2.环的数目 螯合环愈多,螯合物就愈稳定。
(三)生物配体 生物配体在生命过程中的意义。血红蛋白在体内输送氧气的作用,碳酸酐酶在体内二氧化碳代谢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C0(en)(NH3)4]3+中,C03+的配位数是:()A、3 B、4 C、5 D、6 E、8 2、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
加入AgNO3于另一份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AgNO3时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AgCl沉淀,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1/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A.[CoCl2(NH3)5]Cl·H2O B.[Co(NH3)5H2O]Cl3 C.[CoCl(NH3)5]Cl2·H2O D.[CoCl2(NH3)4]Cl·NH3·H2O E.[CoCl3(NH3)3]·(NH3)2·H2O 3、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下面哪一种情况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A、lgKs愈大,Ksp愈小 B、lgKs愈小,Ksp愈大 C、lgKs愈大,Ksp也愈大 D、Ks>>Ksp(E)、Ks≈Ksp 4、[Ag(S2O3)2]3-的Ks=a,[AgCl2]-的Ks=b,则下列反应:
[Ag(S2O3)2]3-+2Cl-[AgCl2]-+2S2O32-的平衡常数K为:()A、ab B、a+b C、b/a D、a/b E、b-a 5、一些配位剂能增大难溶金属盐的溶解度的原因是:()A、产生盐效应 B、使难溶盐分解 C、形成配合物,使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大 D、配位剂产生酸效应 E、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使沉淀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6、已知Ks,[Ag(CN)2]-=1.3×1021,Ks,[Ag(NH3)2]+=1.1×107,向[Ag(NH3)2]+配离子溶液中加入足量CN-离子,将发生的变化为:()A、有少量的[Ag(CN)2]-生成 B、有一半的[Ag(NH3)2]+转变成[Ag(CN)2]-C、Ag+不与CN-反应 D、[Ag(NH3)2]+几乎完全转变成[Ag(CN)2]-7、下列分子能做螯合剂的是:()A.H2N-NH2 B.NH2-OH C.CH3COOH D.HO-OH E.H2NCH2-CH2NH2 8、下列配合物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rCl(NH3)5]SO4 B.K3[FeCl6] C.H[Ag(CN)2] D.[Cu(NH3)4](OH)2 E.[PtCl2(NH3)2](二)填空题 1、配合物〔Cr(H2O)(en)(C2O4)(Cl)〕的名称为,配位数为,中心原子氧化数为,配合物的内层是。
2、已知[Cu(NH3)4]2+和[Zn(NH3)4]2+的Ks依次为2.1×1013和2.9×109,由此可知反应[Cu(NH3)4]2++Zn2+ [Zn(NH3)4]2++ Cu2+进行的方向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3、配合物[CoCl(ONO)(en)2]NO3的名称为 ,内层是,中心原子是,配体是,配位数是,配位原子是。
4、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的化学式是 ,它的外层是。
5、螯合物的结构特点是 ,其稳定性一般要比普通配合物。
6、[Cr(en)2(NCS)2]SCN的名称为 ,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7、[Co(ONO)(NH3)5]SO4的名称为 ,配位原子分别为,配位数为。
8、Na3[Ag(S2O3)2]的名称为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9、[Co(NH3)5Cl]Cl2的名称为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0、[Al(OH)4]-的名称是 ,中心 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1、[Co(NH3)3(H2O)Cl2]+的名称是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2、[Pt(NH3)4(NO2)Cl]的名称是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三)改错题 1、配合物中内层与外层之间主要以配位键结合。
2、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相连的配体总数称为配位数。
3、当配体是质子碱时,溶液pH值降低导致配离子离解的作用称为水解效应。
4、已知[HgCl4]2-的Ks=1015.07,[HgI4]2-的KS=1029.83则下列反应:
[HgCl4]2-+4I-[Hg I 4]2-+4 Cl-向左进行,?(四)问答题 1、比较下列各对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1)H[Al(OH)4]和HAlO2的酸性(2)Cu(OH)2和[Cu(NH3)4](OH)2的碱性与溶解度 2、什么是螯合物?螯合物有何特点?它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要求配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3、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指出哪个反应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1)[Hg(NH3)4]2+ + Y4-HgY2-+ 4NH3(2)[Cu(NH3)4]2+ + Zn2+ [Zn(NH3)4]2+ + Cu2+(3)[Fe(C2O4)3]3-+ 6CN-[Fe(CN)6]3-+ 3C2O42-(五)计算题 1、0.10 mol·L-1的AgNO3溶液30ml与质量浓度为0.30kg.L-1的氨水20ml混合,计算混合液中Ag+离子浓度。([Ag(NH3)2]+的Ks=1.1×107)2、将0.20 mol·L-1的AgNO3溶液与0.60 mol·L-1的K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加入固体KI(忽略体积的变化),使[I-]=0.10 mol·L-1,问能否产生AgI沉淀?溶液中CN-浓度低于多少时才可出现AgI沉淀?(Ks,[Ag(CN)2-] =1.26×1021,Ksp,AgI=8.51×10-17)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及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2、理解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的概念,一元酸碱滴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 标定方法,相对平均偏差的计算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理解螯合滴定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了解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的关系,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偏差的概念,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意义和相互关系,了解高锰酸钾法及碘量法的滴定原理。
二、掌握内容:
1、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 变色点 变色范围 2、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 一元酸碱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及其与酸碱浓度、强度的关系 指示剂的选择 直接滴定弱酸碱的条件 3、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级标准物质 4、误差与准确度 偏差和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 5、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 6、高锰酸钾法及碘量法 7、螯合滴定与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和NH3·H2O混合碱液,滴定至计量点时溶液应显:()A、中性 B、微酸性 C、微碱性 D、强酸性 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时,因操作有误,已准确称量的一级标准物质未能全部转入溶液,则标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E、以上都不正确 3、用无水Na2CO3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时,如果Na2CO3中含少量中性杂质,则标出HCl溶液的浓度会:()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E、以上都不正确 4、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万分之一克,用直接称量法要使称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则至少应称取样品:()A、0.2g B、0.02g C、0.5g D、0.05g 5、假定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0.1000g,则称量的相对误差为:()A、±0.01% B、±0.02% C、±0.1% D、±0.3% E、±0.2% 6、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HAc溶液的突跃范围是pH=7.8∽9.7,当用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1.000 mol·L-1HAc溶液的突跃范围是:()A、7.8∽9.7 B、8.8∽9.7 C、6.8∽10.7 D、5.8∽11.7 7、下列各种酸的浓度均为0.1000 mol·L-1,若用0.1000 mol·L-1 NaOH进行滴定,不能直接滴定的酸是:()A、甲酸(Ka=1.77×10-4)B、氢氰酸(Ka=4.93×10-10)C、酒石酸(Ka=1.04×10-3)D、草酸(Ka=5.90×10-2)E、醋酸(Ka=1.76×10-5)8、标定浓度约为0.10 mol·L-1NaOH标准溶液时,欲使每次滴定耗用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所需称取分析纯草酸H2C2O4·2H2O(Mr=126.0)的质量为:()A、0.07g B、0.13g C、0.26g D、0.52g 9、酸碱滴定达到终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为中性 C、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 D、溶液体积增大一倍 10、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同一HAc溶液,分别用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消耗NaOH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V1>V2 B、V1=V2 C、V1 B、在托盘天平上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稀释到一定体积,再进行标定 C、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用容量瓶定量 D、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待标定 14、关于一级标准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度应在99.9%以上 B、不含结晶水 C、在空气中稳定 D、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15、已知某弱碱型指示剂的解离常数KIn=1.50×10-6,则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A、4.82∽6.82 B、3.50∽5.50 C、7.18∽9.18 D、5.70∽7.70 16、用EDTA测定水的总硬度达滴定终点时,所显现的颜色是:()A、金属指示剂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B、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MY的颜色 D、上述A和C的混合色 E、上述A和B的混合色(二)、填空题 1、甲基橙是一种双色酸碱指示剂,PkHIn=3.4,它的酸色是红色,碱色是黄色,当溶液的pH=7时,它显 色。 2、甲基橙的pKHIn=3.4,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 3、百里酚兰的变色范围为1.2∽2.8,其酸色是红色,碱色是黄色。当溶液的pH=1.7,它显 色。 4、下列数据:0.07205、2.58×10-7、0.80%、1000和pH=4.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 、、、和。 5、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绘制的,滴定时,酸碱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愈 ; Ka或Kb愈大,滴定突跃范围愈。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2CO3一级标准物质标定HCl时,0.1317g Na2CO3(Mr=106.0)恰好与23.83ml HCl溶液反应,则HCl溶液的浓度为。 8、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⑴ 1.20×(112.1―1.349)/5.4386= ⑵(1.276×4.17)+(1.7×10-4)―(2.176×10-3×1.21×10-2)= 9、两人分析同一试样中铜的含量(已知此试样中含铜量的真实值为0.3606),其结果如下: 甲 0.3610 0.3612 0.3608 乙 0.3641 0.3642 0.3643 则Er甲=,Er乙=,dr甲=,dr乙=,故 的准确度高,的精密度高。 10、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需称两次,其两次称量的最大误差可达±0.0002g,要使两次称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应至少称取试样 g。 11、常量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1ml,测准溶液体积需读数两次,最大误差可达±0.02ml,若测定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0ml,则测定的相对误差Er1= ; 若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则相对误差Er2=,这说明。 12、用NaOH溶液滴定HAc溶液时,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则滴定结果将。 13、用Na2CO3标定HCl溶液时,移取25.00ml Na2CO3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Cl溶液滴定,若滴定管没有用HCl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 ; 若锥形瓶用Na2CO3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若移液管没有用Na2CO3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 14、对于反应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在达到计量点时,各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15、用Na2C2O4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KMnO4溶液,其离子反应式为 。标定时要添加,以维持 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为 也不能用硝酸,因为。 (三)、改错题 1、0.05030为两位有效数字。 2、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18.3ml,同学乙读取18.32ml,他们的平均值为18.31ml。 3、固体NaOH不能用作一级标准物质,因而NaOH溶液也不能作标准溶液。 4、pKb=9.25为三位有效数字。 5、由于保存不当,使一级标准物质H2C2O4·2H2O部分风化,若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结果就偏高了。 6、5.0×105是一位有效数字。 7、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是酸色,在碱性溶液中是碱色。 8、滴定分析时,滴定至溶液恰好发生颜色突变时,即为计量点。 9、在滴定分析中有了高精密度的实验数据,一定有高准确度的分析结果。 10、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若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初始读数为0.02ml却误记为0.12ml,则结果NaOH溶液的浓度就偏小了。 11、高锰酸钾法只能测定还原性物质。 (四)、计算题 1、在0.05060 mol·L-1MgSO4溶液50.00ml中,加入0.2514 mol·L-1NaOH25.00ml混匀后过滤,滤液用0.1046 mol·L-1HCl溶液返滴,试计算用HCl溶液的体积,并说明选用何种指示剂。 2、称量0.3330g纯(NH4)2SO4,放在蒸馏瓶中,加入水及足量的碱液加热,蒸出的NH3用硼酸吸收,设滴定硼酸铵时,用去盐酸标准溶液33.30ml,根据实验结果求出盐酸的准确浓度(已知Mr[(NH4)2SO4]=132.0)。 3、有一碳酸钙试样,经分析已知含CaCO3 31.20%,且无其它与酸作用的物质,现用此物质来标定酸,标定时称取碳酸钙试样0.7423g,加HCl溶液42.42ml溶解,过量的酸用NaOH溶液返滴,消耗NaOH溶液11.22ml,已知C(HCl)=C(NaOH),试计算HCl溶液的准确浓度[Mr(CaCO3)=100.0]。 4、小苏打片为碳酸氢钠加淀粉等辅料压制而成,现称取小苏打片0.6200g,加0.1200 mol·L-1HCl溶液40.00ml使之溶解,过量的HCl用NaOH溶液返滴定,消耗0.1000 mol·L-1NaOH溶液8.00ml,试计算小苏打片中NaHCO3的含量[已知Mr(NaHCO3)=84.00]。 5、测定一试样中的含铁量,结果(W)为:0.3066、0.3069、.03060,试计算这组数据的相对平均偏差。 6、某一元弱酸HA(Mr=337.1试样1.250g,加水50.00ml使其溶解,然后用0.09000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至化学计量点,试计算滴至化学计量点时需要用NaOH溶液多少毫升,此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Ka(HA)=1.25×10-5)7、准确称取工业硼砂1.0500g,用0.1850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HCl 23.70ml,计算试样中Na2B4O7(Mr=201.24)和B(Mr=10.81)的质量分数。 8、标定浓度为0.1 mol·L-1NaOH溶液,欲消耗25ml左右的NaOH溶液,应称取一级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约为多少?能否将称量的相对误差控制在±0.05%范围之内?(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的Mr=204.2)9、精确吸取氯化钙注射液2.00ml,用水稀释并加过量草酸铵使之沉淀,所得CaC2O4沉淀分离洗净后,加稀H2SO4 使沉淀完全溶解,用C(KMnO4)=0.02000 mol·L-1的溶液滴定所析出的草酸,用去26.12ml。试计算此注射液的CaCl2的质量浓度。 10、在用分析纯CaCO3作一级标准标定EDTA标准溶液时,取得CaCO30.2100g,用盐酸溶解后在250ml容量瓶中配成溶液,吸取25.00ml上述溶液,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20.15ml,求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11、取100.0ml水样,在pH值为10左右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0.01048 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14.20ml,另取100.0ml该水样,调节pH值至13,使Mg2+形成Mg(OH)2沉淀,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用上述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10.54ml,计算水中Ca2+,Mg2+的浓度各为多少。 第十三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要求: 1、掌握Lambert—Beer定律及有关计算,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的概念; 2、理解标准曲线法测定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的特征和物质的吸收光谱,标准对照法,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知道分光光度法的几种误差来源及合适测定条件的选择,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当光照射到某物质或某溶液时,只有光子的能量(hn)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DE)相等时,才能被吸收。不同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不同,选择吸收光子的能量也不同,即吸收的波长不同。 有色溶液的颜色是它所选择吸收光的补色,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是比较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以波长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为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同,它可以对物质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吸收光谱是分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具有最高的灵敏度。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溶液时,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则入射光强度I0,吸收光强度Ia,透射光强度为It之间的关系为: I0 ═ Ia + It 透射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称为透光率T表示: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符号A表示。 (二)Lambert-Beer定律 Lambert和Beer研究了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和溶液浓度c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Lambert—Beer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当b以cm,c以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单位时,e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Lambert—Beer定律可表示为 A═ebc 若用质量浓度r(g×L-1)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则Lambert—Beer定律可表示为 A═abr 式中的a为质量吸光系数,单位为L× g-1×cm-1。 a和e可通过下式相互换算 e ═ aM M表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Lambert—Beer定律仅适用于单一波长的单色光。e、a越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的吸收就越强,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第三节 可见分光光度法(一)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所采用的仪器称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 检测器 指示器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二)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时,入射光一般选择lmax的单色光,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比较法二种。 (一)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lmax处分别测量它们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标准对照法 配制一个与被测溶液组成标度相近的标准溶液(浓度为cs),测得吸光度为As。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被测溶液的吸光度Ax,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其试样溶液的浓度cx为: 第四节 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一)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 1、仪器测定误差 2、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 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表现为A-c曲线的线性较差,常出现弯曲。 3、主观误差 (二)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显色剂 2、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3、空白溶液的选择 4、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 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由于许多物质在可见光区无特征吸收,而在近紫外(200~380 nm)却有特征吸收。故需用紫外光为光源进行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定量分析、定性鉴定、纯度检查和为结构分析提供信息。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一有色溶液浓度为C,测得透光率为To,把浓度稀释到原来的,在同样条件下测的的透光率应为:()A、2To B、To/2 C、D、(To)2 E、To 2、某一有色溶液,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将该溶液浓缩至其原来浓度的2倍,则在同样条件下,测得的透光率为:()A.2T B.T/2 C.T 2 D、T1/2 E、4T 3、某吸光物质(Mr=180)的ε=6×103,稀释10倍后,在1cm吸收池中测得其吸光度为0.30,则原溶液的质量浓度为:()A、90mg·L-1 B、900mg·L-1 C、9mg·L-1 D、0.9mg·L-1 E、0.0005mg·L-1 4、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吸光度A可表示为:()A、B、lg C、D、lg E、lgT 5、用波长相同的单色光测定甲、乙两个浓度不同的同一种有色物质,若甲溶液用厚度为1cm的比色皿,乙溶液用厚度为2cm的比色皿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相同,甲、乙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A、甲与乙浓度相等 B、乙的浓度是甲的两倍 C、甲的浓度是乙的 D、甲的浓度是乙的两倍 E、乙的浓度是甲的 6.溶液偏离Beer定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显色剂过量 B、存在干扰物质 C、仪器测量误差 D、单色光不纯 E、读数不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B、吸收光谱曲线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C、浓度越大,吸光系数越大 D、波长一定时,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A值可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8、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其浓度改变时,其吸收光谱上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将:()A、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B、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C、不改变,但峰的高度改变 D、不改变,峰高也不变 9、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依据是:()A、标准曲线 B、吸收曲线 C、滴定曲线 D、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二)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可细分为、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2、以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作入射光测得的某一溶液的吸光度作为纵坐标,入射光的波长作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叫 。溶液的浓度越大,吸收峰值,最大吸收波长。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溶液的吸光度读数范围应调节在 ,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和 来达到。 4、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当空白溶液置入光路时,应使T= , A =。 5、在用标准对照法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要求A~C线性良好外,还要求 ,以减小测定误差。 6、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分析测定时,首先应绘制出,找出,选定,再绘制,最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样品溶液的 来计算出其浓度。 7、分光光度法中,紫外区测定时,比色皿要选用 材料的,可见光区测定时,比色皿选用 材料的即可。 8、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波长范围为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波长范围为。 (三)改错题 1、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2、ε愈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愈易吸收,测定的灵敏度愈高。一般ε值在10以上即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3、某待测物质A和B的入max均为238±1nm(无水乙醇中),可肯定A和B是同一物质。 4、有色物质的浓度越大,吸光系数越大。 5、吸光系数与入射波长、溶剂及溶液浓度有关。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质量吸光系数?什么是摩尔吸光系数?两者关系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吸光系数?为什么要选用波长为入max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绘制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意义何在?(五)计算题 1、现有一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Mr=125,摩尔吸光系数ε=2.5×105 L·mol-1·cm-1,今欲准确配制该化合物溶液1000ml,使其在稀释200倍后,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A=0.600,问应称取该化合物多少克? 2、将精制的纯品氯霉素(Mr=323.15)配2.00×10-2 g·l-1的溶液,在波长278nm处,用1.00cm吸收池测得溶液吸光度A=0.614,试求氯霉素的摩尔吸光系数ε(278nm)。 3、每毫升含某化合物(Mr=280)15.0ug的溶液,在2.00cm吸收池中于某一波长对入射光吸收65%,计算该化合物在该波长时的摩尔吸光系数及质量吸光系数。 4、为测定某试液中铁的含量,称取0.4320g(NH4)Fe(SO4)2·12H2O溶于水配成50.00ml标准铁溶液,吸取此溶液4.00ml,加磺基水杨酸显色后,稀释成50.00ml,测得A=0.408,取未知试液5.00ml稀释成25.00ml,再吸取稀释后试液4.00ml在上述相同条件下显色以后,稀释成50.00ml,测得A=0.413,试计算试样中的铁含量(g·L-1)[(NH4)Fe(SO4)2·12H2O=481.85 ; Fe=55.85] 综合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将3.1424、3.2156、5.6235、4.6245等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后则分别为。 2、有效数字0.0121+25.64+1.05782= 。 3、11.7g·L-1NaCl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该溶液是临床(高渗、等渗或低渗溶液中选一)。在此溶液中,红细胞将(NaCl的式量为58.5)。 4、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的共轭碱是 5、将100mL0.1mol·L-1Na2HPO4和50mL0.1mol·L-1HCl相混合,该混合液中缓冲对为。 6、酶催化速率最大时的温度称 。 7、溶液的pH减小,导致配离子稳定性 的现象称为 效应; 因溶液的酸度减小,导致金属离子水解,而使配离子稳定性 的现象称为 效应。 8、配位化合物[Fe(en)(NH3)(H2O)(NO2)2]Cl的名称是,中心原子是,配位体分别是,配位数为。 9、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一定浓度的某有色物质溶液,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则下面有关量λmax、T、A、ε随吸收池厚度减小而减小的有。 10、在分光光度法中,为减小仪器测定误差,测定时可调整溶液浓度或液层厚度,使吸光度控制在 之间。 11、若将某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1.0 cm的某溶液,则透射光的强度仅为入射光强度的1/2。当该溶液液层厚度为2.0cm时,其透光率T=。(lg2=0.301)12、H2O、NH3、H2S、C2H2中为直线形分子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溶液中KI与KMnO4反应,假如最终有0.508g I2析出,以(KI+1/5KMnO4)为基本单元,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式量K:39.1; I:126.9; Mn:54.9)()A.0.004mol B.0.002mol C.0.0004mol D.0.003mol 2、在4份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葡萄糖(C6H12O6,Mr = 180),NaCl(Mr =58.5),CaCl2(Mr =111),蔗糖(C12H22O11,Mr =342)组成4种溶液,其能产生渗透压力最高的是()A.C6H12O6 B.NaCl C.CaCl2 D.C12H22O11 3、尿结石是由CaC2O4组成的,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4L,其中含0.1gCa2+。为了不使尿中形成CaC2O4沉淀,其中C2O42-离子的最高量浓度为[Ksp(CaC2O4)=2.32×10-9; 式量Ca:40,C:12,O:16]()A.1.3×10-6 mol·L-1 B.1.8×10-3 mol·L-1 C.1.3×10-7 mol·L-1 D.1.8×10-2 mol·L-1 4、下列分子,既是非极性分子又含有π键的是()A.C2Cl4 B.Cl2 C.CHCl3 D.CH2Cl2 5、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A.n B.n和l C.n,l和m D.l 6、基态24Cr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只能是()A.4,1,0,+1/2 B.4,0,0,+1/2 C.4,1,1,-1/2 D.3,0,0,-1/2 7、下列配体中,属于多齿配体的是()A.SCN-B.CH3NH2 C.F-D.en(乙二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偶极矩为零的分子中肯定不存在极性共价键。 B.一般说p键比s键更稳定。 C.色散力是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而取向力是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 D.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 9、某患者需补充Na+ 5.0×10-2 mol,若用生理盐水[ρ(NaCl)= 9.0 g·L-1] 补充,应需生理盐水的体积是多少?(式量Na:23; Cl:35.5)()A.0.13L B.13L C.0.32L D.32L 10、将1.00g血红素配成100ml溶液,在20℃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366kPa,则该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6.6 B.4.54 C.4.54×103 D.6.66×104 11、醋酸在液氨和在硝酸中分别是()A.弱酸和强碱 B.弱酸和强酸 C.强酸和弱碱 D.弱酸和弱碱 12、已知Ks [Fe(CN)6]3-=1.0×1042 ,在0.1mol·l-1 此溶液中加入CN 使其浓度为 0.0001mol·l-1,Fe3+ 浓度为()A.1.0×10-19 mol·L-1 B.1.0×10-21 mol·L-1 C.1.0×10-16 mol·L-1 D.0.5×10-9 mol·L-1 13、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A.N2 和CCl4 B.CHCl3 和CH4 C.H2O和CH3OH D.H2S和BCl3 14、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没有孤电子对的是()A.水 B.氨 C.硫化氢 D.甲烷 15、某反应A+B→2C,其速率方程为υ=kcAcB,该反应为()A.二级反应,亦是双分子反应 B.二级反应 C.双分子反应 D.元反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所用的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在使用之前洗涤过程中,除了要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几遍外,还要用待装试剂溶液润洗。 ()2、p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是()3、在HAc溶液中不论加入NaAc固体还是HCl溶液,HAc的解离度均减小,且溶液pH均增大。 ()4、临床上将渗透浓度cos<280 mol·L-1的称为低渗溶液()5、缓冲容量愈小的缓冲溶液,缓冲范围愈小。 ()6、活化能与反应物本性无关,而与浓度有关()7、因为Ks([Zn(NH3)4]2+)=2.9×109>Ks([Ag(NH3)2]+)=1.1×107,所以在水溶液中[Zn(NH3)4]2+比 [Ag(NH3)2]+稳定。 ()8、sp3杂化轨道是由原子的1s轨道和3p轨道杂化形成的。 ()9、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在紫外光区测定时,棱镜、吸收池、光电管等用石英玻璃制成。 ()10、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可以超过该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1、电位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实验中,并不需要知道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只要正确掌握滴定终点即可。 ()12、化合物① 和② 的熔点是①>②()13、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14、吸收池厚度增加一倍,其摩尔吸光系数也增加一倍()15、当溶液浓度变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变长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以H2CO3-HCO缓冲系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已知H2CO3的pKa1=6.35,pKa2=10.33)2、试用4个量子数分别表示基态P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3、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BF3是平面三角形的空间构型,而NF3却是三角锥形。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00mL浓度为0.100 mol·L-1 NH4Cl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0 mol·L-1的NaOH溶液5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0 mol·L-1的NaOH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NH3·H2O的pKb=4.75,lg2=0.301)2、实验室中,由病毒浓度的变化确定病毒失去活性的过程为一级反应,并求得此过程的k为3.3×10-4s-1,则(1)该反应的半衰期。(2)75%病毒失去活性需要的时间。(lg2=0.301,ln2=0.693)综合测试题(二)一、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24.3ml,同学乙读取24.30ml,同学丙读取24.300ml,则读数正确的是,该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pH=10.24是否相同。 2、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若将临床上使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是 溶液。 3、根据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不是100%的原因是 ___ __ ___ _。 4、0.2 mol · L-1的HAc和0.1 mol · L-1的NaOH等体积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该缓冲溶液的共轭碱是。 5、酶的活性常在某一pH范围内最大,称为酶的 。 6、利用生成配合物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Ks愈 ,Ksp愈 越有利于沉淀的溶解; 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的环状配合物称为,该配合物一般以 元环稳定。 7、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以 键相结合,而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以 键相结合。配合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习惯上把 也称为配合物。 8、ε愈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愈易吸收,测定的灵敏度愈高。一般ε值在 以上即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9、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该波长下测得的某溶液的吸光度作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用单色光通过某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测得A = 0.4,若将该溶液稀释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稀释后该溶液的透光率为(用指数形式表示)。 11、下列液态物质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填序号)。 ①C6H6 ②CCl4 ③O2 ④CH3 OH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溶液中Na2CO3 与HCl反应,假如最终有0.234g NaCl析出,以(Na2CO3 +2HCl)为基本单元,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A.0.004mol B.0.002mol C.0.4mol D.0.2mol 2、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9g · L-1 NaCl(Mr = 58.5)B.0.9 g · L-1的NaCl C.50g · L-1 C6H12O6(Mr =180)D.100 g · L-1的C6H12O6 3、在电位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的实验中,精确吸取20.00mLHAc,中和所消耗的NaOH体积为24.00mL。在装有20.00mLHAc的烧杯中放入6.00mLNaOH,此时缓冲比(Ac-/HAc)为()A.1/3 B.1/4 C.3/1 D.4/1 4、以下分子中,偶极距不等于零的极性分子是()A.H2S B.BF3 C.BeCl2 D.SiF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 3、l = 1的原子轨道在空间有四种不同的取向 B.决定氮原子的2p态电子排布为2p2p2p,的原则是能量最低原理 C.2px、2py、2pz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在形状和伸展方向上完全相同 D.n=4,l=2能级有五个简并轨道 6、对于4p1电子,下列描述(n, l, m, s)正确的是()A.4, 3, 2, 1 B.4, 1,-1,-1/2 C.4, 2,-2,-1/2 D.4, 0, 0, +1/2 7、下列配体中,不属于多齿配体的是()A.SCN-B.C2O42- C.EDTA D.en(乙二胺)8、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A.SiH4 B.BF3 C.BeCl2 D.H2O 9、100 g 浓硫酸中含纯H2SO4 95 g,将此100 g 浓硫酸加入400 g 水中,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1.13 kg·L-1,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分别为(H2SO4的式量为98; H2O的式量为18)()A.2.4; 0.041 mol·Kg-1 B.2.4 mol·Kg-1; 0.041 C.2.6×10-3mol·Kg-1; 0.044 D.2.4×10-3mol·Kg-1; 0.041 10、在下列溶液(1)c(C6H12O6)= 0.1 mol·L-1,(2)c(Na2SO4)= 0.1 mol·L-1,(3)c(NaCl)= 0.1 mol·L-1,(4)c(HAc)=0.1 mol·L-1中,渗透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1)>(4)>(3)>(2)B.(1)>(2)>(3)>(4)C.(2)>(3)>(4)>(1)D.(2)>(4)>(3)>(1)11、298.15K时,HAc的Ka = 1.76×10-5,NH3·H2O的Kb = 1.79×10-5,则在该温度下,NaAc溶液的碱性和NH3·H2O相比()A.比NH3·H2O强 B.不好比较 C.两者相当 D.比NH3·H2O弱 12、下列各组分子离子中,属于共轭关系的是()A.H2CO3~CO32-B.H2O~OH-C.H+~OH-D.H3O+~OH-13、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与其他原子键合时所用杂化轨道为sp的是()A.CH4 B.BeCl2 C.H2O D.BF3 14、下列都是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BF3, CO2, CH4 B.I2 , CH4, CO2 C.H2O, CH3Cl, O2 D.H2S, HCl, C6H6 15、实验表明反应2NO +Cl2 →2NOCl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 kc2(NO)c(Cl2),则对该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对Cl2为一级反应 B.对NO为二级反应 C.为三级反应 D.为元反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CaSO4在CaCl2溶液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2、铜(29Cu)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Ar]3d94s2。 ()3、H3PO4的共轭碱同时又是HPO42-的共轭酸。 ()4、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ol·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5、某弱酸的pKa= 4.65,用此弱酸及其共轭碱配制两份总浓度相同的缓冲溶液,一份pH = 6.20,另一份pH = 4.65,则前者的缓冲容量大。 ()6、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 ()7、因为Ks([CuY]2-)=5×1018<Ks([Cu(en)2]2+)=1.0×1021,所以在水溶液中[Cu(en)2]2+比[CuY]2-稳定。 ()8、根据现代价键理论,σ键可以单独存在,而π键只能依附于σ键而存在。 ()9、测定水样中微量铁离子含量时,加入磺基水杨酸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系统的pH值。 ()10、三氟化硼中的硼的sp2杂化轨道是由1个2s电子和两个2p电子杂化而成的。 ()11、某溶液的pH值为4.62,该数值的有效数字为三位()12、配合物[Pt(NH3)2Cl2]中心原子的配位体是NH3、Cl2()13、在其他影响因素一定时,吸光度与测定的波长成正比()14、溶液吸光度随溶液浓度变化的函数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15、Lambert-Beer定律只适用于白光。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以NH3·H2O-NH4+缓冲系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系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已知NH3·H2O的pKb=4.75)2、氮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若写成1s22s22px22pz1,则违背了什么原理? 14S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若写成1s22s22p63s24s2,则违背了什么原理?写出它们的正确式。 3、N的核电荷数为7,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分子的形成。 ⑴用原子轨道方框图说明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过程; ⑵说明是等性杂化还是不等性杂化? ⑶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 ⑷说明键的极性 ⑸说明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00mL浓度为0.10 mol·L-1 Na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 mol·L-1的HCl溶液5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 mol·L-1HCl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5,lg2=0.301)2、低浓度蔗糖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是准一级反应: C12H22Oll + H2O ®¾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在45°C时速率常数为1.88´10-2min-1,若蔗糖浓度为0.100 mol·L-1,试计算: (1)该反应的半衰期。 (2)反应进行到30min时的瞬时速率。 (3)反应进行到30min时蔗糖的水解率是多少?(lg0.057=-1.24; ln0.057=-2.867; ln0.100=-2.303)综合测试题(三)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下列数据:1.76×10-5和pKa=10.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 位和 位。 2、把红细胞置于500g/L 葡萄糖(C6H12O6)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现象。[已知Mr(C6H12O6)= 180] 3、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 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4、室温下0.1mol ·L-1 的 HCl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等于。 5、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水溶液中,HAc、HS-、H2O、NH4+、HPO42-、CO32-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只属于酸的是,只属于碱的是。 6、缓冲比小于 或大于 为缓冲最有效区间,此区间称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7、在100mL0.1mol·L-1NaH2PO4和50mL0.1mol·L-1HCl的混合液中,抗酸成分是 ,抗碱成分是。 8、配位化合物[Co(en)(NH3)(H2O)(NO2)2]NO3的名称是,中心原子是,配位原子分别是,配位数为,配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9、用空白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当空白液置于分光光度计的光路时,应使 T= _ , A=____。 10、298.15K时,将35.0mL 0.250mol·L-1 NaCN与30.0mL 0.100mol·L-1 AgNO3溶液混合,则所得溶液中Ag+的浓度为。 [Ag(CN)2]-的 Ks =1.3×1021。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溶液中与血浆等渗的是()A.cos(NaCl)=300mmol·L-1 B.c(NaCl)=300mmol·L-1 C.c(C6H12O6)=150mmol·L-1 D.cos(NaHCO3)=150mmol·L-1 2、市售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ρ(H2O2)= 300 g·L-1],密度为1.11kg·L-1。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H2O2)=34 g·mol-1]()A.0.160 B.8.80 mol·L-1 C.10.9mol·kg-1 D.30.0 g·mol-1 3、分子间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力是()A.取向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 4、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2等性杂化的是()A.H2O B.CCl4 C.BeCl2 D.BF3 5、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A.H2S B.CO2 C.NH3 D.BF3 6、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4个量子数应是()A.4,l,0,+1/2 B.4,l,l,+l/2 C.3,0,0,-1/2 D.4,0,0,-l/2 7、浓度为8.0×10-5mol·L-1AgNO3和8.0×10-5mol·L-1K2CrO4等体积混合(Ksp,Ag2CrO4=1.1×10-12),则()A.将有沉淀产生 B.不饱和溶液,无沉淀产生 C.为过饱和溶液 D.无法确定 8、实验室利用剩余的0.100 mol·L-1H2SO4 500 mL和0.0500 mol·L-1H2SO4 300 mL,及一定体积的ωB= 0.960的H2SO4(相对密度d = 1.84 kg·L-1)溶液配制1000mL浓度为0.250 mol·L-1的H2SO4溶液,需ωB= 0.960的H2SO4(相对密度d = 1.84 kg·L-1)溶液的体积为(H2SO4的式量为98.0)()A.10.3 ×103 L B.800 m L C.10.3 ×103m L D.10.3 m L 9、下列条件变化时能引起速率常数k变化的是()A.反应温度 B.反应容器体积 C.反应压力 D.反应物浓度 10、对于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度越大,活度系数越大 B.浓度越大,活度系数越小 C.浓度极稀时,活度系数接近于1 D.活度系数越小,表观电离度也越小 11、关于螯合物,选项正确的为()A.螯环越大,螯合物越稳定 B.螯环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C.螯合剂必须是一个双齿配体 D.由于SCN-包含两个配位原子,所以它是螯合剂 12、用半透膜将0.10 mol•L-1Fe(NO3)3溶液与0.10 mol•L-1[Cu(NH3)4]SO4溶液隔开()A.水分子由Fe(NO3)3溶液向[Cu(NH3)4]SO4溶液渗透 B.不发生渗透现象 C.水分子由[Cu(NH3)4]SO4溶液向Fe(NO3)3溶液渗透 D.无法确定水分子的渗透方向 13、根据Lambert-Beer定律,在分光光度分析中,把浓度增加一倍,溶液厚度加厚一倍,则吸光度将变为原来的()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2.5倍 14、根据Arrhenius方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因为()A.Ea增大 B.Ea减小 C.k增大 D.k减小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B.吸收光谱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C.浓度愈大,吸光系数愈大。 D.其他因素一定时,吸光度值与测定波长成正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当主量子数n=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原子轨道,故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比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只要比较其Ks的大小即可,若Ks大的则较稳定。 ()3、一般认为缓冲溶液的缓冲比为10/1 ~ 1/10时具有缓冲作用,而人体正常血浆中[HCO3-]/[CO2]溶解=20/1,故血浆无缓冲作用。 ()4、HAc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条件是NaOH适当过量。 ()5、吸收光谱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6、2px、2py、2pz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在形状和伸展方向上完全相同。 ()7、溶液的浓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大。 ()8、标准曲线法的理论依据是Beer定律。 ()9、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10、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 ()11、凡有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都一定比同类物质的熔沸点高。 ()12、线形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非线形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13、以等性杂化轨道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必定对称。 ()14、BF3 和 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构型。 ()15、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水分子从渗透压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大的一方渗透。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是什么?试述其缓冲作用机理。 2、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并改正之。 A. 5B 1s22s3 B. 7N 1s22s22py22pz1 3、试举例说明什么是极性(共价)键?什么是非极性(共价)键?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求下列溶液的pH(1)0.20mol·L-1HAc与 0.20mol·L-1NaOH等体积混合(2)0.20mol·L-1NH3 与 0.20mol·L-1HCl等体积混合(3)0.20 mol·L-1 H3PO4与 0.20 mol·L-1 Na3PO4等体积混合(已知HAc的Ka=1.75×10-5,pKa=4.76; NH3的Kb=1.8×10-5,pKb=4.75; 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2、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氧化剂,在医药上(3.00%H2O2)用作消毒杀菌剂。纯H2O2是一种火箭燃料的高能氧化剂,但很不稳定,极易分解。 2H2O2(l)→ 2H2O(l)+ O2(g)H2O2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0410min–1。 (1)若 H2O2溶液的初浓度为0.500 mol·L-1,10.0min后浓度降为多少?(2)H2O2在溶液中分解一半需要多长时间?(lg0.5=-0.301)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C 7、C 8、A 9、A 10、D(二)填空题 1、0.142 mol·L-1; 3.26g·L-1 2、4; 3; 2; 3、0.47mol·Kg-1; 0.00844; 0.48 mol·L-1 4、9.80 mol·L-1 ; 19.6 mol·Kg-1 5、0.2 mol·L-1; 16.8 g·L-1; 0.02 mol 6、35% ; 4.36 mol·L-1 7、(1)24.4; (2)0.019 8、9 g·L-1 ; 0.154 mol·L-1 9、0.159; 1.74; 0.0304; 1.63 10、2.9; 322 11、12.1; 0.22 12、2.500 × 10-4 mol·L-1; 5.000 × 10-4 mol·L-1; 5.000 × 10-4 mol·Kg-1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A 6、A 7、C 8、D 9、A 10、D 11、B 12、A 13、A(二)填空题 1、有半透膜存在; 膜的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不等; 自右向左 2、303mmol·L-1; -0.56℃ 3、浓度; 温度; 溶质的本性 4、皱缩; 大; 280-320 mmol·L-1 5、0.30 mol·L-1CaCl2与之混合液; 0.10 mol·L-1NaCl与之混合液 6、红细胞溶血; 红细胞皱缩 7、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渗透活性物质 8、渗透压力; 渗透活性物质 9、溶质质点数; 溶质的本性 10、6786; 8851(三)计算题 1、⑴Π=icRT=1×0.2RT=0.2RT ⑵Π=icRT=3××0.2RT=0.3RT ⑶Π=icRT=4×1/3×0.2RT=RT ⑷Π=icRT=2×0.20RT=0.4RT ∴ ⑷>⑵>⑶>⑴ 2、红细胞行为正常。 3、⑴Π=icRT=2××8.314×(273+37)=881KPa ⑵Π=icRT=3××8.314×(273+37)=696KPa ⑶Π=icRT=2××8.314×(273+37)=143KPa 4、5、Π=cRTc =RT == Mr=6.91×104 6、7、8、cos =(8.5/58)×2+(0.3/74.5)×2+(0.33/129)×3=0.309mol·L-1 故 林格氏液与人体血浆是等渗溶液。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C 7、C 8、B 9、D 10、C 11、C 12、A 13、D(二)填空题 1、活度; 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能起作用的离子浓度 2、C2H5NH2+H2O C2H5NH+3 + OH-C2H5NH2—C2H5NH+3 H2O—OH-3、ClO-+H2O HClO + OH-HAc+ H2O H3O+ +Ac-HClO—ClO-、H2O—OH-; HAc—Ac-、H3O+—H2O 4、增大; 减小; 降低(减小); 同离子效应。 5、降低; 略有增大 6、Ksp=4S3; Ksp=S2 7、8.51×10-14; 4.81×10-10 8、H3PO4; PO43-9、活度,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可起作用的离子浓度; 活度因子; 离子(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计算题 1、mol·L-1 2、(1)C/Ka >500 C•Ka>20KW [H3O+]= [H3O+]==1.32×10-3 mol•L-1 pH=-lg[H3O+]=2.88 或pH=1/2(pKa –lgCa)= 1/2(4.76-lg0.1)=2.88(2)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100mL后, 为 NaAc 溶液 Kb = Kw/Ka = 1.0×10-14/1.74×10-5 pKb= 14-pKa = 14-4.76 C/Kb >500 C·Kb>20KW [OH-]= pH=14-pOH = 14-1/2(pKb –lgC)= 14-(14-4.76-lg0.05)÷2 =8.73 3、pH= 11.30pOH=2.7[OH-]=2×10-3 C=0.5÷125÷0.05=0.08 mol·L-1 [OH-]=Kb===5×10-5 4、pH= 11.26pOH=2.74[OH-]=1.82×10-3 [OH-]=C===0.18 mol·L-1 5、(1)=0.95% [OH-]==1.89×10-3pOH=2.72 ∴pH=11.28(2)pOH=pKb+lg=-lg(1.79×10-5)+lg=4.75 pH=9.25 ==8.95×10-5 6、①、混合后的溶液为0.05 mol·L-1 NH4Cl溶液 [H+]===5.28×10-6 pH=5.28 7、(1)Ksp(AgI)=[ Ag+][ I-]=8.51×10-17[I-]=8.51×10-15 mol·L-1 Ksp(PbI2)=[ Pb2+][ I-]2=8.49×10-9[I-]=9.21×10-4 mol·L-1 Ksp(HgI2)=[Hg2+][ I-]2=2.82×10-29[I-]=5.31×10-14 mol·L-1 ∴ 沉淀顺序为: AgI、HgI2、PbI2(2)Ksp(AgI)=[ Ag+][ I-]=[ Ag+]×9.21×10-4=8.51×10-17 [ Ag+]=9.24×10-14 mol·L-1 Ksp(HgI2)=[Hg2+][ I-]2=[Hg2+]×(9.21×10-4)2=2.82×10-29 [ Hg2+]=3.32×10-23 mol·L-1 第四章 缓冲溶液(一)选择题 1、D 2、B 3、A 4、E 5、A 6、B 7、C 8、A 9、B 10、A 11、C 12、C 13、E(二)填空题 1、9.25;11.25;CO32-2、共轭酸的pKa; 缓冲比; 总浓度; 缓冲比; 基本不变; 减小 3、7.40; HPO42-; 5.85; H2PO4-4、甲; 乙; 丙 5、; 3.56 6、NH4+—NH3 ; 9.73 7、HPO42-; 7.21; 6.21<pH<8.21 8、H3PO4-H2PO4-; H2PO4--HPO42-; HPO42--PO43-; 1.16-3.16; 6.21-8.21; 11.32-13.32 9、H2PO4-—HPO42-缓冲系 10、NaOH; NaAc(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问答题 1、①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该溶液的这种对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②缓冲比指缓冲溶液中共轭碱浓度与共轭酸浓度之比值。 ③缓冲范围是指缓冲溶液能起缓冲作用的pH范围,其范围理论值为pKa±1(Ka为共轭酸的质子传递平衡常数)。 2、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酸成份,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血浆对体内所产生的挥发性酸的缓冲能力,所以将血浆中的HCO3-称为碱储。 3、缓冲容量是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其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用微分式定义为,单位为mol·L-1·pH-1。 4、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O3 +H2O H3O++HCO3-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5.35~7.35 5、①选择合适的缓冲对,pH缓应在pKa±1内,且pH缓尽量接近pKa。 ②确定适当的总浓度,一般应在0.05~0.2mol·L-1之间。 ③利用享德森方程计算有关配方的用量。 ④按配方量取配制。 6、H2CO3主要是以溶解的CO2形式存在。 CO2(溶解)+H2O≒H2CO3≒H++HCO 肺 肾 当体内代谢产生过多的非挥发性酸或碱性物质增多进入血浆时,上式平衡发生移动。CO2或HCO的增多或减少,均由肺、肾得到及时转移或补偿,因此血浆的pH值基本恒定。 或(1)少量强酸进入 H++HCO3-= H2CO3 共轭碱HCO3-抗酸(2)少量强碱进入 H2CO3+OH-=HCO3-+H2O 通过质子转移平衡移动,H2CO3不断离解产生H+与OH-反应, 共轭酸H2CO3抗碱(五)计算题 1、n(HB)=0.10×30=3.0mmol n(NaB)=0.10×20=2.0mmol pH=pKa+lg pKa= pH-lg=5.25-lg=5.43 ∴Ka=3.72×10-6 2、∵ pH=5.00 ∴选NaH2Cit-Na2HCit缓冲系,pKa2=4.77 pH=pKa2 + lg =4.77+ lg=5.00 V=407ml 3、NH4Cl与NaOH反应生成NH3。 pH= pKa+lg ∴[NH3]=0.178 mol·L-1 ∴C总(NH4Cl)=[NH4+]+[NH3]=0.100+0.178=0.278 mol·L-1 ∴W(NH4Cl)=0.278×500×10-3×53.5=7.44g 所需lgpK =0.2783.00 mol·L-1 NaOH溶液体积为: V(NaOH)==29.7 ml 即把7.44g NH4Cl溶于29.7ml 3.00mol·L-1 NaOH溶液中,并加水稀释至500ml即可。 4、∵ pK(H2PO4-)=7.21 ∴选用H2PO4-—HPO42-缓冲系 pH=pKa+lg=7.21+lg =1.55 ∴ n(HPO42-)=1.55n(H2PO4-)又∵H3PO4 H2PO4-HPO42-∴n(H3PO4)=n(H2PO4-)+n(HPO42-)=2.55n(H2PO4-)n(NaOH)= n(H2PO4-)+2n(HPO42-)=4.10n(H2PO4-)又∵C(H3PO4)=C(NaOH)=0.025 mol·L-1 ∴ 5、(1)NaAc为碱,pKb=14-pKa=9.25 ∵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5.12 pH=8.88(2)加入50mL HCl时,NaAc部分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NaAc过剩。 n(HB)=0.10×50(mmol)n(B-)=0.10×100-0.10×50(mmol)pH=pKa+lg = 4.75+lg = 4.75(3)加入100mL HCl时, NaAc全部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 c(HB)=(mol/L)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3.03 6、pH=pKa+lg pKa= pH-lg=5.25-lg =5.43 Ka=3.7×10-6 7、⑴∵HAc-NaAc PKa=4.75,KH2PO4-NaH2PO4 PKa=7.21, NH4Cl-NH3 PKa=9.25 ∴选NH4Cl-NH3缓冲系。 ⑵设需共轭酸W克,共轭碱V毫升 ∵pH=pKa+lg 10.00=9.25+lg ∴W=0.1616g ∴0.200×0.100-=0.500× V=34ml 第五章 胶体溶液(一)选择题 1、B 2、D 3、E 4、D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D 13、D 14、D(二)填空题 1、(AgI)m; I-; 负 2、胶粒带电和有水化膜 3、[(AgI)m·nAg+(n-x)NO3-]x+·xNO3-;Ag+;NO3-; 胶粒; 负; 移动; 电泳; Na2SO4 4、亲水性基团; 亲脂性基团 5、液体介质; 胶粒 6、乳化剂; 降低; 保护膜 7、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大(三)改错题 1、将“不是”改为“是” 2、“负”改为“正子” 3、“加碱”改为“加酸” 4、“反比”改“正比” 5、“盐板”改为“聚沉” 6、“正”改为“负”(四)问答题: 1、由缓冲公式得: pH=pKa+lg 由于溶液的pH值大于两蛋白质的等电点,因此两蛋白质都带负电荷,电泳方向为正级。 2、∵AgNO3过量,则胶团结构式为: [(AgCl)m·nAg+(n-x)NO3-]x+·xNO3-;电泳方向为负极。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E 2.C 3.A 4.C 5.C 三、填空题 1.(1)1.9kJ·mol-1 2.(2)△H、△U 3.(3)lg(4)=–T 四、问答题(略)五、计算题 1.根据Hess定律,298.15K时反应(4)的标准等压反应热为: =1/2—1/6—1/3 =(-26.8kJ·mol-1)/2 —(-58.2kJ·mol-1)/6 —(-38.4kJ·mol-1)/3 =9.1 kJ·mol-1 2.配平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组合:(1)-(2)+2×(3)-(4)=(5)=-99.73kJ·mol-1 =-103.32kJ·mol-1 =12.04J·K-1·mol-1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 1.C 2.C 3.B 4.C 5.D 6.A 7.C 8.C 9.B 10.C 11.C 12.E 13.C 14.D 15.D(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三)填空题 1.有足够的能量; 碰撞时要有合适的方向 2.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本性及温度、催化剂 3.增大了活化分子分数 4.v = kc2(A)5.一种高能量的过渡状态(即活化络合物)6.小 7.v = kc(A)∙c2(B)8.37℃左右 9.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10.自催化剂(四)问答题 1.(略)2.答:不一定。若是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方次一定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系数相等,但相等不一定是元反应。例如 H2(g)+ I2(g)→ 2IH(g)实验测得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c(H2)∙c(I2),但近年来,无论从实验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它不是一步完成的元反应,而是一个复杂反应。 3.答:不相同。增加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有效碰撞的频率,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升高,一方面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加快,但更重要的是,温度升高,具有高能量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显著增大,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则是由于改变了反应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4.答:在恒温条件下,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其中各浓度幂均以元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 (1)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元反应(2)如果反应物是气体时,可用气体浓度或分压代入速率方程式来表示反应速率。 (3)如果反应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在书写反应速率方程式时,可不写出固体或液体的浓度。 (五)计算题 1.分析 确定某反应速率方程式,首先要确定该反应是否为元反应。若为元反应,可直接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得出; 若为复杂反应,则须由实验结果确定。确定方法有观察法和数学处理法两种。 解:设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α(NO)·cβ(H2)(1)观察法:从实验标号1~3 可见,当c(NO)保持不变,c(H2)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ν增加到原来的2倍; 当c(H2)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3倍。即 v µ c(H2)∴ β = 1 同理分析标号4~6 的实验数据,可得: v µ c2(NO)∴ α = 2 合并两式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2(NO)·c(H2)(2)数学处理法:首先取标号1~3 中任意两组数据代入所设的速率方程式,保持c(NO)浓度不变而改变c(H2)的浓度。由速率方程式得 v1 = k·cα(NO)·c1 β(H2)v2 = k·cα(NO)·c2β(H2)两式相除得 代入实验数据 ∴ β = 1 同理,代入标号4~6组中任意两组数据可得 α= 2 故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2(NO)·c(H2)2.解:∵ 该药物分解为一级反应,k = 2.09×10–3(h–1)∴ 据公式 可得(h)≈13.8(d)3.解:(1)(2)以lnc(N2O5)对t作图得直线,故该反应为一级: = k×c(N2O5)= 0.35min-1´0.50mol×L-1 =0.18mol×L-1 min-1(3)= k×c(N2O5)= 0.35min-1´1.0mol×L-1 = 0.35mol×L-1 min-1 4.解:(1)(2)5.解:(1)k == 0.014 mol×L-1×s-1(2)(3)当A的浓度为1.0mol×L-1时,反应速率常数不变。 6.解: 7.解:(1)(2)8. 解: 若该反应从127°C升到137°C,137时的反应速率与127时的反应速率的比值为: 故反应速率将为原来的2.2倍。 9.解:若反应物消耗99.9%需时t1,消耗50%需时t2。由: 10. 解: 该酶催化反应在发热至40°C的病人体内的反应速率是在37°C正常人体内的1.2倍,反应速率加快了0.2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一)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C 7、B 8、C 9、E 10、D 11、B 12、A 13、B 14、B 15、C 16、A 17、C 18、C(二)填空题 1、, +6,-1, ,-1, +3,-1, +2, +6, +4 2、(一)Pt,I2(s)∣I-‖Fe3+ ,Fe2+∣Pt(+); 氧化; 还原; 0.236V[或θ(Fe3+/ Fe2+)-θ(I2/I-)] 9.5×107或(lgK=)3、增大; 减小; 增大; 不变。灾 >>>>> =10CO+ 4、5.07 5、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三)改错题 1、由于标准电极电位是强度性质,因此与物质的数量无关,所以电极Ag(s)|Ag+(1.0 mol·L-1)与Ag(s)| Ag+(2.0 mol·L-1)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同。 2、按未知其自发进行方向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计算出的电池电动势不一定为正值。 3、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电极电位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4、2Fe3++2I-=2Fe2++I2,加入足量F-后,反应有可能变为不能正向进行。 5、在测定溶液pH值时,常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四)计算题 1、(1)Co+Cl2= Co2++2Cl-(2)Eθ =φθ(Cl2/ Cl-)-φθ(Co2+/Co)φθ(Co2+/Co)= φθ(Cl2/ Cl-)-Eθ=1.358-1.63=-0.272(V)(3)(Cl2/ Cl-)=φθ(Cl2/ Cl-)-当c(Cl-)降低时,(Cl2/ Cl-)增大。 E=(Cl2/ Cl-)-(Co2+/Co)∴E增大。 (4)当c(Co2+)=0.01 mol·L-1时,(Co2+/Co)= φθ(Co2+/Co)-=-0.272-=-0.331(V)E=(Cl2/ Cl-)-(Co2+/Co)=1.358-(-0.331)=1.689(V)2、(1)正极 Ag++e-→Ag,负极Cd-+2e-→Cd2+ 电池组成式:(-)Cd∣Cd2+(1mol·L-1)‖Ag+(1mol·L-1)∣Ag(+)(2)Eθ=φθ(Ag+/ Ag)-φθ(Cd2+/Cd)=0.7991-(-0.4029)=1.202(V)298K时,lgKθ= ∴ Kθ=1040.64=4.4×1040(3)φ(Ag+/ Ag)= φθ(Ag+/ Ag)-=0.7991-=0.7399(V)(Cd2+/Cd)= φθ(Cd2+/Cd)-=-0.4029-=-0.4621(V)E=(Ag+/ Ag)-(Cd2+/Cd)= 0.7399-(-0.4621)=1.202(V)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A 7.B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C 15.B 16.C 17.D 18.D 19.A 20.C(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三)填空题 1.n、l、m 2.3p; 3; 3,1,0,+1/2、3,1,1+1/2、3,1,-1,+1/2; 3.[Ar]3d54s1 4.2s、3py 3dz2 3dx2-y2 3s C=D>B>E>A 5.B; C; D(四)问答题 1.答:违背了保里不相容原理。应写为11Na 1s22s22p63s1。 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写为6C 1s22s22p2。 违背了洪特规则。应写为7N 1s22s22px12py12pz1 2.答:电负性表示一个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常用符号χ表示,χ越大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强。反之则小。 3.答:χO>χB。因为它们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χ逐渐增大,O在B右边; ∴χO大。 4.答:主量子数n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可取任意正整数,即n=1、2、3、……。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配合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可取包括0和正整数在内的n个值,即l=0、1、2、3……(n-1)。 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其取值受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限制,可取包括0、±1、±2、±3……直至±l,共2l+1个数值。 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表征核外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状态,其取值只有+1/2或-1/2,表示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向。 5.答:n可确定电子层,n相同的能级构成一个电子层。 n,l两个量子数可以确定能级,n和l均相同的原子轨道组成一个能级。 根据徐光宪提出的计算能级公式,把 n+0.7l值的第一位数字相同的各能级分为一组,称为能级组。 n,l,m三个量子数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n、l、m和s四个量子数确定电子的运动状态。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时存在。 6.答:3s:n = 3,l = 0,m = 0,该能级只有1个轨道——ψ3,0,0。 4d:n = 4,l = 2,m =-2,-1,0,+1,+2,该能级有5个轨道——ψ4,2,-2、ψ4,2,-1、ψ4,2,0、ψ4,2,+1、ψ4,2,+2。 5p:n = 5,l = 1,m =-1,0,+1,该能级有3个轨道——ψ5,1,-1、ψ5,1,0、ψ5,1,+1。 7.答:能量最低原理:当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填充必须先分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例如,先填满1s,再依次填2s, 2p……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会出现运动状态(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也就是说,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二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例如,当n,l,m一定时,电子可有两种自旋方式(即s=±1/2)。 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即等价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平行的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例如,7N的2p3有三个成单电子而不是只有一个成单电子。 特例: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或全空(p0、d0、f0)的状态是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例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8.答:11Na 1s22s22p63s1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 3d64s2 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 35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或[Ar] 3d104s24p5 9.答: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该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该周期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多,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强,故元素的原子半径而逐渐减小。由于主族元素的有效核电荷增加比过渡元素明显,所以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减小幅度较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副族元素规律不明显)。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D 7、B 8、B 9、B 10、D 11、D 12、D 13、A 14、E 15、C 16、D(二)填空题 1、NH3; HNO3 2、电负性; 原子半径 3、电性的 4、色散力 5、色散力随同类分子的相对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6、氢键,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7、邻硝基苯酚存在有分子内氢键而对硝基苯酚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对硝基苯酚。 8、配位键 (三)改错题 1、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不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2、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3、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4、AB2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不一定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5、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Van der waals力。 6、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有些极性分子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四)问答题 1、(1)P的价电子结构为3s23p3,它与H成键形成PH3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其中1个sp3杂化轨道为孤电子对占有,另3个sp3杂化轨道为未成对电子占有,并与H形成3个σ(sp3-s)共价键,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型。 (2)Hg的价电子结构为5d106s2,与Cl成键时激发成5d106s16p1,采取sp等性杂化,故形成的HgCl2分子是以σ(sp-p)共价键结合的直线形分子。 (3)Sn的价电子结构为5s25p2,形成SnCl4时激发成5s15p3,采取sp3等性杂化,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Cl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占有的3p轨道形成4个σ(sp3-s)共价键,分子型为正四面体。 (4)Se的价电子结构为4s24p4,形成分子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4个sp3杂化轨道中2个为孤电子对占据,另2个为未成对电子占据的sp3杂化轨道分别与Br形成2个σ(sp3-s)共价键,故SeBr2的分子构型为V字型。 (5)O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4,成键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其中2个为未成对电子占有的sp3杂化轨道与2个H原子形成2个σ(sp3-s)共价键,1个为孤电子对占有的sp3杂化轨道与H+形成σ(sp3-s)配位键,另有1个sp3杂化轨道仍为孤电子对占有,所以,H3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1)BF3分子: 5B ↑↓ ↑ 激发 ↑ ↑ ↑ 杂化 ↑ ↑ ↑ 2s 2p 2s 2p sp2杂化 2p 成键 ↑↓↑↓↑↓ sp2杂化 2p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2)NF3分子: 7N ↑↓ ↑ ↑ ↑ 杂化 ↑↓↑ ↑ ↑ 成键 ↑↓↑↓↑↓↑↓ 2s 2p sp3不等性杂化 σ(sp3-s)∴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1)在BF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在离子中,B原子采取sp3等性杂化,其中1个sp3杂化轨道与F-离子的一对孤对电子形成1个σ配位键,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B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等性杂化转变为sp3等性杂化,空间构型由平面正三角形转变为正四面体。 (2)在H2O分子中,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在H3O+离子中,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O原子用其中的一对孤对电子与H+形成1个σ配位键,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O原子的杂化类型不变,空间构型由V形转变为三角锥形。 (3)在NH3分子中,N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在离子中,N原子用其中的一对孤对电子与H+形成1个σ配位键,空间构型由三角锥形转变为正四面体。 4、乙烷C2H6分子中每个C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H原子结合成3个键,第四个sp3杂化轨道则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成键。 乙烯C2H4分子中,C原子含有3个sp2杂化轨道,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结合成2个键,第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成键; 2个C原子各有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与sp2杂化轨道平面垂直)相互“肩并肩”重叠而形成1个p 键。所以C2H4分子中的C、C为双键。 乙炔C2H2分子中每个C原子各有2个sp杂化轨道,其中一个与H原子结合形成键,第二个sp杂化轨道则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形成键; 每个C原子中未杂化的2个2p轨道对应重叠形成2个p 键。所以C2H2分子中的C、C为叁键。 5、分子极性的大小:①可用电偶极矩来量度,根据二个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相对大小可知其分子极性的相对强弱。②在不知μ相对大小情况下可由电负性相对大小判断题,因为键的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③可由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题分子有无极性。 (1)∵μ(HCl)>μ(HI)∴HCl极性较大。[也可根据其电负性差值来判断题](2)∵μ(H2O)>μ(H2S)∴H2O极性大(3)∵电负性N>P ∴NH3极性大(4)CH4和SiH4都为空间对称结构,都无极性。 (5)CH4和CHCl3分子中的C均为sp3杂化。CH4中四个C-H等同,分子为正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等于零,属非极性分子; CHCl3分子虽属四面体形,但分子中含一个C-H键,3个C-Cl键,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属极性分子,所以CHCl3分子的极性大于CH4分子的极性。 (6)BF3中B采用sp2等性杂化,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构型,分子的极性等于零,属非极性分子; NF3中N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属极性分子。所以NF3分子的极性大于BF3分子的极性。 6、虽然乙醇和二甲醚的组成相同,但乙醇分子之间有氢键存在,使分子间产生了较强的结合力,沸腾时就要供给更多的能量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沸点要高。 7、(1)苯和CCl4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 (2)乙醇和水均为极性分子,且均有O-H键,故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3)苯为非极性分子,乙醇为极性分子,故在苯与乙醇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 (4)NH3为极性分子,NH3中的N-H中的氢还可以形成氢键,所以在液氨中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8、(1)H2、Ne、HF、CO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色散力也依次增强。CO、HF分子中还存在取向力和诱导力,因此HF、CO的沸点相对较高。由于HF分子中还存在最强的氢键,故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2<Ne<CO<HF。 (2)四种四卤化碳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色散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强,其沸点也依次升高,故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F4<CCl4<CBr4<CI4。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E 6、D 7、E 8、E(二)填空题 1、(1)氯·草酸根·水·乙二胺合铬(Ⅲ)(2)6(3)+3(4)[Cr(H2O)(en)(C2O4)Cl] 2、向左; 1.4×10-4 3、硝酸氯·亚硝酸根·二(乙二胺)合钴(Ⅲ)[COCl(ONO)(en)2]; Co3+; (Cl-,ONO-,en); 6; (Cl,O,N)4、[CoCl(NO2)(en)2]NO3 5、具有环状结构; 稳定 6、硫氰酸二(异硫氰酸根)·二(乙二胺)合铬(Ⅲ); (NCS-,en); (N; N);6 7、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O,N);8、二(硫代硫酸根)合银(I)酸钠; Ag+; S2O32-; S;9、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 Co3+; (Cl-,NH3); (Cl,N);10、四羟合铝(Ⅲ)配离子; Al3+; OH-; O;11、二氯·三氨·水合钴(Ⅲ)配离子;Co3+; (Cl-,NH3,H2O);(Cl,N,O);6 12、氯·硝基·四氨合铂(II); Pt2+; (Cl-,NO2-,NH3); (Cl,N,N);(三)改错题 1、“配位键”改为“离子键” 2、“配体”改为“配位原子”或将“配位数”改为“配体数” 3、将“水解效应”改为“酸效应”。 4、“向左”改为“向右” (四)问答题: 1、因为配合物的内、外界是以离子键相结合,所以含内、外界的配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1)酸性H[Al(OH)4]大于和HAlO2(2)碱性与溶解度Cu(OH)2小于[Cu(NH3)4](OH)2 2、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特点是稳定、溶解度大。螯合物稳定性与螯合环的数目和大小有关,一般以五元环、六元环最为稳定,螯环越多的螯合物越稳定。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的配体必须具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配位原子之间应该间隔2个或3个其他原子,以形成稳定的五元环或六元环。 3、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指出哪个反应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1)[Hg(NH3)4]2+ + Y4-HgY2-+ 4NH3(2)[Cu(NH3)4]2+ + Zn2+ [Zn(NH3)4]2+ + Cu2+(3)[Fe(C2O4)3]3-+ 6CN-[Fe(CN)6]3-+ 3C2O42-解 配离子由稳定常数小的转化为稳定常数大的。查表得,,,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反应(3)的K值最大,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五)计算题: 1、反应前混合液中Ag+和NH3的浓度为: C(Ag+)=(mol·L-1)C(NH3)=(mol·L-1)Ag+ + 2 NH3 [Ag(NH3)2]+ 反应前 0.060 6.3 0 反应后 x 6.3-2(0.060-x)≈6.2 0.060-x≈0.060 Ks=(mol·L-1)2、反应前混合液中Ag+和CN-的浓度为: C(Ag+)=(mol·L-1)C(CN-)=(mol·L-1)Ag+ + 2 CN-[Ag(CN)2]-反应前 0.10 0.30 0 反应后 x 0.30-2(0.10-x)≈0.10 0.10-x≈0.10 Ks=(mol·L-1)∵[Ag+] [I-]=7.9×10-21×0.10=7.9×10-21<Ksp,(AgI)∴溶液中无AgI沉淀生成。 若要在[I-]=0.10mol·L-1的条件下形成AgI沉淀,则: [Ag+][I-] >Ksp,(AgI)即[Ag+]> ∴[Ag+]>8.51×10-16(mol·L-1)又 即 ∴[CN-]<(mol·L-1)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E 6、C 7、B 8、B 9、C 10、A 11、E 12、D 13、B 14、B 15、A 16、B(二)填空题 1、黄 2、2.4~4.4 3、橙 4、4; 3; 2; 1~4; 5、滴定时所加酸或碱标准溶液的体积(或量)为横坐标,1pKNaOH0.02ml0.12ml.2512.10,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 大; 大 6、所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或部分在突跃范围之内 7、0.1043 mol·L-1 8、24.4; 5.3 9、0.11%; 1%; 0.037%; 0.018%; 甲; 乙; 10、0.2 11、0.8%;0.08%;要使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则滴定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要不小于25.00ml 12、偏低 13、偏低; 偏低; 偏高 14、n(Cr2O72—)= n(SO32—)=n(H+)=n(Cr3+)=n(SO42—)15、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H2SO4; Cl-可能与MnO4-作用; HNO3可能氧化还原性物质C2O42-(三)改错题 1、0.05030为四位有效数字。 2、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18.30ml,同学乙读取18.32ml,他们的平均值为18.31ml。 3、固体NaOH不能用作一级标准物质,但NaOH溶液能作为标准溶液。 4、pKb=9.25为二位有效数字。 5、由于保存不当,使一级标准物质H2C2O4·2H2O部分风化,其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结果就偏低了。 6、5.0×105是二位有效数字。 7、理论上,指示剂在pH<pKIn-1溶液中呈酸色,在pH>pKIn+1溶液中呈碱色。 8、滴定分析时,滴定至溶液恰好发生颜色突变时,即为滴定终点。 9、在滴定分析中有了高精密度的实验数据,但不一定有高准确度的分析结果。 10、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若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初读数为0.02ml却误记为0.12ml,则结果NaOH溶液的浓度就偏大了。 11、高锰酸钾法可直接测定还原性物质。 (四)计算题 1、NaOH HCl 0.2514 强酸滴定强碱,所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HClNH4BO2 mol·L-1 3、2HCl+ CaCO3=CaCl2+H2O+CO2↑ NaOH+HCl=NaCl+ H2O 与0.7423g CaCO3完全反应需用HCl: 与NaOH反应需用HCl: + = ∴= 又∵C(HCl)=C(NaOH)∴C(HCl)=0.1485 mol·L-1 4、NaHCO3+ HCl=NaCl+CO2↑+ H2O NaOH+HCl=NaCl+ H2O n(HCl)总=0.1200=4.8×10-3(mol·L-1)与NaOH反应的n(HCl)1=C(NaOH)·V(NaOH)=0.1000=0.8×10-3(mol·L-1)与NaHCO3反应的n(HCl)2= n(HCl)总-n(HCl)1=4.0×10-3mol·L-1 n(NaHCO3)= n(HCl)2 =4.0×10-3mol·L-1 ∴小苏打片中NaHCO3的含量= 5、6、0.09000×=V=41.20ml S.P时,HA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A(一元弱碱溶液)HA的初始浓度为:C(HA)==0.07416 mol·L-1 C(NaA)==0.04066mol·L-1 Kb== ∵CKb>>20KW ,且C/Kb>>500 ∴[OH-]== =5.70×10-6 mol·L-1 ∴pOH=5.24 pH=8.76 7、Na2B4O7+2HCl+5H2O=4H3BO3+2NaCl ∴n(Na2B4O7)=n(HCl)∴试样中所含的Na2B4O7质量= 试样中Na2B4O7的质量分数= 而n(HCl)=n(H3BO3)∴n(B)=2n(HCl)则试样中B的质量= ω(B)= 或ω(B)= n()=n()=6 8、∵0.1×= W=0.51g Er=×100%=×100%=±0.039% ∴可以将称量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0.05%范围之内。 9、涉及的反应为:CaCl2→Ca2++2Cl- Ca2++ C2O42-→CaC2O4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其计量关系式为:n(CaCl2)=n(CaC2O4)=n(C2O42-)=n(KMnO4)=C((KMnO4)V((KMnO4)=(mol)CaCl2的质量浓度=(g·L-1)10、标定过程的主要反应为: CaCO3+2H+=Ca2++CO2↑+H2O Ca2++HY3-=CaY2-+H+ n(Ca2+)=n(CaCO3)=n(EDTA),已知M(CaCO3)=100.10g·mol-1 ∴20.15C(EDTA)= C(EDTA)=0.01042(mol·L-1)11、Ca2+含量=(mmol·L-1)Mg2+含量=(mmol·L-1)第十三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D 6、D 7、A 8、C 9、B(二)填空题 1、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2、吸收光谱; 越大; 不变。 3、0.2~0.7; 浓度; 选择厚度适当的吸收池。 4、T=100%; A=0 5、被测溶液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接近6、A=abc; 吸收光谱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入射光波长; 标准曲线; 吸光度 7、石英; 光学玻璃 8、380~780nm; 200~380nm(三)改错题 1、“常量”改“微量” 2、“10”改为“103” 3、“可肯定”改为“不能肯定” 4、“也越大”改为“不变” 5、吸光系数与被测物性质、入射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而与溶液浓度无关。 (四)问答题 1、Lambert-Beer定律关系式(A=abc)中,b的单位为cm,c代表质量浓度(g·L-1)时,a称为质量吸光系数,单位为L·g –1·cm-1; 若c代表物质的量浓度(mol·L-1)时,则a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ε=aM,其中M表示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影响吸光系数的因素有:溶剂、吸光物质的种类、入射光波长和溶液温度,即当入射光波长、溶剂种类、溶液温度等因素确定时,吸光系数只与吸光物质的性质有关,所以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因为在λmax波长处的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而且在λmax附近的波长范围内吸光系数变化小,A与浓度C成直线关系。所以要选用λmax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1)以A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做图,则得一曲线,这种描述其组分吸光度A与波长λ的关系曲线,称吸收曲线,所以从中找到该溶液的最大的吸收波长,以其作为λ射光波长。 (2)以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可以查得试液的浓度。 (五)计算题 1、设应称取该化合物x克 根据 A=εbc ∴0.600= 解得: x=0.0600(g)2、根据 A=εb c 得:ε=(L·mol-1·cm-1)3、根据 A=abc 得: ∴(L·g-1·cm-1)ε= aM=15.2×280=4.26×103(L·mol-1·cm-1)4、∵n(Fe)=n[(NH4)Fe(SO4)2] ∴(g)稀释后标准溶液浓度Cs=(g·L-1)又据 ∴(g·L-1)∴未知试液铁含量为:(g·L-1)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142、3.216、5.624、4.624 2、26.71。 3、0.4 mol·L-1或400mmol·L-1,高渗溶液,栓塞或皱缩。 4、CO32-5、NaH2PO4-Na2HPO4或H2PO4--HPO42-。 6、酶的最适温度。 7、降低,酸。降低,水解。 8、氯化二硝基·氨·水·(乙二胺)合铁(Ⅲ),Fe3+,en、NH3、H2O、NO2-,6。 9、A。 10、0.2~0.7。 11、T= 0.25(25%)。 12、C2H2。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B 3.A 4.A 5.B 6.B 7.D 8.D 9.C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O3 +H2O H3O++HCO3-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5.35~7.35 2、答: 基态P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为 3s23p3, 即 3s 3p ↑↓ ↑ ↑ ↑ 用4个量子数描述这5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为: 3,0,0,+1/2; 3,0,0,-1/2; 3,1,0,+1/2; 3,1,1,+1/2; 3,1,-1,+1/2 或3,0,0,+1/2; 3,0,0,-1/2; 3,1,0,-1/2; 3,1,1,-1/2; 3,1,-1,-1/2 3、答: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2s轨道一个电子激发到2p空轨道,然后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NF3中的N价电子结构为2s22p3,形成分子时,进行sp3不等性杂化,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为孤对电子占有,另三个电子分别与F成键,故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型。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1)NH4Cl为酸,pKa=14-pKb=9.25 ∵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5.12(2)加入50.0mL NaOH时,NH4Cl部分与NaOH反应生成共轭碱,NH4Cl过剩。 n(B-)=0.100×50.0(mmol)n(HB)=0.100×100-0.100×50.0(mmol)pH=pKa+lg = 9.25+lg = 9.25(3)分析 加入100mL NaOH时, NH4Cl全部与NaOH反应生成共轭碱。 c(B-)=(mol/L)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3.03 pH=14.0-pOH=10.97 2、解(1)t1/2=0.693/k=0.693/3.3×10-4=2.1×103 s 或35分(2)由 lnc0/c = kt lnc0/25% c0 = 3.3×10-4t t =4.2×103s或70分 或lgc0/c = kt/2.303 lgc0/25% c0 = 3.3×10-4t /2.303 t =4.2×103s或70分 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乙,不相同。 2、有半透膜存在,膜两边溶液有渗透浓度差; 等渗溶液。 3、由于离子氛和离子对的形成。 4、NaAc。 5、最适pH 。 6、大 ,大; 螯合物,五元环和六元环。 7、离子; 配位; 内界配离子; 配离子。 8、103 。 9、吸收曲线(光谱)。 10、10-0.2 。(用指数形式表示)11、④CH3 OH(填序号)。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B 3.A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2.B 13.B 14.A 15.D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NH3·H2O NH4+ +OH-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8.25~10.25 2、答:氮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1s22s22px12py12pz1,14Si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为1s22s22p63s23p 2。 3、答: ⑴ ⑵不等性杂化 ⑶三角锥形 ⑷极性键 ⑸极性分子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1)NaAc为碱,pKb=14-pKa=9.25 ∵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5.12 pH=8.88(2)分析 加入50mL HCl时,NaAc部分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NaAc过剩。 n(HB)=0.10×50(mmol)n(B-)=0.10×100-0.10×50(mmol)pH=pKa+lg = 4.75+lg = 4.75(3)分析 加入100mL HCl时, NaAc全部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 c(HB)=(mol/L)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3.03 2、解(1)t1/2=0.693/k=0.693/1.88×10-2=36.9 min(2)由 lnc0/c = kt 在30min时 lnc= ln0.100-1.88 ´ 10-2 min-1´ 30min =-2.303-0.546 =-2.867 c = 0.057 mol·L-1 v= kc = 1.88 ´ 10-2 ´ 0.057 = 1.07 ´ 10-3 mol·L-1· min-1(3)30min 时,水解率为 ´ 100% = ´ 100% = 43% 测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 2位 2、皱缩 3、280~320mmol·L-1 4、1.0×10-14 5、HS-、H2O、HPO42-; HAc、NH4+; CO32-。 6、10(10/1); 1/10 7、H2PO42-; H3PO4。 8、硝酸二硝基·氨·水·(乙二胺)合钴(Ⅲ); Co3+; N、N、O、N; 6; +1。 9、100% ; 0 10、1.91×10-20(mol·L-1)。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C 3、C 4、D 5、C 6、D 7、B 8、D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由于人体内存在多种生理缓冲系,其中最主要的缓冲系是碳酸缓冲系(H2CO2—NaHCO3)。在这个缓冲系中,碳酸主要是以溶解状态的CO2形式存在,并有如下平衡: CO2(aq)+H2O H2CO3 H++HCO3-在体内,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酸成分,CO2(aq)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碱成分,尽管其缓冲比超出正常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但由于人体是一个“敞开系统”,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当体内H+或OH-浓度改变时,使HCO3-或CO2(aq)的浓度改变,此时可由肺呼吸作用和肾的生理功能获得补充或调节,使得血浆中的HCO3-和CO2(aq)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血液pH的稳定。因此血浆中的碳酸缓冲系总能保持相当强的缓冲能力,特别是抗酸的能力。 或当体内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血浆中H+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答:A.违背了保里不相容原理,应为5B 1s22s22p1 B.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7N 1s22s22px12py12pz1 3、答:如H2中,两个H原子电负性相同,则成键电子对位于两核中间(或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位于两核中间),则两个原子核所形成的正电荷重心与成键电子对所形成的负电荷重心恰好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而在HCl中,Cl原子的电负性大于H,则成键电子对偏向于Cl原子一端(或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于Cl原子一端),使Cl原子一端带部分负电荷,而H原子一端带部分正电荷,键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考研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推荐阅读: 计算机基础考研试题07-09 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计算机08-16 计算机专业考研择校10-02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08-02 计算机考研指导10-10 计算机考研大纲06-24 计算机考研初试科目11-12 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训报告书07-28 计算机网络考研常见复试题总结10-2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