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2024-07-12

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精选14篇)

1.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一

当前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属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受到企业离退休保障机制的影响,企业职工的离退休社会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对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详细探讨,如以企业职工的离退休为主要分析点,探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对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来说,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保障职工的老年生活不会因为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而受到损害,为离退休职工规避风险。同时,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可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为企业减轻负担,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对企业离退休的职工来说,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双赢,防止离退休人员的上访及激烈性群体事件。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用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离退休职工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除了可以帮助企业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还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与发展,促进离退休职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除此之外,对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是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能够保障社会的管理水平。以上都充分说明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现阶段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与社会接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最新的离退休职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离退休职工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在增长,但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上还存在社会服务管理跟不上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职工退休后都会转为社会管理,但根据发展现状来说,企业的离退休职工难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与现实情况相脱离的问题。在这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职工的养老金和以职工医疗费用的拖欠现象,长期的历史拖欠导致养老基金出现数十亿元的赤字。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化,解决大数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建立企业与社会接轨机制,完善、细化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在退休职工离退休社会化管理中思想意识不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企业简单地把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当作负担推给社会,殊不知离退休职工从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社会化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长期性与艰巨性,不是简单地将离退休职工归还给社会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在职工离退休之后就对职工不管不问,甚至存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就是暂时性的政治化运动,随便设立部门就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不需要做出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殊不知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错误的思想意识才导致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难以顺利开展。

(三)离退休职工本身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虽然国家和企业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离退休职工自身的思想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这是改革随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新思路,在这期间许多的离退休职工由于对社会化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在给离退休职工办理离退休接管工作时,缺乏对离退休职工的积极引导和说服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使得双方在社会化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共识。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存在教育缺失,这是导致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四)忽视企业离退休职工文体活动开展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对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归为社会管理了,因此也就不需要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目前,虽然部分企业也在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但多数居于形式主义,只是应付了事。整场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退休职工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的文体活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意义。

(五)离退休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职工的离退休问题之所以不断涌现,主要是由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当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企业离退休职工保障制度,但由于部分企业及街道办事处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离退休职工求援困难,存在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基本问题。

三、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要想搞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坚持面向社会,扎根社会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以此形成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合力。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化的工程,牵涉的范围广,如果仅靠单个企业或者部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工作,难以将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好。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局性把控,分步骤实施,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持续化管理。与此同时,应强化社会群体的老龄化意识、养老意识及相关的法律意识,加大力度宣传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的退休保障机制。只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合理,才能确保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形成离退休职工管理系统。同时,聘请身体健康、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确保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起组织离退休职工举办文体活动的职责,再次,逐步完善社会与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完善企业与社会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完善的制度与多种措施相结合,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政府救助机制,社会帮困制度,借助社会的力量,发挥老年集体自身的力量,引导其开展自助解决问题。

最后,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健全离退休职工的学习制度,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保障社会稳定与企业的改革发展。

四、结语

企业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对离退休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实现其老有所依,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加大对其的重视与管理,如加强舆论宣传与指导,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促进社会化管理改革顺利实施。

2.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二

一、老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所在的单位共有老干部117人, 这些老干部大多经历过治理黄业的创建和发展, 有多年治黄和防汛抢险的经验, 参加过多次重大险情的抢护, 熟悉黄河险情抢护方法, 是单位一笔宝贵的财富。近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职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工资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较高, 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 本单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 以上级有关政策方针为指导, 做了大量深入扎实、艰苦细致的工作, 使老干部工作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到位比较难。

由于老干部居住地分散, 给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一是思想认识上有盲点, 个别单位领导干部认为老干部有住在城市的, 也有住在农村的, 大部分老干部都在家中居家养老、看护孙辈, 生活基本能自理, 只要落实好他们的生活待遇, 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就行了。还有的认为大多数老干部过去都曾担任过单位领导, 受党教育几十年, 思想觉悟比较高, 自觉性比较强, 对组织学习的重视不够。

2、老干部的管理服务难到位。

本单位仅有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6人, 也就是说, 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20个老干部进行管理服务, 平时不但要及时将老干部的工资及报销的医药费送 (汇) 到老干部手中, 有时还要护送生病的老干部到医院就诊, 总之, 老干部的住、行、学习、娱乐等各方面, 都属于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范围, 由于人少事多, 面广量大, 老干部工作人员在管理服务中到位比较难。

3、居住地分散管理比较困难。

由于八、九十年代住房保障政策较低, 大多数老干部在城市没有住房, 退休后大多选择回农村老家居住, 在这样区域大、范围广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思想沟通和管理就造成了老干部工作等诸多不便。

二、建议及对策

针对本单位老干部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要求, 笔者对做好本单位老干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1、深化认识, 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老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考验。老干部工作必须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 不断深化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老干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始终保持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经常深入基层, 特别是深入到困难企业和老干部中听取意见, 对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从政治上尊重老同志, 认真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

应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 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主要依托, 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并积极指导、支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 在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组织引导老干部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 丰富老干部的精神生活, 陶冶他们的情操。应围绕深化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住房、医疗制度改革中涉及老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做好正面引导、化解矛盾的工作, 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在继续坚持走访慰问、生病探望、关心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及老干部遗属等工作制度的同时,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3、坚持组织和引导, 积极有效地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

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 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晚年人生价值, 是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应继续提倡身体较好、又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老同志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 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对发挥作用成绩突出的老同志先进事迹, 要进行大力宣传, 激发和动员老干部发挥好作用。

4、解决新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问题

离退休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 是一个角色急剧变化的转折点, 离退休后, 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活动范围均会发生很大变化, 如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 顺应角色的改变, 很容易引起生理反应, 诱发一系列疾病。帮助老同志顺利地从职业生涯过渡到离退休生活, 笔者认为, 应多和老年人沟通, 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 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岗位”并走出家门, 避免在家“闲”出问题, 应说服老同志防止和克服离退休后不服老, 对一些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的不良社会现象总是看不惯的脱离实际的想法, 要激励他们追求乐观、健康、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 不断增强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量力而行地为社会进步发挥余热, 不当消极悲观的落伍者。

5、求实创新, 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

做为管理人员, 应加强学习, 充分了解党和国家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 及时掌握本地本单位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有关工作动态, 增强为老干部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 应加强调研, 积极探索和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新问题, 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拓宽工作渠道, 改进工作方法, 加大工作力度, 保障老干部的合法权益。

摘要:从本单位实践出发结合国家现有的政策法规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三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而离退休职工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探讨、分析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重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才能认清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离退休职工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从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个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调动也越加频繁。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退休人员的速度正逐年增长,但是相应的离退休人员的后期管理工作,却没有实施到位。离退休人员的相关待遇和应享受的福利都没有落实到位,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离退休职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不全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事业单位的创建也越来越多,并且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还存在很多缺陷,而且对于档案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导致很多职工的信息档案存在丢失或是根本不存在的情况,这为以后在办理离职退休相关手续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后续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2、离退休职工数量较多,造成管理困难

我国的人口数量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的公司、企业多,因此我国每年离退休职员的人数也是十分大的,并且还在逐渐上升。但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离退休职员的分布相当的松散。尤其是大多数老人在离退休后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分散范围大,因此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

3、缺乏足够的管理团队

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人员多,且居住地松散等问题,造成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由于大多数的离退休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素质较高,因此,在个人需求上面也存在着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而且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4、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

离退休职工管理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这个问题关系着离退休职工生活问题,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在职工离退休之后,对其社会保障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而能够将离退休职工在生活上或是其他方面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救援。

5、离退休职工的心理问题

很多职工在离退休之后,不能马上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尤其是其思想上的不适应。长期工作使职工的生活形成一种习惯并且职工对企业拥有深厚的情感,突然离开,会给离退休职工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容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会对离退休职工今后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诸如不爱说话、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等。长时间过后,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为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相应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和相关规章制度

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要加大重视力度,还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不能一味的遵循传统的旧模式。要不断完善离退休职工的管理组织结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配备专职的管理工作人员,做好管理培训工作。在对组织机构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漏洞,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离退休职工的科学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提高离退休职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要加大对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首先要加大对其的思想认识,让其对离退休管理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加大重视度。然后,提高离退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待人接物、办事水平的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离退休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将工作经验丰富和自身管理过硬的管理人员进行对新入职员工或是其他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且还要将相应的奖惩制度和福利待遇制度进一步完善,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接待工作,注意在接待工作中的细节,落实离退休职工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提高对离退休职工的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力。

(三)构建网络管理制度

离退休职工的数量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就相应的增大了。在进行对里职工管理工作时,如果只凭借企业离退部门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全面的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达到对离退休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用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形成离退休职工自主的管理模式,将离退休职工组织起来,自主选取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居住地点进行分配,组织联系其管理范围内的离退休职工,并将相关信息进行组织汇总到网络上。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而且还调动了离退休职工生活的积极性。

(四)提高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

企业工会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工会组织里面大部分都是离退休人员。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做好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进行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要仔细、全面的了解离退休职工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能力范围内的帮助,诚心诚意的为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和精神上带来帮助。并且还可以制定离退休职工的档案管理,针对其应有的福利待遇进行调查,看是否落实到位。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实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在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上注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还要关注离退休职工的心理情况,可以为离退休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掌握和了解职工内心的变化,帮助离退休职工逐渐恢复之前的精神状态,并且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对离退休职工生活上的帮助也可以缓解其负面心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信息管理不够严格,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没有合适的医疗制度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管理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管理团队的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管理队伍,是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次,应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注重各个环节的管理,减少和避免管理漏洞。同时还可以在周边进行综合型娱乐活动场所的建设,从而为离退休职工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不仅促进离退休职工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方便对其的管理。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景萍.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6:27-28.

[2]胡美存.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53-54.

4.反洗钱工作资料保存问题与建议 篇四

-作为反洗钱的三项核心制度之一,客户资料保存制度对于识别客户、夯实反洗钱工作的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信用社反洗钱规定》、《信用社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内容作了详尽规定,但我们信用社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保存的客户资料缺乏全面性。目前制度规定要求在履行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工作中,仅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有关存款人向信用社出具的证明文件,作为反洗钱需要保存的客户资料,而涉及客户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等相关资料缺乏收集,即使有也参差不齐。

(二)客户资料更新缺乏及时性。客户身份资料一旦录入,便处于静止状态,其信息未能随着情况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如客户经营地址、法人或负责人、注册资本等进行调整,或客户资料信息过期、身份证单面复印(针对第二代公民身份证件)、对核查疑异的客户身份资料也未保存相应辅助识别资料等。

(三)客户资料管理缺乏统一性。信用社对客户资料保管形式多样,即分散又不规范,多数没有形成对客户资料的统一管理,客户信息资料散布在各个反洗钱承担部门,导致客户信息资料利用的时空滞后和被动,直接影响反洗钱工作开展。

(四)客户资料归类缺乏规范性。信用社所收集的客户信息资料未能按照资料的内容、层次及交易性质进行分类,未能按照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资料保管和监控,信用社所保管的客户资料达不到反洗钱工作所需要的系统和全面性要求,从而出现客户资料信息运用不连续和不完整,与反洗钱监督管理部门管理的需求相差较大。

(五)客户资料保存时限缺乏严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信用社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了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或者一次性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年。而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对客户资料保存时限不规范,有的开户久远客户资料不全或丢失;有的由于网点撤并或搬迁致使客户资料散落;有的撤销账户未保存到最低保管年限;同一介质存有不同保存期限客户身份资料的,未按最长期限进行保存等现象,从而导致客户资料信息有效性利用不足,给反洗钱工作带来隐性的阻碍。

二、几点建议

(一)强化反洗钱工作意识,走出客户身份保存制度的误区。要切实加强反洗钱责任意识教育,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反洗钱法规,提升信用社对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制度的认识,引导金融从业人员反洗钱责任感,将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制度融入日常金融业务经营之中,营造良好的反洗钱工作氛围。

(二)制定客户身份资料保存规范化标准和流程细则。反洗钱监督管理部门应引导履行反洗钱工作主体义务的信用社以风险管理和审慎经营为目标,按照商业拓展的需要,制定客户身份资料保存规范化标准和流程细则,作为信用社应完善客户身份信息保存的工作指引。该标准和细则应包括信用社履行反洗钱工作中收集客户身份资料的主体内容、收集一般与重点客户资料标准、收集客户相关联资料标准、客户身份资料保存标准、客户身份资料保管时限等规范化内容,从而确保收集的客户身份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5.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五

市、县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以后,各地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宣传方式有待改进。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改革。通过宣传标语、口号、广播会、很难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工作中应创新、改进宣传方式。田口乡就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群众红白事爱请乐队、流动舞台等风俗习惯,组建乐队免费为群众搞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表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土葬的害处,火化的好处,教育群众改变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丧葬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殡葬市场有待整顿。棺木市场能否取缔是殡葬改革的关键所在。棺木的利润很大,工商、公安等部门虽多次打击但仍死灰复燃,一时间很难彻底取缔。政府应针对这一情况因事利导教育引导商户改出售棺木为骨灰盒等殡葬用品。这样即保证了商户的个人利益又有助于殡葬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组织作用有待加强。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各地都及时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很多基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是村干部兼职,工作忙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改变这一现状田口乡把过去办红白事的执事人员、村里辈分比较长的人员组织起来,把他们吸收到红白理事会,组织他们学习殡葬改革的有关政策,再通过他们引导教育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有力推进了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公墓建设有待加快。个别行政村由于过去土地都已划分到户,没有土地流转,找不出公墓用地。即便是找到一块也是比较荒凉偏僻,加上政府财力紧张,投入资金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群众不愿在公墓安葬。殡葬改革是对传统迷信思想的挑战,丧葬陋习突出了对故人的缅怀。尽管我们不相信迷信,为了缅怀故人也应当划出一块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用地,上级政府拨付资金建设成园林式公墓。这样群众才会积极响应殡葬改革,主动让故人安葬在公墓。

6.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六

作者:桂伟东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GDP连续多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发。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其中重特大事故98起,死亡2010人。各级应急救援机构积极参加火灾、矿难、危险等事故灾难和各类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8年全国矿山救护队伍共处置事故2359起,抢救遇险人员2627人,其中生还1016人;危化救援队伍参与事故救援2074起,抢救遇险人员1085人。事故的救援工作能够取得成功,有着诸多因素,是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指示明确,并立即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救援处理工作。二是信息畅通,事故报告迅速,为应急救援争取了时间,减少人员伤亡。三是果断决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四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使整个救援过程井然有序。五是社会各方积极支援,密切关注,共同努力。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应急管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不能盲目乐观,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

1.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不到位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水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151个市地建立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但很多州、县市安监部门尚未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防护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开展隐患排查、预防性安全检查等工作,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应急救援管理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待加强

国家、各省都相应出台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各级各

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评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事故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故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估,并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但是很多地方只是到年底做一些评估,平时每起较大事故都做认真评估的寥寥无几,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就更有待完善或加强了。

3.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但有些地方政府、企业因资金难,未把应急救援经费纳入预算,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救援保障资金紧张,影响救援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4.演练存在问题

虽然各地都制定了预案,开展了演练,而且演练也取得了成功,但演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某些预案还存在不完全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救援处置装备保障不足。如从各地、企业开展的演练中,总体来说使用的救援、处置装备不但种类数量较多、而且较为先进,但有不少救援装备是临时借调来的,不少装备是紧急购置的,还有些是缺少的。

(2)个人防护能力不强。从演练情况看,参加演练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不足、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在演练中许多部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是临时购置的,有的防护用具较简易。

(3)部分应急预案尚不完善。从演练方案设计、构思,到演练实际开展,均暴露出编制的预案、特别是前几年编制的部分预案存在不足之处(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缺少应对处理环境污染——如雨水等下水管道封堵、清净下水处理、外围河流污水围堰堵截吸附等抢险处置要求,相关后勤保障应急行动方案缺少),有待于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二、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对策与建议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事故,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我国正处于改

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抓好。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

要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各级政府的决策上来,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

2.建立机制,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的工作责任

要建立和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是本级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置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要切实转变职能,更新理念,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应该非常明确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所承担的责任。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都应该做到平战结合,在平时就应该考虑应对措施,并把每一项工作程序、补救措施考虑周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确实抓好落实。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和平时考核、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3.重视预防,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

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全力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要逐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的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要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真正把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应急救援工作要以紧紧依靠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4.加强配合,进一步提高协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突发社会安全事故应对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各级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一个

分级分类管理、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完整体系。各级政府、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的应急管理,还要做好纵向和横向协同配合工作。要健全应对安全事故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形成政府统一指挥、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军地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5.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6.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7.加大应急演练工作力度

7.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七

一、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班主任教育观念未转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说教、惩戒等方式都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班级管理。而作为班主任,随着工作阅历的积累,往往很难放弃原有的经验。由此产生的现象就是班主任越来越头疼现在的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趋于衰减,而学生时常不满班主任的管教,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师生矛盾。

2. 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从学校管理来讲,当下很多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两大要求就是管住学生和带出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当下好班主任的标准就是能使孩子的学习不断进步,从班主任本身来讲,完成升学任务指标是工作的最高追求。在这种趋势下所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班主任层面管理的应试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从而淡化了班主任角色的德育功能。

3. 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普遍不力。近年来,教师队伍的结构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年轻教师越来越多。这些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就成为了各学校班主任的主力军,年青一代的班主任需要学校层面的大力培养。当前年轻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关爱在现实工作中难以保持,衰减较快,科学化和个性化的班级管理鲜见凸显,这些都在反映着我们学校层面对年轻班主任培养的跟进滞后。

4. 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普遍不高。当前的班主任队伍当中,一部分人不重视班集体的建设,一部分人回避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一部分人依赖班干部管理班级,一部分人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其他方面冷眼相看,一部分班主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管理而管理,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

二、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1. 首推德育功能。要想彻底扭转当前学校的发展困局,就要大胆从升学率的独木桥上跳下来,真正架起一座德育与教育的天平,让大德育承载大教育。班主任应当改变以往的成绩杠杆,把主要心思放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理想前途的教育上。学校则要在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上积极调整,在具体要求上突出德育,努力营造以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带动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转变的大环境,让班级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让班主任真正成为践行德育的中坚力量,发挥德育的应有功能。毋庸置疑,学生有了好习惯,有了端正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思想,他们所表现出的行动一定是自我驱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至于自我超越。

2. 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梯队培养。让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传帮带的示范引领和教育帮扶功能;让年轻教师尽可能地接触班主任工作,对于他们工作的不足要用鼓励代替严厉,要用信任代替怀疑,要给他们出彩的机会和可能,要让他们对未来有所期待。梯队培养的目标应该是让老班主任享受尊重而潜心工作,让年轻班主任点燃激情超越梦想。

其次,要重视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创新。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来自实践,他的成功属于过去,所以当经验和阅历应用于眼前时,就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变化与不同,就必须在曾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调整,这些都要求班主任立足当前,在理念上不断更新,在方法上不断创新,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可能始终贴近学生并创造新的成功。

再次,要重视情感的投入。有爱的教育才有温度,才有希望。对班主任而言,工作的激情会随着时间有所流失,能够代替激情支撑起精神世界的最好东西莫过于对学生真挚的情感,班主任要时常过滤自我的情绪,滤去浮躁、片面等情绪,沉淀坦然、豁达与博爱、努力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努力用温暖的阳光催开学生心灵里的蓓蕾。只有这样的情感才会产生持久而积极的作用力,才会让学生在成就感的簇拥下走得更远。

3. 重视人文关怀。从学校层面既要创设家校沟通的便利渠道,让广大家长理解班主任、支持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工作,也要立足校情,给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温暖与关怀,让班主任乐于付出。学校要重视班主任的身心健康,要重视他们职业幸福感的存在,用具有针对性的多元服务,多方激励来平衡他们在身心方面的消耗,用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换取他们持久的积极与努力。

8.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八

摘要:在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方面,本文就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减轻;农民负担;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14-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泉州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泉州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综合治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健全减负长效机制,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方面,今年南安市由市纠风办牵头,联合市农海局、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对全市各乡(镇、街道)就2012~2013年度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个别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减负工作有所松懈

其表现为:(1)存在超范围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的现象。(2)存在擅自设立项目向企业、群众乱收费问题。(3)存在建房收费问题。(4)存在违规超收卫生费的问题。(5)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向村级组织收费、捐款、报销相关费用的问题。(6)存在应由地方政府承担或配套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转由村级组织承担的问题。(7)存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村级组织捐款、捐物的问题。(8)存在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的问题。(9)存在村级组织报刊订阅超限额的问题。

1.2 农村“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

个别乡(镇)、村对涉农负担事件处理不及时、不细致,是造成群众不满意和来信来访来电不断的重要原因。报刊杂志征订超过限额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各级各部门三令五申,加大监管纠正力度,坚决取消村级招待费,但极个别村还存在报支招待费问题。

1.3 农民隐形负担依然存在

近年粮价调整幅度低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农民因粮价调整带来的利益被农资价格上涨冲淡了。在农村中,由于文化整体水平不高,农民经常举行一些不科学的、花费较大的活动,无形中也加重了自身负担。

2 对策建议

2.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制。针对南安市存在的问题,今后市减负办将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察点,消除农民负担隐患,联合相关部门每年组织一至二次拉网式的农民负担大检查,进一步改进检查方式,把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明查与暗访、检查与纠正、检查与处理相结合,对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限期督查督办。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减负工作齐抓共管机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共管机制。

2.2 加大治理力度,解决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一方面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实行专项治理定期协调和工作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对农民负担问题比较多的乡(镇)进行重点监控和综合治理,实行检查、处理、整改全程监查督办。既要解决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又要立足于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两方面治理,有效制止农村“三乱”,巩固减轻农民负担的成果。

2.3 切实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收费项目的监管

一是履行职责,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收费项目的审核、监督,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二是继续健全农民负担信访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及时受理农民群众的来信、来电和来访举报,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2.4 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保证“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二是加强村财管理,改善经济基础,着力解决好村级经济困难,力争做到有钱办事。三要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引导基层干部把实施好“一事一议”制度作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应尽责任,执行好“一事一议”制度。

2.5 妥善处理乡(镇)、村级债务,防止将债务分摊、转嫁或变相转嫁给农民及产生新的举债

要认真清理核实乡(镇)、村债权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要在基层建立健全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对乡镇确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应根据财力许可进行科学论证听证决定,不得以政府财政名义举债,对村一级确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应召开村民大会,应严格按“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办法实行,杜绝新的债务出现。

9.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九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乡镇林业生产面积增加迅速,但由于树种配置结构的不合理、树种品种的增多等原因,林木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种类也逐渐增多,单靠群众一家一户的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一、当前林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林木主要病虫害有杨树褐斑病、杨尺蠖、草履蚧、叶蝉,红蜘蛛等。由于林木分散由户经营,防治森林病虫害

是力量薄弱,力不从心,力不能支,容易错过最佳防治季节。

二、制约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

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虫情,不能及时预报发布。缺少必要的喷药器材。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健全制度,加强测报。

应尽快建立以乡镇测报点为基础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不断积累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为森林病虫害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3.科学防治,保护生态。

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加大生物防治推广普及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等监测技术。

10.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

【关键词】:离退休工作 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81-01

离退休人员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大局,关心着国家大事,关注着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只有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离退休人员,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

一、目前离退休人员结构及思想现状分析

1、人员构成状况。截止2010年6月,我校离退休人员已达70余人,占在职员工总数接近50%。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化,离退休人员队伍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二是人员构成复杂。三是年龄相差悬殊。

2、思想生活现状。一是精神面貌健康,情绪乐观向上占主流。离退休人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仍对国家的繁荣、本行业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十分关注,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积极地支持在职领导的工作。并感到离退休后晚年生活的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同时,多数离退休人员有老有所为的愿望,从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对政治待遇的落实比较满意。由于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待遇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从各方面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

三是对生活待遇的落实越来越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离退休人员的价值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对生活待遇的落实更加关心和重视,虽然对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从优政策非常赞成,但有的离退休人员对分享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果有片面理解,存在攀比心理。有的离退休人员对中央企业与公务员退休后收入差距加大感到心理失衡。

四是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离退休人员的共同愿望是能够健康长寿,安度晚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渐衰,疾病越来越多,也越发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离退休人员对有病能否及时治疗,医疗费能否给予及时据实报销非常关心。

五是对某些社会不良社会现象存在不满情绪。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在离退休人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不少离退休人员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对一些暂时的不良现象看不惯。尤其对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社会治安秩序不稳等,反映更加强烈。

二、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开创离退休工作新局面。

1、继续强化领导,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前提

做好离退休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要从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切实把离退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研究和解决离退休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真正把离退休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定期专项研究离退休工作,定期通报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离退休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二是离退休工作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争取领导对离退休工作的支持。三是搭建起领导与离退休人员沟通的桥梁,以多种形式,倾听离退休人员呼声,及时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意愿,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离退休人员。四是在物质经费上多支持,加强离退休人员活动场地建设,完善服务设施,为离退休人员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不断丰富和活跃老年文化生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2、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基础

准确把握离退休人员的思想脉络,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的引导工作,是保证离退休队伍稳定、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是强化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贵在经常,重在实效。

二是强化对离退休人员服务意识,从小事做起。

三是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

3、继续加强离退休工作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离退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离退休工作者应该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注重学习,加深对离退休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的理解,以此增加“内力”,补充“底气”,更好地把握离退休人员工作的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只有感情到位,才能责任到位。第三,要踏踏实实为离退休人员办实事,办好事。对离退休人员的事,嘴要说到,腿要跑到,心要尽到,劲要用到,事要办到。

二是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首先需要熟悉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善于协调组织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争取更好的工作成效。

11.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十一

1 涉农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未构建科学统一的指标体系

由于涉农项目的类别多, 绩效的表现形式多样, 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所产生的绩效。同时, 积累的绩效评价数据不丰富, 造成设计的绩效评价标准对实践的指导性不足, 需要经过更多的评价实践进行完善。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 评价方法单一, 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

1.2 相应主体重视不够, 参与度不足, 缺乏专业人才

涉农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应由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分级实施。目前, 除财政部门主动参与之外, 其他相关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参与度不足, 难以发挥对实际支出的导向作用。此外, 受财政部门职能所限, 实践中主要从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完成绩效目标等情况进行评价, 而不能从更深层次评价财政资金投入的利弊, 使评价的意义大打折扣。

从目前情况看, 大多数地方还不够重视, 没有设置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工作接触较少, 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市、县一级绩效评价人员中, 不少人身兼数职、精力分散, 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1.3 结果运用不到位

绩效评价结果还未与预算安排、考核、监督、决策等环节有效衔接, 绩效评价信息共享机制、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亟待建立。

2 涉农项目绩效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申报审核把关不严

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存在将不符合补助条件的对象纳入补助范围的问题, 造成财政资金流失。在抽查的9个项目点中有4个项目点不符合项目资金申报条件。

2.2 政策执行配套衔接不够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间存在项目设立、政策执行沟通衔接机制不健全问题, 容易导致补助对象交叉重复, 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支农资金整合以奖代补项目在资金分配过程中偏离原定政策目标, 导致资金使用范围与其他项目交叉重叠。

2.3 前期准备工作差, 后续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差, 后续维护制度不健全、配套措施不健全。以农村饮水安全为例, 在某地实施的该项目前期规划和选址存在问题, 修建16口井, 9口井修好后不能使用, 造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该项目主要解决农户饮水困难, 由于集中供水水窖大都建在山区或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方, 集水渠或供水管道普遍容易因为自然灾害造成堵塞和损坏, 而后续维护制度尚未建立, 导致集水渠和供水管得不到及时维修, 正常供水受到影响, 以致项目实施后无法持续发挥效益。

2.4 基础数据申报失真

农村危房改造、农场公路建设项目存在编造虚假数据申报财政资金补助的问题。如某市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有3个项目单位伪造资料、虚报资金缺口申报财政补助资金82万元。

2.5 项目完成效果未达预期

一是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等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下达较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项目组织实施不力的问题, 导致项目进度滞后, 影响项目效果。二是部分项目目标任务未完成。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 某县一个村村道计划建设10 km, 但由于村民自筹资金不足, 导致项目实际仅完成3.5 km。三是部分项目效果未达预期。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例, 现场评价发现, 在抽查的6个项目点中有2个项目点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 实施方案编制深度不够, 导致项目实施效果欠佳。

3 推进涉农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拓展评价范围, 完善指标体系

评价层次从项目支出评价拓展到部门 (单位) 支出评价, 突出评价涉农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这两个层级, 重点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出管理、项目绩效等指标进行评价。围绕优化总体框架、规范共性指标、凸显项目特性的要求, 全面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打破项目分类界限, 提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将绩效理念融入到资金分配、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分配资金的新机制。

3.2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结果应用

由财政评审机构、相关部门和基层财政抽调人员, 向社会中介机构聘请人员等多种方式组成工作队伍开展现场评价, 组织专业培训, 按照统一的程序开展工作, 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第三方独立评价。同时建立绩效评价工作内外部监督机制, 负责对评价过程实施跟踪监督。

由涉农相关部门抓紧完善管理办法, 创新项目资金管理模式, 对发现的问题, 主管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切实促进项目实施单位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评价结果体现到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中, 完善部分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 调整部分项目资金预算规模;强化项目资金运行基础管理, 明确惩戒措施, 及时追踪查处评价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 对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 依法收回套取的财政资金, 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对绩效评价结果予以通报, 对项目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在媒体上曝光。

3.3 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规范项目合理设置

12.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十二

有关问题的通知

(粤劳社[2002]136号)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局、社保局)、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针对我省近年来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按照执行:

一、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原劳动部《关于加强提前退休工种审批工作的通知》(劳部发〔1993〕120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有关特殊工种的规定,按照原劳动部和1985年至1993年期间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特殊工种名录审批提前退休,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和跨行业参照执行。

二、对个别情况特殊、要求按其他行业特殊工种执行的,应由企业自行报其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审核后报劳动保障部审批。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可由地级以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局、社会保险局,以下简称各市劳动保障局)委托市级以上的劳防检验站对有关工种进行劳动条件、身体损害程度等项目的检测,附检测报告送我厅审核后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审定。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特殊工种登记管理制度。设有特殊工种的企业,要将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及其变动情况,定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登记,由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四、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仍应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10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的规定,由各市劳动保障局审批。

五、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审核中,对没有原始档案或原始档案没有记载特殊工种工作经历的,不得作为提前退休依据。对曾经发生过弄虚作假骗取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企业及职工,应在特殊工种管理档案中注明,进行重点监控。

六、各市劳动保障局应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公示制度,在对职工按特殊工种办理退休资格初步审核之后、正式审批之前,将有关人员情况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批准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从事特殊工种名称和累计工作年限、拟审批退休的时间等。公示期一般为10天。

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特殊工种人员档案和数据库,防止发生弄虚作假骗取特殊工种身份和冒领基本养老金问题。一经发现,要立即停发基本养老金,并按《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处理。

八、各市劳动保障局应对本地区现行的特殊工种文件和名录进行清理,于6月底前将本市执行的有关文件目录(文件名称、文号、适用行业)汇总报我厅养老保险处。其中本市制发的文件,应附正文复印件。

规范特殊工种退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00二年六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穗劳社养〔2003〕1号

各区、县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主管局(总公司、集团公司),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劳社〔2002〕136号)、《关于企业职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条件问题的复函》(粤劳社函〔2002〕266号)有关精神,现就规范本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公示制度。为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行,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公示制度。

(一)本市设有符合国家规定确认的特殊工种的各类企业(含市、区属单位),应对曾在本单位从事特殊工种且符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的档案资料进行清理并公示。各有关单位原则上应于每年10月前对次年到龄可申办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职工,以及拟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关闭、破产企业离岗退养拟移交社会化管理的职工,在经本单位对其符合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年限资格初步审核之后,正式报本局审批之前,将有关人员情况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职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连续工龄,以及所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俗称、工作单位、所在车间及班组、具体从事时间、累计从事特殊工种年限、拟审批退休的时间等。公示时间为10天。公示前应做好调查准备工作,认真查核相关职工的档案及有关原始资料,如实将职工真实资料在本单位公告栏上进行张榜公示,并在公示前1周将公示内容、时间、联系人、联系电话书面报告本局(养老保险处)。本局届

时将对单位的公示情况进行抽查。

(二)公示过程中,单位工会或职代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下同)应积极配合做好监督工作,接受职工对失实公示内容的投诉,并督促协助复查。公示完毕,公示内容经工会或职代会(或董事会)确认,并加盖工会或职代会(或董事会)公章后,附软盘送本局(养老保险处)。

(三)本局按照有关规定对职工名单进行审批。同时通过《广州劳动保障报》或其它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用人单位和职工监督。我局监督电话:83338306。

(四)经举报并查实不符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条件而又办理了提前退休的职工,要退回原单位;其已按月领取的养老金,责令退还发放机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从今年8月1日起,未经公示程序的单位,暂缓办理职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手续。由此造成职工未能按时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损失,由该单位负责。

今年6月底前,各单位须按上述程序对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今年年底前拟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职工,以及本通知下发之前所有已作工种预审登记但尚未正式办理退休的职工进行公示,并于7月1日前将公示内容送本局(养老保险处)。

失业人员或关闭、破产企业已移交各区托管的离岗退养人员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公示工作,由各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有关管理机构负责。

二、建立职工工种登记制度。本市对从事特殊工种的在职职工统一启用《广州市职工特殊工种登记卡》,并以此作为该职工从事特殊工种记录依据之一。各有关单位对本单位目前正在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统一使用该卡。相关单位要认真详实填写相关内容,弄虚作假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责任。《广州市职工特殊工种登记卡》一式三份,单位、职工、存档各一份。

我市凡设有特殊工种的企业,应每年向本局书面(加盖公章)及软盘报送特殊工种名册,名册应包括:企业特殊工种名称、当年实际用工人数、在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人员名单和其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时间。本局将根据企业报送的材料,经核查后建立特殊工种人员数据库,并将依据员工档案原始记录和数据库反映的情况,审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三、严格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预审制度。为切实加强本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管理,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含市属、区属企业)应为曾从事特殊工种工作且符合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年限的职工申请办理特殊工种预审(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暂停办理特殊工种预审登记):

(一)职工所在单位经批准实行关闭、破产或改组转制,报工商行政部门销号的;

(二)用人单位与曾经或正在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本单位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

(三)关闭、破产企业拟移交社会化管理的离岗退养职工;

(四)其它经本局批准同意进行预审的特殊原因。

四、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职工所在单位应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前3个月,填写《职工提前退休审批表》,报本局审批。本局将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

五、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从事特殊工种职工个人档案资料管理,规范特殊工种名称的填写,在填写个人履历表、签订劳动合同及其它个人资料时需填写具体工种名称。严禁单位或职工擅自更改、伪造职工个人档案,或伪造职工从事特殊工种原始资料的行为。凡更改、伪造档案属企业责任的,要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档案严禁交职工本人携带。对曾经发生过弄虚作假骗取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身份的企业及职工,将记录在特殊

工种管理档案中,并进行重点监控。

六、对于曾从事多个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职工,必须按其从事其中一类(高空、高温、井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有毒有害共5类)工种的累计年限认定其办理提前退休所需的特殊工种工作年限,在其中任何一类工种岗位的工作时间都达不到年限要求的,不得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不同类型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不能累计计算;不同单位相同性质工种的年限可累计为同一类特殊工种的年限。

七、职工申办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手续的工种必须符合下列范围之一:

(一)1978年6月2日后、1985年3月4日前经劳动部批准确认为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

(二)1985年3月4日后、1993年7月3日前经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确认为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

(三)1993年7月3日后经劳动部批准同意列入可提前退休范围的工种。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本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将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范围进行审批。

13.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十三

2.研究制定地区津贴制度,完善艰苦岗位津贴制度。

3.确定新录用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定级待遇、调动和受处分等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工龄计算政策。

4.研究完善全市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休、退休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5.研究完善全市机关及事业单位休假制度。

6.研究完善全市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疾病、工伤、生育停工期间待遇政策。

7.负责市直机关福利费管理工作。

8.研究拟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并组织实施。

9.负责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地区类别标准的审核(审批)和监督执行工作。

10.负责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法规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

14.离退休工作问题与建议 篇十四

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要依托于科技与信息而展开。新时期的到来让农机工作者不得不思考, 新的时期的挑战与机遇。农机推广是将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 让百姓们受益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效率, 服务“三农”。本文作者结合着自身经验, 主要来谈一谈, 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仅供大家参考。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下:

1 推广体制

过去大多数地方在进行农机推广的过程中, 主体多为农机推广部门本身, 整个过程由农机推广部门自身开展实施, 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这种体制有一个好处就是, 便于管理和开展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个弊端, 就是这种体制会形成人们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很大, 有一定的局限性,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因此就需要打破常规, 寻求创新之路。

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应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 时刻转换推广观念打破原来的桎梏, 寻求新时期的发展方式。进入新时期以后, 各地涌现出很多的“民间组织”, 多是以协会和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出现, 其中也包括一些农机企业带头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非常受欢迎, 作为农机推广部门也要参与其中, 形成链条, 互通有无, 可以有效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另外可以做一做农机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农业专业大学、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相互之间的工作, 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 各显神通, 积极有效的推广农机技术, 变人们的被动为主动, 将会有效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2 推广经费

从实际情况了解到, 部分地区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 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得不到安排, 因此, 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多样性方向发展, 九台市的农机推广力量明显匮乏, 投入的推广经费不能满足机具从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开支, 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因此, 农机推广部门要多和政府沟通, 充分的开展自身工作。另外, 自身也要积极努力的寻求创新, 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不能安于现状, 要从自身做起, 发挥农机部门的作用。

3 推广人员

新世纪是给有才能的人打造的天地, 不积极学习, 不给自己充电就要落后。由于农机推广部门有很多人是技术性人才, 导致文化素质不是很高, 学习意识不强, 学习能力也差, 所以农机推广队伍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人员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 新老交替缓慢。因此在农机化发展的今天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农机化发展工作的滞后。

因此, 农机化推广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也必须提高。这就要求部门更要积极组织专业培训, 给农机推广工作者提供学习的机会, 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在思想观念上, 培养创新型人才, 紧跟时代脚步, 有助于保障开展农机推广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另外农机推广部门也要积极纳入新成员, 最好是本科或大、中专毕业的工作人员, 便于与时代接轨, 更好的开展工作。

4 推广信息网络

推广信息网络发展滞后, 从现在来看, 这一问题在因乡镇农机推广中比较常见, 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相对闭塞, 信息网络建设工程不够完善, 有才能、有技术、懂网络建设的专业型人才配备不足, 导致供求信息掌握不及时, 新技术、新机具、新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平台得到有效传播。同时农机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 难以找到发展农机化的轻有为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一线推广队伍。网络信息, 媒体平台利用的不好。

面对这一问题, 要解决网络信息工程建设问题, 配备专业型人才专门负责网络信息的搭建与完善。另外一定要充公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建立农机推广信息专栏和畅通的农机推广信息网络。通过农机推广网络, 农机推广人员可以向农民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 推广适用的农机产品;农民可以依靠农机推广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农机产品;依靠农机推广网络, 可以把农民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农机生产和研究部门, 加快新产品的研制, 做到互通信息, 提高推广效率。另外也要提高农机推广部门人员和农民朋友对网络信息的热情和意识, 从思想上转变, 才能在行动上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1]刘峰, 陈建, 杨明金, 等.加强农机推广工作, 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J].农机化研究, 2009 (11) .

[2]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7 (02) .

[3]何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技服务, 2011 (03) .

[4]张金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吉林农业, 2011 (05) .

[5]张吉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02) .

[6]王俊海.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 2009 (07) .

[7]线全忠, 王振成, 刘洪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03) .

上一篇:海洋工程和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针对海上钻井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下一篇:事业单位揭牌仪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