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共12篇)
1.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篇一
互动式电子白板——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内容提要:
互动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教学系统。它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电子白板操作系统组成,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利用投影仪可以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电子感应笔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用,代替了传统的粉笔。互动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做到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基础功能,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模式化的课堂“动”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数字化教学的完美平台。
关键词:互动式电子白板 数学课堂 优势 “动”起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互动式平台,如今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互动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的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互动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自身专业化的成长。现结合教学谈谈在数学课堂中是如何充分发掘龙芯电脑的互动式电子白板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一、互动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互动式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平台,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等技术,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利用投影机将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同步投影到交互白板屏幕上,定位感应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在交互白板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构造一个人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系统中应用而产生的教学交互,使其既不同于传统课堂交互,也不同于日趋成熟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交互研究。与其他媒体相比,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互动式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教师用白板组织教学,操作在白板上完成,与白板融为一体,并且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白板操作系统中的某些功能,使知识与概念的讲解和演示更加清晰明了。
第二,与以往制作课件相比,用白板软件来制作课件,不需要考虑交互,只要准备素材,便可以制作出交互式的课件,这样就大大解放了老师,使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交互式课件组织教学成为可能,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的设计上。
第三,白板操作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具有强大 的交互功能及特有功能。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网寻找课程资源。
第四,白板课件即时生成性强,灵活性大。过程性注释可以得到保存与回放;白板课件中未预设的内容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即时生成与调整,已经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需要出示或不出示。
二、互动式电子白板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一)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基础功能,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互动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使用,使问题的呈现变得新颖有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个课堂都是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开展,学生的思维整节课都保持欢乐愉快的最佳状态。由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拉幕、涂色、隐藏、资源库的支持功能给平常教学带来无限的遐想。
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数学《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我首先选取了我们班和四班拔河比赛的实况录像,看完后学生们兴高采烈,万分激动,都说XXX在上面,我借此机会问学生,拔河时我们两个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拔河才可以开始呢?学生回答完了这个问题,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静止的拔河画面,让学生数数两边的人数,再一次印证了两个班拔河时,两边的人数一定相等。就这样轻松的进入了教学情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我引导学生看《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片段,通过小片段的演示,截取一个静止的画面,用电子笔在上面圈圈画画,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我两次利用白板拉幕的显示功能,创设了三年级1班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场景,随着幕布拉开,使学生了解到“他们每人套了15个圈,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他们还想请我们给他们当小裁判呢!”从而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绪活了起来。
在《生活中的统计》的新授教学中我白板上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统计图,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自主探究:比比哪个队套的准些?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提供条件—统计图练习板,提出明确要求:可在图上画画想想,也可在图下比比算算,让学生自主感悟“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互动反馈环节运用白板的书写直线功能,在页面上清晰的把“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用红线表示出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先总后分”计算方法的反馈,我运用白板的隐藏功能,事先进行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地进行拖出,既快捷又清楚,通过两次的反馈操作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电子白板有效的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手写等功能更是激发了学生体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上台板书,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对于数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比较生疏,而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互动性较差的缺陷,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
我在执教二年级数学《统计》时,我先用白板播放了有趣的动物园视频,那可爱的兔子、调皮的猴子、威武的老虎和慢吞吞的乌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投票、统计票数,填写统计表,学生兴趣盎然。
老师出示统计图(一格代表1人)让学生到前面来给统计图涂色,完成统计图。
生:老师,这个统计图没法用。
师:怎么没法用?
生:我们喜欢老虎的有18人,而格子只有10格,没法涂(表示)18人。
师:这个同学观察真仔细,反应真快,那怎么办呢?
马上就有学生跑上去,用电子感应笔把纵轴上的1改为2、2改为4„„
师: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突出了课堂的教学重点。)
生:一格代表2人,18人用9个格子就够了。(这样课堂中的难点,就在愉快的环境中解决了。)接下来,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给统计图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这节课,学生不仅可以更改了老师原先的“课件”内容,而且对“课件”进行了充实,使学生真正的与老师交流并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更好的体现了合理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给学生所带来思维上的提高。
又如《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教学中,把白板与动画视频相结合,在认识整时的时候让学生看动态的分针和时针走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运用电子白板的拉幕、擦除、拍照等特殊效果,使本来枯燥的概念知识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她们的学习热情,由静变动,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形象教学中逐渐成熟,让学习更丰富。
(三)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模式化的课堂“动”起来
互动式电子白板与电脑、投影机的互联构成了互动式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课堂活动都可以借助白板来完成,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师不再受操作电脑键盘的控制,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和学生的交流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运用电子白板改变了课堂程式化的尴尬局面,课堂上老师随时调用教学资源,教学进程随师生活动推进。
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环节,充分利用白板课件的灵活性,通过人机互动让学生上台自己操作,直观反映移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移成这样比目的就是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后面的练习“移移、算算” 中,在这儿我也充分体现白板的人机互动性,让学生上台进行移移的操作,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让学生巩固平均数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拓展练习中利用白板的互动功能,直观感知第三次套中个数的情况。
从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分析,利用互动式白板的信息保存与视频录制
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生活中的统计》教学中我发挥电子白板抢答器的互动反馈功能,使练习呈现方式活了起来。在生活应用中我设计了3道辨析题。第1题我借用例题直观,让学生学会想象平均身高160厘米有哪几种情况?采用两次判断,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第2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后,我借用画面直观,让学生看到为什么可能有危险,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110厘米的真正内涵。第3题,让学生脱离任何直观独立判断并理解月平均工资1000元的含义,再次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一练习中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抢答器的互动反馈功能,让学生运用抢答器进行现场抢答,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人人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使判断结果更信服,公正,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信息,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对策,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互动式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要真正进入课堂,在理念和方法上需要经历的最大转变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不是技术出发。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文 集:1 《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丁兴富,蒋国珍(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期 刊:2 朱 峰.《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江苏教育技术》.2010年出版,第6期:16-17页。
期 刊:3 《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陶慧贤 杨雪
期 刊: 4 《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3期
2.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篇二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活场景,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改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使学生“眼、耳、手、口、脑”自愿、愉快、主动地动起来。 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对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做以下阐述。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动起来
兴趣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最初动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外在压力下, 也能自觉自发自愿地竖起耳朵、张开嘴巴、开动脑筋、发动双手学习数学。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内容时,我就扮演了魔术师的角色。 上课伊始,我采用学号随机抽取的方式挑选5名学生在一张16开的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接着我让这几位学生的同桌用各自的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 等学生测量结束后,我学着刘谦的样子说:“魔术让人无所不能,我就是神奇魔术师。 信不信? 同学们,你们只要告诉我同一个三角形随意两个角的测量度数, 我便可以预知剩余那个角的度数。同学们要不要来挑战一下。 ”学生听后,都想来挑战一下老师。 结果很明显,我一一说出了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 这时,我适时提出:“同学们,今天老师就把这个本来传授给你,你们想不想学? ”学生异常响亮地回答:“想。 ”在这个案例中,我运用本节课所授的定理设计了一个挑战老师的小游戏,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想学习这个本领,使得教学活动开展得异常顺利。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动起来。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一切知识皆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归纳生活中的规律而生,尤其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 打开苏版初中数学教材,你会发现,全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生活气息。 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候要密切联系生活, 给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同时,我们创设生活场景,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形象,这样更易于学生掌握。
如在讲授“反比例函数”时,我是这样给学生讲解的:一共有12个月饼,2个人来吃的话, 平均每人吃6个;3个人来吃的话,平均每人吃4个;4个人来吃的话,平均每人吃3个;x个人来吃的话,平均每人吃y条,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数。 这样就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展现了反比例函数,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愉快地接受知识。
三、教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
合作学习既能发挥群体的智慧, 又能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在合作学习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均衡的小组合作,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合作,四人前后座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排除学习中碰到的障碍,使学生主动地“动”起来。
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刚开始在课堂上推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讨论得很积极。 但细心观察,会发现有的小组在无理吵闹,有的小组是某一个学生在讲,其他学生没有什么反应,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如遇到有的小组是某个人一言堂的时候,教师要向他们讲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给其他同学讲解知识,可以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相互讨论中,可以使知识越辩越明,所以学生讨论积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合作学习法,它一方面被新课改倡导, 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学生唯有“心“动,才会有真正的行动。 要让学生“心”动,就要尽力摈弃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 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摆脱向分数看齐、向作业本看齐的错误评价倾向,对学生所取得的小进步、小成绩予以关注,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初中学生眼中,教师是“权威”。 来自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们在评价的时候, 要多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 让学生心“动 ”,对学习跃跃欲试 。
实际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都得放弃。 就初中数学来说,有些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思考,如何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让学生动起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02-01
数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实践。
一、在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集逻辑性与抽象性于一身的学科,本身就具有枯燥难懂的特点,一旦教师教学法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就使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为了避免学生陷入学习数学的困境,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习的最大动力,因而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拉伸成平行四边形,那么新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又分别是多少?在没有动手之前,这个题目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先让学生裁剪出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20厘米、15厘米的纸条,用图钉将纸条订成长方形,确保图钉与图钉之间的长和宽分别为20厘米和15厘米,再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然后拉动长方形的任一对角点,在拉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无论怎样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底永远都是长方形的一条边,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却在不断变化着,并且高的大小与平行四边形被拉扁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平行四边形越扁,高就越小,但是周长永远都是四条边的和。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可以回答我在拉动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变了”。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很快就完成了本道题的解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数学也能学的如此快乐。
二、在动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是行不通的,或者是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几何知识来说,学生一般很难想象出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时就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公式与性质”时,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其中的奥妙。在这里同样可以先让学生用纸条和图钉制作多个不同的三角形,再分别量出这些三角形三个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和三个外角的度数。然后观察和计算,探究边、角之间各有着什么样的规律。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度,且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都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合。甚至于有些善于观察计算的学生还会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和教材中直接列出的结论相比,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再比如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它多边形就不具有稳定性?学生依然可以凭借纸条和图钉,制作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个边数不相等的多边形,然后用手拉一拉,就会发现,只有三角形是拉不动的,而其它的多边形在轻轻的拉动下就容易发生变形。由此学生就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学生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真正理解“三角形稳定性”这个性质。
三、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把数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尽可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挖掘学生的数学应用潜能。例如在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个随堂练习。小明家住在一条河的附近,而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条河,问,小明应该把渡河点安排在哪,才能使自己走的路程最短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来代替小河,用一个点来代替小明家,同学们可以大胆的画一画,会发现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渡河方案,然后用尺子测量,最后大家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过小明家作小河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小明所走的最短的路程,垂点就是小明要选的渡河点。经过课堂上的动手实践和随堂练习,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解决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一旦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也就达到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另外,学生一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那么创新思维的火花便会随时迸发。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如果学生只知道一味的做题,而不去努力创新,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潭死水”,那将是数学教学最大的失败。而动手实践恰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比如,学生在了解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时,便会有意识的发明一些小设计,如三角形结构的小板凳等等,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由起初的模仿到最后的创新,都是一点一点的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0(12)
[2] 陈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J].数学通讯,2004,132
4.如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篇四
屏南实验小学
郑洪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从兴趣入手,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互动等方法。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小学生相比而言,农村的小学生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得多。因此,农村小学生更加珍惜每周较少的美术课时间。我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深有体会: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果这些孩子们也能充分的学习和培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美术课堂
兴趣
动
一、攻心为上:培养兴趣,沟通情感,让意识先动起来,继而参与创造。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有新鲜感。如,在上《水彩游戏》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用新的颜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现另一种图案,技法随意或有意的进行创作。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情刺激: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二)、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距离感。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坐在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注重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创作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得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3、注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且教且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千方百计提高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想方设法拓展想象空间。想象也是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三、对症下药:根据学生实际,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展览,让学生若有所思。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讲台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师讲生听。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产生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美术课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当前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5.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篇五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紫茶小学
潘彦颖
摘要: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发展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支粉笔驰骋讲坛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使“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和多媒体软件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听、说、读、写操练,从而改善课堂学习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声色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们把你所教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好奇心强,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以图、文、声、色以及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它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授Book3 U7 Where are my glasses?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方位介词 in, on, under, between了。而在这一课一开始的教授中,先让学生观看一段flash,帮助小明寻找掉落的公园各个地方的棒球。因为这个flash像一个游戏一样,当你正确找到正确位置的球的时候,你一点击,球就会消失了。学生看到以后兴趣昂然,跃跃欲试。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把这一课要学习的新单词放在图文并茂的语言环境中去展现,进行分散、情景、理解记忆;用视、听、说并举的方式,省去了原始的汉英互译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新单词的确切意义,又培养了用英语
直接思维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一齐动,学得轻松愉快,沉浸于娱乐之中,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易学。
2.情景交融,培养交际能力。
“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S.P.Corde)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所以要从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语言刺激。通过模仿影片当中人物的对话,从而展示自己的语言习得。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表现能力更强,所以,role play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如在学习完Culture1 Food以后,我让学生每人回家了两样食物。课堂上,先让他们观看了一段视频,了解在市场如果交易的,如何讲价的。然后让他们去以物换物,但是,通用语言只有一种,You can only speak English.看谁能交换到最多的食物。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活动的竞争性,趣味性与难度。学生的的参与兴致非常高,都想和其他同学一比高下。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多媒体可以为我们创设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看图说话,作文、自编情景会话等形式的练习,学生做这些练习时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我们学习这些日常用语就是要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3.音画结果,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易懂的图像画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代的时候,要学生明白什么是现在进行时态,可以用jpg的图片与gif的图片进行单词与句子的对比。如run,running , I can run.I am running.使学生更容易区分一般时态与现在进行时,从而更好的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规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
4.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和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开拓发展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想象思维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地进行知识传授与训练,能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少了很多繁琐的解释,节省课堂教学实践。例如在进行英语课堂复习或者对课文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运用纲要、图示、表格等手段进行比较和展示,还可以通过链接技术提供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学生在看、听、练中透彻理解,及时巩固,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深入透彻的分析展示,在粉笔加黑板的年代是绝对做不到的。学生的“眼、耳、口、脑、手”与“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出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5.分组合作,促进乐学情感。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靠机械记忆去背诵单词与对话,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全面开展课堂互动性交际活动,进而影响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提供了自主协作、讨论学习、交互探究、近距离与远距离交流互动的工具与平台,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广阔的研究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比如在学习Colors 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工合作。他们组员当中一部分同学负责找颜色的单词,一部分负责找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和物品,一部分负责找出不同颜色对人体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同学负责找出在不同国家颜色的不同的文化等等知识。这些大量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上取得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学习媒介的环境下,当学生进行探讨时,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不但可减少孤立无伴的感觉,更可以增加合作的机会,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而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最后的小组成果评比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6.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六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际运用能力。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想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产生“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效应。然而真正的活动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给教师一个活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活的学习空间,真正达到活教活学,活学活用。
关键词:活动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一种具有渊源思想基础和广泛实践影响的理论主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经强调感性认识和“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由“闻”“见”向“知”的上升和由“知”向“行”的转化。荀子的知行统一观以及后来不断发展的“知行学说”,可以看作是我国活动教育思想的本源。西方教育史上同样存在着活动育人的思想渊源,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几百年间,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教育思想发展线索。这一思想的核心要求重新确立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对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主张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双手和各种器官,强调儿童的学习兴趣、感性经验和活动价值,重视自然适应教育和活动教育。
活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主张的根本不同在于:活动教学将儿童的活动与儿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主动实现的。活动的观点及活动教育的思想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有何显示意义?实践证明,活动教育的思想与实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教学所主张的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师生平等民主、让儿童在自己的自由主动的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反对强制性教学等等,实际上也正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活动课程必须让教师“活”起来。
a.语言环境的丰富与鲜活。
活动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实际操作,强调在实际生活和情景中体验,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容易受到锻炼。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仅要有智力活动,而且更要有体力活动。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化多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更加密切,英语语言教学的立意就更加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在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中,为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刚一开始接触英语就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
b.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情感、道德冲突以及种种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些障碍的克服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实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才能实现。有些学生学单词总是记不住,于是就产生了厌说厌学的情绪。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词简单地串成英语儿歌,边唱边做动作,把最难的变成儿童最愿意学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情绪。点滴的成功酒会带给他们无比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
c.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知世界之大,仅闭门修身而不投身于鲜活的世界,最终只能是井底之蛙。活动教学由于其开放性而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师步入校外社会活动中,开始行万里路,知晓世间各类新事物,新信息,这必将使学生的知识领域不断的丰富,视野不断的扩大,进而从另一角度对学科课程予以补充和完善。由于在校学生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而活动教学的设置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我在教学商店买卖的内容时,就带领学生去商店进行真实交际,与我们的营业员阿姨进行简单的对答问候。这样一来,我们的英语学习就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由灵活地运用语言,形成真正的交际本领。语言的发展由不会到灵活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有了孩子亲身的体验,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
活动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和交换信息。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化、游戏化、情景化能让儿童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内化,才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输出信息和接受信息。输出信息所需要的能力必须通过长期大量的接受信息的活动才能逐渐形成。
二、活动课程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1.教学中强调先输入后输出,围绕听力设计多种活动。
a.充分利用语音语调地道标准、录音效果明显、适合儿童、吸引力大的英语磁带。课前两分钟,安排小组“听磁带赛一赛”活动,做一下热身运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且又能使语言高频的出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等到他们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进行交流。
b.开展自我录音活动。我校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生都有语言复读机,这为语言的学习带来了条件。于是我就让他们把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录入磁带,带回去反复地听,大量地接受语言的输入。等到下一节英语课再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把学到的完全地输出,并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说,把听说当成一种乐趣,而且学生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c.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让一部分好的学生把学到的语言通过表演展现在银屏上,看到同学熟悉的身影,听到学生熟练的英语,可以带动另一部分的学生积极加入。同时也给了表演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
2.说的活动化、游戏化。
在中文环境非常强烈的情况下逼着学生用外语去说,去与人交流,这是十分勉强的。如果将枯燥、单一的语言操练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说,在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那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难题。这样的结合既可以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可以结合非语言的动作更进一步理解语言承接信息,促进语言的内化。
a.模拟活动。
学生一般都喜欢动动跳跳,模拟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了解了主题,增强了兴趣,加深了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动物单词的时候,让学生模拟frog跳,fish摆尾,cat叫,dog吠,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很快就能领会单词,哪怕是比较复杂的语句,同时一张一弛的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b.游戏活动。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很短,要让学生一节课40分钟聚精会神地听课,比较困难,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比较具体、形象、直观,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易为学生喜爱接受。如:在新授完Is it …?后,通过guess: What’s in my bag?的游戏一边进行语言的操练,一边进行交流信息,学生就会被这真实的游戏活动所吸引。这样的活动展示了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可以使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3.教学空间的活动化。
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学生和教师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我校先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及活动空间作板块式的分配。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有目的的变换板块。合理的座位设计可以更有利于教学效果。
① Original place链式操练游戏。如开火车、悄悄话、歌曲拌动作等。
② Circle 大组活动。在大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竞赛活动等。
③ Flower小组活动。由小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和参加竞赛活动等。
④ Triangle走跑游戏。如:Find your friends.⑤ Rectangle角色表演。
在图形变化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当好示范者、操练的指挥员、练习的监督员和竞赛的记分员。教师要以静制动,以动带静,不能让学生为游戏而游戏。
活动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感到学习一种外语不再是负担。活动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行了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正如费舍所说: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能够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但在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中,要使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的控制。学生爱玩,爱表现,爱参与,要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控制:纪律控制,时间控制,参与人员的控制,活动气氛的控制等。
2、活动的目的。我们的游戏活动都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目标语言进行设计的,活动必须使课堂教学目的明朗化,语言交流简单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并且通过活动增强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诱导他们去尝试新的语言。
3、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的开放性体现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座位的改变,活动地点的改变等。
4、活动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创造能力。
7.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篇七
一、用《几何画板》展示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句话道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数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仅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讲清楚的. 几何画板能灵活的创设 “数学教学情景”, 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 可改善认知环境.
1. 在教学 “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时, 如果用常规方法讲授, 学生不容易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推导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形成过程, 突破教学的难点, 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 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下图是演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方法, 制作这种动画的思路是:将圆柱和圆锥在平面上滚动一周, 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滚动是通过圆柱滑动的同时圆柱的一条母线绕其对称轴旋转, 这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圆柱在滚动, 圆锥的滚动也可仿此制作. (如图)
2.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重视公式的应用, 而忽视公式的推导, 造成学生对公式的推导一知半解或完全不知, 这样不利于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习的同时借用几何画板演示 “平移”、“旋转”过程, 从感观上给学生比较深的印象, 对后面学习几何图形的运动形成铺垫. 接着提出问题: 圆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转化成为熟悉的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拼插后的图形为什么说它是个近似的长方形, 而不说它就是个长方形? 使学生明白, 拼成的图形的边不是直的, 是有弧度的, 因此说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此时, 利用几何画板改变n的值将圆8, 16, 24, 32, 64 等分,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 拼成的图形曲线更接近直线了, 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了. 同时, 使学生明白, 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就会越细, 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长方形, 由于在拼接的过程中, 图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 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多媒体的大信息量, 充分体现了“逐步逼近”的方法, 渗透了极限思想. 这时再适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并结合拼好的图形分析比较, 明确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宽就是半径, 这是教学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 得出圆面积的公式. (如图)
在此, 老师将圆的面积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通过求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得出, 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 突出了重点, 解决了难点知识. 将原本难以用板书、 板画和模型说清楚的原理轻轻松松地讲透彻, 使得学生易于掌握. 所以我们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 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三角形内角和是小学数学三角形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 教师通常让学生撕纸 (或折纸) 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把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做折合的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这个概念, 学生只能以有限次的静态感知来归纳概括, 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 而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 可以实时度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出他们的和等于180°. 这一过程使教师引导学生做这些实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也可以通过操作课件多次地感知, 以发现其内角和的规律.
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新建一个画板, 用“线段工具”绘出一个△ABC. 在画板上度量出∠ABC, ∠ACB和∠BAC, 再度量出它们相加所得的和. (如图)
在以上的操作过程中, 还可以把按各角的度量值两两相加, 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角的顶点, 三个角的大小和它们的度量值都在不断的变化, 每两个角的和也在变化, 但三个角的和永远都等于180°.操作简单, 适合在课堂即时度量并计算验证, 容易让学生理解和信服.
二、用《几何画板》探求分类讨论的思想
当数量大小不确定, 或图形的位置、形状不确定时, 常常可以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分析解决. 而《几何画板》在解决图形的位置变化时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为分类讨论提供了可视化平台, 从而变抽象为具体, 化难为易.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按边分类时, 我利用几何画板中的“ 移动” 按钮来教学三角形按边分类, 实现了动态的变换, 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感觉, 提高了学习效率.
先制作△ABC, 利用变换, 旋转命令分别制作了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按钮, 动态的显示在屏幕上, 随着△ABC三边的变化, 某些数据随之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来分析讨论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在这一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有力的增强了学习效果. (如图)
此例利用移动按钮, 使△ABC的3 个顶点分别移动到指定位置, 从而使△ABC变成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任意单击这3 个移动按钮之一, △ABC就会变成该按钮所指的那种三角形, 不需要什么顺序, 可以推广到各种类似图形分类的课件中.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前面的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还涉及类比, 讨论, 归纳等方法. 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模拟演示和主动学习, 潜移默化的掌握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几何画板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应用几何画板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几何画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产生了良好效应. 它的启动, 改变了常规教学的陈旧模式, 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
但是, 几何画板也不是万能的, 在应用的过程中, 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应用几何画板给学生制作动画演示时, 图像生成的原理欠缺, 学生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应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展示. 否则,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适得其反.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毕竟是 “ 辅助”, 不能让计算机全部来代替人的工作, 剥夺了人的情感交流. 如在绘图时一定要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绘图, 而不是借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演示.缺乏绘图的具体步骤, 易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因此该用计算机的地方就用计算机, 不该用计算机的地方就不用计算机.
(3) 应用几何画板进行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应该是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而不要人为的把它们对立起来, 以为有了新的教育技术, 就不重视传统教育的看法是错误的.
总之, 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因此, 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 制作出优良的教学课件.
摘要:几何画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项杰出创作.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提高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几何“动”的一面.从而达到改进部分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目的, 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8.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篇八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别不同概念。
例如,在教学“序数”后,笔者先组织学生做“开红旗列车”游戏:按8个小组编好车次,以报车厢号的形式,每两列同时开,用“我是第几号车厢”句式,看哪个组说得又对又快,进行分组淘汰赛,评出“红旗列车”。接着,让学生讨论:“第几列车是红旗列车?”“第几列车的第几节车厢有故障,怎么排除?” “今天共发了几列车?”“有几列车被评为‘红旗列车?” “每列车有几节车厢?3号、3节车厢各指的是什么?”就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区分了基数与序数这两个概念。
又如,在教学“认识镜子里的时刻”时,笔者在出示钟面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某一实际时刻后,又组织学生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在镜子里的时刻,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这时,笔者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对称现象,组织学生一起照镜子做游戏:先要求学生用左手摸上唇,右手摸下巴,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用哪只手摸到了哪个部位”。学生发现:“镜子里的图像与我一模一样,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我也做什么。”笔者又问:“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一个学生回答:“镜子里的左右跟我们是相反的。我用左手,他却用右手。”另一个学生说:“我摸上唇,他也摸上唇。我摸下巴,他也摸下巴,上下没有变。”笔者及时引导:“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照镜子就是一种对称现象,镜子里、外的左右是相反的,但上下并没有变。”说完,笔者又举起钟面,拿起教鞭沿着12和6这两个数字竖放,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抢着说:“那是一条对称轴!”笔者再进行引导:“对了,这就是一条对称轴,钟面上的左与右也是对称的。如9时对称的是3时,即镜子里9时实际上就是3时,钟面上实际3时在镜子里就是9时。如果老师任意指着钟面上一个数字,你知道它和哪个数字对称吗?同桌合作做一做这个找对称数字的游戏。”学生同桌共同合作,在拨一拨、猜一猜、验一验等游戏活动中直观理解了知识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发展潜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分别剪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让学生在上课时把这些图形折一折,分成对折后能使两侧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和不能完全重合的两类。在学生一个一个地折好后,笔者引导他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长方形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完全重合吗?有几种折法?正方形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完全重合吗?有几种折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呢?
通过对折、讨论,学生归纳: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有些图形两侧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两侧不能完全重合。笔者再引导学生小结:像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圆等图形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的都是对称图形,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找出各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在对折、交流后得出结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接着,又教给学生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学生在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 ,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让数学课堂“动”起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向上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我们教师的应有追求。◆(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修县建昌小学)
9.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 篇九
湖北省建始县教学研究室 李 克
《思想品德》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一节好的思品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必须保证在20分钟以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呢?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嘴巴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如学完《让青春充满活力》后,可举行“青春无悔”演讲比赛,让学生正确把握青春节拍;学完《感悟生命》后,可开展“生命一次,美丽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价值的实现;学完《关注经济生活》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案例:一法学博士以空调公交车不开空调却多收一元空调费为由,将某巴士公司告上法院。法院驳回博士的诉讼请求。最近,该博士声称要为此上诉。你认为:“一元钱官司该不该打?”通过以上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精选一些佳作名篇、经典格言、歌典、故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品味欣赏。比如在讲授《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时,请学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然后教师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②作者这一愿望能否实现?③你能为实现作者的愿望做些什么?在讲授《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可指导学生共同高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①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原因是什么?②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③歌词体现了课本中哪些历史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二、笔头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勤记、勤写,养成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能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变成文字,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学会作笔记。能将一节课的精华部分记下来,能将教材每个段的`关键词句找出来,以帮助整体理解记忆。
其次,要学会仿写。如在讲授《享受学习》这框内容时,可引出苟子的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段话仿写自己的座佑铭。在学习《理解诚信》一课时,可引出有关诚信的成语,如:一言九鼎、言行一致、信誓旦旦、表里如一;或引出有关诚信的广告:人生是树,诚信是根;一生诚信,成就一生。然后指导学生仿写这类广告。
其三,要学会写书信、杂感。如在学习《感受成长》后,可让学生完成下面的作业:请你给一个叫李浩的同年人写一封回信,帮助他战胜心灵的困难。他给你的求助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名初中生,我班同学个个好学上进,竞争激烈,我也很想表现自己,在我做每件事之前,总是先要想想这件事的结果,而且把它想得非常美。可是,我做起来老是遇到不少困难,结果难以如愿,让我非常失望。请问我应该先想到成功还是失败,或者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再如学完《学会自主选择》后,可给学生布置一道阅读
10.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篇十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强化合作精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合作意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就可以成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赖于与他人的不断交流;要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
1.课前充分准备,合理编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材料、活动的要求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分组时尽量考虑到小组之间学生学习成绩、性别等的均衡,以便竞争气氛的形成。同时,还要注意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职责,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形成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以保持新鲜感。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2.课内精心设计,加强指导
要改善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分工,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同时,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拓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调控讨论方向和进程,对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3.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且不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地融入到小组中。同时指导学习较好的小组成员建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将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学生的“独角戏”。
4.课后及时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以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各小组进行对比,最后还要评价活动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1.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利用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强数学课堂魅力,对这节课的新知识的掌握也将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朋友做值日,小兔采蘑菇、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等故事情境,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同时在“动”的数学课堂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笔者在《1—5的认识》中,通过创设去王奶奶家玩的情境,配上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加强实际操作,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索、交流、发现,教师再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从而学生们也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整堂课笔者都是设计让学生参加数一数,捆小棒,摆小棒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的1000这个概念,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在四年级小数的产生教学中,让学生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充分感知到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三、实际出发,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数学“动”起来,能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在身邊,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在低年级的《8和9》的认识中,笔者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校园里鲜花盛开(有9盆花、9只蝴蝶),环境优美(有8棵树),8个小朋友在给校园里的花浇水、施肥。又来了一位教师,一共是9个人,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8个字。这样在学生们熟悉的环境中学会了能够正确数出个数是8和9的物体,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常见的生活问题中学生就知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能找到一个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的好方法,从而引出烙饼问题,引导学生们找到最优方法。
四、游戏教学,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教学,让课堂“动”起来,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与欢乐。在一年级的《分与合》中,笔者在课堂上通过“拍拍手”“猜一猜”等游戏不仅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还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们喜欢的“喜羊羊” “魔术师” “海绵宝宝” “蜘蛛侠”等有趣的动画人物引入课堂,带着学生们遨游在数学王国中学习新知识。在高年级的《可能性》的教学中,笔者先设计了一个“摸弹珠”的游戏:先让学生从全部是红弹珠的盒子摸,这样摸出的一定是红弹珠,让学生知道“一定”。再提出一个问题:能摸出一个白弹珠吗?让学生试着摸一摸,结果学生发现是摸不到的。这里让学生说出了“不可能”,再让学生从装有白弹珠和红弹珠的盒子里摸,小组成员分开摸,摸了以后又放回去,学生发现可能摸出两种颜色的弹珠,学生这时候说出了“可能”。学生在这种既简单又有趣活动中,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如今游戏教学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赋予枯燥无味的数学以“生命”,让学生们和数学课堂一起“动”起来了。
12.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篇十二
一、什么是会“动”的数学课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在传统的讲授、说教性质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学生一般是知识被动的受体, 思维很难被充分激发出来, 特别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获得基本经验, 形成基本思想, 效果却很不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需要将数学课“动”起来, 那么什么是“动”起来的数学课呢?简而言之“, 动”起来的数学课, 就是充满各种活动的数学课, 以各种教学活动、教学游戏、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活动、问题的探究中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形成思想、提升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需要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有充分的兴趣, 要给学生更多的互动交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会“动”的小学数学课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种“动”包括“动手、动脑、动口”等, 只有学生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氛围才会充一种活跃、积极、轻松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身心会得以放松, 自身的思维也不会得到束缚 [3]。这点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对那些小学低学段的孩子而言, 只有他们“动”起来, 才会真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让数学课“动”起来
1.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
在传统的讲授、说教性质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已经养成了学习上惰性。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 一般都是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就让学生回答什么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也没有学会思考, 学生只是严格的按照教师的程序进行学习, 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意愿和机会。朱熹说过“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 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就需要首先自学教材, 了解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将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好, 然后在课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疑问, 这就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学习能力, 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例问题—同学们都爱吃那些蔬菜来展开讨论, 自主的交流, 找到的好的方法去解决如数的统计这一实际生活问题, 让学生主动从教材或者资料中去寻找线索完成问题的解决。
2.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形成质疑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同时还愿意表现, 争强好胜, 往往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没有什么价值, 很多时候还会扰乱课堂预期计划。但是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 不应不屑一顾甚至否定喝斥学生, 而应在肯定其努力的情况下, 给予中肯的指导, 充分保护好其质疑信心, 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最初学生的质疑一般会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上, 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 学生对问题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感受到由质疑带来的满足感, 加上老师的表扬鼓励, 学生一定会产生质疑兴趣, 逐渐形成质疑习惯。例如在学习有关数学中搭配这方面的知识时, 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一些例子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搭配, 主要对学生这样或者是那样搭配的理由进行询问, 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知识的求知、求疑习惯。
3.设悬要巧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 教师应根据这个特点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各种小疑问。课前引导新课时设定“悬念”, 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以此让课堂“动起来”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解决重点及难点问题时, 也要适当的设置悬念, 可把重点寓于趣味之中, 引起对重难点的关注。如我在教学“除法的的初步认识”时, 在导入环节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出示问题: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 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 然后追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关注“平均分”的含义, 为后面新授“除法”的含义应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重要内涵埋下伏笔。接着用圆片代替“竹笋”让学生独立分一分, 并分组汇报结果。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种方法出现:如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 每分完一轮, 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 直到分完为止等;或者先每盘分2个, 剩下的继续分;一般情况下, 学生们分的结果一般都是直接每盘放3个。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则课堂上就更有了“动”起来的依据和价值了, 可以让同学们共同探究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新知的学习中, 课堂的灵动性得以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鼓励联系实际生活经验,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课中很多知识内容是需要利用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的, 因为要创造都是建立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的, 创新和想象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想象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于学生以往的学习、生活经验的, 在课堂上的想象也不能完全是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 至少应该是和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设定学生想象情境的时候, 为了更好的完成向所学知识的过渡, 最好是利用学生以往的经验实现一种想象范围上的限定。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的时候, 就可以借助学生进入游乐场玩耍的情境, 课件出示天轮、缆车、旋转椅、滑滑梯、跷跷板、小火车、荡秋千等娱乐项目。让学生想象一下, 自己分别在这些娱乐活动中, 回想或者是想象一下自己是进行着一种运动, 总结一些运动变化的规律, 进而进入到主题知识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宋晓玲.让枯燥的数学课鲜活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6:78.
[2]谢莉.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小学低年级“数学快乐教学法”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理科专辑) [C].江苏省教育学会:, 2006:7.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推荐阅读: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12-08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06-17
小学教学论文:科学课堂如何使学生动起来06-16
怎样使数学课堂活起来06-29
让课堂快乐起来12-19
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07-11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0的认识”11-13
如何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10-06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沐浴生活的阳光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