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07-05

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14篇)

1.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儿童节教案适用于中班的六一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绕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宗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家园合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相信一句话“有付出就有回报”,快来看看幼儿园儿童节教案吧。

1、7:00之前三位老师全部来园消毒并晨检。

2、7:00-7:40 微笑迎接每位小朋友和家长进行晨检、洗手,并在活动室做准备活动。李老师进行简单注意事项的说明。

3、7:40-7:45小朋友入厕后整理好椅子、衣服,排好队,家长在幼儿后面排队到院子里面准备排成方队,准备进行升旗仪式。刁老师前面带队,李老师老师、王老师组织小朋友和家长下楼。

4、7:45-7:50教师带小朋友和家长站好方队,家长站在小朋友的后面,刁老师站在前面,李、王老师和家长委员会(潘启文家长、张婉琪家长)站在小朋友后面,帮助组织家长。观看升旗仪式。

5、听园长阿姨讲话。

6、刁老师带孩子离开回室内,李老师在孩子的旁边,王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后面。

一、室内部分:

在活动室进行亲子器械操展示。

家长围着活动室坐好,孩子在家长面前坐在地垫上,李老师组织,王老师音乐,刁老师配合协助组织小朋友和家长。王老师随时观察院子A组做操情况,当火把节音乐响起,王老师和家委成员组织家长先出活动室,请小朋友摆放椅子,小便、洗手、喝水、整理衣服,排队准备外出做操。

二、做操时人员安排:

器械操领操:刁玉凤 收发器械:王芳 幼儿组织:李玲玮站位:(前面)(东侧后)(西侧后)徒手操领操:李玲玮 刁玉凤 幼儿组织:王芳站位:(前面家长动作)(幼儿动作)(后面)民舞领操:王芳 配合:(里圈幼儿圈)刁玉凤(外圈家长圈)李玲玮三、分发礼物,安全离园。

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和家长回室内喝水入厕,三位老师组织幼儿有序领取礼物离园。

班级录像志愿者:张爸爸班级照像志愿者:潘爸爸

教学反思:从信息反馈中,我们还看到很多家长希望我们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还给我们和幼儿园送来了很多祝福,我们看了都非常感动,总之,这次活动我们觉得开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围绕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宗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家园合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相信一句话“有付出就有回报”。

小百科: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2.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课前,利用for class信息平台的统计反馈功能,辅助了解学情。识字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前学情调查,我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观察—范写—练写— 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 及时反馈学生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同时,课堂上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和听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能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创作的欲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 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 是一篇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好课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识汉字、 学写汉字的关键时期。为了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负担,教师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引导学生将汉字写规范、写美观。 另外,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只是一些零碎、不规范的语言, 为了使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认读本课生字,能够区别并正确运用形声字“蓝、 篮”二字;能够将“坪、珠”等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能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童趣;能够简单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夏天的美好,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For class信息平台、投影、多媒体课件、词卡、板贴等。

教学过程

1.前置调查,突破识字、写字难点

(1)前置调查

调查一:想一想,在本课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记?

调查结果及分析:通过平台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摇、嘻、溅”三个字比较难记。(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调查二:选一选,蓝、篮。

( )天 ( )色 ( )球竹( )

调查结果及分析:全班50人,四个题目分别有37人、23人、19人、27人选择正确。(学生在正确区分“蓝、篮”二字上有一定难度)

调查三:写一写,通过预习,哪个生字你可以写得最棒?

调查结果及分析:超过一半的学生写了本课生字中三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坪、珠、机”。(学生能够写正确这类字,但是写得不够美观)

(2)课堂突破

突破一:归类识记形声字。

1初读课文,学习说话。都有谁喜欢荷叶?

练习说完整的话:——、——、—— 和——都喜欢荷叶。(小水珠、小蜻蜓、 小青蛙、小鱼儿)

2结合“蜻蜓”二字,巩固形声字。

3归类识记形声字,根据形旁猜字义。

突破二:借助形声字特点区分 “蓝、篮”。

1你能根据形旁区别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2运用:天空像一块( )宝石,我帮奶奶提(tí)着菜( ),开开心心买菜去。

3引入课文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突破三:将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

1指导书写:“珠”“坪”。

2五步教学法: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

2.朗读体验,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齐读。

3表演读。如果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生表演)

4熟练读。想要表演好不仅要加上动作,最好能记住句子。(生自由练习)

(2)体验朗读——“放”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学生用表演读、合作读、自我介绍式朗读等形式自由展示朗读。

3趣读:一是听音读文。听小鱼戏水音乐,读出相应的段落。二是随机点名。借助平台,随机点名进行朗读展示。

这一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检测朗读成效——补充句子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 )。” 小蜻蜓( )在荷叶上,( )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 小青蛙( )在荷叶上,( )地放声歌唱。

3.发挥想象,运用语言

(1)学习句式,简单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片,并提问:“还有谁也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呢?”学生练习句式“( ) 说:‘荷叶是我的( )。’”

(2)层层递进,综合运用

教师出示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层层递进。然后结合板贴,复述课文。

4.拓展延伸,多元评价

1写绘:模仿课文写绘《荷叶圆圆》。

2展示:第一步,学生上传作品至班级平台,邀请爸爸妈妈进行评价; 第二步,选出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学校平台,进行展示。评选本期班级“写绘之星”。

教学反思

两年前曾有幸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的“儿童站在正中央”的理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使我的教学视角开始真正向学生拓展。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注学习起点,提高学习实效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的三个调查,找到了学生在识记生字以及书写上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基于这些学情,制定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识字上,利用形声字归类识记法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难度;写字上,着力引导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实效。

2.关注个性体验,丰富语言积累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技巧,因此我采取了 “先扶后放”的训练方式。“放”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个性化朗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演读、自我介绍读等方式让本课的朗读渐入佳境。朗读的舞台是学生的,但作为教师也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激发朗读兴趣的“佐料”,如随机点名读、听声音读文章等趣味朗读法。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增强离不开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关注学习生长,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课上,我结合沪教版 《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核心目标。课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绘,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学生走出语文课堂,提升了语文素养。

4.信息技术助推生命化、生态化、 发展化的语文课堂

课前,for class信息平台有效辅助了解学情。我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 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 在“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信息技术的辅助让识字教学更加扎实。另外,我还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以及听声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章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打造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对小学低年级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扎实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打造以生为本的有声、有色、有趣、有语文味的课堂。 同时,我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在模仿句式填空这一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章可循。

点评

郝雁冰老师的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1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平台,在课前对学生做一个学情调查,可以帮助教师精确了解学情,提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听音朗读”一方面让学生们做与课文朗读相关的游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声音与文字结合起来,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3课后,以课文意向进行绘画创作,是一种加深理解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很高明的做法。绘画创作,不仅需要学生更加仔细地理解课文意思,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加上美术创意来进行创作。这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4在“发挥想象,运用语言”环节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所学词语来造新的句子,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小作者。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是整节课的升华。

当然,该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体现在:1本教学设计可能是想突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部分,因此对常规教学部分的描述比较简略,这样比较难以了解教学组织实施的全貌,难以评判课堂教学实施是否能够充分达成教学目标。2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一是利用图、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感知,并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理解文字。但在本教学设计中,未见有关描述。 3在本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点还是很多的,总体效果较好, 但也显示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一个弊端,那就是:不仅学生需要人手一个终端设备的支持,而且教师会占用比较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并常态化开展的话,就是比较值得的了。

3.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全书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重点介绍引发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课程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框架组织特点。教师要对工作充满好奇和疑问,成为“与儿童一起学习的研究者”,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体验“持续性观察——反思——行动”的过程。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儿童有意义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作者提出了构建反思性教学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即: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指导儿童学会学习、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

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六章,详细介绍了上述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从“让儿童有时间对事物好奇,有时间踌躇,有时间仔细看,有时间分享交流,有时间关注最重要的东西”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聚焦于关系。而不是规则”等13条基本原则,引导教师对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学习环境进行思考。

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反思性教学将材料置于课程支架和教学基础的地位,作者提出了“根据正确的儿童观选择材料”“鼓励儿童熟悉材料后探索新的操作方法”等选择、利用及摆放材料的16条原则,引导幼儿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并利用材料,支持幼儿学习。

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作者提出了“行使自己的权利”“关注儿童的观点”等8条原则,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他还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示范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时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从幼儿当下关注的事物出发,观察幼儿的表现、理解幼儿的想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思维水平的方法。

指导儿童学会学习。在“相信儿童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的理念指导下,基于让幼儿学会学习的目的,作者提出“鼓励儿童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等9条原则。他重点介绍了支持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利用幼儿的兴趣来丰富其游戏和学习经验、引导幼儿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等。

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在“儿童天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儿童观指导下,从“把儿童的强项和能力作为教学着眼点”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了“向儿童提出挑战,引导儿童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等8条原则。他还对操作方法做了示范。如:引导幼儿通过绘画、雕塑、戏剧表演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第三部分即第七章,介绍了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幼教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课程,以保证课程理念得以实现的方法。作者提出了“关注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发现预设课程的其他可能性”等7条原则,并用生动的案例示范了不同幼教机构在落实课程框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四部分即第八章,指出了幼儿教师实践本课程框架、追求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寻求支持自己学习的同事”“敢于接受挑战,尝试新事物”等5条原则,并通过背景不同的5位幼教工作者自觉寻求专业成长的故事,给幼儿教师树立了榜样。

第五部分,即附录,介绍了1个评价工具(教师自我评价工具)和3个工作实例(课程计划和评价实例、课程计划表格实例、早期教育宣传工作实例),为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框架、进行自我反思提供了参照。

4.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特征,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知道各族儿童是一家,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儿童的感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观看国庆节的有关庆祝活动了解民族柱等知识、熟悉音乐《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件)“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少数民族?这些小朋友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有些什么特征呢?”

“今天电脑老师要来告诉我们这些小秘密。”

2、操作课件了解少数民族特征

(1)老师交代要求“你想了解哪个少数民族娃娃就移动鼠标点到少数民族娃娃身上,然后按左键点击。”

“戴上耳机边看边听。”“看完一遍要重复播放的按三角键。”“如果想了解别的娃娃就点击X键再次点击别的娃娃。”

“我们比一比谁听得仔细了解得多。”

(2)幼儿操作

(3)集体交流出示图谱提醒幼儿完整讲述

3、集体交流明白各族儿童是一家的道理(出示民族柱)“这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为什么各族儿童是一家要团结呢?”

4、游戏:各族儿童是一家“小朋友说的真好,原来我们各族儿童是一家,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舞来。姚老师还带来了别的大班小朋友做的民族服饰,让我们打扮一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起来。

教学反思:

学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授课过程中,针对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我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设计教学流程,做到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自己的创编和老师的指导,展开教学。

1、节奏练习“XX XX ︱ XX 0︱”。把握歌曲中重要的节奏特点,解决歌曲的难点。认识反复记号,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

2、学唱歌曲。这首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多、生字多、节奏较难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多听范唱熟悉歌曲,加强记忆。

3、表现歌曲。利用学生的童趣,根据歌词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这一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表现,是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能与他人沟通交流,融洽感情,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5.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教学反思:

由于有相应的图片内容,加上老师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幼儿能比较自然、而又主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活动中,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更激发起了幼儿创编儿歌的兴趣,从他们创编的情况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原来的儿歌,更是结合了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儿歌。整个过程幼儿兴趣高、学的主动、认真。

6.儿童线描画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六

1、初步认知各种线条,并尝试运用多种不同的线条进行创造组画。

2、能够与同伴分享快乐,感知同伴间的友情。

3、能够大胆想象、敢于创作,掌握绘画装饰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线条,并尝试运用多种不同的线条进行创造组画。

教学难点:能够大胆想象、敢于创作,掌握绘画装饰的技巧。

活动准备

课件、蔬菜娃娃图片若干、毛根若干、记录卡若干、画笔若干、

蔬菜娃娃选美会展台1个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一根小线条》

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1、课件演示——线条宝宝变变变

2、教师把线条宝宝变成波浪线,让幼儿发挥想象:波浪线像什么?然后,随老师悬空画一画。教师再把线条宝宝分别变成螺旋线、锯齿线,幼儿充分想象并说一说像什么?(挖掘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玩一玩线条,让幼儿大胆创作多种不同线条,并进行记录。(训练幼儿记录能力)

4、找个别幼儿展示记录卡。(训练幼儿语言能力)

三、课件演示:线条宝宝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鼓励幼儿运用线条作画、大胆创作。

1、教师示范作画:教师利用幼儿创作的线条为蔬菜娃娃装饰新衣。

2、幼儿运用自己创造的线条为蔬菜娃娃装饰新衣。

3、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把作品送到《蔬菜娃娃选美会》展示,幼儿评价作品。

五、小结:线条宝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励幼儿运用灵巧双手创造出更美的作

品,自然结束活动。

7.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七

一、考量:基于“儿童文化”视角

当我们以“儿童文化”视角考量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就会发现,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误区:一是“浅表化学习”导致的伪儿童立场;二是“过度化引导”导致的虚儿童立场。如此,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学究竟离儿童、儿童文化还有多远的距离?

1.浅学习:教师的伪“儿童立场”。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立场,必须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时常曲解儿童立场,认为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放手让儿童自由解读文本,对儿童缺乏必要的价值引领,其结果是儿童语文学习浅表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 , 对孩子稚 嫩的错误 认识———“白骨精机智、聪明”,竟然认为是儿童具有文学思维创新、观点创新。对儿童的个性化解读,不论其观点对与错,都用“有创见”“有见解”“棒极了”来进行大一统的评价,如此,就会使语文教学迷失了价值、意义与方向。这种对儿童立场的误解,会导致语文教学呈现出“价值空场”的状态。这种浅表性的文本阅读,究其本质而言是教师价值引导的缺位,这样的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基于儿童立场。

2.强学习:教师的虚“儿童立场”。

而在另外的一些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教师精细的“艺术化教学”:教学流程设计得环环相扣,教师倾力煽情。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板书、普通话、对教学时间的调控等)是否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是否顺畅。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教学预案能否顺利实施。尽管教师有时也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但多半只是一种点缀;尽管教师给儿童提供了展示平台,但儿童的展示大多是为了迎合教师,儿童依然是配角。因此,围绕教材文本进行的师生、生生对话,往往是教师预设下的亦步亦趋,文本解读的流程和范式也是遵循教师的预设,儿童对文本的解读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开发:以“儿童文化”浸润

儿童立场、儿童视角、儿童文化与儿童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与血脉。基于儿童文化、儿童情怀的语文教学是智慧的,是灵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儿童的思维想。

1.儿童眼光: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呵护。

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语文教学要真正基于儿童文化,就必须呵护和诱发儿童的问题意识,倾听儿童的真性表达。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尊重,就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谨防自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文本的先入为主的见解影响儿童的解读,要让儿童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课,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笔者并没有提问,没有用教师的预设束缚儿童,而是让儿童自己质疑。

生:天游峰是那样地美,可是作者为什么放着好山好水不去写,而非得去写不怎么起眼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呢?

生:为什么一杯茶就把老人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了?

生:为什么天游峰的游人感到非常累,而老人却一点儿也不累?

生:老人岁数那么大了,可是为什么他的眼睛总是那样地炯炯有神?

生:为什么老人70多岁了却还是不愿意退休呢?

生:天游峰的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作者为什么要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

生:为什么作者要写一对宿鸟呢?

生:为什么说“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

接着,笔者让孩子们围绕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这样的阅读不再受教师的牵引,而是儿童为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的自主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交流,在阅读中揣摩、对话,课堂教学由此彰显出儿童的生命活力。

2.儿童姿态:对儿童“文学灵性”的尊崇。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儿童求真、向善、尚美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姿态介入教学,放飞儿童的想象,开阔儿童的视野,让语文教学贴近儿童,从而成就语文教学的精彩。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课,针对课文的“文眼”———“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笔者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你的视线要到哪儿去?你还有什么也要去拉萨?

生:我要到拉萨的田野去。

生:我要到拉萨的天空去。

生:我想让我的手、脚都变得长起来,我要去踩踩拉萨的原野,摸摸拉萨的天空。

生:我要让我自己的眼睛挣脱眼眶,直奔拉萨。

生:我要有孙悟空的本领,让自己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飞向拉萨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也跟着去。

……

如此,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被放飞了,仿佛自己已经到达了拉萨,飞向了拉萨的天空。

3.儿童精神:对“儿童生命”的滋润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中来,经由儿童,再到儿童中去。为此,教师要把儿童的时间、空间、自由都还给儿童。要让儿童细细品读文本,让儿童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在语文课堂上,要充溢着儿童的乐趣、情趣、兴趣、志趣,让儿童精神得到彰显。例如,教学《九色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笔者让孩子们品读文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文本的感受。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阶段,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

生:我认为九色鹿非常勇敢,非常善良,非常机智,而国王很英明。

生:从这篇课文中,我看出调达是“见利忘义”。

生:我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从课文中不难看出乌鸦很仗义。

生: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认为王妃很任性。

生:我认为,人要讲信用,要知恩图报。

生:我认为,作为一国之主的国王不能帮小人,而要帮好人。

生:从文章中,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讲信义”;做国王不仅要善于处理事情,更要公正、公平。

生:我认为九色鹿和调达表现了人性的两面,九色鹿表现了人作为天使的一面,而调达表现了人作为魔鬼的一面。

生:因此,在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要赞扬好的一面并要做得更好,要抵制并纠正坏的一面。

……

8.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八

活动设计背景

舞龙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每逢春节期间,老百姓自发组织的舞龙的比赛深受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的喜爱。于是,我发动幼儿一起制作“龙”,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简单了解舞龙的风俗,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

2、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龙身,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让幼儿体验舞龙的乐趣,感受舞龙的热闹气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舞龙以及幼儿合作舞龙。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纸盒、稻草、皱纹纸等手工材料若干。

2、舞龙的图片和舞龙的视频。

3、音乐《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金蛇狂舞》的音乐进入课题。

1、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更深入了解音乐。

(二)出示舞龙的图片,幼儿欣赏。

1、师:听完音乐,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了一些好看的图片,在看图片时,老师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图片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以前见过吗?什么时候见过?

2、师简单介绍舞龙的习俗。

3、出示不同种类的舞龙图片。

(三)幼儿观看舞龙视频,感受舞龙的热闹气氛,并尝试模仿舞龙动作。

(四)动手操作:神气的龙

1、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舞龙用的“道具龙”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

2、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龙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制作愿望。

3、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龙,教师参与指导。

(五)游戏:舞龙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舞龙表演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四人一组,自由尝试合作协调走。

3、教师做舞龙人,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手上的彩球,随彩球的位置高低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如:彩球举得高,龙头就举得高;彩球放低,小朋友就蹲下来舞龙。

4、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舞龙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彩球方向的变化,看信号舞龙。

5、请幼儿做舞龙人,分组游戏,教师提示“舞龙人”举彩球的动作。

6、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7、引导全班幼儿连成一条长龙,随音乐进行舞龙表演。

(六)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练习多人合作舞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幼儿从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慢慢地体会舞龙的习俗及舞龙的要领。中国的传统文化舞龙和音乐、运动、情感的融合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舞龙的教学活动真正地捕捉到了教育契机,贴近幼儿生活。《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案例中,小朋友已经在言行中流露出对表演“舞龙”的喜爱,于是我把握核心目标,及时调整并充分利用,保证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舞龙”的活动。“舞龙”活动在很多的庆祝活动中都会举行,孩子们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题材贴近身边的生活,孩子们易理解和掌握。活动开展前,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舞龙用的龙的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了龙身上的`特征,孩子们就从龙头、龙尾、龙身上有几节产生了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对龙身上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参与制作龙的积极性。

9.《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为了消除一下我们之间紧张的气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景色,放松一下心情,好不好?(好)

(课件出示长江风光图配音乐)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都是长江的美丽风景,同学们,想去玩玩吗?(想)师:看大家这么高兴,在出发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5÷4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那大家还敢不敢继续接受老师的挑战?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7×6=42 6÷2=3 60-42=18 18-3=15

二、主动探究,研究问题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在长江的中间,有一座小岛叫做江心洲。老师就带你们到江心洲玩玩好吗?(好)那我们赶紧出发吧!呀,大家看看我们去江心洲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生:要坐船去。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过河

师:(出示信息图)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河岸上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每条船限乘9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问题)

需要几条船?

师:那我们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你是怎么估的?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54÷9=6(条)【板书】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 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四人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师:这几个小组表达的特别清楚,29+25要先算,咱们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创造一个符号,写在卡纸上。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 29+25÷9 29+25÷9(29+25)÷9 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1:我用划横线表示这部分先算

生2:我把先算的部分用线框起来

生3:我用括号表示29+25先算

师:说的真好,你们小组真有创意!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别人写的我们看不懂。

师:是啊,所以在数学上使用统一的符号(),它叫小括号(板书)

师:小括号像咱们生活中的什么呢?

生1:像两面墙。

生2:像茶杯的把手。

生3:像一对耳朵。

……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那这道算式小括号放在哪儿呢? 29+25 师:加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老师范读(29与25的和除以9),学生跟读 师:会计算吗?

学生计算,板书完成:(29+25)÷9 =54÷9 = 6(条)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小括号,谁能讲讲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

出示“小括号,你真棒,算式有你真奇妙。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好了,坐着船我们已经到了江心洲,下船前,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1、考考你

18-9×2(18-9)×2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运算顺序、数据一样。

师:你真会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

展示得数讨论: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人选一道题计算)5×(36-29)(83-35)÷8 94-(25+19)

学生展示

师:说说是怎么算的?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师:哎呀,时间真快呀,不知不觉就到了返回的时间了,在返回之前,咱们一起去买些土特产带回家吧!(出示土特产图)野菜4元,木耳5元,红薯3元,竹笋2元,花生6元,香菇7元。

师:大家猜猜,我们的好伙伴淘气和笑笑各买了什么?

生:笑笑买了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师:淘气呢?

生:淘气是野菜和木耳各买三袋。

师:他们要付多少钱呢?

请大家帮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计算

师:谁帮助笑笑解决了问题? 4+5×3 =4+15 =19(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袋野菜是4元加上每袋木耳5元乘以3。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老师也帮笑笑计算出来了:4+(5×3)

=4+15 =19(元)

你们看看老师算得对吗?5×3需不需要小括号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那可要可不要,你会怎么选择呢?

生:当然不写。

师:咱们现在来看看淘气要付多少钱?(学生展示)

生:(4+5)×3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一袋野菜和一袋木耳的价钱,因为各买了3 袋,所以再乘以3 师:你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我们刚学的小括号,你就会用了,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3+5×3 师:请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生:先算三袋野菜的价钱和三袋木耳的价钱,再相加。

师:你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

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都很好,有些还把今天刚学的小括号用上了,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师:如果你有15元,你打算买些什么?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

师:你打算买什么?找回多少钱?

学生交流

……

五、师生小结 畅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春游活动就快要结束了,大家肯定特别开心,因为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上和小括号成为更好的朋友!

附板书设计:

过 河

29+25=54(人)()54÷9=6(条)小括号

小括号,你真棒,算式有你真奇妙。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29+25)÷9 =54÷9 = 6(条)

小组展示:29+25÷9 29+25÷9(29+25)÷9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计算教学课,是多数教师不爱上、学生不喜欢听的课,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努力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出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但其中也感觉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1、尊重教材,创造性地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标提出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主题情景“过河”而展开的。我围绕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力求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猜测、尝试”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最后,教师从旁引导,点明主题。

3、设计练习,注重运算能力的培养。

练习题设计分为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应用练习三个梯度,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堂教学,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情境中,先不急于让学生列式计算,而是让学生估算。这样为后面讨论“29+25÷9” 这个算式行不行提供依据。

5、存在的不足。

10.儿童歌唱教学探究及实战 篇十

唱歌之于人的作用,更是说不尽的。唱歌能够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消极和不悦的情绪。音乐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能够使人积极向上。在歌唱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许多生命的真谛。除了对精神的益处,唱歌同样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高人们的素养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人类其实从诞生之日起便学会了歌唱。自面世之时的第一声啼哭,到牙牙学语时的呢喃,都是歌唱在生活中细微的映射。因此可以说,人无时不歌唱。孩童时期无疑是歌唱发生的一个频繁期。无论是在家庭环境中的耳濡目染,还是在学校教育中的言传身教,幼年时期对歌唱的接触可以累积大量的歌唱经验和歌曲作品。许多家长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年时进行歌唱教学,以学习唱歌来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除此之外,快乐学习,在歌唱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使其拥有健康的精神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以积极的姿态吸收知识。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取决不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因此,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是有所区别,让我们以小学学生为例:

1-2年级:该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辩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达到:

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缩创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年级: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区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 以达到: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参与及其他音乐表现、 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台作能力。

低龄儿童歌唱教学该如何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或许在下面的讲解中,大家可以获得答案。

一、养成规范的歌唱习惯,奠定良好的歌唱基础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歌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低龄儿童还未进行系统的歌唱培训。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对于“如何歌唱”,“歌唱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歌唱”等等的问题都还没有固定的概念。因此,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将正确的歌唱观念、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灌输到他们意识中的运送者。

(一)良好的姿态

俗语说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唱歌也不免有其正确的姿态。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站直了唱歌”。保持良好的站姿, 才能为正确的发声做好准备。正确的歌唱姿势应当是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一只脚微微向前一小步使双腿呈三角的面以达到支撑身体的稳定。身板挺直,双手自然下垂或者自然地合手置于腹前。下巴微含,眼睛平视前方。切忌撇腿,含胸驼背。有些孩子在唱歌时觉得不知道手放哪,以至于两只手相互摩挲,随意摆动,抓耳挠腮等的不雅动作出现。还未来得及欣赏动听的嗓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已经大大降低了。因此,要学好唱歌,必须先学好以怎样的姿态歌唱。

(二)字正腔圆的发音

中国语言,平仄更迭,博大精深。一首能够打动人心的歌曲, 不仅是因为它悠扬动人的旋律,也离不开它或而朗朗上口,或而震慑人心的歌词。若说曲式歌曲的血肉,那歌词便是歌曲的脊骨。它撑起了整首歌曲的灵魂。对于歌词的处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支配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歌词的朗读。

一方面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把握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感受、理解歌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思想。使他们通过读词把文字变成一幅画面,使歌词在脑海“活”起来,并且通过音乐的传递,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们的更加形象的体会到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另一方面,朗读歌词,学会正确的咬字和发音,这也是有助于表达歌曲情感的途径。字正腔圆的咬字和发音,使听者能够获得更多听觉上的满足,也可避免歧义。低龄儿童在口语发音上并不是十分规范,这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矫正。这不仅是对于歌唱, 对其将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早起的训练。

(三)歌唱,表演的艺术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歌唱者不仅是通过歌声,更需要其带动身体,激发起整个精神状态的兴奋点的艺术形式。当孩子们挺起了胸膛,富有感情地开始歌唱。此时最能为歌唱加分的便是孩子们深情并茂的表演。在歌唱教学的初期,孩子们在歌唱表现中经常呈现出羞涩、胆怯的情绪。孩子们对自我表现有畏惧感,不敢将最出色的自己展现出来,害怕会出丑,害怕会受到批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应当是不断激励孩子,激发其自我表现欲望的角色。那么,怎样可以打破孩子们心中的阻碍,让他们大胆地歌唱和表现呢?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时常赞扬与鼓励。对孩子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建立歌唱的决心。

2.教师与学生共同表现。许多孩子不敢表现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个人面对几个人的表现产生畏惧。在他们的意识中会把自己归结为一个弱者,这样一来,面对老师的要求,面对家长的期待,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那么,作为老师, 更多情况下应当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从单纯的“教学生表现”转换到“与学生一同表现”。

3.将课堂移位。歌唱是一门感性的艺术,歌唱教学的场地不应当局限于教师中,途径也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教师教授课程,学生在讲台下聆听课程。将课堂搬出教室,搬进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歌曲内容的地方。比如:在教授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时,便可以让孩子们到真正的乡间地头,感受下田野所带给人的希望和收获的感觉。这样比在教室中,听着老师语言描述,影像资料来的更为直观。对歌曲的教学也是事半功倍。

二、兴趣教学,在快乐中歌唱

低龄儿童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有效时间往往比较短,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保持。许多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经常发现常规的教学模式——单纯通过范唱、教唱来进行歌曲教学是行不通的。一开始孩子们尚且可以跟着你所设定的方向走,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开始脱离歌唱本身, 常出现东张西望、歌唱声音变轻、不听教师的要求的现象。

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歌唱?

(一)鼓励暗示法

鼓励暗示,即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持以肯定的态度。许多孩子还十分不能擅长于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来展现自我。鼓励暗示其实在上文“歌唱,表现的艺术”中已经提及。只要将孩子们心中“唱”或“不唱”的顾虑解除,那么才能使歌唱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奖赏犒劳法

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十几到二十分钟。当孩子们兴趣减退,或者面对歌曲无心再学,但是你又有许多的课程内容尚未教授。此时拿出一些小奖赏必是再好不过了。孩子们为了可以得到奖赏,便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样不断地刺激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也能使孩子们有了自我的肯定,增加了其学习歌唱的信心。

(三)寓教于乐法

单一的课程模式从来不是孕育成功课程的摇篮。一堂绘声绘色的歌唱课,其实可以借助许多的元素。比如律动,器乐演奏,剧情表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比赛等等。在孩子们在快乐中歌唱,让歌唱成为情到深处的外在表现。而不是认为歌唱是一种负担,不是一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三、从音乐中体悟真情,感受善美

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无论以怎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都不能违背歌唱的本衷。孩子们学习歌唱的目的,应当归结于希望通过歌唱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歌唱增强自己的表现力,形成开朗的性格。

孩子们在歌唱中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收获是大于歌唱本身的。让孩子们通过一首歌学得一些简单的道理,感受到什么是美善,什么是丑恶,这才是最重要。

低龄儿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启蒙教育之于低龄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知识的长久性,稳固性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次,其优势已呼之欲出。幼年时所受到的教育,往往可以在儿童记忆中占据较大的空间。这也是为何儿时一些儿歌、诗词、定律可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依然清晰地存在于记忆中的原因。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尤其针对于低龄儿童的歌唱教学,需要以建立在传授知识为基础的,规范歌唱习惯并结合各种诸如游戏,律动,知识竞答,实践体验等发散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歌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低龄儿童的歌唱教学,这里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多的在歌唱教学领域的教学箴言,需要我们用时间一点点发现。

摘要:低龄儿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启蒙教育之于低龄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知识的长久性,稳固性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次,其优势已呼之欲出。幼年时所受到的教育,往往可以在儿童记忆中占据较大的空间。这也是为何儿时一些儿歌、诗词、定律可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依然清晰地存在于记忆中的原因。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尤其针对于低龄儿童的歌唱教学,需要以建立在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在规范的歌唱习惯下,结合各种诸如游戏,律动,知识竞答,实践体验等发散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歌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一

另外,袁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十分到位、扎实,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自然流畅。袁老师整堂课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人们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分别从“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最后回归到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瑞雪”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可谓扎实而到位。在教学中,袁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交替呈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感受到了雪大、景美、人乐,受到了热爱生活、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熏陶。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袁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情,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快速指出正误,在与学生对话、互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教学节奏,不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不断学习的。

12.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二

活动准备:小鸭子头饰每人一个,手帕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在音乐《母鸭带小鸭》的伴随下,老师带着小鸭去游玩。

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小鸭子到外面去玩,好吗?”

生:“好!”

师:“那咱们出发吧!”

二、复习歌曲《表情歌》

师:“唉呀,好累啊!”(边擦汗边跟小鸭子说。)“咱们先坐下来休息一下!”小鸭子跟着擦汗。

“哦,我知道小鸭子最近学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叫做《表情歌》,能唱给老师听听吗?”小鸭子大声地说:“能!”

音乐响起,小鸭子随音乐唱出《表情歌》。

三、导入新课

1.音乐一停下来,雷声响起。

师:“啊...这是什么声音啊?”

生:“老师,打雷了,快要下鱼啦!”

师:“那咱们快点找个地方避雨吧!”

2.想办法解决问题。

小鸭子跟着老师去避雨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屋檐避起雨来,可全身都湿透了,还发出一阵阵汗臭味。

师:“唉呀,怎么这么臭啊?”

一只小鸭说:“老师,刚才我们玩的时候出了很多汗,现在有被雨淋湿了,所以发出一阵臭味。”

其他小鸭子连忙附和:“是啊!是啊!”

师:“那我们该怎么啊?”

生:“洗澡!”

师:“对了,我们来洗一个香喷喷的澡,把身上的臭味通通都洗掉!”

四、教授新课

1.师:“那么谁能告诉我,在家里谁会自己洗澡?”小朋友自由讨论。

老师提问个别小鸭子:“在家里,你是自己洗澡还是爸爸妈妈帮你洗啊?”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还有很多小鸭子都不会自己洗澡的,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样洗澡吧!”

2.教授幼儿每一个洗澡的动作。

师:“我们想要洗澡,首先要怎么做?”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师:“然后呢?”......

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问(集体或个别提问),教师从中听取正确的答案,在向幼儿说明,然后请幼儿示范。再由老师示范,小鸭子跟着学。

动作顺序如下:

脱衣服——开水龙头——试水温——洗湿身体——擦肥皂——搓身体的各个部位——冲水——擦干身体。

五、跟着音乐洗澡,让幼儿一个或几个一起自由洗澡。

师:“好啦!我们已经学会洗澡了,现在雨停了,我们一起到池塘去洗澡吧!”

小鸭子一片欢呼声。

师:“差点忘记了,我们洗澡还需要手帕呢!老师送一块给小朋友吧!”

那出魔术棒,嘴里念咒语:“变变变,变出一块手帕!”小朋友从腰间取出一块手帕。

音乐响起,小鸭子自由洗澡。

六、跟着音乐,小鸭子再个着老师一起洗澡。

七、退场

13.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凡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A: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B: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黑的、深蓝的、紫的)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灰暗色)

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

幼: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x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C: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昌一样的。(请幼儿学一学)

幼: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师:你有什么感觉?(好像包住了)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什么感觉?(肯定很难受)

请小朋友相互紧紧地抱住,感受难过。

D:引导幼儿整体感受。

师:你看了这副作品,有什么感觉?

幼:很难过、恐惧……

x教师小结:星星和月亮好象被旋涡围住了,大树象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蓝颜色、紫颜色和黄颜色对比强烈,画家用这些颜色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E:请幼儿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师:谁来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幼:星星和月亮、害怕的.夜晚、恐怖的天空……

4、欣赏梵高自画像,了解凡高的生平。

5、讨论:师:我们看到的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

6、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点:

1、宽松的互动环境。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的表达非常重要。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14.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四

1.通过故事的感受,发现春天的自然气候变化。

2、进行字卡与图片的配对,理解文字的涵义。

3、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春天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小熊先生气后又高兴的两张表情图片,进行对比引出活动,同时也设一悬念,激发幼儿想听,认真听,想找到答案这一愿望。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讨论,回顾故事的内容。

2、教师出示可活动教具,过操作边讨论故事中春天的景色3、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除了蜜蜜找到的春天还有什么会让我们觉得春天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表演唱《春天歌》使活动再一次得到升华、更多元化。

四、活动延伸:

上一篇: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咨询电话下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