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22

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4篇)

1.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京举行。

全会公报一出,即刻引发境内外舆论聚焦。这份文件不仅规划未来五年发展,还勾画出未来十五年的蓝图,未来可期,而且报告特别提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坚实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的深厚底气。

通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基层治理创新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我司支部对全会公报集中学习,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研讨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同时,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统一思想、汇聚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 捷盟咨询组织员工及时认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感受颇深。我们围绕“文化兴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学习, 有三点体会:

一是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我们国家的GD P成为全球第二, 但我们还远不是经济强国, 离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温家宝总理讲过的“国家的影响力, 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文化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捷盟咨询在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服务的过程中, 在与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负责人思想交流的过程中, 已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许多企业遇到生产力提升的瓶颈归根到底就是文化问题。所以我们最能理解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是多么正确的选择。尤其在我们当下, 如果文化不提升、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强大, 我们经济上的“调结构、转方式”就没有方向与动力, 就无法成为经济强国。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 技术的进步与制度的先进性, 都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如我们祖先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让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经济;经历文艺复兴而崛起的西方国家, 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 带动了制度的变革, 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使我们在众多领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能兴国。时代在变, 文化要发展, 文化要繁荣, 这是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无愧于历史的战略性选择。

二是文化安全问题

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等等, 人们耳熟能详, 但文化安全的提法, 在这么高级别的文件中提出, 可能是第一次。为什么文化会有风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它是思想的引领、是人们行为、态度的“发源地”。文化安全, 简单理解就是确保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确保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的主流价值观, 就是要意识到防止不良外部文化的侵袭。

文化自强, 文化才能安全。《决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即是文化自强的要求。文化安全是放在世界坐标的时空上来讲的:西方某些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高效传播性和难以干扰性, 对别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有意渗透, 他们惯使双重标准, 歪曲、扩大分歧与矛盾, 挑起冲突, 严重威胁别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中华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色不能丢、不能被西化, 这是一种文化的安全。就像一个人, 机体健康不易受风寒、内心强大不易被压垮, 拥有智慧不易受诱惑, 因此而安全。国家、社会、民族的文化安全, 最主要的靠自强, 要有自己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遗憾的是当今社会, 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多了, 有文化的人少了;会挣钱的人多了, 能坚守道德底线、能坚持做人原则的人少了。因此, 中国公民人文精神的培养迫在眼前。文化需要传播与力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用更简练的、易理解、易记忆且好传播的方式进一步凝练, 让每一个公民接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改革体制与发展方式, 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与敢讲真话、诚实守约的社会氛围, 让每个公民真实受到这种价值观的益处, 那么, 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自觉践行和热爱。胡锦涛指出, “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化被民众接经济力量, 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 要解决好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中创新, 创新中发展。要向传统中学习诚信精神, 切实解决目前的社会诚信问题, 要自觉建设诚信文化, 塑造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契约精神。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三点认识。作为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人员, 我觉得责任更重了, 工作意义更大了。捷盟咨询有个观点: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修正社会文化。在社会公民中, 企业人数占据绝大比例, 如果企业建设了先进的文化, 企业人自然会把这先进的文化传递给社会。今天党和国家更重视文化建设, 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事业空间。企业文化的生长, 离不开社会文化的阳光与空气。全社会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讲是大好事, 企业建设优秀文化不再是“金鸡独立式”, 先进价值观的导入将从各级党政组织、个体开始示范, 上行而下效;将从制度、政策层面积极调整、配合, 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企业因此获得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营养。

感受精神, 鼓励斗志, 愿为文化兴国尽绵薄力量。

受了, 文化自然就安全了。文化安全了, 国家就安定了, 生产力就会进一步发展, 国家竞争力就会更为强大, 文明的目标就不远了。

三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过去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各时期有不同态度, 今天的认识, 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这也是理性的选择。我们曾经积累过灿烂的农耕文明, 也积累过许多光辉的人性价值, 但这些有待我们去重新认识、主动继承与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 我们需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文化, 坚持具备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 把文化作为确定民族身份、找寻自我价值的手段和力量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化的活力之源在于承袭古代文化而不拘泥, 学习传统文化而不照搬。

我们到底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学儒、学释、学法、学道……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就是要有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 要有一种“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 自成一家”的大国文化风范。温家宝总理说过,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

3.学习全会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篇三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在学习中砥砺品质

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天然追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學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工作中锤炼作风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就不会有成就、个人就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千

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白同、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炼、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4.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系统阐述了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重大要求,深刻回答了我国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通过的《建议》,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举措,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李惠安同志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心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抓实,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各党支部认真组织集中学习,党员个人持续深入进行自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上,王立宽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奋进新时代”为题讲专题党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此次全会也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推动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遵循。在中共中央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答记者问时强调“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心要围绕科技创新,找准服务重点,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科技服务保障工作的谋划,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以良好的精气神开启新征程。

5.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一

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通过近期局党组组织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认真收听收看了全会相关新闻直播,仔细研读了全会公报。下面结合近期的学习,谈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历史文化源流启发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制度”一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源流。制,《说文解字》言,“裁也”。在小篆的字形里,“制”左边是一个“未”,右边是一把刀,指的是以刀断木、治木为器。后引申出制定、节制、法制、形制等意思。度,《说文解字》言,“法制也”,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如《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制”和“度”,细分是两个内容,“制”是标准规则,“度”是对标准规则的把握。“制度”寄托了造字者的智慧,启发我们制定制度,不能好高骛远、削足适履,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要拿捏分寸火候,否则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他人作嫁衣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制度”,是全会的主题词,在5000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出现频率最高,多达77次。每一处“制度”论述背后,都是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的深刻阐释,都是对“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具体回答,蕴含着深厚的制度自信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我们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不是一座“飞来峰”。鸦片战争后的百年,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风靡全球的时候,我们也曾照抄照搬、亦步亦趋,但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种种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案都在现实中败下阵来。历史证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全会总结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得来的。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没法照谁的模式办,也没有谁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二是国家发展成就告诫我们要完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7年毛泽东同志言语谆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92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站上新起点,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公报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成就作出高度评价: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用“13个坚持和完善”全面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透露着深刻的辩证法内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整的两句话。少了一句,理解都会出现偏差。“改什么,不改什么”,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丝毫不能丢。“13个坚持和完善”是我们的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坚定前进。公报分三阶段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三是推动国家发展要求我们要推动制度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公报单列一段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一要以身作则当表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是制度执行的风向标,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地学习、尊重、执行和维护制度,全党全社会才会形成制度先行的良好氛围,使制度畅行无阻并推动治理现代化。二要真学真信当信仰。自觉尊崇,意味着内心深处的深刻认同。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至真至诚的信仰,制度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严格执行,意味着在制度执行上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坚决维护,就要敢于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含糊。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有着坚定的制度自信,才有高度的执行自觉。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面对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丰富实践成果和巨大生命力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定“四个自信”,从内心深处敬畏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自觉对标对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确保不出偏差。三要坚决执行当遵循。公报指出,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制度执行最终靠人。广大干部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尊崇制度、重视制度,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提高执行制度的本领,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提高制度执行力,还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如果监督问责不严,制度执行和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得好和执行得不好一个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只有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监督检查,才能确保制度刚性约束。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要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用监督督促执行,用监督检查执行效果,强化制度执行力,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二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宣言书,凝聚着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智慧,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梦想,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之治”开始扬帆起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之治”这艘航船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中国之治,就是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水平。长征的跋涉、革命的烽火、抗战的硝烟、改革的探索、脱贫的攻坚……回望过去,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中国之治”,就是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方向坚定、行稳致远。

中国之治,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治理体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向现代化奋进,就是要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治理体系,就是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期盼,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中国之治,就是要坚持以百姓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会提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使国家制度设计和治理工作具备坚实的民意基础。

蓄积磅礴之力,奋进筑梦之途。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中国之治”奠定制度基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才能真正推动“中国之治”这艘航船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三

近日,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关于人才,有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这个优势是我们党加强新时代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中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树牢“三个导向”,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一、树牢发展导向。“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干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有发展目标,树牢发展导向。立足人才强市目标,围绕我市产业战略布局来谋划人才工作,大力实施引才聚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构建更有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树牢实干导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的抓好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的落实工作。建立人才工作考核、督办制度,健全统筹协调、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水平。持续推动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

三、树牢服务导向。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我们要想拴住人才的心,关键是要树牢为人才服务的导向,营造温暖的发展环境。要有人才思维,突出人才服务保障,在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开辟为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通过扎实推进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各类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健全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办事“跑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让各类人才工作生活感觉很安心、很舒适。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历史性以全会的形式,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做到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两天,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强调了应该往哪走,明确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中国几十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经验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厚植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延续在中华民族5000千年的悠长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实践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二是进一步强调了应该走什么路,明确奋斗目标。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与国家建设、发展同步配套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三是进一步强调了应该怎么走,明确行动步伐。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个显著优势”,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提供基本依据。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作为个人,必须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主题教育融合起来,和自己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绝对忠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什么是信仰?就是为了它可以抛弃一切的信念。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深读悟透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用理论上的清醒确保信仰上的坚定。要继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好附近红色文化资源,建好XX干部学院,打造党员初心教育的精神高地,从XX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要坚定初心意识,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

二是坚定知行合一的担当。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三是坚定为民服务的真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集中开展全县棚改突出问题、房地产市场秩序和“烂尾楼”专项整治。研究解决历史遗留的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让群众平安出行。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

6.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心 得 体 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党成立90周年,《决定》的出台,这一重大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政治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必然能大大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世界强国有四个标准,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具有吸引力。现实告诉我们: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伊拉克等是一个例证),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就败(苏联解体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党的领导。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公益性和保障性的文化事业,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决定》提出图书馆员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要提高文化自觉,不断深入揭示馆藏文献、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要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书馆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集散地,是文化储存、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每一个馆员是秉承文化育人的理念,担当起文化传播的重担,既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要做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公益性和保障性的文化事业,文化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既要造就高素质的领军人物,又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在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自己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精通业务,不断钻研图书馆学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关注党的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根据党指出的方向来走,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7.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王正喜局长强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遵循的行动纲领。全系统必须把学习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全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 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王正喜局长就全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对这样一次重要会议的学习, 作为自身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来对待。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按照袁纯清书记“领导干部要有世界眼光”的要求, 通过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学习,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形势, 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 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把握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机关党委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将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近期各级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认真组织好全体党员学习。

二是将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服务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结合起来。省委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 我省“十二五”时期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质监部门服务全省转型发展, 就是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部署要求, 以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努力方向, 进一步找准和明确质监工作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充分发挥质量、名牌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工作的战略性、支撑性作用, 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8.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历史上,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过许多思路和方法,由于无法突破根本性制度的羁绊和束缚,中国封建社会各王朝最终也无法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奋斗,宝贵经验源于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怎样治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没有先例可循。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完善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成熟定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70年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行政管理到综合治理,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共治,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巨大成果。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的万象更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航母,蛟龙、天眼……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9.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2012年关于党员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对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使得支部中的每一位同志的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强调要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是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凝聚起了新的共识,作出了新的部署。

1、充分认识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2012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抓好反腐倡廉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和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坚持严肃查办案件和注重预防腐败工作相结合,坚持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抓基层相结合,坚持运用成功经验和推进改革创新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经验,呈现出鲜明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践行的行动准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2、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任务异常艰巨,形势十分复杂,尤其是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尚未铲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保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涉及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论困难有多少,阻力有多大,都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让群众不断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血肉联系。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新面貌新形象。只有优良的党风政风才能凝聚起党心民心,只有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入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求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3、纪律检查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保持党的纯洁性,纪律检查机关肩负着重大责任。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强化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坚决贯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各级党委要支持纪律检查工作,关心爱护纪检干部,为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条件。

结合我们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工作报告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反腐倡廉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二是努力完成本全区教育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QQ空间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10.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字眼首次没有出现, 意味着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 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更关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十一五”期间, 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 同时, 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不协调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十二五”期间, 必须把经济发展由总量导向转为质量和效益导向,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一方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每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中国而言,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绝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 而是不断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 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都要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 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 也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 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 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亿万人民和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

《建议》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分为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三个层面, 所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需求结构的转变, 正如《建议》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中所指出的, 要“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 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 外贸依存度高, 投资率偏高, 消费率偏低, 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长期依赖外贸需求造成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因而, 2008年年底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需求变化很快传递到国内, 使我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说,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 《建议》强调指出, 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近些年来, 消费占我国GDP比重徘徊在40%———50%之间, 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甚至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来,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 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状况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 出口这匹“马”的贡献率下降, 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但是, 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 却出现倒退。由于2008年11月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促动, 2009年经济增长中投资率明显上升, 最终消费率则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良性、最根本的力量。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这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 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难以明显提高, 说明收入分配结构尚不合理。事实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居民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没有相应的大幅度提高。只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 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更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 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 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三、提高“两个比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两个比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建议》又强调要努力提高“两个比重”。

之所以强调提高“两个比重”, 是因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两个偏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恰恰是妨碍国内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首先, 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国民收入增长,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都使得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增长赶不上经济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巨大供给能力;其次, “两个偏低”导致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收入差距拉大, 造成“有钱人不需要买东西, 想买东西的人钱不够”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总的消费需求。因此, 提高“两个比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举措。

提高“两个比重”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两个比重”偏低的结果是“两个不同步”:人民富裕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步, 劳动者报酬增加与企业利润增加不同步。《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要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要达到“两个同步”, 就必须提高“两个比重”, 这也是实现“民富”的必经途径。

在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中, 相对于城乡居民 (尤其是农村居民) 收入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而言,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相对过快, 企业利润增速相对过快, 再加上少数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相对过快, 这种收入分配的相对失衡正是造成中国消费率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 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根本上提振消费, 就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举措。同时这也是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前提, 因为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才能让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密切相关。国民收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同时, 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也在下降。在发达国家,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 而我国近年来仅为40%左右, 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由多重因素造成, 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本要素超额分配导致劳动要素分配不足。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同时, 资本回报的比重却不断上扬。在发达国家, 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 而在中国则不到10%。2000年以来,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快速提高, 年平均增长高达35.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企业职工工资只增长14.1%, 不到利润增幅的一半。长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曾经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 在新的发展阶段, 劳动力要素必须更科学合理地定价,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因此, 政府有必要对初次分配进行规范, 比如加强国家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

11.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挑战,战略谋划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前瞻确定“四个全面”新布局,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衔接制定两大新目标

在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阶段和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远景目标,更加突出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释放增长潜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间,我国GDP增速年均值为6.6%。今年面对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全年预计实现2%左右的增长,是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明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向好。

综合多种方法测算,整个“十四五”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速,预计比“十三五”时期略有回落,大体可以保持在5%左右。设定与潜在增长水平相应的发展目标,将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和国家治理效用等方面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是有机衔接的。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要达到两万美元,即在20的基础上翻一番,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适当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未来十五年我国GDP年均还需要增长4%左右。

由于潜在增长水平会随着发展水平提升而自然回落,分阶段看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这意味着实现“十四五”目标将为实现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远景目标又是“十四五”发展成效的自然延伸。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首先布局沿海开放,采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将国内低成本土地、劳动力与国际上的资金和技术结合,打通外循环、牵动内循环。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资本和技术积累能力上升,我们又强调 “引进来、走出去”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注重内外平衡。

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已稳居世界第二,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门类齐全优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多年超过30%,具备了打通内循环、促进外循环的条件。同时,美国对我国围堵升级和疫情阻隔,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干扰,全球化动力不足,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支点还是要依靠畅通内部经济循环,挖掘和提升内部潜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积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提升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与此同时,要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不断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促进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国际国内有序流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正从依靠要素扩张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增长更加依靠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空间逐步收窄,美国加大对我国的科技打压力度,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引进的难度,因此必须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同时,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推进关键环节和重大领域改革,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要加快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后劲。要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丰富宏观治理工具箱。要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动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在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脱贫攻坚战即将如期打赢,这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和禀赋条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后疫情时期,人类需要一场绿色和生态革命。“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同时,加强同世界主要国家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我国人均收入虽已超过1万美元,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和短板,社会安全网需要进一步夯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要引起更多重视。

12.党员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结合新冠防控实战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与机制运行中总结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运行机制,作为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界别的民主党派,农工党上海市委会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勇担使命、不避责任、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我党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和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内容,着眼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模式、互联网医院建设等,促进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领域之一,进一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当前,我们仍需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必须要拿出“加速度”和“新动作”。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将聚焦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积极建箴言献实策,助力树牢绿色生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中;助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擘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助推广泛开展绿色行动,倡导绿色理念,推进绿色生产,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13.学习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三

会上,该镇党委书记张景海要求镇村各级干部要结合实际,以端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将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具体做到“五新”。领会新精神。总书记系列讲话是工作方向的指引,是落实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转型是硬道理。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原文,听专家解说,把讲话精神吃透。党委班子成员要率先学,带头学,每人针对讲话精神写一份心得体会,交镇委中心理论学习小组。包片村干部、单位要安排时间到村里组织集中学习,要做到学前有安排,学中有记录,学后有体会。镇委将根据本镇实际,制定系统学习文件下放至各村、各单位,按文件要求进行学习领会。确保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确立新目标。镇直各单位、各村要根据五中全会精神,调整发展目标。全镇24个村要依据自身实际,全面掀起绿色革命,各村要在保护现有绿色植被的基础上,在“绿满襄州”的基础上,打造绿色苏区,特别是要抓住精准扶贫这个机遇,制定绿色发展规划,推进绿色革命。把xxxx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大镇。

树立新理念。镇根据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好四个“围绕”。即围绕冬桃采摘打造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围绕休闲农业打造5公里观光长廊。学习借鉴“京郊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花卉苗圃、红豆杉、高梁种植基地、农家乐、罗岗水库水上度假村。围绕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围绕历史遗址打造楚王城古迹游,大力推进楚王城遗址建设。

制定新举措。以“五抓”措施,把xxxx镇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镇的决心不动摇。一是科学规划发展盘子。镇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集镇区要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论。农业区规划科学、高优结合。二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把全镇25个村(居)委会,以新村建设进行规划,实现集中居住,社区管理。而土地经营则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打造家庭农场为主线,实现家庭农场的科学化、效益化和特色化经营,让家庭农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三是招商引资激发活力。镇委、政府成立了招商工作专班,积极推行重点招商、全员招商的举措,要求全镇上下利用亲情、友情全面打响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攻坚战。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即产业园建设,、新社区建设、抓文化建设。五是全面整合干部合力。整合干部队伍建设,对部分村组干部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新鲜血液,提高基层组织工作能力。机关干部和镇直单位成立了五大专班,任务明确,责任分明,进行全员整合,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点斗力,为镇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14.关于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叶坪镇幼儿园

李银庆

11月10日,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了。本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时刻学习于漪老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增强了我这位幼儿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教师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要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们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反复去做的,很多话也是要不断重复的。比如:一些很简单的事,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便丢玩具、上课讲话要举手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琐碎,每天都要强调,不要觉得烦,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只有老师多督促,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觉得在工作中,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而且要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在嘴上说的,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孩子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

其次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第一步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像有的孩子爱哭,有点儿爱娇气,要让他学着坚强一点;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要多引导他,帮他树立信心,多鼓励;有的孩子很霸道,不喜欢分享,什么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所以要多组织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共同做一件事,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二步要学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求知欲,孩子都爱玩,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怎么能把要学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又学了,又玩了,这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第三步要学会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能配合老师工作,在家严格要求孩子,不娇纵孩子,这样教学活动会开展得更顺利,孩子会进步的更快。如现在幼儿园普遍都在实施的:家园联系手册、家访活动和亲子活动,都是我们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好方法。第四步是要有集体意识。独木不成林,滴水不成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才能把幼儿园建设好!

上一篇: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下一篇:美文200字摘抄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