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哲学试题(8篇)
1.山东大学哲学试题 篇一
名词解释:
柏拉图的“知识”和“意见”
古代怀疑论
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 莱布尼兹的“自然从不飞跃”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后结构主义
有一题忘记了
论述题:
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和上帝存在的证明
康德的先验演绎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武汉大学2013考研复试分数线
武汉大学(2004-2012年)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
武汉大学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2.山东大学哲学试题 篇二
哲学评析类试题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常见的一种主观题, 它常以事件为背景, 要求考生针对某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认识, 或者要求考生对观点进行评析。此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明辨是非, 在今后的成长中采取正确的行动。题目的设问中一般有“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评析”“批驳”等词语, 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看法、认识、态度, 带有极强的思辨性。
【总体要求】
回答评析类试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评”, 即说明“是什么”;第二是“析”, 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 (这是核心与重点) 。一般可按照“判断表态 (是什么) ”——“阐述道理 (为什么) ”——“明确做法 (怎么办) ”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分类解读】
一、正误混合型试题
正误混合型评析题往往有三种形式:①所要评析的观点总体上正确, 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②所要评析的观点总体上错误, 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③所要评析的观点前提正确, 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 但结论正确。
解答正误混合型评析题的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 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
解题步骤:第一步, 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 并说明理由。第二步, 指出题目中观点不合理的部分, 说明理由, 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 总结, 指出材料中观点犯了什么错误, 或指出应该怎么办。
典型例题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 更强调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 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 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 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属于正误混合型评析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辨点, 然后分析观点的合理之处并说明依据, 分析观点存在的不足并说明理由, 最后得出结论。本题有三个辨点:①“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②“一带一路”是人类建立的新的联系;③“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前两个辨点具有合理性, 后一个辨点是错误的。作答时对这三个辨点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带一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其发展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带一路”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不同时期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带一路”体现了人类实践的特点, 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②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具有客观性。题中观点认为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是片面的。③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 通过“一带一路”, 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这体现了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是人类建立的新的联系具有合理性。
二、把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归结为单一因素
这类评析题把结论成立的条件 (因素) 之一, 当成了全部条件, 认为只要具备了题目观点中所给的条件 (因素) , 结论就能成立。
解题步骤:第一步, 先肯定正确的成分, 并且说明理由;第二步, 补充结论要成立的其他条件。第三步, 总结。
典型例题2 (2014·全国文综卷Ⅰ·3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 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 学生进出自由, 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 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 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 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 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 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 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 出5道题, 学生都答对了, 但解法平淡, 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 但解法富有新意, 就给100分, 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 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第一步, 对指定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调用教材原理——意识具有能动性, 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二步, 对题中观点“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进行分析。很明显, 这一观点是在强调意识的反作用, 因此范围进一步缩小, 定位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知识点。接下来, 将此知识点进行细化,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2)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意识的作用无论怎么巨大, 也不可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 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既包括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也包括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三步, 将要评析的观点与原理对接, 分析如下: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 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 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 学生的成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 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三、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型
此类题型一般是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错误观点, 要求考生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如:“有人说,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请运用有关真理的知识批驳这一观点。”
解题步骤:这类评析题由于观点本身是错误的, 所以解题时通常分两步, 一是“破”, 二是“立”, 但侧重点在于“破”。“破”通常从三个方面展开, 即:指出其错误及实质;分析其原因;提示其危害。“立”要针对“破”来“立”, 即如何坚持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以消除错误观点或行为的影响。
典型例题3 (2016·全国文综卷Ⅰ·39)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 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 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 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 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 燃烧弹点燃伪装草,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 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 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解析:回答此类问题, 必须表述哲学理论, 然后运用哲学理论从“破”“立”两个方面进行演绎或阐释。
3.《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篇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孜孜追求以“两弹一星”为重要标志的新中国“强国梦”,坚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4.“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一致的是()
A.上帝造人B.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C.气者,理之依也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了()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6.《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7.右图漫画《“牛”不起来》反映了经济数据造假的现象,这在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漫画中揭示的问题,我们应该()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事物的健康发展
③认真分析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避免错误的出现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8.送走了持续约两周的“APEC蓝”,中国北方又迎来了集中供热以来的首波雾霾天。2014年11月20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达338,属严重污染。在蓝天与雾霾天的转换中,民众对清洁空气的期待在不断升高。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14年11月1日,经过漫长而充满艰险的返回征程,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成功在着陆区预定区域降落,它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体现了()
①中国发达的科技改变了航天运动规律②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10.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B.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C.具有目的性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11.右图漫画《千万别下水》中的女孩()
①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为检验真伪需要以实践为标准
③没有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④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12.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10多个领域的改革任务陆续启动,措施务实给力,人们期待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新荣光。这一过程充分说明()
①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有时不止一个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认识总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云南省鲁甸县6.5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知之甚少,预测地震成为了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4.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2日16点35分,在太空旅行了十多年的欧洲“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投放了着陆器“菲莱”。13日零时5分许,欧航局确认“菲莱”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菲莱”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登陆彗星的人造探测器。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探究宇宙奥秘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网上流传2014年是60年一遇的“金马”年。在“南京市妇幼之家”的QQ群里,已经怀上宝宝的妈妈们兴奋不已,都说自己家的宝宝以后会得金马奖。“妈妈们”的说法()
A.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B.符合矛盾的特殊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违背了规律的普遍性
16.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让中国西北在阵阵驼铃声中焕发活力。如今,在它的近旁,一条全新的“钢铁丝绸之路”正在徐徐展开,迎接四方宾客。右图漫画《黄金通道》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7.在缅甸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传递出的信号表明,中国和东盟这一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自贸区正在获得更大提升。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也是最活跃、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去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体现出的哲理是()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③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会具有全新功能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讲述,建交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得到了历史性发展。这体现出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人能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国在浙江乌镇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覆盖乌镇的无线网络告诉每个人,互联互通正在进行。一个小小的鼠标就能带着网民走进信息的海洋,开阔视野,但这也为编造网络谣言提供了便利。对待互联网,我们应该()
A.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B.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C.正确把握主次矛盾D.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我们要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如果不搞创新,社会主义文艺是很难得到发展的。这说明()
A.创新有利于更新生产工具,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B.创新有利于促进更新生产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C.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创新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
2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说明()
A.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B.要学会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全体公民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2.2014年10月30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1929年古田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确立的建军思想迅速越过闽西山峦,传遍各个根据地,成为指引整个红军建设的航标。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军思想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③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①属于经济基础方面的改革②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
③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④
24.为深入推进创建群众满意工程,山东诸城市公安局枳沟派出所因情施策,多措并举,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着力解决辖区治安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能够突破社会存在的制约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右图漫画《“吓”基层》反映了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①没有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践行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③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没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2分)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其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分)
(3)甲、乙观点所分属哲学阵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二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此观之,切实围绕地域产业、文化和环境特色和支撑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才能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9分)
(2)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不能“千城一面”。试就此对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2分)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我们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们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6分)
(2)根据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9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他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7分)
参考答案
1.B2.D3.D4.B5.D6.C7.D8.C9.A10.D11.A12.B13.A14.C15.C16.C17.C18.B19.A20.D21.C22.B
23.C24.D25.C
26.(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2分)
(2)可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2分)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分)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分)
(3)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2分)
27.(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3分)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是因为不断分析、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城镇化的进程才得以加速。(3分)③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不断创新。中国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3分)
(2)①尊重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城镇的个性特色。(1分)
28.(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是为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而提出的。(2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必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2分)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这一正确理念。(3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追寻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3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29.(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创造的主体,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③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文艺和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4.哲学名言诗句试题 篇四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进曲折)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联系外因)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发展)
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
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 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 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4、“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6、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 C.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7、“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
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贡献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9、“掩耳盗铃”寓言中的盗铃人,违背了()哲理。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
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句话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1、“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这主要强调了()A.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3、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有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 C.①④ D.②③
14、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在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就认为()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1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乌鸣山更幽”的名句。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B.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C.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7、“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意识具有反作用
18、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观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上述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 C.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D.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
19、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说,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以下观点与题目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0、温家宝总理在谈到金融危机前景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下列说法与之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膛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B.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C.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1、借科学家之“囧”(网意:尴尬),说生活智慧。有本数学读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三人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里。房间里有充足的、不同种类的罐头,但没有开罐头的工具。一年后:
◎工程师利用房间里的东西制作了启子,再用罐头盒和食物做成炸弹,逃了出去。
◎物理学家采用把罐头抛向墙壁的方法吃到了罐头,并计算了把罐头抛向墙壁时最容易打开罐头的角度和速度。
◎数学家一个罐头也没打开,饿死了。但数学家解决了罐头怎样码放才能看起来舒服且便于拿取的问题;另外,他在证明下面的理论过程中死去:
定理:如果打不开罐头,我就会死去。
证明:如果我能打开任一罐头……
这个揶揄数学家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①如果知识构成不同,意识结果就会有差异②一般意义上讲,实践比认识更有价值 ③理论很重要,但科学的理论更重要④认识形成第一次飞跃是不够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才是终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22、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可耗了大半生也没学会,兔子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实现主客观的统一,需要一定条件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人们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3、“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上述基本原则体现了我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这一工作路线的哲学依据 是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十重要„+重要= 0。下列古语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25、“费解的金融品、迟钝的监管者、神经质的投资者,这就是21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弗教授的这一深刻论述
①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 ②实现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③运用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④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2008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通俗话语强调改革开放让人会心一笑。在2009年的两会上,政协主席贾庆林则用“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表述新时期政协的职能,令人耳目一新;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被认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用数字、用事实说话,我们百姓深有体会,感觉真实亲切”。我国政治生活中流行“大白话”,体现了
A.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政府职能的转变 C.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政府依法行政
27、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有问题,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28、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
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山、雨、月、松、泉、石”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山间景物巧妙结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这告诉我们 A.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决定了走曲折的路
C.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D.把不同事物简单组合,就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
30、“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这告诉我们 A.客观要与主观相符合 B.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31、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33、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34、科学上“温热有隙效应”有这样一个实例:点燃两根火柴,分开很远摆放,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让两根火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火柴相互辉映,直至完全成为灰烬。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获得的生活智慧是 A.要善于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的飞跃 B.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C.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发展创造条件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6、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X90%X90%X90%X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7、“100—l=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l%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l=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9、“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从哲学上看,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要重视量变,积极促成质变 C.要充分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0、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41、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B.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2、“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3、“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4、我们常说:“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5、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这件事启迪我们坚持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47、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8、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十重要…+重要= 0。下列古语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C.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49、.“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0、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5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52、大力发扬“五千精神”,即“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条万绪”抓根本,是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表明()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基础和前提 C.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5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4、面对西方无端的狐疑和指责,温总理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国外交独特的软实力。“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中非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一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55、俞敏洪在新浪微博上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条件,一是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没有任何人会在一天之内成长起来,就像一棵树一样,十年过去才会发现长大了,另一个条件是生命的热情永不熄灭,不管多么卑微,内心的种子一定要向往天空,要尽力伸展自己的枝叶去触摸蓝天,去追逐天空的云彩,有了向上的心,一定就会有灿烂的果。这表明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③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④有了理想,就能转化成现实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56、“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这首诗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①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7、绿羊羊,喜羊羊,穿着绿色新衣裳。小街走,大街站,有谁需要赶快上。帮助老,扶持幼,宾至如归暖洋洋。”这首童谣也表达了人们对广州亚运志愿者“绿羊羊”的赞许和认可。这表明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砥砺自我④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8、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9、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60、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这句话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人应该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 C.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61、作为传统文化精华——古人的名言名句,富有哲理性,对我们的今天仍然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名言名句能够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5.哲学四单元测试题 篇五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以下说法与漫画《钱不能乱花》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驱动作用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9.2014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何寄华提交了《关于深化税制改革推动转型升级的建议》的议案,建议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税制改革有利于:
①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符的部分,促进经济发展 ②为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④统一价值选择,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10.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盛兰,从他73岁开始通过捡破烂资助着一批批困难学生,17年来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这意味着:
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辨别是非,把握机遇 ③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春节是否继续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出现这些不同认识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改革成为中心议题。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背景材料: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16分)
14.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历史。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个人必须努力。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报国情怀。为尽快研制成功歼-15舰载机,他带领整个研制团队没有休过一个像样的节假日,为保证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他带领研制团队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首次成功。他用智慧托举战鹰完美升空,他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罗阳的先进事迹给你的启示。(16分)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答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下表格的相应位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16分,14题24分,共40分)13.(16分)14.(24分)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3.(16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社会中大量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影响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所以必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之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每点4分,共16分)
14.(24分)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历史体现了这一原理。(4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中国梦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国情,是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引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4分)
(2)①罗阳通过努力的工作,实现了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首次成功。这表明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分)②罗阳的精彩人生离不开研制团队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3分)③罗阳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9分)
6.近几年高考哲学部分试题 篇六
(2007)40.(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40.答案要点:(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008年)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39.答案要点:(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2008年)40.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平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是,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2)结合材料3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7分)
40.答案要点:(1)①从材料l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009年)39.(11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39.答案要点:(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2009年)40.(17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
(2)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40.答案要点:(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0年)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37.答案要点:(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人是过程。
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2011)3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阵型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3)结合材料二,运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答案要点:(2)①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分)
(3)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分)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7.山东大学哲学试题 篇七
一、大学的本质与功能的原点
从西方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萌芽时期大学的本质是研究行业自身问题和“学问”,而其功能则表现在为政府和社会培养“人才”,其学科设置主要是文、法、神、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大学的作用受到多方关注,大学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民主功能等功能逐步发展了起来。
从我国教育的发展来看,如果将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起源,那么我国大学的发展应当是在近代。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讲过,“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就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梅贻琦先生则在《大学一解》中重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大学是以“研究高深学问”为起点的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应用为本质,这就是大学的原点,而其功能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为一体。
二、大学的本质与功能的异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市场经济对大学的多方渗透,教育的经济价值被多方关注,多元的利益价值充分显现,大学的功利化倾向更加明显。大学出现了惶惑和浮躁,其表象和行为有悖于大学的本质,出现了种种异化的现象。如脱离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实际,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提高和规模上的扩张,形成了教育上的“大跃进”;忽视基础研究,热衷于应用型研究,追求“立即见效”的商业价值;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企业化,使教师科研变得肤浅和急功近利,不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这些或普遍或个别的存在于大学之中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功能对大学的渗透致使人们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结果。如果不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不追寻大学的理念,找回大学的本质,那么,发展下去大学将由“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变成“追逐生意”的场所。
三、老子哲学思想与大学本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大学的本质是以“研究高深学问”为起点的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应用为本质,这就是大学的原点,而其功能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为一体。在这些追寻和反思当中,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大学发展中必将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笔者看来老子的哲学思想就不失为一副“良方”。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亦称《道德经》)是老子的智慧之作,也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著作,它虽只有短短五千言,却囊括了整个宇宙以及人生的大智慧。《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蕴含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伦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堪称一本百科全书。
1、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自然”
“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在老子看来也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那究竟什么是道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自然而然,是自然就如此的意义,应理解为道的精神所在。是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导性的部分。是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和德之所以得到万物的仰尊,就在于她们常法自然,道和德的价值就在于自然,若不以自然为法就会失去其价值。老子的思想以“道”为基础,但是他的思想却在“自然”两个字上。
他的人生哲学、政治思想哲学故都是以自然为宗,他的宇宙论观念也以自然为法,又称“自然哲学”。综上所述,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人生的哲学上时,就是无欲——无私、无为——无争,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后者是处人的原则,因为无欲所以能够知足,因为不争说以能够谦和;知足者常乐,谦和者者受益。“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无私则能成其私,不争则莫能与此争。都是依据自然的结果,这和道德依循“自然”,“万物莫不尊而贵德”是同出一理的。无私——无欲、无为一—无争,还表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所谓的无常心,就是无私心。若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既然是无私心当然也就会以百姓心为心了。若用现在的理念来说的话就是民主之心了,也就是民主的思想了。但在老子来说,只是顺其“自然”,只是顺应自然而已。“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老子思想学说的精神之所在。
2、老子思想的认识论——“有无相生”
老子思想中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源于“道”的运动变。老子认为一切现象,包括人们的存在价值都是在对立统一的状态下形成。例如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在此基础上老子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也未始不潜藏着祸患的因子。
我们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的正面,也应该注视它的反面,老子不仅提醒我们要注意对对立面的观察,他甚至认为如果能够执守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更胜于正面所产生的作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和一般人不同的,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在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老子更强调事物由反面向正面的转化:“将欲拾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袭明”。总之,道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时候一点要把握这一规律。
3、老子思想的方法论—一“无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弱者道之用”。“道”营造了宜于万物生长的环境,万物各自顺着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天性自然生长,“道”从不去干涉它束缚它,不替万物做主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可谓是“为无为”。
“道”无形无声,无贵尚之迹而不见可欲,为出于无为,可谓柔弱之至。广慈博爱,不仁于一物,无以私意为之.任万物自生自成,自作自息,而万物却各适其所用,各得其所。不为而能成全万物,可谓“无为而无不为。”
古人说:“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只不过是人胜天是近而显,天胜人是远而隐。苏轼就此言道:“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然以远久见闻考之,天胜定可必矣”。
道是“挫其锐,解其纷”,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干涉事物各自发生发展的途径,任其适应环境的殊途同归,以致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无为”原则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管理者应采取不干预、少干预的态度。在现代管理中,则意味着不强为、不乱为、不私为、不直接为。
四、大学管理之“道”
1、取道“自然”,尊重大学的本原。
老子思想中的“自然”就是指的事物的本原和客观的规律。通过前文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大学其本质应该是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无论是创造知识还是传授知识,大学都不适合盈利性机构而存在。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大学,其治理结构必须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其二,大学是未来的事业和公共事业,应以社会价值为目标。用短视的、立即见效的经济思维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追求整体的或个人的经济价值,是对大学本身的威胁。所以,确定大学办学的逻辑起点,坚持大学的本质,当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职能的大学进行分层也是必要和可行的方法。对于不同职能的大学,予以不同的关注。
2、辩证对待“有”、“无”关系,科学定位大学的主要矛盾
(1)“管”与“学”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的法人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政府的“管”和大学的“学”之间的界限。政府与大学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体为以法律手段(相关的教育立法)、经济手段(教育、科研经费的划拨)、社会中介性手段(教育教学评估)对大学进行指导和服务,为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提供条件。因此,政府应从对大学的直接管理中淡出,将以往的直接管理、干预转变为服务、指导和协调。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要保持大学的本质,或者说传承大学精神,就应突出学者的学术精神和高贵品质,保持学术团体的清高、淡雅和中立。这是因为大学本质的保持和职能的实现,是以教师为载体和以其劳动为手段来实现的。而其文化的创造源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立竿见影,有着很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基础研究往往难以明确其经济和应用取向。这当中的取舍实是“无”、“有”关系的具体体现。
(3)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
知识的创造、文化的传承、社会服务的实现,需要大学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精湛的学术水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守得住清高、耐得住清贫的情操。需要大学教师以一种对学问的执着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更需要具备抵御课时费、课题费、创收费、各种津贴等市场因素对神圣职责侵蚀与诱惑的勇气。当然,教师物质生活条件的保证是其职责充分实现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需要办学者予以保证。而作为学者、教师个人不应把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目标,更不应把教学、科研等神圣的事业作为实现自己经济目标的手段。所以,通过一定的机制与手段,塑造出大学教师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格,以及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大学异化现象的修正是至关重要的。
3、教师评价,“为”或“无为”
大学精神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在一种无外在压力、无功利目的及相关的浮躁环境中从事“休闲性”事业,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现在通行的年度量化考核中用课时和科研成果核算成“工分”,并以“工分”的多少确定等级,最后参与分配的办法。有悖于这一要求,因此,在教师评价中,“无为”因成为一种思路,应放宽考核区间,变一年为一个聘任期;变硬指标考核为软硬兼顾。这样便于教师克服急躁、浮躁和应付性教学与科研,有利于育人计划的完成和基础性、周期长、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产生,更有利于恢复教师行为的本真状态。
参考文献
[1]《道德经》[M].舍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2]约翰.亨利.纽曼(英):《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李玮:《老子哲学与高校管理现代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8
8.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 篇八
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的课非常有趣。大一上半个学期的哲学入门课,如政治哲学课、艺术哲学课,不管是阐释公平还是分析自由,你都能在其中体会到哲学的魅力。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哲学学科专业点,所在学科的所有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很多著名教授都会亲临哲学基地班的课程,指导学生研究哲学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界动态。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武汉大学还给予了哲学基地班的学生许多的优惠政策: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微机学习室和语音室;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研究现代科学的必备工具;在图书资料的借阅等方面给予方便;设立基础学科新生奖学金,鼓励有志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学业完成后,优秀学生将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每年基地班会有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免试或参加全国统考考取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学生有机会到国外继续学习深造。哲学基地班毕业的学生大多是优秀的,学生被世界各国的名校直接录取为博士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也不是新鲜事。学生的就业领域很广阔,毕业后大多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部队、大中型企业工作。
其他院校:北京大学哲学基地班、南开大学哲学基地班等。
【山东大学哲学试题】推荐阅读: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08-02
山东大学生命学院历年党课复习资料——党章基本知识测试题11-05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MATLAB技术与应用》模拟试题3参考答案12-13
2024高考文综山东卷《生活与哲学》部分06-30
海南大学哲学真题09-0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07-13
山东大学选课07-20
山东大学硕士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