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共10篇)
1.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 篇一
一个主题:提升实力,争当标兵。我们学校去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今后,我们要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实现学校办学品质、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凸显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整体实力,争当教育领域的标兵。
两手齐抓:一是抓管理。重点抓好薄弱环节,以规范管理和强化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抓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功能场室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硬件建设;继续强化内涵发展,加强软件建设;深化师德师能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效能和作风建设;重点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科组建设。
三个思考: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来从中干什么?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我今天做得怎么样?
四项重点工作: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促进校风建设;二是毕业班工作要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四是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
五个提高:一是提高思想信念;二是提高学习能力;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提高工作业绩;五是提高文化品位。六项品质要求:守纪、勤奋、敬业、宽容、爱心、诚信。
2.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 篇二
1 新农村整治改造的意义及建设目标
新农村整治改造有助于寻找城乡统筹发展的契合点, 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新农村改造指引下的村庄规划可以通过对村庄发展策略的研究, 找出村庄与城镇互动的契合点, 进而制定以城带乡、城乡耦合的发展战略, 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改造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由于我国新农村改造的基础条件千差万别, 各地可以有不一样的方案, 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速度和目标要求, 各地新农村改造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适合本地农村发展的目标。
2 新农村改造基本原则及思路
2.1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 采取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规划建设中, 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 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农民积极性, 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 保护农民的利益。
(2)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集约用地的原则:针对各基层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 实事求是, 逐步搬迁。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体现人性化, 通过精心组织, 合理布局,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村庄建设规划应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
(3) 突出地方特色, 维护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 同时兼顾民风习俗。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协调统一。
2.2 整改思想及方法
(1) 统筹规划, 分类实施:统筹, 是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筹基础设施的布局。另外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的原则, 按照不同的基础条件, 探索各农村的正确改造模式。根据其资源生态等情况, 结合宏观背景和经济背景, 制定详细的改造规划。
(2) 点面结合, 整体推进:点面结合, 是指由点到面。实行示范村培养建设, 一来为大面积发展摸索方法, 二来可以带动其他乡镇的效仿。我国部分地方建设了多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带动了周边村庄的改造发展。
(3) 政策配套, 加快发展:要及时主动的启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根据环境的变化, 改革创新, 努力消除各种制约因素。搞活土地存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退宅还耕, 多搞绿化建设, 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
(4) 全面协调, 提高社会管理:在新农村整治改造的建设中, 要注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村管理体制的改变,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环境管理等机制,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提高农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落户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 增强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3 湛江市调顺村的整治改造
新农村的整治改造建设, 离不开对村庄发展背景、基础条件和动力等因素的研究, 既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又要考虑现阶段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出合理的新农村整治改造策略, 从而兼顾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3.1 规划指导思想与主要技术路线
(1) 规划指导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 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规划主要技术路线: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 明确调顺村村庄改造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
3.2 改造的主要环节
(1) 道路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功能和布局, 完善主、次、支道路体系;科学确定道路网密度、面积率及断面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提高可达性及利用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交通设施。农村整治过程中道路规划原则: (1) 内外交通相互分离且有机联系的原则; (2) 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道路相互分离的原则; (3) 生态性交通的建设原则。
(2) 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的公共设施:主要有会所、体育活动设施和管理配套用房等。会所一般结合小区公共绿地配置;体育活动设施和管理配套用房则利用高层住宅架空层设置。商业主要集中设置在调顺大道和观湖大道旁, 集中的布局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凝聚力、增加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以集中解决交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问题。建国以来, 国家建设始终以教育为本。因此在农村发展建设中, 必须根据居住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合理安排教育设施用地。
4 整治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我国地域广泛, 在农村改造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在此提出一些解决意见, 如下: (1) 用地功能与结构布局混乱, 没有合理规划。考虑到居住的生态环境, 建议高层住宅建筑沿用地周边分布, 部分可以沿绿地分布, 建筑朝向以南北向为主;公共绿化用地尽量安排在市区中央位置;幼儿园、配电房等公建用地, 要根据其功能和空间来安排。
(2) 道路交通组织不够合理。在大城市中往往存在交通不畅的问题,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 在新农村整治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但这并不是说要大肆规划和修建道路, 而是合理规划, 使其通而不畅, 便捷而不拥堵。
(3) 特色空间未能充分利用。很多地方进行改造时只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案或上级的指示, 没有充分利用其特色。例如可以利用其地理环境, 或者特产等优势, 发展其他副业以促进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4) 缺乏景观规划控制。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应逐渐提高, 高水平的景观建设可以提高人们文化情操。
总的来说在建设的同时, 要注重整体效果, 要整齐, 便捷, 更要符合生态和谐的宗旨。
5 结语
新农村改造政策必须立足实际, 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 最大化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现实意义。例如, 湛江市某村结合“生态文明村”和“特色文化村”的建设, 新建村口小游园, 布局错落有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提高了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 很值得借鉴。
摘要:新农村整治改造强调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改造原则,道路规划
参考文献
[1]常瑞甫, 肖运来.县域尺度上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徐磐石.推进自然村落改造建设农村美好家园[J].上海农村经济, 2008, 5.
[3]甄峰, 赵勇, 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 2008, 4.
3.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篇三
摘要:国内外经验证实,一个城市的建设和治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治理;城市的台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猜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关键词:城市规划研究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非凡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重。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通过科学地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1城市规划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具体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治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治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重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2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调要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治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①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②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③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④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
显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猜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要害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假如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治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①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非凡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②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非凡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③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答应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总之,上述规划思路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及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以之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将有助于从规划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的内涵型、集约式发展以及“科教兴市”战略的贯彻实施。
4小结
4.新学期教导处工作思路 篇四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为了更好地作好这项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分管校长带领下,教导处和教研室共同商讨制定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思路,以便在工作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能充分展示自己,锻炼教育教学能力,打造绿影名师,为区、市级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评比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行政巡课管理、教案检查、作业检查、课堂教学常规等制度,力争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案撰写、后进生辅导等工作能做到规范有效。
二、工作目标
1.反思现状,强化监控措施,落实具体行动,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各教研组落实好工作目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
3.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搞好相关学科检测和竞赛工作。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切实抓好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几年来,我校在各方面工作都很有起色,生源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求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学期教导处将重点抓好下列工作。
(一)、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的全过程及时检查、督促、指导、调控、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1.加强行政巡课、听课制度,做好督促与检查工作
具体做法是:教导处制定行政巡课记录本,每天有2位值班行政分上下午检查、记录,一周下来汇总并反馈。关于行政听课(暨组内听评课)活动,学校每周安排2节,要求所有行政和年级组必须参加,教导处将制定行政听课签到本。
2.加强教案检查
每位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杜绝无教案进入课堂的现象。一学期普查教案3次,不包括抽查,分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每次检查后由分管行政在教研组内公布教案检查情况,指出不足及需改进之处。对在规定时间内不按时交教案或在检查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教师和当月考核挂钩。
3、加强作业检查力度
具体做法是:本学期作业检查将分两层进行(1)是常规检查,每学期2次,仍有教研组长检查,检查完毕后写出检查小结,交于分管行政验收。(2)是问卷调查,具体做法是:学期中抽样检查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记录本,对每班作业量做一次问卷检查,对于作业量过大的教师,行政及时帮助解决。
4、加强实验室、微机室和多媒体的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提高使用效率。
5、重视技能课的教学工作,抓好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保证学生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开好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信息课、健康课、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课,并开足课时,加大校本培训和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力度。
5、关于教学常规中占课、课外辅导等问题
(1)平时教学期间不允许占用技能课,在教导处未发布相关通知之前不允许任何教师占课,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必须在教导处登记,否则算教学事故一次。
(2)关于辅导学生,不得利用上课期间将学生带入办公室进行个别辅导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经学校允许的活动除外。
(3)在教学期间,学校广播不得随意播放任何信息。
5.加强教师家访工作
关于家访工作长远要求,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重点指语数英和中队辅导员)在六年间至少对每位学生家访一次。短期要求是每学期对本班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数量的进行家访。
(二)、加大学校教科研,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省内的四地六校活动
2.三省八校交流活动
3.启动绿影小学第三届名师工程活动
4.协助校办室开展好“走进名师课堂”活动
5.继续做好中小衔接工作,本学期学校将安排六年级语数英教师走进初中课堂,聆听初中的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
6.强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
(1)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低年级要重视写字与朗读;中年级要重视片断积累与运用;高年级要重视阅读与习作训练。学校将在期末加强对学生写字、朗读水平的抽查与评比。继续以读书为抓手,进行大阅读课的研究和各年级的专项教学研究,积极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人人爱读书,个个会朗诵,善演讲。
(2)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要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关注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学期学校将进行三至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比赛。
(3)英语教学。着力将小学生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落实在他们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另外,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技能,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努力让学生做到口语交流无障碍。
(4)其它学科在严格执行课时计划的基础上,要在“教好”上下功
夫,力求提高课堂效率。科学课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探索知识,提高能力。体育课应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达标率,努力降低近视率。
5.教师新学期教学工作思路和措施 篇五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师幼进展为根本、以优质保教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保障,规范与进展并举。仔细落实区训练局和学校工作指示,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幼儿素养,使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程度进展。
二、工作目标
1.制造有利条件,营造平安校内。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老师素养。
3.组织多彩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4.亲密家园联系,形成训练合力。
三、详细措施
重视师幼平安,优化卫生保健,营造平安和谐校内。
1.连续对老师进行平安训练培训,对幼儿开展有方案的平安训练和平安实战演习,提高师幼的平安意识和应急突发大事的力量。
2.加强一日活动平安管理,细化日常工作要求。
3.设立专职保健大夫岗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保教质量,逐步提升老师素养。
1.深化学习和,加强老师的理论指导。
2.以全国及身边的师德先进为楷模,激发老师的职业美好感。
3.开展“欢乐10分钟大家谈”主题争论,鼓舞每位老师主动发言,引领老师关注.动态,关注幼教事业进展。
4.连续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让家长全面客观评价老师,不断规范训练行为。
组织多彩活动,注意过程与实施,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1.合理制定班级学期方案,方案要求操作性和实施性强。
2.组织有效教研,加强教研组互听和领导推门听课力度,提高平常训练教学质量。
3.深化开展早期阅读,增设经典诵读,提高师幼文化修养。
4.结合全运会和庆“六.一”活动,为每位幼儿供应展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
5.利用学校有效资源,通过参与学校升旗仪式、请学校老师讲座、与学校生一起上课、参观学校综合活动室等多种有效手段,全方位做好大班幼小连接工作。
亲密家园联系,提高互动力度,形成有效家园合力。
1.成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主动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幼儿园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2.采纳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园互动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参加幼儿园训练的力度。
3.依据幼儿园训练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体验老师工作,与幼儿近距离接触,走进幼儿园课堂。
6.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 篇六
2021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 1
一、家长会时间:20__年_月__日周_上午8:00—11:00
二、家长会目的: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会准备工作:
1、下发家长会通知单;家长对学校意见反馈单;准备家长会情况登记表。
2、教室布置。
3、布置检查会前卫生打扫情况。
四、家长会内容:
1、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七讲: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介绍学校、班级半个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向家长作汇报;家长阅览学生的作业本、写字本等。
3、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
4、指出希望家长配合之处的有关事项;
5、恳请各位家长对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
五、参加对象:班主任及各科教师、全体学生家长
六、家长会议程安排:
1、组织学生家长观看《牵手两代—亲子课程》情景剧。
2、学习第七讲《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3、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教育自己的孩子注意保护自己的自身安全。
4、学生家长自由展开交流,老师与家长交流。
5、老师总结家长会主要内容。
七、注意事项:
1、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要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认真出好黑板报、卫生区、班级的环境卫生等。
2、认真引领学生的家长将交通工具按指定位置摆放。
3、各学科教师应着手准备所任教班科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
4、各位家长来到学校后到孩子所在的教室,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就坐。
5、所有参加人员均应注意安全。
七、服务安排:
在教室内为家长准备热水。
2021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体现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同成长、共享快乐。
二、弄清学生情况,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 本学期我所带三-六年级共十五个班级的美术课,根据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搞清学生学习基础,做到对培优补差工作心中有数,三、扎实做好培优工作 。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
2、做好学生的“补差”工作 有些学生对形体造型能力天生弱势,只有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美术课,才能使们他的学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差”变“优”。
四、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时的贪玩或不感兴趣,有的是家庭困难学习工具不全,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弱项补上去。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3、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潜能生普遍的弱项进行专项训练,训练中让优秀学生发挥帮带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4、坚持不懈地关爱潜能生。多鼓励少批评。潜能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很快地步入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行列。组织互助小组进行帮助。组织互助小组,举行一帮一活动,对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021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 3
一、学校教职工进出校门一律凭工作牌,学生凭校徽进校,凭接送证出校;学生出校,必须履行出校手续,开具“出门证”方可放行。家属、临时工等一律凭保安部的出入证进出校门。
二、保安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着装上岗,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门卫无关的事。
三、门卫对外来人员要热情接待,门岗行礼,问清来意,查阅证件,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填写会客单,换发入校牌。对有可疑迹象的人要认真查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外单位大小汽车一律停靠在指定地点,贵宾车辆需入校内必须经校办允许,方能进入,并在指定地点停放,不准停放过夜,不准在校内鸣喇叭。自行车进入校门应自动下车推行,违者予以批评教育。
四、认真执行物品出门制度,对携带大件包裹物品出门时,应出示本人证件,门卫有权检查并进行登记,携带公物(材料设备)要有校内有关部门加盖公章的出入证明,对无证件人员出门的物品门卫有权扣留、查询、登记和报送有关部门处理。
五、非学生探访日,谢绝家长进校探访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登记入校手续。来访、参观单位或团体须事先与校办联系或经校办允许,并办理登记手续,方可进校。参观团体由接待部门负责接待、讲解。
2021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_大精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凝聚人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稳定,以稳定为安乡教育形象攀升保驾护航,努力构建稳定、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将和上级党委机关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认真落实好信访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组织领导
组 长:鄢__副组长:金__ 严__成 员:陈__ 蒋__ 陈__ 黄__ 乔_
三、工作目标
继续实现近年来在职教师和退离休教师无一人越级上访或参与集访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努力实现我校20__年无信访案件发生,无一人到县或县以上单位上访或参与集访、群访,以此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信访工作的领导责任。
学校成立以鄢忠林为组长,金永祥、严平安为副组长,陈章富、蒋兴怀、陈仕明、黄大双、乔伟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确立领导是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学校领导将自觉担负起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应该解决的信访问题的职责;担负起把影响稳定的倾向性信访苗头化解在校内、控制在校内的责任;担负起既要坚持改革又要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责任;负起一旦发生集体上访,立即到一线做工作的责任;担负起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落实的责任。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抓好上级有关信访工作指示和要求的落实,检查和指导信访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主动协调解决校内的重大信访问题。把信访干部的思想、组织、业务和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二)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工作。
信访工作重点要放在真心实意解决实际问题上,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认真做好初信、初访的处理,把问题一次性处理到位,主动引导教职工依法有序进行上访。及时做好信访记录,信息报送,情况反馈和督办落实工作。
1.坚持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学校采取定期、不定期组织在职教职工学习有关信访工作条例和内容,组织教师认真讨论,营造依法治访和有序上访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条例的有关精神,让他们做到一切能从大局出发,一切从有利于稳定出发,一切从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出发。
2.坚持信访信息搜集回报制度。
学校安排专职信访信息员(刘海蓉担任),负责搜集、整理有关信访信息,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学校处理不了的,或者是涉及到全县集访或群访的,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报县局信访室,并坚持每月两次零报告制度,有信息报信息,无信息报平安。坚持做到学校与县局信息网络24小时畅通,坚决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大对重点人头的教育、感化和防控力度,确保无一人次去县局以上参与上访或集访。
(三)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为目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每月对重点信访排查通报一次。
2.建立健全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和走访群众制度。继续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努力提高接待日的实效。
3.建立健全调处督办责任追究机制,积极推广领导包案、挂牌督办“五定”责任制(定责任部门、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加强与县教育局党委、信访办等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整合力量、联合调处、共同督办。重点抓好久拖不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访问题的协调处理和重复访、越级访、信访积案等“老大难”案件。
4.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落实《处置工作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及时稳妥快速处置发生的各类异常上访。
总之,学校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教职员工的重要渠道,是化解内部矛盾,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学校的信访工作。
2021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 5
本学年,我校将认真学习章丘区新学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践行教育工作思路,始终把握“全面育人、育全面人、多元育人”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规范办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足学校和区域教育实际,乘借教育改革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继承创新,务实求是,规范施教,不断深化“习惯涵养美德,活动彰显智慧”的办学理念,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教育质量提高做为重点,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育人质量,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努力打造学校特色,进一步推动师生“在学会参与中自主发展,在自主发展中主动参与”,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做的自己。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努力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新的划分,普集学区党总支设立六个小学支部,普集中心小学支部现有离职退休和在职教师党员19人。借助教育改革和相关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我们党支部要选配好优秀党员到各个岗位上去,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按时参加三会一课,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开展好本支部的相关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参加会议、学习、考勤等制度。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增添新生力量。
二、加强教师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夯实学校教育的根本。
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教师干部队伍建设,一所学校教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本学年,我们将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校内培训和校际交流,塑师德,提师能,倡师廉,力促教师发展,努力打造中心小学积极向上的教师干部队伍,使每一位教师干部明责任、增爱心,强素质、提水平,敢担当、善作为,遵纪守法,专于业务,在紧张繁忙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自我加压、规范办学,努力成长为有品质、有气质、有素质、德能兼备的好老师,成为学生、家长喜欢的好老师。
1、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干部专业成长和师德提升上。我校教师相对较少,很多校干在做好自己分工的同时,还兼任着不同的学科教学,担任着班主任,这对我们干部的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志们也在不同的岗位上身先士卒,做到两不误:既把学校岗位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又把学科教学做到全镇乃至全区前列。我们将探索实行“分工协作、层级管理”的模式,权放责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共进。
2、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执行者,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在外出培训、评先树优等各个方面给予班主任最宽松的政策,支持各班形成富有个体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彰显各自优势的班集体。
3、教师队伍(骨干教师培养)建设:加强业务交流,努力培植各科教学骨干,建设“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名生带动学生全面成长、名师名生促进学校综合提升”的良好教育环境。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多种形式搞联合,在主体办学政策许可范围内,多方补充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本学年,我们将开展多次校际交流,努力建设全面合作的友好联盟学校,请进来,走出去,就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学习,周五下午继续开展校本培训,其一,组织“清扬讲坛”,其二,请各级各类专家团队入校进行多主题、菜单式培训,其三,努力承担区级公开课承办,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4、探讨建立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以“引导、发现、诊断、改进”为宗旨,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加强对各科教学质量的监测,把观测要素与评分点聚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聚焦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与个性发展,聚焦学生校园生态与课业负担。结合区教研室视导反馈意见,依据《章丘区中小学教育管理与质量提升差异性评价细则》、《章丘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案》,改进完善本校考核科目特别是音体美学科的评价办法。高度重视、全程抓好学生课业负担监控和教学质量监测两个方面,追求轻负高质,集聚经验成果,引领自查自评,用评价促进反思与整改。
5、完善健全教职工大会及校委会制度,以工会为核心,以校委会为代表,以教师大会为基础,继续全面实行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公开办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三、加强教育教学工作
1、继续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依据教研室教育教学常规和各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结合本校实际,优化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各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各个学科的优质教学,探索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导、究、检、拓”四段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质量意识,狠抓课堂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更加优化实用的教学过程,做好章节质量反馈,及时补齐短板。优化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分层布置作业,重视作业的批改与问题的解决,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突破与提高,做好学生的辅导,取得家长课余时间对学生学习辅导的积极支持,扎实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和培养,做好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检测,尤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辅导工作,这是大幅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
3、课程开发与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城镇中心小学的学校课程,优化三级课程的结构,尝试积累学期教学过程中学生拓展的知识体系,期末汇总成册,构建学校校本课程。基本分为:知识系列、生活系列、健康系列、安全系列、技能系列。可以结合德育、班会、队会、各类主体活动的材料,以年级为单位收集成册,形成本年级本学期的校本课程。
4、学校社团活动。学校活动的开展,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学习,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活动的水平和档次。积极与社团开办经验丰富的学校开展联谊活动,倡导大家积极筹建、参与社团,补充、发展、丰富我校的社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积累经验,凝练特色,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
5、卫生体育艺术工作。借助春(秋)运会、现场会、篮球赛、原创歌曲舞蹈大赛、艺术节等加强学校卫生体育艺术工作,科学训练,安全训练,发展能力和争创佳绩并进,结合社团活动和市镇校各类专项比赛,积极促进学校特长学生的挖掘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强势发展。
6、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邀请市进修学校的心理辅导团队经常性的入校进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先期干预,普遍问题和个性问题兼顾。开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师的培训,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专家团队及路径。减缓教师心理负压,适度增强学生抗挫力,转化师生消极因素,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师生健康发展的家园乐园。
7、教育科研。教育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育问题的解决即教育科研的进行。作为基层学校,我们的视野和研究水准并不专业,但我们直接接触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直接面对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本学期努力申报区级教育科研课题。
8、功能室管理。建是为了用,要真用、真使,要继续加强功能室规范管理,规范各室的各类记录,留存入档。
四、加强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各个年级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各校也有不同的德育特色。我校要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继续抓好少先队、德育活动、少年宫等,弘扬“做的自己”。
学校少先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组织机构,发挥少先队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重视少先队的建设:
1、完善队组织建构,学校大队、各个中队都要按照上级要求规范的建立、配齐各个职位,及时进行各级换届,在组织上形成完整的建构,领导和开展好各级少先队活动。
2、开展活动,凸显特色。结合章丘区少工委的要求,积极设计、开展学校各项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阵地作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爱心银行”、“我是向善向上好队员”、“动感中队”等特有活动形式要培植榜样,宣扬正能量,紧紧配合学校各项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学生向善、向上、向好,要抓住升旗仪式、重要传统节日、重大活动等及时组织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积极渗透爱国教育和民族自尊,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穿学生教育,要注意及时提炼总结活动的特有意义,及时宣传发布,及时整理存档。要及时与上级队组织、团组织取得联系,获得有效指导,努力打造我校少先队工作的品牌。
3、校外特聘辅导员。结合学校实际,聘请校外优秀的教育志愿者入校进行辅导,发挥好校外教育资源,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法学会青少年问题研究会、普集派出所、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都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学生辅导,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获取发展。
4、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及评价。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结合日常行为,加强教育引导,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固化。良好行为习惯关乎学生一生,“养君子之风,塑淑女形象”是我们对学生整体的要求,各班、各中队、每一位学校教育的参与者,都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细微习惯,走路、吃饭、学习、交往、游戏、卫生等等不一,师者加强榜样引导和正面教育,生者要自觉习练,励志成长。教导处、少先队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推进、监督和评价,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品德高于一切,这是我校教育的根本。学生习惯养成关键在坚持,各班、各中队都要撰写彰显本班德育特点的相关计划、推进德育措施和评价机制。紧紧抓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明确是非,及时教育引导,利用各种活动、板报、班会、队会、品生品社及各科教学贯穿学生德育和习惯养成,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社交的习惯都要提出明确要求。
5、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单位,班级德育活动计划要符合本班特点,具体到学生,尤其“问题”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要及时跟进,所有科任教师要渗透德育,班级德育活动开展要鲜明,体现个例性、阶段性、全员性。
6、学校德育大讲堂。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上级教育工作精神,扎实落实各项教育工作,大力弘扬正能量,培养、倡树师德高尚、倾心教育的优秀教师,结合每周五下午的师德校内培训,依托“清扬讲坛”这一平台,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
五、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一切工作基于学校的安全运转,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工作等于零。我校学生多,年龄差距大,更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要高度重视,安全先行,彻底杜绝各类隐患和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安全。本学年总体设想是在区教体局和学区的正确领导下,依托以往安全工作的良好基础,继续强化安全和责任意识,加强预防,完善预案,内在(实际工作)与外在(形式档案)并举,争创区级安全工作先进学校。
1、校内安全教育及活动方案。加强师生校内安全教育,利用实例,教育引导师生遵守秩序,遵守规则,要把安全教育常态化,“1530”教育落地落实,班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实开好,安全教育不拘泥于形式,要有实效,留好资料。
2、社会安全教育及活动方案。小学校,大社会。学校的安全知识普及会渗透到社会,关乎每一个师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防范措施,学校的安全教育要联系社会、家庭,用社会安全案例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3、法制教育报告及法制特聘员。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聘请普集派出所驻片警察为学校法制副校长,针对学校实际,经常沟通,反馈信息,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开展好对外交流活动,以案说法,提高法制意识和规范日常言行。
六、加强食堂安全管理
一是更加合理的预算,预留市场涨跌空间,建立好台账,做好有校委会成员参加的经常性询价制度;设计饭菜式样,保证饭菜质量;环境安全、食材安全、操作流程安全、留样、档案、索票等都要严格执行食药局及其他专业部门的相关规定。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操作知识等的及时教育、检查、培训等。三是严格餐厅账务,要清、准、真,实行由校委会成员签字的月公开制度。四是随时抓好各类设备设施和电路电线的日常维护和安全使用。
七、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扎实开展,借助体育课、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各类体育比赛等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和掌握卫生知识,组织体育教师认真研读好体育教学,组织好各类活动,开展好体育社团,做好学生接种和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抓好学校环境卫生,保障师生健康,在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
八、学校总务后勤工作
总务后勤是学校工作的保障,要加强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实效性,科学预算,合理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严格遵循各项财务规定,严格报批手续,严格资金申请项目,加强财务预算决算,加强各项支出的效益前期预估,杜绝重复浪费,要确保资金安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保障逐年清偿债务、保障资金留有发展余地。及时准确的预定各项学校必备物品,先前操作,保证使用。按要求及时完成各类上报。
九、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建设(书韵墨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永恒话题。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要考虑到新建学校的实际,争取到2019年建设调整形成稳固的学校外显的物质品牌,彰显学校独有特色。本学年,补植校园绿化,种植部分大冠绿植。若条件允许,可以引进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机构提升学校品位。精神文化建设将是我校近几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要在人文品质和精神风貌上努力铸就普集中心小学“爱心、责任、使命”的师资队伍和“君子之气、淑女形象”的学生团队,要在师生言行两个方面不断引领,要通过各种实质物件和各类活动不断推进“做的自己”,要加强“两通过、两提高”,提升师生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让身心健康伴随师生幸福成长。要加强楼道文化的设计布置,设置平台展示师生特长,并使之相互影响,师生共长。班级文化要结合各中队建设,展示本班学生的特质,逐步凝练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精神,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多方入手,创建“文明校园”。
十、学校宣传工作
重视学校宣传工作,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及网站投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动态新闻,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做好校园活动宣传,大力加强少先队活动报道推送工作。
十一、大教育体系(家委会)
7.浅谈新农村规划中的几点思路 篇七
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 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 体现地方特色。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近几年, 笔者有幸参加了多个新农村的规划设计, 觉得以下几点思路值得大家深入研究与探索。
1 实施农民居住的集约化
人类群体居住的集约化程度, 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 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只有实现农民居住集约化, 才能提高住房质量, 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农民集约化居住, 加强了农户之间的紧密性联系, 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乡村文化, 创造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大大降低通电、通信、通气、通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公共设施的管理成本;便于集中环境污染治理, 便于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农民生产专业化分工, 便于节约土地。
2 生产方式合作化
农民生产方式从一家一户转向专业合作化, 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 当代的农民合作化, 主要建立在产业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产业化生产以规模化、商品化为特征, 面向市场。我国要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实现商品规模化的产业化生产, 必须靠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才能提高生产率, 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专业分工的产业化生产组织者, 要靠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平台或农业专业协作组织进行市场运作, 而不是靠传统的自然村、行政村自治组织集体领导行为来进行, 这是当代新农村生产方式区别于过去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最大不同点。
3 生产工具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确保提高农村生产力, 促进更多的劳动力转移, 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的前提和依据。
4 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
新农村要重点加强公共产品公益化建设。根据现代农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制度所应承担的义务,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托幼、托老等公共产品设施的政府投入。同时, 制定鼓励政策, 在贷款、税收、财政上, 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积极开拓公共产品投入渠道, 建立健全公共产品管理机制和制度, 全面构建农村公共产品服务保障体系。
5 农民素质知识化
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 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 培养新型农民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应意识到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 如果农民的素质不提高, 其主体地位就发挥不出来。
农民培训包括观念培训、文明培训和技能培训三个方面。重点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盲教育、职业教育等, 全面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 应当进行文化创新, 尤其应当对现行的中小学教育进行改革, 从小对农民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应当落到实处, 不能搞形式主义。
6 农民流动市场化
农村发展了,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剩余劳动力问题。如何实现顺利、合理的转移, 是个大问题。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个大问题。
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 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且受到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 城市化的规模和进展, 不可能也不应该急剧扩张, 而应该适合国民经济的平稳过渡。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 农村的劳动力是要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城市, 也还要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农村。关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分两方面来看。一个是有条件的地方, 还是要继续转移, 政府也要为转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充分考虑在家务农的农民, 他们今后的出路问题。
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 主要是通过城镇化建设, 让劳动力资源在城乡配置上趋于合理, 减少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和农民工受歧视现象, 让农民在城乡流动中能安居乐业。国家应颁布《农民迁徙法》, 从法律上保证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合法权益, 明确农民工就业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劳保政策、医疗工伤、养老保险政策、户籍政策、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同等教育待遇政策等等。通过法律政策的保护引导, 逐步使进城农民成为城市安居乐业的产业工人和永久性居民。
7 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
通过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农民医疗、卫生、教育保障制度, 使农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降低非正常死亡率, 提高平均寿命指数;让农民人人都享受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平等条件。通过制度建设, 加强对农村医疗、教育网点布局的规划和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医疗、教育设施的规模和档次。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实施全民教育制度, 使农民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乡, 重病不出县;农民扫盲不出村;农民子女幼教、小教不出村, 中教不出乡, 职教不出县。
8 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
实现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 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这是稳定农村、繁荣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根本保证,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追求的最终归宿。新农村规划就要切实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
9 城乡服务一体化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缩小城乡差距, 使城乡服务一体化, 使农民转为市民成为现实。
如国家正在推行的“万村千乡”工程, 使农村能够获得“价格合理, 品质保证”的生活与生产物质。也就是通过商品流通来加强城乡间的服务一体化。
五年重构农村流通网络, 建立连锁超市等服务内容, 使“消废者”当上消费者。
与城市投资的高成本、高回报、高风险相比, 农村投资成本较少、风险相对较低, 但回报却很难预期, 因为就目前商务部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额度来看, 尚无法保证大型企业下乡之后的实现可盈利的持续性发展。他们希望商务部能够出台一套针对大中型零售企业的补贴方案, 同时在税收、贷款优惠等方面也将出台更优惠的支持政策, 以让企业能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农村市场。
以上关于新农村的几点思路唯笔者一家之言, 可能存在较多的欠缺之处。新农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考虑到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编制过程中务必要求真务实, 注重经验的积累。这样, 村庄才会有一个崭新的时代, 才会形成协调又丰富多彩的新农村风貌。
摘要:新农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考虑到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编制过程中务必要求真务实, 注重经验的积累。这样, 村庄才会有一个崭新的时代, 才会形成协调又丰富多彩的新农村风貌。
8.富家沟中心小学新学期新思路 篇八
富家沟中心小学新学期新思路
万马奔腾迎新春,春早人勤促发展,2014年2月16日富家沟小学在开学典礼大会上,校长纪学功动员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新学期要有新的突破,要有新的亮点,新的起色。并 提出了新学期四大工作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学校各项基础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树立(保三争二)目标;三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自主高效课堂,强化班级管理;四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他向全体师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教师勤钻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师生团结一心,马到成功。新学期新的举措,全体师生带着新的心情、新的愿望、新的目标,为学校的发展释放正能量。
9.新学期新规划作文 篇九
首先是数学,每天坚持做题,多加思考,会做的题一定要做对。
其次是语文,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回答问题,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
接着是英语,多背单词,熟记26个字母的拼写。
然后是科学,在科学课上,我再不能不听讲,科学也是很好玩儿的一门课。
最后是体育,坚持打篮球,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健康!
10.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 篇十
配电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对城市供电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从投资规模上看,配电网投资增幅最快,未来趋势将逐步与发电、输电看齐;从可靠性角度,大部分影响可靠性的停电事故都在配电网;损耗最大的环节也在配电网。未来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大量接入也在配电网,智能电网相对传统电网变革最大的环节也在配用电[1]。因此,配电的地位将逐步上升到与发输电相当的高度。
中国经过十几年来大规模的城市电网建设,很多城市配电网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逐步凸显出来。
1)是否还需要继续大规模地建设电网及建设数量问题。中国城市配电网的容载比普遍较高(高于2.0),但可靠性水平并不高,而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配电网在较低容载比(低于1.6)下实现了高可靠性,应该探究其原因。
2)国家电网公司新规划导则指出下级配电网较强时容载比可取低[2],但未提供量化计算依据。如何计算不同配电网的合理容载比范围、如何实现上下级电网的协调、除容载比外有无其他衡量电网建设水平更好的指标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3)城市中很多区域的站点和线路通道资源已经非常紧张,能否在不新建变电站和配电网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消纳新增的负荷,需进一步研究。
4)目前配电网呈现联络日益增多、结构日益复杂的趋势。特别是城市电缆网大片区域相互联络,甚至有的地区整个中压配电网都“粘连”在一起。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在提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是否带来了新的运行维护问题、是否所有联络都是必要的、可否在不降低安全可靠和负载率水平的前提下简化网络结构等问题值得深思。
5)一个地区的配电网是否都应采取几种标准接线模式、网络接线模式选择与变电站主变压器(简称主变,下同)配置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是否在配电网改造中所有导线都需采用几种标准型号改造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6)在智能电网背景下,配电自动化在中国正获得新一次大规模发展的机会,除了提高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外,配电自动化巨额投资的经济效益在哪里、是否能收回投资等问题都有必要加以研究。
7)按现状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及网络规划等主要步骤进行的传统规划方式在中国十几年来的大规模城乡电网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目前大量的建成区配电网规划能否照搬,是否需要存在新的、更好的规划方式需要深思。
供电能力是近年来在配电网规划建设领域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指标,已在中国多个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实践中得到应用,近年来供电能力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本文基于供电能力理论,针对上述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和挑战,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新思路。
1 智能配电网的快速网络转供能力
智能电网对配电网的改变将是非常显著的,本文认为,快速网络转供能力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边界条件。以下详细讨论。
虽然中国城市配电网普遍实现了联络,互联网架结构已能提供负荷在变电站间转移的通道,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压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配电网络的开关操作需要派操作队到现场人工完成,耗时往往超过30min,甚至更多,如此长时间的操作停电是用户无法接受的;而变电站内普遍都具有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旦发生变电站主变N-1故障,负荷应能够快速切换到同一变电站内的其他主变,使用户连续供电能够得到保证。可见,目前中压配电网络转带负荷与变电站内转带负荷在时间上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当发生主变故障时只考虑变电站内主变间的负荷切换,并不通过中压配电网在变电站间转带负荷。变电站主变负载率的安全控制指标也由N-1安全性导则来简单确定,例如在考虑主变1.3倍短时过负荷能力条件下,2台主变的变电站最大负载率应控制为0.65[2]。此时,N-1安全问题退化为单个变电站站内主变互带的简单问题,即最大负荷应不超过单台主变退出时的其他主变总的最大负载能力。这种变电站“各自为战”的结果限制了整个区域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目前中国少数实现配电自动化试点的中压配电网,由于其涉及范围较小,因此,它的功能一般体现在馈线自动化上,即重点在馈线上发生故障后的故障隔离和停电恢复策略上,相关理论研究也集中在该问题上[3]。随着智能电网背景下配电自动化的重新启动,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系统利用率正逐步开始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点[4]。
但是,目前中国配电系统运行中还一直没有能真正实现变电站供电能力与配电网负荷转移供电能力的相互支撑,未来智能配电网中是否能够实现,以及主变满足N-1的负载率标准是否能够突破导则规定,将成为发掘配电网供电潜力的关键。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发展高级配电网运行(ADO)系统,实现配用电系统较充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通过新型传感器和通信手段获取广大中低压配电网的大量实时信息,具有遥控功能的智能开关设备将广泛使用,配电自动化使得网络转供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分钟级或更短时间)内完成。这为配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新的边界条件。本文认为,在此新边界条件下,负荷可以被配电网快速转带,变电站主变发生N-1故障时,不但可以通过站内其他主变转带负荷,而且可以通过下一级配电网转移负荷到其他变电站。已较普遍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日本已有这样的操作运行方式[5]。因此,未来变电站最大负载率可以超越传统导则规定,在满足安全边界前提下得到显著提高。新版国家电网规划导则中新增“下级电网强时容载比可取低”的指导性意见完全可以变成现实。
总之,这种高级配电自动化下快速的负荷网络转供能力是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网运行的新边界条件,为智能配电网的资产效率提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出现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计及该边界条件。
2 智能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理论
配电系统的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是与输电系统中的最大传输能力(TTC)类似的概念。最大供电能力是指在一定供电区域内配电网满足N-1准则条件下,同时计及变电站站内主变与配电网络转供能力,以及实际运行约束情况下的最大的负荷供应能力[6,7]。
配电网供电能力的理论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
阶段1是以变电容量评估配电系统供电能力阶段,如容载比法,该阶段没有详细考虑变电站下级配电网络对供电能力的作用。
阶段2是计算网络供电能力阶段,如最大负荷倍数法[8]、负荷能力法(loadability)[9]。该阶段方法在考查变电站变电容量的同时,也提出了网络转供能力的思想。负荷能力法基于配电网辐射运行,计算满足支路潮流和节点电压约束时的最大负荷能力,以及大规模联络配电网中N-1故障发生后的网络负荷转供。
阶段3是供电能力精确理论建模阶段,能够在N-1准则下同时计及变电站与网络转供能力计算供电能力。近2年来,供电能力的理论研究进展初步解决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指标族定义、建模和求解问题,能够在负荷未知的条件下,量化计算满足运行约束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负荷[6,7,10,11]。
供电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将网络的负荷转移能力和变电站站内的供电能力结合起来,利用其概念和指标,能够从整个配电网角度对配电网进行分析评估,为更精细的规划提供新的指标和方法。供电能力对于配电网的重要作用将逐步等同于输电能力对于输电网的作用。
供电能力理论研究为未来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发展和运行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以下将对目前中国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3 问题探讨与新理念
3.1 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效率及容载比问题
中国很多城市电网经历了大规模建设改造,对于是否还需要大规模地建设电网以及建多少的问题,本文认为负荷已结束快速发展阶段、容载比已达到2.0及以上的区域、已形成互联网架结构的配电网不应再大规模建设。
目前配电网中广泛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即部分电网负载率过高,而其他很多区域电网负载率过低的情况。本文认为负荷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很难改变,但是负荷在配电网络结构中接入的位置是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再调整和优化的。配电网负荷可以通过配电网络开关的运行方式改变、架空线分段联络设置位置的改变、新用户接入网络位置的选择等,改变其在变电站、主变、馈线间的分配。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进一步优化变电站及主变供电范围,解决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当上述负荷重新分配的措施不能完全达到效果时,才考虑新增出线、变电站增容,最后考虑新建变电站。
对于容载比与配电网网架结构存在何种本质关系的问题,国家电网新规划导则(2006年版)的修订版指出下级电网强时容载比可取低,但未提供量化计算依据。对于如何计算不同配电网的合理容载比范围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变电站主变容量资源和下一级配电网络负荷转移资源能充分结合、相互支撑时,保证N-1安全的容载比就能够降低到2.0以下。供电能力理论为容载比分析提供了量化计算手段,本文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容载比理论值能够降低到1.3左右,考虑一定裕量后的实际值应该控制在1.5到1.6。
城市建成区用地紧张,变电站和馈线占地成本高,有些中心区域站点和线路通道资源已经非常紧张,获得新变电站的站址和新出馈线的地下通道已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现有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能够优化后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能否在不新建或少建变电站和馈线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消纳新增的负荷等问题,本文认为,采用负荷再分配技术[12]和联络优化技术[13]能在不新建变电站和新出馈线的情况下消纳新增负荷,并且消纳负荷的潜力非常可观。例如:网络联络是影响TSC的一个关键因素,联络优化是在不增加变电容量的条件下挖掘网络供电潜力的有效手段[13]。研究表明,联络对电网供电能力的贡献理论上能够达到30%~50%[6]。
近年来,电网规划中普遍关心的上下级电网的协调配合也是提高电网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由于变电站是上下级电网的枢纽,因此上下级电网的协调首先是变电站与下一级网络的相互协调配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到上一级电网与下一级电网的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实现跨电压等级的N-1校验和相互支撑。
3.2 配电网网架结构问题
1)复杂互联配电网的简化
近20年来中国大规模地建设、改造配电网,网络接线从最初的单辐射无联络到“手拉手”单联络,发展到如今的多分段多联络,呈现出联络日益增多、配电网结构日益复杂的趋势。特别是城市电缆网中开闭站、配电站间的联络通路越来越多,大片区域的配电网相互联络,甚至有的地区整个中压配电网都“粘连”在一起。联络的大量建设在增加负荷转带路径、提高运行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从运行角度考虑,转带路径过多会大大增加运行方式的复杂性。
本文认为联络对配电网架的作用是不同的,应该评估联络对网络转带能力的贡献度并作为依据对现有联络区别对待,找到并明确区分负荷转带的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实现联络分级管理。研究表明,多联络结构的配电网中,不同联络对网络负荷转移能力的贡献确实存在较大差异[13],很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无效”联络[14]。联络分级管理对运行调度的好处在于简化运行,缩减了正常运行时的转带方式数量,同时还能提高反应速度、降低误操作的概率;对于维护的好处在于降低工作量,对于备用路径在维护、巡视、检修上可降低频次和等级,将工作重点放到主要转带路径上。这种理念还能应用到规划建设上,对于规划方案也应评估所有联络的作用,删除无效联络,按照联络的有效度[14]来确定建设的优先次序,达到在不降低安全可靠和配电网负载率水平的前提下简化网络结构、节省投资的效果。
在调度运行研究领域中,目前对联络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1故障后的故障隔离和停电恢复策略上[3,4,5],对于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和越来越多的可选供电恢复路径,一般采用启发式规则来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方案,很少有从网架结构上研究联络的作用。在规划领域,目前配电网联络的规划方法[15]以联络路径的长短作为衡量投资的标准,追求达到基于某种标准接线模式的最短路径,但没有对建设联络的必要性进行考察,且未解决联络数量巨大时导致的网架结构复杂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联络结构对网络负荷转移能力的作用机理。
2)配电网网架的标准化问题
规划中为达到电网接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并简化运行,往往在同一地区采用几种标准化的网架接线模式进行统一规划。接线模式的标准化在配电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配电网曾经历了网架结构不清晰的阶段,存在接线无序、供电范围不清晰、交叉供电等诸多问题。近十几年来的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已逐步改变了这一状况,朝着标准化网络接线模式的方向发展。
标准化的好处在于网架结构清晰、运行方式明确。但是所有的网络接线是否都应采取完全一样的几种接线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网络转供能力和变电站供电能力应该在未来配电网中统一考虑,因此,网络接线结构与变电站的主变配置、主接线结构存在一定的配合关系。初步研究表明,通过下一级配电网络互联变电站的主变容量和台数不完全对称时,达到区域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网络接线模式也不是对称的。而由于负荷分布的不均匀和变电站建设发展过程的历史原因,一个区域的变电站主变配置在台数和容量上往往存在不对称,而且线路通道的地理限制也增加了形成完全标准接线模式的难度。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一个地区的配电网不一定完全采取几种标准接线模式建设,可以采取标准接线模式的变化模式或不完全的接线模式。接线模式原则上应该是标准化和适度特异性的结合。另外,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一些单辐射线路也不一定必须改造为联络接线模式。
3)配电网线路导体选择和改造的标准化问题
配电线路的导体选择是规划建设改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的规划方法对于导体选择采取了标准化的方式,如主干线路一律采取某种导线型号,分支线路又采取某种导线型号。这种做法适合新建电网,如果用到已有电网中,就会引起大量的导线改造升级。在很多的电网改造中,只要原有导线不符合标准要求就作为瓶颈线路,即使未过负荷和未到运行年限也进行统一更换,这不但增加了成本和浪费已有的资源,而且增加了大量停电施工的时间。在联络很多的配电网中,尤其是电缆网中这种问题更为严重,此时辐射网的主干分支概念逐渐模糊,凡是不同馈线间的联络,即使以前是分支线路,都可以认为是主干网架的构成部分,因此,需要改造的线路范围更大。
本文认为,由于负荷分布不均匀、变电站容量配置及配电网架结构的不完全对称,对网络中联络通路的容量要求也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应该从正常运行方式以及N-1运行方式下能正常发挥电网供电能力的角度,量化计算每个联络通路的负荷转移容量需求[16],做到对电网瓶颈线路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只对真正的瓶颈线路进行导体改造,避免较大范围的停电改造施工。
目前对于瓶颈联络线的定位,常用方法还是人为决策,即规划人员凭借其知识和经验来定位这些瓶颈线路,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也很难考虑N-1后的转供要求,其结果并不是最优和精确的,并且其工作量也非常大。配电网瓶颈线路的自动定位和改造决策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3 配电自动化投资效益问题
在智能电网背景下,配电自动化在中国正获得新一次大规模发展的机会。智能电网背景下电网被看做是能量网和信息网的结合,能量网是一次系统,信息网是广义的二次系统[1]。配电自动化或者高级配电自动化都属于广义二次系统的范畴。通过二次系统的建设发展,让一次系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是智能电网提供的新型发展理念。只有具有先进二次系统的一次系统才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效率。基于上述理念,本文认为大量的配电自动化投资的经济效益首先不在于可靠性,而是在于一次系统效率的提高,即在精确计算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一次设备的负载率。一次系统不仅本身投资巨大,其占有的站点和地上、地下通道在城市地区都属于珍贵资源。配电自动化是实现网络快速负荷转移能力这一智能配电网新边界条件的基础设施。本文认为,配电自动化的大范围实施将解决中低压配电网信息化中的数据采集、通信、存储、基本操作等基础性问题,然后再开发新一代的安全高效配电调度系统,就能实现配电系统的高负载率安全运行。配电自动化大量投资的主要经济效益将是通过一次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减少电网建设投资来获得的。
3.4 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问题
在配电自动化普及的条件下,未来配电系统调度运行的发展方向是安全、高效运行。所谓高效就是前面讨论智能电网实现配用电信息化,使得互联的配电网具备快速负荷转移能力,为变电站提供支撑;而城市区域电网资源的稀缺让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很难持续,更需要在保证安全条件下充分发掘现有电网一次系统的供电能力,提高资产效率。
供电能力是配电网在满足安全约束下的最大负荷供应能力,这为挖掘电网运行的潜力提供了量化计算工具。实现高效运行的另一个前提是精确计算配电系统满足N-1运行的安全边界,在调度运行中实时计算运行点与安全边界距离。目前的配电调度系统尚不具备实时计算运行安全边界的功能。
新一代配电调度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建立起类似输电系统的Dy Liacco安全框架,实现实时的安全监视、报警、预防控制、紧急控制以及优化功能。相对输电系统,目前实际配电调度运行还较为初级,很多情况下都还停留在人工决策的阶段。智能电网下的配电调度运行将发生大的变革。
利用配电网络进行负荷转带的一个不利因素是在变电站主变N-1运行时通过配电网络转带负荷可能会大大增加操作的次数,但实际操作运行中该问题并不一定很严重。这是因为在规划中采用的是最大负荷,实际电网在很多时候负荷水平并不高,可以仅通过站内转带就完成负荷转移;只有在N-1故障发生在负荷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变电站内转带容量不足需要网络转带的情况。因此,实际运行时操作次数的增加并不一定很多。
4 基于供电能力优化的规划新方式
4.1 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方式及与传统方式的比较
按照规划导则规定的现状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及网络规划等为主要步骤进行的传统规划方式,在中国十几年来的大规模城乡电网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正面临着挑战。
首先,传统规划流程中总是需要作出负荷预测,然后在负荷预测结果基础上来形成并校验规划电网方案。其规划结果受负荷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很大,而负荷发展涉及因素非常多,存在不确定性,准确预测又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在大规模复杂配电网规划中,通常都将规划分解为变电站选址定容和网架布线2个子问题。在变电站选址定容阶段,通常采用容载比法来确定需要的变电容量,然后确定变电站主变配置时,在计及N-1安全原则时仅考虑变电站内主变的相互支持,而忽略配电网中负荷互供的影响带来安全性的提升。因此,传统规划方案往往较为保守,经常需要新增变电容量来满足新增负荷,将电网容载比控制在导则推荐范围内,结果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规划用地通道资源日趋紧张,新的变电站和馈线走廊建设越来越困难,传统规划方法也很难适应这种情况。总之,传统规划方式的着眼点在于中长期规划中的目标网架规划,适用于新建区域和快速发展的电网。而对于已发展成型的城市建成区配电网,其重点是如何针对现状进行优化和近期规划,需要探索新的、更好的规划方式和方法。
供电能力的概念与传统规划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在负荷未知的条件下,计算满足N-1安全约束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负荷,非常利于基于已知电网的分析和优化。在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网将具备快速的网络负荷转供能力。通过合理优化,已有电网完全具有在更高负载水平运行的巨大潜力。因此,在进行建成区配电网改造和规划时,不能忽略网络互联和配电自动化带来的供电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应该优先考虑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具体方法是校验最大供电能力与负荷的匹配程度,既包括总体上的匹配,又包括各个变电站主变供电能力与负荷的匹配程度,若不能满足前者则需要优化网络挖掘供电能力,若不能满足后者则需调整负荷在变电站主变间的分布。调整负荷在变电站主变间分配的手段包括:优先通过配电网络重构来调整,其次通过改变新增负荷接入电网的位置来调整,最后通过改变馈线连接的母线来调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新出馈线和线路切改来重新分配负荷。网络重构中改变开关状态将带来负荷在不同变电站主变间的重新分布,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装设新的分段开关或改变分段开关的位置。
4.2 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案例
图1案例配电网基本情况如下:110kV变电站3座(分别记为S1,S2,S3),总容量240 MVA,现状负荷128 MVA,容载比1.875。规划总负荷188 MVA。新增负荷共60 MVA,位置见图中黑点,用L1至L7表示,其中,L1至L4各新增负荷6 MVA,L5至L7各新增负荷12 MVA。
若采用传统规划方式,则按导则确定规划电网容载比达2.0左右,需新增变电容量120 MVA,因此根据当前电网的主变配置情况,需新建1座3×40 MVA的变电站(记为S4)。经过变电站选址规划,并对出线进行新建和改造,得到规划方案如图1中虚线所示。
若采用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首先计算得到该配电网当前TSC为180 MVA,小于规划负荷总量188 MVA,但是其达到充分联络的TSC为252 MVA,大于实际负荷总量,即该电网可以通过新出馈线或者切改已有线路来重新分配负荷以满足规划负荷要求,而无需新增变电站。由此得到的规划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点线为切改线路;规划后该配电网TSC为200 MVA,满足了规划负荷要求。
传统规划方法与基于供电能力规划方法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传统规划方案中新增了1座变电站,同时新建和改造出线也较多,建设成本较大。而按照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方法,在原有网架结构基础上,仅通过网架结构调整和负荷重新分配,利用网络互联带来的网络供电能力,就能够消纳新增负荷,满足未来负荷增长需求。但是,如果新增负荷量较大,当总规划负荷大于252 MVA时,则必须考虑新增1座变电站满足负荷需求。
从案例对比可以总结出基于供电能力的新规划方式,其核心在于以下2点:(1)基于现有电网优化其网架结构、发掘其供电潜力;(2)通过优化负荷在电网中的分布达到电网供电能力与负荷的更好匹配。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与传统规划的最大区别在于新的规划理念,传统规划立足于优先考虑新增变电站容量然后布局网络;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则立足于优先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然后再考虑新增变电容量。传统规划更适合于负荷快速增长、电网快速发展的场景;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则更适合于负荷发展缓慢、电网相对成熟的场景。这种新的规划方式能够有效推迟电网建设,解决大部分城区面临的站址和线路走廊紧张以及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节省大量电网建设投资。
需要指出,最大供电能力方法的应用必须建立在配电网络能够快速转移负荷的基础上,因此对于网架及自动化设备配置等都有其要求。首先,从网架上需要具备互联的结构,这一条件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完成已基本具备;其次,最大供电能力还需建立在普及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大量的网络开关都需要具备远程信息采集和操作功能,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将逐步具备这一条件。最后,新一代配电调度系统的研发也是最大供电能力发挥的一个必要条件。
5 结语
本文探讨了配电系统规划建设乃至运行中面临和即将面临的诸多重要问题,其要点总结如下。
1)快速网络转供能力是未来智能配电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边界条件,计及该条件的供电能力理论是挖掘配电系统供电潜力的方法工具。
2)配电网经历大规模建设发展后应该精细化规划建设,强调优化挖掘其供电潜力。通过合理优化,已有电网具有在更高负载水平运行的巨大潜力。改造和规划应充分考虑网络互联和配电自动化带来的供电能力提升。
3)二次自动化投资效益在于一次系统及其占有的城市资源的能量释放,这是大规模配电自动化的一个主要经济效益所在。
4)传统规划立足于优先考虑新增变电站容量然后布局网络,适用于负荷快速增长、电网快速发展的场景;基于供电能力的规划立足于优先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适用于负荷发展缓慢的成熟电网。
5)复杂互联配电网存在简化的空间,联络对配电网架的作用不同,应区别对待并明确区分负荷转带主路径和备用路径,运行维护中实现联络路径的分级管理。
6)网架结构模式和导体选择应做到标准化与个性特点的折中统一,从而避免过量的改造。
7)新一代面向智能配电网的调度运行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建立起安全框架,实现实时的安全监视、报警、预防控制、紧急控制以及优化,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
总之,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出了目前中国配电网发展中的问题解答,提出了配电网高效规划、建设、运行的理念,以及基于供电能力优化消纳新增负荷的新型规划方式。本文工作是对未来配电网建设规划和运行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摘要:探讨了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网建设规划和运行新模式,提出了配电系统高效规划建设与运行的理念。首先,指出快速网络转供能力是未来智能配电网一个新的边界条件,并介绍了计及该边界条件的供电能力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中国配电网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大量建设改造后的配电网具备很大的供电能力挖掘空间,通过网架优化能达到降低容载比和大量节约电网投资的效果;配电自动化等二次系统投资的主要效益在于提高一次系统的利用率;复杂的联络配电网络存在简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网架结构和导线型号在标准化的同时也应具有个性化特点;智能配电网调度运行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基于安全监视、报警、控制及优化安全框架的高效运行体系。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成熟配电网的基于供电能力优化的新规划思路,并给出示例。其特点是优先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其次再考虑新增变电容量。
【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推荐阅读:
教学线下学期工作思路08-15
春学期少先队工作思路07-30
学校2013年第二学期工作思路09-29
2015春学期少先队工作思路07-05
大学新学期计划_计划规划08-20
对新学期的展望与规划09-28
教师新学期工作目标07-18
大一新学期工作计划07-08
新学期科组工作计划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