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2024-07-06

企业创新转型之道(11篇)

1.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一

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探求企业创新之道

浙江大学中介服务业总裁第四期研修班于12月17日至18日第二次开课,两天的课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特聘培训师董明珠老师讲授《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董老师历任上海锦江饭店党办主任、华亭集团培训部经理、锦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兼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锦江集团企业文化策划部、宣传部副部长。现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上海市国资委企业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上海市高级政工师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董明珠老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漫长的培训师经历,曾经为国内数百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学校的老师授课。两天时间里,学员的到课略很高,大家都能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的倾听董老师讲授企业文化建设课题,使大家明白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道理,理解了企业在充满激烈的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通过学习不仅仅使自己企业在如何创建企业文化方面学到了经验,同时为以后具体服务过程中提高了不可估量的砝码。这也是杭州市工商局为提高中介服务业服务质量,打造服务业强势品牌的初衷。杭州市工商局中介处工作人员马晓燕亲临课堂同学员一起听课并指导学员体验“韵和书院”用文化创意经营企业的经验。

在学习《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课程的同时,为了更好了解企业文化在经营中的重要性、探求企业文化创新之道,利用上课的间隙

于12月17日傍晚及晚上时间,全体学员参观和体验了位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韵和书院”,即杭州五道韵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广大学员领略了“韵和书院”如何把历史文化巧妙的融入当今的企业经营之中,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杭州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们走进韵和书院的大门,可以隐约体会到各种莫名的香味,这就是韵和书院的特色香味,有书香、茶香、画香、花香和沉香,五种香味来自“韵和书院”的五个区域,即书道、茶道、画道、花道和香道。书道即读书的地方,这里藏有一套精美的线装《四库全书》,这在杭城是独一无二的,据说全浙江也只有两套。画道内敞开的空间端庄大气,吴山明、何水法等名家的字画让你大饱眼福。茶道是品茶的地方,精美的茶具和茶艺师的表演,让你感受茶文化的芳香。学员们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通过两天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价值观即企业的愿景和员工的期望值要实现和谐统一,然后形成一种行为规范长期贯彻执行。凡是成功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品牌长远规划,这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最终要靠品牌来体现。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长远规划,不断探求企业创新之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高抗危机能力,面临各种风浪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浙大中介四班 蓝昌顺)

2.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二

转型升级是发展之根本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平稳发展的根本, 也是当前抵御市场风险的良策。对资源开发的依赖和依靠大规模投资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建筑企业,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 盲目地追求多元化经营, 决策机制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没有把主业的技术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 当金融危机风暴到来时, 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企业的转型升级, 到底怎么转?如何升?尽管这些年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把转型升级写进了企业指导方针中, 甚至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挂在墙上, 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范例却很少。

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 依靠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而自发成长的现象是制约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最大障碍。当我们建筑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步缩小, 专业发展利润又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 而多元化战略如果不适合该企业的实际, 则很有可能将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掉。因而, 当前建筑企业转型的根本之道在于提高绩效、效能, 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这两把利剑。只有将企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进一步朝卓越进化, 这样, 转型才有了根本性的保证。

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对一些企业热衷于依靠多元化战略来实现转型升级的现象, 转型升级并不是单纯的改变一些产品, 而是拓展了建筑业以外的行业就已经转型了。企业转型升级主要看其主业的深化程度及其产生的绩效与效能如何。特别是多元化拓展, 更应防范无才扩张。建筑企业多元化应体现在主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上, 延伸与拓展自己的产业链, 这样既能为主业服务又能够深化主业的发展。做企业就如同种黄豆, 黄豆作为一种产品可以用来直接到市场上去经营, 也可以自己用黄豆去做其他的产品, 如豆腐、豆浆等等, 据说黄豆的延伸产品可多达360多种。我们做主业是否能像种黄豆那样, 去拓展与深化自己的产业链呢?

危机意识, 危机管理

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所承受的危机比其它行业来得多来得复杂。尤其是在当前金融环境不容乐观、资金链断裂以及市场态势低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诱发建筑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是增加了。毫不夸张地说, 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在金融海啸下, 加强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十分重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建筑企业通过加强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应变能力, 防微杜渐, 增强企业的薄弱环节, 减少企业的必要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危机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时代对当今建筑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新难题。那么, 建筑企业如何在这样一个经济大背景下进行危机管理呢?

笔者认为,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应对危机要突出三个字, 即“避”、“砍”、“转”。

“避”, 在对外经营活动中首先要考虑法律风险。过去建筑企业在发展起步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规, 在经营中走了弯路。为此, 我们更应用法律法规来规避风险。在具体的实施中, 我们特别强调严禁对外担保、抵押, 要防范工程承接的垫资、保证金转移风险;严禁业主未立项、未征用土地、未进入招标程序等支付保证金或借款。

“砍”,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 当家人要冷静, 善于在发展过程中找出制约企业更进一步发展的症结。要忍痛割爱砍掉那些曾经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但目前却不适应市场的产品和形不成主打产品的项目, 要集中精力打造优势产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现金流的断裂。同时, 要谨慎投资数额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风险较大的形势下, 更要从风险防范的角度上来衡量利与弊。

“转”, 管理层思路的转变、产品的转变是“突围”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还将当初产值仅百万规模的管理模式, 套用到现在产值达几十个亿的规模中去, 那肯定是无法管理的。对于一家企业来说, 管理层或企业家的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有多远, 企业就能够走多远。因而, 企业家的思想转变很重要。思想转变后紧跟着才是产品的转变, 要随着国家宏观调整政策转, 要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转。

3.化危为机 家电企业转型增长之道 篇三

一、外部环境的根本变化

1.总体增速放缓,寡头格局形成

一方面,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放缓,金融危机转化为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国内家电消费进入政策真空期、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家电行业的增长环境趋向恶化,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人工、土地、原材料等)上升趋势不变,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效应快速减弱,加剧了经营压力和竞争程度,寻求增长成为难上又难的策略选择;另一方面,家电行业作为充分竞争行业,在长达十多年高增长过程中,业已经历了行业整合,品牌集中的良性过程。国内2-3个品牌在某个品类的市场份额一般都达到了50-60%左右,尤以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大白色家电集中度最高,家电行业已进入寡头垄断竞争阶段,成为规模的赢家;国际品牌固守高端,成为利润的赢家;中小家电企业作为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的竞争参与者,更多的是在细分品类、区域市场或者特定的客户群里(以出口型企业为代表)继续谋求生存和发展,竞争格局的腾挪空间十分有限。

2.市场热点转移,三四线市场稳定增长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随着一线城市居民家电保有量趋于饱和,城镇家电销售增速呈放缓态势,2011年一线城市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7.4个百分点,增速创2006年来新低。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在家电销售渠道下沉的带动下,同比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零售额分别增长12.3%和14.4%,大大高于一线城市增速。进入2012年,尽管“家电下乡”的政策将逐步退出,但由于连续3年的内需拉动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市场的家电消费需求,促进了三四线城市家电市场的发展,并帮助厂商构建好了三四线城市的渠道蓝图,同时我国农村的家电保有率依然偏低,农民收入在不断提高,因此家电在农村的消费热度有望继续。因而,三四级城市的家电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将成为带动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3.产品结构升级,小家电市场潜力巨大

2009年,我国城镇家庭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器的百户拥有量分别为95.4台、96.0台和106.8台,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已基本普及,拥有量已趋于饱和。因此大家电的消费仍以配合新居搬迁添新购买,老家电更新换代为主要需求。而另一方面,我国家庭的小家电保有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欧美国家的家庭小家电保有量是我国的3倍还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庭平均小家电保有量不到10种,发达国家平均每户家庭的小家电拥有量近40种,市场容量远未饱和,因而中国小家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与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注重生活品质的人越来越多,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小家电必将顺势而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在黑色家电方面,产品升级的趋势尤其明显,技术和市场反应速度两大要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技术水平上,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企业如不能跟进则必然被淘汰,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生活方式的变化,市场对黑色家电企业的前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变革和转型方向

1.产业升级

营商有道,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内在规律,也可以从不同阶段去思考和划分,从而能够清晰和聚焦各个阶段的战略配称,先他人而获得成功。从行业发展周期而言,家电业已进入成熟早期,无论从行业集中度、增长率、规范性及管理成熟度和竞争要素角度看都是如此。从竞争个体而言,制胜之道,即核心能力如何与行业在此阶段的关键成功要素形成配称,以系统能力优势超越家电行业早期的单凭资源、资产的规模化优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持续成功、捕捉新的发展机遇的关键。

检视家电第一集团品牌、以及第二、三集团品牌,都在积极、主动做出转型和升级的动作,加速能力优势的培育。如第一集团的海尔、美的加速营销国际化布局,美的同时加快了组织变革和产品升级,重点进行产品和营销的调整。格力仍然坚持强化其产品和技术优势。从家博会反馈的趋势可以看到,产品竞争作为最根本也最核心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个品牌都推出了创新的、差异化的、适应消费和节能、环保政策趋势的产品。第二、第三集团的品牌则更多的在营销系统、人才体系、制造能力与规模上进一步提升能力,也在细分市场如中高端、三四级以及出口客户群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

2.系统能力建设

上述趋势将维持较长时间,如何走出低增长通道下差异化、可持续的成长之路,是家电品牌尤其是中小企业品牌需要厘清和明晰的,只有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发展路径清晰了,才有可能分步骤、分职能的去规划各个年度、季度、月份的具体策略安排和工作落实。事实上,中国家电生产已经成为各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生产份额超过全球家电市场的85%,中国企业擭取的只是价值转移中的劳动回报,并不是价值链创造所分享的利润。(黄底部分:着重字体)

系统能力,正沿着企业价值链条从后往前不断递进和提升,越往前竞争层次更高、难度更大。大多数企业从产品开始,获得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后以大规模的制造和分销(规模化竞争),再次到更为高阶的竞争要素与能力如营销的品牌、产品创新,消费者价值创造型的供应链协同,基于IT应用的管理效率提升等等。可以说进入到竞争更高阶段,不但要巩固原来具有的产品、技术、制造优势,更要顺应行业竞争升级的要求,去培育和获得渠道、品牌等营销优势,从而形成系统能力优势。

3.市场洞察力和创新力

4.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篇四

近年来,包头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4年末,包头市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2035户,注册资本(金)1242.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08%和19.22%,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包头市民营企业要不等待、不观望,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经济增长告别两位数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包头市产业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经济波动冲击的实际决定的。近年来,包头市钢铁、电力等主导产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主要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持续加大。为此,包头市一方面大力调整存量,坚决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做优增量,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引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已在钢铁、铝、装备制造、稀土等方面进行了产业转型和技术引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头市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方面,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价格和用工、用地、资本使用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使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力挤压。从民营企业的内部因素来看,包头市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的,层次低、规模小,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家管理能力不强,普遍存在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的困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势在必行。民营企业要主动研判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靠大力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发展。

二、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是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包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多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各类研发机构145家。近年来,包头市一直致力于搞产学研一体化,引进知名院校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铁用轨等一大批产品研发成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民营企业主动转型的意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新型化,让老树开出新花;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推动经济发展更趋稳定。

民营企业占包头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包头市工商联开展了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综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不少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自主品牌。一些优秀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成倍增长。比如,高新区包头市展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自治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同时我们也看到,包头市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创新要素获取难、技术创新服务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环境不公平等。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三、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要紧紧抓住包头市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研发机构的契机,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北大科技园产业化、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产业集群、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便捷。二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与企业合作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自身企业创新。今年,包头市将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三是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工商联的构成主体和存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科技创新力和市场开拓力强的企业会员,把那些有实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及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推出一批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三是全面提高工商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切实推动工作目标落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各项职责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系包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5.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五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我公司向着现代化矿井的目标突飞猛进。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搞好企业转型服务建设和和谐文明矿井建设。为我矿实现现代化矿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增强创新发展意识,加强自身服务能力,转变作风、提升绩效。主动为

企业发展谋思路、出良策、,增强履职能力,提升自身本领和服务水平。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技术装备落后、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和影响。从近几年我们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感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只有靠创新靠发展才能解决。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慢了就落后,就意味着没有出路,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二、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味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康。我们不能

忘记,那些由于一时疏忽而酿成的大错,那些由于一时渎职而造成的终生遗憾,那些事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太深了……。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你看,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科室,所有的人员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工作着,我坚信有了上级的正确领导,有了我们在安全方面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有一支团结拼搏,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我们的企业一定会再创安全生产新的局面!

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煤矿。建设和谐煤矿是一个需

6.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六

企业的衰退。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创新的成果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今天的成果在明天可能就不是成果了,你必须在别人打倒你之前,自己先否定自己,只有自己不断打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打倒。”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在扬弃中完善、在循环中往复的求索之路。

第二部分在企业转型进程中创新企业文化的方式与方法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到全盘统筹。如果把企业文化比做水,那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香醇的美酒。究竟如何才能让水逸出纯冽的清香呢?“卓越”是一种“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那么,究竟如何建设卓越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同建房子,一般应遵循以下流程:首先设计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企业设计“蓝图”和理念体系;然后设计制度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有的还要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最后为了企业文化的实施,企业还要进行大范围的培训和研讨,建设沟通渠道,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在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之前必须要有集中灌输,重点推广,强力铺垫的先期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领导的意识、决策、理念、韬略往往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核心走向。企业文化在初期建设时就是营建了一种特别的组织氛围,他是在一个环境中工作的群体和个体的感受,没有好的感受就意味着分散、垮塌。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领导者的风格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70%的贡献,因为企业文化从其构成和形式均与企业纲领政策、战略部署、工作要点有着区别。其对企业起作用的方式与途径也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同点。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企业内的具象表现和细化延伸,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所以各级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有意识的关注事态的开始,介入事件的过程,关心事后的效果。要注意统筹规划,切忌分离;切忌急躁。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到因势利导。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一点小小阻碍它就得绕道而行;水又是至刚之物,一旦其汇成洪流,将所向披靡、势不可当。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好似一滴水,初看其很渺小,然而其潜在的力量是无限的。众所周知的大禹治水故事中,舜采取的是“堵”的方式,结果堤坝越修越高,洪水一来,却形同虚设。而禹采取“导”的方法,顺应水的本性,反而达到治水的目的。企业文化作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是做人的工作。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的顺利入轨。所以创新企业文化要注重人的感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到立足实际。一个企业真正的文化其实并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书面文化”或者是“口头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就像是纯净的水是没有香味的,而决非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决非比比赛、联联欢、讲讲话、喊喊口号。企业文化要“看得见、觉得到、动起来”:企业文化要让员工“看得见”,不断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渠道,让企业文化如流水一般无孔不入;企业文化要让员工“觉得到”,员工的切身感受来自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其他员工的工作行为,让大家时时感到文化就在身边;企业文化要让员工“动起来”,首先“品尝”文化,也就是进行“先尝后买”;然后

是体会和感悟,总结和提升;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代表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方形容器盛之则成方,球形容器盛之则盛球。企业文化亦是如此,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各有特点。那么,一个企业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呢?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结构。再次,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总之,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

第三部分企业文化在企业转型进程中的作用与途径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观念创新。随着市场经济及经营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企业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从企业到员工的思想观念能否迅速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变化,不说是生死存亡也是命运攸关的大问题。心明则气顺,气顺则劲足。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员工来讲为企业创新转型贡献力量,最有力的保证莫过于思想上的认识到位;理念上的更新到位;观念上的改变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员工针对企业转型产生抵触情绪是其缺乏安全感所致。按照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学说,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而企业的转型对于员工就意味着之前赖以生存的根基发生动摇与动荡,员工的忧虑包括了对今后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利益调整本身的恐惧。这些情绪表现出来:有的员工消极,把创新转型归纳为领导层的事情,怀疑自身能力,强调客观;有的员工过分积极,标新立异,忽视企业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创新出来的东西没有应用和经济价值。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企业模式、思维定式也一样阻碍着转型的步伐。我们这样的传统电信企业具有很强的电路交换思维和严重的路径依赖,即便有创新也都是在相对闭环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习惯于“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解决表面问题,而往往忽略“创新为王,以快制胜”的速度经济的规律与要求。企业转型的执行需要三个部分来支撑:人员观念、组织构架、资源整合。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员观念。员工的思想有多远也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远景。这个时期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组织起依托传统企业文化的短期文化分支,有针对性的解决思想观念更新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人们总是疑惑:企业文化如此之虚,其效果也很难量化考证。其实企业文化的细枝末节都代表了公司转型的创新思维,是公司微观的无意识流露。文化并不遥远,文化就在身边,只不过身处其间,感觉不到或者忽视其存在,正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却很少刻意留意自己的呼吸一样。这正是企业文化的的妙处——水过而无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蜕变人!作为去业的各级领导要善于在企业艰难的转型过程中适时适度的运用好企业文化这个法宝引导员工开风气之先河,鼓励员工勇立潮头不言败,采用企业文化内容中合适的条目,采取企业文化方式中温润的态势,因势利导,集中覆盖,广而告之,形成铺天盖地般的攻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尊重文化”——把员工当成企业的“内部客户”,树立员工第一的思想:一是尊重员工的求知权,为员工提供优质的智力投资服务;二是尊重员工的被服务权,让员工保持健康的心境;三是尊重员工的知情权,通过透明的工作让员工找到主人的感觉。这些内容既是文化又是管理,也是转型企业中引入的新理念——文化管理。

我们必须看到在落实转型战略的过程中,起主导做用的还是惯性思维,在文化管理的模式下,员工的观念在变是个事实,应该说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发挥文化的深层次作用,从“如何变”到“主动变”到“快速变”到“量质变”是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员工的观念转变是永无止境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信赖员工素有的底蕴素质自我的提高水平,要靠外力的强制约束强化考核,更要辅以创新的企业文化涤荡人的灵魂,催化员工思维中新观念的萌芽。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转型中重要的环节,其宗旨是:通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内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企业价值的增殖,其根本是:提供促进通信业务增长的激励机制。推动制度创新的主体是:领导(管理者);员工;环境。三者相互关联和制约。其中领导在制度创新中具有强势优势,组织优势,效率优势,和文化优势。流程制度刚性如铁,企业文化柔情似水。两者水乳交融,就象太极中的阴阳鱼,相辅相成,刚柔并济。转型企业的流程制度是“法律”,企业文化就是“普法课”,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将创新转型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流程制度的建设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同时对企业文化起着影响其发展方向的作用;而企业文化为流程制度的全程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并提供与流程制度相呼应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转型企业的流程制度的建设正处在新旧交替、新老结合的特殊时段,即要平稳过渡不出断层,又要快速推进不拖创新转型的后腿,这时就要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化理念,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一切为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效益。制度的建设涉及流程的制造、改造、再造的环节,要在公司创新转型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以公司已经出台的流程制度做基础,挖掘工作流程链中的空白点和脱节处,梳理流程制度体系中的流程片段和制度章节中过时不适用的部份如:不体现环环相扣而呈现脱节的现象;繁复冗长,环节烦琐,反应较慢的问题;描述不清,定位不准,而出现工作交叉区、不明区的问题,尽快建立在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尚未建立或未明确的流程环节。要体现每个环节要为上一个环节拾遗补缺;每个环节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完善;每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辅路搭桥,过渡延伸,在“本”环节中体现“我为人人”的文化内涵。流程制度是用“法制”逐步代替“人制”的管理过程,流程制度是在分析问题、研究情况之后人为制定的用以约束人的工作行为的理论框架和行为准则,其最终目的是整齐划一,强化管理,是确保企业创新转型的顺利推进的保障。在加强对员工流程制度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同样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托,思想教育为先导,宣传普及为手段,追求流程制度法制式的严肃性、铁一般的纪律性的同时要依托企业文化的力量让员工在执行流程的过程中不把制度当做“紧箍咒”,倡导干部员工要从思想上确立“我为人人”的精神,并在工作中把“我为人人”的精神以无条件遵循执行流程制度的形式演释出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力求全体员工“习惯成自然”地在各自岗位上模范的遵守流程制度,实现转型企业管理模式向制度与文化并轨的高层次升华。

7.营销创新: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篇七

一、市场理念创新:从满足顾客需要到创造顾客需要

在新经济条件下, 新型的营销理念即是“创造需求”。消费者在纷繁浩瀚的知识和技术的海洋里, 渐渐失去了主宰市场的优势, 中小企业能否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智力资源迅速掌握市场主导权, 成为企业竞争中胜败的关键。就如同IBM公司率先开发出个人电脑, 其创造了个人电脑的需求, 不仅使得其抢占了个人电脑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甚至改变全世界人们的消费习惯。

二、市场占有观念的创新:从注重市场份额转向寻求提高企业主导市场的能力

长期以来, 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 即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企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在市场发展相对平稳的时代, 市场份额能真切地反映出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在主导市场能力方面, 美国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通过“不断淘汰自己产品”以促进企业不断超越自己, 站在行业的科技创新前沿, 主导着市场的发展。如微软和柯达公司, 至今依然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营销资源观念创新:从内部资源创造营销效益转向利用内部外部资源共同创造营销效益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某个单独的企业已经难以在某个行业或产品中获取经营的超额利润, 市场已经进入一个高创新化和商品为例的时期。各种知识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无论知识和信息资源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 只要能为企业所用,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就能产生效益。

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虚拟企业”, 以充分享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在产品的分销上, 企业可充分利用中间商的知识资源和品牌资源, 拓展市场空间, 换取长期的市场与效益。如我国的家电行业, 各家电厂商与苏宁、国美等中间商联合, 利用中间商的品牌效应拓展市场销售, 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营销价值的创新

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勒认为顾客价值最大化者, 企业应该为顾客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价值。企业在价值营销方面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产品功能上下功夫, 还要在产品的附加价值上下功夫, 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附加价值, 以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如走在前沿的文化营销, 再利用文化力来进行营销, 赋予品牌丰富内涵的价值, 客户消费的不仅仅是产品, 更是消费品牌, 即对品牌所蕴含的文化附加价值的消费。

五、营销策略的创新:绿色营销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是指, 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对产品定位、价格调整、包装设计、销售渠道和宣传卖点等策略制定中,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注重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消费者对食品、家电产品、家居用品等生活必须品的绿色需求极大的提升, 但是还是远不及发达国家的绿色消费需求。以绿色食品为例英国、德国绿色食品的需求完全不能自给, 英国每年需进口该食品消费的80%, 德国则高达98%。这说明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

创造和留住顾客是营销的核心灵魂, 企业的营销创新也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 为获得突破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营销想象力, 通过各种营销创新创造和留住顾客, 无论是绿色营销、产品附加价值营销还是资源的整合营销都必须切合到企业实际的状况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使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国内融资成本的不断上升中, 我国的中小企业正经历着出口和内需的双降, 怎样才能缓解中小企业困境, 实现销售和利润的增长。最重要的突破口在于营销的创新, 通过创新型营销抢占市场, 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营销创新,策略创新,市场理念创新,营销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必怀.企业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的创新[J].决策与信息, 2005 (10)

[2]郭国庆.现代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庆伟, 新世纪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J]管理现代化2003, 06

[4]王方.市场营销策划[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5]赵志宏.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绿色市场营销[J].消费经济, 2008;9

8.中小企业的微创新之道 篇八

说知道。

你知道如何进行微创新吗?十有八九的人会迷惘地摇头。

尽管已经有些泛滥,微创新却依然足一‘个抽象的概念,缺乏真正可操作性的解读。

2000年,苹果公司的市值只有170亿美元,如今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足什么让客户对其产品趋之若鹜?优秀的用户体验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推动力量。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本来都并非全新品类,但是,卓越的用户体验让它们不断地创造商业奇迹。这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最知名的微创新范例。

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决定产品能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这种创新就是“微创新”。奇虎董事长周鸿讳的解读基本说明着微创新的实质:“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

说到底,微创新其实是用户体验上的创新,进而实现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当明确了微创新对于用户体验的终极关注,我们便可从此追寻微创新的突破途径。那么,哪些方面的创新可以迅速带米用户体验上的突破?

技术型微创新

尽管微创新高举“忘记技术,体验为王”的大旗,但无可否认的是,技术仍然是可以直接改变用户体验的一个要素。

与十年磨一剑式的“大创新”技术如lCDMA技术、蓝光技术等相比,微创新中强调的技术要素,不是耗时长久的研发,而更多是点上的突破,或者对已有技术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应用。技术型微创新的核心,是进行周期短、应用快的技术创新、改良或运用。

样本: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家专门从事手机周围芯片研发的企业,在国际上手机核心芯片的技术还是为高通、英飞凌等巨头所垄断的背景下,专注于手机周围芯片的研发,针对部分手机用户希望手机喇叭声音响亮这一体验需求,他们大力生产支撑山寨手机“大喇叭”的芯片,随着“大喇叭”手机畅销能歌善舞的非洲用户市场,这类芯片就销售得非常好。这家公司从零起步,不到3年,年销售额已达4000余万元。

操作指南:

1、不一样的原材料。轻便、环保、健康、时尚、无公害……原材料上的一点改变,也能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

2、技术让使用更便利。电脑从台式到一体,再从笔记本到平板,手机从砖头块到超轻超薄,体积由大到小,使用由复杂到简单……技术创造的便利,是用户对产品必然的心理需求。

3、大技术,小应用。将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应用于平易近人的日常产品,其中的高科技元素,能带给用户优越感与信任感。

4、应用改变生活。当人们生活习惯与方式因新的技术应用而发生改变,这本身就是最独特的用户体验。

功能型微创新

功能型微创新是指,通过开发出某种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制造出独特用户体验的创新活动。其本质可以看作是,发现并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功能型微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新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另一种是在原有品类的基础上,搭载全新的附加功能,或对品类原有功能进行组合调整。

样本A:维络城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推出电子优惠券打印终端,将商户的打折优惠信息直接对接到个人用户,满足消费者“打折”的需求,影响一些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样本B:2008年,SNS社区开心网凭借着抢车位、买卖奴隶的免费小游戏,迅速在中国的白领阶层中流行。这种植根于人脉的免费小游戏,就是开心网为SNS添加的新功能。短短两年的时问,开心网就拥有数千万的注册用户,每天数亿次的页面浏览量。

操作指南:

1、热点即功能。当微博成为社会热点,各种手机微博应用软件正成为热门产品;当CPI高企,各类打折产品一时风行……对社会热点加以放大和延伸,这种“搭车式”的功能开发正成为功能型微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2、危机与不满是新功能的来源。用新功能弥补产业或商品的漏洞,解决用户的抱怨和不满,将最简单地带给用户极大的满足。

3、功能拼装也创新。市场上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之间,各有其主打功能,而用户希望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品牌型号之上。因此在功能设计上,可将对同类产品的功能重新分类组合。

4、每天都有新用户。随着用户的年龄、身份、文化变化,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也必然随之改变。而“新人类”因其对潮流的敏感,关注并满足他们,更容易引爆微创新的蓝海。

5、配角也有春天。“苹果”迷们专门为iTouch量身定做的功能外套“苹果皮”,可以让iPodtouch使用SIM卡拨打电话,发送短信、GPRS上网,让无数在热门产品周边跑龙套的配角们看到了春天。为热门产品做配套,往往是功能型微创新的一条捷径。

定位型微创新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独特定位,并针对这一定位进行产品设计,达到创造独特用户体验的目的,这就是技术型微创新的核心内涵。跨界与错位,是定位型微创新常用的手段。

样本:在家长普遍将网络游戏视为少年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洪水猛兽时,淘米网却将自己定位成了儿童互联网娱乐产晶的提供商,推出了国内首个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摩尔庄园》,国内最受欢迎的儿童太空探险虚拟社区《赛尔号》等多款面向5~15岁不同儿童用户群的线上社区产品,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儿童互动娱乐平台之一。

操作指南:

1、错位的正道。将主流观念中并不属于市场范围的人群,锁定为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巧妙使用错位的定位方式,带给用户的是新鲜感和认同感。

2、逆行的顺风车。非议越强烈的领域,往往越会是一个被压抑得可实现爆发性增长的市场,正因如此,淘米网能够顶着“毒害孩子”的骂名在儿童网络游戏领域大获成功。

3、微跨界的化学反应。Hellokitty是一只猫,Hello kitty也是服饰、家居用品、文化用品……产品与卡通形象的粉丝早已融为一体,并不断向对方的领域内扩张。跨界不是简单的两个不同领域的影响力相加,而是一种一体化的化学反应。

4、为身份贴上标签。作为老国货复兴的经典案例,永久c自行车成功的关键在于,为用户贴上了文艺复古、环保时尚、一个“轻客”的身份标签。

模式型微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其重要性如今已经不Ⅱ于技术创新等。模式型微创新即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独特的用户体验,从而占领而扩大市场的过程。

样本:2010年3月,美团的上线,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团购时代。由网站作为发起者,组织团购,为消费者发现最值得信赖的商家,以规模采购的优势让消费者享受超低折扣的优质服务;同时为商家找到最合适的消费者,给商家提供最大收益的互联网推广。美团网

开创的这种采购模式,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迅速掀起了一场战火绵延至今的“百团大战”。

操作指南:

1、COPY国外成功模式。将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并进行中国化的改良,已经成为模式型微创新屡试不爽的成功之道。

2、模式嫁接。将两种不同业态,或两个不同企业的商式模式有机融合为一体,使二者的优势实现最大化。如风靡美国的“科吉烧烤”,便是用快餐车与微博营销的模式嫁接而来,为消费者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

3、平台转换。将传统商超“限时打折”、“限量特价”的模式转换至电子商务平台上,便形成了火爆一时的“秒杀”模式。同样的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平台、产业、渠道之间转换,便产生了微创新的效应。

外观型微创新

外观型微创新指的是,在产品基木功能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仅通过外观设计上的突破,实现打动用户的目的。

样本:2006年,在MP3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激战中,米自韩国的艾利利凭借一款可爱的米奇造型MP3,在与索尼、苹果等知名数码品牌的竞争中成功突围;知名化妆品品牌安娜苏,凭借其复占唯美的产品外观,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粉丝:2011年2月,格兰仕在北京发布了UOVO智能微波烹饪炉,这款全球首创的圆形、向上开启的微波炉,彻底颊覆了微波炉60多年来的方形、侧开门传统。操作指南:

1、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对外观的个性化最简单的解读。个性化的外观,便是形状、色彩、质感、装饰、风格等外观设计元素最有特色的不同组合。

2、将外观变成标志。如同看到企鹅,便会联想到QQ。如果说外观的个性化能够让用户一眼识别出目标产晶,那个外观的标志化便是通过外观为产品或品牌贴上一个标签。

3、外观也是一种功能。有多少消费者选择安娜苏的化妆品,是因为被其蒿薇花造型的唯美外观所吸引?当产品外形不再依附于功能而存在,而具有了审美和装饰等独立功能,便赋予了产品附加价值。

包装型微创新

在用户体验越来越个性化、细微化的年代中,一个独特的包装,足以成为产品和品牌区别于业界的标志。独特的包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用户体验,传递出产品和品牌的独有文化与内涵,这就是包装型微创新的价值所在。

样本:作为现在服装网站的“一哥”凡客诚品,最初刚以打动顺客的,正是一个外包装盒的创新。凡客要求在所有的服装塑料袋包装之外,邯要加上一个精美环保的无纺布包装袋,而配送的外包装,则坚持使用硬皮的纸盒。“让消费者打开的时候感觉到舒服”,这就是凡客通过外包装打造的月户一体验。

操作指南:

1、包装是一利标榜。包装的意义,绝不仅是给产品穿上件防尘的外衣。不同的包装是商家的自我定何与标榜,我高端、我环保、我另类、我时尚……在第一印象上传递给用户不同的心理体验。

2、包装是为了抬高用户。同样一件服装,装在普通塑料袋中,装在精美纸盒中,或是用牛皮纸和麻绳捆扎,会带给用户怎样不同的体验?

服务型微创新

能创造出独特用户体验的,不是在于产品本身。在这个用户至上的年代中,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方式,也同样是用户体验的决定性要素。通过贴心、周到而有特色的服务,营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服务型微创新的本质。

样本:招商银行之所以拥有“最具创新力”的名号,是因为柜台前的一颗糖。1995年,捎行推出“一卡通”时,并非一个强势品牌,于是招行开始发挥人情攻势,第一个在银行大厅里摆上糖果,在大厅里增加了沙发座椅,甚至在一些分行里摆上咖啡、牛奶,所有这些都是用户专享。在用户体验糟到顶点的中国银行界,这种做法让人倍感温暖,打动了万千顾客。

操作指南:

1、用户想要什么?请自己来扮演用户,体会他们,然后,给他们想要的。

2、用户抱怨什么?听听用户有哪些不满,然后把这些解决不满变成服务的内容。

3、我给你更多。在整个商业环境真正实现“用户是上帝”以前,请比他们想要的再多给他们一点点,这一点点会让他们记住你。

4、我给你意外。想过制造一些“山格”的服务吗?只要尊重用户,哪怕服务稍有点“雷人”,意外也比平淡更让人印象深刻。

营销型微创新

在营销环节,采用新的手段、新的形式、新的传播渠道等,这就是营销型微创新的鲜明特色。

样本:电影《非诚勿扰2》中,男主角秦奋的求婚钻戒吸引了诸多眼球。这枚2克拉的钻戒,名叫“心蝶”,其设计灵感来自于梁祝“化蝶”的故事。随着“心蝶”成为秦奋和梁笑笑爱情路上峰回路转的缘分之钥,巧妙的植入营销,成就了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该产品上的成功。

操作指南: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正成为微创新的突破口。由于微创新定位于依靠独特的用户体验引爆市场,植入营销、故事营销、病毒营销等带有互动性与口碑效应的营销模式,更容易实现营销上的微创新。而以网剧为例的新生载体,也正在成为营销型微创新的操作平台。

渠道型微创新

突破传统的渠道限制,让产品在最意想不到却又恰如其分的地方和顾客邂逅。这种产品与渠道的反差,必然带来客户体验上的改变,产生微创新的引爆力。

样本:网络曾经被认为是草根市场,作为国内第一个在网上开设官方旗舰店的汽车制造商,吉利全球鹰旗舰店的开业,不仅是一次汽车营销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也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中国的网络购车由此拉开大幕。

操作指南:

没有什么不可以移植,包括渠道。请尝试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建渠道,并尽可能地制造看点。网上卖衣服是常规,网上卖房子便是新闻。请格外关注那些与你的目标市场有天壤之别的渠道平台,尤其是新新人类聚集的平台。“不合常理”的购买方式,往往恰是他们为产品埋单的理由,他们的购买行为无定律,也最容易被这种渠道上的标新立异所吸引。

整合型微创新

如果说单一类型的微创新就是商业竞赛中的单项创新比项,那么整合型的微创新则像是十项全能。具有整合型微创新特性的产品,也许在某个单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也许在单项上只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良,但却能够用最适合的方式将各种微创新元素统一在产品当中。

样本:在360的发展历程上,曾经经历过的一系列微创新:专杀流氓软件、清理系统垃圾、“恶评软件”网民说了算、用打补丁代替杀木马……其中每一项功能,都是在当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却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人做。最终,这成就了360。

2008年7月份,360推出一款杀毒软件产品,初战失败后,360杀毒做了几个微创新。

微创新一:木马病毒只有在运行时才会发作,360的模式就是:你从盘上拷到一个木马,我们并不报,但是你只要运行它,我就报,这样使电脑运行速度提高了很多。

微创新二:360杀毒只有三个按钮:病毒查杀、实时防护、产品升级。这款被业界嘲笑为太白痴、太简单的页面,却得到了用户的追捧。

微创新三:过去,杀毒软件查杀病毒时会弹出一个窗口。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用户正在打游戏、做PPT演示,这一个小弹窗很具骚扰性。360由此取消了弹窗。

操作指南:

整合型的微创新带来的用户体验也许并没有什么独特与新奇,而是注重产品使用中用户舒适、自由、便利的最大化。

9.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九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大国,经济发展迅速,矛 盾也日益突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因素不 断出现。正确把握矛盾发展的规律,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使我们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

经济领域的贫富分化问题。目前,全世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分化问题,这个问题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国的贫富 差距也很突出,主要有城乡差距、行业部门差距、地区差距这三个。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在我国,城市与农村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城市 居民的收入远远大于农村居民的收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逐渐增大的局面。行业部门的差距主要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 大。地区差距主要是由我国的自然原因与政策原因引起的,我国面积广阔,人口多,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发展远远快于西部。

经济领域的就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就业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就业矛盾日益突 出,中国将长期处于就业严峻的形势。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总量大,尤其是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落后且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缺 乏高素质人才;失业人口就业很困难等等。转型期的失业与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变快、城乡就业问题并存,还有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以及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政治领域的干群矛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都涉及到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广大人民群众作 为被领导者,处于被领导地位,所以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比较多,容易产生摩擦出现问题。当前,干部与群众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干部腐败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 在不同程度的干部腐败问题,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问题尤为突出。而且当前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愿望更加强烈,对于干部的作风问题尤其关注,干群矛盾已 经上升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矛盾。

社会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速度太快,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于是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社会事业发展不足严重损害了社会的 公正与团结,威胁了社会安全与秩序,加剧了社会焦虑与紧张,恶化了社会环境,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社会事业只有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政治的稳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

转型社会就是一种过渡性社会,就是向上承接传统社会,向下承接现代社会,所以在过度社会产生的问题也不同于常态社会,主要表现在:

社会问题的交叉性。转型社会不仅面临着发展时与发展后的问题,还要面临着公众的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不平衡性,会使得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问题同时聚集,交叉在一起,使问题的解决难度增大了许多。

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转型社会中,社会问题都不可能以个体单独存在,每个问题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期刊征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全面,否则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连带其他问题。牵连的问题越多,越不可收拾。

社会问题的突发性。转型社会中诱发社会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结构与社会机制的变化,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另外,政府管理体制转型落后,远远跟不上经济转型的速度与社会转型的速度,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政府都采用传统的办法解决,面对突发性状况解决能力低下。

三、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

制定科学的政策。为了保障群众的利益,政府应当根据矛盾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让各项工作与各阶层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政府在制定规章 制度时,要时时刻刻做到以人为本,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使政策条款更加完善,还可以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经常进行舆情调查。政府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舆情调查,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想法,预防社会矛盾的发生。另外,对于收集到的反映较多的民意,应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给群众一个答复。解决社会矛盾一定要快,抓重点,抓关键。

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民意表达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可以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及监督权,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 愿望。为了方便传达民意的渠道能够更通畅,可以向人民群众公开相关部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工作程序。这样可以有效舒缓公众的紧张情绪,促进公众与国家和 谐的沟通与交流。

完善法律解决机制。在现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法律作为化解矛盾的武器,要好好地运用。群众一旦遇到问题,不要想着考暴力手段解决,或者一味的依靠政府,应该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政府在解决矛盾时,应该把矛盾引到法律上来,由司法机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和问题。

四、结语

10.企业创新转型之道 篇十

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5月18日,县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深入开发区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由开发区管委会、县经信委、县科技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专题讨论。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开发区现有投产企业339家,在建企业146家,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2010年,开发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亿元,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实现税收5.2亿元,综合实力位于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前列。

(一)自主创新平台初步建立。开发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全县共有50多家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其中,省级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今年又有2家企业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7家企业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新芜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中科大、合工大等多所高等院校将开发区作为产学研基地,即将批准为省级创新园区(全 1 省县级只有3家)。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10年,全县专利申请和授权量975件、450件。获得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资金87家,获得增产项目专项补助65家,获得创业项目资金补助8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9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础项目4家。今年以来,新增省级新产品4个,4家企业建立了行业或省级研发机构。有5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2010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件,省重点新产品2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个。2010年成功申报“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自主创新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方式。

(三)自主品牌意识逐步加强。截止2011年4月,开发区企业共持有注册商标112件,其中市知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6件。走自主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无形资产持有率。

(四)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开发区建设初期,企业主要产品为冲剪机床、消火栓、矿用阀门、机械铸造件等产品,主导产业为机械、建材、木器包装和农副产品加工等4大产业;近年来,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国家级开发区,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初步建成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 料、数控机床、成套设备、新型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

(五)自主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县关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扶持政策》、《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县财政每年对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各职能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尽管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与周边开发区相比、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开发区目前有投产企业339家,规模以上企业111家,而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0家,只占规模企业的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2、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较低。企业知名、驰名商标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发明专利、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对外依存度偏高。

3、产业产品含金量不高。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是传统产业改造或引进先进装备形成的,尚处在产业的低端层次,企 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脆弱,总体上跟不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4、企业创新的人才储备少。企业一线专业人才不足,尤其是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迟缓。

5、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不多。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不足,服务举措不多、面不宽,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推进企业实现以创新带动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能动性不强。

存在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奉行“拿来主义”;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怕冒风险;有少数企业生产产品多年一贯制,完全依托原有的产品、技术、市场,致使企业多年原地踏步,难有大的发展。

二是自主创新投入不足。2010年,县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相对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科技经费投入比例。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金融风暴及国内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及融资相对困难,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很难用于研发经费的投入,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科技人才短缺严重。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尖技术人才不愿屈就来企,存在“引进难,用不好,留不住”现象。而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 等方面又难以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

四是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较少。有些企业也比较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安排了足够的资金,配备了优秀的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仅仅停留在技术研究阶段,没有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使应有的经济效益难以发挥。

五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刚刚成立,开发区科创中心还处于建设阶段,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增长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区要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自主创新,为此,加强领导,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力提升应放在我县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要制定政策,形成政策洼地促创新,要梳理目标,规划产业全新蓝图引领创新。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主自主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积极提高企业主自主创新意识,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杜绝企业发展“等、靠、要”的思想,使企业主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使企业把改进技术和自主 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电视台、报社可以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尊重创新、支持创新意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投入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严格按照国家科技经费比例保障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投入,银行的专项投入和社会的补充投入等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育引并举,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树立“招商和招人才同等重要”观念,大力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一是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制定激励办法,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以自主创新项目为载体,加强校企和院企合作,广泛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短板”问题;二是做好“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根据产 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对开发区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送出去充电、引进来培训等形式,培养大批科研、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四)坚持挑商选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特色,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推进产业“挑商选资”。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贯彻选优选强的方针,重点做好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大企业和大集团的招商,对那些生产粗放、劳动力密集、产能过剩、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尽快淘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以招商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申报国家级新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推动合作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政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效、深入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先进设备引进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 的有机结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1.企业如何以创新促转型 篇十一

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很多企业遇到的迫切问题,海澜集团通过创新战略思维、营销模式、管理理念、人才战略、企业文化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转型的发展路径,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企业可以探索以企业家精神引领,以商业模式创新,以自主品牌塑造,以管理体制完善,以人力资源集聚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二、海澜集团以创新促转型的实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于脱胎于传统乡镇企业的海澜集团,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

1.创新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方向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方向错了,你越是在方法上‘正确地做事’,离成功反而越远。”海澜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周建平认为,企业家最终的使命是挑战不可能。“能不能够跨越自然衰落周期的规律,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你能看得见,在别人看不懂的时候,你能看得懂,这是对企业家大智大勇的最终挑战。”“粗纺起家、精纺发家、服装当家。”海澜集团20多年来能够在重要转型关口选择做正确的事,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主品牌

海澜集团走的已不再是传统服装企业“挣钱—买土地—造厂房—招工人—扩大生产”的经营老路,而是通过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将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2002年,海澜集团推出针对大众零售市场的男装品牌海澜之家。与传统服装专卖店“人盯人”的导购模式不同,海澜之家倡导无干扰、人性化、自选式购衣模式,通过一站式的服务,给顾客充分自由的挑选空间。在海澜之家,服饰产品按品种、号型、规格分类出样陈列,并且设有自选导购图,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轻松自选购衣。成年男性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春夏到秋冬所有服饰品种都可以在海澜之家购买,而且是“高品位,中价位”。海澜之家营销模式也被业界称为“中国服装营销史上的一场革命”,荣获中国服装品牌年度“营销大奖”、“潜力大奖”。

3.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在企业发展转型过程中,海澜集团不断创新现代管理理念,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努力实现企业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规范化的卓越绩效管理转变。

海澜集团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制度至上,执行以结果导向为主的分配制度和价值评估体系。海澜集团以往对各经营条线的管理考核以销售额为标准,通过改革创新后,执行以利润为考核指标。通过科学的评估,制定出各经营条线一年上交集团的利润指标,如果实际超额完成,超额部分集团会按一定比例奖励给条线,条线再按比例奖励给干部、员工。为了保证考评体系的公正公平,海澜集团还细分管理体系,划小结算单位,首创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各经营条线采取“年报制”。不听汇报看年报,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指标,以业绩说话,数据面前人人平等,增强了各条线的成本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

4.创新人才战略,优化人才结构

“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海澜集团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00年,海澜集团实施人才专业化培训战略,先后和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合办MBA班,为集团产业转型做好人才储备。海澜集团还创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这一系列平台的建设,让外来人才有培训深造的机会,有升职的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澜还力推“换领计划”,企业人才由蓝领为主转为白领为主,最终实现白领和金领占主导地位的人才格局。在以生产制造为主业的初级阶段,海澜的白领与蓝领的比例是15:85,在以现代连锁品牌经营为主业的转型升级阶段,这一比例变成了30:70。目前海澜集团正在实施“凤凰计划”,计划在3~5年内,将白领和蓝领的比例变为1:1。

5.创新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转型不仅是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也是企业文化的转型。海澜集团在发展实业、做好产业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文化产业链。

2001年海澜集团正式导入工业旅游概念,建立了完备的工业旅游行业管理体系。2002年,海澜工业园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营造优越的工业旅游环境,海澜集团一改传统乡镇企业的建筑风格,建成了具有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海澜工业园。在园区内相继建成了海澜会展中心、高科技生产大楼、圣凯诺广场、海澜凯旋门等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建筑群。开辟了海澜厂史馆、海澜图书馆、海澜服饰文化展览馆等十余处景点。海澜集团还拥有《海澜人》报、海澜电视台、海澜文联、海澜业余艺术团、企业文化研究会、海澜大学等“八个一”企业文化阵地,陆续推出了海澜企业文化考察之旅、海澜乡镇工业考察之旅、海澜科技创新主题之旅等旅游内容,形成了以产业品牌资源为基础、企业文化为特色、欧式建筑风格为鲜明特征的工业旅游模式。

三、海澜集团创新发展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探寻海澜集团以创新促转型的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尤其是对于服装、纺织等传统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须需解决的问题。

1.以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转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企业家。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都有赖于优秀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都不可能成功。海澜集团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转型成功,只有在企业决策者听懂了市场的召唤和声音,看清了市场发展的方向,才能率领他的管理团队,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主动求新求变,抢抓机遇,才能实现企业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自我裂变式的超越。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形成以创新为灵魂,以合作为精华,以敬业为动力,以学习为关键,以执着为本色,以诚信为基石的企业家精神。

2.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

传统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许多传统企业仍在不断地扩大规模、不断地增加产量,走贫困性增长的老路。海澜集团摒弃传统经营老路,创造性地运用产业链两端论,紧紧抓住产业链的两端——产品设计为“高端”、零售体系为“终端”。以两端为重心,在中间做标准,形成产业链联盟,从而构成更具优势的“哑铃型”发展模式。在高端领域,海澜与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著名的设计团队合作,将最前沿的时尚元素融入产品,通过智力和知识的投入增加品牌附加值。在终端领域,海澜按照国际连锁经营理念,建立“千店一面”的终端零售体系。“海澜之家”的成功也充分说明,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只有不善于经营的企业,只要模式走对路,产品有销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仍然大有可为。

3.以自主品牌塑造助推企业转型

在传统企业发展的年代,一项核心技术、一个新产品往往可以让企业“一招鲜,吃遍天”。但在现代企业发展时期,企业凭借一般竞争手段取得竞争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依靠贴牌生产获得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小,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完全是生产、技术,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海澜集团通过实施多品牌经营战略,形成了以中档、中高档、高档等服装品牌为主的品牌链。由集团自创的“圣凯诺”品牌,代理法国著名品牌Autason,意大利知名品牌CANALI和LaVico等,通过代理、买断等方式加强了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也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这也充分说明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需要靠创新树立品牌,靠品牌占领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

4.以管理体制完善保障企业转型

很多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为一个难题。许多管理者抱怨在管理中“一集就死,一分就散”。海澜经过探索实践,实现从精细化管理向现代制衡式管理转型,用管理机制创新解决传统企业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一是推行人才资源开发独立审计。设立人才战略与规划工作委员会,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为海澜未来更深层次的转型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二是推行企业管理独立审计。设立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各经营部门及行政部门年度工作业绩、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及实际效益进行测算、考核和评估,以业绩说话,提高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三是推行财务指标独立审计。海澜设有独立的第三方财务监管体系,对纵向、横向的职能部门和各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并出具财务审计年报,使各系统按照公司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保证公司的战略方向。

5.以人力资源集聚支撑企业转型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核心资源,企业拥有的人才层次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层次。对此,海澜集团总裁周建平有一个比喻:人才刚引进来时叫“飞鸽牌”,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让他们认同企业发展理念,对企业有感情、对事业有追求,此时是“永久牌”;最终,这些人才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同时又能飞得很高很美,才是“凤凰牌”。海澜集团坚持“以文化陶冶人,以环境吸引人,以舞台造就人”,倡导“移民文化”,实施“换领计划”、“凤凰计划”。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出“能者享其职、绩者享其利、功者拥其股”的主导思想,确立以结果导向为主的分配制度和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公平公正的平台,为员工打造公平的上升通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适应重于适合”的人才观,“先擂台后舞台,信任而不放任”的用人观,“奖千里马,也奖伯乐”的育人观,“以实绩论英雄”的激励观。因此,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关键要解决好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等重要环节的问题,努力打造一个务实的选人模式、灵活的用人方式、完善的育人机制、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纯,王琴.海澜集团在新时期战略转型的标本意义[N].无锡日报,2010-12-30.

[2] 崔时庆.工业+旅游=鱼翅,还是=鸡肋——对海澜集团发展工业旅游的相关思考[J].江苏商论,2002,(12).

[3] 海澜.带着思想办企业——海澜集团创业回眸[J].江苏纺织,2002,(12).

[4] 陈宗锋.迈向世界的男装巨子——海澜集团国际化经营启示录[J].江苏纺织,2004,(2).

[5] 刘秀枝.海澜之家:拿来+创新=成功[J].中国制衣,2006,(11).

[6] 王彩虹.论中小服装企业经营模式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07,(8).

作者简介:董李锋(1981-),男,江苏昆山人,讲师,从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共江阴市委党校)

上一篇:30首古诗学前班下一篇:幼儿大班食品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