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2024-06-30

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精选13篇)

1.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一

知识内化,进行探究训练

知识内化即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对学生成就的分析,对知识检查和评定、对智力发展水平的了解。运用已有信息导析出新的信息,是创造性过程,要注意知识的抽象性。学习内化环节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练习、理解记忆或解题研究、探究训练。思考练习可灵活采用相互订正、小组订正、板书订正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理解记忆或解题研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强化。

探究训练,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让学生在课后去进行思考、讨论研究。理解记忆是对学习的内容用图、表、符号或韵律化语言进行缩略、整理,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同中求异,一题多解。探索训练在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该环节题目智力成分较多,解答较难,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研究,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展开想象,锻炼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2怎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组织课外实践,培养思维兴趣

数学产生于客观世界,反过来又为客观世界服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用于课外活动来实践和应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如我在教学“相似形”时,曾组织两次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利用成比例线段,就地测量操场上的旗杆和树木的高。

二是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些活动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又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兴趣,巩固发展了他们的数学知识。 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研究,才能取得成效。这样,我们数学教师才会在新课改中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有所收获。

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才能产生认知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思维,有时也可“故设陷阱”将错误暴露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疑虑,这种“欲擒故纵”的办法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而且可预防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例如在进行“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方程(x+2)(x-5)=1的解法:x+2=1或x-5=1,x1=-1,x2=6。大部分学生看后说解法正确,当我指出这种解法错误时,学生马上产生疑问,积极思维,探究错误的原因。然后我就引导学生找出解法错误的原因,即不符合因式分解法的依据,从而总结出“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把方程右边化为零”这一规律。

2.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二

一、加强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新

所谓创造性思维, 不是对固有知识的运用和再现, 而是对新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解答, 也就是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处理各种情况、各种问题, 从而产生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基本支柱, 贯穿于人类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开展设计活动的过程是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过程, 而要取得创造性的设计成果, 作为设计主体, 也就是我们学校设计专业学生, 可以说, 他们创造能力的素养高低决定了他们所设计的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

根据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有的专家以下列公式简洁地表达了创造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造能力=基础知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法探求和运用能力

从以上公式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 创造思维能力在整个创造能力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艺术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因此, 运用联想、发散、收敛、逆向等思维方法, 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非常关键。

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必须在设计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发散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譬如:教师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设计形象地反映出“速度”这个概念呢?这个时候发散、联想思维的训练能让学生很快找到设计的灵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速度”这个概念来联想我们生活当中的有形物体, 这样, 在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极速奔驰的列车、快速下落的重物等;进一步引导, 学生还会产生“战争”“爆炸”“闪光”“粉碎”等一系列联想。有了这些形象的有形物体的帮助, 就能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迸发出高超的创造力, 设计出能充分反映所要表达主题的精彩作品。很多生活中的有形物体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力的好帮手, 如, 由“树叶”产生形的联想, 诸如手、花、小鸟和山脉等;由“树叶的质感”产生意的联想, 如轻柔、飘逸、旋转、甜美、润泽和生命等。教师通过有形物体来引导学生学会多视角地观察, 学会多层面地分析, 就能启发学生在构想设计方案时学会应用发散思维, 以新视角、新创意去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或作品。

二、加强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设计命题的创新

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学生设计命题的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设计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就能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紧密相关的教学命题引导下, 通过层层推导分析逐步明晰设计思路, 在最终获得“必然地得出”的结论中获得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实现创新意图的设计命题。下面以一个“椅子”的设计为例, 谈谈我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设计命题创新的方法。

在设计“椅子”之前, 我让学生获得了如下信息:

A.人们正需要一种椅子, 可以满足“坐” (有时可能是“躺”) 的需求;

B.这种椅子必须让人在生理上感到舒适;

C.此椅子应符合一类人的文化心理;

D.这一椅子须被安置在恰当功能空间中。

首先, 根据第一条命题的规定, 学生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得出这样的推论:应该设计出一种有承重面、支撑体或有多承受面、多支撑体的椅子;其次, 通过第二条命题, 学生推导出了需要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承重面、支撑体或多承重面、多支撑体的椅子;第三条命题则进一步使推论走向对椅子的造型、色彩以及心理因素的思考中去;而在最后一条命题中不难发现, 这种逻辑推论最终结果必然会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设计的椅子必须是一种实用的、能体现文化内涵的、功能符合要求的椅子。

需要指出的是, 上面所举的例子只能体现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过程或是方法, 在实际设计思维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成分, 推理顺序和推理的形式也可能更为多样, 并且还可能伴随着形象思维方法等其他思维方法的参与。但值得肯定的是, 在这种理性思考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设计时须掌握较为清晰、明确的设计目的, 也就是找到设计命题, 以便通过随后相关思维活动将其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作品。

让教学命题具有鲜活的内涵和诱人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能有效拓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学生因此会产生一种拥抱教学命题的冲动, 从而以高昂的热情和兴趣去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作品的设计创作之中。过去教学中的弊端, 主要源于我们在教学组织上对教学命题缺乏周密的思考和选择, 没有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列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没有考虑在学习中为学生预留应有的创造思维空间, 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进入”命题, 因而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的投入程度。

3.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三

人们认识世界是从操作实践开始的,儿童也不例外。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操作,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挖掘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我校的杨老师在上人教版第九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知道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你们认识吗?

师:它的面积你会算吗?(揭示课题:梯形的面积)要不要老师告诉你们?(不要)那你们就自己动手试试吧。(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不时地加入探究活动)

师:(经过较长时间的动手实践后)哪组先来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成果展示)

A组:我们是借鉴三角形的推导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课堂上学生是用纸片展示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高还是梯形的高,先用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得到一个梯形的面积了。

B组:我们也是利用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的。先把梯形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左上角的三角形面积等于上底乘高的积除以2,右下角的三角形面积等于下底乘高的积除以2,然后把两个三角形面积加起来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经过整理后与A组的一样,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的积除以2。

以下几组学生有的虽暂不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从多角度呈现了学生的不同的个性思维。

C组:我们这组是这样做的,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乘高的积,三角形面积等于下底与上底的差乘高的积除以2,经整理也能得到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的积除以2。

D组:我们与C组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把中间部分沿高剪成一个长方形(如上图),再把左右两边剪下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然后用梯形上底乘高求长方形面积,再用下底与上底的差乘高的积除以2求出大三角形的面积,经过整理梯形的面积也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的积除以2。

E组:剪拼成长方形,如图F组: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从上面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杨老师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维多样性,巧妙地融进学生的操作实践中,充分挖掘操作实践中的思维价值;同时借助操作方法和推导途径的多样性,既满足了不同个性思维的需要,又让个性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发展。

二、让深度思考与操作相得益彰

只有让操作与思维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激发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自我发现等思维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我校的张老师在上人教版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把圆切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转化方法发生正迁移,学生很快想到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把圆柱切拼成近似长方体,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得出公式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计算“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课前准备的圆柱形茶叶罐,并提出:请你们通过量一量、测一测,计算出你们手中圆柱形茶叶罐的体积。

从这个量一量、测一测的设计中,不难看出张老师对学生操作的独特见解和良苦用心。量什么?教师没有提示,量面积?量半径?量直径?还是量周长?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怎样量?教师没有规定,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过去掌握的方法去作出决定;为什么要量这些?教师也没有解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沟通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个量一量、测一测,张老师将思维与学生的操作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测量中彰显自己的智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让操作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

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原生态的探索环境里,让学生在原生态的知识情境中摸爬滚打,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历探究未知的思维过程,获得发现真知的个性体验。这样的操作实践既能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笔者在上《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设置了以下环节:把一段24分米长的木料,锯成两段,用其中的一段加工成一个圆锥体,另一段加工成一个圆柱体,要使加工后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木料的体积相等,要怎样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橡皮泥,自己动手试试,把得出的方法告诉老师。笔者抛弃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公式法和假设法,另辟蹊径,采用设置操作情境的方法,把“等积等底情况下,圆锥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和“等积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一数学问题融进原生态的操作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对问题展开有效地思维和探索,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圆锥与圆柱不仅有等底等高关系还有等积等底和等积等高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得出“等积等底情况下,圆锥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和“等积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之间的关系”。从上面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思维融进操作空间,不仅能让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还能有效拓展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空间。

4.数学教学如何拓展学生思维 篇四

思维的广阔性是联想教育的前提,在实施联想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数学学科之外,还涉及科学,语文,甚至绘画,童话教育等,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加突出,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才能在学生提出疑问,想法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涉及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联想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有些同学在计算平均数时,使用计算器,而有些同学则选择计算机,教师需要了解的内容更多。一个出色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幽默的个性和亲和力,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联想能力。

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灵感。教师需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解决问题,更深的挖掘问题,并对学生问题能够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评价方式。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操作过程中,就会存在缺憾,甚至收不到任何的效果。就如我前面教学黄金分割的一样,如果能够抓住问题,并适当表扬,学生的信心会大增,学习会更加主动。一旦错过,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主动的应用与实际,而且,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也至关重要。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

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4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知识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而答案却相同。把学生从固定或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养成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思维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沟通知识和方法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的一道题:如图1,在△ABC中,AB=AC=5,BC=6,DB=2AD,过点D作DE⊥AC于点E,求DE的长。方法一:先作AF垂直于BC于F,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与勾股定理算出高AF=4,然后求出ABC的面积等于12,接着因为DB=2AD,所以AD=AB,而△ADC与△ABC同高,所以AD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从而求出△ADC的面积,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DE的长。

方法二:构造方程来求出DE的长,作DF∥BC交AC与F(如图2),则△ADE∽△ABC,因为AD∶AB=1∶3,所以DF∶BC=AF∶AC=1∶3,从而可以求出AD,AF,DF的长,然后引导学生观察△ADF,发现这个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因此必定可以求出AF边上的高DE的长,设AE=x,则EF=-x,AD=,DF=2,分别在Rt△ADE与Rt△DEF中,利用勾股定理将DE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然后以DE为“桥梁”构建方程解出x,从而可以求出DE的长。在多解性题目中,必须注意解法的合理性。注意比较多种解法的优缺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不断提高解题技巧。

保护学生的质疑,并提倡多角度联想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迷信权威,尤其是老教师,他们长期的教育,使知识点明了化,此时,学生如果提出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否定他的发现。对于新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变通,也容易否定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上黄金分割点的时候,讲到人的黄金分割点最好落在肚脐眼上,这时候的人看上去会感觉特别的舒服,此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的黄金分割点是落在肚脐眼上吗?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不太懂礼貌,怎么可以这么问我,于是,我就没有搭理他。

事后,我仔细的回想这个过程,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有创造性,他能将书本知识立刻联想到实际,如果,我当时能够顺着学生的思维,立刻提问:如何才能知道我的黄金分割点是否落在肚脐眼上?如果不在,那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与实际立刻相连,而且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很多学生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碍于老师的权威,不敢轻言,此时,如果教师立刻否定学生的疑问,其他学生会庆幸自己的少言,同时,以后的教育中,学生会越来越沉默,思维也会逐渐狭隘,同时,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质疑,实际上是保护学生的联想动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激发提供保障。

5.在创新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 篇五

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创新思维训练是指教师根据创造思维特性,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为学生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造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外语教学就是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外语交际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在创新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创新式会话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而实施,因为交际遵循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使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课堂上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置身于一种热烈的语言学习气氛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式交际就尤为重要。下面通过几方面进行创新式会话。

1、运用实物,激发创新思维。

学语言的人都认为,如果在讲英语的国家生活,学习一年,那我们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提高很快。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是置身于语言环境中。教师用英语讲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借助实物,与学生进行交谈,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积极性高。例如在教初中BookI Lesson 13教师指着钢笔、铅笔、小刀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It’s a pen/a pencil/a knife.教复数名词时,也尽量用复数名词回答。What are these/

those?They are…同时还可用touch and guess把物品放在包里,让学摸一摸、猜一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教方位介词时,在教室桌上等地放置物品让学生回答。在教介词on、under、behind、near时,把小椅子放在桌上,在椅子上放书,椅子背上放书包,在椅子附近放铅笔盒。用Where’s the pen/the book/the schoolbag/the pencil box?It’s on/under/behind/near the chair.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训练反义的介词,如on、under、near、far、behind、front.学生逆向思维训练,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2、运用情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插图,配合对话,有时教师可用插图作为突破口,根据插图,设计教案,配上简笔画来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例如在教BookI Lesson85 There be…句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公园的场景,在天空中话上风筝、鸟、飞机,在陆地上画上山、水,孩子们在玩的场景。教师一边问,What’s in the picture?学生回答时There are some birds/some kites/some planes/some hill/some children. What is other things in the picture?There is/are…让学生大胆地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又如在教BookI Lesson85教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个无法确认正在干什么,但肯定在干谋事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他(她)的动作,先说出I think he / she is…请学生一位接着一位讲。教师把学生讲的话分别写在图画的周围,让学生想象更多的动作,这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每个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想象。看图口语训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电化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对于语言学习,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习特定的语言,教师坚持每节课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并且经常用换灯、录象、音乐、图画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创造一个优美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如在教学初中BookII Lesson106首先我制作这篇课文的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肯棵看着幻灯学习课文,然后播放课文的录象,当孩子哭的时候,林锋唱着、跳着、做着各种动作,这种逼真的画面,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被这么美的画面所吸引和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整节课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良好的语境,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4、拓展情景,激励创性思维。

学生创性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多可进行。教育家陶行知在讴歌中说:“ 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思维训练机会,如“英语角” 。可开展一些有趣味的交谈,又如:去看电影、去医院看病、去车站等情景,可提供学生口语训练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得到锻炼和提高。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它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等限制,比课堂教学更有灵活性。指导得法,将会收到巩固课内学习知识,扩大视野,学到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知识。要持之以恒,每天看一些课外材料、听半小时录音,能达到提高英语语言的目的。

6.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班学生评语 篇六

班主任:方早萍

1、蔡雨晗

你自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地记录重点知识的好习惯,终于使你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数学思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希望这样的好学习习惯能持之以恒,切记:胜不骄,败不馁。

2、邵诚

你现在对数学学习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的自信心也加强了。你在上课时肯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数学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家都为你高兴。希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3、方斌

你有较浓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学习自信心,抽象思维能力较好,在有序思维上有了进步;上课时你虽不善言语,但能积极思考难题,不怕吃苦。希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4、周勤龙

虽然上课时你不善言语,但你能跟着老师的提示去认真思考;你有一定的有序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较好;如果你在上课时再主动、积极些,做作业时克服自己思维上的惰性,做题速度加快些,你的数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5、王路遥

你是个聪明的男孩,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遇到难题时,你总能坚持刻苦努力,正因为如此,你的数学思维和成绩在我们班名列前茅。如果你能在数学计算时多一些细心,你的数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你是个聪明的男孩儿。上课时,你思维敏捷,发言积极;你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强,有较好的有序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你的数学学习很有潜力。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话:““天才=1%(天赋)+99%(汗水)”。

7、徐硕

你是个很有潜质的男孩,每次上课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你的思维有独创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好,有序思维能力也较强;如果能在思考难题时多一些耐心,你的数学成绩定会名列前茅。

8、余紫烨

你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强,尤其是有序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你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难题,学习上有一股韧劲;正因为如此,你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在班上名列前茅;希再接再厉。

9、王苏湘

你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希望你象海燕一样迎风接浪,勇闯海阔天空,搏击无价人生,祝愿你的成绩能更上一层楼。

10、鲁奕

你勤奋、细心、善于思考;你的有序思维能力较强,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你有好的听课习惯、思考习惯、做作业习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你把自己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11、金越

你上课时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而且你有序的数学思维,认真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如果你胆子能再大些,上课回答问题再积极主动些;你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勤奋好学,上课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难题,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端正的作业习惯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你是个多么上进的孩子呀!老师希望你能记住那句古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成功”永陪伴着你。

13、洪敏洁

你思维敏捷,一点就通,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的神态及精彩的回答,流利的谈吐,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你的思维深度再强一些,做作业速度再快一些,那么满意的成绩就会多一些。

14、王浩

你有上进心,现在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了;你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但你的简便计算的方法掌握有所欠缺,不过对自己要有信心,老师相信,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加强薄弱科目,鼓足勇气大胆发问,虚心有效地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15、方炜杰

你是个聪明、爱思考的男孩,你的思维敏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你是一个真正的小主人,在班上你的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名列前茅。不要小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你已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你在做作业或测试时思想上会开小差,甚至有时玩玩小动作,这样会直接影响你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16、许鹏

你的思维敏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较好;上课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发言较积极;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老师想送给你一个公式:“天才=1%(天赋)+99%(汗水)”如果你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并能做到的话,那你一定是个出色的男孩。

17、黄晓芹

你的数学思维反应敏捷,思维能力也较好;你以不甘落后的精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你在完成思考或书面作业时不要马上和同学交流,使自己的思维独立性强一些,那么在将来的学习中一定会有更可喜的进步,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祝你能成为所有盛开花朵中的最绚烂的一朵!

18、鲁春燕

7.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七

关键词:拓展,思维,实验能力提升

初中科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科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真正地实现这一理念, 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 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不断实践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上, 教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 而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思”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式,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初中科学探究包括“六个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会引发许多的猜想, 猜想仅停留在主观层面。要验证猜想, 就得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这一环节, 一切问题就无法解决, 一切猜想就无法验证。只有合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 才能进行实验、搜集数据, 从而进行分析论证, 进而交流和评估。因此, 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就像一根栋梁, 承上启下。在学习过程中, 如何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呢?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实验情景, 激发学生对实验活动的认知思维

实验是最充分的理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都天生好学, 对新事物有强烈好奇心, 特别是实验, 对学习和研究科学有巨大推动作用, 科学实验改革应加强实验情境的创设, 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起浓厚的认知兴趣。

实验情境的创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活动中, 经常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但是往往都忽略了问题的深入和展开, 有很多问题的提出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 在平时进行教学时, 有意无意地在提出一些问题后, 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可不可以用实验来检验, 如何进行检验, 如何设计实验, 然后, 给学生提供实验的场所和实验所必须的仪器和材料, 使学生能够完成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同时适当地给学生以指导或同学生进行探讨,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得出实验结论或检验其设计方案。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大大提高,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精神的追求,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有些现象就可以通过实验来显现、解决, 那么, 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时机,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进行探索、研究, 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且学生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精神。

案例一:为学习气压与沸点关系而创设的情境。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给圆底烧瓶 (准备好恰当的橡皮塞, 但烧水时不塞塞子) 中的水 (约三分之一的水) 加热至沸腾后, 撤走酒精灯, 水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塞子, 倒转烧瓶, 在烧瓶底部淋上冷水 (30℃左右) , 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如图) 学生看到老师要倒冷水时担心圆底烧瓶会炸裂, 有的同学甚至都捂上了耳朵。 (事实上能观察到的现象却是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 将烧瓶重复加热一次, 取下瓶塞 (也可以在塞上预先装一个放气管) 。

在这个实验活动中, 学生观察到“冷水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想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由自主地提出了许多问题:

为什么冷水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实验后瓶塞为什么那么难拔出?

为什么瓶没炸裂?

……

教师:关键在于瓶内的气压变小了 (气压低时, 水的沸点会变低) 。

学生:用抽气机将圆底烧瓶内的气体抽出, 气压也会变小, 水能重新沸腾么?

教师: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 迅速塞上塞子, 用注射器或抽气机抽气, 这样直接减小了气压, 水当然也会沸腾!

教师演示:拿出准备好的大烧瓶及相配的橡胶塞 (插带一段玻璃管的橡胶塞) , 两用气筒或大注射器, 厚壁橡胶管。先向烧瓶内倒入半瓶稍低于100℃ (不能低于80℃) 的热水, 再塞上橡胶塞, 接好两用气筒或大注射器。注意事项:装置的密闭性要好;中间连接的皮管要短;要多装些水, 使烧瓶上部空间小些。

加大压强可以演示, 也可以只举例子 (解释高压锅煮饭易熟, 教材上有精美的高压锅照片) 不演示, 由不同班级的具体课堂情境决定。

教师: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 (不一定是大气压强哦) , 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当以冷水淋之时, 瓶内因水汽液化以及气体遇冷收缩导致压强减小, 水因气压而减小, 沸点降低, 水的温度已达到其在低压下的沸点 (此时瓶内水的温度低于100℃) , 所以再次出现沸腾现象!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面对大量的素材创设质疑情境时, 要简洁明了, 恰到好处, 时时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核心, 防止洋洋万言, 喧宾夺主, 离题万里, 弄巧成拙, 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猜想中设计实验, 引发学生的思维发散

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后, 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 提出种种猜想, 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 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 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 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 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的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实验又不易做, 还是依靠猜想设计实验。比如,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 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 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 并不占有教学时间。

案例二:为可燃物燃烧条件而创设的质疑情境源自于课本上的图画 (如图) :

教师上课伊始直接演示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白磷在热水下已经达到了着火点, 但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氧气与之接触, 所以处于熔化状态而不发生燃烧现象。当向白磷通入氧气时, 白磷剧烈燃烧且现象明显, 可以看见有浓厚的白烟产生并伴有火花出现。

大部分学生:白磷在水下可以燃烧呀!

学生1问:是热水点燃了白磷还是氧气点燃了白磷?

教师: (引导学生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白磷的着火点仅有40℃左右, 又有了充足的氧气……

课后我反思:学生不喜欢接受条理清楚的知识条目, 他们更喜欢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施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突发“生成”的问题, 此时不要回避, 而要让这个“生成”变得更大、更广、更深!大胆地拿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 可以使全体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快地被激活, 使其更容易进入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

三、在原理中设计实验, 理清学生的实验思路

科学教材中涉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常常用公式表示。例如:V=S/t、ρ=m/V、I=U/R等等, 往往将这些公式作为原理设计实验。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只要测运动物体的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 围饶测这两个物理量, 选用器材和仪器设计实验。有时为了减小误差, 还要考虑先测什么, 后测什么, 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在测定电功率实验中, 实验设计思路是:根据实验原理, 明确要测物理量是电流和电压, 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电路图, 从电路图中体现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 然后连接实物电路 (提醒注意事项、实验步骤) , 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表格。设计思路清晰, 给学生程序性知识, 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四、在比较实验方案中设计实验, 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 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上讲台画出设计电路图。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 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 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 可做到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 且操作方便。比较实验方案虽然费时, 但在以后设计测电功率电路费时较少, 非常值得。比如在测液体密度时, 是用直接测量法好, 还是用剩余法好?让学生进行比较, 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意识, 达到提高设计实验能力的目的。

五、在明确实验方法中设计实验, 从方法中产生思维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常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 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研究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 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比如, 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 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 使其保持不变, 单独研究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得出结论。然后再逐一研究综合起来得出规律。当我们研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等问题时, 为什么没有实验原理照样可以进行设计实验, 其原因就是明确实验方法。

明确实验方法不但可以解决没有实验原理情况下设计的实验, 而且可以突破器材和仪器及研究者的某些限制。在演示力作用效果时, 用手捏紧广口玻璃瓶, 广口玻璃瓶形变几乎肉眼看不出。如果我们将红色的水装进广口玻璃瓶, 用橡皮塞塞紧瓶口, 再用细玻璃管插进橡皮塞中间并伸进广口玻璃瓶里, 此时用手捏紧广口玻璃瓶, 观察细玻璃管液面变化, 就可以看出广口玻璃瓶形变。这个方法就是转换法!可见, 实验设计能力强弱与理解、明确实验方法有关。

六、借助于典型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在人的一生中, 有很多知识都不是靠自身能独立获得的, 它要靠教师的传授及示范和自己的模仿才能够把知识变成自身的东西,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时,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 学生实验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样, 无形之中给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 教师重视身教, 做好示范。

目前有一些教师怕做实验, 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不高,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下苦功过好实验关, 不仅要研究实验怎样做才能成功, 还要总结出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做到以自己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艺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注意提高实验成功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学生实验成功率高是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

案例三:海波的熔化是师生较难做好的实验之一, 海波量的多少、海波的纯净程度、试管的大小、温度计的放置位置等, 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规范地示范每一步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一定能成功, 这样学生必然会激发出强烈的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实验完毕, 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洗净试管的最佳方案, 最佳的实验操作要领, 实验的现象和本质, 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的措施, 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不那样做”的道理, 再结合此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市场上有售的樟脑丸来代替海波来做此实验, 会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吗?实验的操作是否有所不同?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的同时, 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 给学生以肯定和提出一些探讨的问题, 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证明, 这样教学不仅实验成功率高, 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借助于现成的实验设计, 模仿探讨实验活动

一个人知识的获得都有一个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使学生获得一个独立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 需要在学生认知过程中逐步培养, 为此, 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前, 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 这就是模仿。通过模仿, 学生获得实验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案例四:请完成鉴别稀硫酸、稀盐酸、氯化钠三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供选用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模仿实验活动设计的训练以后, 对完成类似于本案例中的半设计、半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准备。这种循序渐进的实验活动设计形式,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

八、根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实验活动方案, 构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思维

通过以上实验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因此, 可以着手对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独立的实验设计, 就是由问题提出的实验目标, 答案实行开放, 由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选择实验的器材, 设计实验装置, 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解决提出的问题。但是要符合实验活动设计的原则, 即正确的实验原理、准确简便的实验操作、明显的实验现象、所用的实验器材要经济、结论要可信。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时, 可以是对原有的实验活动器材的改进和设计, 实验活动装置的改进和设计, 制备方案的改进和设计, 也可以是对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验设计等。

案例五: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方案:

1. 实验目的:证明纸张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 实验仪器: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白纸撕成若干小纸条后, 取部分纸条点燃, 将干燥的小烧杯置于火焰的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 (珠)

结论:纸张中含有氢元素

步骤二:过一会儿, 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4. 实验结论:纸张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这种源于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学生开放、独立的实验活动来加以解决,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

九、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与创新程度的评价, 培养学生联想、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活动方案的评价、改进与创新是实验活动设计中的高层次要求, 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过程中, 经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会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提高。可以通过归纳典型的案例, 培养学生联想、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案例六:小明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设计出一种“自热”饭盒, 为需要热饭菜的同学提供方便, 其设计方案为用铁制双层饭盒, 饭盒下层预先放好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水的两个袋子, 使用时将两袋液体倒入下层混合, 产生热量对上层饭菜加热, 饭盒四周以泡沫塑料外壳封闭, 以免热量损失。从经济安全考虑, 请指出错误, 并加以改正。

通过对这样一个开放性实验活动设计的问题的提出, 学生展开讨论, 并尝试着动手实验操作, 设身处地体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以体会如何解决问题, 改正方案。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评价,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活动设计能力。

总之, 科学的进步, 需要有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的人, 而科学的素养, 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设计能力, 是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过程。通过对科学实验设计的实践活动, 既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科学价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又能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实验知识、设计科学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也是科学教学的新要求。做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努力, 不断探索进取, 才能找到理想的培养方法和捷径, 才能培养出更多、更精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活动教育研究与发展.周跃良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王祖浩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3]化学方法论.王后雄主编.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霍益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5]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霍益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8.浅析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篇八

关键词:活跃;创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89-01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的具体过程。思维训练就是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刺激孩子的智力因子,让孩子在主动的探索中,记忆力、创造力、发散和聚敛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均衡的发展,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因此,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那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敏捷、严谨的思维呢?

一、让图示为思维提供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基于学生思维的特点,以低年级学生为例,他们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

同时线段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利用线段图将蕴涵的抽象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年龄、倍比、和差、还原等问题的教学中,线段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解“甲袋面粉有50千克,乙袋面粉有26千克,从两袋中各取出相同的重量后,甲袋剩下的面粉是乙袋剩下的3倍,两袋各取出( )千克面粉。”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当线段图展示后,思路一下了就会打开,很清楚地看出甲乙之间的差距始终是 “50-26”,也就是取出后的2个乙的量,解题就不是问题了。

二、让语言活跃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1、给学生说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式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2、引学生说得准确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让学生说得创意

在课堂上,教師有时为了使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程序“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语言表述只是依照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一遍遍地重复,使得思维的发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的新颖,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这样方能通过学生的独特见解窥视到思维的广阔空间,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联想多说,就是诱导学生联想,通过一个条件或特征说出与其有关的其它条件或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和比之间的联系时,往往可以将关键句中的分数既表述成分数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比的形式。

9.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九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

引言: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深感作文教学的难处,特别是当今虽提倡素质教育,但初中升学的应试份量仍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如何能够在应试教学中更体现素质教学,而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个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一种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的培养就是指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中的重要育人环节。说的重要一点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即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学知识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好人的道理。

初中学习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阶段特点,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和个性日益增强、突出,思想活泼、积极要求进步了解事物,但各种文化、生活、社会基础薄弱,虽然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对事物的看法认知还比较幼。而表现在初中作文中,往往就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各种相应的题材,这种就能照葫芦画瓢,结果可想而知,作文的同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带到高中、大学或者带到了今后的人生。长此以往,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会不能被社会接受,会被社会淘汰。

面对作文教育的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多年,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多年来如何实现初中作文创新性个性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清当前形式,对症农村作文教学

当前农村基层条件贫乏,学生的生活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一般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象征性的指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要么出于应试教学的需要,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目前我们农村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融于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简单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二、夯实作文基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如何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再去谈创新思维。作为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这样的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在思想上真正得到启发和发挥,就能奠定写作基础。

1、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三令五申,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差事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

2、教会学生能够主动感知生活。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事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切忌让学生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美的世界。要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在文章绝句中让他们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的深情,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环境当中去作文,肯定能够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三、拓展个性思维,实现创新作文教学

在奠定好丰富的作文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激情得到了激发,个性化思维就能够充分展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拓展,思维得到了开发,作文教学更能够创新发展。

1、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正表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标准,自己的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多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点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更好地发展。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写《成长路上,你牵着我的手》,其中的“你”,既非父母,也非朋友兄长,而是《格林童话》,虽然文章内容不够具体,但是笔者首先肯定了她思维的独创性,在笔者的鼓励下,她进行了修改,最后创作了一篇新颖的佳作。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存在,是积极向上独特的思维方式方法要鼓励和激发,是偏激落后的东西要辩证的看待,反正作为教师要起关键作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作文的热情和质量也随之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放飞,创新的芽便会破土而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发散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创新,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多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句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阶段的语言其实很丰富和多彩,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出发点和一般的成人都不一样,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

10.选择开放训练 发展学生思维 篇十

一、精选结论开放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数学知识训练中就得精选条件开放的训练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知识理解,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给你4盒录音磁带,你能设计出不同的包装方式吗?面对自己的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呢?这不是一道简单的计算表面积的题目,而是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突破纸上谈兵的局限,就得学会实验,学会与家长、同伴进行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包装上的学问。

为了不把学习训练框定在一个狭隘的空间,让学生只知道埋头啃作业,而忘却自己生活的世界还有很多变数,教师就得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把一些条件说得含糊些,给学生更多的遐想空间。

二、巧选问题开放的练习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设计问题开放的练习,引领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问题意识,形成创新意识。

如,在三年级“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练习设计中,可设计类似的练习题:兴盛牧场上,山羊有640只,是绵羊的5倍。一是通过这类问题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审题不只是看条件,更要综合问题一起来考虑。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已知信息,提出较为实际性的问题。学生会在这种训练中逐步明晰这类习题的常见问题:“绵羊有多少只?”“牧场上羊一共有多少只?”“山羊比绵羊多多少只?”从而形成对应的数学学习经验。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补充问题,而是以此为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

三、善选思路开放的练习

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标准思路,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理就行。

如,在“认识比”教学中,设计一道练习:“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在途中第一次相遇是甲、乙所行的路程比为5∶4,相遇后两车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行,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返回,又在距离A城180千米处相遇。A、B两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仍然采用比的知识来思考:一次相遇就是1个全程,2次再相遇时行了3个全程,这样甲车就行了15份,乙车行了12份。甲车就比1个全程多6份,第二次相遇点离A城180千米,意味着全程中3份就是180千米,这样1份就是60千米,全程9份,就是540千米。有的学生采用分数与比的关系来思考:第一次相遇甲行了全程的5 / 9,乙行了全程的4 / 9,二次再相遇时甲行15 / 9,这样就有180÷(2-15 / 9)=540(千米)。有的学生采用方程的解法……

创设合适的情境,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入手,在探寻不同解法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开放解题思路,不只是追求一题多解,而是在训练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选择条件开放的练习

教科书是数学教学的蓝本,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设计中以教材为源,但又不囿于教材的束缚,采取形式灵活的改编习题,让它们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在“10以内加法”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题:“10=□+□=□+□+□=□+□+□+□,9=□+□=□+□+□=□+□+□+□”,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9、8等数的构成,进一步掌握10以内加法的基本方法,并在练习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采用条件开放式的练习,一方面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数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努力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1.在课堂问答中训练学生思维 篇十一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的。

一、教给思路, 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要克服课堂语言表达的“乱”, 首先应克服思路的乱;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 首先思维要有条理性, 即思路要清晰。

要使学生的思路清晰, 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问题要由易到难, 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其次, 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另外, 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思考, 组织语言, 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最后, 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要鼓励学生敢于说, 然后达到善于说的境界。

二、由表及里,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认识事物深刻与否, 在于思维的深浅程度。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 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抓本质;理解课文, 解答问题也往往限于表面意思。

教师只要依据教材, 设计一些深究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慢慢地培养学生深究问题的习惯, 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三、架设桥梁, 训练思维的完整性

学生回答问题, 往往是直接从问题通向答案, 而缺少问题到答案之间的分析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 可以凭借课文材料和生活表象的储存来完成。如《琥珀》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写时间长和大自然发生变化?答案很简单, 因为时间长和大自然发生变化是松脂球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问一下学生, 你是怎样分析出这样的答案的呢?有些学生就很难说出这一思维过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是凭借课文材料进行分析, 找出根据;二是可以联想黄河象骨骼形成化石这一已知去推断、分析。还可以从反面假设:如果时间不长, 大自然不发生变化, 那将会怎样?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正面分析、联想推断、反面假设等, 实际上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从问题通向答案的桥梁, 训练了思维的完整性。

四、求异质疑, 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12.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十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1]。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单一,难免会产生乏味、困倦的心理,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此教师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从而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训练。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且开放性较强的游戏,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融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悉游戏规则,避免在开展活动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常见的开放性游戏有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均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体育活动。其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当学生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时,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多样化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发挥自身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自由组合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见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训练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体育课程,其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一些体育竞技比赛的规则,取胜点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增强体育训练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及防守、进攻策略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应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2]。在体育训练中运用创新性思维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式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从而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要求,又能达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真正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在体育训练的内容上应灵活多样,应用学分制的考核形式,扩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内容上的选择空间,学生拥有主动权之后,便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定义为充满创造力与创造热情。体育训练或体育教学有效实施与创造思维密不可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进行指引的,因此,当思想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之后,才会出现富有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锐意进取与创造精神融入体育训练中,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富有新意的实践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创造更多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学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以跳绳这一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项体育训练时,应摒弃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采用花样跳活动,如绕八字、蹲双摇、单摇编花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各种高难度的跳绳动作,从而使其在丰富的跳绳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趣味性[3]。让学生在竞争中挑战自我,敢于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不是单一的,只要发挥创造力,就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运动玩出花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意,将体育运动进行加工再造,从而达到在运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在竞争中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制定富有新意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同时教师应重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体育锻炼与实践的融合。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与风险性,而正因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体育才令人着迷。竞争意识强的人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为了研究如何取胜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增强体育训练的实践性。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开始前会通过多次实践来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及跑得更快的方法时什么。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创新思维由此得到锻炼。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充分将自身的潜力释放出来,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竞争的风险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能力而有所减弱,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4]。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展示自身的优势,发挥善于挑战的精神。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善于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体育训练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晓光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波.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全文版:教育科学,(02):165.

[2]张晓龙.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43.

[3]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4(01):124-125.

13.大学生思维拓展训练 篇十三

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在此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善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外国文学的教学真正为实现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外国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专业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世界文化表征的特点,是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长期因循的教学模式却束缚和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开放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既然科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无疑会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施思维训练的主要平台,因此,本文试图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

对思维进行创造性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下述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1.辩证思维训练法

辩证思维要求以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适用进行此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对《高老头》中的男主人公拉斯第涅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即可进行此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一方面是一个没落的外省贵族青年,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而另一方面还残存着善良、自尊等美好的品质。这个人物的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表姐、伏脱冷和高老头给他上的“人生三课”后,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性格中的美好品质逐渐地消失,最终成为一个野心家。然而拉斯第涅并非是一个特例。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是整个欧洲,有很多青年像他一样。于是,对该人物性格的分析又与时代和经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2.发散思维训练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寻求不同解决方法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重组信息的积极性,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如在分析《一个女士的画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伊莎贝尔在认清丈夫的邪恶面目并且已经摆脱他的控制后,还选择回到罗马,回到他的身边?”以此为契机诱发学生的发散思考,结果能得出许多新颖、深刻的观点,如:因为继女需要她的守护、因为当时在罗马天主教徒离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要对自己的爱情选择负责到底、因为她有受虐倾向、因为她要回到奥斯蒙德身边伺机报复、因为她是作者詹姆斯的保守思想的产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物……。当然,回答者要陈述自己推导的过程,而这一思考过程恰好正是聚合思维训练法在发挥作用。

3.聚合思维训练法

聚合思维训练法实际上正是从诸多线索中寻找共同指向的一种思维方法。正所谓“综学在博,取事贵约”。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占有材料,形成思路;但材料丰富、思路多了,就需要去粗存精,选择最佳材料和思路,这样才能言之凿凿,具有说服力。在实施该训练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文本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初步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掌握的材料进行推理和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上面的教学实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即是在进行聚合思维训练。

4.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得出与通常评价或见解相反的观点或主张。逆向思维训练法旨在使受训者摆脱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勇于挑战权威观点,敢于标新立异。如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进行科学评价即是一例。由于马克思对其十分反感,曾经视其为“法国式虚荣”的典型化身,所以中国学界对其评价甚低,甚至有些外国文学教材将其忽略掉。在阅读其作品并参看国外资料后,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位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与革命导师和权威教材相左的结论。教师对此要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强调不盲从、不迷信、不轻信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进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外国文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进行上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述教学模式值得推荐。

1.抛锚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所使用的“锚”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情节的影像故事。在教学时,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进而围绕“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以及模拟探索学习。如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面”人物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播发有关“巴比伦囚徒”和“英国排犹事件”的影像资料。设置问题:“夏洛克这个吝啬鬼为何执意放弃巨额赔款而索要一磅无甚价值的白肉?”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联系文本提供的“微观背景”进行聚合思维训练,把聚焦点集中到他的犹太人身份上,进而结合影像故事提供的“宏观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不难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得出全面的较为公允的评价:作为高利贷者,他吝啬贪婪、狠毒,几乎丧失了所有人之为人的基本元素;然而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饱受摧残和歧视,值得同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善于抛开具体的“锚”,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项目组织教学。如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剧本中终成眷属的三对有情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一些有趣的命题,如“身份和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莎士比亚为何安排善良仗义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孤独的单身汉?”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突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建设生动活泼、民主协调和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情和创造能力。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和帮助,允许学习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然后测试其有效性。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所必须获得的大量材料主要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这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如根据上述学生提出的有趣命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个体研究、小组研究与班级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进行对信息筛选、编码、归类、加工和重新构建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在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进行评价时应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依据,遵循“祛功利性”的原则;换言之,要允许和鼓励“无结果的调查”,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如上述有关安东尼奥的问题,学生依据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也难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然而作为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能够被本科学生发现并试图进行解答,这一过程本身足以证明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因此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热情。

3.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不仅和探究教学模式一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是充分发展想象力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大学课堂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根据波兰尼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分类,外国文学教学传授的知识属于“缄默知识”。它具有表现性、技能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在创造、设计、表达、表演、制作、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最适合学习者进行表现性学习,在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学生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建构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在实施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时,其戏剧性和激情使得学习活动带有十分突出的情感宽慰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人为环境中再现课堂以外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涌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会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更久的记忆。如在进行《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其自主推荐参与表演者,分配角色,由角色扮演者选择演出片断,对观看者进行培训,明确关注的问题,在布置简单的舞台背景后进行表演,然后进行讨论评价。如表演“奇灵沃斯探视海斯特”、“窥见牧师内心秘密”、“讲坛告白”等片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情感高度介入,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被充分展现。如扮演海斯特丈夫奇灵沃斯的几位同学超越了文本的局限,创造性地展示了这个老丈夫对年青美貌的妻子所怀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从而引发了同学对不同爱情模式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肯定扮演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不做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建议,注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感情,进行适时疏导。

对于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实施模拟授课的教学模式。首先征集志愿者,教师协助其确定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具体的模拟授课中,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参与者的努力,进行适时的点评,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如在外国文学一学期的授课结束前,由三名“学生教师”依据学过的内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说开去、比较《俄狄浦斯王》与《麦克白》命运主题的异同、《哈姆雷特》与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的比较分析。然后,向其他同学进行预告,以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教师”的探究学习,找到答案,写作教案、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授课二十分钟;同学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进行提问,“学生教师”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不难看出,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无论是扮演教师角色的同学还是扮演学生角色的同学都需要进行沉浸式的自主学习。前者从授课内容的明确到整个模拟授课的实施,其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须要相伴始终,而教学实践技能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锻炼和展示;后者在前者的示范作用下,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行了创造性思考又提升了持续学习的热度,有利于下一学期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2] 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4] 斯蒂芬 D 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周心红,洪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 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上一篇:一封劝诫信作文下一篇:《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设计(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