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反思(精选8篇)
1.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篇一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师生默契,课堂活跃。学生收获了学习的过程,老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精彩应及时总结以便优化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教育教学走入庸俗化的轨道。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有时候是语言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而对化学课来说,有时还会遇到实验演示失败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不想看到了,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就要跟学生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
二、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都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采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我们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精选提问时机、提高提问艺术
一节成功的课,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高提问的艺术。
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含金量,让问题的切入点直截了当,让问题的思考点多维统一,让问题的兴趣点贴近学生,让问题的制高点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纸上谈兵的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心阅读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合理安排课时,正确对待得失
教学课时太少。我了解到很多学科都存在这个问题。有人会问,是不是你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呢?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
学无止境,工作给我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这个领域的博大精深,要求我不断探索下去,不能浅尝则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经过了一年的新课程高一化学教学,我对高一化学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获: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后,将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发现新问题就不难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各种经思索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保证
2.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篇二
一、反思可以取众家之长, 完善教学环节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环节, 课堂教学当然也有环节。 教学环节大体包括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确定重难点及解决办法;回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复习引入新课;教学新课;练习巩固;总结, 等等。 其中教学新课可以分为整体感知新课;大声朗读文本;质疑重点难点;探究讨论重点难点;教师解决疑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应该在集体备课的时候, 取众家之长。 比如重点难点的设置、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比如巧妙引入新课, 设置情景的效果, 等等。在校本公开课中, 我讲授了著名词人李煜的《虞美人》。 这是一首哀伤、凄婉的悲歌。 意思不难理解, 亡国破家、寄人篱下的感情不难把握。 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设置, 集众教师之长之后反复思索, 最后定为有感情地朗读。 也就是在品读中感悟, 感悟后再次品读。读中见情。 确定重难点之后, 具体环节如何操作, 如何驾驭这样一个另类的课堂, 这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 在反思的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能力, 而且完善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反思可以充实自己, 提高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习惯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概括说明, 语文素养就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毛主席曾说:“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反思有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 它能有效反映我们的成功与不足。 及时反思, 有利于提高专业素养。 在每一天的备课环节时, 时时考虑自己的不足之处, 虚心练习。比如在讲授《游褒禅山记》时, 这里的虚词“其”有很多解释。比如代词意思、语气词意思, 等等。 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讲解, 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比如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信手拈来, 出口成章, 这需要文学素养和功底。 比如在讲授《滕王阁序》时, 有的老师可以声行并茂, 惟妙惟肖地讲解和范读。及时反思, 刻苦练习, 必然会提高朗读能力。 比如高三组内共研句式变换中的整散互换, 一些老师的授课环节、引导方法、操作步骤新颖独特, 效果颇好, 必然要取长补短, 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 在高三复习课中, 第一轮是基础复习, 第二轮是能力提高复习。 在基础复习后的第一次月考后, 对比自己所教班级与优秀班级的成绩, 反思自己哪里不足? 是教学环节还是要求力度? 深入反思每个题型的得分情况, 分析失分原因。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拥有一颗好学之心、反思之心的老师, 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反思, 可以提高专业素养。
三、反思可以督促自己, 勤奋刻苦, 实现目标
行者无疆, 拥有远大的职业境界是语文教师的痴性。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行者, 进而在教研领域树立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 首先, 反思自己是否有锲而不舍的职业追求。 职业追求是一个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的目标是三年之内成为旗级优秀教师。 它就像一个领航的标志警醒着我。 我会经常与优秀教师为伴, 时时督促, 刻刻勉励。 其次, 反思自己是否有客观务实的职业规划。 从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中, 我们看到他们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适应阶段、强化教学基本功阶段、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成长的“徘徊阶段”, 最后有少数优秀教师 “成名、成家”。 尽管每个老师并不都会成长为教学专家, 但作为一名教师, 专业化发展会让我们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工作中找到更多快乐。 我们要及时反思, 深刻反思, 树立职业规划, 并且客观务实。 过空的、过大的、不切实际的规划只是纸上谈兵。 每个人都有独特性, 独特性使我们成为重要的人, 独特性使得我们被社会需要。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独特性, 树立合理的目标。 我们应该找出自己的特性, 并勇于接受自己的特性, 从而有针对性、按步骤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实现目标, 实现梦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 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 尝试、改造。 ”这就是对反思最好的诠释。 反思如一把教具, 时时鞭策我们前进。 反思如一面镜子, 反映出我们的成功与不足;反思如一艘前进的帆船, 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必然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无论是一个人, 还是一名人民教师, 都要勇于反思, 善于反思, 时时反思。 拿破仑曾说:“不会在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 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同仁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 做善于反思的新时代教师。
摘要:教学反思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也就是指自己对这一段时期的某种教学行为、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一种活动。教学反思可以是单方面的, 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一个勇于反思和善于反思的人, 一定是一个进步的人。
3.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反思 课堂 教学
反思作为一种追溯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疏理问题的思路,潜在意识及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反思”的具体形式既有“反思”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其具体含义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把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审视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上升为理性探讨的过程。本文就“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出探讨。
一、教师教学中充分地进行“反思”的教学意义
课堂是师生之间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对话探究的平台,是教师的能力转化并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杠杆,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反思”这一“媒介物”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表现在:
首先,新课改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反思”的内在要求。新课改教材的编写体例同课改以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的教材既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又注重从日常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及常识上升为普遍性的、规律性的知识。同时各种版本的教材又分为选修和必修,必修是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为他们走上社会,做合格公民提供基本帮助;作为其知识延伸和深化的选修,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所设置,并且采用专题式,其知识的难度大大地提高,这种模式的教材要真正地为学生所掌握,并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地组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下去,不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不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一方面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教材上的基本知识也无法转换为学生的能力,教材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依托作用,教材的知识尤其是知识的关节点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因此,现行课改教材的编写体例决定了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必要。
其次,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反思”的客观依据。当代中学生一般来讲是90后的一代,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心理品质同70后、80后相比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其一,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来源广泛,但是渔目混杂。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比较深,在他们的知识容器——大脑中,科学的和非科学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正义的和邪恶的等各方面知识都共存其中。因此,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甄别是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以引领他们走入人生的正确方向。其二,这一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比上几代人更优裕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下造就的人一方面具有更好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些学习心理品质方面的缺陷——孤傲、清高、自私、懒惰、抗挫折能力差。这种心理缺陷反映到学习中来就表现为懒于思考或不会思考,只是一味地观望、徘徊、等待,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充分恰当地利用“反思”这一思维工具,克服学生们心理品质上的缺陷,就无法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目的,“因为只有将人事的过程尽量与自然的过程相符,才能恰当地奠定这个基础”。
再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运用的直接原因。课堂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看,它是知识生成、释放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看,它是知识的吸收、内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双边活动过程中,课堂中的“反思”是实现其效率最直接的途径。每个从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考前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仍然不能解答出来,解题思路在他们的头脑中是模棱两可。这一现象的出现,既跟学生考试时的心理暂时抑制有关,又跟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顾一味地讲下去,不去顾及学生的思维、反映和基础,更不去引导学生对现成的题目去“反思”,去进行比较,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有关。而学生既没有“反思”的时间,也没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只是机械地去认知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不能令人满意。相反,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就是能充分地利用“反思”。
最后,科学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新课改教材的许多知识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如何进行知识的更新,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而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提升本身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诚如舒尔曼所说:“教育是运用‘包括考虑为什么你做你所做的方式的教学。而缄默知识可能是教师做的许多事的特征。作为师范教育者,我们的义务必须使缄默变得清晰明了。一旦教师开始对这些问题有清晰的答案即‘我怎样知道我所知道的?我怎样知道我那样做的原因?为什么我要求学生以具体的方式操作或思维时,教师就成了更好的教育者。回答这些问题的潜能不仅存在于我们所谓的有熟练技能的教师的头脑里,而且存在于对实践经验的反思与理论理解的反思的结合之中。”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反思”的途径
“反思”作为一种既具有传统意义又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反思”的培养,其具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
首先,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进行反思的热忱。学生是进行教学的主体,任何一种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方法,要发挥其效能都需要调动课堂主体的积极性,否则,一切都是枉然。这正如斯纳卡金所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
其次,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它主要包括:一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广泛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将其加工制作,让知识在教师的头脑中发生生成反应;三是换位思考,摸清学情。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正如科恩所说:“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但我们还是有描述与我们周围的人共享的经验的方法。人们相互解释自己的行动,都会想到要从让伙伴可理解和可相信的角度解释自己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状况,思维方式和习惯及其个性心理特征,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四是理清课堂思路,整体把握课堂结构,以便在课堂中能把清晰的思路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很好地进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到各个击破,并举一反三。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思维品质去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其具体步骤有:第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是基本的方法,分析综合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能帮助人们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事物,去解决问题。科学史上的许多伟大发现,无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否则,一切科学都会变得一事无成。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反思”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又需要通过演绎的方法增强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第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类和归因。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又有其内在的属性,同时它们变化的是由一个或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知识进行归类和归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整合,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进行迁移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针对不同的知识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质疑。质疑既能激发学生进行“反思”的动机,又能排除各种影响问题解决的无关因素的干扰,抓住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实现探究学习的目的。
总之,“反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进行创新,同时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P105
2.J.Calderhead et al.ConceptualizingReflection in teacher Deuelopment,P25
3.L. Cohen et al.,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Routledge,1994,P204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体育教学中的反思学科论文 篇四
反思性教学无论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具有一种执著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然后又要自我诘难,挑自己的刺,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自我检查,校正,强化,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质疑,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并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的屈从于权威,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自己工作中的权威。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因此,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学形势下,反思教学应当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
怎样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学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往往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在上一节体育课之前,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
a,这一节课能给学生的身心带去什么样的服务
b,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
c,哪些教学方法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d,哪个环节应注意安全
课前就要做出科学的计划,结合教学实际,反思学生的身心承受力,可能遭遇到的突发事件,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情感的体验如何和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否更具合理性和针对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活动设想更加符合现实条件和现实情况。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
2.教学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进行。在一节课中可以体现在两方面:
①,用心体会,发现问题。这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启发性,教师讲解示范的明确性,指导活动的取向性,学生活动的参与性等。对于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都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在教学低年级儿童的广播操时,发现学生们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即使认真了一会,不久也“无精打采”,这固然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心理特点有关,与广播操的中规中矩有关外,存不存在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有趣,没有调动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呢还有在耐力跑的练习当中,学生们往往感觉“没意思”,都是前一圈兴冲冲跑得飞快,而后劲不足,甚至想偷懒放弃,教师就得在一旁大声喊叫或用哨声提醒督促,这就使师生都感觉累,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沉闷……针对这些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就应该有一颗敏锐善察的心,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②,尝试改进,调整反思。尝试改进是指在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后,教师主动寻求原因,并及时有针对性的改进,纠正和调节教学活动,尝试实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而调整反思,即仔细观察和反思新的教学方法和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比如上例中碰到广播操的教学问题,我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故意让他们来帮帮我,来做小老师:在教了几遍后,我喊口令让学生“教”我做——做对的我跟,做错的不跟并启发提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也就引刃而解。而在耐力跑的练习中,把单调的`绕圈跑变为接力跑或者是一路纵队的轮换领头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练习效果,教师自然也得轻松。
总之,尝试改进是教师教学灵活多样性和应变能力的充分体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问题进行内省和展开思考的过程,它要力求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目的。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如果解决,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手段和方法,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方法,从而更佳的提高教学效益。
3.教学后反思:教学生成,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自身的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发展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每节课都是“新”的。一节课下来,沉心细想,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妥当,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和发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学生在原有的技能基础上有无提高……教师有必要对此做一个回顾梳理和归类记录,将自己的得与失进行诊断思考,从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上质疑,批判,反思及肯定,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当吸取的教训和经验。比如:
记录失败之处。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次惨痛的经历,在游戏环节的攻与守中,两边的守方有个别学生越过指定的警示线,当时为了课程的流畅,我没有及时阻止,导致其他学生纷纷效尤,终于使整个场面混乱不堪,攻方的个别学生甚至被近距离的砸哭了……课后反思我懊恼不已,记下了以下几点教训:
①要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②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阻止,把它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任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5.《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篇五
课堂一开始,我请同学们观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比如:我们的教室,是否有线条?学生观察后立即回答:教室的吊顶装饰是古典窗棂的线条,教室墙壁上同学们绘制的面具有线条,教室黑板的框是直线条,教室窗帘也有线条,包括自己的衣服也有线条等……同学们的回答十分准确,抓住这一契机,我因势利导开始了这一课。艺术究竟怎样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呢?接下来我们欣赏了有关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生活中的线条、建筑、光线及轨迹几个方面的图片,在大量的欣赏中,学生感受到线条的魅力,了解到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作家用文字表达情感,而画家笔下的线条也同样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他对事物的理解。
二、艺术高于生活
正是因为画家笔下包含情感的线条,才使一幅幅作品充满生命。在欣赏课本中画家们的作品《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三幅作品会成为我国古代绘画作品的经典之作?从观察线条入手,比较它们的不同,分别用了怎样的线条,表现了怎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比较作品的线条种类、线条特点、作品内涵、画家心情,了解到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画家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娴熟应用,使我们了解了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之处。
欣赏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熟知的事物,通过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开始的时候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去画,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事物来画。我将可以表现的事物归纳了一下,分为了直线、曲线、流动的线、漩涡状的线、斜线等,在白板上为同学们分别示范,直线可以表现的事物:楼房、铅笔等,曲线可以表现的事物:波浪等,流动的线:河流、浮云等,漩涡状线条:下雨后的地面、截断的树桩横截面等,斜线:天空斜斜的雨滴等,甚至是窗台上枝繁叶茂的水仙花都可以是绘画的素材。学生的思路一下被打开,加上之前欣赏的内容,创作热情被激发,开始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6.《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6课。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本节课由活动一“可食用的真菌”、活动二“食物发霉”和拓展活动“食品保鲜”三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教法
《生活中的真菌》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总之,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和素养,并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预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西邹中心校 王鹏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三、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调查吃过冬菇的情况。b、问:冬菇属于哪一类的植物?
c、调查有哪些食用真菌、商店或超市中的真菌制品。
2、学习新课: A、可以食用的真菌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3)、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活动过程:
(1)、把自己带的食用真菌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明确真菌是一类既不 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收集到的食用真菌的图片或实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4)、交流——对有关食用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的资料交流、分析、记录活动。此时,可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从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参考教师用书中背景资料和拓展知识部分的内容。
(5)、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B、食物发霉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2)、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3)、能够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
(5)、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对其说明理由。活动过程:
(1)、食物和农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因此,上本课前十天左右教师就要设法收集发霉的物品,甚至创造条件有意让一些食物或衣物发霉,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
(2)、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适时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这一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发霉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大胆假设。
(4)、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如研究环境的干燥与阴湿的影响时,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5)、鼓励学生在课下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并找时问让大家交流研究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或拍照),分析原因,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C、食品保鲜 活动目标
(1)、能调查一种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牛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没计的方法。
5、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设计。活动过程:
1、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教材中以鱼的保鲜为例,也可以选择其他食品的保鲜。
2、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及上一课的经验,设计一种未来的保鲜技术。为使学生的设计真正实用,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知道保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D、小结:
7.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者、激发者、合作者的作用, 教学反思要先从教师的活动这方面来进行。
1. 通过案例分析
教师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教育事件、教学现象进行收集, 以案例的形式反复地分析与研究, 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如:某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在多媒体作品中插入动画》中, 该教师先是以欣赏带有动画及配乐的古诗词的动画画面导入, 使学生沉浸在美文、美景、美乐的情境中, 而后由学生进行动画创作, 有的小组创作动画美文、有的创作动画美景、有的创作动画图片、有的创作动画影集等, 而有的小组更是讨论热烈, 更有甚者则趁着热闹钻空子, 在教室里到处走动。这堂课看似热闹, 学生活跃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但本节课明显存在不足之处, 课堂显得太凌乱。课后教师做了认真的反思, 写成了教学案例, 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观摩他人的教学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 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方法上的差异, 从而提升自己。
3. 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 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 以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将成功的方面、不足的方面写成教学反思, 让自己今后的教学更精彩、更生动、更完美。例如, 某位教师公开课, 在讲授完“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节内容后, 观看了几遍教学录像,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反思:第一, 构建情境引入新知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残疾女孩田甜的故事触动学生, 她用嘴咬着绑有手写笔的筷子操作电脑的方式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自然过渡到体验手写板输入的探究活动中。第二, 认识、过程、情感三者有机结合, 设计了三个智能工具的探究活动, 每一个活动完成后, 都及时与新知识联系, 为完成总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打下了基础。第三, 教学中的不足:教学中师生互动设计不够到位, 问题可操作性不强, 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一反思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面“镜子”, 是今后教学过程中的参照物, 会帮助教师使其教学过程多一些精彩、多一些闪光的亮点。
4. 听取他人的点评
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 常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说课、备课、讲课、评课, 为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俗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在别人听完自己所执教的某一节课后, 可以虚心向别人请教, 尤其是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 是我们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活动的最好机会。
二、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服务对象, 在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养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架设学生成长的桥梁,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更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如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主要是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与否, 课堂上所完成的作品是否新颖, 综合实践课的进展情况, 所持观点的正确与否, 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反思的好素材, 这些也正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上的体现, 是我们教学中三维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8.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内涵与意义 有效策略
1.数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
1.1教学反思的内涵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以及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研究,在分析优点与不足的同时,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通过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来不断地拓展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2教学反思的价值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学反思尤其是以课例为基础的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其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回顾、思考,对教学经验的一种自我总结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学反思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对于实现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意义重大而深远。
1.2.1通过教学反思,可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研究的核心在于实现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追求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
1.2.2教学反思可促使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转换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往“学者型”方向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高中教师,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修养、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不断从中找到所存在的不利的影响因素,做到教育教学与教学反思有效结合,并促进研究成果不断地转化成教育教学行动。长此以往,教师便能通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等全面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
1.2.3教学反思可有效增强师德感
所谓师德感,实际上就是教学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者皆以教师的教学反思为基础。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的呆板、僵化或机械式的教学姿态,以更加审慎的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更富有内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数学反思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反思之内涵、意义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将高中数学反思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到实处。
2.1加强日常教学观察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多提一些疑问。例如,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状况进行质疑:该堂课上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是否有待考究,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设疑,通过针对性地观察与自我质疑,可以使反思教学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2.2及时评析交流
教师在课下也可针对课堂上的提问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最佳方案,可以促进彼此的共同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一些较为典型的教学现象有效地集中在一起,向其他教师或者教育专家进行咨询,在他们的指导下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再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以及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来探寻更多适合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2.3坚持做好教学日志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把当天的见闻及时记录下来,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回忆、分析与总结。对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想到的一些好方法、好主意,均应当及时记录下来,做好教学日志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从外界直接听到的意见或建议,应当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触相分离开来。在日志的正中靠左右两边,均留出一定的空白部分,一方面,可以写下教学感想、印象以及相关评论;另一方面,则对未来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分析材料。
2.4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自我评估,教师应当对其知识理论、教学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通过不懈地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旦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则会为此而感到骄傲与幸福;同时,科学的、批判性的教学反思,可以给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应当包括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教学实践中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这些都是教学中进行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
2.5对数学教学特点把握要到位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会十分熟悉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只是内心感觉自己清楚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对高中数学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阐释。这恰恰说明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有了解但是了解不深或者说因为很多情况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对此,我建议高中数学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准确的把握。
2.6正确理解数学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之外,还应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但是很多教师总是一味地将知识急不可待地传授给学生,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就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情况就属于对数学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偏离了教学之本。这种认识会让学生成为机械的解题机器,他们只会使用各种公式来解决纸上之题,如果拿到实际生活中则只会一头雾水。所以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不同观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以及自我质疑与反思总结的过程。尤其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或者独立思考,或者与他人一起讨论、相互点评、集思广益,使不同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点能够相互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和惊人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思”与“悟”[J].新课程:教师版,2010(12).
[2]段永亮.反思数学教学及其改进方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推荐阅读:
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08-26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7-14
体育教学感悟反思10-02
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06-08
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案07-23
体育课堂的教学反思11-01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周记06-25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一07-28
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