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2024-10-05

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9篇)

1.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一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标(人文目标):通过对文章的综合性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3、能力目标:巩固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

飞溅()_________________亢()奋______________晦()暗_____________羁()绊()______________蓦()然_____________冗()杂__________________烧灼()_____________大彻()大悟_____________ 380返老还童 返璞归真384方枘圆凿386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389放浪形骸3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391飞鸿392飞黄腾达 飞扬跋扈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与练习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五、展示学习成果(总结你在本课的最大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一课一得:汉语语法: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被动者,接受动作。如: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A 他上街买书去了。B 他拿了东西走了。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八、经典推荐:

(一)《论语》一则:【原文】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fěi(2)不发。举一隅yǔ(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角落。「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二)【唐诗一首】《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jiàng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欣赏】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2.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二

一.学科特征突显对人文性的理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加入了许多有关人文、人性的内容, 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特征的同时, 力求突出对人文性的理解, 努力“挣脱功利主义和工具性的桎梏, 为语文教育走向其人文性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为便于研究, 仅以第一册内容为依据 (以下同) 。比如《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花未眠》《我的空中楼阁》《〈宽容〉序言》等。人文性特质的增强, 对人性的尊重, 赋予了语文教育更多的生活意义和人性价值, 这是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怀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教材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进行了重新选择。比如:朦胧派诗人舒婷作品的不同取舍, 《致橡树》的回归取代了旧教材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怀。《致橡树》表达了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爱的追求,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平等, 友爱, 团结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而《祖国》则更多表达的是热爱祖国的“政治”话题。

二.编排体系结构趋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格乔伊说:“明天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 而人教版教材显然注重了这一方面。其主要体现就是结构的日趋整合, 即构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教材体系。这一体系, 不仅有机地融合了语文内部的读、写、说的要求, 而且紧密地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 多层次, 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 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 兼顾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配合, 合编为一本书。”[2]阅读教材部分, 仍按单元组合编写, 但人教版教材的独特之处, 就是改文体杂糅回归为文体统一, 每单元都按照文体组织, 每四课组成一单元, 共六单元, 每单元前均保持有单元说明, 并且每单元后都有知识短文的学习。课文共有24篇,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50%, 每篇课前删除了所谓的“学习重点”或“自读提示”, 单元说明更见详细。基本按照先介绍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再说明其相关的特点, 最后强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展开编写。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短文和综合性专题的学习内容。比如:第一册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散文的艺术魅力》《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实词的特点》等5篇文章。显然, 人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贯通、衔接, 还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纵横联系, 而且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还注重学习过程。这样, 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

在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部分, 按照写作心理编排, 内容整合优化易于学生接受。比如, 教材第一册“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部分也分五个单元, 但内容更加紧凑, 如把“用心感受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整合为“感觉与思考”等。把单元外材料“自由写作实践”整合为一单元, 且新增了“个性与创新”单元。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内部规律, 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 人教版教材内容最出彩之处就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线索简明一目了然。既富有思想教育功能, 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配有部分内容的图片、注释、表格、资料。精选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黑白和彩色图片, 具有较强的审美观赏价值和教育功能,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北京清华园荷塘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课文下面都有准确简练的注释。练习题设计有清晰直观的表格, 显得更加清楚, 赏心悦目, 便于理解。如《荷塘月色》的表格设计等。课文后面提供有客观真实独具权威的相关资料。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配有《论语》的说明等。同时, 新增了大量的选作题, 激发学生动脑去思考,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突出了创新和综合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说读写的能力。如:第一册第3课第4题“课外查找资料, 了解新时期文学中‘朦胧诗’和‘后朦胧读’及重要作家作品, 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 第11课、第3题“就其中一点谈你的看法, 并写一二百字的短文”等等。新增了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第一册第18课第1题第3小题“讨论:今天看来, 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这样, 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既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另外, 部分外国作品附加了英文原文, 如:《我有一个梦想》, 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中英文两种语文的异同, 体现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化态度。

三.选文内容文质兼美不断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 你要让他心理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 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笔者以为学习亦然。这样说来, 学习内容即教材选文也就极其重要了。总体说来, 人教版教材的选文, 选择空间更加广阔, 有吸纳全人类最优秀文化遗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文的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以第一册为例来说, 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突增。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两位和平奖得主: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法国白人医生史怀哲《我的呼吁》。选文主要涉及审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等领域, 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强的新鲜感和新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胸襟和视野。这些作品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尽相同, 但是, “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有利于形成学生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胸襟、气度和眼光, 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4]它们的入选, 标志着教材体系的更加开放和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趋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中外诗歌内容, 删减文言文内容。人教版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内容。高一上学期, 是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阶段, 教材首先设置的是诗歌单元, 利于学生记诵和赏析;同时增加了诗歌的数量, 由13首上升为16首。新增了风格各异的诗作6首, 如: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豹》等, 同时降低了学习难度, 由背诵降低为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 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第一册文言文内容压缩, 仅两单元共8课, 所选文言文多篇幅较短, 对学生要求有所降低, 只《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这两篇要背诵, 8篇文言文只背诵2篇, 占25%。在衔接阶段, 在继承传统文化 (主要是文言文) 方面, 要求有所降低, 更侧重学生对语感的把握, 即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这种变化无疑是可取的, 当然, 随着年级的变化, 文言文的分量也有所递增。

2.课文教学难度增大, 课本练习难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自读课文《死水》《赞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胡同文化》提升为教读课文。相比较而言, 对同一选文的处理, 人教版教材的教学要求较高。但练习题难度相对应的却降低了, 把练习题第一题或最后一题设置难度较大, 学生不感兴趣, 练习效果不明显的题目删除, 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荷塘月色》的练习一:“朗读课文,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 然后联系景物描写, 说说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这道题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家的家庭生活等因素, 对高一学生来说, 难度太大。而人教版教材的问题设计, 其角度更加灵活, 随之变化为:“讨论:对于本文中‘我’应该怎样认识?下面两种看法供参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人教版教材在降低难度的同时, 改换了提问的角度, 即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得更新颖, 富有新意,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恕不赘述。

3.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搜索”、“讨论”和“探究”的要求。教材设计基本每一课都设计这类题型, 且题量较大, 可以说是教材课后练习改革的一大亮点, 这一尝试在当时无疑起到了课程改革风向标的作用。有的是培养找资料的能力, 如:教材第一册第9课第4题“课外搜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等;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 如:第一册第4课第3课“开一次诗歌朗诵会, 朗诵你自己写的或你最喜欢的诗歌;第23课第4题“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劝学文字”等;有的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 探讨的学习方式, 如:第3课第3题“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等。这样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素养和综合素质, 值得教材编写者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杰关怀人性与张扬理性:析2003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 2003, 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语文 (第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三

——茨威格《滑铁卢的一分钟》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英雄,是不论年龄大小、本领高低的。假如人们没有具备勇气、冒险和斗争精神,假如没有追求生命的真谛和宇宙奥秘的执着,假如不曾有过愤怒、怀疑、反逆,就没有一次次壮丽的历史瞬间和伟大的史诗,也没有我们迄今为止所拥有的一切进步。

苏心铭|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七(16)班

“请给我画一只羊,好吗?”一个细小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一下子站了起来,使劲揉了揉眼睛。“请你给我画一只羊,好吗?”他又一次请求。因为我要急着检修飞机,不耐烦了,就胡乱地画了一个盒子。没想到,他却喜笑颜开:“我就是想要这样的。”

——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邂逅与相逢都是一种错过,拥有一颗充满想象与幻想的心才是最好的状态。我可以闭上眼,用手指来触摸那神妙的纹路,用心去感受那未知的一切,却不敢睁开眼来审视真实的世界。因为,任何美丽都经不起审视,相见不如怀念,群羊悠悠之地,谁忍心驻足破坏。愿意擦亮心灵的人们啊,当满天繁星的夜晚,只要你仰望天空,小王子就会在其中一颗星星上向你微笑,那么所有的星星都会向你微笑呢!

潘铂期|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七(15)班

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现在我把过去回想一下,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

——高尔基《童年》

浪漫的幸福与绝望的痛苦矛盾地存在于阿廖沙的这段人生岁月中,极致的黑与白,对立的光和暗,充斥了市侩们的假心假意,溢满着好心人的知疼着热,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童年。但,只要你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照亮每一处阴暗的角落!请你相信,即使你的眼前还是黑暗,即使你的生活还有悲伤,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只要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金彦涵|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七(15)班

【王老师评】

这三个同学的片段都运用了叙议结合之法。第一个片段引述材料《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句子,作者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你是否成功,而在于你是否勇于发起挑战,战胜自己。第二个片段作者从《小王子》的细节出发,在一个小片段中悟到,所谓美好的一切,有时候它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只要拥有一颗单纯浪漫的心,我们便可以像小王子一样,拥有美好的一切。第三个片段是《童年》一文中一个重要的语段,“浪漫的幸福与绝望的痛苦”组成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有童年生活,但只要心存希望,未来一定能迎来阳光。三个同学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在叙述与评论中,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意蕴,翻出了原作的另一番天地。

4.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

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图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作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

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二、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学生边读边找,自己将找到的写在黑板上。)季节:夏季

黄梅时节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还有一个等待朋友的我。

设计意图:用举例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概念的理解。为赏析诗歌做一点准备。

2.再读诗歌,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同桌之间讨论完成。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准备的材料:

天气特征:黄梅时节的家家雨。写出江南雨季特别的景致。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夜的“寂静”。

第三句点题,“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也明白客人不来的原因是下雨出行困难。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动作描写,体会独处的诗人的落寞、无聊、惆怅。抓住“闲”这个词语,体会含义。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落寞、无聊。教师先范读,学生个别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品味古典诗歌的情感美。

三、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

四人一个小组,用简笔画勾勒诗歌内容。(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中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请四个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在绘图时,一定能有所体会。)教师给予学生评出的画仙赋诗一首,算作奖励。

设计意图: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诗词魅力。教给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来凸显诗词的内容,这是诗歌赏析的一种方法。

四、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教师给出)

要求: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的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一定注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学生利用给出的一些物象,体会作者的心情。独立完成,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再现诗歌的内容,进行诗歌的赏析。这是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五、收获满满我来谈,诗词学习方法多 学生先自己谈,然后教师归纳。鼓励学生要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学习方法,再次复习学到的方法,为以后课外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做一些准备。

六、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推荐: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纸张大小为A4纸。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

3.课余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学生先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有时间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一些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寄语学生: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约 客 赵师秀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作描写,无聊,惆怅 方法归纳: 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约客》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填的词《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生:月亮,竹子,一个人,还有琴,可以想到王维《竹里馆》。师:可以背诵吗? 生:可以。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面请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张天赋同学:我画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在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利的羁绊,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作者淡泊的心态。师:看来张天赋同学对这首诗歌认识很深刻,画得也不错。老师把一首诗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你来读一下。

生:张家得女子,天赋自为名,睿智难题解,遐思美韵生。书能藏万卷,悟更胜一层。多有怜惜意,雕琢大器成。师: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终成大器。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竹子、月亮等,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物象。那么什么物象呢?请看大屏幕。和物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概念是意象。

生:朗读教师给出的物象、意象的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师:老师给同学们就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象和意象。

例如我们经常读古诗词会碰到“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希望被送走的人能“留”下来。在“柳”上寄与古人的一种思想。我们将这些寄与思想的就叫做意象。以后随着同学们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会知道很多的意象的。

师: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师: 同学们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雨

生1:青草,池塘,青蛙,棋子,灯花,师: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我”。

师:非常好!为这个同学鼓个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生1:我觉得诗人通过物象告诉我们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生。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失望、寂寞。从灯花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油灯点的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灯花的跌落。生2:我觉得想通过青蛙的叫声,写出雨夜的安静,也写出诗人的无聊。生3:我觉得通过青草、池塘、蛙声,写出诗人无所事事。

生4:我觉得作者通过热闹的蛙鸣等环境描写,想要衬托夜的寂静。……

师: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你们画的图画,在四个人一个小组,修订一下,使之更能很好的表现诗歌的内容。然后每个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分享。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看看那个同学能成为画仙?

生1:我画了一副棋盘,还有一个人。生2:我画了柳树在雨里摇曳,还有落花。生3:我画了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人在下棋。

生4:我画的是荷塘,有很多的青蛙在叫,因为诗里有“青草池塘处处蛙” ……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还有黑板上的画,评出心目中的画仙。生:某某同学

师:老师依然送给你一首诗歌,希望你喜欢。生:读“行韵有诗篇,放眼苍穹千万年。回眸一笑间”

师:同学们分享了的美图,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叫好。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一下国画,国画配古诗词,那才是绝配。

诗歌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就是品味诗歌的意境。

生:齐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便利贴上完成诗歌意境的描述。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应注意体会诗人 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生1: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成了烟雨世界。青蛙成了耳朵的主角。夜深了,客人还没有来。实在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光,竟然震落了灯花。

生2:江南的雨,催熟了梅子。青草染绿,还有池塘和青蛙。与友约弈,约时已过半夜。独自一人,闲敲棋子。无聊至极。生3:梅子成熟了。斜风细雨柳如烟,传来阵阵蛙声。已过半夜,有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生4:在梅子成熟的季节,细雨蒙蒙。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的蛙声。朋友还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下雨出行不便的原因吧。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只能是敲着棋子。

……

师:同学们都抓住“闲”这个字了。它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无聊、落寞、惆怅的心情。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个探究题:苏轼的《承天寺夜游》里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秦观的《浣溪沙》里有“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两句话都有一个“闲”字。下去好好品味一下,看看“闲”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在便利贴上写的文字贴在你的画的留白处。课下交上来,我们将举办展览,分享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诗歌,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齐背。

师:本节课我们以《约客》作为例子,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进入第五个环节收获满满我来说,诗词学习方法多。

生1:诗歌可以用歌唱的方法。生2:还可以用图画法。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文字描述法。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学习诗歌,不仅仅要能背诵,会默写。更应该在理解诗意、诗情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今天我们实践了图画法,文字描述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好好应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得的。

师:心无旁骛致情专,举一融通能反三。学习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师:发放教师推荐学生课后学习的诗歌内容。推荐:

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出示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老师推荐五首诗歌。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3.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师:老师在课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是诗歌。这是老师给予你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通过努力,实现凌云壮志。

生:齐读。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下课。

《约客》教学反思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传承了。多好!

5.人教版七下相交线测试题 篇五

线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顶点相同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是直角,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4.如图1,∠2和∠8是对顶角.()

5.如图1,∠2和∠4是同位角.()

6.如图1,∠1和∠3是同位角.()

7.如图1,∠9和∠10是同旁内角,∠1和∠7也是同旁内角.()

8.如图1,∠2和∠10是内错角.()

9.O是直线AB上一点,D分别在AB的两侧,且∠DOB=∠AOC,则C,O,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0.如图2,其中共有4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1.如图3,直线L截直线a,b所得的同位角有______对,它们是_

_____;内错有___对,它们是_____

_;同旁内角有______对,它们

是_____

_;对顶角_____对,它们是_____

_.12.如图4,∠1的同位角是________,∠1的内错角是________,∠1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13.如图5,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OD于O,∠1=40°,则∠2=___

__,∠4=______.14.如图6,AB⊥CD于O,EF为过点O的直线,MN平分∠AOC,若∠EON=100°,那么

∠EOB=_____,∠BOM=_____

.15.如图7,AB是一直线,OM为∠AOC的角平分线,ON为∠BOC的角平分线,则OM,O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1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线段中,以_________为最短.1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

____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18.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9.如图8,要证BO⊥OD,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O⊥CO,∴∠AOC=__________(___________).又∵∠COD=40°(已知),∴∠AOD=_______.∵∠BOC=∠AOD=50°(已知),∴∠B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9,直线AB,CD被EF所截,∠1=∠2,要证∠2+∠4=180°,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直线AB与EF相交,∴∠1=∠3=(__________),又∵∠1+∠4=180°(___________),∠1=∠2(已知),∴∠2=∠3,∠2+∠4=180°(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2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B.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C.不是对顶角的角都不相等

D.有公共顶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为邻补角

22.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A.1

B.2

C.3或2

D.1或2或3

23.如图10,PO⊥OR,OQ⊥PR,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1条

B.2条

C.3条

D.5条

24.如图,OA⊥OB,OC⊥OD,则()

A.∠AOC=∠AOD

B.∠AOD=∠DOB

C.∠AOC=∠BOD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B.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一点,使这条线段垂直于已知直线

C.作出点P到直线的距离

D.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一点的线段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26.如图12,与∠C是同旁内角的有().A.2

B.3

C.4

D.5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B.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C.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对对顶角互余,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D.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28.如果∠1与∠2互为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A.(∠1+∠2)

B.∠1

C.(∠1-∠2)

D.∠2

29.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是()

A.30°

B.150°

C.30°或150°

D.以上答案都不对下图中共有30.右图共有几对对顶角()

A.18对

B.16对

C.20对

D.22

四、作图题(4+3=7分)

31、如图,按要求作出:(1)AE⊥BC于E;

(2)AF⊥CD于F;

(3)连结BD,作AG⊥BD于G.32、如下左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1)现在公路AB上修建一个超市C,使得到M、N两村庄距离最短,请在图中画出点C

(2)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的位置。

(1)

(2)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33.如图,已知∠ABC=90°,∠1=∠2,∠DCA=∠CAB,求证:(1)CD⊥CB;(2)CD平分∠ACE.34.如图,OE,OF分别是∠AOC与∠BOC的平分线,且OE⊥OF,求证:A,O,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35.如图已知∠AOB与∠BOC互为邻补角,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BOE=∠EOC,∠DOE=72°,求∠EOC的度数

3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1)若∠1=∠2,求∠NOD的度数

(2)若∠1=∠BOC,求∠BOD的度数

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二、11.4∠1和∠5,∠4和∠6,∠7和∠3,∠8和∠22,∠5和∠3,∠4和∠82,∠4和∠5,∠3

和∠84,∠1和∠3,∠2和∠4,∠5和∠7,∠6和∠8

12.∠4和∠NMP

∠6

∠2和∠BMO

13.50°

65° 14.55°135°

15.垂直

16.垂线段

17.垂线段的长度

18.一条

19.90°

垂直的性质

50°90°

BO

OD

垂直的定义

20.对顶角相等平角的定义等量代换

三、21.B

22.D

23.D

24.C

25.A

26.C

27.A

28.C

29.C

四、30.(1)证明:∵∠ABC=90°,∴∠1+∠CAB=90°.

又∵∠DCA=∠CAB,∴∠DCA+∠1=90°,即∠BCD=90°,∴CD⊥CB.(2)∵∠1+∠2+∠ACD+∠DCE=180°,

又∵∠1+∠ACD=90°,∴∠2+∠DCE=90°.

又∵∠1=∠2,∴∠ACD=∠DCE,∴CD平分∠ACE.31.∠1=35°,∠2=55°.32.(略)

6.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想听录音呢,还是听老师读?),听老师读,那老师有要求,大家在听读过程中,要将课文中你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

(3)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á 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3.初步分析课文:

(1)师:听了老师的朗读,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

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

师明确: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师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

(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其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三.朗读品味。

1、师: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

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四、质疑探究

1、师: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找出来,一起探究。

2、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有可能发表的见解及收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并适

时点拨:(多媒体选择演示)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

(2)为什么又强调黄土高原土层的“厚”?——因为这厚厚的土层,正是生命元气的积蓄,也是黄土文化的深深积淀!赞美安塞腰鼓,实际上也是赞美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怎么理解?(4)“好一股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劲儿!”(第9至13自然段)要挣脱、冲破了、撞开的是什么呢?(5)“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怎么理解?

师小结:大家对课文的有关语句的意蕴内涵发表了很多见解,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疑惑之处,还未在投影中展示,可以再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揣摩,也有待于你们今后的阅读来补充。

五、小结、布置作业。

7.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七

首先, 鲁迅的作品几十年来一直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但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随着人们认识而不断的变化的。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的第一套全国统一的高中语文教材《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它为了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需要, 注重课本的思想政治性, 教学中尤其强调“阶级斗争工具论”, 教师对作品的阐释也呈公式化、标准化的倾向。例如, 《药》中夏瑜坟上的那一圈红白的花, 当时被解读为“革命者永远杀不尽, 也表示后死者会接受先烈的教训, 为革命另辟一条光明胜利的路”。1956年秋季《孔乙己》第一次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 但教参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却把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归结为他的“迂腐”、“好吃懒做”、“逃避现实”的性格。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鲁迅的作品又被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例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婆婆、大伯、柳妈之类人物划到地主阶级的阵营里去, 并且认定作品的主旨是对鲁四老爷等“地主阶级憎恶”, 这显然与鲁迅先生创作初衷是相悖的。后来, 教材中注意吸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80年代后的语文教材作了调整, 强调了“礼教吃人”的主题。进入90年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我国也开展起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主体性教学、探究教学、活动教学和反思性教学成为时代的教学思想”。进入21世纪, 注重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强调语文学科应着眼于“人”的培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把《阿Q正传》由节选改为全文, 并附加了《〈阿Q正传〉成因》一文。意在帮助广大师生更为全面地了解鲁迅的著作。课文提示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 也注意到了鲁迅本人的意见。如《药》, 现在的主旨是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由此可见, 鲁迅的作品从1950年在高中教材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虽然在以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被当作政治工具。但是现在的教材正努力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他的作品, 让学生真正地读懂他的作品, 走近他的作品。这一点上, 应该是变化的, 人们对鲁迅的认识也是随着对他作品的正确解读而不断深化的。

其次, 关于有人反映鲁迅作品难读难懂, 不喜欢鲁迅的作品的问题。北京大学王富仁教授曾经针对有人质疑鲁迅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数量太多, 对于中学生来说太难的问题。他表示:长期以来, 大家之所以认为鲁迅作品难懂, 最重要的原因是把鲁迅作品当作某种观念的工具, 将学生接受鲁迅等同于接受某种附加于其上的观念。鲁迅作品恰恰是好懂的, “因为鲁迅作品里充满着人性的语言, 是与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 这样的内在感受与儿童感受事物的方式、与普通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最接近”, “在现代文学中, 像鲁迅这样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作家不是太多了, 而是太少了, 这正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要从直感出发, 而不是观念出发”。这也可能与时代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有关, 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有无主动阅读其作品有关。高中生了解鲁迅一般都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了解的, 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 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 鼓励学生直接去读作品以及鲁迅的生平传记, 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 以求真正地感受鲁迅及其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对知识的占有量的大小已退居次要地位, 而现有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该提倡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作出多元解读,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封建制度”, “腐朽的封建思想”等大而化之的主题, 教师对教材教参机械照搬, 强行灌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挖掘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例如《阿Q正传》虽然写的是阿Q和他一生的命运, 但是它内在的深刻含义, 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 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 从而还原鲁迅, 还原文学。

8.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八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B)A.身体外形的变化

B.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C.心理变化 D.性机能的成熟

2.陈刚进入初中后,身高一直很“稳定”,看到周围同学的“海拔”不断增高,他非常着急,怀疑自己有些不正常。对此,我们可以告诉他(B)①赶紧去医院检查,吃一些增高的药物 ②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 ③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这些都是正常的 ④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悦纳生理变化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3.下列适合漫画中的学生自我调节的正确方法有(D)①参加体育活动 ②学习自我暗示 ③在教室里大声吼叫 ④试试自我解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最近,亮亮喜欢穿着“另类”服装。妈妈说:“你是一个中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亮亮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好多同学都这么穿,这叫‘酷’,这是思维独立的表现。”亮亮没有意识到思维的独立(A)A.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B.就要敢于和别人争辩

C.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D.穿着独特是有个性、思维独立的表现

5.创新创造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时代发展呼唤创造,“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创造。下列有关创造说法正确的是(D)①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②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③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④我们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男生说话细声细气,性格含蓄内向;有的女生装扮中性,粗犷豪放„„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我们应该(A)A.平静而欣然地接受 B.远离说话细声细气的男生 C.避免与众不同 D.改变装扮中性女生的穿着习惯

7.在有异性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参与者在心理上会感到愉快,工作也干得起劲、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这种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D)A.世界是由男女组成的

B.男女同学应该有不超出友谊的正常交往 C.要学会自重自爱,爱护自己的尊严与名誉

D.欣赏对方的性别优势可以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8.有人说:“喜欢和爱是不同的。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喜欢只是一种随意感触,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而爱会让你多一份幸福的牵挂,要承担责任„„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关注异性,萌发的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多数只是一种喜欢,不是爱。”这里所说的“好感或爱慕之情”发生在青春期是(D)①正常的 ②不正常的 ③对异性的欣赏 ④可耻而又让人厌恶的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据《广州日报》报道:有网友在网络论坛发帖,称广东省顺德某中学作出雷人规定,要求“男女生不能一对一在一起”。此帖一出,网友大呼“雷人”,称该规定是《史上最雷校规》。结合材料及漫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①欣赏异性的性别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②发现对方性别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③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 ④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必然诱发早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早恋让我们不再快乐,让我们青春的脸上写满忧伤。错过今天所谓的爱情,还会有明天的芳草;如果错过了青春这段学习的最佳充电时间,我们将抱憾终生。”这段话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A)①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②学会拒绝,把握分寸 ③尊重对方,自重自爱 ④勇敢接受,积极面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莎士比亚说:“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真正的爱情(C)①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 ②对异性欣赏和向往 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④需要彼此深入了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成都树德联合学校小学部校长王华倩说:“只要有自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实现梦想,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王校长的话告诉我们(A)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③有了自信,我们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 ④只要自信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漫画《自强的青春》说明(A)

A.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B.只要自强,青春就会绽放光彩 C.只有残疾人需要自强

D.青春的生命充满活力,无需自强

14.“人不可无耻,无耻之无耻,无耻矣。”孟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C)①做人不可以有羞耻心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 ③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④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做到(A)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检视自身不足 ③对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 ④要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0分)中学生小明是“追星”族,他追的星不少,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大孝子朱时茂、李晨,体育明星姚明、刘翔等。小明特别崇拜他(她)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小明“追星”不仅成绩没有下降,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1)小明追星,追的是“星”们的哪一方面?(3分)小明追的是“星”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一面。

(2)小明追星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7分)①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②我们要对照榜样,检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17.(15分)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渡过青春期,某校通过校园网设立了“心语小屋”,以下是两名网友的留言——

雨露心田:小学时,我并不太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可是最近看到好朋友长得亭亭玉

立,而自己却又矮又胖,很是郁闷。

云在天边:我内心想与爸爸妈妈平等交谈、与同学友好相处,但又不愿意主动接近他们,有心事也不愿意向他们倾诉。

(1)请你为“雨露心田”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5分)我们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正视自己的身体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2)“云在天边”面临着怎样的心理矛盾?怎样认识这种心理矛盾?(6分)①闭锁与开放的心理矛盾。②一方面,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不断寻找朋友,而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3)请你告诉“云在天边”如何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矛盾。(4分)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18.(13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它像朝露,蒸腾着热气,散发着热量,放射着光彩;青春,它像溪水,洋溢着欢乐,奔腾着希望,创造着自我。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青春的创造需要自强。

(1)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渴望成长,我们成长的渴望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和向往。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想要尝试做很多事。

(2)青春期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自信和自强?(6分)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点,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③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3)对于刚刚步入青春的我们,怎样助力青春成长?(4分)对于刚刚步入青春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19.(17分)当我们发现了身体的变化无法抗拒时,当我们面对朋友不理解、不信任的目光时,我们已经悄悄地步入青春期的大门。让我们一起迈着青春的脚步,加入到“青春之声”社团组织开展的“悄悄地青春”实践活动中去吧!

【青春悄悄话】

(1)男女生生理、心理性别特征分别有哪些表现?怎样正确看待这些特征?(6分)①a.生理性别特征主要表现为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最显著的生理差别来自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b.心理性别特征表现为性别角色方面的差异。②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

【青春咨询室】

(2)男女生交往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性别角色,谈谈你对这种性别角色的认识。(6分)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但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在接纳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青春心语录】

9.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九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国籍)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一面》节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通过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刻画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同时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作者魏巍,当代作家。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通过具体记叙和描写七件小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排除小纠纷、梦中寻师。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题破峙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现代女诗人,这首诗运用“询句—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特点。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该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的效果。〖第二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 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第三单元〗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凡尔赛宫》向我们介绍了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通过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文章插叙了一段历史轶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按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第四单元〗

《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尽情。

《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

〖第五单元〗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真实准确是消息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报道要迅速及时,语言简洁明快。

《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作者黄传会,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录音新闻》是指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这则新闻以时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间为顺序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等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按时间各事件本身的特点,真实、迅速的报道了我军中西东三路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当代诗人,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澳门、台湾、香港、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第六单元〗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

《我的中国心》作者黄霑香港词作家,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身在异国他 乡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陈晓光,词作家,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充分抒发了劳动人民幸福自豪,和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感情,通过对现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河颂》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维。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黄鹤楼》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 暮怀归之情。

《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专题荷〗 《采莲曲》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莲叶》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诗人用清新秀逸的笔调咏荷叶的高尚品质。

《赠荷花》作者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荷花与叶坚贞不渝的品质。《白莲》作者唐代诗人陆龟蒙,借咏白莲淡雅高洁的精神和内心的怨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 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莲》作者宋代诗人苏轼,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谈闲适的心情。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哲学家,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这篇哲理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情人节祝福语通用下一篇:优秀住宅小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