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共20篇)
1.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一
1.训练点
浙江省义务教材五年制第7册第13课第2自然段中的1句:“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2.训练目标
通过语言具体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用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表达具体、生动。
3.训练过程
(1)自由读句子,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义说一说。(参考答案:海棠果在摇动。意思和这句相同,表达不同也可以。)
(2)比较句子。(出示幻灯)
A.海棠果在摇动。
B.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默读句子,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上各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A句简单明了,B句具体、生动。)
B句有哪些好词写人的文章用到的,请你用。。圈出来。(参考答案:摇动圆圆的小脸冲着点头微笑)
这些好词写出了海棠果的什么?(参考答案:写出了海棠果的特征、形状。)
(3)小结:作者把海棠果在风中摇动写为冲着你点头微笑,把又大又圆的`海棠果看为圆圆的小脸,这里是直接把海棠果当人写;我们把直接把物当人写的句子叫拟人句。
(4)默读全文,把文中的拟人句用“——”划出来,并讲讲为什么说它们是拟人句。(参考答案:共有3句略)
(5)口头练习。(出示幻灯片)
A.小鸟在巩巩喳喳。
B.星星在闪烁。
要求:先不附加成分,然后加修饰语。
(6)用拟人的写法写一长句。
4.训练设想
语文教学即要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式。本项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用拟人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先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了句子,接着通过句子比较,启发学生领悟用拟人的写法将句子表达具体、生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拟人句,进行了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总结出这一写法的规律,最后迁移练习,从说到定,达到训练目的。
2.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
1 高层建筑对主体结构施工条件要求
在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 功能愈发增强的情况下, 对它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 这给施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常情况下选取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实际施工, 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建筑模板与工程标准一致。当出现工程问题时需要结合技术手段解决, 例如出现模板工程结构偏差时, 就需要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严格约束, 保证轴线横纵向偏差处于规定范围内。在模板选材上更要慎重而行, 结合区域结构特征, 筛选合适的材料, 如胶合板、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施工过程中要准确分析支架情况, 同时也要对模板进行精密计算, 让模板刚度、强度达到要求, 并且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2 常见施工方案概述
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筛选施工方案,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筒体结构施工方案。筒体结构施工的主要工艺为现浇,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可让建筑结构整体性得以保持。模板筛选方面以组合式模板为主, 另外滑动模板也经常被用到。内筒与柱间存在一定跨度距离, 一般为10m左右。楼板选择方面主要以压型钢板为主, 将其作为现浇叠合楼板[3]。另外, 还可采用混凝土薄板, 作为永久性模板进行使用。 (2) 框架结构施工方案。框架结构使用现浇法较为普遍。采取现浇法可最大程度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性, 并可适应多种施工环境或要求。与其他方法比较, 现浇法工作量较大, 因此需要较多数量的模板作为基础。在使用大量模板过程中就需要考虑运输等成本问题, 同时还要对混凝土制备、振捣、养护等进行权衡。目前在框架结构中多数情况下会将胶合板、钢模板进行组合, 或利用滑动模块进行施工。利用不同类型的模板进行组合可促使实际施工周期缩短, 让施工效率得以提升。 (3) 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剪力墙结构主要是应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替代框架梁柱, 它可承载各种内力并让结构水平力维持平衡,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面较广。在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大模板工艺是最为常见的工艺, 同时配合滑动模板工艺施工会变得更为灵活。这样既可保证结构完整性, 又可让建筑其他特性如抗震性、抗风性等得以增强。大模板工艺常见于承重墙施工当中;滑动模板工艺则多见于现浇工程中, 施工效率较高。
3 各类结构施工具体分析
本研究中结构工程情况具体如下:
本工程基础部分为¢500MM预应力管桩和¢600MM长螺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基础结构类型为桩基+伐板, 主楼为伐板, 厚度为2M, 裙楼0.5M厚;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防火等级一级, 场地类别为I类,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钢筋采用为:HRB400级、HRB500级。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 整个地下室底板、梁C40, 柱、墙C50, P6抗渗砼。主体结构:本工程上部塔楼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剪力墙结构, 框架柱。
从上述工程具体情况来看, 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因此施工面涉及较广,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 (1)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将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直接性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配比进行精确计算, 在得出确切的计算结果后再准确配制外加剂。科学测量混凝土坍塌度, 然后对混凝土进行定量运输 (采用泵送方式) [4]。然后进行合理布料, 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振捣。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浇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就需要保证输送管道始终维持通畅, 在浇筑完成后需妥善拆卸, 清洗泵及输送管道, 以便循环使用。 (2) 钢筋施工。钢筋施工也是该项目重点内容之一, 钢筋施工质量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具体实施期间, 钢筋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过程, 采购时需要对材料合格证明等资料进行严格检查, 当钢筋材料进入现场后, 相关技术人员要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抽样检测, 保证钢筋型号、性能等达到施工要求, 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库。在钢筋材料使用过程中需结合计划图纸进行精确加工, 连接时要注意合理布置荷载构件, 以“支座下铁, 跨中上铁”的原则实施, 接头处保证钢筋交错叠合, 将扎板钢及梁柱固定好。例如在梁或柱交叉位置处会存在大量钢筋, 因此要对其进行编号, 结合钢筋形状采取不同类型的支架固定, 从而保证钢筋整体的稳定性。 (3) 模板施工。项目以大模板施工与滑动模板施工为主。大模板施工先要进行内浇外板工程, 其主要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 (2) 大模板安装; (3) 外墙板安装; (4) 固定模板上口; (5) 预检; (6) 内墙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内外墙全现浇工程, 具体如下: (1) 准备工作; (2) 将外架挂牢; (3) 内横墙模板安装; (4) 内纵墙模板安装; (5) 角模安装; (6) 外墙外侧大模板安装; (7) 浇筑混凝土。滑模施工则遵循以下流程:钢筋绑扎→混凝土施工→模板提升。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模板提升在滑动上升速度上应当匹配, 从而让模板位置更为准确, 以达到设计要求。
4 结语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及稳定性,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其次, 要对高层建筑体型进行合理设定, 按照相关标准及要求控制高宽比例, 让建筑的稳定性得以保证。再者, 要保证建筑平面、立面及刚度等保持匀称, 让整体结构不出现短板部分。另外, 要结合抗风、抗震及沉降等, 把握变形节点结构特征, 将建筑形变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总之, 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权衡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施工, 以此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动的过程中, 高层建筑数量也愈来愈多, 其地位也愈加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高层建筑项目施工愈来愈被重视。建筑主体结构直接与高层建筑质量密切相关, 一旦建筑主体结构出现问题, 会造成高层建筑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所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对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了阐述, 并对相关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黄鑫.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施工安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8) .
[2]罗锦楼.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 2010 (14) .
[3]王红梅, 安玉红.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外防护施工工艺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02) .
3.中专数学主体性教学研究基本 篇三
关键词:中专数学 主体性教学 教学策略 主体能力
一、中专学校开展数学主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专学校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中专学校教学目标定位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基础数学教育地位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中专学生学习基础整体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差,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不佳,缺乏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状态对中专学生的继续学习或者进入社会就业都极为不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提出,迫切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之一便是开展数学主体性教学。
在中专的课程设置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它为中专毕业生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或者直接参加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但是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逻辑上的严密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因此中专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影响中专学生其他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主体性教学本身不仅着眼于中专学生近阶段发展,更着眼于中专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育中学会自立,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沟通,从而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然要求主体性教学。
二、中专学校开展数学主体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中专数学主体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两者缺一不可,并且是相辅相成。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要把以“教”为重心转到以“学”为重心上来,克服教师“主宰”一切的现象,转变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坚强学习意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体现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从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组织教学活动,采取教学措施,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自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或者是一种愿望。但学习动机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有责任启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2.教师提高中专生数学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可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结合,把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把教材抽象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智力的开发、道德的培养、审美的体验等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要善于把“书本中学数学”转向“生活中做数学”。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和使用学具。例如:学习轴对称的概念时制作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习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让学生想办法(例如装水)来验证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随着制作进程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答问质疑。数学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于是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从数学问题开始,数学问题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讲得越多,效果越好”的传统观念;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用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学因素创设情境;最后,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思考环境。对待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帮助学生找出问题,鼓励其建立起学习的勇气,多发现其进步之处并给予及时的表扬。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主体参与的重要策略。
学生的主体性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等特征。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必须采取主体自主学习、差异学习和培养创造力等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独奏者”逐步过渡到“伴奏者”;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教学过程正在由单向控制向双向或多向交流转变;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
3.培养学生哪些主体能力?
要真正让中专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参与实践,具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为此,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自觉探求的能力、自控和自治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
理科课程对“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并在不断提高。“会读数学书”的要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要求的体现。、自觉探求是“自主阅读”能力的纵深发展,指学生遇到问题后,能深入思考,寻找有关资料、获得问题的解决。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能力。教学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应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主动预习,课中自觉思考、探求,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外能自主阅读有关资料和参考书,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取得教学实效,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和自身进行调节、控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发散性思维练习题,通过分析、想像、判断、推理训练学生,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实际上又为促进和发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确立中专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解决师生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基本认识,而这又必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来揭示动作结构和科学原理。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是落实中专数学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和学新.社会发展与主体性教育[J],教育导刊,1998,(5).
[2]张天宝.论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基本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1996,(3).
[3]王红宇.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J],外国教育资料,1992,(4).
[4]王保军.浅谈学生的主体性与主体性与教育[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4).
4.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研究价值评析 篇四
个人交往主体性作为个人主体性的进步形态,是个人主体性在交往实践中的.具体表达.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是推进主体性研究的学术生长点,而且是深化交往理论研究的人学主体视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与网络技术不断扩张的当今社会,研究个人交往主体性也日显重要.
作 者:龙柏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 刊 名:理论与现代化 英文刊名: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04 “”(5) 分类号:B018 关键词:个人交往主体性 概念定位 理论创新 现实旨趣★ 课堂交往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初探的教育理论论文
★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浅析交往教学理论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分析论文
★ swot个人分析范文
★ 个人入党分析检查材料
★ 公共政策分析个人心得体会
★ 关于个人所得税法意义分析
★ 个人求职分析报告
★ 年终个人总结swot分析
5.主体结构整改方案 篇五
关于嘉豪城监理公司在6、7#楼抽查主体模板中存在的问题,木工班组整改如下:
一、墙柱的垂直度
1、○1:主要原因是由于木工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木工班长检查不到位。
○2:模板加固支撑刚度不够,稳定性差。
2、整改方案
根据模板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2002)本工程模板的垂直度必须控制在6mm以内,为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作如下整改方案:
○
1、召开班组成员组织讨论,明确质量要求,对每一个工人实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发到每一个在建工人手中。
○
2、加大检查力度;由先班长和工人用吊线锤挂好上下用直尺量,要求控制在5mm内;通知项目部工长复检,直到合格为止。
○
3、各班组人员必须紧密配合,模板支撑上下必须与满堂脚手架紧密连接,每一根柱子纵横向必须设剪刀撑进行加固,防止在振捣过程中造成柱子偏移倾斜。
○
4、建立奖励制度与处罚机制相结合办法,发现问题决不放过,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整改到位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责任心强,质量好的工人给予奖励,对质量意识浅薄,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实行处罚直至辞退。
二、截面尺寸出现负偏差
1、根据模板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2002)柱墙梁的截面内部尺寸为+4,-5mm,即在进行模板加工时对柱墙梁的模板尺寸要加以控制。
2、整改方案
1、模板尺寸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换掉,重新加工模板,保证模板的截面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2、严格控制模板表面砼清理,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无杂物。○
3、柱模板的加固采用槽钢穿对拉丝杆进行加固,涨模的可能性不大,模板○的截面尺寸应与构件的截面尺寸相吻合,即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前提下,宜大不宜小。
三、现浇板的平整度控制
根据模板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2002)模板平整度为5mm以内
1、模板的两端或四角高低不平,主要表现在工人随意性强,责任心不够造○成,对现场抄测的水平控制点没有复核,工人为图进度,往往根据经验没有采取水管或水平仪抄测,即进行施工造成。模板施工完成后,应根据现场的水平控制点拉线检测平整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模板的起拱高度未严加控制,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梁板跨度≥4米时,○模板应按跨度的0.3%起拱,悬臂构件应接悬臂长度的0.5%起拱,模板起拱的高度过大造成层高的尺寸偏大及现浇板的厚度偏小。因此进行模板施工时应挂线进行起拱高度应按设计要求加以控制,宜为1-1.5cm。
综上所述,以上问题充分暴露出工人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工人为图进度省工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同时班组长检查力度不够,对发现的问题往往只对工人指出而没有复查复检。在进行下阶段施工过程中,我班组将加大检查力度,加大整改力度,对发现问题不整改不允许进入下一步施工,从而将下一步的工程质量提高到新的台阶。
木工班组:覃家坤
6.主体责任年活动方案 篇六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方案
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夯实安全工作基础,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自治区交通厅《关于开展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中卫市交通运输局、中宁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方案”部署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指针,以“开展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为主题,牢固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理念,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二、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蒋银儒
副组长:丁明忠
成员:刘仲仁、董平、程卫平、吴玉仓、赵文君。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使中宁县危货运输公司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要有明显提高、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要基本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识别和预防措施要深入人心、重大风险源要得到有效监控、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要切实开展、安全生产奖励约束机制要全面落实、救援演练、应急设施等行业特殊要求要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显著提升。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三月底前,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的意义的宣传,加深从业人员对自己岗位安全职责和自身担当的安全主体责任认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学习教育阶段:四月地前,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厂长(经理)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健康十条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教育,实现从业人员“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三)、风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阶段:五月初至六月底前,组织驾驶员、押运员对运输线路中险路陡坡、狭路窄桥、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转弯、环形路以及装卸区、停车场的风险点(源)进行排查、登记、辨识;对冰雪泥泞路面、大风雾霾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操作规程进行演练;对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违章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忽视安全、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等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的风险性危害性进行剖析整改;对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线路、雨刷、标志等安全重点系统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各车组、驾驶员、押运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安全要求,根据区、市、县“开展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 实施方案部署和“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年初各岗位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承诺,扎实有秩地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在自查自评中,要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隐患考虑得大一点,措施制定得细一点,各自的岗位责任更明确一点。把安全生产提升到新水平。
(四)、整章建制阶段:七月初至八月底前,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为契机,查漏补遗,强化制度建设薄弱环节,修订、补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要加强GPS监管制度、车辆、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公司领导跟车带班制度、车辆安全设施装备管理制度、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行制度等制度的强化建设,使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更加完善。
(五)、应急预案修订演练阶段:九月底至十月中旬前,完成应
急预案修订,并组织演练;通过预案修订,使预案更加合理和更具可操作性;通过预案演练,使从业人员更加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启动程序、自救、救援方式方法,使应急救援不在纸上谈兵。
(六)复查整改、接受验收阶段:十月中旬至年底,根据各级政府、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对前期工作复查整改,努力做到经理履职落实到位、安全投入落实到位、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基础管理落实到位、应急救援落实到位;标准化建设、隐患治理、奖励约束机制、安全检查、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等重点工作有新亮点新起色。我们的总目标是:力创A级、实现B级、超越C级;十月底前,在内部考核验收的基础上,接受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考核验收。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不断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责任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是持续性的工作,要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区、市、县的有关要求,把公司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来抓。加强领导,采取各种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正确引导,积极发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是关键。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发动,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对开展活动的意义认识,动员广驾驶员、押运员积极参与。要严格工作标准,加强督察,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7.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改革研究 篇七
关键词:学生,发展,主体性
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本身, 宗旨是激扬生命, 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的发展要求, 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改革研究则要以学生为本, 发展学生主体性,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特点, 研究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体系,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关于教学主体的研究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 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支配着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 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 学习效果愈好。教改研究就是要探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关于学会学习的研究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而这种人是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才能成才。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两能三会”, 即能保持知识、能理解知识, 会问、会思、会用。使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要调动学生自我求知的欲望, 不断培养学生课堂内有效学习的能力和课后、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其次,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观察, 发现问题, 教改研究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读懂弄通应掌握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出问题, 并能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
3. 关于提高能力的研究
能力是在构建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 经过专业的文化培养和专业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本领, 各种能力的联结, 形成了稳固的能力结构。教改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如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基本构成及提升这些能力的方式与途径。
4. 关于教书育人的研究
关于教书育人笔者认为主要做好四方面的研究: (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2) 尊重学生的思想, 尊重学生的爱好, 把学生真正当成人,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使其愿意融入课堂, 融入社会; (3)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课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本,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4)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进行积极暗示和鼓励,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5.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 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研究学生的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 如思想道德水平、已有知识的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 兼顾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教学目标,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通过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 发展学生主体性是教改的核心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知的客体, 也是认知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知识增长、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教改研究的核心目标也是学生的发展, 无论是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还是教学方法的革新, 亦或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其终点目标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能力。
2.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前提
我们提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要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发展性的学生观, 做到关心了解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满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只有切实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要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 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动机和无限潜能, 是有培养前途的, 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 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全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历来存在着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种对立的指导思想。在对待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上, 启发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统一, 它不仅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同时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并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 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能力, 并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学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4.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最佳平台
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刻体会、理解并把握专业的本质内涵, 进而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因此, 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三个课堂的有效联动, 创造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采用剧目教学、项目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服务社会教学、展演赛教学, 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环境,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融合, 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环节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与引领者, 活动过程必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只有学生把教师教的内容努力内化为自身的学识和品行, 教育过程才有意义。因此,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成为教师主导作用的题中之意, 更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
8.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篇八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葛浩文;《呼兰河传》;《染布匠的女儿》
1 引言
翻译就是用译语传达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在跨语言文化交流中,翻译起着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通过译者的语言转换,目的语言的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源语言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状况、文化发展、精神启迪等内蕴,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与民族,可以畅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说,翻译活动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域的文化交流,使得人类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译者、文本与读者是翻译这一动态活动的三大主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及其意识形态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其文化地位也往往被边缘化。20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下,翻译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70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在其著作《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关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从此,翻译的主体性开始得到翻译研究界的关注。翻译研究的重点,也从以往的“忠实”、“对等”转向译者主体地位的发挥。译者在翻译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倾力研究的热点,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全盛的时期。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也是作品原作者与目标读者、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媒介,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译者在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进行选择与适应,其个性特点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在译作中,这些都使得译文不可能绝对忠于原文,而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发挥和创兴。译者主体性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呼兰河传》和《染布匠的女儿》是葛浩文早期和近年的两部译作,前者出版于1979年,后者出版于2005年,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层面,比较分析葛浩文的这两部作品。
2 葛浩文及其翻译观概述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文学翻译家、汉学家,被誉为“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葛浩文是翻译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翻译家,翻译了包括萧红、杨绛、冯骥才、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毕飞宇、姜戎、王朔、莫言等几十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优秀文学作品,例如,萧红的《萧红小说选》、贾平凹的《浮躁》、李锐的《旧址》、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苏童的《米》,以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和《酒国》等,都是其非常卓越的译作。在中国文学作品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葛浩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葛浩文的翻译严谨而讲究,清晰而准确,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原作的灵魂和神韵,在翻译的选择与适应中,充分发挥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他注重从文化角度出发去进行翻译,在他的翻译笔触下,中国文学拥有了当代英美文学浓郁的色彩。葛浩文在长达三十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翻译观。他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忠实,应尽可能地将原文忠实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其次,背叛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翻译就像读诗,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融入自己的选择观、经历与知识,没有哪个翻译能够与原文完全一致,只要是翻译,都会对原文有所背叛。但是,这些对于作品的变动和调整,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西方读者的兴趣,增强译作的可读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译者通过语言转换,将源语作品中的文学精髓呈现给目的语读者,以此来激发目的语者的感情共鸣,促进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译者可以变动和调整作品的某些地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顺利达成翻译的目的。从葛浩文的翻译观可以看出,对于一位优秀的译者来说,无论其那个阶段的翻译作品,都会受到其主体性影响,都不会完全忠于原文。在翻译这一动态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可以说是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有机的、动态的统一。
3 《呼兰河传》与《染布匠的女儿》中译者主体性对比分析
3.1 《呼兰河传》与《染布匠的女儿》概述
《呼兰河传》是将萧红推向创作巅峰的著名长篇小说,这部回忆体小说,也代表了萧红的杰出文学成就。对此,葛浩文认为《呼兰河传》充分体现了萧红最具个人色彩和艺术性的创作,展现了她卓越的艺术天赋,“In the final analysis,Tales of HulanRiver must stand as Xiao Hong,s representativework;it is her most personal and artistic creationand is a lasting testimony to her artistic genius.”。于是,衷情萧红作品的葛浩文,成为《呼兰河传》的不二翻译人选,而其翻译的版本——Tales of Hulan Rive,也成为这部优秀作品的唯一精致唯美的译作。该译本最早出版于1979年,此时学术界刚开始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因此,译本还极大地体现出传统的翻译理念。《染布匠的女儿》是葛浩文在2005年翻译的《染布匠的女儿:萧红小说选》中的一篇作品,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研究。在前者的翻译中,葛浩文基本是忠于原文,并尽力再现呼兰县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但是,在研究与理解原文原语的前提下,葛浩文也发挥了译者主体地位,对译文进行了适应于选择,以满足目标读者和西方主流世界的需求。例如,他只翻译了《呼兰河传》的前五章,作品的第六章、第七章都省略未译。第二章跳大神部分,对于大神和二神的一些唱词,也进行了省略。《染布匠的女儿》是作者成名之后的译作,葛浩文在翻译中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其译者主体性地位可谓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只不过,该部译作的反响比较平淡。
3.2 葛浩文在《呼兰河传》中的忠于原文的翻译标准
萧红的《呼兰河传》首次出版于1942,葛浩文的翻译开始于1975年,也就是尼克松首次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的三年,并在1979年出版。同年,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与大陆建立了外交关系,邓小平在访问美国。这些政治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人民对于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葛浩文的《呼兰河传》译本就这样诞生。《呼兰河传》充分贯彻了忠于原文的翻译理念,在所选的翻译章节中,葛浩文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力图原汁原味地再现作品的精髓。
正如葛浩文在《呼兰河传》序言中,所说的那样,“the foremost consideration has been a faithful rendering of the unique writing style-simple yet precise,intimate without being gushy”(Goldblatt,1979:xi).(“忠实而独特写作风格、简洁而精准的描述、真实而不造作,是首要考虑的”)。
3.3 葛浩文在《染布匠的女儿》中的翻译经济性选择
《染布匠的女儿》是2005年才翻译出版的,需要以当今的文学作品翻译主流价值观来评判。此时,译者主体地位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二战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发展中大国国家,吸引了更多西方人关注中国文化。但是,在西方国家,其价值观与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例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宗教思想等。为了更好地迎合西方读者的需求,葛浩文在翻译中,积极践行了译者主体性的理念,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融入自己的主观理解和个性特点,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处理,其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表现得比较淋漓尽致。
3.1 《呼兰河传》与《染布匠的女儿》译者主体性对比
在《呼兰河传》中,“所以男人打老婆的时候便说:‘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Then when men hit their wives they can say:“The Immortal Matro is supposed to be in constant fear of being beaten by the Patriarch,so what makes a gossipy woman like you different?” It is obvious that for a man to beat a woman is a Heaven-ordained right,which holds true for gods and demons alike.No wonder the idols in the Temple of the Immortal Matron have such obedient looks about them—that comes from having been beaten so often.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obedience is not the exceptionally fine natural trait it has been thought to be,but rather the result of being beaten,or perhaps an invitation to receive beatings.)
在这个例子中,萧红表达了她对性别歧视的不满,服从只是被殴打的结果,也是继续遭受殴打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正风起云涌,葛浩文忠实地再现了萧红作品中对女性歧视的不满,从而达到了主体完美契合社会需求的目的。再如,“呼兰河这地方,到底是太闭塞,文化是不大有的。虽然当地的官、绅,认为已经满意了,而且请了一位满清的翰林,作了一首歌,歌曰:溯呼兰天然森林,自古多奇材。”(This place,Hulan River,was much too closed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and there wasnt much culture to speak of.Nonetheless,the local officials and gentry were in the main satisfied,and a Hanlin Scholar of the Ching dynasty had been asked to pen a lyric about the place,which went:Natural forests along the Hulan,Since antiquity the source of remarkable timber.)
在这里,关于timber,葛浩文在该页进行了注释说明,但是,在2002版中则删除了注释。究其原因,一是注释太多会影响小说的可读性,二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注释太多h会影响文学翻译的效果,因此,对于此处,葛浩文进行了删除。另一个变化是“Ching”、“kang”、“Hsiao Hung”都采用了“Qing”、“kang”、“Xiao Hong”,
葛浩文非常注重对读者的研究,他认为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关注读者,而不是译者。在《染布匠的女儿》的译作中,葛浩文基于出版商的要求和读者需求,对于翻译策略进行考量,并根据增强作品的故事性和西方读者阅读便捷性,删掉了每章开始部分的史料内容以及小说结尾的大部分评论,这也是导致该部译作反响平淡的原因之一。
4 结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整个翻译活动中,为了让译者能充分理解原文,译者需要忠于原著,最大程度地还原源语言作品内涵与文化,但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也会受到其翻译观、翻译目的影响,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和策略进行适应于选择,同时,受到译入语意识形态、诗学和出版商的影响,还表现出一定的受动性和为我性,这三者是辨证统一的。译者需要在翻译实践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合理的彰显与遮蔽,采用更加恰当的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以提高译作的可读性和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孙志军.译者主体性及文学翻译中的改写——以英译《狼图腾》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2:42-45.
[2]夏冬冬.葛浩文译者主体性探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5,02:53-54+62.
9.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九
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
翻译主体性研究摒弃见物不见人的研究模式,重点研究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意识和翻译主体性,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人为本,因此可将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应用于翻译主体性研究.通过尝试,我们看到翻译是交际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语言文化交流和译入方语言文化建构过程.不同过程有不同的翻译主体.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作者的创作意识、译者的认知意识和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操纵意识、读者的接受意识.对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意识的研究,汇成翻译主体性研究.
作 者:程永生 CHENG Yong-sheng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23刊 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9(6)分类号:H059关键词:翻译主体性研究 描写交际翻译学 翻译主体 主体意识 翻译主体性
10.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篇十
XX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为保证后期装饰装修工程进度和质量,我项目部在主体结构现场结构抽检合格、主体工程验收前,按照规范要求对主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砼工程、砌体工程局部仍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针对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经我项目部研究,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质量问题及整改方案
1、蜂窝
整改方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料,洗刷干净,支模用C30细石混凝土仔细堵塞捣实;
2、麻面
整改方法:抹灰时进行统一找平、压实。
3、孔洞
整改方法:将孔洞周围的松散砼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C30细石砼仔细浇灌、捣实。
4、表面露筋
整改方法:将表面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
5、缝隙、夹层
整改方法: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砼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砼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整改方法: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缺棱掉角较大时,需植筋后支模,用C30砼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砼梁、墙胀模、扭曲
整改方法:弹出或挂上水平、垂直方向控制线,将胀模、扭曲部分剔除,当有分布钢筋或箍筋露出时停止剔凿,然后随同墙、柱、梁抹灰进行修补、找平、找垂直。
8、砼顶棚表面不平整
整改方法:将墙体四周水平线引至顶棚下,根据该水平线量测出顶棚平整度误差值,偏差较小的房间用磨光机打磨达到要求,偏差较大的房间对顶棚进行机械喷浆,喷水养护24小时后用1:2.5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的15%的801建筑胶)统一按照误差值找平。
9、凸窗板不顺直
整改方法:在窗口左右两侧放出垂直控制线、窗口上下两侧放出水平通线,据垂直线、水平线量统一确定修补情况,在保证不露筋的情况下将不平整的凸窗板做轻微剔凿,然后将凸窗板按照13-15cm(设计厚度为14cm)的厚度通过抹灰和胶粉颗粒保温层进行找平、调整。
10、砌体灰缝不密实、裂缝
整改方法:砌体灰缝不密实的重新找补,保证灰缝均匀密实。对砌体裂缝的墙体进行挂钢丝网,抹灰处理。
11、材料准备与相关要求
整改方法:修补所用混凝土采用C30细石混凝土(细石粒径0.5mm),水泥同原砼搅拌用水泥,现场中砂过筛使用。
二、整改计划
现阶段已进入冬季施工阶段,小范围的局部修补无法保证修补质量,因此年前暂不进行修补。对墙柱梁胀模、扭曲的年前安排人员用剔凿,剩余工程量在2011年3月1日随抹灰进度进行。
三、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质量问题整改领导小组,负责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和协调各专业队伍在处理质量问题协调工作,小组人员安排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XX 整改施工人员:暂定12人,如人员不能满足施工时,3日内协调人员到位保证不影响抹灰等后续工程施工。
2、施工中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在发生问题时,及时与甲方、监理沟通,根据现场实际,寻求妥善处理方法,遇事不拖,及时解决,加快施工进度。
3、建立并实施关于工程质量整改落实和进度的奖惩制度,将各楼落实到人,做到定人、定时整改,不能按时完成的给予经济处罚。
XXXX项目部 2011年1月4日
荐荐民个人主先
生进
活性
会教
整育
整改改
措方
施
案
荐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建设厅
荐信用社下半年工作计划整改措施
11.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各有高低。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联系学生们熟知的生活经验和现象,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可以是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以情境的多样性、直观性和形象生动等特点去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们内在的认同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愿和探究意识,帮助他们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牛津版初一英语《7B Unit 2 Neighbours》这课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们以“My neighbours”为话题介绍各自的邻居。学生们就可以迅速联想到自己周围的邻居,印象最深刻的邻居,然后进行introduce。比如,学生A:My neighbor is a policeman. He wears uniforms every day…学生B:My neighbor is a doctor. On one occasion, I got sick…这个开放式的话题,让学生迅速进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有关“My neighbours”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于参加到课堂讨论学习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主讲”变成“学生主说”,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主体性课堂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去自主学习、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经过发散性思维以及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探讨,以形成结论性知识,帮助学生更多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学习《International charities》这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题目展开小组讨论。首先,教师可以列几个提纲性题目,帮助学生展开讨论:What is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Do you know the role of it? Do you know the magazine of Charities Around the World?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组员之间做到相互合作与分工,有的负责记录整理,有的负责发言,共同完成讨论任务。这样,就形成了开放式的主体性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去思考、发现、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活动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是构建主体性英语教学课堂模式的重要途径。活动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趣味的游戏活动、英语剧表演活动、采访对话活动等等。比如,教学《International charities》这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以话题“If you are an editor from Charities Around the World,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people and ask them to do something charity? ”开展采访对话活动。由学生A扮演“杂志社编辑”,学生B、C、D……扮演“记者”,“记者”分别向“编辑”提问。“记者”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提出最精辟简短的问题;而“编辑”也要由独到的思维能力,才能回答“记者”的各种犀利问题。整个活动中,既有“对峙”又有配合,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整个对话活动十分激烈和精彩,就像是一次头脑风暴,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对话可以将新学的英语词汇、短语、句子运用上,巩固课堂所学。
总之,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要寻求思变。课堂教学要重新定位师生的角色,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大胆探究、精于实践、主动参与。唯有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改进教师的教法,转变学生的学法,真正意义上改革初中英语教学,构建新型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12.技工学校物理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 篇十二
1 主体性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主体性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具体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主体。
主体性教学首先要求把学生视为主体,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学生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 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和单纯的”培养”对象。因此,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其次, 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条件, 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做好服务。
2 技工学校物理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 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敢动手操作, 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行为, 才能培养创新思维所需要的非逻辑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品质, 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 物理课堂上, 教师应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 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信任学生, 宽容学生,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 鼓励学生与同学争论、与教师争论, 允许学生出错。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自己的教学。
2.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悬念,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使学生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鲁宾斯坦认为,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 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发展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 物理教师必须把问题情境创设作为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多方面的:有的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来确定:有的问题情景可以直接从教材中设置的思考练习题中选择;有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 师生议论得出, 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质疑的主体作用。
2.3 多安排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课堂上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任何不经过充分、独立的自我活动而获得的认知结构都是不牢靠的。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 创造潜能不断地得到挖掘。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独立地进行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运用和评价、反思、调整等。
2.4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疑”是学习的需要, 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新的源泉与基础。“一般的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司空见惯的问题, 需要有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 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唯唯诺诺, 老师怎么说就怎么接受, 有问题不敢问, 有想法不敢说, 一知半解不敢质疑, 就毫无积极主动可言, 主体性也就无从发展。因此, 在物理课堂上, 应建立一种民主教学的和谐气氛, 消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 让他们认识到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提问, 不会提问或不敢提问就是不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无错”原则,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求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 即使说错了也要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的意识和勇气;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敢于反驳别人的观点, 让他们质疑问难。
2.5 让学生合作学习, 体验成功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学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 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能把生生互动提到它应有的地位上来。物理课堂上, 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 彼此争论, 互教互学, 相互切磋, 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在小组中, 交流是多向的、互动的, 每个人都有大量的、均等的质疑问难和发表见解的机会, 每位学生不仅可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和学习方法, 也可从同学那里, 通过讨论交流, 获得启发, 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后进生,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6 进行学法指导
开展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 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主动学的基础, 是实现主体性发展所必需的。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知识成倍增长的今天,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因为一个人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形成了学习能力, 他的一生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引导他们模仿学习, 通过模仿教材中例题的解答方法, 找出思考、解答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技巧和规律:而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则要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再如, 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间的联系, 充分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学生掌握了结构, 有利于直觉思维, 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 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以主体性教学模式理论为指导, 通过技工学校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技工学校物理,主体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新伟.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唐松林, 汤福球, 杨德坤.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4) .
[3]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J].教育研究, 2003 (5) .
13.社区志愿主体活动方案 篇十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志愿服务精神,以创新志愿者工作机制为着力点,注重普惠民生,注重为困难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构建具有金岗特色、彰显金岗魅力的志愿者工作体系框架,为把金岗建设成为繁荣、和谐、美丽的现代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活动有举措、有台帐、有记录、有资料,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三)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同时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
(四)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五)坚持社会化运行模式,把社区、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工作内容
(一)、邻里守望。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为目标,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倡导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助,大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青年为主力,结合各类重大活动开展各种主题和形式的志愿服务。
(三)社区服务。针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弱能人士、重症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探望、饮食起居照料等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妇女、儿童帮扶。针对妇女、儿童,开展“春蕾计划”、“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进社区”等活动。
(五)法律咨询。为居民提供交通、工伤事故,经济、赡养、婚姻等民事纠纷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等服务。
(六)科普服务。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以及结合民生关注热点开展各类专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加深居民对科普知识的感性认识。
(七)党员志愿者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以便民利民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文明劝导行动和社区公益活动,以帮困助弱为主题的帮困结对、定期走访、慈善捐增活动。
(八)心理咨询。对居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矛盾进行劝解,为高龄、孤寡老人提供上门聊天或电话问询、临终关怀等心理咨询服务。
(九)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提供交通指引与咨询,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维护候车秩序,开展文明劝导,倡导文明出行。
(十)“五老”志愿服务。组织热心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
(十一)老年人志愿服务。根据老年人特点,建立具有老年特色的文体团队,发挥他们的余热和才能,以此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队伍保障。进一步充实加强建立起一支包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扶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普及、医疗卫生、治安防范、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队伍。
(二)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构日常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4.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四
文章编号:1008-0627(2003)01-0118-03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
15.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五
一、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是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训练的:第一步,正读课文,指导学生把字、词读准确,读出节奏,引导学生做好词语积累;第二步,研读课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欣赏课文是所描绘的景物,探究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法;第三步,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第四步,拓展迁移,引导学生阅读技法、意趣相类似的文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写作技法,试着模仿、创作文章。
当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学生便拥有了开启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优秀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乐意阅读、主动阅读,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秋天》一文时,我是这样来安排的,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理清诗歌的脉络。并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接着,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喜悦、明快的语调,再现秋风、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等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然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这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丰收的喜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
情境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方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人文性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小学生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努力让语文课堂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江雪》一文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雪景图:冬天里,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下着鹅毛大雪,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然后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在脑海里想象出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创设了寒冷的冬天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带领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意境。
三、利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主体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有“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的教育思想。小学语文课堂是训练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展示主体性的主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根据所学作品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鼓励学生采用文字,也可以采用演讲、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秋天》一文时,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到意境美、情感美和音韵美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秋天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秋天的美又是各不相同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心中的秋天。教师鼓励学生用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用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用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现秋天的美,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丰收的喜悦,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朗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表达,张扬个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理念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从“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主体性”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16.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82-01
新课改中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里面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主体教育。只有教育工作者务实求真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他们充满激情的参与数学活动,才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创新。那么怎么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呢?
一、第一次接触,让学生自己感知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是否能够做到一件事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在年少的阶段,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不相上下,所以他们是否能够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努力的去学习。而小学生的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离不开感知”,感知对他们获取数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他们接受文字信息要比接受图像信息更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渴望有乐趣的学习。正是因为这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创造条件,让他们清晰的感知日常生活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可以创设学生身在其中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学会观察、搜集并处理信息,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比如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不强,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他们看自己想看的,从喜好的表面开始看,然后由我们逐步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感知。在教一年级《数一数》时,可以先让他们观看播放的动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出包含在这些动画里面的数学知识。就此,把学生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内容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讲,去看图,去思考。
二、第一次认知,让学生发散思维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十分的开放,但是如果长时间没有发散自己思维,久而久之,思维便会被束缚,就会缺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为了避免这种遗憾的发生,在我们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做自己想要做的。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环节:
1、画、量: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2、折、拼: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指明介绍折的方法:假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
3、撕、拼: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角的一条边、顶点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180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不仅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把握住了课堂,他们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体,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课下巩固,让学生自主练习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上好练习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证,也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练习课的上法,需要有以下技巧:
1、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我们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练习中有收获。
巩固知识时,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物极必反,教师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习题的数量,否则将会出现抄袭,作业质量低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除此之外,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时实践让学生巩固好所学的知识。
通过习题的练习以及实践的巩固,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希望自主学习,在无形之中便指引着他们发挥主体性。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性,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去认识,去巩固。其次还需要教师采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行为,不但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们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J].关爱明天,2014,(4):31-31.
[2] 叶 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J].未来英才,2014,(1):25-25.
[3] 徐欣荣.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教师版),2011,(6):56-57.
17.东岗运用库主体封顶仪式策划方案 篇十七
运用库封顶仪式
策划方案
中铁一局集团兰州轨道1号线东岗车辆基地A项目部
二○一六年五月
背景,紧靠G轴线22-23框架柱固定,主背景采用红色,靠上居中位臵为兰轨LOGO及兰州轨道交通公司、中国中铁LOGO及中铁一局集团,中间靠上用金色字写“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基地”,正中用金色字写“荣耀封顶”,中间靠下,用金色字写封顶日期。地面铺设一条10×4米红地毯,背景根部摆放鲜花点缀,约20盆。舞台前部中央摆放话筒架一个,供领导致辞使用。话筒位臵在领导站位的中间,避免发言人发言时挡住后面站排的领导。舞台右侧设主持人话筒,话筒架稍靠前,面向左中位臵。
2.舞台周边布臵:背景前摆放鲜花点缀,约20盆,舞台左右两侧纵向八字状各摆放花篮3个,花篮上带祝贺绶带(单位待定)。舞台两侧稍远处,各设气空飘气球三组6个,左侧:热烈庆祝中铁一局兰州轨道1号线东岗车辆基地主体圆满封顶;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建功地铁,造福兰州;右侧:热烈庆祝中铁一局兰州轨道1号线东岗车辆基地主体顺利封顶;诚信创新,永争一流;建设精品,铸造丰碑。条幅高度约10米。
3.封顶口:主席台南侧2米居中位臵,设2×0.7米预留封顶口。口边设红色防护边,防止灰浆外流。
4.参加人员位臵:封顶口往南2米,为参加封顶仪式人员方阵。
5.宣传横幅:在主席台对面E轴线的框架柱间设三个宣传横幅。舞台正对面横幅:建设轨道交通,造福兰州人民;左侧为:
(6)中铁一局建安公司祝东岗车辆基地主体圆满封顶 2.运用库板面宣传横幅
(1)板面安全通道入口:从安全通道登上板面后,入口面对处护栏上部设横幅一条,“落实班组安全质量责任制,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促发展”。
(2)通道拐角处。在板面F-2轴线交处,设红色标语横幅一个条: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3)通道两侧。在板面步入会场的通道两侧,利用柱子间隔布臵安全质量宣传横幅和其他单位祝贺封顶横幅。横幅大约10幅。
五、庆典准备
(一)庆典活动分工
为了做好接待领导、贵宾和媒体的服务工作,现场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马明 荆长社负责接待轨道公司领导。
魏宏亮 任守勤负责接待铁一院、地勘院、监理等 赵柱 和新平负责新闻媒体记着,由甄君交接给你们。王富 雍博负责车辆指挥停放。
刘扬 许成负责混凝土运输,手推车铁锹发放收回。王霞 毛雷航 刘瑶琪配合办公室给负责接待倒水。任军、曹文斌、王小荣、韩鹏顺、刘根 吕青龙负责混凝土平整。
31.李晓峰副总经理致辞: 2.监理单位致辞: 3.轨道公司孙总致辞:
4.轨道公司段总宣布开始封顶。轨道公司领导宣布开始封顶话同时,会场两侧彩色花筒(各3个)同时拧开,彩纸喷向舞台。
5.灰倒入封顶口打花旦。(注意:此时南面灰斗车移开,给照相、摄影留出位臵,工作人员全部都在挥锨捣灰)。
6.主体封顶完成:封顶口的灰捣平后,由主持人宣布封顶结束。由两名穿工作服工人抹平封顶的混凝土面层。
(三)仪式结束
18.学生主体多元考评方案 篇十八
一、整体安排
形式
范围
考核
1—6年级体育、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1、2年级科学、思品。
考试
1---6年级语、数、英
3—6年级科学、思品
考评
根据考核和考试综合考评
二、具体安排
(一)考核部分安排
1、考核组设置
学校设3个考核组,由督评组统一牵头。
1—6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由教研组进行考核
1—6年级音乐、体育、美术由年级家长质量检测组进行考核(每个年级由年级主任负责在本年级中选出具备本学科考核能力的家长组成考核组,音乐、体育、美术各3人)
1—2年级科学、思品由学校督评组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
语文:朗读、背诵、口语交际
数学:口算、动手操作、思路讲解
英语:朗读、听力、口语交际
音乐:乐理知识、唱歌、欣赏
体育:基本体操(立定、齐步走、转向、广播体操等)
身体素质(仰卧起坐、掷铅球等)基本技能(跳绳、跳高等)
美术:美术知识、绘画、手工、欣赏1、2年级科学、思品以调查形式进行,了解课程开设情况、教师上课情况及简单的学科知识。
3、考核具体操作
(1)命题:每个任课教师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项考核内容出考核提纲供考核组参考。
(2)考核组依据各科考核提纲和教材确定考核内容,在6月5日------6月20日对各年级各学科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成绩表,上交督评组。
(3)考核成绩各学科均为100分,1--6音乐、体育、美术,1—2年级思品、科学学科考核成绩即期末考评成绩,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考核成绩折合为40分计入期末考评成绩,笔试成绩折合为60分。
4、注意事项
(1)各考核组要充分了解教材,参考任课教师提供的考核提纲确定本年级本学科考核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报督评组审核。
(2)公平、公正:客观公正地根据学生考核情况填写抽测成绩单。
(二)考试部分安排
根据区教研室安排进行。
(三)考评部分安排
19.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九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由于教师的绝对的“领导”, 没有顾忌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忽视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 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以至于“教师用心的教, 但学生不愿意学”的尴尬局面,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此, 本文在相关教育理念研究的基础上, 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扮演了主导者和调控者的角色, 形成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局面, 教师始终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学者”, 学生始终是坐在讲台下的“倾听者”, 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 也掩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为了知识的容器, 而不再是运用知识的主体。为此,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自身角色定位, 将学习的主动交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曾说过:“促进者与学习者之间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品质是发挥教师促进作用的关键。”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程设计虽然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但师生间的态度品质:真诚、理解、接受才是发挥教师促进作用、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导者, 真诚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品质, 与学生畅所欲言, 坦诚相见, 不虚伪, 不做作, 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将自己快乐、亲切、温暖的一面留给学生, 在学生心中树立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 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但同时教师也要有适度的脾气, 不能装“老好人”, 该批评时就要批评,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感觉自己的教师感情丰富而且真实, 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虚伪的面孔, 而是让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偶像”, 从而师生互相尊重、理解, 激发学生快乐情绪,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毫无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 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从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 老师就成立 (为) 班级的主体,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感, 如果学生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 (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地去学习) , 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不但会逐渐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厌烦心理, 还会让教师感觉越来越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 兴趣是保持人们与英语密切联系的关键因素,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并产生巨大的内在动机。为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拼图, 或者教师自制学习道具, 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 培养合作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设法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合作学习, 并使他们明确意识到,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不仅要负责自身的学习效率, 更要对本组内所有成员负责, 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后, 合作学习才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2. 坚持循序渐进
合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教学内容的设置应由简单到复杂, 难度要逐渐提升。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并逐渐提升教学难度,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坚持学练结合,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从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英语方面的知识, 促进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
3. 做好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全新教学手段, 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此外, 还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 英语课堂是枯燥乏味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厌倦,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式,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声形并茂、图文兼备的优势特点, 利用这一手段, 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直观形象的展示知识内容,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此外, 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践证明,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但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节约了课堂时间, 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 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责任, 面临严峻挑战, 任重而道远。本文在此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需要广大教师一起努力, 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琳, 鲁子问.新标准英语 (教师用书)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鲁子问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3]鲁子问.新编英语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0.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十
关键词:主体性;培养研究;地理教学
随着当前我国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主体性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中生只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才能对其完全地领悟,这样就能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培养高中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学生能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
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
当前,我国很多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落后,这样就造成了其教学理念无法与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相适应。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这样就会造成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学,所以,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还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没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这些教师普遍认为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很繁重,因此,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对高中生主体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1.要对师生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因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地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客观的,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凸显出来。
2.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这样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就越高,从而就能使学生更自主、更积极地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从而使其更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而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师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地理课堂的教学,可以利用身边的地理现象为学生模拟一个问题的情境,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进而也能使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的本质内容就是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高中地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縣第一高级中学)
【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人民主体地位行政法研究论文09-02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主体协同问题研究08-06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10-13
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06-30
主体返工整改方案06-1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让阅读教学绽放异彩11-15
乡镇主体责任工作方案06-29
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07-19
主体责任实施方案07-21
b6英语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