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声调教案(精选9篇)
1.普通话声调教案 篇一
就是读法的变化,比如有的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3声,但是遇到有的音调就要读成轻声,就是这种.记得还有前面 第一个字是2声,后面遇到什么也会改变?好像是变成4声?
解答:
音节和音节相连读出,声调互相影响,发生的变化叫变调.变调包括轻声、上声的变调以及“一、七、八、不”的变化.
1.轻声
普通话里,除四声以外,还有一种又轻又短,听起来声调很不明显的字音就叫轻声.
在普通话里,应该成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啦、吧、吗、呢、哪、呀、啊、嘛、哇”等读轻声.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3)词尾的“子、儿、头”和表示多数的“们”读轻声.
(4)表示方位的词“里、上、下、中、边”等读轻声.
(5)表示趋向的动词“去、来、起来、回来、出去、上来、下去、上、下”等读轻声.
(6)重叠动词和重叠名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7)夹在动宾短语中间的量词有的读轻声.
(8)单纯词的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
(9)部分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2.上声的变调
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变得像阳平.可记住口诀:
两上不相容,前上变阳平.
3.“一、七、八、不”的变调
A例:
“一”字后分别连阴平,阳平,上声,读去声的例子:
一匹马,一头牛,一本书
一只老母鸡,一条高速公路,一角钱
“不”字后分别连阴平,阳平,上声,读去声的例子:
不该,不行,不可
B例:
“一”字后连去声,读阳平的例子:
一个西红柿,一位朋友,一次访问
C例:
“一”字后分别连阴平,阳平,上声,变调不成立的例子:
高三一班,高炮第一团,空降一旅
D例:
“一”字后连古入声,实际是分别连阳平,去声,变调不成立的例子:
第三十一集团军,一月一日
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是55的调值,阳平是35的调值,上声是2114的调值,去声是51的调值.
一、上声变调
上声调音节在单独念或在词语末尾、句子末尾的时候,不发生调值变化;除此之外,变调情况如下:
1.上+非上:变半上--211.其内涵是指后“非上”保持原调值,前“上”调值由214变成211.
练习:上阴:百般 火车 警钟.
上阳:祖国 旅行 导游
上去:讨论 土地
上轻:斧子 马虎 伙计
2.上上相连:前者变成阳平调--35.其内涵是是指后“上”保持原调值,前“上”调值由2114变成35.
变调实例:鱼水--雨水 埋马--买马 涂改--土改 白米--百米
练习:懒散 手指 母语 小组 旅馆 广场 首长 海岛
3.三上相连:
A.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音节变阳平[35].
展览馆 选举法 洗脸水 打靶场 管理组 手写体
B.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读半上11],中间音节变阳平[35].
党小组 冷处理 小两口 纸老虎 小拇指 老保守
二、“一”的变调
1.“一”单念、作词尾或作序数词时读原调(阴平调),作基数词或作为语素时读变调.
2.“一”有两种变调:
A.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35 一个、一定、一律
B.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51 一边、一群、一起
3.实例
A.“一”字不变调的例子:
“一”在一个词的词尾时,读音不变,仍读原调.即便在这个词的后面出现了其他声调的.字,“一”的读音也不变,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并不因后面出现了“思”就变读为去声,也不因后面出现了“认”就变读为阳平,这是因为“一”是“统一”的词尾,与后面字的关系是松散的.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十一斤”的“一”是“十一”的词尾,不能变调,如果认为“一”字后面有个阴平的“斤”,就盲目变调,就会使人误听为“十亿斤”!
这样的情况再举例如下,体会即便“一”后面有其他字,也不变调:五一(黄金周)、六一(节)、七一(是党的生日)、八一(军旗)、十一(国庆)、万一(有什么事)、逐一(检查)、单一(花色)、第一(个)、单打一、星期一、九九归一、合二而一、始终如一、不一而足.
B.“一”字变调的例子:
一时、一代、一律、一贯、一件、一间、一股脑儿、一分为二、一箭双雕、一见钟情、一路顺风、一帆风顺、一步登天、一丝不苟、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技之长、一事无成、一环扣一环、一物降一物、一码是一码、一来二去……
C.数字里的“一”的读法:
在“百、千、万、亿、兆”前,“一”字要变调,如“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一兆”.但是有个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长数字中,只有位于开头的“一”才变调,位于中间和末尾的“一”并不变调,例如“一万一千一百一拾一”,只有“万”前面的“一”需变读为阳平,其余的“一”并不变调.又如,尽管“一车、一年、一种、一个”的“一”要变调,但在“十一车、二十一年、三十一种、四十一个”里,“一”是数字词尾,所以也无须变调.
2.普通话声调教案 篇二
关键字:普通话;声调;语系;留学生;偏误
引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汉语最早出现的时期是上古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时期成为汉字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时期。汉语的语音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调也不例外。知道中古声调到普通话的四声的演变,掌握声调演变的规律,对于说好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的有自己的方言。了解声调的发展规律,对于各民族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学习汉语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 、普通话声调的演变
要想了解声调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声调。声调就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具体变化值就是调值。调值的确定我们通常采用国际语言大师赵元任发明的“五度标记法”。把声调的高低调值分为五度,分别用1、2、3、4、5来表示,其中1表示音高最低,2表示次低,3表示中,4表示次高,5表示最高。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和51。
中古是由魏晋初期开始,止于明朝中叶。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由于史料和文献的不足,关于上古汉语的声调的内容无从考证,因此这里不予探讨)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该书原书已经失传,但语音部分幸运的因《广韵》等增订本而保留下来)全书中,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最早的确定声调的文字记载,也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最重要的依据。普通话的声调也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叫“四声”,现代汉语的声调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继承和发展。想研究中古“声调”到现代“四声”的历史演变关系,首先要掌握四个规律:第一个是“平分阴阳”,第二个是“清阴浊阳”,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讨论。第三个是“浊上归去”,最后一个则是“入派四声”。
1、“平分阴阳”和“清阴浊阳”说的都是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对中古的平声调的继承。什么是清浊,而什么又是阴阳呢?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的是声母是浊辅音。而浊辅音又分为全浊和次浊两类。 全浊声母指的是声带振动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次濁声母指的是声带振动的鼻音(m n ng)和边音(l)以及一部分零声母。除了舌尖后浊擦音r以外,全浊辅音已经全部清化,只有南方的部分的汉语方言至今仍然保留全浊辅音声母,比如上海的方言。
中古时期汉语的声调是一套完整的辅音系统,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声母形成整齐的对立关系。这也是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之一。中古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是“平、上、去、入”。调类指的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在中古后期,北方汉语的全浊辅音声母逐渐发生了清化,清浊的调值进一步拉大,这种现象被逐渐注意以后,就出现了阴调、阳调的分法。因此在“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中分别新增一个调类,以弥补因为全浊辅音声母清化而消失的区别特征。这样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就分化成了“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个声调。新增的四个声调命名为阳调以区别于本来的四个“阴调”。这四类八调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直线关系,比如中古的入声调在北方方言中基本消失了,而在南方的各方言中还不同程度被保留着。不止在南方的各方言中古入声的发展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在没有入声的的北方方言中,对古入声字的归并情况也不尽相同。把古汉语的入声分别归派到普通话四个不同的调类中,这就是所谓的“入派四声”,关于具体的“入派四声”会在下文中具体解释。我们简单的说就是汉语的阴调类是中古原有的四声,而阳调类是全浊声母清化后新增生的调类。
所谓的“平分阴阳”指的是中古的平声调,现代汉语分化成两个调,即阴平和阳平。这种分化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凡中古调类中属于清辅音声母的古平生,现代多读阴平,即第一声(55),比如“应该、飞机、鲜花…”。凡中古调类中的属于浊声母平声和次浊声母(指m,n,ng,l等声母)的古平声,现代读阳平,即第二声(35),比如“和谐、人名、红旗…”。这一规律非常清楚并且整齐,我们可以把这种对应关系简称为“清阴浊阳”便于记忆。
2、上文提到过,由于中古后期全浊声母的清化,在中古后期原本的古阴上声调新增一个调-阳上调,这样古上声调就被分化为阴上调和阳上调两部分。中古汉语的属于清辅音的阴上调是普通话上声的直接来源,而中古汉语属于浊辅音的阳上调在普通话中则被划分成两部分:古全浊上声和次浊上声。其中除去古全浊上声并入了普通话的去声,另一种次浊上声则与古阴上调是同路的,仍然被保留在普通话的上声调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是普通话的上声调是由古阴调上与次浊上声调合并而成的,这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上声与中古上声的对应关系。
3、前段提到过古全浊上声并入到了普通话的去声,因此普通话去声和不但和中古去声,与古全浊上声也有对应的继承关系。首先,普通话的去声调直接继承了中古的去声(阴去和阳去两个调类在普通话中被合并为一类)。而所谓的“浊上归去”指的就是中古的全浊上声基本被归入到普通话的去声调中,比如“动荡、部件…”。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在唐代后期就已出现,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里就是拿全浊上声字和去声字押韵。
4、现代汉语各方言对古汉语入声的继承情况不完全一样。北方方言中古汉语的入声基本都消失了,只有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的各种方言还保留着古入声,其保留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中,古汉语中的阳入声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古全浊入声字绝大部分归于阳平,例如“绝、滑…”,只有一小部分归于去声,如“叙、续…”②古次浊入声全部归为去声。古汉语中的阴入声的继承则是无明显规律可循的,阴入声被分别归入到普通话阴、阳、上、去“四声”之中。古汉语的入声分别归派到普通话四个不同的调类中,这就是“入派四声”。
nlc202309020719
以上中古汉语的“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过程,这里还要捎带提一下普通话声调和方言声调的关系,这两种声调都是由古汉语声调发展而来的。普通话和方言的声调区别之处主要是调值和调类两方面,北方方言声调一般是4个,大多数方言没有入声,而南方的方言声调最少5个(如山西太原)最多是10个(如广西玉林),比如粤语(广州)就有9个声调。除此之外即使调类相同,不同地区的调值也是不一样的 ,同为阴平,北京是55,沈陽就是33。
掌握中古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演变规律和普通话声调与方言声调的关系,对于留学生掌握汉语的语音、语义和对方言之间声调的推算起这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留学生学习声调的难点以及重要意义和作用
世界语言的语系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等很多语系。其中只有汉藏语系才有声调。这么说并不是说其他语系的语言都没有声调,相反,任何语言都有声调,但是这些语言声调的不同并不会影响词的意义。但是汉语的声调的变化是可以区别意义的,除此之外还有区别词性以及产生韵律美等多方面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可以说是区别汉语和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学习声调对于学习汉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普通话的声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数量不多,但是所担负的意义和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
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的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汉语已经成文国际上六种通用语言之一。有人做过一个调查,考察汉语中什么最难学,在声母、韵母、声调中,认为声调最难的人占69%
由于很多留学生的母语并不属于汉藏语系,比如来自欧美的留学生,他们说母语时没有声调的概念,当学习汉语语音时,在学会了拼读出来音节之后对于声调却乱标一通,即使标对了也读不准。读阴平时调值偏低,但是相对来说是掌握的最好的一个;阳平升不上去,而且有时候留学生会用英语中疑问句的语调代替阳平;读去声时降不下来;其中对欧美学生来说最难的的上声,读音升上去了该降的时候却降不下来,读出来也很难读准。因此当我们听外国人说中国话时候即使发出的拼音音节大致都正确,但是连起来听时候声调起伏还是十分别扭,很生硬。比如说“你吃饭了吗”,把轻声“吗”读出很重的阳平调。
不同国家,分属不同语系的留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发音都有着自己的偏误,这是由于母语的思维定势和长期说母语的说话习惯决定的,不同语言的学生堆汉语音调的偏误不一样,上段提到的是欧美的留学生,英语是属于没有声调的一种语言,因此欧美在面对有声调的汉语时很摸不到头脑。而有的国家的母语是有声调的,但是和汉语中的声调有差别,调类和调值都不相同,用法也不一样,有的还有重音。因此说有声调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面临的困难和无声调母语的留学生一样都很困难。比如瑞典语,韵律特征体现在重音和声调上。无论是陈述句、疑问句或祈使句一般均使用降调,这会让其在学习汉语是由于母语的缘故在口语交流时的音调上有很大的偏误。
有人说学习汉语学好语音,词汇,语法就可以了,声调学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不影响交流。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的声调虽然数量少,但是却身负重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区别词义。比如说“好”这个字,读上声时候,比如“好人”,这时“好”作善良,优秀的意思来讲,而读去声的时候,比如“好学”,“好”作喜爱、热爱、喜欢的意思来讲,由此可以看出同一个字声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学习好声调对于掌握汉语中字、词、句的含义来说具是十分重要的。
声调还有区别词性的作用,比如由“背”这个字组的“背着”和“后背”两个词,前一个“背”字读作阴平55,表示把某物放在自己的后背,做动词。而后背的背字是去声,表示人体的一部分,做名词。除了可以区别词义和词性,声调还有很多作用,比如文章中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等等。这无一不体现出声调的重要最用,也反映出声调的地位不亚于汉语其他的方面。
三、掌握好普通话声调演变对促进国家团结统一有重要作用
中国有一个成语是“南腔北调”,原来指的是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在是形容人说话口音不纯,有方言。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社会方言指的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汉语的方言通常可以分为七个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普通话则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北方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声调都是从古汉语声调发展演变而来的,但是发展情况却不尽相同。虽然如此,普通话的声调和其他地域方言的声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不仅仅对留学生,对于中国说北方方言的以外的人来说,若想学好普通话,学习好声调也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好方言调值、调类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不但对于普及普通话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有利于全中国各民族统一团结,互助友爱,扩大交流,共同进步。
结语
语言是人类一种特有的产物和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符号系统。就外部功能而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声调学习在汉语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音调从中古到现在的发展规律不但有助于建立系统的声调类型学,还有助于对比研究中古四声在中国北方方言和其他方言中的的演变过程。了解声调发展变化规律不但对在声调学习上有困难的留学生很有帮助,对中国除北方方言以外的方言地区普及普通话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心学习汉语,在平时练口语时注意区分普通话的“四声”,在学习字词时掌握声调变化与词义词性的变化的规律,并勤加练习,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陈彭年、丘雍等《大宋重修广韵》(1008年)
[3] 刘富华、孙炜《语言学通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普通话声调教案 篇三
一、调类和调值
1、调类:声调的类别,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调值:声调的实际音值,55(阴平)不升也不降,是高平调,35(阳平)从中起音往上升,是高升调,214(上声)先降再扬起,是降升调,51(去声)从高降到最低,是全降调。
二、普通话的动态声调
1、阴平、阳平的动态变化
阴平、阳平在非同调音节前,保持本调。两字词同调相连,前一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1)、阴阴相连,前一个音节调值可变为44。如:播音 丰收 鲜花 江山(2)、阳阳相连,前一个音节调值变为34。如:人民 银行 学习儿童
2、上声的动态变化(1)、上声音节在非上,即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其调值214变为21,也记作211(即所谓的‚半上‛)。如:北京 祖国 品味 好吧(2)、上声与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阳上(从214变为35)。如:北纬 选取 感情 友好(3)、三个上声相连,变调规律如下(最后一个字调值不变): A、单双格(211,35,214)如:党小组 纸老虎 B、双单格(35,35,214)如:选举法 保守党
3、去声变调(1)、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如:卫星 调查 治理(2)、在去声音节前由全降变成半降(去去相连,前去变半去,调值由51变成53)。如:记录 摄像 电话 报告
两字词声调组合练习
1、阴阴
咖啡 香蕉 灯光 鲜花 端庄 江山 参加 西安 播音 工兵 拥军 丰收
2、阴阳
中国 经营 森林 鲜明 飞翔 宣传 发言 加强 星球 新闻 签名 安全
3、阴上
批准 发展 铅笔 青海 争取 歌曲 生产 艰苦 歌舞 公款 签署 方法
4、阴去
帮助 欢笑 经济 规范 音乐 尊重 单位 希望 通信 中外 失事 加快
5、阳阴
成功 南方平安 革新 节约 财经 长江 航空 围巾 营私 农村 图书
6、阳阳
灵活 学习题材 儿童 石油 合格 联合 驰名 临时 吉祥 团结 豪华
7、阳上
结果 明显 情感 民主 房产 黄海 勤恳 描写 难免 迷惘平坦 旋转
8、阳去
权利 防范 宁夏 悬念 勤奋 排练 革命 同志 局势 雄厚 行政 球赛
9、上阴
广播 指挥 纺织 讲师 领先 转播 掌声 法医 演出 启发 北京 取消
10、上阳
启程 统筹 敏捷 朗读 语言 解决 考察 里程 起航 软席 领衔 党员
11、上上
选举 矮小 永远 舞蹈 展览 给予 友好 导演 首长 总理 感想 理想
12、上去
法律 舞剧 典范 写作 想象 感谢 土地 广大 胆量 访问 选派 讲课
13、去阴
卫星 健康 矿工 地方 竞争 信息 象征 认真 降低 特征 印刷 气温
14、去阳
调查 政权 地球 特别 自然 凤凰 著名 配合 未来 要闻 化学 辨别
15、去上
治理 剧本 跳伞 政府 记者 外语 办法 信仰 戏曲 电影 历史 探险
16、去去
报告 复制 跨度 岁月 建造 电视 示范 大会 致意 翠绿 色素 干部
三字词声调组合练习
三字词的动态声调变化,与三字词的组合结构有关。着重上声练习。
1、单双格(211,35,214)
党小组 李厂长 小拇指 老保守 很友好 纸老虎 冷处理 老古董 纸雨伞 水产品
2、双单格(35,35,214)
选举法 古典美 勇敢者 管理组 洗脸水 演讲稿 保守党 领导组 展览馆 处理品
四字词声调组合练习
1、四声顺序
中国伟大 山河美丽 天然宝藏 资源满地 阶级友爱 中流砥柱 工农子弟 千锤百炼 身强体壮 精神百倍 心明眼亮 光明磊落 山明水秀 花红柳绿 开渠引灌 风调雨顺 阴阳上去 非常好记 高扬转调 区别起落
2、四声逆序
背井离乡 智勇无双 妙手回春 四海为家 万古长青 大显神通 逆水行舟 驷马难追 兔死狐悲 痛改前非 调虎离山 覆水难收 字里行间 具体而微 大有文章 寿比南山 刻苦读书 万古流芳 倒果为因 暮鼓晨钟
3、同调四声
江山多娇 珍惜光阴 风吹花香 挖空心思 声东击西 含糊其辞 牛羊成群 名存实亡 文如其人 严格执行 处理稳妥 党委领导 选举厂长 勉强饮酒 岂有此理 变幻莫测 胜利闭幕 艺术概论 对症下药 见利忘义
4、四声交错
语重心长 集思广益 教学相长 得心应手 以身作则 无可非议 万马奔腾 百炼成钢 画龙点睛 感同身受 不胫而走 所向无敌 高瞻远瞩 不堪回首 龙飞凤舞 超群绝伦 班门弄斧 始终不渝 和风细雨 气壮山河
语句中的声调练习
一、绕口令
1、梨、栗(阳平、去声)
老罗拉了一车梨,老李拉了一车栗。老罗人称大力罗,老李人称李大力。老罗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栗去换梨。
2、两个棋迷(阳平、去声)
两个棋迷,一个姓米,一个姓齐。米棋迷,齐棋迷,一起下棋。米棋迷要吃齐棋迷的车,齐棋迷要吃米棋迷的马。
3、老史捞石(阳平、上声)
老师老是叫老史去捞石,老史老是没有去捞石,老史老是骗老师,老师老是说老史不老实。
4、九与酒(上声)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酒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5、四声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略
二、古诗词
1、阴平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2、阳平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上声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去声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普通话声调教案 篇四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 三光以记物成形。
四时以裁成正位。
雷风大山岳之响。
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
文教则二仪经纬。
有道则咸浴其德。
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
明月横汉满而亏。
能亏能缺既无为。
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
立道德以为城池。
周监乎二代所损益。
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
神农之躬耕稼。
汤则救旱而忧勤。
禹则正冠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
君子之m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
5.普通话教案 篇五
(一)培训内容:
请学员做自我介绍 了解普通话的发展历史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
具体辅导:声、韵、调发音及辨正;朗读、说话
(二)培训过程:
一、学员做自我介绍 二了解普通话的发展历史
1994年10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1997年6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规定应试人员
1999年《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
2000年9月《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规定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应具备二级乙等以上
2000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三、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意义和要求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要普通话。因此,学习并推广普通话,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具体辅导:声、韵、调发音及辨正;朗读、说话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声母可以分为七类。
1、双唇音:上唇和下唇成阻,有b、p、m三个。
2、唇齿音:上齿和下唇成阻,即上齿与下唇内缘这两部分接触构成阻碍。只有f一个。
3、舌尖前音: 舌尖和齿背成阻,舌尖平伸轻抵下齿背,舌叶上挺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有z、c、s三个,又称平舌音。
4、舌尖中音: 舌尖和上齿龈成阻,舌尖集中用力顶住上齿龈。有d、t、n、l四个。
5、舌尖后音: 舌尖翘起与硬腭前端成阻,舌尖翘起与硬腭凹入部分的最前端接触或较近,着力点在舌尖,两边不要用力。有zh、ch、sh、r,又叫翘舌音。
6、舌面音:
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成阻。有q、x、j三个。
7、舌根音:
舌根和软腭成阻。有ɡ、k、h三个。 辅音声母发音练习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斑白
辨别
步兵
褒贬
标本
板报 p 双唇送气清塞音
偏旁
铺排
批评
乒乓
匹配
瓢泼
m 双唇浊鼻音
麦苗
眉目
门面
迷茫
美妙
牧民 f 唇齿清擦音
发愤
防范
肺腑
丰富
方法
芬芳 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到达
带动
单调
等待
调动
道德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跳台
探讨
团体
谈天
贴图
妥贴
n 舌尖中浊鼻音
牛奶
南宁
泥泞
男女
恼怒
难弄 l 舌尖中浊边音
理论
浏览
流泪
联络
轮流 力量 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改革
广告
更改
古怪
巩固
规格 k 舌根送气清塞音
可口
慷慨
开阔
苛刻
开垦
刻苦 h 舌根清擦音 呼喊
好话
混合欢呼
航海
绘画 j 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坚决
经济
结局
将军
交际
佳节 q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确切
亲戚
铅球
奇缺
请求
轻巧
x 舌面清擦音
学校
小心
喜讯
现象
下旬
相信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站长
政治
支柱
周转
住址
战争 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车床
抽查
驰骋
充斥
重唱
船厂 sh舌尖后清擦音
少数
设施
舒适
上述
双手
神圣 r舌尖后浊擦音
忍让
仍然
柔软
荣辱
如若
软弱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组字
自尊
藏族
总则
造作
走卒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草丛
猜测
残存
仓促
催促
层次 s舌尖前清擦音
洒扫
松散
诉讼
琐碎
思索
四散 z、c、s--zh、ch、sh的辨正练习
1、单音节对比练习
早——找
自——治
栽——摘
在——寨
赃——张
赞——站
增——争
综——忠
次——翅
催——吹
错——绰
醋——处
财——柴
蚕——缠
曹——潮
存——唇
私——师
腮——筛
嫂——少
三——山
桑——商
缩——说
色——社
损——吮
2、双音节对比练习
资源—支援
阻力—主力
自理—治理
宝藏—保障
造就—照旧
综合—中和
从来—重来
电磁—电池
粗布—初步
祠堂—池塘
不曾—不成 新村—新春
死结—使节
激素—基数
散光—闪光
僧人 —生人
桑叶—商业
搜集—收集
3、巩固练习
制 作
沼 泽
指 责
贞 操
政 策
仲 裁
诊 所
超 载
插 足
赤 字
冲 刺
成 才
纯 粹
沉 思
擅 自
上 座
肾 脏
赏 赐
水 彩
顺 从
输 送
自 主
组 织
总 之
组 成资 产
赞 成资 深
存 折
村 镇
惨 重
磁 场
促 成草 创
残 杀
诉 状
苏 州
松 针
松 弛
丝 绸
随 手
宿 舍 n—l的辨正 练习
1、单音节对比练习
那——辣
耐——赖
内——累
脑——老
男——兰
能——棱 囊——狼
你——里
聂——列
尿——料
牛——流
年——连 您——林
娘——良
宁——零
怒——路
暖——卵
农——龙
2、双音节练习
利用前一个音节韵尾的-n,发好后一个音节的鼻音声母n: 新 年
今 年
困 难
电 脑 喧 闹
烦 恼
忍 耐
信 念 愤 怒
搬 弄
叛 逆
本 能 患 难
按 钮
悬 念
端 倪
练习在不受鼻音干扰的情况下发好边音声母l: 大 量
波 浪
活 力
治 疗 劳 累
迷 恋
法 律
系 列 希 腊
道 理
吃 力
贿 赂 巴 黎
锅 炉
牢 笼
波 兰
练习在有鼻音干扰的情况下发好边音声母l: 分 类
森 林
锻 炼
公 路 村 落
谈 论
贪 婪
眼 泪 战 略
婚 礼
残 留
饮 料 伴 侣
建 立
绚 丽
统 领
3、n组声母字与l组声母字综合练习: 留 念
辽 宁
来 年
老 农
落 难
流 脑
岭 南
冷 暖 两 难
那 里
耐 力
农 历
暖 流
嫩 绿
奶 酪
内 陆 女 郎
哪 里
逆 流
耐 劳 能 力
能 量
内 乱
纳 凉 唇齿音、舌面后音f--h 的辨正
1、单字练习:
发——花
翻——欢
方——荒
非——挥
分——昏
风——轰
夫——乎
2、f声母字音与h声母字音综合练习: 返 回
分 化
符 合 防 护 挥 发
豪 放
繁 华
回 复
反 悔
耗 费
废 话
恢 复
互 访
防 洪
化 肥
荒 废
3、词语对比练习:
公费——工会
船夫——传呼
俯视——虎视
放荡——晃荡
反冲——缓冲
翻阅——欢悦
风干——烘干
发凡——花环
富丽——互利
西服——西湖 附注——互助
犯病——患病
废置——绘制
发誓——花市 舌面前音j、q、x的发音及辨正
j、q:发音时,嘴微张,舌尖抵在下齿龈,舌面前部挺起与硬腭前部形成阻碍。除阻时,舌面中间向下凹闪出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通过。
X:发音时,嘴微张,舌尖抵在下齿龈,舌面前部挺起与硬腭前部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通过。
1、单字练习
自-计;暂——件;赃——江 词-齐;残——钱;舱——枪 思-西;三——先;桑——香
2、双音节练习
字 迹
词 句
私 心
集 资 其 次
习字
最近
坐 骑
仔 细
参 加
采 取
猜 想
司 机
私 情
三 峡
记 载
教 材
角 色
亲 自
憔 悴
轻 松
选 择
乡 村
迅 速 r和零声母的辨正
1、单音节练习
然――原
让――样
扰――咬
热――叶
人――银
扔――英
日――意
柔――油
润――运
2、双音节练习
容易
荣誉
软银
日语
日夜
人影
如要
任意 依然
犹如
引入
雍容
鱼人
有肉
易认
异人
开饭-开放
担心-当心
心烦-心房
陈旧-成就
申明-生命
清真-清蒸
简历-奖励
大连-大梁
鲜花-香花
机关-激光
专车-装车
余温-鱼翁 民心—明星
金银—经营
禁止—静止
亲生-轻声
亲近—清净
寝室—请示
人民—人名
信服—幸福
贫民—平明
分期-分区;名义-名誉;容易-荣誉; 季节-拒绝;雨季-雨具;办理-伴侣; 适宜-适于;书籍-书局;大姨-大鱼; 得意-德育;里程-旅程;实际-实据; 戏曲-序曲;臆测-预测;遗传-渔船; 移民-渔民;意见-遇见;雨季-语句; 文段练习: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等他们走后,我惊惶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道了。像只无头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颗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6.普通话培训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程序、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练习。教学重点:
关于单双音节字词的单项及综合训练。教学难点:
1.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的辨别。
2.儿化和轻声的训练。教学过程:
一、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它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便于更好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普通话践行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发挥在普通话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和流程
1、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方式进行。测试内容共四项,分别为: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说话。前三项为计算机辅助测试,最后一项由测试员完成。前三项得分加上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就是应试人的总得分。
2、测试流程:被测人员要提前到达测试地点进行备卷,进入机房后按计算机提示一步步进行。待确认过个人信息后进行试音,试音完成正式开始测试,每项试题前都会有语音提示。录音过程中要做到吐字清晰,语速适中。
三、试卷构成和评分
试卷包括4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分。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2、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
2、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1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四、单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
(一)注意事项:
1、考试时必须横向朗读,不漏字,不跳行。
2、尽量不要重读,出现口误可及时重读一次。
3、按正常语速朗读,不得超时。
(二)单音节字词训练。
1、声母辨正练读。
(1)平翘舌的区分和强化训练。(2)鼻边音的分辨和强化训练。(3)f-h和z、c、s-j、q、x练习
3、韵母辨正:
(1)前后鼻音的分辨和强化训练。(2)ai-ei、ao-ou、uan-un练习。(3)eng和ong的区分。
4、关于应试技巧:每个音尽量读饱满,语速不能太慢,对于易混淆的字词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记住常用字。
5、声调辨正练读。
声调就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形式,它有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应试技巧:每个音尽量读饱满,对于易混淆的字词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记住常用字。
6、单音节字词训练
A、示范《训练资料——P26-30页模拟试卷》 B、学员自读《训练资料》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
(三)多音节词语训练。
1、变调问题。(上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
上声变调:a、上+非上(阴、阳、去、轻)前上变半上
b、上+上 前上变阳平
c、上+上+上 分两种情况。
一、不的变调:去声前面变阳平;非去声前面变去声。
2、轻声词语练读。
3、儿化词语练读。
4、双音节字词训练
A、示范《训练资料——P36-40页模拟试题》 B、学员自读《训练资料》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
五、学员自学P194-211的模拟试卷,教师巡视指导。
巢湖水泥厂学校 蓝颖
7.普通话声母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同学们学会声母g、k、h的正确发音
教学重点:
1、声母g、k、h的正确发音
2、练习前面学过的19个声母
3、单音节字,词组练习。
4、朗读《济南的冬天》
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学过的19个声母
二、新课导入
前面呢,我们已经学习了19个辅音声母,今天我们将21个声母中剩下的三个学习完,首先我们把新课讲完,然后大家再将所有的声母综合起来进行练习。
三、新课讲授
1、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较弱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声带不震动。例如:“改革”gǎi gã 里的 g。发音练习:
尴尬 gün gà 干果gün guǒ 感官gǎn guün
瓜果guü guǒ 改革gǎi gã 巩固 gǒng gù 广告guǎng gào 骨干 gǔ gàn
绕口令练习: 《大锅和小锅》
大哥有大锅,二哥有小锅,大哥要换二哥的小锅,二哥不换大哥的大锅。
2、K[舌根、送气、清、塞音]
发音特点:发音情况基本和g相同,只是气流较强。
例如:“坎坷”kǎn kþ 中的k。
发音练习
慷慨 küng kǎi 可靠 kþkào 困苦kùnkǔ
空旷kōng kuàng 夸口kuü kǒu 旷课kuàng kâ
3、h [舌根、清、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根靠近软腭,留出一条窄缝,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然后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震动。例如“航海”háng hǎi 中的h。
发音练习:
憨厚hün hçu 呵护hý hù 荷花hã huü 黄河huáng hã 洪湖hèng hú 辉煌huÿ huáng 欢呼huünhū 绘画huå huà 综合绕口令练习:
《哥哥捉鸽》
g、k、h:哥哥过河捉个鸽,回家割鸽来请客,客人吃鸽称鸽肉,哥哥请客乐呵呵。
《老爷堂上一面鼓》
g、k、h 老爷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块破布往上补,只见过破布补破裤,哪见过破布补破鼓。
四、跟着录音朗读《济南的冬天》
五、作业
自行写出二十个声母是g、k、h的词组并注音。例如:挥霍huÿ huç 谎话 huǎng huà 要求:两个同学不能完全一样,独立作业。
课题:声母辩证(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同学们分辨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的发音。
教学重点:
1、声母zh、ch、sh、r的正确发音
2、声母z、c、s、的正确发音
3、声母j、q、x的正确发音。
4、辨音练习
5、朗读《白杨礼赞》
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齐声朗读《济南的冬天》,错字纠正。
二、新课导入
Zh、ch、sh和 z、c、s两套声母,是许多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吴、闽、粤客家等方言区一般都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在北方方言中,许多地方也没有这套音。这些方言的人学习普通话,常把zh、ch、sh的字读成z、c、s的字,注意分辨这两套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关键。
三、新课讲授
1.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的发音方法。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气流冲开一条窄缝,从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震动,气流较弱。
例如:“站长”zhàng zhǎng 里的zh。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尖抵上齿背,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气流冲开一条窄缝,摩擦成声,声带不震动。
例如:“总则”zǒng zã中的z 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情况和zh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他都相同。
例如:“铲除”chǎn chú里的ch C[舌尖、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特点:发音情况和Z 相同,只是除阻时气流较强。
例如:“猜测”cüi câ中的 c Sh[舌尖后、清、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震动,气流较弱。
例如:“手术”shǒu shù中的 sh
S[舌尖前、清、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头平伸,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气流突然冲开阻碍,爆发成音,声带不震动。例如:“松散”sōng sǎn 中的s j[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面前部抵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较弱的气流冲开阻碍,从窄缝张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震动。例如:“接近”jiý jån 中的j q[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情况与J基本相同,只是除阻是气流较强。例如:“亲戚”qÿn qå 中的q x[舌面、清、擦音] 发音特点: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软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然后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
例如:“学校”xuã xiào 中的x 2.对比发音练习
参照书本P23--P24页。
3.朗读----《白杨礼赞》 书本P221页
4.作业:从书本P18—P20的表格中挑选30个自己认为容易读错的字抄写在作业本上并注音。
课题:声母zh、ch、sh、r和z、c、s和j、q、x对比发音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字词,诗歌,绕口令对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的对比练习,使同学们真正分清这三组声母的发音。
教学重点:
1、字词对比辨音练习
2、诗歌对比辨音练习
3、绕口令对比辨音练习
4、朗读《海上的日出》
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由于上一次的作业有很多同学把声调标错位置,讲解声调的标调方法。首先列出标注声调的7个原因:a o e ä i u û
以上7个元音,发音最响亮的是a,依次是o e ä i u û,一个音节有a,调号就标在a上,如:hǎo, jiüo,hang.没有a就标在o上,如shǒu 依次类推,遇到iu ui 并列,就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如:niú tuǐ 如果调号标在i上,i上的一点需要省去。
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标调方法:
a o e ä i u û 标声调时按顺序。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普通话轻声不标调,如:好的 hǎo de 2.iou uei uen 的省写。
这三个韵母前加辅音声母时,分别写成iu ui un,如:niu liu xiu dui tui cun tun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讲授了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的对比发音,这节课我们通过字词,诗歌,绕口令对他们进行逐个的对比发音练习。
三、新课讲授 1.字词
参照书本P24页 2.诗歌: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ün shý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æ shýn shù mæ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æ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yþ dù wú rãn zhōu zå hã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唐.韦应物)
Jūn wân guÿ qÿ weå yǒu qÿ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bü shün yâ yǔ zhǎng qiū chæ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hã düng gçng jiǎn xÿ chuüng zhú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quâ huà bü shün yâ yǔ shæ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唐.李商隐)3.绕口令。
①四十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四十,或说四十是十四,轻者会误会,重则误大事,别把十四说成实事,也别把四十说成细席。要想说对四十和十四,请多练习资疵私知吃诗和鸡期西。
②操场前面有三十三棵桑树,操场后面有四十四棵枣树,张三把三十三棵桑树认作枣树,赵四把四十四棵枣树认作桑树。
③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附:声母绕口令练习
4.朗读:作品1号《海上的日出》
8.普通话语音教学教案 篇八
(七天大课)
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6课时)
第一节课:普通话的科学概念、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课: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优点、学习北京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课:汉语八大方言区的情况
第四节课:人类声音形成的基本原理、乐音、噪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第五节课:音素(音素的性质、32个音素,10个元音、22个辅音)、音节(音节的性质、400个基本音节、音节与音素的关系)
第六节课:辅音(辅音的性质、发音的三个阶段、特点)、元音(元音的性质、发音的三个阶段、特点)、声调(定义、阴阳上去)
第二单元:声 母(10课时)
第一节课:声母的定义、声母与辅音的关系、普通话声母的数量
第二节课: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七种阻。
第三节课:按发音方法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阻。
3、按清浊分17个清辅音、四个浊辅音。
4、按送气强弱分b、d、g、j、zh、z六个不送气音和p、t、k、q、ch、c六个送气音。
第四节课:零声母
第五节课:双唇音的发音训练、唇齿音的发音训练
第六节课:舌尖前音的发音训练
第七节课:舌尖中音的发音训练
第八节课:舌尖后音的发音训练
第九节课:舌面音的发音训练
第十节课:舌根音的发音训练
第三单元:韵 母(12课时)
第一节课:韵母的定义、韵母与元音的关系、普通话韵母的数量39个、主要分为10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16个鼻韵母三大类
第二节课:韵母的分类:
1、按口腔的开合度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四类。
2、按舌位的前后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三类。
3、按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中常元音、展唇元音三类。
4、按韵头(介音)分为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四类
第三节课:13个复元音分为9个二合元音、4个三合元音。16个鼻韵母又分为8个前鼻音和8个后鼻音
第四节课:10个单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五节课:10个单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六节课:9个二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七节课:9个二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八节课:4个三合元音的发音训练
第九节课:8个前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节课:8个前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一节:8个后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十二节:8个后鼻音韵母的发音训练
第四单元:声 调(6课时)
第一节课: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声调的五度标音法
第二节课:阴平音的训练
第三节课:阳平音的训练
第四节课:上声音的训练
第五节课:去声音的训练
第六节课:声调的对比、综合训练
第五单元:语流音变(8课时)
第一节课:轻声的变化(轻声的变化形式、轻声的作用、轻声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课:上声的变化(双音节上声的变化、三音节上声的变化、多音节上声的变化)
第三节课:“一”字的变化
第四节课:“不”字的变化 第五节课:儿化韵、儿化的作用
第六节课:儿化的变化规则
第七节课:“啊”变(基本音a、ya(呀)、wa(哇)、na(哪)、nga、za、ra)
第八节课:词的轻重格式(双音节词的格式:中重、重轻、重中。三音节词的格式:中中重、中轻重、中重轻、重轻轻。四音节词的格式:中重中重、中轻中重)
9.普通话声调教案 篇九
周五声调曲 商调曲 三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 礼乐既正。
神人所以和。
玉帛有序。
志欲静干戈。
各分符瑞。
俱誓裂山河。
今日相乐。
对酒且当歌。
道德以喻。
听撞钟之声。
神奸不若。
观铸鼎之形。
酆宫既朝。
诸侯于是穆。
岐阳或狩。
淮夷自此平。
若涉大川。
言凭于舟v。
如和鼎实。
有寄于盐梅。
君臣一体。
可以静氛埃。
得人则治。
【普通话声调教案】推荐阅读:
普通话培训 教案07-16
普通话培训教案11-03
推广普通话教案01-17
普通话短文朗读教案09-13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三〉09-10
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的教案08-29
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教案10-13
说好普通话班会教案2014-10-9 10.3.410-24
请讲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题班会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