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精选8篇)
1.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一
呼吸内科AECOPD护理查房
患者,周XX,男性,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气促10余年、加重3小时于2009年1月19日2:40由家人扶送入院。入院时体查:T36.5℃、P86次/分、R24次/分、BP150/80mmHg,神清,急性重病容,唇无明显发绀,桶状胸,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左肺呼吸音稍粗,心界左侧扩大,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入院诊断:
1、AECOPD、肺部感染;
2、甲亢、甲亢心、心脏扩大、心功能Ⅳ级;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Ⅱ型糖尿病;
5、左肾结石;
6、肝囊肿。
入院后予告病重,予以头孢尼西钠抗炎、欣康与钾镁护心、氨溴索化痰、普米克及可必特氧气雾化平喘、西地兰强心、速尿利尿、诺和灵控制血糖、赛治抗甲亢,必要时吸氧,监测血糖情况。1月19日实验室结果回报:血清总蛋白47g/L、白蛋白24g/L、尿酸447umol/L、血钙2.01mmol/L;1月20日实验室结果回报:小便常规尿蛋白2+、潜血3+;1月28日实验室结果回报血清总蛋白42g/L、白蛋白22g/L、血钙1.95mmol/L、尿酸500umol/L、总胆固醇7.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5.07mmol/L、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2月1日小便常规尿蛋白2+、潜血3+、红细胞27个/UL;2月2日血常规回报血蛋白104g/L、红细胞3.12×1012。住院期间血糖监测最高23.1mmol/L,最低2.6mmol/L;血压最高180/100mmHg,最低130/80mmHg。
目前存在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气道受阻,缺氧有关
护理措施: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次
B:遵医嘱给氧,每日吸氧至少15小时。
C:指导其缩唇呼吸锻炼及运用腹肌呼吸。
D:指导其正确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观察疗效。
2、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与肺功能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A:取舒适的卧位,利于呼吸。
B、避免穿过紧的衣服,以免影响呼吸运动。
C:监测血气分析,了解缺氧程度。
D: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A: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咳嗽前予拍背。
B:在心脏耐受的范围内适当增加饮水量。C:遵医嘱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化痰药物与抗生素。D、嘱其适当改变体位。
4、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A:提供适宜的室温18~22℃,湿度50%~60%,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B:协助取舒适卧位,尽量满足病人生活上的需要。
C:经常巡视病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D: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有多种疾病、代谢增加及食欲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A:告知病人及家属维持氮平衡的重要意义。
B:提供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进食。
C: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
D:每周测体重,了解体重变化。
6、体液过多:与心输出量下降,内分泌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A:控制液体入量,掌握输液速度。
B:遵医嘱使用利尿药物,观察药物效果与不良反应。C: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或尿量。D:限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
E:指导病人适当活动,提高下肢,避免盘腿坐,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7、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的疾病健康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A:提供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B:允许病人提问,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疑问。C:学习时提供病人体位舒适。D: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与学习材料。
8、焦虑:与健康状况改变及新出现的健康问题有关 护理措施:A: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紧张及顾虑。
B:承认病人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C: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9、有感染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A:监测病人体温的变化,监测感染的体征。
B:接触病人前洗手。
C:提醒病人注意放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D: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卫生。
10、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排尿次数增多及使用某些药物有关 护理措施:A:保持病房安静,地面防滑,室内光线充足。
B:指导患者穿大小合适,防滑的鞋子。C:病人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D:有头晕,乏力症状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E:经常巡视病房,将病人常用的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
11、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低血糖反应,甲亢危象,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措施:A: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
B:血压高时嘱服用降压药并嘱其卧床休息。C: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D:控制输液滴速,控制液体入量。E:监测T3T4于电解质水平。
F:如出现甲亢危象,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G:告知其低血糖的症状,嘱其随身携带小食品。
2.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35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 (18例) 和对照组 (17例) , 观察组男10例, 女8例, 平均年龄69.2岁, 治疗前PaO2<40mmHg8例, 41~49mmHg5例, 50~60mmHg5例。对照组男11例, 女6例, 平均年龄70岁, 治疗前PaO2<40mmHg7例, 41~49mmHg5例, 50~60mmHg5例, 2组性别、年龄及PaO2等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病人采用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 均经鼻塞给氧, 对照组持续低流量 (1.5L/min) 给氧;观察组在持续低流量给氧的基础上短期高流量给氧, 每次30min, 每天1~2次, 氧流量为4.0~4.5L/min。测定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既有低氧血症, 又有高碳酸血症, 必须正确合理的掌握吸氧的浓度与流量。传统的氧疗是持续低流量给氧, 避免氧浓度过高而减弱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对缺氧的敏感性, 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但此种方法难以纠正低氧血症。严重的低氧血症是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 有关资料表明, 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最大威胁为低氧血症, 而非高碳酸血症, 当PaO2<30mmHg时, 会使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2]。因此, 迅速提高PaO2及时纠正组织缺氧, 对降低病死率具有关键作用。适当的、短时的高流量给氧并不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3]。
本研究资料显示, 持续低流量加短期高流量给氧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持续低流量给氧。主要表现为前者Pa O2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后者 (P<0.01) , 而PaCO2变化的幅度无差别 (P>0.05) 。临床资料也显示, 2种给氧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病人的PaO2水平, 但高流量给氧后, PaO2均>50mmHg, 无一例死亡。而传统的持续低流量给氧后, 仅10例PaO2>50mmHg, 5例PaO2<50mmHg, 2例死亡。
在进行持续低流量加短期高流量给氧时, 应严密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积痰, 以保证迅速提高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PaO2, 改善肺通气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挺.短期中等流量吸氧加小剂量可拉明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22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5, 15 (3) :190.
[2]崔祥宾.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 8 5.
3.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三
【关键词】 COPD; 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导致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常因感染因素导致病情急性加重,此时可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临床上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其中16%~35%的患者有进行机械通气的必要[1]。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以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55~86岁,平均66岁,患者均神志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2],患者无气胸或纵膈气肿,无影响使用面罩的面部创伤,无口角歪斜等神经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 38例患者在常規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采用鼻(面)罩法,通气模式为S/T模式,呼吸频率依患者的呼吸取12~18次/分,吸气压力8~20 cm H2O,呼气压力4~5 cm H2O,氧流量为2L/min,通气8~20h/天,疗程为3~11 d。通气前后监测动脉血气,并记录呼吸频率及临床症状,观察呼吸机治疗耐受情况。
2 结果
3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有35例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呼吸困难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好转,其中2例因症状缓解不明显而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2%。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室温在18℃~22℃,湿度50%~60%;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呕吐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鼓励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应协助患者常变换体位、饮食、排便。
3.2 饮食护理 患者因疾病的消耗一般全身情况较差,其次,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饮食摄人减少。因此早期我们应该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能量维持足够营养。视病情许可或间歇停机时,给于肠内营养,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少量多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免加重CO2潴留。
3.3 心理护理 COPD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疾病反复发作,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无创辅助通气是一种正压通气模式,有别于平时我们的呼吸状况,使用时,面罩遮住口鼻,有强烈的压迫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讲解无创通气的原理,重要性,消除顾虑和恐惧感。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舒适的体位,以提高适应能力。
3.4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要有专人负责,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观察通气量是否适当,主动呼吸与机器的同步情况,及时检测动脉血气。防止面罩移位而漏气;呼吸机的报警系统应开放,避免机器故障而引起呼吸窘迫;床旁应常规备抢救物品和药品。
3.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5.1 胃肠胀气 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46%,所以通气前应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当出现明显胀气时,应尽早采取胃肠减压,给予正确的腹部按摩,禁食产气较多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等。辅助通气应避免饱餐后使用,最好在饭后05~1 h以后进行,以防误吸。
3.5.2 压疮 由于面罩长时间的压迫鼻梁、鼻翼两侧,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溃。所以应选用大小合适的面罩,调整好松紧度,以插入1~2指为宜,对连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每隔2~4 h放松1次,放松时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代替,每次15~20 min。每次撤掉面罩后给受压部位做按摩,预防压伤发生。
3.5.3 分泌物潴留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以,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年老患者及时排痰,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同时配合机械排痰,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以防痰液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3.6 撤机后的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做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排痰,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气体吸入,戒烟。加强营养和卫生宣教,改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预防呼吸道感染。
4 讨论
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随时上机,随时撤机,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痛苦及其严重并发症,容易为患者、家属所接受。并且能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是提高COPD患者临床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十分有效的措施[3]。治疗效果和全面、周到、专业的护理密切相关,所以,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确保有效通气,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以提高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新茹,安立红,贾红光,等.COPD合并Ⅱ型呼衰应用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19-132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护理杂志,2007,30(1):817.
4.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篇四
(一)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
(二)通畅气道,改善通气
1.及时清除痰液。清醒病人鼓励用力咳痰,对于痰液黏稠病人,要加强雾化。稀释痰液,咳嗽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昏迷病人可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按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
3.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呼吸器。
(三)用药护理
1.按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四)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5.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2], 其中男36例, 女9例, 年龄45~8l岁, 中位年龄63岁, 病史13~35年, 平均25.5年。
1.2 方法
45例均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给予床旁多参数监测、抗感染、平喘、祛痰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选择大小合适的鼻 (面) 罩和头带, 间歇正压通气 (NlPPV) 呼吸模式治疗, 在通气30~60min内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pH变化。使用时间为32h~10d, 平均5.5d, 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通气。
2护理与监测
2.1 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常有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应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 向其介绍病情及无创呼吸机的性能, 耐心阐述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必要性, 每项操作前均应做好解释工作, 或请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 增强其信心, 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主动配合。停机前仍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解除思想顾虑并教会患者做好呼吸操训练, 鼓励其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与护士配合争取早日撤机。
2.1.2 生活环境:
病室每天开窗通风, 室温保持约25℃。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使患者感觉舒适, 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患者进食30min后再应用无创呼吸机, 同时护士在床旁观察15min, 防止患者呕吐引起窒息。教会患者如何配合呼吸机通气, 如何迅速摘下面罩防止呛咳, 不能因无创通气影响患者饮水、排痰。
2.1.3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以稀释痰液及经常更换体位, 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咯痰。病情允许, 指导患者行体位引流, 以最大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多且咳嗽无力时应用吸引器吸痰。若痰液黏稠, 可行雾化吸入。饭后30~60min暂停呼吸机治疗, 防止呕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做好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至关重要[3]。
2.1.4 无创呼吸机护理:
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主要取决于感染控制情况, 所以气道湿化及有效排痰和管道的消毒尤为重要。湿化液一般水温调节在32~35℃, 夏天湿化液可以不加温, 室温保持在18~22℃, 湿度波动在50%~70%。严格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每次排痰后做好口腔清洁,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口鼻分开, 呼吸机管道、口腔护理包每日更换消毒1次, 预防交叉感染。
2.1.5 营养支持:
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较差, 由于病情观察治疗期间多数不能进食, 而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 呼吸肌 (肋间肌) 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4], 导致呼吸肌重量减轻和结构异常, 呼吸功能降低。其次, 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产生影响, 使患者出现摄入减少, 消化不良, 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感染不易控制。所以, 早期应给予静脉补充能量维持足够营养, 减轻呼吸肌消耗。在病情许可或间歇停机时, 给予肠内营养, 根据患者饮食喜好, 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 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 并注意补钾, 如食用桔子汁、鲜蘑菇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 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6 撤机后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 鼓励主动咳嗽、排痰, 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抬举运动。
2.2 监测
2.2.1 一般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黏膜发绀情况, 监测血气分析, 注意自主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和呼吸机是否同步, 通气量是否适当, 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由于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 应及时清除痰液, 增加通气量。
2.2.2 检查呼吸机:
在上机前必须检查呼吸机功能是否完好, 各管道是否消毒, 有无漏气, 湿化器水位是否正常, 电源是否连接等。
2.2.3 呼吸机参数监测:
首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情绪紧张而配合不好或呼吸模式、参数调节不当而导致人机对抗。当出现人机对抗时要检查有无气道分泌物堵塞、导管扭曲或体位不当等, 及时去除原因,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 随机做“吸-呼”动作, 以触发与呼吸机协调同步。
2.2.4 监测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 观察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缺氧是否改善, 根据病情补充碱性药物, 随时调整呼吸机模式的工作参数, 直至能维持满意的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止, 并详细记录。
3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 42例疗效满意, 病情稳定后逐渐缩短使用时间, 延长间隔时间, 有效率为93.3%, 3例因出血病情危重转ICU改为有创机械通气。
4讨论
人工呼吸机的应用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但是, 有创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痛苦和心理阴影, 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所以, 临床上通常待呼吸衰竭发展至危及生命时才考虑进行有创人工通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无创人工通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尤其是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或早期呼吸衰竭的患者。目前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呼吸衰竭简便有效的武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6]。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严格细致的护理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呼吸机知识及高度的责任感。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 建立有效沟通, 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 避免胃肠胀气, 合理调节无创呼吸机的模式和参数,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俞森辉.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227-27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6) :453-460.
[3]许仁和, 吴广胜.机械通气治疗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124.
[4]江莉.呼吸机在呼吸衰竭中的治疗和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报, 2002, 24 (3) :22.
[5]田素霞.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A) :21-23.
6.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六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5例, 男26例, 女9例, 年龄55~88岁, 平均 (65±9) 岁。35例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 本组病例上机前血气分析Pa CO2>50 mm Hg, Pa O2<60 mm Hg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其中意识嗜睡5例, 意识清醒30例。
方法:采用德国瑞思迈呼吸机经鼻罩或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参数为S/T模式, 初始吸气压力 (IPAP) 从8~12cm H2O, 呼气压力 (EPAP) 从2~4 cm H2O开始上调, 经过5~20 min适应期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水平, IPAP可增加到16~20 cm H2O, EPAP可增加到3~6cm H2O, 氧流量5 L/min。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包括心理护理, 呼吸道管理, 呼吸机使用的协调,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等。
观察指标:监测治疗和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率、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 观察意识、呼吸困难等缺氧状况的改善。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气分析变化: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1周后心率、动脉血气变化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 见表1。
临床症状: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 35例患者中, 3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转ICU治疗, 2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30例患者好转出院, 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3 d后发绀, 呼吸困难程度均有缓解, 5例嗜睡患者无创辅助通气治疗48 h后意识转清醒。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讨论
上机前准备: (1) 心理护理:COPD患者病情反复, 治疗前多有焦虑心理, 对呼吸机不了解, 认为使用呼吸机说明病情变重而增加恐惧感, 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意义, 如何配合或用成功治疗的病例现身说教,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增强治疗的信心。同时也要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共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 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专科技能培训, 要求护士能掌握呼吸机的操作规程, 上机前检查呼吸机的性能是否完好, 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缺氧指标, 根据病情协助医生上呼吸机。
上机过程中护理:病情观察: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密切监测血气分析变化, 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观察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行, 面罩是否有漏气、是否存在人机对抗。当患者感到不适时, 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呼吸道管理: (1) 体位:给患者安置舒适的体位, 一般可取半卧位或坐位, 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 头略向后仰, 保持气道通畅[2]。防止枕头过高, 使呼吸道压窄, 影响气流通过, 降低疗效。 (2) 加强口腔护理: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或长期卧床, 免疫力低下, 同时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 菌群失调, 容易发生口腔感染。有研究表明[3], 肺部厌氧菌感染主要来源于口腔, 必须重视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生活能自理者指导其每次进食或咳痰后漱口, 生活不能自理者用生理盐水或一枝黄花液棉球行口腔护理, 口腔真菌感染者用3%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
在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变化进行仔细观察。无创呼吸机参数设置是关键,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对参数进行设置。机械通气能够对缺氧和二氧潴留进行快速纠正, 同时能够对患者的状况进行改善, 是提高COPD患者临床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患者疾病及疾病本身的原因, 在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规范的操作及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 我们在熟练掌握正压无创通气治疗的操作技术的同时, 还要耐心、细致、反复指导患者有效配合治疗, 注意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这对于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减少经济负担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秋红, 闫春良, 原永平, 等.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 (8) :71-72.
[2]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呼吸系统疾病[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40.
7.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七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危重疾病, 由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存在, 多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需要辅助呼吸机参与, 改善呼吸状态效果不理想, 且后期常需机械通气[1]。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效果确切, 但患者耐受性弱,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作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确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总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COPD诊治指南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 排除意识障碍、呼吸停止、出血、气胸、无力排痰以及不配合治疗等患者。通气功能改善后携带家庭型双水平呼吸机回家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2例, 女16例;年龄68~88岁, 平均 (72.5±2.3) 岁。通气功能改善后由于多原因停用无创正压通气, 采用吸氧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参考组, 其中男31例, 女16例;年龄65~89岁, 平均 (72.7±2.3) 岁。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高于3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出院前相关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给予澳大利亚SV ST-A型无创呼吸机治疗, 待患者适应初始设定流量后逐渐增加吸气压 (IPAP) 至20 cm H2O左右, 呼气压 (EPAP) 增加至6 cm H2O左右, 日通气时间大于18 h, 氧流量控制在5~10 L/min, 同时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喘、气雾剂扩张支气管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通气功能改善后出院, 观察组携带家庭型双水平呼吸机回家间断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6~10 h/d, IPAP控制在13~16 cm H2O, EPAP控制在2~4 cm H2O;参考组停用无创正压通气, 给予吸氧治疗, 6~10 h/d。所有患者出院3月末, 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丹麦ABL77血气分析仪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包括p H、Pa CO2和Pa O2;采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 包括FVC和FEV1;采用美国GE彩色超声仪测量肺动脉压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9.0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数据,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Pa CO2、FEV1以及肺动脉压方面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出院3月末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情况, 见表1。
注:组间比较, a, P<0.01。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3]传统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容易引起气压伤、气道黏膜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且插管时间相对较长, 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心理负担, 而且不利于患者通气质量的改善和长期治疗。随着医疗和护理技术的不断改进, 无创通气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辅助通气手段, 可克服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以减少气体陷闭, 通过改善通气和氧合指标减少呼吸肌疲劳, 从而降低呼吸功耗和预防呼吸功能恶化, 在保护重要内脏器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部血管在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机制作用下收缩、痉挛;肺血管重塑、毛细血管网破坏及血管壁增厚等解剖因素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血容量或血液粘稠度增加等[4]。因此, 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在解除患者肺血管痉挛方面尤为重要。作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Pa CO2、FEV1以及肺动脉压等相关指标, 从而利于扩张肺动脉, 使白三烯、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缩血管物质和炎性介质下降, 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阻碍疾病进一步恶化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9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田素霞.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 :21-23.
8.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篇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 抽取104例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患者年龄在54~93岁, 平均年龄72.9岁;其中包括61例男性患者和43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1~7年, 平均病程3.8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52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1]
痊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全部消失, 肺部杂音完全消失, 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显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杂音明显减小, 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一半以上;有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略有好转, 肺部杂音稍有减小, 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一半以下;无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没有好转, 肺部杂音没有减小, 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任何改善, 或患者症状有加重迹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差异性显著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 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法, 是最近几年以来, 医学界在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之一[2], 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呼吸疾病治疗技术, 是解除COPD患者呼吸障碍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且研究人员人正在不断努力对其性能进行改进与完善[3], 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医疗人员对其原理性能了解得更加透彻, 操作越发娴熟, 该法已经逐渐成为了临床上对呼吸衰竭进行治疗的第一有效疗法[4]。
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 不会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可以最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对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 抽取104例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52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 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 不会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可以最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COPD,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朝朝, 周骏, 张贤生, 等.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方式的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 (8) :568.
[2]张旭.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 (8) :561.
[3]周利群.腹膜后腔的建立[M]//.郭应禄.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22.
【2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推荐阅读:
呼吸衰竭11-01
心力衰竭 护理体会07-15
呼吸内科个案护理08-06
呼吸内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及服务内涵09-12
呼吸的作用10-12
让教育自由地呼吸07-07
呼吸科年终总结09-29
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06-09
呼吸系统自我检测题06-17
2016呼吸内科实习鉴定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