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数据管理的论文(精选11篇)
1.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一
IP 地址及其管理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介绍了 IP 地址和 IP 地址的管理的相关知识。IP 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践内容,举例让学生逐步理解这个概念。IP 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不平衡性。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 IP 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知道 IP 地址的组织与管理方法;
2.感受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IP 地址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练法,对照法。
五、教学设计策略
由于本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自学有些困难,因此采用讲授法,并运用一些类比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运用演示、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形象地将 IP 地址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对照法,将 IP 地址和上节所学的域名知识结合。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先让学生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 gmwz.com.cn” 和
“ 10.8.96.3”, 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操作,结果发现访问的是同一个网站。
设计思想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设计不但衔接上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开门见山地揭示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新课学习
教师释疑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因特网的域名,那么如果深入地想一下,域名对于我们用户是比较容易操作和记忆的,但是对于电脑来说,它可以直接识别域名吗?实际上,电脑只对二进制的数字感兴趣(电脑的工作原理),也就是说,电脑网络只认识 0 或 1 组成的数字。所以网络只能认识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由 0 或 1 组成的 IP 地址。前面学的域名就如同我们同学的名字,学生除了名字外,还有个考试时的座号,这里的座号就相当于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再如,如果仅知道你的名字,不一定能够联系上你,但是如果知道你的电话号码,那就能够很快找到你。所以这里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就相当于人名对应的电话号码。由此可知,IP 地址才是真正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学生思考
在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上,教师通过举例子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概念的认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任务设置
先请同学查看一下所在机号的网络 IP 地址。先打开网上邻居属性,找到“常规”标签中的 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就会看到该机的网络 IP 地址。
任务 1 :找出你看到的 IP 地址的特点;
任务 2 :看书指出 IP 地址的本质特征。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观察形成感性认识,再读书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
师生互动
1.根据上面的任务学生归纳总结 IP 地址的格式特征,教师分析说明其中的要点并展示概念。
说明:
(1)IP 地址可以确定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
(2)IP 地址是由二进制数—— 32 位“ 0 ”或“ 1 ”组成的,每八位一组共四组,四组之间用点分隔,每组对应的数的范围是 0 ~ 255。展示概念:每个 IP 地址占用 32 个二进制位,即 4 个字节。书写时,将四个字节分别书写为十进制数,各数之间用圆点分隔开。
2.学生讨论比较 IP 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异同。
教师总结二者异同。
相同之处:域名和 IP 地址指向同一个网络地址,组成结构类似,中间用圆点分隔。不同之处:域名是 IP 地址的文字表现形式,容易记忆,却不能被电脑直接识别。IP 地址是二进制数组成,比较难记,但在网络中可以被电脑直接识别。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转换是靠一个叫域名系统(DNS 服务器)来完成的。
学生完成任务并相互探讨。
教师画龙点睛说明问题的本质。
本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先引导学生讨论知识的表面现象,然后分析其本质特征,由表及里认识事物。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知识点,可以联系前面的域名知识,讨论分析两者的异同。加深学生对 IP 地址概念的认识;学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的一面。
知识拓展
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或查看课外书籍的方式查阅关于 域名系统(DNS 服务器)的资料,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推荐阅读的杂志和报刊有《电脑爱好者》、《中国电脑教育报》等。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扩展知识面。
师生互动
3.教师给出问题:既然 IP 地址是确定计算机在网络中具体位置的编号,那么 IP 地址可以随便设置吗?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IP 地址由哪两部分组成?
(2)网络标识的作用是什么?
(3)主机标识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做如下解释 :
IP 地址中,一部分是网络标识,一部分是主机号;网络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主机的物理地址。如果高一·三班理解为网络标志,那么座号 25 就可理解为主机号。再如电话号码 0536-2345103,前面 4 位 0536 表示电话的潍坊区位号,23 表示高密的区位,45103 表示电话机本身的号。正如化学中元素周期表一样,任何科学知识都是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一般的,根据 32 位 IP 地址网络标识号和主机标识号各占用位数的不同,可以将 IP 地址划分为五类。
(1)A 类地址的第一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三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2)B 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两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3)C 类地址的前三个字节是网络标识,第四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4)D 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
(5)E 类地址保留备用。
显然,IP 地址不是随便设置的,它的设置方式 是有规律和意义的。之所以这样有规律地设置,是因为 IP 地址是需要管理的。
学生思考根据问题看书
通过举例子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通过通俗讲解 IP 地址的组成规律及按规律分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进一步学习认识管理 IP 地址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性。
学生活动
4.IP 地址的管理的机构是什么?
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如:http:///
5.指出我国 IP 地址的总量不足及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找出解决节省 IP 地址资源的办法。
[ 问题 ] 我国 IP 地址的总量不足解决办法是什么?
查阅有关 IPV4 和 IPV6 的资料。
采用小组形式讨论。
进行拓展学习。
知识迁移
2.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DHCP,IP地址,Windows Server 2003
1 引言。
在小型网络中, 因为计算机数量不多, 网络管理员一般采用手工分配IP地址的方法为每台计算机分配静态IP地址, 而到了中、大型网络, 计算机的数量往往会有几十台, 甚至上百上千台, 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如果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方法, 还会给网络管理和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 每到一个地方想上网必须先配置计算机网络参数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 这样容易发生IP地址冲突等问题, 造成机器不能正常使用。因此, 我们需要寻求一种高效可靠的IP地址管理方式, 于是就出现了DHCP。DHCP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的缩写, 也叫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TCP/IP通信协议中, 用来暂时指定网络中某台计算机IP地址的通信协议。DHCP技术的设计目的就是动态、灵活地使用IP地址, 降低TCP/IP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它是一个Client/Server协议。
2 DHCP的工作原理
要在一个网络中使用DHCP来分配和管理IP地址, 必须在网络中部署一台拥有静态IP地址的DHCP服务器, 而网络中其他计算机则是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负责客户端IP地址的集中管理和分配, IP地址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上, 客户端向DHCP服务器申请和租用IP地址, DHCP服务器可以动态地为客户端自动分配IP地址, 也可为特定客户端分配永久IP地址。运行Windows Sever系列和Linux, Unix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都可以作为DHCP服务器。客户端启用DHCP功能后会搜索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 并申请从DHCP服务器中获得IP地址。所有的安装有TCP/IP协议的计算机 (包括Windows系列和Linux, Unix等) 都带有DHCP客户端软件协议, 都可以作为DHCP的客户端。
DHCP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发现阶段, 即DHCP客户端寻找DHCP服务器的阶段。DHCP客户端首先以广播方式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来寻找DHCP服务器 (因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对于客户端来说是未知的) , 即客户端向地址255.255.255.255发送特定的广播信息。请求信息主要包含客户端的网卡MAC地址还有客户端的计算机名称。网络上每一台安装了TCP/IP协议的主机都会接收到这种广播信息, 但只有DHCP服务器才会做出响应。
提供阶段, 即DHCP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阶段。在网络中接收到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的DHCP服务器都会做出响应, 它从尚未出租的IP地址中挑选一个分配给DHCP客户端, 向DHCP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
选择阶段, 即DHCP客户端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提供的IP地址的阶段。如果网络中有多台DHCP服务器向DHCP客户端发来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 则DHCP客户端只接受第一个收到的DHCP OFFER提供信息。在客户端收到DHCP OFFER提供信息后, 会以广播方式回答一个DHCP REQUEST请求信息, 所有的DHCP服务器都会收到这个信息, 该信息中包含它所选定的DHCP服务器和服务器提供的IP地址。之所以要以广播方式回答, 是为了通知所有的DHCP服务器, 他将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 其他没有被选择的DHCP服务器则会收回发出的IP地址。
确认阶段, 即DHCP服务器确认所提供的IP地址的阶段。当DHCP服务器收到DHCP客户端回答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之后, 它便向DHCP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它所提供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ACK确认信息, 告诉DHCP客户端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IP地址。至此DHCP客户端可以使用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与网卡绑定。
重新登录阶段。以后DHCP客户端每次重新登录网络时, 就不需要再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了, 而是直接发送包含前一次所分配的IP地址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当DHCP服务器收到这一信息后, 它会尝试让DHCP客户端继续使用原来的IP地址, 并回答一个DHCP ACK确认信息。如果此IP地址已无法再分配给原来的DHCP客户端使用时 (比如此IP地址已分配给其它DHCP客户端使用) , 则DHCP服务器给DHCP客户端回答一个DHCP NACK否认信息。当原来的DHCP客户端收到此DHCP NACK否认信息后, 它就必须重新发送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来请求新的IP地址。
更新租约阶段。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一般都是有期限的, 我们把这个期限称为租期, 租期的长短通过DHCP服务器来设置。设置这个期限是为了让那些过了租期又不活动的IP能空出来, 由DHCP服务器重新分配给DHCP客户端, 这样就会有效减少IP地址的浪费现象。期满后DHCP服务器便会收回出租的IP地址。如果DHCP客户端要延长其IP租约, 则必须更新其IP租约。DHCP客户端启动时和IP租约期限过一半时, DHCP客户端都会自动向DHCP服务器发送更新其IP租约的信息。
如果DHCP客户端一直开启, 客户端会在租约过去50%的时候向原DHCP服务器提出DHCP REQUEST请求信息, 信息中包含一个客户端正使用的IP地址, 并请求服务机延长对此地址的租用。如果原服务器同意会发出DHCP ACK确认信息。这样, 续租成功, 客户端获得新的租约。如果这个请求信息没有得到回复, 因为租约尚未结束, DHCP客户端会继续使用原来的IP, 并且每隔大约2分钟向原DHCP服务器再次发送DHCP REQUEST请求信息申请续租。如果到了租约期限的87.5%, DHCP客户端依然没有收到原DHCP服务器的DHCP ACK确认信息, 则客户端转为重新绑定状态。在重新绑定状态下, DHCP客户端会以广播的方式向网络中的所有服务器发送DHCP REQUEST请求信息, 如果有DHCP服务器响应, 并发回DHCP ACK确认信息则DHCP客户端从新的DHCP服务器获得新的IP地址还有新的租约。如果直到租约结束也没有收到任何DHCP服务器的DHCP ACK确认信息, 则DHCP客户端会停用租来的IP地址, 然后返回初始化状态。
3 DHCP的优缺点
使用DHCP为管理基于TCP/IP的网络主要提供了以下好处:
提供安全而可靠的配置。DHCP避免了由于需要手动在每个计算机上键入值而引起的配置错误。DHCP还有助于防止由于在网络上配置新的计算机时重用以前指派的IP地址而引起的地址冲突。
可以减少配置管理。使用DHCP服务器可以大大降低用于配置和重新配置网上计算机的时间。可以配置服务器以便在指派地址租约时提供其他配置值的全部范围。这些值是使用DHCP选项指派的。
DHCP租约续订过程还有助于确保客户端计算机配置需要经常更新的情况 (如使用移动或便携式计算机频繁更改位置的用户) , 通过客户端计算机直接与DHCP服务器通讯可以高效、自动地进行这些更改。
IP地址采用租用方式, 需要时向DHCP服务器申请IP, 用完后释放, 使IP地址可以再利用。
DHCP服务器数据库是一个动态数据库, 向客户端提供租约或释放租约时会自动更新, 降低了管理IP地址的难度, 所有DHCP客户的设置和变更都由客户端和服务器自动完成, 不需人工干涉。
同时DHCP也存在不少缺点:
DHCP不能发现网络上非DHCP客户端已经在使用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对于用户的接入没有限制, 任何一台电脑只要连接到网络上, 就能够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正确的网络配置, 从而访问网络。这样使得非法的用户很容易进入内部网络, 带来安全隐患。
当网络上存在多个DHCP服务器时, 尤其是存在私设的冒充DHCP服务器时, 一个DHCP服务器不能查出已被其它服务器租出去的IP地址, 这样将会给网络造成混乱。
DHCP服务器不能跨路由器与客户端通信, 除非路由器允许BOOTP转发。
4 DHC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
下面主要介绍如何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进行DHC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一些管理技巧。
4.1 安装
我们采用一台安装有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DHCP服务器, 并在该计算机安装TCP/IP协议, 并为其设置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内容。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默认没有安装DHCP服务, 必须进行添加安装: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 在打开的窗口左侧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 打开“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
在“组件”列表中找到并勾选“网络服务”复选框, 然后单击“详细信息”按钮, 打开“网络服务”对话框。接着在“网络服务的子组件”列表中勾选“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复选框, 依次单击“确定→下一步”按钮开始配置和安装DHCP服务。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安装。
4.2. 配置
依次单击“开始→管理工具→DHCP”, 打开“DHCP”控制台窗口。在左窗格中右击DHCP服务器名称, 执行“新建作用域”命令。
按照新建作用域向导在DHCP服务中添加一个作用域。输入该作用域的名称, 如:办公区;在IP地址范围一栏中, 填入此作用域所管理地址范围, 即动态分配的地址范围, 以及子网掩码, 比如要动态分配的地址段是192.168.1.1-192.168.1.254, 掩码是255.255.255.0, 添入后点下一步;在添加排除一栏添入要排除的地址范围 (比如预留给需要固定地址的服务器使用) , 比如我们将192.168.1.1-192.168.1.20保留给以后扩容网使用, 然后再点添加→下一步;在租约期限一栏中填入客户端从此作用域中得地址的最长的使用期限, 如果超过此期限后, 客户必须重新申请。比如我们假设作用域租约期限是十天。然后再点下一步;为此作用域配置网关, DNS, WINS等作为公共选项, 当客户端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的时候, 他也就被定了这些选项。比如我们在路由器 (默认网关) 一栏指定IP地址的网关是192.168.1.254.;在DNS服务器一栏中指定服务器IP地址是202.96.96.68;这样一旦客户申请到地址后, 同时就被分配网关是192.168.1.254, DNS服务器是202.96.96.68等。再点击下一步;激活此作用域。其中此DHCP服务器地址是192.168.1.1;地址池地址是参加此作用域动态地址分配的范围;地址租约是已经分配出去的地址和相应的租约情况;保留是指可以根据客户端的名称和MAC地址事先预留IP地址给特殊用户。作用域选项指的是网关, DNS, WINS等选项。
可按照地址实际情况再添加多个作用域。
4.3. 管理
通过批处理命令自动添加多个保留地址。保留地址可以实现给指定的计算机分配相对固定的IP地址, 在必要时方便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但在DHCP控制台中逐个添加却十分麻烦且容易出错, 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批量添加。
在系统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如下命令, 即可添加一个保留地址:
dhcp server 192.168.1.1 scope 192.168.1.0 add reservedip 192.168.1.101 00055da2e201 pc01.
其中:dhcp表示要进行dhcp配置。Server192.168.1.1表示dhcp所在的主机。scope192.168.1.0指定区域和区域所在的网络号。Add reservedip 192.168.1.101 00055da2e201 pc01.表示添加一个保留地址, 计算机mac地址为00055da2e201, 保留给他的ip地址为192.168.1.101, 保留名字为pc01.。
要实现批量添加:先把对应的命令保存在一个文本文件中, 如myip.txt。几台计算机就要有几行这样的命令。然后通过命令netsh exec myip.txt来执行这个文件中的命令。
实现周期性的自动备份DHCP服务器的全部配置数据。
首先可将备份命令保存在d:dhcpbak.bat文件中:
netsh dhcp server export d:dhcpbak.txt all
然后在d:mydo.bat中调用该命令, 对运行情况作记录备查, 具体内容如下:
最后利用AT命令设置定时执行任务, 如要每天1:30执行一次备份任务, 在系统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如下命令,
AT 1:30/every:M, T, W, Th, F, S, Su d:mydo.bat。
有了备份数据, 在DHCP服务器出故障时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实现恢复操作, 恢复命令为:netsh dhcp server import d:dhcpbak.txt all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时, 应确保当前DHCP服务器中不存在相同的作用域子网, 否则将提示出错信息, 如:“导入子网192.168.1.0”办公区“时出错。本地服务器上已存在此子网。”
结束语。DHCP技术目前已使用得较为普遍, 它起到了提高网络性能、加强网络安全、简化网络管理的作用, 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IP地址不足的问题。由于DHCP还存在许多不足, 所以DHCP技术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IETF.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EB) RFC2131, 1997.
[2]W.Richard Stevens.TCP/IP详解 (卷1) 协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解析校园网中IP地址的分配管理 篇三
关键词:校园网;IP地址;动态分配;DHCP;子网划分
一、DHCP服务的配置
为了创建一个DHCP服务器,常用的DHCP服务器一般安装在一台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上。安装前先为这台计算机指定静态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地址,然后按下面的这些步骤操作即可:(1)在“控制面板”上,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2)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依次选择“Windows组件”页、“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资料”。(3)在“网络服务”对话框中,在“网络服务的子部件”中,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4)单击[下一步]按钮,等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安装。最后是添加各网段作用域,捆绑网关及DNS,一个作用域是一个合法的IP地址范围,用于向特定子网上的客户计算机出租或分配IP地址。
从“管理工具”菜单中打开DHCP,用鼠标右键单击DHCP服务器的名称,再单击“新建作用域”。然后按照提示依次在“名称”中填写作用域的名称如“219网段”,“说明”中填写相关说明如“服务器段”,在IP地址范围对话框中设置本子网中的IP地址范围:如起始IP:219.222.191.3,结束IP:219.222.191.253,子网掩码(将租给客户机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接着再添加一个或多个排除地址范围(已经使用的静态IP地址或暂不分配的IP地址范围),设定租约的时间(默认为8天)。最后添加客户使用的路由器IP地址(即客户机的网关地址)为219.222.191.254,添加“域名称”为“bangong”,“DNS服务器”为“219.222.191.1/202.96.128.143”。
以上是DHC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DHCP服务的作用域的填写就牵涉到了IP地址的子网划分。
二、IP地址子网划分
现今普遍运用的32位的IPv4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表示,基本结构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一部分数字对应于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四个二进制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IP协议将IP地址分为五类,即A、B、C、D和E类,其中,D类地址为多播地址。主要留给因特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使用,E类地址作为保留地址。我们通常所接触的是A、B、C三类IP地址。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络号分别为8位、16位和24位,其主机号对应为24位、16位和8位。如主机号对应24位时其最大主机数分别为224-2。A类IP地址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127作为本机测试之用)。B类IP地址最前面两位为“10”,即B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C类IP地址最前面三位是“110”,即C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33之间。
前缀长度指示地址的网络部分的比特位数。例如在172.28.5.0/24中,/24就是前缀长度,它告诉我们前24位是网络地址。常用的IP地址主要有A、B、C三类,相应的前缀分别为/8、/16、/24。为了定义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设备另行使用称为子网掩码的一个32位形式。表示子网掩码使用的点分十进制格式与IPv4地址相同。在代表网络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1,在代表主机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0即可创建子网掩码,故A、B、C类地址相应的子网掩码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网络进行子网的划分。
三、交换机及客户端配置支持
假设校园网通过一台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一台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连接上DHCP服务器,现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的动态IP地址获取。
本文对IP地址的动态分配所牵涉的各方面知识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实现校园网实施IP地址动态分配做了逐步简单的实验说明。实际中还应多查资料、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篇四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吴 飞
一、设计思想
1.设计了一个问题导学平台,其中有两项评价功能:一是学生对课堂要弄懂的问题的自我评价,二是测验功能,对应问题设计了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使用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对比来综合评价学生。例如:客观评价的结果较差,自我评价对应题目也不会,说明该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楚,只要他把不懂的问题慢慢弄懂,成绩就会提高,可以对他多鼓励;而客观评价一般,自我评价全懂,则说明该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这种情况反而比前一种情况更糟糕;更极端的情况,如果他是故意的,那就是不“诚信”,更应该加以引导。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考试。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水平,那么可以减少客观评价(即考试),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学生也通过查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
2.带着问题,从“玩”中学。设计了一个VB通信小程序,通过“玩”这个小程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然的学会有关IP地址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方法,了解IP地址的管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使用通信程序的例子让学生带着兴趣来掌握枯燥的理论。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和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所用教材是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内容。IP地址概念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新鲜概念,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使用过IP技术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五、教学难点:IP地址的分类
六、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机房
软件环境:电子教室、自开发问题导学教学平台和IP通信小程序
七、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
2.把枯燥的知识点融于一个通信小程序的例子中。
3.对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从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结合综合评价学生。
八、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学生使用问题导学平台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问题作自我评价。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心中有初步了解。
师:今天讲的是IP地址及其管理,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个问题导学平台的“自我评价”看看大家对要学的内容的了解程度,课堂快结束时再复评,看看自己都学到了什么。
师:演示如何使用。生:自我评价。
图1 IP通信程序客户端
2.正式开始上课。教师点评自我评价结果,指出重点、难点。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看上去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但不要大家死记硬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式是“玩”一个小软件,玩的过程有两个要求:(1)在玩的过程中要能发现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一点东西;(2)要玩透彻了,里面提到的东西要弄懂。
打开通信软件(图1),简单介绍。通过自己开发的通信软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3.师:软件的功能是可以从某台学生机发消息给教师机,那么第一步需要做什么?直接连接报错。生:输入服务器地址。师:刚才说要玩“透”,服务器IP地址这就有三个问题:(1)什么是IP地址?(2)为什么要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3)怎么才能知道电脑的IP地址?
前两个问题合起来解决,使用QQ来类比说明。师:在你用QQ时是否遇到过对方说他在某地,但实际显示在另外一个地方?根据什么来显示?答:根据地址而不是名称或其他的东西。
师:提醒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发现问题的意识。
学生实践活动:方法
一、运行cmd──ipconfig命令
方法
二、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
子网掩码提一句,提醒观察,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IP的数字改成256看看是否可以。发现问题:为什么IP地址是0~255之间的四段数字组成的?从根源说起,引出二进制的IP。
4.教师对二进制知识做适当补充。
传统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但是二进制格式使用(书写、记忆)麻烦。
常用格式:十进制格式(点分十进制):我们将32个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位),并将每组转换成十进制数(0~255),且每组间用圆点来分隔。
请某位学生使用通信软件来说明为什么每段数字在0~255之间。
从通信软件中发现特殊IP地址127.0.0.1,说明什么是本地回环地址。
学生实践活动(进一步的“玩”):输入服务器IP地址,连接成功。使用通信软件发送自己的姓名给老师。目的既是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又为了自然地引出下一问题。
5.通过观察通信软件上各学生发送消息里包含的IP地址部分,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各IP地址前三段一样的疑惑,让学生自己发现IP地址分两部分这一问题。
教师提问:请说出各位同学电脑IP地址的区别。前面说了IP地址可以分为四段,现在仔细观察,有没有同学能发现四段的IP地址分成了几个部分?
师:前三段固定,后一段变化,那么这样的一个机房总共可以有多少IP地址?
生:256台。
师:去掉特殊的0和255,让学生思考大于254台怎么办。从IP地址两部分的变化引出IP地址分类的概念。变化方式:3+1;2+2;1+3。
每个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用A类B类地址,从而解决254台主机局限的问题。
6.通过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分段变化来确定属于哪一类IP地址,这种方法不太直观,能否看到IP就知道属于哪一类。二进制的IP是看最前几位,引出D类、E类;我们常用的是点分十进制,方法是看数字的范围。两者不矛盾。
让学生使用通信软件上的IP转换,得出数字的范围,加深记忆。
图2 问题导学平台的考试界面
7.IP地址的管理。自学,老师提问。拓展:IPV6。
8.教师总结。学生再次评价及复习,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进一步学习的依据。此步也可以作为教师跟踪学的慢的学生的依据。(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学到了什么,开始觉得很枯燥的知识点是否都明白了)
9.课堂测验(5分钟左右)。(图2)
10.做的快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自我评价和回答问题,对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11.教师对测验结果评讲。
测验结果:成绩不由测验分数唯一决定。教师通过测验成绩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对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以及诚信素养,以便进一步教育。
九、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大市级公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大家认为,这种“玩”“学”“评”结合的素质教育法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并能对素质教育的程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操作性比较强;在“玩”中的“学”,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原本十分枯燥的IP知识点;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合,并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堂客观评价的结果是70%以上的同学获得了优秀。
5.信息化管理与运作IP课件8 篇五
一、项目管理概述
二、项目启动
三、项目计划
许多信息化工作都是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的,小到采购几千元的硬件设备,大到购买几百万、几千万的信息系统,只有掌握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项目经理的需求缺口很大。2005年软件行业薪资调查中,项目主管的薪水在同层次员工中是最高的,最高为21万,平均年薪在11万左右。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开展项目管理。我们把学习内容分为2节课,第1节课主要学习项目计划;第2节课主要学习项目实施、控制和项目收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基本概念
2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内容
3计划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
下面,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同学们重点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是2个:项目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概述
1)信息化项目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每天更新维护数据;监控网络流量;修理更换硬件设备,这些信息化工作是项目吗?显然不是。这是日常工作,而项目都是临时的、一次性的。项目的英文是project,香港和台湾地区把它翻译成“专案”、“企划”。我们看港台地区的电视剧,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情节,老板对一个年轻员工说,这个专案由你负责。年轻员工一脸严肃地回答,我一定尽力而为,然后就看到他没日没夜地加班。为什么这么辛苦?项目不同于例行日常工作,它往往是有具体的时间限制,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我们现在给出一个信息化项目的权威定义。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定义,信息化项目是在特定时间、质量、资金等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例如开发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它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从前期接触客户和合同签订,到系统调研、设计、编码、测试,乃至最终系统上线运行和用户培训等等。并且这些活动要在严格的时间和费用限制内完成。
信息化项目涉及方方面面。从网上纳税、电子政务,到财务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等等,具体的分类请同学们看教材123页。这些信息化项目与建筑领域、商业领域的项目相比,有一致性,也有它的独特性。独特性突出地表现在:
(1)目标的模糊性和渐进性:信息化项目前期,客户本身还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和要求。随着项目的进展,客户借助开发的原型,逐步认清自己的需求,因而,信息化项目常出现客户需求变化的情况。
(2)高度依赖智力资本:信息化项目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度高。例如软件开发项目包含了大量技术性强、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开发经验,以及责任心、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样的团队开发难度相似的系统,工作状态不同,项目质量可能差别很大。因此,信息化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
(3)较高的不确定性:除了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及信息技术不确定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硬件价格在短时间内会有大幅度下降,软件技术也进展得很快,因此,与其它领域的项目相比,信息化项目的不确定性更强。
信息化项目的上述特点,增加了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难度。
2)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利益相关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应用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以完成信息化项目目标的管理活动。
从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目管理十分强调项目目标,它是由目标驱动的管理活动。而项目目标是由项目客户定义的。因此,信息化项目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客户需求转化为项目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同其它管理活动相比,信息化项目管理最主要的特点,集中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
与一般管理相比,信息化项目管理更强调目标和目标的分解。它通过确定项目组织内部的任务分工,把任务转换为每个人的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对目标的执行过程进行调控和对目标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目标经过层层分解到最小的单位和个人,有利于目标的执行、控制与实现。这样,就能保证项目工作达到项目产品的目标,从而实现客户要求或期望的项目目标。
2.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一般的管理活动分工很明确,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筹措;生产部门负责产品制造,营销部门负责产品推广。
然而,项目经理却需要全面负责项目运作中的所有管理活动。因为信息化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项目资金不到位,会使后续的软件开发、系统调试、员工培训等工作都耽误,局部失误会导致总体失败。
信息化项目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阶段,以免造成总体的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3.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
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体制是既强调项目经理负责制,又强调团队的协作。因为每个项目成员的工作都关系到项目最终交付成果,所以项目经理要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处理各种冲突和意外事件,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项目组能同心协力地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
以上我们介绍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含义。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牢记,项目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管理是目标导向的基于团队管理和系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
项目管理的难度比较高,项目经理很稀缺,社会的需要却很迫切,因此产生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背景及内容
不同行业的项目特征不同,但是都有一些共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项目管理者的培养,研究者对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实施原则进行了浓缩和系统化整理,从而产生了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通俗地来讲,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项目管理原则的系统化的概述。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产生背景
目前有两大知识体系。分别由世界上最权威的两大项目管理研究机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提出。其中,美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于1984年制定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
2.PMBOK的内容
PMBOK提出的九个知识领域: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照聚类原则对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归类后,提出的指导性原则。它的优点是可以让我们快速形成项目管理知识的框架,清楚项目管理所涉及的方面。
某些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一一介绍九个知识领域,但是这样做也有缺点:在读者尚不熟悉项目管理时,这种方法可能会割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本课程考虑到时间顺序便于人们理解事物,按照项目从始到终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可以将信息化项目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收尾这五个阶段,各阶段都包含不同的管理任务和要求,我们的课程对每个阶段做具体阐述。目的是使同学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的过程。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再阅读按照九个知识领域来介绍的项目管理教材,加深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教材的125-126页列出了九个知识领域的主要活动,请大家自行阅读。
以上我们介绍了3个概念:信息化项目、信息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下面,我们按照项目的5个阶段,为大家介绍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主要活动。
2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第一个阶段。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助于项目实施。所以,尽管项目启动阶段包含的项目管理活动并不是太多,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重要。
项目启动阶段只涉及9个项目知识领域中的1个知识领域——综合管理知识领域,换句话说,项目启动阶段是从综合的、整体的、全局的角度为后续工作做一个铺垫。
启动阶段的管理活动包括2个部分:1制订项目章程;2初步确定项目范围。
1)制订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是对项目目标及交付物规格的简要描述。
项目章程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醒项目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不要陷在无谓的细节纠纷中,要牢记项目最核心的使命。
项目章程的起草工作是由项目经理完成的。项目章程可能只有寥寥几句话,但是它不是项目经理随心所欲地凭空想象,需要项目经理对项目背景信息有认真的钻研,尤其对客户信息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住客户最核心的需求,把它转化为项目章程,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清楚项目的方向。
举个例子,为某个制造企业开发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经理可以通过直接交谈、浏览客户网站、档案等等渠道,了解客户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现状。通过对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的揣摩,项目经理在项目章程中就可能写下这样一句话:系统是实现同驻外销售部门的当天信息交互。有了这个章程,当团队讨论用什么样的网络平台,用什么样的程序开发语言,等等,所有技术细节的确定,都要以能不能实现企业同驻外销售部门的当天信息交互。可以看到,项目章程是项目的指南针。
2)拟订初步项目范围计划
启动阶段的第2个任务是拟订初步项目范围计划。
在把握基本信息之后,项目经理要根据关键项目关系人对项目的期望,以合同为依据,开始着手编制初步的项目范围计划。同时还可以考虑信息化项目的风险、成本、进度等实施方案。以前面的销售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为例,项目关系人很多,总部的销售人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驻外销售部门的员工等等,最关键的项目关系人可能是总部的销售总监,项目经理要把握销售总监的期望,来设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并初步设想一下,完成这些功能,软件的总代码行的数量,所需要的员工人数,大概的项目周期,需要哪些资源。
初步项目范围计划可以使项目经理对项目有大概的估计,不至于毫无头绪。还可以依据这些计划开展后续的工作,比如挑选合适的项目成员,向公司争取相应的资源。当然,现实并非总是和设想相吻合,初步计划计划还要在后面的项目计划阶段进行细化和调整。
以上我们介绍了项目启动阶段要完成2个工作:拟订项目章程、拟订初步项目范围计划。当项目规模很小时,我们可以直接进入项目的第2个阶段:项目计划阶段。
3项目计划
项目启动之后,计划工作非常重要。放任自流的项目是不会成功的。
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的各方面都需要计划,首先我们要清楚,项目计划要和项目规模相符。计划书不是越厚越好,该详则详,该略则略。
由于任何规模的项目都必须满足任务、时间、资源这三个硬约束,因此,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项目计划。这也是我们讲课的重点。
1)项目范围计划
首先来介绍项目范围计划。
范围计划是对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的说明。
假设没有范围计划,就很容易出现“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项目超支的原因是项目范围失控,跟着客户没完没了的需求变化,不断地改,不断地改,导致进度落后、成本超支。
项目经理首先要确定项目范围,这是其它项目计划的基础。
在制订项目范围计划时,要做2方面的工作:第一:理解合同内容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范围说明书;第二:对项目范围进行分解。
1.在合同基础上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一份主要定义项目交付物的文档,它包括:项目商业目的、项目产品或服务描述、项目交付物、项目目标。比如前面提到的销售信息系统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大概内容可能就是:为了满足XX公司同驻外销售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开发B/S结构的销售信息系统,项目将在3个月内完成编码和测试工作,并向客户提供软件操作手册和软件使用培训。
项目范围说明书还是日后项目关系人对项目工作范围的共识,是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各绩效指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折衷取舍时的参照依据。
2.用WBS生成范围计划
范围计划的第2个任务,是对项目范围进行分解。主要的工具是WBS。这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请同学们高度重视。
WBS是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的简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层层分解。
图5-1就是一个wbs列表。第一层是信息化项目的名称,第2层是项目阶段,把项目按照系统生命周期法,分成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测试、试运行、交付、项目总结等7个阶段,然后再把各阶段一一分解为子阶段。如果有必要,再按照交付物进一步细分,通常WBS的最底层称为工作包(work package),是单个人在一周内可以完成的工作。工作包的最小责任单位是个人,这样便于责任到人,为后面的人力资源计划打下了基础。例如把1.3.2分解为5个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包。
WBS将项目范围不断分解和细化,最终以列表形式有层次地体现项目任务,便于项目团队一目了然地清楚完成项目范围所需要执行的工作内容。WBS由任务编号和任务名称组成,每个项目任务的编号唯一。
WBS的分解层次要根据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而定。
2)项目进度计划
信息化项目容易发生延期,各种突发事件常常会打断项目的计划进度。有人可能认为,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干脆不要进度计划。这种错误看法会使项目控制失去时间参照系,导致更多时间延误。其实,按照科学方法和合理步骤,是完全可以制订切合实际的项目时间计划的。拟订项目进度计划,要做2个工作:1制订计划;2调整计划。
1.制订项目进度计划
首先要定义项目活动,实际上是再核实一遍WBS的活动。
其次,对活动进行排序。WBS只列出各项活动,并没有揭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项目团队并不清楚工作是以并行或串行,亦或是交叉方式进行,也不清楚活动间的约束关系(例如开始编码前必须先要完成客户需求调研,那么调研就是编码活动的约束)。项目经理负责活动排序。可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巧妙安排活动先后次序。如果项目时间紧,则可以在满足活动内在逻辑约束的前提下,尽量使活动并行进行,这样可以缩短项目总时间。
接着,对各活动所需时间进行估计。活动时间的估计方法主要是依据以往的历史记录,或者是项目团队的经验。时间估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可以用加权方法进行修订。例如,活动时间=(最乐观时间+4*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6。
最后,可以用网络图或甘特图,来表示项目活动的顺序及历时。便于项目团队直观把握进度。网络图的绘制方可直接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如MS Project)。按照上述步骤,指定每个活动的用时,及前序活动(即开始本项活动前必须先要执行完毕的任务),即可自动得到网络图或甘特图。
举一个例子。
图5-2中红色部分即为关键路径。它是项目中用时最长的工作路径,在这条路径上,任何一项活动的时间缩短,都会直接导致项目总工期的缩短。而其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历时改变,并不能一定改变项目总工期。所以要压缩项目工期时,总是从关键路径入手。
2.调整项目进度计划
初步的项目计划生成后,如果项目总工期远远超过了合同约定,则要进行调整。项目进度有2种主要的调整方法:
第一种方法:改变活动的排序。将顺序工作改为并行工作。
第二种方法:改变关键路径上的单项活动的作业时间。
图5-2的例子中,项目总工期是195天,超过了合同规定的140天!
如果加派人手,把关键路径中的1.3.2.3活动(任务分派模块)的工作时间从20天变成7天,项目总工期也会立刻减少13天。同时,还可以将1.3.2.1到1.3.2.5的程序编码活动,全部改为并行进行。此时,项目总工期为130天,符合合同的140天约束条件。
图5-3给出了调整后的项目进度计划的截图:
需要指出的是,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项目拥有的人力、财力资源情况、项目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合同中关于项目进度的承诺、客户的具体要求等等。另外,Project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快速生成进度计划,还能以图形方式,形象直观地反映项目活动和WBS的对应关系、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资源之间的调配关系等,因此,同学们可考虑使用软件进行项目管理。
3)项目成本计划
下面来介绍项目计划的第3个关键计划——成本计划。
项目成本计划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成本估算法请大家具体阅读教材的132页。我们这里只强调一点: 由于信息化项目的不确定性高,项目成本计划要预留风险准备金,通常按照项目总成本的5%计提。
4)其它项目计划
除了范围、进度、成本这三个主要约束以外,信息化项目还要考虑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针对其它项目管理领域的计划也不能少。下面介绍项目综合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计划、沟通计划、质量计划、采购计划等6个计划。
由于时间有限,简要介绍人力资源计划、风险计划、沟通计划的重要意义,其余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132-135页。
1.人力资源计划
对于信息化项目而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的核心是确定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和任务分配。任务分配的工具是责任分配矩阵(Responsibility Assignment Matrix,简称RAM),它将WBS中的每项工作指派给具体执行人,以保证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图5-5给出了某个项目的一个责任矩阵(部分),它列出了团队成员的名字,及其负责完成的任务,并规定了主要任务的交付物。
我们建议项目经理及时把项目团队组织结构图、项目团队责任矩阵正式分发给关键项目关系人。同时,项目经理要编制项目团队成员通讯录,以方便团队内部进行信息沟通。
2.风险计划
项目风险是指妨碍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项目管理中有个墨菲定律:如果某件事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项目是没有办法重来的,因此要前提小心翼翼地避开危险。虽然有些风险是难以预测或无法预见的,且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并非易事,但是,有意识的风险识别和应急预案,还是会对项目风险的规避和分散起到有效作用。
3.沟通计划
许多项目的失败在于沟通不善。例如,有的项目经理只会埋头解决技术问题,却不知道定期向客户和公司领导报告项目的进度、资金耗费等情况,使上级和客户对项目进展一无所知,对项目管理水平产生不信任感。尤其在大型项目中,各方面的项目干系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项目经理更有必要制订有针对性的沟通计划。
综上,项目的计划种类通常为九类,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例如,有的软件开发项目十分重视以往经验的积累,强调文档保存,则可能增加项目文档计划,对文档格式及内容要点、审批流程进行规定。而小型信息化项目,例如为本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则可能就没有项目采购计划、项目风险计划等。
6.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六
什么是IP地址
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
按照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bit,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例如一个采用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是“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这么长的地址,人们处理起来也太费劲了。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于是,上面的IP地址可以表示为“10.0.0.1”。IP地址 的这种表示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这显然比1和0容易记忆得多。
有人会以为,一台计算机只能有一个IP地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指定一台计算机具有多个IP地址,因此在访问互联网时,不要以为一个IP地址就是一台计算机;另外,通过特定的技术,也可以使多台服务器共用一个IP地址,这些服务器在用户看起来就像一台主机似的。
如何分配IP地址
TCP/IP协议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不过,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给客户端自动分配一个IP地址,避免了出错,也简化了TCP/IP协议的设置。
那么,局域网怎么分配IP地址呢?互联网上的IP地址统一由一个叫“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联网网络号分配机构)的组织来管理,
附表: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范围
由于分配不合理以及IPv4协议本身存在的局限,现在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ANA将A、B、C类IP地址的一部分保留下来,留作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空间,保留IP的范围如附表所示。
保留的IP地址段不会在互联网上使用,因此与广域网相连的路由器在处理保留IP地址时,只是将该数据包丢弃处理,而不会路由到广域网上去,从而将保留IP地址产生的数据隔离在局域网内部。
在局域网内计算机数量少于254台的情况下,一般在C类IP地址段里选择IP地址范围就可以了,如从“192.168.1.1”到“192.168.1. 254”。
如何设置IP地址
7.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七
《IP地址及其管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 (高中选修)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要求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 掌握IP地址的格式, 熟悉IP地址的分类, 能利用IP地址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同时,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这部分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如何讲清讲透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已经享受网络带来的无限乐趣, 但对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类比等多种方法加以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循序渐进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了解IP地址的概念和管理方法;
掌握IP地址的格式, 熟悉IP地址的分类;
学会查看和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
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通过IP地址分配的不均匀性, 让学生体验民族危机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重点难点
重点:IP地址格式和分类;
难点: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网络标识及主机标识。
五、教学方法
把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等方法有机结合,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采用类比等方法使抽象概念通俗易懂。
六、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找某个人, 需知道这个人什么信息?
[生]通信地址。
[师]因特网是由成千上万台主机组成的一个庞大网络, 我们想与某台主机进行通信, 最好有个类似通信地址的东西, 我们把它称为IP地址。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IP地址及其管理》。
(二) 新课讲解
11.IP地址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 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IP地址?
(2) 连入网络的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相同吗?
[师]请同学们将答案朗读一下, 现概括如下:
IP地址是因特网上每一台计算机一个专门的编号, 就像身份证号、车牌号一样具有唯一性。所以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能不能相同?
[生]不能。
任务1:查看本机的IP地址。
这里提供了两种方法, 请任选一种进行尝试:
A. 右击“ 网上邻居”→ “ 属性” → 右击“ 本地连接”→“属性”→双击“TCP/IP协议”;
B.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 输入“ipcon- fig”。
[师]请同学们将找到的IP地址记录下来, 比较相邻机器的IP是否相同?
[生]不同。
[师]可能有同学发现了, 第一种方法不仅可查看IP, 也可对它进行修改。
22.IP地址的格式
[师]请大家说说你的IP地址是多少? (教师板书三个IP:192.168.50.11, 192.168.50.28, 192.168.50.56)
[师]归纳一下IP地址由几段数字组成, 每段之间用什么隔开?
[[生生]]四四段段数数字字, , 每每段段间间用用点点号号隔隔开开。。
[师]这就是IP地址的十进制表示, 也称“点分十进制”, 它是由四段数字组成, 每段之间用英文的点号隔开。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二进制信息, 所以, 传统的IP地址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二进制吗?
其实, 二进制和十进制非常类似, 十进制共有0-9十个数字, 逢十进一。那么二进制有几个数字, 逢多少进一呢?
[生]二进制有0和1两个数字, 逢二进一。
因此, IP地址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二进制, 长度为32位。这样, 每段十进制数对应多少位二进制数?
[生]8位。
[师]利用计算器将十进制数表示的192.168.50.9, 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1000000101010000011001000001001。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二进制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 常见的是十进制表示, 即由四段数字组成, 那每段的数值有没有范围呢?
任务2:在IP地址的十进制表示中, 每段的数值范围是多少?
[师]数学中一提到范围就想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刚才说到每段十进制数对应的是8位二进制, 那么在这8个二进制中, 最大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呢?
[生]最小的是8个0, 最大的是8个1。
[师]请同学们快速计算, 8个0和8个1分别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
[生]分别是0和255。
[师]所以, 在IP地址的十进制表示中, 每段的取值范围是0~255。
练习1:信息技术老师给了小明一个IP地址192.168.9.*57, 其中”*”位置的数字有些模糊, 那么”*”位置的数应该是 () 。
A. 1B. 2C. 3D. 4
[师]下面,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IP地址, 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它们的前三段都是192.168.50, 最后一段是计算机的编号。
[师]我们把192.168.50称为网络标识, 它用于标识机房中所有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相当于电话号码中的区号, 如南通地区就是0513。最后一段是主机标识, 用于区别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相当于具体的电话号码。
33.IP地址的分类
[师]根据网络标识与主机标识长度的不同, 我们将IP地址分为五大类, 分别是ABCDE类。为简单起见, 今天我们只研究默认子网掩码的情况如下 (展示图1) 。
A类:高8位是网络标识, 其中最高位为0, 低24位是主机标识.。
B类:高16位是网络标识, 其中前两位为10, 低16位是主机标识。
C类:高24位是网络标识, 其中前3位为110, 低8位是主机标识。
[师]在这三类地址中, 主机位最多的是哪一类, 网络位最多的又是哪一类?
[生]主机位最多的是A类, 低24位, 网络位最多的是C类, 高24位。
[师]A类的第1位是0, B类的前两位是10, C类的前三位是110, 我们猜测一下, D类的前四位是多少呢?
[生]1110.
D类:前4位为1110, 是组播地址, 用于传送到多个目的地;
E类:前4位为1111, 是保留地址。
在这五类地址中, 我们常用的是A、B和C三类, 称为基本类。
任务3:求C类地址第一段的取值范围?
[师]C类地址的第一段对应着高8位, 在这高8位中前三位为110是固定不变的, 后五位中最小是多少, 最大又是多少呢?
[生]后五位中最小的是5个0, 最大的是5个1。
(11000000) 2= (192) 10 (11011111) 2= (223) 10
[师]由此可见, C类的地址范围是192-223。同理, 各类IP地址第一段的数值范围如下 (展示表1) 。
[师]根据这个地址范围, 我们可以轻松地知道某个地址属于哪一类, 如192.168.50.9是哪一类?
[生]C类。
任任务务44::将将计计算算机机的的IIPP地地址址设设为为119922..116688..5500..00或或192.168.50.255。
学生操作
[师]不难发现, 这两个IP均提示是无效的地址, 为什么呢?192开头的是一个C类地址, 它的主机位是什么?
[生]低8位。
[师]也就对应十进制数中的最后一段。十进制数中的0其实就是二进制数的8个0, 255是二进制的8个1。原来, 在每个网段中有两个特殊的IP不能分配给主机, 一个主机位全0的称为网络地址, 另一个主机位全1的称为广播地址。对于C类地址, 默认主机位的取值范围是0-255共256个地址, 现要去掉2个特殊的, 这样C类可用IP为254=28-2。因此, 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为2主机位数-2, 这样得出下表 (展示表2) :
练习2:小强的计算机接入到局域网中并设为B类IP地址, 你认为他的计算机IP地址最有可能是 ( ) 。
A、192.168.0.1B、10.16.0.1
C、172.16.0.1D、202.100.1.99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 怎么没有以127开头的地址, 这是由于127为环回接口预留, 如果发送消息给127.0.0.1, 此消息将回传给自己。
44.IP地址的管理
刚才, 我们学习了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37, 看看负责全球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机构是什么?
[生]ICANN, 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
[师]全球共有几个二级管理机构?中国属于什么地区, 具体由哪个机构来管理的 (展示图2) ?
[生]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种IP地址的管理方式有什么好处?
[生]减轻顶层的负担。
[师]再一个就是分下去的IP地址不会重复。一个IP地址由ICANN分给亚太再到中国, 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IP地址用到什么地方, 也就可以找到这个地址的归属地。
55.IPV6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IP地址是IP协议的第4个版本简称IPV4, 它是由32位的二进制数表示的, 共有232= 4294967296, 近43亿个地址。同学们知道, 因特网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
[生]美国。
[师]它是IP分配的主要控制者, 因此绝大多数地址被美国占有, 这样使得原本有限的IP地址资源出现了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局面。据统计, 中国只分到3千多万个地址, 仅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通过这个事实, 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落后就要挨打。
[师]面对IP地址资源的不足, 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IPV6, 它的地址空间为128位。IPV6的使用号称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分得一个IP地址, 这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地址空间。IPV6不仅解决了IP地址资源短缺问题, 而且还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机制。
(三) 小结
[师]下面,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的格式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的管理
IPV6
(四) 课堂练习
(1) 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标识, 它是 () 。
A.IP地址B.统一资源定位器
C.计算机名D.用户名
(2) 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 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B.IP地址可以随便指定, 只要和别的主机IP地址不同就行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球唯一的
D.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
(3) 在IP地址172.20.17.36中, 默认情况下主机标识是 () 。
A、172B、172.20C、17.36D、20.17.36
提示:在默认情况下如何看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首先应判断该IP是哪一类地址:
AA类类地地址址::十十进进制制表表示示的的第第一一段段为为网网络络标标识识, , 后后三三段段为主机标识;
B类地址:十进制表示的前两段为网络标识, 后两段为主机标识;
C类地址:十进制表示的前三段为网络标识, 最后一段为主机标识。
七、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 笔者采用了大量实例使枯燥的理论通俗易懂,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介绍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时, 先请学生观察IP地址的组成和比较他们的异同,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建构得出结论。这样,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由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任务串联起来, 这样学生不仅能动静结合, 还能使枯燥的知识不再无味。
8.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 长江航运 数据网 IP地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IP地址空间的分配与合理使用与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策略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会对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因而合理的IP地址规划是保证网络顺利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
1航运数据网IP地址规划及命名规则
长江航运数据网为长江航运系统内部专用网络,与其他外部网络没有业务联系,拟全部使用私有地址空间,IP地址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治原则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区域规划方案,IP地址应按照不同等级的自治网络进行分配。
(2)顺序原则
按照自治原则将网络进行逻辑划分后,应充分体现分层管理的思想,根据地域、业务应用类型及区域内用户数量进行子网规划。选择的顺序可以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是二者结合使用。地址分配规则力求简单、一致,便于日后对IP地址的维护管理。
(3)静态分配与动态分配相结合原则
为了节约地址和减少网络维护管理的工作量,在地址分配时需要采用静态分配与动态分配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服务器等需提供服务的特定设备,可以分配给固定的地址;对于其他普通设备可分配动态地址。
(4)可扩展原则
随着长江航运信息化的发展,数据网所要承载的业务量和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地址分配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网络的每个部分留有部分地址冗余,以保证网络服务范围的方便扩展。
IP地址的规划,要保证现在和将来的地址的可聚合性,虽然动态路由协议和路由设备比较大的路由容量支持降低了对路由聚合的要求,但是地址不仅仅具有路由的意义,还具有设备、业务标识的意义,相同属性的业务设备地址可聚合对流量管理、QoS、安全、认证、计费等策略的部署非常重要。要考虑到以后网络的可维护性,尽量减少以后工作的维护量。在以后的维护工作中,从用户的IP地址,就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用户的地域、单位、业务等,这样将使我们的维护复杂性大大减少,对于网络的良好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址规划主要从地域、业务、设备/终端等方面考虑IP地址分配。对于长航数据网IP地址的规划,无外乎上述两种划分方法,这两种地址规划方法虽然并没有大得区别,但我们建议采用纵向划分的模式来规划IP地址,关于建议采用纵向划分的原因,在进行IP地址规划时,还要考虑到以后的业务发展,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即要满足(短期)规划期对IP地址的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预留相应的地址段。
2 IP地址规划原则
长江航运数据通信网是基于传输控制/互联协议(TCP/IP)结构的互联网络。其IP地址的编制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网络的整体结构、技术体制、连接方式相关,是实现全网互联互通的基础,必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分级编制、分级管理。
(1)唯一性原则
唯一性是IP地址在TCP/IP协议中最基本的要求,是IP地址的基本特征和IP地址编制的重要依据。网络中每一网络所使用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字段必须是唯一的,在同一网络中所使用的IP地址中包含的主机地址字段也必须是唯一的,这是实现IP网络互联互通的基本条件。
(2)连续性原则
在层次化结构的网络中为各个节点划分连续的IP地址区间,便于实现路径叠合(Route Summarization)等优化IP地址的分配技术,简化路由表数据,提高路由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动态路由的快速收敛,能有效利用地址空间。
(3)扩展性原则
IP地址编制要兼顾网络规模扩展的需求,为各个节点预留足够的IP地址扩展区间时,应考虑对网络在用地址的继承性,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实现IP地址编用的平滑连接等,这是保证网络扩展和有序管理的重要条件。
(4)规范性原则
网络各节点的网络互联设备和局域网内主要设备等采用规范的地址编制技术和方法,是网络互联互通和提高网络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5)标准化原则
遵循有关TCP/IP协议标准来规划IP地址,是网络建设的重要原则。
(6)Loopback地址规划
互联地址和loopback地址使用10.0.0.0/8这个地址段的IP,综合现有网设备数量以及今后的扩容情况,以地址预留充足的原则来进行IP地址分配。
3 互联地址规划
设备间互联地址段为10.0.0.0/16-10.15.0.0/16,共16个B类地址,其中10.0.0.0/16-10.7.0.0/16共8个B类地址作为公网设备互联地址段,分配给PE设备之间互联使用,10.8.0.0/16~10.15.0.0/16共8个B类地址为各片区PE与CE(含MCE)的互联地址,分配原则为从前到后依次分配。
4结论
9.IP数据管理的论文 篇九
Mappath=fso.getabsolutepathname(n)
End Function
Function ipToNum(Ip)
IpNs=split(ip,“.”)
IpN=IpNs(0)*S4+IpNs(1)*S3+IpNs(2)*S2+IpNs(3)*S1
if err0 then IpN=0
err.clear
IpToNum=IpN
End Function
www.dnzg.cn
S1=256
S2=256*S1
S3=256*S2
S4=256*S3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Fso=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 Conn=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Mappath(“dat.mdb”)
Set Rs=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 elect * from d”,Conn,2,3
Set Fto=Fso.OpenTextFile(Mappath(“dat.txt”))
Do while not Fto.atendofstream
Rs.addnew
Res=Split(Replace(Replace(Fto.Readline,“ ”,“”),“ ”,“ ”),“ ”)
Rs(“s”)=IpToNum(Res(0))
Rs(“e”)=IpToNum(Res(1))
Rs(“c”)=Res(2)
Rs(“h”)=Res(3)
Wscript.Echo “From ”&Res(0)&“ To ”&Res(1)&“ Updated.”
Rs.update
Loop
Rs.close
注意S elect中间有空格,复制时候请去掉中间空格,
VBS纯真IP数据库转MDB/MSSQL/MySQL技巧
,
复制代码,保存另存为.vbs 即可。
将纯真数据库转MSSQL数据库也很简单,只需改
程序代码
Conn.open “driver={SQL Server}; server=(local);database= ;uid= ;pwd= ”
将纯真数据库转MySQL数据库,只需改
程序代码
10.苹果电脑设置IP的方法 篇十
2:点击“打开网络偏好设置”,进入“网络偏好设置”界面,
3:选择需要设置IP地址的网卡(本例中以无线网卡为例)。选择“AirPort”,接着点击“高级”,进入“AirPort”网络参数设置页面。选择“TCP/IP”,进入IP地址设置界面,
4:您可以根据您的实际网络使用情况,选择手动配置IP或者DHCP,并设置相关参数。
A. 手动配置IP:打开“配置IPv4”下拉框,选择“手动”,为无线网卡手动指定IP地址等参数。例如:
IP地址 :192.168.1.9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路由器:可根据您的网络选择填写,本例中留空。
设置完毕之后,点击“好”,返回“网络偏好设置”界面,点击“应用”,设置生效。
B. DHCP, 电脑自动获取IP地址等网络参数。进入“AirPort”网络参数设置页面,选择“TCP/IP”,进入IP地址设置界面,
11.掀开热门IP剧的狼牙 篇十一
什么是IP,还需给个说明,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是知识产权,但在国内这几年的影视剧中。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原创网络小说、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实际上,IP指的就是原创内容,优质IP可以等同于好的故事和角色。
《琅琊榜》、《花千骨》都是改编自原创网络小说,成为热门IP剧,同样,像《盗墓笔记》、《云中歌》这样的电视剧也是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热IP剧。
往前看,则有《甄嬛传》这样的作品。也有《步步惊心》,它们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的读者,改编成电视剧后又有大量忠实的粉丝。
《琅琊榜》等剧的成功预示着IP剧的狼牙愈加锋利,不能等闲视之。
本刊记者通过自己的看书观剧情况,评述《琅琊榜》、《花千骨》、《华胥引》等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并采访了部分观众以及专业人士,谈谈对这些作品、对于IP热的看法。同时,试图掀开IP剧的狼牙。
【IP数据管理的论文】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变革的思考论文08-12
数据挖掘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6-18
探索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论文12-17
旅游管理下数据挖掘运用论文09-27
ip地址及管理导学案11-02
大数据的应用论文09-09
无线通信技术在数据采集的运用论文10-07
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论文08-03
数据分析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