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护士工作礼仪

2024-07-23

第六章护士工作礼仪(精选3篇)

1.第六章护士工作礼仪 篇一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赵亚珍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课次编号 12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期 周次

第3周星期四第3、4节 授课对象

06级护理专业1-10班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内容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学时 2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角色、护患关系、人际关系、护患沟通。2.掌握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3.熟悉患者角色特征。

4.了解角色概念;角色特征;历史上的护士角色。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角色

0.2学时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5分钟

二、角色的特征

3分钟

第二节护士角色与功能

0.5学时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5分钟

二、现代护士角色功能

16分钟

第三节患者角色

1.3学时

一、患者角色特征

8分钟

二、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

30分钟

三、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8分钟

小结

5分钟 重点及难点

1.当代护士的多重角色。2.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

1.护士在卫生保健体系中角色功能有哪些?

2.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问题按其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3.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有哪些?

4.在工作中,你如何帮助患者进行角色转变和适应新的角色? 参考资料

1.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喻坚主编《护理学基础》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自评 教学过程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新课导入】 【展示教学内容】 【给出教学目标】 第一节角色

这章里将要和大家一起护士与患者,很熟悉的两个名词,毕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是护士,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患者,那么,究竟在以后的工件中,护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患者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有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什么叫护理,这章的内容里要和大家一起学习“角色理论”概述。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角色一词最先来源于戏剧,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人更换很多种面谱,就是角色,后来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什么叫角色?其含义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动。

角色表明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相应权利和义务,以及行为规范,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角色就是学生角色,社会所赋予给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学习,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朋友过生日,我要请半天假来吃酒”;明天“妈妈生病了,我要请假去护理妈妈”。

二、角色的特征

(一)角色之间相互依存

我们说任何一个人她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任何一个角色它也不可能离开其他角色而单独存在,一个人他可以有很多种角色,且它与其他的相关角色之间相互依存,并与之发生互动关系,比如说文母,他的相关角色就是儿女、教师、学生、护士、患者、爷爷、奶奶、孙子等,它必然是一对一对的,发生互动关系,离开了谁都不行。

(二)角色行为由个体完成

只有当个体存在时,才会拥有角色,社会对于每一个角色都会有“角色期待”,如对于学生要有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学生要有学生的行为准则。

对于护士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比如说我们的护士道德规范里要求要有“慎独”,要求我们护士单独究成工作时要做到三性“坚定性、自觉性、一贯性”,同时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去做坏事,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又如我们护士身体心理素质里要求我们要有“三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我们干工作要不论患者的身份是多么的高贵显赫,或者说是多么的低贱卑微,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给他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还有我们的行为规范课里我们讲到了护士的行为规范:着装礼仪、交际礼仪、说话轻声细语,走路步履轻盈,弹足有力,这都是要求我们护士的角色期待,若个体的行为符合角色期待,将与社会和谐相处,我们说创造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也就要求我们的一言一行,要与社会、社区、家庭中你所担的角色相符合,否则将会导致紧张和冲突,比如,我们护士说话声音很高,走路声音很响,就很可能会与患者角色发生冲突,接到患者的投诉。

(三)角色可以转变

一个人在一生可以扮演很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如,我们在坐的同学们可以是学生的角色,也同时扮演着女儿、姐姐、妹妹、孙女、外甥女的角色等。

第二节护士角色与功能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在南丁格尔创立科学的护理专业以前,护士充当如下角色:

1.民间角色2.宗教角色3.仆人角色,这些角色我们可以通俗的归纳为: 温柔慈祥的母亲仁慈博爱的修女谋取生计的侍女,此时的护理工作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和流程式的操作。

二、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现代护士随着护理学向更高和更广的领域拓展后,护士也担任着多元化的角色 1.护理计划者

在南丁格尔创立科学的护理专业以前,护理是医生的助手,有一种说法就是医生的口,护士的手,而现在护理做万事都是有计划的,先通过科学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才实施,评价。例举导尿操作

2.护理活动执行者 3.护理管理者

很多人都认为,做为护士,管理是护士长的事,与我一个普通护士不相干,其实不然,除了护士长是管理者外,每一个护士就是一个管理者,比如,你上责任护士班,你上晚夜班,你就是管理科室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患者,如果你是一个办公护士,你就要负责管理病房的物品,等等,又如你是一名带教老师,你就要管理你的学生,因此我们说每一个护士其实就是一名管理者。4.健康教育者

我们护士作健康教育者,不仅要向患者提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传授日常生活的保健知识,促进服务对象改善对健康的态度,改进健康行为,还有实习带教,就是培养新护士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等。5.健康协调者

护士的工作不仅仅只限于同一个科室,还应是一个协调者,比如说患者要做CT,我们就要联系物业公司担架运送患者,联系CT室给患者做检查;若病重的患者我们还要联系医生护送;又如我们在给患者做脑电图检查,机器出了故障,或是停电了,我们就要联系修机器,或者联系配电房送电,到药房取药我们要与药房的工作人员协调。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是一个协调者,以使诊断、治疗、检查等得以顺利正常地进行。6.健康咨询者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们的患者,在住院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问及医院人员,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我以后怎样去进行保健,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如脑电图,钡餐等,患者对其疾病知识的好奇心,犹如一个呀呀学语的幼儿,对万物都充满了兴趣,而担任解答及传授健康知识则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7.患者的代言人

南丁格尔在战场上为患者写信,建立书信传递渠道,以传递患者的情感,这是我们创始人在战场上做的,而作为和平时代的现代护士,我们应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是患者的代言人,如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及合理性建议传递给行政管理部门,并争取解决等。8.护理研究者和改革者

随着护理学历的多层次教育,护士们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作科研就是要创新,改革也是对旧物的遗弃和继承。任何一个专业,只有研究和革新,才会推动学科的不断前进。第三节患者角色

一、患者角色特征

患者,过去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痛苦的人,我们说这种解释有点片面 ,比如说到保健科来进行预防按种的人,你说她是患者吗?不太确切,因此现在对护士的护理对象的提法是(服务对象)更确切。

复习角色的概念,引出什么是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就是社会对一个人患病时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所做的规范。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逊斯将患者角色概括为:

1、可酌情免除正常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

如我做为一名教师,假如生病住院了,当然带病坚持工作这种精神值得颂扬,但不能强迫,也不作提倡,生病了就应该治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我们同学们将来到了岗位,若发烧了还去上班,就有可能出差错。免除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我也听说过我们有这样的同学,正好要考试了,就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说生病了不能参加考试,有的同学并不是生病了,只是简简单单的害怕考试而已,这就是不允许的了,因此我们说到底能不能考试要根据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且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2、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获得帮助

3、有治好病的义务,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4、应主动寻求可靠的治疗技术

二、患者角色适应问题

1、角色行为缺如:指患者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承认自己是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和护理。

2、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的过程中,与其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的不协调,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患者角色时。

3、角色行为强化:指患者安于患者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4、角色行为消退:或是指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现责任而放弃患者角色。

三、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1、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症状的可见性

3、医院规则

4、患者的社会特征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赵亚珍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课次编号 13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期 周次

第4周星期一第1、2节 授课对象

06级护理专业1-10班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内容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学时 2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人际关系、护患沟通。

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3.熟悉护患关系的性质及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4.了解沟通的要素;人际关系及沟通的种类。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第四节护患关系

1学时

一、人际关系

2分钟

二、护患关系的性质

8分钟

三、护患关系的意义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

13分钟

五、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5分钟

六、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7分钟

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8分钟

第五节护患沟通

1学时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3分钟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2分钟

三、沟通的种类

2分钟

四、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20分钟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7分钟

小结

2分钟 重点及难点

1.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2.有效沟通的技巧。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

1.护患关系有哪几种模式?各适应何人群?

2.作为一名护士,你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请分析护患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参考资料

1.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喻坚主编《护理学基础》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自评 教学过程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新课导入】 【展示教学内容】 【给出教学目标】 第四节护患关系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形态的关系构成了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其在工作中接触的一切人员之间的关系,即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等。其中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诸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现代护士是受过专门教育、受人尊敬及独立思考与工作的人员。

一、护患关系的性质

1、是一种人际关系

----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

2、是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3、是治疗性的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婴儿及昏迷者。

2、指导-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者具有主动性

3、共同参与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患双方具有大致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与实施。适用于病情较重但神志清醒的情况。

4、共同参与型模式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三种模式的特点

* 主动-被动型:为患者做什么 * 指导-合作型:指导患者做什么 * 共同-参与型:告诉患者怎么做

三、护患关系的分期

(一)第一期(初始期)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和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

(二)第二期(工作期)主要任务是帮助患者解决已确立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

(三)第三期(结束期)主要任务是圆满的结束护患关系。

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对护士的要求

1、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应有健康、良好的情绪

3、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应具有真诚的态度和适当的移情

5、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第五节护患沟通

一、护患沟通的的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1、要沟通的事物;

2、信息发出者;

3、信息本身;

4、传递途径;

5、信息接受者

6、信息的反馈

三、沟通的种类

(一)语言性沟通

(二)非语言性沟通

四、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信息发送的最佳方法

(二)组织交谈的技巧

1、根据情况确定交谈种类

2、交谈阶段:准备;交谈开始;交谈中;交谈末。

(三)促进护患沟通向纵深发展的技巧

1、沉默

2、自我暴露

3、触摸

4、接纳并容忍

5、幽默

(四)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技巧 1.核实 2.小结

3.倾听的技巧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2.第六章护士工作礼仪 篇二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学习笔记

原文地址: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学习笔记作者:刘学著 1.计划和决策的关系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决策和计划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我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2.计划的性质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查计划的性质: ①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方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工作确立了组织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描绘了组织的未来,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的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⑧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都不同。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因组织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 ④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在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成本及其他连带成本来衡量效率。在衡量代价时,不仅要用时问、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实现目标有许多途径,我们必须从中选择尽可能好的方法,以最低的费用取得预期的成果,并保持较高的效率。计划工作强调协调和节约,其重大安排都要经过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使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合算。 3.计划的类型 (1)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训‘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从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2)从职能空间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组织通过从事一定业务活动立身于社会,业务计划是组织的主要计划。业务计划的内容涉及“物、供、产、销”,财务计划的内容涉及“财”,人事计划的内容涉及“人”。 (3)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显著的两个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形成与创造的过程。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战术性计划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具体性计划虽然更易于计划的执行、考核及控制,但是它缺少灵活性,而且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条件往往很难得到满足。 (5)根据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可以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西蒙把组织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活动,指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对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要重新研究。这类决策叫程序化决策。与此对应的计划是程序性计划。另一类活动是非例行活动,这些活动不重复出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因为这类问题十分重要而需用个别方法加以处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做非程序化决策,与此对应的计划是非程序性计划。 4.计划的层次体系 孔茨和韦里克将计划分八个体系: (1)目的或使命 目的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至少应该有自己的目的或使命。 (2)目标 组织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则化,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 (3)战略 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4)政策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但不是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政策用来帮助事先决定问题的处理方法,这一方面减少对某些例行事件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把其他计划统一起来了。政策支持分权,同时也支持上级主管对该项分权的控制。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有酌情处理的自由,一方面我们切不可把政策当作规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这种自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理的权限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政策自身,另一方面取决于主管人员的管理艺术。 (5)程序 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详细列出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问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工作中,程序往往表现为组织的规章制度。 (6)规则 规则没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规则详细地阐明了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7)方案(或规划) 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一项方案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一个主要方案(规划)可能需要很多支持计划,所有这些计划都必须加以协调和安排时问。 (8)预算 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预算通常是为规划服务的。但其本身可能就是一项规划。 5.计划编制过程 计划编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2)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考查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的随时间的变化与相互问的动态反应。 (3)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加协调。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包括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等三个内容。 (6)制定主要计划: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拟写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1H”的内容。 (7)制定派生计划:基本计划几乎肯定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易于对计划执行进行控制。

3.第六章护士工作礼仪 篇三

第五章 企业培训教学工作 第一模块 企业培训教学辅助工作(1)能力训练指南

一、企业培训教学管理辅助工作

企业培训教学辅助工作包括培训班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培训班班务管理工作两大方面。

1.培训班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学员报名、选择场地设施、经费预算、教材准备、培训师聘请等方面。培训通知下发和学员报名回执的时间,要根据培训班计划的开班时间,充分考虑培训班其他各项准备所需要的时间后确定,尽可能预留提前量,以保证其他各项准备充分到位。场地设施准备,是指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员规模等情况对培训场地、培训设备的选择。注意场地、设备与培训内容的对接,充分满足形象化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注意把握好交通条件和时机的选择,交通便利、利于学习。经费准备,对培训班所需的各项开支进行预算,并将预算方案上报核准。教材准备,是指按照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

2.培训班班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务管理、学员管理两方面。教务管理,是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班的总体时间安排,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授课培训师。学员管理,是按照培训的总体安排和学员的构成情况,制定培训班学员管理制度。

二、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直接传授式培训,指培训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要求,利用较为固定的教材,向学员当面讲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2.参与式培训方法,也称为互动式培训

1)案例研究;2)角色扮演;3)模拟训练;4)头脑风暴法;5)参观访问;6)工作轮换;7)事务处理训练(“文件筐”训练);8)会议; 3.体验式培训

1)小组培训,目的是树立参加者的集体观念,提高其协作意识,教会他们自觉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合心协力,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

举办小组培训的要求:

A.每个小组培训的人数为4-6人,每个参加者要自始至终,不得中途退出;

B.每个小组最好由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C.培训人员只起帮助、指导的作用,观察参加者的行为,掌握进度,而不能随意打断。

D.小组培训要集中解决某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参加者领悟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2)室内培训游戏,通过在室内组织学员做具有一定目的的游戏,然后在培训师的带领下进行分析、总结,使学员认识许多工作中的道理。

3)户外体验式训练,指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参加各种户外的训练项目,然后在培训师的组织下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从中认识平时工作中道理。

4)影视法,运用电影、电视、投影等手段对职工进行培训,主要是为了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工作的趣味性、生动性。(2)相关知识点链接

一、企业培训教学的特点

1.教学的实践性;2.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性;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性;4.教学和生产相结合;

二、企业培训可借鉴的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2.集体教学制;3.班级教学制;4.贝尔-兰喀斯特制;5.道尔顿制;6.文纳特卡制;7.特朗普制;8.不分级制;9.选科制;10.复式教学制;

三、企业培训特有的教学模式

1.现场教学制;2.灵活教学制;3.企校(校企)合作制; 第二模块 企业培训师的选用(1)能力训练指南

一、考察企业培训师的方法

1.间接考察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察企业培训师的个人阅历;

2)考察企业培训师对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理解能力;具体做法:让其按照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讲义,并对其讲义进行提前审定。审定时需注意把握的要点有:讲义是否符合培训的主题要求、讲义的总体逻辑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通俗易懂、讲义的各部分结构是否清晰合理、语言是否简洁明了等;

3)考察其以往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让其提交以往教学反映的情况记录,或向其他相关单位了解其以往的教学效果。2.直接考察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与其面谈; 2)现场模拟教学;

二、企业培训师的聘任与约定

1.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

2.教学课时和培训主办方所应提供的各项支持(包括教学和非教学方面的支持);

3.讲课费具体标准、讲课费支付形式、讲课费支付时间; 4.双方的违约责任等;

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教学服务,主要包括:根据培训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培训师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培训师提供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相关教具等。

2.生活服务,具体包括:为企业培训师提供交通、饮食、住宿等方面的必要帮助和保证。

四、沟通与协调

1.企业培训总体情况。要将培训目的、目标、课程安排、学员构成等情况向任课的企业培训师进行详细介绍,使其在充分了解培训班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工作。2.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3.教学条件的沟通。(2)相关知识点链接

一、企业培训师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技术与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规划、设计与编制的能力;教学测验与计量的能力;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及技巧的能力;工作场所与课堂管理的能力; 1.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指企业培训师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位企业培训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2.业务素质

1)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以及辅导学员进行各种实践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教练能力。2)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运用仿真、模拟等新教学手段开发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

4)具有鲜明的教改意识,能承担相应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改革和相关教材的编写。5)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职业能力素质

1)企业培训师职业的一般能力要求,是指必须熟练运用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2)企业培训师的特殊能力要求,表现在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示范、组织与管理能力; 3)企业培训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能力;

二、企业培训师选拔与使用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知道思想,加强规划,有目的地选拔和使用师资。

2.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确实选择那些能为人师表、热爱企业培训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的专业人员做企业培训师。

3.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界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吸引有志于企业培训事业、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培训师。

4.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选拔和使用企业培训师。5.要解决好企业培训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工资、奖金、福利方面享有更为优惠的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企业培训师

第六章 企业培训师教学工作 第一模块 企业培训教学管理工作(1)能力训练指南

一、把握好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点 1.把握课程设计的任务 1)课程形式的确定。

广义的课程主要是指由基本的培训价值选择所引发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的设计方向和形式; 2)课程结构的确定。

狭义的课程主要是指教学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二、把握课程决策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动态; 2.接受培训服务单位的需求; 3.学员的具体情况;

4.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内外环境

常用的课程要素有九个:目标、内容、教材、模式、策略、评价、组织、时间、空间。

三、把握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点

1.目标。教学目标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从方案的角度看,体现其科学性思想(创造性)和方法(灵活性);从学员角度看,体现其启迪性思想(兴趣性)和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技巧。

2.内容。内容就是范围和顺序。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是指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

3.教材。体现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教材,做到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要注意培训教材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4.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策略。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

6.评价。是对课程质量水平的判断过程,重点放在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以及课程的实际效果方面。

7.组织。教学活动的具体人员编排形式。包括授课形式和师资安排。8.时间。9.空间。

二、设计教学活动总体实施方案

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是进行培训的具体实施工具,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出发点,是实施培训、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1.设定培训目的及主题。2.确定培训的形式或训练方法。3.确定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对象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确定企业急需人才,并同企业主管排出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二是按照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对象,或根据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三是按照培训对象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划分层次等。4.安排培训时间、地点。5.选择企业培训师。6.课程设置要素。

1)内容及范围;2)顺序;3)培训技法;4)时间分配;5)指导方案;

(2)相关知识点链接

一、企业培训教学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基本类型上可划分为人员系统和物质系统两方面。1.教学管理的人员系统

企业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培训师和教学辅助人员两方面:

1)企业培训师,指直接从事企业培训教学工作的专兼职人员。A.企业培训师的角色: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员疑问的解答者;实习活动的指导者; B.企业培训师的基本工作职责 a.根据企业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参照有关的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辅导材料,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备课、编写教案等。

b.从事企业培训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c.在企业培训教学活动中,充当主持人、引导者、评判员和讲解员的角色。

d.帮助学员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知道学员进行现场操作实习。

2)培训教学辅助人员。指那些从事企业培训的行政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员。

A.培训教学辅助人员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方面: 培训教学工作的行政组织者; 培训教学活动的后勤保障者;

B.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为教学各项条件的保障者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企业培训教学辅助人员应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a.根据培训总体目标和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有关设施和用具的准备。

b.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性质和形式,进行学员的组织工作。c.根据要求负责聘请、组织授课师资,编制教学计划。

2.教学管理的物质系统

1)企业培训教学管理的物质系统包括,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两大方面:

A.企业培训教学场所。a.教学场所的具体内容;企业培训教学场所具体指,为企业培训教学所提供的教室、实习训练场地、车间,以及实验室等各相关场所。b.教学场所的作用;教学场所的功能主要在于为教学活动提供学习训练的空间。B.企业培训教学设备。a.教学设备的具体内容。b.教学设备的类型与用途。

二、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

1.培训教学目的建立在对培训系统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 2.培训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术语来描述;

3.培训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以系统理论为基础; 4.研究重点放在培训教学计划、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上; 5.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三、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系统综合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四、企业培训的教学原则 1.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原则; 2.遵守企业培训发展规律的原则; 3.教学互动原则; 4.个性化原则; 5.现场、现实教学原则;

6.激发兴趣和创造性学习的原则;

第二模块 企业培训教学的实施(1)能力训练指南

一、把握好备课要素与技巧

备课,任务是: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和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和编写教学方案。备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教学内容为教学目的服务;2)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线;3)因材施教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4)在企业培训教学中要注意发挥育人的作用;5)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环境与气氛的利用要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6)提倡集体备课,相互促进,共守规范,从而实现相关课程之间的“无缝”链接。1.明确备课的目的任务

1)知识性目标,主要指学员应掌握的知识点;

2)能力性目标,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有关专业能力等;

3)思想性目标,主要指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具体包括情感、作风、思想修养及敬业、爱岗、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掌握好备课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的的决定性。指教学目的决定其内容与方法; 2)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

3)教学对象的可受性。指教学设计要考虑学员的教授能力; 4)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指确定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匹配,以及学员的个性特征。

5)教学活动的训练性。指教学活动要突出能力训练的特点。3.吃透备课的基本要领

1)领会大纲。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大纲,才能把握教材,通观全局、抓纲带目,才能明了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编排体系和各自的地位与作用。

2)吃透教材。包括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三个层次,专研教科书、阅读参考书及掌握有关资料三项内容。3)了解学员和实习场地,以及训练设备等。

二、编写教案的方法

1.深入研究教案的关键要素与内容

1)模式设计;2)导语设计;3)问题设计;4)语言设计; 5)结尾设计;

2.掌握教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3.尝试编写教案的草稿; 4.向老企业培训师学习; 5.试讲;

6.走上讲台后不断调整;

三、组织教学活动的几个环节

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课后练习;

企业培训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要贯彻启发式指导思想; 2.教学过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教学过程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四、教学效果的检验 1.效果测定法的种类与内容

1)书面测试法,是评价智能(知识、理解、解决问题能力等主要在教室中通过授课获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A.优点在于: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一次对许多的受训者进行评价;容易打分;不用特殊的器具也可以实施;可以自编试题; B.不足之处:评价范围有局限;将受训者的学习反映在书面上进行测定,因而是间接评价,其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C.测试题三种形式:论问题测试;客观测试;解决问题测试; 2)报告法 3)作品审查法 4)实际操作法

5)听取受训者上司的意见 2.业务评价方法的种类和内容

1)业务日志法;2)听讲日志法;3)清单法;4)会见、面谈法;

(2)相关知识点链接

一、教学准备工作的三项内容 1.明确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宗旨 2.明确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 3.备课和教案

二、编写教案的意义与目的

1.明确企业培训师和学员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

2.确定每一个具体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将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效果评价程序;

3.指导师生的活动,使企业培训师对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准备; 4.明确学习的程度和连续性

5.使企业培训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所参照 6.为企业培训师提供教学记录 7.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8.为企业培训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三、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

1.文字表达法;是企业培训师在编写教案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2.表格法;根据教学要求,按照教学内容设计一张“教案一览表”。

3.卡片提示法;就是企业培训师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和易忘的内容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等写在卡片上,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提示自己。教案纲要提示;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

四、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1.模式是现实的再现;2.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3.模式是简化的形式;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1.理论依据;2.目标;3.实现条件;4.操作程序;5.评价;

五、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的特点

1.关于讲授法,指企业培训师口头说明,参加者记录要点的学习形态;

2.关于讨论法(会议法)1)讨论法的基本类型:

A.定型化讨论法;B.自由讨论法;C.集团思考法;D.专题讨论会法;E.小组讨论法;F.论坛讨论法; 2)讨论法的优点 3)讨论法的缺点 3.关于事例研究法

1)芝加哥方式;2)哈佛方式;3)事件处理过程训练法; 4.关于模拟训练技法

1)经营演习;2)角色扮演法;3)教育游戏法;4)体验学习法;

5)其他主要技法;

A.程序学习法;B.促进理解测试法;C.读书研究法;D.等价变换思考法;E.感受性训练; 第三模块 企业培训师的管理(1)能力训练指南

企业培训师教学考核评价及相关管理

一、听课制度

1.企业培训师的语言运用情况; 2.企业培训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3.企业培训师的应变能力;

二、学员意见的反馈

三、考核与鉴定

四、薪酬的发放

上一篇:决策与决策执行力下一篇:积极落实扶持政策 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