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精选12篇)
1.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篇一
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建立时间:42年1月,②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雅尔塔会议:①时间:45年2月,②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③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④主要决议: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42年7月——43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时间:44年6月6日。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二战的胜利: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
二战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篇二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更利于学生理解; (2) 少讲多练, 巩固基本技能; (3) 抓好方法教学, 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4) 做好综合题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 是许多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我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 谨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以作参考。
一、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 依据教材的要求, 不断提高, 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 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 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 由结构找性质, 由性质找方法, 由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 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 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 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 了解信息, 及时反馈, 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 弄清内部结构, 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 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 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 弄清它们的联系, 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 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 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二、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 应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 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 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 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 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 形成技能技巧,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使他们形成知识体系。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纵观这几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 源于课本的题型占据了一定的分量, 它们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但生长点都在课本习题例题中, 或被改编, 或被引申。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功能, 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又是积极面对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 总结解题规律, 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题、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 学生整天忙于解题, 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 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 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 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 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题论题, 那么遇上形式稍微变化的题, 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 应该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 使之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怎么用好例题使之重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和挑战欲、避免题海战术、发挥以例代类的效果呢?
1. 易题精讲。
有些例题是为学生熟练定义、定理、法则等设计的, 其目的是强化双基训练, 这种题涉及知识点较少, 难度不大, 但往往是综合题的“垫脚石”, 起导向作用。一些大题都是由若干基础题组合而成的, 综合题其实是基础题的综合, 因此这些基础题不可小视, 须正确对待。而当今数学中对此类题有两大误区: (1) 流水形式、一带而过; (2) 事无巨细、纠缠不清。为防止以上误区, 正确的做法是: (1) 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进行点拨。 (2) 看它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总而言之, 须“精讲”, 将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上。
2. 陈题新讲。
在教学过程中, 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 往往被放置一边, 久而久之, 造成学生轻视旧题, 一味求全猎奇, 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 在复习阶级的教学中将其变化延伸, 拓展学生思维, 于旧题中挖出新意, 耐人寻味, 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 小题大讲。
有些例题, 简洁易证, 但内涵丰富, 若能深入挖掘, 善加变化, 往往能举一反三, 达到以例代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这样的例题在复习中何乐而不取呢!
4. 多题一讲。
有些例题, 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的方法有类似之处, 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 只是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因此进行多题一讲是很有必要的, 这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来解决, 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 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复习更有信心, 不至于被大量的复习资料弄得无所适从。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 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 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加以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 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也应有所了解。
3.九年级数学几何复习策略 篇三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复习重点
1. 紧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课本,研究新课标和教材中所涉及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构建复习课的整体框架,精心安排复习内容,注重把握九年级数学几何的深度、广度,使学生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复习.
2. 把重点放在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就初中几何的众多知识点看,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基础.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面积,对称性等结论,都是通过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后而得,所以多边形问题归结为基本的三角形问题.因此要帮助学生分析—归结—综合,把众多的知识点归结到最基本的知识,然后再由基本的知识强化对一系列知识点的掌握.
3. 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复习课上,尤其要注重备课这个关键环节,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例,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对例题的分析,首先弄清已知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然后找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最后再运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
二、合理划分阶段,注重循序渐进
1.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学的基本知识点,形成基本知识框架.在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变换、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双基,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查漏补缺,避免较难的综合运用.
2. 第二阶段是针对九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专题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常见的几何问题.
3. 第三阶段重点开展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把解题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应用时更灵活.
三、注重开拓创新,优化教学设计
1. 推陈出新,旧题换新意
教材中,有的例题和习题不能更全面覆盖所学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在巩固所学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可能会影响复习的效果.对于这些例题,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之进行加工,就原题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置换,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增加学生的新鲜感.
2. 延伸教材,在继承中发展
教材中给出的一些题目,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复习课中,针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讲好每一个例题,非常必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延伸例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高有低,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在复习课中的课堂练习应分层设计.复习课中通过分层设计练习,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又能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解题规律.
四、总结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课中,要教会学生,假如没有思路,就结合已知条件与图形隐含的条件进行联想,及时启发学生总结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总结中,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套路,这样一来,当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时,就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在解答圆与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函数的综合题时,总结如何又快又简单地添加辅助线,提醒学生注意三条常用辅助线:圆心距、直径圆周角、切线径(连接圆心和切点的线段).归纳求圆中的线段的长度的两条思路:(1)条件中若有三角函数,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知识去求.(2)条件中若没有三角函数,较难构造直角三角形时,考虑构造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线段去求解.在解答圆的综合题时,注意圆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熟练掌握弧、弦与圆周角之间的互相转换,根据题目条件灵活应用;用到相似的知识时,要注意线段代换、等比代换、等量代换技巧的应用.
4.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篇四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
2、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A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长诗《神曲》,《神曲》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B达芬奇: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刻画人物心理入木三分。C 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5、影响: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由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大陆。
2、影响:①积极:打破了世界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建立做了经济上的准备。② 消极:带来殖民掠夺、扩张、侵略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权利法案》的内容: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确定国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①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②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四、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宣言》内容:①宣告北美独立,美国诞生。②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即天赋人权)。
3、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①对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对外;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革命的发展。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五、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的内容:天赋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自由平等,人们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①进步性: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局限性: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
六、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1、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政治家。
2、拿破仑: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跳过早期的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但在后期的战争中,侵犯了许多国家的主权,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颁布《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
3、《拿破仑法典》:
内容——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地位——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40年代。地点:英国。
2、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3、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八、三角贸易
1、路线及内容:欧洲(廉价工业品)——出程——非洲(黑人)——中程——美洲(金银、工业原料)——归程——欧洲。
2、后果: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的落后。
九、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
1、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开始——土兵起义;领导者——章西女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者: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玻利维亚这国家名是为纪念他的。
十、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影响: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3、美国内战的的意义:①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政治经济得到统一,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②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评价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解放了黑奴,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十一、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取消武士特权。——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行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作用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国家富有,最能体现这场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
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作用是增强军事力量,维护治安。
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作用是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①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一个近代强国。②消极(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没有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
十二、《共产党宣言》
1、时间:1848年。
2、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3、主要内容:(1)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意义:(1)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2)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28日,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十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2、新交通工具: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20世纪)
3、发明大王:美国的爱迪生,他的主要发明有: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4、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①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时代);②带动钢铁行业及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①开辟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②推动了钢铁和石油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带来噪音、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负面效应。
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夫妇。
2、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法国对德国,阵亡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
十五、启蒙运动
1、时间:18世纪;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性质: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
3、启蒙运动的作用:弘扬了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十六、伟大的科学家
1、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体系(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开创物理学的新时代,“近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
3、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背诵卷(世界现代史)
一、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的结束,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引发各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界面临新的变革与动荡。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五、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六、《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
3、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苏、美、英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3、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八、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体)
1、成立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
2、成立时间: 1)20世纪60年代 欧洲共同体
2)1993年 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相关政策:①各国将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③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
4、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③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九、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1、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进行经济扶持;②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③日本重视教育,实行贸易立国和科技立国政策。
2、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十、美苏冷战: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之对抗。随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
3、冷战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4、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5、两极格局: 1)北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也是全球化的趋势):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
组织相继建立;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③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①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以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②弊(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十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国家: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
3、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航空技术、电子计算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1945年底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渗透性加强。3)使用高科技的领域日益广泛。4)新的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5.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总结 篇五
(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热心公益)
l、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哪些关爱?
答: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和他人的关爱;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2、为什么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要常怀感恩之心?
答: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搀扶,孕育了我们的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我们应该用心记住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并因此常怀感恩之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就会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善良的人,就会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帮助弱小与不幸之人,就会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3、奉献爱心的意义是什么?
①传递爱心,播种快乐。②关心别人,幸福自己。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当我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③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④关爱是金.对于那些正遭受不幸和痛苦的人来说,真诚的关爱更是如金子般宝贵.
4、中学生如何奉献爱心?(或:奉献爱心的方式有哪些?)
关爱他人,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伸出关爱芝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团结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与同学和谐相处,珍爱集体荣誉:积极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参加志愿者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向灾区捐款捐物,表达爱心;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5、怎样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艺术)?
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懂得爱心的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因此,要谨记:关心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尽量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才能真正给予他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另外,关爱他人的同时要懂得保护自己。
6、公益爱心——宣传标语:①奉献你我爱心,构建和谐社会。②您的爱心会让世界充满生机。③真情感动世界,爱心成就未来。④人类因爱而伟大,世界有我更精彩。⑤赠人玫瑰,手留余香。⑥热心公益事业,共建爱心家园:等。
7、参加公益活动对有何意义?
6.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铝箔 碳 铁丝 磷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 似 性 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 异
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 互 关
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单质
纯净物
3、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固态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CO2的意义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7.九年级化学复习课的体会 篇七
一、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 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对以后的学习受益匪浅。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 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 做进一步深化处理, 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 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二、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复习
由于现在的中考既有验收功能, 又有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功能, 因此在复习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搞“一刀切”, 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例如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复习。中考对这三个概念只要求到“了解”层次, 对还原剂只要求学生知道碳、氢气、—氧化碳做还原剂。因此对基础薄弱的同学不做过高要求, 达到大纲要求即可。而对那些要上高中的同学来说, 只了解这些显然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升价→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性→还原剂”;“降价→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理解氧化剂, 还原剂。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对零散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
1. 归类记忆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 没有系统性, 对学生记忆很不利。在复习中, 老师及时为学生总结, 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类记忆, 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 可以归类总结。还有, 对物质燃烧现象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硫、磷、铁、镁、碳的燃烧现象进行归类对比记忆。
2. 观察异同、对比记忆
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 许多概念相互对立, 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 抓住矛盾的关键, 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 往往会相互干扰, 影响记忆, 如果分类集中, 观察其异同, 分析对比,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四、在复习中运用类比方法, 突破难点
类比是根据被认识的对象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 从而推出其他被认识的事物是否也有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方面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推理方法。
五、在复习基本概念时要分析透彻, 理解记忆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就要把概念分析透彻, 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 掌握其内含和外延,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才能记得牢, 会灵活运用。
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这个概念按意义分成三段: (1)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2) 用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3)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 (1) 段表明相对原子质量的衡量标准, 即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提醒学生注意“质量”二字。第 (2) 段表示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说明“比较”二字对应的是除法运算。第 (3) 段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 是衡量原子质量大小的一个概念, 但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8.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实效 篇八
一、熟读教材、明确要求,正确处理好“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总复习中,一些教师完全丢开课本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工夫,而是两眼盯着当年的中招考题,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讲到哪里算哪里,或搞一些知识的“大串联”、“大综合”.事实上,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不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基本概念习题化,知识结构系统化,例题习题模型化,训练方法科学化.
《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搞清“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尤为重要.复习中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照近几年中考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地深化和提高.复习时要重视课本,但又不依赖课本.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间的联系,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做到知识不超出“标准”范围,而能力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二、抓住学科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试题的特点是:多、全、小、巧、活,注重知识,关注过程,渗透思想,考查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用.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狠抓“基础”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避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看;教师讲的辛苦,学生稀里糊涂”的现象发生;避免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的问题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复习实效,可采用“自学—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的复习方法.
自学就是让学生对要复习的章节提前自己复习,整理清楚哪些知识自己已掌握,哪些知识理解还有困难,从而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标准”、考点、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就是组织学生对思考题和预习题中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类问题都能搞清楚,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精讲就是学生中存在共同问题以及讨论中存在的疑惑问题要有目标地讲解,要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精练就是精心编选适量的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数学不练如同纸上谈兵,但也并非练得越多越好,切记搞“题海战术”.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点评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边点边评、随点随评.以上各个复习环节应做到相互联系、取长补短.自学的不足由提问来补充,提问的不足由讨论来补充,精讲的不足由精练来补充,精练的不足由点评来补充.这样,通过六环节的相互补充,学生的各种能力则能得到大大地增强和提高.
三、着眼“双基”,学会运用和探索
基础知识是数学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解决中、高档题型的依据.但一些学生并不把基础知识复习放到重要的位置,而是花大量宝贵时间去钻研难题,其实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更是浪费时间.常言道“学以致用”,“没有纯粹的数学,只有应用数学”.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训练.近几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突出了应用意识和规律探索的考查,将试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注重应用性和现实性,如存款问题,电费、水费问题,利润、销售问题,运费问题,以及探求新知识、探索规律题.因此,复习时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数学与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把知识点、生活中的应用及规律加以整理,使之变成一个个的“知识串”“知识块”,有侧重地加强这方面题型的研究和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基础知识掌握好了,解决此类问题将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初三数学复习,只有走出复习误区,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标准”与“教材”的关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手段,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就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9.九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提纲 篇九
What happened to sb. ? = What’s wrong with sb.? = What’s the matter with sb.?
某人怎么了?
2. have a meeting 开会
3. That’s news to me. 我一无所知,我一点也不知道。
4. listen up 注意听
5. She started a school magazine called New Standard.
start a school magazine 创办校刊
called 在这里为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意为“被称为,被叫做”。
eg. There is a boy called Tom in our class. 我们班有一个(被)叫做Tom的男孩。
6. 表示提建议的几种句型:
Why don’t + 主语+ 动词原形? = Why not +动词原形? 为什么不……呢?
How about doing sth? = What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呢?
You should + 动词原形. 你应该……
It’s a good/great/wonderful/fantastic… idea to do sth. 做某事是一个好主意。
答语:That’s a good idea. Sounds great.
7. write down 写下write- wrote-written
8. Any more ideas? 还有别的想法吗?
数词+more+名词复数=another + 数词+名词复数 又……,再……
9. do some reviews about sth. 对某物进行评论
10. do an interview with sb. 采访某人
11. else要放在不定代词(something, anything, someone, anyone, somebody, anybody,
somewhere, anywhere)、副词(where)、疑问词(who, what……)之后
What else do you want? 你还想要其他什么吗?
12. Some ideas on how to get good grades.
关于如何提高成绩的一些建议。
on, about 意思都为“关于”,但是介词on后跟比较专业的内容。
疑问词+ to do 不定式 可以做主语、表语、宾语。
eg. I don’t know where to go. (做宾语) 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Where to live is a problem.(主语)在哪里住是一个问题。
The problem is what to do. (表语) 问题是该做什么。
13. write a composition 写作文a wonder of the world 世界奇观
14. the ancient pyramids in Egypt 埃及的古老的金字塔
15. suggest doing sth = suggest +(that)+ sb. (should) + 动词原形
建议某人做某事 suggestion 为可数名词 “建议”
advise sb. (not) to do sth. 建议某人(不)做某事
1. the natural world 自然界ancient wonder 古老的奇观
natural wonder 自然奇观modern wonder 现代奇观
2. get out of …从……内出来
3. go through 穿过(物体内部)go across = cross 穿过(物体表面)
4. nothing to see 什么也看不到 to do 不定式可以作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代词
eg.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我有很多的作业要做。
5. in front of 在(物体外部的)前面 in the front of 在(物体内部的)前面
6. go the right way 走正确的道路go the wrong way 走错误的道路
7. in +时间段“在……之后(内)”,用于将来时 对该结构提问要用 how soon.
8. look over 仔细检查look across 眺望look after 照顾、照看look out (of) 小心、当心 look like 看起来像 look up向上看/查阅(字典)look down (at) 俯视、向下看look around 环顾四周 look for 寻找 look forward to 盼望look down upon/on 看不起
9. too…to… 太……以至于不能……
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他太小了以至于不能去上学。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10. the clouds cleared 云散开了
It’s clear today. 今天天气晴朗。Are you clear? 明白吗?
11. rise “(太阳)升起”, 为不及物动词 rise---rose---risen
raise “筹集(资金)、举起”, 为及物动词raise money 筹钱
12. beyond “超出……之外”beyond my ability/imagination 超出我的能力/想象
13. on the edge of … 在……的边缘
14. one of + the +形容词级+可数名词复数 最……的……之一
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15. at the bottom of … 在……的底部
16. 到达:reach+地点arrive in/at+地点get to +地点
10.九年级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篇十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事情。(p5)
2.责任的产生和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p6)
3.责任与角色的关系?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②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p6~p7)
4.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p9)
5.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p14.1d)承担责任的意义(p14.2d)
6.如何正确对待责任?①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②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我们有责任心的表现。③感激和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认真履行责任的人,争做乐于奉献的人。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p14~p16)
7.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相互依存)如何关爱集体?(p21)
8.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①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②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理念。(p22~24)
9.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①信守承诺,勇担过错(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的表现。(2)错了,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②自觉承担责任,(1)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2)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承担责任中提升自我价值。(p26~p29)
第二单元
1.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公认。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策,最大最根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①原因(表现):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②含义:(p34.1d)③现阶段的主要矛盾(p35):人民群众日益见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国家的根本任务(p35):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措施,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p32~38)
2.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后坚持的前进的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p35~p38)
11.九年级化学用语复习的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用语;基础;系统;网络化
化学用语是人教版上册所学的内容,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为了在中考中不使这部分知识造成大量失分,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特把化学用语复习的方法总结为三步:基础、系统、知识链。查漏补缺,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用语。
一、从基础入手
遗忘是初中学生经常出现的现象,所以复习化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我在教学中复习元素符号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打开上册62页的表3-4常见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指出元素符号O、Fe的意义,再把1、2、3、+、-和Na、Al、H、Fe、O这些数字和符号用不同的方式组合,通过练习,找出学生遗忘的知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从书写到化学用语的运用都做到了查漏补缺,练习注意了基础性。
二、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有教师认为“得化学用语者得天下”。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例如,可以借助化学用语概念图,师生可共同分析各个化学用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有效促进化学用语知识体系的形成,使学生不易遗忘。
三、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知识链
借助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检查和发现知识的不足、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把化学用语形成知识链。如,把物质分类:单质按金属、非金属写出它们对应的化学式;化合物按氧化物、酸、碱、盐写出它们的化学式。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单一地、孤立地记一些零散的知识。又如,酸、减、盐的关系图,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與酸、金属与盐的转化关系,使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形成网络化。
总之,复习好化学用语是中考的关键,以上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总结,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石山.初中化学符号教学策略谈[J].中华教育论坛,2007.
12.浅谈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篇十二
一、加强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
根据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我们可以知道,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 人脑经历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 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 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 孰不知, 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 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 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我们在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 我们就会对原先的记忆开始遗忘,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记忆, 都需要一个重新温习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特点和规律来设立的, 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版块后, 用来巩固和整理已经学到的知识点, 通过梳理一遍知识, 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促进知识的优化和重现, 并且培养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的复习, 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按照计划, 必须有的放矢, 按照初中数学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200 多个知识点, 应该分别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等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 仅在两个多月内全部完成, 任务重难度大, 为此制定复习计划尤为重要.力争在计划上能够完成所有的内容、 计划中的目标要明确, 应对200 多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分类, 做到考点清晰、安排好复习时间, 落实好每一个课时的考点内容及复习内容、安排好综合训练的时间, 查漏补缺、定位考试模型, 理清考试思路.重视并认真的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漏补缺, 掌握材料内容再学习. 因此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老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
三、巧设情景,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注重实效性, 复习课的好与坏, 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求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 创设富有新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觉复习不再是老生常谈, 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创设游戏情景, 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作为教师, 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 或者是模拟游戏活动情景. 创设悬念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景. 在课堂上如果能巧妙的设置悬念, 则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除此之外, 还需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什么是开放题呢? 开放题就是相对于传统封闭的题目而言的, 只数学问题, 如果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是不唯一或者是有多种解题策略, 就称之为开放题. 学生在解决开放题的时候需要组织概念, 采用观察, 实验, 类比, 归纳, 分析, 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索.
四、注重考法研究, 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 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 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 研究考纲, 研究中考复习策略. 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 原初三数学老师着重谈中考复习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现初三数学教师着重谈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习策略;其余数学老师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 着重谈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中考考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 将对初三老师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对初三老师把握中考动向, 纠正复习偏差, 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平时考试中, 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 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 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 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 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 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 奋力拼争.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08-23
九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07-28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06-17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08-2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语文11-0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2-01
2020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06-17
九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12-06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四:综合性学习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