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11篇)
1.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一
**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工作小结
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乡认真安排部署、扎实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联村联户基本情况
2011年底,我乡开展了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新标准测算,我乡现有贫困人口1187户,4673人,占到了全乡人口的46%。
这次行动联系我乡的单位共有7个,其中市直单位3个(市人大、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审计局),县直单位4个(县教育局、县法制局、县非税局、县农办)。其中:市人大联系大川村、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栾山村、胡家山村和大草湾村、市审计局联系花泉村、县教育局联系李家山村、县法制局联系大川村、县非税局联系唐山村、县农办联系寨子村。
联系全乡的各级干部共有196人,其中:地级领导1人,县处级领导27人,其他各级干部168人。全乡联系贫困户总数为235户,联系普通群众1015户。
二、行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认识、精心部署
我乡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在我乡一处主会场和十一处分会场认真收看了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各级领导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重要讲话,认识了行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行动开展的六大任务(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以及这次活动的具体要求。会后多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联村联户工作。并与3
系的贫困户家中,逐户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为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依据。最后各村分别召开了由联村单位、联系村、乡党政班子成员参加的“双联”行动联席会议,会上确定了以解决群众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核桃树嫁接与管护、农户生活环境卫生整治等为内容的帮扶方案。截至目前,各联村单位共计进村11余次,联村干部已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全部走访完毕,其中我乡每位干部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入户次数不少于3次。同时各联户干部已对在走访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建立联村联户帮扶台账,并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确定了各自的帮扶方案。
(四)强化措施、完善制度
一是干部联系户登记制度:干部入户联系必须做好记录,记录好联系情况,对联系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必须掌握清楚,将联系户的实际困难和所想、所需、所盼记录在联系台账上。针对联系户的家庭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原因,提出有效合理的意见建议、找准发展路子、帮助解决困难。确保联系一户,脱贫一户。
二是干部下村考勤制度:对联系贫困户的干部的下村入户情况进行考勤,确保联系累计时间一年入户不少于10次,累计时间不少于21周。联系困难农户的干部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职时,由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新的接替人选。
三是干部联系户目标管理制度:帮扶干部要切实完成“政策宣传到户、项目落实到户、信息服务到户、先进文化
2.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二
武山县辖6镇9乡、407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 43.64万人 (其中, 农村人口40.62万人) , 现有耕地4.134万公顷, 人均0.11公顷。2010年社会生产总值23.9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335元。
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和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为龙头项目的实施, 武山县农村供水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 武山县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47处 (日供水量20吨以上) , 每天供水总规模8900立方米, 受益人口14.9万人。在山区建成集雨水窖18126眼, 解决了8.1566万人的吃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21.99万人, 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4.1%;自来水供水到户14.24万人, 普及率35.06%。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武山县仍然有18.63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按自然条件,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河谷流域的川道或川台地区, 群众现多采用自打压井、大口井、直接取用河水或泉水等方式饮水, 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为高氟、高盐及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而且具有村子大、人口集中、经济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等特点。二是各主要沟道中的村子, 群众就近取用溪水或泉水, 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氟超标、饮水不卫生等, 这些村子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一般, 居住相对分散。三是山区村, 村子位置一般较高, 对外交通主要为山村道路, 交通不便, 水源相对较远, 保证率低, 氟超标较为普遍。
二、武山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
㈠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武山县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武山县属于水文地质学中的高氟病区。高氟水在渭河及其支流大南河、榜沙河、漳河、聂河等流域广泛分布。同时, 由于沟谷切割剧烈, 地形以梁峁和深切的冲沟相互穿插为特点, 在梁顶缓坡与两侧陡坡转折线或冲沟底部黄土层与隔水层间有水渗出, 形成山泉和溪水。近年来, 因干旱少雨, 淡化作用减弱, 饮用水中氟含量明显有增高的趋势, 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武山县属气候干旱、地层中含盐量较高的黄土丘陵区, 地表黄土层厚度为20米~80米。由于黄土层在水平方向上的渗透系数极小, 黄土中地下水的侧向径流相当微弱, 对黄土含水层的脱盐作用极为不利, 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形成了矿化度较高的苦咸水区。武山县苦咸水的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 苦咸水在渭河及其支流大南河、榜沙河、聂河、山丹河等流域广泛分布, 在部分地区与高氟水混合存在。尤其是在渭河干流区, 不但在山区, 就是离山较近的川区群众都长期饮用着苦咸水。三是因为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的增加, 使武山县部分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微生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较为普遍, 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㈡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的问题这种情况多为山区村。山区村庄一般位置较高, 气候干旱, 水资源缺乏, 储量少而分散, 开采比较困难。群众吃水要到很远的沟底去担, 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 在干旱年份, 泉水干涸等是造成水源保证率低、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不安全饮水人口共7.64万人。其中, 水量不达标的1.59万人,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1.94万人, 水源保证率差的4.11万人 (其中, 总体规划剩余1.87万人和新增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24万人) 。
新增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24万人, 分布在武山县的干旱山区, 全部为已有集雨水窖的人口。该地区自1994年以来, 虽然陆续实施了“121”水窖工程, 缓解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 但是由于连年干旱少雨, 水窖集雨严重不足, 当地群众经常到山下15千米以外的渭河沿岸运水, 费用每户每年达2000元以上, 特别是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余波影响, 当地80%的水窖不同程度受损, 震后虽然组织群众进行了维修, 但仅占地震损失的35%, 大多数水窖因受损严重而无法维修, 从而成为新的饮水保证率不达标人口, 各乡镇的山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山区群众在吃水问题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㈢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1. 先进技术应用的问题。
目前, 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观念陈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技术人员对安全饮水工程中的新技术掌握了解不够, 对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比较薄弱, 所以, 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 水质监测体系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限制, 武山县没有水质化验设施, 水质的化验要到市防疫部门进行, 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 水质检测不到位, 小型工程几乎没有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
3. 自动化管理问题。
由于群众居住分散, 工程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 大型水厂较少, 安全饮水工程自动化程度不高, 给工程管理带来了不便。
4. 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三项制度。但在小型安全饮水工程的建成过程中, 这三项制度落实还不够, 使工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二是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还存在不规范之处。三是中央投资及群众投劳折资基本能够按时到位, 但由于县财政困难, 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甚至不能落实, 使得工程建设中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由于资金短缺而不能采用。四是工程规划设计不够规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低、发展模式范围小、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水费收取和使用管理不健全、水质检测和监督不及时, 农民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征地费用较大, 水管穿越公路、桥涵、群众青苗补偿费用等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而设计中均未有此项目, 加大了工作的难度;物价上涨因素, 工程预算偏低。六是电价不统一, 没有发改委和物委的明确文件, 再加上群众认识不到位, 个别农户供水设施和保暖措施达不到要求。
5. 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 小型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 大多交由村委会管理, 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 用水户不能广泛参与管理。其次, 水费的收支管理缺乏约束机制, 公示制度不明显。最后, 维修费、更新改造费无着落, 工程管理未能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不利于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形成了恶性循环。
6. 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 行业管理缺乏明确和配套的政策。其次, 行业指导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最后, 农村饮水工程以公益性为主。目前, 水价价格机制未形成, 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水, 也不利于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投融资机制方面, 投资结构单一, 主要依靠国家投资, 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影响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武山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路和建议
㈠解决饮水安全的总体思路按照人水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水利发展观, 紧紧抓住国家经济优惠政策西移的历史机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在水源 (包括水质和水量) 有保证的前提下, 根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供水工程自身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 对供水工程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提高全县农村供水质量, 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保障饮水安全。
㈡技术思路
1. 做好前期工作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基础。
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 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征求群众的意见, 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 让群众广泛参与, 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2. 因地制宜, 远近结合, 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一是对供水水源的选择, 以寻找好水源为主, 使水源水量和水质都符合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地下水源为主, 综合考虑利用地表水源。二是对工程类型的选择, 充分考虑武山县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性以及群众居住条件, 确定武山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的工程类型主要以提水工程为主, 综合考虑利用自引工程和水窖工程。三是对工程规模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水源条件和群众居住条件, 在水源水量和水质都能保证的情况下, 以建设联村连片、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为主, 对居住分散的农户可单村供水。四是对水处理措施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不同水源水质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不同水质应采取的具体水处理措施等。所有供水工程, 都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水净化处理及消毒措施。确无良好水源时, 要采取特殊净化措施。五是对消毒措施的选择。武山县农村水厂普遍采用氯消毒, 其优点是价格低、设备简单, 而且氯消毒后在水中还留有一定量的余氯, 可以防止水的二次污染。所以, 武山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的消毒措施, 主要采用氯消毒。六是对供水主要以供水到户的自来水供水方式为主。
3. 加强技术培训, 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 需对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再培训, 进一步提高各级项目执行人员的行业管理水平, 提高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水平, 为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放开眼界, 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 积极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装置、自动抽水控制系统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支持实用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与推广。
4. 建管并重, 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根据《武山县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加强武山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 明晰产权, 贯彻“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成立由工程管理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组成的用水者协会, 共同管好用好水利工程设施, 让用户广泛参与, 调动群众管理的积极性, 明确管理责任, 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使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㈢建设管理思路
1.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制定适合本地的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围绕转变行政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完善四项制度、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立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等方面, 制定并实施符合武山县水利工程建设实际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2.探索建立项目法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研究推行“建设代理制”、“总承包制”等建设管理模式, 大力推进监理和设计招标工作, 加快监理和设计单位的改革步伐, 建立良性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加大对招标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施工转包、分包、挂靠以及不执行工程建设的进行强制性措施进行专项整治, 建立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企业的信用档案制度。
3.严格建设程序,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稽查、监察、审计工程制度, 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检查制度。
4.项目申报实行申请、公示、逐处登记建档制。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活动,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 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 建设资金设立专户, 实行市级报账制和公示制,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工程所用的大宗材料, 如水泥、管材、设备等, 实行集中采购制。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 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充分发挥效益。
㈣投资思路
1.发挥财政支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中央和省级特别是中央财政补助的力度, 有利于建立农村水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引入市场机制, 吸收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融资机制。走“水利为社会, 社会办水利”的路子, 鼓励多种形式办水利, 坚持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 大力提倡个人、集体、单位采用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的形式建设水利项目。
3.地方政府也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财政支持“三农”投资的计划, 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
4.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用地、用电、税费等实行优惠政策, 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承担一定的投劳和投资责任。
㈤运行管理对策建立有利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制度进行管理。完成水利体制改革, 积极培育管养分离的市场主体, 供水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重建轻管、权责不清、绩效不佳、机制不活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符合水利特色的水利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水利良性运行机制。
1.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对新建工程的经营管理要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对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的工程, 要依法签订合同, 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 保障承包、租赁或拍卖人和受益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工程完成后, 要根据各供水站供水规模,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管理人员和岗位。供水站负责人要由工程管理委员会或用水合作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任, 定期考核, 择优选择。其他职工要按照供水站的岗位要求, 公开条件, 统一考试, 择优聘用, 并经过技术培训合格后, 持证上岗。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降低成本。对于聘用的管理人员要签订劳动合同, 进行年底考核, 群众评议, 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 按照《合同法》、《劳动法》进行奖励、续聘或再聘等。三是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的原则, 建立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安全运行津贴等, 合理拉开差距, 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责效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 首先, 凡新建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 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 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实际供水价格达不到成本水价时, 可通过划拨“养站田”和“养站林”等办法解决。其次, 消费由供水站或其委托的单位或个人计收。计收消费要使用消费专用票据。供水站要实行公示制度, 定期对水价、水量、消费收支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最后, 要加强财务管理, 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明确消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 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并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和租赁管理费用制度, 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五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工程管理单位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对供水水量、供水水质、工程安全运行、消费使用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及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定期不定期报告制度, 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 保证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
2.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 要建立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农村供水服务保障体系, 使农村饮水安全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凡以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的县乡两级要成立由供水单位和用水户代表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 指导会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总结推广经验, 提供信息、技术、维修服务等, 不断推进饮水工程管理、维护、运行和服务的一体化, 保证工程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水质监测是保证安全饮水的重要措施。为保证饮用水水质, 要以市、县两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 不断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 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建立和完善水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以及水厂化验室和水质检测单位, 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对于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规模较大的供水站或者由各县区防疫部门、环境卫生监测部门进行水质监测。建立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档案, 并把监测结果及时向用户公示, 让居民吃上“放心水”。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其岗位的技术要求, 持证上岗。供水单位应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 听取用户意见,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并对用户进行用水卫生和节约用水知识宣传。
四、总结
3.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三
一、基本情况
黎明村位于庆阳市镇原县庙渠乡东南部,自然条件艰苦,地形半山半塬,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相对贫乏,产业开发不足,致使群众增收困难。
全村共辖8个自然村,总户数393户,总人口1825人,劳动力1239人,外出务工人员530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人数为160人。有贫困户 279户,贫困人口1259人,贫困面超过70%。全村耕地面积7600亩,多为山地,塬地较少,梯条田和川塬地面积300亩,人均耕地面积4.16亩。
(一)基础建设
水资源及水利设施:该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来水入户105户,目前仍有25户群众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村总人户数6.3 %。
交通状况:村内行路路面等级低,晴通雨阻,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砂石公路通至2个自然村,总里程4.2公里,其余村组行路均为土质路面,迫切需要整修拓宽硬化。
电力设施:主要以照明等生活用电为主,通电农户393户,居民生活用电正常,但照明电线的网改地埋改造尚未全部完成。
(二)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方面:黎明村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糜子、黄花、果品、瓜类、蔬菜等。拥有日光温室10座,瓜菜种植面积640亩。苹果栽植面积150亩,挂果面积50亩,幼园面积100亩。
牧业方面:黎明村素有养殖传统。现有牛存栏量542头,羊存栏量只,猪存栏270头。
(三)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现有村卫生所1处,医务室1间,医生2人。
文化教育:现有村小学1所,教职工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村部设村级农家书屋 1处,乡村书画屋1处。
基层组织:黎明村委班子现有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村部现有砖混结构办公用房7间,设村“两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工作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家书屋、乡村书画屋、双联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妇女之家等。
二、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对黎明村的村情、民情进行广泛调研、认真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该村农民致贫原因主要有:
(一)资源相对贫乏,自然条件艰苦。全村耕地大多数属于山耕地或坡耕地,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且田间耕作道路崎岖不平,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不足。
(二)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开发不足。全村农业主要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比重较小,且信息闭塞、缺乏技术、资金短缺,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经济发展。村内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致使人畜饮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尤其是村内道路路面狭窄,土质疏松,下雨出行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通行困难,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质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四)思想消极保守,群众增收困难。村内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村民观念陈旧保守、思想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机会少、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较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
三、帮扶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针对庙渠乡黎明村贫困村实际,县委宣传部按照“讲政策、听民声、帮小康、促和谐、夯基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工作。特别是结合部门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建立“文化联村”机制,注重精神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为黎明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气息,取得了显著成效。
4.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四
序: 2月20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发表了发人深省的讲话,2月22日市委书记郑亚军全面部署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市政府办公室在三月初去了联系村新城镇长城村八组,进行初步调研,3月16日市政府办公室全体同志一起去长城村八组调研摸底。我作为市政府办公室的一员,和曹副秘书长、贺副科长分为一组,联系对象是长城村八组五号和八号两户村民。
联系干部:曹副秘书长贺副科长傻丫头
联系对象:新城镇长城村八组韩某王某
一、探访五号村民韩某家
3月16日下午,曹副秘书长带领贺副科长和傻丫头深入联系户韩某家中,刚进院子便看出这个家庭的贫困,只有七八十平米左右的砖混结构房屋,家中简单地摆了几件家具,未烧取暖炉子。曹副秘书长亲切地与韩某的妻子李某交谈,得知韩某已经70岁,李某58岁,儿子韩小某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女儿正在读大学,韩某患有哮喘、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脸色发黑,说话吃力。
通过了解,得知韩某家中收入情况分为两块,目前养23只羊和1头牛,养殖收入每年5000元左右,种16亩地,其中12亩种粮食作物,4亩经济作物,年收入3万元左右,每年政府赠送一吨煤炭用来取暖做饭。
每年家庭支出大约需要3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教育和医疗,每年购买化肥种子、田地浇水大约需要1万元,女儿上大学每年至少需要1万元,韩某患病治疗费除了新农合报销的费用,每年自己需要付5000元左右,人情礼节支出每年大约元。
家中电器就是一台闭路电视,机动车辆有一台农用拖拉机。
李某说政府考虑周到,每年赠送一吨煤炭用来取暖做饭,村委干部给与关怀和慰问,她十分感谢政府的关心;现在最关心的是田地如何耕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增加收入;家里喂养一头牛,老人家听说村里有人买了铡草机,想知道购买铡草机是否有补贴,她也想购买一台,粉碎玉米杆用来喂养牲畜;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老年人无事可做,如果有老年活动室,老年人空闲时可以打牌、健身消遣;当问及她对干部思想作风有什么要求时,她说给田地浇水时,村组长不按照交钱的顺序给大家浇水,而是依据关系亲疏决定浇水的顺序,她希望村里多考虑老年人的困难,按照规矩办事。
细细算来,这一家三口人,除去必要的生产、教育、医疗支出,已经所剩无几了,韩某的疾患已经相当严重,曹副秘书长叮嘱老人多休息,按时服药,并问清铡草机的型号、价位,他个人愿意出资帮助老人购买。曹副秘书长详细询问了春耕计划、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留下民情连心卡,说他会经常来看望,知道韩某家缺少劳动力,他表示农忙时抽时间来帮忙一起收割庄稼,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购买一台铡草机。
二、探访八号村民王某家
从韩某家中出来已经下午四点十分,走进8号村民王某家中,王某去草滩上放羊了,其妻接待了我们,砖混结构住房150平左右,外贴瓷砖,院落干净整洁,通过交谈得知王某61岁,妻子58岁,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大儿子另立门户,小儿子三口和他们一起居住,儿子在市里务工,儿媳妇照料孙子。家庭收入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养殖70只羊,去年卖羊赚了8000元,种植十几亩田地,每年能收入3万元,儿子打工每年能赚2万元,自己交养老保险,每月老两口能够领取500多元养老金,一年下来也有六千多元。
每年家庭支出大约需要2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教育和医疗,每年购买化肥种子、浇水大约需要1万元,孙子上幼儿园每年需要2000元,王某的妻子患风湿病,医疗支出每年大约2000—3000元,人情礼节支出每年大约2000元。
家里种植八亩粮食作物,还种三四亩蔬菜,有30米长的日光温室,养殖70只羊,太阳能、闭路电视、固定电话和手机、摩托车、拖拉机都有。
她还领我们到后院去看自家羊圈,后院占地比较大,但是比较凌乱,玉米杆、羊粪散落一地,曹副秘书长仔细查看后提出仔细规划羊圈,科学养羊,提高绵羊的产绒量。
当问及有没有特别满意的事情,她说国家现在富裕了,实现新农合,看病的负担减轻了许多,她还希望村里发展养殖业,实现大家共同富裕,自家也希望通过多养羊的方式增加收入。
曹副秘书长详细询问了春耕计划、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留下民情连心卡,说他会经常来看望你们,与你们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共同寻找致富的门路,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5.“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 篇五
上湾乡农机站
马玉成
为了响应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做好帮扶工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本人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立党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脱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帮扶对象情况:
上湾乡乔家村和龙沟10号,马黑麦,家有三口人,夫妻患病,女儿四岁,现有劳动力2人,耕地面积4亩,有砖木结构房屋5间,主要以农业种植,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去年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
三、帮扶形式:
1、政策帮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其在就业、医疗、法律、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
2、思想帮扶。帮助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其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树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
3、物质帮扶。一年内,每月对其不少于一次的走访慰问,给予精神鼓励,经济扶持,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带动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四、帮扶内容:
1、对其进行爱心捐助。
2、定期不定期的对其家庭成员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指导,帮助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3、鼓励夫妻外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4、在农业生产中给予技术帮助,提高农业产量,促增收。
6.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篇六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乡确定联扶单位10个,帮扶干部186人,其中省直联扶单位1个,帮联干部25人,乡直帮联单位2个,帮联干部56人,县直帮联单位6个,帮联干部52人,乡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51人。具体联系**乡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222户农户。**乡领会精神、及时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积极行动,全乡双联工作呈现上下高度重视、工作位置彰显、帮扶措施落实有力的良好局面。
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双联”工作氛围浓厚。**乡委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到位”。一是健全机构。及时成立了**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乡村层层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14个,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二是迅速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步调协调一致为目标,乡、村、组三级召开动员会10余场,在全乡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宣传。乡村共悬挂双联行动宣传横幅67条,刷写墙体标语130余条,刊出墙报14期、制作专题宣传栏13面。编发工作专刊34期,共计信息64条,报送信息、简报20篇,对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
7.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七
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x村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双联”工作扎实开展。
一、干群合力,共谋发展。2月27日,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x小时,县委李x书记一行x人就来到了村上,走访了他帮扶的关路组史路东、史拴银及饮马沟组史贵锁3个户。随后,李书记在村部主持召开了由村两委班子、各组组长、部分贫困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了三十铺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和群众生活状况,与镇、村干部和贫困户共谋发展之策、共商致富之计。李书记指出,制约三十铺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缺少增收产业。具体讲,一是果产业发展滞后,后劲不足,养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益;二是农民缺少果园管护技术和养殖技术,粗放经营严重;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三十铺村提出了“近抓养猪增收入,远谋栽果增后劲”的发展思路。
二、外出取经,开拓视野。
3月2日,在帮扶单位县委办的帮助下,村上组织本村村民小组长、贫困户代表x余人,驱车前往党原乡参观学习了高丰村新农村建设、丁寨村生猪养殖和赵家村果园标准化管理,在飞云乡参观学习了毛家村三清五改,元朝、南裕果园管理。参观归来,大家竞相交流感受,认识到了发展差距,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科学谋划,全面帮扶。
8.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八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二次到联系村东庙沟村开展“双联”活动,这次的主要任务是我们与群众座谈交流,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在村委会,我们和村班子成员、群众代表举行座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困难、说想法、话发展,你说搞养殖,他说要种植,我说要外出……经过一番讨论,我们经过梳理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建设养殖暖棚搞养殖、建设日光温室种食用菌、外出务工等,这些想法都符合村民的意愿。同时,针对村上实际,我们认为,在劳务输出上,要先培训劳动技能;在产业发展上,动员群众借助各种优惠补助政策,发展养殖产业和食用菌种植产业,并形成规模效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跟联村单位积极争取项目,力争尽快修整村级活动场所和农田渠道。
座谈结束后,我来到联系户宋建海家中。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时,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一家共6口人,两口子、父母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上小学。春播结束后,宋建海和妻子外出新疆打工,两个孩子留给父母照看。宋建海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收入还是相当微薄的,当我问及宋建海父亲今后的打算时,他们老两口笑了笑说:“也没什么打算,本来计划修建2座暖棚养些羊,但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家里现在没劳力,我们老两口只能顾及几亩农田。不过,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搬迁
盖房给补贴、看病能报销,老了还有养老金,这些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你们又来帮扶我们,让我们心里感觉热乎乎的,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努力把日子过好。”
9.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阶段总结 篇九
行动阶段总结
(2012年3月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陇西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陇发[201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致富步伐,推进全镇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镇党委、镇政府自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后,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及时行动,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现将近期我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总结如下:
一、及时召开会议,启动各项工作
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关于全面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通知》精神,2月24日,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了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就我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了安排部署,我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启动。3月6日又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培训会议,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了干部观念,安排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组织领导,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推进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确定2名干部专门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同时,要求全镇干部要靠实责任,明确目标,紧密结合实际,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并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各项农村重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疏导群众情绪,真正将“双联”工作落到实处。
三、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
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双联”行动的实施意见,我镇及时制定了《关于在全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对“双联”行动的主要任务、参与范围以及行动方式做了全面安排。同时,立足全镇实际,镇党委提出了“双推四联”的工作方法,要求全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联系1个贫困户,机关支部中的党员一般干部联系1个贫困户,党员中的致富能手联系1个贫困户,推动整体脱贫和全面小康,推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镇17名科级干部联系8个贫困村34户贫困户,其他89名一般干部联系89户贫困户,8名党员联系8个贫困社。联系干部一周入户不少于2次,累计时间不少于3个月,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做到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
四、积极入户走访,全面深入宣传
在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后,镇党委组织全镇1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入户走访,了解民意。各村也在深入领会“双联”行动精神的基础上,迅速向下传达,并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悬挂横幅、粘贴标语、发放资料、出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对这项利民、惠民活动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宣传,真正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顺利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全面了解民意,提供实效帮扶
10.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篇十
行动汇报材料
中共萨拉热窝乡委员会 萨拉热窝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尊敬的李书记、同志们: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这不仅是对我乡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也是我乡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良好契机,在此我代表萨拉热窝乡党委、乡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汇报之前,我就萨拉热窝乡基本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萨拉热窝乡位于县城以东46公里处,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乡辖29个行政村,117个社,33669户,77777人,总土地面积为23666万亩,耕地面积为21111万亩,纯干旱山地,人均占有粮1111公斤。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1121元,参照新的国家贫困标准(199900元),我乡111111人属贫困人口,贫困面高达0.5%。
下面,就我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急迫感和自觉性。
2月20日上午,乡党委,政府召集全乡乡村干部、乡属机关负责人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大会视频观看结束后,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了学习交流,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进自身作风,锻炼自己,农民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载体。通过深入学习《没建立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干部职工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情高涨,全乡干部自觉参与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二、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我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乡上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乡长任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长、村支部书记、乡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萨拉热窝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大主席任办公室主任,专职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萨拉热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程序,全面调研,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出偏差。
为了确保整个行动取得实效,结合“建民情台帐、解民生困难”活动,组织开展了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活动,全乡干部分为10个工作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班子成员全体参与,分别深入全乡10个行政村,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摸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摸清了各村的实际情况,汇总整理出了各村贫困农户排序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乡、村两级积极协商,确定联户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坚决杜绝确定特困户优亲厚友、制定帮扶计划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民主评议确定的特困户与联户干部达成共识后确定为联户特困户。并在村民小组及宗教活动场所等公示七天,确保联户对象的正确性,为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整体推进。
乡党委、政府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与现代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种羊、科学养羊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群众养羊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组织输转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三是立足当前春耕时机,与群众对比算账、提供信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等旱作农业种植新技术,立足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五是提升村校办学水平和村卫生室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特别实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七是加强同州财政局、县农牧局、县能源办等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争取联村单位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在互动中提高行动的成效。
1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简报 篇十一
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是甘肃省草原总站和天祝县草原站的双联点。今年以来,省县两站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双联行动为载体,动员和组织村社群众,调整畜种结构,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推广设施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力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力求把双联行动引向深入。
8月24日至26日,甘肃省草原总站和天祝县草原站组织南泥沟村部分合作社和养殖小区负责人、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一行14人赴安定区和会宁县考察学习,省草原总站党委书记赵庆平带队。考察小组主要参观了安定区的隆兴养殖厂、伊兰纯养殖厂,会宁的福康养殖有限公司、万林源畜牧良种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张城堡村鑫发养殖小区。考察期间,与安定区和会宁县的专业技术干部及养殖户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牧区和农区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6日下午,考察组参观了天祝县周家窑养殖小区和野雉沟养殖小区,学习了半农半牧区发展牛羊养殖的先进经验。
考察结束后,参加学习的群众纷纷表示,农区发展设施养殖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秸秆青贮技术、短期育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感谢省草原总站和天祝县草原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南泥沟村双联行动技术组组长程文定研究员对考察活动进行了技术总结。赵庆平书记希望考察学习的群众能够借鉴外地先进的技术和做法,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并带动身边群众脱贫致富。
【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乡镇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心得体会09-22
学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方案09-0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规划09-17
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06-10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帮扶计划10-09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08-28
联村联户简报10-24
永靖县联村联户简报09-29
联村联户上半年工作总结06-12
轻干部联村工作心得体会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