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扩大(共10篇)(共10篇)
1.城乡差距扩大 篇一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目 录
摘要
一、现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存在的问题
二、城乡差距的根源及产生的原因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改善体制的不合理现状,打破城乡隔离的不合理现状
参考文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相对来讲有所扩大,尤其是表现在城乡收入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阐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一、现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困扰,使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研究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如城乡差距扩大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剧、公务员不断涨工资,而工人收入增长缓慢等都是收入差距带来的原因,造成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城乡差距的根源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 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后,并未被城市真正所吸纳,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仍游离于城市产业部门之外。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城乡 间和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历史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选择和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构成城乡差距形成的根源。其主要实施机制的三套马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严重扭曲了生产要素市场,直接造成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 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原因
(1)金融制度方面,由于农业效益低、风险大和银行对城市的偏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2)财政制度方面,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支出部门分割严重,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3)税收制度方面,城乡税赋不公平,农村税率偏高。另外,农村税费改革后,税制仍不科学,农民负担过重。(4)土地制度方面,当前的城市扩张热是有利于城市,政策是偏向城市,在实际操作上不利于农民。(5)户籍制度方面,国家明确将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人为将城乡居民分割为两个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不平等的社会集团。(6)城市偏向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急于赶超工业化国家的渴望没有达到预期情况下,城市居民作为改革体制以前的受益者,对政府形成一种压力,以便保护他们的相对福利,造成再次城市偏向。(7)干部队伍方面,乡镇机构臃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非编制定额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急剧扩大,形成恶性膨胀,加重了乡镇财政开支,全国乡村两级负债接近万亿元。
<三> 体制的原因
城乡隔离的体制结构,使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受到制约,这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源要素及技术要素等。医疗卫生方面,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保障不平等,导致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3)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社会保障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非常薄弱;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农村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外,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四>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原因
教育方面,精英教育致使教育资源和文化设施的城乡投入不平等,最终使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城市人口主要由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群体构成,这无疑是城乡差距的最大不平等。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由于对城乡的偏好不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多集中于城镇,而少见于农村,造成城乡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的较大差距。
<五> 发展战略的原因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是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原因,它不仅促进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且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加强,并将农村远远抛在后面。由此造成的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拉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六>产业政策的原因
国家及政府对城镇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偏向,并辅之以财政、金融、外贸和法律等部门的差别待遇,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近年来,我国扶贫资金的转移
<七>是行业收入差别的原因
行业收入差别的形成取决于行业脑力劳动程度、行业人均资产占有量、国家行业政策、行业产品或服务的短缺程度等多种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够,而人为的垄断更造成某些行业的利润率居高不下,致使行业间的收入差别有增无减。垄断排斥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构筑市场准入壁垒,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二是某些部门和单位在吸纳就业方面采取武断措施,造成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在这些部门和单位,即使勤杂工的收入和待遇也很高,人工成本直线上升。行业之间收入差别的扩大致使供职于不同行业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在不断扩大。
<八>隐性收入原因
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收入等同于工资,却把工资外的收入忽略了。实际上,在工资收入以外,许多人的收入中存在大量的隐性收入,一些具有垄断性的行业和部门,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他们能够获得工资收入以外的灰色收入,使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另外,一些人的待遇收入中存在一部分实物形式的表现,特别是级别较高的干部和企业经营者所享有的待遇收入,其所存在的形式更为丰富。由于这些收入都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以货币表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也是货币收入,而享受这种待遇的人也因此减少了其工资支出,所以等于相对地增加了个人的工资收入。这些收入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九>观念的原因 城乡市场意识的差异。农村居民仍保留着自古以来“多子多福”、“离 土不离乡”、“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农意识,市场观念淡化,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动机不强,其比率远远低于城镇人口的外出务工比率。农村居民法制观念不强。至今农村基本没有建立起农民的维权组织,缺乏法治的观念。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要 运用税收对分配的调节等经济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目前,中国农村的低保存在严重的保障不足,扩大对农村居民的低保覆盖面和提高其低保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在政府支出结构上,应当将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投入,逐渐提高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对于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可以纳入城镇管理,采取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险计划模式,由企业缴费。同时,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应该具有便携性,并且可以将城市和农村的养老保险体系有效衔接。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首先要搞好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其次将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延长农村适龄青年的在读时间,推迟其就业时间;最后根据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教育,逐步建立起职业培训与农村分工分行业相衔接的机制。
(四)改善体制的不合理现状,打破城乡隔离的不合理现状
国家应赋予农民充分享受自由进城和自由迁移的权利,积极推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切实改进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状况。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合理界定责任,在城乡之间公平分配卫生资源,完善中央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
2.城乡差距扩大 篇二
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1.1 城乡间收入与生活水平双重差距扩大
GDP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参数。对比我国城乡人均GDP变化,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已较大,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城乡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正是由此决定。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0元,城乡收入差距比由1978年的2.57∶1扩大为3.03∶1。绝对差额方面,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多209.8元,1985年为341.5元,2008年为1995.2元,2013年增加至18059.0元。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近86倍。城乡收入不均问题,由改革开放时起,并呈不断扩大趋势。
1.2 基尼系数不断攀升
基尼系数是综合考察一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国际上把基尼系数0.382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我国也因此成为收入差距悬殊国家。
早在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2.0,中国名列其中。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在1.5左右。[3]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果仅看货币/名义收入差距,津巴布韦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稍微高一点,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乃是全世界最高的。[4]
1.3 地域收入差距明显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发展的排头兵,比内地先富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部地区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先富带动后富”的愿景愈行愈远。越发达地区城乡间收入差距越小,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城乡间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省区城乡收入差距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例在4:1以上。
2. 引起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
2.1 户籍制度不科学
自1958年起实行的户籍制度虽能防止因城乡差异而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造成“城市综合症”,也能满足社会治安和管理需要。但户籍制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是:它构筑了一堵“高墙”,把城市和农村分割成两种经济、两种社会、两种人群、两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格局。“城乡之间人为划定的‘楚河汉界’,就成了中国亿万农民无法跨越的鸿沟。[5]而种格局的形成是导致城乡间居民极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户籍制度不单是等级制度,它还承担其他社会功能。它界定城乡户口的差别,限制地区间人口自由流动,“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还是两种不同的户籍身份,直接与社会福利挂钩。农民为城市奉献血汗,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农民因户籍而变成社会底层人民。户籍制度的施行直接导致占人口总数最小部分的城市居民获得了最多的社会资源和福利保障,而占据人口总数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却处于弱势地位,所获社会资源和福利保障严重不足。这一敝陋的体制,为中国城乡间巨大差距的形成奠定了政策基础,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罪魁祸首。
2.2 城乡结构不合理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为工业和农业两种经济无法融合而成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利用“剪刀差”以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来实现农业积累向工业领域转移。“剪刀差”削弱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积累能力,阻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初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深受“斯大林模式”影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为优先发展重工业,从农业获取原始积累以保障工业生产,“户籍制度”把农民拴在土地上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被削弱,成为弱质产业,农民也成为弱势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力有所增强,城乡分割也有所缓解,但始终未触动二元经济体制的根本。中国的二元经济体制,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最主要原因。
2.3 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过大
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实践证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成正比。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见表1,2012年,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外出农民工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与上年相比,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学历偏低且缺一技之长,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受限。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削弱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力,加大城乡间收入的差异。
单位:%
2.4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在中国却成了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目前,我国社保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社保制度大部分只保障城市居民,农村至今未能建立一套像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通过家庭自保来解决养老问题,国家养老保险基本未发挥作用。很多农民因病致贫,虽有在全国大范围地推广“农村医疗保险”,但其存在报销比例小、病种限制、程序繁复等问题,农民因而得不到有效的医疗援助。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的激烈竞争中,不仅随时面临失业风险,还面临着工伤、职业病等风险,却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亚当·斯密曾道:“如果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7]中国对农民的亏欠得太多太久,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和思维方式在今天已不能延续,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已迫在眉睫地成为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对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鸿沟,必须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形成政府调节和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形成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形成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形成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使得分配改革稳步推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真正实现改革红利全民共享、人民生活和谐幸福。
参考文献
[1]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页.
[3]《中国成世界城乡收入差距最大国家之一》.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北京).http://money.163.com/11/0920/01/7EBV0K7800252G50.html.
[4]李实,岳西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载于《财经》,2004年3、4合期.
[5]陈桂棣.《中国农民调查报告》.载于陈桂棣,春桃著.《调查背后》,武汉出版社,2009版,第313页.
[6][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3.城乡差距扩大 篇三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通常产生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降低或抑制非农产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的效果,从而缩小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人们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却观察到城市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
一、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1978年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仅占全部人口比重的17.92%,到2005年这一比重达到42.99%。改革开放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给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巨大变化,大批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农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和比较富裕的水平。
但与此同时,自198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到了“十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2005年达到1727美元,但这五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2000年~2005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6%,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为5.3%,不说本来收入水平就存在差距,且说近五年的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就相差了4.3个百分点。另据《财经》杂志2004年2月份报道,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基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对全国范围的住户收入进行的三次调查,发现总体上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4,超过世界银行0.40的高度警戒线。分地区来看,东部的城乡之间差距占整个东部地区不平等程度的36%,但中部和西部城乡差距占相应地区整体收入差距的比重一半以上,在西部甚至达到58%左右,收入越低的地区不平等程度越严重,这就验证了我国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城乡差距,城乡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方面的差距加大了实际收入差别,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5年)。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不仅制约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也给和谐的社会局面带来负面影响。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解析: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视角
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4%,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7.6%,处于“工业化后稳定增长阶段”,然而2005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只有43%,与国际经验统计数字68.2%相比(P341),相差将近25.2个百分点,差距较为悬殊。这种表明虽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还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常不协调。
城市化过程本应通过吸收农民进城定居,达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为什么城市化在中国的制度条件下反而加剧农民的相对贫困呢?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5年的42.99%,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我国曾经实施的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但是,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抑制作用。城市化之所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影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和农村高收入群体两类人的相反作用。
首先,考虑农民工进城模式的城市化路径。位于城市内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都较高,而位于农村的第一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相对较低,且边际生产率几乎为零。因此,就造成了劳动者从农业中得到的报酬远小于从工商业等非农产业中得到的报酬的情况。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进入城市谋求更多的收入。农村劳动力进城之后,提高了农村人口的劳动报酬和收入水平。同时,由于农民工替代了部分城市劳动力,这就可避免地降低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所以可以认为,农民工进城的城市化路径缩小了城乡差距。
其次,考虑农村高收入群体进城的城市化路径。上述社科院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报告还指出,在城乡之间和城镇内部的收入基尼系数值明显上升的同时,“农村的基尼系数值反而有所下降,从1995年的0.381下降为2002年的0.366”。据该报告分析,造成农村内部基尼系数值下降,也即收入差距下降的三条原因中的首位原因是:农村地区逐步城市化,有钱人往往搬离农村,“剩下的是一些收入较低的农户”。所谓农村中的有钱人,相当一部分是比较有经营能力的人。其实许多学者早已观察到,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上述报告是对这一现象的旁证。
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看以上两种影响哪一个占据主要地位。即迁入城市的人口中,高收入群体和农民工哪一个的份额更大。从农民工和农村高收入群体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获得城市户口,进而能进入城市化统计中的人口更多的是农村高收入群体。而自身教育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原始禀赋更小的农民工,更多的是工作在城市,户口关系在农村。因此,可以认为,城市化水平更多的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是城市化模式不当,而非城市化本身。首先,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变农业户口为城镇户口的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富裕群体;其次,单纯的劳动力向现有城市转移,对提高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并无显著贡献。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路
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是41%左右,处于城市化起飞的重要阶段,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理论上是最好的契机。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地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以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从而提高农民的纯收入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协调城市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使劳动力流动发挥缩小城乡差距的功能的基本要求。目前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个别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有了较大的动作。事实表明,放开户口后并没有产生消极影响,要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创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条件,还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配套改革。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从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赋予各市更大的自主权。
2.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民“洗脚上田,进厂务工”十分便利,乡镇企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大量的农村专业市场的涌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将引导更多的农民定居于工业经济带周围、服务于企业,无形中促使农民身份的变迁,成为新的“市民”,这从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
3.不断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不能只注重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小城镇地处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本比较低。在产业结构上,城镇化与工业化要相结合,城市与城镇的产业要协调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否则,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另外,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投资,这可以拉动巨大的城镇就业需求,从而吸纳大量必须通过市场自主就业的农民。
参考文献:
[1]李实丘希明:中国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J]. 财经,2004(2)
[2]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城乡差距扩大 篇四
调研报告
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是国家实现中国梦的试金石,是国家综合国力比拼的软实力。总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育的优劣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然而,中华文化传承近五千余载,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东西横跨五千多千米的中国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深思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地域性教育存在这么的差距呢?教育的成败究竟在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在于教师死背硬记的积累呢?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又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呢?本人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特作此调研报告。其报告如下:
一、调研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1月
二、调查人群及对象: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孩子、中小学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
三、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及时整改教学过程中寻在的问题,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地行为习惯,更好的建设美丽富强的国家。
四、调研存在的问题:⑴幼儿园小学教育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幼儿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⑵孩子学习任务繁重,家长望子成龙施加压力过大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心理。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支持,认为学校的职责在于看管孩子并非是学习教育,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自己解决。
⑷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师的潜能未被激发出来,教态不正,教师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五、调研者:康文强
关于对地域性教育存在问题的
调研报告
教育一直都是家长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教育的成败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家长盲目的择校导致地域性教育存在偏差,从而忽略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地行为习惯的养成,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已下几点是出现地域教育偏差的主要原因,本人在此特作如下评论:
一、幼儿园小学教育化倾向较为严重,过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心理。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良好地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可鉴,幼儿园教育在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幼儿园为做好的幼小衔接工作,在三年制教育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其他学习任务致使孩子的学习负担较大,孩子在未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时出现孩子厌学现象是导致地区教育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些幼儿园将三年制班级教育模式扩展为四年制教育班级模式,但依然不能使全部幼儿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致使教育个体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这完全与幼儿园纲要中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总目标相违背,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区别。
整改措施:幼儿园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培养幼儿良好地心态,杜绝小学化教育倾向。
二、孩子学习任务繁重,家长望子成龙施加压力过大是导致地域性教育存在极大地偏差。
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总拿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来炫耀自己择校的明智之举,但他们的行为却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爱好,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变成了一台冰冷的机器不停地运转,从而让自己的孩子输在的起跑线上。
其次就是在于家长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在接受青春期烦躁的同时压力倍增。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它让我们的孩子很快的适应了压力过大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却扼杀了孩子爱探究、爱思考、爱创作的天性。这完全与西方的发现式探索思维相违背,与其用言语告诉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中西方教育方法的最大区别。
有一句话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是数学家,是艺术家,是音乐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上天赋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的一个决定就扼杀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音乐家,这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而且过多的择校更会加剧地区教育差异极端化的发展,我们何不让孩子自己为他们的将来打算呢?
整改措施: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的人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你会造就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支持,认为学校的职责在于看管孩子并非是学习教育,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自己解决。
许多的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是老师的职责,与家长无关,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才是始终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的守护者,是孩子教育学习的引导者。
如果家长的教不能引导孩子正确的学,那孩子也只能将教育者看成一个保姆,从而将孩子的教育毁的一塌糊笃;如果老师是看管学生的保姆,那家长则是看管学生的高级保姆,只是等到孩子成年后就让他放任自流,这能不让现代知识引领的社会所淘汰吗?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扰自己的难题,如青春烦躁、失败抑郁、成功骄躁等等问题。如果家长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那对于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地困扰。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整改措施:家长应当与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支持老师并理解老师。
⑷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师的潜能未被激发出来,教态不正,教师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教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孩子教育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都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好坏在于教师的教,更在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向让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走的更远,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更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只是为了祖国未来的发展。
整改措施: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端正教师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引导青少年为祖国的未来多做贡献。
5.城乡差距扩大 篇五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了20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促进内外贸企业对接,抓好会展促进消费等项工作。由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以下简称:商贸服务司)牵头负责。
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大中城市依托大型服务企业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整合资源,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家务劳动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近40%的城镇家庭需要社会提供家政服务。当前,商贸服务司正在努力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在大中城市依托大型服务企业按照《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基本规范》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利用电话、网络等信息系统,无偿为市民、企业提供供需信息对接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培训从业人员,提高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居民便利、安全消费。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地级以上城市改造287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满足城乡居民保洁、保姆、维修、送货、护理等多元化的消费需求。2009年,商贸服务司的工作重点是抓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工作。
开展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商贸服务司计划从2009年起,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分步开展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创建工作,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加大对城市老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新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的建设力度。2009年,计划集中在部分省市试点完成1000个示范菜市场创建工作。以此,带动全国菜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培育一批环境整洁化、布局合理化、价格大众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统一化、设施人性化,消费安全化的标准化菜市场,提高城市居民蔬菜消费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开展“早餐示范工程”试点 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商贸服务司正在积极开展“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地级以上城市完善早餐供应体系,支持餐饮龙头企业建设和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发展早餐网点,推进早餐经营规模化、规范化,为居民提供价廉物美、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早餐服务。2009年,计划选择早餐需求量大,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部分省,区、市,按照《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规范》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配套建设标准化早餐供应网点,示范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和改造800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发展16万个早餐网点。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日益凸现,再生资源回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目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小,回收率低、技术落后、二次污染严重,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十分突出,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商贸服务司正在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新建和改造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2009年,计划以城市为重点,率先选择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地级及以下城市推开。同时,通过建立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培训体系,规范改造社区居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使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逐步形成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近年来,中小商贸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满足群众消费,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日前,中央财政已决定建立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促进包括老字号企业在内的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稳定市场的作用,这是中小商贸企业发展政策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目前,商务部正在积极会同财政部研究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主要支持方向和支持内容。同时,商贸服务司正在按照《意见》要求,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抵押、质押和担保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意见》指出,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销售和物流网络。按照《意见》要求,商贸服务司支持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新建和兼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扩大销售网络,拓展市场覆盖面,增强供应能力;支持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商品储备库、冷藏和储运设施,改造和升级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支持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探索农产品直供模式,整合和优化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形成4~5家销售过千亿元的食品、日用消费品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工作 目前,商贸服务司加快了全面推动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工作。争取利用2~3年的时间,建设一批主业突出、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商业街,在全国形成定位准确、层次清晰、消费便捷。服务优秀的特色商业街网络体系,发挥各条商业街的商业特色、产业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对重点培育的商业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各种资本参与商业街建设。
促进内外贸企业对接 利用展会作为平台促进出口商品内销,是一个新的尝试。通过搭建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平台、鼓励出口商品进店销售,引导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支持中小零售企业开展联合采购等多种手段,将部分出口生产能力及其产品转为内销,稳定出口企业生产和就业,拓宽商业企业采购渠道,丰富国内市场商品种类,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商务部近期已在第105届广交会和天津第16届商品交易投资洽谈会上举办了3次对接洽谈活动,并在6月份南京第4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上组织内外贸企业专场对接洽谈会。以此,帮助出口企业建立内销渠道,繁荣国内市场。
6.全委扩大会议讲话 篇六
这次区老龄委全委扩大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区老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刚才,xxx同志代表区老龄委作了工作报告,xx同志宣读了《区老龄委关于XX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的实施意见》,区老龄委还与各镇、街就赡养协议工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今年老龄工作的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做好今年的老龄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老龄委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区老龄工作机构自上而下进一步理顺、健全,党政领导力度不断加大,老年法规优待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城镇老年设施大幅增加,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深入开展的争创敬老模范、创建全国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和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营造了关爱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的老龄化形势依然严峻,老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全区老年人口已达到3.9万人,占总人口10.8%,其中农村老人3.4万人,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尚示全面建立,农村老年人普遍缺少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再加上实施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五保供养、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资金出现困难,农村老龄工作的薄弱环节十分突出,老龄工作任重道远。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没有老年人同步进入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不全面、不完善和水平不高的小康社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老龄工作战略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xxx”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老龄工作,要在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理清发展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攻坚难点,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养老保障工作。要根据区情和财力,结合当前养老实际,巩固家庭养老、发展社会养老、鼓励自我养老,不断健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家庭养老是养老保障的主要方式,省、市已将签订、兑现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作为今年落实农村养老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全省签订率达到80%的硬指标,年底还要组织各市进行互查。刚才,各镇、街已与老龄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目标责任的逐级落实。同时,要大力搞好“三老一补(兴办养老基地、设立养老基金、兴建老年公寓、发放老年补贴)”和开发式助老,这是落实老有所养的有效途径。今年要重点搞好农村老年公寓建设和开发式助老扶贫工作。要坚持采取集体统一规划,由村集体、村户或村民个人出资的办法,大力兴建集中连片、户型基本一致的老年住房,特别是要利用好闲置的中小学校舍等资源,改建为老年住房、老年公寓,逐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住房条件。开发式助老扶贫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做文章,充分研究和利用好上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扶持政策,在巩固“百千万”成果的同时,着力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和提高帮扶成效上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为加快贫困老人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着力搞好基层老龄工作。要以深入开展创建老龄工作示范村、示范社区活动为总抓手,大力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建立健全镇、街和村居老龄工作组织,特别是要按照“三统一和三建立”的要求,调整充实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要加强为老服务体制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建设老年活动和服务设施,逐步构建以养老保障、照料服务、权益保护、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为老服务体系,要将重点放在特困老人、空巢老人、患病老人、残疾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务上。三是要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建立健全老年活动团队和志趣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生产经营活动,使广大老年人的人生价值在老有所为中得到升华。
(三)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老年法规和优待政策的力度。要坚持把落实老年法规和优待政策,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作为老龄工作的主题,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政府督查、人大检查、政协视察、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搞好监督检查,推动老年法规优待政策的全面落实。对落实优待规定薄弱的行业和单位,要实行重点督导和跟踪检查,及时解决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拒不承担优待义务和落实优待屡有反复的单位,该曝光的要及时曝光,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将优待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四)认真搞好老龄事业“十五”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和“xxx”规划的制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十五”规划,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去年以来,区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提案。据去年开展检查评估了解的情况,城区大型老年综合服务和活动设施建设进展情况不理想,区老龄委应在这方面多下下功夫。今年省老龄委将对各地实施“十五”规划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各级各部门要提早做好准备,逐级开展检查评估,认真搞好实施情况总结,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着手制定《老龄事业发展“xxx”规划》,提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老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为“xxx”老龄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加强领导,积极构建党政主导的大老龄工作格局
老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和方方面面,推进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强化党政主导的力度,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大老龄工作格局。
(一)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四个纳入”,即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与任期目标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把老龄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保证老龄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把老年服务和活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把发展老年产业纳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中,使老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要严格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级老龄委是各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担负着对老龄工作综合管理、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对老龄委负责就是对政府负责的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共同做好老龄工作。各级老龄办是具体负责老龄工作的办事机构,要切实当好党政领导抓好老龄工作的参谋助手,主动协调各涉老部门共同推进老龄工作,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要围绕发展老龄事业,从实际发出,积极做好老龄工作,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好事,共同推进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各级党政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爱护、支持老龄工作干部。各级老龄组织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7.城乡差距扩大 篇七
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也节节上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基于城乡居民不平等而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历史、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对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进行分析。蔡昉、杨涛(2000)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乡收入差距背后的政治经济学指出,1978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根源在于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相关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这“三套马车”;改革以后,城乡差距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及传统体制遗留的制度。陈永正等(2005)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突破口是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制度创新,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推进,必须依赖于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土地制度三个方面的创新。
第二,从公共品供给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刘乐山等(2005)分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和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李实等(2007)利用城乡居民所获得的各类隐性补贴差异,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第三,对于从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的角度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则研究的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的分析和解释。速水佑次郎分析二战前日本不平等的原因时,指出农业和工业之间生产效率差异扩大引起农业和非农家庭收入差距扩大 。苏雪串(2002)认为城市化滞后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提出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战略性措施。黄祖辉等(2005)利用GE指数分析浙江省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过程,认为转移性收入拉大了城乡区域的收入差距。王韧(2006)分析在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的双重约束下,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Baumol(2007)指出贫困是体力和精神的障碍,贫困劳动力的低生产力会产生收入不公。Campano和Salvatore通过研究表明现代部门相对于传统部门的高劳动生产率和真实工资率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从理论上讲,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其收入差距程度的变化,这些因素来自于自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笔者选取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分析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扩大,把造成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不平等的因素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揭示分配理论和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矛盾。
二、理论解析: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与城乡收入差距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一类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发达而造成的问题,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法治才可能根本解决,而不能完全归罪于市场。另一类就是市场本身造成的问题,如我国生产函数中资本要素的效率提高速度是劳动要素的效率提高速度的数倍。如果单纯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和控制资本权力的人,其收入增长速度就远远高于一般劳动力报酬。这是市场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对于在中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市场背景下,注重市场效率的初次分配是以按要素分配为主的,这也是市场均衡配置资源的结果,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市场纠偏”而获得资源本身价值。初次分配追求效率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在再分配过程中政府的调控和协调,就会产生收入分配的极化问题。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民的农业收入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直接受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制约,农民的非农收入包括外出务工收入直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是还要受到非市场的就业限制和户籍限制等。粮食的统购统销和后来的粮食定购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工业化而掠夺农民,而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干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同时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政府强力干预的非完全市场调节的市场。总体上,在竞争性行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部门,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形成机制已基本确立,而在农产品市场是非市场因素起重要作用。
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乃是利益与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会成员利用市场环境获取利益的客观与主观条件是不同的。在政权软化的情况下,掌握经济与政治稀缺资源的少数人就拥有更多机会和条件谋取私利,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民阶级一次又一次的被抛弃,苦于没有组织秩序的申诉渠道和政治精英的“集体失声”,农民阶级无力将自身的利益诉求投之前台。因此,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城乡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衡现象也就越严重。生产建设型财政注定是要注重效率的,也是服务于快速经济发展的,这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发展和赶超过程中的无奈和被迫,通过牺牲“沉默的大多数”来实现工业化,然而这种发展道路对于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向现代化过渡,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转移支付和公共物品的提供等方面向城镇的收入群体倾斜,明显违背再分配原则。比如,诸多福利基本上只提供给城市居民而非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对于农村低收入阶层来说:一方面是国家总体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财政分灶吃饭与社会事务分级管理体制使得财权和事权高度的不一致,也使农业地区低收入保护更显无力和无助。从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公共财政,到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建立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这是一个需要期待的漫长过程。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收入分配形成机制不合理,再分配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结果造成。效率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但社会发展还有公平目标、福利目标、人的发展目标等。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所以,必须加强收入分配市场化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扭转分配秩序混乱的局面,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模型构建、阐释和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7》 的资料整理得出。
自197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极大修复,农民焕发了高昂的热情,农业增产增收,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弥合;至1984年,改革重点向城镇转移,带动的是生产建设型财政支出的大力倾斜。由于农产品市场非自由性和农民非自然流动性以及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城镇居民收入增量增长迅速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量增加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数呈现飞速扩大的态势。
为了分析造成城乡居民市场经济地位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建立如下理论模型:
其中,在方程左边Incgapu,r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在方程右边:I(P)表示由于工业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非市场价格所导致的收入差距,I(p)表示由于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所造成的收入差距,I(T)表示国家再分配中转移性收入的不同所造成的收入差距,I(PG)表示由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差异所形成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为了研究的需要,在这里忽略,另外城市居民工薪外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非生产性经营所获得的收入没有纳入研究范围。
首先,来分析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数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7》的资料整理得出。
由图2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1983年以前几乎没有上涨,此后大幅攀升,1995年以后缓慢上升,但是同比都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因为工业品中的农机具、化肥、农药等是农业的投入品,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具有强烈的联动效应,由此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从1988年起,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销售价格指数)一直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988年的价格水平。在1993年-1997年间,由于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指数在1995年上涨到最高点,随着经济软着陆,到1999年下降到最低点。农产品是工业品的投入品和消费品,但是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距越拉越大,可以看出:在市场交换中,农产品市场贸易条件恶化,工业品侵占了大量农业剩余,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究其原因,我国长期实行的粮食统购政策和粮食出口政策人为压低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时一旦我国CPI升高,国家动辄就调节农产品价格,不仅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而且极大地损坏广大农民的利益,这种利用掠夺农民来发展工业造成城乡居民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使得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好处。
其次,利用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生产总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来分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7》的资料整理得出。
通过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长期偏低,1984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并且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联系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同时结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可以发现我国人口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依旧占主导,但是第三产业中的人口慢慢超过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在我国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出现缓慢下降的态势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其原因在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其劳动力比重下降的速度。从各国发展工业化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所形成的城乡居民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第一产业的人口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数量庞大的农民、政府对农业的长期投入不足和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必然导致农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因此,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农民位于难以扭转的劣势,无法实现经济公平,劳动力的要素价值没有充分实现。
第三,利用在再分配收入中财政转移性收入的差异分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呈快速增加,伴随的是城乡居民所获得财政转移性收入差距绝对数也快速的拉大。市场经济体制能产生经济效率和解决有限的公平,但是会出现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国家收入再分配来有效协调。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初次分配,也不能完全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同样需要财政再分配职能来矫正市场初次分配的“失灵”。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而我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并且具有明显财政再分配的“逆向调节”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目标难以企及。
最后,通过城乡居民所获得公共物品的不同来分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7》的资料整理得出。
政府是公共物品③的提供者,对于纯公共物品居民是被动消费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准公共产品的资本投入。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我国农村地区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缺失,但在之后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却始终没有建立起公共物品的正常供给制度。农村地区的分散性和公共物品受益的区域性,这类物品和服务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地方政府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也没有相应地承担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而是按照“公共物品的受益原则”将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层层下推,大部分的准公共物品,特别是“软”公共物品或者不能有效提供,或者最后由农民自己承担。例如,最主要的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公共医疗、社会保障、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实质上实行的是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政策。相比之下,城市公共物品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这种城乡公共物品关系的模糊与颠倒是中国农民负担过重、增收缓慢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对于城乡公共物品提高产生极大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出现不统一,公共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入锐减;政绩考核的唯“GDP”,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生产建设型支出,而忽视公共物品投入。在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的准公共物品对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等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并将在新一轮收入分配中会体现更加深刻的影响。
结论: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居民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政府的不合理干预扭曲市场价格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和国家工业化政策缺乏发展性和延续性,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过低和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投入不足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起到十分关键作用。总之,政府政策,如农产品的价格管制、户籍制度、再分配政策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四、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笔者认为,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城乡居民竞争地位的不平等使得初次分配中无法达到经济公平是主要的、基础性的。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已经形成很大差距的情况下,依靠国民收入再分配无法得到纠正,况且我国再分配政策还具有“逆向”调节作用。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要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政府要成为公共型政府。其次,要废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后,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一)要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政府要成为公共型政府
市场之所以能够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是因为市场主体具有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地位是实现市场主体最大化动机的前提。城乡居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市场地位的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正在形成经济结构深层次的危机:一个逐渐强大的经济体和日渐依赖出口的国家,而这正是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所形成农村消费能力的不足;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也是阻碍我国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市场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农村居民政治利益发言权的逐渐丧失,影响到我国民主化的进程。政府发挥作用要有边界,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市场是主导,“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要及时调节,所以要构建以公平竞争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农产品市场。政府要致力于形成和发挥农产品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国际上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利用政府在再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功能,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要成为公共型政府,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要重视公平。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主要应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业科技以及流通、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要废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并建立了一系列包括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在内的优惠城镇居民的城乡分割的福利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之所以能够持续,就是因为制度背后大量的隐性福利所导致利益既得者大力反对改革,影响到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城镇化的进程。这种城乡分割的发展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沉淀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顺利转移出农村或者农业,土地边际生产率递减和众多的农业剩余人口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此外,以此对应的是城镇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保障。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无法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增加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进城务工只能是暂时性的或流动的,使得农民在城市没有“根植性”,无法实现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
改变农民在初次分配中的劣势地位,就要减少农业劳动力。只有把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才能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将一部分原有农产品的供给者转化为需求者,从而扩大对农产品支付能力的需求,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而减少农业劳动力就必须要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废除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就业制度的公民平等权,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用市场化推动城镇化,才能够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其他资源的结合,才能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结构调整提供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可以减少土地的分散性,有利于发展土地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产值的提升,就会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
(四)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农村居民获得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条件,根本上还要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现阶段,农业发展不仅受到了资源约束,而且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必须根据这种阶段性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
要从注重产量向稳量提质转变,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级加工为主向高附加专业化经营转变,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分配过程中城乡居民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关系,所以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来加以分析。
关键词:市场竞争地位,城乡收入差距,政策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日)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王韧.城乡转换、经济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理论假说与双二元动态框架[J].财经研究,2006(2).
[6]陈永正.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家,2005(4).
[7]黄祖辉.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收入来源角度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8]蔡?,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9]刘乐山,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05(1).
[10]苏雪串.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3).
[11]Baumol,W J.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7(5).
8.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是政治动荡之源 篇八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政治动荡加剧,社会思潮混乱,民粹主义抬头。美国大选“特朗普现象”背后的“1%与99%”矛盾激化,欧盟议会选举中代表民粹主义的政党势力增大,欧洲一体化在难民危机冲击下遭遇空前挑战,中东和部分非洲地区恐怖势力在社会极化严重的情况下迅速蔓延……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所面临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博弈的严峻挑战,根本原因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工业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两极分化。而且,贫富差距扩大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即所谓南北矛盾,还普遍发生在一国内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例外。
贫富差距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与劳动的内在矛盾引发的。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收益更加扩大,而且通过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传导给系统的所有参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更大规模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与资本及其收益有关,这一点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也是不否认的。2014年以《21世纪新资本论》而一举成名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就是其中的典型。然而,这种理论并不把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归于制度本身,而是就事论事,认为是源自资本的收益大于劳动收入这一现象。因此,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从征收“富人税”等收入再分配着手。皮凯蒂本人在1997年出版的《不平等经济学》中尝试在“左派传统立场”和“右派自由立场”之间进行调和,走中间道路。他所说的左派传统立场,显然是指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
最近在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初选中,以社会主义思想出名、满头白发的参议员桑德斯表现不俗,紧紧咬住希拉里不放。他的崛起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厌倦美国社会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及其带来的社会不平等。
美国社会中1%的高收入人群占有超过40%乃至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中间阶层收入逐年下降,这一事实让美国普通老百姓不仅对“既得利益阶层”心怀不满,对政府的无所作为心存怨气,而且也开始怀疑制度本身的缺陷。
有美国学者对美社会的贫富差距作过系统分析,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贫富差距都在扩大,而且在民主党政府领导下这一差距扩大得更快。虽然民主党政府在收入再分配即社会福利方面比共和党所做的多得多,但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世界上广泛用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Gini Index)比小布什当政时增长了三倍以上。1968年美国政府的转移支付总共是530亿美元,2014年增加到2.5万亿美元,约占国民收入的17%。奥巴马上台后,转移支付这一块增加了5600亿美元。据统计,2015年中期有4500万美国人接受“食品券”救济,比2008年底增加了46%。政府医疗保险和儿童健康保险项目参加人数目前达到7160万,比2013年增加了1330万。然而,2014年14.8%的美国人生活在政府贫困线下,而2008年美国遭受75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时,这一数字只有13.2%。
美国和西方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动荡。金融危机后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社会思想向左转出现“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旋风”、欧洲社会出现极端民粹主义等等,从根源上讲都与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不公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已经开始影响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包括各式各样的选举,如欧洲议会选举和美国大选。可以预计,西方社会思潮向左转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一定会反映到对政府和领导人的选择上。
就中国而言,西方发生的这一切都有着借鉴意义。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仍然面临贫富差距增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中央确立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包括了消灭贫困的刚性目标,即还有7000多万年均纯收入不足28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规定,今年要完成脱贫1000万的目标,这一任务很艰巨,但是必须完成。
9.厂房扩大申请 篇九
申请人:深圳市XXXXXX有限公司 地址:南山区XXXXXXXXXXX2楼 法定代表人: XXXXX 申请事项:
因需扩大生产规模,深圳市xxx有限公司与深圳市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向
深圳市XXXXXXXXXXXw物业公司申请
将深圳市xxx有限公司将位于南山区xxxx楼202,出租
平方米给深圳市xxxs有限公司作为生产以及办公需要。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原有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急需扩大厂房面积。所申请的地块与本厂原址毗邻,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物流转运成本。
特提出申请,敬请批复。此致
深圳市xxx物业公司
申请人:深圳市xxx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单位公章:
10.扩大会议讲话 篇十
今天的县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第三季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部署第四季度工作,引导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XX”目标任务全面落到实处。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会议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XX县长对前三季度工作进行小结,并对第四季度工作进行部署;二是我作个强调。
下面,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XX县长小结前三季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第四季度工作进行部署。
刚才,XX县长作了很好的讲话,讲得很实在,很全面,我完全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以学习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领会中央、省、市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XX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的基本经验,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比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在于“四个着眼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在于“六条基本经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达到“四项要求”、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要实现四个“大兴”,等等。这次会议,对于有效解决当前党建工作及党员队伍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X月X日—X日,省委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和当前及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突出抓好学习、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会议要求,当前及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强化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坚定不移地把保增长放在首位,着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三是加大力度调结构、促改革,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四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XX崛起新跨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X月X日,中共省州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省州召开,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二要紧密结合省州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三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从早谋划明年工作。
显然,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其实质和落脚点就是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以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当前,XX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机遇至少有四个:一是国家扶持海西区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带来的机遇。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XX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州被纳入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区。我县与XX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在融入海西区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各部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包括XX在内的中部地区崛起。加之,我县原来享受的“比照西部政策延伸县”、“财政省直管县”等政策仍将发挥作用,我县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大家知道,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破坏已有所回暖,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仍然管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和产业技术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在今后一个时期依然明显,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三是两条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带来的机遇。公路一通百业兴。很明显,石吉、鹰瑞等两条高速公路开通后,我县交通优势将明显改善,我县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四是我县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管用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县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吸引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XX,投资XX,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X长期以来经济基础差,产业水平不高,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困难的总体态势仍未扭转;一些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体制依然存在;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精神还不够振奋,观念还不够更新,作风还不够扎实,缺乏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推动工作的措施不够有力,与新形势的要求、群众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建设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改善民生任务艰巨,部分群众生活仍较为困难;受大环境影响,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随着一批大项目建设的相继铺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我们更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希望全县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不断推动XX经济社会向前迈进。
二、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正确把握我县发展态势,进一步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尤其是第X季度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三保一弘扬”指示精神,按照年初提出的“XX”目标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干部群众信心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和形象指数明显提升。
一是总体形势持续走好。今年以来,在许多地方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却一路攀升,刚才XX县长已经通报,我这里不再详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至X月底,在市里考核我们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18个排位中,我县原来位列倒数的有16项,目前已减少为9项,并且有三项指标进入全市前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列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额跃居全市第二。
二是特色工作好上加好。十大体系建设再创佳绩,邀请XX大学推进海西中心城市区域合作课题组来县视察调研,为我县指点迷津;高品位组建了乡镇农民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了群众。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村庄整治进度进一步加快,80个省扶点已经完成90%的任务;圩镇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投入资金已经超过300万元;改善乡村干部办公住房条件工程进展顺利,如横江已完成主体工程,面积达140平方米,可以解决5个乡村干部的标准化住房。
安全维稳又见成效,实现了国庆期间“无XX件,无赴市以上非正常访”的好成绩。党的建设再结硕果,实施青少年心理导航工程、实行三个结合推进特色文化新村建设、“四个互动”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做法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即将在全市推广;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的做法被市纪委拍成专题片,向省纪委推荐;成功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成果图片展、“放歌省江源”大合唱比赛、首届农民运动会、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等活动,反响良好;在“机关效能年”活动中,全县行政许可事项缩减33。8%,办理时限缩减46%,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缩减93。5%;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三个原则”推荐后备干部,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劣势项目企稳向好。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XX”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至X月X日,年初确定的81个项目中,有21个续建项目复工,24个新建项目开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7488万元,占年度规模的55。3%,与二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30750万元,占年度规模比例增加21。4%。工业经济抬头见喜,至X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20。1万元,比增27。98%,实现增加值7953万元,比增19。6%,主营业务收入23344。9万元,比增31。54%,利税总额1846。1万元,比增6。4%,尤其是利税增幅已跃居全市第5名,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市第6名,XX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XXX等大项目也在洽谈落实中。招商引资氛围更加浓厚,尤其是8月27日专题调度会后,各乡镇、各单位外出招商明显增多,全县上下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的氛围日益浓厚,从市里反馈的数据看,X至X月,全县实际利用外资856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154万美元,完成签约资金8。9亿元,实际利用内资7。2亿元,引进超亿元项目3个。
四是对外形象益发美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县对外的总体形象和影响力,来XX的各级领导、外商、客人明显增多,仅X月份,就先后有7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到我县视察指导,有9项工作全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仅新农村建设这一项,就先后接受了11批次省市领导视察调研、46批次兄弟县(市、区)1360人次学习考察。我县发展之快、变化之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我县被XX书记亲点为唯一一个代表省州市发言的县(市、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省、市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迎难而上、苦干巧干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结果。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县有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干部队伍,四套班子非常团结,各级干部非常扎实,这是我们应对危机,迎难而上的至胜法宝,是我县在激烈的竞争中展露头脚,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总之,有这么好的工作基础,这么好的干部队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年初布置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落到实处,我县的发展一定能更加灿烂辉煌。
三、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力推进当前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冲刺阶段的任务和措施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工作。今年的有效时间只有X个多月了。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冲刺阶段工作中去。具体有哪些工作,该如何抓?刚才XX县长已作了明确的部署,请大家认真按照要求抓好落实。我个人认为,大家关键要做好“八个字”方面的文章。
1、补课。各乡镇、各单位首先要认真对照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考评方案,对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小结梳理,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该补课的要尽快补上,绝不能留下欠账。如上次县委扩大会交办的事项中,有几项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尚未落实到位,请各责任县领导和责任部门切实加快进度,及时补好课。一是11月底前,请建设局牵头拿出五年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小区管委会、经贸委牵头拿出五年工业平台建设规划,旅游局牵头拿出五年旅游开发规划。同时,请发改委牵头,着手考虑编制融入海西经济区规划及XX县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会同经贸委、农业局、农工部,着手考虑编制XX县五年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请政法委、公安局牵头,于11月15日前,组建好县应急分队。三是请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牵头,于12月底前,全面结束“扫黑除恶”黄景能案的结案工作。
2、推进。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这里,我想重点说说防洪堤二期建设工程问题。防洪堤二期工程,是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将重点打造的工程,其建成后,将成为我县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将成为我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应该说,经过重点项目建设“百日会战”,防洪堤二期工程进展很明显,在梅福段、仙源段建设方案拿出后,梅福段招标方案现已在网上公布,设计方案招标即将完成。今后至明年底前,重点要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
请建设局、国土局、琴江镇牵头,于X月X日前,规划设计和落实好征地拆迁预留地和安置地;请城建公司、水务局牵头,抓紧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在X年X月前完成梅福段、X年X月底前完成仙源段、X年X月底前完成温坊段的工作。另外,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方面请招商局牵好头,在12月底前,必须确保有5个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县委、县政府将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度,由原来的每季度一次改为一月一次,这项工作,请政府办、县委办、纪委、发改委牵头抓好落实。
二是城市建设与管理。这些年,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突出地表现为违法违章建筑的大量出现。据建设部门初步统计,X月份,仅城市社区和城市主要道路沿线的违法违章建筑就多达122户,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城市周边地带的违法违章建筑,数字会更大,而且,目前违法违章建筑有滋生蔓延之势,如不加以集中整治,后果不堪设想,将对我们的公众利益、公共安全、城市形象带来极大的破坏。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于近期开展一次大型的违章建筑整治拆迁活动。请建委办牵头,于X月X旬前,拿出相应的方案来。同时,根据当前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请城管局、工商局、经贸委于X月X旬,集中力量,引导西城农贸市场正常规范运行。
三是绿色生态建设。主要是要继续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方面,我县基础较好,我不再多说。请林业局牵头组织好,确保在X月底前基本完成相关整地工作。生态旅游建设方面,要抓紧筹备好明年的旅游文化节活动,请旅游局、文化局加强调度,推进工作。
四是改革改制。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沉溺过去意味着倒退,走出过去意味着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告诉我们,唯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发展。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当前,要着重抓好机构改革与企业改制工作。请编委办牵头,于11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改革工作;请国资办牵头,于12月底前,完成国企改制工作。
五是信访维稳。这项工作,请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另外,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上访人员中有许多是“三类人员”和“失地农民”,他们主要是想政府帮助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为此,请人劳局牵头,于11月中旬前制定出台解决“三类人员”的养老医保工作方案和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方案。
六是党的建设。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党的建设问题,随后,各级相继出台意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也必须有所作为。前几天,我专门召集各乡镇党委书记和相关村支部书记座谈,请他们就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如何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发表意见。通过与他们座谈,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深有感触。
经过X年的风雨历程,我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此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请县委组织部牵头,近期内对我县党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并于X月X旬前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请宣传部牵头,认真组织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保证在X月底前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一次,X月底前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和基层轮训完一遍。另外,乡(科)级领导班子及干部年度集中考核工作目前已经开始,请县委组织部牵头抓好落实,保证在X月底前全面完成。
3、总结。年关将至,各级各类总结、考评将纷至沓来。为防止准备不充分,请各乡镇、各部门及早着手,及时沟通,及时梳理。同时,请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及相关考评责任单位,牵头抓好本县的考核考评工作,在时间节点上必须保证X月底前出台考评方案,并印发至相关单位,X年X月X旬前完成所有考评。
4、谋划。思路决定出路。X年是“十一五”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为此,请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牵头,尽快抓好X年全县工作目标思路的调研出台工作,X月底前必须拿出讨论稿。
同志们,做好后X月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以优异的成绩迎接X年的到来!
【城乡差距扩大】推荐阅读:
城乡差距扩大的政策性因素12-18
关于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建议08-0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08-0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哪里10-14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12-18
教育差距作文11-17
中国贫富差距的思考10-05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差距06-30
学先进找差距争一流10-01
对照先进典型查差距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