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2025-01-09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共15篇)(共15篇)

1.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一

《学陶心得》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灌输平等思想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师生关系已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由于受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等影响,教师都希望自己被学生“尊重”,希望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希望自己对学生所说都是“圣旨”。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是为学生好,为学生着想,想法固然正确,但做法却不尽人意,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一生。

每个班级可能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不听课,作业不交,家长不管,老师越批评他,他就越破罐子破摔,仇视老师,在班级欺负同学,搅的班级鸡犬不宁。常常惹的老师火冒三丈,和老师的关系极度紧张。

再者,也有这样的同学,怕老师,有什么问题也不敢跟老师说,看到老师都要绕路走。我带一年级时,就有一位非常文静胆小的女孩,从来不跟老师交流。一天,她的母亲找到我,反映了她的情况,这个女孩怕老师怕到上课时想上厕所都不敢跟老师说,几次都尿湿了裤子。可想而知,老师在她心目中的样子。

我曾经看过陶行知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群高三的学生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结伴去郊外踏青,不想这件事让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警告他们现在不是玩的时候,应以学业为重。这些学生对老师的做法很不理解,觉得老师太不了解他们了。

还有一个初中男生,数学成绩一向不太好,但有一次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任课老师不但没有对他的努力进行肯定,反而问他考试有没有抄袭他人的。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他不再努力学习,进而发展到逃课,毕业后整天无所事事,最后因为结识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结伙进行偷窃而锒铛入狱。我们也常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因为遭到老师的羞辱,跳楼自杀”,“某某学生遭到老师的殴打,其家长与老师对薄公堂”,“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离家出走”等等。

我做过一个调查,在一个小学班级60位学生中,问及“你是否喜欢上学,如果不喜欢理由是什么?”有58%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老师”;在“你认为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中,有76%的学生认为“老师太凶,难以沟通”、“老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是错的”、“老师不了解我们的想法”等; 在“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中,有95%以上的学生写了“朋友”。可见,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甚至社会和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孩子的性格具有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扬”,孩子固然能接受,但“批评”,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方式,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特别是经常违纪、学习差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态。在师生关系发生矛盾时,教师应理性地退让,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也尊重了自己。事后,教师要真诚地找学生沟通。沟通时,教师应有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姿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做法欠妥之处,真诚地向学生解释原因并表示歉意。我相信教师如果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就能臝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相反,如果教师仍然余怒未消,坚持己见,指责学生,那就很难缓解或消除师生关系的紧张。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他们虽然是学生,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教师是对的”的认识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的爱老师,师生之间才能互爱。我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时,一般都采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师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优秀教师在其手记中写道:“我把每节课都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契机;跟他们一块儿打雪仗变成雪人……课下的交流与欢乐为教育教学搭建了心桥……”这位教师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对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激情构建。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凭借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真诚之心去构建一种平等、信任、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师生间充满了诚挚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能“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经常换位思考。我们要耐心倾听并善于倾听,倾听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切的感知、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这样就不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我们要做到,课堂上是学生的严师,而课堂下是学生的益友。

第四,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人格修养和师德修养,建立具有感召力的新型师生关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同时,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师生关系中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做身先士卒的将军,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这样才能一呼而百应。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的要求。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做人等方面都要真正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敬佩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建立起具有感召力的和谐师生关系。

第五,教师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经常对学生讲:“班级就好象一个大家庭,同学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班级的荣辱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同学都要为班集体出力,积极向老师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动学生向老师写信,每当我收到信后,马上找时间找机会和学生交流,合理的意见采纳,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老师有意见,若批评对的,我主动向学生表示诚恳地接受;若不合理的,则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我还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自主的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的开展工作与活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加强,建立了民主的班风。

陶行知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更是教育的追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虹桥小学 黄

2.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二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必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中学生好动、好交流的特点, 建立小组学习制度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兴趣, 互通有无, 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学习内容, 解决认知冲突, 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对语文学习小组进行管理、评价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和谐、民主、自然、积极、真实的学习情境, 培养集体荣誉感,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并对学习小组进行管理、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二.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精心设计, 合理分组

要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性格精心分组, 使之在组内形成一个有差别又互相依赖的团体。做到组内有层次、组间相均衡。在各组内,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分配工作, 利用好学生带动差学生, 做到互补互助。这样, 学生之间才会有真正的合作, 也有利于各自的发展学习。

2、加强管理, 形成规范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个人要服从小组的利益, 每一个同学都要为本小组争光, 不做损害小组利益的事。更要加强同学间的相互管理, 这就要选好组长, 组长一定是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同学, 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爱护自己的组员, 能与每一个组员合作, 形成团队精神。制定小组的管理规范, 慢慢形成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良好机制。

3、引入竞争, 养成习惯

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除了小组内相互合作, 共同探究之外, 还要引入竞争机制, 以小组竞争的形式来掌握知识, 丰富体验, 培养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竞赛形式。一般有:课文朗诵、角色扮演、即兴表演、限时作业和辩论等, 并在比赛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控制比赛节奏和方向, 及时作出评价。并以分数进行量化与积累。每天每周每月都进行归纳表扬与奖励, 评出最佳组员和优秀小组,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意识与积极性。这样, 小组竞赛教学就会有一套自己的制度, 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主动性大大加强, 这就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收有放, 适时指导

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一味放手, 要做到有收有放, 适时给予学生指导, 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巡视, 当好主持人, 管理者, 引路人, 解惑者, 教育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 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 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在发表意见时, 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能让课堂被喜欢发言的同学占领, 对课堂要进行调控。对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的同学, 要激励他们主动开口, 争取做到在合作交流中求得共识, 在争论中求得发展。

5、科学评价, 建立体系

(1) 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不以结果为标准, 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只要敢发言、有进步, 就应当鼓励。 (2) 对学习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 不局限于组员的不同, 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 评价内容要丰富。可以从小组活动的秩序, 组员参与情况, 小组汇报水平, 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进行立体式的评价, 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不断规范,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3.论汉语拼音的教学心得 篇三

【关键词】拼音教学 现状 方法 展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要:“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刚入学的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结合图片,教学字母小学汉语拼音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读写声母、韵母,配有设计精巧的图画。插图巧妙地将字母的音、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读准音、记住形。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本中每课都绘制了色彩鲜艳,活泼生动,别致新颖的插图,图文并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文中的插图有的表音,有的表形,有的既表音又表形。例如单韵母“a”的教学:教师首先出示出示a的图片:(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www.docin.com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3)教师范读“a”。(4)学生练读“a”。

二、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声调练习。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让拼音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语调练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并使其得以提高声调教学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开始总是读不准,分不清,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在讲课过程中,首先借助图画来学习α的四声:“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上坡又下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然后联系日常生活,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借助汉语拼音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四声。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教学中学生纷纷发言:“ā,阿姨,我喜欢阿姨。”“à,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à,啊,我爱我的祖国!”这样不仅学习了声调,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故事引入利用故事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有一天,i、u、ü三个孩子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大y大w带路。大y带着www.docin.com小i;一块儿走了,就成了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一块儿去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小ü没人带,他急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ü哭得很伤心,就来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有眼泪。”小ü高兴地把泪水擦得干干净净(老师随手擦去ü上两点),就跟大y去了,成了音节yu(领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中掌握了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还能使学生对ü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运用游戏巩固拼音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活动浓厚的兴趣,能支配一个人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活动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引发出来,将大大有益于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自身爱玩,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大量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既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又在玩中掌握了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bá,引导学生说出是小男孩拔萝卜的“拔”。bǎ是姐姐在练习打靶的“靶”。bà是爸爸在笑的“爸”。此外,还加上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儿歌、古诗、故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教学时可利用示范读,教读,模仿读,对学生进行初步语言训练,加强汉语拼音学习的实践性,方能提高www.docin.com课堂效率,保证质量。又如:为了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设计了“帮拼音娃娃回家”的游戏。先在黑板上画上一座美丽的城堡,上面写着“拼音王国”,在城堡里贴上打乱顺序的字母卡片,并对学生说:“一天,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和音节娃娃迷路了,回不了家了,它们非常着急,你们愿意帮它们回家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声母家族,韵母家族,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每组各选一名代表作为家长,领回自己迷路的孩子,看看哪个家族速度最快。随着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为自己家族的家长加油,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学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4.(论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篇四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为民信念,坚持不懈走群众线路 学习是无止境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百宝箱,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深、吃透,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才能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执行。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从群众路线的学习中,我领会到领导干部对群众持何种态度,直接影响决策的价值取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这个根本立场端正了,党员为民意识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这些任务和责任担当了,党员为民意识为民信念才有坚强的落实保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也是衡量党员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始终心系群众,密切 1

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深入群众,关注民生,解决民困。

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树立群众路线理念,实事求是,做到三个坚持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不负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归根到底要靠实干。实干,就要脚踏实地的做,我们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讲话中,而要进一步执行,付诸实施;不能贪图安逸,而要甘于吃苦。我们一定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狠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发展要务,坚持与群众合辙。二是多干平凡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

5.民法分论学习心得 篇五

民法被称为万法之母,同时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最为贴近,接触最多,而且比较容易理解的部门法。从今年的分值来看,民法的分值占第三卷的1/3稍多,虽然比起以往分值所有下降,但占的分值还是很大,而且第四卷中至少要有一道民法题,所以必须非常重视。

我一般建议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先从民法入手开始复习,而不要从法理入手。之所这样,因为法理虽然蕴涵万法之基理,但对初学者来说过于晦涩,容易一下就被法理打败,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从民法开始,由于民法容易理解,而且比较有趣,结合一定的案例还能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较容易激发学习热情。加上民法本身也包含一定的法理,在看民法的过程中,一些法理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丰满,回头再看法理就轻松一些。

民法光看法条是不够的,加上今年司法考试的趋势也开始重视法条背后蕴藏的法理,所以民法在看法条的同时也必须看相关民法理论(教材型的复习书)。现时,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民法典,复习的时候要学习《民法通则》(包括《民通意见》)、《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其中《民法通则》最早施行,其中的一些法条早被《民通意见》、《合同法》、《担保法》等补充或修订,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不然浪费了时间在一些已经废止的法条上。这里建议大家购买法条的时候买整理过的法条书(如葵花高阶的法条评述部分),而不是简单罗列法条的法条集,切记!

《合同法》部分则是民法中比例最大的,占1/3以上。合同法分总则和分则,总则部分大家要重视理论,分则部分则把重心放在法条上。《担保法》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担保法解释》,因为后者将前者的许多内容进行了补充甚至修改,所以复习的时候遇到冲突,以《担保法解释》为准。《担保法》比较难,而且所占分值相对较少,一些实在无法理解的内容,建议适当舍弃。考试很可能涉及《物权法》,是新法而且比较重要,会有许多新考点,从考试规律来说,新法的难度低、分值高(相对自身所占民法比例而言),必须非常重视。

6.论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5月13日安远版石中心卫生院会议,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并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讨论。通过学习,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致胜的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中心全体职工表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方式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自觉改进作风,努力实现“四个自我”,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推进当前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近期工作。一要督促区(市)县尽快组建经济机构,落实人员、经费、责任和措施;二要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推进综合试点工作高效开展;三要全面筹备第三次全国经济市级动员大会。

二是继续做好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审批工作。结合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三查”工作,要超前谋划,跟踪落实,指导区县做好单位变更、退出等审批工作,确保单位真实准确。

7.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篇七

关键词:培养兴趣,开启思维,激发求知欲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乐之”指的是对事物的兴趣。只要对事物产生了兴趣, 才可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初中生学习历史, 不仅要了解历史, 更重要的是认识历史, 而历史讲的是人类的过去, 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课本又多偏于叙述。学生看不见, 摸不着, 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意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下面是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设置悬念, 引起兴趣

1. 导课。

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每一节课上设置一两个与本课时有关的有趣问题导入本课, 让每个问题带上一层神秘色彩, 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不要急于回答。例:在讲《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埃及》时提出:“你想知道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为什么没鼻子, 它的鼻子去哪里了?你想知道金字塔中有什么宝物吗?”等有趣的问题。这样可将历史知识故事化,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 授课。

教师围绕主体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诱导学生的学习步步深入。设疑时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对有些重点、难点要循序渐进, 层层设疑。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时提出:中日甲午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内容以后, 再逐步提出:战争经过怎样?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解决上述问题后, 再进一步提出: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 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的巩固环节, 除回顾所讲的知识外,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设疑,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时, 设疑: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相比有何不同?这样会引导学生纵观几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现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半殖民化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化过程, 不但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而且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分组研讨, 开启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 由教师设置问题。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讨论, 他们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辩论, 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 从而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讨论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问题求异、求新的个性思维能力, 从而逐步取消学生依赖心理, 最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观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

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学生已知的或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思维力度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2. 教师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 还要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能提出问题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

3. 学生提出问题后, 一般不要急于回答, 以免造成其思维的惰性和抑制其思维的产生。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 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和习惯。

四、造就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 效果明显不同。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 学生的智力活动能顺利进行, 并能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首先要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师生感情融洽愉悦。以下是我从几个方面去努力营造这种气氛:

1. 生活上关心学生, 帮助学生, 经常与学生聊天, 谈心, 与学生一起打篮球、乒乓球等。

2. 时时处处尊重学生, 发现学生的闪亮点, 及时表扬。

3. 耐心指导, 诲人不倦, 和蔼可亲。

4. 课堂上随时注意学生面部表情变化。

如学生表现出木然或不耐烦的神情, 立即改变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8.浅谈“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心得 篇八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51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本校开始进行“合作、探究、成长”的新课程改革,校方也用心良苦,多处寻访教学榜样,并组织全校老师观看相关的教学课例。这种课例的一般流程是,学生事先安排好学习小组,通常6人一组,课上教师就发导学案,给学生十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并形成共识,共同完成导学案,接下来的二十分钟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最后几分钟由教师简单小结。

无需置疑,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校方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找到一条适合侨中学生水平的道路,即“集体备课——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小组展示——当堂点拨——反馈训练”。观看了不少合作学习的教学视频之后,我更加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从本学期开始,我也进行了多次尝试,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制定课堂激励机制,分为小组加分和个人加分,小组为5分,个人3分。小组加分只适用于整个小组都参与的课堂环节,比如课前集体准备,当小老师讲授新课的时候可以获得小组加分,或者是当堂竞技,当堂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时候,全体成员都有加分。个人加分比较普遍化,课堂上最快回答出老师问题的学生,个人加3分;其他小组在展示期间,学生有补充其他知识点的,个人也能获得3分;此外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和讲解,也能额外获得3分。个人计分并不违背合作学习的本意,也有学者所见略同,“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时宜时,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课文,我不讲,学生讲,学生来当小老师。比如岳麓版必修二第六课“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第九课“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我都提前把那一课的任务告诉学生,哪一组负责子目一,哪一组负责子目二。有些时候是每个小组都有学习任务,并告诉学生我可以给出的最高分数,激励他们课前用心准备。有些时候是学生“抢任务”,任务就三个,先到先得,抢到并且顺利讲解完的小组都能拿到最高分,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有效提问或补充知识点来获得个人加分。

三、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半教学任务的课文,都是当堂给任务,当堂竞争。比如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近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这几课的共同点是有好多个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学生只要阅读书本自主梳理即可。我每一课都下发一张表格,当堂下发,哪个组最先完成表格,哪个组就可以上台展示,展示的小组全体成员都可以獲得加分。通常都是展示两到三组,然后老师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补充正确者可以获得个人加分。这一环节重点强调“自主梳理”四字,小组合作的前提是独立思考。课后学生也很有感慨,自己找出来的答案,印象很深刻。在“先到先得”的激励机制下,学生们都很主动,自觉分工,效率很高。

四、学生能回答得上来的新知识点,我让学生抢答,比如“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都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抢答。抢答正确者加分,抢答补充者加分,对于一些调皮捣蛋者,能立马复述出抢答的答案,也能获得加分。学生之间互相竞争,有人抢答,但是答案并不完整,其他同学就有机会想出其他方面,你一言我一语,答案就逐渐丰满和清晰。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律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在备课的时候我就着力从“诱导”的角度入手,力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课前回顾旧课,抢答和抽查并举。抢答是为了激励他们及时背书,抽查是为了防止学生偷懒。被抽查到的学生若能回答正确,也能获得加分。回顾旧课的知识点,禁止看书,要当堂背诵,个别重点内容会要求其他同学复述。

以上这些做法能够让大部分学生不打瞌睡,不分神,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些小聪明的顽皮男生时不时冒出一两句精辟的答案,都能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经历了最初的改革喜悦之后,不少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逐渐意识到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课堂掌控的能力不足。作为新老师,我的课堂管理经验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很薄弱,有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由学生自由发挥,但我发现这样的课堂会比较混乱,学生闹哄哄的,时不时起哄,听讲的人很少。通常我比较集中注意力听台上的同学发言,便于我复述和点评,对台下的学生就疏于管教,顾此失彼。

二是“讲”与“留”的把握不足。“讲”是指讲授,“留”是指课堂给学生的预留时间。有的学生认为课堂自主学习时间太少,老师应该留出多一点时间;有的又认为学生上台发言的时间过长,老师应该多讲课。由于我缺乏教学经验,又是第一回教高二,教学过程会有些杂乱,甚至是随意而为,在“讲”与“留”之间就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而且我过分关注教学进度,这种关注使得我在细节处理方面很不得当。

三是对学生的培训力度不足。我比较在意合作学习的形式,强调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但是在学生展示之前以及之后,我都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学生上台前应该做些什么,比如小组如何分工,演讲稿怎么撰写;学生上台应该讲些什么,演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语速、音量的把握,神态和肢体动作的配合,黑板板书的设计等,我与学生沟通时都是寥寥几句就带过去了,如此一来,课堂的混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也是我的一大疏忽。

9.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九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党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学习,我认识到共产党员要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坚定理念,关注民生。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 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做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晴雨表”。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民困。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党员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了解问题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根据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三要一心为民,维护民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10.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心得 篇十

在4月底的支部党建工作会上,支部书记**同志对刘少奇同志所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了解读。这一段时间,我重新学习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著作,了解这篇著作所处的时代背景,谈一下自己对于新征程上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怎么进行修养的一点体会。

先大概了解一下该文创作的时代背景,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涌向延安,为适应抗日形势,党中央决定大量、快速地发展党员,我党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在增添了革命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当时国统区各种复杂思想乃至不良习气。少奇同志就是针对这种现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修改,形成了这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当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了重大作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举了三种党内错误思想意识的例子。一是只要自己革命坚决,斗争勇敢,学习不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进行不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的修养都没有什么关系;二是只靠家庭出身好,本人成份好,用不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三是有的同志虽然一般地承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工作和斗争中却从来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照这三种思想意识,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三种意识的影子,比如:反正我做的工作都是出于公心,就不用参加党的理论学习了;我学历高,家里长辈都是共产党员,根正苗红,用不着学习;有的同志口头上说理论学习很重要,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学习了。这些思想意识看似问题不大,不会危害党和国家,但是正所谓“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这个思想意识的放松就是“蚁孔”、“针芒”。远的像刘青山、张子善,近的如***、郭伯雄等,他们也曾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也曾为党和国家做出过贡献,那为什么为堕落呢?就是从思想意识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共产党员的修养,从一开始的放松学习,逐步变成对个人修养要求的降低,变成对工作、生活小节的忽视,最终变成原则性的错误,给党、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教训是多么深刻!

11.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十一

写作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个人的写作能力涉及到其本人的文学语言的丰富与文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应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文化底蕴。短短的两节写作课可以较容易的提高学生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让学生明了一些最基本的写作准则,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较大幅度提高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困难的。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课程存在多种弊端,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讲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逻辑能力和文化底蕴的提高,这种提高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和课外潜移默化、自主的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高中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往往是:一个学生进校时写作能力好,高三毕业时写作能力仍然保持;一个学生进校时写作能力差,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也往往很难提高;写作课的开展仅仅能通过练习维持其现有的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无法达到真正的提高。通过传统的单独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别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如果将同样的手段套用在所有学生身上,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是不够的。

我认为,现代写作课应摒弃走过场的一周一文、一文一评的走过场应付形式,回到写作的本原,写作不就是一种表达吗?也即写作就是用文字记载与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会有写作。有些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认为每天过“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殊不知作文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起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扩大自己的写作空间。空间大了,材料丰富了,写作也就容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都是文人追求的一种上佳境界。所以一定要建立开放的阅读观,既要关注课内,更要关注课外。让学生在课外书籍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认识到让学生多读实际是让学生与智者对话、与作家交朋友,是用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灵。要通过恰当的手段有效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一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这是一切有效教学指导工作的前提;二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习惯、写作手法的反思;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四是最终推动学生在生活课外潜移默化自主进行阅读写作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曾采用召开小组主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习惯和风格进行反思,在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你习惯的写作风格和你曾经阅读哪个作者有相似之处”,要求学生对自己前期的作文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寻找自己的范本和模板。在课堂的一阶段,采取分组讨论和个别发言的形式,让学生最自己的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和写作风格进行思考,并于自己的范本进行比较,寻找相同点和差距。在二阶段,由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如学生中有一位在写作中总是习惯先讲故事,然后巧妙的引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反应了其个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因其个人课外阅读涉猎可能较少,该学生在讨论时认为自己的写作像鲁迅,遭到其他学生的质疑。而在点评阶段,教师在课上指出其写作的布局习惯更像余秋雨,并举出了余秋雨的两部代表作品,立即引起该学生的很大兴趣,后来该学生在生活中陆续阅读了余秋雨的多部作品以及其他作者的作品,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其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帮助。在第三阶段,由教师要求大家从自己前期的作文中挑选出一篇,进行反思、修改和重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会修改作文才能流畅地写出更好的文章;二是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对写作能力的实际有效提高。通过重写文章的前后对比,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培养学生对日常阅读、写作和练习的兴趣。

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班里学生对语文写作以及课外阅读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部分学生逐渐开始了贯穿于真个高中生活的課外自主语文学习,对提高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帮助。后期,我在教学实践中又陆续尝试开展了多次类似的教学设计,如针对“你最不擅长写什么题材的作为,为什么,如果有方法如何才能改进”等进行讨论,均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12.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十二

1 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育理念重要意义

1.1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育理念具有的优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是以老师为课堂主导的,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从而忽视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影响,甚至认为认为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影响是一种无用的作用力,将教学的互动过程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然而新的体育教学则是更加注重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而是延展到了网络等等的交流方式。并且加强了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在合作学习中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有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等进行多边的沟通和交流,这样能够最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1.2 中学进行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有利于完善学校德育内容

中学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等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它能够通过平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而社会中的道德标准是由人与人之间进行合作而产生出来,没有合作也就没有所谓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由此看来,合作学习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内容了。同时合作学习教育也丰富了德育的内容。

近年来,不少国家的学校教育逐渐的注重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教育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有的国家甚至将它归纳为现代文明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

1.3 合作教育有利于增强体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体育的德育方面的教学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方面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如果把合作学习理念加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并且作为一个重点的教育方法进行实施,这样会使得体育在学校德育方面教学的地位进一步的增高,并且使得其在协调处理功能方面得到极大的强化。

1.4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校进行德育人才的培养

如今,社会竞争较为激烈,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相互依存的社会,所以要在社会上能够良好的生存下去,就需要我们既会竞争又懂得和别人合作。作为学校的主体教育对象——学生,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竞争和合作的素质,以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注重于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这也是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素质的良好的教学方式。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

现如今,课堂上的互动模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的。

第一种模式是教师不仅只是课堂授课还注重于学生的反馈影响,同时也允许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学习。

第二种模式是教师参与到学生中进行讨论和交流,不仅仅是参加而是共同进行活动,同时在小组中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双向交流。

由此看来,合作教学需要以小组为一个基本教学单位,它注重的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种合作教学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2.1 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人数不宜太多,否则将导致每个人的分工不均,同时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少会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一般而言4~6个人是较为合适的。在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不能进行随意的分配,而是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最大的有效化。同时小组内的成员也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所需要履行的职责是什么,但是在小组中的角色也要轮流转换,让每个人可以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了解各个角色所承担的职责,从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

2.2 合作学习小组中需要树立一种竞争意识

如果一个小组中只有合作意识的,小组内的成员的能力是不能得到提升的,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在合作的同时应使小组成员具备适当的竞争意识,这样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如果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于小组内部的合作却忽视了合作个体的竞争,这样很容易使得部分的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们应该在小组中适当的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将其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现实环境中是充满竞争的,这样能够使学生提早的对社会现实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合作是一个小组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适度的增加他们的竞争意识,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

2.3 教师也是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参与者

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班级授课制,这样使得老师占据教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很容易让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权威形象。然而,让教师也参与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是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不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而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这样容易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拉近。在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把自己的真实情况以及所遇见的困难和老师说,一起来探讨、克服和解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2.4 让学生的认知目标、感情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小组成员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将其认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相互统一的一个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而言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在小组合作学习里面,情感目标就是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合作学习的动机,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学习合作的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意识,让同学能够充分的了解合作的方法和合作技巧,理解合作过程中的竞争合作、师生平等观等等,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自主性发展。

2.5 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教育

在小组教学中除了人为的条件,我们仍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一种合作教育。一是合作意识教育。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注重的是合作,个人英雄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对合作学习积极而又肯定的态度和情感,能够产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合作精神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乐于与人合作,善于合作以及用于合作。最后一个是合作技能的教育。能否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不仅仅是关乎于合作意识而且是与合作技能有关。就当今学生而言,普遍缺乏一种合作技能。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合作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善于沟通,学会处理和解决处事上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3 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然而以往的体育教学是一种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不仅学生觉得单调枯燥,而且过分强调了竞争,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导致学生的利己行为过多,而缺乏利他行为。这种意识在现今这种需要合作的社会中难以融合进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倡导竞争的同时,要提倡合作精神,还要提倡一种竞争意识,不能因为合作学习而放弃小组内部的竞争。

所以,在我看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所提倡的合作精神其根本意义是为了利用合作的方式来消除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合作与竞争的合理性。

摘要: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而以学生的交往和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的指引学生主动的学习, 能够全方面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桂芳.高校体育合作学习理念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9) .

[2]孙建刚, 王殿春.合作学习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3) .

[3]白剑峰.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 2007 (15) .

13.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篇十三

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又学习了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卢展工书记的文章站位高远,立意新颖,引经据典,切合省情,让我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报告中讲的以及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二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三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矿工作大局中,围绕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四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

深刻学习卢展工书记的文章和“何平九论”之后,就要善于联系自己工作的实际思考问题,善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真正把领导方式转到抢抓机遇上来,从而珍惜机遇、创造机遇、用好机遇;把领导方式转到增强忧患意识上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领导方式转到遵循规律上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把领导方式转到站位大局上来,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把领导方式转到创新创造上来,以创新促工作的发展提高;把领导方式转到履职尽责上来,做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自己所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收获硕果;把领导方式转到求真务实上来,责随责走,脚踏实地,谋划好自己分管工作,干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领导方式转到为民爱民上,做决策办事情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践行好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14.学习《论王道企业家》后的心得 篇十四

「王道」是千百年来中华管理文化的最核心,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领导人亟需具备的经营思维。王道与霸道是相对的观念,前者重视包容与融合,后者强调征服与压制。所谓“王道”是指以道德感化为主要执政方式,是建立在以德服人哲学理念的管理形式。所谓“霸道”是指以行使权利为主要的执政方式,是建立在以力服人的基础上的管理形式。在历史上无论是唐王李世民的“王道”或是秦王秦始皇的“霸道”的执政方式在一段时间内都取得了社会繁荣和稳定,但是时间一长,两种执政方式都出了问题。历史证明只有辩证的处理和应用好“王道”与“霸道”的关系,一个社会或组织才能长治久安。

关于“王道”与“霸道”的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有过如下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用政策来管理和用刑罚来规范人民,人民就会只求免于刑罚,即使犯错但只要没受到刑罚的处罚,心中就不会有羞耻感。而用道德来管理和用礼数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会从内心有羞耻感,从而自动自发的遵守社会规范。由此可见,仅用以力服人的“霸道”虽然可以震慑组织内的成员免受错误,但却不会达到自动自发的管理目的。只有用以德服人的“王道”才能最终感化组织内的成员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从而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这其实就是西方管理学说中的制度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最早论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其实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管理大师,其管理的哲学理念与西方两千年后今天的理论同出一辙。这不得不说我们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已经超越了历史的时空。我们现在重拾历史的思想贝壳,就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我们就会感知中国化管理的精髓和魅力。就现代管理而言,“王道”就是文化的管理,“霸道”就是制度的管理,管理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而且还必须有符合这个组织特点的优秀文化。“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链条中最为核心的元素,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的问题也上升到了全球竞争战略的高度,面对这股趋势,落后西方企业发展近百年的华人企业如何追赶成为一项艰巨而又无法回避的任务。企业在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同时,应该给员工们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以德服人,以人为本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员工自觉自愿的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各司其职,这是科学制度贯彻的保证 1

和前提。所以“王道”是“霸道”的前提和保障;“王道”能带来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协同的管理终极目标,而科学的“霸道”又是为“王道”服务的必用的一个管理手段,没有合理的“霸道”,组织就陷入了无序的状态。

当下中国企业,“霸道”的制度建设已不是最大问题。但制度建设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是一个挑战。那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王道”管理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教怎么做人的管理方法。只有懂得怎么做人,才能主动去遵守“霸道”管理制度。否则制度永远都是写在纸面上的。如何处理好“王道”与“霸道”的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掌握了“王道”与“霸道”的辩证法并合理应用,管理者就找到了管理的本质,用“霸道”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用“王道”来内化员工的自我管理认知,就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霸道”是西方科学的流程,“王道”是中国的传统哲学理念,两者的科学结合其实就是中国化管理模式的实质。

纵观其体系,“王道”所横向产生的过程可以分为利益相关者之选择、利益价值之创造、利益价值之分享、利益价值之平衡等四个环节,全部协同后,构筑成一个平衡的利益共同体,把企业价值创造中涉及的各主体都作为价值分享的对象,实现多方利益诉求的共赢。

从现实经营角度而言,作为功利组织企业,追求盈利是其本能,无论是横向的企业产业链条上下游,还是纵向的企业治理模式,各方利益的冲突永远在动态变化。而共赢还只是个静态情况下的美好向往。“王道”理论的核心难点,在于利益价值之平衡,而要在高速中保持永续发展,追求动态中的平衡将更会是持续的挑战。

如何维护动态平衡?“王道”体系的现阶段应对设想是:从经营角度,分布式管理,信任授权,利他(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多赢,不留一手,培育人才,诱发潜能,传贤不传子。从文化角度,人性本善,西方管理结合华人灵魂,在国际化浪潮中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有霸气但不强制,以德服人。

15.论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教学 篇十五

人们对影响学习的情感变量的研究表明, 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情感因素有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移情、情绪等。其中, 焦虑被专家认为是作用于外语学习的诸多情感因素中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本文拟探讨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情况, 以及产生焦虑的原因和控制、克服学习焦虑的策略。

一、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外语学习焦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出现的一种不安、烦躁、失意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 要通过编码, 解码, 储存, 修正等过程来完成。而焦虑使学生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又要承受任务所带来的压力, 所以在学习的每一过程中, 学生都会因分心而产生干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中等程度的焦虑可称为“促进型”焦虑。一定的心理压力会转化为动力,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焦虑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形成“抑制型”焦虑。过低的焦虑会使学习者无法集中注意力, 行为松懈, 记忆模糊, 反应迟钝等;而过高焦虑会使学习者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过度紧张, 慌乱, 行为失常, 思维混乱等等。

具体来说,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成绩、学习过程、外语交际能力、自尊心、自信心等都有很大影响。外语学习焦虑除了使学习者产生焦虑的一般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如手心出汗、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 还会出现外语焦虑的特定表现, 如发音变调, 常常忘记刚学内容, 以及回避性特点如不愿开口说话, 回避回答问题等。

此外, 焦虑对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当一个学习者不得不面对生疏的外语时, 会因害怕说错或写错而出现过度焦虑状态, 从而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导致学习失败。而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加重紧张和压力, 即加重焦虑状态。这种恶性循环会影响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与认知, 从而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二、引发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作为客观存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Oxford认为导致学习者焦虑的因素有10种之多。结合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实际情况, 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可归纳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 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内部因素。

首先, 是与学习者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 比如冒险精神, 对语言模糊现象的心理承受程度, 自尊心强弱, 学习者对自身外语学习能力的评价高低, 社交场合的心理反应等差异都会使学习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其次, 学习者的外语知识运用水平也是引发焦虑的因素。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的学习者焦虑程度相应较高。当他们既不能用外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又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外语时, 易产生交际畏惧。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了数年外语以后还是学不好, 也会形成焦虑。再次, 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设定与焦虑也会有很大关联。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们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 英语水平也与升学就业联系密切。如果要求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易导致学习者盲目追求超出可达到的目标定位, 从而引起学习焦虑。

2. 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外部因素。

首先, 学习者之间的竞争是焦虑的来源之一。虽然竞争会刺激一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但也会有消极的作用, 导致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其次, 考试会引起焦虑。考前和考试过程中的紧张不安, 担心考试结果等心理会导致测试焦虑。

再次, 外语学习焦虑与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焦虑的程度不同。由于口头表达对于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所以, 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因其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 故焦虑程度会低一些。而注重交际的教学方法易导致高焦虑。测试或竞争型的课堂活动方式也容易诱发焦虑心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的方式也与焦虑有关联。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地纠错, 往往会让学生紧张不安, 怯于开口。

第四, 课堂气氛与学习焦虑也存在很高的负相关性。Rogers及很多研究者都指出,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自由发挥其创造性的重要心理环境。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积极影响;反之, 沉闷、压抑、缺乏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创造性无法自由发挥, 并使之产生焦虑和戒备。

三、克服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过度的焦虑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负面影响。但它是可以控制和克服的。基于学习焦虑产生的内外两大类原因, 可以相应地从学习者的内外两方面, 即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这两方面入手, 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减轻或控制外语学习焦虑。

1. 针对学习者自身因素的方法。

学习者的消极情感不仅影响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其长远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针对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关注学生的情感, 降低学生的过度焦虑。

首先,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自信是学习者进行正常学习的保障和促进。而自尊心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历及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都是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在实践中, 要了解并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 学会欣赏和赞扬学生;并巧妙地利用学生各自的优点,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 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这样, 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二,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倾向, 并产生内在动力去克服遇到的困难。因此, 兴趣能提高学习效果。而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 是激励人的行动以便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动机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故而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要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 首先要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 而是要掌握一种获取知识和与人沟通的工具。目的、动机和兴趣是密不可分的, 明确了学习目的, 会带动并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环节上, 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习材料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计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让学生采用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索来获取知识, 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为其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 创设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学习者进行成功学习的基石。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里, 才会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轻松自由的创造和自信向上的自我形象, 从而有最佳的学习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方面依赖于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比如,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型的课堂活动, 使学生可以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另一方面, 要依赖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保持亲和力, 保持微笑, 保持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 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增强师生间的信任, 并使学生破除紧张感。

2. 针对教师具体教学策略的方法。

首先, 减少纠错行为, 增强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外语学习, 作为一种主动建构式过程, 涉及到大量的信息, 要求学生处理并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很大程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一方面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 外语学习者由于接触和使用语言的局限性, 也由于语言学习的复杂性, 使语言的使用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意义及语用等各层次的不对等, 也产生了模糊性。因此, 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中的模糊现象的适当容忍就非常重要了。适当容忍语言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可以使学生接受不完整的信息, 使他们把新旧信息联系为一体, 并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 包括相互矛盾的信息来建构其知识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模糊容忍度, 教师可以采取少纠错和避免生硬纠错的方法。不必一一纠正学生出现的所有错误, 而是只纠正阻碍交际顺利进行的错误, 或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 纠正那些反复出现的典型错误。

第二, 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考试是使学生焦虑感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降低考试焦虑, 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认识, 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语言工具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结果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吸取教训, 并慢慢积累经验。其次,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考前的准备, 包括知识技能的准备和心理准备。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 进行各个方面、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 从而使学生在练习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降低焦虑水平。再有, 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考试形式和内容, 防止一纸试卷定优劣, 而应该把进行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比如结合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

第三,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过重的焦虑感往往与学生的畏难情绪和不良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而好的学习效果又与适当的学习方法关系密切。教师要通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培养, 使学生逐渐积累经验, 并逐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熟练掌握英语这一工具, 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在不同阶段, 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个体, 其阶段性目标又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 监督学习过程, 并总结学习成果。而焦虑作为一重要的学习情感因素, 在自我管理和监控的学习过程中, 逐渐进入学生可以操控的范围, 自然就有效地保证了适度焦虑的学习心理。其次, 教师可通过课堂内外的口头、书面交流的形式, 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倾向、成长经历、学习状况等, 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涉及到很多因素, 也对外语学习起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对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积极研究和探索,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易引起过度焦虑的约束性、强制性教育方式,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力争将学生的焦虑控制在合理的程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摘要:学习焦虑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出现的一种不安、烦躁、失意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 从而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导致学习失败。而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加重紧张和压力, 造成恶性循环, 加重焦虑状态。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因素可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此, 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入手, 采取适当策略减轻或控制学生外语学习焦虑,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焦虑,学习策略,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Krashen,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ngamon Press, 1981.

[3]王蔷.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4]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5]张媛媛.学生英语听力焦虑和元认知策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上一篇: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流程下一篇:水工程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