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现状

2024-08-20

作文现状(共14篇)

1.作文现状 篇一

“作文评改的创新研究”课题论文之一

关于“作文评改的现状与创新”的问卷调查报告

一、整体思路

(一)设计意图

了解作文实验对象对作文评改现状的看法与评改的积极建议,为我们有计划、有深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实验提取可靠的第一手数字依据。

(二)设计依据

一是《新课程标准》有关高考作文批改要求,二是人教版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修改》,三是根据当前中学生对教师评改作文的看法及建议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作文评改的现状。

(三)设计内容

调查问卷设计分四部分:

1.对评改现状的认识。满意不满意、评改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评改的及时程度、以及作文评改的意见与建议(问答题)。

2.对当前作文评改作用的认识。目前作文评改对写作作用如何,评改在作文教学中重不重要。

3.对当前作文评改方式的认识。喜欢哪种形式的评改方式(多选)细致与粗略评改、学生最喜欢哪种评改方式、评改应从哪几方面入手(问答题)。

4.了解当前学生对评改效率提高的合理化建议以及评改方式的可接受性及原因。

此次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是针对实验课题“作文评改的创新研究”而进行的,旨在探讨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在作文评改中的科学体现,使作文现状在师生和谐互动中得以有力改进,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协作与评改脱节,评改与评价悖离的问题。

二、基本做法

(一)问卷形式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实验班不记名方式调查。

(二)问卷结构

问卷包括问卷标题、调查说明、调查题目三个部分。

1.问卷标题

作文评改现状与未来的调查问卷

2.调查说明

在每个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时,实验教师都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答卷的方法。

3.调查题目

本次问卷有8个客观题(包括单选与多选),4个简答题,并且在最后一个 1

问答题中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陈述理由的问题,目的就是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评改的真实想法和希望。

(三)调查取样

莱阳一中2004届学生275人,2005届的学生73人,2006届的学生72人,共计420人。但是,我们在收答卷时,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收到420份问卷,所以我们算百分比的时候,以415人为基数进行计算。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对作文评改现状的认识

1.你目前对作文评改现状:

满意159人,占38%

不满意125人,占30%

没感觉131人,占32%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学生对目前作文评改的现状满意度不大,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满意或没感觉。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目前作文评改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大。

2.作文评改过程中谁起主体作用

选教师的246人,占59%

选学生的169人,占4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在作文评改过程中认为教师起主体作用的,比认为学生占主体作用的多出了18%。由此可以看出,长期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使多数学生养成了凡事依赖老师的习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缺失。

3.你认为目前作文评改

及时183人,占44%

不及时232人,占56%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

目前作文评改的效率的确不大,及时评改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改进;否则,就会导致评改没有感觉,缺乏兴趣。

(二)对当前作文评改作用的认识

1.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对写作:

很有作用165人,占38%

作用不大212人,占56%

没有作用38人,占6%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认为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对写作很有作用的只占38%,这说明目前的评改方法只适合少数人,所以,改进评改方法势在必行。

2.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举足轻重344人,占83%

不重要8人,占2%

一般63人,占1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83%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也正应了作文“三分写七分改”的理论,说明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有效性的期望值很大。

(三)对当前作文评改方式的认识

1.喜欢哪种形式的作文评改方式(多项选择)

A、就某个专项(比如关于作文的立意方面)进行专门评改231人,占56%

B、着眼于作文全篇进行整体评改249人,占60%

C、只评改部分同学作文30人,占7%

D、评改全班同学作文179人,占43%

通过以上A、B几个选项,我们可以看出:

通过前两个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在作文评改中对专项评改期望值比较高,而对全篇进行整体评改的要求更高,这说明他们对专题知识掌握不准,对全篇作文评改标准亟待学习,这也给我们今后作文教学很大启示。

2.对作文评改粗略细致的要求

A、越细致越好,力改纰误300人,占72%

B、粗略一些,留给学生空间115人,占2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学生对作文评改的要求是越细致越好,但作为教师应当思考对作文的力改纰误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问题应该如何去做。

3.最喜欢哪种评改方式

A、小组互评120人,占29%

B、同学互评43人,占11%

C、教师全批全改118人,占28%

D、教师面批面改134人,占32%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方式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尤以面批面改、全批全改和互批讲评为主,这说明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严重受考场作文功利思想影响,企图通过老师的点拨而一跃成为考场作文高手,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这种理念还需进一步改变。

(四)问答题

【一】你对目前作文评改的现状有什么看法及建议?

现状:

1.文无定法,好作家的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作文教育似乎是一种形式。评来评去,也难以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2.看重语言的优美,而忽视了文章是否有内涵,是否有深度,是否深刻地说明了某项事理。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

4.教师的批改不很及时且不细致。

5.学生的自我反思、修改不及时。

6.学生对教师的批改不重视,往往只看一眼分数,而自己的缺漏在哪里不太关心,也不注重改正。

7.老师基本没时间批,批改的效率非常低,有时交上一篇作文,往往一个多月也不能发下来。

建议:

1.专题讲解,教给同学们方法。

2.讲评失败的,得分少的文章,分析其失败原因、改正的方法

3.进行作文专项训练

4.师生共同评改:

①抽出一部分同学的作文由老师批改,另一部分同学作文由老师或同学在课堂上读,每个同学都对每篇作文写评语,再交给写作文的同学。

②教师最好全面细致地评改作文,因为每一个同学都希望在作文上得到老师的点评、帮助与建议。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若第一次作文批前半部分学生的,那么第二次就重点批后半部分学生的,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③作文评改应系统化,就像对待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一样,作文的评改与教学也应有总的方案。

④高效、务实、负责: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高水平的作文训练模式。⑤语文老师能够多采集一些题目,让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多练习写作,注重文章的思想性。

【二】你认为作文评改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最佳立意;

2.教学生如何使用材料,怎样衔接好上下文;

3.着重文章的段落结构;

4.介绍行之有效的行文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结合以往那些成功的模式,创出自己的行文习惯;

5.写作技巧、语言和修辞的使用;

6.分析作文病灶,减少缺陷。

分析:不同类型的作文应有不同的评改重点。如材料作文应以审题立意为主,话题作文应以如何在话题范围内确定主旨为主。其他的,诸如材料的使用、结构安排、段落衔接、语言运用,可就不同类型的作文有所选择和侧重进行评改。

【三】 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

1.采用小组互评互讲,讨论分析优缺点;

2.老师大致评讲后,同学们据此认真迅速批阅;

3.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分别量化评改指标,以进行参照。将指标运用

于评改过程。

4.分层次批改,对作文水平高的,要尽量使其完美;对水平低的,找出文中比较明显的缺点,然后让学生慢慢改进。

5.快速浏览,整体把握,与高考接轨。

分析:作文评改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成就。同时,采用多样形式,可以灵活掌握写作评改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

【四】你希望进行怎样的作文评改?为什么?

1.学生互动评改,教师适时适量地予以引导。

因为,教育不是为了将所有生命培养成同一种模式的机器,教育应将学生的个性、潜力挖掘并开发。

2.老师带领同学门先就某一篇作文进行评改,明确优缺点,明晰写作思路,然后再由学生互相交换评改。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更能加深对写作的了解。

3.同学互批,小组评改。

直接借鉴别人的长处,拓展思维,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易于接受。

4.同学互批后,老师再检阅一遍。

同学互批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学到一定的知识,老师再批阅一遍,可指出同学的优缺点。

分析:作文评改的最佳方式一定要有学生参与,毕竟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鉴别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也要起组织的作用,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评改。

四、整体认识及设想

(一)总体认识:

问卷过程中学生吐露的心声:

让每个学生都写自己想说的话,从心底里想写作文,爱写作文,不为了考试而人云亦云,硬着头皮写作文——这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但我还是希望有人可以听听我的一孔之见。我们已高三了,距离高考仅剩80天。不知道“作文评改”的“未来”有多远?我们能否逢上它的好的未来?假如我们无缘,就将这些话传给下一级吧,祝愿所有人,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教师的感受与认识:

从学生吐露的心声中让教师看到了此次问卷调查的必要性也看到了作文评改的希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展望作文评改的未来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作文评改的认识不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重,对作文的评改标准较淡薄以致感觉无从下手,根本没有养成评与改的好习惯,改中找不足、找差距,通过新课标学习自主探究,在改中提高写作水平的理念有待加强,对评改作文思想认识还处

于一种被动和蒙昧状态。

(二)今后设想: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深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作文评改角度进行课题实验。

1.以《新课标》中的《文章写作与修改》的课本为依托由易到难,由片断到成篇进行评改训练。

2.积极探索《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子课题——作文评改的创新研究与学习功能新路子,向作文评改的深度开掘。

3.探讨作文评改在作文学习中的策略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作文评改这一环节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使作文评改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平台。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状,让学生参与进来,挖掘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巨大潜力,形成百家争鸣、鸟语花香的新局面,真正体现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实现作文讲评的迅捷化和多样化,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4.利用作文评改这个教学环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审美观与人生价值观,把语文教学的外延扩展到生活无限广阔的领域,带领学生品味生活、把握人生。

5.进一步调研学生在作文评改实际操作中的状态,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思维训练,加强课题实验的针对性,推动该实验课题继续稳定地发展。

莱阳一中课题组

执笔人 刘祥

2007.5

2.作文现状 篇二

专家执策定调论。

铩羽封喉笼中鸟,

舞镣蹈铐囚考生。

唇焦口燥呼不得,

呕哑嘲哳美善真。

开口纵横五千年,

动辄中外论古今

投江屈子年复年,

亡国后主泪频频。

渊明低吟东篱下,

东坡高唱浪淘尽。

可怜最是太史公,

篇篇宫刑动命根。

尚有洋夷入天朝,

居里夫人贝多芬。

八股老调已唱穷,

文化披衣又翻新。

意象纷飞辞藻砌,

落梅意如小清新。

涂抹铅华搽脂粉,

红香软玉尽呻吟。

灼灼其华八百言,

能有几句属本心?

金玉其外灿灿然,

言之无物大病根。

机巧学子易素材,

改头换面病灶存。

笑叹学子成裁缝,

东剪西裁梭织勤。

再叹学子成乞儿,

拾人牙慧真可恨。

孰言作文必三段?

模式套作为下品。

陈言务去文载道,

千古先贤有良训。

文章合为时而著,

痛砭时弊见血针。

投枪匕首语中的,

隔靴搔痒值一哂。

板凳一坐十年冷,

经时酝酿馥且醇。

世波凡流泥沙下,

切勿人云复亦云。

自由思想自由身,

独立人格独立魂。

会有一日放眼量,

万马齐嘶遏行云。

且将笔墨宕开去,

挥毫天地大文章。

求学问是睹堂奥,

守正出奇火青纯。

万卷诗书万里路,

知行合一是为真。

局促一室毋怨尤,

精骛八极游万仞。

出则山川入则世,

自将磨洗练胸襟。

出入随行是逍遥,

自得乾坤造化心。

满纸荒唐扰君耳,

深谢拨冗阅上文。

滔滔百言化七字:

3.作文现状 篇三

一、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内容贫乏空洞,“假大空”盛行

在作文中,“假”就是假生活,指的是内容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肆意而为,毫无逻辑可言;“大”就是大道理,指的是文风浮夸,夸夸其谈,不切实际,说的都是成人的话,对是非的判断超越了孩子道德认知的实际水平;“空”就是空感受,指的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教益启示。例如初中生写作时,经常会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故作深沉,以博得他人赏识,且喜欢在文末使用一些喊口号、表决心的语句,比如:“愿祖国国运昌盛,海晏河清!”这一类的句子就是“假大空”的典型体现,此现象横行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缺少了与同龄伙伴之间的嬉戏生活,没有成长的体验,再加上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面面俱到的呵护、事无巨细的包办,孩子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都没有,哪有什么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呢?

2.学生表达能力欠缺,词不达意居多

现代科技的高歌猛进,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之时,也不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当其害便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学生醉心于包罗万象的多媒体,此君俨然成为学生闲暇的莫逆之交,学生视听皆由它掌控,经典名著便束之高阁、少有问津,因此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甚了了。这种贫乏的积累极易彰显在文章上,比如经常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从学生行文的现况来看,这种现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语句不通顺,句子不连贯,这是由于学生对长句子的逻辑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另一种原因是学生不解词意而错用乱用,比如成语“惨淡经营”,很多学生都用这个成语表示店铺或家境惨淡萧条,殊不知此成语原意却是努力操持,好好经营的意思,词意不清就乱用,这在初中生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教师指导作文僵化,思路模式固定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作文基本分,确保不跑题,一般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进行自主创造。教师往往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煞有介事地为学生炮制一套所谓的写作框架,让学生从选题、立意、行文都要按这个框架来进行,殊不知此举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遏制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大多数教师都会为学生提供一种议论文的作文模式,即开头总起立论,中间几段提出若干个分论点论述,结尾收束总结。这种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行文模式,只能让学生的作文流于中庸,很难出彩。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了,高质量的创意作文也就难以呈现了,这是教师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缺少对学生生活状况的了解,指导起来便不能有的放矢,两眼抓瞎,效果便大打折扣了。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实践活动,打开写作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是一种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因此,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天马行空,无中生有。否则,无论写得如何天花乱坠,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必须身临其境,情由心生,有感而发,作品方彰显魅力,才能打动人。

上文提到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就是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生活的表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便是应试教育下“好孩子”的典范。初中生因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很少关注时事新闻。远足旅游、祭祖扫墓、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寥寥无几,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孩子多亲近自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把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深切感悟组织成文,惟其如此,作文时才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思可辨,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是诗人,关键在于打开创作的源泉,而打开源泉关键在于说真话,抒真情。”

2.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且释疑过程,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须用好教材,对于文本中的行文框架、写作技巧等特点须用心引导“此中真意”,切勿走马观花。例如,教学泰格特的《窗》,可启发学生体会结尾的妙处;分析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可引导学生体会情节安排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鼓励学生就文本结构安排、情节特点、人物描写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随着疑问的一个个释然,学生就能摸索到行文的一些门径。

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底子的厚薄,唯有在作文上才能真切地体现出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句意流畅、文笔优美、思想深刻等处要不吝赞美之词进行鼓励,并且提供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比如文质优美的作文,可当作范文全班朗读,可张贴上墙,可投校刊登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羡慕感,这样就能够以点带面,营造一个全班力争写好作文的氛围。

3.培养感悟能力,构建良好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文章中的生活感悟、人生箴言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思想懵懂、情感多变,对于契合他们思想的文章往往是爱不释手,兴趣盎然,教师借此稍加引导,便可化腐朽为神奇。其卓有成效的做法就是放手让学生挑选自己爱读的作品,在班里进行演讲、朗诵比赛。学生激情澎湃地演讲,声情并茂地朗诵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作品的方式。通过演绎作品、共享作品,能够使全班学生汲取到文章中的精华:优美的表达、深刻的思想、经典的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读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得多,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教育专家于永正的这句话表明,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方能写出美妙绝伦、耐人寻味的佳作。虽然中学生并不需要达到如此目标,但是培养学生积累文章、感悟文本的能力,却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4.进行仿写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王勃仿庾信的诗翻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仿作无疑强化了课本范文对练笔的指导作用。仿写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大作,可以根据范文的选材、立意、写法等特点单纯地从某一方面练笔,也可以综合地全方位仿写,两三百字、四五百字视情况而定,切勿操练过渡,增加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写情绪。

除仿写外,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开放的形式,比如两天出一个小题目,这些题目不必过于具象,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温暖、黑白、领悟等,然后让学生写出这些题目的自我理解,篇幅不一定长,一两百字就足够,但一定要有出彩的地方,适当的时候可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这种训练长期延续下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夯实文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大千世界,引领学生用一支神笔描绘世俗民情,教会学生用一根彩线组织结构全文。教师学识的多与寡、能力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执教能力,并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教师平时应大量涉阅文学作品及相关的写作教材,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这样才有可能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独树一帜。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只有源源不断地给自己的桶内注入新鲜“活”水,学生方能从中舀得一碗灵动之水。

同时,教师要有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走进他们的心灵,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师生才能在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找出学生作文中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规律,反思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设计,借鉴名优教师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总之,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着它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思想情感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学科,而作文便是学生思想情感在社会实践中的反映。现行的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集思广益,运用智慧与经验,努力开辟出一条高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捷径,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次仁旺旦.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3(4).

[2]陈国华.注重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3]吕少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

4.中国人口现状英语作文 篇四

An aging society refers to a population structure model in which aging population reaches or exceeds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region is regarded as entering an aging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UN’s traditional standard that an area’s old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takes up 1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hile the new standard is old people over 65 years old takes up 7%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aging will bring enormous pressure to both economy and society. On October 26, when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came, China formally launched a strategic research on coping with aging of population to deal with increasingly intensifying population aging crisis.

【中国人口现状英语作文(精选22篇)】

5.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论文 篇五

说起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同感:低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语言文字简单,却富有童趣;而高年级同学的作文用了很多优美词语,但很难让人有“心动”的感觉。原因何在呢?主要是高年级作文中的真情实感不见了。高年级的学生,老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不是“不假思索”地 “写出”一篇文章。就是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创新,缺少个性;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大部分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

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读起来是那样的`让人乏味。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样的作文文学。表面上看,小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但他们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1. 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外活动时组织开展一些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练笔。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拔河比赛、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蹦跳,心情无比欢畅。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2.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如想像作文《假如我是xxx》,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3. 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6.小学三年级作文现状及思考 篇六

山前完小潘建东

教学生写作文,我认为语文教师很辛苦,语文课难教,作文本难改。我教三年级,曾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头痛,而烦恼: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乱打;没有中心,前言不搭后语,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词汇贫乏;畏惧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真是问题多多,不一而足。

三年级作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何在?

从课标要求和教科书的编排来看,小学作文训练至少可分为三步走:即说话写话训练、片断训练、篇章训练。学生也要经历一个从1、2年级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到3、4年级自由表达最后到5、6 年级个性表达的过程。也就是说:三年级是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向高年级的篇章训练过渡的一个年级,它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想问: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从说到写,由易到难,一步一步训练的。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三年级作文训练不是上陡楼梯。还没有教会孩子爬、走,就想让孩子跑,是一定会跌得鼻青脸肿的。

明确了这些,我想:

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乱打时,我们要问问自己:.低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是否落到了实处?

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畏惧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时,我们要想想:我们是否人为地拔高了作文的要求?我们是否教给了孩子发现生活的本领?

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时,我们要想想:我们是否让孩子爱上了阅读?把他们引入了书籍的大草原?

有问题,要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有提高,才会有助于我们更科学更合理地组织我们的作文教学。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低、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和感受。

①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也许有老师在下面嘀咕我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要老调重谈。因为兴趣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大家都知道,有些老师喜欢打麻将,一个下午坐着,腰酸腿疼不说,有的时候,一打就是一个通宵,一夜不睡觉哇!可人家有兴趣,你有什么办法?读书,多美好的事情,一杯茶,一本书,茶香弥漫,书香弥漫,多美好,可人家不就是愿意,没兴趣。如果你不想写作,你听到的写作技能,你只是听到。你绝不会自觉、自主、下意识、潜意识地去学习写作,感受写作。兴趣,比技能重要100倍。写作教学首先要想方设法让你班上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这需要组织,需要激励,需要引导。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清楚,让你的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这一系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②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有一点很重要:让孩子认为写作并不难——想写,乐写。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家普通的美国幼儿园在为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课。老师带着刚刚入园的儿童来到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论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的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的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

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的身心埋入了自信的种子。

起步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兴趣?有自信?

首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炊。

只有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可以写的内容,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不用把“写什么”当回事了,这个时候,学生自而然的,学生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么写”上来。目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很多老师还没有解决学生“写什么”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写”。学生哪有心思来写,他的“写什么”还没着没落的呢。这就像一个肚子饿得呱呱叫的乞丐,一个肚子饿得路都要走不动的乞丐,遇到一个绅士。绅士很大方,叫来了一辆高档的跑车,载他到一个豪华的地方,进入一个豪华的包箱,请他欣赏歌剧!学生作文真的没东西写吗?不是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写作素材。监狱的生活枯燥吧,一个作家到监狱去体验半年,回来能写一本书。限制人的身体的生活,并不能限制人的写作;只有限制人的心灵的生活,写作才会死亡。学生有写作材料。优等生学有余力,不消说。中等生培优挨不上,辅差轮不上,他们有大把的光阴过自己的幸福童年。后进学生,该做作业的时候,不做,玩;该听课的时候,不听,想心事。后进学生,学习后进,不是脑子少根筋,而是心思在“歪”点子上;他们的故事多着呢。这就是作文材料。只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用笔写自己的事,作文才会、就会五彩纷呈。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作文教学不缺少写的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发现素材的心灵。被誉为培养出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女士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因此,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很重要,要让每个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③解决了“写什么”,就该解决“怎么写”——自由表达

起步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自由表达,写放胆文。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把胆子写大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当学生感觉作文有着如此美好的自由时,就会去追求作文,就会觉得作文是一种幸福生活。写作教学首要的任务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的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在?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作文呢?

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训练服务于自主写作

训练无非是个例子,是个手段。它的终极目标是自由写作。重在唤醒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训练与自由写作两者是主仆关系,自由作文是“主”,作文训练或训练作文是“仆”,“仆”服务于“主”。通过训练能更好地自由写作、能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低段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应以“把话写完整,写通顺,标点加正确”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还应让孩子多写生活日记。

7.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现状:只追求于“表达技巧”。

对策:应着眼于“思想充实”。

学会写作, 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文只会“表达”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写出的作文显得空洞、虚假、华丽。原因是对所写人、事、物观察甚少, 缺少一个认识过程, 一个充实思想、提高思想的过程。要想充实学生的思想, 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贴近生活。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只有去观察、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 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而后, 把摄取到的素材加工整理, 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 不就是一篇很有质感的美文吗?例如在写作《家乡的溪水》时, 学生初见题目无从下笔, 无话可说。我就先领着学生到溪水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做到了详细的记载, 回来后学生们立刻有话可说了, 写出的溪水更是各有千秋。有写溪水倒映的:“天上的浮云映到了溪流中, 有时像羽毛, 轻轻漂洒在水波中;有时像片片鱼鳞, 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时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时像山峦, 怪石嶙峋。”有写日出时溪水颜色的:“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牵牛蓝、海蓝, 五光十色, 美丽动人, 像燃烧的熊熊火焰, 像熔化的灿灿金黄, 像浮动的条条彩绸。”有写月夜下的溪水, 也有写溪水中的石子和水草的……

现状:只界定于“单元写作”。

对策:应注重于“灵活写作”。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多读多写是一条根本途径。但我们一般都是一个单元写一篇作文, 这样就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写作呢?教师应灵活机动地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 顺应其写作欲望, 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 要做到三不限, 即不限字数, 不限次数, 不限时间。如在开展“八荣八耻”活动时, 我就让学生以“我心中的荣辱观”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加深学生的荣辱观念;学校组织了一次对一个患肾病同学的捐款活动, 我就让学生以“爱无处不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倡导学生应该有爱的奉献精神;学校进行了勤工俭学劳动, 我就让学生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让学生体验挣钱的不易, 体会父母的辛劳, 感受生活的艰辛。

现状:只遵循于“教师批改”。

对策:应实践于“学生批改”。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受传统模式的桎梏, “学生写教师批”已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但我们应细读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对批改提出的意见:“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 多种方法, 尊重学生意愿,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追求实效,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何不尝试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昵?叶圣陶先生就曾多次尖锐地指出:“教师‘大包大揽’的批改方式必须改一改了, 因为学生的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此必须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大胆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其次, 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 要使他们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 而不能替你改。因为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 就永远是一个写作的门外汉。

学生批改作文, 不能盲目去做, 应寻求一个合理的批阅方法, 最好是分等级去批改, 即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分成A、B、C三等。

方式 (1) :A等批B等, B等批C等, C等批A等。这种方式可使A等指导B等, B等指导C等, C等则去欣赏A等。

方式 (2) :B等批A等, C等批B等, A等批C等, 这种方法可使B等学习A等, C等学习B等, A等则去点评C等。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 作文教学这一重难点不容我们忽视, 作为语文教师, 有责任、有义务去发现问题, 去探索方法, 为作文教学中的疑难寻找到更丰富多彩的答案。

8.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篇八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一、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尺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实施作文教学,让教学环节得以更加完善,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弄清楚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重要性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

作文教学的地位,一个词可以概括: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并称语文教学的三大板快,更因为它是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标准,甚至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母语把握能力的标准。古人云文如其人,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举足轻重,作文水平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从其作用上看,一般来说,作文教学有其近期作用和远期作用。近期作用指要求学生能够按要求迅速写好一篇文章,或语言文字优美,或叙事条理清楚,或说理明白,或抒情恰当,以获取更高的分数,从而考上更好的大学,这可能是更多学生自己认为的写作文的唯一目的;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传承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作文教学的远期作用在于培养学生乃至全社会民众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方便语言表达,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更好地记录和传承祖国的文化并积极地发扬光大。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让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成为老师实施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的一个观点,才可能真正在具体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动创新思维去带动学生写作文。

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

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事情,单独靠某一方努力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为了了解高中作文的现状,更好地开展高中作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分别对我县5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就作文教学作了相关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缺少平时练笔。学生很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和叙事能力的培养,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没法及时记录下来。

2.缺少必要的知识素材储备。很少有看课外书的习惯,自然就很少从书中获得必要的写作素材。没有经典的素材,自然很难在文章中体现出经典的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而很少做读书笔记,自然就不能让自己看过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看过的东西更多也只是转瞬即逝,不利于典型事例和优美语言文字的再现,自然就学不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精妙构思,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的积累。

3.缺少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和基本功训练。从表所反映的结论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上还很欠缺,很多同学在如何写作文上还比较迷茫,无所适从;而写作文时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也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被调查的20个老师中,能真正认真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5人,能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字词句方面积累的有12人,在加强学生仿写方面的有6人,而每周开展作文教学的有7人,认真批改作文并及时讲评的有14人,积极鼓励学生创作并投稿的有3人,能想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9人,能在平时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8人。

从结论来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方面积极性不够强。

2.不少教师在对待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不够先进,技巧上不够灵活和多样化。

以上调查虽然有地域限制,但同样可以反映出当前在高中作文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综合以上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有以下现状:

现状一:学生怕写作文。

现状二:学生觉得作文无材料写。

现状三:学生作文缺乏提炼,缺乏升华。

现状四: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笔者认为,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认为作文只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内容,而忽视了作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作用;二是受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自觉地受到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少注重创新思维的发掘,很少注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锻炼,很少积极主动地实施作文教学;三是学生普遍未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和练笔习惯,总把作文当成任务完成,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学生这样的态度面对作文就更不可能积极主动地从文采和思想上去提升自己作文的水平,因此其作文水平也就很难得以真正提高;四是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当前中小学一方面极力要求减负,另一方面又没有更好的配套措施,这样一来减负的同时也减掉了学生很多应该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应该掌握的知识。

三、通过精心修改提高學生语文作文水平

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只有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使文章趋于完善,完美。古今中外很多大作家,其作品都是经过他们无数次甚至数十年精心修改后才最终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在于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一般来说,作文评价过程应该分别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自己修改

据调查,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个环节在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实施。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写了文章以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自觉地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角度,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作文过程中哪些地方很好,哪些地方不足,然后再具体改进。

2.同学互相修改

高中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学会判断事物,学会评判事情。同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同学的作文。用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本着对同学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宗旨,认真对待同学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具体操作步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的办法。将班上同学前后两桌分为一个小组,小组之间交换。批改时写好批改人姓名,并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和一篇最差的文章。再由科代表登记后上交语文老师。这样可以让老师在自己批改作文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3.教师逐个批改

经过学生自己修改和同学互相修改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批改。挑出好的文章作范文在全班宣读,挑出问题作文在全班集体修改。以提高大家对好文章的欣赏水平和对问题作文的正确判断。

9.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篇九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作文已成为高考中的重中之重.江苏高考从总分比例看,作文的比例已由8%上升为16%.这样的调整在广大教学一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大家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但是究竟怎样应对这样的新形势,许多一线教师仍存在着不少困惑.

作 者:高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 

10.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十

我校虽地处乡镇,但与城市中学相比,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量低,语言表达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要困难:一是“无米下锅”二是缺乏写作技巧,多数学生语言苍白,缺乏修辞技巧,口语化现象严重,感情浮浅,不能动人。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现象严重,作文练习往往是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对以上情况,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寻找源头活水,注重积累内化。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十分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

1.理清材料源头,寻找写作活水。

“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2.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习惯。

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有: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

3.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如何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鼓励每人每学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2~3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优秀作文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4.举行积累评比,促进相互学习。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读文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途径。

二、针对学生实际,注重写法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实际,改革作文指导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从改革命题形式入手,即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精心设计命题,使学生想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即捕捉小事,抒发真情、抓住瞬间,即兴训练,使学生有的可写;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几方面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命题形式,让学生想写。

写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生活经验贫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因此改革命题形式是让学生想写的重要原因。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使学生有的可写。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习作材料,使学生有的可写。

1、捕捉小事,抒发真情。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事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表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感受就是好作文。

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

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

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

2、加强熟读练习,以熟读促理解、表达。

3、加强迁移练习,促进语言内化。

读写紧密结合,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把作文写好。

三、改革评价方式,师生平等对话。

作文评改中我们提倡运用作文互评法,所谓作文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了草稿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公开展示作文。

2、学生互评。

3、开展评定交流会。

4、举行集体讲评。

集体讲评一般安排在作文展示后的一周大致如下几个步骤:

(1)统计学生的阅读量。先统计每个学生读过几篇优秀作文,同时也使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扩大交流面。

(2)让学生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佳作。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节或某个句子。读完后要说出你认为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是毛遂自荐读自己的佳作。

(3)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

(4)如有必要,学生可进行再次的修改、评定。

11.小学中段想象作文现状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想象作文;小学中段;分类

新课标中对想象作文的要求呈现出学段特点。第一学段“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中有“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从中发现“想象”一词贯穿始终,想象作文的要求从“写话”到“不拘形式”,再到“简单的”,在各个学段中呈现梯度上升。

近几年,我们屡次参与学校四年级期末素质检测习作部分的评改,从中发现并整理了中段学生在想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1、不想象,内容千篇一律。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会习惯性地去回忆生活中的题材,或者寻找看到过的类似的文章。如鹿城区2011的作文《 笑了》,纪实类作文占了大多数,而选择展开想象写《太阳笑了》之类的作文则是少之又少,不足10%。不想象或者缺乏想象,势必会限制学生在选材上思路狭窄,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发掘不出有创造力的新素材、新内容。

2、乱想象,缺乏体验的积累。想象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想象需要自身的体验和相关知识等作为基础。由于一些孩子缺乏观察和体验,使得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但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很难将想象具体化,更不用说表达。

3、叙述混乱,缺乏文体意识。考试中经常出现想象类作文是为了突破文体的限制,拓展学生写作的空间。但是在披上“想象”的外衣之后,一些学生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叙述愈显混乱、零散。

笔者认为要打破学生写作困局,教师首先要熟悉习作教材,明晰想象作文的分类和不同年段的写作要求。通过梳理二至六年级教材中的与想象作文有关的单元,我们绘制了图示一,尝试对教材中的想象类习作进行分类研究,并试图明确不同年段的写作目标。

4、对想象作文进行分类。学生的想象作文之所以出现文体混乱等情况,很大原因在于缺少明确的概念和划分,觉得什么都可以往想象作文的“筐”里装。因此有必要对想象作文这个大的范畴进行细分,我们从单元课文类型和单元习作要求出发,依据想象作文的不同要求,将想象作文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童话类的想象作文:是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的表现形式,经过合理想象,表达童真愿望的习作。如:三上第七单元安排的编童话故事。(2)科幻类的想象作文: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写景、状物、叙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幻想或愿望的习作。如三下第六单元的“将来的衣食住行”。假想类想象作文:是指让学生根据假想的某种情况或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或补充。如三下第八单元“如果你也会变”,以及两次看图习作。

5、明确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年段目标。对于同种类型的想象作文,在不同年级段中,其要求又是怎样的呢?表1尝试对它们的写作要求进行梳理排序。

表1中加粗的字反映出,同类型想象作文的要求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上升,呈现序列化。明确了年段目标,将有利于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习作,做相应的教学和指导。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一亩三分地内!在明确学段写作目标后,应该把写作与阅读,把课内的精读与课外的广泛阅读结合起来,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将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

12.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审美思考 篇十二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遵循着实践创造的一般规律即“美的规律”。实践活动本身和实践产品都是“善的目的性”与“真的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现在, 让我们对照“美的规律”来审视思考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真” (合规律性) 的缺失

(一) 作文教学策略的失当

现今高中作文教学大多是封闭式教学, 着眼于应试, 将教学空间完全限定在课堂上。其弊端如下:

1. 选材面窄, 缺少丰富的内容

首先, 封闭的课堂局限了教学思维。教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往往是表象的, 很难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在自以为熟知的学生生活里寻找作文训练的材料, 在教学中大多作概念化的指导, 提一般性的要求。其次, 狭窄的内容空间, 使学生在单调、乏味的重复感受中对写作文心生厌倦。

2. 闭门造车, 缺乏体验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遵循“物”→“意”→“言”的规律。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往往停滞在“言” (“写”) 这一步。缺少前两步, 学生的作文便成了无米之炊。其危害有二:一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与热情;二是学生对写作活动缺少体验与认知。

3. 过程简略, 缺乏创新的灵感

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范文或写作知识, 通过练习, 进行模仿以求消化。教学过程基本是演绎写作知识, 是简单的由知识向演绎技能的迁移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是认同并接受。在这样的作文心理支配下, 学生的思维不能求异, 又何谈创新?但是, 写作的价值与亮点正是创新!

(二) 作文教学程序的失策

顾黄初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中指出:作文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根本原因在于作文教学的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地不一致。

从宏观方面看, 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首先必须在认识和经验上有必要的、足够的准备。没有这种蕴蓄, 或者虽有某些蕴蓄而不足以构成文章充实的内容, 就谈不到提笔写文章。现今的作文教学在“认识和经验”上着力很不够, 抓了“流”而忘了“源”, 作文课常常是“临渴而掘井”。这是教学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脱节造成的结果。

从微观方面看, 在生活和工作中, 一篇文章的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在动笔以前, 要想, 在想的过程中使未来的文章有个大致的轮廓;在动笔以后, 要想, 在想的过程中使预拟的表达内容更具条理、更丰富充实;在完成初稿以后, 要再想, 在想的过程中发现疏漏错失, 随时予以改正, 必要时还得作些润饰。而现今的作文教学, 实际上只抓了“起草”这一环;起草以前的构思谋篇, 起草以后的修改润饰, 都没有让学生受到真正的训练。这是教学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不一致的又一突出表现。

顾先生引用叶老的话说, 要让学生学会写文章, “就得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工夫, 不断地练习, 养成良好的习惯”;而现今的作文教学, 却把前后两头的指导和练习都放弃 (或几乎放弃) 了。这是“半截子训练”, 而不是“全程训练”。

(三) 作文教学评价的失衡

由于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了极大比重, 其评分的误差一直是语文教学评价手段在科学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影响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除了阅卷老师的素质水平之外, 还有位置效应、思维定势、风格偏爱、第一印象、光环效应、情绪心境等等因素, 评分的标准化被科学主义者认为是作文批改科学化的唯一道路。教师只要根据标准, 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在批改作文时的主观因素。这种看起来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在实际中却无法真正解决作文评价中存在的误差问题。标准化的作文评价方式和高中作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相容的失衡问题, 它忽视了语文的综合性而突出了知识的分解;忽视了语言的模糊性而过分强调精密性;忽视了学生的独创性而迷信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在教学实践中推行标准化的评价方式, 只能使语文学科离语文本真越来越远。

二.“善” (合目的性) 的缺失

(一) 作文教学目标的错位

写作, 这种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便产生了学习写作的需求, 也就有了写作教学。目标错位的作文教学弊端甚多,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学生缺乏读者 (“表达与交流”的对象) 意识。

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懂得:写作文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是为了读者而写作 (当然在为读者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审美的创造的愉悦, 但这决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这种写作时的读者意识。学生作文的读者只有语文老师和同学, 久而久之, 学生便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写作文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这种表达能力, 由特定的读者———语文老师来评定, 最终忽视了写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读者。其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语文教师只有建立起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学生才会自觉地有效地写作。

(二) 作文教学行为的短视

许多学校在作文教学行为上存在“短视”问题, 这与作文教学的本质目的相背离。作文教学行为短视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矛盾:

1. 教学制度的短期化与作文教学的长期性相矛盾, 造成教学行为的短视

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作文指导时不能速成, 只有施加长期的系统的影响, 才能让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教学氛围里逐渐提高。现行高中教学, 一般情况下, 高一升高二分文理科, 有些地区高二升高三分班又进一步细化。即便不分科, 为了所谓的公正性, 学年开学初, 也要将原来的班级打乱重新派位。教师即便“跟班”, 面对的已不是原班学生。这样一来, 一个教师对整个班级学生进行系统作文教学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学生往往刚适应了前任教师, 又不得不转投“他门”, 去适应另一种风格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成绩评比的压力下, 也只得违背作文教学的规律, 把本应长期的系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变成短期行为。

2. 考试命题的单一化与作文教学的系统性相矛盾, 造成教学行为的短视

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事实上, 曾经由于连续多年的高考作文都以话题的形式出现, 中考及各种作文考试也都迅速与高考接轨, 一时“话题作文漫天飞”, 偶尔出现一次命题作文或限文体作文, 则被视为“逆潮流而动”。许多高中生坦言, 初二就开始接受话题作文训练, 文体以最易写的记叙文为主, 议论文很少或根本没涉及, 更遑论其他文体。江苏省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决赛选手面对议论文写作极不适应的事实可为明证。反思目前高校毕业生论文屡见不鲜的抄袭现象, 究其根源, 高中阶段议论文体写作训练的缺乏应是一个重要原因。

3. 考试评分的随意性与作文教学的艰苦性相矛盾, 造成教学行为的短视

作文教学周期长, 训练过程较艰苦, 按理说“付出总有回报”, 但是作文考试的评分事实却一次次打击了许许多多的写作爱好者。许多平时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在高考中只能得到中等甚至偏下的分数;许多在高考中拿高分甚至满分的考生, 其平时作文水平往往不是最高的。考试成绩与平时作文成绩的“倒挂”现象相当普遍。不少参与高考作文评卷的语文名师频频爆出批阅一篇作文用时53秒甚至更少这样的消息, 让人不禁心里没底。高考阅卷尚如此, 通常考试阅卷可想而知。高速批阅直接导致作文评分的随意性。下手重了, 怕委屈了考生;下手轻了, 怕不能很好地执行阅卷标准, 只好往中间分数靠拢。作文评分的随意性还表现在阅卷者的风格倾向上, 不少阅卷者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正中己意的高高“举起”, 不合己意的重重“摔下”。这种评分常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教师教学战略转移, 因为作文训练“吃力不讨好”;二是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外在“包装”, 搞“形象工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2].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

[3].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

[4].陈建翔著:《教育美学思想录》,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

[5].王乃森、徐林祥主编:《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8月。

1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十三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评价方式

作文不仅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和感情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师生之间在作文交流上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改善目前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认为,作文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教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学到有用的写作方法。第二,教学方式不恰当。教师采用的作文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解范例式的教学方式已产生厌倦感,不仅无法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还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还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作文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直接降低了初中生整体的写作水平。第三,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出现抄袭和厌倦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第四,作文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往往忽略对学生作文整体内容的评价,而且教师将自己认为好的作文在班级中展示,学生不重视教师评语,从而使得教师的作文评价不合理。

二、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将作文教学活动变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其作文质量。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获取不同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走出写作中空话、套话和假话的误区,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良好习惯,如看到孩童嬉闹而想到天真无邪的童年,看到飘落的花瓣而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情抒发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二,教师应鼓励分层教学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一,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例如,在确定文章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及广告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标题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注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中心思想,还可以利用修辞手法来拟定标题,包括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其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好的结尾能够给人营造出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氛围。因此,在写作文开头时,可以采用修辞、悬念、抒情、转折、描写等方式,结尾写作时可以采用自然收束、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名言警句、抒情议论等方式,处理好开头和结尾写作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三)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实现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内容和语言运用能力上进行评价;对于家长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态度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写作过程进行评价,综合三方评价,对学生作文做出更合理的评判,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机制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结语

写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和综合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语文作文教学,开展有效的作文指导活动,鼓励学生注重日常知识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写作心得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增刊1):406.

[2]周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14):17-18.

14.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十四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着重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和农村作文教学的具体对策(习作教学规律、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两大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初步理解与实践。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 求实 创新 特色 正文:

笔者在农村基层小学执教语文进二十年之久,对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掌握。总的说来,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第二是背优秀作文,通过采用与优秀作文中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以期获得高分。还有就是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甚至是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改善方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对于作文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多都抱着消极甚至厌恶的情绪。例如:学校要组织开展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以后,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搞活动。”而一部分语文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表示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而语文教师则害怕改作文的现象。

根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困难,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比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其见识、眼界都比城市的学生狭窄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农村的学生在校内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城市的学生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图书等手段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很难。第二就是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而作文是一个充分考察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缺乏宽阔的知识面,也没有一个拓宽想象力的渠道,于是出现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现象。

(二)就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对作文的理解和所具备的的文学素养就比较缺乏,在教学过程也不重视作文的教学。农村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那老师就在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过程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在上作文课时,教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产生畏难情绪,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一)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和学生首先就要改变对于作文的根本认识。一方面,老师要认识到作文不仅是学生在今后的应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科目,而且也是将来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逼着自己去写一些辞藻华丽的语言,而是只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人也能分享这一过程。只有先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师生对于作文的认识,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充分利用农村所具有的特色,以补充农村学生的不足。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在其他课外知识方面比不上城市的方面,但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个原生态的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等待他们去发现,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所不具有的。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充分的观察大自然,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教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中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在习作的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

(三)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指导、朗读范文等手段,提高学生们对于作文的兴趣。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而作为小学生,其自尊心都比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鼓励,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中中的进步,都应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表扬学生的亮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自然,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一过程。

当然,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除了发现学生的亮点外,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总之,想要改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学生或者老师是无法完成的,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上一篇:质量保证期的承诺书下一篇:高管简历五大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