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共9篇)
1.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一
汽车制造中的先进安全技术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经历了大喜大悲的一年.年初,中国的汽车行业延续了高增长的.神话,201季度,汽车销量增速高达21.4%.但从年2季度开始,月度销量增速显著回落,8月份则出现42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11月份销量更是同比下滑14.6%.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自动化博览 英文刊名:AUTOMATION PANORAMA 年,卷(期): 26(2) 分类号:U4 关键词:2.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二
1 激光焊接的原理与优势分析
“激光”是一个很简单的词语, 就是采用强光照射而发生的强光使那些物质获得了能量。激光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 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代技术。激光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方向性强、纯单色光、光的波长和频率稳定、输出功率大、波峰和波谷有规律。这些优越性可以为汽车焊接的精确度提供技术支持。
2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应用
2.1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业的具体运用
在汽车制造行业里, 焊接技术的范围很广, 如激光焊接、MAG、电阻电焊、MIG、TIG、CO2等技术。但由于板料厚度不同, 拼接技术较困难, 一般使用激光焊接技术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关于车身整体构造的焊接方面, 例如顶盖与底盘的焊接, 都使用激光焊接技术, 提高整体构造的坚固性, 车体的整体性更强, 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一汽大众企业在车体焊接上采用偏光镜来激发激光内的强光, 里面有一个聚焦的设备, 能发出强大的能量强光, 零件在强光的照射下面立即熔化, 完成焊接工艺。激光焊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应用, 例如一汽大众等一些国内著名汽车企业内部改用激光发射的整体焊接技术。一汽大众集团, 他们在车体制造方面, 采用的激光焊接技术包括熔焊与填充焊这两个技术。熔焊不再需要填充焊接材料, 可以直接完成焊接工作。另外激光束的密集程度不同, 又可分为穿透焊与热传导焊等等。穿透焊的技术使焊接材料的熔化更彻底。热传导焊利用热传导产生的高温将焊接材料熔化, 达到焊接的目的。这个技术一般在平板拼焊技术当中应用。一汽大众经过多年的发展, 利用激光焊接的技术已经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
2.2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与使用
在不少焊接结构零件当中, 传统的焊接工艺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焊缝接头拥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其中就包括疲劳强度, 材料厚度不均匀等等, 导致抗压能力减弱、焊接变形等问题发生。使用焊接数值模拟技术能够解决变形和力量不均匀的情况。比如, 一汽大众以前在对车底盘的焊接变形的预防中, 需经过反复地检查与测量才能成功, 这种检查具有盲目性和时间的延长性。后来使用数据虚拟科技, 能够快速、便捷地虚拟出焊接计划, 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和时间。鉴于这种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在一汽大众企业成功的运用, 后来推广到很多有名的企业。
2.3 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汽大众企业是最先使用激光焊接技术的企业之一。大约是90年代的时候, 一汽大众企业就在300多台汽车使用了激光焊接技术, 大多应用在底盘与车体的焊接上面。现在, 一汽大众汽车工厂的激光焊接技术在整个世界上处于较先进的地位上。例如在一汽大众系列的车门焊接方面, 差不多都采用激光焊接技术, 这样做能够减少噪音, 也能促进安全驾驶, 和汽车的稳定性。为了巩固车身的安全性, 一汽大众企业, 采用的就是激光焊接的方法来加固汽车顶盖和侧面车身的焊接, 淘汰了电阻手工焊接的工艺手段。虽然现在激光焊接技术发展的程度已经非常高端了, 可是大多数工作人员在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上, 还是一直在努力的想实现新的突破。发达国家正在研究新的焊接技术, 那就是远程激光焊。激光焊接技术一定会不断的壮大与发展, 在未来, 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使得汽车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 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特别高级的汽车企业制造里面,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雪福来、奔驰、福特、兰博基尼、大众、雅阁、亚菲特等等大型汽车企业, 都应用了现代激光焊接技术。
3 激光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势头
目前, 在汽车行业的焊接工艺中, 对激光器的选择一般为大功率CO2激光器以及脉冲Z D:Y A G激光器。在未来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中, 激光器的功力将达到千瓦以上的有光纤激光器单光纤、单模光纤。在汽车制造业有贡献的将是二极管阵列激光焊接技术, 利用波长在近红外区域的激光能量进行汽车零件的焊接。另外, 对热能的要求方面, 激光加热和其他热能结合, 实现多重加热的方式, 改善激光单热源激光焊接技术的不足。目前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焊接技术的复合热源焊接技术有激光与电弧、等离子弧、感应热源复合焊接、双激光束焊接等技术。另外, 焊接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行动灵活, 变化多样, 自动化水平高、都是焊接机器人所具备的优点。能完成高难度作业、焊接质量高、机动性良好、按程序执行, 不会出现安全隐患等等。机器人激光焊接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 机器人采用伺服焊钳技术, 实现了焊接时对零件的冲击小、精确度高的理想。
4 结语
现在激光焊接技术在现代各大汽车企业之中已经成了一种必须的技术, 许多著名的汽车企业甚至还有汽车激光焊接的生产线, 激光焊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体本身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小, 整个车身变得更加流畅, 更加有整体感, 车体的坚固程度也得到了改善, 制造车辆的实际成本降低, 实现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 各大汽车企业的巨头广泛关注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 虽然还有一些弊端, 但激光焊接技术确实是在快速发展着, 为中国汽车的腾飞指明了方向, 开拓了视野。
摘要: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是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大部分汽车厂家焊接工艺中手工焊接是非常普遍也很重要的技术手段, 只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公司才大量采用机器人焊接和先进焊接方法。为了减少与汽车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一定要发展先进的焊接技术, 特别是增强激光焊接技术的水准, 才可以让我国的汽车业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本文从我国的激光焊接技术及其在汽车方面的运用、发展形式等, 以一汽大众企业为例, 探讨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汽车制造,激光焊接,运用与发展,一汽大众
参考文献
[1]陈根余, 梅丽芳.激光焊接切割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 46 (9) :17-23.
[2]杨忠敏.现代汽车生产中的激光焊接技术[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8 (3) :45-48.
3.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三
【关键词】焊接技术;汽车制造;应用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近年来,我国汽车的总产量已经位居世界榜首,在汽车生产与消费方面我国已经上升为全球第四。焊接技术作为现代汽车制造中的重要工艺方法,广泛应用在汽车的车身、车架、车厢、车桥、变速器、发动机中。
一、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根据电弧焊、切割焊、压力焊、钎焊等在焊接工程中的连接原理,焊接工程工艺可以分为电阻焊、电弧焊、特种焊、钎焊和氧乙炔焊五个类型。电阻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点焊、凸焊、缝焊、多点焊,应用在车身总成、车门、发动机盖、减震器阀杆、地板、邮箱、行李箱盖、消声器、车侧围、前桥、零部件等诸多焊接方面。电弧焊主要有氩弧焊、埋弧焊、CO2保护焊、焊条电弧焊,应用于铝合金零部件、机油盘、车厢、厚板零部件、半桥套管、传动轴、千斤顶、后桥、横梁、后桥壳管等的焊接。特种焊主要是指摩擦焊、激光焊和电子束焊,这些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主要应用于齿轮、车身底板、汽车阀杆、转向杆、后桥等的焊接。钎焊主要用于铜件、钢件、散热器以及硬质合金的焊接;氧乙炔焊则主要用在车身的补焊。目前,在汽车制造中点焊、钎焊、CO2保护焊的应用广泛。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满足人们对汽车的质量需求。
二、焊接技术的发展
(1)点焊工艺的发展。目前在汽车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NdFeB永磁体,虽然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环保性能,但是这种磁体却特别容易破碎,而SPCC钢恰恰可以弥补该磁体的缺点,两种材料的激光点焊过程中选用的激光点焊设备为YAG激光器,脉冲用Unitek Miyachi LW50A型脉冲,最高功率在5千瓦以内,脉冲能量最大为50J,在激光器的激光照射下将装夹进行固定搭接。连接结束后,停止激光照射,对焊接接头利用浓度为4%的硝酸酒精进行处理,还有必要的打磨和抛光,之后利用电镜扫描仪对接头外观进行高效测量观察,确保接头硬度合理。镁合金薄板点焊采用的材料具有强劲的电导性和良好的传热性能。较一般点焊工艺,点焊面积大,直径大,接头容易贯穿工件,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面积较大的空洞。(2)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的应用。汽车焊接的正向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发展,其中的工业机器人较传统工艺更灵活,自动化程度更大一些,适合大规模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中,而同时汽车制造工艺的小批量、柔性化和多品种的特点,可以反作用于焊接机器人,促进其发展。在汽车制造中,用到的焊接设备主要有弧焊机器人和六自由度点焊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从自身存储库中自动抓换焊钳来适应焊装部位和焊装产品的各种要求。传输装置已经广泛应用感应导向小车,这种小车不需要人员驾驶,柔性化更强。因此,在汽车制造中等待我们进一步扩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焊缝检测技术、焊缝跟踪技术和远程编程技术方面进一步突破,得到新的进展。(3)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汽车制造中多个环节。现阶段,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焊接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在数字化焊机、焊接专机、焊接机器人和焊接电源中的广泛应用更加确定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关键地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根本上转换焊接生产制造方式,主要应用在焊接过程的策划和各种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焊接的应力预测、变形预测和焊缝评估。(4)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激光焊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无磨损,焊接效率高,噪音小,残余应力低和环保性能高,所以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有待全面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汽车制造行业的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上,要求汽车制造企业根据中国国情,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寻找适合的焊接新技术,总结经验,促进焊接技术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的寻求适合的合作单位,如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开展焊接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或者是焊接方法的改进,国外新焊接技术的分析。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保持自动化焊接技术的应用程度,找到与人工焊接的平衡点,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的能力。相信,通过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一定能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有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根余等.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与激光组焊单元设计[J].电焊机.2010(5):32~38
4.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四
2010年10月9-13日,本人和牟主任参加了由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化协会举办的:最新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和《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解析暨钢结构焊接与输电线路铁塔、钢管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研讨班。
最新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报批稿),由规范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马德志高工上课。新版《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T2694,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工作院的徐德录高工上课。
最新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是针对,现行钢结构焊接标准都是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还没有一本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存在协调不够,统一性差,特别是涉及跨行业、跨部门应用的共性技术,给标准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不方便,制约了行业之间相互的交流,给使用造成不应该的混乱;是以现行行业标准和参照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标准规而编写。
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工程中承受静荷载或动荷载、钢材厚度大于或等于3mm的结构的焊接。本规范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电弧焊、自保护电弧焊、埋弧焊、电渣焊、气电立焊、栓钉焊及其组合。规范并没有规定适用的具体结构类型,一般桁架或网架(壳)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公路桥梁钢结构、电站电力塔架、非压力容器罐体以及各种设备钢构架、工业炉窑罐壳体、照明塔架、通廊、工业管道支架、人行过街天桥或城市钢结构跨线桥等钢结构的焊接均可依据或参考本规范规定执行。
对我们厂焊接工艺技术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内容有:焊接工艺编写制定;焊接工艺评定一般规定;替代原则;试件和检验试样的制备;免予焊接工艺评定;承受静荷载结构焊接质量的检验;需疲劳验算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焊工考试等。
新版《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T2694与2003版的主要区别,在总结、吸收了近年来架空输电线路铁塔制造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成果。主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考虑特高压铁塔产品的特点;
2、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符号;
3、增加了对原材料的要求;
4、调整、增减了部分项目和公差;
5、增加了试组装的指标要求;
6、修改了检验要求。
要求每种焊材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熔敷试验;要求8.8级及以上的螺栓应有强度和塑性试验的合格证明;制弯要求更明确:其边缘应圆滑过渡,表面不应有裂纹和明显的折皱、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 mm,角钢边厚最薄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70%,增加了豁口制弯焊接要求:切割处应采用相同材质和厚度的材料补焊,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焊缝要求,且焊缝处不应影响安装,增加了热弯冷却要求:应自然冷却,必要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使其缓冷(考虑了高强钢的特殊要求),规定了制弯允许偏差要求(包含了大规格角钢)。新增制孔后孔壁与零件表面的边界交接处,不应有大于0.5mm的缺棱或塌角的要求,新提出了不同材质钻孔最低要求,如Q420钢12mm厚以下可以以冲孔(但没有Q460的要求),提出了制孔允许偏差(部分尺寸有所放宽)。
焊接,新增了焊接工艺评定要求,新增了焊工资格要求,明确了焊接基本规定,新增焊缝坡口要求,新增焊接返工要求,详细规定了焊缝外观与内部质量要求,增加了焊后去应力处理要求。与2003版相比,变化较大,考虑了高强钢的诸多焊接要求,规定更加详细,要求也更高。
与旧版标准比新增加内容和变化都很多,都是在吸取工程经验基础上的改进。
5.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五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模具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虚拟制造技术是一种软件技术,它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模具从设计到制造到检验的全过程,根据虚拟模型的仿真过程,可以在计算机上根据“实际”的加工情况来修改模具的设计,避免了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因而是汽车模具开发最有潜力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虚拟制造在汽车模具制造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作 者:王庆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交通局红兴隆收费所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9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虚拟制造 汽车 模具 应用★ 汽车车模覆盖件逆向工程中数据重构和优化
★ 异型截面铝合金管件内高压成形
★ 展望我国电磁兼容试验技术论文
★ 汽车维修技术总结
★ 汽车维修技术论文
★ 新手如何快速提升驾驶技术
★ 汽车驾驶员的技术总结
★ 汽车改装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技术
6.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六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
课程性质、任务: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无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的一个综合培训,强化制
第 1 页
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测绘15件左右零件的部件。该部件应包含典型零件(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及标准件和常用件(螺纹连接、齿轮)等。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根据所给装配示意图与装配体,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拆装顺序;阅读零件图;画出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规定的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学生学习完部件测绘后,应了解、使用测绘工具和仪器;掌握用徒手、AutoCAD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一般复杂程度机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建议学时范围:
20学时-30学时。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提交测绘图纸。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指导书,校内自编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2)其它说明:
无
三、课程名称: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课程性质、任务:
必修职业技术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能正确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掌握测量基本技能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有关标准。课程内容包括绪言、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设计时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 2 页
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3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02 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其它说明: 无
四、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装配图,并能用CAD从事工程设计及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读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二维绘图、AutoCAD绘图设置与绘图辅助、图块与属性、工程标注、三维绘图与图形输出等。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能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所绘图样应作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较恰当,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维绘图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所学零件图、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符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大作业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1)
第 3 页
其它说明:
无
五、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
课程性质、任务:
实习的性质:
实践选修 任务:
掌握汽车场地驾驶的基本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等基本常识,在场地内能够掌握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倒车进库等基本技能。建议学时范围: 16学时 实习时间分配:
1、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讲解20分钟左右;
2、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1-2小时
3、倒车进库40分钟左右
4、在车上考核每人20分钟左右 建议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四川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委员会培训部、成都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合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4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李福来等,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7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殊要求
六、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上)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
第 4 页
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装置等各机构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建议学时范围: 4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参考书: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3.鲁民巧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机械制造基础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很多,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发动机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介绍,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七、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下)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底盘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内容、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使用、保养、调整、故障分析等;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第 5 页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参考书:
1.臧杰 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周林福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3.细川武志(日)编,汽车构造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先修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应使学生以汽车这一复杂机械为例,学习机械原理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机构分析、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对于汽车上一般机械装置,能按照其使用要求进行典型汽车机械装置的选型、布置和总体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汽车机械的组成及相关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了解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掌握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选材、滑润方式和滑润装置的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重点: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特点及应用场合;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化情况及其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车用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理解螺纹联接、紧固联接、弹簧的主要类型、材料和精度,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如:发动机缸盖螺栓);掌握单个螺栓联接及螺栓组的计算方法。了解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要求及其应用,理解滑块的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理解连杆机构的组成(如: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罩盖、行李厢盖、汽车雨刷的四杆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重点:
第 6 页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掌握极限位置、行程速比系数、急回特性、传动角、压力角、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分类、运动过程及运动参数,了解凸轮和滚子的材料及结构,理解凸轮表面典型线性。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和特点。重点: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凸轮机构的特点(如: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分电器凸轮)。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运动特性。掌握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应用。重点: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各种传动带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及计算(汽车上常用的齿型皮带和多楔型皮带简介、曲轴前端带传动、正时链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根切现象、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和齿轮模数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与啮合特点,斜点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点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锥齿轮概念、齿轮参数及应用;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分类及其特点,了解轮系的概念、分类及功用。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和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建议学时范围:
64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考试考核,课程成绩可以计入考勤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至少占70%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上、下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孙恒主编,机械原理教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第2版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第1版 3.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7版 4.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第1版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互换性与测试技术、工程力学 其他说明
1、课程内容上偏重汽车采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原则或应用场合及要求,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设计基本要求和原理。加强对学生使用机械手册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汽车常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构传动相关设计计算方法的应用。
2、在教学手段上应注重汽车机械工程实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机构运动仿真、校核等。通过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 7 页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各章节应布置相关习题或课外作业练习,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实际。
4、本大纲仅明确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及目的要求,对于三个教学单元及各单元内各章的教学顺序未作要求。
九、课程名称: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它主要研究汽车电器、电路及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器历来是汽车上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深入应用的今天,本课程对汽车设计、制造、应用、维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电器各零部件如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等各总成的构造要熟悉了解,掌握其中重要部分的结构,进而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再对汽车电路及电子控制方式进行认识,掌握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能应用所学知识与汽车构造及维修结合,能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胡光辉主编,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刘振闻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2.孙仁云、付百学主编,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与生产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发动机及汽车的生产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到发动机、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方法、尺寸链分析计算、汽车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了解夹具设计、工艺文件编制、装配尺寸链建立等知识;使学生理解
第 8 页
从机械加工工艺观点去分析和评价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结构工艺性,了解汽车先进制造技术,了解汽车零件毛坯成型工艺。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韩英淳,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7 参考书: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9 2.曾东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工程材料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有条件,可以先去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课程涵盖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及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各类构件、零件及工模具对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性能特点及热处理工艺分析;抓住材料的成份—组织—性能这一主线,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衍变过程,进一步揭示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途径,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技术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使材料的使用性能与产品的设计功能相适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依据汽车零件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选用适当的材料,并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选材。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掌握汽车运行材料、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铁金属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金属加工及汽车新型材料;了解各种汽车材料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结合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了解国内外新型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求与行业发展同步。课程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件的选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具备能根据产品具体要求按照选材原则对零件进行选材和对其加工过程进行设计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第 9 页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王大鹏等主编.汽车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ISBN:9787111313878)参考书:
1.郑明新.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4.王大鹏、王秀贞.工程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金工实习(冷加工)》、《金工实习(热加工)》 其他说明:
1.重点结合汽车构造的各部分总成和重要的零件讲述构件用钢、机械零件用钢、工具钢、铸铁等的选材原则。对特殊性能钢、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一般掌握。掌握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要求掌握常用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牌号、成份、热处理规范、组织、力学性能和用途;能够根据汽车构件、零件的使用条件,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条件的知识;并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2.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3.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二、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主要传授学生汽车发展史、汽车运动、各大汽车品牌、标识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汽车的了解。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世界汽车和中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熟悉世界著名公司和中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大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标识,熟悉汽车发展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了解汽车发展史中出现的奇闻轶事,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运动的发展和起源,了解未来汽车的方向。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宋景芬,汽车文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第 10 页
参考书:
1.郎全栋,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本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要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求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十三、课程名称:运筹学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及其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图和网络、决策分析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运筹学、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最优化原理、单纯形法原理和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及其矩阵描述、人工变量法、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和运输问题的求解,能够对简单问题建模;重点掌握单纯形法原理和步骤、对偶性质、灵敏度分析、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难点为单纯形法矩阵表示和互补松弛定理的运用;自学:改进单纯形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运输问题的应用。理解分支定界法原理和步骤;掌握指派问题的解法,会利用0-1变量为某些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重点掌握分支定界法的原理和指派问题的求解;难点是0-1规划建模。理解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小树、最短路、的内涵及其解法;重点掌握Dijkstra法、最小生成树解法;自学: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理解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掌握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自学全情报价值(EVPI)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焦永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徐玖平,胡知能等,运筹学(I类),科学出版社,2004;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先修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1 页
十四、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实习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实践必修 任务:
通过对汽车整车及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熟悉汽车各总成的连接关系,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汽车发动机、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原理,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巩固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的操作技能。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实习前学生应全面复习汽车构造的相关内容,预习汽车实习指导书。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1、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各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形式;了解汽车各主要总成件的相互位置关系;
2、发动机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整机拆装与调整实验和柴油机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拆装实验。
3、汽车底盘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离合器拆装实验、变速器拆装实验、驱动桥拆装实验、减振器拆装实验、转向器拆装实验和制动器拆装实验。
4、汽车电器部件实验
掌握汽车电器各零部件、总成的构造、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电机、启动机拆装及检测实验、汽车整车电路认识及车上电器故障检查分析实验。
5、汽车整车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解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汽车拆装用工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了解汽车总装的工艺、顺序、操作方法及要求;严格遵守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汽车整车拆装。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课程成绩从以下三部分考查:考勤成绩占10%,实习过程表现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60%。上述三项成绩若其中一项为零分,则本门课程成绩计零分。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实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参考书:
第 12 页
1.臧杰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其他说明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2、本课程是一门进行实物拆装、结构认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同时加以适当的理论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的精神。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所拆实物的选择,并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十五、课程名称: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性质、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车身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汽车车身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了解车身构件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培养对车身造型的审美意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黄天泽、黄金陵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参考书:
1.马学高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2.程正,马芳武编著,汽车造型,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俞志豪,王祖铭主编,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4.高敏主编,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5.谷正气主编,轿车车身,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
6.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7.杜子学主编,汽车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第 13 页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下),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十六、课程名称:仓储管理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仓储管理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仓储管理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商品验收入库的基本流程,商品出库与发运的过程,仓库商品的保管与养护的方法;理解仓库管理合理化与绩效管理意义;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仓库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刘莉主编,仓储管理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参考书:
1.邬星根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永生、郑文岭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郭元萍主编,仓储管理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先修课程名称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须学习物流机械与设备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七、课程名称:车身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为汽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制造过程,熟悉车身制造的四个环节,包括冲压、装焊、涂装、内饰工艺,以及这四个工艺的工艺特点,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艺规范及其典型的工艺装备等基本内容。为从事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第 14 页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车身生产的四大工艺。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车身的冲压与生产,了解车身的材料;对车身的装焊工艺、点焊设备以及装焊夹具与辅具等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车身的涂装工艺及车身的内饰工艺,了解涂装材料和内装材料;对机器手、机器人的应用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汽车总装的基本流程。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宋晓琳编著,《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先修课程名称: 《车身结构与设计》 其它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车身结构与设计》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八、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常见故障的故障原因、部位和解决办法,掌握汽车各检测项目的检测规范、方法和步骤,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使用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项目检测,并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并分析汽车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汽车技术状况检测与故障诊断两部分。汽车检测部分要求了解检测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标准、汽车技术状况检测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掌握各种检测方法,能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汽车故障诊断部分要求了解诊断的基础理论,理解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原理、思路、方法和步骤。应用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普通高等教育交通
第 15 页
类“十五”规划教材 参考书:
1.孙成刚,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兴敏,汽车维修与诊断诊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
十九、课程名称: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是一门建立在英语基础知识之上,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解决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它是为响应我国逐步与国际贸易接轨的时代要求,适应职场需求,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原版英文汽车维修保养手册,增强学生对于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程。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从学习性阅读转到应用性阅读,通过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掌握常见的汽车专业词汇和进口汽车维修保养手册的阅读和翻译,理解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文体以及摘要的撰写方面的知识,最后要求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能从外文资料中获得专业需要的信息,能应用所学专业外语知识与汽车构造及销售、维修、保险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后在企业后续拓展空间。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吴金顺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陈勇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贤贵,徐达主编,汽车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大学英语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课程名称:物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第 16 页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机械与设备的分类、组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认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要求。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和从事物流机械与设备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物流设备在物流业中的作用,物流设备的分类及其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常见的包装设备的用途及其各自特点;掌握包装设备的应用范围及选择原则;了解集装单元化设备,掌握仓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能够对仓库设备进行配置与选择;熟悉装卸搬运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了解起重设备,搬运车辆,输送机类设备,堆垛机类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与选择。了解运输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熟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类运输设备; 了解流通加工设备的概述、分类;了解条码识别技术及设备(射频识别技术及设备;IC卡识别技术及设备;POS系统;GPS和GIS)。掌握物流设备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方法和步骤;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物流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物流设备的经济管理。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黎青松主编,现代物流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魏国辰主编,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 2.常红、孟初阳主编,物流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秦同瞬等编,物流机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先修课程名称:
运筹学、仓储管理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焊接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汽车车身焊接的各种方法及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到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接等操作方法,掌握焊接理论知识、焊接设备、焊装夹具结构与设计。建议学时范围:
第 17 页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李远军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9 参考书:
1.高元伟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工程材料
二十二、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
本课程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职业技术必修课。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公害、汽车平顺性和通过性、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诊断和汽车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平价方法,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本课程是汽车合理运用,汽车检测,汽车性能评价以及汽车设计的基础理。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汽车运行工况;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平顺性;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的变化以及使用寿命分析;了解更新理论,更新时刻确定以及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了解汽车噪声。理解汽车技术状况与使用性能的变化,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掌握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掌握运行材料的合理使用;掌握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掌握汽车走合期、低温、高原和山区、高温、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掌握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运用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高延龄主编,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参考书:
第 18 页
1.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其它说明:
1、本课程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3、根据课程的特点,拟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十三、课程名称:汽车测试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工程中最基本的测试理论及分析方法;掌握汽车上常用物理量的测试;培养学生用试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处理机械工程中技术问题打下较好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信号的时域,频域(重点)描述方法,理解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以指导选择一个测试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掌握汽车上及常用传感器及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或研究的要求选择和组成一较合理的测试系统。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唐岚,汽车测试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黄长艺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卢文祥,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施文康等,测试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周生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王光铨等,机械工程测量系统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大,学习本课之前,建议修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7.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七
1915年, 欧洲最早使用焊接的方法将电车轨道钢轨连接起来, 经过100年的发展, 欧洲以轨道焊接设备精良先进著称。我国自1957年开始, 第1次焊接铁路钢轨, 经过近60年的努力, 我国陆续发展了钢轨铝热焊接、气压焊接和闪光焊接技术, 在钢轨焊接工艺、质量控制和装备制造等方面成就显著。
2008年以后, 我国新建了11个焊轨基地, 经过持续改进, 形成了钢轨基地焊接的成套技术。2009年1月—2014年底, 焊轨基地共焊接高速铁路钢轨接头66.6万个, 7年内没有接头折断, 为实现轨道高平顺性和高可靠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要求有突破发展, 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提高质量可靠性, 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监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监测设备。研发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 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为轨道焊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以前, 国内轨道焊接技术虽然取得了成就, 但仍有不足, 今后十年我们应抓住机遇、自我完善提高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 完成《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目标。
1 焊接施工装备技术升级与创新
1.1 国产轨道焊接配套装备技术升级
欧洲的轨道焊接设备, 在设备加工装配精度、设备状态自诊断和自保护、设备作业能力和作业精度等方面均优于我国, 国内应着力借鉴。2000年以来, 国内陆续开发了系列轨道焊接及配套设备, 应用表明, 能够实现功能, 但技术不够先进, 产品档次不高。需要继续学习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实现国产装备的技术升级。焊轨基地的主要设备应具备一键控制、自动完成全部作业的功能。
(1) 焊前轨端除锈设备:国内主要采用砂带或千叶轮对钢轨顶面除锈, 在保证除锈效果的前提下, 应能够可靠控制除锈深度。对钢轨断面标签的处理不应影响钢轨断面斜度。欧洲普遍采用的钢丝轮刷除锈技术仍值得借鉴。
(2) 钢轨焊接接头热处理设备:该项技术是我国独有技术, 今后需实现加热温度、加热部位和热影响区宽度的精准化控制, 并提高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 接头矫直设备:需提高测量装置准确性, 测量软件应实现完全自主开发, 应根治液压系统的漏油或渗油。
(4) 国产精磨机:能够自动完成精磨过程, 但设备自控技术不够先进, 精磨能力不强。法国GEISMAR公司的MAS150型精磨机可以一键实现将轨头2 mm高的焊筋磨平, 廓形好, 效率高, 国内应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5) 焊筋整形设备:无论是铣削或磨削, 应能够自动将焊筋边缘棱角全部去除, 将接头错边导致的台阶加工平顺, 实现“不可见”焊缝, 为全自动探伤创造条件。
(6) 便携式钢轨电子平直仪: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德国施密特公司的SEC电子平直仪, 国产电子平直仪应用较少, 需创造更多国内应用机会, 以期在实践中完善技术。
1.2 焊接质量检测自动化
焊轨基地应逐步淘汰手工探伤作业方法, 应用大型自动化探伤设备, 对接头进行全断面超声波探伤, 探头位置和扫查轨迹实现标准化, 存储每个接头的动态探伤扫查图形, 便于追溯和对照。实现自动测量、评判接头的外观质量。
钢轨现场焊接应全面普及便携式扫查架全断面探伤作业, 存储每个接头的动态探伤扫查图形。目前的扫查架需减少故障率, 增强耐用性。
1.3 钢轨闪光焊机自主创新
自1979年以来, 我国铁路工厂焊接钢轨的主流机型是瑞士SCHLATTER公司的GAAS80型直流焊机, 该焊机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制造精良, 是该公司历经几十年不断完善的成熟设备。
国产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 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仿K190型和仿K1000型。两种形式焊机全为交流焊机, 结构形式没有显著突破, 接头错边量的控制能力较弱。国内需要自主创新、研发新一代钢轨闪光焊机, 吸收GAAS80焊机的设计理念, 提高设备自动对中功能, 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开发结构全新、性能更优的新型焊机或焊接机器人。
1.4 全自动无人值守焊轨生产线
焊轨基地的焊接生产和质量控制最终要实现完全自动化, 生产线各工位应实现无人值守。生产线工位布局应实现多种形式, 实现相关工位的合并 (如除锈焊接一体机、矫直精磨一体机等) , 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1.5 移动式闪光焊机实现钢轨工作边对齐
国内外的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 有两种基本结构形式:大多数是“钳夹轨腰、钢轨中线对正”的形式, 典型机型如K922等 (加拿大E.O.Paton公司产品) , 机头质量约3 t, 目前国产移动式闪光焊机全部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可实现钢轨工作边对齐的焊机, 典型机型如AMS60 (瑞士SCHLATTER公司产品) , 机头质量约7 t, 特点是接头错边量易于控制, 接头外观质量好。
国产移动式闪光焊机应突破既有模式, 研发有利于控制接头错边量的新型焊机。
1.6 小型气压焊接设备升级换代
我国是小型气压焊接设备的原创国, 钢轨小型气压焊接技术作为一种焊接方式, 在便携、环保、灵活机动性强、成本低等方面有其优点, 在地铁、新线建设等方面有其适用性, 在国外市场仍有一定需求。小型气压焊接设备需要升级换代, 目前已经实现了加热过程的数字化控制, 下一步需要在机具集成化、轻量化方面, 以及质量控制的信息化方面实现升级。
1.7 国产铝热焊接产品的应用
国产铝热焊接产品需要抓住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的时机, 争取更多的使用机会, 获取更多的使用经验, 使其更加成熟、完善。开发专用的焊接材料, 以满足现场原位焊修等特殊需要。
1.8 焊接生产辅助材料
打磨钢轨焊接接头用的国产砂轮, 因粒度、硬度或粘合材料等原因, 常使接头出现打磨灼伤, 砂轮生产技术需要改进。焊前轨端除锈用的钢丝轮刷, 除锈效果不好、寿命低, 需要改进。焊接生产及辅助材料应节能环保。
1.9 设备实现远程监控
运行软件和自动控制的设备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远程监控和交换数据, 远程指导现场维护设备, 辅助监控作业质量。
2 焊接工艺工法创新
2.1 高强合金钢轨焊接工艺与接头探伤
高强合金钢轨 (如贝氏体钢轨等) 因其硬度高、强韧性好, 可显著提高钢轨使用寿命。作为新的钢轨材料, 需研究制定新的焊接工艺。因焊缝组织不同于普通珠光体钢轨, 用于珠光体钢轨焊接接头的探伤方法不适用于贝氏体钢轨, 需研究开发适用于合金钢轨接头的探伤方法和探伤工艺。
2.2 不同钢种钢轨的混合焊接
为了提高钢轨的使用水平, 需要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铺设不同强度等级的钢轨, 目标是实现直线、曲线、坡道等区段的钢轨等寿命匹配。钢轨焊接应为钢轨使用服务, 实现不同钢种钢轨的混合焊接。
2.3 现场焊接工艺工法
目前正线钢轨的现场焊接大多采用移动式闪光焊接作业车, 线上、线下焊接的质量均有待提高。需完善作业标准和施工方法, 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现场焊接钢轨质量稳定。
需研究新型现场焊轨、换轨模式, 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500 m钢轨之间的焊接、长钢轨卸车、换轨和回收旧轨的全部工作, 为将来高速铁路换轨大修做好技术储备。
2.4 高速铁路钢轨及接头修理技术
处理高速铁路钢轨或接头的伤损, 目前采用插入短轨的方法, 但插入短轨增加了接头数量, 不利于保证轨道的整体质量。需研究高速铁路钢轨接头原位焊接技术, 在不插入短轨的情况下, 采用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修复轨道。新线建设期间的钢轨低接头, 目前现场普遍采用加热矫直的方法, 随意性强, 需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章。在实践基础上, 形成完整的高速铁路钢轨及接头修复技术。
2.5 钢轨现场焊接质量控制
焊轨作业车, 无论是移动式闪光焊还是移动式气压焊, 都应特别重视控制接头错边量, 焊接后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立即检查, 钢轨顶面和轨头侧面工作边的接头错边量应控制在0.2 mm以下, 越小越好。
控制钢轨现场焊接质量, 应在焊接前调整好钢轨状态, 加强对焊接作业过程的控制, 如焊机夹持钢轨的位置、推凸刀的状态、油缸的同步性、发电机的输出、助力拉轨器的应用等;加强对后续处理作业的控制, 如对焊筋的打磨、对接头的热处理、对接头平直度的调整等。需提出一整套完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3 焊接质量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
3.1 钢轨焊接大数据管理
开展钢轨焊接大数据管理, 钢轨的基地焊接、现场焊接, 以及道岔钢轨的焊接, 应为每个接头建立电子档案, 记录接头的焊接信息和铺设位置, 能够方便地进行质量管理和追溯。与每个接头的身份证号对应, 应记录两侧钢轨母材的热压印标记, 可方便地实现接头与母材信息的互查。运营期间对接头的检测和维护记录记入接头电子档案, 随时掌握接头上道后的情况, 使接头从焊接前开始, 直至接头下道, 全寿命期间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为线路养护提供指导。
3.2 焊筋整形、自动化探伤与接头身份证号识别
对钢轨的闪光焊、气压焊接头焊筋进一步加工, 实现“不可见”焊缝, 消除焊筋棱角, 可避免焊筋棱角对探伤的干扰, 消除焊筋边缘尖锐棱角引起的应力集中。消除焊筋干扰后, 可提高自动化探伤的准确性。采用条码技术, 标识、识别焊接接头。
3.3 接头硬度与母材匹配
重载铁路和小半径曲线将使用更高硬度的钢轨, 随着母材硬度的提高, 接头硬度与母材硬度匹配的难度越大, 需要研究钢轨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技术, 包括基地焊接和现场焊接。
3.4 设备、工艺、质量评价
除了技术因素, 管理因素也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技术因素的作用, 需要建立钢轨焊接设备状态评价体系、焊接工艺评价体系和焊接质量评价体系。技术、管理相互融合, 获得更好的接头外观质量、更优的接头性能、更低的焊接成本。
4 标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4.1 完善标准体系
钢轨焊接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使铁道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和铁路局 (或段、车间) 标准三个层次更加清晰, 各有侧重, 标准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实现“走出去”, 为国际市场所接受, 又有利于体现国内的技术价值。
完善企业标准的内容, 制定管理办法、技术规章等文件, 通过企业标准体现技术诀窍, 对条件、过程和结果实施控制, 通过管理和加强过程控制保证焊接质量。
4.2 钢轨焊接标准国际化
我国钢轨焊接有独特的特点, 焊接材料全部是我国制造的钢轨, 有自主建设的焊轨基地, 有自己的焊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 有自主开发的气压焊接方法,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铝热焊接产品, 有2万km高速铁路钢轨焊接的生产实践, 焊接质量有七年以上的运营考验。
我国铁路钢轨焊接标准是几十年生产实践的总结, 实践证明标准是成熟的。在国际上推行中国铁路钢轨焊接标准, 有利于推广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技术成果, 促进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进步。
5 结束语
《中国制造2025》指出了我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装备是重点领域之一, 钢轨焊接是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国内在轨道焊接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今后10年, 轨道焊接技术的发展, 应在《中国制造2025》指引下, 通过创新驱动, 在工艺装备、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等方面实现国际领先, 形成成套技术。根据用户需求,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在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战略中提高国际竞争力。
摘要:通过学习《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内轨道焊接技术现状, 探讨今后10年在轨道焊接技术方面的工作重点:轨道焊接施工装备技术升级与创新、焊接工艺工法创新、焊接质量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标准体系完善与创新。
8.浅谈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防错技术;汽车制造;错装;漏装;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近几年来,汽车的低端化、多样化的发展,是汽车制造业开始出现小批量、多品种、换代快的柔性化生产,各个类型的汽车零部件配置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汽车的生产和装配时需要频繁的切换,从而导致车间的重复性操作出现大量的错装、漏装以及混装等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目的不是为了找出错误,二是为了降低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即企业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防,以减少事后修改的风险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汽车零部件的设计防错和工装防错两个方面对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2.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2.1零部件设计防错技术的在汽车中应用
在汽车的零部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汽车的对称零件以及高相似度的零件防错问题,针对容易安装出错的零部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防错。根据实际生产调研可知,最常出现错误的零部件有两种:一是左右相似的零件。此類零件左右对称,相似度极高,在物流配送、搬运、装配、焊接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混淆,从而造成左右安装颠倒的情况。对于这类零件常用的防错设计有三种:①在零件上刻上明显的L/R的标识,是使工作人员在搬运、使用此零件时很容易的辨认出零件;②将零件设计更改的不对称,如改变定位孔的位置,这样使左件无法安装到右件的位置,右件无法安装在左件的位置,从而使零件安装不会出现错误,但不能因更改设计降低产品质量或较大的增加成本;③将零件设计成左右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使用,不区分左右件的样式,这样既不担心安装出错,还能有效降低成本;二是自对称零部件。汽车的这种零部件很多,如地板横梁、加强板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左右或前后接近对称,局部有一些区别,但不太明显,旋转半圈或正反面颠倒后于设计形态相似,员工很难区分正确的安装方法,导致错装的概率很高,这种零件的防错方式通常有两种:①将零件的安装定位孔设置成不对称结构这样员工将零件旋转后无法安装,安装孔设置成沉头孔,便于区分正反面;②将零件的定位孔设置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孔,使安装人员安装错误后无法装入。
在汽车零件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防错设计原则:①优先考虑零部件的功能、性能,不能因为防错而降低零部件的性能;②加工成型容易,在进行防错设计时要考虑到加工成本的问题,不能因为防错增加工艺实现难度;③实现较简单,如果有些零部件的防错方案有很多个,要优先选择加工最简单、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
2.2工装防错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在汽车零部件的防错设计中,有些零部件无法在设计时进行防错或者防错成本太高,就需要通过后期的工装防错装置进行防错。在实际的生产中常用的防错工装有机械式、电子感应式、气动式等。下面对这些工装进行具体论述:①机械式防错工装。在汽车焊接生产线上常见的焊接工装上增加挡块和销轴,对零件的错装或钣金件漏冲孔等缺陷进行检测,以防止零部件出现漏冲孔、小零件的左右错装等,这种防错措施实现容易,对保养要求低;②电子感应式防错工装。在待检测部位安全传感器,当零件靠近传感器时,传感器感应到零件,控制系统得到信号才能将工装夹具闭合,如果零件在上一工序中漏装,传感器检测不到零件,工装夹具无法闭合,系统就会报警,这种检测方式精度较高,检测准确,但对安装和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保养也较繁琐,只能在紧要位置使用;③气动防错工装。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控制工装气动回路的通/断进行零件的防错,当零件正确安装时,行程开关打开,工装的单向阀打开,气路通畅,气缸控制夹具闭合夹紧,如果零件漏装,行程开关无法打开,与之相连的单向阀处于闭合状态,气缸不畅通,无法控制工件夹具夹紧,从而达到防错的目的。
在设计工装防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①操作简单。防错装置要尽可能的实现机械化、程序化,便于工人操作,即使是新进工人也应该通过简单学习就可以准确操作;②安全可靠。防错装置操作时要达到防错效果,同时不能对操作者产生危险。
3.结论
防错技术是一种通过系统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防的技术,目前在汽车制造中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使用,包括自动化操作、工艺整合、电磁感应、限位控制等。防错技术不仅在生产上使用,还在设计阶段使用,为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军,王日梅,张雷.焊接生产线防错技术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0,(5):57-59.
[2]王军,荤丽丽.防错技术在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上的应用[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2 7 ( 3 ):10一12
9.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篇九
关键词:虚拟制造汽车模具应用
0引言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开发要受到可靠性、美观性、经济性、可制造性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设计和制造汽车不需要建造实体模型,工程师可以利用虚拟的“自然”环境的可视化优势,把汽车模具的结构分析、虚拟设计、部件装配和性能优化等融合在计算机虚拟制造系统中进行,在综合考虑汽车车身件的外观总体布局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等因数基础上,对模具几何尺寸、技术性能、生产和制造等方面进行交互式的快速建模和仿真分析,从而避免了反复修模,保证了模具的精度要求:而且因为生成的仿真模型可被直接操纵与修改,数据可以反复利用,因而大大缩短了模具开发的周期,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废品率,减少企业的开发成本。
1汽车覆盖件模具虚拟制造的开发流程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虚拟制造开发流程首先从产品需求分析开始,然后进行概念设计,再从优化设计到系统集成,通过使用相关开发软件,在虚拟环境中,构造产品的虚拟模型。这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基于产品的开发需求,采用相应的仿真分析工具对虚拟模型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对虚拟模型的行为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仿真分析的结果,通过反复建模-仿真分析-模型的改进,直到虚拟制造出的模具满足预期设计的目标,才开始进行实物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在投入生产前就已经通过了虚拟的“实际环境”的检验,把实际制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设计上的不合理全部检验出来,再让设计工作人员进行修改或者重新设计,直到整个制造过程能够完全合理、顺利的完成。这样不但能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2汽车覆盖件模具虚拟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在汽车覆盖件模具虚拟制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非常多,任何一项技术应用的好坏都会影响模具的最后质量,这也是虚拟制造技术应用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只有每项技术都掌握应用的很好,虚拟制造出的产品才能和实际制造出的产品达成一致,才能达到减少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模具质量的目的。其中比较难于掌握而又非常关键的技术:
2.1数学模型的建立建立一个简单而又能反映动态制造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应用的关键。数学模型建立的不合理,那么虚拟环境下仿真出来的制造过程就会与实际制造过程不一样,起不到优化模具设计的作用,从而达不到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虚拟制造技术来开发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时候,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要认真分析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特征,根据模具功能和制造需求,找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数,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的模型必须能反映模具全部的功能和制造关系,包括工作时模具型面受力的变化关系和冲压件受力形状的变化关系等,这样才能仿真出实际的生产关系,才能预测生产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达到优化设计和制造的目的。
2.2系统集成與方案评估系统集成就是一个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需要诸多的技术支持,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等,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和可维护的系统。但是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购置齐全仿真分析的软件系统是一个高成本的投人,而且,没有专业的人员是无法让这些软件发挥淋漓尽致的作用的。
在计算机虚拟制造系统提供的良好的拟实环境下,工作人员可以对建立起的虚拟模型进行评价与修改。在这个阶段,可以模拟模具的制造过程,解决各部件制造的可行性和难易性:可以模拟模具的装配过程,解决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性和装备性及操作的难易程度:可以进行虚拟测试,通过测试检验模具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在多种方案中评定各方案的执行难易度、耗费成本高低度、花费时间长短度等,选择最适合生产条件的最优生产方案。
2.3并行工程实质并行工程实质就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与其他人员一起共同工作,在设计~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的要求等。并行工程强调的是所有工作人员的所有工作同时进行,强调的是团队工作精神,因而工作链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审查,力求让设计的产品更便于加工、便于装配、便于维修,制造成本更低,制造周期更短。汽车模具的虚拟制造工程在进行初期也必须从汽车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出发,考虑构成虚拟模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将他们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内部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才能使生产出的模具达到预期的效果。汽车模具虚拟制造过程中,每个部分的工作均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并行进行,但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又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依赖关系,要保证各部分工作人员间的工作协同顺利的进行,实现在分布环境中群体活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就必须对设计过程进行动态调整和监控,提供并行设计的工作环境,保证并行设计的顺利进行,这是虚拟制造模具缩短开发周期的关键。并行工程实施的条件就是要有支持各方面人员并行工作、甚至异地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监控调解人员,才可以实时、在线地在各个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信息、发现并调解冲突。一个适当的管理调解人员是并行工程中的重要软件,也是并行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2.4仿真分析与数据处理是汽车模具虚拟制造中一个难点,也是阻碍虚拟制造技术在企业中大规模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仿真分析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数据处理需要庞大的数据库和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这一技术需要多领域的专业仿真软件协同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共同研究探讨,然而多数的企业难以配置齐全所需的仿真分析软件及具备所需的专业人员。
【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推荐阅读: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07-26
汽车制造员10-02
汽车制造岗位责任制07-18
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10-26
汽车制造业市场分析08-18
浅析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流程与ERP需求08-08
保定市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08-01
汽车网络营销毕业论文王宁电大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论文.doc11-29
再制造技术07-19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论文4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