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2024-06-21

展示设计学习总结(共15篇)(共15篇)

1.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一

本次课程设计试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苦难,如没有使用过PDF以及不了解他,在开发过程中很多小细节都被忽视了,幸亏老是在讲解的时候及时提醒我们 ,我们才得以重新认识了PDF生成器。还有一些在文件方面系统的问题。归功于肖志辉同学的设计,同时姚国梁同学也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团体,我与谢明煜同学虽然也帮了不少忙,但是也只能算是小忙了,这个大作业给予我们的是全新的认识,相对于软件系统这个大方面。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这一行业给予我们所带来的各种乐趣。他指引我们以后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些问题我们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未能够彻底的解决,也只好行人事,做我们能做的了。在最后的这总结里。包含了我们四人组的几个星期的汗水。一起查阅资料。一起讨论这课题。研究问题。这种开发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模式我们十分的喜欢。也许以后我们将在其他办公桌上和其他同事一起讨论其他课题的问题了。界时我们将会想到某天在学校的这些作为。大学的生活还是挺美好的。

2.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二

一、课程概述

( 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中, 准确预测和科学分析供给状况和人力资源需求, 通过不断完善措施和政策让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 数量、质量、结构) 的过程。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一般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不同的。首先, 公共部门的含义是指拥有公共权力, 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以谋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 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企业、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和得到行政授权的其他机构等组织体系。主要包括: 纯公共部门, 即国家政权组织; 准公共部门 ( 第三部门) 即, 非营利组织、国有企业和公共公司。所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类公共组织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 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薪酬待遇、甄选录用、权益保障、教育培训、绩效考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科学潜力等多项管理活动的总和。

( 二) 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指通过调研分析, 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和责任作出明确划分与界定, 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的承担者要成功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能力等资格条件的过程。利用收集的岗位信息, 科学规划岗位的工作分工、任务或目标, 最大发挥每个工作岗位的效能,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潜力。

( 三) 招聘

竞争的关键是人才,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离不开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人才的挑选和录用是企业占据竞争主要地位的重要环节。人员招聘的原则: 第一, 公开原则; 第二, 平等竞争原则; 第三, 德才并举的原则; 第四, 法治原则; 第五, 能岗匹配的原则。

( 四) 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组织根据自身需求, 为提高公共部门生产力及其整体绩效、改善员工素质、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对公共部门人员所实施的知识增进、能力和技能提高以及文化认同和价值观改造活动。培训分为岗前和在岗两大类培训。提高生产效率都离不开员工的培训。

( 五) 绩效管理与考核

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 可以改变之前由于考核不足造成效率下降, 达到对症下药。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绩效提高广大员工工作技能。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原则: 第一, 基于工作而非基于工作者。第二, 是可以达到的。第三, 是为人所知的。第四, 是经过协商而制定的。第五, 尽可能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第六, 有时间的限制。第七, 必须有意义。第八, 是可以改变的

( 六) 福利和薪酬

对现代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 当企业劳动成本偏高, 可以适当削减薪酬和福利, 降低成本, 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和先机; 另一方面,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合理的报酬和福利等待遇吸引和留住员工, 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和力量。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进度的新方向

( 一)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薪酬改革

央企负责人薪酬从2016 年1 月开始执行新的方案, 即要规范和限制其负责人的待遇, 包括工资、福利等收入, 将过高和不合理的收入去掉。今后, 央企负责人将执行统一的薪酬待遇制度与标准, 就是所谓的三结构。首先是企业年薪, 其次是考评绩效收入, 最后是任期激励待遇。年薪通过按月发放。根据企业的考核的情况, 确定绩效考评收入, 不同国企的经营规模、经营的效益, 其考评收入是不一样的。当然, 原则上, 考评收入不能超过年薪的2 倍。任期激励待遇, 3 年一个任期, 按照企业不同的标准来发放。总体上, 不得超过年薪工资的30% 。这次改革包括53 家央企和19 家金融铁路的央企, 这会是以后公共部门薪酬待遇的发展新方向和趋势。

( 二) 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开发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过程中, 要从几个方向去发展: 一是注重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二是加强员工的先进性培训和学习; 三是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教育培训结合起来进行; 四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后备骨干队伍, 为企业长远发展, 培养有后劲和潜能的储备人才; 五是注重企业培训外包和内训建设的结合。

( 三) 公共部门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公共部门的软实力就要靠文化建设和学习提上去, 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企业的文化建设目的培养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致力于企业员工规范和工作价值理念的转变和形成; 立足长远, 脚踏实地,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这学期通过学习和了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 我所获颇丰, 我获得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在企业面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企业规划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越来越意识懂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人力资源专业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其使命不断得到神话。人力资源与传统的单纯人事管理有巨大的不同, 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密切, 息息相关。在公共部门和企业活动中, 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好与坏, 离不开其对人的能动性、协调性、拓展性和积极性调动和发挥, 必须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 做到人真正尽其用,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吴琼恩.公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孟晓飞.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1.

[3]滕玉成, 余宪忠.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自主学习阶段性总结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 预习习惯 质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本阶段,我们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培养,应用能力得到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教师所应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信息资源主要是指除教科书以外的各种学习参考用书、辅导材料、媒体、网络等,它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各种新知识和新信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找资料。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使学生感兴趣的人,包括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同伴。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环境资源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场所、情境、氛围等,在此环境中学生可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

1.要明确预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2.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

3.要尝试练习;

4.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即制作学案和练习;议,即可与家庭成员、同学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预习步骤。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让自己“会学”

1.正确认识自我。要正确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优势与劣势、自己的学习类型、学习任务与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制约因素等。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直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掌握一定的方法。掌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多种方法与技巧,掌握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效果反馈与调节,掌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掌握分析综合问题的方法。

4.懂得制订活动方案和学案,让自己“善学”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教材知识点,自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会、研究性学习、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网上的学习活动、展板、宣传专栏等,主动地去查找有关的知识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适时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可以依照下面步骤去制订自己的学习方案: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新知导学——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回顾反思,自我评价。

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预习时质疑。文言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时,仍然会有不理解、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就让学生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质疑。

(2)在学习的课题上质疑。课题既是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将会使学习目的更明确、具体。只要我们注重启发培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就会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提问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它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提问,让“为什么”成为师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总结 篇四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中的收获颇多,同时让我了解到在开发一个系统前,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好的系统,做好前期工作是必须的。比如说从系统这一方面说吧,首先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接着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结构化系统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结构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最后一步就是系统的实现与运行过程了。

在这期课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学习到了:在信息系统的概论中,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信息系统的特征、结构、信息系统的分类和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等。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述中,我知道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由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的维护、评价的全过程,其次就是创建MIS的方法等。在信息系统规划中,学习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定义、内容、流程和方法,在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中,具体介绍了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成法和企业系统计划法等。在第四章结构化系统分析中,主要学习到了结构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过程,分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和主要工具,学习到了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结构和画法。在学习画时序图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都成功得到了解决。在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就相对少了点,因为以前学过一些,所以在绘制时就相对轻松一些。在进行需求分析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在需求分析阶段需做的工作、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特点等。在学习体系结构设计中,理解了体系结构的基本概述、体系结构设计需要做的工作。在最后学习了详细设计。其次,在本期学习到的知识中,老师也让我们做了实际的运用,在平时作业中,我们完成了图书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小区物业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说、图书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详细设计等,通过这些实际的运用,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5.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五

Android具有开放性。有一下平台优势:

一、开放性

在优势方面,Android平台首先就是其开发性,开发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显著的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很快走向成熟。

开发性对于Android的发展而言,有利于积累人气,这里的人气包括消费者和厂商,而对于消费者来讲,随大的受益正是丰富的软件资源。开放的平台也会带来更大竞争,如此一来,消费者将可以用更低的价位购得心仪的手机。

二、挣脱运营商的束缚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手机应用往往受到运营商制约,使用什么功能接入什么网络,几乎都受到运营商的控制。从去年iPhone上市,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连接网络,运营商的制约减少。随着EDGE、HSDPA这些2G至3G移动网络的逐步过渡和提升,手机随意接入网络已不是运营商口中的笑谈,当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方便地进行即时聊天时,再回想不久前天价的彩信和图铃下载业务。

互联网巨头Google推动的Android终端天生就有网络特色,将让用户离互联网更近。

三、丰富的硬件选择

这一点还是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相关,由于Android的开放性,众多的厂商会推出千奇百怪,功能特色各具的多种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和特色,却不会影响到数据同步、甚至软件的兼容,如同从诺基亚Symbian风格手机一下改用苹果iPhone,同时还可将Symbian中优秀的软件带到iPhone上使用、联系人等资料更是可以方便地转移。

四、不受任何限制的开发商

Android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商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不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阻扰,可想而知,会有多少新颖别致的软件会诞生。但也有其两面性,血腥、暴力、情色方面的程序和游戏如何控制正是留给Android难题之一。

五、无缝结合的Google应用

在互联网的Google已经走过10历史,从搜索巨人到全面的互联网渗透,Google服务如地图、邮件、搜索等已经成为连接用户和互联网的重要纽带,而Android平台手机将无缝结合这些优秀的Google服务。

6.学习网络课件设计技术工作总结 篇六

本人2006年大学毕业,一直从事电子专业课教学工作,从大学里面的专业理论课程到实际教学中的实用为主,我不断尝试网络课件的设计。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总结:

一、设计前提教学资源整合意味着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进行系统分析,需要对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vod点播、ip课件等教学媒体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资源的整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整合是考虑各种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使其综合化、整体化。广义整合是用现代教育思想,以学生为轴心,分析学生学习全过程与教学资源的动态关系,从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出发,精心选择教学资源,熔入现代教育技术,使其整体化、系统化。整合后教学资源与学生有一种亲和力,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目标变成有机的整体。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开课程有二种媒体的课程大于90%,三种以上媒体的课程占50%,网上资源每月更新不小于50%,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是知识的海洋,那里不仅有开放试点电大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有全国重点高校网上资源,有国外开放大学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选择信息?怎样分析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怎样优化信息?信息是一种资源,而这里的信息是教学资源,这实际上是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整合的过程反映一个人处理信息化的能力,衬托出信息化素养和水平。

我们都知道教师上课前是需要备课和写教案,这是否理解为整合教学资源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过程,但不仅仅如此,教学资源的整合应包括六个方面内容:①.分析课程在相关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它与一些课程的相关性,落实课程实施计划和细则,归纳要点,提出重点,分析疑点;②.研究课程所有媒体,分析它们所展示的内容,总结媒体是如何导学和助学的,分析它们的优点,找出其不足;③.考察网上远程大学和相关站点教学信息,分析如何为学生组织信息?分析这些信息与中央电大所提供的信息哪些异同?这些信息的优势在何方?④.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探讨学习理论,吸收教育技术;⑥.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以学生为中心组成一系列的知识链。

职业教育体现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那么,学生是否是教学资源?

回答是肯定的,主要原因:其一,由于电大学生来源呈多样化,他们的思想丰富多彩,教师为了回答学生提出的不同深度不同广度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其准备工作超出教材大纲所固定的范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拓展师生的知识面,夯实知识结构[2];其二,学生穷尽思维之可能或将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提交探讨,在教师的指点或者通过有效引导而自己得出答案,其思维的积极性必将空前高涨[2];其三,由于电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共同发展;其四,为了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一丝不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每一个环节。因此,学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跟踪学习信息,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也是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设计原则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往的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促使旧知识转移,新知识形成[3]。学生是认知主体,网络课件设计应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依托,重视学生学习动机,以学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为支撑,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况下,系统设计课件的知识结构,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设计网络学习环境,当学生进入课件学习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交流。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好学”、“乐学”。课件设计面临不仅是课程知识,更重要的面临的是学生,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充分发挥课件的外因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产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抓住”学生。设计要摒弃那种不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人为地把知识划分成零碎、孤立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地灌输给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纠正以教学目标为课件制作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设计思想。

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课件要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⒈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计算机模拟符合知识原理、知识结构、知识演变的过程。目前网络课件制作仍处于探索徘徊阶段,课件的编制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如果片 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广大教师走进课件编制者的行列。所以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宜粗不宜细。

⒉导航清晰原则网络课件一般都具有强大的信息量,设计者对课件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外,导航系统设计显得十分必要。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内容,通过快速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偏离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学习步骤、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导航系统表现为网状、树状结构,通过链接使超文本变成一个整体,通常有:导航菜单、导航条、书签、检索表等。导航设计时需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实现课件的功能、同课程知识结构一致性、学生阅读习惯、学生认知结构。

⒊交互性原则 学生进入课件进行学习时,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交互设计在网络课件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交互包括两方面: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交互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学习者(如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年龄层次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外,一般要遵循简易、一致、容错和反馈等规则。简易是指操作简单方便,尽可能采用图形化界面;一致是指输入、输出应该一致;容错是指能对出现的简单错误进行检测和处理;反馈是指应该对使用者的每一步的操作都作出反馈,使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行为和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迅速强化学习结果。反馈的方式可以分为判断正误,给出正确答案、或通过e-mail、讨论组、公告版等形式进行交流。及时的反馈可以克服遗忘,促进记忆。

⒋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我国《教育法》所指出的:“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网络课件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参与发现知识、形成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思维和方法并最终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创造性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种探究问题的精神与方法,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思考,突破过去电教片强制引导人的思维发展的方向。

⒌简约性原则简约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每个web页内容简洁、通俗、形象;web页源代码干净整洁;每个web页都不能多也不能少,是整体的一部分。

2014 ⒍艺术性原则课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网络课件也不例外,在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制作精美的课件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内容。

7.移动学习下的情境学习模型设计 篇七

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 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上, 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授课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消除了一般可携带装置的机动性之地域限制。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 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它强调, 学习是主管经验系统地变化 (重组、转换或改造) , 学习时, 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 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构建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建构主义认为, 符号不是知识意义形成的完全取决因素, 很大程度上存在于情境之中, 学习者是在与环境 (包括社会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 由此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即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3. 情境式移动学习模型

3.1 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关键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学习进行的自主性、施教过程的情境性以及学习的协作性, 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型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以学习者为主体, 以施教者为主导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 虽然学习者有时是处于“传递——接受”的学习状态, 但更多时候应该是处于施教者引导下进行主动思考的过程, 需要在情境中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构建。虽然有时施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但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习者进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所有教学方法与施教过程都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旨在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真实情境为载体

以情境为背景的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之一, 它强调, 学习活动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并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应该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因此创设与学习者自身文化水平相关的情境因素, 以及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就变得十分重要。

(3) 开设“协作学习”

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有全面的理解, 并且, 学习者也不一定完全独立解决所有的情境问题, 因此必然要开设通过面对面或者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

3.2 移动学习技术特征

移动学习是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科技发展大背景下而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基于互联网络与便携式移动终端, 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发生学习过程, 同时, 它的技术特征, 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创建真正的建构主义情境式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1) 移动互联网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 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 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 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超媒体移动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 灵活地在知识内容节点上自由浏览, 以学习者学为主体的学习得到最大的体现。

(2) 智能移动手机操作系统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移动手机智能操作系统发展越来越成熟, 以Android为例, 虚拟现实技术、环境资源 (如地理位置定位、图像采集与字体识别技术等等) 摄取等均为情境学习提供了可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刺激学习者学习动机达到“好学”和“乐学”效果。

(3)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协作学习”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在移动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在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 还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突破了传统学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3.3 情境式移动学习模型设计

基于以上对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的特征分析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分析, 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情境式移动学习理论模型。在整个模型中, 以学习者为本, 加以系统控制而又不会完全放任学习者, 加以外部环境 (情境) 刺激, 以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同时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协作学习”, 为学习者的在交流提供了可能。

自由环境的移动学习系统, 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结合情境因素, 经过学习活动与测试的反复进行, 对学习者知识进行构建, 将短时记忆转换为永久记忆。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应该考虑学习者心理方面的特点, 在如图1所示的情境学习理论模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 施教者为引导的设计原则。

(1) 制定可变化的学习计划。首先评估学习者当前能力水平, 并根据所测试结果以及学习者自身需求, 为学习者设计学习计划安排, 学习者亦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更计划。

(2) 可随时变化的学习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不会让学习者感觉到厌倦, 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实时调控, 随时调整学习内容。

(3) 可随时控制的情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可随时随地采集周围信息入库, 将真实情境因素带入学习中去, 已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4) “协作学习”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中, 可随时实现实时交流与资源共享, 从而实现协作学习。

(5) 进行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进行复习与检测的短暂学习经过长时间的遗忘是无效的, 因此对学习者的定期评估与学习者对旧知识的复习变得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继军, 李建珍.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软件导刊, 2010.08.

[2]、李尚阁.论建构主义下的情景学习.外语交流, 2010年11月.

8.“认识百”学习活动设计设计 篇八

【关键词】学科实践活动 认识百 学生活动

北京市实施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中指出,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普及到了北京市的各个学校。但在小学中关于如何开展学科实践课程还存在着一些疑问,所以本文将以《Great Exploration In Mathematics》一书为素材,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每个学生受到关注、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3]以设计“认识百”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希望为一线教师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思路与素材。

以往,学生并没有对认识一百进行单独学习,而是结合认识一百以内的数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能够使学生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没有对一百与十之间的关系进行着重理解,但其实清楚直观地认识一百与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百”的活动通过在学生间进行小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十、认识百以及十和百之间的关系。游戏内容为学生两人一组掷色子得豆子,收集豆子换取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如图1),再用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填满一百个小方格(如图2),先填满的人获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将会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本活动适合于一年级学生。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学科上的知识,即认识十、认识百,理解十和百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问题与动机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知道一百是多少吗?一百和十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有没有直观的可以看出十和一百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呢?”引发学生的兴趣。活动前学生需要准备干的豆子、白纸、铅笔、剪刀、色子。本活动建议两人一组完成。

二、观察与准备

制作小纸片,观察你剪下来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要画出并剪下10张十个小方格的纸片,1张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如图3)。并且观察两种不同的小纸片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三、游戏与操作

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能先把一百个小方格填满?

两个人(玩家一、玩家二)各有10张十个小方格的纸片,1张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游戏过程中两人一组轮流扔色子(玩家一先扔),扔色子的结果显示是几就可以获得几颗豆子,玩家一获得与扔色子的结果一致的豆子后,玩家二扔色子获得相应数量的豆子,之后玩家一再扔色子。玩家一、玩家二依次轮流扔色子,当其中一人集齐10颗豆子时他就可以换取一张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并将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放到自己的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上,先填满一百个小方格纸片的人获胜。

回想自己与同伴的游戏过程,填一填以下问题。

玩家一:

你用豆子换取了几张画有十个小方格的小纸片?

要填满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需要多少个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

玩家二:

你用豆子换取了几张画有十个小方格的小纸片?

要填满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需要多少个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

四、反思与总结

活动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更好地吸收通过探索得到的知识。

问题一:想一想你用几颗豆子换取了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用几张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填满了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想要填满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需要多少颗豆子?想一想十和百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需要回想总结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所进行的步骤,思考讨论根据游戏过程所得的结论,抽象归纳出十和百的关系。在思考想要填满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需要多少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用几颗豆子换取了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再思考用几张画有十个小方格的纸片填满了画有一百个小方格的纸片。

问题二:想一想在游戏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

学生会获得数学学科知识,如:知道了10个十就是一百;同时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还可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通过互相配合、合作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独立探索、自主完成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帮助;等等。

五、关联与拓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百以内的数,可以进行与活动相似的小游戏,例如用木板做一个游戏板(如图5),用色子和豆子来玩这个游戏,第一个人扔色子,按照扔色子的结果拿相应数量的豆子放在游戏板上。一颗豆子对应一个格子。然后第二个人扔色子进行相同步骤。参与者依次进行游戏,当最后一个人完成了相应步骤后,再从第一个人开始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有一个人填满游戏板,这个人则取得游戏胜利。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7).

9.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九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年来,我院教师继续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院教育水平的提高。

本年度继续教育主要学习了:

1、网络公共课的学习,必修课“低碳经济”及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学习选修课程;

2、讲座专业课的学习,包括“艺术类学院的发展之路”、“艺术类专业的融合”、“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等。

通过本年度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以及科研、素质的提高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艺术与设计学院

10.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十

1).declare - i var 可以将变量声明为整数,然后对变量进行运算,变量运算是这样的:$((计算式)) eg:

declare -i v1declare -i v2v3=$(($v1 + $v2))#也可以这样计算:declare -i v3=$v1*$v2 #表达式之间不能有空格

2).var=$((运算内容)) //运算内容中间是允许有空格的 eg:

11.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反思与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学习的对象是书本上或我们周围生活活生生的地理事像。如在人教七年级下册进行“中东”教学时,第一步列出有关中东报道的标题;第二步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组内展示和交流;第三步,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第四步讨论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让学生归纳学习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去。而课外研究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学完“气象和气候”一节,让学生对本地气温和降水状况作一个小调查,可以运用网络和图书馆的报刊杂志,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并撰写小论文。

一、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现阶段我们的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学生的问题思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导课情境: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在教学中巧用诗歌和谚语:比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温差大的特点;讲垂直地带性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引用歌曲: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比如讲长江与黄河时候就可以适当引入《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等等。从而学生很轻松的地解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2提供有“兴趣”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比如:我在学习“民族”一部分内容时,就利用现在学生都对歌星比较追风的心理,针对能歌善舞我让学生提出对少数民族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问题也很多:为什么少数民族大人小孩都能歌善舞呢?这是不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如果与生活环境有关,那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学生这样的思考提问,民族这一节的好多问题就在学生的自主提问和思考中解决了。

3创造“质疑、设问”的情境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观察《地理图册》第19页非洲和南美洲的海陆轮廓图、古地层分布图、古生物化石对照图、生物演化分布图,然后思考提出问题并回答。有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两大洲的大陆轮廓可以拼合?为什么拼合的两大陆古地层分布带一样?为什么两大陆的生物物种很相似?这些问题又说明了什么?……

4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当地用水分为几类?家乡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你对家乡水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到锻炼。为了使每项课外活动的目的都能实现,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所以,活动方案的计划要从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

因为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课外活动既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发展学生专长的活动,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以,在設计活动方案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征询学生对方案的意见,使学生有一种主人之感。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这方面正是有时教育忽视之处。

12.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十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性能优越的3G网络在我国逐渐铺开。截止2012年7月底,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增至10.62亿, 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了3.88亿, 这为移动学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条件。同时, 这些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多样化, 如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终端产品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携带方便、移动性强、可进行无线上网等。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 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通过有效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 使学习安排达到最优化、效果达到最大化, 也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1 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移动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诺丁汉大学Mike Sharples教授指出, 可以从两种视角来理解移动学习, 一是技术视角, 二是知识视角。两种不同的视角都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问题, 就是如何把课程和移动终端更好地整合, 便于学习者进行移动微型学习。而根据Harris的定义, 移动学习是产生于计算技术和电子化学习的交集, 它能够让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及时学习。而Chabra等人的观点与Harris不同, 他们认为移动学习的产生是不确定的、生成性的学习类型, 这些都是基于移动技术强大的优势前提下出现的。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 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使用一定的移动终端或者是便携式设备, 采用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数据, 具有实时性、方便性、自主性、高效性、生成性等特点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学习者的学习场所不再被固定, 学习时间的长短可以由自己支配。这种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互相促进, 并行发展。

2 微型学习理论及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渗透和发展, 学习已经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同时, 知识总量以每3-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更加希望能时随地进行学习。有研究者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短时间聚焦的学习”, 同时, 还需要一定媒介环境的支持。当学习者置身于这种学习单元小、学习时间短、外界干扰因素多的高度碎片化的数字环境中时, 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就是“微型学习”。

通过和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较, 微型学习有下列显著特点:

(1) 学习时间微型化。在微型学习中, 学习者不必像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一样花费一个相对完整的、较长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较为零散、片段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2) 学习过程灵活多样。学习者在进行微型学习的过程中, 受到的时空限制较少, 随意度较大。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法。学习者“可以在轻松的心态中获得一种轻快的、愉悦的学习体验”。

(3) 学习内容段落较小。在微型学习中, 知识是以知识点、知识片段的形式存在的。这样的小段落知识学习模式更加符合微型学习的特点, 能让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顺利地接受、存储、学习和分享。

(4) 可用终端媒介多样化。微型学习在进行过程中可以选择的媒介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智能手机、IPDA、平板电脑等。

(5) 微型学习的环境复杂化。在微型学习发生的过程中, 学习者要面临的外界环境不具有相对稳定性。学习者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中的干扰因素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此外, 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本身非系统化、学习时间非连续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者的信心。

3 微型学习视频的特点分析

微型学习过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微型学习行为的发生要建立在学习者个人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之上。因而, 就要求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设计微型学习资源的时候, 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 并且尽量使得学习内容片断化。在此前提下, 微型学习视频在移动学习中的良好作用进一步呈现出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微型学习视频有着不同的定义, 经过笔者整理总结可知, 微型学习视频就是个体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记录、上传、互联共享, 长度一般在5-10分钟的视频短片。微型学习视频在教育方面的意义也不可忽视, 相比于其它学习方式, 通过微型学习视频进行学习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 内容精彩。与其它学习方式相比, 拥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微型学习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相关研究表明, 视频类信息更有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 所以, 这种学习方法方法更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2) 简洁精炼。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 时间越久, 注意力越难保持, 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在微型学习视频的帮助下, 人们可以利用闲暇、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资源丰富。大多数的视频网站, 如优酷网、土豆网、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面蕴藏了大量的学习视频, 并且种类繁多, 包括了教学课件、专家讲座、名校公开课, 这些视频为微型学习视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于此同时, 微型视频学习的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各个教育机构的免费教育资源, 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4) 时间灵活。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 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 微型视频学习者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 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而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之下, 微型学习视频在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 例如移动终端的自身特点以及外在网络的制约,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富有个性化特点的移动学习视频资源。

4 微型视频学习活动的要素和联系

通过对微型学习过程发生的要素和环境进行深入剖析, 其中包含了学习者、移动学习终端、学习指导者、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资源设计者, 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同完成微型视频学习活动 (如图1所示) 。

4.1 学习者和学习指导者

在微型视频学习中, 学习者的外部学习环境相对复杂, 使其呈现出与传统课堂学习者明显不同的特点。微型视频学习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其它事物分散, 而微型视频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做好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监督, 发挥微型视频学习的优势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这仅靠学习者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发挥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在移动微型视频学习中, 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指导者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微型视频学习, 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技术、系统、资源等各方面的问题, 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 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可以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最后, 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可以及时给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反馈、评价、建议, 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满活力和热情。学习者和学习指导者之间良性互动, 一方面学习指导者使学习者的学习更高效, 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给学习指导者提供反馈意见, 有助于其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以及向微型视频设计者提供修改意见。

4.2 资源设计者和微型视频学习资源

资源设计者一般是指教育机构人员或者是企业教育资源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微型视频学习资源要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学指标, 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 资源设计者要及时和学习者进行沟通和调查, 收集学习者提供的反馈信息, 及时修正视频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习视频呈现出一定的编排和组织形式, 这样设计出的微型视频才会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合理化、科学化。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 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这也给资源设计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另外, 微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者还要充分考虑现行服务器、移动设备终端的情况, 尽量设计出具有较高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的微型视频学习资源, 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使用。

4.3 移动学习终端和无线通信环境

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主要是指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能便捷地上传和下载微型学习视频, 并进行有效学习的终端设备, 例如智能手机、PAD等。这些设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并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现行的无线通信环境主要指3G通信网络或WIFI热点。借助于这些无线通信网络, 学习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移动微型视频学习。现在, 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为微型视频学习活动提供可靠的工具支持。

5 微型学习视频材料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在现行的移动网络运营环境中, 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传输带宽有限, 并且上网流量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合较大容量的视频在移动终端上传输, 这就使得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要考虑视频大小等问题。与此同时, 市场上移动终端设备也不尽相同, 这就为视频资源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在现有条件下, 无法对移动学习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作出明确的使用和配置要求。所以, 本研究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 从微型学习理论出发, 对微型学习视频内容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 使微型视频学习能充分体现移动学习微型化的特点。

5.1 微型学习视频的规格设计

现行的移动终端设备通常支持多种视频格式, 但微型学习视频往往是通过无线网络下载到移动手机设备上, 或者是以流媒体的形式实现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如果视频过大, 就会对移动终端以及学习者的资费产生过大的压力, 因此, 设计合适的视频规格显得相当重要。在现行智能手机上比较流行的是MP4/3GP/WMV/FLASH等视频格式。另外考虑到手机存储性能的不同, 对微型学习视频的时间长短和容量也应该做相应的设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学生在移动环境下所能接受的视频时长为1-8分钟, 3-5分钟为最佳”, “再结合网络传输特性和移动终端的存储特点,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微型学习视频长度应在15分钟范围内, 单个视频容量不超过20M。这样的设计, 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微型学习特点, 内容短小, 信息量适中, 便于网络传输和下载保存”。通过这样的设计模式, 凸显了微型学习视频小规模、片段化的特点, 也符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特点, 并能保证视频资源的顺利传输和使用。

5.2 微型学习视频资源的知识结构设计

在移动视频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偶发情景, 因此, 在知识模块设计中要保证学习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 就要把知识结构设计得突出重点、难点, 呈现出片段化的特点。从学习者注意力持续时间、可以接受信息量、学习外界环境等综合考量, 知识结构在设计要内容短小、重难点突出、时间长短得当。

一个微型视频的知识结构可以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知识点, 而整个知识体系是这些知识点的有机集合和汇总。各个知识点之间应该避应该避免过于松散,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体现出知识的耦合性。在移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散, 这与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在传统的课堂中, 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较长时间集中而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因此, 在进行学习材料的搜集和设计时, 要使其在内容上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另外, 在建立学习资源库的时候, 要考虑到学习者查找学习资源的方便性要求, 合理安排学习资源, 以利于学习者用最少的时间查找资源。

5.3 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和沟通的活动, 而最有效的互动方式不是由单方面 (教师或学生) 控制的。在移动微型视频学习过程中, 引入适当的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者的参与度, 也能促进学习者参与信息交流的机会。因此在进行微型视频设计时, 要通过技术手段把互动环节整合进去。例如, 设计者可以设计一些互动话题、选择性题目等, 让学习者在进行微型视频学习时, 能够不断地参与到互动环节里面。还可以借助一些社会性的软件如QQ群、微博、论坛等, 实现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互动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在学习者提交信息后, 学习指导者应该针对提交的信息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 进而激发学习者更强的参与兴趣,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

6 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已经步入了终身学习型社会, 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微型学习等各种学习理念也随之而来。人们都希望能够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来学习, 并使其发挥出最大化的效能。而借助于移动设备, 通过微型学习视频进行学习, 既能够满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又能够充分利用学习者的零碎时间。当然, 微型学习视频学习方式还不够成熟, 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过, 笔者相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微型学习视频会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展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升级, 人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型社会。在这种移动通信发达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 微型学习视频逐渐发挥出了其在教育中特有的优势。基于移动学习视角, 对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进行了设计与研究。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型学习,视频资源

参考文献

[1]穆肃, 闫振中.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移动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 (2) .

[2]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9) .

13.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十三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因应该,学习新可标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装自己,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的启发下,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从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录象资料,在资料片声情并貌的演说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发表自己观后的感受,就连平时从不听讲的“双差生”都兴趣盎然去钻研课文去了。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认识小红军那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由“单

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为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的运用方法去获得知识同时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长城》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自己的家长、翻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意义、结构布局、等资料,学生积极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的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其间,这一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长城高大雄伟、被称为世界的奇迹,象征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

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成长。

14.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十四

实务操作培训交流会学习汇报

————黄进仓

一、学习背景:

此次学习是在国家示范建设第三批三部委批复后,第一批終期验收和第二批中期验收时召开的交流会与学习会,其目的为了使示范建设课程创新与课堂操作达到高效,本次会议是由北京中科远大教育科技发展咨询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办。

二、学习的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体系构建运行

2、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设计实施

3、职业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与校本教材编写

4、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

5、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三、学习体会:

5月29日——6月4日我们在孙书记带领下一行五人到山东济南学习,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在国家示范建设方面视野开阔,受益匪浅。

第一讲: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与教材编写

由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 车晞海主讲

主要阐述教学改革是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谁先改?课程开发或教材编写的关键是什么?教学改革主要实施三部曲即:领导重视、系统工程、校本研究。教学改革方案以体现:渗透新理论、树立新观点、建立新课程、形成新模式、应用新方法、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培养新能力。课堂改革模式采用“1234”

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能力培养;二个关键——任务驱动、问题引导;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四个环节——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检测反馈等。基本思路与我们相似,我们也是从课堂入手进行改革再进行教材改革,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已。

第二讲: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向东 教授主讲

一方面阐述职业教育三轮改革;另一方面介绍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建设内容。其亮点:精品课程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即体现中职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和教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这些基本上是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实质的教学方法,我们也知道大的方向就是不知怎么做。

第三讲:示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重点介绍他们学校第一批国家示范建设项目专业如何做,怎么做?对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和思路。课程改革全员参与,个个过关。专家引领——说课——讲课——院系交流——专业评审。

第四讲:教学做一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着重讲解课程改革解决的问题如何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职业能力如何具体化;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职业素养等。王珑教授讲解完全是他们国

家示范建设经验与实践的归纳总结,没有创意与实操基本点。

四、建议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本次山东济南学习,就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与思考: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

1、采取“走出去” 的办法,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1)由系拟定《市场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组成由系、教研组、实训室和系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①以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和有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与课程设置的实际要求为主要目的,重点围绕“三个符合度”开展调查研究。即: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职业面向(岗位)的符合度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②准备好言简意赅的调查问卷、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表和专业教学计划等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③着重听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我系毕业生对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意见,探寻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④要求各专业在掌握调研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认真开展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析讨论,写出调研分析报告,拟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课程”分析对照表》,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

(2)把教师下企业实习、调研的工作制度化,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开展实习和调研工作,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实践教学经验

(3)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要积极寻找项目(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伙伴,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2、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成员为重点,把“请进来”的工作落到实处

(1)每学期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召开座谈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现行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2)各专业每学年召开1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调整)方案,或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3)每学期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进行产学交流和专业教育。

二)开展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1、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我系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要求,拟由采矿技术等专业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矿山机电和通风与安全专业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化工工艺专业进一步开展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对此,各相关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在寻求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方面要进行积极探索,完成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具体改革方案的拟定。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时间参加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增强专业教学计划的弹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打破每学期课内课堂教学固定教学周数的限制,把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内容分学期明确列入教学计划。1~4学期学生集中见习、实训、实习不少于2周,第五学期不少于6周,第六学期不少于14周。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参与生产性实习。真正做到从重学科体系、重课堂教学、重思维训练转到重职业能力、重技能训练、重岗位操作上来。

三)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与认证、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拓展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六个课程模块构成。

2、以技能训练为重心,构建课程子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的比例逐步加大。各专业要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指导,根据岗位具体的工种或新技术、新工艺的变化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入相关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相关课程群,加大“双证书”制的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学校《关于实行“六证书”制的管理办法》

3、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各专业要整合课程,适当精减课程开设门数,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课程实训内容。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的实训内容平均不低于30%;职业技能与认证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50%;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90%。

(2)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岗位能力标准,积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开展实训教学指导,突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队伍,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强调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的对接,各专业重点抓好一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在下学年内各专业争取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开发一本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综合(专业)职业能力实训教材。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各专业要重点抓好一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环节)的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可以考虑以专业群为基础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在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上要大胆探索,力争在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同时,各专业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学校实行学期补考制度,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增加实训考核内容,把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按照平时考核50%、校内期末考试20%、校内外实践考核30%的比例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15.展示设计学习总结 篇十五

设计“自由之城”:设计型学习案例

设计型学习 (D e s i g n-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即D B L) 被定义为“让学生创造能够反映主题、概念和标准的有形物体。有了这些物体, 学生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学习基础学科, 以促进信息的回忆和再利用”。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又将学习得到的结论反馈于设计, 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设计随着学习的开展而不断深化。同时, 信息技术在设计过程中既是探究工具、交流工具、建模工具、知识建构工具, 也是学习评价工具。

设计“自由之城”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 在美国特雷西小学的五年级实施, 最终的成品是在教室中建立一个微型城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和信息技术技能完成设计任务, 从而学会课程知识。本项目的设计者S a m-A n a F e n w i c k, 是特雷西小学的任课老师。在执教的1 3年中, 她发现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学得更好, 她希望学生能够学习、应用并修改所得到的信息。设计型学习正好为她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手段。

本项目用到的设计型学习的方法是“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与传统的“顺向思维”教学过程始于基本事实不同, “逆向思维”学习的过程始于最高级别的推理。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和制作从未见过的学习对象, 而这些对象正是他们将要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学生解释学习对象的功能和属性, 然后通过传统的课程学习基本的课题。下面的案例是该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 其实施步骤如下。

根据课程目标提出主题。教师根据整个学期或学年的课程目标, 设计一个主题, 即通过建模软件创建一个“前所未见”的城镇。

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在计算机构建的城镇模型中, 学生作为城镇中的居民, 必须相互了解。教师提出的挑战任务是, 学生要用“前所未见”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把自己比喻成城镇中的一个物体, 以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以自己为例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她把自己比做一把钥匙, 因为教师就像钥匙一样, 要为自己的学生开启各种各样的知识大门。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评估准则。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评估准则。

让学生自己制作三维模型。在“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这个挑战任务中, 学生先在纸上给自己的模型画上皮肤, 并把它剪成一个简单的模型, 套在身上代表自己。如有一位学生制作了一副很大的眼镜, 戴在身上代表自己。因为他觉得当他遇到不懂的知识时, 自己就要像眼镜一样看得更清楚, 并且获得更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活跃, 积极主动地帮助那些没弄清楚状况的学生, 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S a l v a d o r曾经是一个在上课时经常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 现在他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并且热情地帮助那些还没有找到自己队伍的学生。S a l v a d o r建议音乐书应该和铅笔、图画在一组, 因为它们都能为人们创造出美妙的东西。学生在合作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消除了隔阂, 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教授指导性课程。这一步本来是我们传统“顺向”教学中的第一步, 而在设计型学习中, 这一步起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和巩固课程知识, 因为大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在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中习得了。在本步骤中, 学生学习课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对话, 纠正前面活动中出现的表达错误。教师选择虚拟城镇中的不同学习情境, 要求学生完成表达和人物对话。

写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运用学会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模型, 使其更形象地代表自己。

本项目共有1 2个子项目, 每个子项目持续一个月。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 就像在故事中漫游, 而他们是整个故事的主角, 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只为整个故事的旅程拉开序幕。

设计型学习: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

技术如何提升和促进教学革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简单地将技术定位为再现和呈现工具有损于技术的认知功能, 与一定的活动结合, 共同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设计型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锻炼了学生设计的思维和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利用实物操作和信息技术设计与创作, 使学生体验到认知概念的建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型学习虽然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国内对其的研究还是空白。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创新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使设计型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之二) [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

[2]Yaron Doppelt, Matthew M.Mehalik, Christian D.Schunn, Eli Silk, and Denis.Krysinski.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s:A Case Study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in a Science Context[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spring2008.

[3]Resnick, M.Distributed Constructionism[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the Learning Sciences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In Education, 1996.

[4]Wijne, W.H.F.W., Towards Design-Based Learning[EB/OL].http://w3.tue.nl/fileadmin/stu/stu_oo/doc/OGO_brochure_1_EN.pdf.

[5]Design Based Learning[EB/OL].http://www.lrdc.pitt.edu/schunn/research/design.html.

[6]Design-Based Learning MA Degree[EB/OL].http://www.ceis.csupomona.edu/departments/dbl/.

上一篇:银行稽核内控与金融安全下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