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

2024-07-09

《鸬鹚》(精选5篇)

1.《鸬鹚》 篇一

今天学习的是《鸬鹚》一课,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文章很美,作者着墨不多,但江南水乡那恬淡、悠然、动静有致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如诗如画的文字,情景交融的配音配乐录像让我和我的学生不知不觉中以让江南水乡的诱人情趣流淌在脑海中,憧憬和渴望升华在眉宇间。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空前高涨的。课文学完了,音乐尚在回旋。我乘兴做总结: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平和朴素的文字中透着无尽的意蕴和生趣,这一切源于作者细致的观察。

一直若有所思的杨龙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老师,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好,但结尾一句,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我觉得应该放在上一段,湖面已经恢复了平静,怎么还会有水痕?不合常理。一愣之下,我也随着低头看书的同学一起低下头。仔细推敲确有道理。“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我抬头问我的学生。“我觉得杨龙说得有道理。”

“这句话是不应该放在这儿。”

同学们纷纷对杨龙的意见表示支持。“我想,编者把这句话移在最后也有他的道理,以动衬静更能显出环境的静谧与恬淡。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这种意境。”

“才女”冯小萌引经据典提出不同意见。课前,我曾阅读过郑振铎的原文,原文为“提起了浆,渔人划着小船归去。湖面上刺着一条水痕。鹈鹕们士兵似的齐整的站立在船头。天色逐渐暗了下去,江面上又平静如恒。”当时读来也觉与原文有异。但潜意识中的某种惰性和保守思想,使我让这念头转瞬而逝没有深究。孩子们的发言让我汗颜,更让我兴奋。再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上,我的因循守旧和保守的确该彻底抛弃了。在展示个性,创新思维方面。我可敬可爱的学生,你们应该是我的老师。带着这种羞愧交加的激动,我含笑地望着杨龙,望着冯小萌,望着全班同学,从心底发出由衷的“一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创新精神有个性的人,一个有创新精神有个性的人,一定是一个在事业上大有希望的人。一个集体同样如此。”我带头向杨龙、向冯小萌、向全班同学鼓掌祝贺。雷鸣般的掌声中,杨龙笑了,冯小萌笑了,是那种自信与兴奋的笑。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朝阳。

2.浴缸里的鸬鹚 篇二

主持人:雨 田

大约8岁的时候,我去和住在海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海,所以那时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黄昏时分我们驶入车行道,我看见房子后面有一片令人激动的广阔的大海,那人迹罕至的大海。我颤抖了。父母死后,我就成了一棵只会呼吸的树,没有任何感情。可是现在,我感到血液上涌,既温暖又有些刺痛。远处,地平线与落日闪烁着粉红和紫色的光辉。太阳,穿着她最漂亮的长袍,勇敢地等待着最后一刻。我相信,就算是伊甸园也不可能比这儿更美。

从那一刻起,我便疯狂地爱上了大海。我躺在沙滩上,久久地望着在轻拍海岸的海浪上空盘旋着的鸬鹚。真羡慕这些鸟儿!它们优美的黑色身躯时而盘旋于天空,时而潜入波光粼粼的海水。没有恐惧与悲伤,它们只知道生命、阳光和海洋。它们会像箭一般地直坠海面,扑向猎物,每扑必中。它们从不失败,等再次浮出时,嘴里总是衔着一条银色的小鱼儿。

每天我都呆在海滩上,从日出直到日落,总是一个人,从没试着结交新朋友,也害怕学校开学。我常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鸬鹚,飞过大海,再不回来。

一个星期三的晚上,一条油船沉了。那晚大雨滂沱,风速几乎达到每小时50海里。所有的电线都被吹断了。甚至连灯塔的光芒都显得太弱,无法穿透暴风雨。这条油船的船长迷失了航线,船在警戒处搁浅了。岸石划破了油船,成千上万加仑的石油涌入汹涌的大海。

第二天,海平静下来,可是,拍击沙滩的海浪却改变了颜色。海面上漂浮着黑色的石油。那些无助的海鸟挣扎着浮在水面上,疯狂地拍打着翅膀,竭尽全力地想从粘稠的石油包围中逃出去。看着这恐怖的一幕,我的泪水滚滚而下。我冲入大海,尽可能地捉起一只只我能够得着的鸟儿,把它们带回家。我先在浴缸里装满干净的水,然后尽力撬开那一只只鸟儿的嘴。最后,我绝望了。粘稠的油脂死死地塞住了它们的鼻孔,紧紧地粘住了它们的嘴。看着鸟儿们放弃挣扎,我伤心得全身颤抖起来。我捧起他们毫无生气的躯体,轻轻地放在一条浴巾上,其中有三只海鸥,两只鹞鹰和一只棕色的鹈鹕。

浴缸里只剩下一只鸟儿了,一只没有放弃求生欲望的黑色鸟儿。它静静地躺着,可眼睛却是机敏的,完全清醒的。是一只鸬鹚!我把注意力从别的鸟儿身上移开,拾起它来,开始用薄绢和清洁剂擦洗它的背部。几个小时过去了,这只鸟儿好像知道我是在帮忙似的,一动不动地躺着,任由我为它擦去背上的一点点残留的油污。我把它放回浴缸,它便饥渴地喝水,第一次享受这奇怪的但又甜甜的新鲜水。

奶奶看到我这样做,没有责怪我把客房浴缸弄得一团糟,只是问我是否需要帮忙把死鸟埋了。不用问,我知道她会让这只鸬鹚留在浴缸里。这只鸟儿已经筋疲力尽了,脑袋藏在翅膀下面,安静地躺着。埋那六只鸟儿时,我想着这第七只会怎样呢。

足有一个星期,爷爷奶奶不准我到海滩去。我知道油层依然很厚,白沙永远不可能干净了。许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代表来到沙滩上,收集水样,收拾死鱼和死鸟。他们也常常会来看看我的那只鸬鹚,却从没想过把它带走。我用沙丁鱼和金枪鱼喂它,渐渐地它变得健壮起来。这时,我也伤心地意识到我的新朋友就要离开我了。

邻近的一些小孩顺道来我家看望鸬鹚时,奶奶便邀请他们留下来喝茶。我惊奇地发现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和他们呆得越久,我就越渴望学校早点开学。这时,海水也越来越干净,很快就能让我的鸟儿回去了。它又能在海上寻找成群的小鱼儿而不用在浴缸里扑打翅膀以至溅得到处是水。但是,我依然不愿失去它。

暴风雨过后两周,学校开学了。新的班级和新朋友让我兴奋不已。我很少到沙滩去,更多的时候是在房后的空地上玩棒球。自从父母死后,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别人需要我:浴缸里的鸟儿需要我照顾;我的朋友们需要我打第三垒,想要我和他们一起开始新的冒险历程。

3.《鸬鹚》教学设计 篇三

1、学生学会观察图画,领会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画面上的内容。

2、通过读课文、学课文,初步了解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鱼的。

3、通过学生自主读书,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课文第二段是本文重点段,写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表现出小湖动态的美。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争取自己读懂这一段,体会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2、读课文,体会第二段中所描写的小湖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从课外书中了解有关介绍鸬鹚的有关知识。

2、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鸬鹚。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鸬鹚,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鸬鹚是一种什么动物?长什么样?有什么特殊本领?前几天陈老师布置大家去课外书中寻找介绍鸬鹚的有关内容,那么谁从课外书中了解到了鸬鹚的特点呢?

好!××× 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鸬鹚的特点。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才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捕鱼前 湖面平静

捕鱼时 打破平静

捕鱼后 恢复平静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1)第一段。

①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②好!你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再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③还有谁也喜欢这一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④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⑤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⑥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2)第二段。

①老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试着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②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根教鞭,我们拿来当竹篙,把这讲台的一侧当作船舷。谁来学课文里渔人的样子,让鸬鹚下水。

渔人这个动作怎么样?(轻而快)

这轻快熟练的一弄,就叫——“一抹”。

④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板书:抓 甩挤)

⑤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就不停地——……所以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板书:忙不过来)

⑥齐读3—4自然段。

⑦总结:平静的湖面是美的,跳跃的湖面同样也很美,让我们一齐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湖面的动态美。

(3)第三段。

①捕鱼前、捕鱼时的情景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捕鱼后湖面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6—7自然段。

②我们一起来读。

③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好!我们再一起来读。

五、总结。

1、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再读一遍。

2、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复习生字词语。

1、我们来复习一下今天学习的词语。齐读词语。

4.《鸬鹚》教学方案 篇四

第 一 课 时

师:今天咱们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鸬鹚”)见过鸬鹚吗?

生:(多数表示没见过。)

师:鸬鹚长什么模样儿?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课件呈现鸬鹚的多幅照片。)大家看,这就是鸬鹚。捕鱼的高手!来,跟鸬鹚打声招呼——

生1:鸬鹚。

师:读得挺好嘛!谁还想打招呼?请举手,把手举高些。

生2:你好!鸬鹚。

师:声音非常响亮,鸬鹚听了一定很高兴。

生3:哈罗!鸬鹚。

师:真棒!不但声音响亮,而且“鹚”的平舌音念得特别清晰。就不知这鸬鹚听不听得懂外国招呼?(众笑)

生4:亲爱的鸬鹚,咱们交个朋友吧!

师:对不起,亲爱的,你先把鸬鹚的名字叫准了,咱们再交朋友吧。(众大笑)

生4:鸬鹚。

师:再叫一声。

生4:鸬鹚。

师:好!这就和你交朋友!还有谁也想跟鸬鹚交朋友?(学生纷纷举手)来!咱们一起跟鸬鹚打声招呼——

生:(齐读)鸬鹚。

师:同学们,对鸬鹚,你都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鸬鹚是一种捕鱼的动物。

师:没错,一种捕鱼的水鸟。

生2:我知道鸬鹚有一个鼓鼓的喉咙,捉到的鱼就装在喉咙里面。

师:那个鼓鼓的东西叫做“喉囊”。(播放“鸬鹚”课件)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特别鼓,是吧?鸬鹚是一种水鸟,它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又非常喜欢吃鱼。所以,在鸬鹚捕鱼之前,渔人要用一根绳子把它的脖子拴住,不让它们把鱼吃进去,拴在哪儿呢?就拴在喉囊的下面。“喉囊”这两个字非常难写,你们先看老师写一遍,“喉”字中间没有那一竖啊,然后注意这个“囊”字,“囊”字更难写,笔划非常多,上面要写得扁一点,要宽一点,好象一顶帽子,把下面的东西全部盖起来,看仔细了吗?

生:(齐答)看仔细了。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找到鸬鹚的插图,在合适的地方把“喉囊”写两遍。

生:(练写“喉囊”两字。)

师:对鸬鹚,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生1:鸬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鱼鹰。

生2:我知道鸬鹚生活在江南水乡。

生3:有的人家专门训练一群鸬鹚,然后就靠鸬鹚捕鱼来生活。

师:我知道大家对鸬鹚非常感兴趣,同学们一看鸬鹚就知道它是一种捕鱼的鸟。来,咱们去看一看鸬鹚是怎样捕鱼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轻轻响起,老师范读《鸬鹚》全文。)

生:(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师:同学们,留在你脑海里,是一群怎样的鸬鹚呀?

生1:这是一群可爱的鸬鹚。

生2:我觉得它们真的非常听话。

生3:一群活泼的鸬鹚。

生4:鸬鹚个个都是捕鱼高手。

生5:这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鸬鹚。

生6:勤劳的鸬鹚。

生7:在我的印象中,鸬鹚都是很健壮、很威武的。

师:很好!这是鸬鹚留给你们的第一印象,而且是相当好的第一印象。有了这样的印象,再去读《鸬鹚》,就会有一种会老朋友的感觉了。好!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见多数同学都已读完一遍课文)《鸬鹚》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老师都已经读过几遍了吗?少说也有20多遍了!20多遍读下来,你们知道我的最大感觉是什么吗?一句话,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不信?你们自己再读两遍,看看是不是这种感觉。怎么读呢?第一遍,自己管自己读;第二遍,同桌之间相互读。不管第一遍还是第二遍,都要读正确、读通顺,能读出自己的感觉来,那就更好!

生:(先自己读课文,后同桌互相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倾听。)

师:好!看你们这个读书劲儿,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啊!读的同学是读得津津有味,听的同学是听得全神贯注。现在咱们这样,请大家来推荐一下,你觉得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的同桌读得挺好的。

师:好!那咱们先听听她的朗读。掌声有请!

生2:(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象一面镜子。岸边有几颗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停!同学们,听了她刚才的朗读,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向她学?

生3: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

生4:第一段她读得非常美,好像把我带进里面去了。

生5:最后一句她读得非常有力。

生6:她读得十分美,好象人就站在云里面的感觉。

师:是吗?简直就是飘然欲仙啊!来!咱们也来找找站在云里面的感觉——

生:(齐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象一面镜子。岸边有几颗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好!味道越来越好了!请大家继续推荐。

生1:他读得挺棒的。

师:噢!那就请你接着往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生2:(朗读课文)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师:停。读得真好!看来你的同桌也很有耳力啊!老师想请你介绍一下,这几段课文你是怎么读好的?

生2:就是自己仔细地读,然后再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再根据这篇文章自己再慢慢地练一下,最后再用一些表情就行了。

师:老师给你总结一下:第一,要把自己放到画面里去,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被优美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给打动。第二,要多练习,多读上几遍。第三,要通过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自己的表情,把自己对课文的感觉表达出来。是这样吗?

生2:是这样!

师:谢谢你啦!谢谢你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读书的享受,还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读书经验。掌声感谢!(热烈的掌声)谁还想推荐自己的同桌?

生1:我推荐我的同桌。

生2:我推荐我的同桌。

生3:我推荐我的同桌。

师:停!那就这样,被推荐的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一人读一段,好吗?其他同学干什么?

生4:仔细听,发现人家的优点。

师:很好!其他同学就照他说的做。开始——

生5:(朗读课文)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生6:(朗读课文)渔人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远远望去,一只只鸬鹚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生7:(朗读课文)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师:听了三位同学的朗读,你们是想口头说说他们的优点呢,还是想用实际行动来向他们学习呢?

生:用实际行动。

师:很好!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百句空头口号啊!好,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咱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最后三段话。

生:(齐读,教师参与)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渔人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远远望去,一只只鸬鹚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读了整整四遍了。是不是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呀?

生:是!

师:好!有了这种感觉就好!其实,书读得多少,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感觉,一种喜欢读、越读越爱读的感觉。读过四遍课文,对鸬鹚这个老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的?

生1:我想对鸬鹚说,朋友,你捕鱼的本领可真高。

师:被人夸奖总是快乐的,我代鸬鹚先谢过你了。

生2:鸬鹚,你可不要贪吃呀。

师:给好朋友提个醒儿,注意减肥!(众笑)

生3:鸬鹚,我想拜你为师,好好学学捕鱼的本领。

师:只要你真心想学,鸬鹚我不收你任何培训费,还保管你天天吃到新鲜的活鱼。(众大笑)

生4:我想问鸬鹚一个问题,渔人把你喉囊里的鱼挤出来,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难受吗?

师:还行,都习惯了!谢谢你的关心!

生5:我也想问鸬鹚一个问题,你的捕鱼本领是跟谁学的?

师: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渔人训练的。

生6:鸬鹚,你这么拼命地捕鱼,累不累呀!

师:累是累。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就不感觉累了。

生7:鸬鹚,钻进水里,你是怎么看见鱼的呢?鱼是很难捉的,你是怎么捉住它们的?

师:好!问的真有意思!同学们,看得出你们真的很喜欢鸬鹚!是吧?

生:是!

师:其实,不仅是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鸬鹚真的很可爱,很乖巧,很机灵。有一位画家跟我们一样,也很喜欢鸬鹚,他还因此给《鸬鹚》画了三幅画。假如你就是这位画家,你打算给鸬鹚画哪三幅画呢?先默读课文,再想象一下。

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师:好!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画家的话,面对这优美的水乡风景,面对这群可爱、乖巧的鸬鹚,你打算画怎样的三幅画呢?

生:第一幅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第二幅是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浪花四溅。第三幅就是炊烟四起,渔人喂鱼给鸬鹚吃,湖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师:概括一下,这三幅画就是:捕鱼前的鸬鹚,捕鱼中的鸬鹚,捕鱼后的鸬鹚。是不是?你很会取景啊!事实上,那个画家所画的,就是这样三幅画。大家请看——(课件呈现三幅画。)假如请你给这三幅画分别加个题目,你会怎么考虑?请把你想好的题目写下来。

生:(思考,写题目。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先来听听他的题目。

生1:第一幅,鸬鹚在等待;第二幅,鸬鹚在捕鱼;第三幅,鸬鹚在休息。

师:不错!反应挺快的。提个小建议,我们都知道这三幅画画的是鸬鹚,所以加题目时可以把“鸬鹚”这个词语去掉。

生2:第一幅,等待命令;第二幅,大显身手;第三幅,满载而归。

师:好!真好!“大显身手”加得特别好!

生3:第一幅,待命;第二幅,战斗;第三幅,回家。

师:嗯,有意思!“回家”取得好。

生4:第一幅,悠然;第二幅,跳跃;第三幅,平静。

师:真厉害!我知道这三个词你都是从书上跳出来的,但挑得好啊!

生5:第一幅,瞧!我多威武;第二幅,瞧!我多能干;第三幅,瞧!我多快乐。(掌声)

师:哈哈!掌声说明了一切。

生6:第一幅,不知今天能捉到几条大鱼?第二幅,看你往哪里跑!第三幅,主人,你还满意吧?(掌声)

师:看来,你已经成了鸬鹚的知音了!真是想鸬鹚所想、急鸬鹚所急呀!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请休息。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看着画面,默写几个课文中的词语。 (播放课件,呈现第一幅画面)

生:(边看画面边默写新词。)

师:(插话)注意写字的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胸要挺。写好的举手,你写的什么?

生1:夕阳。

生2:我是“夕阳”和“平静”。

生3:我写的是“夕阳”和“粼粼的波纹”。

师:“粼粼”可是个难写的词语。老师看你写的对不对。(低头检查)哎哟!真不简单,写对了,真了不起!你呢?

生4:我写的是“夕阳”、“一圈圈”。

生5:我写的是“夕阳的柔光”。

师:这个词写得好!特有诗意。“柔”字写对了吗?让我看看。(低头检查)对了!很好!继续看画面。(播放课件,呈现第二幅画面。)

生:(边看画面边默写新词。)

师:好!你写的是哪个词?

生1:我写的是“炊烟四起”。

生2:我写的是“袅袅地升上天空”。

生3:我写的是“炊烟”和“袅袅升起”。

生4:我写的是“炊烟四起”、“袅袅升起”。

师:还挺合辙压韵的。

生5:我写的是“炊烟”和“袅袅”。

师:这两个词可以合成一个词,“炊烟袅袅”。好!咱们来看最后一个。(播放课件,呈现第三幅画面)

生:(边看画面边默写新词。)

师:好!最后一幅画,你写了什么?

生1:我写的是“稻田”。

生2:我写的是“金黄”。

师:“金黄”这个词书上有吗?没有。注意,要写的是书上有的词语。

生3:我写的是“一望无垠”。

师:这词好!挺合适的一个新词。

生4:我也写的“一望无垠”。

师:“一望无垠的稻田”,多美呀!同学们,你觉得这一幅画写了哪段课文的内容呀?

生1:课文第一段话把这幅画的内容给画出来了。

师:噢,给画出来了?实际上画就是写,写就是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随着《渔舟唱晚》音乐的响起,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生:(闭眼,静静地欣赏、想象。)

师:看到了吗?看到什么了?

生1:我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稻田,一阵风吹过来,稻子就翩翩起舞。

生2:我看到了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上,它们显得很威武,有的鸬鹚低头看着湖面,有的鸬鹚抬头看着天空。

生3:我看到了夕阳照在平静的小湖上,湖水红红的,还荡着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师:夕阳,小湖,波光,还有一群威武的鸬鹚。多美的风景,多美的画面。

生4:我看到了河边的几棵垂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贺知章的《咏柳》,想得好!用得好!

生5:我看到渔人在悠然地抽着烟。

师:有了渔人,一位悠然的渔人,那风景就更美了,画面就更生动了!刚才是老师领着大家看风景,现在,请你自己走进去,自由自在地去看风景。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谁想把自己看到的风景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谁想读?谁愿意读?

生:(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欣赏着这样的水乡风景,你有一种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

生1:我觉得自己都快要陶醉了。

生2:很舒服,很悠闲的一种感觉。

生3: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渔人,我还有一群听话的鸬鹚。

师:这样的水乡生活真是令人神往啊!来!带着这样的感受,咱们一起美美地读风景——

生:(齐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水乡风景,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了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子美在哪儿。

生:(默读第一段,划词划句。教师巡视。)

师:来!跟大家说说你体会最深的那个词或者那句话,好吗?

生1:(朗读)“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我觉得湖的景色很美,尤其是绿油油的湖面。

师:嗯,“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好!谁也想说说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2:我觉得作者把湖面比作镜子,很形象的。

师:你觉得湖面和镜子有哪些地方是相象的?

生1:湖面非常平,因为没有什么风。镜子也是非常平的。

师:这是一点。谁还有补充?

生2:湖面和镜子都很静。

师:安静、平静,是吗?又是一点。好,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3:如果你要是站在小湖边,就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这就像镜子一样。

师:湖水非常清澈、非常明净。好,你体会得真好!是啊,小湖、镜子,镜子、小湖,它们都是那样平、那样静、那样亮、那样清,美不美?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师:真好!继续交流。请你——

生1:我觉得“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我觉得“悠然”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它让我感觉到渔人很悠闲。

师:如果把“悠然”这个词换掉,你打算用上哪个词?

生1:悠闲。

生2:无忧无虑。

生3:自在。

师:改成“自由自在”更好些。

生4:还可以换成“美美地”。

生5:还可以换成毫无忧虑。

生6:换成“悠然自得”。

生7:“心满意足”。

师:看看,“悠然”这个词用得多好!从这个词,联系这样的环境,我们读出了渔人的悠闲,渔人的惬意,渔人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心满意足。现在,你就是这个渔人,你的内心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看到这样的水乡风景,你会怎么读这段话?哪位渔人先读?

生1:(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好悠闲的生活!

生2:(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好自在的生活!

生3:(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好惬意、好幸福的水乡生活!来,咱们一起去美美地享受享受这悠闲、惬意的水乡生活。

生:(齐读)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这平静优美的画面,这悠闲自得的生活,随着渔人的一个动作,就忽然改变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你觉得渔人的哪个动作,一下子改变了这平静如水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是渔人的哪个动作?

生1:我觉得是“一抹”这个动作。

生2:是“一抹”这个动作。

生3:我也觉得是“一抹”。

生4:是“一抹”。

师:体会体会,“一抹”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语?

生1:一蹭。

师:怎样地“一噌”?

生1:轻轻地一噌。

生2:一扫。

师:怎样地“一扫”?

生2:小心翼翼地一扫。

生3:一挥。

师:怎样地“一挥”?

生3:潇洒地一挥。

生4:一擦。

师:轻轻地一擦,是吗?

生5:熟练地一划。

师:好!这轻轻的、小心翼翼的一抹,饱含了渔人对鸬鹚的多少喜爱和体贴啊!这潇洒的、熟练的一抹,又体现了渔人多么丰富的水乡生活啊!这一抹,就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这一抹,又像是一次潇洒的指挥。这一抹,到底抹出了什么呢?读读课文,体会体会。

生:(自由朗读。)

师:渔人这一抹,这轻轻的、潇洒的一抹,到底抹出了什么?

生1:抹出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师:湖面沸腾了。

生2:抹出了无数的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浪花都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生3:抹出了一只只勤劳能干的鸬鹚。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里面全装着鱼呢!

师:真是神奇的一抹呀!

生4:抹出了一个欢腾、热闹的湖面。

生5:抹出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

生6:抹出了一只只跳上跳下、忙忙碌碌的鸬鹚。

师:别把渔人给忘了呀!这一抹,更抹出了渔人的什么?

生1:抹出了渔人的高兴。

生2:抹出了渔人的笑容。

生3:抹出了渔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师:真是幸福的一抹呀!

生4:抹出了渔人洋洋得意的样子。

生6:抹出了渔人美好的生活。

生7:抹出了渔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生活。

师:我也说一句,这一抹,抹出了一派欢腾喜悦、生机盎然的水乡风情啊!(课件呈现鸬鹚捕鱼的画面,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欢快地响起)让我们跟着渔人一起,走进这充满喜悦、充满欢笑、充满生机的水乡风景——

生:(齐读)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看!在粼粼的波纹中,一只鸬鹚——

生1:(朗读)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师:看!在夕阳的柔光中,又一只鸬鹚——

生2:(朗读)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师:看!在无数浪花的跳跃中,又一只鸬鹚——

生3:(朗读)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师:一只又一只,一条又一条。满是喜悦,满是欢笑,满是勤劳的收获和希望啊!此情此境,你想对鸬鹚说什么?你想对渔人说什么?你想对江南水乡说什么?

生:(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想说什么,敞开胸怀只管说——

生1:我想对鸬鹚说,鸬鹚,你太能干了!我要向你学习。

生2:我想对渔人说,请你善待鸬鹚吧,它们是你美好生活的希望。

师:相信渔人一定会这样做的。

生3:我想对渔人说,你是勤劳的人,祝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4:我想对渔人说,我要拜你为师,过你一样的幸福生活。

生5:我想对江南水乡说,你真是一个人间天堂,我一定要去看看你那里。

师:好啊!老师就生活在江南水乡,人间天堂。欢迎你来我的家乡做客。

生6:我想对鸬鹚说,你不能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捕更多的鱼,让更多的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5.《鸬鹚》教学反思 篇五

尽管身处江南鱼米之乡,但《鸬鹚》一文所描绘的宁静优美的画面目前我们这儿是无法欣赏到的。孩子们也从没人见过真正的鸬鹚,上课文之前,即使是鸬鹚的图画,好多同学也都没看到过。上课时,当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时,有一个学生的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非常活跃,而且整篇课文有许多问题也因为这一问而基本解决。

学生问:“鸬鹚是渔人养的还是那种像我们看到的鸟儿一样野生的?”当时问题一提出,我想:这个问题不是太简单了,怎么会不懂呢?还用问吗?而且提出这个问题的还是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我把回答这个问题的权利立刻交给了学生,多数学生都高高举起手说鸬鹚是渔人饲养的,专门用来帮渔人捕鱼的。教师就紧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从文中去找到许多线索来说明鸬鹚是渔人饲养的。一个学生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就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因为是渔人养的,所以这些鸬鹚都听渔人的话,都钻进水里去了。”一学生马上反驳:“我不同意,我认为如果不是渔人养的,你用竹篙一抹,鸬鹚也会下水的。”话音刚落,有许多同学都在下面发出“啊?”的反对声。一同学说:“如果它要逃得话,那它为什么不四处乱飞,而是都往水里钻呢?”一学生立刻附和:“我也认为是渔人精心饲养的,你看课文后面写‘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鸬鹚跳下水去捉鱼,而且捉了鱼之后也不飞走,也不自己吞下去,而是自己跳上渔船给渔人。”“是的,课文后面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说明鸬鹚很会捕鱼。一会儿工夫就捕了好多,渔人都快来不及了。”另一学生也抢着补充:“我也对某某有补充,课文开头写‘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什么命令,就是渔人让鸬鹚下水捕鱼的命令。”那个不同意的同学强词夺理说:“这里是说‘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命令的是士兵,而不是鸬鹚。”一个同学立刻纠正:“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比作‘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它写出了鸬鹚整装待发的雄姿。”有同学接着补充:“‘一抹’就是一擦的意思,从这个字可以看出渔人的动作很熟练,只要‘一抹’鸬鹚就下水了,这说明他们之间配合非常默契。”“还有这说明渔人让鸬鹚下水的方式很独特,鸬鹚非常服从,真是训练有素。”

争论还在继续,学生从书上找出好多的语句来说服那个认为鸬鹚不是渔人饲养的学生,实际上到后来那个学生心里已感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可能因为一时觉得有点下不来台故意不接受大家的观点,没想到这点小小的叛逆却成就了我们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教师也觉得一下子学生思维跳跃太快,有点无法控制。学生在辩论中几乎把这篇课文中老师准备一一和大家讨论的知识点全部解决了。

【《鸬鹚》】推荐阅读:

上一篇:你好今天的诗歌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周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