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听课评课

2024-10-08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共11篇)

1.高中化学听课评课 篇一

九年级化学学习心得

我在2017年11月12日至14日参加初中化学联片主题教研活动,听了3节公开课和专家的讲座,现在谈谈我对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实验探究,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的学习方式,讲课教师应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引者。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合作,鼓励学生创新。这样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的思维在化学天地中自由翱翔,真正改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的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地强调教的权威,而是完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每堂课都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够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需要,能够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也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别人是自己最好的镜子,我感到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自身的素质也急需提高。课堂教学犹如演戏,编、导、演每个环节都要充分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教师愉快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的目的!

总结人:廖丽霞

2017年11月15日

2.高中化学听课评课 篇二

一、听课的形式要多样

1. 菜单听课。

所谓菜单式听课, 是指根据教导处统一安排的每两周一次教研课, 校长有选择地听课。这样的教研课,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 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 每学期都上一节。校长要妥善安排好其他工作, 尽可能地听每位教师的课。一则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二则能引起教研组、上课老师对教研活动的足够重视;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上课老师对校长听课的心理压力。

2. 预约听课。

即校长事先与上课老师约定的听课, 一般提前两至三天打招呼预约。预约听课的对象一般是新教师和需要课堂教学帮助的教师。由于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 对课堂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如果校长冒然进入课堂, 会加剧其上课的紧张情绪, 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自身也比较苦恼, 对此类教师的听课校长不但要预约, 且要尽可能地指导预约听课的教学设计。

3. 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是不打招呼的随机听课, 这是校长了解学校常态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监控手段。推门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学校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教学理念比较新、教学基本功好、经验丰富, 课堂驾驭能力较强, 校长的突然介入听课基本不会影响其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 一些骨干教师由于其教学能力高于学校大多数老师, 有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懈怠, 校长的随机推门听课, 可以促使其时常保持对课堂教学的钻研与投入。

二、听课的角度要多维

1. 常态课。

学生90%以上的课堂学习是在常态课中进行, 因此关注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应成为校长听课的重点。校长听的是各种学科的常态课, 难以对所有学科均提出学科专业性的指导, 那就应该从有效课堂管理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行关注。首先, 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教师对其养成教育引导是否注意、到位;其次, 要关注教师是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再次要关注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了能激发思考的有效教学情境。

2. 教研课。

学校的教研课往往是有主题的, 且多数与课堂观察相结合进行。校长听教研课时事先要了解课堂观察的主题, 并作相应的听课准备;同时, 校长对上课的内容要有所理解, 且收集相关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材料, 听课时做到心中有底。校长听教研课时要关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到位,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否正确、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多样灵活、对生成性的教学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如果是课堂观察的教研课, 则要根据主题进行观察与评估, 多思考教学问题现象背后的根源。

3. 选拔课。

学校为了选拔某位教师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或评优课, 一般会在校内先进行选拔赛, 往往会邀请校长也参与这样的选拔性听课。对这样的听课, 校长要慎重, 一般听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选拔课即可, 不要任何学科的课都听, 因为这样的听课后需要校长提出比较专业的指导建议。听选拔课, 除了要关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外, 更应关注的是教师的“台风”、课堂教学驾驭力、表现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这些教学能力是日积月累、与生俱来的, 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三、评课的方式要宜人

1. 鼓励型。

对于新上岗教师、性格内向严肃的教师和老教师, 校长评课时以鼓励为主。因为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处于不稳定的摸索阶段, 校长适时的鼓励会有助于新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自信心的树立。

2. 挑剔型。

对于在课堂教学上有追求的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 校长在评课时不要将主要精力用于肯定其优点、亮点上, 而应更多地指出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并与执教者一起探讨如何改进不足。只要校长的挑剔是有其道理的, 是真心为了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的, 他们也一定乐于接受, 因为他们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追求。

四、评课的原则要坚持

1. 有利于学生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此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内涵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校长评课时首先要评每位学生是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都有事情干, 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 要评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要评课堂教学是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与发展;最后要评是否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 有利于教师发展。

校长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课堂效益的提升依赖于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由于学科、学生、教师等因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校长在评课时, 除了体现课堂教学一般的特征外, 最重要的是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能动性、钻研性。

3.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篇三

【关键词】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知识归纳 教学环节 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2-01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经常要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要是缺乏自觉意识和善于总结规律,往往使这些活动流于形式,对于上观摩课的教师不会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听课的老师也难有进步。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或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下面总结5个方面的经验供大家参考,这些问题既可以作为自评的参照,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

一、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并告诉学生

有效的教学始于师生都明确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二、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也不要急于讲,老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学以后教师点拨主要起四方面作用:一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三是扩展学生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归纳课本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要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所谓“用课本教”是指课本是范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系统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课本知识。所谓“不是教课本”,是教师不一定用课本例子,要善于归纳课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表面上,模块式的课本编写打破了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线索,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它理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学习规律,讲解例题找规律,变式练习验规律,联系实际用规律。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低水平的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亦步亦趋教给学生零散的知识。

四、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活而不乱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但一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每个环节都有必要,都合理高效?有些教学环节单就本身来讲,可能是创新,但在整节课中可能多余。比如,有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都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就要挖空心思创设情境。其实有些课不需创设情境,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能效果更好。再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讨论,好像不讨论合作就不是新课程的要求。其实有时学生自己学会了就没必要讨论,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老师就不要讲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照搬教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时间。

五、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掌握。许多学生成为学困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被老师关注到,有些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慢慢的就成了学困生。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任务,还要看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好学生不能限制其发展,对一般学生要保底,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要完成预定基本目标。这是个很细的工作,要逐一清查。这个工作完全靠教师做会力不从心,特别是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大班制。可以采取小组检查方式,两人一组,相互检查,再向大组长汇报,大组长向老师汇报。这样,老师就能准确知道哪些学生不会、什么地方不会,在下课前不能解决,下课后要主动给学生补习,做到“日日清”。这不单纯是教学方法问题,而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入学,都有权力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学生入学了不一定都能享受同等待遇,有的学生受到老师偏爱,被老师关注得多,学习进步大;有的学生不被老师关注,慢慢被边缘化,这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这直接导致学生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所以要把“人人清”看做是转化、杜绝学困生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4.听课与评课 篇四

授课人:

刘萍萍老师

授课时间:2011-11-10 am

一、路东来老师回顾上节课的讲授体会 1.环节缺少过渡

(过渡语的设计)2.实例插入过少

二、刘老师讲评 1.教学程序合理 2.课件设计精美 3.课件没有单位、姓名

4.第一图片是给评委老师的第一印象,应有单位,课题,先声夺人

5.总体交代和把握较好,屏幕展示清晰,讲述时不能面面俱到,6.每一环节缺少应有的顺利过渡(内容前后颠倒)

7.图片要保持前后风格一致,特效不需要过多,影响评委注意力 8.学法和学法要分开,不可混淆。9.视频导入步骤颠倒 10.课件中出现英文,没必要

三、课堂流程

1.减少目标重点,教材目标,详说并重视教学流程(至少10分钟)

2.要想上课一样进行说课 3.播放视频时教师的语言设计 4.三维目标与课堂具体教学目标前后矛盾

5.真实上课的细节与说课语言在执行时相互转换,争强课堂真实感和感染力

6.视频和案例要用合理精炼的语言交代和过渡

7.课堂讨论问题要把可能答案详摘下面并向评委教师交代 《诚信是金》一课总结:

过渡语

课件细节

语言转换

四、金红梅老师回顾说课中的问题 1.语言不简练 2.内容不够精炼 3.教学法没有区分 4.教学过程过于简洁

五、刘老师讲评

1.教学过程写的内容过与简单

2.叫法与学法的专业术语,不能胡乱换名字 3.直观演示法不适合政治课教学 4.活动探究法没有具体操作流程

5.总结反思法中小组合作无具体活动,用于不适 6.重难点可以不写教学依据

7.教学目标应该为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有呈现

六、如何听课 1.教师为什么听课

相互听课,切磋教艺---------------旁观者清,发现问题 听同行的课,跨学科横向听课、听自己的课:教学语言问题

教态及口头禅问题

驾驭课堂的能力的问题

课堂效果与教案对照效果问题 2.怎样听课

进、听、看、想 1.进

第一要进入学生角色,处于学的情景,发现问题

第二要进入教者的角色,把自己的设计写在旁边,不当局外人,不要无原则的同情

第三要进入指导者的角色,居于学术高度 2.听、听教材(重难点 教材处理)听教法 听条理

听学生(要记录学生的回答及反应)3.看

看教师

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板书合理,看学生

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学生的发言活动,学生的习惯,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如何 4.想

课堂特色,教学目的正确与否,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3.听课记录如何记 记常规 记过程 记要点

记评析(写下自己的教学评析)记总结

4.好的听课记录标准 详略得当

要做教学点评

间评和总评

间评:用特殊符号记录听课中的问题和经典,并加上自己的见解和点评

5.听课评课稿 篇五

这样诗意的课文,又是略读课文,而且是抒情散文,对教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王老师评课后,我仍然有很多解不开的疑惑。

疑惑之一:略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得“意”?

按王老师的说法,略读课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粗知大意。但这个“粗知大意”的维度有很多,如主要内容、总体印象、写作顺序等方面。那么,对于此文而言,要从哪一个维度进入,让学生得“意”呢?哪一个方面,才与文章的特点相吻合?再者,这“意”,到底是什么“意”?意思的意?意象的意?意味的意?意韵的意?王老师说的这个意,我现在真有点不得要领啊。况且除了整体的粗知大意,还要牢牢抓住语段粗知大意,这不是难上加难吗?语段完了后,应该还要“走一个来回”,回归整体吧?那又该怎么做呢?

疑惑之二:既是略读课文,又是抒情散文,如何设计得“形散而神聚”?

本文的“神”是思乡,在这篇抒情散文中,美妙的文字如珍珠洒落一地,如何以“思乡”为线,把它们串连?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也如散文一样“神凝”?是把小桥、流水、人家分开讲,每次都回归到“思乡”上?这样又如何避免块状、平面的推移,体现层次的提升呢?既然不像精读课文那样品词品句,又抓住哪一个点来体会“思乡”呢?我真是越来越疑惑了。

疑惑之三:今后的略读课文怎么教?

现在我总算清楚了一点,那就是略读课文要上出“略读”味,要上出文体感。但是,到底怎么操作?今天《小桥流水人家》是抒情散文,要抓住“神”,那明天要是换一课,我又该抓什么?王老师说要对文本细读,要对文字有“一种敏感和警觉”,可略读课文又不必深挖词句,那文本细读又到底要读什么呢?

6.高中化学听课评课 篇六

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是课堂生命力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创新意识,但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上。

1、对教材的解读到位。

《雨点儿》一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语言文字很有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来呈现的。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要认识12个,而这12个生字全都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中。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顾老师在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2、方法设计巧妙。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孩子的识字规律,需反复认读,强化记忆,故采取了字、词、句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将教材功能凸现得最大化。如:“数、清、彩、飘、落、问、答、说”这些字都巧妙地穿插在了文本教学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思想。这符合文本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词语教学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正应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字、词、句整合教学做到无痕。如“数、清”所在句子过渡到下一句“彩、飘、落”所在句子,教师问:“这么多的雨点从哪里来?”生答:“从云彩里来。”然后教“彩”。从“彩、飘、落”到“问、答、说”,师导入:“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原来一个在问,一个在答。学“问、答”。词语的每一次呈现强化了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呈现也非常的.自然,又将文本内容用线串联了起来。

3、教学评价巧妙

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达到激励功能,更旨在使孩子从评价中找到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问话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指导的过程中为突出问话的色彩,顾老师评价:“问得多有礼貌呀!”“问得多亲切呀!”在随机评价中把问的语气、问的态度都进行了引导。再如: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这样评价孩子的朗读:“多有趣!”“多可爱!”评价中凸现了人文性。

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是我们前一段时间的课堂现象。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今天的课堂上,追求形式的东西少了,老师有效的指导多了。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整堂给人感觉上得很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头发、小草等)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中职课堂教学如何听课评课 篇七

听课评课, 是学校教学督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听课活动是由听课、评课、反思、再实践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其中听课是基础, 评课是关键, 反思是重点, 再实践是目的。评课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有效评课, 教师之间充分交流与研讨, 从而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 才能形成反思提升, 再返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最终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更好地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听课评课的目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听课, 是为了了解掌握———教育教学常规执行的如何;教育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执行的如何;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得怎样;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等是否贯彻落实, 落实得怎样;教师的工作状态与职业追求怎样。

中职课堂教学, 怎样听课?听课是一种主体性的综合技术, 是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具体了解和掌握, 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观察途径。

一、校长主任听课的关注点

对于教师的教, 要观察以下情况:

1.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怎样;2.教学内容的安排;3.设计了哪些教学情境活动;4.体现了哪些教育思想?德育是怎样渗透的?5.课程如何导入的?6.教学方式是否有改进;教学方法是否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得是否得法?7.有哪些学习方法指导;8.教学基本功, 语言、板书、教态、教学组织和课堂调控能力, 处理偶发问题的能力;9.教学手段, 是否运用挂图、卡片、图表、模型等教具, 使用是否得当。10.关注学生的情况。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存状态、身心健康, 是否关注差异学生, 给予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进取信念的激励, 是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11.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12.有哪些好习惯的养成训练;13.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此是怎样处理解决的。

听课中,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 (看教师发展) ,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看促进学生发展) 。

看学生的学, 主要从三方面观察:

1.学习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想学, 愿学, 乐学。看有多少学生在学习状态中, 能跟上学, 多少人不在学习状态中, 老师是怎么关注解决的?

2.学习方式效果。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合作意识;看有多少学生达到有效学习或基本有效学习。

3.情绪情感体现。看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 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踊跃, 是否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

从而分析这个班, 该学科学习的基本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帮助教师思考改进。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听课中要全面观察,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思想、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等, 认真思考, 及时整理, 作好记录, 为向教师反馈提供依据。

结合我校听课内容要求, 谈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方法”———记录学习的主要知识、技能;记录重点如何突出的, 难点如何解决的;记录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形式;记录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

2.“课堂点评”———记载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评价意见;记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行为的评价意见;记载对学生学习状况, 学习行为, 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意见;记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听课记录的内容, 要真实, 最好记原话, 尽量记全面。记录要工整, 条理清晰, 特点、问题要突出。

4.听课记录项目要全。校长主任听课, 不仅要记好教学的相关信息, 还要记好班级的基本情况, 班主任姓名, 便于课后与班主任沟通情况, 帮助班主任, 抓好班级授课团队合作的管理。

听课记录, 既要让别人看得清晰, 又能体现出教育者的职业修养, 让人感到是在欣赏学习。

5.听课的类型:调研课、指导课、研讨课、推广课、观摩课、考核评价课。

6.听课的形式:通知听课、随堂听课、跟进听课、录象观课。

三、中职课堂教学如何评课

评课是科学, 更是艺术。评课是为改进教学效果。评教师的课要发展性评价, 要爱护, 要诚恳, 要帮助, 要激励。中职课堂教学评课, 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教师在职业教育生涯中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身心、智能、情感共同成长。

评课的作用:导向作用, 管理作用, 调控作用, 激励作用, 诊断作用, 沟通作用, 科研作用, 反馈作用。

评课的形式:个别交谈、集体研讨、书面评议、自我反思。

如何评课

(一) 评教学设计

中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主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技术的选择应用等方面来观察思考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结合专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是否突出了重点, 抓住了关键, 难点处理得是否恰当。传授知识的量、训练能力的度是否适当。

———教学内容的设计

(1) 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把握得怎样, 能否积极进行知识、技能归纳整理。

(2) 能否充分挖掘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 内容选择是否有价值。

(3)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详略得当, 深广度适宜。

(4) 是否有导课, 导课是否得当、精彩。 (5) 教育引导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教学情境的设计

职业学校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理论或专业实习课, 都应与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设计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情境, 对学生学好职业课程有很好的帮助。

———中职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体现

(1) 与专业紧密联系, 符合专业发展要求, 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2) 能激励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有效学习;如设计精彩的导课内容。

(3) 在教学情境中能让学生学到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体验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教学技术的应用

(1) 能否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恰当运用挂图、卡片、图表、模型等教具。

(2) 能否积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二) 评教师的教学状态

观察教师的教学状态, 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风格四方面进行评价指导。

1. 教学思想

(1) 中职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爱护各层面学生, 重视学生人格教育, 尊重、关怀、理解、信任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

(2) 要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 因材施教,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3)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4) 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生活, 学会保健。

2. 教学策略

(1) 评价中职课堂教学, 要看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提供足够的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采用分层次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得到相应的收获, 运用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要看教师能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调控、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形式灵活,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3) 要看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 开发教学资源, 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专业发展的联系。

(4) 要看教师能否构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建立平等互尊和谐的师生关系。

(5) 要看教师能否善于激励评价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实用性, 是否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 教学基本功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 评价教师的教学状态, 还要看教学基本功。

(1) 教师是否说普通话, 用规范字。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精炼、生动, 富有感染力。

(2) 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知识点突出、言简意赅、条理性强;板书字是否准确、工整、规范、美观。

(3) 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是否丰富, 是否思维敏捷,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教学情境设计是否合理, 教态是否亲和友好。

(4) 是否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是否有较强的处理偶发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艺术风格

评价教师的教学状态, 教学艺术风格是不可忽略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富有个性和特色, 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呈现一定的教学风格, 这是评价一名教师具备何种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否鲜活, 是否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特征。

(三) 评学生的学习状态

评价中职课堂教学, 重要的还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思考评价。

———参与状态

1. 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 是否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 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回答。

2. 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有效。

———学习方式

1.学生学习, 能否体现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 能否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方式, 能否积极发展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

2.学生学习, 能否体现出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活动中学习,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情感体现

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 能否勇于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 主动探究、感悟、反思,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能否从学习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 评课的形式

采用个别交谈、集体研讨、书面评议、自我反思的形式进行。

8.浅谈怎样听课评课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师;听课;评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然后,根据学生作业以及考试的反馈对自己的课进行实践反思和改进。可是如果仅仅这样做,只能算是称职的老师,长此以往,这样的老师只能是闭门造车,原地踏步,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会被教育的新形势远远地甩到后边。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跟别人学习,这样,观摩别人的课堂就成了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改进方式。

可是,在观摩课上,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开课前,老师们忙着填“×年×月×日×班×教师”的信息;课中,有的老师会埋头苦干或者备课或者批改作业,有的老师互相说小话……快到下课了,匆匆忙忙填写“优点”“缺点”,然后如鸟兽散……这样的听课既是对讲课老师的不尊重,也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不会有什么进步。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解决怎样听课评课的问题。

一、课前与做课教师的沟通

听课教师应该提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节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什么?……

要想做到这些,听课教师就要提前与做课教师沟通好,心中有数了,听课就有了目的性和方向性,这也会为以后的评课议课打下了沟通的基础。

二、课堂上怎么做

(一)听课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位置

听课教师要尽量选择可以观察更多学生的位置和角度,尽量避免视野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教室中间过道或后两排中间。因为这样既不影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便于我们更好地观察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

(二)听课教师要取得周围学生的信任

每到公开课时,学生总是对听课教师充满戒备,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要提前想办法和他们“套近乎”:问问学生上到第几课了;在这个位置上能不能看得清黑板;你的字真漂亮;你看起来真活泼……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身边坐了个陌生人而且是老师而别扭了,他就会很放松,就会乐意把他在课堂上最真实的一面表现给你看。

(三)听课教师要把自己放进课堂

我们去听课,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为了完成任务,那样,什么也学不到,更别谈自我发展。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转换角色——听课者不能做旁观者,不是千方百计地找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而是把自己假设为学生中的一员,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地思考,老师组织的活动要积极地参与,甚至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或互动,这样才能完全融入课堂,才能体会出老师的教学方法到底怎么样。当然,这样的参与要适度,以免参与过度而喧宾夺主。试举例说明:

本校的陈老师做过一节这样的课——《变色龙》: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

作为听课教师,我发现旁边小组的学生无所适从,我就启发学生思考:①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②奥楚蔑洛夫是什么样的形象?③在广场上的是什么人?

这样与学生的互动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

其次,换位思考——听课者不能只“听”,也要“思”:如果我来组织这节课,我该怎么上?试举例说明:

还是陈老师的《变色龙》:他在课堂的最后提炼了文章的主 题——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

我却觉得这样学生只是学到了文本本身,倘若能延伸拓展——假如你是现在的警官,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环节的设计,渗透了德育教育,与时代接轨,融入了“大语文”的理念,学生会更感兴趣。

三、课后的评课

(一)明确评课的目的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教学的不足,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评课不是对课的成败下结论的,而是面向未来思改进和谋发展的。这样,评课的对象不只是针对上课的人,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研究这些行为,促使参与的每位老师理解和反思,才能共同提升和进步。

(二)评课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因为给别人建议本身就可能在暗示——我比你强,这样会引起做课者的反感和厌恶,那么,在情绪对立的情况下,评课者说得再多、再有水平,是不是等于白说?在具体的评课实践中,面对的是一线教师,他们辛辛苦苦上完一节课,最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肯定。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先让做课者表达,在他们愿意询问和征求意见时,评课者再相机委婉地谈看法。

(三)评课要把握标准,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五个方面评课

·对于教学目标,首先要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而制定,设定的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其次,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学内容,应主要考察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及开发,对教材的挖掘,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处理是否安排得当,容量、深度如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对于教学过程,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看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看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灵活、多样、适用、现代。

·对于教学效果,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思维活跃度、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教师基本功,要看教师板书是否漂亮规范、简明扼要;教态是否大方自然、有亲和力;教学语言是否标准流畅、废话少;媒体的使用是否自如、恰当,有独创性;教师的积累、文化底蕴是否丰富;整个课堂设计是否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

(四)评课的内容要恰当

评课要抓大放小,从主要问题看,不纠缠于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试举例说明:

本校的张老师做过一节作文评析课: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让学生针对同组的作文互评,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布局谋篇,张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作文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漂亮,夺人眼球;中间要像猪肚般饱满丰富;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又长又弯……怎么能“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又长又弯”呢?本来是“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简洁有力”啊!

可是,瑕不掩瑜,这节课学生非常活跃,能经过思考谈出自己的看法,且思路清晰,观点新颖。所以评课议课时,我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师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来评析,教师的偶然失误就没有提及。

四、课后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不去观摩别人课的教师犹如井底“小青蛙”,那么,观摩课之后无动于衷的教师就犹如井底“大青蛙”,还只能是“坐井观天”。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别人的优缺点中反思和改进自己。

(一)学会自己不满意

平时的教学中,要找主观原因而非客观原因。不要埋怨学生基础差,学生不准备,学生不积极……经常听课,想想别人为什么能克服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不足,去创设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课堂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要经常这样想:“是不是我的知识结构太单一不能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是不是我的教学方式太老套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我急于求成一节课课程内容设置太多?是不是我讲课缺乏逻辑性达不到深入浅出?还是我缺乏亲和力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经常自己不满意,给自己“挑刺”,并付诸行动,何愁教师自身不进步?那学生的进步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要善于学习并改进

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能仅仅研究和借鉴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仅有借鉴只是模仿,可能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发挥教学想象力,创造出更合理、更具特色的教学课堂。试举例说明:

本校的张老师做过那节作文评析课之后,我也试着做了一节“作文评析课”的公开课,我学习他的同组互评方式,但摒弃了他的“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布局谋篇”的方式,因为这样面面俱到的话,学生可能在每一个环节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学到一点点,还不如只针对一个环节“作文的开头”进行同组互评,并推荐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作文精彩开头的方法。

这节课学生小组配合默契,发言积极,课后反响也不错,听课教师都说这节课正吻合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社会在发展,语文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更需要跳出“故步自封”的桎梏,不断提升,这个跟年龄无关。所以,我们在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参与听课评课,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打造出一节节独特的精品课,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9.说课听课评课 篇九

教师怎样说课、评课、听课

时间:2017年4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龚超

课题:《教师怎样说课、评课、听课》

说课

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过去听上课,评上课发展到今天听说课,评说课。这是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进步。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者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的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

理论性与科学性

交流性与示范性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作法相同,都是要学习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目的不同。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特点就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三、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

1、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2、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节课、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说,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都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此部分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并说。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起点能力分析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三)说教法与手段——介绍选择哪些方法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段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听清“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时候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五、说课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说课的基本内容,那么具体的说课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选好要说的课

说课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课的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即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老师又能驾驭的课;二是选课也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说课选择,可以说一课书的整体教学,也可以着重说某一课时的教学,甚至还可以说某一重点、难点的教学。一言一蔽之,说课尽可能突破一点,有所收获,面面俱到反而会收效甚微。

(二)区别对象,循序渐进

1、“赶鸭子上架”

2、“跟着别人学走路”

3、“熟能成巧”

(三)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要提但是创新,但不能全盘否定常规教学,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

六、说课的类型

1、研究型:一般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

2、专题型:请专家共同探讨

3、示范型:选择较好的教师示范

4、评比型:带有竞赛性质,有指定的教材,规定时间,一般由专家和学科的研究人员参加。

听课

一、教师角色听课

当教师的要会备课、上课,那么要不要学会听课评课呢?严格说来听课评课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一)为什么要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教师亲自带班上课和坐在别人的教室里听他人上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自己上课看看书,不容易发现什么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模式。如果你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目睹活生生的课堂,你就自然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强吸收别人失误的教训。心中时时思索着至少两个人的课堂。应该说,相互听课,切磋教艺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听谁的课

教师听课应该听谁的呢?有的学校硬性规定,凡是教师听课,必须由教导主任或教研组事先安排,统一行动。而执教者可以谢绝非本教研组,本学科教师来听课。这种规定对教师听课弊多利少。应该提倡教师之间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不定时间随堂听课为好些。理由有三:

1教师讲课比较放松,心理平衡,能表现出真实水平。而集体性听课,执教者总要做些事先特别的准备,这样的课也就不是平常的课了。而对那些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种课最容易紧张,课堂会出现反常现象,这样的课听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学科间横向听课,有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相邻学科的知识。

3、有助于执教者和听课者融洽地交流意见。集体听课座谈,交换意见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弊病:一是人多,时间短,限制交流意见;二是碍面子,说假话的多,说真话的少。个别听课,单独交换意见,时间充足,气氛宽松融洽,容易达到取长被短的目的。

综上分析,教师听课,既有学校统一安排,还应有教师随堂听课为好,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年轻教师听听自己的课

还有一种听课的方式,即年轻教师不妨听听看书的课。

这种做法是,把录音机或摄像机带进课堂,把自己的课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听,自己看,自己分析,请他人指教,来个教后琢磨,这是年轻老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

1、听自己的课,一可以听自己的教学语言中的问题。

2、听自己的课,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

3、听自己的课,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上,再录下来,反复听,看修改后的效果如何?这样反反复复就会使自己有较大的的提高。

(四)怎样去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1)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2)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3)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1)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心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2)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和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3)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教研员角色听课

(一)明确听课目的

1、研究性听课

2、指导性听课

3、检查性听课

4、总结性听课

5、观摩性听课

(二)求实评课教研员既要坚持经常听课,同时又要敢于和善于评课。教研员应注意充分利用听课的机会向执教者或基层学校领导宣传有关教育教学方针政策,介绍外地教改信息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鼓励他们大胆求索,开拓创新。

(三)加强总结升华提高

三、听课八忌

1、应付差事:为了完成听课的任务而进行听课,没计划、没目的。一没有指导性;二没有总结性;三没有理论性。

2、百般挑剔: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吹毛求疵:对执教者的尊重是听课者必须持有的态度,老师讲课总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为此教师要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但有的教师听完课以后看不到优点和长处。

4、不懂装懂

5、偏心偏爱

6、固执已见

7、片面性

8、重优轻差

评课

一、评课的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在验收前应有质量标准一样。要评析好一节课也是这样,评课者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评课的一般标准。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下面这个评价标准可以为大家评课提供参考。

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内容(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理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个性(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二、整体入手,综合评析法

所谓综合评析法就是指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1、教学目标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灵活。

4、教学状态自然规范。

5、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1)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2)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4)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一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这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种,学生不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

三、当前评课中的问题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一)重听轻评

听的多,评的少,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些领导课听了不少,但是没有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议,自己也没有及时同教师交换意见。当然听课并非都要听一节,评一节,但对于大多数的课能评则要评,能交换意见就要交换意见。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二是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敷衍了事

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

(三)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

(四)面面俱到

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五)参评面窄

评议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而点的多是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且大多属于被动发方,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不发言不等于没有见解,这种评议就造成一部分人当面不讨论,背后乱议论,还有的会上唱赞歌,会后乱“嘀咕”,结果给执教者弄得无所适从。

(六)以偏概全

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这种走马观花的作法,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专家,也难以提出中肯意见。

(七)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对人们确有些吸引力。而对于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四、评课心理误区

(一)趋中心理误区。

(二)从众心理误区。

(三)求全心理误区。

(四)成见心理误区。

五、评课形式

(一)个别交谈式

这种形式是在听课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也有在集体听课后,觉得某些问题不便在众人的公开场合谈,而采取个别交谈的方法。

(二)集中讨论式

这种形式多是适用于公开课,实验课和观摩课。通常,这种课听课人数比较多,有领导、教师,有时还有校外的同行,乃至上级行政领导和教研人员。

(三)书面评议式

面对面的交流或座谈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一是时间紧迫,参加座谈的人集中起来一次较困难,有时因时间短促来不及详细评论。二是对课缺少充分的咀嚼或者拘于情面,也会影响评议效果。如果能够用书面评论的方法,可以克服以上不足。

(四)师生互评式

10.如何听课与评课 篇十

一、听课、评课的作用

听课评课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通过听课、评课,使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怎样去听课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至少应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最好能够拿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不妨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了解或者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以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收获会更大一些。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的内容。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者在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具是否熟练,教法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问题是否巧妙,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等。二看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感知教材;注意力集中,思路灵活;学生练习和作业的正确率高,思考认真、发言踊跃,合作默契,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均得以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提高等等。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帐”。听课记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

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三要进入 "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三、如何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零距离的原则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标准

评课的思路可以是整体评析,也可以是单项评析,今天谈一谈整体评析。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克服一讲到底满堂灌;一练到底,满堂练;一看到底,满堂看; 一问到底,满堂问。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三)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人。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11.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篇十一

“授业研究”:提升观评课质量的“前站”

日本学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积累上百次的教学观摩,并在每次观摩后进行两小时左右的教案研究讨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他们认为,教师必须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必须要强化教学后的反思。

据我了解,在日本未进行“授业研究”之前,日本中小学教师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即花上几天时间在研究课前的教案,而课后的研究往往草草收场。因为,他们研究的目的仅在追求“优良教学”,研究的方法则受到“假设—验证”的模式所支配。为此,日本学者认为,在以创造“学习”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缜密地研究课堂中的事件才是课堂研究的要义。

何谓“授业研究”?日本知名学者、学习院大学左藤学教授将“授业研究”概述为:这是以学校为主要进修场所,以教师为主要进修单元,是草根模式的、教师焦点的、合作实施的、实践导向的,其最终目标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高课程和教学品质。在他看来,因为教师参与了“授业研究”,所以教师不再是“斯金纳箱中的白老鼠”,教师自己就是斯金纳,自己做研究。这样,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实验室,而学校就成为课程改革中心了。

史蒂文森等著的《学习的差距》一书对日本“授业研究”做了如下描述:日本教师从一入职开始,就被要求和其他教师密切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他们认为老教师有责任带年轻教师。校长组织教师开会讨论教学方法。除了校内研讨之外,也有地区性的教研组织会议。教师们备课也是集体进行的,备完一节课后,备课组里的一位教师就会在班上试教,其他教师观课,发现问题后再一起讨论改进。他们还会请外校的教师观课评课,评课中获得高分的教师会获得奖励。

左藤学评课“三原则”:评课实践的理论基石

与我国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评课一样,过去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主要是观摩者针对执教者教学进行点评与提出建议。在左藤学教授看来,这种方式应当从根本上进行纠正。他认为,假定观摩者针对某个教学情境中执教者的“教法”建议另一种“教法”,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提供了观摩者自己的“教法”而已。

以往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话题的焦点多为教材的处理和教师的教法。因此,“怎样教”构成了校内研讨的主要话题。针对出现的此种现象,左藤学教授提出了他的“同僚性”校内评课“三原则”:第一,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教学研讨的目的不是“创造优良的教案”,而在于“创造互学关系”与“实现优质学习”。应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学习成立,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正是这种具有缜密性、准确性与丰富性的研讨过程,才可能奠定创造性教学的基础。第二,在研讨中,观摩者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透过多样心得交流来相互学习。一般说来,教师并不善于学习,尤其是不愿向同行学习,这是“文人相轻”的致命弱点。如果教师之间不能构筑起“同僚性”的关系,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第三,在研讨中,观摩者不应缄默不语,应当实现不受高谈阔论者与评头论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讨。在所有中小学校内课例研讨活动中,往往是以高谈阔论和无关痛痒的评头论足的言谈为中心而展开讨论的。为打破这种评课的局面,作为评课主持人的教师,应以“不总结”“不归纳”为原则,因为畅所欲言的研讨会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作为其他教师,至少要发言一次,要开诚布公地陈述自己的观感,以及畅谈假如是自己会如何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课。

转向:从关注教师的“教”到聚焦学生的“学”

2012年,我在日本新泻市猿桥中学观摩了两节课,分别为教授鲁迅所写的《故乡》的国语课和教授平面几何的数学课,我发现观课者不再坐在学生后面观察教师,而是全部挤到小组里面,仔细倾听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特别关注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是否形成,学习在何时何处发生,学生的困惑在何时何处出现。

同时,观课者对课堂话语和非言语行为等做详细的笔录、录像或录音,以便在后面讨论时提供具体的证据。

此外,日本中小学的观评课将重点放在课后反思上,甚至不鼓励观课者给执教者建议。究其缘由,日本教师给出的理由是:教学方法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是独特的,给别人建议还不如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试验。有鉴于此,日本有学校向观课者提出了观评课所要关注的三个要点:第一,关注学生在什么场合下才能形成学习。第二,聚焦学生在什么场合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第三,观课者自身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更值得称道的是,还有学校为了让观课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忙于阅读教案,故在课前甚至不给观课者授课教师的教案。按照他们的解释,此举就是为了让观课者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惊奇与不确定性。

神奈川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是日本开展“授业研究”实践与探索的一朵奇葩。该校每年都举行上百次的观摩教学,学者、专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蜂拥而至来到该校观摩。据统计,八年间造访该校人数达二万三千多人,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的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教师们每次观课时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状况上。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们纷纷散坐在各小组周围,观课记录哪个学生的发言内容比过去进步了、能否尊重其他人的意见、能否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思考、为何有时这样表现等。他们深谙,正在上课的教师没有办法同时注意到二、三十个孩子个别学习的细节,而其他观课老师的观课笔记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学习。聚焦孩子,而非教师,“大家共同来培育所有的孩子”是该校教师达成的共识。

日本这样的一种观评课文化,有利于教师放开手脚来执教体现自己教育思想和彰显自身教学风格的公开课,供同行观摩讨论与交流。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对教材的处理、上课的流程设计等都不是研讨的重点。从课堂的事实出发,讨论学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哪些地方进展顺利、哪些地方出现了障碍,是观评课的核心。我们的中小学观评课,不妨尝试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

上一篇:惠阳星红色教育范文下一篇:小学心理辅导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