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2024-07-21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共10篇)

1.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篇一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  闫密藏

一、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宜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讯”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生光电磁的应用引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事实。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自己以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探究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按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以及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2.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篇二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篇三

曲别针、铁钉、铜线、铝片是导体。

塑料尺、陶瓷片、气球、干木条、橡皮是绝缘体。

(十八)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优点:能在互相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的传递信息。

不足:不太准确,比较麻烦,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

(十九)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信息传递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译码等过程

(二十)从古到今的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喊话、骑马送信、驿站、烽烟、烽火台、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

(二十一)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么样?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塑料制品遇热有的会变软,有的没有明显变化,有的不发生变化。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可以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二十二)怎样制作小磁针?

材料: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

方法步骤: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二十三)怎样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1)用悬吊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在小磁针的中间系一根细绳,悬吊起来,旋转,静止后,指南的一端是S极,指北的一端是N极。

(2)用水浮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4.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四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第1周第二单元:

第2-3周

第三单元:

第4-5周期中复习:

第6-7周第四单元:

第8-10周 第五单元:

第11-13周

第六单元:

第14-15周期末复习:

第16-18周

.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1)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 小刀---金属铁;报纸---纸; 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2)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3)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饭桌、保温杯、铅笔、手电筒、衣架、沙发„„

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玻璃是如何加工的吗? 自学P3下面的图。学生回答。

教师:像塑料、玻璃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 用品 勺 碗 被褥 材料

用品

材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 课后反思:

2、塑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二单元 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时 它们 都在 振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4)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5)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6)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二课时(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4)铺地毯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第三单元 光

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物体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根据光穿过物体的程度,把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光在直线传播遇到镜子,镜子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光的传播

一、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3、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1、多媒体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一些发光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提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2、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前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法验证,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发光体的课件,请同学们给这些发光物体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后,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活动 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课件,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的内容。

2、设计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继续展示课件,结合课本中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课后反思: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STSE活动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B、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探究性为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目的:

1、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新课:

1、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4)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4)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2)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1)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1)介绍材料。2)分小组活动。

3)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1)介绍材料。2)分小组活动。

3)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1)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3)交流研究讨论。

4、归纳:

1)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2)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

1、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

1)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3、认识电池。

1)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2)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指引学生

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活动过程:

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4、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1)、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本节课总结:

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在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危险性及如何安全用电,并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加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14、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

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

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课时按排:3课时

四、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们见到了什么?有趣吧。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

二、操作探索 实验1:

步骤1:3人一小组。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 2:开始操作。一生进行记录。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4:指导学生交流。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

(二)探索操作

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用铁沙再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二)操作

1、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

2、确定哪是北方,哪是南方。

3、做完第一次操作后让学生换一个地方再进行实验。

4、一个学生记录。

5、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极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和S极的含义。

7、再重复以上实验。

8、小结。

9、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巧取别针的操作。

10、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到的问题。

15、制作小磁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规律的假设。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其它目标;

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五、课时安排:本课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人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六、课前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玩具小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将全班学生按二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人。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3.教师应该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中。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仿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的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课前准备:缝衣针、条形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

1.将全班按2至3人分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开始制作活动前,可以由学生猜想磁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导出课题;也可以用“缝衣针可以变成小磁针吗?” 这个问题导入;还可以用生活中钉子被磁化的事例导人。

3.指导学生认清所需材料和教材中的提示,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具体指导或演示操作方法。(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朝同一方向摩擦。)4.要引导学生检验缝衣针是否制成了小磁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知识来检验,或用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来检验,并找出小磁针的两极。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学生得出结论:

我的解释是: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预测磁铁

极与

极,接近。

2.通过实验,我知道磁铁两极靠近时,会发生

。3.我制作的小磁针,针尖是

极,针眼是

极。4.我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

个大头针。拓展知识

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如:铁、钻、镍和它们的合金)。磁性材料(如:铁)中有许多细小的、分散的磁畴,当它们与永久磁铁(体)接触时,这些磁铁会朝同一方向,整齐聚集排列,从而使铁产生磁力,即被磁化。

16、磁的应用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科学知识目标

l.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用1个课时。本课设计了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验证实验、交流讨论等4个活动。

六、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2.能发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课上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制成课件,演示操作等。)

二.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准备,教师应做好启发、组织、指导和调控。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或演示(实验验证)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三.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我找到了磁在方面的应用。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2.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教学过程

1、按3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首先由“小电动机、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的问题引出活动,请学生观看“解剖图”发表意见。然后,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这里为学生提供实物、大头针或曲别针,而检验方法则由学生选择。

3.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并引导学生说出“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使学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活动: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2.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过程:

1.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时间约8分钟。

2.采取看图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或以问题的方式导人活动,如: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请你说说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你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交流。

3.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学生用环形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的实验。活动: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过程:1.全班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理解发表意见,展开活动;也可以用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物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展开活动

第六单元 信息与通信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首先从人类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导入,选择图像符号、旗语两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亲历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传递信息的过程;通过比较不同传递信息方式的速度和距离,了解通信方式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通信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通过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培养学生大胆想像,勇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本单元在内容设计方面重点强调新材料及声、光、电、磁等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达到综合全册书内容的目的。本单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科学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及这种应用所带来的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17传递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信息的特征对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2)能编写出一些简单的旗语密码。(3)能设计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举例说明一年来在科学课上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有哪些好处,从而体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自己所知道的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2)能说出传递信息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STSE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用旗语传递信息的方式和过程。(2)能说出公共场所中常见图形及符号的含义。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图像符号的图片、分组准备一对红黄两色的小旗、一张坐标纸。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给图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分分类吗?

二、活动一:认识标志符号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第一次来到下图中的火车站,你能根据标志符号很快找出邮筒、电话、问询台、出站口的位置吗?把自己见过的其他标志符号画下来。

三、活动三:旗语游戏

1、你能通过旗语向同学传递一些信息(如生日、字母等)吗?

2、把要传递的信息(字母、图形等)编成“数学密码”,在操场上用旗语发给同学,接收密码的同学用彩色笔把它涂在表格中看看谁能正确解密?

3.讨论: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四、拓展:设计其他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习科学在线

五、总结本课(补充学生活动)多种多样:语言传递、文字传递、灯光和文字两种、声像、语言、手势、表情、标志、信号、图像、信件、网络、电话 学生小组商量分类

认识:出口、问询、电话、停车场、邮筒、厕所、注意距离、禁止吸烟学生扮演游客,找到邮筒、电话、问询台、出站口。

学生画出自己见过的标志符号。初步了解旗语小组分工合作:谁来发密码?谁来接收密码?谁来记录?

小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优点:能在彼此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的传递信息;不足:距离有限易混,比较麻烦;小组共同学习科学在线中的内容。课后反思:

18通信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2)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2)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STSE目标:

(1)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2)能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二、新授

1、让我们根据下图认识通信的发展。

2、讨论: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3、你能根据传递信息的距离,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给图中的传递方式排序吗?

4、讨论:把自己从前面两幅图中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6、讨论: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补充学生活动)认识通信的发展

喊话、骑马、驿站、烽烟、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小组讨论得出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小组商量排序

并把自己的排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

学生大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讨论若干年后自己的想像是否能成为现实。课后反思:

19畅想通信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在书刊或网络上查阅资料的方法。(2)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未来通信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大胆想像未来传递信息的方式。(2)能说出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设计活动需要经历确定设计目的、查阅资料、设计图纸、交流讨论、修改完善、制出模型等过程。

STSE目标:

能说出本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二、新授:想像中的未来通信是什么样的呢? 书中62页下面的插图

2、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种未来的通信方式

要求: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通信方式,与远在加拿大的小朋友进行交流。

3、画出小组的设计图

4、分析小组所设计的未来通信有哪些特点?

5、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最好?

6、自己小组设计的怎么样?哪些需要改进?(补充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小组交流

小组观察后交流图中的内容 小组首先明确设计任务

有的小组想设计一种能让加拿大小朋友闻到我们这里花香的通信方式。有的小组…… 小组商量填写设计任务、设计的通信方式、利用什么发送信息;利用什么接收信息。其次,要查阅有关资料,给我们的大脑充充电。

我们小组收集到的材料有光导纤维可以传递信息;手机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仪器可以接收红外线;通过书中、互连网、电视上看到或听到的。

小组商量如何画好自己的设计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末复习题 篇五

一、填空题。

1、磁铁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 )。

2、每个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 ),用字母( )表示,另一个叫( ),用字母( )表示。

3、离磁极近的地方磁性( ),离磁性远的地方磁性( )。

4、磁极与磁极有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5、在家庭物品中( )、( )、( )都用到了磁。

6、银行卡、电脑硬盘都用到了( )。

二、判断题。

1、磁铁可以吸引铝、铜等金属。( )

2、磁铁上两个磁力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3、一条形磁铁有南北两个磁极,把它折断成两段后,每段只有一个磁极了。

4、制作小磁针时,用条形磁铁的N、S极交替在缝衣针上滑过使缝衣针磁化。

5、喇叭、电动机、电脑硬盘都用到了磁。( )

6、银行卡、公交卡、食堂饭卡都用到了磁。( )、

三、选择题。

1、磁铁可以吸引下面哪个物体( )

A、铝勺 B、竹筷 C、图钉

2、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 )

A、中间 B、两端 C、都一样

3、小磁针停止转动时( )

A、N极指向北边 B、S极指向北边 C、N、S极都有可能指向北极。

答案一、1、磁极 2、北极 N南极 S 3、强 弱 4、排斥 吸引

5、电脑、银行卡、收音机等 6、磁二、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三、1、C 2、B 3、A

三年级下册科学电的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电水壶能把水烧开,它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变成( )。

2、干电池是用化学物质制成的,它把化学能转变成( )。

3、要控制家里房间内的电灯的亮与灭,在电路中要安装( )。

4、现在手机里所用的电池大多是( )。

5、废旧电池会( ),不能随便丢弃。

6、金属大多是( ),塑料、橡胶、陶瓷都是绝缘体。

二、判断题

1、电钣煲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

2、发电机是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 )

3、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使用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

4、各种废旧电池,由于它们都有包装外壳,可以随便丢弃。( )

5、为了安全,不可以随意接近高压输电线、变压器等。( )

6、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使用电池的是( )

A、手机 B、计算机 C、空调

2、在卫生间较潮湿的环境里,应选用下列哪种开关更合适( )

A、闸刀开关 B、琴键开关 C、拉线开关

3、MP3播放器所用的电池是( )

A、蓄电池 B、钮扣电池 C、锂电池

4、下列物品中导体有( )

A、铝 B、陶瓷 C、银

5、下列物品中绝缘体有( )

A、塑料 B、陶瓷 C、橡胶

6、制作集成电路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四、通过对电有关知识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自己与同学所了解的不同,总结起来。

6.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篇六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七周)第八周五。一休息

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周)

第四单元(第十周~第十三周)

第五单元(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复习、期末评价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任务与目标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

二、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含重点、难点等)及删补意见: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学生双基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改革的大体设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努力做到:

1、注重搜集信息、现场考察及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和试验。

2、专题研究,注重情景模拟、科学小制作及讨论辩论。

六、教学进度

7.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篇七

二、多音字。

漂piāo(漂流)piǎo(漂白)piào(漂亮)

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 累lěi(积累)lèi(劳累)

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 场chǎnɡ(场地)chánɡ(打场)

三、要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要求一字不错的熟练背诵,考试时会要求按照原文填空。

第一课《春的消息》 第二课《燕子》

第四课《古诗二首》 第五课《阳气》第4自然段

22页古诗《泊船瓜洲》 23页《春游》

四、古诗背诵,会一字不差的背写,能准确的说出意思。

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不值:没有遇到人。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2)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伸出墙外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2、《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2)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泗水边观赏风景,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一时间都换了新面貌,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

(3)描写春天郊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游》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於纱,春人妆束淡於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8.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思品下册复习题 篇八

1、(大自然 )养育了我们,它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 ),广袤的(土地 ),温暖的(阳光 ),茂密的( 森林 )。

2、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害 )。1976年河北( 唐山 )大地震,的特大(洪水 ),的四川(汶川 )大地震,都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3、一般地区冬季是(火 )灾的多发季节。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 11 )月( 9 )日是全国的消防宣传活动日。

4、119是( 火警 )电话。120是(急救)电话。110是(盗警 )电话。

5、火灾发生后,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 )在地上,( )前进,( )火场。衣服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服 ),也可以( 就地打滚 )。

6、楼房发生火灾时,要采取科学的(自救、互救 )措施,迅速逃离火场,不能及时逃离的,要( 沉着 )、( 机智 ),千万不要(惊慌 )。

7、平时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 )和(互救 )的方法,灾害来临时,就能够逃生。

8、如果遇到强烈地震,先找地方(躲避 ),等强震过后,再(转移 )到安全地方。

二、简答

1、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答:为人类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动物、植物。

2、你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

答:有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冰冻、海嘯、吵尘暴等。

3、我们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有哪些?

答: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木制筷子,用洗菜水冲洗马桶,不乱扔废弃物。作业本用完正面用反面。

4、拨打119火警电话时应注意什么?

5、造成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答:有雷电、火山爆发、干旱、人为等原因。

6、避免火灾要做到哪些?

7、你知道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有哪些防火设施?

答:有消防栓、灭火器、

8、水灾中逃生的方法有哪些?

答:大水来时爬到比较高的地方,比如结实的屋顶、有树的山坡上。不能慌张,尽可能找到帮助我们浮在水面的东西。

9、你知道哪些地震前的异常征兆,请写下来。

9.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工作总结 篇九

语言:Good afternoon, What’s your name?I’m…

词汇:too,boy,gir1,Ms,good afternoon,Mr,what,you,name

第一单元 我是Ms Smart

准备导入:

1.复习第一模块的语言点。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对话:

A:Hello,How are you?

B:I’m fine,thank you.

2.告诉学生老师要说:“Hello。”他们要参照黑板上的例子回答。

3.在教室四处走动,向一个学生问好,他/她要以B的身份回答。多做一些例子。

4.让学生分组做练习。要求他们与身边的三个同学练习。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打开书看图。指着图用中文问他们是否能说出图中人物的姓名(Sam, Daming,Lingling,Amy)。

2.用中文就故事提问,如:孩子们在哪?为什么老师要叫Daming “Ming”?孩子们为什么笑?

3.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指着相应的对话泡。

4.举起师的书,指着书上的`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姓名。

教学技巧:

让学生做一个自己的名字牌,如果可能,让他们放在桌上或粘在校服上。向不同的同学问候,打招呼。比如:“Hello…。”现在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打招呼。可以让他们按角色名字来表演,而不用他们自己的名字。

活动2:听音说话

1.让学生看第二幅图的对话。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解释“too”与“also”意思相同。别人说:“I’m fine.”时,我们要说:“I’m fine,too.”

2.让学生合上书。指着自己书上的人物,挡住对话泡,看学生能否记住人物说的话。让学生五人一组,朗读课文。

活动3:问答

1.让全班朗读范例对话。他们读A,师读B。要求他们在空白处加上师的姓名。

2.让学生两人一组读对话,然后交换角色。

3.向学生解释师要点出两个人,他们必须起立朗读对话。

4.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完课文后,让他们更换练习伙伴。

补充活动:

1.复习“Yes和“No”。

2.向学生解释师要介绍自己。如果句字是对的,学生要说:Yes。如果不对,学生说:“No,”。

举例:

老师:Hel1o,I’m Mr Hou.

学生:Yes.

老师:Hi.I’m Mr Wang.

学生:No。

3.点学生一个一个到前面来介绍自己。

课堂活动用书

1.听音配对

让学生看左栏中的句子。读句子,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看并描绘右栏的五幅图(李老师在问候一群男孩; Ms Smart指着自己; Ms Smart与Amy谈话,李老师向一群女孩道别。)

告诉学生他们会听到左栏中句子的录音,他们必须把句子和右栏相应的图连起来。让他们看题中已给的例子。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让学生把句子和相应的图连线。第三次放录音,让学生检查练习答案。

2.指图说话

让学生读例句。向学生解释他们要两人小组活动。一个人指着右栏的图,另一个人读出左栏相应的句子。

和一个学生作一个例子。指着男孩的图,学生要说:“Good morning,boys.”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活动,五次后交换角色。

3.游戏:男孩和女孩

让学生看四幅图,读三个话泡中的课文。向学生介绍这个游戏需要全班参与。

老师说:boy或girl.相应的组必须站起来。如果说的是同一组,那个组必须坐下;如果说的是另一组,第一组继续站着,第二组也要继续站起来。每一组要认真听,每组中的任何人犯错,如当一组应该起立,有人却坐着,另一组就赢了,多做几次游戏。

举例:

老师:Boys.

男孩们:(起立)

老师:Boys.

男孩们:(boys sit)

老师: Girls.

女孩们:(起立)

老师: Boys。

男孩们:(起立,女孩仍然站着)

4.听音,跟读,排序

让学生看图,描绘四幅图的情景(一位老师在和一群女孩打招呼;一个男孩在和一群女生道别;一位老师在和一群男孩打招呼;一群女生在和一群男生打招呼)。

告诉学生他们会听到一些问候语与道别语。放录音,再放一次,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告诉学生他们会再次听到录音,他们必须记住图的正确顺序。图中已经标有“1”的是例子。再放录音至少两次。

第二单元:师叫什么?

准备导入:

1. 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结构: Good morning,class.I’m…;

2. 让一些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前向金班介绍自己。

3.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姓名,也可以用假名介绍自己。其他的学生听,根据姓名是否正确说“Yes或者“No。”

活动1:听音,指图,说话

1.让学生看对话。用中文问他们能否猜出图中学生在说什么(Sam和Mr Li在打招呼,Mr Li在介绍自己,Mr Li在问Sam的姓名,Sam告诉了他)

2.确保学生知道“Good aftemoon”和“Good morning”用法类似。我们可以在午后至下午6点之间使用它向别人问好。

3.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4.指着一个人物,读他的话泡中的话,让学生跟读。以同样的方式读其他的话泡。

5.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指图,另一个人读话泡中的句子。

6.让学生合上书。指着人物,挡住话泡,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活动2:指图说话

1.再放一次上个活动的录音。让学生注意这部分中不完整的对话。

2.向学生解释这部分对话要参照“听音,指图,说话”中的对话完成。

3.和一个学生作一个例子,如老师读Ms Smart,那个学生读Lingling。老师说: “Good morning.I’m Ms Smart,”鼓励学生说出:“Good moning,Ms Smart,”老师说:What’s your name?”学生必须说:“I’m Lingling.”

4.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5.在黑板上写出下列结构:

A:Good moning I’ m…

B:Good moning…

A:What’s your name?

B:I’m…

6.选一个学生和师一起做一个对话,师是A,他是B.

7.两人一组练习。他们必须使用黑板上的句型。

8.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

A:What’s your name?

B:I’m….

9.让两个学生起立把对话填完整。

10.让更多组的学生做练习。

活动3:表演

1.两人二组读这三个对话。向学生解释老师读第一部分,学生读回答。不按顺序读对话,这样学生必须认真听。

2.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

A:Hello,I’m….

B:What’s your name?

A:Hi,I’m….

3.告诉学生老师会点出两个学生起立,他们要用黑板上的句型,加入自己的姓名完成对话。

家庭作业:

1.让学生用英语间五个朋友的姓名。

2.让学生在早起时用英语跟他们父母问候,比如:“Good morning.”如果他们在下午看见父母,他们应说:“Good afternoon.

补充活动:

告诉学生老师会指班上的一个同学,其他同学要和他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这位同学的姓名).”

课堂活动用书

1.画太阳,说话

让学生看两幅图,并读出话泡中的课文。

每一个学生要有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画太阳。师在黑板上也要画一幅太阳。

向全班说: “Good morning.”学生需要回答:“Good morning.”他们要把太阳放在胸前表示太阳不高;然后师说:“Good afternoon。”他们需要回答,并且把太阳举得高高的。

重复几次,速度越来越快。变换师说的问候语,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认真地听,如: Good morning.Good m0mhg. Good Afternoon。 Good morning。

2.听音,指图,说话

让学生看图,读例句。

告诉学生他们要听录音。听录音时,他们指着相应的图。

放一次录音。再放一次,让他们指着相应的图。

第三次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第三单元:早上好!

准备导人:

1.复习“Good moming.”和“Good afternoon。”

2.在两张纸上分别画两个钟,一张纸上画着10点钟,下面写着“morning”,另一张上画3点钟,下面写着“afternoon”。把它们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3.告诉学生如果师指着第一幅图,他们要说:“Good morning.”,如果师指着第二幅图,他们要说:“Good afternoon。”

4.告诉学生现在师要说“Good moning.”或“Good aftemoon。”他们要指出相应的图。

活动1:听音,唱歌,做动作

1.让学生看图,用中文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全班在给Sam唱歌曲的第一句, Sam在给全班唱歌曲的第二句)。

2.放歌曲,让学生听。

3.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

4.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唱sam,另一组唱The class.再放一次录音,让学生唱相应的歌曲。

5.让两组交换角色,再唱一次。

6.让学生两人一组唱歌。

活动2:游戏

1.让全班朗读对话。

2.向学生解释老师说:“Good morning.”后,女孩向男孩问好:“Good morning, boys.”男孩回答说:“Good morning,girls.”

3.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练习。

4.解释“whisper”和“1ow”的意思。

5.告诉全班,当师说“whisper”时,他们就耳语,向别人问好;师说“1ow”时,他们低声向别人问好。

举例:

老师:Girls, whisper.

女孩:(耳语)Good morning,boys.

老师:Boys , low.

男孩:(低声说)Good moming,gir1s。

6.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游戏。

补充活动:

向学生解释师将会向男孩女孩问好,相应的组要用师的姓名回答。如果师说:“c1ass”,全班要一起回答。

举例:

老师:Good morning,boys.

男孩:Good moming,Mr Jones.

老师:Hello Girls.

女孩:Hello ,Mr Jones.

老师:Good afternoon,class.

全班:Good aftemoon,Mr Jones。

课堂活动用书

1.听音配对

让学生看五个句子。朗读句子,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看五幅图,并描述每幅图(下午一个老师在向一群男孩问好;Amy在一个女孩面前指着自己;下午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女孩问好;早上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女孩问好;早上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男孩间好)。

向学生解释他们会听到五个句子的录音,把句子和相应的图连起来。告诉他们已经给出了例子。

放一次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让他们句子和相应的图连起来。第三次放录音,让学生检查练习答案。

2.指图说话

让学生读例句。

向学生解释他们要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个人指着图,另一个读出相应的句子。

10.最新版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总结 篇十

一.单词分类总结 any 若干 一些 some 一些but 但是 clever 聪明的favourite 最喜欢的1.动物类 animal 动物 a(an)一个pig 猪 cow母牛 sheep(复sheep)羊for为...关于little小的magic有魔力的many许多much许多bad坏的cat 猫 dog 狗 duck 鸭 fish 鱼,鱼肉bird 鸟 horse 马 panda 熊猫 great 好极的nice 好看的not 不,没有 now 现在 okay 行 or 或者 out 出来monkey 猴子(an)elephant 大象tiger 虎bear 熊ready准备好的 sad 伤心 sorry 对不起 stuck 卡住的 sure 当然 the 这(那)个chicken 鸡、鸡肉 rabbit 兔子 wolf(wolves)狼snake 蛇 then 然后 there 在那儿 this 这个to 向...,对...very 非常 morning早上 相关:farm 农场 farmer 农民 zoo动物园 river河 tree 树 grass草banana香蕉afternoon 下午evening晚上 night 晚上 breakfast 早餐lunch 午餐dinner晚box 盒子 forest 森林 meat 肉 tail 尾巴 nose 鼻 ear 耳 eye 眼 leg 腿2.数字1 one2two3three4four5five6six7 seven8eight9nine 10 ten11eleven12 twelve13 thirteen14 fourteen15 fifteen16 sixteen17 seventeen18 eighteen19nineteen20 twenty

3.食物类及相关 food食物 eat 吃ice cream 冰淇淋vegetable 蔬菜soup 汤 noodle 面条 rice米饭 chicken 鸡、鸡肉egg 鸡蛋bread 面包dumpling 饺子 fish 鱼、鱼肉 hamburger 汉堡包hot dog 热狗 donut 面包圈hungry饿的 table 桌子 restaurant 饭店 4.饮料类 drink 喝,饮料juice 果汁milk 牛奶water 水 tea 茶 thirsty 渴的 5.水果类 fruit 水果 apple 苹果 orange 橘子pear 梨 watermelon 西瓜6.反义词: big大-small小 long长-short短fat胖-thin瘦 old老-young年轻的 7.方位介词: in 在…里面 on 在…上面 under 在…下面

8.动作类:jump 跳 run 跑 fly 飞 swim 游泳 sing 唱歌 dance 跳舞see 看见look 看happen 发生 use 使用want 想要pull 拉make 做read 读say 说go 去take 拿走 get 取得help 帮助,救命live 居住 hello hi 你好 play 玩耍Let’s 让咱们have(has)有 do 做,干,办某事9.疑问词:what 什么 where 哪里 how 怎样 how many 数量how much 价格助动词: may 可以 will 将要 can 能、会would like 想要do 助动词(帮助构成否定句疑问句)10.其他: yes 是 no 不,没有 I我 my 我的 me 我(宾格)you 你 your 你的 he 他we 我们 they 他们like喜欢 it 它 its 它的 喜欢 good 好的 please 请 thanks 谢谢 welcome 受欢迎的,别客气am is are 是 again 又 and 和at 在 餐、正餐meal 餐bye-bye good-bye再见 dad 爸mum 妈book 书 boy 男孩 chair 椅子 friend 朋友school 学校 stone 石头story time故事时间 hey 嘿二.重点句型 1.What’s this? It’s a /an…2.Is it a/an ….? Yes, it is./ No, it isn’t.3.Can a horse run? Yes, it can./ No, it can’t.4.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5.I can dance/sing/swim/run/jump/see.I can’t fly.6.Fish can swim.Birds can fly.Horses can run.Rabbits can jump.7.What animals can fly? Birds can fly.8.Where is the cat? It is in/on/under the box.9.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10.How many …(+名词复数)are there? There are… 问数量 11.Where does a … live? In a tree/river/forest.on the farm /at the zoo.单数 12.What do they eat? They eat meat/ grass/bananas/fish.复数 13.I am hungry.I want to eat.I am thirsty.I want to drink.Let’s eat.Are you hungry? Yes, I am./ No, I am not.14.Would you like some …? Yes, please./No, thanks.15.Do you like…? Yes ,I do / No,I don’t.16.I like … but I don’t like…17.What’s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I like … for….18.What do you like?I like…问你喜欢不喜欢 19.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问你想要点什么 20.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21.How much is a/an …?How much is it?单数 22.How much are the …?How much are they?复数 23.How much for…? 问价格 单复数24.Thank you.You are welcome.25.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afternoon中午好或下午好Good evening 晚上好

上一篇:财务部年底工作总结下一篇:招聘会上如何顺利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