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心理健康演讲稿

2024-10-18

精神病心理健康演讲稿(精选8篇)

1.精神病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一

精神病演讲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精神病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观察疾病的早期症状,导致疾病来到了自己还全然不知,这个对于我们治疗疾病是有一定的害处的,我们应该早早的就要察觉这些事情,那么在生活中,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哪...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观察疾病的早期症状,导致疾病来到了自己还全然不知,这个对于我们治疗疾病是有一定的害处的,我们应该早早的就要察觉这些事情,那么在生活中,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哪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及治疗,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身心健康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讲话的题目是《阳光心理 健康人生》。

同学们,你可曾为一点小事而气恼过?你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郁闷不快?你可曾抱怨生活的不公?你可曾对前方的困难望而却步?如果有,请关注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现代的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回想奥运赛场,世界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心理的作用,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戏剧花絮,不仅令比赛更加扣人心弦,也令世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前 9 枪一路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仅打出 4.4 环,使得心理素质稳定的中国运动员邱健意外登顶。可以说,雅典噩运已经成了埃蒙斯心中的魔障,他又一次在最后时刻把金牌拱手相让。不是输在射击技能实力上,而是输在关键时刻的心态上。由此可见,良好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传递快乐!享受快乐!

再次,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

最后,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灵。

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健康、幸福的阳光沐浴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人人都拥有一个阳光心理,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由于精神病早期不明显,不易发现,因此,耽误了精神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只能后悔了。

早期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精神病人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切莫自行停止服药或改变药品用量,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心理治疗: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或说理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治疗、行为治疗、集体治疗等。

3、集体治疗:集体治疗是以群体为中心,在精神病人间形成一种互助关系,包括集体咨询、集体心理教育,从而来提高精神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4、家庭辅助治疗: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家属来观察患者行为,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精神病患者应该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均衡:应特别注意食用一些对脑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比如富含脂类的食物,有肝、鱼类、蛋黄、黄油、大豆、玉米、羊脑、猪脑、芝麻油、花生及核桃等。脂类是构成脑组织的重要物质,其含量比身体其他器官都丰富,其中卵磷脂含量最多。服用大量卵磷脂,可使脑细胞膜变柔软,因而有利于细胞之间的联系,可增强记忆力,改善脑功能,对治疗精神病有较好的疗效。

2、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仅科增强治疗信心,而且对患者培养良好的人生观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患者由于缺乏治疗信心,导致不能够坚持治疗,病情迁延日久,十分痛苦。因此,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治疗精神病注意事项中关键的一条。

3、面对患病事实:每个人都可能患精神病的,所以患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患病的事情,要面对现实,同时也处理好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不要让病

症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做到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还有不让工作和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也要帮助患者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的时候,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生的叮嘱,按时服药,不要认为自己的病好了就拒绝服药,或者是擅自把药物扔掉,和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将自己的病情及时和医生反应,让医生给自己出主意和建议。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及时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2.精神病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家综合性医院, 从事护理工作的241名护士;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家精神专科医院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176名护士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症状自测量表 (SCL-90) [1], 各症状效度分数为0.77~0.99, P<0.01, 加上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无记名方式调查。由临床心理工作人员统一指导, 独立完成问卷。本次调查发出调查表430份, 有效回收417份, 回收率96.98%。

1.2.2数据统计

资料输入计算机计算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 综合医院护士组、专科医院护士组与常模间各项指标比较, 采用SPPS 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综合性医院护士组,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0岁, 平均 (31.81±7.06) 岁;从事护理专业最短1a, 最长35a, 平均 (14.17±7.51) a。专科性医院护士组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2岁, 平均 (31.53±9.32) 岁;从事护理专业最短1a, 最长38a, 平均 (13.72±9.38) a。2组间年龄比较 (t=0.62, P>0.05) 和从事护理专业时间比较 (t=0.9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比较

见表1。

2.3综合性医院护士组、专科性医院护士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比较

见表2。

注:与中国常模比较, *P<0.05, **P<0.01。

2.4护士SCL-90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检出人数

见表3。

3讨论

临床护士较一般人群表现出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许多调查研究所证实, 主要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2,3]。一些对精神专业护士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也证实专业特殊, 专业护士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4]。本次研究采用SCL-90量表对3家综合性医院和2家专科性医院共417名护士调查显示, 多项指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 特别是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恐怖表现较为突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工作是一种体脑劳动相结合的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3], 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医院有“举证倒置”的责任, 护理人员除了完成繁重的基础护理和技术操作工作外, 必须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书写护理病历, 由于学历、护理观、业务能力、文字水平等原因的影响和没有统一规范的护理记录书写模式, 引起焦虑、恐怖, 工作的高度紧张、人命关天的责任容易引起精神紧张, 产生情绪波动, 出现抑郁、敌对情绪;临床上严格要求, “三查七对”制度的落实, 使护理人员养成了反复检查核对的习惯, 出现强迫症状;面对医疗市场的竞争、医患矛盾冲突、社会的偏见、职业风险、生活不规律以及经济收入的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引起护理人员的负性心理反应。

本次调查综合性医院护士组和专科性医院护士组的结果表明, 综合性医院护士组心理健康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专科医院护士组, 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 其中阳性项目数及抑郁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类医院护士组对比, 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综合性医院护士, 提示不同专业护士人群中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可能与精神科护士接受过心理护理学教育、每天面对精神病患者, 为其实施健康教育有关, 心理素质相对较好一些。总之, 作为护理管理人员, 更应注意护士心理动向, 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本次调查中共检出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者19名, 总检出率占4.56%。这一部分人, 心理素质不健全, 一旦遇到生活上的应激和工作中的压力, 可能导致精神异常, 故应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护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职业, 其服务的对象是各种患病的人群, 因而要求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由于护理工作的高度紧张、高度风险、高应激性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提示护理管理人员除了加强职业道德技能训练, 熟练护理技术外, 更应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人为本, 了解护士的心理需求, 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护士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职业环境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护理人员的感受。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 以增加护理人员对医院的满意度, 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提高福利待遇, 认可工作成绩, 从根本上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消除身心疲惫, 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

[2]董毅, 李晓驷, 周华丽.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10 (2) :98.

[3]马章淳, 温贤秀, 向国平, 等.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1) :848.

3.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31-03.

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积极控制病情,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药物治疗下,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缓解。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精神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5岁,年,平均年龄(40.23±5.9)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力障碍,均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

1.2方法-

从着装的要求、护理人员形象和态度、治疗效果、护患沟通、医院环境和娱乐生活等方面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每项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5个等级,最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1.3心理护理的方法

1.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文静、沉稳,给患者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尊重、理解患者,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变换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技巧,把患者当亲人、当朋友,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1.3.2 心理疏导 首先要让患者认清自身的情况,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现实。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在社会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患者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较激烈。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该病可治,树立信心。不歧视患者,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平等的姿态和患者聊天拉家常,体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觉到温暖。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体贴、鼓励、支持患者,使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患者坚持按时服药,经常到医院复查,减少复发[3];生活要有规律。要让患者在家庭得到温暖的同时, 鼓励患者不要把自己当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多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做到自食其力,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降低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1.3.3 针对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护理。①患者非主动入院,心中愤闷,且对环境陌生、恐惧感,部分惧怕治疗,心理产生不安全感。此时要热情诚恳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逐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其心理需要。②患者进入缓解期,常为发病时的病态行为(如丢失钱财、打砸物品等)后悔莫及,对今后的生活心灰意冷。此时要关心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分析有利因素,巩固治疗效果。正确对待过去、重新开创未来,树立积极的心态,重新开始美好生活。③疾病恢复期患者 存在各种心理负担,如预后、复发问题等,常陷入痛苦思索中不能解脱。此时易出现自杀意外,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和自己,帮助患者分析发病原因,总结发病规律,制定预防措施,教给患者防病知识,鼓励患者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依靠科学战胜疾病。④对有共性的心理问题,组织患者座谈讨论,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共同战胜疾病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30例精神疾病患者经临床治疗、护理后,有效控制了病情,患者住院期间精神状态及情绪均有明显的好转,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达85%。

3讨论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应用精神病理论及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鼓励及劝解患者,改善或调整缓解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及信息,可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重新走上社会、融入社会,起到积极作用[4]。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且对稳定患者病情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引导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渔屯.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童俊玲.以语言沟通为前提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上)[J].实求医问药,2012,10(4):144.

[3]梁慧君.随访心理护理对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7,7(3):27-29.

4.精神病心理测试题 篇四

精神病测试方法很重要,这关系到患者的疾病判断。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影响很大,需要通过一定手段治疗,才能帮助患者走出疾病困扰。下面通过精神病的表现,给大家介绍一些精神病测试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很准哦,一起来看看吧!

抑郁症的心理测试:回顾前一阶段的生活,是否发生如下情形:没有发生0分 ,偶尔发生1分,经常发生2分。

1、时间紧迫,不够用?觉得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

2、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没时间休息

3、虽然已经下班,但是还常常惦记着工作

4、担心别人对自己不认同

5、暴躁、易被激怒

6、感觉大家都不喜欢自己

7、身体有慢性疼痛

8、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暴饮暴食、服用药物

9、常常担心自己的经济难以支撑

10、情绪时而躁动,时而低落、觉得一切的`失误都是自己的错

抑郁症的心理测试解析:

程度低下:(0D10分):心理压力负担程度低,虽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但可能生活缺乏激情,比较简单沉闷,需要增加适当的动力。

程度中等: (11D15分):心理压力负担程度中等,这种压力指数,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某些时候压力较大,但仍可应对,只要保持平稳,则不会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

5.精神病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五

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去,但是雷锋精神却永存。时时处处都可见到“雷锋”。在我们家附近,就有一位雷锋式的青年。记得那一天,我在小区玩,看见他去拎着垃圾袋从楼道出来。就在这时,只听见他说:“大爷,干嘛去了啊,拎这么大的包。我来帮你送家吧!”接着,青年顺手把垃圾袋放在路边,接过大爷手里的包,扶着大爷朝一幢楼走去。那位大爷很是感激,连连说:“谢谢!谢谢啊!”

后来,听我外公说,这个青年在我们小区很出名,出名的原因是热心帮助人。小区里有好多人都受到过他的帮助。甚至连清洁工阿姨清理垃圾,他也帮忙。就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竟然遭到了不幸。听外公说,他为了救一个小孩子,被车撞,最后没有抢救过来。其实,他在这个小区里是公认的雷锋。虽然他没有名,但是接受过他帮助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

6.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演讲稿 篇六

临洮中学高一(10)班 吕芳霞

为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和建党90周年,全面推进在全国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立足中心、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是为了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今天,它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旅程。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利思潮的泛滥,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渐渐淡出有些青年人的视野,退出了有些青年人的记忆。不少青年人甚至连青年节也不知道了,更不知道雷锋是什么人。据调查数据显示,70%的青年人明确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半天假,90%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过青年节。基于此,一些人发出了当代青年“有青年,无五四”的感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热情澎湃,朝气蓬勃,代表的是热血和激情,代表的是新生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人应该如何继续弘扬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我们的口号是:“有青年,有五四,有雷锋”。我们的决心是:“有青年,有五四,有雷锋”。我们的做法是:“有青年,有五四,有雷锋”。做为青年人,敢说敢当,拿得起,放得下,字典中无困难二字,更有立说立行的魄力。心若在,梦就在。青年在,五四在,雷锋在。“不 1

畏浮云遮望眼”,暂时的迷惘不可怕,走过迷惘,就是坦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五四精神还有两个关键词是民主、科学。实现民主和科学的途径就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而科学的实质则是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社会发展了,青年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改变,但青年肩上承担的民族复兴的重任仍然没有变。让五四精神储存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让青春的光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绽放。

让青年人的梦想能够成为梦想,就不要让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左右了或者扼杀了青年人的梦想。让他们放手一搏,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青年,热血沸腾,活力四射,富有雄心壮志。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把炽热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结出丰硕果实,让五四精神常青。

青年人要永远敢于豪迈地大声宣称:“有青年在,就有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在。”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

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 4

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臵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是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 6

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更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7.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七

1 研究对象和工具

1.1 研究对象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包括女护士和男护士, 主要为女护士。分别通过精神科女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常模对比进行研究[2,3,4,5,6,7,8,9,10]、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比进行研究[11,12,13,14]、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精神科护士之间的对比进行研究[20,21]、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对比进行研究[15,16,17,18,19]等方式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受到影响。

1.2 研究工具

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常用的有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2]、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15]、焦虑自评量表 (SHS) [23]、职业倦怠问卷[24]、生活事件量表[11]、社会支持量表[11]和心理健康测量表[25]。其中, 29篇论文只使用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14篇论文使用了2种以上的量表, 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引起因素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研究。

2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2.1 精神科女护士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常模,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26], 主要表现在焦虑和抑郁等方面。

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科特定的工作环境、工作应激造成的。但邓明星[1]的研究却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并非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然因素,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者通过充分了解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和精神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 实施人性化管理,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沟通, 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 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2.2 精神科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强迫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27], 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护士人数较少, 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职业社会地位不能被人理解认可等。而李翠芝等[31]的研究却认为男护士与女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可能原因为:男护士处理应急事件比较果断, 在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及意外时, 比女护士容易控制局面;同时, 男性从事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 容易得到单位的重视及培养, 其优势较大。

2.3 邓明星等[1,27,28,29]的研究表明,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理由有: (1) 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精神科护士具有专业知识和长期护理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经验, 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其心理应激能力, 从而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4) 精神科护理管精神科护理人理者人性化管理等因素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当然, 也可能由于精神护士的专业知识, 有人可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症状,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掩盖了一些症状。

3 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工作环境

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缺乏自知力, 时刻都可能出现逃跑、自杀、伤人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 长期处于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中, 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导致精神科护士凡事必须反复、细心检查。另外, 相当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屎、尿和痰等分泌物随处可见, 加上病房的封闭式管理模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护士感到压抑。同时, 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精神病患者有歧视, 甚至是有些精神病患者家属都不能正确的看待精神病, 把患者当成是包袱, 扔进院后就不管不问, 从而增加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3.2 社会因素

社会对医护的尊重程度有差异。医师的职业地位, 不管是从患者家属的角度, 还是医院的待遇方面都要远远高于护士, 致使精神科护士大量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平衡, 从而导致精神科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缺乏自我满足感。

3.3 性别

2004年有研究表明, 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女护士差[11]。究其原因, 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男护士不但承担着维护患者安全, 而且由于性别原因充当了保护女护士的角色, 随时可能遭受患者的袭击, 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致。其次, 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关。同时也有环境社会的因素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但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男护士处理应急事件比较果断, 在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及意外时, 比女护士容易控制局面, 避免了患者的不依从性。因此, 男性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优势较大, 应该大力提倡男性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3.4 文化层次的差异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528400)

文化水平越高, 专业素质相对较高, 因而自我保健意识及心理应激防御能力相对较强, 从而在总体上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高学历护士大多数是医院的骨干, 更容易得到医院的重视和培养, 工作技能和技术水平提高较快。

3.5 工龄

3.5.1 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年轻好学、思想活跃和接受新事物

快, 而且由于社交活动比较多, 自我调节的方法也较多, 生活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心理压力相对轻。同时, 这一年龄组的护士文化层次比较高, 适应能力强, 能把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 既使自己也受益, 也有利于患者。

3.5.2 工作11~20年以上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这一工作年

限的护士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 是临床工作的骨干, 但同时也是压力较大的时期。另一方面要面临家庭的压力, 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 身心比较疲惫, 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3.5.3 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这可能与学历层次较

低, 知识结构陈旧, 固定的思维模式已形成, 同时由于接受新知识较慢, 不擅于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较易出现心理失衡。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 躯体疾病相应增多, 同时由于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引进, 竞争越来越大。因此, 在长期高度紧张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影响下, 易影响心理健康。

4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4.1 护士上岗前应进行心理测定和岗前培训, 针对精神科的特色, 提高护士自身保护和防范患者发生意外的技能。

4.2 社会各界和院领导应重视精神科护士,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采取一定的措施定期对其减压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

4.3 给每个护士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4.4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定期对其进行讲课/训练, 全面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8.关于佛教精神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佛教 佛教精神 心理健康 研究

1 佛教精神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理解世界、理解人类的独特视角

佛教精神作为人类文化成果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人类本身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对人心理活动的分析相当精致,不但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佛教精神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自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它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调节人的心理功能,维护心身健康的实践当中也有着特殊的心理学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利用佛教精神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

1.2悠久历史蕴藏着心理智慧

佛教是人类哲学的一部分,其间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心理学资源。佛教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佛教哲学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佛教对身处儒、释、道文化熏陶下的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深有启发。梁启超很早就提出佛教心理学这一概念,他在《佛教心理学浅测》一文中说过:“我确信研究佛学,应该从经典中所说的心理学入手,我确信研究心理学,应该以佛教教理为重要研究品。”[1]历史上可能没有哪种哲学或学说会像佛教这样直接针对人的心理。从佛教的根本目的来看,佛教是为了助人解脱烦恼的。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博大精深的佛教理义,几乎包容触及了心理学研究的各方面的主要问题,建构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古代心理学知识体系,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佛教精神指出一切痛苦的根源,昭示生命的意义价值,引导人们认识心中的秘密,抛弃内心的贪、嗔、痴,防范心理疾病的产生,帮助人类建立健全的身心。

1.3佛教精神承载着心理的寄托与慰藉

世间信仰虽有不同,却都是为了解救人类的痛苦,使仿徨无助的心灵得到慰籍,让人克服生老病死的恐惧,恢复原有的善良天性。佛教的基本教理研究,使人们更加了解佛教慈悲的精神,从而改善不良行为,使自己逐步向善。佛教也被认为具有治疗功能,它能治愈个体心理或者心灵的疾病;心理学也成了很多佛教法师、基督教牧师的必修科目,在招募信徒、解决信徒的心理问题时,心理学能为不同宗教的法师、牧师与信徒沟通搭建有效的心理平台。佛教精神承载着心理的寄托与慰藉,帮助人们化解人生的痛苦,从而生活得更幸福。

2 佛教精神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向

2.1佛教对自我意识的研究

佛教的一切教义都是围绕着“心”,在某个程度上,佛教与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旨都是为了人类最终关怀的永恒话题,使人的身心得到圆满健全,从意识自我觉醒,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觉醒,意识到自身的种种烦恼如何消除和转化,需要一种自我心态的调整,需要一个宁静的自我觉醒。佛教精神中关于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对自己存在及对周围人物关系的意识,其中更加深入研究于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方面,以信仰作为出发点来研究自我意识的状况。西方心理学界大多采用佛教坐禅及禅法的方式来探索自我意识。东方对于自我意识更趋向于自我精神的追求,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向往,达到我执我见、无我、超越世俗的境界。

2.2都市佛教与心理治疗新发展模式

多元文化论是近年来西方兴起和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想倾向,强调所有文化和各种类型的文化价值观的平等性,相应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希勒斯明确指出,应当研究当地民众内心的自我经验,即与当地文化有密切关系的经验及思想。[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西方佛教与心理治疗的结合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而从各种的临床心理分析报告和医学报告来看,佛法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自20世纪90 年代起,中国正是走向城市社会的转型时期,作为经济发展象征的现代都市,人们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生活往往显得比较缺乏、荒芜和苍白;陷入"忙碌"、"紧张"、"压力"、"孤独"等生活状态,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新世纪需要佛教心理学化、生活化,以佛教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及丰富佛教,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都市佛教"逐渐受都市人们青睐,成为佛教这样一个古老宗教信仰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2.3佛教精神在心理咨询师成长和修行中的发展

佛教中“自心即佛,自性本觉”是禅关于佛性问题的观点,也是其建立顿悟学说的根本依据。禅关于佛性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认为佛性人人都有,人人平等。有一个明心见性的瞬间,从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到变为彻底认识自我,从茫然不知所措变为有坚定的自信心,从依赖外力拯救变为自作主宰,精神素质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人格得以完善等等,都是众生心而成佛,后来一般表述为即心即佛。其二,认为“自性本觉”。自性就是人性,即在人性中,为人心中的一种本性,人心即佛心,心性相同。强调对戒、定、慧的修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修练,培养觉知和平等心,能有效的培养超个人品质,得到无限性的内在喜悦与精神自由。它对于影响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主要体现在道德的训练、定力的增强、感受的敏锐性、动机的转向、自我觉察力的精练和智慧的提升等几个方面。国外尤其是美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将内观、禅修等佛教修行法门引入心理治疗和心理培训当中,结合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引导患者走出困境,同时也作为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传统中国人极为重视自我改进与修身养性。

2.4佛教对受重大灾难人群的危机干预

佛教在心理调适方面有其特殊功能,作为信徒重要的精神上的社会支持来源,能够为个体减轻压力、缓冲刺激性事件的消极作用;同时,又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个体提供信念支撑,促进个体在突发的灾难性事件后调整认知,平和对待生死。陈麟书这样解释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

2.5佛教禅学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有关佛教禅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及。有关禅学与心理治疗关系的研究最多,主要是采用内容相似论证法将禅学思想与现代心理治疗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将禅的平常心是森田疗法、禅的妄念与认知治疗以及禅的悟即菩提与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作比较和探讨;对比禅学的思想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禅修中思维锻炼和心理调伏的禅宗牧牛图,对彻底消除心理问题,永断烦恼之根而达到解脱之境是有借鉴意义的,指出坐禅与冥想等禅法是可以运用于现代治疗技术中。此外,有关禅学与人格关系的研究也较多,主要是把禅学的理想人格与各心理治疗流派的人格构建进行对比,指出佛教理想的四种人格类型;分析禅宗的成佛与涅槃境界和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理想人格的异同点。

3 佛教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应用

3.1戒律

佛教戒律的制定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很多戒条就内容而言与社会公德是一致的,都是防非止恶、扬善崇德。最为典型的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仅是佛门的基本戒条,也具有普世伦理的意义。这就为佛教戒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佛教戒律还有多种内容和多种划分,但总体上看都是佛教思想家根据他们对社会和人的本质及存在状况的思考而提出的对人的应该或不应该的行为要求。

3.2禅定--禅修

禅定包括“禅”与“定”两方面的内容。“禅”是一种在身心宁静的状态下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定”则是心灵的一种高度聚焦、专注一境从而达到不散乱的状态。禅定中,修止为基础,获得“定力”为目标。禅定与心理分析有着极大的相通,禅定者能达到甚至超越心理分析的心理健康目标。

禅修的实践和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强调对戒、定、慧的修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修练,培养觉知和平等心,能有效的培养超个人品质,得到无限性的内在喜悦与精神自由。它对于影响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主要体现在道德的训练、定力的增强、感受的敏锐性、动机的转向、自我觉察力的精练和智慧的提升等几个方面。作为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的禅修,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可以优化生理结构,健身益智,有助于从总体上增进心理和身体健康。

3.3 认知行为取向疗法

认知行为取向疗法与佛教思想与修行方法整合,例如:贝克的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都是遵照“禅”的精神展开,其最终目的是解除心理疾患者的苦恼,重建患者的认知系统。这些方法大多强调注重当下,并通过内省、反思、识别不合理信念、远离不合理信念、建构体验、培育积极信念等达到与“痛苦”的分离,从而摆脱神经症的症状。

3.4 中医与佛教整合调心方法

佛教是一种信仰,而中医是一种医学。然而他们相同之处都是在于具有调心的部分,医可以协助一个人调身调心,佛学可以帮助一个人长养智慧跟慈悲,中医与佛教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中医是针对疾病做治疗,佛教是针对烦恼作处理。中医治疗人的一生的当中可能会有的心理状况,而佛教是处理生生世世的生死问题。因此在时间上虽然有所不同,可是处理生死问题的时候,需要医学来帮助人的身心的健康。而处理到身心健康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心灵的提升。两者做一个整合,可以对人的作全方位的关照。不只是照顾到身体,不只是照顾到心理,还照顾到人的灵性成长,这会是一个全方位的一个治疗的方式。

4 佛教精神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发展的不足

4.1佛教精神本土化发展局限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学科体系产生于西方,并于20世纪初期经由中国早期留学生的翻译与引介而进入中国。“输入型”内容过多,在其介绍与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与实际情境产生某种冲撞和交织,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如何将西方的佛教心理学知识中国化,以及中国传统的佛教心理学思想现代化的疑问。从以往研究看,更注重经验层面的具体分析,也尝试在方法论贴近分析中国人某些层面的现实行为,但还较少直接指向系统性的本土化理论建构。中国佛教精神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也面临着科学化( 普适性) 和本土化两个重大的问题。

4.2佛教精神内容局限于禅宗思想

禅学是中国化的佛学,它包括禅定之学、禅家之学及中国化的佛学义理等,而不仅仅是参禅打坐。佛教禅学的精华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凡是人生的行、住、坐、卧等行为都能体现。目前研究大多围绕着佛教禅学开展,内观、禅定、禅修、静坐等,然而佛教精神内容博大精深,禅宗思想只是佛教思想的一部分。佛教生命观、“戒、定、慧”等领域仍需发掘,缺乏深入的领悟,理论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匮乏,佛教精神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视野受到局限。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梁启超说佛》,第109页,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2]奥弗洛伊德,解梦[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4.5.

[3]陈麟书、陈霞主编:《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17页。

[4]《都市佛教文化功能的现代转型与当代价值》,唐忠毛著,摘自《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上一篇:对工作岗位意见和建议下一篇:致奋斗在路上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