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共15篇)(共15篇)
1.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一
数字化环境下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连市一一七中学
张镝
教育心理学指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加以积极的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教学作为新教育形式的元素,不仅仅在于它的加入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走出了传统教室,还在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内在需求,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性质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我们就有更多的呈现方式。除了一些简单的图片展示,还可以利用电脑的动画演示、声音、快速处理数据的功能,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
2.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施受关系,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给足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1)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我;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使所有参与者为了实现全组的目标共同努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大家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分担着不同的角色,也会有意见的分歧和摩擦,学生就必须学着倾听、发言、判断,在不断的碰撞中调整自己的知识建构。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与内容是有限,1 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沟通。
(2)在人机交流中建立自信;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脑和网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补的机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马上理解的内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都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且,这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避免了被其他同学嘲笑的可能。此外,计算机本身就是教育的工具,利用一些软件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不同难度的巩固练习,并且使用这个工具来完成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永远对学习充满自信。
(3)人机互动式选择学习。例如,教师设置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反馈,帮助等功能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当学生做的很好时,计算机出示“真棒”;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计算机就出示“真遗憾!加油!”或者“你需要帮助吗?”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
(4)人机互动式对比学习。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大家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和成果拿出来“晒一晒”,对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好处。
(5)课后延续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学多少,如何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建立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里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而信息素养培养首先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作为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起始年级———三年级学生来说, 很多事物都是未知的, 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 平时的学习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操作来获取知识技能。因此,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从而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 活用教材, 整合梳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主动自主学习,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课堂实践, 阐述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以情境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兴趣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头, 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下, 积极探究、交流成果, 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巧妙地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情境, 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还不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 而他们的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 善于在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获得知识。因此, 他们对老师创设的情境最易投入, 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最为直接、最为明显, 最能激起其学习兴趣和参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1】教学《复制粘贴调整图形》。
导入部分创设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的现象——做“梦”, 以老师做了个很奇怪的“梦”, “梦”中和孙悟空交了朋友, 并跟它学会了一些会“变”的本领。此导入手法优于直接给学生看动画片、听乐曲等。
师:同学们, 你们平时睡觉中有没有做“梦”的时候?
师:前几天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你们想知道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梦”吗?
师:老师在“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交了朋友。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些什么本领?老师跟孙悟空学了几样本领, 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老师学的本领?
接着老师作好准备工作后, 快速地表演很多孙悟空的本领, 让学生在好奇、惊讶中来和老师学习会“变”的本领。在这一情境中, 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都被老师的情境所吸引, 这时再安排学生来自主学习老师这个神奇的“会变”的本领就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地步, 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学习成效明显提高。
二、多渠道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很多老师依据书本内容分为几个学习任务, 然后让学生看书完成一个个任务操作;还有的老师采用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一下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 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注意力集中还缺乏一定的持久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这样也抑制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老师对教学内容有重点、分层次编成一定的课堂学习资源, 并且让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 将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编写导学任务单。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信息课内容的习惯。可通过“导学单”来督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导学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书面学习方案, 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路线图”。它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默契合作、科学评价等自主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基本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内化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坚韧意志基础上的“持学”。
2. 知识流程图。
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帮助其自主学习, 把某些知识操作难点以流程图的形式来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有新意, 也可以让其进一步学习数学方面的图形知识, 培养对直观图到抽象图的辨认能力。
【案例2】教学《复制粘贴调整图形》中的“图形的变形”。
在教学“图形的变形”中, 根据学习内容分成了四个操作过程:改变大小/缩放、翻转、旋转、扭曲, 依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制作成知识流程图, 使学生从中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所包含范围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更易掌握、更易梳理知识, 而对他们后面的自主学习又多了一种学习方法。
3. 微课教学视频。
目前微课视频教学在各学科中从初步尝试到逐步推广, 它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学里由于学生的自身能力、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家庭条件及父母意识等因素的限制, 翻转课堂还不适合在三年级学生中推行, 但是微课视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资源。因此, 对一些操作较复杂、步骤较多的知识点来采用微课视频教学, 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质疑问难,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 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很喜欢、很好奇的心情, 因为他们发现电脑不仅可以打游戏, 还可以画画、上网、打字、写信发邮件等。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不能解释的新现象, 而这些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在他们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个难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知识拐点”顺势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自主解决问题, 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有疑问就有思考, 有深思才有问, 有问才有悟。质疑问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以疑答疑, 共同释疑。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下, 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四、自我评价, 完善学生自主学习
3.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措施和立国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质量的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他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变为自主活动时,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重视正确地运用各种知识、合乎逻辑地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上机实践,上机内容力求充满乐趣、形式多样。上机时教师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软件,逐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的基础以会为主,在会的基础上求快、求合理、简捷、正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动手的依据,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功能特点等,才能为动手打下基础,才会为快而准的动手操作提供可能性。教学中我们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分不开的,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命令、软件、语言等基本技能才能为动手由慢到快、提高正确率提供可行的路径。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人类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飞速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会很快被淘汰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传统知识更为重要。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在教学中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提高思维训练水平。我在教给学生画图软件在基本使用方法后,让他们自由作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思维。他们在没有约束的练习中想象非常丰富、构思非常奇妙,使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是面对信息社会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言之,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质,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之为信息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五、监控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学习过程,即时反思,合理调整原定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同时,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有研究指出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为复述与记忆复习两种策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4.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四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2-0104-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 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长时间的语文教育,学生已逐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师应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地相信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这种建构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彰显。
二 要努力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和氛围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就会造成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感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把他们独特的个体感受和个性展示出来呢?第一,教师要转变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要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让学生通过情感激发和内容掌握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引导他们与同学合作,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促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稳固而持久的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成果加以肯定和表扬,对不足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要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由于学生知识面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学生对把握课文内容也存在局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课文内容到感悟课文内容,把学生从已知领域引向对未知领域的探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伤仲永》时,我在学生已能翻译的情况下,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说‘伤’仲永呢?”学生说因为作者惋惜仲永。我又问:“仲永是天生之才,作者为什么还要惋惜呢?”于是学生就自主研讨课文,找出仲永的才能变化、变化的原因,以及从仲永身上得到的教训。就这样,一个问题把课文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解决了。由此可见,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找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次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后,教师要注意去肯定和赞赏,以激发他们再次尝试的兴趣。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多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如何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认识新事物,循此去探索思考,将课内的迁移到课外,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发挥,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广泛地用于自学中去。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同时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与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廖良国著.优秀教师成长解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09-02
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应试教学的影响,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在“为什么”的中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三、积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情景,巧设问题,使学生乐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2、大胆质疑,乐于思考,独立自学。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说过:“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每学期刚开学,我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我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3、逐层指导,巧妙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在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4、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四、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苏霍姆斯基认为,学生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奖励的语文本,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学生会在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6.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六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怎么操作,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觉得语文教学全部过程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等,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的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
应的学习方式。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摸索,把自己的一些做法记录在此,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批
评指正。
一、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
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的。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知提出问题。
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
究。
其次,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第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告诉学生文章那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过渡的段落等,看它的含义和作用
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此外,还可以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等。总之,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
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 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
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
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7.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七
一、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实际相联系,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等特点, 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环境, 把学生引入到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情境当中,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身临其境, 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讲《powerpoint背景设置》时, 我先展示“自己的照片”和“我的家乡青云山”幻灯片, 让学生在幻灯片中看到教师的照片和教师的家人, 真实的人物照片和简介, 美丽的画面和动画效果, 再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学生们都赞叹不已, 看完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想为自己的家也做一个幻灯片。创设这个完全真实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还主动地探索:“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里面的照片是怎么放进去的?”“里面的音乐怎么放的?”等问题, 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总而言之, 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最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二、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 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印象才能更加深刻。例如, 在讲解“查找与替换”内容时, 我在教学中故意出错, 在输入表格文字的过程中, 故意输入错了一组事先设定好的、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语, 上课我让学生改正错误, 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找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在实施过程中, 有的用逐字修改的方法, 有的则利用刚学过的“复制与粘贴” (教师应适时地对这部分同学提出表扬) , 然后切入到《查找与替换》这节课, 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 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每次动手, 都会让学生感到有一点点成就感, 随着学生信息的增大, 学习劲头也就越足。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协作, 完善自主学习的行为
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不仅要能够进行独立创造还要会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 试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获得的认识开展思索、交流、讨论、操作, 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例如, 要求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题为《走进山东》课件来介绍家乡的人文地理。规定时间为20分钟。20分钟完成, 对个别学生来说要求有些太高, 所以请学生6人一组, 自己分工。分别担任组长、美工、编辑,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自的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内的工作;编辑要确定本组的主要内容;美工指导组员如何布局、搭配颜色等等。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这样一来,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很快就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四、优化教育评价方式, 巧用星卡评价, 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 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细细想来, 如果只是用激励性的语言, 确实有点单调, 再加上评价语言不能及时更新, 难保学生不厌烦;再者, 口头激励转瞬即逝, 并不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记忆。因此, 我们学校尝试采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星卡激励。所谓星卡激励就是一种以星换卡的激励手段。学生把课堂上老师奖的星, 积累到一定数目以后就可以换卡了, 每十颗星换一张过级卡, 毕业时学校将根据过级卡的数目颁发奖学金。以“星卡”为激励手段, 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使每个学生更加欣赏自己, 超越自己, 从而实现学习动机的强化。
综上所述, 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 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本人只有简单的几点看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真正达到学生自主。
参考文献
[1].《如何在主题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实施任务驱动, 激活计算机课堂》
[3].《新世纪教师素养》
8.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八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动机;实践;自主学习;创新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人才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应处于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为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已对信息工具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这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操作控制这些工具,特别是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充分利用这种积极因素,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了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入语和引起学生兴趣的讲解语。如:在新授文字处理系统Word时,我让学生欣赏了由教师设计的电子报刊,并将电子报刊打印出来让学生传阅,学生看到彩色的电子报刊十分感兴趣,从而对Word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键盘指法练习是非常枯燥的,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在电脑上演示计时敲击字母,然后对学生说:“你想和电脑交朋友吗?你想当电脑小专家吗?请同学们跟老师学用正确指法快速敲键。”在每次授完部分键的指法后,我会边巡视边鼓励:“某某的指法很正确,他真像个电脑小专家。”这种鼓励也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
例如,我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链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链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链接,查阅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新知,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会听。学生在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排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大多小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机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3.会想。思起于疑。教师要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想问题。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来发展和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5.会做。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利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电子贺卡制作,利用Word进行作文、班报的编排。
四、训练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七年级学生时应做到把复杂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简单通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在介绍计算机的构件——存储器时,我把“存储器”比喻成“磁带”,介绍存储器中的信息取之不尽,以旧代新时,将信息比喻成在磁带中录入的“歌曲”,每次听磁带时,听到的都是歌曲,直到将“歌曲”冲掉,录入“故事”,以后听到的就是“故事”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高年级阶段,可以适当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生学会运用Excel进行求和时,先出一道计算题:四(1)班有学生54人,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三得98分,李四得87分,王五得69分……求全班的语文总分是多少?让学生用笔算,同时教师用Excel的求和公式算,学生感受到用Excel的好处后,再向学生介绍列标记、行标记以及数据的输入,最后讲解如何运用sum进行计算。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受社会实践经验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向有意性和目的性发展,此时想象力更具有现实性。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各种环境。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之后,开展一次以“科学幻想”为主题的画图比赛,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中自由发挥,驰骋想像,大胆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的创新能力。在对八年级教学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让学生设计一篇既有文字又有图片的作品,使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有个学生还利用画图工具绘制了一幅名为《春游》的图画,并且将它插入到自己写了一篇《记一次春游活动》中,创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佳作。然后,展示作品、享受成功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活动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功。例如: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9.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九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景家店学校
冯新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小学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优越的空间。
近年来,我们围绕复式教学,在单式班中开设的“单式复教、分类指导”的课题研究中,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现了“面向全体、分层递进、动态优化、同期达标”的实验目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单式复教”是指在单式班中进行的复式教学。即在单式班中按一定方式(如学习成绩优劣、爱好兴趣的差异等)分成两部分,实行“合—分—合”总体教学环节,动静交替两三个回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一、“合”中激情,“分”中求知。
单式复教第一个环节是“合”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疑问。如果第一个环节处理的好,学生求知欲望浓,积极性高涨,效果自然就好。在“单式复教、分类指导”教学中,有效的组织“合”的环节中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内在潜能,自觉主动的去探求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从不将问题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自己“悟”出。那么,学生的感知会更直接,记忆更深刻,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一文中,我在“合”的过程中先利用教学录像带,播放《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让学生初读文章后,进行了“分”的教学,采用了“隐形分组法”:给同学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
1、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他用心何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诸葛亮是用什么方法“造”的箭?他的才能比周瑜高在哪里?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5条)?三个题目难度不同,学生想回答哪个题目都可以,回答相同题目的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因为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当然就好。同时,学生想完整地回答好每个问题,必须反复地读文章,理解内容,也达到了教学目的。符合了波利亚的教育思想:“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二、“动”中质疑,“静”中发现问题。
“单式复教”同样存在“动”与“静”的交替,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水平不一样,因此在“动”“静”交替中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问题,貌似不同,目的一样。“单式复教”教学中采用“动”与“静”横向并轨进行,“合—分—合”纵向交替进行的教学结构模式,这两项教学活动,互为补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课堂教学重要做到有机联系,紧密配合。在“动”的部分中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展现自我,鼓励求异思维,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加科学引导,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谜团,达到豁然开朗,心中释然的境界。而在“静”的部分学习中,在小助手的配合下,通过阅读、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见解和发现,实现自主性学习的目的。我教《将相和》一文时,在“动”“静”交替环节中,我给“静”的一组布置了题目,其中之一是“你觉得文章人物中最值得你崇拜的是哪位?为什么?”,在“动”“静”交换后,我发现16名同学中,喜欢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蔺相如的有9名,喜欢作战勇敢、知错就改的廉颇将军的有6名,还有一名小同学却喜欢赵王,大家说赵王有什么好,胆小怕事,遇到事情什么办法都没有。可这位小同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赵王大胆使用没有官职的蔺相如,说明他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而蔺相如两次立功,都得到了赵王及时的提升和赏赐,怎能不说赵王是一位明君?这位同学的分析入情入理,我在肯定其他同学回答后,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大家:在战国时期,虽然赵王较弱,但因为赵王用人得当,赵王成为最后一个被秦国吞并的国家。这样,同学们求异思维得到保护,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观察问题也会向多角度和全面性方面发展。张杨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三、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习的合作性。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只有具备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才能永立潮头,处于不败境地。培养人才的责任在教育,教育的责任在教师,作为教师就应该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竞争的舞台,在竞争中使他们意识到只有合作协助,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单式复教课题实验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的气氛。让学生在竞争中懂得: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我在一次情景想象作文教学中,就尝试了一种合作式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文一开始,在“合”的环节中,我让大家看了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画面。第一幅:碧水青山,野花盛开,彩蝶飞舞,牛羊出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幅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却是黄沙满天,裸露的土地上现出了大小不等的树桩,在一株枯树下,一个人头骨被沙土掩埋了一半,给人凄凉和悲惨的感觉。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次作文的题目和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是什么原因将美丽的土地变为满目苍凉?我采用“一帮一”隐形分组法,让学生自由分为6组,根据画面以及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作文应确立什么主题,主要突出哪个方面,每组自由选一名学生上台汇报。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作文,可以一人执笔,其他同学协助,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作文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修改,然后,我从每组中选择一名同学作为评委,请各组自选一名同学上台读文章,本组内同学还可以及时补充,评委进行打分。这时气氛相当活跃,每个人对本组文章进行修改,力求达到最好。最后进行评比,选出优胜奖。在作文中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得到了体现,思维得到了开发。真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0.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季必胜
摘要: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获取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提供交流机会,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提出问题、有效实施、体会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获取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施的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学画笔工具时,教师介绍完“圆、椭圆”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画着圆或是椭圆,没有美感也没有确切的意义。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等图案。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触发了学生的灵感;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再想想、再画画,于是,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娃娃的脸、车轮、钮扣、呼拉圈、钟表、圆盘、糖葫芦······等美丽
且有意义的图画。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教材和电子教材有机结合,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实现个性化学习,超前性发展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可供学习的环境、资源以及相应的能力。学习资源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英特网中和教材有关的已有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大信息量,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地学习;三是利用局域网和教师自制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可采用个体式学习方法,也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四是利用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如学生利用Powerpoint技术,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成演示稿,和同学交流,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和传统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到五会:
1.会听。信息技术课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发现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排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大多小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3.会想。思起于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精神。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交流语言准确、到位。
5.会做。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例如:利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电子贺卡制作,利用word进行作文、班报的编排。
(四)提供交流机会,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功,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小报的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己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教师让他们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感,也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并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体会和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中,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41-02
二十一世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去深入的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这一被动的线性的课堂接收过程,教师的作用始终站到了主体位置,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被忽略和轻视了,学生的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要求进行,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
众所周知,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才会实现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想学、会学和恒学。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和生成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倡导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取了学科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就拿语文教学的课前引导来说,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经典而又难懂的古文古诗,课前对写作背景和相关典故的了解,往往会使学习轻松许多。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提供的网络资源内进行信息搜索,为理解古诗古文做好准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焦点谈起,为此我设置了如下导语: “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投身自然,抒发情怀。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曾夜游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赤壁赋》,当他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感慨万千,高唱大江东去,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共同来感悟东坡居士的复杂情感。”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情感的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去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吸引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获取知识的欲望走进课堂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和体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比如,语文学科中的诗词教学,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首词应读得铿锵有力。教师通过展示视频画面,滚滚长江画面和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词中描绘的那个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场景之中。采用声像复合的格式,在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同时,并伴有标准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认真听读,掌握朗读的节奏,同时还学会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进行处理,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深切地领会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教师利用课前在课件中设置一些游戏激趣,活动激趣,在教学中逐步淡化教师主体作用,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迪、交流、点播、切磋。学生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关注社会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上网等方法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中,引导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地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求知,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1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二
我校至2014年3月组建课题组, 以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为载体, 多领域对该课题进行了反复研究, 归纳得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现浅析如下:
1 充分做好预习设置, 让学生对陌生的信息有明确的搜集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个明确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小学生年纪小, 对信息是很陌生的, 学习目的有不明确。为此, 教师要做很多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学生对陌生信息进行明确的收集, 让学生对信息搜集有明细的目标。其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即, 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任学科的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所处的网络环境的地位, 挖掘教学内容所需的信息资源, 精心设置问题, 做好学生所需在网络上搜集的信息的预习设置。把学生所需预习的信息, 至少在课前一天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回家或在其它场所, 借助网络信息平台, 完成信息搜集任务, 准确记录预习所搜索整理的结果, 并作简单的分析和记忆。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的预习,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要求家长每天做好孩子自主搜集的监督。
2 充分做好学生搜集的信息的处理和展示, 让学生有一个搜集信息的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对事物研究的成功体验”。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按预习设置搜集到的信息, 教师须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让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有个优或差的成功体验。教师尤其要在课堂上, 通过课堂合作交流的环节, 有效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在小组交流环节就得到应有的价值评判, 搜集得到的信息通过交流整合形成组内共识, 然后老师再通过成果汇报环节, 让组内好的信息共识得到充分展示, 师生给予积极评判。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搜集信息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的兴趣。
3 充分做好阶段性反思和总结, 让学生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效率
“反思和总结是对自己所做出行为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其实质是对认识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和自我感悟”。反思和总结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反思总结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定期的班级总结会、研讨会或学生的才艺展示等形式, 不断反思、总结和提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爱好、方法和成果, 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爱好、方法和成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定位, 从而让学生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效率。
4 多形式激励, 让学生在反复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自信心
“所谓激励, 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性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 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对学生而言, 多形式的激励, 可以很好地开发其潜在能力, 促进其充分发挥才能和智慧, 增强自信心。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当然也离不开多形式的激励。
1) 现代的学校, 一般情况下不仅配有多媒体教室, 而且在随时更新多媒体网络平台。有了这些硬件设施, 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学校良好的网络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 学校及时在每期或每学年表彰奖励一批在网络环境下,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网络自主学习之星”;积极向高一级学校推荐“网络自主学习之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校长和学校的充分肯定。为此, 学生就会在脸上有无尚荣光。
2) 通过教师定时或不定时地颁发班级“网络自主学习之星”奖牌, 评选“网络合作学习团队”, 每周、每期或每月召开表彰会, 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期中或期末向校长和家长推荐“网络自主学习之星”等方式, 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充分肯定。
3) 由学校和教师引导家长对孩子通过网络搜集的信息进行首次积极评判, 并加以语言激励。然后要求孩子将每天教师的课堂评判带回去, 和家长的评判对照, 让家长和学生都能分享此过程的成功体验。同时家长设立孩子被评为“网络自主学习之星”的奖励激励机制, 发挥家庭激励作用。让孩子体验到搜集和处理信息就是人生学习的一大快事。
13.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三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它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即自我控制的学习。“自主”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的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情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通过同实物演示情景、用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所学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并且记住所学的语言材料。如我在教sweater、shirt等各种衣物名称时,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并创设了不同的情景把它们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感到特别新鲜,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这些英语与实物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同时,我还借助录象、录音、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二、激发兴趣,使自主学习进行有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多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知识的建构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完全对他们陌生的知识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教师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让学生体验“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感觉。其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将教学内容与电教手段、游戏性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结合等等来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
一个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形成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多种方式,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为激发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目标明确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集中,重点也容易突出。由此为了让学
生在学习中养成质疑的精神和问题意识,我明确课时目标一般不超过两个,自学、质疑,讨论都围绕目标进行。由于目标中提出了学生所要质疑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并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的真实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等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目的。
四、自我探索,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会产生自我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因为一方面,自学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采取不同的策略,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我每一次在教新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汇报情况,然后在上课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后,让他们自由组合,自创情景,自编对话,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平时,鼓励他们多看英语课外书,并定期进行汇报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习惯。由于学生的自身的认识不足,学生完全自学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既主动地去学习又不因为难度太大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应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她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支架应该针对学习者的需要,与学习者的操作能力水平相适应。当学习者需要较多帮助时,教师来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慧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当学习者并不需要太多的帮助时,教师就应放手让学习者靠自己去取得进步,从而真正做到多学而少教。
五、自主学习,来源于自主型作业。
英语作业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抄抄写写。教师应该留一些自主型的作业。
首先,布置的课外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可让学生自制英语手抄报,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提倡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卡,摘抄本,摘抄课外自己所学的课外知识,摘抄所读英语报的部分内容,教师定期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老师别忘了赞扬他们这些作业,这样会培养他们更大的自信,老师、同学的赞扬,会使他们快乐如同展开双翅尽情地翱翔在他们的天地。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多了自主的权利。作业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个别差异既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更是教育的资源。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由于已有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形成了差异。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我尝试对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同时布置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阅读作业;对作业不够认真或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比如巩固单词的抄写,对平时记忆生字词较快的学生要求抄写一到两遍,对于平时听写错误较多的学生则适当增加遍数,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这样,即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适当的发展,又对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
自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飞扬。学生享有了以全面、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其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的平等机会。他们舍弃了传统型作业单调机械的习题组合,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凸现、完善着个性魅力;他们以“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挖掘着作业中蕴藏的情感资源、人文精神,毫不留情地推翻了传统型作业的冰冷桎梏。在他们的巧思妙想、精描细绘中,原本平淡的作业散发着活泼的芬芳。一旦触及,便能很快地知道它们各自的主人是谁,有着怎样的思想情趣、才华技能。他们赋予作业以生命的色泽,使作业美得如同感情醇厚、色彩浓烈。
14.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四
体育组 文青于兰
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所着重的是“教法”的改革与改进,而忽略了“学法”的研究与改良。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体育教育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从事身体活动的习惯及获得健康的锻炼方法。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使他们学会如何自主的学习。
一、激发兴趣
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他的认识活动中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等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整个体育学习中的知识获取、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发展。
1.建立良好的学练环境和建设和谐的学练氛围,有利于体育兴趣养成。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良好的学练氛围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体育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法和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创建有利于学练的良好环境。①用“快乐体育”影响学生,可以防止或克服学练中的怕苦、怕脏、怕累和其它因素造成的厌学、惧学等消极心理。如体育教师的语言风趣又有启发性,动作敏捷又有风度,言谈举止中透射出优雅、灵巧和优美,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快乐体育”,易于实现体育学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②运用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徒手操练习,口令可以是教师喊或哨子吹,也可以由学生和教师轮换喊,还可以用音乐伴奏等;做操的队形可以是横队、纵队、圆形、弧形等;做操的形式可以是原地或行进间,分组或统一进行;做操的节奏可快、可慢等。由此体育教师运用科学的教法和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和良好气氛、既体现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别致和难度的适宜。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别致,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培养和激发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 杰认为,儿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太熟悉的,因为屡见不鲜,不为人注意;完全陌生的,又因为和主体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无法使人感兴趣。因为,体育教学中学对别致适宜和已有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掌握所学内容,伴随这一学练过程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又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更多兴趣和爱好,投入和参与。
二、尝试体验
1.尝试自学,掌握动作的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用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动作图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生动的映像。这种具体的直接的想象刺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基本理念。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立定跳远有几个环节,手和腿应该怎么做?②我们学习青蛙在陆地上跳跃时怎样才会跳的更高、更远?学生通过观察图解,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尝试初步练习,并初步掌握了动作的基本理念。
2.注重同学间相互讨论,提高尝试成绩。在尝试练习的活动中,学生自身的认知或操作活动是学生实践的主要来源。而在讨论、评论等交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践可以来自交流活动的本身。如:当一名学生正确地完成一次动作练习后,让学生谈一谈心得体会,这种交流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点或实践的缺乏之处,而且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于学生尝试实践的不同,但又有相似的心得体会,因此,通过讨论,还能唤起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或起到丰富学生的实践的作用。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悟“蛙跳”的要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你能够顺利的跳高和跳远时,你的腿有什么感觉?要用多大的力?”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心得体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提高尝试成绩。
三、合作
1.确立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创建学习情境、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创新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积极的态度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自主学练探究。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释放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找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运用“启发、引导、实践、帮助”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探究。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时,教师可以按照合作小组形式先让学生在场地上跳上几组。通过学生在场地上跳的初步感知,教师结合内容质疑:立定跳远与蛙跳的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经过学生的探究、小组讨论出结论。
四、评价发展
1.树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抓住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主体性等特点,确立学习体育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明确学习体育的具体教育目标,使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力求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要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中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实践、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评体育知识、机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等。
15.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篇十五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培养策略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顾名思义, 就是学校教育中, 在坚持教师的有效主导作用下, 学生能够自行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或者按照教师的既定目标, 选择一些比较适宜的学习方法并能对此作出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 并在最终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标志性象征。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着重表现在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前者说的是学生能够表现出愿学和乐学的倾向;而后者则主要是指在执教者的有效指导下, 体现为学生能够做到会学和能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非常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在个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有: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 创设并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开拓和延伸语文自主学习的时空,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本着“鱼渔”目标原则,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1)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俗话说:“学起于思, 而思源于疑。”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 我们要善于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等方式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 在教学《愚公移山》时, 有教师借助于教材中对“杂然相许”解释的差异性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文中对于‘年且九十’的愚公提出了平险移山的问题, 大家表现出来的态度怎么样呢?”学生的回答是“杂然相许”。接着教师再问:“教材中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 纷纷的意思。许, 赞同的意思。’那么请同学们根据文中内容作出比较, 对‘杂然相许’一句应该作出怎样的解释才能相对合理一些呢?”这一问题随即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 最后全班同学基本接受了一种结论———从“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仅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全家是建立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统一了对愚公移山的提法, 有鉴于此, 把‘杂然相许’这一句应当解释为‘纷纷地表示赞同’比较合理, 而不是‘异口同声’!”如此这样, 教师在引而不发之中有效地激发了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在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活动中, 只要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 我们就要对他们有相应的肯定、认可和欣赏,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语) ”。然后在条件成熟之际, 引导他们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
(2) 努力发挥主导作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教师主导作用”之中, 对“鱼渔教学法”作出了非常形象化的说明:在学校教育中, 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这不过是“授人以鱼”的现象;而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思想行为特征,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 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 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 有教师作出如下教学安排:本文题目写的是“藤野先生”, 为什么在开头不写藤野先生, 却要出人意外地写“标致的”、“清国留学生”?藤野先生为什么会对鲁迅先生依然弃医的决定流露出非常悲哀的神情?既然鲁迅先生是一个“太不用功”的学生, 为什么还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呢?组织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讨论中明白这些都触及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和主题思想之后, 再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就某一位教师来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最后布置一个常说常新的写作任务:“如果要写自己的教师, 你们应该如何来安排材料和组织材料呢?”这样, 教师就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通过学用结合的实践与感悟, 从而逐步形成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个性化理解。
(3) 努力延伸教学环节, 有效深化学生的自主综合实践。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过去教科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 如今社会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就是说, 在学校教育中, 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 积极开展包容度很强的“大语文观”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 努力把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延伸拓展有机结合起来, 把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把基础知识传授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教材中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文本内容, 其教学重点是通过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优美意境, 教会他们如何才能认真有效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并能从中善于发现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和现象,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强烈欲望。比如,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中的《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 还有下册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篇章等, 都富含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也能有效地呼唤起初中生对实际生活的许多情趣和同感。对此,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认真诵读与深切品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生活体验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精神。在此基础上, 还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 积极开展以“走进生活、亲近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既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又能真正提高他们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推荐阅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1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11-18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08-05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09-12
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11-09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