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2024-09-10

《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精选18篇)

1.《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是巨大的享乐”。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

我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之后,获益匪汪。这本是是元末明清小说家吴承恩写的。他塑造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这本书的内容梗概如下:唐僧出世以后,经过指点,救出了曾经在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并收他为大弟子,取名为孙行者。继而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司净两名弟子,从此开始了他们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在路上,他们历经了81难,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本书中成功塑造了四位不同的人物形象。

唐僧能够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在于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他心地善良,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不贪名图利,但是他也有不好的一面,他遇到困难总是一乔筹莫展,而且离开了他的几个徒弟,他就连饭也吃不上。最糟糕的是他遇到孙司空主动除妖时,总是会阻止,闭上眼睛念紧箍咒,甚至与其断绝师徒关系,妨碍了孙司空孤降妖伏魔。

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了,他武艺高强、勇敢机智、聪明、活泼爱动,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时刻保护唐僧的安全。

沙悟净则是一个忠厚诚实、任劳任怨、正直无私、谨守佛门戒律的老实人,一心是意保护唐僧西行。猪八戒是一个憨厚淳朴、不畏妖魔的人,但他贪吃、贪睡、贪色,十分滑稽。

读了这本书之后,给我的感受就是不管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2.《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二

一、记录读书过程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因此,读书笔记应成为真实记录学生阅读史的载体。透过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要能看到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进度和概括能力等情况。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周读一本书”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书一个小时,同时要简单记下每天的读书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书名、阅读进度、阅读时间、主要情节等内容,也可以适当摘录一些优美的语言材料。例如我班一个学生某一天的读书记录是这样的:“2014年9月2日,星期二,《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一章,约3000字,读了半个小时。第一章主要写了可怜的玛利欧周六晚上替爸爸照顾报摊,整整一个晚上,只卖掉了十五份报纸和四份杂志。”记录读书过程,学生需要回顾故事内容,内化和运用文本语言,进行简要的总结概括,这其实就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真实记录是基础,坚持每天记录是关键。

二、写下点滴感受

对于一本书而言,能触发读者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因此,教师不妨指导学生及时记下读书时产生的思维火花、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批注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训练他们学会运用批注,聚焦精彩句段,圈圈点点,把有感受的地方画出来;联系自身和生活想一想,把思考和发现及时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感而发。如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玛利欧拉出了一张面巾纸,把蟋蟀放在上面,然后又拿了一张,用来掸掉它身上的尘土。他轻柔地拍弹着蟋蟀坚硬的黑色外壳,还有触须、六条腿和翅膀”,有学生圈点了“放在上面”“掸掉”“轻柔地”“拍弹”等词语,同时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玛利欧的善良和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迁移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读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还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两个角度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我班一个学生根据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进行仿写,写下了“凝视的时候,日子从目光中溜走;谈话的时候,时间从语言中溜走;嬉笑的时候,时间从笑声中溜走”。学生从文本局部细节入手,不仅学会了排比句的写法,更感受到了时间的易逝与珍贵。再比如,我在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活动,要求大家在两周之内读完金波先生的《乌丢丢的奇遇》,同时完成一个创意读书笔记———模仿小说写一个章节。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学生是喜欢想象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才情,他们写下了 《强盗感动了》《皆大欢喜》《蓝天下的小鸟》《自信的小乌龟》《挺立的玉米》等创意作品,从整体结构入手,迁移写作方法,文笔生动流畅,丝毫不逊色于作家。

3.浅谈读书笔记的写作 篇三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式、评注式、心得式和鉴赏式。其中又以评注式、心得式和鉴赏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批注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加大语言积累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将读物中一些精彩的语句、观点或材料摘抄下来,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化用;而评注式读书笔记不但要摘录,还要在后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将两种读书笔记方式结合起来,对增加例证、积累优美语句、提升思想都有很大帮助。且看下面的几则例子:

我的城市,我的半个城市,在饥饿和屈辱之中,曾经酝酿了暴动和罢工。在长长的黑夜之中,革命带着它的辉煌承诺(语言的深刻犀利又完整委婉),走进每个人甜甜的梦乡。

我常常在薄暮时分走过我的半个城市。沿着苏州河北岸,穿过一片又一片的棚户区。旧貌未改,但热闹了许多。弄堂里依然拥挤不堪,一根又一根的竹竿横在中间,上面晾着五颜六色的衣裳。许多小孩窜来窜去,屋里有着锅碗瓢盆的声音,有些男人在屋外修理着自行车,有些男人则惬意地抽烟喝茶倚在门口闲聊,这常常使我想起我年轻时代的乡村岁月(注意用细节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几笔带过,境界全出)。

也许,我是偏执的。(有些短小精干的语句意义深刻,不妨让其单独成段,效果会更好)

以上几则材料摘自我校高二学生在阅读完蔡翔《底层》以后所做的读书笔记。学生在摘录的片段后分别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加以评析,如此以来,学生既可以积累优美文段,也可以借鉴其写作手法。

二、心得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理应成为教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方式,因为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请看笔者的学生在阅读了读本中的选文《金字塔》之后所写的一篇读后感选段:

实际上,坟墓对民族与文化的启示意义,远比普通建筑有更为直接与锐利的感染力。金字塔被称为世界奇迹,其雄伟的形体屹立于久远的背景下,传递出人类初期即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内心渴望:“人绝非因为感到自身的卑微才筑起这样的陵墓。他们这样做是由于本能地意识到自身的不朽。这座坟墓绝非生命历程完结的界碑,而是进入无限生命的标志。”这样庄严与肃重的表达,使关注死后永久归宿,忽视人世生活的思想不断流传,展现出超越死亡的生命自信。除了哲学范畴的教益,坟墓亦有文化和德行的荫庇——托尔斯泰墓园的幽静与生机,延续了一代文豪人格的伟大光辉,亦记录其一生对于人生真理以及灵魂自救的不懈追求;中山陵沉郁博大的氛围,存留墓主人积极的社会理想,也给予后人前来瞻仰时肃穆的心境;乃至平民山头坟冢,其上树木常青,也是留予子孙思慕先人,勉其质朴德行的呈载。

学生从金字塔上升到对一般性坟墓的哲学思考,认识到坟墓对民族与文化的启示意义,远比普通建筑有更为直接与锐利的感染力:坟墓绝非生命历程完结的界碑,而是进入无限生命的标志;同时坟墓亦有文化和德行的荫庇的功用和价值。而这些绝不对原文思想的机械复述,更是完成了一次心灵对话,做出了个性化的解读。

三、鉴赏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通过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从而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了较强的语言能力之后,在锤炼作文语言的同时,也使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鉴赏式读书笔记的写作,通过这种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通过对写作技巧的借鉴,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其对文章的文旨文脉文风的感受力,提高对文章的感情倾向、感情色彩的感受力。请看下面文字,这是学生读了《巴黎圣母院》之后就其中的一段对话所写的。

这段文字是写学生们以嘲笑和讽刺的掌声欢迎走来的校长的场景。一连串不间断的语话,将学生们对校长的讥讽表现得淋漓尽致。

称呼的变化很值得玩味,先是“校长先生”,后是“蒂博校长先生”、“蒂博赌棍”、“老傻瓜”,最后是“掷骰子的蒂博”,一次比一次无礼,一次比一次大胆,最终不仅直呼其名,还为其添上“掷骰子”这一特性,学生们对校长好赌的讽刺显而易见,所有的话中均用“您”,然而此时的“您”,已不再是尊敬的意思,而是对校长作为学校头面人物还好赌成性强烈的讥讽与批判,让人对道貌岸然的校长感到可笑。

学生们的话也各具特色。“他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呀?怎么,他把骰子丢下啦?”明知校长来接待外国使团,却用夸张、惊奇的语气一番讽刺。“屁颠颠的样儿”直接写校长骑着骡子趾高气昂的样子,“骡子的耳朵还没有他的耳朵长”将校长与骡子对比,更突出了校长的无威信,学生们的大胆,更添一份讽刺色彩。“昨晚,您经常掷出双六吧?”内容愈发直白、直接,问句的形式更将学生们的嘲笑充分表现。“瞧他那张老脸”、“仿佛包了一层青皮”,直接评点起校长的长相,多么胆大,多么讽刺!

“哇”、“嘿”、“噢”等语气词的使用,也为文字增色不少。

胆大而无礼的学生,可笑而可悲的校长,构成精彩而别具一格的讽刺!

这段话着重从称呼的变化和语气词使用等方面深入挖掘了学生欢迎校长的场景中所透露出来的挖苦和讽刺效果,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类似的写作中借鉴和提高,这些方式对提高写作能力无疑具有示范作用。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读书笔记的写作,做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格列佛游记优秀读书笔记 篇四

这些天我读了《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夸张、生动、幽默的笔法写了这本书,不仅具有讽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本书是关于格列佛的四种不同的冒险。他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读了这本书,我深受鼓舞。一个人不可能平平淡淡地走过一生,这样世界就没有色彩了。只有在这种生活中,你才能获得一些东西,世界才会更美好。然而,我们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只要我们想办法勇敢地前进,我们就一定能解决它们。

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正向你走来。

5.西游记的小学读书笔记 篇五

《西游记》中的前几回都讲了胆大的孙猴子的神奇出世和他修炼的过程。不过,最有趣的还是著名的“大闹天宫”啦!

孙悟空上了天宫,玉帝奈何不了他,就封他做了个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一根筋的孙猴子哪知道玉帝的诡计,高兴得不得了。当他从一个仙女的口中得知王母要办蟠桃大会却没有邀请他时,他气愤得不得了,决定要去这个蟠桃大会上闹一闹。

孙猴子去了蟠桃大会上,偷吃了八珍百味、仙丹,偷喝了玉液琼浆。醉意未了,想起了王母,怕王母惩罚他,就匆匆逃下界去了。

6.西游记的读书笔记随笔 篇六

走进西游记这本书里,我眼睛一亮,就看见我四个我最喜欢的人物,青春活泼的猪八戒,聪明伶俐孙悟空。威力无穷的沙和尚,还有见彬彬有礼的唐三藏,炎热的夏天,唐三藏等已经渴的不行了。悟空大声的对八戒说,八戒你去找西瓜来给师傅吃。八戒听了可就不愿意了,为什么说我去呀?为什么就不能你去呢?悟空笑眯眯的说,八戒呀,看看你的肚子比三个西瓜还大了呢,走路多减肥呀。猪八戒和孙悟空吵了一段时间后。猪八戒只能灰溜溜,不情愿的去找西瓜了。猪八戒就看到又黑又绿的大皮球,他高兴的自言自语的说,西瓜应该很甜噢,我先尝一口,吃了第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吃了第二块还想吃第三块,最后没有把贪吃的毛病改掉,把西瓜都吃完了,吃完西瓜他就心满意足的睡着了。

唐三藏见自己的徒弟八戒,好久没回来就着急了,对悟空说,你去看看八戒会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孙悟空对师傅说,师傅,您放心,我现在就去找八戒。唐三藏听了悟空的话才放心,笑眯眯的点起了头。孙悟空看到猪八戒旁边已经吃完了西瓜,狠狠的上去打了一把,说:师傅着急,你还偷吃西瓜,真不应该呀。这些故事非常精彩,所以深深的印到了我的心里,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故事的。

西游记还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比如贪心,没有好后果的。比如黑暗肯定会败给明亮光明。还告诉我们做每一件事,只要刻苦、坚持、肯定能成功。

7.《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七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资产阶级,社会进步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一生的思想涵括世间万象,从政治学,哲学到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无不闪耀着卢梭智慧的光芒。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基于自然人性观点,即私有制的出现致使人类进入文明世界并逐渐丧失自身本性,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消除社会不平等的状况。总体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通读此书后,我从以下几个阶段概括出了卢梭的基本教育思想:

1 婴幼儿时期教育:儿童就是小大人

作为启蒙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十分重视“自然”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然事物才是符合理性的,才是符合美的标准的。因此,从一切事物的本源上来说,卢梭认为“一切由自然创造的事物最初都是好的,但最终在人那里变坏。”为了保持人出生时的美好天性,卢梭特别强调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在塑造人才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资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人物,卢梭倡导的是如何将爱弥儿培养成典型的资产阶级贵族青年。卢梭对早期婴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教育儿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世界,学会自我保护,并了解自己对外部世界的需求;让儿童通过实际行动去满足自我的欲望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他人;儿童通过自我经验逐渐的了解自我及他人,在向外部世界靠拢的过程中,儿童本身的一些自然天性开始被成人世界的习惯规律所取代。

虽然本书写于两个多世纪之前,但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卢梭对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仍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卢梭从理性启蒙主义的人本论出发,承认了婴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存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儿童一向是受到忽视的,婴幼儿时期的孩童甚至被看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非独立平等的社会个体。而卢梭却提出“孩童就是小大人”的观点,提倡父母要平等理智的引导,帮助儿童的成长。另外,在道德教化上,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总是好的,孩童的淘气甚至偶尔的“恶行”完全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知,因此在理性成熟之前的婴幼儿时期,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会孩童如何通过实际经验区分善与恶。

2 5-12岁时期的教育:人道至上、否定教育

度过婴幼儿时期之后,儿童对于世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开始在实际行动中接触,融入世界。在与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自然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其进一步体现是人身上的“人性”或“人道”,即用爱的精神,无暇的眼光去对待他人,享受童年。为此,卢梭提出了几点教育原则:提倡儿童的独立自主;对儿童既不能过分严苛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儿童分清“欲望”和“需要”之间的关系;给儿童有所限制的自由,引导他们遵循自然及社会法则。

尤其吸引我注意的是卢梭提出的以下一个观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法则是浪费时间,而不是去节省时间。在资本主义自由之风盛行之际,卢梭也将自由思想运用其中并提出了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类生命中最危险的阶段是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这是错误和邪恶自由滋长的阶段,且没有方法来抵制它们。即便有的话,因为其根基如此之深,时间也会在拔除它们的同时慢慢耗尽。”针对其特殊性,卢梭提出此阶段教育的“否定性”,即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递美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孩子们的心智受到恶行和错误的干扰。“开始阶段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这样你才能培养出天才神童。”

相反,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却是完全把此时期当做“灌输期”,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而一味的向其灌输各种新知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各种课余辅导班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童年在消逝,原本灿烂单纯的儿童世界被成人的规则和要求所充斥。卢梭在两百年前描绘的理想教育世界在今日的社会里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呢?答案无从知晓。

3 12-15岁:自然,快乐的学习之道

当儿童成长到十二三时,其内心的力量和渴望发展到鼎盛阶段。他对外部世界和自己有了更多的疑问和渴求,而在卢梭看来,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在于学习。

比以往的学习观念相比,卢梭的思想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实际经验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强调儿童要学会如何自我选择对其来说最有用的知识;强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轻视书本的媒介传递作用,提倡儿童要无障碍的接触其学习对象。为了教会爱弥儿如何认识星球,地图以及区域,“我”选择带着他去亲身游历而非被动接受书本上的静态知识,以使他在亲身感受中去接纳理解知识。

如上文所提,“自然”一词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虽然其中某些观点过于极端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其崇尚积极向上,独立思考,乐于实践的教育主旨却值得后世借鉴。

具体来说,卢梭对12-15岁的儿童最重要的建议在于接受完全自然的教育,即忽视书本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让书本消失而只剩世界,让教导消失而只剩事实。读书的孩子不会思考,他仅仅会读;他也没有接受教育,而只是在学习字词。”一切人为的东西在卢梭的眼里都是与自然世界隔了一层的,因而是不真实,不能代表真理的。在现代的观点来看,其思想的确有失偏颇,但令一方面,它却可以引发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深层思考。学校教育制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但看到无数儿童被禁锢在铁门之内,书桌被课本习题占据,我们不禁发问:学校,书本真的能提供给儿童学习成长所需的一切知识吗?少了自然的滋养,孩子的成长算得上完满吗?

4 15-20岁:学会生活,爱己爱人

时光荏苒,爱弥儿已从孩童时期慢慢的过渡到成人期,而卢梭也对这阶段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有两种生命:一种是活着,一种是生活……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开始学会如何生活,并且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不再陌生。”在卢梭看来,生命最重要的品质在于激情和爱。因此,这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和社会关系教育。

按照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时,他的视野便从儿童时期只关注自身而慢慢的扩展到周围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卢梭认为,“儿童的第一种感觉是爱自己,第二种是从第一种当中衍生出来的,那就是爱他周围的人。”一个人在这阶段受到的最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如何了解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并以仁爱之心处理好这种关系。

另外,卢梭还重视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去感受激情。对此他提出了两种看法:

1)体验处于整个物种及个体之间的人类关系;

2)让灵魂按照这些关系所要求的规则去产生感情。”卢梭强调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个人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朋友同苦同乐,体验人生的不同滋味。

5 结束语

8.读书笔记:有效阅读与写作的法宝 篇八

语文学习没有太好的办法,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前提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做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持之以恒地写读书笔记会让我们收获什么呢?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一是它可以帮助记忆。有许多学生很爱读书,看了一本又一本,读了一篇又一篇,课余时间几乎是手不释卷,可遗憾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却并不见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当他阅读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时心领神会,感慨万千,但时隔不久,印象就逐渐淡漠甚至完全消失了,日后写作急需引用读过的某些语段或论点时,却模模糊糊再也想不起来。这并不是书读得量不够多,而是书读得质不够好,没有把书中的知识“记住”。毕竟“过目不忘”的人太少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是可以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汇。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读书人,摘出文章中好的词句和段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分析。随看随记,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坚持下去,必然受益。

三是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素材。写文章,没有切实的材料或资料,文章写出来就会空洞无物。写作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写作,大多来自对生活的灵感与顿悟,只有有了灵感,写作才有冲动,才能自由表达。而这种表达的基础并非突如其来,有了平时的积累,写文章就可以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语言的积累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可见,读书笔记对写作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感染力。

四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做笔记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会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在阅读过程中触发灵感,冒出思想的火花,产生一些新见解、新构思、新发明。这些可以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日益提高。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质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而不写,印象不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以下四种。

1.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三亚落日》一文,作者对三亚落日做了细致的描写,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三亚的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词句

2.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即可。

4.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例如在学生学完了《三克镭》之后,我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原著《居里夫人传》。读完了全书,学生对居里夫人无私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就试着让学生写出对书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评价,写一写对《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评价。通过写书评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因此,学生要学会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上下一番功夫。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界沟中学)

9.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篇九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1

这学期,我读的是《西游记》。《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吴承恩,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看完这部小说,我感悟最深的是孙悟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写的栩栩如生。它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斗战圣佛。为了取得真经,为了师父的安危,它奋不顾身。取经途中每次遇到危险,它都会挺身而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解决,全心全意解救师父,最终助师父圆满取得真经。

孙悟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中也要有这样的精神,还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的情景:一看到自行车我就激动地跨了上去,可刚坐好就摔了下来,摔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疼极了。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孙悟空在对我说:“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想,孙悟空他们如果在途中放弃了,那他们就不会取得真经。于是我坚持练自行车,不管身上有多疼,我都坚持着,就这样一个月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喜欢读《西游记》,它吸引我的不仅是那精彩的故事,更是书中表达的那种精神,它是我的精神食粮。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2

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我深有感触,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艰辛,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我的心。我想也就是因为这离奇的神魔故事才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吧。

这本书塑造了五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唐僧—诚心向佛,慈悲心善;孙悟空—正义胆大,本领高超,是妖精们的克星;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是很善良;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白龙马—无怨无悔,甘当坐骑。这五个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一路护送唐僧成功的取得真经,是我心中的英雄,而且,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精神也让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他们执着,迎难而上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可想想我,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情不自禁感到惭愧。我决定,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坚持到最后。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尽力去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成功。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3

《西游记》这个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书中许许多多经典故事大家可以张口就来,在这处师徒四人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最大,那自然孙悟空会被赶走了,那么,孙悟空一共被赶走了几次呢?

第一次是他俩没认识多久,到双叉岭时,从路边穿出出现六个强盗,孙悟空就为救唐僧,把六个人全杀了,唐僧十分生气,说孙悟空没有出家人的样子,孙悟空一气之下,走了观音和唐僧一起给孙悟空带上金箍,才让他回来。

第二次就是三打白骨精,最有名的一次了,走到一个高山上,唐僧肚子饿了,就让孙悟空去找吃的,途中白骨精发现了唐僧了,它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子,就给师徒三人吃的。正巧孙悟空回来了,他有火眼金睛,一下子打死了女子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个老婆婆,还是被孙悟空打死了,他又变成一个老爷爷,又是被孙悟空打死了。唐僧忍不下去了,就把他赶走了。

第三次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又到一个老者家借宿,发现老者的儿子是强盗之一,第二天走时又见到了那伙强盗孙悟空,打死了,老子的儿子,唐僧一气之下,又把孙悟空赶走了。之后打败了六耳猕猴,才会到了唐僧那里,继续向西走。

故事中,孙悟空和唐僧许许多多的冲突都可以避免,需要他们俩互相理解,换位思考,这样的话,西行之路的困难会少些。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4

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当我听到这句诗,我就会置身于书的世界,让我感受书中的知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明代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贪吃的猪八戒,有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还有慈祥、一心向佛的唐僧。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孙悟空,他知错就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调皮的性格使人发笑……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唐僧遇见了白骨精,但他却不知情,因为白骨精变成了“小姑娘”,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心怀不轨的`白骨精一棒打死了“小姑娘”,师傅很生气,念起紧箍咒,疼得悟空直说:“饶命,师傅!”唐僧这才不念了。第二次白骨精变成了“老妇人”,说他们师徒四人杀了他的女儿,“老妇人”要来报仇,然而悟空又打死了“老妇人”,白骨精化烟逃走了。第三次白骨精变成了“老丈人”要来讨他的女儿和老婆,悟空举棒要打,打死了“老丈人”后,唐僧执意让悟空走,悟空走后,白骨精抓走了唐僧……这一段落大家很熟悉吧,是《三打白骨精》的段落,它非常精彩,请大家有时间一定要看看。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只有团结友爱才能完成任务,否则会一事无成。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5

打开一本书,上面记载着四个人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这本书是西游记,里面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他们的师傅唐僧。孙悟空可了不起,他不仅是美猴王,还是齐天大圣呢!天上没有哪个神仙敢对他凶,连玉皇大帝都不敢,这个呀,还多亏了那个金箍棒,那个定海神针。别说,还真厉害,孙悟空就是拿着它消灭一个个可恶的妖精,再说和悟空一起打妖精的猪八戒,虽然没悟空厉害,但他毕竟是天篷元帅,也打死过许多妖精,可他也有坏习惯,譬如:一、整天好吃懒做,就说这件,他呀,在地里偷了个瓜,吃了一半才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他们三人吃,真是个贪吃鬼。二、师傅被妖精抓走后,他就吵着要分行李。瞧瞧人家沙僧,他是个卷帘大将,又老实又忠厚,整天扛着重重的行李也不说累,多好的人啊!一股男子汉气概。但他们三个都没有唐僧好,因为他一心向佛,从不想歪念,把连玉帝都教不好的孙悟空都教的服服帖帖,如果没有他,那孙悟空还不闹翻了?

这四个人勇敢地经历了这八十一难,成了佛,我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去克服和战胜。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明朝的吴承恩所编写的。吴承恩的家乡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小时候的吴承恩特别喜欢听这些神话故事,日积月累的,他对神话的感情也越来越浓了。除了小时候神话的熏陶,后来他的接连两次落榜,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一声“玉帝不会用人”就是他对朝廷的一种呐喊,孙悟空就是吴承恩想象中的自己。如此种种,一部千古流传的名著——《西游记》就此诞生了。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深刻的道理。话说卷帘大将被贬下凡后,在流沙河为妖。脖子上有九个骷髅,这是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在这流沙河中只有这九个骷髅浮在水面。细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久经”,这时就已经影射出后面的的内容,并告诉人们,唯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方能修成正果,取得最终的成功。

这次读完了《西游记》都感觉十分亲切,仿佛自己也在那取经路上,虽然《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浅薄的一本,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是最多的。我从心底里喜欢《西游记》,它伴随我度过我的童年,带我遨游神话世界,让我受益匪浅。

经典的东西往往能伴随我们的成长,《西游记》伴随了我爷爷奶奶一代,爸爸妈妈一代,现在又伴随了我这一代。现在许多时尚的东西可以讨人一时的欢喜,但唯有经典经过了岁月的洗刷,才能永远伴随我们的成长。

西游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6

《西游记》是古典文学名著,主要讲述师徒四人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其中,唐僧一心向佛,终修成佛,我无话可说;孙悟空忠心耿耿,武艺超群,被封成佛,我也心服口服。沙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修得正道,我认为也理所当然。但好吃懒做、无恒心、无毅力的猪八戒,除了笑点没亮点,竟然做净坛使者,让我深感疑。

在反复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也不无道理。我认为其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猪八戒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很优秀,就算猪八戒不思进取,无意取经,他的队友也会托着他去西天,提促他,监督他。这就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环境,他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时他们的影响。因此,猪八戒偷懒耍滑为取经路增添趣料也是被教育点;因敬畏师兄积极的帮打妖怪;因感师爱而忠心护师;因兄弟情与沙僧分换挑担自有功。所以,良好的环境和团队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班主任就非常重视座位的排列。虽然一个座位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但我的实际经历证明这很重要,因为它能带来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有益于个人成长。

上学期排座位,我非常幸运地被排到第一排,周围都学习拔尖的学生。当时成绩已经下降了很多,我本已经像八戒那样不思进取,不想学习,奈何身边的好同学每天学习都非常积极。尤其一到读书时,我就感觉自己被朗朗的读书声包围。久而久之,我不自觉地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开始亮开嗓门,大声读书。其他学习任务也被带着快速完成了,效率慢慢也提高了,从而我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10.《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十

最近我读了《西游记》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了《西游记》后我深有感触。《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其中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致赶走过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种时刻不忘师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还知道了要勇往直前,就像书中的孙悟空一样无论妖怪多强都毫不害怕,一次次打败妖怪并救出了师父。虽然孙悟空一开始把天宫破坏得不成样,但是后来改正了,并保护唐僧取经。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孙悟空,人生不免会做错事,但你只要改正过来,就能和孙悟空一样了。

《西游记》真不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啊!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克

知识改变命运

还看今朝。

11.读书笔记(上) 篇十一

路人甲:马马虎虎吧,不爱也不讨厌。拜托,别让我复述什么书上讲的内容,因为我从小到大只会说两个半故事,一个是东郭先生和狼,一个是乌鸦喝水,另外半个就是小红帽的故事,因为从小到大我老是等不到猎人来就让小红帽自己从狼肚子里跳出来,所以只能算半个吧……

路人乙:你说读书啊,我很喜欢啊,我记得有个什么重要的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如果可能我真希望自己能变成一条书虫,每天都趴在这些“阶梯”上晒太阳呵呵。对我来说没有书我的生活就好像没有空气和水,没有汉堡包和可乐,没有炸鸡翅和冰激凌……

路人丙:想听我说真话吗?呵呵,告诉你吧,我的真话就是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我宁愿这个世界上的书店全都转行,您说书店转行干吗,嘿,easy,卖NBA篮球明星纪念品和贴画啊,专卖店,准火!

路人丁:书嘛,也就那个样,我平时想起来就读读,不想起来也没什么。我可不想像有的人那样让自己变成白蚁,把书变成木头。反正我不想变成书呆子,我讨厌近视眼,讨厌把两只啤酒瓶底搁在鼻子上晃来晃去,我希望自己变成时尚的人,变成衣服架子,美食机器,星座专家以及超级恋爱能手。

记者:请问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都怎么写呢?

路人乙:哦有的有的,我很喜欢写读书笔记啊,我简直太喜欢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写下来,天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写啊,每当我看到一本书,即使还没开始读第一个字,我就开始构思我的读书笔记了,所以说起来我几乎没一本书看完过的,就因为忙着写读书笔记了呀,可是我还是把它们都看完的,我有这个信心的,总有一天我会写一个很长的读书笔记,冲击世界吉尼斯读书笔记最长记录。

路人丁:我不太写读书笔记,说实话我什么笔记都不太写呢,我这个人对所有和写作相关的东西都过敏,只要一写东西,我就打喷嚏,而且打个不停。还有就是我的头,只要一写东西立刻像灌满黄浦江的水一样,又重又咸,黑乎乎湿答答的分不清楚东南西北。

路人甲:对任何东西我都是有个人原则的,我的原则就是我们老师布置就写,老师不布置写了也是白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路人丙:哦天啊,世界上居然还有读书笔记这劳什子!我觉得完整地看一本书就简直等于要了我的命,还要搭上写什么读书笔记,这不等于是死了一次还要再死一次啊。不行不行,您就是现在立刻枪毙我,我也没法养成这样的习惯,虽然我也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好习惯啊,众人爱,万人迷。

记者:说说看,你平时是怎么写读书笔记的呢——

路人丁:我没有主动写过。我对任何东西都过敏,我是过敏体质,我说过一写文章我就头疼打喷嚏。但也有例外,呵呵,记得有一回我读完一本恐怖小说后特别兴奋,突然有一种想真正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冲动,我就立刻构思了,而且关了灯,准备在黑暗中体会“现场”。结果刚布置好小说“现场”,我妈进来了,她看到我心跳加快,手脚冰凉,四肢瘫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就差立马打120了——就这样,一篇好端端的读书笔记计划给泡汤了。

路人丙:我有写过吗?我想想看,噢我都是踢完足球后满头大汗地想起来,急急忙忙地回教室赶写的。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强烈地感到悲哀,因为我强烈地感到我的所有读书笔记都是临时组建的,匆忙上阵,没有磨合,就像中国男子足球队一样,年复一年,没有神采没有配合没有长进,散兵游勇,斗志涣散,令人灰心丧气。

路人乙:要说我嘛,我这个人写读书笔记和别人不太一样呢,因为我这个人看书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看美文,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抓出书里那些美仑美奂的、精彩绝伦的句子,那些段落,甚至那些标点符号,我那副炯炯有神的样子,我那个兴奋的劲头就好比老虎见到了活鸡,猫见了老鼠,狐狸见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一样——我不知道您听懂了没有,我见了好书就是这副样子的。

路人甲:我的原则是一切都听老师的,老师说写我就写,老师不说写我就不写。古人不是说过了吗,最美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看书是这样的道理,写读书笔记也是这个道理。看多看少,写还是不写,老师自然都会知道的,等他来说不就得了。

记者:请问你觉得看书的时候写读书笔记有必要吗——

路人丙:能不写尽量不写。

路人乙:我感到很有必要啊,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必要性的,昨天我舅舅还跟我说什么是必要性呢。我舅舅是教数学的,可是我忘记那是怎么说的了,好像是关于AB什么的,你等下我看看我有没有记下他的话啊,你要知道除了喜欢写读书笔记我还有一个常常被人称赞的好习惯,那就是我随时都记下那些我认为重要的话,在这里在这里,你听啊——“必要条件表明没有B就肯定没有A,但有B未必会有A,A依赖B但不仅仅依赖B。”所以说呢,你要是不读书就肯定没法写读书笔记,但是你读了书却未必写得出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是要靠读书的,却也并不仅仅依靠读书这一种方式来完成……您觉得我的回答够清楚吗,您觉得还满意吗?

路人甲:天啦,他说了那么多,我就来最简洁的吧——无所谓。

路人丁:人们常常都把书比成书山,这就难怪了,对我这个过敏体质的来说,写读书笔记就有很明显的“高山反应”,刚刚还是好好的,结果只要一看书或者提笔来写读书笔记,我就立马脸色苍白,胸闷头昏,大脑供血不足,大汗淋漓,因此对我来说,还是身体第一,读书笔记第十。

记者:在你们看来,怎么样的读书笔记算是好的读书笔记——

路人丁:读书笔记不都那么开头的吗——“今天是星期×,我读了××后,心里很感动。”结尾再接着写“以后我要向××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路人丙:随便啊,随便啊。

路人乙:先摘抄精彩片段,或者是全文,不能错一个标点符号,在这个基础上再逐字揣摩,自由发挥。想起小时候的,展望未来的;说说自己的,讲讲别人的。要深入浅出,拉帮结派,七大姨八大姑都要上来。和别人有所不同的是,在我看来最能展示写作本领的就是能将老爷的胡子和山上的石头联系起来,说得有鼻子有眼,呵呵,那才真是有才呢!

路人甲:听老师的,反正老师说好就是好。

记者:请问你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用笔在书上做过记号?

路人丁:有啊,我喜欢给书里的插图添点什么东西。我给书上的女人画上胡子,给小孩画上皱纹。最出色的一次

吧,让我想想看,对,是我把一只快要散架的轮椅画成了一架战斗机,而那个轮椅的支架就是可以发射剧毒炮弹的地方,因为这个发明,我的这本书被争相传阅,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

路人丙:没有,来不及做记号,哪里有工夫啊,我忙踢球都忙不过来。

路人甲:老师对我们说要爱惜书本。

路人乙:简单地说就是,我全都做了记号的;详细点说就是我从文章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分别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笔画上波浪、直线以及重点符号。我的好朋友都说看我的书就好像是进到了花店里,他们送给我的那些书一个外号叫“花花世界”,我当然就是他们说的“花花公子”喽!

说明:

1、以上采访整理为米加卜(就是米高,汪多加、卜卜,排名不分先后)三人工作室制作完成。

2、需要鸣谢:六一班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所有的路人和记者都由他们扮演,每个人都极为本色,妙语连珠,而还有那些没有被采访到的人都是最出色的群众演员,他们走来走去,东张西望,让整个采访充满了轻松家常的氛围。

3、补充一点:发明语录:我看读书笔记。

发明说:“其实我觉得那些真正的读书笔记,并不一定要写在正规的纸张上、电脑里,有时候往往都是在书的边边上随手写下的话。”

发明说:“你们可不要忘记那些书的空白处是有用处的,是能写字的,写了字呢那个书就变‘旧’了,就有了记忆,就带上了你看书时的表情——沮丧的、兴奋的,发呆的、会心的,哈哈大笑的、泪流满面的。你们想想看,这样书是不是很生动,是不是很亲切呢?”

发明说:“写在那些边边上的字都不是很大的,而且常常都是挤成一团的,当然有时候它们也不完全是字,有的时候它们是一些符号,波浪的三角的,起伏不定,歪歪扭扭的,甚至是鬼鬼祟祟的样子。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发明说:“还有的时候它们会是一些人头,傻乎乎瘪头瘪脑的,好像三个月没有喝过牛奶豆浆一样。有时候可能是一些肥头大耳的家伙,好像它们就靠吃肉包子生活,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它们可能是你开小差的时候随手画下的,对不对?”

发明说:“记得啊,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记得啊,无论是一朵花或者一根狗尾巴草、一把小刀、一个小黑手印在那些空白处,都应该如实地体现你心里想的东西,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写出一些感想——只不过为了应付检查。”

发明说:“现在我可不要这样的文字!你们每个人都要读你们想读的书,然后,在边边上写下你们的真实感想。你们要记得我刚刚说过的,真正的读书笔记并不都是字,所有你看到那些折痕,那些书缝缝里的豌豆壳,或者是一个女人脸上突然长出的胡子,有可能就是你自己最真实的读书笔记。”

12.《西游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一、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大凡人们读书, 只贪图一时的心领神会, 与作者一时的思想碰撞, 心灵交融的莫大快感, 从而忘记了读书的另一重要的目的意义, 即消化、吸收。学生尤其爱犯这类毛病。要想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明确作读书笔记的目的意义, 培养兴趣。

教学之中宜首先给学生讲明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及意义来激发他们的巨大热情。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认识提高以后, 作读书笔记就不再是他们的任务和负担, 而是兴趣之一。其次用名人作读书笔记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在大英图书馆一坐就是数十年, 作读书笔记手稿达40万余页;欧阳修平生手不释卷, 一有心得、灵感就付诸笔端, 哪怕身处“三上” (马上、厕上、枕上) , 亦不例外。最后还得让学生明白, 很多文章的写作均来自于引用或转借他人所作。如宋代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作诗就有点铁成金的作法, 就是大量借鉴前人, 再化腐朽为神奇, 成就自己的作品。近代甚至有人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偏激观点, 抄虽不足取, 但适当引用确能使文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大量名人的事迹必将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习惯的养成。

2、耐心指导, 养成习惯。

教学最初可以给学生布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任务, 以后逐渐培养只要读书就须作笔记的习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其运用上, 在作文检查上可以对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地方写上鼓励的话语, 如“此处引用得当, 乃画龙点睛之笔”;“名人言行, 是大家永远的表率”;“名人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材仿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通过批语, 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功感, 得到意外的惊喜, 既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与兴趣, 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作用, 养成读书必作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关键一点要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吸收的深度、广度, 原则上要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所选内容为自己喜欢、接受, 能为自己所运用。

1、原文摘录。

首先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描写性的词句栩栩如生, 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议论性的词句使人感觉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成语言简意赅, 耳熟目详。俗语雅俗共赏, 简明易懂;名人名言, 如黄钟大吕, 谆谆告诫, 使人信服, 无可辩驳。一篇文章优美语句使用得当而且较多, 让人感觉作者才华横溢, 文采飞扬。摘录词语可以分别归类:如描写景物的句子可归一类, 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许多文章皆须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 来勾划意境。写人类词语可归为一类, 要想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果没有恰当的语句组合, 准确的词语表达那是很难奏效的;要想表达胸中喜怒哀乐得失懊悔, 若没有抒情语句的导引, 纵有万丈豪情在胸, 出口也将黯然失色。须知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 那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其次是摘录优美段落。作文中的开头俗称凤头, 凤凰的头部, 小巧玲珑, 美丽动人, 作文的开头亦然。俗话说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读书遇到好的开头, 要特别留意, 有的段落增之一词难免蛇足之嫌, 减之一词则意犹未尽, 只有长久把玩, 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作品的过渡段落, 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 寥寥数字能联结全文自成一体, 是我们写作极佳的临摹本。作品的结尾俗称豹尾。有的结尾言简意赅, 收束全文落落大方, 决不拖泥带水;有的结尾点明中心, 抒发感情, 热烈奔放;有的结尾点到为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遐想不已。各自不同的优美段落, 自有其特色, 宜原文摘录, 做到时时回头翻阅, 既节约了时间, 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虽然我们有很多写作技巧、理论值得探寻, 但若抛开具体的句子、词语, 一切技巧、理论俱无从谈起, 若不是平时的厚积, 焉有关键时刻的薄发。

2、摘录大量事例。

有些特殊的文章不但要引用优美的词句, 还要使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实践出真知, 事实胜于雄辩, 特别是议论文, 如果平时缺少积累, 缺少搜集, 那是很容易陷入理论空谈的泥潭。摘录中可以是原文摘取, 也可是概括性地简录;对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迹还可以分组归类收集, 如名人求学类: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发奋读书的故事;鲁迅少年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座右铭;如立志类:唐代李白受铁杵磨成针的启发而发奋学习的故事;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事例搜集多了才会让我们写作时顺手拈来, 左右逢源。

3、勤写中心思想、段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能力。一篇文章也只有思想正确, 立意高远方能称有价值、有意义。写读书笔记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 掩卷精心总结, 书中自与古人会, 找出作品主旨, 对思想上与作者暗合之处、争议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尤其需要记录下来, 它不但是写作引用、借鉴的内容之一, 也将是自己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文章的段落即文章的线索、脉落, 即作者的构思、作品的谋篇布局, 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

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段意, 学生不但会积累、吸收他人大量的思想观点、写作技巧, 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次阅读训练, 收获必将不小。

4、勤写心得体会, 捕捉写作灵感。

13.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十三

读书笔记——《西游记》

第一回 美猴王大圣齐天

第一自然段中,“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之间,分为四大洲„„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只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

这段文字交代了石猴的诞生,采用了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到小的叙述顺序,使文章内容极富时空感,境界阔大。

第二自然段中,“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里的排比与对偶手法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富有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自然段中,“那些猴有胆子大的„„也都进去了。”

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猴子的特点,对“胆小”的猴子的动作描写非常到位。

第四自然段中,“一日„„据以无偿为虑。” 这段话写出了猴王的乐极生悲为下文求仙访道做了铺垫,“慌忙”二字体现出众猴对猴王的敬重与深情。

第五自然段中,“只见那班部中„„” 这段话通过对话交待“躲过轮回”的方法,既呼应上文,又引出下文,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14.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十四

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见闻,由门徒辩机写成一书。后来,门徒惠立和彦棕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了玄奘西域取经的详细经历。宋代以后,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出现了带有神话色彩的话本,并在舞台上演出。吴承恩的《西游记》直接继承了有关取经故事的民间文学素材。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注意长篇小说。《西游记》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全书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闹天宫,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昭取经等内容。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塑造了悟空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

15.一苇庐读书笔记 篇十五

文字是有生命的,它经过作家生命的孵化,发生了激烈的撞击,当它们在纸上出现的时候,创造了另一种生命。

文学不是寄生虫,依靠别人的施舍,跟随在别人的后面。

一个作家应该吸引不同的思想光电,在自己的天空放电,形成厚重的雷雨云。大量的思想光电,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亢奋地狂奔,纠缠不清,终于在一个夜晚,蕴积的雨云,产生了裂变,一声石破惊天的响雷,划开了天空,文字的雨,挟着情感的风,在纸的大地上降临。

文字像绘画的材料一样,各种字和词在作家的调度下,经过情感的酝酿,挥发出一种特殊的文字。

在纸的画布上,精神的笔蘸着文字的颜料,写下第一划的时候,作家的生命融化在上面。好的文字,不是形容词的堆积,名词和动词是骨胳,它准确、朴实、真诚,没有染上流行的色彩。文字是有道德感的,一个写作者不能丧失底线,要不断地发起“整风运动”,肃清一些行文中多余的东西,还文字的纯净性。

我要用纯粹的文字去表现自己,不会因为篇幅的长短,去虚假的充添。文字不是游贱,设计一个个惊险的程序,刺激人们的神经,在诱人的陷阱中,消耗精力和时间。文字的秘语,是需要生命的解读。

纯净和真诚,是一种弥漫在纸上的最基本色调,它决定作家创作的走向。今天的文字丢失太多本质的东西,更多的是受流行的污染。

每天成吨成吨的文字垃圾,在网上、报刊堆积,有几个真正的清洁工,挥动手中的精神铁锹,猛烈地铲出这些散毒的垃圾,把它们投进精神的炉火中。谩骂、抄袭在今天是最时髦的,窃取别人的文字,像是胸前佩戴红花的劳模,到处可以演讲、出书、发表作品。捧和杀是它们手中的狼牙棒,可以无羞耻地挥舞。

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像堂吉诃德一样,手持长矛,向时代挑战。他不会屈服庸俗文化送给他的披风,宁可裸露膀子。

我越来越喜欢画家和诗人的文字,他们的文字充满了湿润的诗性和想象。对艺术的独特感受,有科学的准确、情感的丰富和宗教的虔诚,这是当代作家所缺少的。

我现在对书越来越挑剔,不会易地去翻阅一本书了。我对书的选择,是对精神背景的守护,防止污染最后一块圣地。我喜欢传记,真实的传记,而不是为了时髦,为了立碑建传所策划的商业的传记。在阅读中随大师们走过一生,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大师在时代中的表现,每一处细节,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充满魅力,他们对人,对事件,对自己的艺术追求是真实的,没一点矫揉造作。

阅读大师的书,不是看他们的成绩有多大,而是人生的态度,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文学作品不是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把材料送进去,经过严格的、统一的工序,削磨棱角,变成模样一致的产品,贴上合格的标签。

一个作家要有忏悔之心,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要有道德的评价。这样良心才能保持高度的纯洁,作品变得辽阔、广大。一个写作者,不能只读一些文学作品,要拓宽阅读的视野,也读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绘画的书。通过知识的积累,把自己磨练得更加敏锐,对事物和人的看法不是形式的了,而是切入内核。

文字不仅仅是摹仿生活中的物与事,而更多的是要观察细腻的人的神情,和对事物的独特发现。每一个文字,饱涨写作者浓烈的情感。

每天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那时,我的想象如同一只鸟儿,在喧闹的街道上飞翔。我跟随着它,跑出很远的地方,我们一同沿着回忆的路,采摘很多花朵。

夜晚是阅读的时候,我讨厌一切书房外的活动。书房是孤独的岛屿,是壮美的山野。我不想让任何人打扰,只想坐在藤椅中,背略略斜在椅背上,借助黑暗中的一盏灯光,静静地读一本书。我在文字的森林中穿行,呼吸精神的空气,听大师们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年地生活。

散文是心灵的敞开,让生命的情感奔流而出,而不是当下的散文对生活的模仿。一些小情调,小忧伤,缺少灵魂的躁动。一个贫血的写作者,只能写出水肿的美丽。

罗兰·巴特说:“实际上,只有童年才有故乡。”他的话没有多余的赘言,却撞开了我记忆的大门。敞开的窗子扑进一潮潮的热气,今年我很少打开空调,我在网上接收朋友从故乡发来的照片。那是一些山野之花,土豆花、地瓜花、野百合,还有清晨雾朦艨的小镇,一缕炊烟缓慢地缭绕。罗兰·巴特对故乡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说:“童年的故乡是一朵向日葵,漂泊的人儿是疾飞的蜜蜂,飞到那盘花蕊上采撷。”

作家离开了生活,写出的作品就像豆芽菜,长得漂亮,没有泥土的气味。作家一旦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大地,作品就变得水肿,更谈不上精神了。

一场细雨,淋湿了酷暑中灼热的线条,湿气一潮潮地卷了进来,撞击干燥的空气。我穿行在书中的巴黎,跟随毕加索进出酒馆、餐厅、画室和旧街上,那个时期毕加索在画布上刮起一阵蓝色的风暴。

读书不是为了数量,快餐似地吞吃。读书是用精神排出体内的浮躁、媚俗的毒素,滋养心灵。读书不是做面膜,保护脸面。

写作不是机器,流水线产出产品,然后以最快捷的方式,推向市场出售。创作是生命的爆发,一瞬间,倾泻出激情的活力,用尽全部的情感,去大哭,大唱,大笑,决不是像劣质的电视剧中的演员,在买弄技巧。

丧失了诗性的写作,远离了生活,在复制中写作,不断粘贴,一个人,一群人的作品似曾相识,没有了个性。许多作品靠俗气、起哄,贩卖身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些作家在卖弄花拳绣腿,拉开虚张声势的架子,博得人们一赞。

在和蒋蓝的一次对话中,他说:“我们身边不是没有好书,而是人们没有深读的耐心,他们至多需要来一点‘心灵鸡汤’。一个人要像铁锚一样慢下来读书,‘比缓慢更缓慢’,似乎就有被时代之船抛弃的危险。”我喜欢这句话,朴实没有赘语,形象非常扎眼。他说出了一种道理,读书要有选择,选择一本书,一个作家的作品,不但影响创作,会影响人的一生。读什么书,这是极苛刻的。读书严谨的人,在写作上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不可能和别人一样。读书不是时装秀,跟风似的追求时代的潮流。读书需要心静,在一处僻静的地方,让情感缓慢,静下来。流成一条溪水,涸进文字中去,像蒋蓝的铁锚,紧紧地抓住精神的土地。阅读的目光,跋涉在古典的恬静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痕迹。浮躁和虚假被抛进记忆的垃圾箱中,运送到处理厂。我们不要随便丢失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让它们白白地耗费掉。读书是一场战斗,决不能有一点宽容。

当代的作家不是对自己的作品倾注大量的心血,多的是浮光掠影的写作。写作变成功利的机器,不断地开足马力生产。文学失去了丰富的创造力,而是机械地产出,一批批地贴上合格的标签,推向社会。这样的作品没有了生命的鲜活,情感的抚摩,文字中没有了饱满的躁动的激情,那么这个作品不可能是永远的,只能如云烟过眼。

一个作品的完成,就像画家作完一幅画,不要急于装进画框中,挂到墙上向人们炫耀。修改稿子,是一个艰苦的劳动,需要耐力和大量的时间。修改稿子是作家水平的真正体现。文章是润色出来的,一篇文章不经过千锤百练,不可能成为经典。文章的完成,只不过是框架的构成,修饰和装补,需要漫长的“修”和“润”,把充足的情感,注入到文字中,使它有了鲜活的能量。

立冬了,时间迈着笨重的步子,冲进了一年中最冷酷的时节。

冬天是让人产生友谊的季节,在寒冷中寻找温暖,一件棉衣,抵挡寒冷的侵袭,一间暖融融的房子,帮助人们度过冬天。从楼道里走出,一下子陷进寒冷的沼泽地,身上的热气,被风撕扯得七零八碎,吹向天边。风像一群饥饿的野兽,一次次地扑来,人是无法逃辟的。

在台灯下,我摊开一叠B5的打印纸,灯的光线充满了激情,在光滑的纸上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旋转的舞步,无声的音乐,把舞会推向高潮。我拿出一支中性笔,一点点地描绘动人的情景。我选择了一双修长的腿,她在疯狂地舞动,我似乎听到带起的风,吹圆了美丽的裙子。我注决到一双手,在空中做出种造型。纤细的手指,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的头。我在B5的纸上,留下一行文字的线条。我的文字爬满了纸的空间。夜已经深了,揿动台灯的开关,收拢一缕缕光线。屋子顿时一片黑暗。

16.《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十六

在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这一回里,当孙悟空想要向观音院里的众和尚炫耀袈裟时,唐三藏的反应可见他对世人心态的洞察。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唐三藏深知凡人的心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人的欲望一旦被打开,“既动其心,必生其计”,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一样。欲望的大爆发带来的是人在欲望面前的臣服以及为满足欲望的不择手段。

马克吐温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这篇小说里讲了一个类似的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的故事。

“哈德莱堡以“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而享誉四方。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恩人”,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昆德拉在《搭车游戏》这篇小说里也讲述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的故事,非常精彩。

当游戏变成假戏真做,其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他打算让她丢脸,不是那个搭车女郎,而是他自己的女朋友。这回假戏真做了。勾引搭车女郎的游戏竟然演变成玩弄自己的女朋友。小伙子忘了自己在演戏。他只是恨透了站在面前的这个女人。”

潘多拉的盒子之打开最有名的莫过于心理学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在网上和生活中都看到很多类似的故事,在谈恋爱的时候故意设局去考验对方感情的忠诚度,然而结果却常常让人失望。

17.初一西游记的主题读书笔记 篇十七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难,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如:仁厚善良、信念坚定的唐僧;嫉恶如仇、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的八戒和少言寡语、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等等。书中不仅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我看得津津有味。其中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三打白骨精”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经行至白虎岭,白虎岭的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就一变少妇,二变老妇,三变老翁,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打败了妖怪。但善恶不辨的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大怒,逐它回到花果山。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孙悟空机智勇敢、斩妖除魔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唐僧虽然仁厚善良,但善恶不辨,这就是缺点了。

取经路上最搞笑的就是那个念念不忘回高老庄的八戒了。八戒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它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取经队伍也少不了他。

师徒四人中最诚实的就数沙和尚了。他一路上都默默地保护着师傅,任劳任怨。一旦有妖怪,他也会挺身而出,救出师傅,但他立了功也从不炫耀。

18.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篇十八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endprint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而名著阅读同样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方式,以期实现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

上一篇:关于理想的励志电影《十月的天空》下一篇:办公室公开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