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2024-08-13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1.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篇一

地理知识总汇

1.经济(1.输入地:改善能源资源短缺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输出地: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 市发展)

2.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治理三废,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硅谷:1.环境优美2.气候温暖湿润3.接近人才机构4.交通便捷5.军事订货 4.地上河:水流缓,大量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道高出两岸平地 5.热带雨林:1.纬度低2.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3.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4.暖流增温加湿

6.多沼泽: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地势低洼,流水不畅)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7.冲积平原(农业)

8.多火山,多地震,地热能(消亡)裂谷(生长)

9.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工业多沿岸)10.冷暖流交汇处(渔业)

1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

12.粮食(需求:人口数量 供给:进口,生产:品种,耕地面积,机械,化肥)13.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14.地形组成(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5.地势特点地势及地势起伏(高低+方位)16.主要地形区分布

17.山地常形成放射形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陡崖处时有瀑布,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18.在降水集中的河谷(山谷)地区,地段容易堵塞,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形成滑坡危害,地处河谷或山谷的城市易出现大气污染

19.判断河流流向(A上游--下游:用箭头表示,地势高向地势低)

确定方向:指北针,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20.河流流向(高往低)多位于山地,有陆有海,有河(陆地流向海洋)流量变化(上游变化大,支流无交汇,干流和支流有交汇)21.北半球昼长夜暖---夏,昼短夜长--冬

22.气压中心(陆地--热低压---夏,冷高压--冬)

23.河流汛期(洋流,季风环流: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

24.太阳能(强--青藏高原,弱--四川盆地)纬度越低,辐射越强,海拔越高,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强

25.影响线速度:纬度(赤道向两极减)地形(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26.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7.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地转偏向力

28.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日出日落分别为东北西北,直射南半球时,东南西南,赤道,东升西落

29.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不属于外圈层

30.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睛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31.侵入岩代表花岗岩,沉积岩有大量化石燃料 32.南亚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33.断层处加大地震程度

34.风向与风带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一致

35.雨带推移与夏季风有关,夏季风越强,越容易产生北涝南旱,夏季风越弱,越容易产生北旱南涝

36.发源地流向及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37.河流的水文特征大多与补给有关,径流量1000*mm 38.汛期(雨水补给:取决于雨季长短,冰川融水:短)

39.径流量的季节年变化:季节变化小(以冰川融水为主)年变化小(热带雨林气候)季节变化大,年变化大(夏雨型,冬雨型的雨水补给)

40.含沙量: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气温是否低于0℃,长短:取决于纬度高低

41.凌汛:河流流向,低纬向高纬,有结冰期

42.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与热量的组合

43.气温用词:炎热/高温,温和,低温/寒冷 降水丰富/稀少(总量),集中/均匀(分配状况),光照:充足/不足

44.水热组合(降水热量不足:亚寒带,寒带 降水充足,热量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不足,热量充足: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降水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45.年径流总量(大/小),汛期(长/短),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径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水能状况等

46.光热组合(光照热量都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 光照不足,热量充足:四川盆地 光照热量都充足:热带沙漠气候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低纬高山)47.发展核电区位条件(1.能源需求量大但缺乏常规能源2.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3.水源充足)

48.太阳能能市场广阔原因(1.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3.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49.河谷农业区位条件(1.高寒2.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助于有机物积累4.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5.土壤肥沃)50.干旱半干旱--以畜牧业为主,风力作用,荒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流水作用,水土流失

51.茶叶(1.地形起伏大2.降水多3.水源充足4.多雾5.酸性土壤)52.春分日(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日落时间大多数地方为6:00和18:00)

53.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共性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2.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4.密集变化大,稀疏变化小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运用于一个局部的闭合曲线)

54.水系特征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B.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55.水文特征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56.判断南北半球,自南向北等温线数值递减为北半球 57.判断季节与海陆(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58.判断地势:气温越高,地势越低

59.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概(气温总是低纬向高纬递减,自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自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60.判断洋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61.风向风力大小判断(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62.闭合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俯聚合为高压,扩散为低压)63.三进一出为岩浆,三进一出为岩浆岩

64.北美洲的洛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65.南水北调的意义(对输入地的影响: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可能带来的影响:航运,土壤盐碱化

2.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篇二

一、夯实基础——“善记”

每年高考考试说明中都明确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善记”。现在高考重在考查能力, 但离开知识去谈能力, 能力就是无源之水。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熟悉重难点, 抓主干知识, 纲举目张, 以干带枝, 这样能事半功倍。同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辨析概念, 做到所问所答。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易混淆。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

(2) 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地理事物, 要掌握区域空间位置;用地图辅助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 形成分析区域地理特点的知识结构;注重区域之间差异的比较, 突出可持续发展观点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3) 掌握原理, 讲求解题思路。答题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 明确原理, 掌握规律, 解地理题就入了门。

(4) 记“关键”知识及原生知识。关键知识是指对其他知识起着统领作用的知识, 原生知识指能“派生”出其他知识的知识。在记忆时, 不应记“推理出”的知识, 而应记推理前的知识。

(5) 查漏补缺。根据“木桶原理”, 一个人的知识在应用时效益如何, 取决于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要加强薄弱环节, 就需要查漏补缺, 最终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把握知识——善思

思考是复习的灵魂。 (1) 保持问题意识。要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 对所学的知识要善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2) 理清知识结构。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因果框架图或画“脑图”, 构建知识体系。还要经常自画简图,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解决疑难——善问

(1) 问自己, 学会独立思考,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 问同学, 学会合作学习。当问题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 先要选择与同学讨论。 (3) 问老师, 学会利用资源。要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学习资源”, 让自己在复习中少走弯路。

四、提升能力——“善用”

(1) 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对图形知识, 要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在答题时, 若能借助绘制简图、添加辅助线、图文转换等方法, 能更快速、准确。 (2) 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合理地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 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 能“盘活”理论知识。 (3) 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 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高考复习也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对精选练习试题的处理要做到“一题三用”。首先, 做完试题后订正评析;其次, 听老师进行剖析和点评;再次, 考前重新回顾、体会, 思考同类试题的处理方法。

3.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篇三

【关键词】区域地理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反映在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特别是在许多能力的测定和思维的考查上,很多是以区域地理的内容为载体进行考查。从试卷的分析和分数的统计上得知,考生在区域地理的试题上失分较多,所以有许多考生把区域地理学习,认为是学好文科综合的一个瓶颈,不无抱怨的说:“文科综合难在地理,地理难在区域。”

为什么同学们会感到区域地理难?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的地理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的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许多地理老师说:“区域地理是学习地理的终结者,区域地理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因此在整个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成为整个高考地理复习的一个重中之重。

那么高三应怎么样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完成高三地理的整体复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个人认为,应重点从:区域定位、区域的特征描述二个方面着手复习。

一、区域定位

福建省高考的第37题,是对区域地理考查的大题,考生要完成对此题所有考题考查,考生必须对本题所考查的区域进行定位。掌握基本的区域定位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进行区域定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能力考查点。定位就是为所给试题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等)。准确的定位,是准确把握所考区域的特征的前提,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河流、太阳辐射、所在区域人文特征等。只有把握所给题目中的地理位置,才能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定性,进而确定解题的正确方向。

高考给所考查的区域地理进行定位常用的方法有: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经纬度);地转偏向力方向确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自转的方向法(确定半球位置);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等温线温度数值大小南北递变规律定位法;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进行定位;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等。

例: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读图完成下题:

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本题给了一条纬线,但没明确是北纬还是南纬,但根据所给等温线温度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M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日照不足,不适合建海滨浴场,排除A、B;N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排除C,故选D。

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是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的地质剖面图,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题:

Q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本题根据等高线向南凸,可以判断河流流向为向北,然后根据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右岸深,说明右为侵蚀岸,可以判定甲区域为北半球,说明P区域为北半球,所处地理位置为300-40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式气候。

总之,做好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给的区域进行准确定位。

二、做好区域特征描述的复习

准确无误的对区域特征描述,是做好区域地理复习的最终目标,是关系到考生能否得分的前提。区域特征包括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对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复习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午复习。

1.做好区域地理特征的描术,注重一个“理”字,准确的把握地理中的这个“理”字,一是要注重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二是要做好对地理术语的全面、准确的阐释。

2.抓住一个区域最突出的特征。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复习中必须把握不同区域最主要的特征,研究一个区域中有主导或者制约作用的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利用环境整体性思维要以推导出其它要素特点。

例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最显著特征是“高”、“寒”。因“高”而“寒”。“高”影响气候,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因地形高,影响河流,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植被(高寒草原);影响动物(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影响土壤(冻土广布);同时也影响社会因素:交通不便,以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人中密度小,城市少,生产力水平代、经济相对落后。

3.培养学生学会用高中地理原理进行阐述地理事物特征。例如,要分析一个区域的气温有何特征,那么必须立即对知识进行迁移,回到高中地理关于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上)。分析一个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必须从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人文因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知识加以迁移。

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主要描述和阐述的是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商业、城市化等。复习中重在区位因素的迁移。近几年对这部分内容有不断上升的均势。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把两条:

第一,人文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其中最主要的是区位因素,例如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因素(政策、科技、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变化小,而社会因素是不断变化中。其中城市的区位因素和交通的区位因素,在高考命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且突出自然因素对城市的影响,例如气候对城市的影响,热带地区城市为什么选择高海拔地区分布?而中高纬度地区城市为什么选择河谷地带?

第二,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对人文地理的情境迁移。高考对人文地理的考查,总是以一定的地理情境呈现,学生如果不能很把所给的情境材料迁移到高中所学地理知识,答题将无从下手。例如,福建省是我南方种植柑橘的大省,种植柑橘的自然环境优越,但前几年一直不景气,近两年来柑橘种植又火暴起来,请同学们试分析原因?这是一个新情境,怎么样才能对事理进行阐释?本题是关于种植亚热带水果的农业问题,因此就应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迁移,考查的是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当地柑橘种植的起伏变化是由那些因素变化引起呢?我们知道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可以断定主要是社会因素变化(科技、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等因素)。把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

总之,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给区域定位,准确无误的对区域特征进行阐释,这样才能更加有利的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4.高考地理模块复习重点.资料 篇四

具体: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我国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北部湾,黄渤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水域,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形成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珠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舟山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长江,钱塘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3)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近岸寒流交汇.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③科技基础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⑤交通运输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4.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因素:

①内河运输优点②水系特点(干、支流)③水文特点(流速、流量变化)

④是否有运河与天然航道联系⑤运输方式是否构成综合运输网

⑥是否具有市场、经济效益(流域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27.影响飞机场的区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开阔平坦 ②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有坚实的地质基础,保证飞机起落平稳 ④雾低云少,能见度好

⑤跑道平行于风向修建,便于飞机逆风升降(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经济状况 ②离城稍远,地价低

③与城市有便捷的其它交通联系,便于客、货聚散 ④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噪音污染

⑤附近不能大量养鸟 ⑥不能有高层建筑 ⑦不能有干扰飞机升落的通讯设备 3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貌:沟谷发育,地表崎岖破碎,坡度大

②气候:集中性降水且多为暴雨

③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④植被:稀少,覆盖率差,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⑤河流: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Ⅱ)人为因素

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乱开矿,地表破坏 3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Ⅱ)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3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

③多暴雨(Ⅱ)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4.荒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风化作用强,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集中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

④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Ⅱ)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农垦

③过度放牧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5.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Ⅱ)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6.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37.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38.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39.影响盐碱形成的因素

①地势低平,多洼地,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尤其是春、秋两季)使土壤中盐份向地表聚集

②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加之蒸发旺盛,水中盐份向地表聚集,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③湖泊萎缩,湖底沉积盐层裸露在外 ④大风扬沙天气,使地表聚集的盐粒扩散 40.影响风沙形成的因素 ①春季多大风气候(天气)

②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旱,多风沙

③离风源、沙地近,且当地自然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④人口稠密,农耕历史悠久,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地表沙化 ⑤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风沙肆虐,出现沙荒地 ⑥不合理的城市工程建设,造成地表裸露,沙质物多

41.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42.林业基地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森林资源丰富

②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

②机械制造基础

③交通和市场 071.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 ④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 72.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 7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落差 ②流量 ③河流多少(支流)74.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良好坝址,建站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

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

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积累多,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环境)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 78.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9.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②地形起伏平缓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80.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平②土壤呈沙性 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81.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82.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3.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84.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85.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86.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7.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

③人口增长过快 88.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9.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90.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91.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9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9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94.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95.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③地域辽阔,各地相距较远,公路长途运输费用高 ④地形较平坦,便于修筑铁路 96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阿巴拉契亚山的煤

②五大湖西部的铁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廉价水运,大西洋沿岸多良港,交通发达

④周围平原广,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⑤开发历史悠久

⑥劳动力丰富

⑦科技力量雄厚 97.美国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发展因素

①多良港,海运便利 ②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③地价较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南部石油丰富 98.美国铁路呈东西走向的影响因素

①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城市集中地区,交通运输量大

②南北内河运输发达 9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10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101.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类型 ②水文、水系特征(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

③流域面积大小 102.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6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103.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107.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8.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09.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0.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111.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2.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113.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114.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15.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116.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00117.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18.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下垫面 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119.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20.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1.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12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2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2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25.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126.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127.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128.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129.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130.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 131.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32.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②雄厚的技术力量 ③统一的电网 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⑤发达农业 ⑥市场广阔 1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工业基础好

②科技力量雄厚,高等院校聚集 ③高技术人才聚集 ④交通便利

⑤政策倾斜 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⑦气候宜人 134.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社会因素

A.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需要 B.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

C.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 ②经济因素

A.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B.有利于资源开发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E.有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 ③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技术成熟 ④自然因素

A.该铁路经过地区起伏小,地势较平坦

B.该线的地质灾害较少

C.该线路程短,工程量小 135.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36.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7.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①位置优越(联系?)②铁路线交汇 ③水运发达,重要河(海)港 ④公路、航空与外界联系方便 138.等值线分布特点

①疏密 ②走向 ③数值变化方向 ④弯曲程度及方向 ⑤高值、低值中心

139.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40.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

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141.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142.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多少

④人类活动 143.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 ①水库、湖泊的调节 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 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⑤地下水调节 144.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145.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

②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③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146.输油管线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线路距离长短

②工程量与成本(自然障碍多少,有无)

③石油运输交通通达程度 ④纬度位置→气候→温度→畅通性

⑤政治关系是否友好

147.石油储备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③国防安全 148.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

①坚持以煤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清洁煤炭,完善煤的液化、气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积极稳妥第开发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资源 ⑤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石油进口渠道 149.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150.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5.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篇五

1.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例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各有什么特征?”一题中包含了三个概念,第一个是自然带的概念,第二个是气候的概念,第三个是植被的概念。学生要搞清不同的内涵,根据每个概念的含义准确地答出其特征。

2.掌握浓缩概念的方法,利于记忆。浓缩概念的方法,就是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例如,“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就是矿产。”可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有用矿物、富集、利用,矿产的概念也就容易记住了。

3.弄清概念的层次或关系,把概念串联起来记忆。例如,地质构造分为皱褶和断层,皱褶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4.注意把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增强记忆。例如,“地壳与岩石圈”,前者是莫霍面以上,后者是软流层以上;“时区与区时”,前者是空间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

6.高考地理复习高分计划 篇六

地理——“文科中的物理”其难度可想而知,地理成绩往往是成为学生文科综合中最拉分的一课。新课改之后的高考地理中,试题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大大提升,死记硬背再也应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与考试了!

独家奉献:高考地理高分计划

计划一: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好像一棵树的叶子,每一片叶子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一叶障目,高考考卷的综合性往往导致:考生因为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而找不到解题的突破点,所谓一招走错,满盘皆输。为此,车老师地理课堂为考生找到重点知识的短板,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位孩子不会为一些小的知识点而失分。

计划二:突破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知识好像是树的枝干,因为四川高考地理的两道简答题均是围绕区域地理展开,区域定位不准确往往导致考生张冠李戴,选择题做的头昏脑胀,正确率不高;简答题答的满满的却只得到几分。车老师地理课堂教你轻松定位,玩转区域,区域地理拿高分。

计划三:强化简答题

7.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篇七

一、巧妙设计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总要先提供一种既念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 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 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每堂课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动机和兴趣,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新课导入, 导入要遵循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从教学需要出发的原则, 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浪, 激发学习兴趣, 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例如, 在《工业区位因素》专题复习中, 我将当地金星工业园区台商投资招标的相关活动材料巧妙设计为复习导入。学生分小组作为各乡镇领导来投标招商, 分别提出各乡镇承办台商项目的优点, 讨论评价竞争方的不足之处。学生对这样的导入充满激情与兴趣, 讨论热烈。我明确指出学生讨论的核心问题和方向, 并作重要的点评。最后我归纳出影响工业的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为学生创设了讨论、探究、发现问题机会, 将枯燥的专题复习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提升课堂有效性

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 教学容量比较大, 主要包括考点解读、主干知识体系、专题训练、高考典例、模拟试题等内容。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有效性, 就必须配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联系实际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是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教学中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对每个专题的复习备课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 这样既可以增大每节复习课的教学容量, 又可以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结合考试说明, 解读考纲,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明确考试方向。 (二) 精选高考例题、专题配套练习, 对题目分析、解答的过程与方法, 都要在课件中归纳小结,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等能力。 (三) 通过课件动漫制作等方式来增强地理学科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课堂活跃气氛, 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三、灵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堂上, 要使学生巩固和应用专题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就必须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来完成专题复习内容,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目标。我结合教学实际略谈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 设疑问题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关系。设疑问题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专题复习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方面,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设置精巧别致的疑问,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 师生之间共同讨论, 互相启发, 补充疑问, 形成师生之间双向智慧交流, 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例如, 在《农业区位因素》专题复习教学中, 我设置以下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当地季风水田农业生产分析区位因素有哪些?”“如何评价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围绕以上疑问开展讨论活动, 随着问题层层深入, 难度加大, 我适当补充说明与引导分析, 并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理性评价, 最后我归纳结论。本专题内容通过设疑问题法教学, 联系当地农业实际, 学生兴趣倍增, 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活动中掌握了专题复习的重点内容,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 案例分析法

在专题复习中教师精选案例分析, 可达到更好的课堂复习效果。每堂专题复习课教学中都必须从“高考题组”、“专项训练”、“质检模拟”中选择3—4题作为典例来讲解分析, 并指导学生对精典案例剖析, 信息获取, 找到案例题型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使得专题知识内容在题目中出现, 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复习地球运动中“日出方位的季节变化”专题时, 我选择2010年海南高考题进行案例分析:北京时间6时40分, 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 据此完成1—2题。

1.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 。

A.95°EB.110°EC.135°ED.170°W

2.这段时间内, 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地球接运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滞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首先是信息提取: (1) 地点为南半球; (2) 时间:北京时间6时40分; (3) 日出方位:东南方。其次是解题关键分析:弄清太阳直射点与太阳日出方位的关系, 明确地方时的计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最后进行思路方法点技:第1题, 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开起, 说明太阳应直射南半球, 该地日出时间应早于6点, 当北京时间6时40分, 四选项中只有A项的地方时早于6时。第2题,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地球有可能接近公转转道的近日点, 东北信风带位置偏南, 东北平原可能出现降雪天气, 北极地区冰面扩大, 故选C项。通过这组高考题案例分析, 学生对本专题难点掌握较好, 能够在案例分析法教学中巩固复习考纲要求, 又强化了对本专题考点知识的应用与理解。

(三) 读图分析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 均离不开对地理图像、图表考查, 因此, 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堂教学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在专题复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读图分析法呢?我通常按以下几步来完成教学: (1) 先判读地理图表类型。如地形图、交通图、折线图、气候图、景观图、区域图、分布图、统计图等。 (2) 指导学生读图名、图例。图名一般会描述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特征, 图例对地图具有指示使用, 是读图中的重要信息载体, 在地图教学中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图例来获取相关地理信息。 (3) 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相关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 这是对地理图像中关键信息的获得。 (4) 结合地理问题分析信息、应用信息, 把图中获取的地理信息与实际题目地理问题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出结论。读图分析法是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地理图表, 获取地理信息, 然后分析和应用相关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在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应用广泛, 收益非浅, 能够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四) 活动探究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地理问题分析难度较大,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学习、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高考命题来看, 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都常常出现。例如, 2010年新课标文综全国卷综合题第 (3) 小题: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此题就是一个探究性开放题型,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讨论、探究分析, 开展辩论探究活动, 赞成的同学说出赞成的理由, 不赞成的同学说出不赞成的理由,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 教师从赞成和不赞成两个方面作出合理性评价, 并进行答案归纳。因此, 通过活动探究法在地理专题复习课堂教学中对此类地理问题进行探究, 能够提高地理专题复习效率。

8.地理高考复习“三效”教学探索 篇八

一、学纲研题,把握高考新动向

从今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可知,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结构比例合理,强调稳定性;控制试题难度,体现公平性;立足主干核心,注重基础性;坚持能力立意,凸显综合性;展现思维过程,倡导探究性;强化图表运用,突出学科性;关注社会现实,彰显实践性”[1]。今后的高考命题思路会坚持能力立意,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高考地理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考纲及其说明地理部分作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命题。教师在学习时要“纲本对照”、“纲题对照”,同时,要研究新课标,研究教学,研究“两题”(高考题和训练题),其目的是领会命题意图、思维过程等,准确获取其考查的知识能力目标,建立分析高考试题思维模式,把握高考新动向。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为主导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它不仅是高考命题的准则,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南。因此,教师要坚定基础意识,强化能力意识,牢记学生意识。虽说高考考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复习时,教师要以考纲为统领,整合教材,构成框架,既要用好用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绝不猜题押题,以不变应万变。

教师应把握《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中的四大高考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审题的重要环节,“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因素,“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结果,也是其程度、水平、能力的表现,“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处于最高层次。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教能让学生乐学,但不要迷信自已的讲,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地理问题,对地理重体会、有思考、会运用。

三、强化学法,指导能力训练

1.创新教学,注重学法指导

(1)经验传承。在高考复习教学之初,以往届考生有效复习方法的心得为例,结合自身多年复习经验感悟,与学生交流高效学习方法。如关注地理时空、地理要素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养成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学会从地图中发现知识,学会正确的区域分析思想,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强化比较法、归纳法的研究,勤于实践等。让学生先学通法,用通法引领复习,在复习中实践通法。

(2)引导总结。在高考复习中,有机渗透点滴学习方法,让学生注意领悟,多思考“我怎样学习”,如“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等。多总结、摸索适合学生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而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专题交流。复习区域地理之前,以“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专题讲座形式与学生探讨总结高考地理(总)和区域地理(分)学习方法,强调分析区域特征的思路与要点。

(4)临场指导。临近高考,关于方法论最后一课,略论临考之法,强调高考时要镇定自若、通览全卷、但求少丢、处变不惊……培养临场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稳操胜券。

2.加强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1)选(设)用妙题,力求新颖。精心选择(设计)习题,力求立意新颖、独到,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梯度,启迪思维,训练“信息获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习题中注意设置激活思维的情境,并用好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贴近生活实际,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对好题可以“一题多用”:学生做好题并订正讲评、引领学生对该题的命题思想进行剖析、考前再体会以发现题目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思想。

(2)广开思路,促进练习建模。笔者曾大胆尝试,在今年“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高考研讨会”献课“比较类综合题答题思维建模”专项复习时,秉承“以生为本,激趣激思激情,追求激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美丽课堂”教学理念,用“审美化地理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据所授课题需要,采用“展示好题(教师)—尝试解决(学生)—暴露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师生)—纠正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师生)—提炼有效解题策略(师生)—思维建模达成共识(师生)—对点突破提升能力(师生)”教学策略。其间笔者不断激发学生在判断、推理时抓关键词,广开解题思路,帮助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课堂学生角色有序转换(即应试者—评卷者—命题者),教学达到高潮。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答题、命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用好地图,培养多向思维。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练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好各种类型的地图,图文结合,图图、图表(文)转换,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多视角识图、绘图,培养读图技能,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读图能力,提升地图意识,培养地图素养。

教学中可采用“正向思维(抓课本重要概念、原理、公式,抓图表,抓知识内在联系,扎实掌握课本知识)—逆向思维(所学知识倒过来想,结论与条件可否对换等)”培养,训练学生脑筋急转弯,增强应变能力,特别是当习惯性思维束缚头脑时,逆向思维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采用“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培养,既在解题中进行多题归一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多寻找知识点背后的内在联系,又训练学生对典型习题能一题多解,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3.吃透命题,及时做好讲评

(1)评前充分准备。讲评要有典型事实、有数据、讲出道理。因此,需做好统计(可按错误类型、错误或遗漏点、错误率等),正反典型材料收集整理,详细分析工作(特别注意分析命题意图、导向价值、侧重点、相对难易程度、不足、常见错误或问题及其原因和努力方向),确立讲评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整合,设计讲评教案,使讲评有所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错误原因等),提高讲评效益。

(2)创造参与机会。一堂成功的讲评课,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可采取分小组先组内学习后大组代表交流的小组合作式,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自愿与指定相结合,并可提出讲题要求和限定讲题时间,人人参与、相互倾听,在合作、质疑、分享中学习,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采用多种方法。讲评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可用学生问题展示(以题带面,对学生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归类、并用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实例现身说法)、试卷考点串联(学生对发放的试卷只写相关考点、延伸考点,不具体答题)、解题思维记录(学生记录整理解题思维,课堂表达对该题的理解过程)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效率,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4)激思碰撞技巧。在讲评过程中,让学生说题(命题意图、审题、解题思路角度等),加强对学生从想到说,从说到写的转化过程的有效训练,与学生一起探知审题方法,激活思维,碰撞解题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以明确答题方向,找到答题“切入口”,圈定答题范围,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关键,组织答题内容等,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地理能力等都能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得以拓展、深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可爱的小仓鼠下一篇:校园销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