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2024-06-21

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12篇)

1.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一

2011年春节客运管理措施及成效 为维护春运期间道路客运市场秩序健康、安全、有序,及时发现与查处道路运输违章行为,保证旅客走好、走了,我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自1月19日至2月27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与春运同步的“春运客运市场专项大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客运、串线经营客运、违停上下客、倒客、甩客等扰乱客运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加强驻站管理和对客运单位、客运从业人员、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及时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

二、联合扬中市物价局、扬中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在春运期间共同开展“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安全行车”主题活动。活动以“培养出租车司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打造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出租汽车行业新形象,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和谐城市”为目标,活动结束后,对春运期间涌现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三、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办理。为畅通群众言路,钝化社会矛盾,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我们对外公布了投诉监督电话,承诺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专人受理、办理投诉举报案件。春运期间通过一般程序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共23起,除两起无证黑车,因没有具体违法事

实和线索导致无法查处外,已按时办结并答复。

四、坚持节日值班,加强路面监管。我们结合春运客运市场专项大检查,将日常路面执法人员分为固定检查组和流动检查组,全方位加强路面监督检查。此外,在2月2日至8日放假期间,由运管处各科所轮流,每天安排3个组进行路面监管,及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投诉举报案件,确保了节日期间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的稳定,为群众出行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环境。春运以来,对存在不规范行为的出租车驾驶员考核记分55起,责令停运整改3辆次,进入一般程序对出租客运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2起;对客运班车予以记分和处罚3起;共查处各类道路运输行政案件10件,其中不按规定站点停靠2件,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3件,不按公布的班次行驶1件,未经许可从事客运经营1件,通过一批行政案件的查处,教育、纠正、处罚了违法行为人,有力地维护了道路客运市场秩序。春运期间,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旅客滞留和安全责任事故,出租客运市场在春运期间有了明显规范,宰客、拒载、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漫天要价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

2.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二

关键词:蚕种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成效,建议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种子, 蚕业生产必不可少, 同时又具有用途单一、生产技术要求高、保存期短等特点, 做好蚕种安全供应关系到桑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将蚕种纳入管理范畴, 农业部依据《畜牧法》制定了《蚕种管理办法》, 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蚕种管理步入依法管理轨道。广西是我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 贯彻落实《蚕种管理办法》是促进蚕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 广西通过多项措施大力宣传, 认真贯彻, 较好地推动“办法”的贯彻实施, 对提高全区蚕种质量、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保障蚕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 推进蚕种管理办法全面实施

为推进《蚕种管理办法》的全面贯彻实施, 根据广西蚕种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情况, 广西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法规措施, 与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共同构成了广西蚕种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蚕遗传资源处理、新蚕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中间试验、蚕品种区域适应性试养、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一代杂交种出口、购销区外蚕种、共育商品小蚕、蚕种检验检疫等管理措施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较好地推动了《蚕种管理办法》的全面贯彻实施。

1.2 理顺蚕种管理体制, 明确蚕种管理部门

根据《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广西明确规定自治区和各市、县 (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管理工作, 隶属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蚕业站或经作站等具体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协调开展蚕种执法工作。广西依法建立了较完善的蚕种管理体制, 对加强蚕种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1.3 大力宣传蚕种管理办法, 形成知法守法和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

广西非常重视《蚕种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地宣传蚕种管理法规知识。自治区和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开展农业法规下乡宣传活动、借助广播电视和报纸书刊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蚕种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广西共举办培训班450期, 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 通过宣传教育, 增强了蚕种生产者、经营者和蚕农的法律意识, 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行政执法能力, 增强了蚕农正确利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为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1.4 严格执行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行为

根据《蚕种管理办法》, 结合广西实际, 制定了具体的许可条件和办理程序, 设立了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办理窗口, 明确责任人, 限时、限责办理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的审核和发证工作, 所有申请必须自受理之日起14个工作日内办结。自2007年6月1日至今, 全区共审核发放蚕种生产许可证29个, 蚕种经营许可证84个, 办理许可变更8次, 否定许可申请10次。

1.5 大力开展蚕种执法检查活动, 掀起蚕种管理高潮

广西非常重视蚕种市场执法工作, 农业部门将蚕种列入了农资打假综合执法范围, 积极开展蚕种市场执法, 重点检查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档案、检疫证明、质量合格证、标识标签、蚕品种审定证书及区域适应性试养鉴定证明等。据不完全统计, 三年来全区各级农业执法部门开展蚕种执法活动900余次, 检查蚕种生产经营单位3 500家 (次) , 查处案件37起, 为社会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

1.6 积极开展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确保蚕种质量安全

为加强蚕种质量监督管理, 广西把蚕种质量管理纳入全区农资市场综合执法监督检查对象, 并制定了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主要监督管理措施有:一是实行母蛾微粒子病统一检疫制度, 即全区蚕种母蛾由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统一检疫, 蚕种出库时委托冷库统一贴附蚕种母蛾检疫合格证标签。二是加强蚕种成品卵质量抽检, 每年除了配合国家农业部对广西蚕种质量监督抽查外, 还分别对全区各蚕种场生产的春制秋用、秋制春用入库蚕种成品卵进行两次监督抽检并通报结果, 同时加强对从区外调进的蚕种进行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 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区内市场。三是开展蚕种母蛾例行动态抽检, 在制种期间, 不定期对各蚕种场生产的蚕种母蛾进行例行抽查, 动态监测微粒子病疫情, 把质量监控关口前移。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 广西蚕种的送检率、入库率、标签贴附率均达到100%, 蚕种质量监督管理效果明显, 从源头上确保全区蚕种质量安全。

1.7 创新管理措施, 切实保障蚕农利益

一是依法规范小蚕共育管理, 广西小蚕商品化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全区有商品小蚕共育户3400多家, 共育量占全区蚕种饲养量的44.6%, 一些重点蚕区高达70%以上, 小蚕共育质量已成为了广西蚕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西实际,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中增加了商品小蚕共育的管理条款, 对商品小蚕共育实行备案, 还规定了共育商品小蚕应当具备的条件, 进一步规范商品小蚕共育行为, 促进小蚕共育健康发展, 维护蚕农利益。二是实行引进区外蚕品种中间试养确认制度和购销区外蚕种备案制度。购销自治区外蚕种除验证蚕品种审定证书外, 还要提供区域适应性试养鉴定证明, 强化区外蚕品种和蚕种的质量监管, 保障蚕农利益。

1.8 开展蚕种诚信生产经营公开承诺活动, 强化行业自律

为增强蚕种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实施《蚕种管理办法》的自觉性, 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2008年9月广西还组织开展了蚕种诚信生产经营公开承诺活动, 全区29家蚕种生产单位和77家蚕种经营单位签订了蚕种诚信生产经营公开承诺书。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蚕种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自《蚕种管理办法》实施以来, 广西蚕种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全区2005年发种395万张, 同比增27.01%;2006年发种505万张, 同比增27.92%;2007年发种560万张, 同比增10.9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发种470万张。全区蚕种质量检验合格率不断提高, 2005年为96.96%;2006年为97.32%, 同比提高0.36%;2007年为98.34%, 同比提高1.23%。根据农业部蚕种质量检测中心对广西近年来蚕种质量的抽查结果来看 (表1) , 除2008年有一批病卵率不合格外, 其它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从而也表明广西蚕种质量状况良好。

2.2 蚕种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自《蚕种管理办法》实施以来, 广西对蚕种生产者和经营者全面实施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全区共审核发放蚕种生产许可证29本, 其中有6家新建蚕种场获得, 全区蚕种场核定生产能力为420万张。通过实行蚕种生产许可制度, 设置生产许可条件, 核定各蚕种场蚕种生产规模和能力, 有效规范了蚕种生产行为, 使蚕种生产规模与蚕桑发展需要相适应。全区共核发蚕种经营许可证84本, 通过实行蚕种经营许可制度, 设置经营许可条件, 有效规范了蚕种经营行为, 使蚕种经营市场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按照《办法》规定, 加强对销售蚕种质量的管理, 销售的蚕种必须附检疫证明、质量合格证等标识标签, 证件齐全才能发售。

2.3 无重大蚕种质量事故发生, 保障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了蚕业和蚕种的管理, 通过开展蚕种市场执法等活动, 促进蚕种质量提高, 规范蚕种市场秩序, 确保蚕种质量安全。实施《蚕种管理》办法以来, 全区没有发生重大蚕种质量事故, 有效地保护了蚕种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蚕农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广西蚕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成为了全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广西在贯彻实施《蚕种管理办法》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一些历史、体制及《办法》本身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蚕种执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各地农业执法队伍是依法贯彻实施各项农业法规的主要力量, 蚕种执法已成为了农业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的农业执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 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 各地农业局虽然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 (大) 队, 多数却没有专职的人员和经费保障, 行政执法工作难于开展;另外, 农业行政执法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合力, 成效甚微。

3.2 无证经营行为仍普遍存在, 经营秩序混乱

广西是蚕种市场相对比较开放的省 (区) 之一, “十一五”期间, 随着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 各地出现了很多经营蚕种的个体商贩, 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监督依据, 默认了该种经营行为的存在, 逐步已成为了全区蚕种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自2006年《蚕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后, 广西实施了蚕种经营许可制度, 截止当前共有84家蚕种经营单位或人获得蚕种经营许可证, 仍有大量的蚕种贩子无证违法从事蚕种经营活动, 造成一些地方蚕种经营秩序混乱。

3.3 委托经营和设立分支机构没有明确的规定

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蚕种经营许可相关规定没有对具有蚕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开展委托经营或设立分支机构做出明确的规定。部分地方为加强蚕种管理, 制定了地方性的管理措施, 如要求无证经营点到农业局备案, 成为某个有证经营单位的“代销点”, 规定代销点只能定向销售有证经营单位提供的蚕种, 但多数取得代销证的单位除经营该单位提供的蚕种外还经营其它甚至区外蚕种, 代销证变成了经营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罚代证”的情况, 无证经营点只要一次性缴纳一定金额的罚款后就能经营蚕种。“代销证”和“以罚代证”等措施变相造成地区之间许可条件的不统一, 影响了蚕种经营许可制度的权威性, 同时其合法性受质疑。

3.4 商品小蚕共育管理措施不得力

小蚕共育是广西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推广面较广, 全区共有3 400多家小蚕共育室, 共育量占全区蚕种饲养量的44.6%, 有的地方高达70%, 商品小蚕共育成为了广西蚕种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没有相关规定, 《广西蚕种管理办法》作为政府规章不能设置许可, 只采取了备案的措施, 不具有强制性, 管理措施不得力, 形成管理缺口。

3.5 蚕种质量事故鉴定制度空缺

《蚕种管理办法》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蚕种, 而蚕种的质量问题往往要到蚕期才体现出来。生产上出现的养蚕失败事故有的与蚕种质量有关, 有的与蚕种质量无关, 在处理事故纠纷时均会追究是否是蚕种质量问题。而蚕种质量事故鉴定是一个系统性工作, 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保障鉴定结果的科学、公平、公正、有效。广西尚无相关的蚕种质量事故鉴定办法和蚕种质量事故鉴定机构。

3.6《办法》的一些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通过《蚕种管理办法》的实际执行, 普遍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取证难。由于蚕种携带方便, 容易转移, 违规经营行为多为赊销, 难于界定是用于经营还是自用, 导致蚕种执法取证难的问题;二是处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办法》对违规经营行为只有罚款的处罚措施, 由于一些违规经营的蚕种贩子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 处罚措施无法兑现, 违规经营的蚕种没有妥善的处理措施。三是违规证据保全难度大。蚕种属于活体, 保存时间不长, 不利于办案。

3.7 蚕种的跨区域流通冲击产销平衡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除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外, 也具有生产必须、用途单一、保存期短、需求有限等特点, 为保障蚕种供应和产销平衡, 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计划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蚕种的跨区域流通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蚕种产销平衡造成冲击, 容易造成蚕种市场混乱、质量难于控制等问题。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对蚕种的跨区域流通没有明确限制的措施, 广西只采取备案措施, 不具有强制性。

3.8 一些地方疏于管理

一些地方的蚕种执法工作过分地强调客观原因, 不从主观上寻求解决办法, 存在畏难情绪, 工作措施不得力, 甚至有行政不作为、不关心蚕种执法工作等情况。

4 建议

4.1 加强监督, 确实履行职责

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推进《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 加强蚕种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 确实规范和整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4.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可操作性

一是无证经营情况普遍存在是否与许可条件太高有关, 能否通过规范委托经营和设置分支机构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二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商品小蚕共育管理、蚕种跨区域流通、一些措施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并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修改, 甚至制定和出台《蚕种管理条例》, 进一步加强蚕种管理工作。

4.3 建立蚕种质量事故鉴定机构

建议尽快出台适合广西的蚕种质量事故鉴定处理办法和设立蚕种质量事故鉴定机构。

4.4 建立名副其实的执法队伍

3.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三

关键词:监督管理;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0-0082-03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绥中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6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74.49万kW,拥有拖拉机14 459台,其中大中型

3 696台、小型10 763台,配套农机具17 330台(套)。随着农机具保有量的增加,农机具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农机质量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也随之加大。根据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的实际经验,总结农机质量监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县级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1 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农机化质量监管重点是农机产品质量和运用效果的有机结合程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绥中县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主要形式及内容见表1。

2 绥中县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成效及措施

2.1 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为维护广大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全县农机化质量水平,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站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机产品质量。

1) 为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积极开展农机维权知识宣传活动,并接受用户现场咨询,公开质量投诉电话。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资料、横幅标语、展板等方式,全面提高农机用户的法律维权意识。2015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向农户发放《农机户维权指南》手册400本,强化农机户识假辨假的能力。

2) 秋收期间,绥中县农机质监站工作人员深入各收割作业现场,对玉米收获机作业情况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包括作业性能、可靠性能、安全性能等;记录统计迪马、博远、天人、铁牛、勇猛等多个品牌的玉米收获机作业情况,为提高机具的各种情况提供可靠依据;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户和农机手提供咨询、质量纠纷调解等服务,安排值班人员,保证24 h电话畅通,为全县玉米收获作业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3) 认真做好农业机械质量投诉和处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在解决农机质量纠纷过程中,与厂家沟通联系,与厂家、用户共同协商解决方案,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

4) 联合工商部门,加大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执法力度,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保障维修质量,促进农机维修市场秩序稳定。

2.2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农机具检修是实现农机具保持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农机具工作效率、安全运行、作业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春耕备耕的顺利完成意义重大。为此,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站组织广大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以拖拉机及配套机具为重点,帮助和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户搞好机具维护保養和测试检修,确保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

深入各农机维修网点宣传讲解农机具检修、维护、保养的重要性。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农业机械拥有量大、机具利用效率高的单位和个人,运用农闲时间对农机具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有效落实农机定期保养、保修、冬修夏检措施,提高农机具技术状态,为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开展农机作业奠定基础。

2016年初,全县共检修各类农业机械25 000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480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 600台,小型拖拉机10 860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7 100台。投入维修技术人员370人,检查农机维修网点142个,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92张,为保证春耕生产奠定了基础。

2.3 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为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零配件供应市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机检修质量,根据《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冬季农机检修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大检查。检查期间,不符合的限期整改;维修技术合格证有效期满的,督促及时审验更换,确保维修人员、维修设备、场地和配件质量及管理规范等符合有关规定;清查农机零件的“三无产品”,将查获的“三无”假冒伪劣零配件全部销毁。

在充分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向农机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提供有效信息,协调做好零配件供应工作。春耕生产期间,开展农机打假护农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净化农机产品和配件市场。

2.4 农机服务质量监管

为做好各项农机组织服务工作,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站明确任务目标,为每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认真落实。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发放资料等手段进行宣传,积极营造重视农机质量的良好氛围。冬闲时期,加大维修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知识讲座,向农机手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知识,提高维护保养操作技能。

各地指定专人负责了解辖区内主要农机具的数量、型号、技术状态及分布情况,并制定检修计划和进度安排,统筹维修配件供应、技术服务等。充分发挥各级农机维修网点的功能和优势,确保常用维修零部件的合理储备,落实重点机型和高性能复杂机具的易损零配件供应。

联系督导经销商、生产企业和“三包”服务中心做好供应工作和“三包”维修工作。同时组织流动技术服务队指导和督导农户进行检修,有效保证农机具检修的质量和进度。

3 结语

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绥中县的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如监管和评价依据不充分、监管队伍的水平有待提高、农机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亟需完善等。需要农机质量监管部门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东照,刘明国.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4):77-78.

[2] 夏元新,陈洪玉.曲阜市加强县域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6(7):28.

[3] 曹春雨.对农机质量监管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河北农机,2013(2):61-62.

[4] 周小燕,吕东慧,王志琴.我国农机质量监管体制现状及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6(1):1-5.(下转第86页)

4.个人成效与时间管理培训总结 篇四

一、正确的时间管理心态

1、时间管理就是领导自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正确的动机+正确的心态+正确的技巧=好的时间管理

3、我们怎样处理好不为己的事情,经常做自己习惯的事情

二、目标与人生使命

1、大部分人定立目标所犯的错误

A、短期的目标定得太高,半途而废

B、长期的目标定得太低,不相信自己的潜能,浪费人生

2、人生管理

人生最重要的是确定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

3、谈到8/2原则及产量与产能的关系

作为一位领导者怎样利用自身心态、技巧、策划、授权、预见性来衡量8/2怎样转换成2/8的重要性

4、个人的SWOT分析

怎样利用强处去争取机遇,克服弱点去争取机遇,利用强处去避免威胁,减少弱点及避免威胁

三、每周时间管理 步骤领导自我的每周时间管理

确立工作目标、订立工作长期与短期目标、分析工作角色、订立每周工作目标、安排一周日程、突发事件从容应变、不断回顾检讨

四、每天日程安排

1、请记住:紧迫不等于优先

2、怎样协调你的上级在工作安排好先后顺序上存在的差异

3、要及时发现与同事在工作先后顺序上的矛盾

4、根据情况的变化和信息的发现,要对工作的优先顺序作出变化

五、个人效率系统

1、现在做就是现在做

2、现在就是系统化

3、现在就开始计划

4、后续追综并持续完成

5、维修系统(创意思想模式)

最后总结:主题—冒险

要笑,就得冒着显得愚蠢的危险

要哭,就得冒着现显得轻弹眼泪的危险

要他人接触,就得冒着受牵连的危险

要在从人面前展现你的创意,你的梦想,就得冒着损失它们的危险 要爱,就得冒着不被爱的危险

要生,就得冒着死的危险

要相信,就得冒着绝望的危险

要尝试,就得冒着失败的危险

但是你必须冒险,因为生命中最大的险,就是不冒任何险

那些不冒任何险,不做任何事,不拥有任何成果的人,一无是处

他们或许可以避免受苦或伤悲,但是他们不能学习,不能感觉,不能改变,不能成长,不能爱,不能生存

他们成了奴隶,被自己的态度禁锢

他们已经丧失了自由

5.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五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成效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 者:张玉枝  作者单位: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4 关键词: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   管理机构   教师队伍建设技能型人才  

6.改善支农服务措施和成效的报告 篇六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区农村经济中心,积极创新支农方式,着力疏通支农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之路。截止2月,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72550万元,较年初增加12834万元,增幅为21.49;各项贷款余额62120万元,其

中,农户贷款余额29579万元,较年初增加4830万元,1—2月份,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1224万元,占全区金融系统发放农业贷款的99以上,农户贷款覆盖面由2002年底的28,提高到36,提高了8个百分点。

一、建立贷款调查机制,摸清资金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长期的信贷支农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深入搞好贷款调查,了解农村资金需求与用途,才能量入为,有的放矢地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农户对面金融服务及资金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年初,我们组织信贷人员深入所管辖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宣传信用社信贷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步入产业化、集体化的经营轨道,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借款主体缺乏有效抵押,按照《贷款通则》规定,就很难得到信贷支持,从而使信用社、农户陷入“两难”的境界,如何解决“两难”,实现“双赢”,是摆在当前信用社支农工作中的主要课题。通过贷款调查机制的建立,加大了信用社宣传力度,拉近了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为全年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创新支农手段,深化服务内涵,方便农户贷款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资金支持,就是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真实体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围绕创新支农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拓展服务空间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式下信贷支农工作的新路子。

(一)大力组建信用联保协会,积极支持农村种养加专业户发展。近年来,随着薛城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一批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无公害绿色农业基础和养殖小区,全区的农业发展步入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轨道。[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好范文 wenmi114.com外部链接!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由于这些农业项目种植规模大、生产周期短,属高投入、高产出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时效性也相对较强。农民要想发展这些高产高值的种养项目,除自筹外,就需要大额贷款的投入,但是农民又不能提供符合金融部门的要求的抵、质押物,只能望“贷”兴叹,使得因资金的原因,发展高效农业的愿望不能如期进行。针对这一情况,去年,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认真分析造成农户贷款难的原因,研究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扶持特优龙头项目发展的意见》,在各村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引导农民成立农户经营联合体,使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集聚,走公司十合作组织十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由于信用联保协会的建立,实现了农村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配置,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良性衔接,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形成了规模效益,使得广大农民纷纷申请加入,使得信用联保协会在全区迅猛发展。自去年5月9日第一个联合体——周营镇信用联保协会诞生.目前,全区已组建信用联保协会112个,4728户农民志愿加入“联合体”,授信贷款额为5368万元,已发放贷款4209万元,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十多个产业。

农村信用联保协会把生产互助与提供联户联保融为一体,是几户共同发展农业搞科技兴农的联合体,可以解决了某一户在产前、产中、产后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农村弱势群体取得了致富的契机,创造了劳动互相支持,技术互相指导、信息互相服务的有效形式,使农村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养殖)、集约化经营的格局。常庄镇种楼村户户都有养猪的技术,但大多农户因为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难以得到信用社大额贷款扶持,只能是小规模的家庭养殖,从而制约了该村养殖的发展。周营镇铁佛村组建信用联保协会的消息传入该村后,村支部书记张怀柱一方面积极向常庄信用社通报该村养殖业发展情况,一方面向村民大力宣传加入信用联保协会的好处,仅一天的时间该村有80的养殖户向信用社递交了加入信用联保协会的申请,经过信用社信贷员的考察,及时为32户养殖户核发了贷款证,授信贷款额度达57万元。该村信用联保协会会长高兴地告诉大家说:通过信用联保协会、养殖协会的组建,我村的养殖业将由现在的家庭养殖改为规模养殖,将增养猪120余头,户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全面推行贷款上柜台,切实提高办贷效率。为配合联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开展,我们

根据辖内农户生产经营状况、个人信誉等情况,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扩大农户贷款证的核发量。在营业室设立信贷专柜,指派一名内勤人员专门负责贷款咨询、预约考察、办理贷款证贷款业务等,农民只要持当地信用社核发的贷款证,随时可在营业室内办理贷款手续,极大地缩短了办贷时间,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一些农民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信用社办理贷款真方便,贷款就

像存款一样方便。

(三)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构建服务网络新体系。随着信用社服务范围大、对象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防止因信贷人员不足而出现空白点[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我们依靠村级班子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对贷款业务量较大的村,由村支部推荐一到两名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无不良信用纪录的人作为支农联络员,协助信贷员考察、催收贷款等。通过这一做法,有效地弥补了信贷员少、力量薄弱的问题,即方便了农户贷款,也拓展了信贷市场空间,增强了信用社的发展后劲,大家一致认为支农联络员是反映农户贷款需求,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社赋予的荣誉和责任,有义务帮助信用社管好贷款,许多村级班子成员都自愿担任信用社支农联络员。

(四)建立贷款公开制度,着力延伸服务内涵。为缓解农民居住分散、贷款程序知识缺乏等问题,我们及时推行了贷款公开栏制度,在全区13家信用社营业室设立了农户贷款公开栏,将农户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发放范围、办贷程序及联系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开,使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政策及业务手续一目了然,便于及时与信用社联系,在农民与信用社之间架起了桥梁。

三、实施农贷富民工程,打造优势品牌,构筑双赢平台

为支持区域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我们紧紧依托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全力实施了“小额农贷富民工程”,重点扶持专业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辖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唱好“优”字曲,重点支持无公害大棚菜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业兴区总体思路,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大力支持农民发展科技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7860万元,重点支持周营铁佛、南石大香城、邹坞西南村等92个自然村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二是打好“特”品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工作中,我们把扶持专业村和特色产业,作为实施小额农贷富民工程的重点,促进其向规模化和产业发展。北于村的粉条加工有20多年历史,大部分农户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与村两委协商,引导加工户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帮助农户把市场做大。去年,累计为该村63户农民发放贷款289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同时,该村还利用粉渣大力发展养猪业,逐步形成了发展潜力较大的生态农业。三是让“牛”头变龙头,全力支持养殖业的发展。按照区政府提出畜牧富民的号召,累计发放贷款6530万元,重点支持了常庄店子、沙沟南常等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养殖户孙某有着多年的养牛经验,由于资金短缺,一直从事家庭养殖,无法扩大规模。去年,我们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发放贷款20万元,以“公司+农户”的方式,使之在全区建起第一个占地40亩的奶牛养殖基地,现已发展112头,效益十分可观。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看好养殖养,去年,累计发放贷款3240万元,支持968户农民通过养牛、养羊等走上了致富路。

7.台湾地区病人安全的措施与成效 篇七

台湾岛内于2002年发生几起医疗院所之医疗不良事件而造成多人伤亡后,医疗安全的问题突显出来,病人就医安全的重要性更让所有民众知晓,医院也必须为保障病人就医的安全,做出最适当的措施。

台湾卫生部门于2003年2月正式成立“病人安全委员会”,2004年医策会接受卫生部门委托并参考美国The Joint Commission之做法,研拟出台湾病人安全的目标、策略、原则及参考做法。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以五大面向为考虑,分别是:(1)普遍性:目标及策略的制定,是以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会遇到的状况为基础,而非仅适用于大型医院。(2)可行性:目标及策略的制定尽可能以不增加医院成本为前提,期望医院将这些建议的作法落实在每日的工作中。(3)阶段性:年度目标经评估及检讨各项目标改进情形,原则上以每两年依实际落实情形做目标的修订。(4)重点性:医院应视其特性,挑出重点,不要求医疗机构要将所有目标都列为该院年度的病人安全目标,应就其所需优先改善的项目加强进行。(5)系统性:医院改善作为不仅局限于单一科别或部门,而是需采系统性作为方能有效改善。

自2004年迄今,病人安全年度目标由5项增加至8项。年度的病人安全目标,虽然有一些名称一样,但是执行的内容会因应各个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改变,愈做难度愈高,并在执行策略、原则参考作法上有所修订。并将已经达到目标的项目优先移除或是放入医院评鉴的项目中,再寻找其它潜在、值得加强的议题纳入,另外病人安全通报系统所发现的新课题,都有可能成为新的病人安全执行项目。2004年至2009年度目标与执行策略如下。

1 2004年病人安全工作目标与执行策略

目标一:避免药物错误。落实正确给药程序、有效管理高警讯药物。目标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医疗照护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重大或异常医院感染事件视为警讯事件。目标三:杜绝手术部位错误、病人错误及手术程序错误。正确执行手术病人、部位及程序之核对、落实执行手术室安全作业规范。目标四:避免病人辨识错误。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病人、至少有两种以上辨识病人身份之方法。目标五:预防病人跌倒。加强监测与通报病人跌倒与其伤害程度、落实执行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

2 2005年病人安全工作目标与执行策略

目标一:提升用药安全。落实正确给药程序、有效管理高警讯药物、加强门诊慢性病病人用药安全,避免重复用药目标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医疗照护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重大或异常医院感染事件视为警讯事件。目标三:提升手术正确性。落实手术部位标记、落实执行手术室安全作业规范执。目标四: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病人、至少有两种以上辨识病人身份之方法。目标五:预防病人跌倒。落实执行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加强监测与通报病人跌倒与其伤害程度。目标六:鼓励异常事件通报。鼓励营造非惩罚性主动通报异常事件的机制、针对重大异常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改善措施、鼓励建立异常检查/检验值实时通报。

3 2006~2007年病人安全工作目标与执行策略

目标一:提升用药安全。落实正确给药程序、确立病人用药过敏史,加强慢性病人用药安全、确实检讨用药品项及进药流程。目标二: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落实医疗照护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重大或异常医院感染事件视为警讯事件处理。目标三:提升手术正确性。落实手术部位标记、落实执行手术室安全作业规范。目标四: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病人、至少要有两种以上辨识病人身分之方法。目标五:预防病人跌倒。落实执行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加强监测与通报病人跌倒与其伤害程度。目标六:鼓励异常事件通报。营造异常事件通报文化、落实院内病人安全通报标准作业程序,并对重大异常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鼓励参与全岛病人安全通报系统,建立机关间经验分享以及信息交流之平台。目标七:改善交接病人之沟通与安全。落实单位内交班之标准作业程序、落实单位间交接病人之标准作业程序、落实单位间运送病人之标准作业程序。目标八:提升民众参与病人安全。扩大病人安全委员会参与层面、鼓励民众代表进行沟通与对谈,了解民众端之思维、落实民众申诉管道。

4 2008~2009年病人安全工作目标与执行策略

目标一:提升用药安全。落实正确给药程序、查核及说明,确立病人用药过敏及不良反应史、加强慢性病人用药安全,教育病人了解所用药物。目标二: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落实医疗照护,将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重大或异常院内感染事件视为警讯事件处理。目标三:提升手术正确性。落实手术部位标记、安全的麻醉,落实执行手术室安全作业规范,落实Tissue Committee之运作,检讨不必要之手术。目标四:预防病人跌倒。落实执行有效地跌倒防范措施、加强监测与通报病人跌倒与其伤害程度。目标五:鼓励异常事件通报。营造异常事件通报文化,落实院内病人安全通报标准作业程序,并对重大异常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鼓励参与全岛病人安全通报系统,加强经验分享以及信息交流之平台。目标六:改善交接病人之沟通与安全。落实交接班及转运病人之标准作业程序,落实医疗照护人员间医嘱或讯息传递的正确性。目标七:提升民众参与病人安全。鼓励医疗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病人安全委员会参与层面,落实民众申诉管道,鼓励病患及其家属与照护人员的沟通,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目标八:提升管路安全。确保管路放置的正确性,减少管路滑脱,减少管路造成的感染,防止错接。

5 成效

病人安全是一种预防性的工作,评估成效较困难,病人安全工作的执行成效虽然可以量化,但很难评估、断言。对于评估病人安全年度目标的达成度,医策会采用以问卷形式在各医疗机构中进行自我评估,收集各医疗机构对年度目标执行的现况,藉以了解各医疗机构对病人安全工作目标之执行成效。

2004年至今推动的病人安全年度目标,依据医策会2007年以问卷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收集各医疗机构对病人安全年度目标执行的现况。

病人安全年度目标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如下:目标一:提升用药安全。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75.6%。目标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75.9%。目标三:落实手术部位正确性。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70.4%。目标四: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90.9%。目标五:预防病人跌倒。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74.8%。目标六:鼓励异常事件通报。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54.8%。目标七:改善交接病人之沟通与安全。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53.7%。目标八:提升民众参与病人安全。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45.7%。

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达70%以上的是前五项病人安全年度目标(目标一提升用药安全、目标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目标三落实手术部位正确性、目标四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目标五预防病人跌倒是2004年就开始推动的),而其中目标四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自评执行达标率达90.9%;目标六鼓励异常事件通报、目标七改善交接病人之沟通与安全、目标八提升民众参与病人安全总体执行状况自评执行达标率在45%~55%之间,从前五项的四项目标达标率在70%-75%之间和后三项的目标达标率在45%~55%之间来看,可见目标愈早推动的达标率愈高。

由文献可知,单位安全文化的强弱会影响医疗不良事件发生,营造病人安全文化是推动病人安全重要的关键。

依医策会2008年全岛医疗机构病人安全文化问卷调查结果,医院层级别病人安全文化问卷正向回答百分比显示5个构面都不到50%,其中“工作状况”是正向回答百分比最低的构面,其次低的构面是“单位安全的风气”,可见病人安全文化得推动与养成是各医疗机构仍要努力的目标。

注:医院层级别依全民健保给付类别区分,医院数:200所,样本数:45242人。

6 结语

病人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也是各医疗机构和病人之间的共同目标。“病人安全年度目标”的推动代表了卫生部门对全民安全医疗照护的重视与决心,是医疗机构与社会大众须齐心努力配合达成的目标,然而病人安全的促进是否能成功,除了卫生行政的推动外,更须要各医疗机构病人安全文化的养成。

摘要:近十年来,由于台湾地区的经济成长,医疗环境也随之改变,医疗争议事件不断上演。病人的消费意识、权利保障意识逐渐增强,不仅在质量方面,更在医疗安全方面要求提高,病人安全的议题逐渐受到重视。台湾医疗政策委员会特别将病人安全议题列入医院评鉴的重点。这篇文章特别邀请台北市台安医院黄晖庭院长撰写。我所了解的台安医院是大台北地区一所中型的区域医院,有54年历史的教会医院,其美式管理特色鲜明,在黄院长的带领之下营造出以病人安全、病人满意、谦卑关怀的就医环境。黄院长本身是内科医师,专长于胃肠肝胆领域,并且在个人或公司之健康管理有多年经验,同时是许多知名企业的医疗顾问。例如丰田(TOYOTA)汽车公司,大众银行等,这些公司非常注重其领域之安全,与黄院长之理念不谋而合。目前黄院长也担任台北市医疗安全会委员,负责台北市各医院的督导考核,所以特别注重病人安全之推动。我们了解病人安全需要不断努力改善,也需要投入各项资源及成本。黄院长不仅在医院硬件方面更新,也在各项病安的流程中不断改善并鼓励员工主动发掘病人安全问题,台安医院也有多项质量指标居于业内前列。今天藉由他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目前台湾在病人安全措施的重点及其措施,也希望藉由台安医院的模式一起努力让病患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病人安全是值得重视的议题,也是医疗是否进步的一个指标,未来我们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医策会病人安全信息网http//www.patientsafety.tw/big5/default.asp

[2]病人安全文化调查,医策会病人安全信息网http//www.patientsafety.tw/big5/content/content.asp cid=113.

[3]病人安全年度目标,医策会病人安全信息网站h t t p//w w w.patientsafety.tw/big5/content/content.asp cid=3.

[4]侯胜茂.台湾病人安全推动成果回顾[J].医疗质量杂志,2009,3(2):4-8.

[5]石崇良.政府推动病人安全成果与展望[J].医疗质量杂志,2009,3(2):9-12.

[6]林芳郁.病人安全年度目标新纪元-质量与病安并重[J].医疗质量杂志,2008,2(5):4-6.

[7]杨汉.2008-2009病人安全年度目标介绍[J].医疗质量杂志,2008,2(5):7-11.

[8]廖熏香,叶珠,翁惠瑛.检视现在,展望未来-台湾病人安全年度目标执行现况[J].医疗质量杂志,2008,2(5):12-15.

8.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八

1、水库基本情况

1.1工程概况

日照水库始建于1958年10月,建成于1959年6月,是一座多年调节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是日照市区主要的防洪枢纽工程和水源地。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km2,水库现状防洪能力达百年设计、五千年校核标准,总库容3.1805亿m3,兴利库容1.8232亿m3。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主副坝、南北放水洞、水电站、溢洪道四部分,大坝轴线呈折线型。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全长1116m;副坝全长357m;加固后的主副坝防洪标准等同,坝顶高程47.4m,宽7.0m;南放水洞位于主坝1+060处,设计流量20.5m3/s;北放水洞位于副坝0+122处,设计流量102m3/s;水电站位于新放水洞出口处,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设计流量10.8m3/s;水库溢洪闸设7孔10×7.5m露顶式弧形钢闸门,闸底高程36.4m,溢洪闸校核最大泄量3760m3/s。

1.2管理单位基本情况

1.2.1管理体制

现状水库管理单位名称为日照水库管理局,是副处级事业单位编制、企业管理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隶属于日照市水利局。2013年7月30日,日照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日水管体改发[2013]1号”文对《日照水库库灌分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实行库灌分离。

1.2.2组织机构

日照水库管理局机构设置合理,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政工科、工程科、综合经营办公室、水政大队、工会、档案室等职能科室,还设有渔业队、水电站、碧水建筑安装工程处、茶园、淡水养殖厂、园艺场和食堂等生产经营单位。

1.2.3人员和财务收支情况

2013年7月,库灌分离后,水库部分核定人员编制56人,设置管理岗位27个、共38名,现有技术人员34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经费测算费用851.5万元,维修养护费测算费用84.4万元,由我单位自收自支。

2、省级、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情况

2013年,通过国家级验收考核做为日照市政府2013年度工作要点之一纳入对市局的年度考核。根据初验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日照水库管理局对整改工作任务分工实行了分级负责制,即局领导、分管局长、科室单位负责人、职工分级负责制。整改期间,管理局邀请省厅、市局有关领导和专家就现场和验收资料两部分进行多次督查指导,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2013年9月17日,以947分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考核验收。

3、创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水利部、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非常关注,多次莅临水库检查指导并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帮助;水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每项工作任务和指标。按《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4大项31小项内容,结合管理局机构设置和专业特点,对任务分工进行网格化细化,分解到各个科室、单位,并落实责任人,定期定质,动态督查。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关键岗位制度、操作规程等上墙明示,推行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各项工作。

三是开展档案管理单位等级认定工作,2012年通过了省档案管理部门的认定并取得省一级档案管理等级,配足配齐档案管理设施、软件,并积极应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电子查询、电子阅档。

四是规范工程巡查观测维修养护,坚持按规定开展巡查观测,按规程进行设备操作,切实做到记录规范、科学分析;探索通过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大坝沉陷位移观测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五是规范考核验收资料整理工作,列出备查资料清单,明确分工至单位科室和个人,认真细致做好备查资料整理工作;对照考核标准和有关领导专家意见不断进行整改完善,创建过程中先后对现场和备查资料进行了6次的整改和完善。

4、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日照水库管理局通过开展创建省级规范化、国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过去的“散漫式、突击式”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常态化”管理迈进,基本做到“管理常态化,制度标准化,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考核目标化”,实现了工程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组织管理健全,职工队伍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了由省水利厅组织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验收,在市局的协调帮助下市人社局调整了岗位设置方案,增设了专业技术岗位。建设了文体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文化、廉政文化宣扬工作及“四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素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面落实了防汛责任制,健全了防汛办事机构,加强了工程安全检查和监测。强化依法管理,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通过开展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年等活动,水政执法工作有效推进。三是基础夯实,运行管理得到强化。不断加强了工程控制运用和兴利调度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做到了操作规范、资料齐全、记录规范。维修养护工作及时有效,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多措并举,经济管理得到加强。在确保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有序开发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水库良性发展。

5、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达标不是创建的终点,而是继续前进的起点。下一步,应以常态化的管理保持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荣誉,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达到“制度规范化、职责明确化、标准清晰化、流程具体化、考核科学化、培训有效化”的总体目标。

(作者单位:1.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2.日照水库管理局;3.山东水利工程总公司)

作者简介

9.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九

示范园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境内(北纬18°15′,东经110°13′),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热带特征,光照充足,光合潜力大,雨量充沛,空气湿润,自然生存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园区基础设施、灌排水设施条件良好,发展热带作物条件优越。园区建设面积42公顷,规划为6大功能区,包括科技研发区、试验示范区、植物观赏区、立体种养区、生态休闲区和接待服务区。

园区的运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技术为依托,立足自身、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步推进、滚动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种质保存、种苗繁育、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产品开发、产业经营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实现园区快速、良性发展。

为了确保园区的快速、高效地营运,本着改革要求和自身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思想、方法、方式,对生产要素、条件、组织进行重新组合,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管理系统。

一、示范园管理创新做法

1.管理思想创新

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从园区整体出发,提出“发展是前提、管理出效益、监督是保障”的治园思想,并加以有效实施。这种观念把国家、园区和个人紧密联系一起,只有在政府创造优良环境,促进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才能更好地实现效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利益循环。该经营思路使园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行为统一协调,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持续提高的最终目标。

2.管理机构创新

根据开发与发展实际情况,推行研究所和科技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园区通过注册企业,实施企业化管理,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园区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园务委员会决策制、总裁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咨询制。园区不断改善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实行一体化管理,设3个办公室,包括综合办公室、科技办公室和旅游办公室。各办公室分工明确、权限分明、职责量化、协调得力、有效运转,有力地保证了园区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3.管理方法创新

一是推行以人为本管理。注重统一和谐“感情管理”,密切园区中人与人、农户与园区的感情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发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员工参与决策、集思广益,开展管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园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强化园区文化管理。建立“以园为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园区文化,依靠自身科技成果和优势,从实际效益出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滚动发展,推进园区持续发展。

三是注重园区资本运营。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园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用最少的资源、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科研、开发、旅游多元化经营,实现资本多元化,减少经营风险。四是运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分析、库存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改造园区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推进园区有效整合资源,产生更大效益。

4.管理模式创新

(1)决策机制。按照分权管理的原则,建立由决策系统、管理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的园区决策管理机制。决策系统负责对园区经营方针、目标、计划、重大投资、建设等问题决策及宏观控制;管理系统对决策系统负责,对管理目标负责,抓好计划实施管理;执行系统负责计划的实施,按照决策系统的要求按时、高质量、低支出完成计划;监督系统负责对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督促检查,行使监督的一票否决权。

(2)运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高效的运行机制。从园区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采取系统化策划、实施、控制和反馈,不断地对园区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使园区从人力、研发、生产、旅游、采购、销售、财务、物资、质量、生态、环保、安全和后勤保障等各环节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保证各项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竞争需要。

(3)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和末位淘汰,提高园区生机与活力。推行部门聘用制,管理职务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能上能下;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制,对各类人员按照不同量化目标、指标进行管理;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依法自主决定园区用工数量和招工时间、条件、方式;实行自主设岗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和岗位待遇。

(4)激励机制。改革分配管理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突出知识创新,向贡献和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资本纳入园区分配范畴。建立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与工作职务晋升、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差。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工资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分配形式,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建立以绩效工资为主要激励方式,绩效工资与园区经营效益挂钩,按照责任大小与贡献率大小原则分配。

(5)约束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对涉及重大规划、计划实施过程、重要工作操作过程和人、财、物方面的管理实行公平、公正、公开,促进民主化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建立财务收支监督、公开采购、对外合同、质量验收、人员聘用等方面的约束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加强外部监督,严格按照市场大环境要求、上级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及时获取、评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防止出现偏差和违法行为,主动要求上级和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

(6)发展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积累与储备,实施全员培训,加强员工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加强技术积累与储备,重点加强新型实用、适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和能迅速转化为产品的科技成果积累与储备,为园区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加强资金积累与储备,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和事业发展基金、风险基金、专用基金的积累,提高园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5.管理制度创新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构建一整套具有园区自身特点的、科学实用的、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管理、分配管理、资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生产管理、旅游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党群管理等13个管理体系的管理制度250个。

政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标准化的办公总务管理制度,包括文件管理、公章管理、记录管理、信息交流、会议管理、保密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电脑网

络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使园区各项管理工作简单、有序、高效。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建立各项人事管理、用工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和员工培训制度,提高群体素质,培养员工献身科研、开发、旅游事业精神。分配管理制度。制定体现技术、营销价值的公平、科学的奖罚机制,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良性开展。

财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经管程序,收支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统一监督,防止收入流失和开支浪费,对全园资金形成、分配、消耗、补偿进行计划、组织、核算和监督等工作,保证科研、开发、经营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监督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挥资产最大使用效益,预防浪费,促进园区良性发展。

营销管理制度。根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管理制度,改进供方和经销方的伙伴关系,形成战略联盟,提高市场份额,实现园区经营目标。

科研管理制度。按照大科研思路,建立符合园区的研发制度。包括科技情报管理、科技计划立项、项目实施的管理、项目的鉴定与验收、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科技项目的开发、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中试基地和中试工厂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园区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能够紧密配合,组成一个平衡衔接的实施系统,达到人、财、物的最优组合。

旅游管理制度。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质量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要求,做好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旅游资源管理,旅游营销管理和旅游接待、卫生、安全、购物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名牌景点。质量管理制度。按照国际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园区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有效运行,保持园区持续增进业绩,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一流品牌。

环境管理制度。按照国际标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有效运行,保持园区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生态家园。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应急及响应机制,以实现单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有效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二是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地修订、补充和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使其日臻完善,形成一套便于操作、利于监督的制度规范。同时促进各管理体系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以适应园区科研、开发、产业的协调发展。

6.管理形象创新

一是加强形象塑造,形成并保护园区自身的品牌,树立独特鲜明的产品形象和良好的视觉形象。现已在5个类别43种商品(服务)进行“兴科”牌商标注册,从而体现产品(服务)的个体和消费者的认同感,提高园区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二是突出园区管理重点,加强园区战略管理、现场管理、员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服务管理和营销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促进园区健康稳步地发展。

7.管理人才创新

一是选好的园区带头人,培养有领导能力和管理才能,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创新精神的园区带头人。建造一个坚强团结、精干高效、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研究人才战略决策,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善于发现和合理使用人才,激励和保护创造性人才和人的创造性精神。

三是加强人才的开发培养,特别是增强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速度,为园区的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奠定人才基础,使园区在扩大和前进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示范园管理创新成效

通过对兴隆热带植物园管理系统创新,提出新的经营思路,转换新的组织机构,运用新的管理方法,设计新型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塑造新的管理形象,培训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起农业科技园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系统。形成了我国热带地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型样板和热带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示范基地,实现了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化,科技、经济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97-2003年,园区年均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为0.67,投入产出效益良好;销售(营业)增长率为26.4%,成长状况能力较好;营业利润率为32.1%,经营获利能力较好;总资产报酬率为24.1%,资产运营效益和获利能力较优;净资产收益率为24.3%,资本经营效益极优;总资产负债率为7.9%,资产运转良好;总资产增长率为30.0%,经营规模总量不断扩大;资本积累率为21.7%,发展潜力较好;资本保值增值率132.3%,持续健康发展;直接提供631个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园区富余人员及周边农业劳动力就业;全员劳动生产率5.35万元/人,产品生产能力较高;土地生产率72.8万元/公顷,生产力水平高;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7.1%,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62倍;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0.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十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为了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确保高考期间消费市场安全,日前,通渭县工商局在全县范围内正式开展高考期间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造平安高考。

一是加强对学生用品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生高考所用的2B铅笔、水性笔等用具,确保考试用品安全规范;

二是加大文化娱乐场所整治,营造安静有序的考场环境。重点强化网吧、电子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

三是开展电子作弊产品的检查。对经营通讯器材的商店进行检查,提醒电子产品经营者要树立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不要销售用于高考作弊的电子发送设备、具有接听装置的手表等涉嫌高考用作弊的电子产品。

11.企业管理措施与成效 篇十一

关键词 森林;认证成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20

1 浅谈森林认证

随着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模式、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且长远的课题。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在多国得到广泛的认可。森林认证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因此该体系认证具有较强的公平性及公正性。

森林认证体系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功能和系统的健康完整,提高森林生产力,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提高森林木材质量及产量、助力森林经营打开外部市场、提高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

2 高峰林场认证现状

广西高峰林场是广西国有大型林场。多年来,高峰林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林产工业为龙头,林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一跃成为中国国有林场的翘楚,成为国家级木材储备林场及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

高峰林场是广西林业的中流砥柱,开展森林认证可增强高峰林场经营能力及竞争力,实现林场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化的进程,促进高峰林场可持续经营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可见,开展森林认证对广西林业经济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2011年10月,高峰林场首次通过森林认证审核,有4.13万hm2的森林获得进军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成为广西第二个获得森林认证证书的森林经营单位。2016年8月,在森林认证换证审核中,高峰林场认证审核通过森林面积新增0.2万hm2,认证面积居广西森林经营单位之首。可见,广西高峰林是广西林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创造绿色广西、强大广西、和谐广西的重任。高峰林场的强大之路还在探索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森林面积仍未达到森林认证标准。森林认证给高峰林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认证效果进行谨慎、全面的分析,肯定成绩、认识不足,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思路。

3 高峰林场森林认证成效

3.1 树立广西森林经营新标杆

高峰林场森林认证工作开展以来,促使高峰林场全体员工与广西林业相关部门转变森林经营观念和思路,提高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识。为广西森林经营树立了新的标准,迈向了新的高度。

通过认证,广西森林经营由之前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平衡发展思路的转变。注重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种植技术。注重科学种植、规范种植的工作推进。建立科学的种植计划和采伐计划。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林木出材率和品质。提高森林经营及管理能力,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3.2 提高高峰林场森林经营利润

高峰林场森林认证,是对高峰林场木材原木及成品品质的肯定,经过FSC认证的木材价格明显高于未经认证的木材。一般来说,经森林认证的木材相比未经认证的木材,平均每m3木材价格要高出15%~25%,大大提高了高峰林场木材的销售利润,林场经营经济效益显著增加[1]。

3.3 扩大高峰林场木材市场占有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鼓励绿色消费、购买环保产品、助力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高峰林场经森林认证的产品质量上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提高了高峰林场木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森林认证减少了我国木材进入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影响,提高了高峰林场木材产品竞争力,有助于广西林业开发海外市场,扩大林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受世界金融局势影响,国内实体及贸易经济都受到较大冲击,木材平均销售价格都呈下滑趋势[2]。但经森林认证后的高峰林场木材售价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特别是大径材、加工级原木和做胶合板的木材价格呈现出增长态势。可见,森林认证可保持木材稳定的价格优势,是高峰林场经营稳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

3.4 体现高峰林场良好的社会功能

高峰林场开展森林认证为林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利于帮扶弱势群体,助于社会稳定和谐。经认证后,林场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改善了林场职工经济条件,提高了职工的责任心及敬业度,有助于林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按森林认证的要求,林场经营必须规范采伐流程,合理采伐,规避了毁林、超采购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峰林场施政现状,促进高峰林场经营健康、良性运行。

3.5 改善高峰林场林区生态环境

因森林认证要求,林场对经营现状做了全面评估,以足量的天然树种分布、合理的混交林比例、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构成、更少的化学药品使用为改善内容,促使高峰林场向近自然林业发展目标迈进。

开展森林经营后,高峰林场的育林技术专业化水平更高,林场管理更具科学化、规范化。林场保持了多样的林木类型,合理控制采伐,尤其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脆弱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日常工作中,注意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3]。加强林区清洁卫生及安全的生产工作。高峰林场的水土资源及森林地力得到有效保證。有效促进高峰林场和谐、可持续发展。可见,森林认证,可明显改善高峰林场及广西森林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经营生态效应。

4 下一步改进措施

4.1 政府部门可适当给予政策扶持

促进森林认证推进,是一项全民事业。鼓励购买认证产品,提倡绿色消费,增强民众优先购买认证产品意识,是促进广西森林认证体系快速发展的民生基础。广西政府部门应作出表率,制定森林认证产品公共采购政策,将森林认证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体系中。因森林认证需较高成本,可对高峰林场提供适当的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协助高峰开展林场森林认证工作。

4.2 严守森林认证体系要求,加强林场经营科学管理

森林认证可增强森林经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林场经营要加强科学的经营管理,以保持三大效益的平衡稳定[4]。加强林地管理,保证人工林与天然林协调发展,注重混交林种植比例。选择合适树种,优先考虑乡土种植。制定合理采伐制度,严格控制采伐力度,保证地力。维护高峰林场森林资源良性循环使用,促进林场经营可持续发展。

4.3 严格控制化学药品使用,提高林区清洁度

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禁用违规化学药品是森林认证要求之一。森林认证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化学药品违规或不当使用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高峰林场需加强对林地化学药品的采购和监管,购买符合森林认证需要的使用效果好、环境危害小的化学药剂。对各化学药剂建立使用档案,严格监督、控制化学药品的使用。减少污染,提高林场木材质量及保护林场生态平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环境整洁意识。养成不随手丢弃垃圾、随手清理垃圾的好习惯。人人爱护林场环境,人人维护林区整洁。

4.4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林区和谐发展

高峰林场经营要注重生态效益,同时需要注重安全、和谐发展。需加强营造林、采伐等施工工人的安全管理。根据作业需求,为工人配备专业的防砸鞋、作训鞋、安全帽、作训服、防雾镜、急救箱和过夜用的钢架帐篷等,保证安全防护物设施齐全。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为工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安全生产责任力度,创建和谐、平安的高峰林场。

4.5 提高高峰林场森林认证宣传力度

建立高峰森林认证宣传推广机制,是提高林场职工及民众环保意识,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森林经营生态效益的重要渠道。高峰林场可通过培训、讲座、座谈等方式对林场各分场进行宣导。对森林认证内涵、作用及落实办法进行宣传及指导。提高森林认证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制定林场职工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加强各分场森林认证意识。营造良好的森林认证的学习氛围。将各分场经营的树种、混交林比例、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作为要求考核各分场,加大森林认证推行力度,促进高峰林场森林认证工作推进。

参考文献

[1]赵眉芳,张丽.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认证效果评价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1):76.

[2]陈玉霞.森林认证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27-29.

[3]叶志敏.浅谈FSC国际森林认证对推动广西区直属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作用及意义[J].广西林业科学,2011,40(3):232-234.

[4]张鑫.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發展背景[J].认证技术,2013(1):35-36.

12.鹤峰县有机茶叶开发措施与成效 篇十二

关键词:有机茶,开发,措施,成效,湖北鹤峰

鹤峰县位于湖北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 国土面积2 868 km2, 全县有富硒茶叶面积1.99万hm2。近年来, 在省、州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 鹤峰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为龙头, 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示范, 有机茶叶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2,3]。

1 主要措施

1.1 行政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小组, 由县领导担任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专门负责全县有机茶叶开发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4], 并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快有机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全面调查研究了有机茶叶产生的国际背景、发展意义、可行性等, 组织专家制定了有机茶叶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20年) 。三是强化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三大专项工作,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壤地力, 同时, 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 目前全县已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 还有3个乡镇正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11个行政村正在创建省级生态村。

1.2 宣传发动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 通过在公园等公众场所出宣传报、设立有机茶叶宣传走廊等形式, 广泛宣传,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有机茶叶的广阔前景[5]。

1.3 项目驱动

县委、县政府每年在有机茶叶开发方面, 整合了多项支农项目资金逾1 800万元, 包括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同时, 对转换期有机茶叶生产经营给予适当补贴, 有效促进了有机茶叶基地建设。

1.4 企业带动

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有效对接, 鹤峰县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加大了力度。截至2015年底, 已发展有机茶叶龙头企业9家, 发展有机茶叶1 706.67 hm2。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龙头企业+有机茶叶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1.5 科技拉动

鹤峰县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分别编印了《鹤峰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有机茶叶病虫害办法和措施》各1万余份, 并下发到农民手中, 每年举办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逾20期, 培训农民逾3 000人次,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水平, 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2 主要成效

2.1 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态意识

自实施《鹤峰县有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以来, 鹤峰县创建全国有机茶叶示范基地由点到面逐步向全县所有乡镇覆盖。各乡镇结合生态 (乡镇) 创建, 以有机茶叶示范基地建设为重要切入点和推动力, 倡导“打有机牌、走有机路”的发展理念, 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关心生态、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2.2 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发展有机茶叶示范基地, 开发有机食品,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 把污染防治融入到农业生产中, 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2.3 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建设有机茶叶示范基地, 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转基因技术生产有机食品, 让老百姓吃上高品质、无污染、最安全的食品。有机食品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4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有机食品, 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鹤峰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建设有机茶叶示范园100 hm2, 茶叶基地应用有机生产技术, 平均增收4.5万元/hm2;邬阳乡有机茶叶示范基地建成后, 鲜茶叶售价比普通鲜茶叶高20元/kg以上。中营镇通过有机茶叶示范基地建设, 引导、规范农民逐步按照有机茶叶标准生产规范开展生产, 解决了茶叶销路难的问题。效益好, 联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基地面积不断扩大, 广大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翁伯琦, 张文锦, 李慧玲, 等.福建有机茶发展的技术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1) :60-63.

[2]周绪元.江西万载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果菜, 2009 (9) :52-54.

[3]田智仁, 周斌, 张具权.鹤峰县有机茶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茶业通报, 2005 (4) :173-174.

[4]崔宏春, 余继忠, 郑旭霞, 等.杭州市有机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茶叶, 2012 (2) :109-111.

上一篇:qq群里的国庆祝福语下一篇:湖南选调生招考信息及相关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