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瑞文的信(教师中心稿)(精选4篇)
1.给瑞文的信(教师中心稿) 篇一
v《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文题)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â)制裁(cái)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
劫(jiã)掠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11、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1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
1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参考: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2.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篇二
陈晓君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法等方法。那么在高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游解说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概括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2、悬念设置导入法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如果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说:“枪、弹弓、箭„„”至此,我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的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思考。
3、情景创设导入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用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4、背景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七律长征》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六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历经十一个省,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溃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达到陕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毛主席即席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5.结合实际导入法
如课文《学会看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生病以后怎么办?是自己上医院,还是父母陪同去?作为医生的妈妈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独自上医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6.揭示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题眼“将”“相”,设置问题:“将、相、”各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而后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在告诉老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么和好?这样的导入既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中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来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7.质疑导入法。
如《迷人的张家界》的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8、用音乐、歌曲导入。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9、以旧引新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吗?课文概括的写了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公里连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写,而今天要学习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形象。那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加以比较,找出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地方?”这样的导入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对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针对所选教学体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更好的开端。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重视读,有序读,多样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2、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3、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4、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新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5、既有点,又有面,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三.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
2、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3、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5、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3.放逐之刃瑞文台词 篇三
它发生了
以暴止暴
别再犹豫了
利落的走位
往日的负担
阅剑之其主
不要回首过往
我已经觉醒了
将怀疑抛诸脑后
没有其他的路了
浓厚的死亡气息
为了更大的良善
选择你自己的路
一次必要的突击
他们无法逃过惩罚
我该怎样继续前行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闲聊时间已经结束
你们已经无药可救了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我的`斗志还没有失去
我的双手沾满了罪孽
必须给我的剑找些祭品
他们已经跨过那条线了
为了那些已经迷失的人
我已经流浪了如此之久
怎样的战斗在等待着我
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日!
这就是我总买不到剑鞘的原因
啊 我应该早点给我的剑买保险的
4.第一次数学新教师培训通讯稿 篇四
集中培训开班啦!
10月10日上午,2018年新入职的13位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班在仙居第一小学录播教室开班,并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培训。
本次培训特邀了省教坛新秀、市名师、小学数学研员方芳老师做带班指导老师。首先是破冰之旅——相互认识,组建团队。在每人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中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组建的四个团队形成了一个班集体,成长路上,我们抱团前进。
紧接着,冯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年级《周长的认识》的课堂教学展示。
教学过程中,冯老师通过描一描,说一说,判一判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只要从一个起点出发,绕一圈,再回到起点,那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接着,学生分组合作测量物体的周长,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短暂休息片刻,我们马上走进了王微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后,方老师和台州市名师王燕平老师以这两节课为素材,依次对本次两位老师上的课做了非常细致的点评,从板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等诸多方面进行示范和指导。
下午,学员们移步来到教师进修学校,先由台州市名教师吴雅萍老师作《对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的分享。吴老师以《20以内进位加法》为例,交流了如何对单元进行整体教材解读,然后从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再分解到模块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课时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领教学过程,有效完成教学。站得高,才能把握全局,精准定位,吴老师建议学员们,要尽可能早地掌握小学六个年级的十二册教材,并尽可能早地任教过六个年级。
接着,方芳老师就如何备课对新老师进行了指导。一开始,方老师就提出备课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即目标、过程和反馈。之后方老师围绕这3个问题对新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以期让新教师能通过课前精心的预设达到让课堂真实发生的目标。最后方老师提出教师必须在课后进行反思,按照解读错例,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这一流程,能够更好帮助新教师建立起真实且有效的课堂。
【给瑞文的信(教师中心稿)】推荐阅读: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09-25
给报考二级建造师考试的新人一些建议07-02
当前我国青年信教的社会根源及对策08-28
给短跑运动员的加油稿08-18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教师中心稿)08-09
树立正确的新课改理念(教师中心稿)01-24
大师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1-30
浅谈课堂中的语文活动(教师中心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