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

2024-09-20

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12篇)

1.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 篇一

亲情在博爱中荡漾,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新城五小“儿童成长家园”工作汇报

新城五小地处韩城市新城区黄河岸边,是韩城市政府为适应城市化进程,解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城市增容、学校大班额等问题,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建设的一所学校。学校性质为全日制公办城市寄宿制小学,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能容纳30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就学。现开设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3人,其中住校学生869人,教职工78人。我校因地理位置特殊,属城乡结合部,随着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批务工人员子女涌入我校,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据统计,父母双方都在外的留守儿童235人,父母一方在外的流动儿童362人,合计留守儿童597人。留守、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特别是亲情缺失导致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缺乏管教、引发行为不当。因此,“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将是一个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如果解决好,对促使“留守、流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为帮助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师资配备、教育设施配备、留守儿童教育培训、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等多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流动儿童充分关爱,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具体做法有:

一、构建机构,完善师资及硬件配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班子任成员的领导小组,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实施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建立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形成了社会、学校、“代理家长”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了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我校在招聘教师时,着重对体、音、美等艺术科教师、及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择优聘用。2010年,学校建立图书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十一个活动室。购置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室外健身器械等设施,保证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的成长和生活。

二、细化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1、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我校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每周一班会时间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每周二、四下午,为留守儿童开辟二小时活动时间,进行交流和心理疏导,解决儿童在学校遇到的身心健康问题。

2、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教育学生不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防止留守儿童误入歧途。

3、学校对寄宿学生实施高水准的学生管理。由政教处牵头,安保处严格管理,并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班主任、生活老师和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为学生的饮食起居提供最周到的、最体贴的服务,让学生住得安心、吃得舒心,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4、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每周一次的“亲情电话”联系活动、隔周一次的“亲情面对面”网络视频活动等方式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5、有针对、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辅导教师要运用好各种时机进行引导谈心——特别是进步、犯错(根据留守学生心理特点、个体情况)。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多方沟通,以朋友身份在关心、提醒、爱护、照顾、理解的基础之上和学生谈心。心理辅导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指导班主任教师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个班主任都能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校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6、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素质。通过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报告会、家长会等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监护。使每个监护人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心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思想,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从而增强孩子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心。

三、丰富实践,关注留守工作硕果累累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由于我校留守儿童年龄小,吃住都在学校,远离父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产生影响。对此,我校成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入手,合理安排,扎实实施,效果显著。我校还成立学生合唱队、舞蹈队、腰鼓队,绘画、十字绣、剪纸、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课外兴趣小组,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成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以来,我校597多名留守儿童尽情享受学校工作安排中各项活动成果,并积极参与校内外举行的多项活动,取得多项荣誉。2011年6月,留守学生刘旭天、焦昌兵、陈海欣同学荣获市“环保知识竞赛”集体一等奖。刘旭天同学获个人一等奖。2012年4月,20名留守学生编排的舞蹈《红色烙印》代表韩城市参加渭南市“中小学生艺术大赛”,获得优秀集体。2012年6月,留守儿童

荣获陕西省妇联“十佳少年”光荣称号。2012年6月我校获得陕西省妇联“儿童成长家园”光荣称号。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亲情在博爱中荡漾,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流动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儿童成长乐园”的优势,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2.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 篇二

1.背景介绍

内蒙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3年7月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建立了分中心,成立以来对辖区青少年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分析社区青少年基本情况和建议,评估其需求。通过补位传统教育,运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发展等手法,开展了体验式学习、潜能开发、家庭亲子教育、人生规划指引等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关护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显著。

2.调查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青少年的发展水平、身心健康、学习情况、人际态度和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了解,较客观地掌握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使社会工作者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契合需求的服务。

3.调查方式

调查分为访谈式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访谈式问卷调查主要由社会工作者按照问卷内容对调查对象进行转述解释,并按照其意思填写。访谈是拟订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服务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以便获得更全面的信息,确保所得到的信息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社会工作者深入9个社区,对260名青少年进行了访谈式调查,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本次调查青少年群体年龄段分布为13~15岁。

二、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实践依据

通过对访谈式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在自我保护、个人健康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特别是留守青少年的表现更为强烈。

1.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呈现多元化

(1)学习压力大。尽管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过高期望,使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造成青少年学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神经衰弱、注意力分散等多种症状的出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

(2)亲子间交流障碍。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易产生矛盾。随着青少年成长中独立意识增强,他们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子女包办,子女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产生了思想上的矛盾冲突。还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仅是定下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人身自由,这些都使矛盾更加尖锐。

(3)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众所周知,网瘾已经成为一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病症,它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孩子来说危害极大。青少年过度迷恋网络会出现厌学等现象,甚至陷入虚幻的网络中不与外界接触,使网络真的成为“逃不出的网”。

(4)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只要求他们搞好学习,不让他们承担家务,久而久之,子女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自理能力变差,一旦离开父母,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处处充满困难。

2.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存在隐患

(1)未能形成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体系。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系统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教育的青少年不到10%。大部分青少年接受到的安全自护知识是零散的、非系统式的,使青少年在面对危险时无法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社会工作者在系统地组织学生做小组活动时,以专家指导和现场模拟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将所学的安全自护知识和能力及时付诸实践,有助于学生掌握安全自护知识,形成自救能力。

(2)青少年掌握安全自护知识及能力差异较大。青少年之间由于个体及环境的差异,掌握的安全自护知识及能力差异较大。自学能力强,愿意主动从外界吸收信息的青少年能更好地掌握安全自护知识。实践调查显示:经历过逃生演习的青少年比未经历过演习的青少年掌握的安全自护知识多。然而,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没有机会参加灾难模拟演习,也没有专业的队伍对其进行素质拓展和安全自护教育的引导。

(3)青少年未能形成安全自护习惯及本能。安全自护知识访谈中获得高分的青少年在面对面征询中承认:他们曾有过明知不对却仍去做的行为经历,如违规横穿马路。同时90%的青少年在访谈中提到如遇到灾害发生时会惊慌失措,奔逃中完全忘记自护要点。因此,要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安全自护习惯及本能,非一朝一夕之功。

3.留守青少年社会问题多样化

(1)心理健康方面。留守青少年缺少与父母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往往无暇顾及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这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常常引发种种负向心理情绪,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病症的出现。

(2)学习生活方面。留守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甚至出现厌学和逃课的倾向。由于留守青少年的学习一般由间接监护人辅导和监护,而学校对这部分群体关注度不够,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管理与教育,致使留守青少年生活中不够自信。

(3)人际关系方面。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模式是建立其社会关系的基础。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给留守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构建带来很大影响。由于留守青少年生活在相对不完整的家庭,部分还要为生计劳动,他们在群体中易受歧视甚至伤害,多数在人际关系建构中存有困惑和压力。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实践探索

1.社会工作对青少年家庭、学校教育的介入

(1)注重家庭内部关系构建。家庭是让人得到归属感、支持感、信任感和舒畅感的地方,交流沟通是搭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础,也是必由之路。社会工作者以幸福家庭六标准为工作目标,通过运用专业化、人性化的手段促进家族成员间彼此情感、心灵、精神的沟通,最终实现家庭和谐,实现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

(2)注重疏导增能的驻校社会工作。驻校社会工作者应立足学校,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以疏导负向情绪,消除自卑,建立自信,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为突破口,帮助学生解决烦恼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自信地面对生活。

(3)注重自护教育,提升青少年自我安全意识。针对最基本的自护常识(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以社工联动志愿者的模式,结合图片、视频、课堂教授等多种科学、有趣的形式,定期分专题向青少年讲解安全自护知识,使青少年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自护自救本领。针对行动性较强的自护常识,可以课程模拟演练为主要方式,通过开展系列自护情景再现,每一类情景反复多做,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分享,构建青少年的正向认知、学做结合,形成自护习惯及本能。

2.社会工作对留守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介入

(1)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所谓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针对留守青少年的不同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以采取不同的个案工作模式促进其改变,如针对心理情绪问题,可以通过疏导、鼓励、支持等手段对留守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

(2)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小组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过程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的问题,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留守青少年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提供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沟通能力,提升自信心,间接增进其与父母的感情交流。

(3)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所谓家庭社会工作就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在对留守青少年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时,要从“家庭诊断”或“家族疗法”的角度对整个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和把握。社会工作者要充分且合理地利用留守青少年父母假期回家探亲之际组织他们进行活动,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时与子女的教育沟通方式。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在良好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成长。

(4)学校及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从三个角度介入:①发展性介入。对留守青少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孩子懂得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②预防性介入。多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鼓励吸引留守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进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③治疗性介入。密切关注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设法让青少年愿意亲近老师,求助解决问题,建立留守青少年同辈友谊网络,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等。

关爱留守青少年的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的干预重点,是要加强居民对这一群体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以志愿者的身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青少年,从而建立起无形的、有效的社区青少年保护体系。

总之,社会工作者在挖掘青少年真正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生理机能及心理特点;应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等,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广范围、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让儿童在儿童文化中幸福成长 篇三

一、创造多彩游戏,浸润儿童文化

在儿童文化里,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儿童的所有活动中,游戏精神构成了儿童文化的核心。基于此,我校一方面为儿童游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一方面发挥成人的才智,为儿童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

1.在想象的游戏中,感悟童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是异常丰富的,一根木棍他可以想象成奔驰的骏马,也可以想象为杀敌的刀枪,这些都是儿童特定的文化。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时,以诗性想象为切入点,关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如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让学生想想,有什么样的玩法?解放军是怎么保卫祖国的?他们要掌握哪些本领,他们是怎么英勇杀敌的?当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一种新形象时,老师帮助学生通过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达出来,让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拟真的游戏中,升华童趣。胡塞尔说:“对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幻想家来说,我们不能说他把虚幻当做虚幻,确切的说,他已经修改了真实性。”例如:学生在玩“猫和老鼠”游戏时,当“猫”抓到“老鼠”时,“猫”带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而“老鼠”却是一种害怕的、无奈的情绪。汶川大地震后,学生玩起了“医生抢救伤员”的游戏。游戏中“小医生”细心、耐心地为“伤员”包扎伤口,一边为“伤员”打着“吊水”,一边还在嘘寒问暖,轻声地安慰着“伤员”;“伤员”也是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努力地配合着“医生”。学生有着丰富的幻想,他们就是从游戏的虚拟情境中获得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

二、创生绚丽课程,滋养儿童文化

瑞吉欧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内容是由儿童的兴趣和自发探索的需要来决定的,教师应成为儿童的研究者、引路人和合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我校以大课程观为指导,按照“和谐发展,适性成长”的办学理念整体建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1.在兴趣课程中,还原童真。自“十五”以来,学校不断扩大校本课程开发规模,从艺术到体育,共有7大门类80多门的兴趣课程。每学年伊始,学校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学生列出课程菜单,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兴趣课程。每到周五下午,全校同学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每一间教室都变身成了孩子们发展特长、快乐探究的实践场。高年级哥哥姐姐与低年级学弟学妹一块探究,在自由组成的小组内,一起学习剑道、一起探究科学奥秘、一起编花……在校内师资不够的情况下,学校从社会引进资源,知名艺术家、资深专业人士带着孩子们走进更高层次的艺术活动中。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小艺术家的现场展示与鉴定活动,让学生在兴趣课程中快乐遨游,幸福成长。学生的个性在兴趣课程中得以彰显,学生的能力在兴趣课程中得以培养,学生文化就孕育其中。

2.在节庆课程中,绽放童真。根据学校的整体教育规划,我们把具有教育内涵、深受学生喜欢、形成固定仪式的日子定为学校的特色节日。在大连实小,孩子们都愿意过节,不仅节日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日新”开学节(8月)、“博融”阅读节(7—9月)、多彩艺术节(10—11月)、“博贯”英语节(12月)、“创新”科技节(2—3月)、“激情”足球节(4—5月)、“阳光”健体节(5月)、“养德”儿童节(6—7月)……每个节日都给有不同特长爱好的同学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特色节日,已经成为弥漫于全体老师、学生和家长生命之中的精神文化,成为全校精神引领的号角。

3.在社团课程中,发展童真。学生社团是校园里的学生组织,是在校本课程普及基础上的高位引领和发展。蓝梦艺术团、红领巾社团、五环社团、清风宣讲团、清韵快乐操团队……各社团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丰富着学生的业余生活,展现着学生的精彩: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留下了孩子们矫健的身姿;舞蹈室、合唱室里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歌声总是使人陶醉;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竹笛等奏出的悦耳乐曲在校园中回荡……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带给孩子们艺术的熏陶,更是充实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影响着儿童文化的生长。

4.在网络课程中,丰富童真。数字博览馆是孩子们的另一个现代化无声的活动世界,为更多的孩子深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数字化的展示舞台。只要点击学校的大馆,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历史、汽车、武器、服饰……孩子对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搜集各种相关信息,分门别类放进自己的博览馆。有的馆中还呈现精彩的达人秀表演,或摆个造型,或高歌一曲,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让阳光与自信、多元与大气、儒雅与博学成为大连实小学生的特质,并成为学生文化的主流。

三、打造激情课堂,张扬儿童文化

观察诸多的教学现场,我们不难发现: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表现通常都会积极生动,其思想、思维、情感和身体都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反之,凡是教师为主角、学生当配角甚至道具的课堂,往往缺乏活力。所以我们认为:高明的教师必定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教学的第一要义,通过兴趣导入,搭建自学探究平台,组织讨论交流,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台阶,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寻找知识的神秘奥妙。我们依据冷冉情知教学理论启动了“激情课堂开发的实践研究”。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激情课堂主要有以下特征:

1.内源性。主要针对教育对象意志品质而言。我们认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内化。而要“内化”,就必须唤醒主体潜在的探究欲望,找准课堂知识结构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2.启思性。主要针对教育对象认知品质而言。激情课堂是以启蒙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稳定而又清醒的问题思考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突出思维过程,展现思维策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用批判、求异的眼光观察问题,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体验实践来解决问题。

3.灵动性。主要针对教育对象情感品质而言。教学是教与学的多维互动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认为激情课堂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更强调课堂的创新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4.创生性。基于以上三个特征,我们倡导激情课堂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创生性。激情课堂随时召唤着师生智慧、才能的涌动与勃发,使师生的创造力在富于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生成与展现出来。

在充分认识激情课堂特征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摸索,提炼出激情课堂开发的重点策略:以目标导学精化课前设计,倡导问题纽带式课中点拨,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积累,注重教学做合一活动体验,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机整合,营造多维互动的宽松氛围,巧用动态性资源生成亮点,激活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此外,我们还归纳出激情课堂开发的一般策略,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出合作学习的讨论话题,启迪心智乐于探索的内驱策略,点燃创新火花的机智引导,强化拓展延伸的灵活运用,建立课堂效果的反馈机制,采取真情激励的多元评价……总之,围绕课堂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我们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选择若干对应策略,进而达到“八让”目标:疑问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解,课本让学生读悟,见解让学生发表,课内让学生实践,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总结,拓展让学生运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思,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4.儿童成长小组的活动计划书 篇四

小组名称:

指导老师:

工作员:

理念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评价。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上学回来就是看电视、玩游戏,生活比较单调、比较乏味,和小区的其他小朋友接触比较少。通过这个成长小组,把小朋友聚到一起,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在小组中,交到很多好朋友,学到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

需要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表现为可以帮助小组工作员:1把握小组方向;2 明确小组目标;3 更好的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小组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2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3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体现出下列特征:

1 它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2 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3 从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可以肯定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镜中自我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发展的有机体。

2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

3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

交流分析理论应用于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1 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2 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另外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3 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4 小组可以提沟一个互动的情境,是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小组的目标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成长现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

2、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奉献,培养和激发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让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快乐,并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服务对象

2、特点:希望在小组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招募方法

1、于宣传栏张贴招募海报

2、于社工实验室设立报名点,准时接纳报名人员

5.学生成长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篇五

为使学生成长中心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展开,特为成长中心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协助“中心主任”工作,其职责主要有:

1.负责成长中心对班级、学生个人“星级评价”数据的收集、汇总、公示。

2.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做好“学生德育”的档案整理及报送工作。

3.协同“中心主任”做好各类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开展工作。

4.协同“中心主任”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及督促、检查、指导学生检查人员(课间纪律督查、路队督查、间操督查等)的工作,使各类星级评价公平、公正展开,做到常态化。

6.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学年工作总结 篇六

作为统筹中心三个部门的老大,此番总结也便分别从三个部门的角度来谈吧,首先是

活动管理部

虽然确实是从大一就成了心理中心的一员干将,但由于两年都是在宣传小组工作,部门本身不主办活动,因此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等方面,说实在话,一开始真不是太走心。这种情况在第一学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心理知识竞赛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活动管理部部长林xx把策划发给我时,我看了下活动的细则,只是对比赛中第三个环节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意见,且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就对xx说,策划可以了,没什么大问题了,就让她接着落实了。另外,在彩排期间,我没有前去监督,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我统统不知道,就这样比赛便在唯一一次且我并未知情的彩排过后便匆匆开幕,当天,从主持人、赛制到游戏规则、现场调控及颁奖环节,状况轮番出现,评委席上的我看着台上台下一片混乱,心里又急又燥又惭愧。虽然比赛中确实有工作人员、主持人等的不足,但身为副主任,我自认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没有与部长或活动负责人联络好,做好策划审核;二是没有做好活动监制,彩排期间没有到场甚至连彩排的时间地点都不知情;三是在活动现场出现意外状况时并不能即时做出机动、灵活调整。总的来说,就是对活动的流程尚未清晰,间接导致对人员工作的布置安排、组织规划都不清楚,与负责人、主持人之间亦没有交接好,而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彩排却也偏偏没有做好,从而直接导致活动举办过程中出现各种磕磕绊绊,比赛过程不流畅,观众兴致不高,参赛者也玩兴一般,甚至有人觉得无趣。第一次以副主任的身份参加心理知识竞赛,兴奋好奇感有之,但却没有为自己定好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能,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赛过后,我找了活动管理部两位部长林xx、贾xx谈话,了解了她们、她们的部员以及我各自存在的问题,从活动的策划、宣传到彩排、执行,我们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今后活动的举办不再出现类似bug。此外,我还让他们部门每个人分别做活动总结(这在以前中心各项活动结束之后都是没有的),看过她们的总结,能感觉出她们都经过了深刻的自省,也切肤感受到了她们作为工作人员的辛苦和辛酸。经过这次并不成功的活动,我抱着对他们的期许,介入了她们其后的一次例会当中,对她们为自己的不足表示歉意,也向她们表达了副主任对她们部门的期许。看着她们热情欢乐的笑脸,我总算觉得可以有些宽心了。

之所以对心理知识竞赛的举办结果如此在意,是因为想到第二学期还有两项大活动趣味运动会和心理剧大赛,心里就揪得一阵紧。尤其是想到蓝老师说过“心理剧大赛关系到要去广州的校级比赛,所以要跟紧些”之类的话,更是让我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量。于是,吸取了第一学期的教训,我对新学期的管理部活动的介入度进一步加大。首先,我仔细地看了两项活动的策划,对其中的各项环节及其可行性都与部长及活动负责人进行了讨论,最终敲定策划终稿,进入落实阶段。由于这两项活动都是与其他组织的部门或社团联手承办(趣味运动会是与学生会体育部合办,心理剧大赛是与摘星剧社合办),我特意对部长及活动负责人强调了沟通及协商的重要性,她们也的确积极地与各方进行了对话。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断然少不了学生会几大部门的大力支持,心理活动部的部长部员们的不懈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游戏也足够刺激、过瘾,参赛者和观众也较为尽兴。但活动过程中仍然出现了问题,且不容忽视从双方协同策划阶段就开始有摩擦。活动结束后,到了总结阶段,双方部长一接触,却不小心起了小范围冷战体育部有意今后单干趣味运动会。xx也是比较软的性子,一着急,便把和体育部商量的情况转达至我。此时此刻到了我不管是身为副主任,还是身为师姐该出面的时候了。这项活动毕竟涉及两个组织的多个部门;既然我的部长林xx找了我,那么体育部也应该由学生会老大徐xx出面协调。于是我找到了xx,由于她当时正处于校外实习期,对于整个事情并不知情,我便把我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客观地向她转达。果然也是经历了相当多活动的大三师姐,xx很冷静地帮我分析了大局,最终我们一致认为事情还是需要双方的沟通来解决,“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是,沟通的任务就交给小孩(双方部长及部员)去完成,”xx说,“我们老人的任务,就是对他们好言相劝,引导他们尽量靠协调解决,而不是非要闹到起冲突。”xx的大方相助让我甚为感动。在双方部门的几次开会之后,他们最终握手称和,同时表示趣味运动会的合办形式今后还将延续,只是内容上会多加改进,斟酌至善;两边甚至还谈到聚餐等事宜。看着他们最终和谐相处,我感到甚为欣慰毕竟,我为双方的和平息火多少出了一份力,也算是,有所贡献吧。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也是活动管理部本学年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便是心理剧大赛了。因了蓝老师事先的叮嘱,我对大赛也是颇加小心,光策划我就熬夜看了两三个晚上,对其中的具体安排(尤其是时间安排)我用纸笔一一记录下来,不时提醒自己在deadline之前要跟进一下部门的进度。比如,在彩排次数的安排上,我对由三次改成两次尤为不解。“黄美东老师说,三次太多,两次就够了,所以把我们的策划划掉了一次彩排。”xx解释道。由于对去年心理知识竞赛仅剩一次的彩排及其造成的后果仍心有余悸,我坚持三次彩排不放,“一次都不能少”。于是,我又找到了蓝老师,征得老师的支持之后,终于如愿获得了三次彩排。在此期间还有另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本已报名了的一支队伍,因为比赛当天(5月9日)安排了班级出游活动而退出比赛,直接导致少了队伍数量的减少。我本来是想着若是能劝那个班把班游时间改一下,为我们的心理剧大赛空出时间的.话,情况还有望得到改观;但经沟通之后,也理解了他们说改不了的理由。这下部门慌了,说队伍本来就少,现在还有人要退出,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副部长xx提出一个建议:“要不我们中心出个剧?”既能解除队伍过少的尴尬,又能增进中心人的感情,有何不可?大家一拍即合,演员、导演都有了,14电商的刘彦君又主动提出担任编剧,问题一下得到完满解决,我也总算抒了口气。

事实证明坚持三次彩排是对的

第一次彩排适逢学生会“同梦深旅”刚落幕,剧社演员及其剧本都还未定型,剧社的节目还未能彩排;而其他几支队伍也来得七零八落,迟到现象严重;主持人对整场活动的流程也尚未清楚,台词未能成稿第一次彩排连走个场都不算。倘若只有两次彩排,那第二次之后直接就比赛了,这让我如何放得了心?而第二次彩排时,迟到现象有所改观,彩排也渐有声色,但有一支队伍却反映说导演与演员完全没有联络过,bgm、剧本之类的也还没有敲定,导演严重迟到,演员找不着北。我实在是动怒了,在导演到来之后我很严肃地与她讲了一通,最终她也知道了错误所在,开始认真与演员交涉,努力挽回失误。到了第三次,一切进行得井然有序,各支队伍包括中心及剧社的节目都有条理地彩排,主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也积极地进行对接与配合。但又出现宣传方案尚未落实、获奖证书等也未领的情况。我对xx再三叮嘱,吩咐其第二天大赛开始前必须落实好这一切未完成的工作。终于到了大赛当天,我怀揣着紧张不安的心情提早来到了酒店六楼,各个环节我都进行了一番询问和检查,千算万算就怕出状况。全场除了抽奖互动环节主持人出现了一些小失误之外,其他环节无论台上台下,一切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着,最终也决出了名次,剧社的表演更是获得满堂彩。大赛终于顺利落幕,我心中的大石也终于可以放下。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我看到了活动管理部的极大进步,你们每一毛钱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了,谢谢你们!当然,也非常感谢剧社自始至终的友好积极配合,谢谢你们!

辅导员管理部

可能由于两位部长任xx、冯xx都是大三,且辅导员管理部一直有老师方面的指导和协助,我在辅导员部上比较少操心,但后来跟两位部长一交谈,我才发现我想错了,没想到辅导员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存在于部员身上。在去年新生训练营期间,我经常看到云华兴国二人为部门工作不停奔波于酒六和办公室之间,而部员却经常不见踪影;偶尔去酒六看下他们的排练情况,部员也是松松散散,主要还是两位部长在忙碌,真正的忙得四脚朝天。除此之外,辅导员部的其他活动如知心学长面对面、四六级讲座等活动的执行过程,有问题的话也基本是部长找我汇报,甚至诸如连嘉宾铭牌此类的细节也是部长亲自问我看起来部员几乎从未对部门上心过。更有甚者,云华还不止一次地向我反映过,部员不仅热情不高,就是交给他们的工作也做得让人不敢恭维。种种表现让我甚感遗憾,本来都是极好的苗子,怎么如此对待部门工作呢?既然如此,当初加入部门的初衷又何处去说呢?鉴于这种情况,在第二学期辅导员部招新的时候我插了一脚身为副主任,关心一下部门工作的进展也是应该的;另一方面,我也想帮他们物色更优质的人选。于是,我帮他们派发了招新传单,并来到了他们面试现场。面对近十个面试者,我帮二位部长筛选,出主意,最终敲定五位小鲜肉。从过后云华兴国的反馈来看,这五位新部员的确不错,“比上一届的部员靠谱多了”。听了这话我也很是开心,应该可以放心地把下一年辅导员部的工作交给新部员们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年还是谢谢辅导员管理部的所有人了,尤其谢谢两位辛勤的部长!虽然辅导员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每次活动你们部门都玩得很开,当你们在成立大会上跳着傻二傻二的舞蹈时,我看到的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有爱的团队。加油,我还是会看好你们的。

宣传小组

和宣传小组接触最多的工作便是经费报销事宜。宣传小组部长魏xx倒是很值得称赞了,因为知道发票报销事宜向来容易出错且影响较大,所以一开始就向我咨询好了相关注意事项,并且落实得很是到位,几乎未曾有过差错。宣传小组这一年的手绘海报质量在新生训练营期间井喷,展示在酒六的漂亮手绘展板效果非常惊艳;心理知识竞赛虽然不太成功,但其出自宣传小组的宣传展板却着实令人称道;这一年的喷绘海报做得较少,主要在心理展板上有所体现,第二学期关于“九型人格”的展板做得煞是好看,主题也很能吸引人。总之,这一年也辛苦宣传小组的所有成员了,虽然你们只是大深旅中小小中心的一个小小部门,但你们的汗水都化作了漂亮的宣传展板,每次中心的大型活动上总是能看到你们跳跃的身影,谢谢你们!

关于我自己

组织内,这一年的遗憾之一,是委实没有带领部门在活动方面做出太多的创新,活动内容、形式缺乏新意、创意、吸引力,对于部门及中心总体形象的宣传都是不利的;另一遗憾,便是心心念念了很久的中心出游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也是个人能力不足吧,或者也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导致了遗憾的产生。但掐指一算,这一年倒也还是多少做了一些事:比如,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中心服了;我们有了一次难得的中心聚餐;我们中心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特色栏目“一朝一话”(在此特别表扬一下xx);我们烂尾了两年的中心办公室终于翻新了,下一届的中心成员开会、画海报终于有去处了;我们的部长团也有了几次聚餐了……

组织外,这一年很神奇的一点,便是四大组织和平共处,相互尊重。活动上,我们需要与学生会(趣味运动会、心理剧大赛)和团委(知心学长面对面)相互协调合作;经费报销上,我们需要团委的支持;迎新招新、换届竞选上,我们需要学生会、团委与就业指导中心沟通配合。这一年,我很荣幸或者讲,是庆幸认识了学生会主席徐xx,副主席张国宏、赫海彤、董培培;团委一副王文庭,二副陈捷,秘书长刘嘉欣;就业副主任李励宏,副主任助理张梦之……谢谢你们,认识你们也是我这一年的一大收获,也正是有你们的理解和包容,我们才能一起圆满地完成这一年各自组织的工作。谢谢你们!

最后几段想分别送给我的几位部长们

xx,xx管理部两位老大,一个是早在高中就见过面的一中学妹,一个是曾大晚上跑来寝室找我买茶叶的新疆妹子,也是有缘,一年前摇身一变为我的部长团成员。其实真正认识你们其实也是从这一年的部门工作开始原谅我去年心理知识竞赛那次对你们发过的火,实在也是我一时心急,希望你们做得更好罢了。今年的心理剧很棒,微信号也有声有色,谢谢你们的努力,看着你们团队和谐有爱,副主任其实心里偷着乐呢。我知道,那都是你们辛苦得来的结果;我也知道,这一年的工作中你们不时出现各种沟通上的问题,也曾经多少闹过不快;但我更知道,你们通过自己的调整和努力,解决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给我带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部门。背后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我能理解。真心谢谢你们了!想着刚认识的时候你们还客客气气一口一个“芷苓姐”,不知何时开始末了的“姐”字省了且不说,也开始学会了损主任,呵呵你们这些人噢…话又说多了。总之,加油xx,加油xx!谢谢你们二位这一年的辛勤工作,经组织商讨决定,批准二位光荣卸任,特此作总结,以资鼓励。

任xx同学,一开始对你的认识仅来自于你的前副部刘xx同学,从她三三两两的描述中我隐约可以感知到这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妹子。也许吧!第一学期的你头顶各大头衔:辅导员部部长、spss课程助教、商法课程助教、u站服务队队长……而且在学期初,新生训练营的各种琐碎纷繁的杂事更是把你压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但是,你却都挺过来了,辅导员部的各项活动也让你打理得有条有理,如期进行,并与13位辅导员打成一片,同时获得了他们及老师较高的评价。第二学期部门活动较少,你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时间。与你一圈一圈走操场谈人生的那晚,我发现我才慢慢了解任云华。原来总以为你傻里傻气,拼命三娘一枚,却没考虑到你内心自己的小宇宙。汗水在你的脸上化成了彩虹,步伐节奏延续生命的河流。加油xx!然后是冯xx大帅大大帅大大大帅,作为中心部长团唯一一枚爷儿们,你极为充分地发挥了帅的职能,精神不可谓不伟大,勇气不可谓不嘉。三年了,你对部门工作的认真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了,虽然爱犯贱是你给人最不可磨灭的印象,但还是不得不承认single同学的辛勤付出。一年的接触也使我慢慢增进对你的认识,发现你其实也并不全如你表面那般没心没肺。加油兴国!第一学期尤其新生训练营那阵,眼睁睁看着你们二人几乎整日疲于奔波于部门工作,作为副主任的我却愣是帮不上多少忙,心里其实也不是太滋味。如今一年的部长、副部的工作也行将结束,请允许即将卸任的副主任为你们颁发卸任书,谢谢辅导员部长云华同学和副部兴国同学的付出,谢谢你们的贡茶,谢谢云华带我吃的陕西面,谢谢兴国请的未看成的电影,谢谢你们都还看得起我这个不合格的主任。经组织商讨决定,批准你们光荣退任,特此作总结,以资鼓励。

有品味的魏xx呵。13级部长中最早认识的一位,当然,虽说是因为在你大一时我就是你老大了。宣传小组带的最欣慰的就是你了,因为就属你水吹得最多,也最能跟老大聊。一年下来,你也出了不少力,从令人惊艳的新生训练营海报及心理展板,到我心心念念念了两年多的中心服设计,再到公众号宣传的各种新鲜点子,我甚是欣慰,这可是我带出的得意弟子呵。这一年不,应该说是这两年,宣传小组谢谢有你,加油xx!经组织商讨决定,批准你光荣退任,特此作总结,以资鼓励。

总的来说吧

这一年来,收获很多,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教训,认识了值得珍惜的一群人,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帮助。谢谢主任xx老师,谢谢我的部长们,谢谢我的部员小孩们,谢谢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们总在内心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这种不想放弃的心,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想,我可以卸任了,因为我来过。

7.让秘密伴随儿童成长 篇七

一、什么是儿童的秘密

儿童刚出生时, 还没有自我的意识, 到了2~3岁时, 开始用“我”来称呼自己了, 逐渐能够把自己这个主体与周围的客观世界区分开来, 就相当于有了心理的诞生, 也就有了“秘密”的萌芽。随着儿童的成长, 在成人眼里的儿童———曾经的“水晶人”, 渐渐地就开始摸不透了, 因为此时的儿童渐渐有了自己的“秘密”, 已不再与成人无话不说了。

秘密不仅是伴随人的生理成长而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 而且还是与社会关系有关联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互动的结果, 不是个体独自的建构。同样, 儿童的秘密也是儿童和社会双向建构的结果, 其间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与成人世界交往初期的儿童原本并没有秘密, 当儿童的主张与成人不一致时, 尤其是儿童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妥协于成人时, 就会产生保护秘密的想法。因此, 秘密不是成长的结果, 不是被教育的结果, 而是儿童与成人互动中一种内心挣扎的生存的本能。儿童体验秘密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他们也许通过地点、物品、语言、想象等方式拥有秘密, 这些秘密对儿童的成长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儿童的秘密的概念,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精确地说儿童的秘密是什么, 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 把儿童对象化。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其秘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含义。

大约5岁以下的儿童, 他们的世界完全向成人敞开, 生活中还没有秘密可言。他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 即便是有秘密, 也通常是因儿童沟通能力的局限而使得成人对其难以理解, 就仿佛有了秘密, 这种秘密是儿童无意识的结果。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逐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产生自己的秘密, 体验到秘密的感觉, 但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秘密, 如他们会悄悄地对你说:“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我长大了要和某某结婚。”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或许知道, 或许并不知道, 此时这个秘密已不是秘密了。因此, 他们往往知道保密, 却又经常被泄密所诱惑。

到了小学中年级, 儿童的秘密的含义会发生轻微的变化。他们保守秘密的能力开始增强, 不会再急于诉说自己的秘密。如果要诉说自己的秘密, 他们选择分享秘密的对象, 一般会选择与自己最亲近或最友好的人, 万一秘密被分享对象泄露, 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关系。

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儿童, 其秘密则更为隐蔽, 和具体的人际关系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变得善于保守秘密, 如果选择分享对象, 他们会选择同伴、朋友, 哪怕是选择素未谋面的网友, 也不会随意选择父母或老师。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秘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拥有了较为隐蔽的复杂的内心世界。[2]

二、儿童的秘密的价值

秘密的诞生标志着儿童融入社会的第一步。马克斯·范梅南说:“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 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自从儿童有了秘密, 就意味着他不仅拥有眼前的现实世界, 还拥有了内心世界。有了“秘密”的儿童, 就有了自我角色的认知, 独立意识开始增强, 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 甚至于有独立处理私事的愿望。秘密的诞生使得这个儿童真正地与众不同。

秘密是一份委托。儿童的秘密通常和“信得过”的人才会分享, 把秘密与人分享, 前提是委托他一起保守秘密。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当儿童告诉某人秘密时, 就意味着儿童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 意味着一份亲密的友情。因此, 秘密对于友情的获得起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秘密也是一份责任。拥有秘密的孩子不仅开始有了独立承担处理事务的责任, 而且也有着对别人保守秘密的责任。不善于保护秘密的儿童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缺乏一种责任意识, 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 儿童逐渐能保护秘密, 其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也将随之而增强。能认识到泄露秘密对他人的伤害, 意味着儿童心理的日趋成熟。

保护秘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只有能保护更多秘密的人才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理解他人的难处与痛苦, 与他人产生共鸣, 并对其行为产生关心与赞成的情感, 这是一种同情心的表现。而有了同情心, 儿童则更愿意更能够出于同情而保护他人的秘密, 因此, 秘密的保护对于友情的保持同样起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3]

不论是保护秘密, 还是与人分享秘密, 都能够促进儿童对责任和友情的理解, 都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学会如何保护秘密, 就是在心理和言行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 更有利于儿童与他人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凭借各种各样的资本, 秘密有时也会成为儿童的一种交往资本, 儿童中“小团体”的形成常常是因为通过这种资本来建构的。儿童不仅通过分享秘密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而且还可能通过保守秘密来维持这种关系, 分享或保护秘密都能够反映出儿童与他人的亲密程度。坦诚相见是人们理想中的亲密关系, 但秘密的保护使得儿童或许会有隐藏自己的倾向, 从而不能彻底地与他人坦诚相见, 因此有时秘密还会成为儿童与他人交往中的一种障碍。

三、关于成人对待儿童的秘密的建议

自从儿童有了秘密, 成人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就会盲目地担心由于自己对儿童的不了解而忽视对儿童的照顾, 就常常以“为孩子好”这个借口, 设法“刺探”儿童的秘密。成人总是通过谈话、观察 (或者可以说是监视) 等方式来试图揭示儿童的秘密, 然而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一块思想的领地, 这是一块私人的领地, 不容任何人入侵。成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正由于成人的探秘导致了儿童对于成人世界心理封锁的加速, 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成人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 既希望儿童快点独立、成熟, 又希望知晓儿童所有的秘密。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儿童成长, 成人有必要理解儿童, 而理解儿童绝对不等同于了解儿童的一切。作为成人既要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 相应做好引导工作, 同时又要留给儿童自由的空间, 保护其秘密的存在。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艺术, 是对成人的一种考验。

成人与成人之间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美其名曰“距离产生美”, 这是被大众认可的常理, 其实这就是在保护他人的秘密, 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同样, 儿童需要被尊重, 那他的秘密同样需要被尊重、被保护。

保护儿童的秘密, 成人首先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成人所持有的不应该是一种揭秘的心态, 而应是一种尊重和保护的心态。成人不该过多地关心儿童的秘密是什么, 而是要用理解的目光去看待儿童的秘密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东西, 要去追问为什么在此时此处会形成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为什么这样呈现?成人唯有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儿童, 才是尊重儿童。

成人不该持有一种揭示儿童秘密的心态, 相反却应为儿童创设秘密空间, 引领儿童拥有更多的秘密。为儿童创设秘密空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物理的空间, 即秘密区, 在这里儿童可以躲开成人的监控, 获得一种安全感和自由舒适感, 独自或几个人投入地玩他们的游戏, 自由地分享他们的秘密;二是创设心理的空间, 即通过一些措施为儿童创设自我掌控的心理区域, 在这里儿童可以自由地遐想, 体验到心灵上的独立与自由。

保护儿童的秘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关注。儿童需要独立的自我空间, 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还是需要成人的援助, 因为并不是儿童所有的秘密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成人不该等待儿童的求助, 需要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及时地巧妙地“雪中送炭”于儿童。成人必须认识到, 儿童是很愿意被成人关爱的, 是愿意接受成人提供儿童所需要的帮助的。[4]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 [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海英.走近儿童的秘密——儿童秘密引发的教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21) .

[3]周晓静, 陈秀君.没有秘密长不大[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 2006 (1) .

8.茶香滋养儿童成长 篇八

在我国,茶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福建安溪更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基于此,我们尝试让安溪茶文化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用“茶香”滋养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认识家乡名茶,唤醒爱乡情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溪以茶业闻名全国,拥有中国茶都之美誉。学生们生于斯长于斯,乌龙茶、铁观音等物产对他们而言可亲可感,已有一定的生活认知,但这种认知比较零碎。“以茶作引”,从认识家乡名茶开始,将身边的茶文化资源引入品德课堂,定能触动学生的爱乡情感,唤醒其乡土情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物产》(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布置了课前作业,请学生了解铁观音和乌龙茶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孩子们或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父母亲友,课堂上各小组争相汇报调查结果。有小组介绍道:铁观音是福建安溪汉族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地位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类的代表;有小组则研究了铁观音的外形,如纯种铁观音叶形椭圆,叶面呈波浪状隆起,葉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还有小组汇报了铁观音的功效,如它属半发酵茶类,除了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2010年安溪铁观音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孩子们不禁感慨,安溪无愧于中国茶都之称,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课堂结束前,教师设置了为家乡的铁观音设计名片这一环节。有了调查过程的认知和感受,有了听取汇报时的感悟和体验,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或将名片设计成茶叶或茶树的形状,或选用安溪地图的形状作为名片背景;介绍词更是洋溢着爱乡爱茶之情:“安溪铁观音——好茶与您共享”“品铁观音就是品优质生活”“一杯铁观音在手,满怀幸福在心”……家乡茶文化的引入,架起了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自然唤醒了学生的爱乡情怀。

二、走近茶人茶事,激发爱乡情感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采茶、制茶到泡饮技艺,从茶歌茶舞到茶诗茶谣,平凡的茶人茶事凝结着安溪人的生活智慧,更蕴涵着隽永的爱乡情怀。让家乡茶人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走进品德课堂,我们的品德课堂学习便成为了师生感受茶香、学习茶人品格的精神之旅。

例如,在教学《家乡人的智慧》(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以一段视频导入,用安溪美丽的茶园景观,领着孩子们走进茶乡;之后,请孩子们汇报课前搜集的家乡茶歌和茶艺,并播放了安溪茶文化艺术团表演的茶艺和茶歌对唱。动人的茶歌茶舞、精湛的茶艺表演、朴实的茶歌韵味,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安溪茶人的劳动智慧和创新精神。此时,教师请孩子们介绍自己心目中的家乡茶人。学生家长中不乏优秀人士,如有学生家长是制茶高手,更有家长做茶叶生意,拥有多家直营店或连锁店。孩子们自豪地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场景,父母的劳动智慧和创新勇气让孩子们赞叹不已。有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采访了安溪县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文礼,了解了他如何从一介书生变身商海名将,带领八马茶业实现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转型,开创了八马茶叶世界。孩子们感受到,家乡有许多这样的能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努力,行行出状元。

身边的优秀茶人可亲可感可信,他们或拥有拼搏勇气和创新精神,或拥有踏实工作的朴实品格,孩子们深受感动,感怀家乡人的勤奋与智慧,自然激发了孩子们建设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

三、感悟茶乡演变,积蓄成长力量

作为中国茶都,安溪人继往开来,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改进制茶工艺,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着安溪的发展和进步,书写着属于安溪人的茶乡演变历史。其间闪耀的创新精神和科技之光,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供了不竭的生活资源。

例如,在《走向现代化》(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工农业走向现代化给我们的劳动带来的便利,是教学的难点。学校地处安溪县凤城镇,著名的安溪茶叶大观园便位于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这里包括茶树品种观赏园、茶作坊、凤苑三大部分,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可谓一部茶文化百科全书。于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茶叶大观园,观赏多样的茶树品种,亲身体验制茶过程,并走进茶农家、茶科所、茶叶加工厂等地,深入了解茶业的历史与今天。孩子们大开眼界,了解到科技进步为家乡茶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前,茶乡人制茶“靠天吃饭”,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则依靠恒温除湿、空调做青。现代化的智能茶业机械,让茶乡人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科学技术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科技进步对家乡茶业的发展演变产生的巨大作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体会到工农业走向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而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种子也开始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有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孩子们更加脚踏实地地学习,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知,为建设美好家乡和祖国积蓄力量。

走进品德课堂的家乡茶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芬芳,滋养着每一个学生。身边的茶人茶事,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茶文化之旅中感受茶乡之美,品味悠悠茶香,激扬爱乡情怀。这样的品德课堂让学生沐浴家乡阳光,充满了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安溪县第六小学

福建泉州 362400)

9.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 篇九

霍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子女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通过第一学期家长会摸底,我校学生总数501人,留守儿童占85%,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占64%,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的占55%。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虽然有的父亲或者母亲在家,但由于家庭事务的琐碎、农忙的压力,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孤独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点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申请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校务会,研究下一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且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组长:王

小军,副组长:陈建策芦晓荣 组员:葸爱华 赵德华 张岸林张振华 王 成)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全面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我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

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组织野外生存训练活动。虽然是农村孩子,但随着条件的好转,孩子们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生存能力不强,为此学校利用清明祭扫活动时机,组织学生野炊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提水,有的负责拾柴,有的负责烧饭,做起了“小厨师”一职。通过亲身实践,同学们更懂得了凡事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在家里父母是多么的操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书画爱好者手拉手”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10.儿童成长中心工作计划 篇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帮助和服务我中心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将本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中心校要求全乡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中心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

组长:邓玉成 副组长:覃建友

组员:中心校成员及各学校校长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学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中心校邓玉成校长亲自挂帅,安保主任覃建友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各学校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这样一种模式。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中心学校在全乡各学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面铺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摸清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中由长辈和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乡各中小学校现有留守学生1200余人。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

(二)加强对各学校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师资的培训。今年四月份由中心校辅导员张勤生主任到各学校进行授课辅导和培训。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管家长”,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目前,我中心学校已为500多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针对面铺中学和中心完小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这两所学校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1次为留守儿童开放,由学校提供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特别是面铺中学,还将留守儿童问题做为学校的一项课题,由专人负责研讨。

(四)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中心学校牵头下,各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结对帮扶1—2名学生,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此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面铺中学信言波老师,从七年级时开始帮扶留守学生伍玉喜、徐曼琴,三年如一日,在学习上认真辅导,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付出一分辛勤,就有一分回报。在今年初升高结业考试时,这两个学生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开展“三优先”活动(对留守学生生活优先照顾;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服务等。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六)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各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各校设立关爱留守学生宣传栏。

(七)中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快乐地成长。

(八)周末管理到位,各校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沟通,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开展关爱活动,如:春游、秋游爬山等。每个学校为留守学生提供假日活动场所。

四、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期末对各校进行了评比,面铺中学、面铺中心完小被评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总之,我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学校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面铺中心学校

11.捍卫儿童成长的权利 篇十一

当年满六岁的时候,这个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小朋友背起书包来到了学校。孩子来到学校干什么?表面看起来是来听课、读书、写作业、考试等,但本质上是孩子们在逐步社会化,为将来融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而奠定基础。

所以,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其实是通过课程的实施和对培养目标的不断追求,让孩子们不断实现社会化——譬如公园里这个孩子在集体中学会了把玩具与他人分享。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他就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既然校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那么其中的孩子就是小小的公民,从这个逻辑上说,小小的公民就拥有了自己成长的权利——一种自然赋予的、不可剥夺的人的基本权利。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加入了世界《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但由于我们成人拥有强势的、占有的权利,加上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师道尊严的传统,经常自以为是地、甚至以保护儿童的名义,轻而易举地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侵犯孩子发展的权利,干涉儿童平等的权利……实际上,那些联合国和国家的法律距离孩子们还十分遥远,譬如: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我们可以停止孩子们的课间活动;以安全为由,我们可以随意剥夺孩子们玩耍的权利……前几天我约谈了一位家长,因为他现在的妻子经常对前妻留下的孩子施以暴力——但是,我们能够保护孩子多少?

对孩子们来说,校园和每一间教室以及那些相关联的家庭,确实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在这里,我们需要一部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宪法”——一部具有真正意义和能够操作的、捍卫儿童成长权利的校园“宪法”来捍卫孩子们成长的权利,于是,经过了半年的研究,在2014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之日,玉泉儿童“宪法”终于诞生了!

玉泉儿童“宪法”内容有:捍卫儿童成长的权利,包括保护孩子的幸福,保护孩子的公平,保护孩子的自由,保护孩子的民主,保护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身体,保护孩子的玩耍,保护孩子的学业,保护孩子对课程的选择权利……

12.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十二

一、掌握留守学生情况

开学初,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 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留守儿童有很大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独自留守在家, 生活学习完全自理。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 普遍年龄大, 身体差, 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学习上根本无法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和管理, 而且由于年龄差异悬殊, 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较多, 往往事与愿违。面对这样的现实, 要求我们在教育管理中,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 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儿童档案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 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 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 气质类型及特征, 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 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争取家长配合支持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 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家访中发现,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 则对子女影响较大, 但如果有一个在家, 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 父母外出务工时, 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 最好留一个在家, 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许多事实证明, 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 联系次数减少, 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父母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 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帮助建立亲情关系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 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 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往往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 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访中, 我们经常提醒学生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 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 时间不能相距太久, 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 不能只谈生活, 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 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 在情感上缺乏关爱,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 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 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 不听任何教导, 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 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 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 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内心压力较大, 害怕被别人欺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策。

上一篇:关于单位巡查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下一篇:初中生励志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