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12篇)
1.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一
西安理工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团队名称:学院名称:带队教师:
项目类别:
□
□
□
□
□ 政策宣讲类 社会调研类 生态环保类 基层服务类 其他(请注明)
申报类别:□重点□一般
共青团西安理工大学委员会制
二○一三年六月
填表说明
1、《项目申报书》要逐项填写,不要减少栏目或改变栏目内容。填报内容应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时,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要求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2.该申报书为团队审批的重要依据,除“本人签字”栏需本人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外,其余各项内容均需打印。
3、各团队负责人为学生,带队教师须为我校正式在岗教师。
4、课题研究思路、创新程度及实用价值为立项依据。
5、预期结果和后续研究计划是对实践成果的期望,包括活动宣传、活动方案、组织实施、预期成果等。
6、经费预算要求账目清晰,节约高效。
7、需有团队负责人所在院审批,并加盖公章。
(一)团队基本情况
(二)项目设计
(三)项目审核意见
2.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 决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一个人提升思想意识, 锻炼综合能力, 提高专业技能, 实现自我价值, 奉献社会的大好平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农村实践地为依托、以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为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 大学生扎实牢固的知识积累, 丰富的想象力, 无限的激情和热情, 超凡的创新力能够帮助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7年, 中宣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至今, 社会实践活动已发展到成熟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颁布, 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1. 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力行而后知之真。“三下乡”是连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 接触农村, 了解农村, 体验农村生活, 亲身感受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了解国家大政方针, 了解国家实际情况, 拓宽视野, 丰富阅历,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真才实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参与“三下乡”各项活动的过程中, 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查漏补缺, 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积累, 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除了专业知识, 社会还要求大学生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最优化的“智能”结构, 要具备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全局意识等综合能力。
3. 对农村的建设意义
大学生作为生力军, 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奉献热情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 将先进的科技引入农村生产力发展上, 为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农”政策, 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 加快“三农”发展。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构建,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断朝着规范化、基地化和长效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构建了完善的体系和制度, 积极组织筹划“三下乡”活动, 并投入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 然而也随着其发展成熟,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
1. 服务时间短, 活动效果不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一般在暑假7、8月开展, 为期一周到半个月不等, 时间相对不长, 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帮助农村地区提高生活学习质量, 都有较大的难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获多为感性认识, 而理论思考深度不够, 活动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而未能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难以挖掘其本质和要害, 因此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受教育有限, 才干增长有限。
2. 形式主义明显, 缺乏实用性
当下, 社会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争议越来越大。“三下乡”活动往往是虎头蛇尾, 开头正式隆重, 最后却草草收尾。有些人认为大学生“三下乡”只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之风, 蜻蜓点水般, 停留在短时间、表面性的活动上, 活动设计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活动目标更强调社会效应而非服务效果, 对农村整体变化影响较小。很多中小学反映, 希望大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能在学校日常教学期开展, 无需再安排人力、物力专门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进行准备, 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在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参与积极性低, 态度不端正
一方面, 大部分高校每年暑假会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地区,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规模不断扩大, 不少大学生对此项活动产生疲劳式懈怠和应付情绪, 参与意识低, 有的同学是为了其娱乐性而参加活动, 更有甚者把活动当成乡村旅游度假, 并未在思想上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 “三下乡”活动对就业没有什么帮助、对知识提高意义不大。另一方面, 很多高校并未将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措施, 导致专业教师参与热情不高, 愿意承担“三下乡”指导工作的教师很少, 愿意带队随队下乡的教师更是不易请到。
4. 管理混乱, 缺乏创新
社会实践缺乏有序的管理, 出现考核评价不科学, 指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 现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形成固定模式, 通常分为支教、宣传、调研、文娱、后勤等板块, 学生组织策划活动时, 不善于动脑, 因袭过往方式方法, 活动内容、形式千篇一律, 与往年重复, 未深入地全面地考虑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实际情况等, 缺乏创新, 影响实践的效果。
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改进措施
1. 创新方法形式, 推动发展新模式
整体而言, 政府、学校可以通过调整“三下乡”固有模式打造新的实践形式, 如重庆市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 亦或尝试“三下乡”与顶岗实习结合模式。具体来说,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可与城乡统筹团建相结合, 高校团委、社联等学生社团与乡镇基层团组织、社会团体结对联建, 相互促进。转变展览、演出的服务模式, 代之以培训、咨询的形式, 如集中捐赠、技能培训、书法培训、专题讲座等。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用生产实习、科技竞赛, 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社会工作等多种形式, 增强兴趣和成就感。各下乡队还可尝试打破原有的单一专业组队模式, 加强专业交叉, 加强学院之间的优势互补, 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 提高实践水平。
2. 学校统一推动, 扩大活动覆盖面
首先, 学校应把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常规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将其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学分管理规程, 停课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社会实践, 其后的课程顺延同等时间, 由老师带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 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同时, 鼓励老师以科研团队的形式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避免单兵作战, 确保活动达到双赢。其次,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覆盖格局, 扩大实践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力争实践活动覆盖各个城市各个地区。
3.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学业优势
大学生在开展活动时, 须把农村各项实际情况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及科研方向相结合, 学以致用,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如文学院可着重进行支教项目, 采取学生对应学生开展家教、特色活动, 老师培养农村老师的模式;农学院进行科教支农, 既帮助农民缓解农忙压力, 又帮助其增产增收;旅管专业可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 为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心理学院可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 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其健康成长等。大学生在“三下乡”期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在实践中感受自己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 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三下乡”的调研与科研立项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4. 加强管理, 注重实效
“三下乡”的实效性是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府、高校要加大对“三下乡”的支持, 尤其是经费支持, 确保在物质层面提供实效性的基础。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争取社会力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其次, 高校可积极探寻提高实效的实践方法, 如采取项目化管理、“以老带新”等形式, 让同学们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同时提高下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再者, 高校应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如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奖励机制, 激励竞争、鼓励发展、奖励优秀, 调动教师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建立“三下乡”与毕业实习的有效对接, 为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服务, 促使“三下乡”宣传工作、组织建设、安全保障、评选表彰制度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 要注重实践成果的应用。现在各下乡队伍都非常重视考察当地情况, 为当地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但大学生回校后整理的调研成果不能束之高阁, 要真正应用到实际, 通过团组织、青联、学联等途径, 借助人大、政协中青年代表和委员的作用, 积极建言献策, 畅通渠道, 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 要及时总结, 形成书面文字, 通过发表论文、编发简报、交流论坛、征文比赛、成果汇报、表彰大会等对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3.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三
在创新中走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
——哈工大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会实践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令人兴奋的辉煌目标。大发展必有大思维,振兴东北是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四新”是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走出一条全面创新的振兴之路,任何照抄照搬的做法都将难以行得通。如果没有创新,振兴东北最终可能只是一句口号。
一、活动主题:实践“三个代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活动时间:2005年8月(10天)
三、活动地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四、活动单位: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五、活动背景:
1、政策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2、地理环境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辖海林、宁安、绥芬河、穆棱、东宁、林口和东安、西安、阳明、爱民10个县(市)、区,拥有汉、蒙、满、回和朝鲜等十几个民族,人口268万人。
3、经济环境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指导下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全省生产总值2004年实现了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7%,创历史新高,应该说提前完成了“十五”确定的目标;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9.8%。牡丹江市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大对工业企业扶持和服务的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34.9亿元、117亿元和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7.7%和105.5%。
六、活动目的:
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
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经济增长乏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内先进地区,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上看,初期的特点表现为周期性振荡,即当全国经济形势较好时,东北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当全国经济紧缩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以来,这种周期性振荡已经转为近乎持续下降,即表现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如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过去多年居全国首位,享有“辽老大”的美誉,但近年来已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据统计,1980年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为440亿元,占全国的8.8%,同期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仅为224亿元,占全国的4.5%。到了1996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097亿元,占全国的9.0%,同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897.5亿元,几乎与广东一省持平。这就明显看到东北老工基地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从微观层面上看,东北三省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扭亏乏力。
2、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首先,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如辽宁的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黑龙江的石油,木材资源等已无优势可言。其次,制造业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已,举步维艰。如沈阳、哈尔滨的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地区,而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第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将进一步趋于连通,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将直接承受来自进口产品的强大压力。
3、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从产业结构上看,东北三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这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振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如辽宁省最终产品不足三分之一,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差。如沈阳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不到5%,工业产品更新周期平均长达9年,比发达国家与国际差距在拉大,国内比较优势在削弱。
4、技术装备老化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十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19.2%,两者之和不足三分之一。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60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很难想
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
5、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从“一五”奠定东北的工业基础后,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东北工业始终维持着原有的规模和格局。国家对东北地区投入相对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更少。60年代、70年代搞“备战”,重点放在大、小三线建设,不但没有继续投资,还将东北的一部分力量调给山区和内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南移,在东北投资大项目更少。同时由于上缴过多,企业长期以来留利水平低,几乎没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为全国名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潮中,应该也必须发挥自己硬有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更应该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过程中,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因此,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博士实践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地解决实际问题,传播先进理念,开拓思路,引导企业在创新中走出振兴之路。
七、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6月底):调研与立项(牡丹江方面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资料积累,统计分析,课题的提出,立项筹备,与牡丹江方面初步沟通,立项确认)
第二阶段(7月初):策划与筹备(与牡丹江方面进行全面沟通,了解需求,制定计划,策划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方案,按需进行团队组建,寻求专家支持)
第三阶段(7月中下旬):行前准备(备品、行程规划,各环节细节准备,团队集中培训,考核分组,分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审核,专家确认)
第四阶段(8月中旬):实施
第五阶段(8月下旬):总结(课题研究报告的生成,参评,成果汇报,总结)
八、活动内容与预期效果:
1、通过前期准备过程,帮助实践队员全面了解、充分理解中央关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决策
正确性与重要性,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维方式,探讨实践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位置及作用的发挥;
2、与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展开合作,建立新的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
3、深入城市,为牡丹江辖区内企业发展建设献言献策;
4、组织企业员工培训,用先进生产理念带动企业发展;
5、深入工业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形成实际科研课题,开展产学研合作,将
社会实践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6、就社会实践立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和分析,形成具有一定深度,能够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报告。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共青团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有效途径;
8、在返校后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使社会实
践活动的成果扩大,提高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
九、团队组成:
顾问:李绍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李耀新(中共牡丹江市市委常委、牡丹江市副市长)
总策划:彭远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淑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黄超(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邵兵(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翟淑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协理员)
聂万勇(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协理员)
团长:邵兵黄超
团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为主共计10至12人
各组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由组长负责,团员根据工作需要共同完成各组任务。
十、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1、已经与牡丹江市政府取得了联系,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牡丹江方面将全力配合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对活动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秘书室专门负责安排此次活动;
2、本次活动受到了学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以及机电学院党委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立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与牡丹江市的双向联系也已畅通,总体框架已经形成,现在正在进行实践服务企业的物色和科研课题准备。
附:经费预算
一、交通费用:
1、哈尔滨至牡丹江17人两地往返费用:17人*52元/人*2=1768元(火车硬座)
2、团队所在地交通费用:12人*5元/天*10天=600元
合计:2368元
二、住宿:12人*10元/天*10天=1200元
三、备品准备:
1、实践团旗帜:100元(2面)
2、队员胸卡:12个*5元/个=60元
3、统一服装:12人*2件/人*25元/件=600元(印制统一标志)
4、哈工大宣传品及纪念品:600元
合计:1360元
四、图书资料:
1、资料整理:复印费用约100元
2、调查问卷:2000份约200元
合计:300元
五、音像资料:
1、胶卷:20卷*20元/卷=400元
2、冲扩:20卷*20元/卷=400元
3、dv带:3盘*100元/3盘=100元
4、dv转录:3盘*25元/盘=75元
5、电池:40节*2元/节=80元(数码相机用)
合计:1055元
六、后期工作:
1、论文集制作:10本*20元/本=200元
2、社会实践报告会会务费用(场地与现场布置):200元
3、成果展示(喷绘展版):5张*100元=500元
合计:900元
七、其他费用:
1、团队成员保险:12人*50元/人=600元(平安人身意外伤害险)
2、就餐补助:12人*10元/天*10天=1200元
合计:1800元
八、机动费用:1000元
4.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四
各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在实践中观察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和生命状态,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贴近群众受教育、深入社会求真知、服务基层做贡献、学以致用长才干,深刻领会“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我校决定在2013年暑期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工作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各学院分团委、各校级学生组织、各团支部、团总支、各学生团体
二、项目要求
项目应努力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实践创业创新相结合。学校鼓励把专业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依托,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专业学习的巩固和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就业见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各学院分团委和各校级学生组织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及自身实际情况,策划、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学校将对优秀项目提供部分活动经费支持。
三、活动步骤
(一)宣传阶段
校团委通过团委网页、分团委书记会、海报、宣讲会、微博、QQ等宣传活动,各学院分团委应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和指导。各申请单位在此阶段形成项目,项目应符合社会实践的特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项目申报、审定阶段
6月10日前各学院分团委和校级学生组织对本单位的项目进行初选和推荐上报,6月24日前校团委将公布审批同意立项的项目。
四、立项参考
(一)“美丽广西,筑梦青春”起航学子中国梦行动
以“美丽广西”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开展如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绿色低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报告,提出对广西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建议。同时,引导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采撷“百姓梦想”,提炼并认识崇高的“中国梦”。各团队通过在实践地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倾听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同时为实践地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由基层人民群众的梦想提炼出与师大人的独特情怀相结合的“中国梦”、“青春梦”,各团队在调研结束后可以制作人物通讯、图片故事、影像作品等主题实践成果,并在回校后将实践中遇到的故事进行展示和讨论。
(二)“青春践行,共话盛世”十八大精神宣讲行动
积极组建高质量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宣讲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基层,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宣讲内容的质量,既要从整体上完整把握、系统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又要抓住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阐释,可以结合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纪录电影、建设专题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业创新,富民强桂”特色实践行动
将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等平台,有效组织青年上岗见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项目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等;各实践团队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鼓励广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了解学科前景,发挥学科优势,开展课程调研、项目攻关等实践活动,把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新元素的科学研究项目,并通过大胆实验等方式将现有知识作进一步推进,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贯通所学、了解未知,培养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促进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书暖童心,照亮希望” 支教助学行动
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到广大乡镇、农村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师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进行支教助学活动,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在责任和奉献中闪光。
(五)“清洁乡村,青年当先”志愿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动员广大青少年围绕“清洁环境、美化家园、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校园内开展清洁校园、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创建文明宿舍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困难群众等,组织“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到周边村镇、城乡结合部、学校扶贫联系点、驻村点帮助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是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帮助农村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以改良环境生态、改造水源质量;帮助农村开展文化创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农村群众普及卫生防控知识,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等。
(六)“投身基层,放飞梦想”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行动
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挂职实习,既可以夯实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推动工作跨越发展,又让大学生在挂职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多方共赢。同时,这也是拓展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创新模式,把大学生的优势和地方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献策献力。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大学生骨干培养成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可超出以上项目自定选题。
(二)每个团队原则上由6到10名成员组成,其中指导教师不少于1名。团队应设立1名负责人。鼓励跨年级、专业、学院联合组队。志愿服务与公益类活动必须以学院团支部或团总支为单位进行申报,校团委今年将大力扶持团支部和团总支开展活动,如团支部或团总支项目获得立项,活动开展时间可延长至2013年11月30日。
(三)各团队应按照就近就便、相对集中、节约经费的原则进行组队。学校鼓励各单位多方面、多渠道筹集社会实践活动经费。
(四)项目需明确题目和团队名称。项目使用的团队名称能切实体现本团队社会实践的主题和内涵。
(五)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0日下午18:00。请各支部在6月6号前把报名团队的有关材料交到学生会办公室,并以飞信的形式通知组织部成员查收。材料内容为201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附件)(文字版、电子版各一份,电子版发送至分团委组织部邮箱:sxzzb201111@126.com)
附件: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 附:联系人及电话:
部长:刘梦云 *** 副部长:黄一娉 *** 副部长:谢东明 *** 理事:梁岸龄*** 理事:甘明基***
数学科学学院分团委组织部2013年5月28日
附件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
一、基本情况
二、项目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三、项目实施预期成果
5.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感悟 篇五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为期十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说实话,近半个月太短暂,我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已经结束。可是,十四天对我来说又真的很长,第一次策划如此浩大的实践活动,经历了它的开始到结束。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心中也满是欣慰。虽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是我无怨无悔。无论从实践开始,还是到实践结束,我一直都在收获成长,收获经历。
一、关于夏令营
支教已经结束很多天,我的心好像还停留在剑阁,停留在沙中。有太多的感动,我无法在这小篇感想里勾画清楚,我只能试着用自己笨拙的笔,记下记忆里点滴闪烁的瞬间。当我的心被明亮的阳光充满时,我不想去描绘任何沉重的事。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是在那偌大得会议厅里。气氛浓烈的掌声中,那灿烂如花的笑脸,给千里之外的我们一份亲切与温馨。与三十个孩子的目光相碰时,我突然间明白了我来这儿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也在一刹那读懂了自己的价值。原来他们并不像我们狭隘想象中的那样“笨拙”、“闭塞”、“年少无知”。恰恰相反,他们的朝气、乐观和笑容一直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成员。那个叫张月的女孩,从小失去了母爱,父亲支撑着整个家,却也不幸得了残疾,但她没有给我们以脆弱,而是坚强与乐观。我想,那一刻,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湿了。那个爱笑、喜欢唱歌、写的一首好诗的男孩李定川,从始至终他都那样的爱笑,笑得那么质朴,爱唱,唱得那样纯真。还有那个,每一次打招呼都是笑盈盈的,叫庞霞的女孩,一直很努力,无论是在听课,还是在准备活动……我无法将三十个孩子一一记下,但是他们的笑脸却都印在我的脑海里。
上课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像一扇窗,给他们以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给他们讲大学生活、介绍学习经验、讲数学物理知识,进行心理培训、建塔游戏,举办辩论赛……他们都积极投入其中。最后的一堂课,是我给他们上的,关于我的学生经历。我不曾想到,他们对我有那样的好奇,就如一个陌生的哥哥有着神秘的传奇。他们听的那样认真,那么投入。我看到了他们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就犹如五年前的我一样,对未知的世界、对不定的将来充满了憧憬,也充满的忧虑。“自信、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是我给他们的箴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身上早就负担了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一直相信他们,并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激励他们鼓起勇气,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走出大山,走向未来,这就是我此次支教的初衷。
孩子的感情是质朴而纯真的,没有一丝杂质,喜欢就会开心地笑,即使有烦恼也会随着会心地微笑顿时烟消云散。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真诚的话,犹如一部经典的电影,每一镜头都在脑海中重现。五天的支教,影响的不仅仅是我的人生,还有三十个孩子的未来。
二、关于社会调研
只有深入社会,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它,有它的美,有它的丑。
剑阁县是一个贫困山区,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县之一。第一次踏入四川的土地,第一次踏入这巍峨的大山,我深深地被这景象所折服,连绵不断的雄峰,翻到山的那一边依旧看不到尽头。剑阁的人民,热情而有淳朴,天生乐观。当地施工一派繁忙,到处可见重建的迹象。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剑阁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增速在全省排名前列。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剑门关景区开发取得重大胜利;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工业强县为目标,不断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也在努力推进,不断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新县城的建设也是实现了重大突破,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有序的推进。在中央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实现灾区群众“六有”的目标下,黑龙江援建工作进展顺利,在剑阁县书写了壮丽诗篇。xx年重点突出了救灾、救急和项目规划启动,xx年全面启动推进援建项目,并完成了大批的民生性、基础性项目,在今年8月中旬将全面完成援建工程建设任务。两年来,黑龙江省从物资、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给剑阁全方位的援建和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整体上来说,剑阁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到乡下实地调研时,有些情况并不是我们当初想象那么美好,却可谓有些不尽人意。在我们走访的农户当中,有很多的农民向我们倾诉了心中的苦水。他们的收入微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靠打零工来维继生活。生活环境存在很多的不足,村里道路不整,生活饮水很多都只能从山上或河中取水。农村低保分配不公平,政府的政策有的不明朗。甚至有几位农户在我们采访时哽噎起来,让我们揪心不已。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地的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与我们从政府了解的信息截然相反。我们政府忙着在宏观项目的建设出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够忘记倾听老百姓心声啊。
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触:“中央的政策是好的,是关心咱们农民的,可是到了地方上,好政策就变得执行不力了。”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十分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信任。如果当地的官员能够实地走访农村而不是单纯地看数据,如果官员真正能够以父母官的责任感去办事,那么民众对地方政府的抱怨和误解就烟消云散。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政府,但农民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又有谁去替他们争取?
农村的发展重在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社会。我们支教的意义,也就体现在此吧。下寺镇只是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农村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我国的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人物记
一位敬业负责的县团委书记
初见刘书记,年轻有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亲切随和、没有官架子,让我们之间陌生感很快就消散。记得第一次拜访离别前,他想到了我们长途奔波劳累、天热中暑,给每一位成员送上了预防中暑的药,让我心中感到一片温暖。认真负责,是十几天接触下来我对他的第二印象。为我们联系实践地点,给我们安排实践采访,每天对我们活动的关心过问,……,直至送我们离开剑阁,刘书记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奉献青春,撒汗西部,是我对他的第三印象。投身西部志愿者七年有余,却没有一句丝毫怨言,每天积极忘我的工作,实在是让我敬佩和感动。能有这样的书记,有这样的党员,那剑阁的明天,中国的明天,就有希望。
一位热情淳朴的中学教师
梁老师,沙溪中学团委书记。不高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笑起来有点憨,典型的中学教师代表。他很热情,为我们安排好住处,为我们布置夏令营的场地,担心我们的伙食而让食堂的师傅专门关照。他很实在,当我拿着评分表让他打分时,他因为自己没有实际参与而拒绝打分。他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丝毫的派头,始终感染着我。
四名可敬的村官
大学生村官,这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集体。因为是大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花样年华的青春,也同样怀着昂扬的斗志。因为是村官,他们选择了到祖国的最需要的基层去,撒下青春的汗水,留下默默奋斗的身影。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他们和我们一样的可爱,有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正如村官杨露梅所说的那样,“到那都是奉献,那就到最基层去吧,为农民做点实事、做点好事”。他们是党和政府与老百姓联系的纽带,将政策落实到基层,关心老百姓,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从他们身上,我看了他们甘于挥洒青春、无私奉献社会的宝贵品质。
四、结束语
首先,这次社会实践,并没有让我感到失望,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加入的,作为领队,却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团初期的不稳定,我想我应该负起大部分的责任。作为一名领队,应当以怎样的角色和心态去带领整个团队取得成功,应当如何从整体上考虑团队的运行,十分需要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虽然每晚奋战到两三点,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我一直坚信,有那样一份必胜的信念,战胜所谓的困难。我始终坚信这样一点:一件事情如果要做的话,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要么就不做。
其次,这是一次历练,从学生到志愿者,从校园到社会。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生,能够在大学的最后时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实在是一个难能宝贵的机会。在出发前,我舍弃了很多的东西,感情上不舍不能让我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即如此吧。但是实践得到的锻炼却是在哪都换取不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社会实践活动是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我们养成的“娇、骄”之气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面前,培养了我们的牺牲精神和坚强品质。这次实践,让我变得坚韧顽强,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6.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六
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异化的表现
“三下乡”活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迄今,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也不难发现它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活动的变味甚至异化, 具体表现为:
1、目的功利化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活动中, 参加活动的多数志愿者是以获取物质利益为基础才去参加的, 这就失去了其原本的目的和意义。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 社会和学校对活动的过度关注使得活动的形式意义大大超过了其内容意义。对形式意义的过度追求导致活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 而活动的参与者也往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淡忘参与的最初动机, 转而追寻个人的功利化目标。有关部门和很多学校将志愿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业绩”来看;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往往是为一张志愿者聘书, 或者是将其作为学期期末德育考核的一项加分指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问及“加入志愿者组织的目的”时, 近30%受访者选择“锻炼自己”, 约25%的志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分别有约20%的调查者选择了“培养兴趣爱好”和“结交朋友”, 而选择“获得荣誉”的占5%。由此可见, 有一部分的志愿者参加志愿行动是以“自我”为中心, 带着功利性的心理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伴随“三下乡”活动结束的是从团中央到各大高校内部的优秀团队的评选工作。多数活动团队在完成了功利化的荣誉追求后很少对“三下乡”活动的不足进行反思。
2、内容单一化和活动形式化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内容和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部分, 内容的单一化会导致活动的形式化;相反, 活动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必然也会导致内容的单一。只有充实活动内容, 让志愿者活动有“实”可做, 志愿者活动的形式才可以多种多样, 才能让志愿对象更加乐意接受, 才能保证志愿者活动不流于形式而得以长久的进行。根据山东大学的调查显示, 一些大学生志愿者所参与的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仅仅局限于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简单的服务, 比如清扫卫生、送茶送饭等, 专业性不突出, 使活动流于形式, 没有能更好的体现志愿服务的本质。在调查“您认为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时, “服务内容单一, 流于形式”排在首位, 占调查样本的72.2%。“三下乡”志愿行动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短、重活动、轻效果。由于受到时间、资金、地域等资源的限制, “三下乡”活动开展时间往往只有一周, 活动结束之后志愿组织很少和这些地区保持长期的联系, 导致志愿者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每年的“三下乡”活动大都是以政策宣讲、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孤寡老人、田间劳动等为主。活动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 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 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化。
3、保障缺失化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能否长久有效的实施, 能否取得预期的社会效应, 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保障措施。完善的保障措施必定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行动的持续发展, 反之则必然阻碍其发展。正如“三下乡”活动之所以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财、物的缺失, 所以大多数“三下乡”活动只能短暂结束而缺乏长久影响力。大学生志愿行动保障缺失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保障缺失、法律保障缺失和机制保障缺失等。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持, 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活动时就会畏手畏脚, 难以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志愿行动, 影响志愿行动的实际效果。而且当志愿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没有相关法律来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这就严重打击了志愿者的志愿积极性。此外, 如前文所述, 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活动时, 不合理的机制导致的目的功利化只会带来短暂的志愿动机, 而最终会导致志愿动机的乏力。
4、管理行政化
大学生志愿行动从运行之初到目前为止, 都是由团的机构来引导, 从团中央到各高校团总支在引导和管理大学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 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是由团中央发起, 各级地方确定“三下乡”的活动主旨, 再由各高校自行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 确定开展“三下乡”的活动方案, 然后由校团委将任务分派给各二级学院, 各院系再动员组织学生, 个别的院系甚至强制学生参加。这种行政式的管理虽然在志愿者行动发展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 这种行政化的引导和管理逐渐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反而阻碍了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发展。这种行政式的管理形式使得各级别的志愿组织成为一种隶属的关系, 这种关系下往往是上级把志愿者行动作为一项行政命令分派给下级志愿组织, 正是由此伴随着严重的行政思想, 导致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出于自愿的精神, 而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是行政化的一大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志愿行动异化的原因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不仅制约了其自身发展, 也严重背离了志愿活动的宗旨。究其原因, 既有我国社会转型期志愿文化缺失的外部社会因素, 也有志愿行动本身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因素。
1、社会生活中志愿文化的薄弱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志愿活动理念在社会生活中也被广泛的接受和传播, 然而社会中志愿文化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行动的认可度较低。大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志愿活动时, 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往往对其活动的实效性产生质疑, 从而不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例如, 不愿意为志愿活动提供特定的场所、为志愿者提供食宿和交通等。二是缺乏对志愿行动的发展规律的把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什么样的志愿活动, 自己决定开展什么主题的志愿活动, 自己决定怎样开展活动, 而作为组织领导者只是起引导作用, 这是高校志愿者行动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此外,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当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也相对滞后, 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就会陷入困境, 难以找到恰当的理论依据去处理问题。这就必然导致志愿者行动出现诸如形式化、单一化等异化问题。
2、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组织机制是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骨架”, 承担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全部内容, 合理高效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央——地方——学校——校区——学院 (系部) —— (年级) 社团——学生班”为格局, 是当前大学生志愿行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本身有利于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在开展志愿者行动时, 如果过于注重这种组织形式, 将导致思想形式化, 这种组织机制中思想的形式化是导致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立项和开展之初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然而在后期的保障机制方面却存在严重的缺陷, 由此导致了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出现了虎头蛇尾的情况, 很多活动不能够取得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 诱发异化的现象。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我国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尚没有一个全国性法规来规范大学生的志愿行动, 而且对大学生志愿行动也缺少专项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后勤保障。
3、志愿者综合素质与志愿行动需求的脱节
大学生普遍具有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志愿者自身素质和行动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是志愿者自身技能素质与服务对象需求脱节;二是志愿者自身的情商素质与志愿活动要求脱节。大部分志愿者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缺乏特定的专业水平, 会受到诸如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专业知识的局限。面对志愿对象的高标准、高要求时却束手无策, 使得志愿者行动停留在基础志愿服务阶段。当前, 不少大学生受大规模活动的吸引, 在对困难估计不足的情况下就参加了志愿者活动。而当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 却表现出浮躁的心理, 责任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把志愿行动当作是活动来做, 在志愿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就会敷衍了事, 没有深入落实真正做到“志愿”。
三、大学生志愿行动异化的矫正措施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 要推动长期持续发展就要针对上述问题, 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
1、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志愿者服务的核心理念在于“志愿”, 志愿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一致的,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形式, 也是建设志愿文化的根本途径。志愿精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志”就是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冲锋在前,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形象,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 做有志大学生;第二部分是“愿”, 这一部分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在参加志愿者行动时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 而且要求志愿对象也应该是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大学生志愿行动发展的好与坏在于是否充分弘扬以“志”和“愿”为基础的志愿精神。为此, 一是开展广泛的志愿精神教育, 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教育, 加入到课堂教育之中, 加大对学生的服务意识的教育, 真正养成良好的“志”的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志愿意识, 积极进行各种有效的宣传, 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 并且加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 做到在志愿对象自觉接受服务的情况下进行服务。志愿精神是大学生志愿行动的灵魂, 只有坚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才能避免志愿行动的异化, 最终实现志愿行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2、优化组织和运作方式
以行政性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式, 在过去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面对复杂多变社会的新情况, 传统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目前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发展方式。一是领导机制。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一项自主性为主的社会活动, 因此高校团组织只能发挥引导作用, 应该充分尊重志愿自主性, 不对志愿行动过多干预, 志愿行动自身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二是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方面要从志愿行动的立项、开展、评估的环节中进行改革,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进行团队建设, 创建会徽会服, 建立合理的志愿者退出机制等。三是保障机制。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权益保障、后勤保障和奖励机制。此外, 我国应加大政府对志愿行动的投入与重视程度, 并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 明确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 完善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志愿者的权益保障等, 对我国大学生志愿行动进行规范。
3、切实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最终是要靠志愿者来实现, 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决定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质量, 因此,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异化的基础。一是要转变大学生对志愿行动的看法。转变大学生将志愿者活动当成单纯的活动来做的思想意识,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更多的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和奉献精神, 树立明确的志愿意识, 明确志愿者活动是高于普通活动的一种志愿形式。从思想上找到志愿行动异化的源头, 以思想来指导实践活动, 避免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异化。二是要严格把关志愿者的选拔。在志愿者的选拔过程中, 肯定存在素质较低的应聘者, 选拔者必须以志愿精神为依据选拔出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志愿者;三是要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志愿服务分为“普通服务”和“专业服务”。“普通服务”的培训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交流和沟通的技能及募捐和组织的技能等。“专业服务”的培训内容还须加上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四是加强对志愿者的考核和评价, 从而规范志愿者的道德表现和价值体现。
4、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促使其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服务。一是通过各种有效的媒体手段对志愿行动进行宣传, 增强自身的社会效应, 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此获得社会资源;二是提高志愿行动的水平,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 在社会中取得良好的口碑, 以此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和地方建立长效性的合作机制, 与社区、老人院、孤儿院等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可以保障志愿者行动的持续性,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逸民, 章恺, 孟维岩.青年志愿者社会动员方式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 2009 (12) .
[2]于琳.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山东大学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 2009 (2) .
[3]陈卓武, 张育广, 陈未娴, 孙逊佳.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J].青年探索, 2004 (5) .
[4]辛燕.基于实践调查的大学生志愿活动问题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10 (3) .
7.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篇七
活动地点:全省各不同地市
活动介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有着基石一般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背景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了解“四个全面”基本内涵,深入推进“四进四信”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14级本治二大队在总结历年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按需组队、点面结合、小型多样、突出重点、重在实效”的活动原则,在大队长王传明老师指导下,组成多支服务团队,在暑期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色,积极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
二、实践展开
(一)深入基层群众,全面调查分析。
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为响应上级号召,积极进行法律宣扬,居民法律意识提高与调查,我队组成调查小组组织进行了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活动。时间于7月1日支207月7日。同学因地制宜,在全省各不同地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针对各年龄职业阶层,宣传对象主要集中于高龄人群。
通过问卷调查,对县城居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部分情况如下: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居民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伤和气”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居民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由此可见,有些地方的法律宣传工作并不到位,居民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习惯,不懂得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仅有少数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6%,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居民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法律观念深入人心,端正群众对待法律的态度。在这样的一个法制社会,法律并不是仅仅关系到某个人,而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要对法律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居民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居民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很多居民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就连跟自己有着切实利益关系的法律都知之甚微,更何况是其他类型的法律,足以见得,居民的法律知识实在薄弱,法律宣传刻不容缓。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大家普遍认为法律宣传工作重要,并且大部分居民懂得用f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依然有少部分居民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法律宣传工作初见成效,但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灵活的宣传形式,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占总数比例84%的人认为法律是作为一种工具在中国存在的,只有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信仰,另有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法律在中国以其他形式存在,还有占总数比例12%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法律在中国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目的的工具性地存在着的,而并非一种信仰。
而在多选题的“您守法的原因”一问中,有占总数比例80%的人认为“守法是基本素质”是其守法的原因之一,有占总数比例52%的人将“违法会受到处罚”列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有占总数比例24%的人认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是“出于习惯”,有占总数比例4%的人同时也因为其他原因守法,只有占总数8%的人守法的原因里有“信仰法律”这一条。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基本没有因为信仰法律而守法的。而法律作为普通公民权益的保障和侵权行为的制约工具,应该成为一种虔诚的信仰,值得人们敬仰和尊重,抑或是说值得人们敬畏。
有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一般,有、占总数比例30%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大部分执行的不好,有占总数比例12%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占总数比例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非常好。看来中国民众对中国执法状况的印象同样不容乐观,并且缺乏信任。
有占总数比例74%的人认为现在打官司需要找人、托关系,另有占总数比例16%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占总数比例10%的人认为现在打官司不需要找人、托关系。
有占总数比例6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人情比法律起的作用更有效,有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两者起到的作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差不多,有占总数比例4%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法律比人情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可见,当代中国,恐怕秩序的维持,传统文化起的作用比法治等外来观念更大,虽然这是不应该的。
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上,有占总数比例的人态度是一般信任,有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有占总数比例8%的人态度是不信任,另有占总数比例为4%的人为其他态度,但是选择“非常信任”一选项的人数,在本次调查中为0。则共有占总数比例52%的人对这些机关具有排斥的态度。中国的法律实践方面给民众心中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形势不容乐观。
小组成员进行法律知识讲解除了关于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活动,我队姜文斐同学,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结合公安特色,重点调研了基层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的项目。21世纪,世界进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中国不可逆转的卷入了国际互联网之中,互联网时代无意识划世纪的新纪元!他所呈现的是一张错综复杂,高效快捷的数据信息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在影响未来的公安工作的发展。首先从国家层面分析,网络已经俨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平台,从斯诺登棱镜门之后,网络信息战就成了各大国之间心照不宣的事物。网络信息阵地一旦丢失,便会遭到敌对势力的渗透与演变!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也能感受到网络信息带来的一些不安全因素。Wi-Fi、家用的路由器、电信诈骗同样都存在隐患,以上所涉及的还仅仅是部分热门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足以展示出网络信息安全已悄然成为新的犯罪滋生点。
广大公安大学生要抓住学习的关键阶段,利用好大学的宝贵业余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输送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局势,公安一线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关人才。为此,我们必须丰富自身,通过多种方式尽快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填补公安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的空白。
随着中央深化公安改革的全面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大学生是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未来警务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关注警务发展热点。在新起点、新阵地打实基础,做好工作与学习,深化学习实践,加强专业本领,努力在信息安全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
(二)积极宣传教育,服务建设家园。
根据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活动结果,我们讨论决定在各自活动的社区居民及周边店铺人员中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旨在增加群众对法律的了解,改善群众在知法懂法等方面的误区,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建设和谐社区,法制社会奠定群众基础。主要形式为对群众进行法律讲解,疑难解答。深入基层,与邻里群众打成一片,在这次活动中,居民们热情配合,认真的听取法律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法律认识上的误区,这次活动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果。
另外,我队同学根据各自地方不同情况,按照“小型多样,重在实践”的原则,组织了多种法律、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七月,山东警察学院团委爱敬院社团举办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动,我大队李文艺同学参加了本次支教活动。
支教开展地点是临沂市费县南石岗村,支教条件比较艰苦,志愿者们没有床,睡在桌子上,做饭也要自己做,主食只有煎饼,用的是最原始的柴火炉子,洗澡也只能用凉水冲一下,但是艰苦的环境也挡不住志愿者们的热情。
在教学中,前半部分采用讲课的模式,志愿者们每晚精心备课,使课程尽量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到知识,教学科目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音乐综合等等,课堂上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除了支教活动以外,志愿者们还慰问了当地的一些困难户。经了解,村子里有很多独自留守老宅的孤寡老人。志愿者们去到当地一些孤寡老人家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陪他们说话聊天,给他们送去了关爱,也展示了山东警察学院学子敬老爱老的美好品德。
14本治六赵珉佳携手本治一大队优秀学员在暑假开始前的最后一节课给中小学生上一堂以“快乐暑假,安全暑期”暑期安全教育课,希望孩子们过上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我们做到自己应该做的,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家长和第三方的成年人提高对孩子安全的重视,增强自己的责任心,使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避免这样的悲剧,在制裁当事人的同时,所有的责任人包括亲身父母都应该行动起来,重视起来,让悲剧不再上演。
三、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让我们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而且,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8.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篇八
我们采访跟拍了xx村金缘春生态种植合作社,对合作社中茶叶的制成进行了了解,并跟随热情村民在茶山中采摘,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生产活动所无法代替的。而在我们的工作开始前,有两个小妹妹伴随着我们,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礼物。真是感动。我们与两个小妹妹素不相识,仅仅因为昨日的相遇与交谈,她们就热情的向我们表达了友好,并一路跟随我们拍摄组,帮我们指引并翻译部分较为难懂的闽南语。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感到很羞愧,我没有像她们两个一样,善良待人,这是我需要向她们两个学习的。
我们采访了一户人家,是昨天我去走访的老爷爷老奶奶。老爷爷年近耄耋,老奶奶也七十有余,二老身子骨还算硬朗,拉着我们坐下,打开了话匣子,拉起了家常。我用蹩脚的闽南语和二老做详细的交流,询问了一些问题。二老很和蔼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并带我去喂猪。拌好猪食,轻柔地唤着三只小猪。看着小猪吃得那么欢,我的心里也很开心。
二老育有六子两女,均在外工作,最大的孙子已二十出头,在外当兵。这本该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如今却只有二老两人相依相守,留守于此。为什么现在xx村发展趋势良好却少有村里年轻人留下?我想最大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交通吧。交通不便,阻碍了这些村民与山外世界的沟通。近三个小时的山路,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采访过程中,老奶奶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没有政府,我们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是啊,如今,政府也在大力扶持“xx”村,加快“xx村”的发展,让“xx村”的村民生活得更好。村子富了,村里更多年轻人才愿意留下来,留下来回报村子。
采访结束后,我们去了“白格尖山”拍摄xx的雾景,此时我的内心也如这雾般朦胧又悠远。
9.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九
Written by 常曌翔 on 2011, May 16, 1:27 PM.社会实践平台
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各级学生组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青年学生提出“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号召,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立项工作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通过组织“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广泛开展瞻仰革命旧址、走访革命前辈、重温入党誓词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把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缅怀辛亥伟绩,弘扬首义精神
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首义精神耀千秋”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了解辛亥首义仁人志士胸怀伟大祖国、矢志报国为民的理想情怀和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常怀爱国之心,永立报国之志,心系民族命运,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强国理想。
(三)聚焦“十二五”,深化“三下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宣讲活动,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在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重点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等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服务两区建设,推进科教兴鄂
深入贯彻武汉大学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学校与湖北省内各级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的协议内容,支持湖北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建设,在教育培训、科技兴农、医疗服务、文化宣传等方面积极参与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及“三万”活动武汉大学工作组所在地——大悟县新城镇建设。
(五)落实创先争优,展现党团风采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先争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为平台,激发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基层党团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先锋力量,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开展和加入“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现基层党团组织的活力和学生党员团员的风采。
(六)践行小亭精神,青春共创和谐
发扬志愿服务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弘扬“小亭精神”,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关爱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开展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法律援助、自护教育、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鼓励有余力的团队在深化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与服务主题相关的调查研究,为共创和谐社会贡献大学生的力量。
(七)实践启迪真知,三创缔造英才
积极发挥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及创业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大学生科研基金立项研究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及备战 “挑战杯”系列赛事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或深入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等开展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让书本知识接受实践课堂的考验,促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八)其他
鼓励学生立足自身专业,结合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富有院系特色的实践活动,不断打造新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二、相关要求
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各级学生组织应根据学校对今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迅速启动本单位学生的组织发动和具体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机制。
今年校级重点团队的确立仍将采取项目申报制。本通知下发后,各级团组织应迅速开展基层需求调研工作,充分发挥今年选派到县级团委挂职的团干部以及本单位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等既有渠道,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建重点服务团队,把服务基层真正落到实处。
各实践团队在初步组建后,应展开实践方案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开始与实践地和指导老师的联系,做好与之的前期沟通,获得实践单位的接收证明,并明确一名以上的指导老师。有意申请学校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支持的实践团队应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武汉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以上申报材料和具体要求将在5月底另行公布)。校团委将对所有申报实践项目进行审核,确定立项项目,并对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为使更多的实践团队得到学校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的资助,并保证学校资助的经费产生预期的成果,由学校立项并予以资助的实践团队采取学校、学院(系)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原则筹集经费。学校按资助经费的2/3进行预拨款,实践活动结束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拨付余款。
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应于6月10日前将本单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申报学校经费资助团队的项目汇总表及相关申报材料报送至工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办公室,其中,项目汇总表电子版应同时发至 whushijian@126.com。
特此通知
10.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十
近日,随着各高校暑假的来临,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纷纷展开。素有“青藏咽喉”之称的共和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其独特的藏汉双语教育也吸引了不少高校学生的目光。来自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的张攀等7名同学,组成藏汉双语教育调研团队来到共和县以“关于青海省共和县小学藏汉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为主题展开了历时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青藏高原牧区基础教育——共和县小学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出路。团队一行冒着炎热、克服高原反应,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了解共和县多所小学在藏汉双语教育方面的现状。
共和县教育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
团队第一站来到了共和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运用详细数据给我们解说了共和县教育局近年来在普及藏汉双语教育的工作进度,以及各小学在落实该方针政策的现状,让我们对小学藏汉双语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
牧区小学生课间接受采访
第二站来到了共和县环湖民族民族寄宿制小学,见到了杨中旦巴校长。杨中旦巴校长对这次活动给予高度重视,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一站中我们也充分了解了教育一线在落实藏汉双语教育的曲折历程。此后,我们也有采访到教授藏语文和汉语文的两位任课教师,他们分别讲述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众多难题,并十分鼓励我们用所学专业知识给藏区小学基础教育提出宝贵意见。
队长与孩子们一起交流
为了了解双语教育主体的真实想法,队员们针对学生举办了一个的座谈会,切实听到了藏族孩子们关于双语教学最真实、最质朴的心声。
学生认真填写问卷
随后我们给学生们分发了调查问卷,以便我们事后得到系统科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了得到更全面的资料,在学校调查结束之后队员们还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居民家里了解情况。
11.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十一
——新站区文忠苑转型社区文化建设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严欢
引言:从改革开放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出现了农村社区向新型社区的转型,于是就出现了转型社区文化建设问题。
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实践队伍来到了新站区文忠苑,就转型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实践调查。据了解,文忠苑社区位于磨店,由原瓦庙、关井两个社区组成,是由回迁户组成的新型社区,是典型的转型社区。社区居民也由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对此转型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有利于解决我国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问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通过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文化资料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二是通过访谈和交流活动进一步调查;三是通过走进社区文化中心进行深入调查。
以下是我获得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及自己对此进行的现状分析和建议。
一、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文忠苑社区及文化建设的情况
根据调查了解到,文忠苑社区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 1
万(包括周边院校),社区内人口约3323人。因为,社区基本是由原来的回迁户组成的新型社区,社区居民也由原来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也再由农村社区文化向城镇社区文化转变。但社区居民是由原农村社区居民组成,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社区居民还未从农村社区生活方式上真正转变为城镇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文化活动方式单一,居民主要以聊天、看电视来打发空闲时间。
(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社区根据居民文化生活需要成立了“跃动悦心”与“轻舞
飞扬”两支舞蹈队伍,其中“跃动悦心”舞蹈队主要由老年人组成,为了两支舞蹈队伍的不断发展,为此,管委会还邀请了专业的老师进行了指导;
(2)针对社区的儿童、青少年,社区特别开办了文忠苑幼儿兴
趣班,并开设了舞蹈、美术两门课程。并定期开展美术作品展和在节日时举办文艺演出;
(3)社区设立了图书室,专门提供书报借阅。并据借阅书籍进
行了有关登记;
(4)文忠苑社区还与辖区的五所高校开展共建工作,充分利用
高校资源优势开展文艺汇演,并与学校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书,每月召开一次共建座谈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带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5)社区还在盛大节日时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如“快乐周末”
广场文化活动,“舞动磨店,喜迎国庆”活动,法制宣传文艺汇演,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等。
二、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忠苑属于转型社区,社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居民多
是由农民组成,传统思想观念浓厚等一系列原因,文忠苑社区文化建
设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设施问题
(1)文化活动场所紧缺是目前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
要困难之一。调查中我们看到社区面积较小,活动场所匮乏,根
本无法满足居民不断增多的文化活动需求。社区的舞蹈队通常会
在晚上吃过晚饭后来到社区门口的场地上,该场地面积狭小,又
因观看的居民多聚集在一起,不利于舞蹈队的大规模动作训练表
演;
(2)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小区建设中专门为开
展社区文化活动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几乎没有配套的文化设
施,文化活动开展的局限很大。
(二)社区文化建设资金问题
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紧缺,活动缺乏经费,不能购置活动所
用设备、所需的音乐等器材,社区文化活动所需的设备、器材只有通过租借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
(三)社区文化建设文化队伍问题
(1)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居民
参与的热情度不高。据我们走访调查,文忠苑社区缺乏社区文化骨干队伍,文化活动只能靠居民自行组织,从而,居民参与度不高。
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多以老年人及儿童为主,中年人参加
活动的很少。
(2)社区文化建设缺乏一个长期社区文化活动指导队伍。缺
少专业文艺人才的指导,文艺质量和水平不高。社区文化活动基本上靠居民自己排练,社区曾请过专业老师进行过专业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次举办活动的文艺质量和水平。但是,没有一个长期指导队伍,难以达到长期活动效果好的作用。
(四)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内容形式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开展的课程单一化。据我们调查了解,社区文化活动多以舞蹈为主,很少有小品、相声一类的作品。社区开办的文化活动培训班的培训课程少,只有舞蹈和美术,不能全方面,多层次的培养社区文化人才及社区文化文艺队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2)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活动的内容贫乏,传统的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多以传统舞蹈扇子舞、广场舞为主,缺少居民自我创作的歌曲舞蹈,内容上缺乏创新。
(五)社区文化建设教育问题
(1)社区教育不够完善,没能从思想上帮助居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社区没能定期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大课堂,让居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先进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据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社区是回迁户,原来很强的家族意识一直被保留下来,居民居住的大部分都以家族式聚集在一起。我们在和社区居民聊天时也了解到关于家族式的问题,很多居民都保持以前在农村社区的习惯,喜欢聚集在一起聊天,喜欢到这家坐坐,那家看看,思想上仍旧保持以往状态。
(2)社区虽设立了图书室,但根据借阅登记表可以发现,借阅书籍的多半是儿童,借阅的次数也并不多。
三、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对于转型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的几项对策及建议:
1、社区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合理规划社区。在居民居住密集的 地方,以社区面积和居民人口为基数,按比例增设文体活动地和文体活动用房,设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厅等室内外场所。解决好因场所小而不能进行的文化活动。并设立专门方便其他居民观看的看台。完善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2、寻求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针对社区文化活动缺少经费,一方面,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专项资金专项利用。另一方面,探索社会力量资助、赞助等方式购置文化活动所用的设备、所需的音乐器材,尽早投入文化活动的排练场合。
3、创新文化活动的载体。建立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骨干的带头作用,帮助社区组织活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组织专业的社区文化活动指导队伍,并长期进行活动指导工作。
4、多样化发展社区文化。多样文化适应多样需求,居民参与度就会有所提高。社区文化部门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培训班。如:戏曲、歌舞、腰鼓、秧歌、太极拳、书画、美术、篮球等多支团队,增加社区文化活动内容。让群众广泛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
5、搞好社区教育。
(1)把握正确思想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本,抓好社区教育工作坚持培育先进文化,帮助居民从传统的思想中解获出来。
(2)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鼓励居民多借阅,丰富文化生活。鼓励社区广大中年人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中,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利用家庭参与方式让中年人也积极参与。成立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机制,刺激居民参与需求。
6、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文化内容上创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主题鲜明,紧跟时代特色;
(2)文化形式上创新。要从传统的吹、拉、弹、唱即文化的思想意识中走出去。根据社区的特色,鼓励居民多创作利于社区文化发
展的好文化、健康有益文化;
(3)载体上不断创新。借助周边院校,与院校间长期合作。同时加强和其他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
7、立足本土,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创建特色社区文化。根据社区特有的文化资源,社区居民的习惯,创建新型文化活动。如:社区居民喜欢集体聊天,可以开展思想交流室,进行问题探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的庭院、楼头、路边,兴建不同规模,形式各异的“小花园”、“小广场”,广泛开展广场文化、庭院文化和楼院文化活动。
文忠苑社区虽是回迁户组成的社区,但作为转型社区其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几乎一样,都面临着非变不可的境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解决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就要“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对文忠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若能将这些对策有效地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
12.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 篇十二
学院:班级:姓名: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大学生活总是过得这么快。考试完了,便是漫长的暑假。
学校根据上级的安排必须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其目的是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以我们最大的努力服务“三农”。
今年暑假,我们选择了天水农村环境问题及低碳环保的调查和宣讲。我们小分队总共有14个人,我担任队长。我深知作为一个队长的重要性和它的责任。应该在队中起带头模范作用。在实践准备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制定了“三下乡”的整个过程计划,并对队员分组,使队员目标明确;第二,搜集资料了解实践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第三,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便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
具体调查过程如下:
2011年7月10日,我们小分队开始了为期1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之旅。前几天,我们重点对秦州区进行了调研。然后依次调研了麦积区和其他几个县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和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调研,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对了解的情况及时的记录,对我们直接实地观察到的不仅做了记录并拍照保存。白天调研,晚上,我们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对资料讨论,整理,汇总。将最好的成果整理完成并及时发给校团委。
通过调查,发现天水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垃圾大幅增加,化肥农药不科学使用,秸秆地膜不正确处理,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污染附近水域和动物粪便严重破坏土壤营养结构等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村民环保意识低下、知识欠缺,导致农村存在很多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有的还处在潜伏期,但实质上已经成了重大的环境问题,应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不会主动的向农民提出问题,也不会很好的交流,沟通。对有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农村没
有网络,手机查资料不方便,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但这些都是我们晚上总结时必须思考和讨论的。在团队内部,我们小组成员刚开始缺乏合作、协调能力,在调研时出现了许多问题,顾此失彼,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团结。由于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没有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即加快了实践的速度,又提高了实践的质量。
就这样,在不断帮助,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下,我们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任务顺利的完成了。
虽然“三下乡”结束了,但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欠缺,实践的不够,通过“三下乡”使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三下乡”将永远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最好基地。服务“三农”将永远是我们的宗旨。
【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推荐阅读: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7-06
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8-24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和总结07-03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11-14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论文09-19
优秀大学生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07-16
暑期兼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6-10
大学生社会暑期实践总结08-24
大学生暑期实践评语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