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学反思

2024-11-07

健康教学反思(共16篇)

1.健康教学反思 篇一

大班健康教学反思

张庄镇中心幼儿园李瑞敏

今天,我们学了《小猪学跳绳》,从中我得到启发,在活动中如果我们用绳子玩儿花样怎么样,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绳子,是孩子所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是很高,他们能积极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并且利用绳子开展比赛活动。

平日的幼儿室外活动中,幼儿总是拿着一根跳绳做跳绳运动,我想如果让孩子们来玩绳子,他们会创造出什么好玩的游戏呢?于是绳子游戏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探索与学习的内容。小朋友想出了把绳子摆成几条平行线,进行跳跃练习;把绳子围成一个个圈,练习跳圈。还想出了拔河。游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游戏时,我比较重视正确动作的培养,先做单个动作,再做综合练习,最后进行比赛,比赛不能单纯的追求比赛结果,要体现出“教、学、练”,否则就可能导致老师教的不细致、幼儿没有学到应学的东西、练也就不得其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次比赛是行进跳绳接力赛,基本动作是边跑边跳,我首先进行正确的示范,再让幼儿单独练习,最后组织幼儿接力跳绳赛,运动强度逐渐加大。

游戏教学活动特别是室外活动要有较好的游戏常规,要教育幼儿遵守纪律,赢得起也输得起,听从指挥,发挥团队精神,才能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游戏常规方面以后还需加强。

2.健康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片段】

活动一:观看视频,各抒己见

师:有人戏称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我们一起来看个短片。

播放视频:(主要内容)网络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伤害。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沉迷游戏,荒废学业;黄毒侵害,影响身心;网上聊天,陷入虚幻;沉迷网络,诱发犯罪。

师:看了这段视频后,你有何启发?

生1:利用网络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但是沉迷网络也有危害。

生2: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生3:网络交往要学会自我保护。

师:网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投影: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秘诀一:网络具有两面性———学会趋利避害。

活动二:走进生活,展示案例

展示PPT:(图文介绍)中国网民达6.88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

师:亲,你用QQ交友吗?你有多少QQ好友?你玩微信吗?你会加陌生人聊天吗?

生:略。

师:“你最痛恨的网络危害有哪些?”下面,我们请各组同学汇报课前了解到的网络交往中遇到伤害的典型案例。(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活动三:交流分享,探究明理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最痛恨的是网络诈骗等侵权行为。近年来利用网络交友软件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陷阱就在身边,诱惑永远存在。在网上交友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侵害呢?

生1: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网络交友需谨慎。

生2:想见面就见面吗?!不能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生3:面对陌生的网友要特别小心,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的隐私信息。

生4:微信诈骗手段很多,抢红包都要谨慎哦。(学生笑。)

师:上节课学过,网络交往对象具有什么特点?

生: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师:我总结了一句: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单独去赴约;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生5:人还是要现实一点。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现实中的朋友,依赖网友不太现实。同学们,有困难找我吧!(学生鼓掌。)

师:对,我们要摆正心态,回到现实情感,生活中遇到问题,尽量求助身边的家人、亲戚、老师、同学、朋友,向身边熟悉的、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投影:秘诀二: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活动四:出谋划策,经验共享

展示PPT:小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找资料。一天,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陌生网页的界面。他带着好奇心,打开网页,屏幕上的画面令他面红耳赤吓得他立刻关掉。当他再次上网时,又忍不住打开那个网页,从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师:小烦如果长期沉溺其中,会有什么危害?

生:危害身心健康,学习受到干扰,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不思进取,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师:遭遇色情网页,怎样控制自己的冲动?你会怎么做?

生1:我坚决不浏览色情、凶杀、暴力的内容。

生2:我会事先安装防范黄毒的软件。

生3: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抵制不良诱惑。

生4:我会登录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去举报。

师:嗯,好样的。遇到陷阱要警惕,面对诱惑须克制。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投影:秘诀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提高辨别觉察和抗诱惑能力。

活动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展示PPT:网络谣言,你信过几个?倒着输银行卡密码会自动报警;吃一碗方便面要花32天解毒……

师: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该怎么做?

生1: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谣言的重灾区,不要轻易转发传播,不能做谣言的“二传手”。

生2:我妈就是这么任性,“二货老妈”名号就是这样炼成的。(学生大笑。)

生3: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提高认识、理智应对,谣言会不攻自破。谣言止于智者!(鼓掌。)

师:谣言泛滥成灾,只是抵制就行吗?

生1:不信谣,还要不造谣,不散布谣言,培养自己的网德。

生2:抵制谣言还要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师:不愧是科代表,掌声鼓励!我们国家正加大对谣言制造者和散布者的惩治力度。请看短片。

播放视频:刑法修正案(九):用法治扼住网络谣言命脉;福建网民发“34只死老鼠图”称有“灭门案”被拘留。

师: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立法和监管,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我们要怎样维护网络秩序,做文明网民?

生1:讲究社会公德,与网友交流,要语言文明,友善待人。

生2:遵守法律,不去恶意制造、传播谣言。

生3: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不进行违法活动。

生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

师:网络交往是有限度的,上网要遵守道德,抵制网络低俗,更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事,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展示PPT:遵守网络规则。(图文介绍,巩固所学。)投影:秘诀四: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遵守法律。展示PPT: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生齐读。)师:我补充一句,与同学们共勉:不随意见网友,拒览黄色网站;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抗诱能力;文明上网交流,不进行非法活动;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生活。

【案例反思】

随着“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新常态。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反思这节公开课,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意识

据调查,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率高达95.7%,而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注意率仅为35.6%。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充分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由“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等功能,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和迫切需要学习的动机。本课利用“班班通”的多媒体播放视频,图文并茂、视听兼顾,让学生走近生活,感性体验,直观感受到网络具有两面性,既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又引发学生探讨如何趋利避害。用极少的时间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学习。

二、扩充教学信息量,促使课堂资源快速更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有限的时间内,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快速、高效地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本课组织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到的“我眼中的网络危害”。学生代表上台利用课件汇报展示现实案例,既体验生活,拓宽视野,也为后面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堂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使教学内容更富于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课堂少了说教,多了真实。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多媒体展示教学,不能过分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多媒体技术运用要适当、适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小烦的求助信”,出谋划策“遭遇黄毒该怎么办?”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针对具体的情境案例,分析沉溺网络的危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发挥了学生之间相互教育的作用。又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网络谣言以及对造谣者的处罚,及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讨案例。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来,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道德认知,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动。

四、关注学生需求,创设问题情境,关注课堂生成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仅是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同时要充分了解、把握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认识与情感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创设、展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的情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本课利用多媒体精心预设,再现生活情境“在网上交友应如何自我保护?”“面对网络谣言该怎么做?”“怎样维护网络秩序,做文明网民?”采用对话与交流的形式,学生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其中不乏有独特的思想和精彩的观点。教师及时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并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澄清困惑,走出认识误区。同时,学生参照、审视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在比较中明是非会权衡,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隐化了教育痕迹,“不教而教”,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3.健康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72-1

【教学过程】

一、关注新闻,聚焦时事

播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视频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启动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目的是什么呢?

二、联系生活,探究问题

活动:感知身边的网络安全

2014年8月6日,云南鲁甸地震后,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转着一条:我叫×××,来自×××,第××××××位为灾区祈福。

当你输入信息后,它将可能通过网络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你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居住位置等内容,稍后将为你编造一个故事用于诈骗钱财!用爱心传播和实施犯罪是犯罪分子惯用手法!

1.先分析材料然后由学生列举网络上的一些不安全的因素:①二维码诈骗:买家发“商品二维码”,实则手机木马;②话费诈骗:传播“免费领养名贵狗”消息,目的是诈骗话费;③公众号诈骗:不法分子申请微信公众号诈骗;④微信点赞泄漏信息:微信点赞拿奖品……

2.思考面对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如何保护好自己。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1.展示我校某班学生使用情况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调查项目人数比例

对在网上泄露姓名、年龄、学校或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无所谓18.3%

收到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中奖”、“问候”,是否会按照要求做11.9%

在网络中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21.3%

认为网上聊天看不见,互相欺骗是正常的13.2%

看到网络谣言觉得无所谓,随手转发23.5%

经常会在网上复制抄袭别人的文章15.8%

展示材料“都江堰的朋友亲人你们一定要安好。知道不!成都市人民医院医生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一分因H7N9死亡!年仅31岁,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刚刚中央二套电视新闻已播出……”该信息阅读6.1万次,转播500次。

2.小组合作:如何对待网络谣言问题:对待网络谣言,我的行动要求是:①小组为单位,确定中心发言人(负责记录);②做法要具体;③时间3分钟

四、学以致用,感悟践行

2014年11月29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青少年日,请你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

活动主题:“青少年与网络安全”

活动形式:

年级形式奖项设置

初一年级以“青少年与网络安全”为题目设计知识小报根据设计版面及设计内容评选一、二、三等奖。

初二年级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评选一、二、三等奖。

初三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拍摄以“网络安全故事”为主题的微视频根据情节与题材评选一、二、三等奖。

五、总结

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教学反思】

1.一定要以学生身边事例为内容,力求教育无痕。思想品德课最忌讳说教。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展开讨论,隐化教育痕迹。

2.选取的材料要与时事挂钩,以时尚内容为话题,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现代社会传媒发达,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如果教师还是用很老的材料去教育学生,那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十分注意材料的选择。

3.要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设计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如何对待网络谣言。目的是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使小组合作既是活跃的,更是有效的。

当然,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并未到达我预期的目标,个人感觉很不满意,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未能充分贯彻我校“少教多学”的教学主张。感觉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调动。主要是对学生预设不到位,本来以为微信应是学生中较为流行的社交软件,结果在课上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导致刚开始学生有点冷场,今后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学情。

2.个人感觉课堂深度不够,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这主要与本人的问题设计有关,开学以来,其实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课堂设问的艺术,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却不知如何去做,今后在教学中注意收集类似的信息,不断提高课堂驾驭的水平。

4.健康教学反思 篇四

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所显示出的严重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言注重落实,重视效果。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情感育人,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育人观,用良好的工作作风、师德修养、处世态度去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标准统一。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师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从而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当前,学校德育,注重公德,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忽视私德,缺乏对个人,自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的辅导,也就是缺乏心理素质教育。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心理保健指导,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继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情感育人必须通过座谈,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心理障碍、偏异情况,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善于吸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冲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让学生学会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对学生提供相关的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心理问题的困扰。举办中学生心理问题主题班会,交流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心理危机,提高心理素质的体会,主题班会可以采用讨论、辩论、交流、反思、体验等形式。主题班会的主题立足于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突出的心理问题为题材,让学生围绕围绕主题开展充分讨论,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在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最后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探讨。

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相对淡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告诉他们一粒米,一棵粮食都得来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此外,还要时刻注意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及至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加强中学生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帮助学生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和信箱。教师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宣传等手段予以答复、解决,宣传时隐去具体的事例,避免学生猜到谁写的咨询信件。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心理日记,班主任给学生布置心理作业,班主任要求每位学生写心理日记,陈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体验,心理感受,尤其是自己的心理困扰,学生可以向老师吐露他们所有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日记,开启了学生的心灵窗户,教师有效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心理世界,对于学生存在的消极、不良心理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加以矫正,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寓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5.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五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2班38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四、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6.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篇六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 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经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 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 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 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作为老师不能一味的去强调学生必须这样那样去做,也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我们知道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现在的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现在的孩子通过家庭环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脑中的事情太多了,想象昨天下午考试我们班的三个同学刘诗奇、朱熹、唐昊就是不答题在后面玩,说了一边又一边,我的手底下也在忙,心里很着急,因为明天要上课,而课件还没有做好,自己心里着急而他们三个似乎故意跟我作对,就是不答卷在那儿捣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愤怒地撕了他们的卷子,让他们站在了教室后边反省。当时就是因为我的师道尊严的面子在作怪,如果当时我冷静点,换个方式跟他们说也许他们会是另一种样子,也许会乖乖的答卷,但是就因为自己心里着急还有我的师道尊严而撕了他们的卷子,杀鸡给猴看,他们倒是镇住了,可是我的尊严也在那一刻垮了,毕竟还是孩子我这样做对吗?想象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粗暴暴躁的老师能给学生起到垂范作用吗?只能带来坏的影响,我们为师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对 学生其着良好的作用。反思自己的行为撕毁学生卷子真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冷静下来我也很后悔,把他们的卷子捡起来粘好让他们进行补做。并给他们好好说了说,十二三岁的学生了,他们也有尊严的。今天早晨两人重新做了一份试卷拿回来让我看。

总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去抓,就会有成效、就会有收获。我们的学生就会把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队员、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把尊敬带给老师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习惯的重要性。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不良行为习惯说“拜拜”和提出倡导。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 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 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 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知道应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 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环节过多,显得重复,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 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小品表演环节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从课堂气氛上来看,前十分钟课堂比较沉闷,回答问题的也少。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听课老师多,学生没有放开。

2、班会准备不充分,没 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3、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小品表演和比划 猜猜两个方面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7.反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篇七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状

笔者在担任某中学的心理辅导教师期间, 曾与多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做过学习交流, 参阅其他资料, 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以下特点。

1. 学校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配备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所占比例还较小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证明。

2.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心理辅导教师重视不够。

心理辅导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普通学校一般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担任的, 重点学校相对重视, 会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担任。但是由于学习和考试的压力, 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普遍存在不足。

3. 从中学生的角度来看, 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心理辅

导还比较排斥, 不愿进行心理辅导, 对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会有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较易接受心理辅导, 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结合笔者的咨询辅导实际、相关资料和与同行的较多的沟通, 认为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学习问题。

中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

2.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3. 青春期问题。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 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 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等, 这些都需要引起广大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反思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和其他心理辅导教师的反馈,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进行了反思, 以期获得同行和专家的共鸣。

1. 反思心理辅导教师。

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而言, 当面对不同的来访者前来寻求帮助时, 我们是否需要向他们提供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罗杰斯的观点, 我们应该秉承“非指导中心的原则”,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前来咨询的中学生, 将问题说完都会问到“老师, 我应该怎么做?”, 这似乎暗示着中学生内心是渴望我们给他们一个具体明确的方法, 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而这也似乎暗示着我们有责任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协调, 作为咨询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2. 反思中学生。

对于前来咨询的中学生而言, 正如笔者所提及到的, 大多数学生都迫切的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相关的建议和方法。此刻, 笔者不禁要反思, 当辅导老师给来访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时, 按照这样做的学生有几个呢?或者能这样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又有几个?我们知道短短的一次辅导仅仅给来访者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启发与行为上的建议, 真正的改变还在于自己, 而对于其是否会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来做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3. 反思心理辅导形式。

对于心理辅导的形式, 笔者更多的感受是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交流, 或是在进行一次思想教育课, 缺乏甚至不会运用专业的咨询技术。因此才出现了其他学科老师能够代替心理咨询老师的现象。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如何做到科学的运用有关咨询技术?又如何改变这种咨询模式?使得其他学科的教师无法替代心理辅导教师这个专门职业,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4. 反思心理辅导效果。

对于心理辅导效果, 笔者深知不能对此做全盘否定, 因为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那一刻, 他的内心是期望改变现状的, 哪怕只接受了一次心理辅导, 也可以在动机、认知观念上或多或少发生着某些变化。但众所周知, 心理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不仅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还包括社会因素, 要想解决好心理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 要想跟进心理辅导效果是很难的, 首先学生不愿再次前来做咨询, 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其次是心理咨询老师有限, 需要咨询的学生较多, 无法顾及到以往咨询过的学生, 因此无法得到咨询效果的反馈意见。作为心理咨询师, 我们是否需要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建档?是否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持久的跟进工作?是否需要对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倘若需要, 我们又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于以上种种反思, 是心理辅导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 应该引起心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因为这既是对学生负责, 更是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的成长。

摘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 概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辅导现状以及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并反思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希望通过反思让广大心理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到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一些缺陷, 并以此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反思

参考文献

[1]胡崇富.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9, (22) :6-7.

8.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反思性研究 篇八

在目前体育选项课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教师、教法、集体等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目前的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也基本停留在此阶段,从而导致学生选择了自己主动选择的运动项目之后,上课照样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更有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之甚者,自以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做什么就什么,最好是把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这些都是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全面、不到位、不完整,而仅把观念停留于让学生有主动选择课程、运动项目上。因此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学生的能动性”。

根据哲学上的理解,笔者认为要在体育课程中贯彻“学生的能动性”,还需要关注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并在此特点基础上提出对学生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并主动适应“班级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活动与其它活动不同,首先是活动对象不同,中小学生的判断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如成人,因此许多事情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下完成,其次,课程教学往往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制度决定了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其他人或集体的制约,会产生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因此学生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行动必然有其一定的约束性,需要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等,有班集体的意识、尊敬老师、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热爱同学,不轻视弱势群体,宽容同学,与同学和睦相处等,实际上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遵循室外体育活动的一些行为规范,遵守体育竞赛道德风尚等,只有这样,学生的集体体育活动才会有序、才能和谐。

学生需要遵守班级教学的一些规章制度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学生的表现是主动还是被动、是积极还是消极则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不同程度。

2使学生明确并主动适应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些要求

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体育课程还有一些与其它课程教学不同之处,更需求学生努力做到。

1)身体练习的要求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运动技术的学习、改进、巩固是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中心,与其它室内的课程学习不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身体上作好各种准备并付出一定的体力,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既努力付出脑力也要付出体力,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可以认为身体练习是一个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备基础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求做到的。但有的学生并非如此,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自然愿意付出脑力与体力,但对于具有一定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则是很不愿意,他们对于教师安排的体育活动马虎应付,不愿积极参与或参与了也不认真,表现出自由散漫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目前常说的一句话“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句话正应验了一个事实:在一个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自由散漫。从而表现出“喜欢自由活动,而不喜欢有组织的体育课”,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体育教师也是有一定责任的,但一味地追究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不客观的,难道“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让学生放任自由吗?!

2)承受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要求

在体育学习中大量身体练习的同时,学生在机体上必然产生一定的变化,有些项目对学生有机体变化可能轻微一些,如徒手操、基本体操、技巧运动等,但也有很多项目对学生有机体产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如1500米跑、足球运动等,它对学生的机体可能会产生生理极点,这个生理极点对学生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感觉,如果坚持下去,就会克服这种极点现象,但如果意志力不坚强,则会半途而费。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负荷,如上午第四节体育课,由于学生临近中餐,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或冒出急于下课的心态、或产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完成动作等心情;又如在炎热的天气上体育课,学生一方面要承受比较大的生理负荷,还要承担灼热天气的压力,这时学生若没有一定的意志控制,则容易产生各种意外事件,因此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还应主动承受由于身体练习而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负荷,当然也存在着部分学生对于需要承受的运动负荷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他们不愿做负荷较大的运动与练习,而且时常抱怨老师,怕出汗、怕脏、怕累、怕苦,这些可能与目前独生子女的承受力、意志力较差等因素有关。

3)体育竞争方面的要求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产生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这种接触与交流有时可能是合理的,有时也可能是过分的,这就需要裁判进行公正的裁决,因此一方面体育老师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在与同学之间相互竞赛时采用公平的竞争方式、合理的身体接触方法进行竞技与交流。另一方面,在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应遵守裁判的公正的裁决,遵守体育竞赛道德作风;并正确对待体育比赛中的得失,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具有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这个方面的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这个方面要求,只对竞赛的结果负责,认为竞赛后学生的感受是教学之外的工作,并非体育老师需要做的,其实赛后学生的心理调节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中获胜的一方自然兴高采烈、情绪激动,但也容易造成骄傲自满、气势凌人的不好习气,因此需要老师积极地引导和教育;而失败的一方,很可能产生自暴自弃、心灰意冷的感受,更需要老师的关怀。

4)小组合作练习要求

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一些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身体练习”的小组合作,需要更大的活动范围与空间,有时还需要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的相互帮助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一些双人、三人、多人合作的练习,需要小组同学劲往一处使,力朝一处用,共同齐心协力去完成多组练习,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体育教师会对小组成员提出一定的要求,即小组成员需要暂时忘却平时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纠纷,努力进入相应的教学情景,并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与协作配合的精神。这种场景的不断出现可以锻炼学生的宽容意识与忍让态度,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5)室外教学的要求

室外环境比较复杂,虽然有比较好的阳光与空气,但也有一些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存在,如教师的控制力度减弱会导致学生行为自由度增加,教室里不时传来的读书声音、空中飞机声音、马路汽车声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农村校园外的牧畜的叫声等等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并对学生的上课状态产生影响,面对这些外界的干扰因素,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抵抗意识与能力,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正确对待能力范围之内与之外的教学任务

若学习的任务,目标、要求在学生自身能力之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就应主动适应课程各种需要,形成积极合作、认真学习、努力上进的思想,并在行动中主动参与,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种事情,培养良好的心境。

若学习的任务、目标、要求在学生自身能力之外,即外部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又没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就要求学生有恒心,决心、毅力,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特点,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缺点,主动创造各种条件与能力,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如要顺利完成跳远的技术动作,而某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达不到,这位同学就不能自动放弃,而是主动去适应这种挑战,除了课堂认真学习与锻炼之外,在课余时间里则可定时加强某项身体素质的锻炼,以配合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结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中“学生的能动性”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在思想上乐于配合体育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在行为上主动适应体育课程、班级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身体练习,积极完成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任务。

9.《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九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经常听到或看到,我在理论上也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然而通过这次教健美操我才更加深刻的认识到。

学校为推广健美操,成立了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学生都是从各班按兴趣报名挑选出来的动作协调、柔韧性好的同学,可以说是一个精英部队,这部分同学学起来肯定是非常快。我满怀信心的走上了“讲台”,然而一节课下来,却让我非常沮丧,根本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掌握情况也是一般,特别是后面靠边的同学掌握情况更是糟糕之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深刻反思了一下:第一,这与平常学习广播操差不多,都是后面同学学起来吃力,看来教师适当的变换位置与变换队形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没有发挥学生教学生的作用,虽然也有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没有深入。让学生教学生让先会的学生加深印象,也使感觉动作难的学生学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掌握。

可见,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教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平常我们认为较“笨”的同学不是真的笨,如果给他换一个位置或者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他会变“笨”为聪明。要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10.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

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看病的工具,例如:听诊器、酒精、口罩、针筒等,引导幼儿认识到这些常用的工具并没有那么可怕,幼儿会更感兴趣,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其次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克服紧张情绪的办法,例如准备一些图片:

(1)深呼吸,同时在心里慢慢数数1-5,一下子针就打完了(药就吃完了);

(2)自我暗示:我是最勇敢的,打针吃药我不怕!

11.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一

父母也有迷失的时候

2010年,我和丈夫把7岁的女儿何心圆接到广州东辉小学读书。东辉小学是民办小学。我和丈夫2001年离开湖南永州老家到广州打工,丈夫做销售,我在民校当老师。我们收入微薄,奋斗了10年,至今仍租房子住。

女儿喜欢唱歌跳舞,尤其喜欢印度舞和民族舞,经常模仿电视里的艺人跳舞唱歌。2011年,我把女儿跳舞的视频发到网上。2012年,广州的摄影师找上门来请女儿当模特拍摄儿童服装照片,这些照片在某童装公司的网页上发布。

女儿受到很大的鼓励,从此,放学回家不用我们督促,她都会自觉练习跳舞。让我和丈夫难过的是,我们住的出租屋在五楼,女儿练习跳舞经常会有一些跳跃或空翻的动作,楼下的住户不满意了,先是一次又一次上楼警告,后来用小棍子捅楼板,女儿跳跃一次或空翻一次,楼下就捅一次,直到女儿不敢再跳、蜷缩着不动,楼下这才不再捅了。

女儿抱怨没有地方好好练习跳舞,我和丈夫安慰她:“我们来自农村,你能在广州读书已经很不错了。学习第一,唱歌跳舞这些只能算业余爱好,会一点就行。”

因为我们从不要报酬,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让女儿拍儿童服装照或儿童短剧。女儿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仅2012年7月至9月,女儿就获得了2012快乐小鱼童装品牌代言选拔赛广州总决赛冠军等十几个奖牌。

短短两个月,女儿获得如此多的荣誉,让我和丈夫有些飘飘然。从前,我们不会奢望把孩子培养成小明星;如今女儿如此出色,我们觉得应该尽全力让女儿变得更优秀。

正当我们准备借钱为女儿投资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和丈夫改变了主意。2012年年底,我陪女儿前往青岛参加青岛TOP少儿车模全国总决赛,冠军奖是一辆漂亮的家用轿车,而亚军只有一个很普通的奖杯。这辆车对我们这样的打工家庭是巨大的诱惑。表演中,女儿几次挨近那辆车时都呈现出巨大的热情,尽力表演。女儿甜美的笑容和渴望的眼神,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几次想掉泪。

女儿一路过关斩将,成绩非常突出,夺冠的呼声最高。可让我们母女和现场观众都大跌眼镜的是,女儿最终屈居亚军。这一结果,完全出乎现场观众的预料,也引来嘘声一片,女儿当场痛哭。但她只哭了几声就跑向了后台。我赶过去正想安慰她,女儿却反过来对我说:“不公平的比赛,我不应该哭!妈妈,我们回广州,爸爸在等我们。”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暗淡。回家后,丈夫听完整个参赛经过后说:“权当让孩子去锻炼锻炼。女儿有这方面的特长不是坏事,但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不好说,咱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于是,我们夫妻俩从那以后尽量以平常心对待女儿的才艺发展。

会不会埋没了女儿

尽管我们想以平常心对待女儿的天赋,可女儿的表现却越来越出色,接连获得了2012年中国少儿时尚文化节少儿模特大赛冠军、2013年校园元旦节目表演一等奖,让女儿成为童星的念头在我和丈夫心里再次萌芽。

丈夫是销售员,为了给女儿攒下更多的钱,他更加卖命地工作,经常一两个月都不回家。为了培养女儿,我辞去民办教师的工作回家陪女儿。

我不懂舞蹈、唱歌和模特走秀,但我懂得下载最新的视频资料让女儿跟着练;我没有钱给女儿买价格昂贵的表演服装,但女儿全部的表演服装都是我亲手做的。女儿在全国各地演出,好多次导演问她:“你的服装挺好看的,在哪里买的?什么品牌?”这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很骄傲。我天天守在女儿身边,万一她扭伤了手脚或腰,我可以帮她揉揉。

许多经纪公司找上门来。有些公司在国内名气很大,说的话很诱人:“这么有才华的孩子,不经过我们公司的培训和包装,极可能让一个童星从此毁掉!你们做父母的想当然地培养孩子,会走入误区的。”可让我和丈夫想不明白的是,多家经纪公司一开口就要5万元、8万元培训费,甚至更多,声称能让孩子双休日去培训学校训练。一些媒体也找上门来,提出只要给2万元就能在杂志上宣传孩子。我们犹豫、痛苦过,生怕误了孩子,但也怕几万元扔出去后打了水漂。

几经考虑,我动摇了,找亲戚借了5万元。我和孩子她爸这辈子就这样了,如果孩子能有出息,我们不能因为钱耽误了她的前程。交钱之前,我找到给经纪公司交了钱的几个家长(我们的孩子一年里几次同台演出)了解情况。他们对我说了实话:“交这个钱不值,孩子学不到什么。经纪公司是要挣钱的,孩子要去各地表演。至于孩子能学成什么样,他们不管,想管也管不了,全看孩子的天赋。经纪公司的作用不大。”我丈夫决定不交这笔钱,经纪公司和我们翻脸了。

“全看孩子的天赋”这句话让我和丈夫清醒了:全国比我们女儿出色的孩子非常多。说到底,我们的女儿只是民办学校的普通学生,是随父母来广州的“流动儿童”,我们做父母的没有钱,我们的女儿甚至连练习跳舞的地方都没有。既然这样,就不要对女儿有过高的期望。幻想太多,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过几年,女儿如果能进公办学校读初中,我们也就满意了。以女儿的才华,公立学校是愿意收她的。那些有钱的家长,2万元、5万元,甚至拿更多的钱扔给经纪公司,吃亏了,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但我们做不到。

女儿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2013年“五一”节后,我碰到广州的一位老师,经她培养出来的童星有十多个。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女儿今年7月就满10岁,作为童星来培养确实有些晚了。如果小学毕业前,你女儿不能拥有林妙可那样的知名度,那就不能再作为童星来培养,只能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看看孩子能不能走明星之路。如果选择第二条路,会艰难很多,除需要经济支撑外,更要求孩子有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条件以及过人的毅力。孩子和家长,还得接受一些适度的潜规则。”

这位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和丈夫豁然开朗。我们是农村人,对钱不太看重,孩子去全国各地演出,90%以上是没有报酬的,其余的每次也只有一两千元出场费,仅够路途开销而已。我们也不懂什么样的“潜规则”是适度的,孩子才9岁多,我们也无法跟孩子解释。

既然孩子成为童星、明星的路途如此艰难,那么,一切顺其自然吧!

从此,我们没有再逼女儿刻苦练习唱歌和跳舞。女儿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究竟如何,我们看不清,因而没有给她更多的压力。女儿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保持在全班前5名。只要女儿保持这个成绩,再加上有艺术特长,将来上一所好的公办中学不是问题,就让女儿平平常常地长大吧!

当女儿抛弃杂念,一心一意投入学习的时候,新的机会却降临了。2013年6月,女儿接到通知,40集古装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邀请我女儿饰演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卫子夫。女儿自小喜欢看古装戏,接到通知她非常高兴,立即赶赴佛山和横店的外景地拍戏。

7月8日,女儿前往佛山拍摄现场时这样对我和她爸说:“爸爸妈妈,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拍电视,争取在全国出名。你们要相信我。能不能成为明星是将来的事,我会好好学习。我现在的成绩是全班前5名,将来我会考一所好的公立中学,然后考大学。爸爸妈妈,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民办学校的孩子也出色,也能在各方面都优秀。”

我陪女儿去了外景地,见女儿穿着古装扮演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卫子夫,我高兴得直掉眼泪。在导演的教导下,女儿的表演很出色。女儿有希望成为童星,可我们担心女儿成长的路过于艰辛。

担心归担心,我们明白自己的身份,也很清醒。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女儿能健康长大,没病没灾,比什么都好。

【编辑:冯士军】

12.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反思 篇十二

一、高校教师心里健康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活压力也越来越重, 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许多人都在超负荷工作, 身体和心理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有调查显示, 仅在2003年—2004年一年的时间里, 有关高校教师师德沦丧、师表不存的报道就有20多起,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仍是压力过大导致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近几年, 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有51.23%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存在重度心理障碍, 2.4%的教师己经形成心理疾病。常见的表现是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等多种形式, 有时会出现心悸、不安、胃绞痛, 各种与现实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亚健康表现形式

首先, 个人人格缺陷。高校的青年教师90%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工作的, 有的是学士, 有的则是硕士、博士, 他们从小到大, 一帆风顺, 没有受到一点挫折。在大学阶段, 他们都是优秀分子, 在一片褒扬声中成长, 参加工作后, 虽然人还在高校, 但身份不同了, 要求也不一样了,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在职务职称评定、待遇分配等问题上, 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造成心理失衡及不平等的感觉, 心理承受力显得比较差。在自我认识方面, 他们大多自视甚高, 自我感觉良好, 自尊心过强, 领导批评不得, 同事说不得重话, 一旦受挫, 容易产生偏激、冲动、抑郁, 对现实要求过高, 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 在归因方面, 往往归因于外, 少从自身找原因。

其次, 人际交往不畅。大学教师具有多重角色, 他们既是学生的教师、子女的家长、父母的子女, 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 繁忙的工作使他们的人际交往面过窄, 无更多时间去与人沟通、交流和进行心理调节, 而易产生种种亚健康心理问题。

最后, 躯体性反应。很多大学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及课题、科研的压力经常熬夜, 总感到身体不舒服,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失眠焦虑、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的人在疲劳后稍加休息便可得到恢复, 而亚健康的人则长期、持续处于“累得很”的状态。

三、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对策

1. 社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氛围

社会的变化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变化致使教师感受到压力。面临外部社会的急剧变化, 为了使教师心理有所准备和具有相应的适应能力, 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和形式适合教师的现实。其次,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要求和态度也是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对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再认识, 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政府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鼓励、支持高校青年教师认真育人、大胆创新。

2. 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制度的改革也是影响因素, 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 将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教师的角色冲突, 提高大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应激能力, 建立和完善工作上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增加投入, 积极改善大学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硬件设施;对大学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专项支持;要通过实施导师制和传、帮、带, 加强引导和扶持, 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 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科研能力, 在团体创造中实现个人突破。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中创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 增强相互了解,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家庭———建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空间

家庭与高校青年教师是个互动的系统, 青年教师刚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庭, 承担着对家庭和亲人的重要责任, 而家庭同时也是他们人生温馨的港湾和加油站, 家人的理解、支持与关心是他们心灵的鸡汤和事业成功的动力。高校青年教师阅历浅、缺乏经验, 可能遇到难以承受的问题, 难免将问题带回家里, 这时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就成为他们理想和信念上的重要的支撑。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的爱人及其他亲人要真诚地关怀他们, 使之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有效地减少高校青年教师的孤独, 提高青年教师的自信。

4. 个人———有效进行自我调适

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只是外因, 而个体的自我调适才是内因。高校青年教师了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 可使人舒缓长期紧张的神经, 又可使精力得到恢复;学会避免不良认知, 学会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和反思, 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 从而找到焦虑、紧张的压力来源, 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逐步进行落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要劳逸结合, 学会自我放松, 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摘要: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 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从实际出发, 论述了新时期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现状及表现形式, 并就改善青年教师心理亚健康状况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亚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金辉.高校管理中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

[2]邱莲.大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 2003, (3) .

13.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三

1.用心研究,深入了解教材的意图。

营养学研究发现,维持人类生命健康至少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素,其中包括各种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而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来实现,由于各类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因些我们的日常饮食要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以求达到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平衡。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反思日常饮食的情况,利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饮食健康,学习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做到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在深入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饮食科学吗?谈谈自己的早餐饮食情况。然后出示教材中常见的四种早餐配餐方式,分别是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以甜食为主的配餐。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类型,大家共同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由此学生初步认识到平时饮食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接着,让学生认识营养学家们的合理饮食标准,凭借理论基础和生活经验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三餐。此时,进一步深入,除了饮食结构要合理外,还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健康的成长。最后,利用所学的健康饮食知识,举办一次手抄报活动,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的兴趣。

2.耐心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角度,努力体现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体现课程标准对该课程的要求。教学中我就从围绕学生做文章,努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关注的中心放到了学生身上。课前我让学生仔细调查自己的早餐饮食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了解一些健康饮食知识,为学生的探究交流作好了铺垫。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然后在怎样合理搭配食物、如何合理地设计一日三餐、怎样做才会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活动中,充分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时不能忽视。教学中,我适时、恰当地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时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多进行换位思考,分析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对生活要科学饮食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及时引导:“你认为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这时没有让学生盲目地去自己设计自己的饮食,而是出示了营养学家的合理饮食建议,并配以食物金字塔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饮食标准所说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再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三餐,这样由浅入深,和谐自然,水到渠成。

3.精心设计,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

这主要体现在课的开头、探究和结尾。从生活走向科学,课的开始,我利用学生最经常的“早餐吃了什么?”这一问题来导入,对于早餐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合理的饮食现象,从而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进行“如何饮食才健康”的探究活动时,我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开始我让学生说说早餐吃了什么?然后交流汇报,有的说他的饮食科学,有的说他的饮食合理……这时让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饮食的诸多不合理,从而对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这时,让学生依据营养学家提供的食物金字塔,对自己的一日三餐进行合理、科学地搭配,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纷纷动手设计。汇报展示中,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都争着想当一名营养学家。

14.中班健康教学活动反思 篇十四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 闫雪

《这些东西不能玩》是一次健康活动,本次活动在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观察、认识所出示生活中的危险物品及了解它们的作用。

在翻开幼儿活动过程用书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书上图片描述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危险物品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意识,并对它们造成的后果也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幼儿的回答不太完整,就是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也发现中(1)班幼儿在语言发展的词汇方面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危险物品?”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它会给人和事物造成伤害”……因此,在我讲解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进行交流。活动的气氛也就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都积极讨论其他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他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谈话方式,活动的气氛非常热烈。当中有幼儿说的不够准确,或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其他幼儿还会进行指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对危险物品的认识和造成伤害后的严重性,也就是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15.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五

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 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及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机会, 也能为教师提供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的资料来源。同时慕课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等理念合为一体, 是教育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即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 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 课堂上则主要与老师进行互动, 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心理健康精神, 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验、感悟成为“完整人”。但在过去很长时间,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存在差距, 将慕课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实现真正以生为本, 通过体验感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二、传统心理健康课程的现状

教学过程中, 知识传播手段匮乏时期的授课模式依然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延续。从教学模式上, 传统心理健康课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过程, 教师每次要花大量时间讲授理论知识, 体验活动的时间比较少, 学生往往意犹未尽就结束了;而学生已经上了十几年的课, 基本上经历的都是师讲生听的模式, 习惯了被灌输的“被动式”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视听疲劳。从教学环境上, 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 与学生的距离在2m以上, 从心理学上看这个距离属于公共距离, 而公共距离的一方面影响是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与交往, 因为空间距离的关系相互之间未必会发生一定联系, 由此对课堂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课程采取了“慕课视频推送→学生学习→师生课堂教学”三环节, 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在每次课堂教学前, 教师向学生推送即将要学习知识点的慕课视频, 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通常为一周时间) 自主学习, 在网络上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知识性作业。

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数据分析后, 可以发现某些学生在某一知识点反复观看学习, 那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感兴趣或者难理解的, 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时间, 有计划地督促部分学习自主性弱的学生进行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 以生为中心建构课堂, 将课堂分为两部分:学生学习小组汇报和主题式团体心理活动。每次课的前15分钟为学生学习小组汇报时间, 让学生利用PPT汇报或心理情景剧等方式来向教师及其他学生讲授他们在慕课视频学习中的知识获得及感受。美国专家戴维·索萨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通过不同的信息通道加工后区别显著, 通过向别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应用保持率达到90%, 远高于讲授 (听课) 这一方式, 所以光听不练效果最差, 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汇报正是强化学习效果。在学生汇报过程中, 教师、同学对汇报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评价, 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主题式团体心理活动由教师带领团体, 基于慕课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化为体验、能力。以慕课资源中“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这两个知识点为例,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观看反刍比 (学生反复观看该视频的比例) 很高, 用时较长, 由此在课堂上进行了“生命教育”这一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后学生反响很大, 都纷纷反映对生命、生活、生存有了新的认识, 更加对生命敬畏、珍惜、尊重。在整个课程中, 学生课堂学习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 每个小组间有合作有竞争, 形成前进的动力。

四、思考及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 翻转课堂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有较良好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 在翻转课堂中重构了学习流程, 课前进行“信息传递”, 课堂实现“吸收内化”。这个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 也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了人际交往的能力。由此, 翻转课堂对学生自控力、学习力、表达力、思辨力、协作力等的进行了锻炼培养。

翻转课堂的实行要求教师要更高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以往以师为主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知识量和教学水平经过长期教学得到习惯性强化, 而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学习为主,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修养。

参考文献

[1]李艳, 张慕华.高校学生慕课和翻转课堂体验实证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5:73-84

[2]聂光辉, 杨莉.“慕课” (MOOCs) 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西北医学教育, 2014, 10

16.反思:《说“木叶”》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语文;试教;反思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得到了同组老师的悉心指导,将教学重点定为:1.引导学生通过品位作者引用的诗文来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2.淡化教材,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引入课外同类的文学现象,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能力。我们把这两个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安排为各占一半。应该说,这样的构思是很好的,但在最初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次试教时,我的导入简单直接,让学生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多数学生都说很难,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这样我顺势让学生勾画出文中引用的诗句,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分类。于是归纳出这样几个概念:木叶、树叶、树、木、叶,然后借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分析,不同的概念还原到诗歌中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领悟到在概念上相差不大的字词,到了诗歌的艺术领域则是一字千里。那么如何来感受这样的差别呢?由这个问题引申出我们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接着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去赏析其他的诗歌。这次试讲,虽然完成了课前准备的东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收获,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课内与延伸拓展的5:5的时间分配没有完成,课内部分占了四分之三,老师讲得太多,很匆忙,忙着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说给学生听;其次是学生也很匆忙,忙着读课文,找观点,而自我思考的空间不大,整个合作是比较被动的,没有达到真正的师生的交流与情感沟通。这次试教结束后,我和同组老师再讨论研究,认为想象和联想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大的困难。于是我改变了原来以想象和联想为目标的教学思路,而按照单元说明中的要求,将第一个教学重点具体为提炼作者观点,体会语言精妙。第二次试教,我的导入没有变动,但接下来让学生集中去找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引文,并引出了作者想展示的两种现象:在古典诗歌中,“木叶”这一意象受到诗人的喜爱,并千古流传;而“树叶”在诗歌中则很少见到,甚至无人过问。由此现象引起同学的思考:木叶和树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为何到了诗歌艺术的领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么“木”与“树”究竟是一样的吗?然后学生展开了讨论,谈了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不少同学谈到的和文章作者林赓的观点其实很相似,比如在颜色上,在感官上。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具体段落中去寻找作者的观点,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木”与“树”。由此得出文章的核心其实是在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内容讲授到这里,花了20分钟,和预期的一样,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次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骨架,了解了作者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特点。接下来就是课外的延伸,我准备了带“青”字和带“绿”字的两组诗句,将全班分成了8个小组来讨论:1.青和绿有什么不同?2.结合诗句谈谈不同的字会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经过讨论,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并得到了结论。这样,通过“木”“树”与“青”“绿”的比较,学生得到了一个认同,哪个字好,并不取决于字本身,而是在乎诗人的情感,我把朱光潜的话送给他们:“诗人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最后,我以要珍惜我们汉字的精妙,要将这样的推敲进行下去作为课堂的结束。这次的教学,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而是一次传统朴实的课,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在之后的公开课评课中,得到了多数老师的认同和好评。而我在这次课中得到了磨练,也有了收获和反思:一是对于这类文艺性文章,如何去提炼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框架,而不必将作者的每句话都细致咀嚼;二是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真正的“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课堂人物,包括师生在内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敞开心扉、创新发展的过程。师生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三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而要进行教材知识的后延,把握好教学的“度”。

上一篇:2023年海宴中心小学第五届奖教奖学颁奖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下一篇:国内大学如何转学到美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