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日常护理

2025-02-01

甲亢日常护理(精选16篇)

1.甲亢日常护理 篇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有的老年人在年老的时候得了甲亢,那么你知道老年人得甲亢怎么护理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得甲亢如何护理

1、家庭和伴侣必需赐顾帮衬老年甲亢患者,应赐与患者精力上的慰藉,制止情绪颠簸,并且病人排除思惟挂念,应积极共同治疗。

2、老年性甲亢患者的饮食要以高卵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患者应每3000~供热3500cal,赔偿体高代谢耗损。让病人喝一些水来增补水分,但禁用茶,咖啡等愉快性饮料。

3、年患者早期床上较着的症状和治疗甲状腺功效亢进症,应注重适当的苏息,只管即便制止做一些运动。也制止一些不良情况刺激,病情逐渐加重。由于勾当可以使患者提高代谢率,应要求患者要注重苏息,不要做剧烈的勾当,制止过分劳顿。

老年人如何预防甲亢

1、一级预防:通过对各种病因的预防从而避免甲亢的发生,其中包括预防桥本甲状腺炎,避免缺碘及碘摄入过量,预防感染(肠道耶尔森菌感染),避免精神刺激及创伤,可通过钓鱼、养花、书法、绘画来怡情养性,安神宁志,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充实老年生活,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忌终日忧思紧张,克服孤僻、悲观、厌世、狭隘、暴躁等不良性格及情绪,保持一个良好舒畅的心境。

2、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诊断患病老人,定期(半年至1年)体检十分重要,尤其对高危老人,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彩超应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3、三级预防:对于诊断明确的老人,正规系统治疗的同时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安慰工作,防止患者情绪波动及外来的精神刺激,发病期间,要注意休息,早期应适当卧床,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为宜,注意补充足够热量及营养,如糖、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等,以补充疾病对机体的消耗。

2.甲亢日常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皆为甲亢危象患者。组一25例患者中, 13例女, 12例男;组二患者中, 11例女, 14例男。组一患者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为 (45.6±4.5) 岁。组二患者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为 (45.9±4.3) 岁。组一患者平均患病 (5.6±0.5) 年, 组二患者平均患病 (5.2±0.8) 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全部实施标准化治疗, 治疗方案及用药种类均相同。组一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组二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 给予针对性护理手段 (危象护理模式)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针对患者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加重, 担忧疾病无法治疗或者为家庭带来负重等, 往往产生紧张、抑郁等心理[2]。护理工作人员应针对患者心理方面给予护理。增加与患者的沟通, 将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过程向患者讲解, 指导患者对疾病的自我保养, 并多做鼓励性的提示, 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2) 针对患者高热护理:作为危重患者, 其体温是护理工作人员应实时监测的体征之一[3]。对于患者的发热现象, 针对患者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例如用酒精擦拭身体, 敷冰袋等。服用退烧药是严格控制药量的应用。 (3) 针对患者并发症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实时注意患者各方面情况, 呕吐现象、褥疮现象、引流出血现象、手术切口的感染等皆应引起重视。对以上现象做出及时应对手段, 如常为患者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度, 避免并发症的出现[4]。同时对患者的状态变化认真记录, 若存在昏迷患者则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

注:组二与组一4项指标对比, P<0.05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病情控制的对比, 以恢复健康、并发症出现、死亡例数为护理效果的评定指标, 统计例数。对于护理前后患者抑郁度的对比情况, 针对紧张、担忧、抑郁等三项消极情绪的改善度作为评分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统计总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s) ,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对比:

组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恢复健康比例、死亡病例、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组一。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组二与组一4项指标对比,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消极情绪改善程度:

组二患者紧张降低分值、担忧降低分值、抑郁降低分值、总分均明显优于组一,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甲亢危象作为甲亢症状中严重程度最高的表现症状, 意味着病情突然加重。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并且生存率较低[5]。因此, 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应给予针对性手段。

除了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 护理方案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增加与患者的沟通, 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 为患者乐观状态起到促进作用, 利于病情的恢复以及提高护理的满意度[6]。通过发热护理, 实施合理的降温措施, 并维持相关生命体征的稳定。通过对于并发症的护理, 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效为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由此可见,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 可有效提高甲亢危象患者的存活率, 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出现, 并明显缓解患者心理消极情绪,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针对甲亢危象患者的护理措施做相应分析。方法 从我院随机选取50例甲亢危象患者, 其中25例普通护理为组一;25例采取危象护理模式为组二。采用对照法, 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前后的抑郁度及生存质量。结果 组二相比组一患者死亡及并发症少, 差异明显,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护理前后抑郁度的评定, 患者的抑郁以及紧张心理的改善程度, 组二均高于组一 (P<0.05) 。结论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 可有效增加甲亢危象患者的存活率, 并明显缓解其心理消极情绪,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体会,临床,甲亢危象

参考文献

[1]薛淑云.2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4 (11) :29-31.

[2]唐培志.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危象的临床治疗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 (6) :1077-1078.

[3]覃咸雄, 彭世军, 李靖.乳腺癌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及化疗期间甲状腺危象的防治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 :92-93.

[4]曹桂琴, 李淑云, 魏琳露.甲状腺危象的治疗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7) :286.

[5]梁永辉, 梁晓红, 谭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的处置[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3) :190-191.

3.妊娠合并甲亢28例临床护理分析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67-01

在临床上,育龄女性是甲亢疾病的多发群体,所以,对妊娠合并甲亢进行治疗与处理,是内分泌科中一项较为常见的工作内容。妊娠期妇女一旦出现甲亢,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控制,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甲亢危象,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且予以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母婴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28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中共有5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28例。甲组患者年龄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4.6±1.7)岁;18例为初产妇,10例为经产妇。乙组患者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5.3±1.2)岁;16例为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在临床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的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即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密切的检测,同时予以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对乙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措施,具体为:

(1)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互动,以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若出现不良心理,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同时,还应联合家属多多关心患者、体贴患者,以便帮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药护理:通常情况下,可对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予以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丙硫氧嘧啶,该药物由于通过胎盘的量较少,并且速度缓慢,同时可以在甲状腺中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以抑制,控制T4向T3的转变,因而不会对胎儿带来负面影响[2]。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代谢规律,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并积极配合。

(3)围生期护理:首先,需做好产前护理,即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且切实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负面情绪,且提升孕产妇的分娩信心。其次,做好产时护理,即护理人员应做好产时的观察和护理工作,避免一些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甲亢危象等的发生[3]。第一产程时,应叮嘱孕产妇保持充分的休息,且补充营养;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胎音等加以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予以处理;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在宫口全开之后,应向其说明正确的屏气方式,于会阴行侧切,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借助产钳,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程,以免加剧心脏的负担。第三产程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最后,做好产后护理:产后三天,应对产妇的临床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有无心悸气促;分娩后,应按医嘱对产妇予以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的发生。另外,产后因子宫收缩,诸多体液回到体循环,血容量提升,这一情况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对此应及早予以纠正[4]。

(4)新生儿护理:如果孕期孕妇药物使用量过多,极易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对其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一旦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5)出院指导:感染极易引起甲亢危象,所以,出院时,应叮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受凉,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尽可能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孕产妇的不良结局(早产、流产、妊高症以及甲亢危象等)与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早产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等)进行观察与记录,且予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母婴结局情况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乙组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早产、流产、妊高症以及甲亢危象等)低于甲组,乙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早产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等)低于甲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患者母婴结局情况比较[n(%)]

组别早产流产妊高症甲亢危象早产儿畸形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甲组(n=28)6(21.4)2(7.1)2(7.1)4(14.3)4(14.3)1(3.6)3(10.7)1(3.6)乙组(n=28)1(3.6)0(0)0(0)0(0)1(3.6)0(0)1(3.6)0(0)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3.讨论

甲亢疾病一般多发于成年女性,一般而言,甲亢疾病极易导致妊娠期女性发生流产、早产、妊高症等情况,而妊娠的出现,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甲亢的病情[5];所以,在临床上针对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有效地治疗与护理,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乙组的28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乙组患者的早产、流产、妊高症、甲亢危象、早产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对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崔娟,赵琴.妊娠合并甲亢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1):77.

[2] 郭瑛.妊娠合并甲亢并发甲亢危象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1830-1831.

[3] 周光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3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67-69.

[4] 刘美华,孙建军,刘金萍等.26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87-188.

4.甲亢的发病症状 篇四

甲亢症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兴奋症状和抑郁症状。最常见的兴奋症状,表现为精神烦躁,易怒,失眠,紧张,言语增多,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多疑,情绪不稳,手舌颤动,常因小事生气或沮丧,伤心的哭,严重者可呈轻度躁郁症或疾病。

2.心血管症状

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兴奋和刺激甲状腺功能亢进,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出现一系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增加等。

3.内分泌系统症状

5.有关甲亢的治疗方法 篇五

诊断后在甲亢病情尚未得到控制时,尽可能取得病人的充分理解和密切合作,合理安排饮食,需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低碘的饮食;精神要放松;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是必需的、不可忽视的。

(二)药物治疗

硫脲嘧啶类药物,这是我国和世界不少国家目前治疗甲亢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本治疗方法的特点:为口服用药,容易被病人接受;治疗后不会引起不可逆的损伤;但用药疗程长,需要定期随查;复发率较高。即便是合理规则用药,治后仍有20%以上的复发率。

硫脲嘧啶类药物的品种:临床选用顺序常为,甲硫咪唑(他巴唑,MMI)、丙基硫氧嘧啶(PTU) 、卡比吗唑(甲亢平)和甲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基硫氧嘧啶药效较其它小10倍,使用时应剂量大10倍。

药物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医生之间依据其习惯和经验有其不同的选择。在美国常选用PTU,而在欧洲首选MMI的更多。在我国,选用PTU和MMI都不少,选用前者考虑其可减少循环中的T4转换为T3,孕妇使用更为安全,而选用后者则认为该药副作用更小,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有经验显示该药每日给药1次即可,病人的依从性较好。

辅助药物:普萘洛尔(心得安),碘剂以及甲状腺制剂的使用。

(三)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后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效果良好,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有一定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四)放射性碘治疗

此法安全,方便,治愈率达到85%-90%,复发率低,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此种方法治疗甲亢。治疗后症状消失较慢,约10%的病患永久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是安全的治疗,全世界采用此种治疗方法的几十年中,对选用的患者尚未发现甲状腺癌和白血病比未选用者有增多。

(五)甲状腺介入栓塞治疗

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治疗Graves病的一种新方法,自从1994年首例报道以后,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此种治疗。方法是在数字减影x线的电视之下,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入甲状腺上动脉,缓漫注入与造影剂相混合的栓塞剂量—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或白芨粉,至血流基本停止。一般甲状腺栓塞的面积可过80%- 90%,这与次全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的量相似。此种治疗方法适应证是甲状腺较大,对抗甲状腺药疗效欠佳或过敏者;不宜采用手术或放射性碘者;也可用于甲状腺非常肿大时的手术前治疗。而初发的甲亢,甲状腺肿大不明显,有出血倾向及有明显的大血管硬化者应为禁忌之列。

(六)传统中医治疗

6.甲亢同位素治疗患者随访要点 篇六

1、自我介绍:我是苏大附二院核医学的,您在什么时间在我们这里做过同位素治疗甲亢,(ˇˍˇ)想~了解一下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做一个随访。

2、根据治疗时的病情询问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如心慌、怕热、多汗、乏力是否有好转,脖子还肿不肿,突眼是否改善,最近有没有去复查等。定期随访的患者会主动告诉你他们目前的情况,如甲亢还没有完全好,仍然在服用他巴唑或PTU,如果治疗已经超过半年可建议再次进行同位素治疗;或者已经出现了甲减,你可以询问一下他目前的服药情况(应该每天早上定时定量服用甲状腺素片或优甲乐),通过问询患者的体重(甲减体重增加)控制情况,有没有怕冷,肌肉酸痛、抽筋,厌食腹胀便秘等来了解药物替代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一般甲减的患者需要长期替代治疗,不能随意停药,至少半年或一年要随访甲功。

3、疗效判读标准:(1)症状体征消失,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视为痊愈;(2)症状体征减轻,激素水平在同位素治疗后为完全恢复正常或仍然在服用ATD,当量较治疗之前有所减少视为好转;(3)甲减;(4)症状改善不明显,特别是治疗后半年还处于明显的甲亢状态说明无效;(4)症状体征消失,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后一段时间又出现甲亢症状视为复发。好转和复发的患者可建议他再次治疗。

7.甲亢日常护理 篇七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护理

甲状腺肌能亢进(甲亢)可促使潜在糖尿病发作,在糖尿病患者中,甲亢也可使糖尿病显著恶化,并可能诱发甲亢危象[1]。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作用,促使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并促进糖原异生,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糖耐量异常甚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糖尿病的症状会更加严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必须配以合理的护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2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年龄27~70岁。其中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15例,首次诊断为甲亢者7例,两病同时诊断者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肾病5例,甲亢性心脏病4例。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2];甲亢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甲亢疾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甲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为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和对躯体的过度关注。甲亢疗程长,患者需用药l~2年,甚至达数年之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吃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每天的治疗、经济负担的增加、反复住院等更容易加重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心理问题,因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恰当地介绍糖尿病和甲亢的有关知识,饮食控制的目的和意义,使用降糖药物和抗甲亢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告诉患者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或消除其负性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强调坚持服药和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不能有症状时服药,症状好转后停药,断续的不规则的治疗常可使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2.2 饮食护理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消耗增加,所以要适当增加热量,比单纯糖尿病患者总热量增加10%左右[3]。在合理控制热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进量,对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作用。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保持总热量不变。糖尿病造成的代谢紊乱使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若饮食中的蛋白质丰富,则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使机体恢复健康。植物油是人类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食用植物油,尽量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限制造成维生素缺乏,所以饮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患者因肾小管滤过率增大,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丢失,引起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所以。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应补充钙质丰富的食物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

2.3 关注患者睡眠情况

本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在入睡因难、易醒的睡眠问题,护士应主动指导患者促进睡眠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药物帮助睡眠,确保患者达到基本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及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的负性情绪。

2.4 药物使用及护理

(1)抗甲亢药物: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粒细胞减少、变态反应或肝功能损害,并教会其识别此类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技巧;其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降低、肝肾功能损伤、肌肉痛、药物性皮疹及剥脱性皮炎等,配合医生采血复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抗甲状腺药物的的维持时间,一般比单纯甲亢者长1~2倍,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甲亢药物。(2)降糖药物:症状轻者可口服降糖药治疗,主要以磺脲类药为主,餐前半小时服用,甲亢未控制以前慎用双胍类药[4]。糖尿病症状严重者需应用胰岛素,因合并甲亢其甲状腺素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所以胰岛素用量需增加25%~100%。甲亢症状控制后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5],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症状及应对方法。

2.5 运动疗法的护理

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五大治疗方法之一,糖尿病者适当运动有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除有运动禁忌证外,单纯糖尿病患者餐后30~60min均应加强各种方式的有氧运动锻炼,每次持续30~60min,每日至少1次,并用心率加快(即170—年龄)来衡量运动量足够的标志。甲亢合并糖尿病时,应权衡利弊,特别是甲状腺功能极度亢进者,应尽量卧床休息,必要时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避免甲亢危象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2.6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两周复查血常规1次,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1次,半年复查肝肾功能次,并指导患者克服焦虑、恐惧情绪及过分激动、精神紧张的心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适当运动,避免劳累,坚持血糖测定,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向患者介绍甲亢危象、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诱因,并嘱其尽量避免[6]。

3 结果

通过综合治疗与护理,29例患者中21例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6例空腹血糖控制在(6.1±1.2)mmol/L,餐后2h血溏控制在(7.7±1.7)mmol/L,29例患者均无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甲亢与糖尿病有密切的联系,甲亢可引起糖代谢异常或加蓖糖尿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甲亢和糖尿病的症状往往有重叠现象。如消瘦、乏力、食欲亢进、口渴、腹泻及糖代谢异常等。尤其当老年人的甲亢及糖尿病症状均不典型时,更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当明确诊断为甲亢时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而当血糖控制不良时。也要想到有甲亢并存的可能性。不要忽略两者合并存在的诊断。

甲亢和2型糖尿病均是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危害性大,特别是两者并存时,各项治疗护理互为矛盾,病情不易控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良好的沟通。本研究从患者综合护理的角度对甲亢合并糖尿病进行治疗和护理,使患者了解知识,学会自我保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欧阳芳,李佳,贾麒麟.甲亢合并糖尿病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25-126.

[2]Kovacs M,Mukerji P,Lyengar S,et al.Psychiatric disorder anmetabolic control among youth swith IDDM:A longitudinalstudy[J].Diabetes Care,2006,19(4):318-323.

[3]姚五华.糖尿病8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11):837.

[4]田浩明,贾海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9):651-652.

[5]陶春壮.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24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27-128.

8.甲亢日常护理 篇八

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脱敏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这8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中,治愈率高达82%,无效率为18%。

结论: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脱敏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脱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6-02

甲状腺功能亢进要叫做甲亢,该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病。在临床上该病具有以下几种综合征:①甲状腺功能增强。②分泌甲状腺激素(TH)[1]过多。③机体的神经已经循环系统出现了兴奋性增强。④代谢比较的亢进。以下为该病的常见临床症状:①患者出现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②患者的甲状腺肿大。③甲状腺呈弥漫性,结节性。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脱敏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这8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脱敏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男患者有50例,女患者有30例,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1.5±1.5岁,其病程为1~3个月,平均病程为1.5±0.5个月。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测的结果显示,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对咪唑类药物过敏[2],在临床上过敏的表现具有以下特征:患者主要表现出荨麻疹的特征,尤其在躯干和双上肢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3例患者还对磺脲类约物过敏。

1.2治疗方法。我院将单片咪唑类药物的剂量平均分为40次,每天对患者使用一次,每次将剂量融入到体积为50ml的水当中,充分溶解之后,在嘱咐患者进行口服,在服用过程当中,还对患者给予抗过敏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我院经两天的实验做完一个阶段,当患者在服用的两天之内,没有出现任何情况下,我院将对其进行加量,加的剂量为5ml,如果患者在服用之后,出现了过敏反应,那么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剂量,另外还延迟加大剂量的时候,直到患者完全恢复到治疗所需的剂量。

2结果

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中,治愈率高达82%,无效率为18%。

3护理体会

除了对于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进行必要的脱敏治疗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表现在治疗的环境,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等。

在环境方面,在患者即将入院之时,护理人员必须要以热情的心来接待患者,并要告诉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医院的治疗设施,优秀人才,管理经验,以及医院的一系列制度[3],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的心理,以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适应医院的环境,从而可以有利于治疗。首先治疗房间必须要保持着空气的清新,在湿度和温度上面要保持中等,比如说,房间可以放一些蓝色的花,挂一些蓝色的窗帘等等。其次,房间(比如说,被单,枕套等)在治疗之前,必须要时刻消毒。从而可以保证安全性。其次,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减少病区内的噪声,避免打扰到患者的休息,使他们产生烦躁情绪。之后保持病房内的明亮度,病床上应该装有紧急呼救的按钮,在病房内可以种上一些花草,给病房增添一丝生机。

在心理方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必须要时刻关注。当患者呈现出急躁,焦虑的情绪时,护理人员要能够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当患者在向护理人员倾诉时,护理人员必须要集中精力的倾听,另外回答时,态度要谦和,不要显得不耐烦。

当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时,此时要找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在饮食方面,患者忌饮酒,忌暴饮暴食过油腻食物。忌食腌渍,熟食,隔夜菜等食品,提倡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有提升免疫功能的食物。如木耳、香菇、各种新鲜的水果。

另外,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脱敏之后时,切记操之过急,必须依照科学的手法来进行操作,当患者出现了粒细胞比较缺乏的时,此时要停止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在给予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注重药物的剂量[4],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現了荨麻疹,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转换下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替患者着想,关心患者的观念。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稳定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才能使护理工作做到熟练。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亢药物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脱敏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初秋英.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院,2009,23(4):53-54

[3]王丹丹,黄艺琼.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2):135-136

9.甲亢日常护理 篇九

文章来源:武警江西省消防总队 http://newweb.jiakangcctv.com/http:///http:///

目前,甲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高发疾病,往往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很多甲亢患者害怕会把疾病传染给别人,经常会问甲亢传染吗这个问题,其实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不会传染的。

患上甲亢传染吗?

甲亢是不会传染的,甲亢患者也不需要和他人隔离,甲亢患者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仍然可以正常的社交、工作和生活。因此患者在发现疾病的时候,不要有精神上的压力,只需要积极的配合检查即可,尽早的治愈对于甲亢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甲亢患者来说,在饮食上应该禁吃含碘、和刺激性的食物,吃了含碘的食物,能够促进甲状腺组织硬化,对于已经僵硬的肿来说变得更难以消除,使甲亢患者病情不能早日难愈。因此,甲亢患者还不应该多吃海带、海鱼等含碘比较丰富的食品。

甲亢患者的情绪比较容易暴躁,激动,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检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甲亢的病因是什么?

自身免疫功能: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T淋巴细胸对甲状腺内的抗原变得致敏,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甲状腺成分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该抗体与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结合后,和促甲状腺激素一样,具有刺激和兴奋甲状腺的作用,引起甲状腺组织和功能亢进。

遗传因素:甲亢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据临床观察,许多甲亢患者家中除了本人,直系或旁系亲属中总会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同样患有甲亢。这意味着甲亢具有遗传性,甲亢患者的后代患甲亢疾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要高,但并不是所有甲亢患者生下的孩子都会得甲亢。有关甲亢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其遗传方式属多基因遗传,在中国人群中的遗传度为75%-85%。

10.治疗“甲亢”贵在坚持 篇十

警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神经、心血管、循环、消化等系统出现一系列高代谢和高兴奋的症状。甲亢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据报道,目前甲亢的发病率达1%,有些地区高达2%,其中城市高于农村。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

危害 甲亢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将大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甲亢肌病,甚至出现心衰、甲亢危象,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甲亢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甲亢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跳过速、怕热、多汗、疲乏、消瘦、食欲增加、大便增多,以及情绪激动、易怒急躁、多疑多虑、失眠、思想不集中等;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颈部增粗、眼球突出、眼睛容易疲劳、怕光,而且两手和舌向前伸出时出现震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甲亢,并及时到医院做有关检查,如果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T3、T4水平增高(部分病人只有T 3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基本可以诊断为甲亢。

医生忠告

1.遵照医嘱坚持服药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两大类: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患者一般要接受1~2年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有些患者当甲亢症状改善后,未经医生同意,擅自停药,结果造成甲亢复发,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此,遵照医嘱坚持服药,对于甲亢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2.患者要自我观察疗效 甲亢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要自我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告知医生,供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时参考。观察的主要内容有:①症状是否减轻:一般地说,服药两周左右甲亢症状开始好转,如心慌、怕热、多汗、疲乏等症状逐渐减轻,食欲逐渐减小,体重逐渐增加。治疗1~3个月,症状基本会消失。②甲状腺体积的改变:治疗初期,部分患者的甲状腺增大,服药物一段时间后,甲状腺会逐渐缩小,这也是药物抑制甲状腺的自身免疫过程的结果。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甲亢的其他症状基本控制,而甲状腺反而明显增大,这可能是治疗过量的征兆,应及时请医生调整服药剂量。

3.警惕药物的副作用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一般出现在服药初期一两个月,主要包括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肝功能损害、皮肤荨麻疹等。尽管这些副作用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患者应提高警惕。治疗初期,患者应按医嘱进行实验室检查,一般在服药初期1~2月间每周化验一次白细胞,以后每隔 1~2个月化验一次;服药后第一个月还需化验肝功能一次,一旦上述指标出现异常,或出现荨麻疹等其他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4.服药期间定期随诊 治疗初期,患者应每月到医院随诊一次。检查指标有血清游离T 3(FT3)、游离T4(FT 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由此对治疗情况进行监测。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抗甲状腺药物可逐渐减至维持量,剂量调整的幅度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甲状腺肿的大小等。随着治疗进入长期维持阶段,患者可以每隔3个月到医院随诊一次。治疗效果应与治疗持续时间长短有关,治疗时间一般需一两年。长期治疗完成后的第一年内,患者应该继续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因为在这一时期中病情最容易复发。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因为在完成治疗后的几年内仍有复发的可能。由此可见,治疗甲亢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5.注重营养搭配 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营养补充不足,消瘦可更为明显。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吃高蛋白食物,年轻患者还需多吃脂肪类食物。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③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④不能吃含碘多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鱼、紫菜、海蜇等。⑤少喝浓茶、咖啡。⑥不吸烟,不饮酒。

避免诱因

11.甲亢日常护理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4~41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血清钾均低于3.5 mmol/L,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亢。均以双下肢或全身乏力为主要症状,乏力多开始于下肢,然后累及上肢。双下肢瘫痪19例,四肢瘫痪5例,胸闷、憋气者5例。伴发热者3例,伴呼吸困难者1例,明显消瘦、多汗、怕热、心悸者16例,纳差、恶心、腹泻8例。其中血钾低于2.0 mmol/L者6例,2.0~3.5 mmol/L者18例。

1.2 治疗

重度低血钾患者在心电监护及监测血钾的情况下给予口服及静脉补钾,口服氯化钾6~12 g/d,分3~4次服用,患者尿量大于30 ml/h给予静脉补钾,为防止高钾血症,每2~3 h监测血钾一次,对于需限制液体者予以注射微量泵泵入,每小时不超过1 g。发生室颤者立即给予电除颤,予以氯化钾静脉滴入,紧急情况下,可采用迅速补钾,予以0.45%氯化钾溶液静脉滴入,在15~20 min内补钾5 ml。呼吸机麻痹者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补钾不佳者可联合补镁。24 h使血钾升至3.5~4.0 mmol/L,次日再继续补钾。并给予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抑制甲状腺素合成药物。心律失常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发热者给予降温处理等对症处理。

1.3 护理

1.3.1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补钾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肌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改善,一般血钾大于3 mmol/L症状应有所好转。严重的低血钾所致的呼吸机麻痹会危及生命,必要时行呼吸机治疗,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吸痰、雾化、气管内给药[1]。低血钾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若补钾过快,对心脏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对严重心律失常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低钾引起的心电变化是否好转,及时调整补钾的速度及量,如发现T波高尖、QRS波群增宽等高血钾心电图特征,应立即停止补钾及相应处理。

1.3.2 观察尿量

尿量大于30 ml/h时补钾是安全的,严重低钾血症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要记24 h尿量,如尿量小于30 ml/h时补钾应减慢速度。

1.3.3 观察体温

密切观察体温,如发热,用物理降温及药物控制体温,注意观.察有无甲亢危象发生的先兆。

1.3.4 补钾时疼痛的护理

钾离子对血管壁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疼痛,故应选择周围较粗大的静脉或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局部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在高浓度补钾时,可开通第2支静脉,各以原来一半速度补钾,能减少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如发生静脉炎,在穿刺部位放置热水袋,给予保暖,减少血管痉挛,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减少静脉炎的症状及血管壁损伤[2]。

1.3.5 饮食护理

低碘高钾饮食。大量出汗后不要喝大量开水或糖水,可适量饮果汁及盐水,防止血钾降低。

1.3.6 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的焦虑及紧张情绪,给予关心、体贴及精神上的安慰,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战胜疾病。

2 结果

24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好转,复查血钾大于3.5 mmol/L,给予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抑制甲状腺素合成药物后甲亢其他症状亦好转,无一例死亡。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低钾血症的机制可能是甲状腺素直接刺激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增加受体数目,使钾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同时醛固酮、胰岛素分泌增加,组织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加速钾的利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3,4]。青年男性多见。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积极治疗甲亢可使低钾周期麻痹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疗甲亢的同时,积极观察血钾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补钾方法,配合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使患者减少及预防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甲亢,低钾血症,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兰俊,刘义州.低钾血症周期麻痹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2):1317.

[2]景丽.减轻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做法与体会.山东医药,2006,46 (2):49.

[3]史轶繁.内分泌代谢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学,2008:1901.

12.甲亢日常护理 篇十二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病人, 男31例, 女38例; 年龄28岁~ 72岁, 平均56. 8岁;病程2年~ 19年;其中心律失常23例, 心力衰竭25例, 心脏扩大38例。 全部病例经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 所有病人均先纠正心力衰竭或 β 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在病人知情同意选择的基础上, 给予放射性131I治疗。

1. 2 方法 采用一次性的131I口服液。131I治疗前2周~3周禁食含碘的食物、药物, 根据甲状腺显像并结合病人的年龄、病程、病情、甲状腺吸碘率等具体情况确定131I剂量, 一次性空腹口服给药。

2护理

2. 1心理护理 甲亢性心脏病病人多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多言好动、失眠、焦躁易怒、紧张不安, 在治疗前对131I治疗存在一种恐惧和顾虑心理[4], 因此应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多关心病人, 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 理解和同情病人, 建立互信关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131I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应证、禁忌证、给药剂量和方法, 以及疗效观察、放射防护等, 提高病人对疾病及131I治疗的认知水平。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使病人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5]。

2. 2症状与体征的观察 1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的心脏损害。由于受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以及醛固酮系统激活和交感肾上腺激素系统的间接作用, 病人会长时间处于高代谢的循环状态, 以致出现心律失常乃至心力衰竭的情况, 因此对病人心率、心律的监测非常重要[6]。如病人出现咳嗽、胸闷、 心慌不适、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症状时, 提示有心力衰竭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 立即给予吸氧, 协助病人半卧位 (头和躯干抬高到45°, 双下肢下垂) , 并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强心剂等正性肌力药物或利尿剂以减轻心脏负荷。在用药期间, 一定要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当心率小于60 /min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以及有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洋地黄中毒症状。2当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时, 由于受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诱因影响病人可出现甲亢危象[7]。如病人出现高热 (体温> 39 ℃) 、大汗、心动过速 (140 /min以上) 、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时提示有甲亢危象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 立即吸氧, 呼吸困难取半卧位,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及时准确按医嘱使用丙硫氧嘧啶、复方碘溶液等药物,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3出入液量的观察 每日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 维持24 h出入液体的平衡,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谨慎输液,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液体量及含盐液体, 输液时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20 gtt/min ~ 30 gtt/min为宜, 以免过快过多的补液量增加心脏负担, 诱发心力衰竭。同时甲亢性心脏病病人常表现多脏器血液灌注不足, 表现出有少尿、下肢水肿等症状, 利尿剂可增加心力衰竭病人的尿量排出, 减轻液体潴留体征, 减轻心脏负担, 按医嘱使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尿量。

2. 4血钾和外周血白细胞的观察 由于甲亢的高代谢状态下, 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 使细胞膜上钠-钾泵ATP酶活性增高, 钾离子由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 加之病人往往食欲欠佳, 钾摄入不足, 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等症状[8]。甲状腺心脏病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时也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低血钾的状态下易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心力衰竭等情况以及甲亢性心脏病病人大便次数增加, 容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 因此应严密监测电解质和血钾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血症的表现。此外, 部分病人经抗甲状腺药物 (如他巴唑等) 治疗后出现白细胞降低, 继发感染, 可诱发甲亢危象, 因此, 外周血白细胞的检验结果非常重要。外周血白细胞在3 × 109/ L或中性粒细胞1. 5 × 109/ L以下者, 经升白细胞、抗感染等治疗后方可行131I治疗。

2. 5健康教育

2. 5. 1131I治疗注意事项 服131I后2 h内不进食、不吐痰, 以保证131I被完全吸收。晕车病人不乘车, 防止呕吐影响131I效果。服药当天多饮水, 以利于除甲状腺以外其他组织吸收的131I排出体外, 并多次冲洗卫生间。服131I后7 d ~ 10 d可出现颈部胀痛、压迫感等放射性甲状腺炎症状, 这属治疗后正常反应, 可自行缓解。服碘后切勿挤压甲状腺, 防止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甲亢危象或喉头水肿等并发症。由于131I是放射性物质, 服后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辐射, 1个月内避免与儿童亲密接触, 条件允许最好单独居住, 指定卫生间大小便。服131I后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预防感冒, 保证充足睡眠, 情绪稳定, 1年内避孕。病人治疗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返院复诊, 确认治愈后每年复查1次。

2. 5. 2 用药指导和病情自我观察 按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抗甲状腺药物时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教会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病情监测, 服用地高辛前自测脉搏, 当脉搏在60 / min以下时暂停服药到医院就诊。应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时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治疗期间需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在未达到治疗浓度 (2. 0 ~ 3. 0) 时需每天测定, 达到治疗水平时每周测2次或3次, 以后延长到每周1次或更长。如有异常应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并根据INR或凝血酶原时间 (PT) 调节华法林的剂量, 并观察有无皮肤淤斑、淤点以及口腔、鼻腔、消化道等有无出血不良反应, 定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的检测和心电图检查。

2. 5. 3 饮食指导 禁烟、禁酒、禁咖啡和浓茶, 禁碘饮食, 膳食中的碘盐可放在阳光下暴晒或通风地方让碘自然挥发后使用, 或在炒菜时用热油炸一下, 让碘挥发再炒菜[9]。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 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 g, 保持清淡饮食。另外甲亢性心脏病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能量消耗大,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如奶类、蛋类、瘦肉等优质蛋白质, 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病人适量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 如橘子、香蕉、枣、葡萄干等, 预防低血钾的发生。饮食上要做到定时定量或少量多餐, 以避免过度饱食, 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切勿用力排便, 必要时口服缓泻剂。

2. 5. 4 生活指导 呼吸道感染可加重心脏负担, 寒冷季节要注意御寒保暖, 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注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节奏, 做到劳逸结合, 防止过度劳累, 参加劳动时要量力而为, 避免任何强度大的体力劳动。保持良好的睡姿, 尽量采取右侧卧位、头部略高的睡姿以避免心脏受压而加重心脏负荷, 心力衰竭时半卧位以减轻肺淤血, 降低心脏负荷。 重视精神与心理调节, 病人要学会控制情绪, 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刺激, 做到心胸开阔, 遇事冷静, 拥有平和的心态, 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

3结果

本组104例甲亢性心脏病病人均顺利接受131I治疗, 无急性心力衰竭及甲亢危象等并发症的发生。经24个月左右的随访, 52例病人痊愈, 甲亢的临床症状、 体征及心脏异常全部消失, 甲状腺功能正常或稍低下, 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恢复正常;11例病人缓解, 甲亢的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 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有好转。 总有效率91. 3% , 获得良好的效果。

4讨论

综上所述, 在甲亢性心脏病病人行131I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疾病知识并向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还要加强病人的健康知识教育等多因素的护理行为, 使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充分发挥病人在疾病中的自我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 2012, 31 (4) :82.

[2]何建华, 黄昌成, 白雪, 等.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7) :35-36.

[3]李敏.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14例临床特点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6) :117-118.

[4]Ding Y, Xing J, Fang Y, et al.131I therapy for 345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severe hyperthyroidism:without antithyroid drug pretreatment[J].Exp Biol Med (Maywood) , 2016, 241 (3) :290-292.

[5]周琴丽.甲亢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干预临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 2013, 27 (1B) :119-120.

[6]Jolobe OM.Thyroid heart disease should include the coincidental association of hypothyroidism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Med, 2015, 128 (3) :9.

[7]Xing J, Zhang Y, Liu G.Long-term results following131I treatment of thyrotoxic heart disease:a report of 68 cases[J].Zhonghua Nei Ke Za Zhi, 1995, 34 (9) :591-594.

[8]Chang KY, Lee SH, Park HS, et al.Severe hypokalemia and thyrotoxic paralysis from painless thyroiditis complicated by life-threatening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rhabdomyolysis[J].Intern Med, 2014, 53 (16) :1805-1808.

13.甲亢患者,注意“控碘” 篇十三

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慌、易激动等,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等,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合理饮食是甲亢治疗的重要方面。饮食中有一种微量元素与甲亢息息相关,这就是碘。碘是一种人体必须从外界摄入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亢患者应当如何处理与“碘”的关系?在饮食上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

甲亢并非缺碘

有人认为患了甲亢就是缺碘,这种想法是混淆了两种疾病即甲亢与单纯甲状腺肿。单纯甲状腺肿多是由碘摄入不足引起的,不具有甲亢的表现。而大部分甲亢患者体内是不缺碘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一种重要元素,在一定限度内,甲状腺素的合成量随碘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甲状腺素量超过限度,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使甲亢患者症状迅速缓解,但这种抑制是暂时性的。如果长期服用高碘食物或药物,则甲状腺对碘的“抑制”作用产生“适应”,甲状腺素的合成重新加速,日积月累,大量积存的甲状腺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甲亢复发或加重。

我国有1200万的甲亢和部分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不少是由于碘的摄入过多引发的“碘甲亢”。

所以甲亢患者应控制碘的摄入,尽量避免吃碘盐、含碘丰富的蔬菜如菠菜、芹菜及海蜇、海虾、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甲亢患者与碘盐

对于已患有甲亢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来说,应食用无碘食盐,这种食盐可到指定的盐业公司供应点购买,也可自行将普通的加碘食盐处理后食用。

碘有升华现象,即温度在80摄氏度的时候游离碘会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挥发掉。即使盐里加了碘,也不要紧张,在日常生活中在炒菜和煮汤菜时,可做以下处理:

* 早些放盐而不是等食物快熟时放入。

* 把碘盐先放进锅里炒或在油锅里煎炸一下,会使碘升华掉一部分。

* 将碘盐放在有日光直射的地方存放一段时间可减少碘的含量。

甲亢不仅是限碘

除了控制碘的摄入,甲亢患者在日常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 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烟酒。

* 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毫升左右,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

* 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如马铃薯、麦片等,尤其腹泻时。

* 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

* 进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牛奶。

* 病情减轻后适当控制饮食。

14.甲亢日常护理 篇十四

一、宜吃

1、适量补充钙、磷等;

2、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和豆类等;

3、适当控制纤维素多的食物。

4、适当增加动物内脏,新鲜绿叶蔬菜,或补充维生素制剂。

二、忌吃

1、忌碘食物和药物;

2、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3、少吃油腻的东西。

4、禁忌浓茶、咖啡、烟酒;

15.甲亢日常护理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甲亢患者63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2例, 其中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在30~70岁, 平均年龄 (50.17±2.43) 岁, 病程在1~2年, 平均病程 (1.17±0.43) 年, 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1例, 其中男性患者1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在31~71岁, 平均年龄 (51.18±2.53) 岁, 病程在1~3年, 平均病程 (1.57±0.43) 年, 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且, 所有入选患者均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伴甲亢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怕热多汗、易激动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在患者早、中、晚三餐前30 min, 给予其皮下注射常规胰岛素, 疗程定为2个周。治疗组: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 剂量为0.4~0.5 U/ (kg•d) , 与此同时, 患者还要服用复方甲亢片, 每日服用3次, 每次10片[2], 疗程定为2周。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必须每日定期监测其患者的血糖值, 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项目:2组患者在经过2个周的治疗之后, 对其患者的血糖量达标时间、住院时长和胰岛素用量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包括χ2分析, t分析等,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经过2个周的不同治疗方法后, 可以得出:治疗组的血糖量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甲亢的形成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血糖代谢紊乱[3], 因此, 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时, 对其血糖量的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治疗手段。复方甲亢片是一种中成药, 由夏枯草、玄参、炙鳖甲、太子参等中草药制作而成[4]。临床医学研究证明[5], 该药可以明显降低甲亢中的TT3溶度, 并能有效减弱靶器官、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 由此能降低体内能量代谢, 使餐后血糖下降, 减少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尽早达标, 除此之外, 复方甲亢片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力, 使其重新建立更具稳定性的人体免疫系统。

根据本文研究表明, 治疗组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 的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时间, 住院时长 (治疗时间) 、胰岛素用量三方面的疗效上均明显优胜于对照组 (注射常规胰岛素) , 这也由此证明了,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的确切疗效性。

综上所述,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甲亢患者63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2例, 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 患者共有31例, 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2组在经过2周 (14 d) 的治疗之后, 对其患者的血糖量达标时间、住院时长和胰岛素用量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血糖量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复方甲亢片,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李贵红.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4, 27 (18) :581-582.

[2]肖复茜.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19) :15-16.

[3]王大平, 唐与晓.甲亢合并糖尿病5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13) :127-128.

[4]盛丰华, 庄敏, 李莉, 等.甲亢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及胰岛素用量调整[J].山东医药, 2014, 54 (5) :56-57.

16.谨防甲亢“伤”了心 篇十六

32岁的陈先生是外企白领,平时工作繁忙。这天,他刚加完班,起身要回家,突然感到胸前心脏部位有一种压榨性的疼痛,而且面色苍白、心慌、大汗淋漓。同事们见状,赶紧叫救护车把陈先生送到医院。

急诊科的医生给陈先生作了全面诊查,发现他心肌缺血严重,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检查,陈先生并无器质性病变,那么,年轻的陈先生为何会突发心绞痛呢?

揪出“捣蛋鬼”——甲亢

陈先生患有5年的甲亢,这成了揭开“谜底”的线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患者颈前部的甲状腺,产生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身体各个系统,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在神经系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表现为易激动、手抖、失眠等;在消化系统可兴奋肠蠕动,而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在血液系统可表现为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偏低;在运动系统可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而在心血管系统,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则可有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表现,称之为“甲亢性心脏病”。

正是“捣蛋鬼”甲亢在陈先生的心血管系统“胡作非为”,引起“甲亢性心脏病”,才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之前陈先生一直接受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但5年来,药物治愈后仍然复发,陈先生苦不堪言。这一次,在医生的建议下,陈先生选择了放射性碘治疗来破坏部分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因此而减少,甲状腺亢进的功能得到控制。治疗后,陈先生再没发作过心绞痛,心电图一直正常。

甲亢“伤”心没商量

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0%~22%。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脏,从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脉压增大等。心脏的负荷增加导致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多见);长期的心动过速可引发心力衰竭;心脏收缩增强,氧耗增加,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可造成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如何与甲亢性心脏病过招

甲亢性心脏病因甲亢而起,所谓“擒贼先擒王”,所以首先要积极治疗和控制甲亢,并配合纠正心衰、改善心肌缺血等对症治疗。当甲亢得到控制后,大多数甲亢性心脏病可缓解甚至治愈。治疗甲亢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目前国内采用药物治疗较为普遍,因其疗程长(通常1~2年),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常因服药不规律而影响甲状腺功能达标,或者引起甲亢复发,从而发生包括甲亢性心脏病在内的各种甲亢并发症,所以接受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必须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上一篇:暑假日记作文精选300字下一篇:收看十九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