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信息化(共12篇)
1.工作与信息化 篇一
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总体思路
“十一五”主要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信息化工作安排和部署,“十一五”期间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1.硬件建设:学校注重硬件建设,“十一五”期间,总计购进各种品牌型号电脑近100台,建有两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一个多媒体教室,更新了文印室打印、复印设备,各班级均配备了40寸液晶电视,各部门办公室都已配备计算机及打印机,全校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初步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软件建设: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3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实现教学资料网上资源共享。
二、基本经验:
1.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添置设备,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目前青年教师基本都能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开课率基本超过总课时的30%。
3.创新开展基本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学校充分网站论坛的作用,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在论坛中以发贴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考核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时通过网络征文、争鸣等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
4.中青年教师通过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电子备课,实行资料查询,网上调阅。
5.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相关通知均通过学校网站与家长学校平台进行发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硬件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多媒体教室条件尚不够完备,学生机房数量不足。尚未配备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
2.特殊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缺乏,缺乏专家的指导。
3.学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
“十二五”主要工作思路
针对现状,在“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加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实施课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安上“翅膀”,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为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结合新教学楼的建设工程,将高标准地配置信息化教育设备,将每个教室都建成多媒体教室,同时建设一个能够容纳300人左右的多功能教室。并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络环境,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启动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大力普及中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制定适合特殊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规划和课程计划,明确各年段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学生会上机、会上网。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参加电脑科技小制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技术培训,提高师资信息化素质
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育活动,指导教师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电脑课件制作和评比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扩充资源库;制定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逐步做好实现网上继续教育的技术准备工作。
2.工作与信息化 篇二
1 近几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
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成立于2005年,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这个中心, 狠抓了“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 重点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1 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发布体系建设
筹建并不断升级完善许昌农业信息网, 服务农业农村信息化。坚持内部、外部信息两手抓, 积极研究农业农村需要的政策、现代农业先进经验、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教育培训信息, 拓展服务领域, 加大服务纵深。在内部信息网络构建上, 把6个县和市区、市直涉农部门的专业网站整合到许昌农业信息网, 成为全市农村信息收集、发布的主渠道。利用外部信息, 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获得国内和国际信息、宏观微观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 采用“摘编、采编、创编”的信息采集加工模式, 确保农村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许昌农业信息网月采编信息量600多条, 月信息流量10多万字, 网站设置了“现代农业”、“许农微博”、“农技推广”、“病虫防治”、“劳务经济”、“农产品供求信息”等30多个板块, 91个子栏目, 拥有质量标准、农业专家、龙头企业等10个数据库, 各类信息数据12万余条。上与25个国家级、34个省级和359个市 (县) 级农业网站建立链接, 下与全市6个县和市区、90个涉农乡镇、100多家龙头企业网站相连, 实现了“一线登陆、多点响应、连动服务”。
立足许昌农业信息网, 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为方便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 把全市1 139个农资经营大户的经营地址、经营农资品种、价格、信誉度等在网上公开, 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 并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花木、蔬菜、中药材、小麦、大豆、烟叶、棉花、生猪等八大特色支柱产业, 在许昌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供求信息发布专栏,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每天进入信息发布专栏发布的信息300多条, 为农民群众、农业公司生产、销售、经营提供了实时、准确有效的信息。
1.2 根据农时, 认真采集、整理并编写《许昌农业》手机短信, 主动传递农业信息
根据每天全市的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时, 邀请全市的农业专家编写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组织专人搜集整理各类农业信息编辑成《许昌农业》短信, 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农民手机上, 内容涵盖“三农”信息、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生活百事、惠农政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气象预报等方面, 使农民群众能够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开通3年来, 共发展3万多常用户, 发布各类信息600多条, 月平均发送短信20条, 接受短信到30多万人次。
1.3 立足三农热线“12316”开展个性服务
通过“12316”语音电话热线服务系统, 为农民农业企业开展点对点的个性服务。全市自建了“12316”语音电话服务系统并开通了4条中继线, 收集建立各类农业技术数据库15万条。开通6年多来, 累计共接受市内外来电6万余人次, 解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及信息7万余条。2010年3月, 省农业厅联合联通公司设立了全省共用的“统”、“分”结合的“12316”三农热线省级服务平台。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数据库、统一监管, 集中全省农业方面的专家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省、市、县三级分级受理、分级解答、分级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中心“12316”三农热线与省级平台已经联通并开展互动服务, 重新筛选整合全市6个县和市区的农业专家、种养殖大户、种植养殖能手、农产品经纪人等260多位, 组成新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队, 在全市农业信息中心大厅设立专家坐席, 轮流值日, 保持热线畅通。并将全市260多位农业专家提供给省“三农热线”平台, 农民群众拨打热线号码将直接接入省“12316”热线, 并根据需要转接至全市“12316”热线或全市坐席专家电话, 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性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1.4 与新闻媒体紧密结合建立普及式服务
与原许昌教育电视台结合开办“农业信息综合节目”。“农业信息综合节目”每天安排120分钟, 有针对性地将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生产技术、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 制成专题节目播出。联合许昌广播电台开办了《金色田园》节目, 设置了“专家访谈”、“三农热线”等栏目, 每周播出5组节目, 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致富、务工、生活、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统计共办访谈400多期, 有28名专家参与访谈, 专家直接接到听众和电台记者咨询电话1万多次, 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6 000多项。
1.5 积极与有关单位联合, 开展农业物联网服务
与许昌市移动公司联合, 在许昌龙源花木基地合作开展了“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目前该系统控制的大棚鲜切花,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6 挂牌成立了许昌市“青少年教育暨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2010年5月, 由许昌市政府和许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 在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挂牌成立了许昌市“青少年教育暨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市主抓农业的副市长、原许昌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原市人大副主任等到我中心视察了工作, 并参加了挂牌仪式。为我市青少年普及农业科技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在假期多次接待来自市区中小学的1 000余名师生来参观、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把农业科技知识和“绿色健康未来”的理念灌输到全市的青少年中去, 为全市农业人才的健康、长效、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受到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 存在问题及建议
2.1 存在问题
全市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经过6年多的持续建设和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 还存在一些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全市市级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人员编制健全, 有良好的办公和服务场所, 但是供给方式属于财政差供, 人员、工资严重不足, 如果长期这样, 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工作。县级也都建有农业信息中心, 也是经费紧缺, 各乡 (镇) 办依托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建有信息服务站, 各村均有一名农业信息员, 但是人员年龄偏大, 接受信息化技术能力偏低。二是知识老化, 需要知识更新和提升。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知识老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如不及时更新就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 就难以搞好农业信息化服务。三是信息化服务来源还比较窄, 需要拓宽。目前主要是依托《许昌农业信息网》、《许昌农业》手机短信、“12316”公益语音服务系统, 通过《许昌人民广播电台》专家访谈、金色田园等方式进行服务, 还缺乏有效地针对现代农业服务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服务手段。
2.2 对策及建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 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这是国家的千钧重托。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先行、先试。“推进许昌等地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要加快物联网发展, 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3.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党建 信息化 思想政治 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45-01
1 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党建工作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几乎已经覆盖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信息化产品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依托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传统党建工作的方式向信息化转型,提升工作效率、拓宽信息渠道和覆盖面,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党建工作信息化有助于我党应对各种纷繁的挑战
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来讲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扩大党的活动范围和覆盖面,提升党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效率,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信息殖民”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雄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通过互联网极力推销其所谓先进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对我国普通民众乃至党员进行误导、引诱和裹挟。因此只有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信息化带来的现代管理危机,正确应对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突发事件,牢牢把握住党的领导权。
2 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现状
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从21世纪初起步,最初是以各级党委部门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通过网络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和网上学习等形式加强党的信息化建设。而从党的十七大起党建工作信息化已经上升到我党的战略层面上,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更是明确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制度的设立和落实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2.2 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体制有待统一,健全的体制是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混乱,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部门,职能定位模糊,造成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难以有效协调,阻碍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有序开展;二是党员信息化建设素质亟待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专门人才缺失。信息技术条件下需要大批不仅了解党建工作同时又具备现代化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党建队伍人员构成不合理,不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约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三是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和统一的部署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平台整体上的共享。
3 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具体实践
3.1 实现党建工作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各级党委建立自身的官方网站,网页内容集视频、音频、新闻、政务于一体,通过多种栏目全方位向外界展示党务工作和政策信息,使网站成为党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建立党建网,设置各种党建信息栏目,加强党员教育。通过党建网大力宣扬党的理论知识和最新政策文件精神,从而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
3.2 党内日常管理信息化
通过建立党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员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同步,党组织关系网上结转。党建信息化平台信息量大,信息资料齐全,基本涵盖了党员党组织日常管理的全部领域。同传统党内日常管理相比,各级党组织关系更为清晰,党员管理更为直观简洁,党建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3.3 党建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因此党建工作信息化也应当紧紧依托新技术、新媒体。各级党委可以通过注册自己的微信、微博账号,发布党建信息和报道党建工作进展,做到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实时互动,更及时、准确的传递党建信息。同时通过新媒体党组织能够更加便捷的了解社情民意,应用网络视频技术、电子信箱等信息化手段,拓宽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保证了党建工作的随时随地开展。
4 党建工作信息化前景展望
4.1 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推进党建信息化过程中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党建工作仍是薄弱环节。也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提上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的信息化道路,也要以更大的勇气坚持改革开放的信息化。可以预见,未来党建信息化将更加深入的向基层党组织推进,逐步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和互动平台,实现大范围、宽领域的党建资源交流和共享。
4.2 网络政治参与成为社会公民首选途径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带来了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党早已深刻认识到网络的社会影响力,并将其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中纪委的12388网站、最高人民检察院的12309网站、中共中央组织部的12380网站相继开通,成为表达民意、维护权益、打击腐败的最为高效便捷的手段。网络政治参与依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成为信息社会公民表达政治诉求,实现政治参与的首选途径。
4.3 新媒体将成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
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大众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它包括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博客、微博以及触摸媒体等等,它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点。未来党的建设领域必将更为广泛的应用新媒体技术,依托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构筑起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党建阵地。
参考文献
[1]孟倩倩.利用党建信息化加强教育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2(8).
[2]蔡向阳.党的建设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J].信息化建设,2009(12).
4.工作与信息化 篇四
科技与信息化工作中期检查汇报材料
×××××(填写单位名称)
××××年×月××日
×××××××××××××××××××××××××××××××××。
一、2012年上半年科技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一)2012年上半年项目执行情况及偏差分析 1.科技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资金投入完成额、完成率等指标。×××××××。(2)开展的主要项目情况 ×××××××。2.科技项目偏差分析 ×××××××。
(二)2012年上半年项目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和具体措施 ×××××××。
二、2012年上半年信息化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5.工作与信息化 篇五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概况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山丹育才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全封闭、全寄宿制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在建成之后就高标准的配置了教育信息化设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有网络信息点1000多个,信息中心一个,微机室5个,电子阅览室一个。
配备有服务器5台,其中WEB服务器一台,图书服务器一台,教育资源服务器一台,拥有200G教学资源,VOD视频点播服务器二台,目前服务器已基本建设完成。
全校有30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全校共有计算机364台,其中学生用机250台,生机比达到8.7:1,师机比6.4:1。
ip数据广播一套,校园视频监控一套。
高标准的信息化设施配置,成为我校信息化教育的一大优势。
(二)学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现状
学校微机室有专职教师5人,信息中心主管1人。学校教师均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有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的校园管理办公系统。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特别重视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我校面向学生建立了信息技术社团,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重点做好计算机操作培训、多媒体白板的使用培训,强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提倡每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同时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规划
为贯彻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 的应用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学校制定了《山丹育才中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实施规划》,并按照实施规划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工作。
(一)总目标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学校实际制订近期(3年)和长期规划(10年),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主要目标包括建成校级教育资源库,创建师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我校正在跟甘肃电信合作,利用甘肃电信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构建新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目前正在进行准备工作,预期在明年完成整个工作,实现与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对接。
(二)阶段目标
1.学校——构筑信息资源环境,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制度保障:根据新时期新要求,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合理性。
硬件基础:合理调整现有硬件资源,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形成硬件设施管理、使用的系统化、制度化。
梯队建设:精心打造一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又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梯队。
学校资源环境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资源库等已建设完成,准备投入使用。
2.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习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感悟教育的生命性和未来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实践体悟:在实践中探索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主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先后邀请斯玛特公司对我校教师进行了两期的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学生——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终身学习奠基
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基本素养:初步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常识,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具备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和表达的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为主线,并利用信息技术社团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三、实施策略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设立信息中心,制定专人负责,制定山丹育才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全校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统筹全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2.整合力量,强化培训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加强领导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
加强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制定培训计划,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网上教师培训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学的能手。强化应用推动,通过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教学信息化应用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信息化的水平。强化政策导向,把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推荐、评选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师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
教研人员应率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各教研组组长要切实负起指导责任,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
教学改革问题。
3.加大投入,强化应用
加大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保证把1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4.健全机制,鼓励创新
结合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积极争取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项目建设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育才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总结表彰制度,激励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鼓励教师创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奖”,鼓励学校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尝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5.定期督导,提高绩效
学校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人员、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评估。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跟年终考核。
四、信息化工作的思路与打算 1.继续完善数字校园建设
在学校现有信息化工程的基础上,多方争取资金,按照数字校园试点学校的要求继续完善。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专业发展水平。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争取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70%,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组织好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考试和题库建设,探讨教学实施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
训与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和校本研训,创新学科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水平。
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好信息技术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全省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抓好主题网页、电脑绘画、机器人竞赛、DV创作、动漫创作等面向信息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5.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初步开展交互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应用研究、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应用研究等一系列教育技术课题(项目),逐步转变教与学方式,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加大优秀课题(项目)实践研究成果的推广普及力度。
6.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
要加大投入,充实涵量,扩展服务功能,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使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通过网络开展学习活动。建成学校门户特色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全天候对外开放。积极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和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初步构建;注重积累教师、学生的信息资源及主题作品,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达到资源丰富、实用。积极参与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校园网成为我们与家长、社区、上级部门交流的重要平台。
7.教育管理信息化
学校要通过校园网进行文件传输、校务公开、人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安装学习管理系统进行学籍管理;安装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财务与资产管理;校讯通的使用有效促进家校沟通,促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民主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全市中小学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1.微机室的布置与美化档次较低,品位不高,尚需精心规划,精心布置,使之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凸显学科特点,发挥育人功能。
2.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做到管理规范,职责明确,保证其发挥最大效益。
3.信息化使用记录不够及时详细,资料收集不全,装订不够规范。
6.工作与信息化 篇六
近几年,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正逐步走向成熟,一些大型的企业其主要应用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此外,一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企业 也开始通过全面的信息化应用评估和规划来试图为企业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然而,CIO却面临着更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为什么要投入IT、向什 么方向投入是合理的?企业不断追加的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实际效果却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在CFO的不断质疑面前,信息化投入变得很尴尬,而CEO们也对信息 化建设态度模糊。所以,越来越多的CIO都在面临类似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估严重制约国内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 因为缺乏合理的导向而走向困境。
CIO们该如何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科学、系统地评估,从而确保能够找到合理的理由改善信息化建设?是仅仅关注于应用水平的提升还是对信息化建设的 全面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关注?信息化的价值该如何展现?今天,我们同时邀请了来自咨询公司和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顾问共同来谈谈他们对信息化建设评估 与改进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您是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这项工作的?它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方显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企业出现了不同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交换,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有的集团企业总部看不懂分公司的数据,也不能在ERP中合并财务和业务报表;有的企业老板在某天突然发现每个业务员都能导出公司所有客户的信息;有的企业将IT服务全部外包,逐渐发现自己的信息化已经有些难以控制;有的企业的业务部门经常抱怨IT部门的支持不及时、软件不好用等等。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一次或几次事故,往往就会造成企业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对信息部门的负面观点,使得信息部门的工作进展越来越困难。
要找出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方法,将目光离开日常工作的烦扰,全面地进行信息化评估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从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目 标的支撑作用、业务特点对信息化的核心要求、IT规划的执行情况、IT项目的管理能力、IT运维的规范程度,甚至包括IT人员的职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分析,明确成绩与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在评估过程中,确定信息化投资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平衡点,让企业领导了解信息化的价值和信息化 过程中资源投入的重点,让整个企业在信息化工作各方面达成共识。简单地说,我认为信息化应用评估和持续改进工作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明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绩和不足,找出持续改进的目标和方法;
(2)促进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之间的理解,对信息化应用的目标达成共识;
(3)让企业高层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价值,确定资源投放重点。
朱永明:其实,不仅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很多其他的实际工作都存在着评估和改进的问题。
因为企业各方面因素都在时刻地发生着变化,我们也需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断停下来看一看,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在具体应用上存在着什么问题,进而 考虑如何去改进系统。否则,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系统的实施,而不是去在实施和后续应用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可能会导致系统中途实施的瘫痪,造成 严重的后果。
一个系统的上线,无论是在事前的规划、中期的执行还是在后期的定期检查和改进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是愿意 去“做事情”,而不愿意去定期地评估、检查,更不要说总结和改进了。这一点在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工作的人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在目前的企业里,大 多数信息部门的员工本身是技术出身,他们更乐意去埋头搞研发,却不善于发现问题、总结反馈。当今时代,信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有别于其他传统系 统,技术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同时兼顾技术应用和管理提升二者的关系是很多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总之,我认为,评价一个系统的成熟度,就是要看定期评审、持续改进这一环节,因为评审、改进环节是推动整个体系向前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信息化建设前、建设中还是建设后,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该如何确定IT评估和改进工作的重点?
方显东:不同阶段的评估重点是与评估的目的相关的。大规模的信息化改造前或重要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前的评估,重点应该是标杆分析、核心业务需求的 分析,为信息化规划或项目建设提供依据;建设过程中的评估应该以项目目标的达成为目的,通过将项目的现状与项目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已经出现或可能出 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项目验收时应具备的条件;建设后的评估工作,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改进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如何进行信息系统优化和深化应用、持续改进 的目标以及建立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
朱永明: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前,企业应当将重点放在基于核心业务的需求分析方面。也就是说以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为信息化项目规划提供依据,即由业务决定技 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避免目前一些企业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往往会比较关注哪项技术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效果比较明显,就以此为依据来决 定实施哪项系统。这种工具决定业务的本末倒置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选择了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软件产 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信息系统上线后能顺利步入正轨,满足总体的业务需求之外,就是要解决和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IT流程方面,企业 需要逐步通过规范需求受理、IT项目管理体系,对IT项目进度、质量等进行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应注意是否保留了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经验和知识。信息化项目之后的评估就相对全面多了,一个是基于企业业务方面的评估,另一个就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估。要在这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看 看怎么去改进,从哪里突破才好。同时企业还要特别注意IT运维过程中潜藏的风险。比如,像我所在的IT类企业,就是200多人去管理一个系统,而一般的企 业,就只有2、3个人来维护很大的一个系统运作,这其中的风险问题不可忽视。
您认为目前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从关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评估过渡到关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价值评估?
方显东:信息化评估的体系和方法有很多,每种体系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体系和方法。
我认为多数情况下,仅仅进行信息化应用水平或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或评分,价值是不大的。完全进行量化的评分,如果缺少横向对比,只是信息化水平或信息化能力的评价,而不是价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难以说明企业信息化今后的工作重点的价值。评估工作的目光还是要放到如何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后续工作 上,评估是手段,改进也是手段,目的是发挥信息化投资的价值。
朱永明:目前,就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来说,对于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价值评估。即便这样,真正实际操作信息化应用评估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
在价值评估方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将信息化投资的战略意义认识的更加透彻,如果高层管理者认识不到这个问题,IT部门的主管又不能主动地去找高管商谈企业未来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计划,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则可能只停留在信息化应用阶段,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言。
在您看来,如果请咨询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评估与持续改进工作,与企业自己来做有什么不同,会带来哪些收益?
方显东:显然,评估工作并不是只有请咨询公司才能做,企业自己也可以进行这项工作,有的企业信息部门的年终总结就很像一个简单的评估报告。信息部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当然,如果由咨询公司来进行评估,则具有特别的作用。相对于企业内长期从事具体事务的IT部门而言,咨询公司既有广阔视角,又拥有长期的企业信 息化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咨询公司的第三方角色,容易与企业各方进行沟通,所提供的观点是没有成见的、公平的、客观的,也更容易被企业内各方接受。
还有一点很重要,评估咨询和其他咨询一样,需要咨询顾问与企业内各有关人员全力协作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朱永明: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我认为只有当它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会去寻求咨询公司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不去关心企业的IT部门有没有这个评估能力,关键是没有精力去做,因为他们需要对公司正常的业务运行负责,同时还要承担其他的一些应用项目推进工 作。
所以,如果是请咨询公司来做信息化评估工作,在我看来应该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作用:
(1)咨询专家具有广阔的视角,评价的角度更全面;
(2)咨询公司一般会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评价体系或方法来进行评估;
(3)俗话说得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如果是公司内部提出问题和意见的话,往往不容易接受;
7.工作与信息化 篇七
一、档案工作信息化现状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自身特殊性, 其档案工作也伴随而生, 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程度滞后公办院校。
(一) 办学历史时间短, 系统性差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建校也就是最近二十年蓬勃发展起来的, 明显要短于公办院校。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 生存是民办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 将招生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此除了招生以外, 各项工作水平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就档案工作, 各种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分散在教职工手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二是个人员工“收集”档案资料并非出于作为档案资料储备、学校发展角度, 而是自身工作需要, 下意识收集的。一段工作结束后、或人员岗位调整或离职等, 个人收集的档案资料也就随人而去。从整个学校发展角度, 这就造成了早期的档案资料不全面、系统性差, 给后面的开展档案信息化搜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 档案工作意识性不强
档案工作作为学校一项辅助性管理工作, 不象招生那么直接, 在短期内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档案工作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这种隐蔽性导致了各级人员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 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是由个人或者企业出资办学, 办学经费、甚至“增收”都来自于学生的学费。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又多是出资人, 为此从学生学费中收回成本、乃至产生额外经济收入是学院领导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档案工作经济效益的滞后性, 部分学院领导自然而然地就认为档案工作不是重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领导就会忽视人员配置、相关管理机制、设施设备投入等, 进而造成民办高职院校档案人员编制少、专业少和现代化设备少, 服务方式不先进的局面。这也就是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程度滞后于公办院校的学院领导功利性思想作怪。
2. 政策导向
以图书管理为例, 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各种评估中, 甚至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学校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示范性院校评估等, 都对图书馆有相应的要求, 但要求的是学生人均藏书量, 并非档案工作方面管理规范性、更谈不上对图书档案工作新信息化程度了, 为了通过各种办学资格审查 (评估) , 学院只能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审查 (评估) 过关的“刀刃”上, 对不影响或影响甚小的档案信息化暂时“悬置”起来, 久而久之, 对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淡薄就常规化了。
3. 教师档案意识思想淡薄
档案工作不像教学文件、科研资料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这种档案工作的潜在性就造成教师认为档案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毫无关系。反映到档案具体工作上, 就是当档案工作人员收集归档资料时教师不愿配合, 一些该归档的档案资源没有归档, 该利用档案时不利用档案的局面。这也就是档案工作自身“缺陷”带来的教师档案意识思想不强的档案自身原因。此外, 民办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是放在教学上, 对于学校员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资料来源和使用“大户”的教师仅仅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教学上, 紧靠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就可完成教学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工作, 也就形成了单向档案思维意思。反观公办院校, 学院不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 而科研也是考察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甚至超过教学的指标。在信息技术时代, 一方面, 科研工作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使用网络资源查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另一方面, 科研不仅仅是他人档案资料的使用过程, 更是教师自身资料不断积累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方位、多元化的档案工作思维, 这种思维的形成自然就会利于学院档案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开展。这也就是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滞后公办院校的教师素质原因。
4. 档案人员自身工作思想淡薄
由于档案工作的辅助性和潜在性, 不象教师、招生等岗位, 领导会上会下反复强调, 而档案工作岗位可能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岗位, 档案人员也就随之变成学校的“默默无闻”的员工, 也就使档案人员产生对自身工作的消极情绪, 其结果就是服务意识淡薄, 重保管轻利用, 被动地保管档案, 缺乏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宣传、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 进而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意识的整体性淡薄。这也就是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滞后的档案人员自身原因。此外,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专门的业务理论和技术方法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分设系 (学院) , 有价值的资料都分散在这些机构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系 (学院) 很少配备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 而是教学秘书等人员兼做, 这使得他们在开展档案工作时不能全面把握档案理论和档案工作全局, 限制了档案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 信息化档案利用率低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先后购买了档案管理软件, 实现了网上检索, 提高了检索效率, 方便了用户, 但在现实实践中, 档案管理软件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服务水平, 但目前档案管理软件还主要是用来查询目录, 还未实现全文检索, 远远落后于校园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与档案用户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是信息化档案利用率低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内容的原因。
此外, 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软件为某些大公司开发, 是针对多种性质单位使用的, 不够贴近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民办高职院校部分档案管理软件和学校的OA系统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 影响了档案网络服务的开展和先进服务方式的拓展。这就是信息化档案利用率低的档案管理软件没有特色的原因
再者, 由于考虑到办学成本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从企业或社会招聘了大量的兼职教师, 这些教师就像“流动大军”一样, 上完课就走, 没有固定的办公室, 他们也就不可能使用学校的信息化档案, 这也就构成了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档案使用率低的教师结构性原因。
二、档案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面对民办高职院校滞后于公办院校的种种原因, 若想在档案工作信息化追赶上公办院校, 在没有国家投入、只靠投资人自身“造血”功能做好学院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只能走出自己建设特色之路。
(一) 增强领导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
开展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前期投入是必须的, 民办高职院校不像公办院校, 有国家财政投入, 学院领导只有“等”就可以了, 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只有作为投资人的领导同意才行, 领导的同意前提就是需要领导意识到档案工作信息化重要性, 即增强领导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的最突出弊端就是管理效率差、成本高、信息传递慢, 难以满足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信息工作的要求。由于涉及自身经济利益, 民办高职院校领导比公办院校更注重管理效率, 特别是为领导服务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为此, 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是增强领导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前提, 这不仅仅只是信息化自身特点,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院员工、特别是档案人员、管理人员的档案工作信息化素质。再好的设备、软件都是人在使用, 否则, 也只能算是闲置、无用的固定资产, 只能在迎接各种办学资格审查是起到“画饼充饥”作用, 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只有增强档案管理、使用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才能提高其效率。
(二) 信息化档案内容实用性
与其普通学科教育相比,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养, 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中, 档案内容除了收集与其他学校相同的如教学文书、教师业务、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等资料以外, 还要偏重收集实践教学资料、产学研合作, 以及实习场所、实验室、实习实训设备、学生创业、毕业生推荐就业过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联系、参加技能竞赛、与联办学校合作、与企业合作办学、学生实习等方面的资料, 及教师自编教材与讲义等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内容实用性特色。
(三) 档案编研成果对外宣传性
民办高职院校若想生存, 必须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 仅仅靠招生优惠政策的恶性竞争只能增加学校生存的艰难性。实践表明:在同等招生条件下, 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考虑他在三年的学习期间, 能学到什么知识, 既学校办学内涵建设怎么样?学校内涵建设不是一日之事, 而是多年累积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领导、人员怎么变化, 只有靠档案来记录。为此, 民办高职院校在档案编研上, 就需要编写一些体现学校特色内容方面的档案资料, 如校企合作资料及成果汇编、技能竞赛资料及获奖汇编、升学学生的去向汇编、历届优秀毕业生去向以及已毕业学生工作业绩汇编等等。只有这些真实记录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历史性的文献才能让学生“置信”, 增强招生人员的“自信”。
(四) 加强员工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
档案工作不仅仅是存储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使用, 挖掘其潜在性, 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档案的用户也并非是领导使用, 更广泛的使用在于学院全体员工, 为此, 有必要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全体员工的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
总之,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 民办高职院校若想生存, 从档案工作信息化角度, 弥补滞后于公办院校的不足,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摘要:从民办高职院校本身特点出发, 剖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滞后于公办院校的现状:办学历史时间短, 系统性差、档案工作意识性不强等。由此提出对策:增强领导档案工作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档案内容实用性等。其目的是缩小民办高职院校在档案工作信息化方面与公办院校的差距。
8.工作与信息化 篇八
【关键词】信息 技术 网络 少先队 管理 活动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少先队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少先队辅导员是教育培养孩子们的领头羊,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少先队工作,为少先队工作注入活力,是新时期每一位少先队辅导员都应认真探索、大胆实践的课题。
一、少先队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信息化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体现出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趋势,没有电脑和网络,我们将寸步难行!当历史的巨轮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悄然逼近的时候,少先队工作也要以崭新的姿态抓住这一契机,搭上时代的快车!
2.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使学生在感观上受到震憾,精神上得到振奋。少先队活动形式较为丰富,许多活动需要大量的素材,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在组织活动中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费大量人力去美工绘画,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会快捷高效地完成这些原本繁琐的工作。
二、用计算机进行少先队队务管理,培养小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
健全组织机构是开展少先队工作的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办公提高少先队工作效率。平日各种档案材料的整理、积累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有了电脑就方便多了。如:大队会议程、主持词,各类获奖情况统计、打印表格,板报、广播、值周等队务,少先队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报道等工作都用电脑来完成,并进行树状管理排列既省时又省力,而且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大队部为小干部们设立了属于自己的文件夹,网络资料库,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小干部们都象着了迷似的围坐在电脑旁一起讨论、研究,于是WORD程序中留下了少先队的一份份活动记录、工作表格,并从他们的目录中了解小干部工作情况及中队特色活动,电脑使少先队资料档案走向规范化、少先队管理走向科学化。
三、在少先队活动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
1、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最为难的是:队员年龄小、知识面窄,对那些抽象的知识难以产生兴趣。怎样把抽象的概念、悠久的历史等内容生动地展示在队员面前,让他们兴趣盎然呢?多媒体技术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校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利用多媒体教室在学校开展“爱国影片展播”活动,让队员们真正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受压迫的情景,为了赶走侵占我国领土的侵略者,人们积极地投入到抗战的行列中的情景。少先队员们通过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抗战影片,真实地看到那个年代的英雄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地埋入心中。
2、应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开展“手拉手”活动
由于地域、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不少少先队的“手拉手”活动,只能组织队员就近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大地阻碍了队员间的交流与学习。如果通过网络互发信息,队员便可不受地域限制,广交伙伴,开阔眼界,共同进步,并可以定期互约互访,这些会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①两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手拉手,互相切磋教育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以此促进双方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共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
②两校大(中)队手拉手,大(中)队辅导员定期交流各自开展的各项活动,使两校的少先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③两校少先队员手拉手,通过网络结成对子,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
為了提高队员的动手动脑能力,许多少先队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课余活动。比如,我校大队部成立电脑制作小组,电脑制作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在手抄报的基础之上开始有组织的进行电脑大队报的设计工作,从创意到编辑,从排版到输入都由小干部负责,当一张张漂亮的队报缓缓地从打印机中打出来的那一瞬间,十几双眼睛是那样充满自豪,因为它是孩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队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反映中队活动的,队员在阅读报纸的同时进行中队活动交流。队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收集网上信息、进行小发明创造等,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四、因势利导,规范上网活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也越来越方便。队员们通过上网了解各地少先队员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不健康的信息侵蚀着队员们的心灵。在我校组织的“学生网络活动”的问卷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我校针对这些开展了“我与家长话网络” 主题中队会活动。通过家长与孩子零距离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家长的顾虑。学校还开展了“我们如何正确上网”的专题讲座、网上绘画比赛、网上知识竟赛、向队员们推荐优秀的少儿网站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得到队员及家长的好评。
五、校园网站,为队员们开辟了全新的生活
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少先队活动、少先队论坛、班级主页等栏目,为少先队员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场所,使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样有利于形成组织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提高了队员的参与意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同时,中队辅导员也可以由此掌握队员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
9.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总结 篇九
2009年以来,薛城区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三贴近”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全区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着力反映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着力反映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着力反映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着力反映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举措、新经验、新进展。回顾过去的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舆情信息队伍建设。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舆情信息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工作安排,切实做好“两个建设”,即舆情信息报送网络和舆情信息队伍的建设。在全区基层各乡镇、各机关单位抽选20多名人员,成立了通讯员队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写作水平,促进了信息收集工作面上展开,确保信息质量。各单位各部门把那些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放到舆情信息工作岗位上。安排他们列席重要会议,参加有关重要活动,阅读有关重要文件,跟随领导调研,了解各部门和基层的工作情况,保证了舆情信息队伍工作人员的素质,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执行审核把关制。基层各单位撰写的信息、调研由部办公室把关并及时报送。二是实行全员参与制。部机关在确定1人为信息员的基础上,各科室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舆情信息工作,对涉及到本科室业务工作的部署、贯彻、落实及对有关问题的建议、反映时,与部办公室通气,共同研究确定信息采写意见。对一些重点课题、重要信息和重头稿件的撰写,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集体攻关。三是落实检查通报制。重点抓好对专职或兼职信息宣传员的督促检查,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不重视信息和宣传工作、长期不报送稿件的基层单位,进行督查和通报。四是做好舆情信息考评,把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全区工作千分制考评,使舆情信息工作融入到全区工作中去,做到各乡镇、各部门共同重视。
三、深入调研,进一步提高舆情信息报送质量。一是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原则。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宣传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特别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的反映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二是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真话、报实情,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做好挖掘提炼工作,加大综合性信息、高层次信息和预测性信息的报送力度。三是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运用的原则。既注意从信息渠道了解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素材和新闻线索,组织专题调研,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加以综合利用。努力提高对舆情信息的综合分析水平,努力从大量零散的信息中发现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找到对策,提出建议,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我区的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舆情信息的质量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单位、各部门和本部各科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常规工作的总结和报送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还没有办法使基层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省、市委宣传部信息刊物上得到全面快速反映;三是舆情建议类信息比较少;四是调研成果的转化、采用上还有较大的不足。下一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加以解决。
10.工作与信息化 篇十
摘要:随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整个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要衡量档案部门的工作实绩,就是要看静态的档案信息资源产生了多大的动态效应。
关键词:档案编研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是企事业员工在职在岗经历的重要记录,是企事业的宝贵财富,人事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应社会化的需求,将人事档案信息化,以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上的需求。人事档案编研工作
人事档案编研工作是企事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研究性,已为广大人事档案工作者所认识,并在人事档案服务于科研生产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 编研的重要性 ①人事档案编研为机关管理和科研生产提供最全信息。通过对各类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加工,将准确的、可靠的各种档案信息,按要求、按专题分门别类汇编成系统性资料提供给机关各部门、科研生产等部门调阅使用。各部门人员根据自己需要查阅编研成果,不仅可以少花时间、少费精力,还可以随时、方便快速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全面完整和准确可靠的资料。②人事档案编研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原有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是通过使用者登门查阅的方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查阅方式,虽然使用者可以看到档案文献的原件,但由于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案卷繁多、查阅很不方便,有时是大海捞针,还查阅不到想要的东西。经过人事档案编研信息化管理,完全打破了原有格局,使用者不用出门,就能快速、准确地查到自己需要的材料。③人事档案编研能推陈出新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人事档案是员工经历的真实记录,包括本人升、奖、工作调动和职务的变化,既有优秀的员工业绩,又有过失的记录。人事档案人员将员工中优秀的业绩,撰写成编研成果,让榜样的事迹得到推广。④档案编研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档案部门通过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后,撰写出人才等级报告,并附推荐文字说明。可依此为单位领导选取人用人时服务。⑤人事档案编研工作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编研工作,可以检验档案归档是否完整准确、鉴定组卷是否规范合理、检索工具是否齐全、保管条件是否安全。通过档案信息资料的编研工作,可以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使单位的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 编研的质量问题 ①保证原始材料的齐全完整。对于科研项目的专题编研工作,一定要有齐全完整的原始档案材料做基础,凡是涉及到这一专题的第一手资料都要收集起来,不能遗漏。只有收集齐全完整,才能有所选择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编研出有价值的成果来。②编研工作要编、研结合。对于科研项目的专题编研工作,既不能搞原始材料、原始数据的简单堆积罗列,也不能重编轻研,要编、研并重,编研出的成果才有较高的利用查考价值。③对员工业绩和过失教训的编研要注意尊重历史原貌。编研史料要保证原始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所引用的史实和原件不能随意加以修订和更改,可以在忠于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体会。
1.3 编研成果形式多样性 编研成果形式的多样化是指成果的记录方式多样。例如,既有文字叙述,又要有图表、索引式,影集、手册式,以及照片、声像,光盘等制作形式的。这样,既方便了各类人员的查阅和利用,又避免了形式的单一。提高自我修养做好编研工作
努力完成单位的人事档案编研工作,确保在人事档案编研成果上出精品。
①提高编研人员的素质。人事档案编研人员要加强理论修养,改进思想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档案安全,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②提高编研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来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编研的现代化水平。③保证编研基础信息的齐全完整。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对每个单位的案卷按照职责范围、上下级关系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④增强单位人事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通过单位人事档案部门和其它部门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人事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这样既完成了编研工作的既定任务,又提高了人事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⑤建章立制,奖惩分明。结合单位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⑥做好人事档案编研工作的关键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促进人事管理的透明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人事决策或相关决策更为科学。
3.1 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检索管理系统、干部信息查询系统、信息综合开发系统。其中信息综合开发系统具有统计功能、分析功能和预测功能。
3.2 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 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可满足各类人员的查询。查询者可随时方便地通过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查询到所需的员工信息。所查询到的员工信息还可根据查询者的要求快速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查询者也能方便地查阅到员工的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并能经网络计算机连接复制快速地打印出来。
3.3 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要对人事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要建立电子人事档案的新途径,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业绩跟踪系统。一是要加快人事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二是档案部门要不断完善充实有价值的人事档案材料和信息,添加反映员工本人个性特点、专业能力和个人信用记录等方面的资料,使人事档案更加丰富。
3.4 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并把信息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是要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信息库,因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对人事信息资料的依赖,人事信息资料信息量大、构成多维、要求精确、动态变化频繁、信息发布交流面广量大;三是要按管理权限,逐层逐级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局域网;四是要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行干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分级管理的高效性。
3.5 人事档案信息化资源 人事档案工作要以人为本,能够公开的档案信息要逐步向社会敞开大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人事档案文化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3.6 人事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和利用安全 在技术安全管理方面,档案内部局域网与外网要物理隔绝,以保证安全。访问电子文件采取控制技术,对单位的档案资源,采用身份认证技术,防止非法访问。加密技术是在电子通信系统和应用系统中采用“双密钥码”。一个是公开的加密密钥,另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发出电子文件时,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收方用只有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防火墙控制访问者,在某一个结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本机构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结束语
做好人事档案编研工作的关键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科技手段,加快组织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建立好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基础上,搞好人事档案的编研工作,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部门机关和科研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卫东,徐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研究[A].档案管理与利用――方法 技术 实践[C].2013.[2]马伯和.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24).[3]苏卫东.试论新时期对现代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作者简介:
11.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信息公开 实践 思考
2010年4月,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办法要求高等学校在开展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该办法的规定公开。2014年8月,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扩大社会监督,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教育部又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清单内容涉及人民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求各部属高校于10月底前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统一公布清单各项内容。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笔者根据近几年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实践,做了如下思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有赖于一只规范、专业的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各高校在确定了队伍构成和职责后,常会出现个别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工作重视程度和熟练程度不高等现象,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应注意在工作实践中总结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力争建立一支规范、高效的信息公开队伍。强化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理念,明确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增强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保障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二、扩大信息公开范围、细化信息公开内容
各高校信息公开目录的内容是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体现了工作深入程度和水平,若想把工作做到实处,就要特别关注目录,应做到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对目录内容予以扩大和细化。拓宽信息公开范围,加强信息公开内容建设。各高校应借助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网站的建设,提高信息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的水平与能力,紧跟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组织制定信息公开网站信息上报流程,加强网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加及时、高效地满足社会不断群体对我校的信息公开需求。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内容,逐步实现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变部分公开为全面公开,变静态公开为动态公开,及时、便捷地向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提供信息。
三、完善网站建设
各高校的信息公开网站,作为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网站可有效提升了信息公开力度与服务质量。信息公开网站,布局应讲求科学、合理、便捷,内容应尽量充实、丰富。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下,进一步规范各单位二级主页的建设,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在二级网站应有专项板块,以实现与学校信息公开网站的有效对接,以利于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发展。
四、做好督查考评
高校应每年度举办督查考评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公开工作氛围。完善现有考评与督察制度,促进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组织全校范围的信息公开自查考核工作,通过自查与考评,促使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了院(处)务公开的具体工作要求,强化了信息公开的内容,锻炼了信息公开工作队伍,也促使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评优机制,变被动接受的惯性工作状态为积极主动的参与,鼓励各单位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使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服务师生、大众。学校应结合现有考评与督察情况,重点探索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的新机制、新办法,通过评优与督察机制的建立,鼓励各单位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项目细分更加科学、合理、易操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对高校事业的关注愈加强烈、渴望参与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高校信息,满足社会有关方面对高校信息的需要,发挥高校信息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校务公开和依法治校,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思考,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不断扩大主动公开内容和范围、努力完善信息公开网站的建设、切实做好督查考评工作,以促使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切实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的服务水平。
12.工作与信息化 篇十二
2016年3月24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2期培训班上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要求加强农业市场与信息化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稳步扩大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范围。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快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没。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注重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业附加值。四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快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工作与信息化】推荐阅读: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07-31
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总结报告07-23
共青团信息工作的经验与做法09-07
医院统计信息工作的现有模式与持续改进09-26
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总结报12-15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习部12学期工作计划09-20
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06-30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11-28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