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精选13篇)
1.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一
1一般资料
2月~11月,手术室共施行腰椎手术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9±1岁。手术方式为:af钉内固定8例,扩容、减压2例,椎管探查1例,髓核摘除1例,均成功。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准备十分关键,完善各种检查以明确病情,指导治疗与护理。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2.1.1完善各种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2.1.2心理准备由于病人对腰椎手术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护士应做好宣教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首先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让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增强信心。然后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向病人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2.1.3病人准备术前常规备皮三天,术前禁饮12h,禁食6h,术前30min鲁米那0.1g肌注,使病人镇静。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以利于术中减轻腹腔压力,使腹腔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术中出血。
2.2术中护理
2.2.1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环境,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出现烦躁情绪,护士应握住病人的手,给病人以亲情感,安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对有合并症者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变化。掌握并发症的指征,随时询问病人有何不适,以便及时掌握情况,提早制订应对措施。本组病人中有1例髓核摘除时,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使症状得到缓解。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术后麻醉未解除者,根据麻醉种类采取相应体位。硬膜外麻醉、局麻采取自主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
2.3.2翻身术后正确翻身手法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我们采用三名护士同时翻身法,每3h一次,然后轻叩背部并记录。按摩骨骼隆突处,在髂部、臀部垫气圈,在肘、膝、肋骨等骨骼隆突处垫软垫,以防褥疮的发生。
2.3.3引流的观察主要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量、色、质,如发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或浑浊不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早期处理。
2.3.4疼痛的观察与相应处理续接镇痛泵,以缓解手术部位疼痛;针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红外线理疗既可缓解疼痛,又可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疼痛不能缓解时,可遵医嘱给曲马多50mg肌注或度冷丁25mg肌注。
2.4康复锻炼
拔除引流管后,由护士帮助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抬高范围为40°~90°,2d~3d后达到90°,锻炼100次/d,3d后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并逐渐增加抬高的次数和度数,300~400次/d,分3~4次完成,坚持两个月,使神经根不间断地上下移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水肿消退,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行扩胸、深呼吸的锻炼,两周后行曲颈锻炼,每次50下,3~4次/d,严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2.5并发症的处理
2.5.1椎间盘炎椎间盘炎是腰椎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持续腰疼,震床试验阳性,即有椎间盘炎的可能。应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2.5.2下肢神经血管继发性损伤腰椎病变容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神经损伤可引起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血管损伤可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疼痛、下肢肿胀,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进行早期治疗。
腰椎手术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由于我们做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了患者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2.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的剖宫产患者120例。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7.35岁, 平均住院时间6.0d, 妊娠期中有并发症20例, 肝功能不正常10例。
1.2 抗菌药物用药方案
120例剖宫产患者术中宫腔均用甲硝唑0.5g冲洗后缝合切口, 除静脉给予抗菌药物不同外, 其他治疗基本一致。采用以下3种方案:A方案:患者无并发症、阴道检查、产前产后出血及羊水污染Ⅱ度以下、胎膜早破12h以内等潜在感染因素的。采用青霉素4800 000U Bid×4, 氨苄青霉素3.0g, Bid×4;B方案:Bl组为羊水重度污染、产前产后出血、胎膜早破12~24h、阴道检查1次者, B2组为无潜在感染因素经济条件允许的, B1组与B2组均采用头抱曲松2.0g, Bid×4;C方案:合并有子宫切口撕裂、羊膜炎、子宫蜕膜炎等盆腔炎症者以及阴道检查2次及2次以上、胎膜早破超过24h以上, 采用头抱曲松2.0g, Bid×4, 甲硝唑0.5g, Bid×4。
1.3 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根据破膜时间超过24h, 有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者均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 剂量据其体质量而变化。
1.4 统计方法
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术后病率指术后24h后体温持续2d≥38℃ (无其他原因) ;切口感染5例, 4例为腹部切口感染, C组中1例出现晚期产后出血, 彩超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经抗感染、缩宫、止血等对症治疗后治愈。A、B组之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Bl、B2三组之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比较,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可行性
正常孕妇阴道中的菌群多数为厌氧菌、少数为需氧菌它们绝大多数为正常菌群, 特别是厌氧菌对外来菌具有抗定植作用。手术能够使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失调, 术后外来菌增多,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出现机会感染。剖宫产术后宫腔有组织创伤、渗血、渗液也增加感染机会。有研究表明:预防性抗生素对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剖宫产均能减少2/3~3/4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术后发热和尿路感染也明显下降。WHO在生殖健康图书馆也向发展中国家建议:剖宫产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2 预防用药的方式
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 为使手术开始时手术部位就达到有效抗菌浓度, 多采用术前30min~2h内给予抗菌药, 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我院采取术中局部给药方式, 即清理宫腔后用甲硝唑0.5g冲洗, 尽量让宫腔余留药液, 收到较好的疗效。创口暴露于空气中及与体表相通的空腔脏器, 可能带入少量细菌。曾有研究表明宫腔菌群主要是术后阴道菌群上行所致。在手术进行的这段时间内, 局部应用甲硝唑, 其对革兰阳性及阴性厌氧菌均有作用, 局部用药可直接杀死细菌, 宫腔冲洗后药液流入阴道可抑制阴道菌群上行。
3.3 抗菌药物的选择
本文中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对仅有潜在感染因素的产妇, 术后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应用不同等级的抗菌药物无明显差异, 故建议采用较低级的抗菌药物。C组与A、B1、B2三组之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比较P<0.05, 有显著差异, 提示子宫切口撕裂、羊膜炎、子宫蜕膜炎等盆腔炎症者以及阴道检查2次及2次以上、胎膜早破超过24h以上者, 应选择较高级的抗菌药物, 有条件者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用药。
3.4 母乳喂养时间
术中应用甲硝唑由于其有效血浓度为12h, 又为局部给药, 且产后最初2~3d, 乳房充血, 初产妇于产后第3天、经产妇于产后第2天开始分泌乳汁。所以新生儿摄入的可能性极小, 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静脉滴注甲硝唑的产妇, 最好于给药后3~4h哺乳, 这样可避开母乳中甲硝唑的峰浓度, 减少新生儿经由母乳摄入的药量, 减少不良影响。
3.5 新生儿预防感染
临床根据破膜时间、羊水污染程度、有无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摘要:目的通过对12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病例分析,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的剖宫产120例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术中、术后均应用抗菌药物可使并发症减少。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必要, 建议手术前、中、后均应用, 根据孕妇的情况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杭菌药物,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路.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666-680.
[2]陈聪敏, 王文风.厌氧菌及其感染[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89:19-20.
3.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剖宫产 产妇 围术期
资料与方法
选取对象为2006年1月~2006年7月因足月妊娠入住我院产科,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00人。年龄23~28岁,根据入选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50例。术前ASA分级Ⅰ~Ⅱ,一般情况均可,无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并且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手术麻醉方式、术前焦虑评分以及怀孕周数、妊娠生理、病理方面较均衡一致,有可比性。
心理干预的方法:①术前对干预组产妇除了常规准备外,还向其提供有关手术的详细信息,并解答产妇提出的相关问题,然后指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非干预组产妇只进行常规准备。术后对两组产妇均进行跟踪随访,并针对性地对干预组产妇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②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主动深入病房访视产妇,先看病历了解一般情况,到病房后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的目的,语言温和地介绍手术室环境、周围条件,给予图片观看;讲解麻醉监测及可能听到的声音,如何禁食、禁水、用药及必要的手术体位指导,手术的简要过程,交待手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针对产妇不同的焦虑心理给予合理解释,善意劝导,真诚抚慰。③手术日,护士热情接待,与产妇一起和家属告别,让他们放心等待。进入手术室,给予产妇悉心的安慰体贴,打消其对手术室的恐惧及神秘感。术中全程陪护,最大限度地减轻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手术结束,手术室护士应安全护送产妇直到病房。④术后1天,手术室护士随访产妇,耐心而详细的解答产妇的疑问,消除产妇的误解,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解除思想顾虑,以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同时指导产妇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痛苦。
观察指标:①血压、心率的测定:分别记录产妇在病房时(基础)、入手术室初(术前即刻)、手术切皮时、切皮后30分钟、切皮后6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②记录病人术后2小时、6小时、20小时的疼痛心理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进行评定:即0分为无疼,﹤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10分为最痛。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T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的比较(见表1)。
术后疼痛评分(见表2)。
讨论
非干预组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干预组;术后2小时、6小时、20小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显示:除术后2小时无差异外,其余观察时间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整体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而且重视身心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产妇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解释,从而获得产妇的理解信任,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充分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不仅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满足产妇的真正需求,适合医学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状态,减轻应激反应程度,并能调整产妇的心理状态,增强产妇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促进产妇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江淼.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6:494~496.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四
何琳
(泰安市中心医院 骨科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9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相关知识宣教、适应性训炼、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结果
96例患者除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个月~1年,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Abstract: Purpose: To probe the effective tend and protect method of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 at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Educate with relative knowledgement, trained adaptively、do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the 96 patients before the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 surgery.After the surgery enhance the basical nursing、specif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sults: All the 96 patients healed up and left the hospital except two had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follow-up for about 3 months to a year, the result are satisfied, the caput femoris are well-behaved.Conclusions: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at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the guarantee of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ing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Keywors: artificial caput femoris replacement;perioperative period;tend and protedt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 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 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 术后护理难度大,因此, 实现医疗与护理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 对9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6例,男30例, 女66例, 年龄29~97岁,平均53.2岁。其中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9例,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36例, 股骨颈骨折41例。1.2 方法
术前行相关知识宣教、适应性训炼、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2 结果
96例患者除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诊3个月~1年,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良好。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相关知识宣教: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病人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取得的效果、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中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便于术后进行-1
[1]
预防措施:熟知脱位的易发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关键。①术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委缩,保证手术后足够的肌肉张力,降低脱位的发生率。②术后正确搬运:患者术后回病房最好3~4人搬运,分别托起患者的头、颈、躯干、下肢同时用力将患者平放于床上,搬运时注意患髋的保护以防假体滑脱。③患肢制动:术后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或外展内旋位(外展30内旋 15),不要过早进行直立活动,禁止健侧卧位,对术后关节不稳定者,适当延长制动时间。④及时应用镇痛药物,以防疼痛肌痉挛致关节脱位。⑤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⑥预防伤口感染也是防止脱位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措施。3.3人工股骨头假体柄断裂
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保护置换假体,在日常活动中选择适度运动,避免奔跑、跳跃、暴力和外伤。
3.4 疼痛与假体松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患髋疼痛率较高,文献报道为32.4%~46%[1]。
预防措施:早期预防措施:①对陈旧性患者应重视骨折后至术前这一时期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确保术前肌力强度。②无论新鲜或陈旧骨折术后均要早期合理功能锻炼。③指导患者早期术后离床活动,待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愈合,髋关节已相对稳定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以3周为宜。④指导患者术后不宜过早负重,一般术后4~6周待复查X线片后遵医嘱弃拐行走。远期预防措施:远期疼痛预防应重视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使用和加强置换关节的保护。根据我们的护理体会提出三点保护措施:①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持扛重物。②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单腿直立。③尽可能不做下蹲运动和盘腿运动。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一般在0.4%~48.4%之间[1,2,3],预防措施:①足踝的主动、被动环转运动: 20次/分钟,2分钟/次,1次/2~4小时。主动环转适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或术后疼痛较轻,患者体力较好时;被动环转适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前,患者疼痛能忍,体力较差时,由护士或他人操作。②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③腓肠肌电刺激疗法。④按医嘱应用抗凝药物。4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在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并进行适应性训练,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运,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正确体位,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290 2 用文明,徐根贤.手术并发症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24~332 3孙艳艳,田艳艳,孙运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3):164
º
°作者简介:何琳 女 1966年10月出生
山东省莱芜市人
主管护师
大学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5.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五
【摘要】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确保瘢痕子宫再次剖腹产的安全,是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护理措施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72-02
剖腹产分娩后,再次妊娠的子宫是瘢痕子宫,由于随妊娠的进展子宫逐渐增大,原手术瘢痕处组织脆弱、伸展性差,如阴道分娩再加上宫缩时宫腔压力的增加,易发生子宫破裂,所以二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因此,怎样确保瘢痕子宫再次剖腹产的安全成为了护理人员的一大关注热点问题。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均为第二胎或以上的患者,且第一胎均为剖腹产。所有患者无一例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及其它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42例)年龄为21-26岁,平均年龄为23.1±3.8岁,平均孕周为35.5±2.6周;对照组(42例)年龄为22-28岁,平均年龄为24.6±1.4岁,平均孕周为35.1±2.2周。两组年龄、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剖宫产术:
以持续硬膜外麻醉为主,进行局麻或全麻。在妊娠期或临产后,于子宫下段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在子宫下段前壁正中作横小切口,并钝性撕开约10-12cm,取出胎儿、胎盘。
1.2.2针对性护理干预
1.2.2.1术前护理:评估产妇的一般情况,测量生命体征,了解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听胎心音,进行产科检查,了解先露和宫口扩张情况,注意检查有无阴道流血等情况。
1.2.2.2 术中护理:协助摆放好产妇的体位,一般为仰卧位,对有血压下降或胎儿宫内窘迫者,可稍倾斜手术台或取侧卧位。术中密切观察产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根据情况按医嘱输液、输血,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1.2.2.3 术后护理:按一般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及产褥期产妇的护理。产妇回病房后了解手术情况,及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检查输液管、导尿管是否通畅;查看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并做好记录。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流血多者应遵医嘱给予子宫收缩剂。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组别 n 新生儿评分(分)喂养情况
母乳喂养[例(%)] 母乳喂养开始时间(h)
观察组 42 9.97±2.3* 37(88.1)* 32.4±8.5*
对照组 42 8.65±1.8 26(61.9)44.6±7.9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n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
观察组423(7.1)*0(0)*1(2.4)*
对照组4211(26.2)3(7.1)6(14.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讨论
在我国,剖宫产率平均水平达到46.5%,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自然会在产妇的肚皮和子宫上各留下一道疤痕。第一次剖腹产术后再孕的产妇,第二次分娩有80%做剖腹产,这比阴道分娩安全。但瘢痕子宫再次剖腹产存在一定风险[2],例如:1)瘢痕粘连,手术难度增加,甚至于子宫与腹壁粘连无法打开腹膜腔;2)组织解剖的改变损伤脏器,如:膀胱位置上移或下移,肠管粘连腹膜下等;3)瘢痕子宫收缩受限,易致产后大出血;4)瘢痕子宫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发生率增加,前置胎盘本身还容易引起羊水栓塞。为了降低瘢痕子宫再妊娠手术的风险性,我们在围手术期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的指征;2)加强心理疏导[3],康乐陪产,以增加其自然分娩的信心;3)对有两次剖宫产经历的孕妇,要劝其节育,避免再次妊娠[4];4)嘱患者再妊娠后定期产前检查,尤其是妊娠晚期要避免剧烈运动,若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可掉以轻心。
基于以上观点,本组以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我们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了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6.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六
关键词:开胸术,高龄患者,肺部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所选择患者中有179位男性患者,有129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70.5±11.5)岁,有198位患者有吸烟史,有158位患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发现有199位患者伴有重度肺功能减退。所做开胸手术有: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肺大疱结扎胸膜固定术、肺癌切除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食管癌根治术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一般情况下,高龄患者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力较低,开胸术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大,患者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害怕有其他并发症出现,也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配合能力。手术前,责任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得疾病的简单知识,与家属好好沟通,力求与家属一同开导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2.1.2 呼吸道管理:
(1)戒烟。若患者长期吸烟,入院后应帮助患者立即戒烟,由于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它可引起支气管末梢的痉挛,导致分泌物增多,使患者咽喉部产生刺激,引起并加重患者咳嗽,甚或导致哮喘,引起肺部感染。(2)保持口腔清洁。强调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因为口腔内的炎症可引起肺部的炎症,因此嘱患者清洁口腔每天三次,确保口腔内无感染灶。若患者伴有口腔溃疡,则更应增强患者的口腔护理意识,采用贝氏液对口腔进行护理,每天三次,并用碘甘油对溃疡处进行擦拭,加快溃疡痊愈的速度。(3)注意保暖。提高患者保暖意识,最好不要引起感冒,若患者痰量较大,则应对患者的痰量与性状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送生化室做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辅助临床用药。若患者伴有呼吸道感染,则应进行合理的抗炎治疗,并进行雾化吸入与引流,减轻炎症反应及局部水肿。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这样可以减轻术后伤口的疼痛,增加呼吸量[1]。
2.1.3 鼓励患者术后有意识的咳嗽,有效地将肺部痰液咳出,由于患
者行开胸术后创伤大,咳嗽常会导致切口处的疼痛,患者就不愿进行咳嗽、深呼吸及咳痰,这样就会导致肺部黏液增多,引起肺不张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加强心理护理:
手术后将患者送入ICU,患者对所得疾病的恐惧及迷茫,加上ICU无陪人,换了陌生的环境,患者不免又增加一些紧张。此时,应注意开导患者,让其静心养病,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2.2.2 开胸术所做的切口较大,所切断的肌纤维数量较多,而且术后
所置胸管会对肋间神经产生刺激,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剧烈疼痛,术后给予有效地镇痛可减轻患者因疼痛导致的呼吸困难[2]。
2.2.3 呼吸道管理:
(1)辅助排痰: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让患者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咳痰及变换体位,并进行有效地翻身拍背,拍背的方法为: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拍背,将手掌变为空心掌以适宜的力度进行拍击,拍背时应避开脊柱及切口处,对背部拍击五次左右,使痰液排出体外。(2)刺激咳嗽:教会患者如何做有效地咳嗽及深呼吸运动,正确方法为:吸气后屏住呼吸5s左右,然后再慢慢呼出,尽可能将气体全部呼出,第二次吸气后屏住呼吸,再用力从胸部咳出,可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轻轻拍击患者背部,让其尽量将痰液排净。手术后患者应每2h左右进行10次左右的有效咳嗽与深呼吸运动。(3)雾化吸入:手术后给予患者3d左右的α-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或沐舒坦、抗生素等常规吸入用药,可起到解痉挛、抗感染及祛痰的效果,高龄患者不同于青壮年人,雾化吸入时时间不要太长,每次的雾化吸入时间最好不要多于1min,雾化吸入量应由小到大,避免因吸入量过大而导致患者窒息。(4)吸痰:若患者术后痰量较多且较为粘稠而使痰液不容易排出,此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可进行吸痰。吸痰时工作一定要轻,选择吸管时,若患者咽喉管较窄,则应选择较细的吸管。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来进行吸痰,尽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5)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腹式呼吸,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与有效咳嗽,可促进肺扩张,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肺部的通气量[3]。
2.2.4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
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与呼吸深浅度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四肢末梢发绀及指脉氧分压下降等情况。由于患者术后害怕引起伤口的疼痛而不敢进行有效地排痰,从而导致呼吸道内残留较多的分泌物,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肺不张,这样就会引起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一旦发现患者有烦躁、呼吸频率加快、哮喘、发绀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快速建立给氧措施,进行有效地排痰。
2.2.5 术后应建议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发生肺不张等并发症,如果患者不能进行下床活动,也应让患者改变卧位。
3 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自身的肺功能就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手术创伤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便会降低。患者有吸烟史或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内粘膜及纤毛都会受到损伤,而且还会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力,术后患者排痰不彻底就会引起较多并发症,因此对高龄患者采取正确有效地呼吸道护理措施是高龄患者术后恢复肺功能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琳.探讨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及意义[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36(20):12.
[2]张明珍,李秀君,程明静,等.观察应用自控镇痛泵对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J].湖南护理杂志,2010,59(21):23.
7.断指再植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七
【关键词】离断指再植;血运观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94-01
在医学上断指再植术指的是通过手术显微器械,将患者的断指放置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其断指进行准确复位的一种手术方式。临床表明,断指患者在实施再植手术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成活的几率,同时还可以实现预期康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资料在医院与2011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手术的断指患者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12-50岁,平均年龄32岁。在这4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机器碾压28指,有6例患者切割伤13指,有40例机器绞伤21指;从离断性质来看,有16例属于不完全离断,24例属于完全离断;患者伤口断指的时间为1/2-6h。
1.2方法患者在实施断指再植手术时,首先要根据患者断指的损伤程度和位置,在做好麻醉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离断指按照清创、复位、内固定、肌腱、神经探查修复和血管吻合的步骤实施手术。
1.3结果40例断指患者在实施手术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2指由于缺血而坏死,造成了严重的挫伤,有60指成活,成活率为96.5%;成活手指的恢复情况都比较良好。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入院宣教①及时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病房,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同时介绍显微手外科基本情况。②心理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心理上都会产生不安的情绪。良好的心理护理對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外,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讲述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减轻患者在心理上的负担,使其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地进行讲解,让他们理性的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痛的勇气[1]。
2.1.2术前准备①一般不论实施什么手术,患者都是不能进水的,在这种情况下叮嘱患者术前暂禁食水,病对患者的过敏性进行观察。②彻底地清创患者的伤口,用无菌纱布包裹患者的断指,在用医用塑料袋密封之后,放置在4摄氏度的无菌容器中备用。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①手术后患者需卧床一周,病室湿度23-25,相对湿度50-60%,定时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每日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②患肢抬高制动,高于心脏10+20cm,用支架固定手术肢体,再植上方30-40cm处,用60W烤灯24h持续照射保温,术后卧位以平卧为主和定时进行健肢的体位变换。③控制探视,家属禁止在病房取烤,饮食严禁烟、酒这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为了防止便秘和血管痉挛的发生,饮食中以粗纤维、高能量和高蛋白食物为主。
在手术后的3h内,患者的断指会出现疼痛感和紧张的心情,这时的护理需给予常规术后镇痛泵,及结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如,塞来昔布1片口服,一日2-3次,镇痛达6-13h。
2.2.2血液循环观察患者在手术后,如果出现指肢张力下降和色泽变苍白,以及毛细血管反应不适的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护士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夜班护士,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动态进行密切的注视和正确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适当地采用保温,镇痛药物,防止患者出现血管痉挛的症状。
2.2.3用药护理①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剂量,低右500-1000ml均匀静滴,对患者黏膜有无出血的倾向进行密切的观察,肌注罂粟碱针30mg.每6h一次。②在术后为了可以有效地保证再植指的成活率,通过合理补液和维持血液循环来促进。
2.2.4康复护理随着患者手术后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患者的伤口会逐渐地愈合。在提高康复能力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在适当的阶段指导患者进行伤肢功能的锻炼,通过运动功能来提高患者断指的康复[2]。①在术后的1-2周,每天3h对患手的腕关节和健康手指关节实施轻度的活动。术后3周,每天3h,在一个循环渐渐和无痛情况下,通过健康指的带动对患指进行被动性的屈伸活动。术后7周,在患者断指骨折度已经基本愈合的情况下,拔出克氏针,每日3次,每次10-20min,活动手指关节,按照正常指关节活动步骤来恢复患者断指的功能。②患者在后定期的到医院做康复检查,医生适时提醒患者在饮食和日常手指功能锻炼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的再植指在一个良好的发育和康复过程中得到持续稳定的恢复。
3讨论
从本文的阐述中可以得知,对在实施断指再植手术时,要及时正确地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后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再植断指显微手外手术,作为一科精细的手术,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还需要精湛技术,医护人员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的时间,全面地提高整体素质,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27.
8.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八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对10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设计围手术期护理方案,重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环节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院,出院后无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10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出院后无并发症。结论 掌握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是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9-01
近些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恢复快、伤口创伤小,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优势,成为被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但手术会对患者产生心理、生理等各种不适,以及病后会有并发症现象发生,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的效果和康复程度起到重要作用。选取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临床效果观察,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100例患者,男患者62例,女患者38例,其中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52例,胆囊息肉48例,患者年龄28~77岁期间,平均年龄49.5岁,其中支气管患者3例、高血压患者7例,肝功能异常者5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检查及准备
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易患有支气管、慢性支气管、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肝功能异常等相关疾病。因此,探讨以下术前准备护理方法:①询问患者现病史及既往史,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在手术前要做相应指标的检查,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指标等[1]。②注意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肌肉松弛度,防止在手术中发生感染,叮嘱患者在术前12小时内要禁食,6小时内要禁水。提前用肥皂水灌肠、留置胃管,以避免胃部产生胀气。③皮肤护理:对患者进行全身各处皮肤清洁护理,尤其注意脐部的清洁。④术前准备好患者的床单位,备用相应手术后的监护设备仪,遵医嘱备好术前药物,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知识,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2.1.2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后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烦躁、恐惧及不安的心理,以免影响手术及治疗效果。探讨以下护理方法:①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病情做评估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信心,适应医院环境,排除心理担忧。②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该项手术与其他手术对比的优势,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心理。③在手术前,让患者知晓自己的手术医师,并让麻醉医师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④对患者讲解相关的护理方法,让其意识到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术前护理的重要性在于让患者在手术前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
2.2术中护理
2.2.1观察生命体征
护士密切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情况,如有异常随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2.2手术室温度控制
在手术中,手术室的适宜温度要求在25℃左右,由于患者术中体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护士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保暖防止降温,保证老年患者体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2]。
2.2.3手术中医护人员的配合
手术中医师与护理人员注意手术器械的使用,不要弄乱手术刀、手术剪,防止由于疏忽造成手术失败。
2.2.4药物的正确使用
麻醉药物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刺激很大,注意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在手术中如有意外,注意特殊药物的使用。
2.3术后护理
2.3.1基础护理
手术后的患者的恢复期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卫生,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生活物品摆放整齐,贴身衣物保持清洁干燥。
2.3.2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①监测呼吸:注意监测呼吸的变化情况,防止在睡眠中产生窒息,窒息的产生主要是术中大量吸收CO2,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过程是在CO2气腹下才能顺利完成,为防止产生高碳酸血症,以及麻醉药的影响对患者术后仍有延续,所以,应密切注意呼吸的监测。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术后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是非常重要的。③心率和血压的监测:腹腔镜胆囊手术,易产生心脏功能异常,严重心力衰竭,尤其在患者年龄较大者有显现。因此,要注意控制血压和心率的监测[3,4]。
2.3.3术后伤口及伤口疼痛的护理
2.3.3.1伤口护理
腹腔镜胆囊手术大多采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处,有引流管的伤口处理例外,对伤口的护理要特别注意,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季节,如夏季和梅雨季节,要勤换洗 衣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发现有出血且血量较多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师,协助找出出血的原因,及时救治。
2.3.3.2伤口疼痛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手术产生的疼痛主要有:腹腔镜术后疼痛、肩背部酸痛。其护理如下: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优点是切口小,所以产生的疼痛相对减轻,肩背部的酸痛主要是术后轻微产生的并发症,应及时告知患者属正常现象,消除其心理的担忧及顾虑,建议让患者平卧,捶捏患部,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2.4饮食护理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麻醉药的使用,使患者由于药物刺激,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在饮食护理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进食,或服用多潘立酮,术后慢慢过渡到普食,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以免有腹胀产生。
2.5康复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饮食禁忌辛辣、油腻,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
3结果
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患者全部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4讨论
我院医护人员经过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康复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产生了巨大成效,100例患者均痊愈,且无并发症,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注意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配合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汪宏.文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08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6):528-529.
[2]喻曙平.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58-159
[3]沈孝淑.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2010,8(12):243
9.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拟行再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孕妇, 产妇过去都进行过一次剖宫产, 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瘢痕子宫。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 对照组年龄24岁~37岁, 平均年龄 (30.1±4.7) 岁;平均孕周 (37±2.4) 周;与前一次剖宫产间隔时间1年~6年, 平均 (2.7±0.7) 年。研究组年龄23岁~37岁, 平均年龄 (30.3±4.5) 岁;平均孕周 (37±2.4) 周;与前一次剖宫产间隔时间1年~6年, 平均 (2.6±0.8) 年。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治疗
所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相同常规检查, 均未进行试产, 都由同一主刀医师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术前准备, 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前30 min做好导尿工作, 同时嘱咐产妇术前禁食, 便于术后肛门排气的顺利进行[3]。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妇新生儿和产妇的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具体如下。
1.3.1 健康宣教
护士可向产妇分发关于孕期保健的宣传册, 督促产妇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 同时向产妇讲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潜在危险性, 向其分析自然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各自的利弊, 并协助产妇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重点讲述其在围术期需注意的事项, 帮助产妇做好术前准备。
1.3.2 心理护理
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均存在一定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而这些负性心理对手术效果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责任护士需加强沟通, 针对剖宫产手术的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向产妇详细讲述, 以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认知, 缓解其紧张心理, 术前和术中给予产妇安慰和鼓励, 提高产妇治疗的配合度。
1.3.3 行为干预
①产妇护理:指导产妇自数胎动的方法, 注意观察腹痛及宫缩情况, 术前日备皮, 备皮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皮肤以保证手术可如期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导尿管插入。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无关人员流动, 手术器械需符合无菌要求,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产妇采取半卧位, 密切关注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定期进行无菌换药, 尽可能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每日采用呋喃西林擦拭外阴1~2次。②乳房护理:手术结束0.5 h即采用热毛巾擦洗乳头后让新生儿吸吮, 护士督促产妇早哺乳新生儿。每日定期排空乳汁, 如果乳房出现硬结和胀痛感, 护士需加强按摩以保证乳汁通畅, 避免乳汁淤积发生乳房感染, 如果乳头出现皲裂或溃疡症状需采取对症治疗措施。③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娩出适当擦洗后予侧卧保暖。产妇和新生儿回室后即给予早接触、早吸吮, 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
1.4 评价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4]评价2组于预前后的焦虑程度。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5]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③比较2组新生儿评分, 母乳喂养率及开始时间, 伤口感染、产褥感染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见表1。
2.2 2组母婴结局比较
研究组有42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喂养率为9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11, P<0.05) 。2组母婴结局情况见表2。
2.3 2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产妇发生切口感染3例, 产褥感染1例, 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 总发生率为8.7%;对照组产妇发生切口感染7例, 产褥感染4例, 总发生率为23.9%,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43, P<0.05) 。
3 讨论
瘢痕子宫是子宫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的病因有剖宫产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补术等, 其中剖宫产术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 越来越多的产妇因怕痛、胎儿巨大及高危妊娠等因素而选择剖宫产手术, 但该手术对产妇身体的伤害明显大于自然分娩, 特别是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首次剖宫产[6]。
目前, 大部分产妇因缺乏对分娩知识的认知而选择剖宫产。因此, 护士应重视产妇分娩前的健康宣教, 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和再次剖宫利弊的认知。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较前次剖宫产明显增多, 以出血伴贫血、产后感染为主[7], 对产妇的损害明显大于首次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 护士应使产妇了解再次剖宫产围术期的注意事项, 强化心理护理, 缓解产妇对手术安全及效果的担忧、恐惧情绪, 以提高产妇配合护理的积极性。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和抑郁,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据报道[8],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可明显增加子宫壁损伤、术后感染、腹腔粘连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 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本文手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无菌操作和外阴消毒, 使研究组产妇术后感染和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早期予以新生儿母乳喂养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概率, 提早母乳喂养的时间。
综上所述, 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提前母乳喂养时间, 有利于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蔡芬兰, 张研琳, 黄利兰, 等.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4) :1722-1724.
[2]姚巧燕, 刘春艳.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与围生期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3) :5130-5131.
[3]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 (4) :90-92.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238-241.
[5]黄宝珍, 李金华, 刘力华.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负性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6) :2504-2505.
[6]余丁凤, 林连娣, 谢秀萍.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3 (5) :516-518.
[7]邓小娟, 宋琳娜.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 2015, 36 (3) :578-579.
10.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9~71(49.54±9.69)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8~73(50.04±9.57)岁。两组患者胆结石病情分布基本平均。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接待护理。为患者准备清洁卫生的病房,保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度与通风度。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确保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事物的摄入量,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胆结石患者可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营养液的方式保证术前的营养能量供给[3](2)术中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选取一个舒适的体位,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不良手术反应或者手术耐受性差等情况时,需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尽量保留与患者的交流可以用一个微笑眼神带给患者以鼓励,并且随时传递手术顺利进行的信息。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护理技术与护理素质,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如果很难忍受手术疼痛,医护人员应当告诫手术医生适当调整手术方案或者力度。(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依然保留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4~6h考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患者血压水平稳定,可以采取斜卧位,以降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提高肠胃的蠕动速度,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缓解切口疼痛,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或进行床上主被动活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后,80例胆结石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临床治疗胆结石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胆结石患者本身受到病痛折磨,身体心理素质均受到较大影响,往往不能有效配合手术治疗;而且胆结石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手术事故。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应当注重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的作用与意义[1,2]。
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应当制定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预防与解决措施[4]。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加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才可使患者得到良好手术治疗效果,并且保障围手术期生命质量,获得更好康复[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围手术的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对比指标为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经过治疗与护理后,80例胆结石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胆结石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围手术的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姚永红,沈翠干.2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护理研究,2014,22(26):199-200.
[2]赵春丽.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9):134-135.
[3]刘玉珍.胆结石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护理研究,2014,10(31):300-301.
[4]魏秀丽,周作霞,梁径山.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护理,2012,10(8):899-900.
11.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2-02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对机体可造成一定损害;对手术和预后存在的疑虑和畏惧心理,也将消弱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外科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应用护理心理学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已被护理人员所接受和认同。自我院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以来,我科2004年共对1600余例择期、限期、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患者平均年龄在35-55岁,男性患者占55%,女性患者占45%。其中特殊、大手术约占30%,中等手术约占60%,小手术约占10%。文化程度:受过中、高等教育的约35%,初级教育的约45%,未受过教育的约20%。其中包括部队患者约20%,地方患者占80%。
2 护理措施
2.1 了解患者不良心理,評估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手术前顾虑、恐惧是病人最普遍的心理反应,是预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的一种紧张不适感,是对外界压力最为常见的情绪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恐惧、紧张、担心和忧虑。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不可避免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病人的焦虑程度达到高峰。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施行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由于焦虑带来失眠和食欲减退等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能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同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机会也会增高。产生焦虑的心理因素主要有:①手术的安全问题。如对手术的必要性不了解,对手术医师不信任,害怕麻醉不够安全,手术的不彻底或不仔细引发并发症、术后复发问题、甚至手术中丧失生命。②社会问题。担心手术后影响健康、前途、工作、家庭、经济、恋爱、子女等等;③对疼痛的畏惧。只有了解这些问题,护理人员才能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熟悉病区环境、医护人员、院区诊疗科室及医疗设施的整体布局、病区的管理制度,并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从而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畏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言行举止是息息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护患关系、心理指导。要使患者感到真诚和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说出心理话,让护理人员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及时针对性地调整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2.3 开展个性化、共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不同的疾病,面对手术可能带来的各种损伤,患者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找出原因,针对性地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信仰、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人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诊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术前留用各种管道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还可举出成功病人病例,请手术成功而已经处于康复的病人,帮助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对手术的恐慌、焦虑等不良因素,以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2.4 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4.1 术前要完善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及评估,指导患者及时正确留取各种标本,作好各种重要脏器检查。
2.4.2 改善全身情况,术后应尽可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应指导患者进行高执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增加营养;对病情危重,禁食患者可通过静脉补充高营养,必要时可输血。
2.4.3 术前各种常规准备。皮肤准备、各种皮试、胃肠道准备。各种导管的留置,镇定剂的使用等必须向病人讲解清楚,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2.4.4 术前指导戒烟、戒酒,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受凉,指导病人洗头,沐浴、修剪指甲、剪发等清洁工作、训练卧床排尿排便的习惯,作好皮肤护理。
2.4.5 术后体位的安置,引流管的护理,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并增加营养的摄入以促进切口愈合。
2.4.6 对于因手术刺激造成的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呃逆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安慰、同情病人,用和蔼的语言进行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引起不适的原因。保证病室的清洁、安静,保持体位的舒适,分散注意力,以缓解不适并积极的对症治疗,使病人明白通过治疗、护理,症状会逐渐消失的。
2.5 发挥家庭的作用。由于本身对手术的畏惧,家庭人员不理解、经济状况不好以致病人不能安心接受治疗,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从家属着手进行交流,了解家属的想法,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使他们明白生命的宝贵,以及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医生的治疗,我们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家属的支持与鼓励,使病人更快康复。
3 护理体会
3.1 效果。自我科开展心理护理以来,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
3.2 心理护理的意义。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中有着重大意义。无论医疗技术如何发展,手术成功率再高,如果不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必然达不到最佳康复的目的。有一位肠梗阻术后病人,由于切口疼痛,可留置胃管而恶心、呕吐,以至患者不敢活动,腹胀加剧,导致病人拒绝治疗,认为治疗无明显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耐心安慰鼓励他们,对他们的不适表示同情,同时仔细向病人讲述相关的疾病知识,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心理疏导,该病人开始慢慢从床上翻身,下床站立进行活动了。2天后,患者腹胀逐渐减轻,自觉下床活动,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胃管拔除,进流质。这是医疗技术、药物都无法取代的治疗效果。
12.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篇十二
1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152例, 男94例, 女58例, 年龄15~65岁, 平均年龄36.8岁。鼻窦炎和/或合并鼻息肉140例 (205侧) , 包括Ⅰ型45例, Ⅱ型63例, Ⅲ型32例[1];上颌窦囊肿12例 (19侧) 。伴有鼻中隔偏曲24例、下鼻甲肥大13例。患者均有长期鼻塞、流脓涕和/或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 入院前均曾系统接受过3周以上药物治疗而无明显改善。患者术前均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对手术恐惧和无陪护产生焦虑和孤独情绪, 护理人员要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向其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特点、手术过程。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其详细术前宣教,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 术前准备要点 (如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 以适应术后鼻腔填塞的情况) 及术中配合事项 (如局麻手术中经口呼吸, 以防潮气干扰鼻内镜镜头) ,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步骤与麻醉方式, 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解决方法。鼓励同室病友与其交流疾病相关知识, 尤其是让已顺利接受同种手术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教, 增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及依从性。我科内镜手术室位于病区内, 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还可以于术前熟悉手术室环境, 提前适应, 最大可能地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
2.1.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 检查有无手术禁忌证、视力、视野及眼球运动情况 。术前戒烟、酒,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教会患者正确滴鼻、喷鼻及鼻腔冲洗方法。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 以适应术后鼻腔填塞的需要。术前1d清洁鼻腔, 剪鼻毛, 男性剃去胡须, 去除假牙及饰品。术日晨禁饮、禁食, 执行术前医嘱。消毒整理手术室及内镜手术设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全麻术后去枕平卧6h后给予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和鼻腔引流, 以减少感染和误吸发生率。术后适量饮食有利于体力恢复和伤口修复。鼓励患者进高热量易消化的温流饮食,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饭后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 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
2.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 高血压是伤口渗血增多甚至出血的重要原因。有高血压的患者, 应密切监测血压, 遵医嘱按时给予降压药物。
2.2.3 术腔护理。
术后鼻部冷敷4~6h, 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水肿和疼痛。24h后给予间断热敷,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因鼻腔填塞, 通气受阻, 指导患者用口呼吸, 并在口唇上盖湿纱布, 以湿化呼吸道, 并保持病室清洁, 空气湿润。通常术后第2天抽出全部鼻腔填塞物, 以利鼻腔早日恢复通气, 填塞物取出后, 每天使用类固醇激素鼻喷雾剂喷鼻, 2次/d。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 冲出液初始可见较多淤血、分泌物, 甚至少许新鲜血丝, 为正常现象, 嘱患者勿紧张。告诫患者前期冲洗勿大力挤压冲洗球, 以免压力过大损伤鼻黏膜。如鼻腔黏膜肿胀, 鼻道淤血及分泌物积聚, 可先吸净鼻道淤血及分泌物, 然后进行冲洗, 处理后由于鼻腔黏膜的损伤可能再次出现少量鼻腔或口腔血性分泌物, 嘱勿擤涕及回吸鼻涕。
2.2.4 渗血的护理。
因鼻腔血管丰富, 术后24h前鼻孔内可有少量渗血, 属正常现象。若患者前鼻孔渗血量多, 或吐出大口鲜血, 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检查鼻咽部。若鼻腔填塞物脱落, 需重新填塞, 并加用止血药物。嘱患者不要吞咽, 避免引起胃部不适, 并准确估计出血量。
2.2.5 头痛的护理。
头痛是由于手术创伤、鼻腔填塞和鼻黏膜水肿所致的阻塞性头痛[2], 向患者解释鼻腔填塞的重要性和暂时性。鼻腔填塞物一般24~48h分次抽出。若鼻腔填塞物与伤口粘连, 可用复方薄荷滴鼻液湿润后取出, 避免新生上皮组织损伤, 而延迟伤口愈合。鼻腔填塞物抽出24h后用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两侧鼻腔交替冲洗, 2次/d , 以冲洗鼻腔内血痂, 减轻鼻黏膜水肿, 防止术腔粘连。
2.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由于鼻窦毗邻解剖关系复杂, 术后48h应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抽出凡士林纱条后, 要严密观察有无继发性出血及脑脊液鼻漏现象[3]。因鼻腔血管丰富, 术后24h前鼻孔内可有少量渗血, 属正常现象。若患者前鼻孔渗血量多, 或吐出大口鲜血, 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检查鼻咽部。若鼻腔填塞物脱落, 需重新填塞并通知值班医师。嘱患者不要吞咽, 避免引起胃部不适, 并准确估计出血量。若发现患者低头时有无透明液体流出, 应收集做含糖量测定, 以判明是否为脑脊液, 蝶窦手术患者尤为重视。此外还应密切注视患者有无眶周淤血、肿胀、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复视等眶纸板损伤症状。有文献报到,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早期均出现耳闷、耳闭塞感等咽鼓管阻塞症, 如不及时处理, 持久的中耳负压易造成中耳积液。因此, 术后及时抽出鼻腔填塞物, 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预防感染, 局部应用1 %呋麻液加地塞米松收缩鼻腔黏膜, 减轻水肿和渗出, 正确清理鼻腔, 恢复鼻腔通气, 使咽鼓管咽口早日开放, 确保咽鼓管功能恢复, 对缓解耳部症状、减少中耳积液发生是很关键的。
2.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及复查。交换医患双方联系方式, 定期随访以了解患者情况并予以指导, 预防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嘱患者继续鼻腔冲洗4~8周及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有助于防止术腔粘连。出院后如有鼻塞、头痛、鼻出血、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患者3个月内每半月来院做鼻腔清理, 在内镜下清理结痂, 有利于创面愈合, 避免术后粘连、复发。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滴鼻和自我护理方法, 指导患者注意鼻腔卫生, 鼻部避免碰撞, 忌用力擤鼻, 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 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 避免打喷嚏, 防止鼻腔出血。患者出院后, 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因此, 要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告知患者及家属, 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与手术本身比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出院后1 个月内每周接受随访检查, 以后酌情2~3周1次, 直至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同时交代患者加强体质锻炼, 避免感冒;注意口腔卫生, 勿用力擤鼻、挖鼻;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年, 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 未见复发, 临床效果满意, 复诊鼻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 无感染或粘连, 大多数术野上皮化。
4小结
可以说, 鼻内窥镜手术视野清晰, 结合CT 扫描能精确定位, 准确去除病变, 能减少鼻黏膜的损伤及骨质结构的破坏,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核心, 而围术期护理则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且术后随访和术腔护理是更为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持之以恒。护理人员采取上述围术期系统、规范护理方法后, 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这说明, 鼻内镜术前护理是提高治疗疗效的前提条件, 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后的随访则是提高手术成功和巩固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也是护理人员随着现代护理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通过临床观察, 大家也体会到, 规范的整体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渡过围手术期及手术期, 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改进护理措施, 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52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52例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手术, 且痊愈出院, 无严重并发。结论:良好术中配合、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随访复查对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2) :134-135.
[2]葛妤, 赵晓丽, 黄秋华.对鼻腔手术病人术后阻塞性头痛的调查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 :68-69.
13.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篇十三
【关键词】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86—02
护理风险指的是医院中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总的来说,风险在整个护理工作中都可能发生,若能及时对潜在风险加以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处理,那么便可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为了进一步探究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本文针对我院局麻眼科手术患者护理情况展开了研究,现将相关的护理风险因素、事件及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 不安全因素及风险事件
1.1 患者
眼科患者大部分都出现不同程度视力降低,一些老龄患者还伴有味觉、嗅觉及皮肤感觉等方面的迟钝,同时老年患者相应的机体功能明显下降,维持机体平衡的器官也发生功能衰竭,故而身体及姿势平衡能力不佳,极易发生坠床、跌倒及其他的意外伤害事件。
1.2 疾病
本院接待的一些老龄眼科患者往往伴有多个脏器的器质性病症,加上发病的征兆不明显且各不相同,一旦病情变化过快,而并发症较多,那么患者在等待眼科手术、术中及术后等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
1.3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存有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不足、沟通交流语言不当、不能换位思考患者的感受、未能将患者放在护理的首位等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安全感缺失,从而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事件。
1.4 责任心
责任心的缺失主要包括:1)器械与仪器等准备不到位,造成手术的难度过大或者失败;2)交接检查不足:在交接过程中,未能认真核对患者的相关手术信息,比如说眼别、术前准备、特殊情况等,故而造成护理缺陷与差错,从而引发患者的各种损伤;3)术中器械及用物清点不到位:一些医师自认为术中器械与用物遗留于眼中的概率很小,故而在物品的清点与完整性的检查过程中仅仅是走形式;4)术中用药与输液不当:用药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而输液时未能巡查而引发空气栓塞等;5)术中病人保护不当:术中未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约束,造成摔伤、坠床等事件,未能对接送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而发生意外损伤,搬運时动作过于粗暴,造成病人皮肤软组织损伤及肌肉的拉伤等[2]。
1.5 局麻
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在局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事件包括以下2个方面:1)晕厥:某些患者会因为饥饿、恐惧、疲劳、不健康、体位不良及疼痛等因素引发晕厥事件;2)一些患者在局麻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敏或者出现中毒事件。
2 护理风险的处理措施
2.1 加强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访视,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翻阅病历进行深入地了解,尤其要掌握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况。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同手术、麻醉医生提前沟通,从而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患者术前一般都会出现焦虑与担忧,故而应将手术室环境与术式告知患者,并详细介绍相应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提问,以便最大化减缓他们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掌握的情况,做好相关的各种手术准备工作,比如说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的调试与检测、抢救药械的完好情况检查等。
2.2 加强术中护理
应保障手术室的环境安全,地面要平整与干燥,而且光线要明亮与柔和,尽量将温度控制在24~26℃,而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进入手术室后要杜绝高声谈笑,在推动仪器与摆放器械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采用语调合理的语言或者有效的非语言方式同患者沟通交流,比如说触摸、紧握患者双手等方式缓解他们的紧张,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同时要对术中出现的各种反应进行观察以便最快做出回应。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比如交接查对,应根据通知单、病历及腕带进行确认,待查对无误后方能签字确认;术中器械查对时要认真清点与检查数量及完整性,若添加的物品则要及时做好记录,切口关闭前及缝合完毕后认真清点,规避物品或者异物遗留在眼中;用药的时候必须严格根据三查七对进行,同时要做好相应的病情观察,变化时要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必须做好巡查,避免输液瓶滴空引发空气栓塞。局麻手术要制定应急预案,围手术期必须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术中可以适当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而急救药物与物品要定期进行检查,尽量保持完好。坚持做好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在术前半个小时就要做好,手术的人员数量要控制,避免手术间人员走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严密监督,而相关的物品尽量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3]。病人术中要做好安全处理,其体位要妥善处理,避免肢体约束过紧及坠床等,手术完成后要协助患者下床,动作要轻缓,避免皮肤与肌肉等的损伤。
2.3 加强术后护理
应对接送车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安全性能良好,同时加强相应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协助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拖拉拽等粗暴动作,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同时对病情进行观察。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要督促护理措施的执行,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以便最大化提高护理质量的改进。
3 结语
本院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掌握相关的风险事件后,给予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处理,使得我院局麻眼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而医生与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清如,郁慧婷.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措施[J].医疗装备,2012,25(11):91-92.
[2] 郑绮华.局麻眼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3,(18):86-87.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推荐阅读:
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08-01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07-01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07-23
围手术期报告制度07-22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06-09
202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07-08
降低非指证剖宫产管理制度10-20
降低剖宫产率管理制度06-30
剖宫产后健康教育11-05
剖宫产术知情同意书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