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2024-10-25

高中生的劳动教育(共14篇)

1.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一

学业规划,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性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职业规划,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学业规划是实现职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认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看待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学会表达、调节情绪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唤醒自我生涯规划意识,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指导学生在了解初中和高中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要求的差异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态度,发掘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科学安排三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修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考、选考意愿;制订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计划,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养成正确的学习休息方式。

3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主要高校的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培养专业性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特点,丰富职业体验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学习成长目标,为专业性发展、职业倾向选择提供判断依据;在了解并掌握升学和就业所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创业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实施途径

1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可以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内容进行测试,科学地利用测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为每个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逐步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指导队伍;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影响力,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丰富指导内容;加强学生个别咨询,建设专门的咨询场所,完善学生表达和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2

开发内容丰富的生涯规划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高一阶段起开设高中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开发合理的课程纲要和校本化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加强学科渗透,学校应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通过对本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和职业对应等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制定生涯规划;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以生涯探索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撰写实践体会和报告。

3

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学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结合学业基础,详细制订高中三年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地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统筹安排三年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制订和梳理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增加学生执行有效性;收集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划,并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袋,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从而为下一步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

4

探索学生生涯体验的多种途径

学校主动利用家长、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等资源,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举办各项专题讲座;建立学生生涯规划体验基地,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基地、博物馆、科技馆、高校、职业高中、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帮助学生多渠道了解和体验不同专业和职业特点,为选择专业和职业提供判断依据;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班会、校园广播、校内杂志等多途径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鼓励学生组建具有生涯体验性质的社团,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

保障措施

1

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领导。

省教育厅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增设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指导组,聘请高校、教研、高中生涯规划教师研究制定各项制度,指导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规划与指导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协调各部门工作,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

2

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配备、培养和培训工作,积极聘请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专业人员为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要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提供通道,完善生涯规划教师序列。要积极开拓生涯规划体验场所,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生涯体验基地群。要完善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一站式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3

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和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系统要加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蹲点研究帮助学校开发开设符合本校实际的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培育与推广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优秀典型,引导学校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档案管理和追踪,以大数据模式分析和管理学生生涯规划档案。

4

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督促和检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督促所辖普通高中探索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检查学校的相关制度、管理机构、特色课程和实践体验基地的落实情况。要完善定期检查制度,通过查阅资料、听常态课、参与活动及师生、家长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成果和问题,建立检查、总结、评价、反馈、改进等长效机制。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杭州第十四中学是怎样开展生涯教育的?

学校开设选修走班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涯规划。

学校从20xx年开始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学生必备的教学计划,每届高一新生入校后,都要接受一堂特殊的“入学第一课”——自我潜能测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量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引入“哈佛职业规划”教材,积极进行本土化的校本开发和实施,杭十四中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整个高一年级进行选课走班学习。

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生涯规划从励志教育做起。

学校利用班会课、早读课、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校邀请了浙江大学组织部部长金海燕教授为同学们交流生涯的选择,告诉同学们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自己踏实的学风;学校邀请了复旦大学的赵文庆教授则用“自强不息人生路”来鼓励同学们敢闯敢干敢于梦想。而“砥砺前行,追求梦想”等班会课,更是让学生对如何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找到了明确行动的方向。

学会选择,了解前沿,生涯规划与学业兴趣选择相结合。

学校也开设开发的与学生潜能相匹配的选修课程有近200门,其中“生物学家之路”“慧眼识植物”“作物生理与栽培”“平面媒体与艺术设计”等不少选修课程已经成为了省、市级的精品课程。丰富多样且前沿的选修课程极大地满足了杭十四中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的能力兴趣得以发展延伸。可以说,每一名学生都从学校丰富的选修课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资质性向”的选修课,为将来的人生规划找到了初步的兴趣目标。

走进社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不断体验参与。

走进社会职业体验活动是同学们感受职业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为此,有的同学走进了医院,体验做医生的酸甜苦辣;有的走进了大学,感受做老师的那份耐心和爱心;有的同学走进房地产公司,体验做建筑设计的辛苦和付出……通过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职业体验活动,使同学们对职业的本质和需要拥有的个人素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理性选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借力”学哥学姐,生涯规划贴近学生。

来自浙江大学的四位学哥学姐为十四中的学弟学妹分享了各自的人生成长。浙江大学电力经济与信息的研究生楼贤嗣学哥、浙江大学数学系统计学专业的刘奕含学哥、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的潘航学哥、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林如诗学姐分别就自己的专业和人生的成长与同学们做了深入的分享。而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林如诗学姐还为高二的两个文科班同学带来了她精彩的演讲。

康桥校区的四位学哥学姐均为杭十四中康桥校区艺术班第一届毕业生,他们就自己所在的大学和专业做介绍,向在校将要艺考的同学分享了自己所在专业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课程、就业途径,大学的学习体会以及高中的学习经验,这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的梦想,坚定了为之而努力的决心!

家校合力,生涯规划 “亲密接触”社会职业。

学校充分借力家长,通过“家校合力”的方式,开展了“家校互联、走近职业”的活动,帮助十四中的学生了解职业。做工程师、医生、法官、警察、教师、创业公司总经理等工作的各位家长就工作内容、薪酬水平、工作前景等方面给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示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同时也向同学们介绍了要进入这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为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业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生涯规划“请进来,走出去”,与大学面对面。

学校不仅邀请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教授前来给同学们讲座,还组织了学生来到浙江大学,深入学校一线,了解学校的环境、人文、历史,听取专业教师的讲座,与学哥学姐互动交流。推开大学的门,感受大学扑面而来的气息,使同学们内心充满人生的无限向往。

激发渴望与梦想,带着梦想前行。在梦想的舞台上,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勇于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这是这一代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相信通过学校打造的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一定会让十四中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而本轮的新课改也一定会让十四中的孩子们怀揣理想,走向卓越!

2.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二

物质上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富有。虽然我们的电视频道从过去几个、十几个, 到现在的一百多个。饭后可供享受的“精神粮食”也是越来越多。饭后从激情的“中央5台的体育频道”到“各个地方台”都要轮流走上一遍。真让他说出看了个之所以然, 一拍脑子, 似乎什么也没有。朋友间的小聚会, 也成了暗地里叫劲的见面。每个人都挖空心思, 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名牌标志的logo秀”。见面后, 虽然自我感觉得意洋洋还要装得特别随意和不着痕迹, 似乎总要体现出一种比别人强的优越感。而最要命的是见面后谈话, 让旁人听简直庸俗不堪。家长里短的内容算是高尚, 大部分谈话都与钱有关, 并且那种走寻常路线挣钱的方式已无法得到众人的共鸣, 如何一夜暴富成为最为热议的话题。顺带杂夹着不时的“噱头”和“脱口而出”的脏话, 便构成了当今社会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次小型聚会。

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和“务实化”, 让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也很受冲击。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 是随于社会的。当整个社会开始浮躁化, 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为高中生, 刚刚接触社会, 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建立。这个年龄在人的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古有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而我常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要让你们在这个年龄上高中, 拼高三?因为你们这个年龄的精力、体力是最好的。就像一棵小树一样, 虽然瘦小, 却从内到外透出一种勃勃的生机。”每次说到这话时, 学生都会微笑看着我。他们年轻的脸庞总是散发着一种朝气, 让我从心底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每当这时候, 我总会想起那种老话“人之初, 性本善”。而在有的时候, 看到有些穿校服的学生带着社会的坏习气, 游走在大街上。我总在与他们擦肩而过后, 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叹道:“这真的是学生吗?”那种冷漠, 那种淡然, 那种愤世的神情, 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高中生对生活的热情。于是, 我常常在想:“有什么动力, 能保持一个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我问过很多人, 也和不同身份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不过, 答案最后还是被我找到了, 是“理想。”

在这个耻谈理想的时代, 人们开始“拒绝理想”。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刚从监狱里放出来。”可是我们却羞于说:“我有理想。”连中学生的作文, 也透着玩世不恭的痞子味, 并名正言顺更名为“新概念作文”。这让做传统教育的我们情何以堪。

我承认, 现代的社会已经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 各种思想和流派杂夹在其中。我们接受并且包容这些文化。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 他也可以是一种开放式的姿态或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在传统教育中, 重要的一课就是谈“理想”。做一个积极的, 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不管是来自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好莱坞式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还是小资们的最爱, 小清新电影的鼻祖浪漫之都的法国。主人公, 总会在徘徊和迷茫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并最终找到希望之路。而理想, 正是支撑这一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谈“理想”成为我每年第一堂课的重要内容。

第一, 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虽然这件事不难, 但是刚开始, 大家表现得都很迷悯。因为, 这个时候很多高中生的父母已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理想对于他们来说, 已经是过眼云烟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既不想“提”也不想“谈”自己的理想。因为生活已经让他们变得麻木。如何让他们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孩子的理想也是一种很困难的事。他们中会出现两种极端的人, 一种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失败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成为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另一种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理想成功了, 成天和孩子说“我年轻时如何如何……”引起学生反感, 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客观和正确地引导孩子的“理想”, 也是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所说的话。因为教育不一个人的责任, 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的理想都是考一本。这是一种“过于务实”并且“不现实”的态度。而是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想”。通过一番话教育, 很多同学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第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在小的时候很容易判断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并且能脱口而出, 不加掩饰。现在想想, 那是属于孩子的幸福。伴随着年龄的成长, 我们却发现判读“好”和“坏”越来越困难。社会就像一个麻辣火锅, 谁也摆脱不了他的“辣”味。没有绝对的“好”, 也没有绝对的“坏”。高中生本身的判读能力有限, 很容易陷入思想怪圈, 无法自拔。而我教给他们一种办法, 就是跟着自己的“心”走, 不要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要妨碍他人。就像上课说话, 就讲话而言, 也可能是有价值的谈话。但是, 放在课堂这个环境就显得不合适, 并且, 妨碍到了别人, 这就是不对的。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只要他是积极的, 向上的, 并且在为之努力, 这种行为本身就应该得到尊重。学会尊重别人的理想是起码的道德观。

第三, 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理想。当每个学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 他都会拥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就近的, 也可以是长远, 也可能是变化的, 这都没有关系, 只要适合自己就好。我们今后的人生轨迹其实一直沿着这个“理想之路”在行走。有的时候, 可能路线会很吻合;有时候, 路线也会出现偏离。但是, 没有关系, 只要理想还在, 总会朝着方向不计成败地前进,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当他们上到高三快结束时, 我将他们当年写给我关于理想的纸条发给他们时, 大家才唏嘘感叹其实自己一直没有走远。

在这个理想失落的年代, 让我们重建理想吧!危机也罢, 困惑也罢———这一切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属于中国当代教育的。他出现在特定的时期, 特定的年代。他就这样淡然地走到我们面前。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所要做的, 就是要摆脱困境, 走向未来。重新塑造有理想的高中生, 重塑民族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3.高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三

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即需要明确什么是“恩”,哪些是感恩对象。作为高中生,要深刻地知道,要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感恩,是感恩情感,即对别人恩惠的正面情感体验;广义的感恩,是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内的综合体,感恩情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我们这里对高中生所进行的感恩教育就是指狭义的感恩,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言行之中感恩。

一、高中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中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不到位。高中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主要是在感恩教育的认识上缺乏,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感恩对自己的意义和作用。第二,感恩行为欠缺。学校在实施感恩教育方面频率不高、方法不多、开展的活动较少,因而效果不明显。造成以上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教育的极端功利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人际交往功利化,感恩意识匮乏。大多数的学生认识不到感恩教育,不会感恩,更是不知道如何去感恩,所以,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去适当的引导,科学的指导,并开展实践活动。

二、高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

(一)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高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首先就表现在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应该具备一定的持续性,才能保障其效果。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时候,我定期地开展以感恩为主的教育活动,并付诸于实践活动。由于社会现实和高中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现实对班主任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坚持每周六晚上在班里给同学们上思想课,防范可能出现的极端恶性事故,与此同时,我也会坚持对每个同学的思想动态教育。针对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聊一聊天,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的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谦虚地俯下身去,从最基础最细碎的地方做起,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感恩教育对其一生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修养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创新感恩教育方式

要有效开展高中生感恩教育,需要努力创新感恩教育方式。创新感恩教育方式,不仅包括创新感恩教育内容的方式,而且还包括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例如,我会利用《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读物对学生加以熏陶,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亲子互动”活动,在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感恩教育活动,而且也会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感受得更加深刻。同时,我尝试着把班级的管理重心放置在感恩活动上,定期组织观看感恩事迹视频,定期学习劳动模范榜样,使学生高效地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高中生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把家庭和学校结合起来

高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最终还体现在把家庭和学校结合起来。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引导,而且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相配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不仅是学校的义务,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会要求学生的家长,尽可能多关心孩子,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类的活动。例如,家长带孩子去田野间体验各种农村生活,感受农民的不易,珍惜粮食,从而提升学生对感恩活动的进一步认知。此外,我还会开展一些亲子类感恩的活动,如“感恩点滴”,让学生大声说出对爸爸妈妈的爱等活动;要求家长来学校与学生一起完成,感恩自己的爸妈,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他们的辛苦,利用实践活动,增进亲情,感恩父母,从而让学生了解感恩,做一个真正的懂得感恩的人。

综上所述,感恩作为高中学生应有的素质和品质,对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高中班主任应该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高中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学生感恩教育,创建各种感恩活动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具有感恩品质,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4.高中生爱的教育阅读心得 篇四

《爱的教育》由意大利作家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小学四年级男孩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塑造一个个渺小,而不凡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的情感,整篇文章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善与恶,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有许多的故事令我感动,但最让我感动的是——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他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5.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篇五

(夏善清,宣城市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和翻阅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结合所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对如何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素质提升、价值观念巨变、学习竞争激烈、社会生存空间拥挤等社会现状难免会引发学生的种种困惑和心理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若无法及时调节,便可能转变为心理健康问题并表现出来。有数据显示,在我国,约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在高中生中,这一比例更高。研究发现,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强迫、偏执、忧郁、敌对,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另有许多研究报道显示,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维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挑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顾名思义,心理健康指的就是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完满、适应的状态。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个人具有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充满活力,并能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社会功能。国内外学者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负面情绪较少,能体验到幸福感;二是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

二、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许多个性特征对于高中生以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高中生虽大多已度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但由于他们面临着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这两大压力,内心的冲突和压力感依然存在。未来发展与升学压力之间的冲突,追求独立与现实挫折之间的冲突,同伴需求与孤独之间的冲突,社会、家庭期望与自身表现之间的冲突等等,都可能因未被及时调节而超出其承受能力,从而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其出现情绪或行为障碍。因此,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关注。

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健康不仅关系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前进与社会的繁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可见,关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其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又与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基础。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的高度重视。众多学校纷纷开始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或是进一步扩大心理教师的队伍。笔者所在宣城二中与2007年始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现以数年来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背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概况

我校自07年起,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指导,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应高中生心理需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测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心理特点;每月定期刊印学生心理小报,以心理故事、趣味心理测验、心理小贴士等形式来普及心理知识;专门设置了学校“心理宣传栏”,将高中生们常见、典型的困惑和问题以心理海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给以答案;利用学校广播站,开设心理FM频道,每天为学生传递心理能量。在全校营造了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讲座、咨询活动,及时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针对高三学生的考前焦虑,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与高三级部协作,于5月份开展了一个考前心理加油周活动,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心态、典型困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现场教授压力缓解技巧,帮助学生调节迎考心态,并制作高考心理资料供学生自由取阅。再如,针对感恩意识普遍不强的现象,学校请来心理专家与广大师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让家长了解如何教出感恩的孩子。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结合我校自身的工作状况及周围其它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当前的高中心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

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看,不少学校仍存在“说起来挺重要,做起来变次要”的现象,重视对严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事后处理,轻对群体事先心理预防的倾向。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急救包”,重处理轻预防的现象,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长效性认识不足的表现。要做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全面化的理念,从重点关注心理问题学生转换为普及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不全面

大多高中虽已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但仅靠心理教师是无法真正做好这项工作的,因为这部分人员的数量有限,无法接触全体学生,更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掌握。目前,一些高中也开始重视培养心理班主任,并建设心理社团,发挥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但离广大高中生知道、认识、了解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非常繁重,因而高中心理健康活动应该要缓解压力而非增添负担,尽量做到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寓教于乐。但是,目前的很多活动都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有些活动虽然开展了,但仍然以理论教育为主,不能深入到学生心中。

四、优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靠心理教师,更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要把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心理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都发挥起来,构建成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应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心理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创造条件让专兼职心理教师参与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以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增进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了解,并培养其助人、自助的能力;将心

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心理教育的课程资源,由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幸福课;在各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教会他们识别心理问题的方法,提升其维护同学心理健康的使命感。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从学校领导到教师,班主任,再到心理委员,学生本人。目前,大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校-班二级心理网络,而鉴于部分高中生已开始住校,在寝室待得时间较多,可以向下增设寝室层面,形成校-班-寝室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深入寝室。例如,可在各寝室设立一名心理互助员,一方面及时关注和汇报本寝室同学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应对心理互助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发现、培训家教骨干,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之中。

(三)构建高中生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重预防,而非重治疗。因此,形成一套高中生心理干预办法,相当重要。从学生心理普查、筛选,到进行心理干预并追踪其后续发展,这样一套系统化的干预办法,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不适。从部分已实施此办法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果看,这一长效机制效果明显。

1.早期预警。新生入学后即可开展心理普查,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并培训其关注同学心理状况,这一工作使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成为可能。对于被认为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可安排面谈,评估是否确实存在心理问题,若有,则进行相应辅导并将其录入到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并提醒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同学进行关注。

2.中期干预。对于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中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采取相应的辅导或转介治疗等,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在保护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及时向学校报告情况。

3.后期跟踪。危机化解后,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有一个恢复期。在此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定期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追踪,并帮其应用新的方式来独立解决问题。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首先要让它吸引学生,因而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生动有趣,相当值得关注。从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看,开展现场心理

知识宣传、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影视展播、发放心理书籍、组办团体辅导活动及心理工作坊等形式,都广受师生欢迎,对于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很有裨益。同时,学校和班级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渗透教育。要注意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总体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

【参考文献】

6.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六

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是通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出来的。高中生正处于性格以及行为举止发展塑造的阶段,他们的身心都不成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引,为其塑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举止。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现代的高中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宠爱的偏多使他们存在着怕苦怕累的心理,不能够面对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甚至是有一点点的失败都会被他们自己无限放大,导致他们出现自卑的心理,在行事做人方面有的高傲不可一世,有的自卑受不起一点指责,稍有不当的地方就会出现学生过激的行为。

通过高中心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指导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应对,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高中生的行为表现是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而真正对他们行为表现有影响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行为举止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高中生出现人格以及道德方面的缺失,对高中生的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健全等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偏离社会的正确发展轨迹。从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塑造,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高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7.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分析 篇七

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看待、衡量事物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与尺度。学生掌握了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就易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就易于成长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在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上,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和教学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一定的价值观教育,其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程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中的讲解灌输、示范引领、纪律奖惩、经典阅读、讨论碰撞、感悟体验等。在这些途径和方法中,我们既要继承某些优秀传统,又要摒弃其中一些落后的东西;既要突出教师的权威和作用,又要反对教师的“独裁”。同时我们还要摒弃价值中立的做法,明确将公认的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要反对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主义,强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引行动。

一、通过课程教学传授价值观

随着知识中心主义和价值多元化的盛行,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生态日趋恶劣。人们反思种种青少年问题和社会困境,又认识到知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和不可分割,在经历了价值多元、“价值中立”的思潮后,重新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类共同价值如平等真诚、宽容理解、感恩敬畏、爱心怜悯、关爱同情、公平正义、责任感等的灌输教育。而在当下学科教学占据了学校教育时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学科教学价值,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静态价值因素,积极研究、开发教学过程中学科的动态价值,无疑对推动和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大有裨益。

学校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要向他们传递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教学(主要是学科课程教学)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1]

因此,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对此笔者曾有专文论述,[2]在此不再赘述。

二、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进行价值观教育

教育是一种导向,但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过进步、文明、健康的生活,这样才能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事务,不管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至少是亲切的、有生气的。与此相反,空洞的讲学容易变得冷漠和死板,变得抽象和书生气。而付诸实践的知识则容易被转化为品性,这种知识由于它包含在紧迫的日常事务之中而具有深刻的意义。[3]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就起着巨大作用。

在价值观教育中,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价值观形成的实践机会,而校园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好的实践机会。学校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和践行自律与自爱、合作与团队精神、尊重与责任感、归属感与奉献精神等道德价值。在许多情况下,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实践和运用共识性价值,发展学生良好的品格特质。[4]所以,校园中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个性完善。这些活动形式有典礼和仪式(如颁奖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学校服务(如教室和学校的日常杂务、校园执勤、图书馆服务、食堂帮厨等)、社团活动、体育及艺术活动等。下面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1. 升旗仪式和校班会课

升旗仪式和班会课是当前学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场所,在这样的场合开展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容易受到感染;升旗仪式和校班会课都是集体教育,听众多,教育成本较低;由于其场合特殊,易产生影响力,教育效果比较好。

2.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力量。校园文化通过学校的历史传统,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人文、科学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坚定信念、陶冶情操、开阔胸襟、启发智慧、健康身心,而这些都是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要引导学生过进步、文明、健康的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能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的各种学生社团,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效。社团中活跃着的大量学生都是抱着接近梦想和实践梦想的信念而来,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抱有非常高的热情,而在社团的活动中,学生也能够有很大的收获。学校提供平台让学生实践和体会,在价值观教育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4. 校外社会实践

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实践活动既是价值观外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为此,学校应策划组织大量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如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

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觉到理性,通过模仿榜样的具体言行,逐步升华到对价值观的整体把握。校园日常生活中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最终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提供可能。因此,致力于学生校园日常生活中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研究与设计,是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学校的存在不只是使学生变得聪明这么简单,我们还要让他们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品质。”教和学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过程,教学在本质上是具有道德性质的。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道德教育,而任何教学只要是真正的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亦即必定是以意志陶冶为目的的。这就是赫尔巴特有名的“教育性教学”说。教师会把自己的价值取向表现在教育中,并影响学生,所以无论何种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价值因素,即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师难以避免用某种方式传授价值观。因此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不是要不要教的问题,而是怎样教最好。教师是道德行为人,他们要么公开宣扬某种价值观,要么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会是价值中立的,始终需要考虑角色定位、存在方式等基本问题。英国道德教育专家泰勒1996年的研究曾指出,“价值观教育得以实现的形式方面,比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本身更为重要,事情怎么说的、做的,要比说了、做了一些什么更有影响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教师本身是否尊奉并践行着诸如平等、尊重、公正等价值观,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都显性或隐性地传递着一定的价值。教师虽然不是圣人、完人,但教师一定要求善、向善。当一个人成为教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随心所欲的自由。[5]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外,更要引导学生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应当承担起价值引领的职责,并将其作为重要的道德责任。教师的道德责任决定其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价值中立的人,而应该是引领价值生成的人。为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不但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在当今社会观念多样、价值取向多元,在社会生活诱惑良多的时代背景下,这项工作更加具有紧迫性。因为这不但关系到学校办学育人的方向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更直接影响到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四、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开展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教育还应注意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作。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认为,“新式价值教育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学校和社区应当共同努力,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他主张“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协作”。[1]学校应积极深入家长当中开展工作,以便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提倡的价值观及学校所建议的传递价值观的策略与方法。此外,学校还可以争取政府机关、社区街道、社会团体、青年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帮助,为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社会支持。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具体的协作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当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6][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张来春.学科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龙一平,沈绍睿.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6).

8.高中生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八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二、人际关系方面

(1)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2)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三、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绪严重。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

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2)性困扰频繁。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四、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的观念。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2)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9.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九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高中生”。

我们正值花季,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诸如此类的事件我们通过各种媒体也有所耳闻,比如:有的同学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不听老师的教育,爱小偷小摸,小到拿别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大到偷钱甚至打架等等,总之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有了许多劣迹。当走出校园后,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到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而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年龄就开始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着我们,如果没有自制力要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对我们的成长就极为不利,大家都知道有许多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直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它是规范学生们行为,提高学生们素质的最好的教材,如果能完完全全按照《守则》和《规范》〉来做,就一定是一位好的学

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大有用处的栋梁之材。

二、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都知道,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也是我们的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各班举办一次以“法律在我身边”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唤起每位同学的法律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无时不在。

总之,作为学生,学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

1、学法、懂法、守法、不违法、不犯法。

2、知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一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平安、健康、幸福地生活。

10.高中老师的教育故事 篇十

第一个早读,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对我说:“老师,xx又被年级组批评了了,他昨天晚自习玩手机。”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xx:“昨天,你怎么回事?”他高高地抬着头,脸一点儿也不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我看时间呢!”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已经因为被批评了几次了,为此,我没少教育过他,可丝毫不见成效,他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他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他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他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感到气愤,但是,只要我提醒他:“xx,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能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遵守纪律,遵守纪律了,他就能认真学习,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天,刚上课,我就表扬他:“同学们,快看xx,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等上午吃饭时,我发现一句话也没说,吃完饭我又及时表扬了他。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吃饭时也不再说话,真是进步不少。

11.浅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也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其需要入手。那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满足哪些需要呢?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认知的需要、劳动的需要和道德精神的需要。因此,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制定思想政治课堂的三维目标,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准确设定和达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满足学生认知需要

学生形成一种思想观念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这些认识进行整合和辨别来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外化成外在的行为。学生在对外来的事物进行辨别和选择的时候就产生了认知需要,那么怎样满足学生的这种认知需要呢?总的来说,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有两点:一是知识内容,二是德育内容。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就必须依靠知识目标的指导来进行。

根据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来看,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但他们对外在世界的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方法还很片面,他们是独立与依赖共存的个体。我们从教材的知识内容来看,必修一《经濟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经济领域的常识制定,旨在满足学生认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必修二《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主要围绕政治领域的常识制定,旨在指导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文化领域的常识制定,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我们国家先进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内容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选择性,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德育性,又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适度把握和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满足学生劳动需要

高中生的能力形成总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而教师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来实现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必须紧紧围绕着思想政治教学的能力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外化就是指在其思想对外界做出的行为表现,所以正确地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能力目标进行制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满足学生的劳动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制定能力目标应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这一角度,使该能力目标具有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然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的情况制定目标,使该能力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后也要全面地科学地制定能力目标,做到能力目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正确树立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满足学生的道德精神需要教师对高中生的培养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情感道德的升华。一般来讲,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是物质需要,二是精神需要。学生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同时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皈依,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应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必修一的《经济生活》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经济领域的知识,通过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来培养高中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必修二的《政治生活》课程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政治领域的知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来培养高中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修三的《文化生活》则是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和文化领域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文化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文化事业并正确地对待世界各族文化。必修四的《生活与哲学》课程则是指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应紧密围绕这些内容来制定。

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课堂实践中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南针,” 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提示教师教学,调控教学活动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所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教师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之所以出现这些偏差就是因为他们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常见的是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注重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能力的提高,就致使学生高分低能,导致了教育的悲剧的发生。那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1.教师提高认识和分析事物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直接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分析教学内容的能力,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能力。

2.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思想政治课堂,因此就需要学校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

3.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新时期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相应的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更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更多地考虑他们的需要。

12.高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十二

我担任高中班主任多年,与学生接触较多。我遇到的许多事情,让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当前教育的缺失,那就是缺乏对高中学生必要的性教育。

记得我们读初中那个时候,有一门课叫《生理卫生》,由生物老师授课。但老师总是跳过与人体生殖器有关的内容。不过,班主任会分别召开男、女生会议,请女老师给女生讲青春期相关知识,请男老师给男生讲。虽然遮遮掩掩,弄得神神秘秘,可总归没有回避问题,使我们对性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了解。

现在连《生理卫生》这门课程都没有了!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可从上到下的考评标准还是“唯分数论”。特别是高中教育,上级、家长、社会关心的都是“一本率”,老师的眼睛也只好紧紧盯住“一本率”,哪还有时间去关心学生青春期的“性迷惘”!可是,我们能回避得了吗?

常听老师们在办公室谈起某个学生时这样评价:“李某思想最‘黄’了。”或者“张某最下流了”。每当这种时候,我就有点可怜学生:这不全是他们的错,也有我们性教育缺失的责任!学生得不到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就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而多数是非正常渠道。高中生的性生理已经成熟,性意识已经觉醒,可性心理还不成熟。面对青春期的骚动,自制力强的同学可以自我压抑,而自制力弱的同学就会通过一些看似下流的言行来宣泄。

刚从教时,有一次我讲到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就听到学生在下面偷笑。我很不解,难道我哪里讲错了?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就有学生低声提示我:“坐爱,坐爱!”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就说:“有什么好笑的?坐,就是‘因为’的意思。坐爱,就是因为喜爱......”我话没说完,全班哄堂大笑。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笑的是谐音“做爱”。在以后的教学中,为防尴尬,我都尽量避免讲到这句诗,可类似的情况在教学中是无法完全回避的。

有一次我讲试题,是清代黄景仁的《绮怀》,开头一句是“几回花下坐吹箫”。我才读了诗句,就有男生在下面笑,还有比较“二”的男生大声重复“吹箫、吹箫”。有了前车之鉴,我只好装作没听见,继续讲解。

还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安静的教室里突然想起异常的声音,伴随着低声怪笑。我当时正在讲桌前备课,闻声抬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一个白色避孕套被吹成一个大气球,被几个男生传来传去。我很气愤,又不能明说,就警告说:“趁早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收好,不然后果自负!”听我这样说,就没人好意思再去碰那东西了,那东西落在二、三组之间的过道上也没人去捡。

类似的事情很多,老师们几乎都会碰到。有时查收到男生手机,网页未及关闭,上面的内容简直不堪入目。有的男生经常在班里讲黄色笑话,引起大家哄笑。校园里不时看得到一对对小情侣手牵手,有的甚至在教室里就搂抱亲吻。有的学校甚至发生过更严重的事情,比如女生留宿于男生宿舍,比如女生怀孕了不得不休学。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光骂学生“下流”“无耻”“龌龊”,不能一味责怪他们“道德败坏”;我们应该反思:在性教育这块,作为家长、学校、社会,我们应不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该怎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无可否认,较之初中生,高中生有了更强的性意识,更容易产生性冲动和性焦虑。如果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高中生由性意识觉醒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就会增多,而他们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专家认为,应该让青少年通过正常渠道掌握性知识。实际上,青少年也有获得性知识的需要。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教育呢?首先,家长的性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无师自通论”“封闭保险论”“性教育黄色论”都是错误的。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健康的性教育阵地如果没有被正确的思想和知识占领,那么淫秽的思想、黄色的东西就会占了上风。

除了家庭以外,学校该怎么做呢?在学校进行性教育,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其次,性风度的培养,性审美的培养,性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因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而更利于教学。

健康的性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参与。现在的手机、电脑可以查到任何色情资讯或影像产品;就是普通电视节目和无处不在的商业广告,也经常有男女亲昵的镜头和夸张的性气氛及关于情爱的对话或笑话,这些会潜移默化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健康。因此,健康的性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共同净化孩子成长的空间。

13.高中新生的思想教育 篇十三

——浅析对高中新生的思想教育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 李伟

新学年开始,新生入校,新班主任上任,如何对新的班级体进行组织和管理成为每一位新老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如果将班级管理同心理学结合起来,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学校,同一班级进行学习,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特别陌生,如何去适应这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他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此时,由于学生们对于周围情况的陌生感,导致在此阶段学生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思想波动性较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不能正确取舍一些外来信息,且可塑性极强。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学初期,面对一个陌生的集体,对同学和老师都不熟悉,都会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所以,开学初期班级纪律表面看来较为稳定。但同时也是班级问题产生的一个萌芽阶段,忽略对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能会导致后期班级管理上的被动。

新生入校后,往往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熟悉校园,熟悉校园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己亲身体会,另一种便是从他人言语中获取。而第二种方式的获取途径一般来自社会言论和同校高年级学生的谈论。但不管是社会的还是学生的言论,由于高中生还未完全具有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能对他人的言论进行取舍,反而会先入为主,对自己即将生活三年的新环境产生一种偏差。有感与此,在开学初期班主任就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他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方法如:在第一天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校园,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近些年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骄人成绩,使学生产生一种荣誉感,有效避免外界不良信息的侵蚀,并且可以借此机会融洽师生关系,熟悉学生情况。

二、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纵观我校新生状况,我发现高一新生在入校后半个月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状况。不知道自己一天应做哪些事情,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极有可能在此时滋生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此时,班主任如不加以引导教育,可能会为后期班级管理埋下祸因。

班主任应选择一适当时机召开一主题班会,而且这一时机宜早不宜迟,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因为新学期刚开始,新学生对新老师还不了解,希望能遇到好的老师,会认真的听。即是有个别学生已经产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但也希望遇到一个与以前不同的,能够理解尊重自己的老师,所以也会认真的听。班主任在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借机向学生宣传他们的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引导学生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到这一新的学习氛围中。

三、找准立足点,进行角色转换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新生,还未完全脱离初中生的稚气。虽然在身份上以从一名初中生转换成为高中生,但从心理的角度看,他们还未成为真正的高中生,并未完全融入高中的生活。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多,身心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世界观初步形成。而高一时期则是这一转型的关键时刻,学生的各方面可塑性极强,班主任应抓好这一良好机遇,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帮助他们找准立足点,进行角色转换,塑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高中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多,而且完全放给学生,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自修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一天的学习效果。有计划的安排是必要的,要在有条理的轻松中体现学习的充实,而不是在混乱的忙碌中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要摆脱过去成绩对自己的影响,过去的总归过去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学会欣赏自己,坚信在一个新的起点,不到最后时刻谁都可能成为赢家。无须把目标定得过高,学会把目标支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也就在稳步中获得了长足进步

四、树立集体荣誉感,明确集体生活的道德原则

在新生入学后,同学之间由于相互了解不深,还未形成一种很强的班级凝聚力,开始还只有小团体或个人意识,根本没有形成集体观念。这种小团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发展下去,对于形成一个稳定的班级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没有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为重,一旦当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跳起来抵抗,人人如此,个个效仿,这个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不成其为一个班级,那么班级工作就无从着手了。

但这个时候同时也是建立新的班集体的最佳时期。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的组织,搞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建立班级体的荣誉感。把培养班集体荣誉感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时时、事事都注意把培养班集体荣誉感放在首位,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切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班级荣誉感。如利用学校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强化。较强的班级荣誉感一旦形成,班级内就会出现热情正直善良的学生骨干,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人人出力,个个献策就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有战斗力的集体、积极向上的集体,那么班级的其它工作就有基础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14.高中语文教育的论文 篇十四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本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的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记录着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味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的中华文化,能够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有助于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一些不良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高中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价值念的形成。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一些语言语法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学习有时晦涩乏味,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语句优美生动的诗词,亦或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课书当中,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古诗词和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名篇,教师通常情况下就是对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进行讲解,不会过多的去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的教师对课文上的诗词所进行的讲解以也只是诗词表面意思的讲述,常常忽视带领学生去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观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并不是仅仅的局限于高中学生对相关的名句名篇的掌握上面,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代诗文为案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古诗文学习,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而对其产生思想共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高中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面,主要对古诗文的结构特征以及语言翻译进行重点的讲解,或者是教师将自己对故事文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和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学生自己的思考,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观念。

3.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究

一些教师,通常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教学当中存在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直接传输教师自己的观点,以应付相关的考试。常常忽视学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武断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较少且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只是在高中课文当中插入一些古诗或者是古代文言文,教师通常是通过对这些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也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接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教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基本教学之后,常常忽视学生的深入性发展。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针对高考的模拟练习,通过对大量试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教师的传承方法缺乏创新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常常采用教师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边听,对文化传承的形式较为固定并且呆板,缺乏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主要措施

1.增加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指的是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不同范围以及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如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当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增加一些人物传奇故事等内容,进而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內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例如,在对《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下达,让学生自主预习《兰亭集序》,之后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当中例如《琵琶行》,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描写书手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写首小诗,从而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对教师相关观念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当中的传承。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内容学习以及培训,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五、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相关的传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在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进行相关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0):111.

[3]王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5,(05):44-45.

上一篇:美丽的校园作文450字六年级下一篇:2010中考政治时政专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