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精选15篇)
1.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一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015年05月20日
近日,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广陈中学举行,来自嘉兴市五县两区的教研员及各初中体育骨干教师代表近6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嘉兴市体育教研员王虹霞老师主持。活动共分三大流程:全体与会人员观摩大课间活动,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及互动研讨活动。
上午,广陈中学的学生在跑操音乐的配合下组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队进行跑步展示,当每个班级到达司令台时都会喊出各班级的口号,学生的口号喊出了气势、喊出了班级精神;随后在《中国功夫》的伴奏下,七、八年级的学生演示了校本教材--武术,学生的长拳动作干净利落,口号响亮,太极拳练习柔中带刚,观看课间操的老师都不由自主的点头喝彩,这是对学生的赞许也是对广中教师的肯定。
体育组范长春和张健老师分别展示了《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和《障碍跑-跨》,两位老师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上的创新以及课堂实践的操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两节课将“参悟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参与、探究领悟”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也能体会到“参悟”的成果。
下午,所有体育教师在论坛室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首先是由广陈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周庆东老师介绍了体育组建设及近年来广陈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从教学常规特色:抓常规、重方法、巧合作;教科研:勤思考、常写作;团队建设和训练方面:发挥师生特长、融合教师力量、体现团队精神。随后平湖市教育研训中心体育教研员姚玉良老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做了精彩点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就“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跨栏跑中首先要教的是什么?重点教什么?”与上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嘉兴市体育教研员王虹霞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王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广陈中学体育组这些年来的工作成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同时,就今天的所见所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叮嘱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第一,在工作中要发挥体育教师的特色;第二,发扬体育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
相信与会的老师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二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自身的惰性,使自身快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为其后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从而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学生对准备活动不是很重视。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关于“你认为做准备活动有必要吗?”的回答中回答“没有必要”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准备部分有多不重视,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灌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调查排列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当,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体育课准备活动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 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都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中,都只是慢跑两圈,然后做几节热身操就结束了,甚至有些老师还盲目地压缩了正常的准备活动时间。
2. 准备活动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较强,对旧事物存在抵触心理。而我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往往是慢跑两圈加一套基本体操,或一个长期使用的游戏。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
3. 准备活动中,教师教学未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由于小学生中低年级与高年级成长的不同,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同样的内容,应具备不同的教学特点。但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区别不大,一套操、一个游戏,从初一至初三都沿用。
三、优化体育课准备活动策略
1. 提高思想意识重视程度
准备部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组成部分,是一堂课学习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热身及调动兴趣的作用。准备活动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很快融入其中,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更能培养小学生共同协作意识及自身品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2. 内容与教材要相吻合
从内容与教材的选择上来讲,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与主教材的内容紧扣在一起,结合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制订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主教材的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助性动作。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仅要为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内容做好准备,要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用各种练习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笔者觉得在内容与教材的结合上,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从准备部分过渡到学习基本部分的内容上。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年龄的差异。由于年龄的差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时间的安排上都有不同之处。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一起模仿和表演等形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在准备活动中,应多采用对抗性较强、能展示个人能力和力量的活动。
(2)性别的差异。高年级男生一般喜欢对抗比较激烈的准备活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节奏慢、轻快的准备活动。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笔者在对女生的准备活动安排上一般采用健美操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让女生更容易融入其中,为下面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名体育教师,就应该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及体育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开展。
摘要:准备活动是小学体育课堂的基础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做得好有利于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后面内容的积极性。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体育课准备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准备活动,现状策略,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继芬,郭红涛,王青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应坚持八性[J].河北职工学院学报,2006,(4).
3.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三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但这种动机不会持久,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感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好处,能够克服困难努力上好课。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并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新奇的道具,醒目的标志,洪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到主动注意上来。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
4.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知识与智慧,依赖人的健康体魄,依赖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许多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的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它课,严重地影响了身体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活动性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活动性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他周围的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一定的观点。由于活动性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改变,这对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发挥游戏参加者的主动性,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意义。活动性游戏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游戏的参加者必须自学遵守规则,而且要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儿童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有音乐伴奏所组织起来的游戏,可以培养儿童韵律感和音乐才能,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可以使儿童了解音乐和舞蹈的密切配合,会使动作做得更加协调与优美,从而促进对儿童的美育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小学体育(水平二)课堂中活动性游戏的研究,活动性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时,最有利于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因此,如果想使每次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状态。而活动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性游戏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津津有味,沉闷的教学变得生气盎然。
三、研究目标
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并通过活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计划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喜爱游戏,会编游戏,会玩游戏。由于活动性游戏便于组织、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它很容易在少年儿童中间开展,通过活动可以改善他(她)们的性格,培养他(她)们良好的品质。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来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娱乐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
四、研究内容(研究活动性游戏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
1、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健身功能、健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面对全体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2、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方法和通过什么途径使学生喜爱游戏,自己会玩游戏,会创编游戏。
3、研究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改编或创编;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音像和光盘等资料丰富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
2、调查研究法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3、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
六、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1、师生共同参与性原则
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交流、沟通,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了解学生在运用体育游戏活动时的精神需求和困难所在,极大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2、兴趣性原则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乐意参与体育游戏的全过程,充分享受并体验体育游戏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应以激发学生对参与体育游戏,创编体育游戏的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高涨的热情为归宿。
3、创造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创编游戏、制作器材、利用器材的过程中,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实际,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编创时求变、求异、求新。
4、实用性原则
学生运用的游戏必须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游戏规则应简单明了,场合应具有不受什么大的限制,课内课外可以开展。
5、自主性原则
把体育游戏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无论是创编游戏或是游戏器材的制作、利用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因此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要尽可能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活力,充分保证学生自主权。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至2005年1月主要是查阅文献,组建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统一认识,制定研究实效方案,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操作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主要是运用实验法、对照法、分析法积累相关资料,确定试点班级和内容。
3、结题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在整理操作阶段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教科研论文或报告。
八、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漆桥中心校学生,对照对象为完小联谊小学学生。
九、研究成果形式
5.第二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活动总结 篇五
第二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
总结
从4月28日至6月16日我院学生会在团委的正确指导下成功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第二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本届体育文化节以比赛项目之多,参与人数之广,举办时间之长为特点,在体育文化节期间,校园吉尼斯大赛、三人制篮球赛、摄影大赛、乒乓球比赛、散打王争霸赛等活动,集体育、生活、艺术等文化于一体,调动了院学生会8各部门共70余人参与其中,人员出动达几百次,共完成了7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涉及全院各系共1500余名同学参赛,积累电子资料5G左右,纸质文档500余页,特别是最后一项啦啦操大赛,可以说是本次体育文化节的亮点所在。本次体育文化节意义之深,影响之大都堪称历史最好成绩,我们不仅通过各项丰富有益的赛事为广大同学提供增强体魄的平台,也学会了如何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文艺相结合,也掌握了如何以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同时,通过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也为第七届院学生会的广大学生干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从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为日后干部培养及人才选拔提供了大量信息与数据。
本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中,各具特色的活动不仅使体育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体育文化也以其特有的多层次、立体化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并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同时还活跃和调节着师生的工作与学习,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也充分展现了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广泛性、参与性和民主性。“
6.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六
一、活动宗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现自己的才华,也为了同学们即将走上社会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团委举办了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大赛活动。
二、主办单位:美术学院
三、参加单位:体育学院
四、作品主题:美在江苏,美在校园!
五、参加对象:05届到07届全体同学
六、比赛内容:书画:写正楷或草书;摄影:照片形式参赛;
七、具体要求:
1、作品类别:书法作品包括硬笔和软笔;绘画作品包括国画,版画,漆画,剪纸,油画,素描,写生,水彩等。
2、摄影作品:传统数码均可,使用的胶卷种类不限。
3、作品要求:硬笔作品16K以上,软笔不小于4尺宣纸对开;绘画作品:幅面不小于4K。
八、计划安排:
1、11月8号到11月25号进行前期宣传并组织学生报名参加。2、11月25号到11月29号,在体育楼201体育学院宣传部对书画参赛选手进行选拔。参加摄影的选手将作品交到体育楼202。
3、11月30号体育学院组织选拔出来选手的作品交到学校参加决赛
九、评比方法:
请老师和有关同学给于评比打分,分别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若干,对获奖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发相关证书。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体育学院团总支
7.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七
1.准备活动在“ 心理上”得不到重视
这些年的体育传统教学认为,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靠基本部分来完成,准备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热身活动,使学生从心理生理上进入状态。从心理的重视程度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把准备活动当成“配角”,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基本部分上。
2.准备活动的“ 组织形式”不够多样
平时的上课教学中,都是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不管教材的内容、性质、对象特点,准备活动总是用固定的形式,一套操、一个游戏,一做就是一年,甚至几年,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厌烦,没有新意。固化的组织形式只能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与兴趣的衰退。
3.准备活动的“ 内容”不够新颖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很少会出现专门性准备活动。而一般性准备活动通常就是简单的一套徒手操,内容循环往复,枯燥乏味。
4.准备活动的“ 实施”完全依赖于教师
准备活动的教学过程基本依赖于教师的指挥。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认真练习,也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灵动性,最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堂“ 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与优化
1.紧扣生理效应的指标要求,有效设计“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效应的指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活动特点,有效设计“准备活动”。
( 1) 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氧的供应。
( 2) 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中等强度为宜,不能过大或过小,对小学生来讲,准备活动时期,平均心率在11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持续2~3分钟为宜。
( 3) 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体育教学中准 备活动结 束到正式 练习开始 之间的间 隔时间应 以2~3分钟为宜。
2.紧扣课堂效应的目标要求,有效设计“ 准备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准备活动”的设计宗旨应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相关的“准备活动”。
( 1) 丰富“准备活动”的形式 ,达成灵动与趣味的统一。教学是一个灵动的生命场景,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才能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准备活动”热身于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在灵动与趣味中不断达成教学目标。
( 2) 充实“准备活动”的任务 ,达成前奏与后续的统一。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准备活动”虽然是课前( 或新课前) 的热身运动占据的时间也较短,但却是教师应该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必须对“准备活动”予以有效任务的设计,使得“准备活动富有一定的含金量, 真正体现教学各环节的重要性和协调性,从而确保整个课堂中前奏与后续教学的整体性教学任务的达成。
3.紧扣课堂教学的多元价值,积极优化“ 准备活动”
课堂效应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因此,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特征,从心里铺垫到兴趣激活、从情感适应到参与融合等方面予以优化,多元、立体地展示“准备活动”的价值、特性和魅力!
( 1) 通过“鲜活”的事例 ,提高学生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扭转准备活动是“配角”的错误认识,必须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在课堂的常规教育中,应通过列举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鲜活”事例,反复讲,经常讲,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 2) 通过“活泼”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尽量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一些。诸如多种形式的徒手操、轻器械操、体操;多种形式的走、跑、跳及活动性游戏,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等, 采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发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
( 3) 通过“活力”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些学生会因学习成绩差而觉得抬不起头来,但是他们迫切希望人们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而体育“活动准备”则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身价值的良好的“环境”。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竞争和游戏伙伴这面“ 镜子”看到自己的形象,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萌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尊自强精神。
8.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八
一、在不断变化中保持准备活动的新颖性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对于反复进行、毫无变化的机械运动都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欲望,一旦恒久不变的准备活动被学生的抵触情绪覆盖时,学生就自然产生厌倦心态,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对于准备活动的设计勤于变化,是保持学生内心情绪高涨的首要原则。但事实上,很多教师谈及变化便心生恐惧,怎么才能确保足够的准备活动呢?笔者以为,这种变化并不局限对准备活动的全盘否定,教师可以依据视觉因素对运动方向、频率以及形态的绝对敏感性,通过变化准备活动的实施部位、实施顺序以及动作的强度或顺序等诸多因素,在不变化准备活动原本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微观层面的调整,从而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新鲜的刺激感受。
二、在精心思考中保持准备活动的娱乐性
在准备活动的变化中,仅仅考量节奏等的变化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提升准备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还必须在内容的丰富性上做足文章。可以在原本的准备活动中帮助学生提炼游戏本质,在不更改活动本质的基础上介入相应的趣味化内容,帮助学生将游戏的元素加入其中,达到寓戏于动中。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借助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对抗意识,通过竞赛和对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在游戏活动中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教师将这一动作必须要用到的海绵垫放置成两个圆形,在教师的一声哨响后,学生立即按照两路纵队的方式围在两个圆形海绵垫外围。然后教师发出口令,学生迅速反应,看谁能够抢到海绵垫的座位坐下,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每次淘汰一人,最后剩下的人为获胜者。
这样的游戏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对于即将教学的前滚翻动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一举两得。
三、在彼此联系中凸显准备活动的针对性
很多教师误认为,课前的准备活动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只要让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放开手脚,达到活动身心的目的即可。其实并不尽然,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课堂教学是有机交融的整体,或者说准备活动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准备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放松身心,更要将课堂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分解,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模仿练习、辅助练习。这样一来既可以丰富准备活动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将其与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为新授的动作要领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学有关武术的动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做好相应的热身练习,在扩胸、压腿、拉韧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练习,比如大跃步、劈掌手型等相关的武术动作活动,从而为本节课教学的武术动作奠定基础,保证武术课堂新授内容的顺利进行。
四、在体察调整中提高准备活动的对应性
无论体育活动如何变化,如何设置与选择,教师都不可忘却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即任何一种准备活动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更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基的。所以,准备活动设计得巧妙与否,得当与否,都应该从学生这一参与的主体入手,以学生在准备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入手。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活动的一开始就悉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并在相应的指导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尤其是准备活动中来。对于这种体察,教师还应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足够的准备,并能相应的做好调节工作。一旦发现学生不够兴奋,参与热情不足,可以安排节奏较快、运动量稍大的活动;而学生过于兴奋,教师则可以进行舒缓的活动,以调整学生的状态。
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准备活动,在体察中发现学生由于上节课与科任教师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而显得情绪低落,无法真正投入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针锋相对的言语教训,而是适时调整了准备活动的内容,带领学生以越野跑的方式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进行了一次探寻旅程,学生兴趣盎然,成功地通过准备活动调整了参与兴趣。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新授内容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准备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对此不想作为的陋习,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的本质出发,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最终打造高效的课堂。
9.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九
教 材:1.韵律活动 2.攀爬跳箱 任 务:
1.进一步提高队列中的动作质量,初步掌握韵律活动的要领和攀爬技术
2.通过韵律活动发展学生的韵律感,身体协调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3.检查人数、服装。
4.宣布本课内容:①韵律活动;②攀爬体操跳箱。5.队列练习:(1)齐步走、立定;(2)跑步走、立定。6.广播体操l——9节。组织:如图
要求:1.学生背光、避风、背喧闹;2.快、静、齐。组织:如图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组织:成四列横队、前后相距、左右间隔均一臂。
教法:1.示范动作;2.讲解要领;3.跟老师慢慢学;4.纠正;5.请做的好的同学示范。要求:认真听、认真练。
(二)基本部分
1.韵律活动“节奏游戏”。组织:四列横队一臂距离。
重点:动作方法。难点:节奏的掌握。
集体教法:1.进行原地踏步;2.逐一示范动作;3.讲解要领;4.集体练习(行进间)。
要求:认真看示范(老师镜面)
2.攀爬跳箱:一腿蹬地,另一腿上箱,抓紧翻再跳下。组织:两路纵队依次练习。
重点:攀爬动作。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教法:1.边示范边讲解动作;2.保护方法:站在跳箱一侧,靠近手扶箱的一端,手扶练习着上臂;3.集体练习、指导、纠正;4.每队排头做完后进行保护。要求:身体协调、勇敢果断。
(三)结束部分
10.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十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实现学科资源整合。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参加体育活动。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拓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四、合理安排校园场地,严格监督学生安全。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篇二: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 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贯彻《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新概念,它已经不是“踢踢腿”、“弯弯腰”、的课间操了,而是逐渐发展成一门有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体育课的延伸,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才干与开拓精神。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校内外各种体育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除了要复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所提出的其他锻炼内容之外,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仅要依靠体育教师、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干部,而且还要依靠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体育骨干与积极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并通过实践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要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方法要丰富有内涵、有创造性。
大课间要结合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学生生活实际、锻炼兴趣、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融体育、美育、艺术于一体,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愉悦学生的身心,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经过组织培训整合,内容较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在各班自主活动项目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全校进行了一次大整合,这样就把大课间活动的框架搭了出来。成型后,各班又不断进行深加工,力图做精做细。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井然有序地进入操场。1-3年级可背三字经、顺口溜、歌谣进场,4-6年级可背唐诗、宋词、名言进场。自主活动的音乐响起,各班在相应的区域内进行特色项目展示,在指定位置,各班活动的内容五彩纷呈,有舞蹈、武术、阳光伙伴合作跑、花样跳绳、踢毽子、校园秧歌舞、呼啦圈、游戏、乐乐球、儿童健身操等。
大课间活动每天都要进行,而且时间长,人数多,不好控制,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大课间活动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1、首先老师要提高安全第一的意识,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
2、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等。
3、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运动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可行性、对场地的要求等等,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玩“老鹰抓小鸡”“摸瞎子”等一些游戏。但是在大课间活动时这些游戏由于学生多是不方便开展的,安全的隐患比较大,所以更应该注意安全问题。
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要结合是实际,进行整合、拓展、延伸。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是开展要体现体育的开放、自主性、愉悦性,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我认为:
从形式上以班级或者年级按项目以及兴趣自由结组;还可以设置提高组(以小组形式组织,打破年级和性别界限等);周至少两小时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从内容上可以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的竟赛活动;还可以设置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独轮车、腰鼓、飞碟、武术、轮滑、舞蹈、溜旱冰、花样跳皮筋等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使让校园“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把校园营造成为孩子们欢乐和谐的乐园,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充满乐趣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强壮起来,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环境里逐渐茁壮成长起来。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两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篇三: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 拓展课外锻炼
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 拓展课外锻炼 作者:梁晓庆
单位:昌邑市饮马镇赶仙庄小学 摘要: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有力更新的标准,健康、创新、和谐。以此为研究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在传统的活动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完全体现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种新型的体育组织形式的创新所在,健康所依,和谐所赋。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制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竞赛、游戏等形式开展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创新思维。为培养素质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关键词:创新 健康和谐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校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25-30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落实“阳光体育”工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实施活动的方法所在。首先,以操健体。
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孩子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此时适当、适时、适度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大课间体育活动,处于学习之间,在长久的坐姿以后起到放松是作用。有的学校“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薄弱,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知识传授,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殊不知没有身体放松的疲劳战术,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适得其反“成效”。有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些活动更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体力。
其次,以操益智。
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师生走到操场上,阳光下,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从而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转变,让教学与教师一样充满活力;另外,学生在研究新游戏,新活动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参与思考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由“让他学”到“他要学”,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再次,以操促德。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少年儿童喜爱,他们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们设计了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体育活动的内容游戏化、乐趣化。在集体竞赛中,跨班级跨年级甚至到课外活动竞赛,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全体师生的系统工程,就需要学校明确认识,统一思想,积极配合指导,针对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学校基本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对学生,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多利用开学前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基础的体育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利用课文活动时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享受快乐,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活跃”得到保证。
对于教师,要唤醒他们的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意思。学校应根据情况适当地安排体育课,并组织老师参加教师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比赛等,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体育活动的益处。让他们经常组织学生比赛,让他们带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共同享受运动的快乐。要想搞好大课间的组织,学校必须要有严谨的纪律和统一的规则要求。指定场地、特定限量的器材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活动,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提前训练好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学校在当天表扬队伍整齐的、遵守纪律的活动起来最投入的班级,采用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和学期总评。
总之作为农村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我们应该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有团结协作意识和不断创新的勇气。其实大课间活动好比盖高楼大厦,我们要从基层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大课间活动很快就会走出初级阶段。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吧!让将来中国孩子更加活泼、聪明、健康、强壮。让祖国的将来体育事业更加出色。参考文献:
11.浅谈体育游戏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 体育游戏 特点 原则 应用
一、前言
体育游戏的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欢迎,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游戏能够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个学生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贯穿带有竞技性的游戏来配合教学,从而达到娱乐健身增强体质的目的。总之,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性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易接受性、大众性、普及性、健身性等等。体育游戏按分类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
二、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运动状态中,激发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将学生的勇敢机智的判断和创造性思维带入到游戏的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智力于一体的身体和智力活动。它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人特长,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协作能力。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运动情操,能够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且能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
(三)游戏教学朋友关系。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彼此充分信任、相互关怀,从而产生“情感互动”。在这种环境下,生们得到更多的自由,无拘无束,有利于发挥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具有思想教育性质。由于体育游戏是多人参加的,属于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既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又要扮演分工的角色,在合作中各尽其责,体现着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的精神。因此,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素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集体活动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人都是这个小社会中的一员,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努力共进,集体活动才能顺利进行。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集体团结的思想,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选择体育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体育游戏教学作为教学手段之一,应当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的,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作风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益智、健身、娱乐的目的。
(一)选择具有积极向上、教育意义的游戏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向上的游戏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创意内容新颖,适合中学生的并且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游戏。坚持排斥那些无意义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游戏。
(二)有趣味性,内容新颖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竞争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运动产生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将学生们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并很快地进入到运动的角色中。
(三)选择的游戏在难度上要适合学生。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游戏太难,学生们玩不了;游戏太易,学生们会失去兴趣。所以,要选择难易适中的游戏,易于让学生接受、可调节、适时、突出健身娱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也一定注意学生的安全,应把保护学生身体的安全作为首位。因此,要选择那些既有趣味,又安全的项目,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四)体育游戏要注意时间安排。根据课堂活动时间,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时间段,即课前、课中课尾。在课前的这一小段时间,主要安排以活跃课堂气氛为主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它可以为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课堂气氛。课中则安排难度较大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游戏,这样做的目的既能使学生的准备活动充分做开,身体机能充分调动,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课尾则是安排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主的体育游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体育课快乐趣味印象,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
四、体育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感到枯燥、厌倦的环节。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就会导致后面的活动受影响。如果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性,能使学生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不仅能吸引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还能对下面的教学内容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总之,在准备活动中采用游戏教学,学生们提高了兴趣,课堂气氛愉悦起来,学生们很快地从生理上和心理上进入到运动的角色中,为课堂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游戏教学在技术技能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游戏教学,则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规则的变动下强化动作技术的定型及灵活运用。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如果采用游戏教学法将学生从对墙练习中,带入到情境竞技中。比如采用“斗牛”这样的游戏,其方式可按学生数量来安排,站在圆圈上的同学互相传接球,传接球若失败或被中间同学抢截到球就到中间换下1位同学,如此循环,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提高脚弓传接球的动作技术并且很好地巩固了脚法,当然还可以灵活地运用规则不断地改变,使得撑握的技术动作不断得到提高。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作用,以健康有趣、轻松愉快、协调放松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较好的身心状态。所以,体育游戏要突出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活泼、轻松,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
五、结语
体育教师应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气氛、以育人为目标、增强课堂趣味为目的,不断创新,促进游戏教学的提高。教师应结合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学生,使体育练习既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得到快乐,又能复习、巩固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体育游戏教学如果能在课中被广大学生认可,并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能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和锻炼。总之,通过游戏课的教学,能使中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运动战术、技术。同时,学生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深受学生们欢迎。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的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运成,张占永.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与艺术.2009(8).
[2]王华.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1(4).
[3]胡胜勇.论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6(5).
[4]杨攀,刘乐安.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14).
12.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十二
开幕式于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二中学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薛彦青、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东城区区委副书记常卫、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东城区教工委书记蔡福全、东城区教委主任冯洪荣、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耿培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耿培新主任主持。开幕式上, 东城区区委副书记常卫致欢迎辞;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就北京市近年来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汇报;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薛彦青代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主办单位对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并简要回顾了《中国学校体育》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望;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廖文科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并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 本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 抓住了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进行理论研讨, 对推动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体育教学改革将会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一论坛将成为学会工作的又一品牌。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校, 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精心搞好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切实把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学校体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课程改革10年来, 在看到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所取得成就的同时, 大家更应该看到并分析、思考一线教师、学校体育工作者甚至专家、学者的困惑。比如说,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创新思路, 发挥课程特色?如何培养体育教育教学骨干?从本次论坛的主题“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和教学能力”, 到廖文科副司长的讲话, 都可以看出本次大会核心思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探讨理念领先、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培训模式, 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一线教师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理清改革思路和方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本次论坛的各个环节也都着力于这个层面。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继续服务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
作为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国家级专业性杂志, 作为广大体育教师业务学习和师资培训的必读刊物,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不仅和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同步, 更时刻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合拍。每一步的前进, 不仅凝聚了杂志几代人的心血, 更是时代发展的浓缩。杂志在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 始终坚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把握时代脉搏, 反映改革热点;始终坚持课程改革的引领, 在不同时期指明教改方向, 澄清错误认识, 探讨教研实效;始终坚持服务一线, 服务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致力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10年之际, 恰逢杂志创刊30周年, 杂志社和北京市教科院、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共同承办此次北京论坛, 也标示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各位编辑同仁将秉承前辈的办刊宗旨和专业精神, 继续为全国的一线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共享经验, 引领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介绍经验, 展示成果, 引领体育教师的发展
在本次论坛中, 郑萼副主任介绍了北京市30来学校体育发展的优秀经验,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作了《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培养,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论坛主题报告。马凌主任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30年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思考, 针对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为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完善机构, 强化市、区体育教学研究管理体系”;“制订相关政策, 强化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始终关注常态教学, 回归真实的教学, 实施有效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会议代表除了听取了北京市30年来学校体育发展的优秀经验之外, 还观摩了北京市东城区近200名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展示, 内容涉及广播体操、田径、武术、体操和球类项目, 以及四节优秀体育课的展示。在技能展示环节, 不论年龄的大小, 东城区教师整齐划一的动作、标准的示范、良好的精神状态, 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师的精神风貌, 他们精湛的技艺也征服了所有在场与会代表, 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事业心强、作风正、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优秀展示课环节, 东城区共呈现了高中篮球课、初中武术课、小学体操课和田径课四节课, 四位授课教师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巧妙的课堂教学构思、灵活的引导方法、张弛有序的教学内容, 把课堂氛围营造得热烈而轻松, 引起了在场教师的共鸣, 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此外, 北京二中还为大家展示了体育课选项教学内容, 包括高尔夫、体育舞蹈、跆拳道和瑜伽, 这些精心选择的课程让大家耳目一新, 很受启发。课后, 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随后, 6位代表对本地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做了介绍, 并进行了现场答疑。
展示环节结束后, 与会代表对东城区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都给予了肯定, 很多与会代表表示, 如果各省市的体育教师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就能够摆脱当前的“尴尬”局面, “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将不再是一句空话。从现场情况和与会代表的反应来看, 这次观摩展示环节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为本次论坛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深入研讨, 交流共享, 理清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25日上午, 大会围绕“增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主题, 开设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分论坛, 让专家和各省市教研员、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 共同就教师专业成长、体育教学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技能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场气氛热烈, 与会专家和一线教师代表各抒己见, 通过理性思考与互动反思, 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 同时激发了灵感, 丰富了工作思路。其中, 中学组就“教学质量评价到底要不要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正方:评价教学质量需要一个统一的量化的标准
教师1:教学教到什么程度, 用什么来评价, 要有一个标准, 否则, 体育学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体育是否有教的必要就都成了可以质疑的问题, 所以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
教师2:应该有标准, 但标准要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不能太复杂, 因为越复杂的标准, 实施起来越困难。
教师3: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 质量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 二是体育教师的标准, 这两者都做好了, 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而课程标准执行起来对教师的实际约束力不够,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所以要坚持一定的标准。
教师4: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不能以项目来衡量, 而是要关注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通过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的“指标库”供受评学校选择, 而库里的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 只要受评学校选择了该指标, 就必须按照该指标的统一要求接受评价。
……
反方:不能以统一量化的标准评价教学质量
教师1:各地办学条件不同, 有些学校的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如果以一些统一的项目及标准来衡量, 是不合理的, 也是不可行的。
教师2: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可能不同, 存在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标准, 标准也会伤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所以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教师3:标准不能量化, 因为体育教学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和教师都进一步加强了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为指导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同时, 讨论成果也将为下一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在研讨结束后的闭幕式上, 赖天德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首先要具备体育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其次, 业务部门和学校要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13.小学体育活动方案体育教学方案 篇十三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所以依据“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精神,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姿态,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的体育健身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跳绳运动作为我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运动之一,深受我校学生喜爱。所以我根据初一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集体游戏、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制定了本课内容,在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游戏方法、激烈的竞争内容和多变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促进学生身体各关节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以达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终身体育运动目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
技能目标:掌握“8”字跳长绳的跑动技巧与注意事项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8”字跳长绳的跑动技术,能说出跳长绳跑动的特点、方法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进出时机的把握,配合紧密、默契。
五、教师的教法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竞赛、游戏法、分组练习法、讲解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辅助提问法、巡回指导纠错法、评比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
1、竞赛、游戏法:在准备部分教学中,把“反贴膏药”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运用“8”字跳长绳、集体跳长绳等多种游戏比赛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跳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两个教学部分始终在竞赛与游戏中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教学目标,最终在游戏中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能。
2、提问法: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提出例如“什么时候才是跑入的时机?”“在什么位置进入才能保证一次进尽可能多的同学?”等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注意学习掌握的重点,促进技能的学习效果。
3、讲解法:教师运用精练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本次课的教学关键点、重点、难点,适当的纠正错误动作,形成跳长绳的正确技术概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4.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措施 篇十四
一、运动场地、设施的管理制度
1、运动场地及运动设施是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保证,因此,设立专人负责场地的维护。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
2、对室外体育设施每学年进行一到三次的检修、油漆,做好检修、更换工作,保证能服务与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及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
3、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场内防止伤害场地的现象发生。
二、体育课安全防范措施的规定
1、严格杜绝无老师辅助的“放羊式”体育活动的现象出现。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用好多种体育器械,上课衣着我校制定以下要求;
(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4)尽量不要戴眼镜。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学生应该穿着运动服。
2、体育课前学生认真做好准备运动,课后做好放松运动。带有器材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
3、各班所任教师必须给自己的学生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安全教育。学生在课外业余锻炼时出现的运动创伤,由该任课教师负责处理,并承担教师责任。
4、新生由家长填写学生身体情况表,交给学校以作体育运动时参考。
三、运动会安全措施的规定
1、学校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均需先写活动计划和安全责任管理措施交学校审核订正,方能实施。
2、运动会前期训练器材的发放必须要各班、班主任凭借条从体育组将器材借出并口头协议安全措施。训练结束以后,按规定交还器材。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均由借器材人负责。
15.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篇十五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1年10月28日至30日, 在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举办了安徽省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蚌埠市教育局教研室、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蚌埠市第九中学等有关方面承担了本届活动现场展示任务, 并在组织接待、场地器材安排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保证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得到了全省16个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大力支持, 经过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 共计报送18节优秀体育课进行展示, 其中, 小学课7节, 初中课5节, 高中课6节;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9.2岁, 教龄为4~16年;共计有1300多名一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观摩了展示课, 参加了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强化课堂教学细节, 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以研带训方式, 研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观摩全省优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形式, 交流课改以来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分析当前安徽省体育教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逐步深入。
本届展示课教材内容涉及技巧、武术、健美操、篮球、足球、跨栏跑、跳远、快速跑、接力跑、软式垒球、综合性的拓展练习等运动项目。活动集中体现了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与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 组织形式特色化, 教学评价激励化, 佐证了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观摩教师学习态度认真, 研讨积极、踊跃, 他们对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运用、师生互动、自主学练、鼓励创新等进行了认真观察与交流, 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开展反思, 这对提升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二、本届展示课的主要特点
本次展示课活动是对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阅, 其展示的课例与前三届相比, 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贯穿“健康第一”的教学主线, 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次展示课中, 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中都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明确地将认知、技能、身体健康、情感体验与学习行为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 较好地体现了以技能教学为载体,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形式, 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从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2. 制订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任课教师能够认真分析教材, 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价值;合理设计单元计划、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并认真撰写教案。从他们提供的单元计划和教学设计上看, 大多数教师能结合单元教学计划准确地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设置符合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 突出教材特点, 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切入, 明确达成目标的具体标准, 无论什么内容的教材, 在目标设置上都有较明确的认知、技能、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和要求, 体现了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学段教学目标要求的能力和把握的准确性。
3. 突出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 重视运动技能教学
任课教师能够以技能教学为载体, 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 做到运动技能主线突出、教学重点明确,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力水平适当调整教材的技术含量和难度, 合理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行为,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如, 在小学的技巧 (前滚翻) 、高中的跨栏跑、初中的篮球等课上, 对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和负荷强度要求, 对知识点的确立、技能的传授都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体验运动的乐趣, 又能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运动兴趣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4. 教学步骤清晰、合理, 教法手段新颖、有效
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法手段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本届活动的任课教师, 大都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 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教法手段新颖、丰富、有效。如, 在小学三年级的“前滚翻”一课中, 教师采用了用头写“美、猴、王”三字的笔画的手段,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既达到了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5.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展示活动中, 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激励和评价等方面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给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互相切磋,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心理感受,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如, 在“各种姿势起跑和急行跳远”一课上,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采用多种教具, 利用场地队形引领学生学习;提出不同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体验哪种方法最能发挥成绩, 然后, 在小组讨论中制订个体的练习方法并进行展示;在学练过程中, 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标准要求, 启发学生在学练中思考采用哪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使相关目标能得以实现。
6. 讲实际、求实效, 多种学习方式并举
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 采用挂图、卡片提示、口诀记忆等形式, 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方式, 并与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恰当地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准确把握动作要点, 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使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如, 高二的一节跨栏课, 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练方法, 并用语言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通过优美的示范与准确精练的讲解, 使学生牢记技术要点, 最终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设计, 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达到了完成过栏的完整动作要求。
综观本次展示活动, 令人欣慰的是涌现出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 他们的教学设计撰写规范, 知识点与技术的重点把握准确, 教法手段科学合理, 知识与技能传授时机把握恰如其分, 应变能力强, 能较好地调控课堂气氛与节奏, 体现了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观摩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本届展示课朴实无华, 返璞归真, 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真功夫, 真正起到了展示课的引领作用, 仔细观察、反思, 越品越觉得展示的课有看头, 教学过程流畅、教法手段灵活、课的各环节过渡紧凑、自然无痕, 在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上完了, 看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三、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间的水平差异较大
展示课所取得成绩固然喜人, 但需要指出的是各地报送的课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其不足之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些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不够活跃;二是组织教法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中有的课存在着收放不自如、时间把控不准, 甚至出现严重拖堂的现象;三是有的课教学目标制订过于空泛, 不明确、不具体, 难以进行检查评价;四是有的教案对运动负荷没有做出安排, 或预设的运动负荷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较差;五是个别单元计划和教学设计方面不规范、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单元过小、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分明、教学目标太笼统、重点不突出、教学策略不具有针对性等。
2. 地区间的教研工作发展不平衡
学校体育教研工作在安徽省发展不平衡, 有些市、区 (县) 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的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改革工作重视不够, 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和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课率不足, 部分体育教师对现行课程理念如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等。对此,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意识,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探索, 不断完善。
现行《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课程理念给师生的教与学拓展了极大的空间, 怎样在有效的教学时数内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我们的体育教研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 在《课标》实施的过程中, 安徽省体育学科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尽管如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客观的态度发现问题,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
【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推荐阅读:
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计划07-14
体育活动活动策划书10-14
中班体育活动目标08-05
教师体育活动方案09-15
体育竞赛活动09-28
阳光体育活动简讯10-11
体育活动运球教案11-02
阳光体育活动总结11-07
体育活动策划书精选活动方案12-10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