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标兵奖励

2024-10-17

文化标兵奖励(精选3篇)

1.文化标兵奖励 篇一

公司首届“十大文化标兵”事迹展播——责任文化标兵吕鹏涛 吕鹏涛同志始终以敬业爱岗,真抓实干、拼搏进取、默默无闻的奋斗精神拼搏在施工生产一线,以自己精益求精的行为屡次赢得了上级单位和业主的认可和好评,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在任兰州枢纽项目一分部经理时,他要求全体项目人员做到三到位:分工责任到位、考核检查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就工程质量技术问题征求设计院和业主意见,各项工作做到保障到位,落实得力,任务完成十分漂亮,用自己的汗水与坚持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在中川铁路项目中,针对工程的特殊性,他对每道工序都亲自验收。强调树立成本核算意识,科学安排交叉工序,合理分配现场工序、原料、机械等要素,使工程一次成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他细化项目各个责任成本中心,严格各项控制成本措施。通过正确引导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增效减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到了向项目要效益,为企业谋发展。吕鹏涛和他的同事们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湛的施工技艺,为我们树立了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占一片市场的项目施工管理典范。

2.文化标兵奖励 篇二

功夫片作为中国的一个独特电影类型而长盛不衰, 这跟中国人的武侠情结是分不开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当这个梦得不到实现时, 人们就将它诉诸于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当中。当今电视媒体是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 各种以功夫为卖点的影视剧又契合了大众的这种心理, 于是武打电视剧长期驰骋在荧屏之上, 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下去。而少林功夫作为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 是功夫片中最热的题材之一。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就是以真功夫为卖点, 迎合了大众实现武侠梦的一部功夫电视剧。

但是, 《少林寺传奇》在传播的过程中, 并不是单单以“打打杀杀”为目的, 而是偏重于禅宗少林。它的主题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追求和谐”, 并向大众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以及中原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该剧的佛学精神引发了不同社会体验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使得《少林寺传奇》超出了简单的少林功夫的视觉效果。

一、《少林寺传奇》的传播学意义

(一) 传承文化, 引领社会

著名学者H·拉斯维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大众传播不但可以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 还可以对周围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 以此来强化社会规范, 帮助全社会达成共识。这一观点得到了“培养”理论的印证。“培养”理论认为, 大众媒介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 而是缓和社会各部分矛盾与冲突的“熔炉”, 促使社会成员形成某种共识。《少林寺传奇》就将少林文化的“禅武合一”精神传达给大众, 剧中有大量的佛语禅机, 如“救人先救心, 救心才能救人”, “与人为善, 天阔地宽”, 这些充满哲理的佛语会让观众在观看精彩武打之后细细品味, 并引领他们思考侠义的真正内涵, 以及对人性的深层次思考。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们具有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能从观察和体验中获益。“许多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显示的各种行为方法而产生的。一些人可以观看电视上的某些人在特定场合的行为, 然后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练习这些行为”[3]。在剧中, 少林方丈及其弟子处处劝人向善, 呵护生命, “一心向佛, 普度众生”, 如少林大弟子惠橼为了保护一头母鹿不受煎熬, 宁可把菩提剑插入自己身体中, 这一举动居然将抢剑的恶人感化, 从此向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内容, 《少林寺传奇》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 洗涤着人们的灵魂, 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完成思想的传递、文化的传承。

拉斯维尔强调, 大众传播具有缔构并传承文化的功能。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大众媒介可以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一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 使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 使个人在开始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 都能通过持续的社会化过程而融入到社会之中。电视剧《少林寺传奇》通过电视这种媒介将思想与中原文化传递到社会各个阶层中。编剧和策划人将中原文化的方方面面穿插到剧中。智远方丈及其弟子们的足迹踏遍中原的各个地域, 将所到之处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以及中原人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大众, 给他们一种美的享受。如空灵幽静的嵩山, 奇松怪石的白云山等, 这些事物作为河南的标志性景观, 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对河南的文化推广非常有利。

(二) 高扬人文理念, 尊重生命

人文理念是近些年来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它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 这就是不仅要关注自己, 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 还要关注特殊群体乃至社会整体范围内公平公正的实现;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 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有人甚至将人文关怀视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格的尊重, 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 体现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近年来, 不少影视剧的创作也逐渐以人文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

我国电视剧一直在蓬勃发展, 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质的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尤其是在武侠电视剧领域中, 这些年雷剧不断, 鲜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不少电视剧只注重视觉上的效果, 而忽视了作品主题思想。荧屏上是一片打打杀杀, 一味崇尚暴力美学, 只是为了“打”而打, 俊男靓女就会摆酷, 多角恋情令人厌恶, 狗血剧情让人想吐。空有武侠的皮囊, 却少了武侠的精神。观众对武侠电视剧早已产生审美疲劳, 失去耐心。

武侠电视剧如何才能不继续恶俗下去, 《少林寺传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该剧虽然有大量的格斗场面, 但是它却很好地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传达给受众。它将武打戏融入到佛家精神上来, 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化解芸芸众生的恩怨情仇, 尊重人的生命。该剧的背景是在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战乱不断, 百姓流离失所, 朝政混乱, 贪官污吏横征暴敛, 土匪横行, 这就更需要体现人文关怀。该剧中就处处体现这种人文理念。如洛阳王围剿少林寺时, 方丈为了维护周边百姓, 交代弟子们千万不要躲到老百姓家里, 这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再如昙宗在打坐时, 一条毒蛇爬上他的身子, 他的弟子僧丰想打死这条蛇, 被昙宗制止, 并告知徒弟,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 岂可杀生造孽, 还是以和为贵吧。这就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像这样的人文理念在《少林寺传奇》还有许多地方体现。

(三)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符号, 扩大传播效果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对于生产, 营销在经济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在满足基本需求后, 推动人们进一步消费的往往是产品的包装以及包装背后的意义。它意味着品牌和附加值, 意味着会使商品成为文化符号, 使文化成为商品。影视剧作为当下最为大众化的文化产品, 其营销传播“渗透和贯通从受众到传播者, 从策划、制造到播出、相关产品开发的全部结构层面和传播过程”[5]。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

有学者在对媒介符号进行研究时指出, “每种媒介囿于其性质, 无论它传递何种形态或类型的大众艺术, 都会收到某种限制。例如, 由于电视影像的小屏幕及其特性, 电视就不能成为放映大型战争场面的理想媒介。而电视这种“运用口语、视觉形象和声音的高度复杂的媒介”[6], 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电视中的语言、镜头等各种符号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阐释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

在视觉效果方面, 本剧将四分之一的投资用于武打场面的拍摄。著名动作导演程小东凭着多年的指导经验, 一改他之前虚无缥缈的武打风格, 而是用拳拳到肉的“硬拼”将少林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拳法、棍法、阵法、内功心法等绝技轮番上阵, 使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而且不少地方都呈现出新意。如斗杀洛阳王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当中, 在智远方丈的指导下, 少林武僧摆出了“一花五叶”的阵法, 此阵将五人的力量联合, 配合智远方丈“水月镜花”、“黄叶止啼”、“顽石点头”、“花熟蒂落”的禅宗心法, 最终将强大的洛阳王打败, 此战“禅武合一”的精神充分地展现给观众, 而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 这是本剧最大的特色。

在人物语言方面, 该剧则采用大量富有哲理的佛语禅机, 通过少林寺和尚之口, 给受众以人性的启迪。如“人心向善, 佛界无边”,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一心向佛, 普度众生”等。这些语言虽是佛语。但它足以安抚现代社会那种躁动的情绪, 给功利的现代社会注入一道清新剂。

为了扩大该剧的影响, 从杀青那一天开始, 投资方就开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策略。《少林寺传奇》首播的新闻发布会选择在北京进行, 并邀请该剧多位明星主演与媒体记者见面, 借此扩大此剧的影响。与此同时, 为了配合《少林寺传奇》的首映, 河南电视台《中原对话》等栏目也纷纷邀请剧组人员与电影《少林寺》的部分人员做节目, 纸质媒体如《大河报》、《东方今报》也纷纷为该剧的播出造声势, 这些都有利于《少林寺传奇》的传播扩散。

《少林寺传奇》的首播选在了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因为河南是少林寺的故乡, 在河南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播出后, 好评如潮。后投资方又把该剧投放到数家卫视, 出现了数家电视台平分收视群的局面, 2008年暑假期间, 该剧在大江南北热播。

二、“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少林寺传奇》

大众媒介的发展历史表明, 受众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媒介及其内容的产物。人们的需求刺激出更适于他们的内容供给, 或者说大众媒介有选择的提供那些能够吸引人们的内容。大众媒介作为现代生活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 无疑在某些方面承担着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任务, 这就契合了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 “媒介是为各种社会需求——例如加强凝聚力、传承文化、进行社会控制, 以及发布大量的公共信息服务的”[4]。“使用与满足”站在受众的立场上, 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它强调受众的作用, 突出受众的地位。《少林寺传奇》就是基于受众传承文化的需要而满足受众需求的一部电视剧。

很多观众在观看《少林寺传奇》的过程中大呼过瘾, 因为少林弟子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行为契合了受众的价值观, 与他们产生共鸣, 使人们压抑的心情得到宣泄, 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和愉悦感。如人们在看到残暴阴险、罄竹难书的洛阳王被少林寺弟子铲除, 正义得到维护, 心里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麦奎尔在总结使用与满足理论时曾提出, 媒介具有“肯定道德的、精神的与文化的价值观”的功能。《少林寺传奇》肯定了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 帮助我们理清是非观念。价值观是我们塑造生命与社会的基石, 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实现这些价值观, 但它们却是奋斗的目标。

三、《少林寺传奇》对河南文化的推广

(一) 《少林寺传奇》集中体现少林文化

少林文化作为河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体现在禅文化和武文化上。少林功夫向来讲究“禅武合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指出, “‘功夫’一词是佛教专用名词, 禅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禅、参话头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为了开悟成佛, 超凡入圣, 彻底改变人的品质”[7]。少林僧众们便是借练习武功达到修身养性、增加自身体质的目的。

相对于电影《少林寺》, 电视剧《少林寺传奇》更侧重于少林文化中“禅武合一”的精神。少林寺方丈智远禅师坐下弟子个个武艺高强, 但方丈自己却不崭露头角, 因为智远方丈认为只有以禅定功夫为根基, 泯灭争强好胜之心, 屏弃尘俗纷扰之念, 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 最上乘的武功并不是高深的武技, 而是在于练就不动心。在剧中, 少林寺方丈智远禅师一向不赞成“以暴制暴”, 每次遇到凶险时, 总是试图用佛法说服恶人。如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土匪头子老妖子时, 他这样说道:“本寺弟子何来功夫, 只不过是面壁念佛之余, 学点舒展筋骨的动作。功夫乃身外之物。”老妖子虽武功高强, 却不敢动静如处子的智远禅师。智远方丈身负血海深仇, 但他能够看破红尘, 以德报怨, 并以拯救黎民苍生为己任, 这也跟他能够参透禅机有着很大的关系。禅的精神也是一种佛学精神, 反映到电视剧中就是劝人一心向善。剧中“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修一善心, 治百种恶”, “救人先救心。救心才能救人”等经典佛语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发他们对佛性和人性的思考。

(二) 《少林寺传奇》深度反映中原大文化

《少林寺传奇》借助电视媒体这个平台, 深度挖掘河南文化资源, 不仅仅向观众传播少林文化, 而且将中原大文化穿插其中, 使不同地域的观众领略到中原文化的魅力。河南的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还有龙门石窟都是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电视剧《少林寺传奇》中, 以少林寺为地理坐标, 向外辐射至河南境内的各个历史文化名城, 并展示河南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如在第一集中, 少林寺方丈派出弟子去洛阳白云山中的白云洞保护菩提剑。这里面就涉及到白云山这个自然景观, 并展示了白云山的美丽风光。在洛阳王派人围剿少林寺的那几场戏中, 将少室山的那种“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除了自然风貌, 剧中人物的足迹遍及汝州、洛阳、邺城等河南的历史文化名城, 并在这些地方进行一列的活动。这就很好的推广了河南的名胜古迹。

(三) 《少林寺传奇》展现地方文化推广新思路

河南一直致力于文化推广, 《梨园春》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少林寺传奇》的成功则体现了地方文化推广的一个新思路——借助于电视剧这种形式深层展现中原文化内涵。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 其一波三折的叙事模式、层层推进的情节逻辑, 并借助多种手段渲染场景和事件, 除了能给受众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还能将深层的文化更为立体地表现出来, 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因此, 较之于《梨园春》、《武林风》等电视节目, 电视剧的宣传力度更强, 受众面更广阔。

总之, 《少林寺传奇》发掘河南文化资源, 并对河南文化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在河南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着力提高中原文化的号召力和知名度, 改善河南形象, 为中原崛起营造有利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英]罗杰·迪金森、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受众研究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208.

[2]鲁曙明, 洪浚浩.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42.

[3][美]沃纳·赛佛临、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305.

[4]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87.

[5]文硕, 张小争, 李小平.电视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178.

[6]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46.

3.文化标兵奖励 篇三

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12月27日晚由学工部、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合肥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寝室文化设计大赛暨标兵寝室评选颁奖典礼在综合楼301圆满举办。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翡翠湖校区管委会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尚广海老师、总务部物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蕾老师、总务部物业服务中心翡翠湖校区学生公寓服务部主管胡杰老师、校团委刘政老师、学工部翡翠湖校区教育管理科李志明老师、学工部翡翠湖校区教育管理科朱大勇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比赛分为两种,一个是针对大一新生举办的寝室文化设计大赛另一个是针对大二及大二以上同学举办的标兵寝室评选。大赛历时近两个月,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寝室文化设计大赛首先由各学院进行了初赛,经过学院层层选拔,最终有120个寝室进入我们的校级一轮评比。一轮采取由各院导员带领校学生会干事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经过一轮评比共有51个寝室成功晋级决赛。决赛分为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同学们带着精心制作的PPT和富有特色的节目参加二轮答辩环节。期间有精彩的照片展示,精心的视频录制,热情如火的舞蹈表演,优美动人的美声独唱,快速而精致的现场水墨画,高贵典雅的小提琴独奏,活泼跃动的吉他表演等等,同学们风格各异的精彩答辩和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标兵寝室评选同样经过两轮的评比,共有38个寝室被评选为“标兵寝室”,每个寝室都各具特色,也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颁奖典礼同时对三个优秀组织学院进行了表彰。

颁奖结束后,由尚广海老师总结发言,尚老师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地肯定,对积极筹备和举办此次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赞扬。

上一篇:司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