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策略探究

2024-10-09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策略探究(精选4篇)

1.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策略探究 篇一

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彭艳春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就业理念;校企合作

近年来,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但就业形势仍然堪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中国人口多,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相对有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我认为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期开展就业心理的教育和培养

就业心理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心理

所谓的职业意识,就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特点,学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解决好理想、能力和方法问题,把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而应从小事抓起,贯穿在每个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树立坚强的就业意志品质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强弱。宋朝着名文学家苏轼就曾指出“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创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为困难所吓倒,到后来势必一事无成;相反,意志坚强者在向希望奋进之中,在困难曲折之下,往往能够凭借其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

意志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家庭和学校。对于中职生来讲,塑造意志的最佳时机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但由于家长的溺爱,相当一部分孩子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缺乏坚持性,缺少挫折的体验。这些已经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给中职校的教育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学校要有一套合理并保持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如中职生守则、中职生行为规范、奖励与惩罚制度等等。通过规章制度,把中职生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在他们的意志努力下,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二是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教师的工作作风、教师的道德风貌,教师的意志和专业知识渊搏与肤浅,对中职生的意志培养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意志培养的方法大致有说服法、锻炼法、激发法和自我教育指导等。

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就业理念——“就业即创业”

调查,我国学生创业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3%,而在本这一比例达到了17%左右,在美国达到了20%以上。此,培养和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是职业学校就业教育中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的个性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为,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创业意识是中职学生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理过程。

对中职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中职生一般在创业的问题上都比较自卑,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不能自主创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我们可以用中职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激励他们;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激发他们去思考:同样的中职生,别人能做我为什么连想都不敢想,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使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校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目标。选择目标时,要针对中职性的特点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力不能及;过低则不经努力可以轻松的达到目标,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

(三)创设创业的情境,强化创业动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应是技艺和操作型的人才,那么我们的创业目标也应定位在技艺和操作上。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动机时,就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创业基地或中心。如我校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创设了园艺公司;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创设了现代会计模拟实作室、核算实作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创设餐饮实作室、客房实作室等等。经过公司和实作室的实训,学生创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创业的需要与动机得到了强化,在创业教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市场开门办学,推行“产销衔接”,同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已与2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并据此大力开展工学交替,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学交替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领导、服从命令,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住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教育教学效果轻松自然,水到渠成,绝不是课堂上几节德育课能够轻易达到的目标。

学校的就业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的教育人员和管理者一定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职生就业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把握就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使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2]吴少银。责任胜于能力[M].

[3]陆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2007

2.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策略探究 篇二

摘要:笔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抽取767名中职学生,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探讨工科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工科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有其自身特点,要探索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其整体心理素质。

关键词:工科;中职生;心理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63-04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带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维度,其中心理素质居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之间,既反映这两种素质的发展水平,又制约这两种素质的发展,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心理素质是社会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是社会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要求。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中职生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且他们还面临着“特定的教育目标”,即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业方面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职业前途的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职生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并得到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科中职学校以工科专业为主,学生以男生居多,很多专业和班级为全男班,他们相对于其他中职学校来说有其特殊性,本研究试图对工科中职生目前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级共767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736份,有效率9596%,被试年龄均处于15~20岁之间,就读专业包括机电应用、电梯、机器人应用、数控技术、模具、电器、计算机、食品、会计、商务英语、网络营销、调香技术、动漫制作、物业管理、物业设备维护。

2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问卷。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人口学资料;②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问卷由研究人员通过学生心理测评系统统一发放,统一指导语和统一回收。《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是采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编制的版本。该量表共有98道题,包含四个分量表,分别从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倾向、个性、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四个分量表内部又各自包含若干要素,具体如下:耐挫能力分量表包含合作能力和应付挫折能力两个因子;社会能力及其倾向分量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三个因子;个性分量表包括自信、自尊、意志、进取心、调节情绪的能力、乐观六个因子;学习能力分量表包括注意力和思维两个因子。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配有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常模。

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主要为t检验,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工科中职生心理素质水平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总体常模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工科中职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分量表中,耐挫能力和个性两个分量表的得分水平均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能力分量表的得分水平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社会能力及其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水平上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各因子水平上,应付挫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调控情绪能力的得分水平均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取心、意志、思维的得分水平均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乐观、注意力的得分水平均低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尊的得分水平高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适应环境能力的得分水平高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作能力、责任感和自信的得分水平与珠三角地区中学生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不同性别工科中职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工科男中职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低于女中职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分量表中,男中职生在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倾向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女中职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中职生在学习能力分量表上的得分低于女中职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中职生在个性分量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各因子水平上,男中职生在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进取心和注意力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女中职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男中职生在合作能力、应付挫折能力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女中职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适应环境能力、自信、自尊、调控情绪能力、乐观、意志、思维六个因子水平上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分析与讨论

1工科中职生心理素质较低的原因分析

工科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对策研究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理工科学校,男生居多。而对于男孩,很多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家里的男孩子非常疼爱,宁愿自己吃再多苦也不让孩子吃苦,家里再艰难也会让孩子享受物质生活的富裕和满足,骄纵和溺爱孩子,导致孩子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独立性差、怕苦怕累,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及他人的劳苦,享受意识强,缺乏自我努力奋斗的意识和动力,没有农村孩子的坚韧和成熟。甚至有不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家庭教育的偏颇或缺失导致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形成了很多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往往也是导致他们成绩不佳的原因。成绩不佳再加上各种行为问题就使得他们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孩子和坏学生。且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只有差生,考不上好的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学校。在这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下,再加上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特征,往往造成他们盲目过高的自尊心理与外界评价较低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下,他们既自信又自卑,既敏感又容易走极端。他们对自己充满怀疑,对同学和老师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与同学相处缺少友善和真诚,更缺乏沟通技巧。这些都是导致他们人际沟通不良、容易受挫、情绪调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悲观、不思进取的原因,也是他们整体心理素质较低的原因。而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较低可能跟他们从小在家里和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稳定的注意品质有关。

工科中职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比珠三角地区的中学生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不高,且平时不喜欢常规的课程学习,不善于课程学习,而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其他方面,如社会交友、玩乐等方面。尤其是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学业压力减轻,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直接面向就业,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有很强的成人感,且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社会人员,平时在学校不喜欢穿校服,不喜欢戴校卡,不喜欢各种标志他们学生身份的言行,而对一切作为一个社会成人可以表现的言行却乐此不疲,如抽烟、个性化的发型、个性化的服饰等等。因此,他们与社会的接触以及心理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相对于普通学校的中学生更多更接近。在自我意识中他们对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容易持肯定的态度和作出更高的评价。

2工科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于不同性别的智能发展有其各自的优势,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强于男孩,女孩更善于表达和与他人沟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女生的感知、注意力一般优于男生。且在同龄的情况下,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女孩一般比男孩要早熟。另外在农村,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男孩在家里得到父母更多的庇护,而女孩没有父母过多的保护,学会了更多的担当和独立。因此,在测试结果中,我们看到女孩在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进取心、注意力、合作能力、应付挫折能力方面都比男孩强。这与其他一些对于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基本一致。[3]

四、对策及建议

1在个体辅导的基础上,在校内积极探索和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团体心理活动是由团体心理辅导衍生出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面对全体学生,针对他们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主要场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团体心理活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5]相对于传统的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团体心理活动涉及面广,效率高,且因其趣味性、活泼性、实用性,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得到专家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工科中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并在班级中开展实施,可组建一支研究和实践团队,把活动的开展作为科研课题来抓,以科研促进学生德育的创新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测评结果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实际经验选择和确定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如以人际沟通、情绪调控、抗挫折等为主题设计相关的团体心理活动。还可根据男女生的心理素质差异或年级差异设计具有性别或年级差异的团体心理活动,分别在男女生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实施,创建校本课程。可对班主任进行团体心理活动的培训,通过班主任到班上开展实施,充分扩大团体心理活动的涉及面,在校内普遍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提高工科中职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2积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社团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为基础,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展示自我风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且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和交友空间,让学生们打破班级、年级、性别和文化的界限,可以和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家乡文化的同龄人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扩大交友范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且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在很多的社团活动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社团任务,达到共同的目标,这能促进学生的集体观和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于理工科中职学校男生居多的情况更加需要和必要。

工科中职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大力支持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一方面是专业社团,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创建相关的专业学习社团,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学习和专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人文社团,基于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和特长创建,促进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积极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素质

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理论教育,学生动手实践和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而要真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和提高,尤其对于中职生,他们大多在毕业后就要走上社会,面向就业。因此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促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接触,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主动应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宣传活动等来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其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7

[2] 于文杰中学美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石发良,蔡静文,刘敦明广州市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7):79-84

[4] 鲁颖,岑国桢团体辅导与心理活动课的效果简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9):91-96

[5]李海燕,许占权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钢琴演奏心理素质提高策略论文 篇三

摘要: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下,人们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人更注重艺术上的追求与享受。尤其是音乐表演,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在钢琴演奏中相比于其他音乐项目来说,对钢琴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求更高,尤其是钢琴演奏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能够熟练地操作演奏基本技能,以及要克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因素;重要性;有效方式;提高

在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可谓是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演奏技巧固然重要,但当演奏者面对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表演时,如果不懂得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稳定心理素质,很容易影响钢琴表演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技巧性失误,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来说,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可能会直接影响表演者的技巧。技巧再纯熟的演奏者,都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这一点教师需要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就明确告知给学生,首先让学生重视起心理素质的作用,再向学生传授提高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学会长期的心理调节和演奏前的临时心理调节,为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保证钢琴演奏成功的主要因素

1.技巧

钢琴演奏是一项技巧性的艺术表演,是为人们带来丰富艺术享受的音乐文化,而想要保证钢琴演奏的成功,首先的一点就是演奏技巧的纯熟。钢琴是一种优美而又复杂的乐器,钢琴的音色会给人以舒缓的心理享受,但钢琴演奏却非常难,演奏者的技巧并非一朝一夕而练成,是多年的辛苦训练得来的成果。技巧虽然不是与生俱来,但却与音乐天赋和生理优势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决定了钢琴演奏的成功与否。钢琴演奏的技巧并不仅在于手法,还在于识谱、读谱、背谱和乐感,空有技巧的钢琴演奏是不完整的,不连贯的,仅通过技巧表达出的演奏只会让观众觉得空洞无神,由此可见,钢琴演奏的速度、注意力等内容也是其决定因素,演奏者需要将内心的情感与技巧相结合,在技术纯熟的基础上做到人琴合一,使演奏的过程更加流畅顺利①。

2.心理素质

保证钢琴演奏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心理素质,由于钢琴演奏虽然常由一人表演,但台下的观众却可能会高达千万,演奏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于教师一人的关注和几名同学的关注,而是众多鉴赏的目光,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很有可能导致整场演奏的失败。钢琴演奏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完美的演奏需要演奏者的表演流畅而连贯,富有感情而又身临其境,用优美的钢琴音乐为观众带来舒缓轻松的内心享受。而在表演中,技巧只是需要长期训练的生理性和机械性的惯性,只要多训练、多领悟,拥有音乐天赋的人都能够掌握钢琴表演的相关技巧;而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无形的,不能通过训练来获得,心态需要自我保持,需要自身拥有良好心态的认知,过于平静和过于激动的心情都会使钢琴演奏不稳定,使演奏者紧张或激动,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不仅如此,演奏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表演中由于对众人目光的恐惧而造成技巧性的失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失误会使演奏者更紧张,而紧张会致使演奏者出现恐惧心理,引发失误,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钢琴演奏成功与否的因素②。

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由影响钢琴演奏的主要因素可知,心理素质是最能够影响表演成功与否的部分,这充分说明了提高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稳定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使演奏者能够根据演奏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还能够保证演奏者能够端正客观态度,静下心来聆听自己的演奏内容,审视自己的演奏效果,并根据演奏效果反思自身的技巧等方面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演奏层次和演奏水平,并在反思的基础之上创新演奏方法和演奏思维,形成全新的钢琴音乐认知。钢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乐器,与天赋和先天生理条件有很大关系,当这些条件都具备,而且技巧也达到一定层次后,提高心理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是由于心理素质是影响大脑控制的主要内容,当心态不好时,大脑反馈给手部的动作也会比较迟缓,影响钢琴演奏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仅如此,音乐表演是身心和乐器的完美结合,心理素质较差的表演者在演奏中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观众态度而非音乐本身上,形成错误的表演认知,严重时会产生对表演舞台的恐惧感,甚至在台下,没有观众时会流畅而且熟练的演奏,一旦登上舞台就会发挥失常,略有些微干扰就会出现技巧性失误。因此,提高心理素质,消除紧张、恐惧、激动等负面心理,是完善钢琴演奏的重要基础内容,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素质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③。

三、提高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

1.明确自身心理状况较差的原因

想要提高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心理素质,首先就是要使演奏者明确产生异常心理状况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外界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自身影响的,要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应对。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考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立足于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状况的原因为学生引导或疏导,每个人产生异常心理状况的原因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先天条件较差、天赋较弱的学生来说,不自信是其主要的负面心理素质,这些学生普遍会认为自己技不如人,天赋也不如人,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手下无力,而且会由于紧张而顿挫、错音,过分担心自己演奏的效果,反而会出现一些平时不会出现的错误,当这种错误出现后,这些演奏者会更加不自信,更加紧张和担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演奏的失败。对于一些先天条件较好,天赋较高的学生来说,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就是演奏时拉低心理素质的主要原因,在进行钢琴演奏之前,依仗自身条件好,对音乐的感知力高,常常疏于训练,演奏中就会由于平时训练较少而出现错误,此时心态如果仍然自负,便不会反思自身出现的错误,反而会变本加厉。

2.针对自身原因进行科学的应对

由于每名钢琴演奏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不相同,因此就需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调整。例如,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学生来说,紧张、恐惧是主要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会在钢琴表演中过分担忧成败,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告诉学生先天优势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努力,通过练习增强把握性,越是恐惧舞台和演奏,技巧就会越发不能发挥,在演奏时不要思考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沉醉于音乐和演奏当中,身心结合,全部放在表演过程中,释放自身的内心情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和对失败的恐惧。技巧性失误是每个演奏者都会发生的,难以避免,因此,正确对待错误的出现,有效规避类似错误的发生,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对于过于自负的学生来说,应当加以情感的引导,使这些演奏者将先天优势条件与天赋有效结合,更加投入于演奏之中,而非刻意去表现技巧,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④。

3.多参加公众表演和公开演奏

心理素质不仅需要通过教师鼓励和疏导进行提高,还需要钢琴演奏者自身多参加一些公众场合的表演加以锻炼,多感受观众鉴赏的目光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磨练应变能力。一些演奏者常常是由于缺乏表演经验而导致的舞台恐惧症,因此,多参加公众表演,多进行公开演奏,对丰富舞台经验和提升心理素质很有帮助。

4.多总结训练过程的心理经验

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训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进行的技巧性讲解和学生自己进行的演奏训练,因此,钢琴演奏者需要时刻总结自己在每次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或解决,如果遇到难以逾越的心理问题,可以选择询问教师的经验,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每次训练之后演奏者都要总结本次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后引以为鉴,尽量在下次训练时不再犯相同错误,一次一次的积累心理经验。由于每个人的技巧掌握程度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式自然大有不同,在这一方面,每名演奏者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停总结错误和经验,深入探究和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演奏技巧问题的基础之上充分提高心理素质,为在众人面前进行完美的钢琴演奏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⑤。

5.训练背谱的重要性

想要熟练而流畅的进行钢琴演奏,就要尽早通过背谱来演奏作品,在不经过视觉传递的情况下表达内心对演奏音乐的情感。不仅如此,将乐谱背下来以后,演奏者不必再局限于乐谱的束缚之中,而是将听觉、视觉、思维相结合,使头脑和手指的匹配更加完美,这种训练一旦达成而且熟练,演奏者的自信心将大大提升,这对心理素质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钢琴演奏时,既拥有熟练的技巧和身体完善的协调,又具备强大而自信的心理素质,表演必定是成功的。

6.在钢琴演奏前短期临时调控

一些钢琴演奏者在进行钢琴演奏前的训练中心理素质很好,对自我的心理调控也很完善,但一到即将上台表演的时间便出现临时性的紧张心理,担心自己长期的训练付诸东流,因此,演奏者必须学会演奏前的短期临时心理调控,暂时性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完美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演奏者可以在演奏前多次深呼吸,平稳自身的生理状态,并利用自身训练和实际表演的经验鼓励自己,提升自信心,用正确的心态对待演奏。

结语

钢琴演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表演,对演奏者的各方面考验都是巨大的,在进行演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心理素质的作用,将心理素质提高的训练贯穿到每一阶段的训练中,从而促进钢琴演奏者形成从容应对的心态。

注释:

①张立鸿.谈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者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的分析[J].艺术研究,(3).

②方京英.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第一乐章演奏提示[J].音乐时空,(24).

③方京英,冯丹.论节拍器在钢琴教学中对节奏训练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④邹丽.钢琴临场演奏心理的自我调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4.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策略探究 篇四

一、加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学生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开拓进取精神,教育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一个教师要真正完成塑造学生个性的任务,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善于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想脉搏,处处以身作则,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因材施教,取得更大的教育效果。

2、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这是教师的最基本任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社会前进的内在力量,需要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教师就是最主要的传授者,但教师必须认识到传授知识不等于把知识简单的呈现给学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告诉他们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只是直接灌输给他们知识。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技巧,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知识传递者的任务,自己必须精通业务,从有成效的工作中得到愉快的满足,对所教的学科和教学活动,又有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3、教师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

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活动都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决定了他在学生集体中要负有领导者的责任。教师必须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和有效的领导、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有良好领导作风、品质和才能。必须花 1

费时间和精力用多种技巧和力量安排或建立一个舒适、愉快、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刺激学生勤奋而愉快地学习;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任务,并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制定规则、程序和行为标准,使其尽快成长;还要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和担负起日常事务性工作,帮助学生彼此了解、合作和相容。另外,教师应当意识到,随着学生年龄、年级和知识的增长,他的领导方式也应发生相应变化。

4、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的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儿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理所当然会成为他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表率。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加里宁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它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但同时也可以使人泄气、消极和抱怨。自信的教师往往信赖学生,自尊的教师往往尊重学生,被信赖受尊重的学生也往往愿意信任、尊重他人。一个多疑、自卑、言行消极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自觉要求自己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观也随之改变。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转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

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2、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我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3、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来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最后,形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还有:学生不良的行为、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专业发展前景等。当教师工作压力太大造成认知、行为障碍时,应进行心理咨询、辅导。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配合。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并且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和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和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其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初中生青春激扬爱国演讲稿下一篇: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