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课

2024-08-25

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课(精选3篇)

1.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课 篇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我们要养成的两个学习习惯是

一、不懂就问,让我想起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还有他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程门立雪说得就是古时候杨时好问的故事。

二、勤于搜集资料,成语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所说的也是这个习惯。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生字新词

屋脊jǐ

闪烁shuî

化妆zhuāng

小镇zhân

陶瓷cí

硕果shuî

灿càn烂

盎àng然

飘渺miǎo

醇chún美

戈gē壁

洋溢

灌溉

概念

慷慨

葡萄

巍峨 骆驼

yì 洋溢、飘逸、奴役

miǎo 飘渺、缥缈、藐视 chún醇美、单纯、嘴唇

pǔ 谱写、普通、朴素 hóng

恢弘

洪水

彩虹

宏伟博大

鸿篇巨制

银装素裹,素:白色、本色;裹:包扎。从下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浓妆淡抹,妆:妆扮;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指水面辽阔。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大,景象非常壮观。天工巧夺,夺:胜过。

理解课文

4.背诵并默写第一课。

5.“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中的“古曲”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中的“新歌”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正直、坚强、不屈、淡泊、宽容、进取、开拓等精神,历史上具有这些精神的人有文天祥、于谦、岳飞、王冕。6.课文主要内容:诗歌总分总结构;第一节通过时空与季节的反差表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第二到六节从壮丽山河、丰富物产、多样民族、辉煌成就、民族精神五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最后一节表达了建设祖国的决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知识拓展

7.与课文中有关的一些诗句名言(要背得上,写得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庐山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目西林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河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风淘浪簸自天涯。”长江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9.能依照课文2-6节的格式仿写一节诗,一般考试会考仿写爱家乡的片段。

比如 “我们爱你---总理纪念馆的庄严肃穆,镇淮楼的古朴典雅,河下古镇的历史悠久,勺湖公园的风景如画。”

写家乡物产“我们爱你---”

2、郑成功

1.容易读错的字音:瞭望liào、乘势chãng shì、犁耙bà、载歌载舞 zài。容易写错的字:镰刀、慷慨激昂、瞭望、绵延、兽肉、融洽、徭役;同音字:木犁、香梨、黎明;镰刀、廉洁、窗帘;徭役、瑶池、歌谣;形近字:慷慨、气概、灌溉;隐蔽、弊端、憋气。要理解的字义:负隅顽抗,负:凭借。隅:角落,文中指铁甲舰和大炮。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惊恐万状,状:样子。风帆蔽空,蔽:遮挡。喜出望外,望:希望、期望。载歌载舞,载:且、又。

一字多义:蔽①遮挡,组词:风帆蔽空;②隐藏,组词:隐蔽;③欺骗、隐瞒,组词:蒙蔽;④概括,组词:一言以蔽之。

负①背,组词:负荆请罪;②担任,组词:身负重任;③依靠,组词:负隅顽抗;④遭受,组词:负伤;⑤具有,组词:久负盛誉;⑥违背,组词:忘恩负义;⑦失败,组词:不分胜负;⑧不好的,组词:负面影响。

望:①往远处看,组词:望尘莫及;②希图,组词:喜出望外;③有名的,组词:望族、名望;④拜访,组词:看望、探望。

2.本文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主要讲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全文总分总结构,最后一段话是全文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作用。

“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望,“瞭望”指监察敌情。第一次郑成功在望祖国宝岛台湾,心中想我一定要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第二次望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心中想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主要做了三项准备工作: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做了两件事: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斗胜利的原因:严格刻苦的训练是基础、英勇顽强的作风是保证、科学合理的方案是关键。

第五自然段写战斗过程,可以概括为“冲-围-炸-钩”几个字。

3.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壮举: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偻寇;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郑和,七下西洋。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容易读错的字音:薄雾bï、薄荷bî、薄饼báo;郑重zhâng;倾注,qīng;彻夜châ。容易写错的字:旋律、巴黎、呐喊、忧虑、勉励;同音字:雾霭、和蔼、矮小。要理解的字义:弥留之际,际:时候,病重快要死亡的时候。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与世长辞,辞:告别。

一字多义:绝①断,组词:空前绝后; ②尽,组词:绝望、绝境;③极,组词:绝妙、绝无仅有;④独特的,组词:绝技、绝伦。⑤肯定的,组词:绝对。

辞①告别,组词:与世长辞;②不接受,组词:辞职;③躲避、推托,组词:推辞、不辞劳苦;④解雇,组词:辞退。

2.背诵并默写第二自然段,其中老师说得两句话是默写重点,一字0.5分。“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是环境描写,衬托肖邦离别时悲伤的心情。告别主要写了三件事: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勿忘国;赠送祖国波兰土;让我们想到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重点句。

(1)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因为泥土是祖国的象征,埃斯内尔希望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2)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姐姐的手,矛盾吗?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弥留之际与紧紧并不矛盾,因为这正表现肖邦至死不忘自己的祖国,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表明了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3)当时,他才39岁。

“才”字表现了作者对肖邦英才早逊的痛惜之情,和对欧洲列强的愤慨。

4、古诗两首

1.背诵并默写杜甫(唐)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陆游(宋)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容易读错的字音:涕泪tì、妻子zǐ。容易写错的字:即从巴峡穿巫峡,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要理解的字词:闻:听到。收:收复。河南河北:黄河两岸,不能理解为河南省和河北省。涕泪:眼泪,不是鼻涕和眼泪。妻子:妻子和孩子,如果读轻声只指妻子一人。却看:回头看,再看。漫:随意。白日:晴朗的日子,不是白天。青春:明媚的春光,不是现代的“青年的时光”。即:即刻。穿:穿过,表明巴峡与巫峡之间水道狭窄。便:就。下:顺流而下。向:转向,因为从水路改走陆地。示:给„„看。元:同“原”,本来。九州:中国,像这样的词还有:神州、华夏。同:统一。王师:朝廷的军队。定:平定、收复。但:只,不是但是。无:同“勿”,不。乃翁:你的父亲。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合称“大李杜”;他的诗因多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这首诗一改其抑郁顿挫的诗风,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本诗与历史上著名事件“安史之乱”有关,《春望》也是这一时期创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因祖国统一、人民安定、自己可以返回家乡(如果要求用诗句答诗人喜欲狂的原因则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而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更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这是他的一首“绝笔诗”,相当于遗嘱,诗人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人民安定的愿望,忧国忧民之情。两首诗一喜一悲,心情迥然,但都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练习一

1.一个词的读音不同,意思和用法也不同。(1)地道:di dào意思是“地下通道”,造句:冀中人民发明的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道:di dao一是指正宗,二是指厚道,造句:老王这个人为人很地道,做事很诚实。妈妈做得这道“红烧狮子头”甜而不腻,肥而不油,口味十分地道。(2)照应:zhāo yìng意思是相呼应,造句:这两句话前后照应,写得很好。照应:zhāo ying 意思是照料,造句:我初来乍到,请大家多多照应。

(3)兄弟:xiōngdì意思是哥哥和弟弟,多为两人,造句:他们虽然家世不同,但穿相同的衣服说相同的话,简直像亲兄弟一样。兄弟:xiōng di一是指弟弟,二是男子的自称,多指一人;造句:他抓着我的衣领:“兄弟,如果你还想活命,就给我起来反抗!”(4)对头:dui tou意思是仇敌,造句:这两人真是死对头,见面就吵架。对头:dui toú意思是对了,造句:这能这样想就对头了,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吗。(5)大意:dà yì 意思是大概意思,造句:预习课文时就应该掌握课文大意。大意:dà yi意思是粗心。造句:啊呀,我太大意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

2.《爱我中华》这首歌的歌词是著名词作家“乔羽”所写,他曾写过《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著名歌曲。词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是比喻手法,一枝花指一个民族,一个星座也是指一个民族,比如“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全词表达了热爱中华的思想感情。

2.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课 篇二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

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一试.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预计学生会有这样一些算法:

第1页 ①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②列竖式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但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前面分析的种种情况。(2)重点讨论: 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①为什么要把小数点(或数位)对齐? ②为什么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在计算8-3.4时)3.小结时组织讨论: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刚才没做的题你能再做一做吗?

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些同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跳高:A同学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铅球:B同学得到了冠军,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100米跑:C同学也得了第一名,成绩是13.5秒,第二名与第一名相差0.5秒。请分别计算跳高第一名、铅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绩。

四、课作:完成P49练一练第1-3题.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第2页

小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回忆旧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游戏:我是谁?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我是谁?”的小游戏。2.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八第7题)

提问:在这些口算中你们觉得哪几题比较难?

小结:这里出现了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整数的口算。口算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一旁列竖式帮助解决。

我是笔算小高手。(第8题)

独立完成,4人板演。

说说每一题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提问: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我是看病小专家。(第9题)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题中的问题。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我是理财小当家。(第10题)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说说每道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我是纠错小行家。

出示场景:有个小朋友,名叫小力,外号小马虎。一天数学课上他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小结:以后你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第3页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

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3.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第4页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第5页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例

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第6页(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第7页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第8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2.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第9页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4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再次引起兴趣,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讨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提问: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法与整理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4.小结。

(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需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

(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因为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除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外,还可以口算、估算,或用计算器计算。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大比拼(第1题)(口算卡片出示)

提问:哪几题容易错?为什么?

(1)9.8-4.8=5.0或5时要注意小数的简写。

(2)0.92-0.2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学生容易算成0.9。(3)1.2-0.8注意个位上的0不能不写。2.笔算大比拼(第2题)

(独立完成,9人板演,集体校对)

3.小结:在口算和笔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简算大比拼(第3题)

独立完成,说说每一题分别是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5.脑力大比拼(第4题)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小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在今天的大比拼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10页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5-6题,第58页“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家庭生活中常见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引入: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不信,你们看!2.小黑板出示第5题几种食品每1000克中钙含量的情况统计表。提问:你从这张表中能收获什么信息?(独立解决教科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问:对于这张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延伸:看了这张表,对于你以后的膳食有所启发吗? 3.投影出示第6题。

(独立读题,弄清题意)提问:“水位变化”栏如果是正数说明什么?如果是负数又说明什么? 小结:“水位变化”栏的正、负数都是说明水位在前一天的基础上上升或下降。

提问:“当日水位”怎么计算呢?

4.教师介绍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提出问题:假设有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提问:“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是什么意思?(先列表,在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讲述: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搜集了上个月家中的电话缴费单,还填写了一些家庭日常开支的统计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从电话缴费单中看看每月的电话费都包括哪几个部分,再算一算合计数与缴费单上的情况是否相符。

3.学生各自计算验证。

4.学生交流家庭日常开支的情况。

第11页 5.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三、评价与反思

1.讲述:这个单元的内容到这儿就结束了,对你自己的学习你有什么评价吗?打开教科书第58页,想想自己每一项各得多少分,和同桌交流交流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2.学生活动。

3.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小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在今天的大比拼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3.八年级上第四课教案 篇三

八年级上第四课教案

课题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上尉的信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文章思路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学会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作家敢于批判自己国家罪行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用平等与博爱的精神指导自己的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文章分析出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掌握分析的格式,能够抓住具体的词语,具体的形式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板书和课前预习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字词纠正,文常巩固 恍若 缀满 珐琅 耗费 晨曦 瞥见 劫掠 箱箧 震撼 惊骇(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不可名状 赃物 雨果的国籍,代表作 掌握信件格式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找到赞美圆明园和讽刺英法联军的句子。 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ü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ü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ü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ü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讽刺侵略者的句子: ü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ü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ü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ü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ü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在说英法联军的恶行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反语,我们来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运用一个共同词语的意思。 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在这里赞誉是指赞扬,美誉的意思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在这里赞誉是反语,是讽刺的意思 三、 整理文章思路 雨果在这封信中,首先交代了他写这封信的原因,接着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辉煌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烧毁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最后提出了一个希望:希望法兰西将战利品归还给中国。 四、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1、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先交会学生做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这类题的答法“运用了什么形式+说明/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性格” 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将法兰西、英吉利两个强盗说成是胜利者,具有强烈地讽刺意味;笑嘻嘻一词更能表现英法联军厚颜无耻,以耻为荣的丑陋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对英法联军的厌恶之情。 2、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运用了正话反说的手法,“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中的“文明”把所谓文明人的野蛮行径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具有强烈辛辣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五、文章总结:作者把圆明园描写的越美,越可以表现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憎恨。 基础巩固 归纳总结 找两个学生阅读全文 拿出双色笔,一种颜色画出赞美的句子,另一种颜色画出讽刺英法联句的句子 根据语境分析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 根据文章内容发展,整理出文章思路。 学生按照格式进行分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不过遗漏环节 思考问题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用词基础 学会写信,并在写给雨果的信中应用 在阅读过程当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画书的过程中找到那些包含作者感情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是包含抒情的句子,而不是普通的陈述句。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出词语的特殊意思 要求学生在概括的同时不要忽略具体的内容,比如归还战利品的国家,根据文章第八段可知是法兰西,而不是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是火烧和劫掠,而不只是劫掠。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理解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板 书 设 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法) 雨果 人道主义精神――虽为法国人,却不偏袒国家,不掩盖历史 信件格式:寄信人,收信人,时间 文章思路:赞美――谴责――希望 “赞誉”的含义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形式,说明了……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 抓住具体词语 文章结构:先抑后扬 作业:给雨果写一封信,说说读了本文的看法 教 学 反 思 这堂课在文章思路的回答和整理上,能够要求规范地答题,不说词语,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而且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具体,不能随便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删减或增加信息内容,要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比如:作者希望法兰西归还赃物,而不是英法联军等 在表达效果的分析上,课上给学生时间分析,让他们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当堂分析,趁热打铁。 如果上一项课上不能完成,可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好好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这类题怎样答,不能为了课时就不在分析或搁置了。 整堂课思路基本通顺,流程进行顺利,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这堂课给自己的分数:80分

上一篇:华南师范心理学考研下一篇:迎新晚会总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