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共8篇)(共8篇)
1.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一
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8分)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5、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言:()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定的人格。(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6、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47分)
7、下列词语中,字形及括号中字的读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媲)美 p 解(剖)pōu 苍海(桑)sāng田 鞠躬尽(瘁)cu
B、(璀)璨cuī(诘)责ji 功亏一(篑)ku(锲)而不舍q
C、胆(怯)qi(叱)咄ch 千山万(壑)h 相形见(拙)ch
D、慰(藉)ji(啮)齿ni(蓦)然回首m 广(袤)无垠mo8、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B、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问啦。
C、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10.下面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
B.《我的母亲》写了作者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行文极其自然、质朴却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C.《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引用高尔基的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表现出托尔斯泰外貌平庸、丑陋的一面。
D.《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成功塑 造了海燕这一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
11.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国人激动不已,纷纷以各种形式迎奥运,庆奥运。下面是一副迎奥运的对联,上联是讲和谐情真意浓爱似海,请选择恰当的下联()(2分)
A.辞旧岁亿万人民迎奥运 B.迎奥运风正帆满歌如潮
C.盼奥运沙场苦练热誓为国 D.迎奥运千帆翩舞生秀色
12、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B、《米开朗琪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C、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
D、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13、下面括号中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猛浪若(奔): 奔跑 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窥谷忘(反): 反,通返
B、(造)饮辄尽:创造 衔(觞)赋诗: 酒杯(期)在必醉 : 日期
C、持(汤)沃灌: 热水(腰)白玉之环 : 腰佩 负箧曳(屣): 鞋子
D、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执策而(临)之 :面对(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C、食:① 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意: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每有会意
15、请指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3分)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跟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磕头询问。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D、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6、下面语段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8分)
与发达地区相比,①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②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③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④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寻找相应对策。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17、走进文学名着,沐浴经典阳光。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4分)
(1)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 林里取出药来,抖在襄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策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
(2)()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18、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3分)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一些吧,()。
19,(1)【品诗句】下面是同学们对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2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2)【说古诗】围绕主题,说出相应的古诗句。(4分)
B、品味乡愁()。
C、话说友谊()。
(3)【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4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31分)
(一)【诗歌天地】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20-22题。(共8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0、本曲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各1分共4分)
21、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分)
22、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2分)
(二)【哲理小品】读下面的小故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2分)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
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智者说:
23、()。
(三)【说明园苑】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题。(7分)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24、作者在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时,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25、作者在说明事物时,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什么?(2分)
26、第二段文字中加点的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四)【古典文学】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7-30题。(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 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7、解释下列语句中括号中词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8、下列各组句中括号中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B 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月景尤为清(绝)
C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②歌吹(为)风
2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0、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四、深层阅读赏析 阅读《小溪》,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一)小 溪
杨 沫
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啊,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混,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价值何在。我绕过碎石,抖抖泥沙,又淙淙地向前流去。还不时仰望夜空,欢乐地听起夜莺的歌唱。一次,猛地撞在重迭的巨石上,我似乎被击碎了。呻吟着看着自己----我已经变成一畦小水洼,瑟缩在巨石缝隙中。喘息一会,感到不自在,我想跳出去,却跳不出。怎么办?我悲伤地哭了。突然大石缝隙中闪过几缕阳光,随着阳光响起亲切的声音:小溪,生活的真理你知道么?挣扎----奋斗----拼搏----超越。我听着,却不知这声音含意。我无力挣扎,昏昏睡去。醒来了,不知怎么,我又成了小溪。原来是我身边的水多了,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我又是我了!
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我流淌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盛开着艳丽的鲜花,峻岩上嫣红的桃花,轻盈的绿柳,笑靥迎人。我挨着她们轻轻地流过。她们对我说:小溪,你就这样快活轻松地流下去吧,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归宿。我点点头,得意地顺流而下。一天,突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我猛地不能动弹了。我看不见天,看不见地,看不见红桃绿柳。我虚飘飘不知自己是否存在。我死了,却又渐渐苏醒。我瑟缩在一层硬壳里动 弹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渐渐枯竭、干涸咱等待死亡么?我虚弱地问自己。突然岸缝间闪烁着几束阳光。啊,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现了,我要奔向你,请你救救我吧!忽而阳光不见了,我听见发自宇宙、也好像发自我自身深处的声音: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着那欢乐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永恒的、永恒的真理是什么?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
阳光又出现了,而且愈来愈灿烂,我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开始挣扎,开始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我身上的溪水渐渐多了,渐渐活而有力了。猛一挣扎,我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经此挫折,我反而比过去粗犷了,宽阔了。我跳跃在岩石树隙间,有意地寻觅起同伴----原来道道山梁间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们都和我一样不停地向前奔泻。大自然使我们越靠越近,越聚越宽。终于我们汇聚成河、汇聚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一齐涌向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因为我已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
(选自《杨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31、小溪是欢乐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32、这篇散文写小溪遭遇了两次挫折,说说她是怎样战胜第二次挫折的。(3分)
33、文中的小溪先后两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第二次是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说说窜与跳有何不同。(2分)
3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你认为小溪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5、文中的小溪具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小溪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二)《不落别处》,完成3638题。(9分)
(1)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5)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2)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13)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14)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15)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触摸 的心之角落。
(16)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17)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36、第(1)段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
37、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4分)
38、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
五,写作。(60分)
39、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提示:春,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曲,穿透历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春天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春天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春天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山水有春,风雨有歌,岁月有曲,亲情有讴,校园有乐(友情提示:春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请以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题目:我不再____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脆弱、自卑、任性等等,使标题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二
一、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 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 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 而且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 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 教材的内 容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 总—分的传统 思维方式, 从一般到 具体, 先介绍中国的 产业, 包括上一 册的中国 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 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 内容繁杂, 追求面面俱到, 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 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 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 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 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 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 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 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 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 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 都体现了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 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 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 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 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 度的变化。旧 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 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 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 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 图注更加清晰, 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 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 比如在教材第12页, 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 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 观, 具有历史 的厚重感 和更强的 说服力。除此之外,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 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 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 时, 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 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 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新版教材也肯 定存在着 许多不足, 它是“十年 磨一剑”的成果, 现在又正 返回实践 中去接受 实践的检 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 “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 怀抱着这样的期望, 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 为依据,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 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 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 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3.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三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4.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四
1、下列事件属于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①小明16岁,爸爸因小明成绩差迫使小明辍学进入工厂打工②小李在学校体育课上因失误导致骨折,学校给予其相应赔偿并多次探望小李③某法院在审理15岁小周的案件时,没有对外公开,只有其家人在场A ①②B ①③C ①D ②③
2、下列关于法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B 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 D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
A 张某用刀劫持一妇女,抢走其1000元人民币并将其伤害B 小胡在看电影时大声喧哗,遭到周围观众多次提醒仍不改
C 太平洋广告影视公司的行为侵害了中央电视台的著作权D 小王多次到邻居家进行偷窃,共计数额250元
4、青少年不可取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有()
A、学会拒绝不正当的要求B、遇到抢劫时,应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
C、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不能显富D、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5、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6月9日在全椒县,对虚构事实,先后诈骗数十名被害人巨额财产的被告人张太庆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太庆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0万元。以上刑罚处罚中,有期徒刑和罚金属于()
A、都属于附加刑B、都属于主刑C、附加刑、主刑D、主刑、附加刑
6、下列对于刑罚处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 B、刑罚由特定的机构执行 C、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D、任何人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处罚
7、谁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A、所有公民B、家庭C、当地政府D、学校
8、下面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沈遭人抢劫,却因威胁而不报告老师和家长,于是更频繁地遭到抢劫
B、小汪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一天,他应邀去见网友,结果被网友绑架
C、肖华被高年级同学勒索,与其巧妙周旋,高年级学生最终受到了惩罚
D、小华独自在家,有陌生人自称是他父亲的同学,骗他开门,家中财物被掠夺一空
9、下列对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大B、犯罪者触犯了《刑法》C、犯罪者应承担民事责任D、犯罪不属于违法行为
10、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④法律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11、教育部颁布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A.违反了法律,是无效的B.表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再是青少年的义务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D.要求青少年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006年10月,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玩游戏,短短九天时间持刀抢走他人钱物共计价值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据刑法判处四人有期徒刑,据此回答12—13题:
12、四名未成年人的行为()
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13、人民法院对此不公开审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14、“罪孽本身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15、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16、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不正确的是()
A、敢打官司B、请自己的“哥们”帮忙C、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D、善于同侵害自己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7、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教育部宣布放宽高校报考条件B、我国农村将全面推进税费改革
C、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罪被执行死刑D、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
18、下列行为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是()
A、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辅导B、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C、博物馆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D、家长制止未成年子女吸烟
19、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
了相应的处理。他的行为是()A.违纪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C.犯罪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20、之所以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生理不成熟②未成年人缺乏经济实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④法律规定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四道防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30分)
1、材料一:初二学生小胡沉迷于网吧,一放学就到网吧上网,后来,干脆旷课到网吧上网。甚至整夜不回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格变的寡言少语,家长,班主任多次耐性的教育他,他却认为网吧就是让人上网的。他能开,我就能去。况且,我玩的内容都是健康的,例如CS,QQ游戏,三国志等游戏,没有不健康的。
材料二:国家文化部对网吧管理明文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
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我国哪部法律?材料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2分)
(2)你认为小胡的想法对吗?为什么?(2分)
(3)你爱上网吗,是否和小胡一样常去网吧上网?今后你该怎样做?(3分)
(4)请你对网吧老板说几句话。(3分)
2、夏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囊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夏某历次所受惩处的性质一样吗?(1分)并说明理由。(3分)
(2)在人民法院给予夏某的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是哪一种刑罚?(1分)除此以外,主刑还包括哪几种刑罚方法?(1分)
(3)夏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分)
(4)上述案例给你什么启示?(2分)
3、材料一: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吸毒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近日,广东汕尾警方捣毁了一个专供青少年吸毒的窝点,并当场抓获46名涉嫌吸毒的青少年。另据重庆市调查结果显示,吸毒的中学生年龄均在14-16岁,占该地区学生总数的1.7%。
材料二:大连市大东区某初中学生张某,经常抢夺同班同学的钱物,索取保护费,供其上网玩游戏之用。如果同学不给,就会拳脚相加。起初被抢的几名同学没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于是张某的胆子越来越大,变本加厉地加以暴力手段伸手向同学要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青少年受到了哪些不良诱惑或侵害?(2分)作为同龄人,你觉得青少年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假如你是材料二中张某的同学,你会采取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3分)
(3)我们应该怎样拒绝不良诱惑?(3分)
答案
一、1、C2、B3、A4、B5、D6、D7、A8、C9、B10、B11、D12、A13、D14、B15、C16、B17、C18、A19、B20、C
二、1、(1)《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2)不对理由合理即可(3)合理即可
(4)关键点:指明网吧老板的做法是错的,并要其改正
2、(1)不一样 因为老师的批评只是违纪处罚,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为一般违法处罚,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为刑罚处罚
(2)属于主刑的是无期徒刑。此外主刑还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死刑
(3)说明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①我们要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防止犯罪的发生
3、(1)①毒品、网络②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自身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因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
(2)①积极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自己所能,用智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五
内容: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1)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能够从课文内容中分析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23—25完成下列填空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年和()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7)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A对农业的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轻工业的改造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9)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
行()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D农业合作化
二、非选择题(总结本课)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反思】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学讲练
内容: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
(3)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4)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27—31完成下列填空。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等。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4)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选项中,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和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其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二、非选择题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6.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六
【原文】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1]
【注释】
⑴关关:鸟鸣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日夜夜。寤,醒觉。寐,入睡。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哉,语气助词。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友:用作动词,此有亲近之意。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诗作赏析】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写出了思念的深切,“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了思念的痛苦。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思想内容】
《国风·周南·关雎》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相关作品】
静女(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1-2]
【注释】
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s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处。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阻:险阻,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⑺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⑻宛:宛然,好像。⑼萋萋:茂盛的样子。⑽晞(xī):干,晒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⑿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⒀坻(chí):水中的沙滩。⒁采采:繁盛的样子。⒂已:止。⒃涘(sì):水边。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2] [3] [4]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2]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诗作赏析】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诗歌使用换韵复唱的章法特点,增添了诗歌回环变化的音韵美,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思想内容】
《蒹葭》中通过描写诗人对秋水伊人求之不得的缠绵的愁怅表达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之情。
【相关作品】
采薇(小雅)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子衿(郑风)
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⑶? 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⑸,在城阙兮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
【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2] [3]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2] [3]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诗作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思想内容】
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相关作品】
式微
式微①,式微!胡不归?
微君②之故,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1]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⑴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⑵,涵虚混太清⑶。气蒸云梦泽⑷,波撼岳阳城⑸。欲济无舟楫⑹,端居耻圣明⑺。坐观垂钓者⑻,徒有羡鱼情⑼。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⑵湖:此指洞庭湖。
⑶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⑷气蒸:一作“气吞”。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⑸撼:摇动。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⑹“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⑺“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⑻坐观:一作“徒怜”。者:一作“叟”。
⑼“徒:一作“空”。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3]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3]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诗作赏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相关作品】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⑻
⑼
[1]【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5]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
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动静结合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
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思想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相关作品】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⑴,白水⑵绕东城。
此地一⑶为别⑷,孤蓬⑸万里征⑹。浮云游子意⑺,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⑻去,萧萧⑼班马⑽鸣。[2-3] [4]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此。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5] [6] [3] [7-8]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3]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3]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9]【诗作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思想内容】
表达了作者李白和友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
【相关作品】
赠李白 唐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卜算子⑴·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⑵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⑶。时见幽人独往来⑷,缥缈孤鸿影⑸。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⑹。拣尽寒枝不肯栖⑺,寂寞沙洲冷⑻。[1]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⑷时:一作“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⑸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⑹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⑺拣尽寒枝:或以为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2-4]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5]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1]
【词作赏析】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思想内容】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相关作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原文】
卜算子⑴·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⑵,寂寞开无主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⑷。
无意苦争春⑸,一任群芳妒⑹。零落成泥碾作尘⑺,只有香如故⑻。[1]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⑷更:又,再。着(zhuó):遭受,承受。⑸苦:苦苦,极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⑺碾(niǎn):轧烂,压碎。零落;凋谢。作尘:化作灰土。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2-4] [5]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6]
18年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写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落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词的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然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任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思想内容】
全词通过咏梅表现了陆游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品格。
【相关作品】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诗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7.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阅读课模式,有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目的是乐于阅读, 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 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语感。但在实践过程中阅读课要么成了枯燥, 烦闷的汉译英课, 语法课;要么就是气氛热闹但不讲究阅读策略的听说课, 游戏课。是侧重完成阅读课文中的语法教学, 还是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抓语言点, 英译汉?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对阅读课模式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究和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加入一些高中阅读教学的理念, 将每堂阅读课分为:读前 (Pre-reading) , 读中 (while-reading) , 读后 (after-reading) 。从教学的结果来看, 效果比较好, 不仅增强了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性, 而且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创造性, 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操练, 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现以其中一篇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下unit 7 Cooking is fun Section C) 为载体,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pre-reading
教师需要对即将进行的阅读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引导, 使学生对本课的背景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1. warm up:
enjoy the song。欣赏一首欢快的韩语关于食品的歌曲, 朗朗上口的旋律, 便于学生跟唱, 烘托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课的导入方式有许多。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竞赛式、背景铺垫式、分享经历式、预测式、多媒体导入式等。但无论哪一种,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切合自己本堂课的教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
2. listening:
听短文判断正误, 完成教材2 work alone的教学 (此篇听力文章是有关西方的就餐习俗) 。此篇听力本是阅读后的内容, 我在上课时将它提前放在此, 是因为发现材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也能对即将学到的文章作一个有力的铺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整合改编教材, 做到不受教材的限制, 以学生为主体, 整合教材, 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阅读中:while-listening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 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课文, 主要的步骤为:1.粗略地阅读全篇, 掌握大意梗概。2.通过跳读抓细节, 找主题句, 猜词义。3.详细、逐行反复阅读课文, 通过选择、True/False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4.找出段落、重点和疑点, 掌握全部内容。用Yes/No和Wh问题、短文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5.从所读内容中获取知识受到启发,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点。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如果说前面的阅读前, 阅读中是输入过程, 那这一环节就是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如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的题目:Table manners in China。为了扫清学生仿写的障碍, 我先进行了:Guessing game:Is it polite or impolite?让学生们就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哪些是有礼貌的, 哪些是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讨论。然后再让学生来仿写。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阅读中学到的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8.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篇八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①
②
九、习作天地。(25分)
【八年级下册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家乡美食八年级下册作文06-29
八年级英语下册作文训练试卷10-05
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带翻译 假期计划10-29
范文作文五年级下册11-17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一件事06-26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美丽的夏天07-23
八年级下册生物11-29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08-18
小学四年级下册写景作文范文11-21
三年级下册7单元作文范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