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评课稿范文

2024-06-23

生物课评课稿范文(精选10篇)

1.生物课评课稿范文 篇一

生物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对《生物的特征》一课进行点评。

本周听了张老师讲的一节新授课,上课开始时,张老师首先明确了本课的目标,然后让学生适当浏览本节内容,最后老师精讲点拨。

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非常成功。突出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板书规范工整,重点突出明了。观察法的初步认识,观察的常用工具,生物的主要特征,都作为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也方便老师最后的回顾总结,应该说这一点张老师做得很好。

第二、步骤清晰,逻辑性强,授课有条不紊,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比如说,张老师在讲解生物的特征时,第一个特征时什么,让学生举出实例,第二个特征是什么,让学生举出实例,表达得非常清楚,强调得十分到位。连我也听的津津有味,心里感觉明明白白。

第三、举例贴近学生生活,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这一点不再多说。

如果硬要找出一点毛病的话,我感觉是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一些。希望张老师在今后上课时注意这一点。第四、备课充分,讲授逻辑性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娓娓道来,一气呵成,思路非常清晰,讲授非常富于逻辑性。讲授过程中基本不用参看课本和教案。如果备课不充分,仅凭教学经验绝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效果也不会这么好。这一点是值得年轻老师和多数年长一些的老师学习的。

第五、与学生的互动很多,交流顺畅

整堂课杨主任都在用自己清晰的思路和富于逻辑性的讲解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地往前走。讲授中张老师不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而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能够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强,参与程度很高。有时杨主任还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一些内容,学生也总能有上好的表现。第六、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注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强。张老师不仅对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还配合使用课件,课件的合理使用,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加强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记忆。

优点主要是以上这些。提一点建议:那就是本节课老师讲的再精炼一些,训练再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教师行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学生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棉花姑娘评课稿(范文模版) 篇二

近桃小学语文教研组

听完丁洁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此次丁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丁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丁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丁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

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丁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丁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

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五、注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一词之后,教师提问:“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将病愈后的棉花姑娘写得很美。然后丁老师又问:“生活中,你见过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呢?”并相机出示拓展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的词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更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言语结构中去。

六、将爱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文的教学中

在这堂课中,丁老师都注意将爱心教育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丁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提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她治病?是他们没有爱心,不愿意吗?”在研读完第2至4自然段后,丁老师小结到:“看来这些医生不是没有爱心,不是不愿意帮忙,只是

他们本领不同,只能干着急呢!”在学生了解了瓢虫家族之后,丁老师再次进行爱心教育:“我们要保护身边的益虫,关心他们,珍惜他们,要对他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在学完全课后,丁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学生纷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之后,丁老师继续引导:“这些益虫益鸟会关爱、保护身边的植物,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要对小动物们有爱心。教师最后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动植物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我们也懂得了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和身边的动植物做朋友,要保护他们,关心他们。也明白了要对我们周围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并号召大家都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对学生的爱心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当中。

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很健全,说话往往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丁老师这堂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二: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棉花姑娘》在去年我也开过这样一节课,相比查老师上的这堂公开课在读、说的方面是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语言训练点对学生深入感悟文之道、文之情

是否有促进作用。“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查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分角色读、齐

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在自己的情感中领悟

文章中心等形式,使同学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使孩子们能自

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体现出每个小朋友的理

解。小朋友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去了。在本节课中,查老师积极营

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相互诱发对

言语的感悟,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即训练了说,又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从

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陆蓓蕾)

《棉花姑娘》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的亮点,使人印象深刻。

1、《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查晓华老师 就以字词为抓手,让孩子与文本开始对话。如: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

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

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

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

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中,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紧紧地抓住了文本中“人物”的特点(着急、难受等),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掌握朗读

技巧。

3、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训练说话,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加入了三段七星瓢虫的知识,让学生以七星瓢虫的口气

介绍自己。(刘衡)

《棉花姑娘》是低年级的一篇课文。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并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处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比较适切。

教学中,她首先注意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音、字、词、句的落实,又兼

顾了阅读的指导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非常巧妙地将拼音、识字、阅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其次,查老师能根据

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恰如其分的引导,丰富的教师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指导学 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查老

师还注意学生多种习惯的培养,有写字习惯的培养;有明确问题,带着任务阅读的习惯;有与同伴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发展等习惯。应该说,整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体验中得到发展,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汤 莹)《棉花姑娘》评课(孙利亮)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又富有知识性的童话故事,语言符合儿童特点。

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悟,教师通过指导

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中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查老师这

一堂课上得非常精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小组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课堂上老

师与学生之间不但有言语交流,也有情感交流。尤其在师生间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功力。整堂课整体性强,内容与结构形成了完善的统一。

二、三维目标的制定适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在指导

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不单运用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

形式,而且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戴着小动物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堂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此很喜欢,积极性

也很高,都争着上来表演。而坐在下面的学生也看得很认真,并纷纷评价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在这

堂课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教师语言训练的设计对学生感悟文之道、文之情有着促进作用。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朗读时,可以看出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同

样也带动了学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朗读时也充满了激情。课文的语句在抑扬

顿错的语调及丰富的表情中得以体现,并随之感悟。

查老师的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十分关注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及作为低

年级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低年级的语文课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拼音、识字,又对朗读、理解有一定的要

求,有时还要求掌握一些语文技能,如查字典等。如果不好好整合,整个课堂就

像一个“大杂烩”。而查老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非常巧妙的将拼音、识字、阅

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课 堂教学紧凑、有效。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关注到查老师在教学“棉”字的时候,她规范地在黑板

上写下了“棉”字,边写边说:棉是植物,白白的,棉花可以用来做毛巾。看似

随意,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的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我个人是很欣赏这

个环节的,细节之处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沈燕泓)

《棉花姑娘》评课

姜娜波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课文虽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老师在阅读中舍得花费时间,她结合课文画面为学生制作了漂亮的头饰,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令人耳目一新。

“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中,以读代讲是最大的特色。老师积极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的碰撞交流中,相互诱发对言语的感悟,相互促进彼此的升华,从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解了不同的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这堂充满“情感”的课堂,让我们再次体悟到:课堂应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应是让情溢于言表,藏于心间的深刻体验,更应是具有生命的精彩与张扬。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层次:

1.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识字是低年级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识字。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啄”正音(翘舌音),“稻”认清字形。2.导入情景,体验情感,反复朗读

本课老师注重启迪现象思维,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验棉花姑娘的焦急与痛苦;燕子、青蛙、啄木鸟的内疚与无奈以及七星瓢虫的高兴护骄傲的心情。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积累语气。在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又如自然段的处理上,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处理有独到之处,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材教” 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一种抑扬交错,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三次同样的请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兴——失望——痛苦、急切),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3、创设情景,训练说话

老师以七星瓢虫为切入口,用媒体补充瓢虫的资料,让学生设想“你是七星瓢虫,你会怎样向棉花姑娘 介绍自己?” 综上所述,这一堂课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三维性。篇三:棉花姑娘说课稿(孙秀珍)棉花姑娘说课稿

孙秀珍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组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欲望。这篇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插图色彩明丽,语言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特点。如何以篇带篇,引导学生掌握本篇的读书方法,带动学好其它四篇课文呢?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课划分为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认识七星瓢虫是专治牙虫的益虫,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趣味识字,自主学习——再读课文,体会情感——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上课前,我以精美的课件把孩子们带入漂亮的棉花之乡,并以棉花姑娘自我介绍和孩子们打招呼的形式,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设3分钟)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说:“棉花姑娘多可爱,多漂亮呀!可是不久前,棉花姑娘生病了,都会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它们都能治好她的病吗?”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趣味识字,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呢?我在教学中力图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姑、娘”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通过猜字谜、摘棉花、送生字宝宝回家、摆卡片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

4、再读课文,体会情感。(预设20分钟)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障碍之后,我紧紧抓住棉花姑娘的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悟文本。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在简单介绍蚜虫后,启发学生想象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她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盼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接着我这样过渡: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他们之间都说了什么呢?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燕子说的话。假如你是心急如焚的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这句话?通过换位读、同桌读、男女对读、师生合作读,指导学生读出请求的语气。

之后,我相机质疑:还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治病?他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孩子们根据教学提示,在小组内合作学习3-5自然段,以每组推选金话筒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检验自学效果。在这互帮互助、互评互学、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引导学生揣摩语气,个性朗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力求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转载于:棉花姑娘评课稿)

5、拓展练习,积累语言。(预设5分钟)

当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后,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6 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穿插说话练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以及总结性的思考题,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积累语言。

六、说板书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七、说反思

1、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a、突显以“趣”引路,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b、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c、抓住文体特点,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2、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a、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b、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平台是否过窄。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四:《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本课板书分两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篇五:《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2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3.老人与海鸥评课稿(范文) 篇三

陈 鹏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今天有幸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这一节精彩的示范课,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完成良好,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可见李老师的语文素养很高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提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教学程序清晰、有条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教学目标完成的良好。

二、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得当,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渗透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实用。如在学习生字、词环节,通过多种方法读、理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

二、民主、平等、和谐氛围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始终带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老师的激情带动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4.生物课评课稿范文 篇四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1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刘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

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刘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2

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最后一个学生自己发掘并改写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3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xx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5.教你如何评课 评课稿 篇五

今天就由我来对这堂课进行评课。

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师基本功这五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评课。

首先,从我从教学目标上来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这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所以我首先来分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篇____的课文,从本堂课的整个过程来看,他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着目标,服务于目标。他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价值追求。在这堂课中,他将教学重难点都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通过采用积极有效的____方法,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来评一评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这是小学__年级的一篇课文,结合__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他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他采用了____教学法,___导入法,教师教授法,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展示,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接下来,我从他的教学程序上来分析:这堂课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他通过____等方式进行教学,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时间分配恰当,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合理,教学环境也比较清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她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多样化,夸奖的很恰当,具体而又诚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纠正。

那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板书:不难看出,他的板书设计很有艺术性,很合理,能够突出层次思路,能突出重点。他的书写也比较工整,如果能书写的再_____一些,就更完美了。

最后,再来说一说他的教师基本功:教学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这位老师的声音很温柔,具有亲和力,但不够抑扬顿挫。如果能够激情飞扬一点,就更加完美了。另外,这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也很有自信心,使得整个课堂都非常融洽和谐。

6.讲信用评课材料评课稿 篇六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执教者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在感知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去体验、想象一吨有多重:首先是体验1千克——掂量一本字典,然后把10本字典叠放在一位学生手中,感受10千克的质量,并让他坚持好一阵。师:10千克他就累成这样,如果有100各这样的10千克的字典捆在一起,让你来搬会怎样?生1:不可能搬动。生2:大人也搬不动。师:1吨很重,人力一般搬不动,要借助机器的力量。这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运用有效的练习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当得出1吨=1000千克后,出示4吨=千克,6000千克=()吨,引导学生规范地叙述想法。如一个小学生25千克,10各这样的学生重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多少个共重1吨?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在后面的各类习题中,教师同样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纠错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课堂总结后,教师出示了拓展题:小明的“数学日记”,其间出现了大量的质量单位,如“3千克的大象”、“80千克的香蕉”、“100克的熊猫”等,让学生改错。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生活的话题,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会儿就找出了各种错误。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重量单位的数学日记。这样,既内化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吨的认识》评课:

姜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气和善。整堂课,在老师的调动下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学生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课堂上多了动感、多了欢笑、多了开放。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承认学生学习的结果,并给了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权利,允许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

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思路清晰,教学层次分明,训练扎实,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提出一个易或难的问题,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

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提高。老师从学习内容的抽象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设计了四次体验过程。让班级里

7.《保卫黄河》评课稿 篇七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从两方面入手,1、了解《保卫黄河》的轮唱和。

2、体会当时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执教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使听课老师们人人称赞。这说明老师的课上的好。第一部分的导入很精彩,利用唐诗引入到黄河。第二部分的预习检测。第三部分继续学习《保卫黄河》

1、复习有关《保卫黄河》的歌曲知识。

2、讨论用什么力度读词。

3、用师生接龙的形式来演唱,比较师生所接句子的节奏是相同的。整首歌曲的节奏越来越密集,旋律越来越高昂。

8.英语评课稿 篇八

单位:马甲中学

姓名:张木兰

本节内容,节选于仁爱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My family》.本节课为口语课,是以家庭为话题,围绕他们的职业等问题展开。所涉及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便于学生展开讨论。本节课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于职业和场所的词汇,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适当的句型来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在情感态度上,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下面就薛瑶老师执教的《My family》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薛瑶老师的整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薛老师得体自然的教态,富有激情、启发性的语言以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记忆深刻。薛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薛老师能充分理解,把握教材,将知识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每个教学环节都紧扣教学目标,并由知识目标上升为情感教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层次分明

1.新课导入,贴近生活。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为大家所熟悉的《家有儿女》的图片导出新课“My family”,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

2.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实效性强。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薛老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有猜词游戏,观看视频等,内容丰富,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单词学习部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性,用游戏“Which word is missing ?”复习巩固所学的关于职业及场所的词汇,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有效。同时,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运用的需要,教师拓展词汇量如:cleaner, worker, farmer ,housewife等。在课文的学习部分,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给学生以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前两段教师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后两段的设计更为巧妙,学生听课文内容完成表格,这样既锻了学生听力能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熟悉,从而很自然的过度到知识的输出上—— How to introduce your parents? 3.情感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情感教育有很强的感染性。它能够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薛老师都由教学目标上升到情感态度方面。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观看视频让学生理解“What is a family ?”,最后总结出“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home.Where there is love , there is responsibility!”不仅突出本节课的主题,而且使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4.家庭作业安排新颖,贴近实际。家庭作业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查作业,利用网络写一篇关于你最佩服的人的家庭介绍的短文,这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及时巩固。二是亲情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见到父母时,请对他们说:“I love you!”,这充分体现了情感教学。

三、教学基本功扎实

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具有启发性,在与学生互动中,极具亲和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精美,实效性高并能够熟练运用。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清晰,重点突出。

四、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在词汇教学部分,涉及职业和场所的短语如:a driver at a bus station,a manager in a hotel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否过难。若将职业和场所的短语分开教学 如:a driver , at a bus station,a manager , in a hotel 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9.语文评课稿 篇九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写景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魏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老师对感情基调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魏老师很好地拓展了知识,在她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上,魏老师将本文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及常识逐一讲解,体现了魏老师知识的渊博和语文功底的深厚,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要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大语文观来

10.说课稿、评课稿 篇十

《小小的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的美丽的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认识偏旁“门”。

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音频资料。四.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但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情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之一,便是以读为主,为理解而读,为进入语境而读,为训练思维、表达、想象而读。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2.交流、表演法: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表演等形式,以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多种形式的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我教学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这样一个谜语导入课文:“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孩子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得出了谜底是月亮。我趁机用课件展示月亮图。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让学生通过回忆把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吧。于是老师借助《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范读课文。这样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更大的期待。这时,我用课件展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阅读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再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基本读通课文的前提下,再让他们标出生字,初步渗透字形、字义。

(三)趣味识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接下来是识字教学,为了创设学生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设计了以下识字教学环节:

1.自主识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坐”字: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在这篇课文中,要学一个新的偏旁:门字旁,认读偏旁门,然后利用熟字加偏旁:“人”+“门”=“闪”。来识记“闪”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再,可以组词为再见、看见、见面等。还可以找反义词:弯——直;坐——立。这时,我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两对反义词。

2.游戏识字:因为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摘星星的识字游戏。首先,我出示课件: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然后老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3.复习巩固:在短语中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课件出示短语:弯弯的月儿,在这里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一个叠词,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像这样的叠词。

弯弯的()

闪闪的()

小小的()

蓝蓝的()

引导学生说一些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让他们对这些叠词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同时在学习短语中巩固了生字。

(四)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1.引读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进行了逻辑引读激趣。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这时通过课件出示弯弯的月亮图和小船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者相似之处,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了什么?

重点是对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句话,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这句诗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再创情境,想象感悟。

我综合运用语言、图片、音乐,再创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空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引导想象:假如我们坐上月亮船,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就这样,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讲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所看到的景色。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___________。”这个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能谈到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这样,通过想象扩展了课文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启发想象,扩展训练。

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出示课后训练: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_。

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天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________像_______。”

4.多种形式的朗读,再次体会感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都要以学生的阅读为前提。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尝试读好的基础上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针对孩子们的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配合动作朗读课文。

具体做法是:①自由读。②个别上台读。③全体读。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最后,播放《小小的船》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唱作为本课的结束。

(五)拓展延伸。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月亮图

闪闪的星星

小小的 小船图

蓝蓝的天

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板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简单美观。

八.说教学反思:

上一篇:申报初级职称档案材料下一篇:描写枣树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