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2024-06-11

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精选12篇)

1.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一

邓家铺中心学校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3所中小学,其中初中2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6所,村小4所,其中黄塘中学为示范标准化重点建设学校。全镇共有8所学校有新建项目,5所学校仅有维修项目,所有维修项目已于2016年9月前全部维修到位。

二、新建项目进度情况:

1、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已完成主体,正在装修,运动场场地基本平整,在填土方,待薄改办统一招标后实施;综合楼已签订合同,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在设计、预算中。

2、黄塘中学:综合楼、教师公租房已基本完成内外装饰,运动场已招标,明天签订合同。

3、白水小学:综合楼在内墙装修中。

4、白羊小学: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已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5、东旗小学:教师宿舍即将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6、双桥中学:教师公租房已完成基础。

7、杨龙小学:教师宿舍已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8、名利小学:浴室已完成。

三、存在的困难:

邓家铺中心学校

2017.8.15

1、黄塘中学征地款及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未到位。

2、中心小学的征地矛盾尚未彻底解决,拟建项目无法实施。

2.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二

值得欣喜的是,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现阶段, 改造薄弱学校这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以甘肃省为例, 在“缺什么补什么, 兜底线保基本”的原则下, 从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 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日益满足教学需要;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的既定目标也逐步实现;教师的配置趋于合理, 数量、素质和结构更加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然而,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这些进展, 就一厢情愿地认为“改造”已经完成;更不能沾沾自喜地躺在“功劳簿”上, 认为“高枕无忧”。恰恰相反, 正因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展, 更应该促使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 也是教育的关键所在———那就是“人”的发展。

显然, 各级政府竭尽全力改造薄弱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学楼更高大气派、让教学设备更符合时代潮流。令人啧啧称赞的“西南联大”, 1939年4月新校舍落成时, 学生宿舍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则是土墙铁皮顶结构;而食堂、图书馆都为砖木结构。这样的条件自然是简陋的, 可并不妨碍她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梅贻琦先生“大学之大, 非大楼之大, 乃大师之大”的观点虽已提出近百年, 但依然熠熠生辉。大学是这样,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同样如此。好的校舍、教学设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的, 而教育教学的根本指向在于人, 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也正因此, 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

首先, 改造薄弱学校要兼顾学校管理者观念的改造。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往往能够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些管理者, 受制于传统思维, 习惯于“等靠要”, 纵然所在学校接受了改造, 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却不能及时跟上现实的步伐。这也造成了部分学校虽然高楼林立, 设施齐全, 但是管理混乱, 一盘散沙。唯有让学校管理者真正在观念上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 尤其在“互联网+ 教育”的教育生态下, 促使他们愿意去思考教育和管理, 才能从根本上盘活教育的资源, 让改造薄弱学校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工程彰显出本该有的价值。

其次, 改造薄弱学校要考虑教师整体素质的改造。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任何外在的“输血”都不及培养“造血”的功能。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层次。在部分地区和学校, 薄弱学校改造之前, 有些老师抱怨, “学校环境不如意”、“功能室不齐全”、“教学设备太落后”等等, 以至于他们无法施展教育的技能。诚然, 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改造之后, 还是存在“有学科功能室不使用”、“有教学设备不会使用”这样尴尬的情况存在。除了与教师自身所掌握的技能有关, 也与教师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学习者” 有关。因而, 改造薄弱学校必须考虑到教师的实际, 从思想到素养, 从技能到情怀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 走出专业发展的“瓶颈期”。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适应时代, 更加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再次, 改造薄弱学校要着眼学生的发展。有明亮宽敞温暖的教室、有和其他地区孩子一样的现代化设备、有素质高的老师, 这是每个学生都期盼的。但是现实中, 不少学生即使享受到了这样的物质条件, 却未必开心。因为改造的主体意识来自成人, 而改造之后的评价标准还是沿用老一套, 改来改去都是“老师带着学生玩”, 学生缺少自我选择的机会。 所以, 改造学校的同时, 整个社会也要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能只看到冰冷的分数、无情的名次, 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寄托, 将其看作是和我们平等的独立生命个体;同时还要在课程和制度等“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设计出符合地区、学校、学生实际的课程, 出台以人为本的制度等等。只有这样, 我们才更容易体谅他们、理解他们, 把最好的明天给他们。

3.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三

【关键词】薄弱学校 处境 改造策略

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各级政府正在努力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各薄弱学校内部也在想方设法加强内部管理,改变现状。

目前,所谓“改薄”仍旧是基础建设和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投入,软件方面还没有大的改进,薄弱学校的尴尬处境使其发展举步维艰,想要快速“脱贫”任重而道远。

一、政府部门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投入上重“示范”轻“薄弱”

要实现教育快速均衡发展,政府部门要“坚持标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在投入上对薄弱学校应该高看一眼,适当增大分配比例,使校园面貌、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快速达标。有些薄弱学校的经费维持正常的水、电、暖费用及正常维修、正常办公用品费用都有困难,办学的灵活性受到严重制约。

加强硬件建设,改变学校落后的设施,必须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薄弱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一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高起点,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充分借助现有的、有限的教育设备资源,选用现代教育手段,使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提升。

二、教师对现状不满,素质下降,人心难以凝聚

每个薄弱学校都有其发展历程,经历过学校“辉煌”时代的老教师会将任何不满归罪于学生质量的下降。一些教师继续学习和教学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甘居下游、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老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教学过程中“吃老本”现象严重,以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方法来维持现状,上课“一言堂”;各自单干现象严重,不研究学生,教学方法陈旧,不顾学生实际,不讲教学方法,随意传授,强行注入的课堂教学过程较多,教学效果与期望值差别过大,逐渐失去信心;缺乏“领头雁”,初上岗的教师干两三年,也逐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加入“混饭吃”的队伍中。由于没有齐心合力做事的理念,每个人都由于单干的失败而消沉,于是勇于进取的正气消失,“大家都在混饭吃”,进入了恶性循环的轨道。

薄弱学校由于资金缺乏等问题,激励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支持,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缺乏鼓励,缺乏尊重,精神上受到伤害,情绪上受到压抑,能力也难以施展,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由于长期与弱差生共处,教学深度不够,再加上只教书不研究,教学多凭经验行事,不主动去学习别人教学研究中的新成果,自觉运用教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行动过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也很少反思并进行总结。他们一旦走出校门,与其他优质学校的教师一起PK教学技能时,往往屡屡受挫。评优选先、职称晋级受挫,造成教师缺乏进取心,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域学校的评价不能从实际出发,质量检测、中考、高考评价中不管入口、只看出口的一张排序表,让升学率排名最后的学校颜面丧尽,声誉越来越差,校长难以抬起头来,平均成绩排在最后的薄弱学校老师没有成就感,工作积极性严重不足。

鉴此,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造。

(一)上级行政部门在评优选先、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对薄弱学校在名额分配方面应该公平对待,让广大教师工作有盼头。

(二)教学行政部门对区域内各校教学评价应该本着“以入量出”的思想,不能以单纯的平均成绩或高考上线率认英雄。薄弱学校大多可能没有培养出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但这些学校对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薄弱学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可以从其特色教育赢取消费者认可的角度评价。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全盘意识,对地域内校长、教师进行调配,让各校的师资状况基本均衡。学校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队伍,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吸引过来。

(四)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阵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进行研究,促使其主动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薄弱学校不能在与先进学校师资相比的过程中丧失信心,因为薄弱学校的教师在处理这样或那样的学生问题时,在教学与育人方法方面也有长处。他们通过培训,也会成为名师。

(五)常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要有效,课堂要高效,作业要精选,检测要有发展性,帮困要及时。领导做到监控到位、指导到位、反馈到位、整改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成为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保证学校健康、高效、和谐运转。

(六)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合理模式。领导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的实施为主渠道,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学科特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强化教师师德教育。领导要教育所有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教师能够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是国家层层选拔和自己选择的结果,教师千万不要这山望见那山高,总想从事其他行业,造成干着、苦着、累着、痛着的局面。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教育是良心工作,是普通的职业,不容急功近利。

(八)“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名校中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提倡和鼓励各级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一对一的扶薄助弱结对活动。要进一步改革薄弱学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重点帮助解决薄弱学校师资问题,帮扶薄弱学校进行备课组建设,提高薄弱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困难。

三、生源素质差,学生教不会,管不住

受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以及优质资源辐射半径的逐渐扩大的影响,薄弱学校优质生源少,招到了优生又可能被挖走或择校而去。学生来源渠道窄,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学生多,从根本上决定了薄弱学校学风、校风不良。学风不良、校风不正,则学生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

薄弱学校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来。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学生生源、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通过多年的积累,薄弱学校的劣质“品牌”快速形成且根深蒂固。

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有恐学、厌学、过度焦虑的态度缺陷,缺乏学习策略,达标度低,学习程序不合理,学习技能缺失。薄弱学校为了追求公众的认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常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看后进生的缺点多,批评后进生的话多,盼后进生进步快点,怕后进生出现反复,烦后进生的缺点。老师们的信心、耐心、爱心、恒心、诚心、匠心逐渐失去,视教育为痛苦的事业。

所以,薄弱学校必须改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

(一)要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把做人教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放在首位,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困难,把做人与求知结合起来,把做人教育放大到比求知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立校之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求知教育,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着力转化后进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学校的方方面面如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均需突出育人理念,要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在后进生有了方向和动力后,再植入符合校情的教学策略,方可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领导要倡导国民教育,淡化精英教育,要把求知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帮助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

(四)要严格招生管理,切实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精神。严格划片,取消个别学校的招生特权,杜绝占坑、挂学籍借读等现象。校际之间要多合作,多交流,多探究,少挖墙脚。你挖我的,我挖你的,搞内耗,失去了教育公平。每一个教育者,都要从大局出发,真正把心思用在解决教育难题上,用在教学改革上,用在学生幸福成长上,不做鸡鸣狗盗之事,安心来做大事,成就教育事业。

(五)教师要热爱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靠教师。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天解决一个小问题,一周解决一个大问题,一月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样,薄弱学校就不会永远薄弱。

四、学校办学理念执行不到位,学校管理松散,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差

薄弱学校常有办学目标不明、方向不正、思路不清的现象,学校主要领导奉行“安全不出问题即万事大吉”的思想。

对教师师德教育不力,时常迁就、迎合教师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或者不能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任其发展,导致校风不正、教风不佳、学风不浓。对教学常规管理不实,造成似管非管、管也非管的局面。

对教育科研方面重视不够,教师成长引领不到位,教师缺乏成长的意识与动力,新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校本教研得不到重视,并且对学校的薄弱状况不分析、不研究,提不出解救办法,怨天尤人。

教师工作缺乏激情,工作得过且过,甘于平庸,不求上进,工作量追求最小化,待遇追求最大化。敬业精神挂嘴上,进取精神写本上,竞争意识淡漠,对于学生成绩不好不做深层的分析与反思,总找理由推脱责任,责备学生,埋怨领导。

社会反映强烈,家长、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赖感缺失,学生大批转学,遇事胡搅蛮缠,以发泄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情绪,有些家长为转出学生不择手段,对学校造成恶劣影响。

(一)切实加强薄弱学校的行政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办学倾向。

(二)加强学校内部的常规管理,领导要加强日常工作的巡察与考核,包括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纪律与实效性管理、作业批阅管理、检测考试管理、实验管理、课间管理、住宿生学习生活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以规范学校工作秩序。执行制度时,学校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要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注重刚性。学校常规管理到位,才能搞创新。创新时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的认同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领导要加强教师教研、培训、学习、帮带管理,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鼓励教师身体力行,从身边的教育教学案例出发,做微型课题研究;学习名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及薄弱学校转变的案例;开展“青蓝工程”活动等。

(四)领导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引导,让教师时刻明确自己的工作使命、工作职责,以达到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职业认同感。

(五)要加大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办出学校的特色。找准突破口,把某方面的工作做精、做细,彰显特色。

(六)领导要调动学校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发现问题,正确判断、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妥善解决问题。

总之,薄弱学校的存在必须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学校自身、广大教师、全体学生倾注心血,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大政方针下,领导和教师有所为,愿薄弱学校能够尽快“脱贫”。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6-214.

[2]孙远航.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四

南三莫村小学改造计划工作实施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该小学受多方面条件限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办学条件简陋,小学校属于薄弱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下,积极争取该校列入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对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建设,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教学楼一幢,有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学校操场、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比较完善,符合条件的农村完全小学。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将各功能室管理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做到我校教学设备管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开齐开足实验实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各功能室要全天候开放,服务教学及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学生身体锻炼、实验操作、劳动和计算机操作考查、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从而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以下制度: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任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完成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的到校移交、建卡、分类造册等相关工作;负责完成实验室和室外体育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校长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定一名校级干部主抓,落实相关人员亲自负责该项工作,负责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收货、登记造册、现场监督、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三、科学管理,合理安排

1、完善基础设施。按有关规定对校舍进行改造,建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及各类特种室;学校运动场地要达到有关标准;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均能满足教学需要。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各种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都有制度保证且管理规范。(附: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3.改善校园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园内各种活动场所均呈现出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4.建成符合标准的计算机室、语音室,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英语课。5.提高教师素养,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附:建立长效机制的方案)

四、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1、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做好设备的管理。

2、根据学校教学实际需求做好教学设备的调配的管理使用,确保教学装备能够满足学校实验教学及音体美活动正常开展。

3、完善实验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课程规定,确保全部教学实验正常开展。(做好入库记录,使用记录,)

4、规范实验室设备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工作。

五、存在问题

由于我校仍处于欠发展地区,区、镇经济基础薄弱,对教育投入仍然有限,教育教学经济仍紧。老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和教程设置与城区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电脑未普及;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师资力量问题,音体美老师紧缺,音美需开设。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崇文重教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其教育环境,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湛江市南三莫村小学

5.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 篇五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均衡发展,区教育局根据我校的实际,给我校一个90.03万(10.03万其他新建项目于2014年完成)的新建项目,于2016年6月将开始建设,20万的现代化信息装配项目。根据本次改薄会议精神,我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两规制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402人,专任教师38人。学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均衡配置”的原则,将在我校的现有危房基础上新建一栋300平米两层的教学楼,这幢楼将在2016年6月开工,2016年9月完成并交付使用,这栋楼将新配置两间多功能教室,一间实验室,一间音乐室,一间美术室。这栋楼也将在2018年前将学校急需的信息化装配配置到位并能正常使用。

三、学校改薄措施

1.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我校将坚持“阳光操作”,项目开始后,项目预算安排、工程建设进度、集中采购等所有关键环节,要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社会公开,方便教师、家长和社会监督,让这项工作经得起考验。

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要坚持质量第一,牢牢把住质量关,要干就干好,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建设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要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得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所有招投标工作都要公开公正地进行,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的指导和监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伪劣产品,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的改薄工作会有计划,有措施地逐步落实。有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到2018年会有大变化,新面貌,也相信到那时我校的教学质量会上一个新台阶。

复兴镇第二小学 2015年1月20日

复兴二小改薄领导小组

长:

华寿红

副组长:

勇成 员: 马

宁赵

6.改造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篇六

实 施 方 案

区: 山东省微山县

校: 两城镇鲁南小学

学校负责人: 谢秀军 编制日期: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鲁南小学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文本

(2014—2018年)

(二0一四年七月十七日)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部署,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拟在2014-2018年实施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机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校教育投入,改善我校办学条件。现将全面改善我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编制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两城镇鲁南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学校占地10005㎡,建筑面积1266㎡,绿化面积67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班,暑假后将有8个班,在校学生360人;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规划后2018年在校生540人,12个教学班。1.教学及辅助用房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947平方米,生活用房319平方米。均为框架结构,2.设施设备情况

学校实验室仪器数量基本满足要求。部分电脑已经老化淘汰,现有学生用电脑28台。无法满足课程要求。课桌椅已经欠缺220套。现有班班通4套,无法满足所有班级使用。音体美器材基本空白。

二、办学条件分析、发展前景

鲁南小学是我县教育资源整合后确定长期保留的村级完全小学,辖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4000余人。鲁南小学的学生人数将达到高峰,在校生人数540人,需要36名教职工,这就意味着鲁南小学软硬件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改善。

鲁南小学校园宽阔,地势平坦,环境优雅,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来自周边环境的干扰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办学好地方。目前,学校已经按规划建成了校园道路、供水系统、教学区绿化。多年来,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为鲁南小学的发展夯实了社会基础。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领导、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学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鲁南小学的办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三、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意见》; 3.《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6.《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8.《山东省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9.《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装备配备标准》等。

10.《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

四、任务目标。总需求金额242万元。1.校舍建设方面。需求预算资金178万元。

鲁南小学原有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现需求建筑面积1187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1127平方米,资金169万元;生活用房(餐厅食堂)60平方米,资金9万元。

2、运动场。10万元

需规划建设运动场总面积6288平方米。其中矿渣环形跑道800平方米,足球场4050平方米,篮球场608平方米。排球场286平方米;

3、生活设施。预算资金11.6万元 预计12名教师居住.需要宿舍设施预算1.6万元,食堂设施10万元。

4、课桌椅添置220套,资金预算3万元。

5、图书缺额2380册,预算资金2.4万元

6、计算机添置和更新6万元

7、网络多媒体教室一间(140平方米)10万元。

8、音体美设施购置方面。需要音体美器材21万元。见附表

五、分年度实施: 1、2014年底前。

完成教学用房和教师餐厅食堂的新建。教师宿舍的改建 2、2015电脑、班班通教学设施配套。3、2016年度;对运动城的整平,地基处理。4、2017年度。体育设施、音体美设施配套完毕。5、2018年度。全部硬件建设齐全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

六、保障措施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统筹做好总体规划及分年度实施方案。

组 长:谢秀军 副组长:曹化军

成 员:侯端庆 郑勇 韩洪亮 王中珂 赵东方

七.附购置物品清单。

7.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七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的前身是沈北新区道义中学, 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区域的农村中学。1999年以来, 在沈北新区大开发的背景之下, 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周边私立学校不断出现, 道义中学学苗 (学苗指依据就近入学政策, 学校常态下可以获取的区内适龄入学儿童的数量, 它是一种数字表现, 常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范围内浮动) 大量外流, 本不强盛的学校开始步入“学苗外流——成绩下降——家长怨声载道——教师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当中。

在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出路的情况下, 2008年8月, 沈北新区决定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办学。遵义中学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中学。沈北新区政府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提供师资援助。与此同时, 面向全省选聘优秀校长, 植入新的办学理念。2008年9月1日, 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拔尖人才谢鹃出任该校校长。三年来, 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苗流失状况来看,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了解, 2009年流失30人的同时, 有其他学区的学生慕名而来, 填补了这个空缺。不仅学苗数量有了稳步的提升, 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课业成绩更是突飞猛进:由2008年的全区倒数一二名转变为现在的前三名。三年来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十五六项, 多次承办沈北大型的活动, 接待区内及省内、外领导、老师到校参观考察600多人次。现如今的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已经成为了沈北地区的教育窗口和名片。

正是由于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在短暂的三年内完成了彻底的“成功蜕变”, 引发了笔者的关注, 不禁提出:到底是什么动力有如此之大的功效?在实地考察学校之后, 笔者发现原来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改造。精神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动力。研究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不仅可以为其他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借鉴, 也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 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与结构维度

1. 学校精神文化的地位与内涵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 (Waller) 于1932年在其《教育社会学》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一书中提出。他给学校文化下的定义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1]。依据顾明远教授关于学校文化的定义[2], 学校文化理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其中, 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属于外在的显性文化, 而学校精神文化是内隐性文化。就三者的逻辑关系来看,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保障。就三者的性质关系来看, 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属于文化形式, 而学校精神文化属于文化的内核。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在于文化形式的构建, 更应该是学校文化力量的提升, 这种文化力量只能是渊源于学校精神文化。因此,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然而, 我国对于什么是学校精神文化呈现出一种人云亦云的现状。要建设学校精神文化, 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精神文化”这个问题。对于什么是精神文化, 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看法:一是“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 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3]。二是“精神文化是指人类思维领域所涉及的诸如哲学、伦理学和文学艺术等。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衣、食、住所需要的物品和工具”[4]。三是“从更深层次上讲, 精神文化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再造精神文化, 才能保证物质文化的有效实施”[5]。

学术界虽尚有争论, 但众说纷纭之后的核心要义是一脉相承的。从以上典型认识当中, 我们可以知道, 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集合, 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理想、行为准则等, 这是人类新精神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成延续的主要途径和来源。因而, 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不同的区域就会形成与特定区域相符的精神文化, 在学校区域, 就会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全面精神面貌的彰显, 是学校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由心理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心理特征及其传统。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同并竭力维持的群体意识, 是学校独特的“教育场”。学校精神文化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 是学校特色化的重要维度, 是学校师生员工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动力来源。同时, 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制约着学校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决定着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塑造, 从根本上来说制约并影响着学校文化系统的性质和发展趋向。

2. 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构维度

我们研究学校精神文化, 首先必须把握学校精神文化的内生结构。因为只有厘清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构维度, 才能找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离开整体谈部分, 部分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反之, 离开部分谈整体, 整体将失去其最大的效力。如若要改造学校的精神文化, 保证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就必须找出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构维度。精神文化的承担者是组织, 学校精神文化的承担者是各型各类的学校内部组织, 包括行政机构、教研组织、学生群体性组织。然而, 组织的主体是人, 他能够能动地传承、发展精神文化。因此, 归根结底, 学校精神文化的微观对象是学校内部的“人”。在这里, 我们依据主体的类型, 将学校精神文化划分为“管理者精神文化”、“教师精神文化”、“学生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又因家长是学校主要的对象化主体, 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在此, 有必要谈一下家庭教育精神文化的重构情况。至此, 学校精神文化彰显在管理者、教师、学生、家庭四个维度。下面将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的改造情况予以具体分析。

三、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个案分析

1. 学校精神文化原有状态与现在状况对比

(1) 改造前的状态

管理者精神文化层面:由于道义地区在开发之前属于农村地区, 各项基础设施及师资等方面都相对薄弱, 加之经济开发的浪潮淹没了教育发展的呼声。学校学苗流失严重, 教学质量低下, 教师消极教学, 家长评价低下。在这样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中, 管理层也失去了其管理的积极性与耐心, 消极管理现象严重。在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 管理者内部的责任意识逐渐被消磨。与此同时, 管理者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信任危机也在被无限地扩大, 在学校员工的眼里没有共同的奋斗愿景。总的来说, 改造之前的管理者遗忘了管理的本质是创设愿景并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为达到愿景而设立的目标, 管理层的精神文化只停留在消极层面。

教师精神文化层面:消极执教是改造之前道义中学教师的主要精神文化体现。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研激情萎靡与课堂教学缺乏情感植入两个方面,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在不断蔓延。由于教学质量一直低下, 社会评价糟糕, 教师的执教热情降至“谋生”的低谷, 他们无法将自身的热血情怀完整地投入到执教生涯之中, 教研活动完全流于形式, 缺乏情感植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比较低下的。在这种境遇下, 教师无法实践教育崇高的价值, 更没有路径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宽宏事业之中。

学生精神文化层面:在消极的“管”、“教”环境系统之中, 2008年之前的学生精神文化是极其薄弱的。这具体呈现在行为礼仪文化薄弱和活动文化缺失两个维度。在行为礼仪文化上, 学生的礼仪规范意识薄弱, 尤其体现在秩序意识、集体观念上, 给予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乱”。从活动文化上看, 由于学校的各类活动几乎没有, 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缺失严重。学生整个的精神文化面貌界定在比较低的层次。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层面: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成绩无法令家长满意的情况下, 学校的社会评价认可度较低, 导致家校无论在沟通方式、方法还是在沟通效果上都是失败的。这势必造成家校这一教育学生的一统一阵营的分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被搁置于一扇门的两边。

(2) 改造后的状况

管理者精神文化层面:2008年7月后, 学校领导班子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了阳光管理。阳光管理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班子开始并落实“信”、“诚”、“亲”的管理方式, 相信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相信教师能够教好, 学生能够学好;以真诚的心态与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与沟通;在管理工作当中投入亲情般的感情, 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温暖。与改造前相反, 重塑后的管理者精神文化之中摒弃了消极的一面, 增添了积极性与责任心, 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精神文化赋予了人性的力量。

教师精神文化层面:重构后的教师精神文化是丰富的, 饱满的。从过去的“一穷二白”转变为现今的“五彩缤纷”。首先, 教师的使命感得以大幅度提升。教师逐步转变了消极执教的行为, 转而以学生的进步作为职业的使命, 以从事教育事业作为生命价值的最高实现。其次, 教研精神得到了较大的发扬, 并赋予了“为了学生, 充实自我”新内涵。最后, 课堂教学植入了教师的内心情感, 教师上课再也不是“和尚撞钟”的消极行为, 他们以站在课堂教授知识为荣, 以孩子们成绩的提高为耀。

学生精神文化层面:学生是“被动型”群体, 他们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以人为本的“信”、“诚”、“亲”的管理环境及“情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下, 在各项学生规范细则的规约下, 在各项文化活动的陶冶下, 学生的精神风貌得以逆转。他们不仅在行为礼仪文化和活动文化上提升了自己, 在秩序意识、团队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层面:学校实施阳光教育改革后, 家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得以建立。家长对于学校的评价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家长在意识层面开始信任学校, 家长与学校回归到了统一的阵营, 家庭教育观得以强化,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转轨到健康、有效的路径上。

2.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理念、方法、手段与过程

(1)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在层级上隶属于学校整体文化改造。学校文化改造的理念与其办学理念异曲同工, 即“创造阳光教育, 成就快乐人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学校建构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道义文化、大学文化、阳光文化。道义文化是立足道义地区加以诠释的, 学校坐落在沈北道义地区, 学校的发展与地区息息相关,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势必与区域文化联系密切。“道”、“义”二字内涵深刻,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大学文化是因为学校是沈阳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 受大学“自由”、“博爱”、“笃厚”文化的熏陶, 固而纳入学校精神文化体系。阳光文化是学校自身特色文化的外显, 是学校实施阳光办学理念的内生产物。学校所建构的精神文化体系对于管理者精神文化、教师精神文化、学生精神文化、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四个层面都有着深远的意识推动效用。

(2)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 重视道德建设。道德的力量是隐性的, 然而是巨大的。首先, 领导班子通过理论学习, 外出调研等形式提升了自身的道德领导力。只有领导班子自身的道德修养跟上去, 才谈得上带领教师与学生开展道德建设。其次,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情操。专业化培训的重点是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从而保障教师精神文化的重塑。再次, 制定各型各类, 体系完备的学生规范, 促使学生摒弃不良的行为, 建立健康的道德情操, 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 加强载体建设。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集合。首先, 学校加强了物质载体建设, 明确了校徽、办学理念、校风、校歌、校服, 并以物质化的宣传牌、雕塑形式确立下来。与此同时, 学校整体的楼层构建是按照学校文化体系来设计的, 这样一来, 使得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耳濡目染。其次, 学校加强了活动载体建设。以老师为对象开展了各种教研活动, 组织了公开课、观摩课多种形式的激励性活动, 不仅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更提高了教师精神文化的境界。对学生而言, 课堂之上, 座位安排是小组式的, 打破了传统课堂布局, 使得师生互动效率和课堂教学效能大幅度提升。课下, 学校组织了各种学科兴趣小组,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 寓教于乐, 让所有孩子都有鲜活的积极体验, 心灵充满阳光。

第三, 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可以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能够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 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学校从旧模式中转变出来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 学校领导在树立权威的同时重视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既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既有教师的, 也有学生的。榜样的力量无穷, 特别是身边的榜样, 对师生具有直接的示范激励作用。激励带来的是示范效益, 形成了以少“带”多, 校长“带”教师, 教师“带”学生的和谐局面。

(3)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过程

管理学中讲究的是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中国政法大学刘俊生教授将管理过程划分为“规划、组织、激励、控制”[6]四大部分。我们按照在这个逻辑阐述下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过程:在规划阶段, 学校制定了详备的学校精神文化改造计划, 目标明确且体系完整, 时间安排紧凑、科学, 备选方案充足, 预测了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在组织维度, 学校上下一心, 对于各类二级目标积极落实, 并进行了科学的追踪决策, 及时、有效地推动整个改造规划的进程。激励上, 学校综合运用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师生的改造热情。在控制上, 学校选择积极控制与正导向控制, 科学地进行反馈, 为学校精神文化改造提供了系统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余清臣, 卢元锴.学校文化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5) .

[3]曾丽雅.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 2002 (10) .

[4]徐俊杰, 吴桂荣.构建中国企业管理之魂的思考.齐鲁学刊, 1996 (6) .

[5]世杰.十年磨一剑——中信实业银行沈阳分行企业文化建设探秘.辽宁经济, 2005 (9) .

8.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八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薄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便用效益,推动全面改善我区农村薄弱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6)2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薄改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补助,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金.第三条薄改补助资金由财政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教育部门负责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编制,指导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工作,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项目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绩效评价等工作。第四条薄改补助资金便用管理进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奖补结合,省级统筹,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财政要结合自身财力,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事权与支出责任,全力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第二章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本办法的薄弱学校是指教学,生活设施条件等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乡村,乡镇,县城。设区市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设区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第七条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薄弱学校必须是已列入当地学校布局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或者幼儿园,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民办学校,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纳入支持范围。

第八条薄改补助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一)“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和修缮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其中,自治区资金也可支持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农村初中必妥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

2.新建改建和修缮农村小学必安的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开水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安全等附属设施.3.现有县镇“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小学班额超过56人.初中班额超过66 人的义务教育学校)必要的扩容改造;4.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建设校园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项目主要包括: 1.购置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教学仪器设备;2.为宿舍,食堂(伙房),水房等公共生活设施配置必要的家具,设备,以及必要的校园安保设备等;3.购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4.购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第九条 以下内容不得列入薄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一)独立建筑的办公楼,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游泳馆(池),教师周转宿舍等;(二)一次性投入低于5万元的校舍维修和零星设备购置项目;(三)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四)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

第十条 薄改补助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发放人员津补贴以及冲抵地方应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公用经费等支出.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一条 教育厅在收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20 日内,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会商财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在收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 日内将改薄补助资金下达到市.县(市,区)。

第十二条 自治区统筹中央财政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薄改补助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市县。薄改补助资金的分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投入因素, 缋效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基础因素,下设贫困程度,人均可用财力,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新建学校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材料和申报材料获得。

投入因素,下设上一市,县(市,区)财政教育投入总体情况, 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投入情况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各市,县(市,区)申报材料获得。

绩效因素,由教育厅会同财政厅根据各市,县(市,区)制定的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应资金的支出情况,组织考核获得相关数据。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全面改吾溥药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规划编制质量,各类数据录入审核等业务工作管理,相关申报材料的报送情况,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情况。由教育厅会同财政厅组织考核获得相关数据。其他倾斜因素,主要包括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情况,人口大县办学条件薄弱县等因素。

第十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分配到市,县(市,区)后,由当地财政和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全面改薄”实际统筹安排使用,使用时要按如下要求进行:(一)要坚持“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优先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要注重投入效益,做到改一所,成一所,防止项目过于分散.(二)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严禁将资金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要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校舍维修改造保障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地方实施的其他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相互衔接,相互统筹,避免重复支持。

第十四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按照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要求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并对项目库实施滚动管理。在收到上级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将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到项目学校,落实到具体项目,开及时料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向财政厅,教育厅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其中,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各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汇总所属县(市,区)资金申报材料后报财政厅和教育厅。第十六条 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三)上本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的预算文件。

(四)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向财政厅,教育厅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其中,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各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汇总所属县(市,区)资金申报材料后报财政厅和教育厅。第十六条 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三)上本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的预算文件。

(四)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7-

10:13:47 我的手机 2018/9/11 10:13:47

第十七条 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作为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在分配当年资金时,相应扣减各县(市,区)获得的部分项目资金。

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将项目计划和经费分配方案报财政厅,教育厅备案,应根据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规划和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并及时将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十九条 薄改补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对薄改补助资金实施目标管理的要求,各地教育和财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指导协调项目管理工作,建立薄改补助资金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确保薄改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第二十一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原则上应当在资金下达后两年内完成.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验收和结算手续,同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预算下达后,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履行项目变更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同时报财政厅和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不足的,由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弥补。第二十四条 财政厅和教育厅根据各市,县(市,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各地制定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将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将根据中央有关政策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执行政府采购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规范采购行为。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属于基本建设的,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新建项目要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第六章 资金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明确资金监管职贵。地方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中,依据部门职责,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负责薄改补助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一)财政厅负责牵头制定我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拨付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二)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本地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第二十八条 教育部门负责薄改补助资金的预算编制,使用管理, 监督检查以及教育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教育厅负责编制自治区薄改补助资金预算,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牵头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负责建立健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审核汇总各地报送的基础数据,对市,县(市,区)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二)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编制本地专项资金预算并制定合理的用款计划,审核项目学校(单位)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项目规划的编报和项目遴选申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参与制定有关制度和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指导督促项目单位(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项目建设学校(单位)负责专项资金日常使用管理,制定本校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办法,建工健全内控制度;依法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项目管理,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及时上报有关数据;及时办理验收, 结算和固定资产入账手续。第二十九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各级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其中,资金安排应包括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在县级教育部门的门户网站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年。

对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项目学校(单位)应当全程公开从立项,实施情况到验收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中央和自治区重点检查,定期巡查市,县(市,区)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薄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薄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各项目学校(单位)应当强化内部监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配合审计机关将薄驹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每年重点审计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政府购头服务,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对于报送座假信息,骗取薄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扣减下一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下一或以后资金分配资格。第三十二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薄改补助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运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薄改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复核过程中,违反规定分配资金或者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或项目)分配补助资金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涉缣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9.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九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都江堰市安龙学创建于1969年,是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坐落于都江堰市南端,离市区约四十公里。在成青旅游快速通道通车之前,是交通最为不发达的乡镇之一,师资上留不住老师,生源上也不能保证,多数优秀老师和优质生源大量外流。

5、12地震前硬件相当落后,连一些基本的实验和活动都无法保障。灾后重建后,学校硬件设施和经费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依托安龙镇园艺之乡之优秀民风,以“松竹品格、兰菊精神”为精神引领,从“关注师生发展”着眼,以“九年影响一生、科技创造未来”为办学理念,以“质量一流、科普特色”为办学目标,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较好的成长氛围,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大胆革新教育观念,狠抓教育管理,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在都江堰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表扬。

中国致公党中央和致公党上海市委为安龙学校建设了“致公科普活动中心”,学校科普教育设施在都江堰市首屈一指。2010年3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王钦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幼英、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杰为安龙学校致公科普活动中心揭牌;2010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上海对口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成都市市长葛红林、都江堰市市委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安龙学校致公科普活动中心,学校现在是“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和“都江堰市乡村少年宫”,学校因此迎来巨大发展契机。

二、工作思路

针对学校现状,把薄弱校改造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常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素质和打造科普特色方面。要认真抓好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整改和提高,进一步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加强校际间的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和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交流,解决学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解决教师学科不平衡,加大对薄弱环节的调控和指导,彻底提升学校在社会的信誉度和信任度。

三、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领导,提升行政执行力。要对全校认真调研,针对学校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项目规划和整改措施;成立薄弱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追究制度,负责学校薄弱项目的改造任务;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方法、步骤及措施,认真抓整改、抓提高、抓成效。

2、加强教学管理的整改和提高。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措施和办法。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例如:有计划地专门培训教学骨干;学校制订教研、科研方案;有意识地吸收学校的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在学校举行一些教研活动,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教改之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等等。

3、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按政策招生、对口入学和平行编班的原则,努力稳定学校生源,激励我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改和提高。要以提高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教师自学和加强培训为手段,以采取教师大练兵等多种活动为形式,在抓师能提高上下功夫,严格考评制度,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5、继续加大对口支援薄弱学科的监管力度。学校要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教研力度,鼓励校际之间的交流,继续实行“手拉手、结对子”对口帮扶政策。要主动与先进学校联系,积极吸取强校在工作上的好办法、好思路,提高整体的办学水平,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如:加大校际教研力度和办学体制改革力度,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我校办学规模小,同年级最少只有一个班,最多的也不过四个班,很难大范围开展教学研讨,因此,我校实行与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挂钩,结对子,一帮一;依靠好学校的力量和经验,做好传帮带工作,做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经验相传,尽量缩小校际的差距。

6、学校要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薄弱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与评估,其结果将纳入每年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建立奖惩制度,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7、紧紧依托“致公科普活动中心”着力打造学校科普特色,创一流品牌,首先以科普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大力宣传学校,改善学校招生信誉度,留住老师、吸引学生。如:争取参加一些全国、省市的科技比赛活动,创出特色,增加与其他学校竞争的资本。

二○○九年九月

附:

都江堰市安龙学校关于薄学校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闵 刚(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黄美忠(支部副书记),负责师德师风和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

周红英(副校长),负责教学管理和质量提升工作。郭晓林(副校长),负责学校德育管理提升工作。

成 员:何 臣(教导主任),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龚 强(德育副主任),负责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10.薄弱学科建设汇报材料 篇十

——育才学校小学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县教研室提出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主题和方案,对照我校的教学工作,我们确实感到了教研室这一做法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按照县教研室出台的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所设计的薄弱学科,在我校也是存在的,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我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共有三个班,158名学生,其中四年级31人,五年级56人,六年级71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镇,他们普遍特点是天性好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贪玩、好动。好在我们的学校注重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按大纲要求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我校的英语老师是专职专业的英语老师,由于教研室加大了对英语的检测评价,教师重视,学生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强,课堂教学新颖,学生易学乐学,所以我校英语的教学质量正在不断的提升。体、音、美学科我校虽为专职老师,但并不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科学、思品、综合均为语数老师兼任,由于语数课的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对于这些科目的重视程度相比而言还有点不够。但我们学校能严格按课表上好每节课,这些薄弱学科做到了教案、有作业、考核“三落实”。另外由于整体教育政策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也造成了我们对这些科目的重视度不高,教学质量相对比较滞后。

二、我们的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教育,转变理念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校长经常在会上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一定能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但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我们要让每一个从我校走出去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走上社会,他就能健康的工作,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校教师在校长的正确引导下,树立了新型的教育理念。

(二)、学校重视,科学规划。

我们学校很重视薄弱学科的建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丹凤县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领会了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我校薄弱学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朱校长为组长的薄弱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以教研主任贺书军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我们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我校实际确定了四年级为重点实验年级,以综合科目为重点突破科目的实验对象。以求达到中心突破、以点带面,辐射全员研究机制。

(三)、注重理论学习,加强教研探究

在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中,我们注重理论的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一是我们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江苏锡山中学校长访谈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理论,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视频,为薄弱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更新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提高薄弱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在九月份的新聘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就将英语、科学作为必讲科目之一。在我校十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中,我校要求小学英语、科学、思品、综合每科必讲一节,有力的促进了这些科目课堂教学的探索、尝试、实践工作。

三是我们积极开展薄弱学科的教学研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着力解决我们在薄弱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十一月份我们在四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薄弱学科探索课活动,小学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互听互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是我们扎实开展了经常性的“推门听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有一节薄弱学科的听评课。

(四)注重检查指导,规范教学常规。

为了确保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常规教学督导中,将思品、综合、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电脑学科纳入常规教学检查

督导之中,教导处对这些科目同语数课同等要求,年级组在每周一次的常规检查中,对这些科目的教案作业必查。

办公室加大了对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督检,在我校的《两项常规考核办法》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教师之间不得随意换课,不得随意占用体育、音乐、美术、电脑课的教学时间,这些项目都纳入了每位教师的月创佳评差考核之中,从而保证了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五)优化兴趣活动,提高学科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体育、音乐、美术、电脑、科学兴趣小组,坚持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做到了计划、人员、活动、记录、效果“五落实”。我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小学部活动开展科学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展等活动,拓宽了薄弱学科的教学实践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了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

正因我们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正在不断的提升,十月份我校在丹凤县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片区“优秀组织奖”。2011年在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学生篮球赛中,我校获得全县第二名。2011年商洛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后期工作设想

为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后期我们将做好一下工作:

1、加强薄弱学科师资配备,在以后的教师招聘中,我们将尽可能的为薄弱学科配备专业型教师,提高薄弱学科的师资水平。

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学术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我们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探究薄弱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薄弱学科的教学之中,坚持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

4、继续加强对薄弱学科的常规教学检查督导,确保其教学开展有序,有效落实。

5、改革对薄弱学科教学的评价,除教研室对语数英的检测评价外,我校将科学、综合、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得教学检测评价结果一并纳入教学质量目标奖惩之列。

总之,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持之以恒,积极探索,为提高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全县薄弱学科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丹凤育才学校

11.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十一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榆中县《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 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古城学校坐落于榆中县城东北,距县城13.8千米,西临陇海铁路、馋柳高速,东接兰空93808部队和清水驿乡太子营村,北边紧挨榆中县夏官营镇中河堡村,南面与清水驿乡天池峡村接壤。我校创办于1948年,2008年在原址重建,同年被评为榆中县“五化三园”学校。2009年晋升为兰州市二级二类标准化小学。2010年11月又被兰州市语委评为兰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服务半径5千米,涵盖村社有东古城行政村、太子营行政村、夏官营中河堡村一部分和太平堡村、红柳沟村1-2个社,覆盖人口3500余人。现有教学班级6个、在校学生132人、其中寄宿学生50人,教职工15人。学校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硬化5400平方米。另有附属设施建筑学生食堂一栋,建筑面积246.15平方米。2010年秋季撤并了清水驿乡太子营小学3——6年级,使辐射半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学校发展情况

2014-2018年无计划并入其他教学点,预计在校生数为130人、班级数为6个。根据发展情况,学校应达到校舍建筑面积2017平方米,学校已配备了一部分教学设施,目前尚不能达到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缺额,需要进一步规划和配备。其中: 一)学校现有校舍和需求情况

东古城学校现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816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36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34平方米,尚达不到使用需求,规划面积755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755平方米)。

生活服务用房现有38平方米,尚达不到使用需求,规划面积377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250平方米(现房与规划中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置换250平方米)、学生浴室20平方米、卫生室40平方米。

现有行政办公用房55平方米,尚未达到使用需求,准备重新规划新建100平方米。

二)学校现有运动场和需求情况

学校现有运动场地3775平方米,为水泥、地砖硬化运动场地,基本符合村级学校标准要求。

三)学校现有教学装备和需求情况

1.教学仪器及实验室设施设备:按照《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已配备数学科学仪器35%,配备资金1.49万元;尚需配备65%,资金2.77万元,共需数学科学仪器及实验设施设备资金4.8万元。

2.音体美卫器材: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2002‟17号),已配备音乐器材

12%,配套资金0.64万元,尚需配备76%,所需资金1.11万元;已配备体育器材31.9%,配套资金0.25万元,尚需配备68.1%,所需资金1.22万元;已配备美术器材2%,配套资金0.01万元,尚需配备98%,所需资金1.61万元;已配备卫生器材0%,配套资金0万元,尚需配备100%,所需资金0.5万元。共需音体美资金4.5万元。(具体内容在清单中标注详细,这里不再描述)

3.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已配备“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0套,还需配备6套,尚需资金12万元;已配备计算机1台,还需配备12台,尚需资金4.2元,共需资金16.2万元。

4.生均藏书量:总藏书4590册,生均藏书达17册。目前已达到学生阅览和使用要求,暂不进行规划购置。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校舍类,计划新建学生宿舍一栋,250平方米;传达室一间,卫生室一间,学生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浴室一间,计算机室一间,科学实验室一间,多功能室一间,科学准备室一间,计算机准备室一间,体育器材室一间,科学仪器室一间,电教器材室一间,科学器材室一间,科学制作室一间,心理咨询室一间,音乐教室一间,美术教室一间,远程教育室一间,教室办公室一间,总面积915平方米,计划资金183万元,于2014年计划实施。设施设备包括数学、科学、音体美、健康卫生等配套设施,于2015年计划购置并配备完成。

附件1: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现状和需求清单

附件2:榆中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3年现状情况表

附件3:榆中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8年规划情况表

附件4:榆中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情况表

附件5:校园布局现状图(图副A3)

附件6:校园功能合理分区规划图(图副

12.薄弱学校改造汇报材料 篇十二

一、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强。相对基层党建日益重要的地位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目前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存在着人员偏少,整体素质、专业水平偏低等不足。面对大量复杂的新情况、新变化,经常出现“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忙于应付,疲于奔波”的尴尬局面。同时,从事基层工作的大部分同志,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不够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不够强,限制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部分同志对基层党建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偏差,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存在基层党组织只是指手划脚、上传下达、读读文件等,实际工作做不了多少的片面认识。

三、有的基层组织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或者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有的基层组织疏于对党

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整体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甚至对党务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形不成核心,无法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工作;个别基层组织甚至存在软弱涣散,不发挥作用的问题。

上一篇:food是可数名词吗下一篇:工程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