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法知识点(16篇)
1.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一
定义:用一个句子充当宾语的叫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宾语。常见的宾语从句有以下三种。
1.由that引导,由于that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因此that在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省略。这类宾语从句通常表达一种陈述意义。
e.g.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go to Wuhan.
Tom says (that) he must study hard.
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a student.
(1)如果由and连接两个并列的宾语从句时,第二个that则不能省略。
e.g.She said she liked English very much and that she didn’t like math at all.
(2)常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有:believe, expect, explain, feel, hear, hope, imagine, prefer, promise, report, say, see, tell, think, understand, warn, wish等。
2.由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who, whose, what, which, when, where, how, why引导,含有“谁、什么、哪个、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为什么”等特殊疑问意义。
e.g.Do you know who they’re talking about?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y’re looking for?
I don’t know where she has gone.
I wonder how she can find us.
She didn’t tell me where her hometown was.
3.由从属连词whether和if引导,含有“是否,能否,对否,有否”等一般疑问意义。
e.g.She asked me if I could help her.
Jim wanted to know whether I had taken his English book.
Please tell me whether you can come or not.
在这类宾语从句中要注意两点:
(1)if引导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区别
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为“是否”,从句中该用什么时态就应用什么时态。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意为“假如”,从句中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e.g.She wanted to know if you were a teacher.
I don’t know if the letter is yours.
They’ll go boating if it is fine tomorrow.
I’ll give it to her if she comes next week.
(2)if引导宾语从句时多数情况下可以与whether互换,但如果要突出“究竟是……还是不……”这层意思时,通常用whether,并在后面的加上“or not”,即一般要选择whether构成whether…or not的结构。
e.g.Please find out whether the money is his or not.
Let me know whether you can come or not.
I want to know whether you can help me or not.
注意:
1.宾语从句的语序问题
以上介绍了三种宾语从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疑问词或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中,一定要用陈述句语序。
e.g.She asked how old I was.
We don’t know where her office is.
My teacher wanted to know if I like English.
2.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
一般情况下宾语从句的时态必须和主句的时态保持一致:
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时,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不受时态限制。
e.g.She says that she is a student.
She says that she was a student two years ago.
She says that she will be a college student soon.
She says that she has been a college student for 3 years.
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过去时时,宾语从句中只能用过去的某种时态。
e.g.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leave soon.
He said that he was watching TV.
He didn’t tell me whether he had finished this homework.
但如果宾语从句中讲述的客观事实、一般真理或自然现象时,则不受它限制。
e.g.My teacher told us that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our country.
Father said (that) the sun always rises in the east.
2.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二
其题目是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 整合成一个解释“端午节”的不超过35个字的单句, 分值是4分。现将试卷中的典型病例抄录如下:
(1)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于每年夏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和吃粽子度过。
(2) 在五月初五。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3) 每年的五月初五纪念屈原。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4) 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人们要赛龙舟南方人吃粽子且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5) 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订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 端午节是每年厦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源于为纪念屈原而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的节日。
(7) 是为了纪念屈原, 在厦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8) 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人们赛龙舟也是南方省区吃粽子是我国的个传统节日。
(9)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为纪念诗人屈原而赛龙舟吃粽子, 时间是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10) 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面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的活动。
分析病例出现的情况有如下方面:
(1) 单句应该只有一个谓语, 而许多病例却出现两个谓语中心词“是”。
(2) 单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一个单句只能出现一个句号, 而病例中却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句号。
(3) 从形式上看变换的句子是一个单句, 实际上是两三个单句的叠加, 仍然不是一个单句。
分析种种病例现象得出一个结论, 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建构中没有单句的概念, 没有逻辑学的简单思想。因此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便只能够胡乱拼凑。其实这种现象不是偶一为之, 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就见端倪。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学生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 分不清主谓宾, 分不清单复句, 更有甚者, 许多学生把英语语法分析的思想拿来分析汉语语法现象 (什么主语的同位语) , 虽然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相近似的地方, 但毕竟是两套不同的语法体系。出现这种教学现状,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 中学语文界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理解与解读不完全正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喜欢走极“左”的路线, 淡化语法教学就一定要把语法打倒, 让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的讲坛上“寿终正寝”, 《考试说明》不考语法的名词术语而不是不考语法知识, 淡化语法的教学不是不学语法, 初高中应该有必备的语法知识。
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实际上就是逻辑学中的下定义, 给一个词下定义实际上就是把相关的材料整合起来成为单句。下定义的句式一般是一个单句并且是一个判断句。
逻辑学中下定义的方法如下:
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种差就是把相关的材料作为定语放在属概念前作属概念的定语。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繁琐地给学生讲许多逻辑语法术语, 而是借助一个典型的例句给学生讲清了许多相关的繁琐冗长的逻辑知识, 可以说起到了化繁为简, “以巧破千钧”的作用。
高中生都知道数学如何给直角三角形下定义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这样的句子就是下定义, 也就是给一个词语所作的解释, 在这众多的内容中, 如果我们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典型的例句作为参照, 就可把相关的非常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学生学得轻松, 又能解决教学中一大类题型现象。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是运用智慧打开与呵护着学生灵性之门的艺术, 教师一定要用智慧去思考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学生最丰硕的果实。
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 应先从众多分散的句子中, 找一个主体句子作为单句的主干, 再把相关的语句变换整合后成为句子的定语, 再考虑定语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样就可达到题干中的要求, 使句子变得科学规范, 从而让考生得到高分甚至满分。
3.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实例研究 篇三
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包括五个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语法,分别为词的分类(十二个类别)、短语的结构(仅列出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五种基本结构)、单句的成分(只列出传统的六大成分)、复句的类型(列出七种类型,并且仅限于二重复句);第五部分是修辞,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常用的容易判定的修辞格。很显然,课程标准把语法修辞知识控制在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识范围之内。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词的大致分类情况、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单句的格局以及复句的有关常识,使他们能够具有分辨词句使用正误的能力,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运用中的表达效果,使他们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语文阅读与实践中去。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不要纠缠在术语、定义、特点、功能等概念原理体系上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规则少而概括性强同时又能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语法是最好的语法,换句话说,教学语法越简单越好。语法是供学习者使用的,因此不应使用那些繁杂的表述方式,而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简洁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亦即语法教学以少讲定义少用术语为宜,术语只是作为一个名称为称谓而用,学生只要明白这个术语的所指即可,不必消化概念,更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例如在教学中如涉及“短语”这个概念,只需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短语的面目,了解短语的基本的层次和意义关系,至于什么是短语,词与短语如何辨别等问题,则完全可以回避。据此,修辞格的教学也没有必要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在各种修辞格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修辞格的辨别上,体会、品味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如《围城》中的一个比喻:“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教学中不用要求学生记忆比喻的定义,不必讨论该比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属于该种类型,而应重点介绍该比喻的独特之处。该比喻不是比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在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所以比喻本身也要求是变化的。苏小姐的脸红是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因此用一个变化着的事物“纸上沁的油渍”来打比方,就很贴切,具体形象,便于接受。要通过修辞格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是否使用了修辞格,关键在于修辞格的使用是否得体恰切。再如单句的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单句知识非常庞杂,同时不同的语法体系在对单句进行分析时又存在着分歧,既有名词术语的分歧,也有分析方法的分歧。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绕开所有的争论和分歧。如“老师喜欢他聪明。”是一个有争议的句子,但不管作何种分析,语句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由于他聪明,所以老师喜欢他。结构分析只是手段,不同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反映了不同的语言事实。讲授语句要注重说明语句所代表的事实,不能纠缠于语法术语和结构分析,术语可以改变,分析方法可以选择,事实却不能改变。如果不顾语言事实、不顾语言的具体运用,只在术语上争论不休,这种语法知识教学是无效的。
二、在阅读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境教学,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将语法修辞知识运用于语文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离开语言运用实际,单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知识的应有价值。教学时应把知识的传授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领悟这些知识,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语感能力。例如讲状语,《鞠躬尽瘁》这篇课文最后写到焦裕禄去世时的一句话是:“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这里的“才”是副词,作状语,表达一种时间范畴。如果只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有这个状语和没有这个状语大不一样。有这个状语,表明了作者对焦裕禄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去掉这个状语,就显得冷冰冰的,似乎焦裕禄的死活和说话人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把这个状语换成“已经”,语句的情味就又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在这样的比较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认识到状语的重要。
各种语言能力都建立在语感能力之上。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和理解、判断和评价、推敲和修改,靠的都是语感;我们能听出言外之意,能迅速准确地编码造句回答问题,靠的也是语感。语感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言语实践。语法能力和修辞能力都是语感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修辞和语法所追求的目的不一样,语法强调“规矩方圆”,修辞注重“得体适切”。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句子的衔接、语段的组织、修辞格的使用等诸多方面,因此修辞教学更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用主动句的时候多,用被动句的时候少,在什么情况下做何种选择,跟陈述的对象和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如:
①有一只鞋,她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捡起来抢跑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例①中的被动句如改作主动句“一个男孩捡起另一只跑了”,在语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表达效果却比原文逊色很多。文中之所以选用了被动句,是为了突出强调“另一只”的下落,否则就实现不了该目的,并使得“有一只”与“另一只”失去照应。
一个词语运用效果的优劣得失,也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判断去评价。如鲁迅先生在刻画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典型形象的时候,都写到了他们拿现钱买酒时的动作:
②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③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阿Q正传》)
孤立地看,动词“排”和“扔”只是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前者指“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后者指“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而当它们分别出现在以上语境中时,就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例②中的“排”不是简单地“拿出”,而是把九文钱一枚一枚地整齐地摆在柜台上,似乎是有些得意地给酒店老板看,似乎是有这样一句“话外音”:“看,我有现钱了,不赊账!”这种斯文的付钱方式,暗示了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迂腐刻板、善良拘谨的性格特征。至于阿Q的付钱方式则与孔乙己完全不同,他顺手向腰间一抓,“满把是银的和铜的”,而且是“在柜台上一扔”,满不在乎,这既表现了阿Q那种冒失鲁莽的行为特征,也勾画了阿Q一时手中有钱便洋洋自得的神情。这一“排”一“扔”,使孔乙己和阿Q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了。
三、通过语言现象总结发现语言规律,不要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语料库
传统的语法知识教学是把枯燥抽象的语法结构规律、把语言学家总结归纳好了的条文传授给学生,把课文拆成零星语料变成讲授语法知识时的例证,这是语法知识教学的最大误区。把别人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理想的途径是把握语言作品与语言规律之间存在的语言现象。把握了语言现象,才能深入把握语言规律,在语言规律的指导下,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提高语感培养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这种从现象到规律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知识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日常语言实践中,在可以说和不可以说的现象中,存在着明显的规律。以下几个句子是可以说的——我关窗户。我关上了窗户。我关上了。我把窗户关上了。窗户,我关上了。窗户被我关上了。窗户都被我关上了(你就放心吧)。我没把窗户关上(你快点去关上)。以下几个句子是不可以说的——我把窗户关。窗户被我关。我把窗户没有关上。窗户被我没有关上。哪些说法成立,哪些说法不成立,只要稍作提示,一般人很快都能感悟到。如果对这些语言现象分析总结,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语言规律。这些现象,包括施事、受事的知识,包括“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知识,包括状语和补语的知识,还包括语用的知识,等等。语言现象是具体的,语言规律是抽象的,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发现抽象的规律,比直接把规律一股脑地强加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观察语言事实的能力、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以及捕捉语言规律的敏锐性,并且能把语言规律与课文融为一体,而不是完全割裂开来。
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修养,提高驾驭语言知识的能力,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学不可能丰富,更不可能生动。语言学修养包括语言理论的把握、发掘语言现象的敏锐、用语言规律来生动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
4.初二英语上册全部语法内容 篇四
句子成分
1.主语:句子所陈述的对象。
2.谓语:主语发出的动作。一般是有动作意义的动词。
3. 宾语:分为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属于动作的承受者。
4. 系动词:表示状态或状态变化的动词,没有实际的动作意义。如 be, 感官系动词(look, sound, smell, taste 和 feel)、保持类系动词(keep, stay 和 remain)、状态变化类系动词(become、get、turn 和 go)等。
5. 表语:紧跟系动词后面的成分。
6.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7. 状语: 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句子的成分。
8. 补语:分为宾语补足语和主语补足语。是对宾语和主语的补充说明,与其有主动或被动的逻辑关系。
例如:You should keep the room clean and tidy.
你应该让屋子保持干净整洁。
(You是主语, should keep是谓语,the room是宾语,clean and tidy是宾语补足语。)
This kind of food tastes delicious.
这种食物吃起来很可口。
(This kind of food是主语, tastes是系动词, delicious是表语。)
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系动词、表语、补语是一个句子的主干成分;定语和状语是一个句子的修饰性成分,不是主干成分。
三. 句子类型
1.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是由一个主语加一个谓语构成。
2.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
3.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并列连词连在一起构成的句子,叫做并列句,其基本结构是“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
四.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 + 谓语”(即“主谓”句型)
例:They arrived in Harbin yesterday morning.
分析:“they”(主语)“arrived”(谓语)。
2.“主语 + 谓语 + 宾语”(即“主谓宾”句型)
例:I study English.
分析:“I”(主语)“study”(谓语动作)“English”(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
3.“主语 + 谓语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即“主谓双宾”句型)
例:Our teacher taught us English.
分析:“our teacher”(主语)“教”(谓语动作)“us”(间接宾语)“English”(直接宾语)。
4.“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即“主谓宾宾补”句型)
例: He asked her to go there.
分析:“he”(主语)“asked”(谓语动作)“her”(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to go there”(补语—补充说明宾语做什么)。
5.“主语 + 系动词+ 表语”(即“主系表”句型)
常用的系动词有be, keep,lie, remain, stand, become, fall, get, go, grow, turn, look, feel, seem, smell, sound, taste, 等。
例: I am a teacher. 我是一名老师
分析:“I”(主语)“am”(系动词)“a teacher”(表语—即表明主语的身份)。
正确的初中英语学习方法
一.语法是框架基础
初中英语是大家开始系统性的学习语法的重要过渡阶段,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忽略此时所打下的语法基础。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抓住每一个语法点。并且在课堂上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每一个语法点当中的小知识都要记在你的语法笔记本上,便于考前的总结和复习。在平日的练习中,也要学会加强自己对语法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类的语法题,或者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结构。
二.文章是学习关键
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初中英语考试的关键,所以大家在学习课本当中的文章一定要格外的用心。同学们可以选择将课本的文章背诵下来,因为在最初学习英语的时候,同学们可能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背诵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了,不仅能够培养你的预感,还能了解到句子分析及文章结构等其他知识点。当你把课本上的文章都掌握了后,还可以选择课外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三.写作动笔才能进步
初中英语写作的难度其实不大,同学们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写作分数的方式就是动笔写。在日常英语练习的过程中,只有动笔写才能够发现自己的句子中的语法错误,所以写作仅在心里想要怎么写是不对的,一定要学会动笔写。并且在初中写作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一些万能模板,不仅能够节省写作思考的时间,还能让你的文章结构更加有条理、逻辑性更强。
四.听力坚持才有效果
不管是哪个阶段的英语听力,一定是需要长期练习才会有效果的。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哪一句没有听清楚的话,在第二遍听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如若好几遍都听不清的话,建议看完文本后再听。其实初中的英语听力并不复杂,所以大家只要每天坚持抽出一些时间练习,相信你的英语听力一定不会成为你的软助的!
5.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五
After our plane landed, we went to the hotel. We had made our reservation six months__17____ (early), but the man at the front desk said there had been a mistake. We 18_____(tell)that our rooms hadn’t been reserved for that week, 19_____ for the week after. I didn’t understand 20____ this would happen and my credit card had already been charged 21______ the reservation. What’s worse, the hotel had been fully booked. When we were wondering what to do, the manager came out. She was 22_____(surprise)helpful. She apologized for the mistake and gave us a spare VIP room on 23_____ top floor. We had never stayed in such an amazing room, and we weren’t charged extra.
The next day, my brother and I went to the beach 24____ we watched some people play volleyball. We got a little_____(sunburn),but the day had been so relaxing that we didn’t mind.
【文章大意】本文为记叙文。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去迈阿密旅游时的一次经历。[语篇解读] 本文为记叙文,题材为个人经历。讲述了作者的一次旅游经历。虽然预订房间出现了差错,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作者感到很满意。
16.【考点】本题考查替代。【答案】it【解析】本空用it代替前面出现的迈阿密。
17.【考点】本题考查副词比较级。【答案】earlier【解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本句中的had made可知,作者在到达迈阿密之前就提前六个月预定了房间。本句暗含比较,意思是“早在六个月前”。
18.【考点】本题考查时态和被动语态。【答案】were told【解析】事情在过去发生,所以用一般过去时。我们应该是由旅馆那边告知,所以使用被动语态;因为叙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we与tell之间是被动关系,所以本句使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19.【考点】本题考查副词。【答案】but【解析】这是考虑not…but…结构,意为“不是为那个星期订的,而是为后一个星期所订的”。not…but…不是……而是……。此处表示句意的转折。
20.【考点】本题考查连词。【答案】how【解析】意为“我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用how。考查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不理解这样的事是如何发生的。
21.【考点】本题考查与动词搭配的介词。【答案】for【解析】因charge…for…意为“收费”,charge…for…为……收(费)。是习惯搭配。
22.【考点】本题考查副词用法。【答案】surprisingly【解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本空后的helpful是一个形容词,修饰形容词应该用副词。
23.【考点】本题考查冠词。【答案】the【解析】这里是特指顶层,所以用定冠词。the top floor顶层。
24.【考点】本题考查定语从句。【答案】where【解析】本句中含有定语从句,先行词是beach,where=on which=and on the beach=and there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beach。因为先行词是地点名词,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所以填where。
6.初一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六
1. 名词在句子中表示所有关系,所属关系常用名词所有格。两种形式:
(1)名词词尾加’s,主要用于有生命的名词 Tom’s mother the teacher’s desk
(2)of+名词,主要用于无生命的名词。the wall of the classroom
2. ‘s属格的构成方法:
(1)单数名词在末尾加 ‘s the boy’s backpack the woman’s computer
(2)以s或es 结尾的名词只在词尾加 “‘”the boys’ backpacks my boss’ office
(3)复数名词后一般只加’ 不规则的复数名词加’s
the girls’ books the children’s soccers
(4)表示几个名词各自的所有关系时,名词末尾都加’
Tom’s and Jack’s books Lucy’s and Lily’s rooms
(5)表示几个名词共有的,应在最后一个词后加’s
Tom and Jack’s mother Lucy and Lily’s room
(6)表示时间、距离、重量、国家、城市等无生命的名词后也可以加’s表示其所有关系 an hour’s walk the city’s parks
7.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七
对于语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还有这样的表述:“在阅读教学中,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适当的、必要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该学习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围绕考试指挥棒转, 那种因为不考而不教极为功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必刻意追求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但也不能完全不要语法知识。把语法知识全部逐出语文课堂, 有损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无益的。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首先, 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自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法知识能让学生读懂文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能力中, 理解能力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 但也是最薄弱的。缺失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其他的能力培养都是缘木求鱼。认真研究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 从中探索理解的规律, 则对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技术层面的支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不少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完全靠死记硬背。如果运用语法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第二个“乐”各是什么意思?学生没有“动宾短语”的知识储备, 往往讨论半天也说不清。但如果掌握了“动宾短语”这一知识点, 则能很快说出:“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 所以第一个“乐”, 是动词, 意为“以……为乐”;第二个“乐”, 是名词, 意为“乐趣”。在现代文阅读中, 有时候抓住一个关键词辨析其意义或用法, 就能够理解和赏析这句话。如《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抓住“闹”字, 让学生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 也有动词“闹腾”的意思, 还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真是“着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语法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文句写正确。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初中毕业生应该具有相应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打下较好的语文基础。可现在不少学生学了近十年的语文, 还是不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目前我国初中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 病句多, 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 更谈不上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少以外, 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很少懂语法, 平时常说出一些让人难以听懂的话, 有的甚至滥造词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 我们也能发现不少违背语法规则的现象。如“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就收脑白金”这一广告词, 就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这些现象更加剧了学生各种语病的产生, 也使我们更加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的需要, 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更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国家间竞争异常激烈, 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如今, 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 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一个汉语基础薄弱, 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的人, 学好外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 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题都读不懂, 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要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
众所周知,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语文知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学习, 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果初中不教语法, 学生升入高中后, 遇到逻辑性很强的说理性文字, 如人物、科技类论文, 往往读不懂, 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同时, 从目前高考试题来看, 不少省份的语文试题中都有关于语法知识的考题, 如果学生没有语法基础, 上述试题如何解答?退一步讲, 即使高中老师重新进行初中语法的教学, 结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所以, 在初中阶段,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语文语法要教, 但新课程要求淡化语法教学, 那就要我们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创新思路, 改革和完善初中语法教学方法, 避免回到过去语法教学的老路上。
语法教学要适度。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在实践中已经不自觉地使用基本的汉语知识, 而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规范母语的能力。由于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博大精深, 过偏、过难、繁琐, 确实会使教师难以操作, 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 我们需要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能删就删, 不能删的基础部分、精华部分, 则根据新《课标》的精神, 以通俗、严密、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如, 常见的基本短语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构成方式、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等等, 是不宜删的内容, 因为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密不可分。所以, 中学语法教学应该选取教学语法体系中一小部分内容, 即学生最实用、最基本而又能够学习、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根据“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语法教学要讲究方法。以往的中学语法教学侧重传授语法知识, 脱离学生语言运用实际, 脱离读写教学。随着研究的深入, 大家逐步形成共识, 中学语法教学要侧重训练语法能力, 兼顾传授语法知识。教学中, 应将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 把语法和语言运用实际结合起来, 做到随文而教。如我在教学《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时, 设置这样一些问题情境:句子的主干是什么? (清香吹来) “豆麦”和“水草”是什么关系? (并列关系) “朦胧”这一词语用得好, 好在何处? (形容词活用动词, 新鲜、生动)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里学会分析、掌握技能、把握精髓。同时, 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透彻、深刻了。
8.也谈语法知识的度和量 篇八
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需要
从语法的性质上来看,语法就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也就是说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选词造句,因此扎实的语法知识是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看到因为中考对语法知识考查的弱化、语文教师对语法知识教学的虚化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例如: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简单的病句,现摘录如下3个句子:扬州的三月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扬州的城市特色;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从上面3个句子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懂得提取句子的主干,就能将第一句浓缩成:三月是地方。显然这样的判断是违背常规的,三月是季节,不是地方。而第二句中“养成”的宾语没有,属于句子成分的残缺,应该在“读名著”后面加上“习惯”。第三句中“歌声”可以萦绕在耳畔,“舞姿”不可以萦绕在耳畔,只能浮现在眼前。
以上3个简单的病句,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缺少应有的语法知识的积累呢?
二、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需要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不知道单复句,不会利用语法知识对长句进行成分分析,不懂得段落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文本阅读难以深入。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又要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不对文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的话,是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第7段用4个反问句来逐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于这4个反问句字数比较多,粗略一看往往理解不了4句话之间的关系,学生会一筹莫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4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表明文章讴歌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这种结合文本内容的语法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同时,又巧妙地传授了必要的语法知识。
再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个句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句中“标致”一词是褒义词,本义是指漂亮,如果按这样理解,学生就会很难理解鲁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词义代入的办法,理解和体会这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标致”是褒义贬用,表露了鲁迅对“中国留学生”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所以,语文老师如能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法知识,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准确理解句子和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就会显著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就能提高。
三、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障碍的需要
初中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53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吃透文言文作品的本意,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比如学生了解了《幼时记趣》中的“鞭数十”中的“鞭”这里是名词作动词,须翻译成“用鞭子打”这一知识点以后,在学到《黔之驴》中的“驴不胜怒,蹄之”这句话时,立即明白,“蹄”这里是名词作动词,须翻译成“用蹄子踢”。当学生学到《陋室铭》中的“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时,应讲清这里的“劳”是“使动用法”,应翻译成“使……劳累”。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应翻译成“使……受苦”。
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就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该调整语序,译为:“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只有传授给学生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学生在碰到《晏子使楚》中的“何坐”时才能明白应该是“坐何”,应翻译成“犯了什么罪”。
可见,如果离开了语法知识,即使学生把53篇文言文的翻译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传授必要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可以净化我们的语言环境。当然,语法教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要在语法教学的“度”和“量”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
9.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九
1. 意为“在……旁”,“靠近”。
Som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under a big tree. Some are drawing by the lake.
有的在大树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湖边画画儿。
2. 意为“不迟于”,“到……时为止”。
Your son will be all right by supper time.
你的儿子在晚饭前会好的。
How many English songs had you learned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到上个学期末你们已经学了多少首英语歌曲?
3. 表示方法、手段,可译作“靠”、“用”、“凭借”、“通过”、“乘坐”等。
The monkey was hanging from the tree by his tail and laughing.
猴子用尾巴吊在树上哈哈大笑。
The boy’s father was so thankful that he taught Edison how to send messages by railway telegraph.
孩子的父亲是那么的感激,于是他教爱迪生怎样通过铁路电报来传达信息。
4. 表示“逐个”,“逐批”的意思。
One by one they went past the table in the dark.
他们一个一个得在黑暗中经过这张桌子。
5. 表示“根据”,“按照”的意思。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你的表几点了?
6. 和take , hold等动词连用,说明接触身体的某一部分。
I took him by the hand.
我拉住了他的手。
7. 用于被动句中,表示行为主体,常译作“被”、“由”等。
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10.高考英语语法知识点总结 篇十
He likes to si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
他喜欢坐在教室的前排。
There is a pond in front of the house.
房屋前面有个池塘。
1. 词组 in the front of 和 in front of 都有在前面的意思,但含义不同。 in the front of 表示在(范围内的)前面;而 in front of 表示在(范围外的)前面。
2. at table 意为吃饭;进餐; at the table 意为在桌边。如:
He seldom talks at table.
他吃饭时很少说话。
We sat at the table, talking.
我们坐在桌边谈论。
3. go to school 意为开始求学;到校上课; go to the school 意为去学校(但不一定是上学)。如:
He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他通常骑自行车到校上课。
His mother often goes to the school to see him.
他的妈妈经常去学校看他。
11.浅述语法基础知识对阅读的制约 篇十一
一、正确的语法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众所周知,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正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关键。目前高中阶段,阅读理解通常有五篇文章需要学生去理解和分析,因此,了解构成句子的语法势在必行。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定、补、状,然后才能完整理解句子意思。
(一)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高考英语阅读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长难句,这些长难句常常是考题所要考查的对象,也是考生理解文章的一大障碍。针对长难句,要学会利用语法知识中的句法知识来理解,先判断句子的主干部分,而对于句子的修饰、补充成分,可以先忽略不看。在理解了句子的主干意思后,再来理解修饰、补充成分。同时,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要充分利用标点符号,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
例句一:Among the painters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译文:在那些突破传统画法的画家中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的印象派画家。
解析:此句包括两个语法点:倒装和两个定语从句。此句的主句是 Among the painters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使用的语法点是全部倒装。 考查的两个定语从句分别为:1.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修饰前面的名词 the painters. 2.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修饰前面的名词 the Impressionists. 这就要求学生在翻译此句时要把握倒装和定语从句的灵活运用,才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例句二:If,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
译文:另一方面,如果大量制造某种商品导致其成本下降,那么这就有可能增加卖方和制造商能提供的供给,而这也就会反过来降低价格并允许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
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来理解此句。主句为:If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所使用的语法项目为“主将从先”,即主句用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从句是if 条件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此句中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指代前面整个句子。 此句中使用了多个短语:on the other hand, result in, tend to do, in turn, permit sb. to do.
(二)正确理解句子中某些词的用法
在阅读中,有些句子结构不复杂,但对于说汉语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容易产生误解。比如:(1)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lived in Beijing.
(2)How long is it since you smoked?
这两个句子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如果不了解since的用法就很容易误译为:(1)自他住在北京以来,我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2)自他吸烟以来多长时间了?其实,since这个词若引导的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是持续性动词或表示状态的动词的过去时时,则从句表示的时间是“从那持续动作或状态结束时算起”。所以,上面的两个句子需译为:(1)自他离开北京以来,我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2)你戒烟多久了?
我们再看两个句子:
(1)All my friends do not smoke.(2)Not all my friends smoke.
以上两个句子结构看似也是很简单的。但是,学生在翻译时第一个句子很容易误译成:“我的朋友没有一个吸烟的”。 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我的朋友并不个个都抽烟。”这主要考查的是all在否定句中的用法。
根据以上句子可以看到语法知识对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及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学生就很难把握一个句子及篇章的更深一层含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多积累词汇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语法知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正确识别阅读理解中的关联词和省略
在英语语法中,关联词和省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篇文章中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当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需要理解一篇文章的完整意义,读懂句子意思。因此,语法中关联词和省略的运用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一)正确理解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关联词在句中有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比如:However,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when we reached what looked like a large market because too many carriages were flying by in all directions.该句子成分复杂,句子中出现了四个关联词,它们分别是however, when, what, because. 其实这句话的主句是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但是这四个连词把句子搞得复杂了许多。第一个关联词 however 表示转折关系,第二个关联词when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第三个词w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第四个词because引导的是原因状语从句。搞懂关联词,抓住主句,就很容易得出句子意思为:然而,当我们到达一个看上去像是个大市场的地方时,由于太多气垫车正在朝四面八方飞奔,我看不见了王平。
(二)正确理解句子中的省略
省略是英语的一种习惯用法。按照语法的分析,句子应该具备的成分,有时出于修辞上的需要,在句中并不出现,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省略。其特点是:虽然省去句子语法构造所需要的组成部分,但仍然能表达其完整的意义。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高中生来说,省略结构恐怕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翻译时,如果不熟悉省略结构,就不能正确判断句子结构,甚至造成与原文相反意思的理解。
例:The pianos in the other shop will be cheaper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they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in this shop).此句是简单句,将那家商店的钢琴和这家商店的钢琴进行对比。Cheaper 后面省略了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连接两个并列句,当前后主语和对比成分一致时,后句省略了主语 they are 和 as those in this shop.译文如下:那家商店的钢琴比这家商店的钢琴便宜,但是不和这家商店的钢琴一样好。
此句不是太长,但是如果找不出省略部分很可能在翻译时出现错误。在英语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省略,因此,我们就得正确学会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
总之,英语语法知识对阅读有很大的制约性。没有坚实的语法知识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则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和归纳总结语法知识,有了基础,学生才可能在英语学习中凸显自己的优势。
12.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十二
一、母语对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正迁移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 学习者将以前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去。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它就是正迁移;如果旧知识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 它就是负迁移。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 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母语的负面影响会对英语的学习形成干扰。但是, 这并不是说母语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它也会对外语的学习形成正面的影响。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句子的翻译上, 因此, 要做好中译英题首先要掌握好词语和一些常用句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 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 才能译出准确达意的句子。一般说来, 句子的翻译常按照下例所示的步骤进行。
众所周知, 地球是圆的。
1. 确定词汇:earth, round.
2. 确定句型:as is known to us all.
3. 考虑时态:说明一般现象, 应采用一般现在时。
4. 写出成句:As is known to us all, the earth is round.
5. 复核检查。
二、母语在英语情态动词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找出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相同点, 就能促成正迁移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汉语讲解英语语法知识, 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英语语法。在给学生讲解情态动词的用法及其交际功能时, 也可以借用汉语来帮助学生学习情态动词的各种用法。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情态动词完成式的用法时借用汉语就比较好理解了。例如:
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Youshouldn’t have left home without a word. (我真的很担心你。你本不应该一句话不说就离开家了。)
I have told him the news.You needn’t have told him about it. (你本不必要告诉他这个消息。我已经告诉过他了。)
It must have rained yesterday evening, for the ground is wet now. (昨天晚上一定下雨了, 因为现在地面还湿呢。)
If he had known the facts, he could/might have told us what to do. (如果他知道这个事实的话, 他就有可能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了。)
从以上例句黑体字部分我们不难看出, 让学生直接理解其语义的话可能会有困难。如果我们借助母语的作用———正迁移, 学生就能把情态动词的完成式学得比较好。
又如, 学生在学习shall这个情态动词的语义功能时也是感到比较困难的。
shall用于陈述句中常表示说话人的意愿、意图或决心。在交际中常用于许诺、警告、威胁、强制等语境。如:
Youshall get the book as soon as I have finished it. (我一读完这本书, 你就能得到它了。) shall在此表示许诺。
He shall be punished if he makes a mistake again. (如果他再犯一个错误, 他将会受到惩罚。) shall在此表示警告。
shall用于一、三人称主语的疑问句时意在征求对方的意见或请示对方。在交际中常用于提出建议、提供帮助等语境。如:
Shall we listen to some music? (让我们听点音乐怎么样?)
Shall he come to see you? (让他来看你好吗?)
通过这种母语的正迁移和一些简单的练习, 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shall的语用功能。
综上所述, 母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知识时适当借助母语, 充分发挥其正迁移的作用, 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对英语语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语法中的一些难点, 利用好母语的积极作用, 对于学好英语语法知识,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振邦, 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 (第二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3.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语法 篇十三
1. 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以前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这一时刻、或是在此刻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例句]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we had learned 1,000 English words.
2. 有些动词 (如: hope, think, expect, mean, intend, suppose, want等) 的过去完成时可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希望、打算或意图。
[例句] I had hoped to see more of Beijing.
◆动词时态应注意的几点
1. 瞬间性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常用来表示将来的动作。例句:
①The film begins in a minute.
②My uncle is leaving tomorrow morning.
2. 在时间、条件、让步状语从句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例句:
①Every time I listen to that song, I’ll think of my old friend.
②If you do that, I shall be very pleased.
③They’ll stand by you even if you don’t succeed.
14.高三英语语法精选知识点 篇十四
will和would
1)表示意志和意愿。will指现在,would指过去。
Ifyouwilllistentome,I’llgiveyousomeadvice.
2)表示请求、建议,would比will委婉、客气。Will(Would)youpleasepassmethebook?
3)表示习惯性动作,“总是”“惯于”,will指现在,would指过去。
Fishwilldiewithoutwater.
Everyevening,shewouldsitbythewindow,deepinthought.
4).表示功能,意为“能”或“行”Themachinewon’twork.
5)表示预料或猜想。Itwouldbeabouttenwhenhelefthome.猜想他离开家时大约十点。
would&usedto
1)表示过去持续的状态和情况用usedto;would不与表示状态的动词连用。
Thereusedtobeahospitalhere./Therewouldbeahospitalhere.(×)
2)would常与often,sometimes,forhours等表示时间的副词(短语)连用。
Wewouldsitintheyardeveryeveningandlistenedtohisstory.
3)usedto强调过去的行为同现在的对比,含有“过去怎样,而现在却不这样了”的含义.eg.Hewillnotspendthemoneyonbooksasheusedto.
dare和need
两者作为情态动词都不用于肯定句,常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从句中。习惯用语Idaresay(可能,或许,我揣测)除外。实义动词用法同于一般动词。但在否定句中,dare后的to可省略,即:don’t/doesn’tdare(to)do….need作为实义动词时,用在否定句中时,其后的to不能省略。
Hedaregotherealone.(×)Hedarestogothere.
Hedaresnotgotherealone.(×)Hedarenotgotherealone./Hedoesn’tdare(to)gotherealone.
Hestoodtherewithoutdaringlifthishead.(×)Hestoodtherewithoutdaringtolifthishead.
1情态动词+havedone,表示过去比较:情态动词+do,表示现在或将来。
cf.needn’thavedone&didn’tneedtodo…
Sheneednothavecomeyesterday.她昨天本不必要来的。(但却来了)
15.初二语法知识点 篇十五
一、母语对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正迁移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去。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如果旧知识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母语的负面影响会对英语的学习形成干扰。但是,这并不是说母语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它也会对外语的学习形成正面的影响。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句子的翻译上,因此,要做好中译英题首先要掌握好词语和一些常用句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才能译出准确达意的句子。一般说来,句子的翻译常按照下例所示的步骤进行。
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
1.确定词汇:earth,round.
2.确定句型:as is known to us all.
3.考虑时态:说明一般现象,应采用一般现在时。
4.写出成句:As is known to us all, the earth is round.
5.复核检查。
二、母语在英语情态动词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找出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就能促成正迁移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汉语讲解英语语法知识,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英语语法。在给学生讲解情态动词的用法及其交际功能时,也可以借用汉语来帮助学生学习情态动词的各种用法。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情态动词完成式的用法时借用汉语就比较好理解了。例如:
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 You shouldn’t have left home without a word.(我真的很担心你。你本不应该一句话不说就离开家了。)
I have told him the news.You needn’t have told him about it.(你本不必要告诉他这个消息。我已经告诉过他了。)
It must have rained yesterday evening,for the ground is wet now.(昨天晚上一定下雨了,因为现在地面还湿呢。)
If he had known the facts, he could / might have told us what to do.(如果他知道这个事实的话,他就有可能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了。)
从以上例句黑体字部分我们不难看出,让学生直接理解其语义的话可能会有困难。如果我们借助母语的作用——正迁移,学生就能把情态动词的完成式学得比较好。
又如,学生在学习shall这个情态动词的语义功能时也是感到比较困难的。
shall用于陈述句中常表示说话人的意愿、意图或决心。在交际中常用于许诺、警告、威胁、强制等语境。如:
You shall get the book as soon as I have finished it.(我一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得到它了。)shall在此表示许诺。
He shall be punished if he makes a mistake again.(如果他再犯一个错误,他将会受到惩罚。)shall在此表示警告。
shall 用于一、三人称主语的疑问句时意在征求对方的意见或请示对方。在交际中常用于提出建议、提供帮助等语境。如:
Shall we listen to some music? (让我们听点音乐怎么样?)
Shall he come to see you?(让他来看你好吗?)
通过这种母语的正迁移和一些简单的练习,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shall的语用功能。
综上所述,母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知识时适当借助母语,充分发挥其正迁移的作用,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英语语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语法中的一些难点,利用好母语的积极作用,对于学好英语语法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6.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十六
在英语的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形式应与主语的人称和数保持一致。如何判定,则要看句子的意思。多数情况下,根据句子的主语形式就能判定,但有的则要看整句的意思,及强调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常用的、易混的几种情况作一下解释。
1、以单数名词或代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或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如:
1)To work hard is necessary.(It is necessary to work hard.)
2)How you get there is a problem.
2、复数主语跟复数动词。
3、在倒装句中, 动词的数应和它后面的主语的数一致。如以here, there开头,be 动词与后面第一个名词一致。如:1)Here comes the bus.
2)On the wall were two famous paintings.
3)Here is Mr Brown and his children.
4、and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如果主语后跟有with, together with, except, but, perhaps , like, including, as well as, no less than, more than, rather than等引起的短语,谓语动词仍与短语前的主语的形式保持一致。如:
1)Jane, Mary and I are good friends.
2)He and my father work in the same factory.
3)His sister, no less than you, is wrong.
4)The father, rather than the brother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5)He, like you and Xiao Liu is very diligent.
6)Every picture except these two has been sold.
7)Alice with her parents often goes to the park on Sundays.
8)Alice as well as her friends was invited to the concert.
9)Nobody but Mary and I was in the classroom at that time.
5、并列主语如果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时,谓语动词用单数,and后面的名词没有冠词。如:
1)The writer and worker is coming to our school tomorrow. 这位工人作家明天要来我们学校。
2)Bread and butter is their daily food. 面包和黄油是他们每日的食品。
3)The writer and the worker are coming to our school tomorrow.(两个人)
6、and连接的并列单数名词前如有each, every, no, many a修饰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如:
1)Every boy and girl has been invited to the party. 所有的孩子都被邀请参加这次聚会。
2)No teacher and no student is absent today.
3)Many a student is busy with their lessons.
7、each, either, one, another, the other, neither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
1)Each takes a cup of tea.
2)Either is correct.
3)Neither of them likes this picture.
8、由every, some, any, no构成的合成代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
1)Is everyone here?
2)Nothing is to be done. 没有什么要干的事儿了。
9、关系代词who, that, which等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的数应与句中先行词的数一致。如:
1)Those who want to go please sign their names here.
2)Anyone who is against this opinion may speak out.
3)He is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were praised at the meeting.
10、表示时间、距离、价格、度量衡等的复数名词或短语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其谓语动词常用单数形式。
11、复数形式的专有名词作为整体看待(如人名、地点、国家、组织、书籍、报刊等),动词用单数形式。如:
1)The United States is in North America.
2)The United Nations has passed a resolution(决议)。
3)“The Arabian Nights”(《天方夜谭》)is an interesting book.
12、有些集体名词如family, team, group, class, audience(听众,观众),government等作主语时,如看作是一个整体,谓语动词则用单数形式;如强调各个成员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如:
1)My family is going to have a long journey.
2)My family are fond of music.
3)The class has won the honour. 这班获得了荣誉。
4)The class were jumping for joy.
13、all, more, most, some, any, none, half, the rest等作主语时,既可表示复数意义,也可表示单数意义,谓语动词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
1)All of the apple is rotten. 整个苹果都烂了。
2)All of the apples are rotten. 所有的苹果都烂了。
3)Most of the wood was used to make furniture (家具)。
14、the + 形容词(或分词)作主语时,常指一类人,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如指的是抽象概念,谓语动词则用单数形式。如:
1)The young are usually very active.
2)The wounded are being taken good care of here now.
15、or, either…or…, neither…nor…, whether…or, not only…but (also)连接的是主语,谓语动词与后一个主语一致。如:
1)Either you or I am going to the movies.
2)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is wrong.
16、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
1)Water is a kind of matter.
2)The news at six o’clock is true.
17、集合名词如:people, police ,cattle等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如:
1)The police are searching for him.
2)The cattle are grassing (吃草)。
18、population当人口讲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当人们讲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如:
1)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Japan.
2)One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here are workers.
19、the number of + 名词复数,是表示“…的数字”,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a (large / great) number of + 名词复数,表示许多,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1)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is in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2)A number of students have gone for an outing.
【初二语法知识点】推荐阅读:
初二英语语法知识11-13
高三英语语法精选知识点07-28
赛达语法备考重要知识点总结06-21
中考语法基础知识复习09-05
英语语法知识点:特殊疑问句09-28
初二物理知识点07-16
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08-31
初二地理期中知识点11-04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