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作文的写法

2024-08-29

状物作文的写法(精选15篇)

1.状物作文的写法 篇一

状物作文写法指导详解

所谓状物作文,就是对某种物体的描摹和介绍。如果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记叙为主,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务。如何写好状物的作文呢?

首先,观察是获得状物作文材料的最重要的途径。

观察,就是看,仔细地看。外界物体反映到我们眼睛里,还只是大略的形象。如果不看仔细,不研究,也就倏忽而过,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产生写作冲动,而想办法把物的“倩影”留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了。要使读者对描摹的对象产生深刻印象,就要写出对象的外在和内在特点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各种事物也都有各自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物体本身就具备的,我们只要通过语言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比如水是流动的,糖是甜的;有的则是写作者从自己主观情感出发,强加于物体的,比如用“挺且直”来形容大雪中的青松,从而表现作者对不向压力屈服、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美。状物文就是要写出各种物体之间的这种种不同来。准确地把握物体的外部特点,仔细观察十分重要。观察物体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从形状到色彩,观察没有一定之规,关键在于掌握物体的特点。抓物体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物体的形状,长短、方圆、肥瘦、大小等;

二是看物体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各有不同;

三是看物体的质地,粗糙、细密、坚硬、柔软等;

四是看物体的数量,一个、两个、一条、两条等;

五是看物体的功能用途。如果是动物,还可以通过它的生活习性来说明。

其次,要对物体分析比较,找出其特征。

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物征,抓住了它,你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并正确地描写出来,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常见的平常事物中看出引入入胜的一个侧面。”这里的“一个侧面”就是事物的特征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类的物,特征区别当然是很大的。同一类的物,各自的特征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你要介绍“家猫”,你就要抓住家猫的特征。家猫的特征与狗不同,与兔子不同,即使与野猫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家猫的特征是会捕老鼠,性子温顺,爱亲近人。把这些特征写清楚,文章不点明是写家猫,读者也不会领会错。再比如说,你要写自己饲养的一只小花猫,那你不但要写清楚这只小花猫与一般小狗、小兔的区别,更要写出与一般家猫的区别,要写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即区别于一般家猫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你的小花猫“立传”的目的。

物的特征主要有外形特征、功能特征和情态特征等。外形特征显着的,如“棱皮龟”,它的外形特征,一是大,是龟中的最大个。二是没有坚甲硬壳,而是裹着一层厚皮,所以又叫“革龟”,这两点外形特征就把棱皮龟与一般的龟区别开来了。功能特征,就是物的作用,物具备的某些能力、本领等。功能特征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它的功能特征,是其他动物的鼻子无法匹敌的。把这些功能特征写清楚,象鼻子与其他动物的鼻子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情态特征,主要是物对人的感情,或人对物的观感。情态特征明显的,如家猫对人的亲近、温驯,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小花狗的善解人意等,都是有别于一般动物的情态特征。

抓物的特征,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可以在一篇文章中都出现,也可以抓一二个方面来写。

第三,整体勾勒与细部刻画相结合。gua亲子资源网

勾勒,勾,就是画出轮廓;勒,就是刻,刻画。状物说明文,首先,要求把物的大体形象轮廓刻画出来,给读者以大致印象。

要做到准确勾勒,必须把握住整体。任何一个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这时,要求我们应从大处着眼。急于盯住某些细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读者对介绍的物的印象肯定是支离破碎,不会有整体感的。比如,一只文具盒,它由盒体、盖子、垫板、衬格、插销、磁性搭扣等构成。如果要介绍它,应该首先告诉读者这文具盒的大致形状、大小、总体色彩等等。再如,一头水牛,它有头、颈、背、腹、尾巴、四肢;头上有角、眼、鼻、口、耳等等。你首先应该告诉读者的是这头水牛的体态大小,这头水牛的头、颈、腹、背的形态特点,而不是头部的五官位置等等。总之,必须让读者获得的第一印象是你所介绍的物的整体形象。

状物文章在交代了物的一般形状、特征后,特别要注意细部的刻画。因为一般形状和特征,只能给读者以大体印象。这种状物文章一般适用于写某一类的物,比如说,笼统地介绍某一种动物,如家猫、鲨鱼、马等等。即使是介绍某一类物,有时也不乏作细部的刻画描写。如果写具体的某一物时,就必须在细部刻画上下功夫,只有细部刻画,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怎样作好细部刻画呢?毫无疑问,首先,要对物作细致的观察,对物的细部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抓准。因为,所谓细部就是我们要描述的物的细小部分。而物的细小部分是很多很多的。如果不分巨细,统统写在文章,那肯定是不得要领,起不到说明的效果,不能加深读者对物的印象。因此,细部刻画,就要抓最传神的细部来描述,这样,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给文章注入感情。

古人云:“假物以托心。”你之所以要写这个事,就是因为你喜欢它,或者不喜欢它,这就是你的情感,状物作文与说明文不同,就在于作文里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客观描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把你的这种感情流注笔端,融进字里行间,使得所写的事物不只是你看到的事物,而是你心中的事物,事物仿佛有了生命,不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个愿望,一个理想,这样就能打动读者,和你产生共鸣。一般状物的作文通过借物寄情和托物言志来表达思想感情。JQ7亲子资源网

借物寄情,一般来说,在文章中详细地状写一种事物,总是有言在物外的用意的,最常见的就是借物寄情。这就是寄托、寄寓之意。因此,表达时往往会含蓄一些,多是将物的某一属性强调一下或故意渲染一下。如古人常借月来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他们把月亮描写成清冷的,忧伤的,孤独的,它高在中天,同时映照着相思而又在异地的亲人。古人对月亮这样看,这样写,显然是把无限的思念托付在凄清的月光里了。也许有同学会说,那太阳也高在中天,也同时照耀着相思而在异地的亲人呀,干吗不写太阳呢?这其实点到了写借物寄情类文章的关键:那就是所借之物必须与你要表达的某种感情有联系,即这件物的某一属性要与所抒之情合拍、默契。月亮幽幽的白光、阴晴圆缺的规律以及日日挂在寂静的夜空这些特点与深切静谧的思绪太合拍了,而太阳火热的外表和灿烂的容颜则不适于表达那种悠长的思念。正如我们不会说:这人性子真急,像水似的,而说,这人脾气像团火。

托物言志是人们在表达自己志向时常用的手段,比如红领巾宣誓时握紧了拳头,高举在肩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让红旗永远鲜红,永远不倒!”这儿是借着永远高举的红旗来表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但更多的是在文章中着力地描写某物,尤其突出这一事物可以生发出较大意义的属性,借以言明自己的一种志向。选择什么物来描写才能更好地表明自己的心迹,这是写好这类托物言志的文章的关键,下笔前一定要先理顺思路:比如,我要写的这件物外形特点有哪些可以夸张或描述的;内在特点又有什么可以生发的?与我要表明的某种志向在哪方面可以联系等等,然后再写就不会卡壳,而且丝丝入扣了。

第五,要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写。

修辞运用得当,文章就更有韵味。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写作对象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感受更深刻。

综上所述,写状物作文的诀窍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几句话: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作,再配合恰当修辞的运用,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了这些,你所写的就是一篇成功的状物作文。

2.状物作文的写法 篇二

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常常写作文参照范文,开头和结尾照搬下来,结果写出的文章全一样,没有新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叙述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要求: (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一、一些同学在写作文时,结尾易出现的问题

1. 结尾啰嗦

本来结尾已经很明了了,但有的小学生仍然不放心,还要交代几句,多费不少劲,效果却适得其反。

2. 空喊口号

有很多小学生在作文结尾大喊口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本来读者已经清楚文章的中心,显得多此一举。

3. 结尾太简单

文章没有写完,没有表达清楚,就结束,让人感觉中心没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尾也让人费解。

二、小学阶段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作文结尾的几种写法

1. 自然性结尾

一般“写事、写景”的文章的结尾,事情说完了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点明事情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也是不错的。比如,《第一次包饺子》结尾可以这样写: “包饺子可真不容易,虽然包的饺子有些“相貌丑露”,毕竟是第一次嘛。但我今天还是学会了,看来很多事情都要亲手去尝试才行。”再比如,《一堂有趣的手工课》结尾: 下课铃声响了,一节课很快地结束,同学们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成果,都抱怨时间过得太快了。

2. 总结性结尾

文章结束,把内容总结一下,直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同时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如《一夜的工作》结尾: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工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简朴。”又如,《我的老师》结尾: “老师这样既关心我的学习,又照顾我的生活,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时时刻刻牵挂着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地工作,我爱我的老师。”

3. 点明中心的结尾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很多文章,在写法上经常是首尾照应,皆为点明中心,所以写作文时如在文章的结尾,用意义深刻的句子点一下中心,效果会更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写《我的老师》作文结尾: 望着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的身影,情不自禁地说: 老师您就是园丁,浇灌我们这些禾苗茁壮成长,您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再比如,语文课本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尾: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样写,点明文章的中心,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者读完结尾,自然中心清楚明了。

4. 耐人寻味的结尾

写事的文章结果,有的在结尾写出来,也有不写的,而是启发读者去想象,进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的傻哥哥》的结尾: 这就是我的傻哥哥,人人都说他傻,我也觉得他很傻,可是哥哥在学校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再比如,《困难》的结尾这样写: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 在第二个例子中,读完结尾,就会结合前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困难的确如此,同时很容易体会文章的中心,那就是要敢于和困难作斗争。

5. 扣题式结尾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结尾扣题也是一种不错的写法。比如,《难忘的一件事》结尾这样写: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内心就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要粗心大意”。再比如,《白杨树》的结尾: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其普通的一种树,它体现了西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不正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写照吗? 我爱白杨树。这样的结尾,直接表达出作者赞美白杨树,更是赞美我国西北的劳动人民。

6. 鼓励式结尾

有很多文章在结尾处鼓励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写《我爱松树》作文,结尾可以这样写: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日晒,无论严寒酷暑,松树总是那么青,那么绿。我爱松树,更爱有松树精神的人。

无论怎样写文章的结尾,都要注意结尾必须为表达突出中心服务,要注意受开头制约,力争做到简洁、有力、生动,这样才是好的结尾。

3.浅谈材料作文的写法 篇三

一、写作材料作文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和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2)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

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

(1)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

(2)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3)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

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

“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

二、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

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四、忌观点提炼不准确

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五、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

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則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几则名言警句、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

总之,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一定的写作理论作指导,但审题立意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运用一种方法去审题立意、去构思、去命题,而应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另外平时也要注意不断练习,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就可以轻松下笔了。

4.初中作文的写法 篇四

一、作文的语句

人物描写:语言:多个修饰语、成语

动作:排比句

心理:反问、设问、夸张、巧设名词(活用)神态:比喻、成语、歇后语

外貌:多个修饰语、比喻、夸张

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天气、景观

场面描写:多人、做什么、怎样、动作、神态

最好的作文题目(看作文选)对联

最好的开头

最好的结尾

最好的语句(段)+评价

在过程中能细一个词,要针对重点,枝叶可以大胆舍弃

歌词、歇后语、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比喻、排比

二、作文构思

看到题目想到的材料:字、句、词、歌词、名人名言,印象深刻的文章,某人某本书某个细节,想到的好的开头、结尾、事例,先把自己看到题目后所想到的内容全部写到草稿纸上,然后思考哪些有用再构思整篇文章,但不是叫你列提纲。

不能把一切的事情当成理所当然的,即不能思维定势。

不能把自己看成孤立存在的。

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自己→家庭→父母→事情→理解、孝顺、激励→精神、天气、身体↓

优点→性格理想→腿、腰→人的先天性环境、条件

缺点

当中完成结尾、语句

认识不凡与不平凡

在(理解父母、为孝顺父母的目标中、领悟孝顺)中成长→为人和给己 成长→父母→做法→理解→以后孝顺

老师→平凡→一点一滴→以后不当老师→自己成长无时不需师→平凡中伟大

同学→吵闹、和好→人需要友谊→理解

“我” →书、经历→自信、进步

题目:_____父母______(修辞手法、诗句、成语、神态、动作、俗话、歌词、歌名„„)

(目标:某人做某事:某人讲有一句比较有哲理性的话)→可以对所将写事件的概括

开头、结尾:

1、引用名人名言(最好开头结尾能模仿一首现代诗按照自己的意思改一段)

2、想象:我做了一个梦

3、前后呼应

4、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5、多个修饰语

6、至少在开头和结尾都有一句自己觉得写最好的句子

三、作文的思想高度(立意)

普通→铺垫

举例:每个人都很渺小,就有人伟大。

每个人做事都有限,就有人精彩。

每个人生命多短暂,就有人杰出。„„

关键作文中自己要看成这种人。

尽管这只是你在想,想了就与众不同。

你想,就体现了你自己这方面的探索或者开始具备此方面才能并开始积累。

平凡→不平凡

普通现实→整个国家、人类

责任心、爱心(人的美好心灵)→自由→从我唤醒→唤醒整个国家

我要自由→每个人自由

我需要呵护→每个人都有爱的满足

举例:《我有一个梦想》

当军官→和平→没有战争→每个人都幸福、和睦相处→热爱自己→让世界更美好

企业家→赚钱→过上幸福生活→孝敬→慈善→办事(免费指导)→领导一个团体(精英)→影响别人进步

思想家→吃苦、有生活经历→思想幸福→造福别人的精神世界

国家主席→每个皇帝都不平凡→管不好国家→奋斗、学的东西多→付出心血→造福国民

5.作文评语的写法 篇五

小学生的作文评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1.字迹

a、本子清秀、整洁,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很惭愧,我字没有你写的好看……

b、随随便便,字哪能不像猫掏的似的……字不在格子中间,当然看起来不顺眼……你的字东倒西歪,是不是今天风太大,才刮成这样的……我不相信你的字写不好,永远就这么潦草……认真耐心地写,你会写的比我还要棒……

2.内容

a.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多字……

3.语句

a、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比喻得十分贴切,说明你一向观察细心……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拟人句的……反问句运用在这里多么合适……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你当时真实的感情……古诗引用恰到好处,我以后也要把学过的诗用到作文中去……歇后语用的妙啊妙啊,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b、作文疙疙瘩瘩,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能老指望别人替你改,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4.题目

a、题目新鲜,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题目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告诉我,你从哪想出这么绝妙的题目……题目加标点符号(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与众不同……我很喜欢你这个有趣的题目……

b、题目老一套,人家就没多大兴趣看你的作文了……这样的题目人人都会起,太一般……内容写的似乎和题目对不上号……动动脑筋,换个啥题目更合适。

5.标点

a、标点打得规规矩矩,看出来你是个做事顶真的人……标点用得十分准确……

6.状物作文的写法 篇六

1. 角度拆分法

这种方法即将某个描写对象按照某种角度,拆分成若干个并列的小类,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比如写“春天”,这是个比较大的对象,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名篇《春》中将其拆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个角度,这就便于入笔写作了。比如下面学生作文《风》的片断描写:

我喜欢风的舞蹈。她时而激扬,时而轻缓。时而舞进女孩的屋子,风铃便为她欢呼;时而舞过杨柳,树叶就为她鼓掌;时而舞过海洋,海浪不禁为她奏起乐章。她步态轻盈,让人倾心着迷;她气质优雅,让人神清气爽。

我喜欢风的色彩。她好像一个高妙的魔术师,到哪儿,颜色都变化无穷。吹过蓝天,她铺就宁静的海洋;吻过草原,她织就绿色的锦缎;抚过稻田,她成就丰收的希望……而她同样也是人们心情的调色板。当你高兴时,她呈现火红;当你忧郁时,她显现深蓝;当你压抑时,她又化作暗灰。她就像你心爱的人,时而为你喜悦,时而为你伤悲。她就是这样绚烂多彩,变化万千,正如生活的万花筒。

我爱风的生活。她自由,又无忧无虑;她平静,却又不乏张狂。她不用去顾忌别人的流言蜚语,没有压力,没有斥责,也没有竞争。而最重要的是,她虽飘无定所,却又是那么的真实,毫无虚伪,更没有尔虞我诈……

这位同学写“风”拟定了三个角度———“风的舞蹈”“风的色彩”“风的生活”,三个角度形成排比段,结构浑然一体,内容丰富,语句精妙。

2. 调动感官法

无论是观察,还是表达,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比如作家鲁彦《听潮》中的一个片断: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这段描写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入手,全面而充分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具体情景和感受。

借用感官角度来表现景物,就离不开通感的方法。“通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打开我们写作思路的好方法。好多时候,当我们对景物进行描写,尝试从别人没有写过的新的感官角度打开思路,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比如,自然界的“风”,无形无色无味,很多同学在描写时,一定觉得可利用的感官角度非常有限,其实不然,比如前面所举的那位同学写“风”的作文片断,抓住风的舞蹈、风的颜色,既写出了形,又写出了色,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又比如另外一位同学的片断作文《一朵花的香》:

那玫瑰的香味,热烈而醉人,像是眼前铺开了成片的大红大紫的锦缎;那牵牛花的香味,安静而祥和,恰似平静的的湖面上微微泛起的波澜;那百合花的香味,清新而淡雅,宛如身边轻轻飘过一位清纯素洁的少女;那丁香的香味,深沉而隽永,有如长袖飘带掩卷沉吟的闺阁少妇。

有些文章在题目上,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描写的独特角度,比如“听潮”“秋色赋”“听听那冷雨”,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3. 侧面衬托法

景物的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还可使用侧面描写。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侧面描写成功的范例。作者描写了自己假想中的一座山间小屋,借山上的其他景物,突出这“空中楼阁”宁静、独立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再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像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这一段描写真是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作者通过“油纸伞”“流水”“映山红”“秧苗”等来写“雨”,又借“青翠的茅草”“翠绿的小树”来衬托“红得像火焰”的映山红,颜色的搭配颇具匠心;借“北风”来表现“稠密”“深绿”而富有动感的秧苗。整幅画面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春意盎然。

4. 顺序开拓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是文章结构的必然要求,当然,也可以利用写作顺序拓展文章的内容。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时间顺序有晨、午、暮、夜之分,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空间顺序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之分,也有定点定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一定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定点换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周围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换点定景(即作者变换不同的方位地点对同一景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描写)、换点换景(即作者变换自己的位置对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也就是所谓的“走马观花”)之分。如: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古都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作者立足于万春亭,运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7.高考作文写法指导 篇七

【关键词】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文章无定法,写作有规范。”所谓的作文技巧其实只不过是个别考生的一些个别风格和特点,而真正要指导学生写作,还得从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一些高考优秀作文都展示出的一些共性:切题准确,材料典型,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我们可以将这四点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审题立意要准。

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灵活,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要求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文题。不过,命题者所设计的作文题目,审题难度都不会很大,只要我们能把握住题目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文题的基本要求,便可轻松过审题关。挖掘过深过细,反倒会游离中心,或者似是而非。因此,审题立意“只求准,切莫掘新”。

如2006年福建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其中各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和“你”是相对应的主体,“想”是一个关键词,它告诉我“握住”“你”的手只是一种愿望,还没有实现,围绕这一点组织材料即可,而不能围绕“握着”“握过”等情形来行文。

三个基本点:

一、精选典型材料。材料不一定要很新颖,但必须典型。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丰富的材料可供选择。

课本是最大的素材宝库。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人物,理解了那么多的观点,甚至一篇文章就能提炼几个观点。

日常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宝藏。平凡的哲理,感人的细节,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一只蚂蚁,一件小事,都会牵动我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历史名人和当今的成功者是我们开掘素材的载体。这些人的身上往往体现着很丰富又很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适当地选用,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能展示考生的文化积淀。

二、安排清晰的思路。学生习作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还是要简单些,清楚些,让阅卷老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他的行文脉络。刻意追求那种云山雾罩的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这里,我们就可以采取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模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因为这毕竟是学生习作。围绕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我们所讲的一些课文的结构来引导学生,如《劝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是最好的范文。

三、组织生动的语言。在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中,深刻、创新对于考生来说是很难有大的突破,丰富也主要通过材料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想得到高分相对较为困难。而有文采这一要求则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是考生提高空间最大的一点。调整表达的方式,运用恰当的修辞,赋予真实的情感,化用名言名句……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文章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产生美感,在第一时间调动阅卷老师的情绪,得到一个满意的印象分。这也要求老师在平时训练中经常引导学生拓展想像空间,提高思维的发散能力。

8.游记作文的写法介绍 篇八

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这种作文以描写游览中所见到的`山水风光等景观为主。写游记,首先要注意理清顺序。写游览过程,要按时间顺序,由先而后依次写出游踪,把路线勾画清楚;写景物,要按空间顺序,选好观察点,或由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由左至右,或先主要后次要,或先中间后两边……把景物描绘出来。把时间和空间顺序安排得清楚合理,文章才能线索清楚,条理分明。

写游记,其次要讲究材料取舍。游览风景名胜时,令人眼花缭乱的美景肯定不胜枚举,但绝不能一一罗列出来,也不能不加选择地随便动笔,要抓住最有特点的景物,尤其是最使自己激动、最使自己难忘的有代裘性的景物,进行较详细的描写民,其他的则可写或不写。这样,文章才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写游记,还要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大干世界,各种物体、各处景色不尽相同,只有准确抓住所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作具体生动、细致深入的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此外,写游记还应在叙事写景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怀,或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在叙事写景之中。这样,更能为游记增辉添色,感动读者。

(语文小常识)

拼音查字歌

汉语拼音,用处很大。

用它查字,要讲方法:

一看声母,找大写字母:

二找音节,查例宇页码:

三查正文,找到例字:

四按声调,查到生字。

音序查字法歌

音序查字法,其实很简单。

我先找音序,接着看音节,

右边有页数,接着往后翻,

9.活动作文的开头写法指导 篇九

在活动作文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写的作文千篇 一律,结构千人一面,内容大同小异。改起作文来,味同嚼蜡,没有亮点,没有新鲜感。于是老师们对活动作文也敬而远之,认为活动作文也挽救了不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

如何改变这种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

虽然,活动是为作文而准备的活动,但活动本身的过程存在着人的能力差异性,情感差异性,每个人在活动过程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活动之后的作文,不应该要求学生去描写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应该去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地方。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写出来的作文才会不同。

如何写出不同色彩的作文来?开头很重要。开头,决定了你写作的方向,写作的内容。正面,谈谈活动作文的开头写法。

一、直接交代活动内容。

开头就告诉读者,这篇作文写的是什么游戏、活动,如:

◆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玩了“穿越隧道”的游戏,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李浩楠《穿越隧道》

◆ 星期五,放学了,我和同学去后操场打篮球。

——李永祥《投篮》

二、间接交代活动内容。

开头通过描写其他事物,间接告诉读者,这是写游戏、活动的内容,如:

◆ 上次吹乒乓球比赛结束后,老师高兴地走到讲台上说:“下个星期四,我们来惩罚输的队。”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星期四来了,我们都很高兴,很兴奋。

——范晨恺《超级无敌搞笑俯卧撑》

◆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一路上,花儿对我点头含笑,树枝对我招手示意,连小鸟也在快活地叫着:“早上好!早上好!”想到今天学校要玩的活动,我也高兴地吹着口哨,向小鸟问好。

——谢志鹏《拔河》

三、截取活动中的声音描写作为开头。如

◆ “哈哈哈”、“嘻嘻嘻”,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同学们有的笑得在地上打滚,有的笑得抱着肚子在大笑。原来,我们在举行超级搞笑俯卧撑比赛。

——吴仰宁《超级搞笑俯卧撑》

这是截取活动中欢乐的笑声描写作为开头。

◆ “哈哈!哈哈哈!太搞笑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在发疯般的笑,有的笑到肚子疼,有的笑到腰都挺不直了,还有的同学笑得直捶桌子。

这也是截取活动中欢乐的笑声描写作为开头,但这段没有交代是什么活动。

◆ “加油!快点啊!”“快快快就快要落地了!”“加把劲,再坚持一会和!”同学们正在台下对自己队的队员热火朝天地喊叫着。

——伍功祥《这次我们没有垫底》

这是截取活动中同学们的喊叫声作为开头。

◆ “老师!老师!他们作弊了!”台下的同学对江鑫和付荣融的耍懒手法提出了明显的抗议。

——邓智玉《他们作弊了》

这是截取活动中同学们的语言作为开头。

四、特写镜头描写法开头。这是从活动中截取一个细节描写作为开头,因为它具体到了人,具体到了动作,具体到了神态,具体到了心理,所以又叫特写镜头描写法。

◆ 看!吴昕桐捂着耳朵,飞快地跑到隔壁的`房间里,蹲在地板上,透过玻璃,偷偷地看着李永祥。是什么事情竟然让吴昕桐如此的害怕?

——吴仰宁《吹爆气球》

以吴昕桐躲藏的动作细节描写作为开头,令人疑惑,具有悬念,吸引读者。

◆ 这次,我要出点难的题目,让其它队彻底输掉。我心里暗暗地想着。

——李慧玲《难道是我出错了》

这是以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作为开头,读者想知道什么事,自然会急于读下去。

◆ 一只大手伸出来,挽起袖子,“咚”的一声,将手立在桌上,摆好架式。

一只小手伸出来,也挽起袖子,也“咚”的一声,将手立在桌上,摆好架式。

——陈斯涵《扳手腕》

这是以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作为开头,动作生动、具体、形象,具有立体感,又有对比感,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感,吸引读者往下看。

◆ “快点,快点!陈浩,把毯子扔远点,就差一步,跨过去!”

——伍艳红《是幸运,还是可惜》

这是以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语言描写开头,要选择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活动环节的对话来写。

镜头特写描写法开头,因为是特写,特写的目的是强调细节,是吸引读者。因此,特写开头过后,要随着活动的叙述,逐渐穿插介绍活动的内容,使读者渐渐明白,你玩的是什么活动。不然,读者看完了作文,还是一片云里雾里,不知你写的是什么事情。

五、概括介绍性开头

概括介绍性开头,有利于一开头就把事情介绍明白,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材思路写下去。如:

◆ 大家听见要每队派出6个人,我们组正好就有12个人,可以平均分成两队。就在这时,突然想到江春林,因为江春林有一只脚瘸了,行走不方便。怎么办?

——余琳玲《被遗弃的江春林》

◆ 比赛结束后,现在该轮到输的那人接受惩罚了。我们的惩罚是:绕操场爬三圈,模仿小狗狗,边爬边叫。他们爬得可真是不同凡响啊!

——杨敏霞《不同凡响的“狗”》

10.英语看图作文写法策略 篇十

一、审题:采用 “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整体构思确定基本结构。

审题时要吃透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确定题裁;选定人称、时态;列出要点。

二、以词及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写出每句话的细节要点。

三、连词成句: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将上述要点的词语扩展成句子。

四、连句成文:拓展主题句,注意连贯性。

主题句仅亮出作者的观点,要使读者明白作者的观点,就要展开主题,巧妙组织安排语句,使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具有连贯性。要达到此要求,巧用过渡词语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过渡表达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表示时间: now, just now, then, just then, after-wards, soon, before long, shortly after that, soon after lunch, a few minutes later。

表示顺序: 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of all, at first, next, at last。

表示并列: and, and then, as well as, also。

表示对比: like, unlike, just like, just as, while, in the same way, instead of,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表示转折: but, yet, and yet, however, although, otherwise, after all, in spite of。

表示递: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even, once more, furthermore, moreover。

表示结果: thus,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luckily, unfortunately。

表示强调: indeed, surely, certainly, above all, of course, after all, at least, at most。

表示原因: because, because of,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表示解释和说明: namely, actually, such as , for example, that is to say, and so on, believe it or not, to tell you the truth, according to this, for this reason。

表示总结: in short, finally, in a word, in general, finally, generally speaking, as you know, in the end。

上述过渡性词语,根据需要恰当使用,能使上下句显得连接自然、紧密,逻辑关系清晰。

在这一步骤中还需要注意:①主语和谓语 ②背景(适当增加时间、地点条件等)③逻辑关系 ④开头与结尾

5、检查修改,规范书写

将“自上而下”思维模式与“自下而上”思维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过渡句增强语篇内部的有机语义联系,克服逻辑思维混乱,使文章中心突出。最后,梳理要点,查缺补漏,规范书写。

实战演练

根据下列图画中Tom骑自行车的经历,用英语写一篇短文。短文要写得连贯、完整。字数120-150字。

审 题

1、体裁:叙述Tom骑自行车的经历,为记叙文体

2、主要时态:一般过去时,叙述描绘一起交通事故

3、人称:第三人称Tom

4、要点:记叙描绘文体,抓住四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后经过。

字词文

词:

① to ride a bike

② to hit his bike and fall off

句:

①Tom was riding a bike along the street.

②The car hit his bike and he fell off it.

文:

The other day, Tom was rid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was running towards him fast and hit his bike, and then he fell off it.

参 考 答 案

The other day, Tom was rid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was running towards him fast. He was so frightened that he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But it was too late to be safe. The car hit his bike and then he fell off it. When the driver realized that he had caused an accident, he got such a fright that he took flight with his car, he was soon out of sight, leaving Tom helpless on the spot. Fortunately, a passer-by happened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and remembered the number of the car, the kind passer-by reported this to the police. Now the driver has been caught and will be punished for his wrong doing.

11.浅谈学后感的写法 篇十一

第一部分, 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像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 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 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 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 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产生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 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 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情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 抓住要点, 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 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 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 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 找出差别, 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12.状物作文的写法 篇十二

暑假时,我老家后园山坡有一大片菊花,我和奶奶去那摘茶叶。突然“扑哧”一声,脚一滑,我摔了个狗啃泥,腿上擦破了好一块皮。奶奶见状,急忙拿几株菊花剁碎敷在伤口处,伤口就不疼了,一阵清爽的香气扑鼻而来。

随后,我在摘茶叶时,多采了几朵小菊花。奶奶告诉我:“菊花用处可多了,可以做成药物,还可以泡茶喝,可以把菊花花朵采摘晒干,放在热水里泡几分钟即可。菊花的花瓣也可以用来做糕点呢。菊花也很清香,可以放在卧室,餐厅当装饰品。”说着说着,我跟奶奶就到了家。

我双手捧着刚采摘的菊花,心里想,菊花的用处真大呀,它虽没有荷花纯洁,没百合高雅,更没玫瑰娇艳,它仅仅是一朵平平凡凡的小菊花,朴实无华却用处大大。我喜欢它,我将它放在花瓶里面,拿到客厅,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它,绿色的根茎,橘黄色的花瓣,又细又长,白色或者棕色的花蕊,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外形,但它的用处却那么大,真是不容小觑呀。

13.小学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篇十三

五种小学生作文开头法

文章的开头,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今中外历代的写作者都特别重视文章的开头,称之为“凤头”或“爆竹骤响”。开头写得好,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教给学生如何开头作为一个重头戏。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呢?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我认为它的开头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第一,文章开头要尽快入题,少绕弯子,切忌拖沓冗长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凑字数,开头写得特别长。

比如,在写命题作文《校园一角》时,有的学生先介绍了学生学校的位置,又写了“我”家与学校的距离,接着写了学校的老师与同学,最后才写出“我”喜欢的校园的某一角落,这样的开头实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开头入题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同样写《校园一角》,有的学生的开头写成“校园一角在操场的西边,那儿有„„”这样的开头似是开门见山,却缺少必要的铺垫,写到下边就无话可说了。因此,一定要选一个恰到好处的入题点,既能开门见山,直接或间接入题,又不能入题过急,给人一种形式紧迫的感觉。

第二,开头要新颖,引人入胜,切忌千篇一律在小学阶段,记叙文主要是从反映对象来说的,即写人、叙事、描景、状物。过去,许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来开头。比如:写人时,他们会写“我认识的人有很多,但最值得我难忘(敬佩、喜爱等)的人只有××ׄ„”;写事时,他们会写“在我的童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这件事使我难忘(后悔、痛苦等)„„”;描景、状物也套用这样的开头模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因此,文章的开头切忌搬死套子,要根据作文不同的题目、风格、内容来确定开头的形式。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总结出几种开头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第一种,叙述式开头。这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平平淡淡,却自然入题,使读者也自然地去阅读以下的内容究竟写的是什么。这种开头方法,有按时间顺序自然开头的,主要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如此来开头的;有从事情的结尾或事情发展的经过开头的,这叫倒叙。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首先写了1927年4月28日是被难日,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这样读者急切地想知道具体的情况,造成悬念,然后再回忆那时的情景,顺理成章,毫无牵强之处。

第二种,描写式开头。这种开头的运用,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要写的人、事、景、物得到烘托。写人时,我们可以一入手就描写要写的人的形象,或是这个人的背影或是其它有特点的地方;写事时,可以先描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一个场景或几个人物;写景状物时,可以在开头描写出要写景物的主要特点或样子。这种开头方法类似于看图写作的开头,使人读来犹如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画卷,引起读者欲览全篇的兴趣。

第三种,引用式开头。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来开头。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神话、寓言、诗词、歌谣、谚语等来开头的。如小语第二册《桂林山水》的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七册《观潮》的“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俗语或说法,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之有一睹为快的欲望。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语言丰富,无论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会有相应的美妙的语言来供你引用。如写家庭纠纷,我们可以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开头;写邻里关系,我们可以引用“远亲不如近邻”来开头„„这样的材料太多了,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读书、多看报,不愁你找不到合适的引用式开头。

第四种,借物式开头。这种开头与以上几种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归入以上的类型,但由于这种开头写起来形式多样,容易找出恰当的入题口,所以把它单列开来介绍。它主要有借物和借声两种类作文教学型。

所谓借物,就是借用一种物品,这种物品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或终结。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小木船》就属于这样的开头;还可以借用照片或画像来开头,如在写人的作文中,我们可以一开始描写照片上的人的样子或画像上的内容,然后指出要写的是谁或照片、画像等的来历,自然引入回忆式的叙述,娓娓道来,顺利入题记叙。

所谓借声,就是借用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不局限于人的声音,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树摇的“沙沙”声,鸟叫的“啾啾”声等;可以是猫狗的叫声;可以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可以是美妙的音乐或歌声等。具体来说,在写人或事时,可以以你所写人的那种熟悉的声音开头,可以是他爽朗的笑声,可以是她温柔甜美的歌声„„这就需要在写具体的人事时具体来运用,并不是非要用这样的声音不可。

5.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地点——“操场上”,人物——“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6.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文章记叙了同学们帮洗鼻血这样一件事,从而揭示了同学们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生活在集体中多么幸福。这一中心。

7.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8.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旱上,我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9.对比法。

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回忆联想法。

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11.对话开头法。

以人物的对话开头。这种开头起笔自然,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头,一定要把对话写得精彩有意义,紧扣中心。

而作文开头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引用法,叙事法,故事引入法,提出问题法等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要行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法。你看,同样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开篇方法。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小学作文结尾的指导

文章的结尾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表示叙述事情的完结;第二种,需要对全文作一个总结,使人更清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第三种,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让读者去思考,去体昧。

1、篇末点题法。这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意或者能够引发读者丰富想象力。例如《井》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这就是我们村的井。”这个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既简洁明快,又有点题的作用。再如《故乡的榕树》的结尾:“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更爱故乡的大榕树。”这句点明了题意,也对自己热爱家乡,喜爱榕树的情感作了一个总结。《小镇的早晨》结尾“小镇的早晨多美呀!”是对“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三段的一个总结。

2、点明中心法。有些文章,还常紧扣中心来结尾。比如《第一次拖地》一文的结尾看着干净的地面,我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不仅学会了拖地,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前虚心请教,掌握要颔,学会做事就不难了。

3、水到渠成法。许多人写事、写景、的文章,在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后,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就叫“水到渠成法”。像《恩来练字》这篇文章,写的是“恩来练字”的事,结尾写道:“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一遍。”这种结尾,自然,朴实,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

4、直抒胸臆法。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这情感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尤其到了结尾,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高潮,往往要直接抒发出来,我们称它为“直抒胸臆”。如《在九仙山上看日出》的结尾:“啊,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景色感染了我,激发了我,我仿佛已经融入到朝阳的光辉中。

14.中国艺术史教材的写法与问题 篇十四

当艺术正趋于综合性、多元性和全民性, 从艺术的发展规律来看, 以全面的、多元的视点来研究艺术非常有必要, 也正是艺术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下面我们就对当前有关艺术史的主要著作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一、关于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史主要著作的概况

当今社会是艺术文化活动趋于综合性、多元性、全民性的时代, 以全面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史, 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是对人类伟大财富的继承与发扬。所以, 研究艺术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史有史仲文的《中国艺术史导读》、高奇的《走进中国艺术殿堂》、张维青与高毅清的《中外艺术史要略》、彭吉象主编的《中国艺术学》、何平与孙莎岚的《中国艺术简史》、姚扣根与赵骥的《中国艺术十六讲》、李朴园的《中国艺术史概论》等。张延风的《中国艺术史》是一部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艺术史的教材。教材涉及美术、音乐、歌舞等艺术门类。时间跨度从史前到当代, 长达几十万年, 内容比较丰富。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在内容上尽量删繁就简。高奇的《走进中国艺术殿堂》则从艺术的发生、成型、颤变、成长、勃发、繁盛一直到曲折演进的当代艺术来叙述。简明扼要、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力求对艺术家及其创作、艺术流派和思潮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而又系统全面的介绍。何平与孙莎岚《中国艺术简史》这本书按朝代分时期讲静态艺术, 尤其是绘画。李朴园的《中国艺术史概论》内容主要论及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造型艺术, 从建筑、雕刻、绘画三大方面展开探讨, 力求涵盖造型艺术之全体。作者以精要和概括的方式对20世纪30年代前不同时代的三大艺术现象进行了精要的论述。论述侧重艺术的内容, 同时也兼顾艺术的技艺、技巧;全书不仅从艺术本身考察, 而且从这种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化背景来观照。并在书中各章节穿插了相关的理论性内容, 对于相关的艺术理论问题做了精要的阐述。史仲文的《中国艺术史导读》这部书一开篇就简要叙述了中国艺术史的巨大成就、特色与开放性的文化性格, 意在提纲挈领, 给读者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姚扣根与赵骥的《中国艺术十六讲》全书分为十六讲, 第一讲中国艺术通论, 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的内部联系, 相当于该书的导论, 在总体上把握中国艺术的发展。第二讲则从精神层面讲述中国艺术思想上的内涵, 其余十四讲是话剧、戏曲、电影、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电视、杂技、曲艺、工艺、建筑各门类艺术的介绍, 内容包括那些最具特色, 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背景、艺术人物、艺术流派与艺术作品。编者独具慧眼的策划, 把看似分散的门类集于一书, 在多样性中呈现整体性, 系统的展示中国艺术的风采和特色。张维青与高毅清的《中外艺术史要略》全书分为五编即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各编又分为上下两卷分别讲述各艺术部类中外发展史。通过中西对比, 简要梳理了中外艺术样式的发展线索、艺术创作的大致景观、以及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彭吉象的《中国艺术学》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通过对各艺术门类史的简要论述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颤变。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创作论”“鉴赏论”与“门类论”, 从创作到鉴赏突出论说了中国传统艺术在这几个面的民族特色。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则以史为基, 史实与理论结合, 概括出了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发展的的基本规律、美学特征。

二、当前学者们关于治史的理解和见地

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内容、特征和历史分期。体现了学者们对于治史的理解和见地。

首先, 说说研究内容。艺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的历史。高奇先生和史仲文先生认为艺术史的研究应侧重艺术内容本身, 同时又不应抛弃艺术之技巧, 此外, 中国艺术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而是世界艺术史的支流, 中国的艺术发展必然要受西方艺术的影响。故高奇先生在其著作中每一章节前都对当时的时代背景, 社会发展状况, 政治制度做了简要描述, 使读者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引导下充分了解该时代艺术形式, 并在各章节穿插了西方艺术门类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史仲文先生则在各章以每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命名小标题, 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 扼要论述了不同时期多重因素影响下艺术门类发展状况。既为艺术史也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简史。全书最后一部分从中西艺术的历史发展曲线、不同文化的传统与品性、风格进行了简括撰述。张维青与高毅清先生认为中国艺术史是对于各部类艺术史的系统化的整合, 它不是对于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包括艺术理论的简单罗列或者简单取舍, 而是选取艺术殿堂中最具特色的作品, 为读者提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精品。

其次, 谈到研究特征。笔者认为姚扣根与赵骥先生编著的《中国艺术十六讲》颇具新意。该书编者认为治史者在研究过程中其主观能动作用贯穿整个研究的过程, 从书目命名到史料的理解、选择、评析。作者都会以自己的审美观、艺术观、价值观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理论给予自己的价值判断。加上不同的研究者因为其自身兴趣爱好、审美趣味的不同对于不同门类艺术样式的选取有所不同, 影响了对于艺术史整体、系统、严谨的研究。此外, 艺术本身就具有无限性和多样性之特点。所以作者很难对其进行宏观把握。于是本书编者以讲座文稿的形式, 而不是采用学术性的理论框架和教材用的模式, 力求涵盖艺术的方方面面, 承载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史的信息。每一讲, 分别是各位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长期研究而获得的学术成果。避免了编者因个人兴趣喜好导致的偏颇。同时使初学者可以尽快入门, 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艺术门类。

第三, 关于艺术研究史的历史分期问题。它是作者在进行艺术史研究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是研究艺术史的结构框架,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解。张延风先生与何平、孙莎岚的作品的分期较为简单以每个朝代为划分基础, 这种划分使得作者的论述更简明, 但往往却不能反映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 因为艺术的发展事实上并不是和朝代的更替完全吻合的。史仲文先生认为艺术自有其历史发展的特点, 同时艺术的门类很多固而各有其发展特点。此外, 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更尤其是改朝换代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将中国艺术发展按朝代更替分成了五个阶段。

视觉张力的随想

——读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有感

曹扬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73)

摘要:通过阅读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 对于视觉张力这一概念有了系统和科学的认识。笔者再现了欣赏绘画、设计、书法、雕塑等艺术作品时, 视知觉的心理体验过程, 以期借助大师们的作品, 给未来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视觉张力;势;体验;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关于应用心理学理论的成名作, 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学”。他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尤其是“知觉场”概念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研究领域, 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按照韦特默组织原理 (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方向性) , 将视觉刺激力转化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生理力样式的过程。人们从艺术形式中知觉到的张力式样, 绝非等同于对象的实在结构, 而是对象的刺激力与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对立统一。由此得出结论艺术作品是以主体的知觉行为为基础的。他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 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 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

王船山在《诗绎》里说“论画者曰, 咫尺有万里之势, 一势字宜着眼, 若不论势, 则缩万里于咫尺”, 这里的“势”与阿恩海姆所提到的“张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何谓视觉张力

视觉张力是什么?这是研究视觉张力的本体论问题。阿恩

三、重编艺术史教材之我见

当代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 人们在物质上的极大满足,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及研究。领略到艺术世界的绚烂多彩、博大精深。人们急于想把这灿烂的文明用文字记录下来, 让更多的人能够饱览这一壮举,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史研究中来, 但要将这浩瀚的艺术史融汇到一部几十万字的史书中来, 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治史绝非易事。

笔者认为, 首先, 一部好的史书不仅要利于开阔读者的艺术视野, 同时还应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治史应讲究客观、严谨。客观是指作者在对艺术史料进行遴选时不能受主观偏好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变化受时代背景、社会生产状况的制约, 所以我们在对具体艺术作品进行评析时, 不能强行用现代的生产条件、价值评判标准去评定一个艺术作品。严谨则指的是作者对艺术作品的列举中要做到有据可依、有史可循, 而不是简单套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其次, 艺术史是一部成长史、发展史, 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同于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军事史的研究那样简单。在对艺术史的研究过程中应把艺术史看成一部活的历史, 而不是简单的记录和罗列。应是思想与技巧、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艺术源于生活, 是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 了解艺术的起源、成长、发展, 进行形而上的人生思考, 从而引导读者的思考;第三, 艺术的变化发展史、同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史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兴盛、飞跃, 甚至有黑暗、衰败时期, 但终归一句话, 它是连续不断的。绝不会在某一个社会形态、朝代就刹那间发生了改变, 因而对于作者来说, 重点在自身要对艺术发展变化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 至于历史分期问题全在于作者的理解、及其写作的思路;第四, 胡适之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提到三个海姆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个人或一个动物所感知到得视觉经验, 绝不仅仅是物象有秩序的安排, 也不仅仅是各种色彩与形状的组合, 或者物象的动势和大小。我们的视觉感受往往首先受到一种有方向感的张力的作用。这种观看静止的物体而体验到的张力, 并不是观察者鉴于个人经历, 经由经验而判断的出的。这种张力存在于对各种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要素的一切感知过程内部。由于这些要素具有量和方向, 因此这种张力被描述成‘心理力’。”

二、随想

“张力”不同于我们在生活中感知的物理性运动, 它是一种不动之动。“任何物体的视觉形象, 只要它显示出类似楔形轨迹、倾斜的方向、模糊的或明暗相间的表面等知觉特征, 我们就会觉得它具有视觉上的张力。以下将以古今中外的艺术欣赏活动为审视对象来展开讨论。

1.绘画

大师徐悲鸿画马为世所称, 笔力雄健, 气魄恢宏, 巧妙构思、素有新意, 其代表作《八骏图》 (如图一) , 最是为世人所爱。那飞奔扬蹄的瞬间, 那随风舞动的马鬃, 那瞬间鸣啼的嘶鸣, 磅礴的气势、视觉的张力无所不在。这件艺术作品是著名的画作, 是静态的图形表现形式, 但是当我们在欣赏它时, 却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心理体验, 除直接的静态视觉感官体验之外, 还有更加深刻的心理动态体验, 我们感受到那画中之马似乎动了起

治史的目的:第一为明变, 使学者知思想变迁的线索;第二为求因, 寻出变迁的因由;第三为评判, 指出各家学说的价值。1这三点是一切哲学史的目的, 其实也适用于艺术史。借用到艺术史研究上来说, 明变即使学者了解艺术文化发展变化的规律, 艺术门类的嬗变;求因即为追寻变化发展的推动力, 这其中就包括社会背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政治环境;评判即为评析解读艺术理论学说, 将艺术史的研究探讨上升到形而上的理论层面。最后, 作为教材的编写, 笔者觉得定位很重要。因为艺术其实是最亲民的学科, 它不像理工科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艺术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创造出感性形象继而影响普通大众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甚至是人生态度。它具有娱乐性, 同时也有认识、教育功能。因而, 编者在提笔前就应对其书稿有一个定位, 是为普及有关艺术门类相关基础知识, 还是作为学术研究者的阅读、参考范本。这样,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 不会一翻开教材就被晦涩的艺术哲学理论难倒, 望而生畏。同时对于学习艺术理论的学生来说, 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总而言之, 艺术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引领读者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 发展的眼光, 立足于宏观的结构体系步入艺术的殿堂, 继而了悟艺术之意境, 人生之最高“境界”。王杰泓先生在《艺术概论》里谈到:“艺术的造境最终是为了人生, 为人生能突破尘世的网幕, 趋于一种向“道”敞开的澄明之境”。2而艺术史的研究使这澄明之境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 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

参考文献

[1].李朴园《中国艺术史概论》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7

15.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篇十五

选择了,又要怎么写?

1.不要面面俱到。大而全的描写让读者很难从零碎的、繁多的描写中形成对物品的印象。

2.不要让物品描写很孤立,写得多并不一定好,有时候反而成为一堆废话,和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主题表达都不相关的状物描写注定会失败。

例1: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恐龙雕像,在空旷的广场上,恐龙雕像无声地站在那里,很庞大,但也很瘦,就好像被白蚁蛀空的大楼,他长长的脖子扭转着,好像在吼叫,但是,他一定发不出声音,只是在心底吼叫。

阿莉上前摸了摸,摸到的只是冰冷的石头。

“看起来,他有些眼熟。”阿木说。

“这里有字。”阿迪指着雕像下面的石头说。

在雕像下面,刻着这样一行字:

世界上最后一头梁龙,最后的晚餐是三片树叶和三条虫子。

对物品的描写,往往按照方位顺序依次写外形,而我却忽略依次的描写,突出写特点,也不光是写恐龙的庞大,更从无声、瘦、空、扭转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描写。

“瘦”“空”“扭转”是恐龙雕像外形的特征;“无声”更是写出了恐龙雕像的情感,一个庞然大物,心底有吼叫却发不出来,他是那么无奈。

对话描写的插入让状物描写和人物以及情节相互连接,增加了情境感,也打破了状物描写的沉闷。

而对话指向的细节描写,又与前面的状物描写呼应,读者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头梁龙的雕像,如此庞然大物晚餐却只吃了三片树叶、三条虫子,怪不得那么无奈、瘦和空了。

例2:这是一间特别小的店,屋顶加上烟囱也只和阿木的肩膀一样高,门口的店牌上画着一只花猫和一只巨大的汉堡,没有店名。

“这个店没有店名。”阿迪说。

“但是,来过这里的顾客一定会记得它,大家会记住这里的香味。”阿木是抹着嘴说的,香味已经让他感觉很饿很饿了。

一位顾客,确切地说是黑猩猩先生,他并不胖,甚至有些矮小,但是,他很艰难地从门里面挤出来,一边走一边抹着嘴巴,说:“知道吗?这里的汉堡虽然好吃,但是老板花菲儿小姐也不是好惹的。”……

花菲儿小姐是一只猫,她拿着一个高脚杯跷着脚坐在吧台前的转椅上,听着音乐,高脚杯里是淡黄色的饮料,杯子上面插着一顶红白相间的小纸伞,看上去很有热带雨林的味道。

一个汉堡店能写出什么特点?我还故意写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汉堡店,但三个特点却写得分明:小、香、店主不好惹。

为什么要写小?因为主角庞大,这样物品描写是为了烘托主角。

为什么写香?状物描写不一定从眼睛写起,也可以依靠鼻子写,对不?写厕所和写汉堡店自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写店主?状物描写很多是没有主人的,比如写云、雪等等,但有一些是有主人的,比如店主就是店的重要部分,有什么样的店主就有什么样的店。

把平常物品写得不平常,需要抓特点,而抓什么特点,也是需要一番思考的。

妙招总结:

1.状物描写可以打破按照顺序描写的套路,抓住特点描写更生动。

2.可以从味道、色彩、物品包含的情感以及物品主人等角度入手去描写。

3.物品描写不是孤立的,穿插对话描写、人物描写等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表达情感以及表现人物。

上一篇:华中农业大学志愿服务中心考核条例下一篇:格书小学2013—2014学年度四年级五心教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