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2024-08-18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精选8篇)

1.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篇一

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具体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队伍的关键。

新形势下,我国干部培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培养选拔方式不公开,暗箱操作;选拔标准不透明,任人唯亲等。造成了选拔出来的干部无基层工作经验,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民生,不能体察民众疾苦,作风官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不利于维系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会危机到我们辛辛苦苦创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高度重视,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完善我们的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

首先,要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形成老中青相互搭配的人才梯次,让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干部队

伍中年轻人才缺乏,青黄不接。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公开选拔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分类施教、梯次递进,重点在“育”上下功夫。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人才为重点,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纳入到党政干部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将年轻干部的上岗成才纳入到各级党委的考核体系。构建“提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机会,实现年轻干部培养的新突破。

其次,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提高干部选拔的透明度。我们选拔的干部好不好,群众是否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标准设定的对不对。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对表现突出、扎实肯干、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坚决提拔,对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从而在广大干部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要公开干部的提拔过程,对新提拔的人员要主动公示,从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继而引领干部选拔机制朝着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方向前进。

最后,要开拓视野,拓宽渠道,多管齐下选干部。现在我们选拔干部的来源,主要还是机关系统内部晋升或者是刚毕业大学毕业生。这样选拔的人才往往缺乏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历练,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积极试点从基层,从工人和农民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机关工作。让选拔出来的人民能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践证明,有过一定基层经历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从他们中选调的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

总之,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新世纪,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建设面临的问题世所罕见,我们更要改革干部的选人用人标准,完善机制,选出一批高素质的的干部队伍,带领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成就。

2.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篇二

一、关于德与才的理解

什么是德, 德者道德, 社会公德也。是指人们思考问题和立身行事的处世原则, 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和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德集中为“忠孝”二字, 主要表现是“三纲五常”。能忠实操守者, 被恭称为有德之人。在现代中国, 德体现为一个“公”字, 即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告诉我们, “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代的中国, 对德的具体要求是:“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并且已被广泛认同为做人的标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施、浸润熏陶, 这种标准会从外在的强制逐渐成为普遍的内在自觉, 收到“人人纳于规范之中”的效果, 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

“不知诗, 无以言;不知义, 无以立。”对一个人来说, 德是立人之本, 一个人道德是否健全, 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品的优劣。如果做人理念的缺失, 是灾难性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好人, 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要在一生的奋斗中, 不时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 对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 如履薄冰, 要把自己修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 坚定理想和信念,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是一辈子的修炼过程。

才是什么?一般泛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 知识的档次和技能的高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是奉献社会, 体现自身价值, 实现理想的主要手段。往小里说, 良好的专业素质, 身怀绝技是维系生计、安身立命, 保持自身尊严的必要条件。过去有句俗话说“三年大旱, 饿不死手艺人”, 这表明具有超人技能, 对具体的人来说, 是一种特别管用的生存手段和依靠。对于一个人, 依靠高强的技能,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就, 一步一步促成良好愿望付诸实现, 展示自身价值, 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任务是过河, 如果没有桥和船是过不去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雄厚的业务功底和超强的创新能力, 就是到达光辉灿烂的人生彼岸的桥和船。人才即是指品德高尚, 志存高远, 又身怀绝技人群的称谓。

二、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

德为才之帅。德与才相比, 德总是首要的, 是立身之本。在人的一生奋斗中, 德无时不刻都起着支撑和主导作用。德与才隶属两个范畴, 但又是辩证的统一体, 两者互为条件, 相互依存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才能取保工作、学习动机和方向不会出偏差, 激发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应该说, 从一个目不识丁到学有专长, 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勤学苦练、艰苦奋斗的过程, 从小学到中学, 到大学到研究生, 这个完整的学业链一般要耗费将近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认真走完整个学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刻苦钻研, 专心用功, 才能学得真经回!若没有为国争光, 为民造福的抱负和远大理想, 是很难坚持到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 没有理想主义的光辉照耀, 一个人便行之不远。

学业有成, 进入工作岗位, 没有健全的人格作保证, 就无法把周围的人团结在一起。不会团结人, 不能与别人通力合作, 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在人的一生中, 若能为人民作成一件事或几件大事, 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若没有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社会的极端责任感, 就会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就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 食不甘味, 身不安席和潜心钻研, 艰苦奋斗。高尚的人格、为人民立功的理想, 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梦想, 激起让人热血沸腾, 热情洋溢, 顿时增添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 梦想有多远, 我们才能走多远!没有第一等高尚人格和修养, 就不可能有第一等的业绩和成就!

才为德之资。我们的一切干部, 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才能深化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 从而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德的价值取向, 在行动上进一步扩展德的作用氛围。

有句古话叫做, “宰相起于州郡, 猛将皆发于伍卒”, 意思是实践出真知, 奋斗显良才。任何英雄伟人, 都是从小事的实践中干起, 从小到大, 由简单到复杂, 由局部到整体。一点一滴吸取经验, 积攒智慧。逐渐寻求到掌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然后才能干成一件大事, 成就一番伟业。通过脚踏实地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使你的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得以实现。

比如我院的技术骨干们, 只有在各单位各项重点研制工程中, 努力地进行技术业务研究, 摸清、掌握几项关键核心技术, 研制出几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飞测试设备, 称为公认的技术专家和技术权威, 那么该人的成长通道必然是一片坦途。如果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 要实现既定目标, 一方面要品德高尚;另一方面必须要用具体业务成果业绩作铺垫, 在群众面前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正直、善良、具有极强技术业务能力的人, 能解决技术难题, 以服众望。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理想取得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和作用范围。

三、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标准, 选拔优秀人才

以知识、技能、业绩为主要依据, 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 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业务上有专长、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 是各单位始终保持长盛不衰, 蓬勃生机与活力, 迅速发展的保证。

所谓的德才兼备, 是指某人无论在人品和能力方面均属于上乘。我们各级领导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科研的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考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 他们代表着单位的未来。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为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

人民的人才手中, 要对被选拔的青年人才的政治信仰和品行进行严格考察。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才能在各种思潮中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要求进步, 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不损人利己, 不损公肥私。

2. 考察其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

业绩是其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尤其是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工作严谨, 积极负责, 严肃认真, 勤勤恳恳, 埋头苦干, 则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强, 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修养是保证, 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有能力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3. 生活作风正派, 简单朴素, 勤俭自强, 举止端庄, 为人谦和。

生活作风上不干净的人, 在政治上必然不干净, 过于注意生活上的繁文缛节, 必然分散精力, 影响工作。

4. 认真考察和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

我们的干部, 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技术业务干部, 都是支撑和带领职工完成特定任务的柱石和栋梁。能否完成任务, 就要取决于与周围职工的关系如何。能否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就取决于职工对此人的评价和口碑, 要会团结人, 善于与多数人团结合作。

5. 在大致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 优先录用家庭出身贫

寒, 父母为人正直, 社会关系单纯者。自古以来, “贫贱出贤良”。因家境贫寒, 为生活所迫, 自小就必须考虑如何分担家庭生活重担, 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困难能磨练人、使人坚强, 对人生的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性格的养成, 是一种相当有利的环境。但凡要干成任何一件大事, 总是会遭遇到各种麻烦和困难的。因此只有那些久经风雨, 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人, 才能更早地适应工作环境, 更能担当繁重的工作重任。

6. 对一个人要作出准确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事。

人总是有缺失的, 即所谓的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但主要要观察其大节, 比如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技术精湛、出类拔萃, 且忌因瑕掩玉、责短舍长, 错过了人才。

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的一些年轻干部在选拔时, 德与才还是不错的。一般都能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 谦虚谨慎地对待职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不是出现在才上, 而是出现在德上。应该用唯物辩证关系来分析干部的走向, 人是会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变化的, 过去好, 不等于将来好, 永远好, 如果以选拔录用为起点, 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 并实行定向培养和教育, 完全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变化, 否则可能向坏的方向变化。

毛泽东同志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 “在中国人民民主胜利后, 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 并且明确指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当某些人走向领导岗位以后, 地位变了, 握有一定的权力, 周围的人际关系立即会发生变化, 不少有心计的人会笑脸相迎, 这就叫做“穷在街前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特别是对一些年轻气盛, 手握权力, 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干部, 想在他们身上加大投资的人也会比较多。百般逢迎, 腐蚀拉拢, 我们必须注意对这种情况, 对年轻干部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要坚持重在培养, 经常性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 以提高思想素质, 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 以增强党性、改进工作为重要内容, 以能力建设为关键, 不断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用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 运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提高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防微杜渐、永葆革命青春。

对年轻干部监督要严, 应明确认识, 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 必然会导致腐败。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爱护, 要使所有干部自觉增强接受监督意识, 自觉接受党组织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各级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监督下迅速成长。

摘要:本文从如何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出发, 对德与才的理解、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角度, 结合实际, 提出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标准, 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等具体工作思路, 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篇三

摘 要:为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各级各部门重视实践,重视基层,注重从基层、从实践、从急难险重岗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关键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为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選拔,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上级关于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举措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大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风向标。导向正,则风气好;风气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把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上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过程中,处级领导班子形成年龄结构做到梯次配备、知识结构做到相济互补、专业结构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后继有人,年轻干部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注重品德与业绩,既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各岗位干部的积极作用。

二、开拓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渠道

1.科学制定培养锻炼计划,提高针对性

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档案,针对每个后备干部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进行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①建立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档案。注重选拔在基层台站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对各处级单位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建立处级后备干部信息档案,形成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库,对后备干部实行分类分层次的动态管理。②综合素质培养。重点围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重点对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着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

①依托培训院校、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脱产培训和短期集中学习。确保后备干部在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单位的培训时间,5年内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3年内至少参加1次主体班次的培训。②加强优秀年轻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所有处级后备干部和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综合素质、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轮训。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到培训院校进行专项业务学习。③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选派优秀年轻处级正职后备干部和司局级后备干部出国(境)培训。

三、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措施

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根据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置的原则,把一些有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单位重要岗位锻炼,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磨练,放到艰苦地区考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综合领导能力,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1.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院校毕业生下基层锻炼

树立重视基层、重视实践的导向,优秀年轻干部的提任原则上要求来自基层或者具有基层工作经历,逐步建立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凡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或在基层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进毕业生,均属于下基层锻炼的对象。录用到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工作的,下派到基层锻炼。

2.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

有计划、分批次在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任职(挂职),加强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把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更快地健康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为加速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下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

3.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

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年轻干部进行选拔,其中副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正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或竞争上岗考试。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选拔制度,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任可采取公开选拔或者竞争上岗的方式。

四、加强年轻干部的监督考核

1.加强年轻干部的跟踪管理

①建立年轻干部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问题,加强教育管理。年轻干部每年主动向上级汇报个人学习、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年轻干部所在单位、挂职单位要及时将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考核情况等信息反馈给选送单位。②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明确每位年轻干部都有一位同志联系,经常与年轻干部谈话谈心,从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上多支持,加强传帮带。③建立并完善优秀年轻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基本情况、职务变动、年度考核、奖惩、培训以及个人重大事项等信息进行更新。

2.加强年轻干部的考核评价

①加强年轻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注重政治素质、实绩与综合能力的评价,综合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②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五、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调动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事业科学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干部选拔任用举措,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通过重视实践,重视基层,注重从基层、从实践、从急难险重岗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对于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新常态下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朱庆芳、张成福, 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实务[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年4 月.

[2] 孙毓敏,在轮岗锻炼的实践中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J],科技出版,2011年第6期

4.选拔培养年轻干部须念 篇四

近年来,各地始终把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命工程来抓,或做规划,或出政策,或立足内部培养,或着重外部选拔,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基层实际,笔者认为,做好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应念好“三字经”。

一谓“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的优势首先是年轻,他们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冲劲足,干劲大。只要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是优秀的、群众认可的,都可以大胆选拔、及早培养。应坚持总揽全局,着眼未来,科学制定并实施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中长期规划,对后备干部的总量、年龄、文化、专业结构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培养、管理、使用的具体意见。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年,认真抓好实施,真正形成后备干部队伍梯队,既有近期即可顶上去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面向下一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二谓“快”。由于历史原因,基层单位普遍超编,近几年各地从严控制行政编制,着力降低财政供养系数,除了零星的公务员招录和选调生安排以外,机关很少补充新鲜血液,年轻干部培养的来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对选准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按部就班,必须“鞭

打快牛”,打破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小步快跑”或“跳跃前进”,下决心、下力气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求突破,坚持把选人视野延伸到基层、拓宽到一线,加大从农村(社区)主职干部、选聘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力度,同时要敢于打破人才的身份、编制等束缚,定期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社会各界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源头活水”。

5.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培训计划 篇五

培训计划

为加强和壮大我院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年轻干部培养对象的培养选拔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为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加速新老干部的更新和转换,特制定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方针,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群众比较满意的人作为年轻干部培养对象。要不断拓宽年轻干部选拔的渠道,增加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工作的透明度,使我院年轻干部选拔、培训工作走上一条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医院干部后备力量不断壮大和增强。

二、培训的任务、方法及主要内容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年轻干部的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在家自学及参观学习走访等形式,增强培训的相关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年轻干部培训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主要进行以下几个培训:

1、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主要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三个-1-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

2、医院管理知识知识的培训;

3、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培训,不断增加广大年轻干部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三、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方法

针对目前医院干部队伍组成的现状,重点加大对临床年轻干部培养对象的培养力度。做到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建立了一整套年轻干部培养制度。要将正派,年富力强,有实干精神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医院领导班子中。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积极推行公示制、公开选拔制、试用期制、竞争上岗制,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的制度约束人,用好的作风管理人,不断加强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联合纪检、人事、办公室各部门,及时对年轻干部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年轻干部的主管领导要经常、检查指导年轻干部工作,不断为年轻干部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Xxxx

6.努力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 篇六

一、着眼长远抓认识,切实解放思想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关键在解放思想。**县委始终把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乡局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重点来抓,着力解放思想,解决困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定势思维问题、选用“完人”问题、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问题,打破习惯思维,不搞求全责备,超常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形成了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共识。县委成立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建立了常委会研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专题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制定了《**县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县2002年-2008年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规划》,明确了具体目标:常年动态保持长期、中期、近期后备干部队伍600人,重点管理450人。通过努力,乡局级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在2002年的基础上下降2-3岁,县直单位班子成员以4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乡镇班子成员以3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所有班子成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二、开放视野抓源头,建好后备队伍

一是公开选拔,宽范围挑选后备人才。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年轻后备干部选拔的主渠道,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界限,每年进行一次公开选拔。近年来,先后进行了6次公开选拔,3000多人报名参与,300多名年轻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25名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进入了“一把手”后备干部库,153人进入了科级后备干部库。二是竞争上岗,按程序选拔后备干部。以中层骨干为重点,采取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方式按程序选拔后备干部。拿出1258个中层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参加人数达3872人,303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进入了中长期战略后备干部库。三是坚持公开考录,及时补充基层公务员队伍。每年都进行一次机关公务员公开考录,为选拔后备干部储备人才。近年来新招考公务员58名。

通过改进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变后备“少数人”为储备“一批人”。常年动态保持了25名处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100名乡局级“一把手”后备干部培养对象,300名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同时还建立了一支50人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队伍和一支400人的优秀科技专家队伍。

三、拓宽渠道抓培养,加速干部成长

一是强化培训。重点办好青干班和科干班。每年举办一期青干班和1-2期科干班,所有科级后备干部每年必须培训一次。主要培训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等内容。近年,先后举办了后备干部主体培训班15期,培训2085人次。二是领导帮带。建立了各级领导帮带责任制度,指定单位主要领导成员与后备干部结对,实行一对一的帮教,从县级领导到各乡局级班子成员都相应联系1-2名年轻干部并结对培养,及时把握后备干部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目前,县级领导明确帮带对象共50人,乡局级班子成员明确帮带对象共423人。三是实践锻炼。主要采取“三个一批”:轮岗锻炼一批。重点实施了后备干部岗位交流,着重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进行。近年,共有65名乡科级一把手后备干部、315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交流锻炼面达到了80以上。跟班学习一批。每年都从基层单位抽调优秀后备干部到县直综合部门跟班学习。先后抽调跟班学习人员134人次。每年组织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和学习,共计达200多人次。下派挂职一批。注重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乡镇、村居、社区、企业挂职和到重点工程、中心进行锻炼。近年,共下派干部668人次,其中:到乡镇、村居、社区挂职锻炼的362人次,到企业的20人次,到移民一线、新农村建设点村、建设扶贫点村、中心等锻炼的286人次。

四、打破常规抓使用,不拘一格选人才

一是放手使用。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坚持“三优先”,即:班子换届时优先选配年轻干部,职位空缺时优先充实年轻干部,班子调整时优先配备年轻干部。近年来,每年干部调整,提拔年轻干部的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二是破格提拔。对年龄轻、有潜力的后备干部,不唯资历,不唯台阶,大胆使用。近年来,共破格提拔年轻干部21人。今年乡镇党委换届,就破格提拔6人,其中正职1人。现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胡元琴,从磨市镇党委副书记岗位直接提拔到新铺乡担任党委书记。现任南北镇镇长何朝辉,24岁,在乡镇党委换届时破格提拔为镇长,成为全县最年轻的镇长。三是先进后出。由于

7.把竞争机制引进班干部选拔管理 篇七

关键词:学生干部主体,班级管理,竞争机制,班级分组制

在抓班级管理, 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 辅导员是主导, 学生干部是主体, 必须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那么, 如何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呢?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干部选拔管理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 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 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 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今后的就业竞争打基础。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才, 就必须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以往的班干部选拔通常是一个职位多人竞选, 由班内投票选举产生。这样选拔干部往往有一定的弊端:在刚入大学的短时间内同学之间缺乏了解, 往往那些表现较为积极却缺少实际办事能力的学生当选;再有拉票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虚荣心较强的学生趁着住宿等其他便利条件, 搞关系拉选票。这样致使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同学不能当选, 拉票也严重挫伤了一些同学的积极性, 这就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埋下了隐患。所以, 我们可以试把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用于班干部的选拔和管理。

(一) 企业用人竞争机制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前提。

刚入校的大学生基本还保持着中学生的思想, 受外界影响较小, 思想单纯, 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 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对大学的各种活动都特别热心、积极, 当然对班干部竞选也不例外。所以, 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比较适合采取竞争机制。

(二) 把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用于班级干部选拔管理的实施细则

1、班干部选拔标准

(1) 学习成绩:虽然选拔学生干部不应唯成绩论, 但一方面成绩优秀的班委更令同学信服, 另一方面学生以学为主业。要避免增加“学无余力”学生的负担。

(2) 工作能力:虽然辅导员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对于选拔班干部而言, 还应挑选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

(3) 群众基础: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群体是学生, 辅导员选择的班干部, 必须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 能够得到学生的拥护。

(4) 道德品质:班干部的利己主义、官僚作风应坚决杜绝, 挑选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服务意识强的学生, 树立健康的学生干部队伍形象尤为重要。

(5) 合作精神:班干部队伍需要相互协调, 合理推进班级各项事务, 所以应挑选具有大局意识、善于合作的班委, 谨慎任用个人奋斗型的学生。

(6) 发展潜力:刚入校的学生大都能力有限, 但他们的可塑性特别强。辅导员在注重学生当下能力的同时, 更应该留意他们的发展潜力、创新意识, 选拔一些具备成才要素的学生, 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和培养。

(7) 踏实的工作作风:缺少服务于民的意识、不能够踏实工作的学生, 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干好工作, 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细心的同学才能真正做好。

2、准班干部值周制。

把同一职位的竞选人抽签排序, 每人担任该职务一周, 在这一周内进行考核, 几个人都轮过后根据班干选拔标准的各项分别打分, 以最高分者录用。同一时间段内, 对班级的不同职务同时实行, 笔者根据经验判断, 开学后一个月, 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即可以完成。

3、学生干部考核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管理中的矛盾错综复杂, 相互影响与制约, 因此在目标实施过程中, 要抓住关键线路, 同时也应注意与其他问题的相互联系, 选择手段要做到科学、合理、全面、有效。比如, 每周同一职务的事务性不尽相同, 而目标完成情况是考核班干部的主要标准, 为实现竞争的公平性,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学校政策要求、上级要求、学生要求, 还要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的难易程度, 对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尽可能给予合理的附加分数。

4、班级干部适时淘汰制。

在培养管理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检验工作成效, 考核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的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 可以通过竞争激励的手段来增强队伍的前行动力。也就是说, 对班干部要定期考核、适时淘汰。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不仅包括工作绩效, 还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的满意度。班干部出现问题及时更换, 再次面向全班竞争上岗。这样, 只要表现好的同学都有机会竞争或被推荐选举。

5、班干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 然后根据所能提供的奖酬资源的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 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勒波夫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 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得更好, 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每个人都会干得更出色。在班干部管理上也不例外。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时, 参加竞争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注入参与竞争的动力——奖励!辅导员可以运用院级优秀班干部、校级优秀干部以及学校优秀干部奖、助学金、优秀干部出国培训等对班干部进行激励奖励。

二、班级分组制

把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选择小组长, 负责该组内相关信息交流。要求小组长必须掌握该组成员住宿具体位置、联系方式、活动动向及该组成员任意时间所处位置。

(一) 实施前提。

大学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学习生活模式, 即由以往“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不再有固定的班级教室, 没有了班主任, 直接管理者辅导员通常带整个年级几百个学生, 加之其他的事务工作, 客观上辅导员不可能每节课、每天都到班里去了解学生的情况, 这给辅导员对学生个体的把握带来了很大困难, 以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解决。另外, 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由自己支配, 活动空间较大, 加之学生的分散性, 学院的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及时通知到每个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对班级进行分组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 分组细则

1、以居住地为依据分组。

同一宿舍学生饮食起居都在一起, 学习生活方面相互之间都较为了解。

2、以住宿地理位置优势为依据分组。

同一班级的学生会因为报到早晚、转专业等诸多客观因素而分散住宿, 对这些学生的分组可以采取住宿地理位置分组, 把那些住宿相对较近的学生分为一组, 这样就为组员间相互沟通交流提供了空间优势。

3、以“友情”为依据分组。

在大学里随着同学之间接触、交往时间的不断增加, 大的班集体内慢慢会形成亲密的小集体, 小集体内好朋友通常一起上课、外出、参加活动等, 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三) 班级分组优势。

通过对班级实行分组制, 以学生干部为主体参与班级管理。信息流通以金字塔式层层落实并反馈, 在确保每个学生及时获得信息的同时, 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状态。

总之, 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辅导员, 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 通过运用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才能。通过对班级进行分组管理, 辅导员可以实现对班级学生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掌控, 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切实解决高校学生因时间上的自由分散而造成的管理难问题。

参考文献

8.实事求是选拔年轻干部 篇八

年轻干部中不乏佼佼者,但与庞大的干部队伍相比,还是显得凤毛麟角。按说选配干部应实事求是,宁缺毋滥。但事实上,一纸公文往往打破了这个传统而实用的规律。一些平庸无为的年轻干部,就因为年龄的关系,一夜之间走向了领导岗位。许多走仕途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某某人是“福将”,昨日还跟大家平起平坐,今日却成了顶头上司,对别人发号施令了。“福将”的潜台词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其中最为共识的就是,这些人不是凭能力水平获取了官位,而是机遇。这个机遇便是年龄结构的需要。

一方面是一些年轻干部莫名其妙“一步登天”,一方面是一批在今天看来仍可称之为“年富力强”、“炉火纯青”的“老家伙”,被一刀切出了领导班子,退居二线,赋闲起来。

年龄限制的强制性,让人才资源大量浪费。一些部门和单位,退居二线的人员占着编制,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喝茶看报,无所事事。而那些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因为“初来乍到”,甚至连文件如何批复都一头雾水,更不要说开拓创新开辟新局面了。领导班子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事业的发展和干部的成长都受到一定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思考领导班子该如何合理有力的配备?

刚刚颁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展现了未来领导班子建设的新规划。其中规定: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搞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不把换届提名年龄作为平时调整的年龄界限。同时,把年轻干部整体配备目标和领导班子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统筹抓好地方和部门领导班子年轻干部的选拔配备,不简单对每个领导班子搞硬性配备。

领导,顾名思义是带领着别人,指导着他人正确前行的领头人。他的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的兴衰。毛泽东曾有句名言,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选什么样的人做领导干部,是执政党首要和关键的大事。

任何人生来都不是行家,必须在历练中成长。当领导更是一门特殊学问,绝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会发号施令就能戴稳“乌纱帽”。优良的综合素质,是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显现才能时不可缺失的必备条件。而这些素质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有的要伴随漫长的岁月。正如当年邓小平同志在解决两岸问题上所言,乘着他们这些老人还在,应该有个说法。显然,年龄也是资本。年轻人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要增加很多:光历史渊源就足够消化一段时间。

当然,年轻并不是幼稚的代名词。时代造就英雄,总有鹤立鸡群者。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适时进班子,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非常必要。问题在于不能凑付凑数,明明不是金刚钻,非要让其去干瓷器活,到头来岂不坏了大事?

还是那句话,事,或许都能干,但结果不一样。为什么不要最佳的呢?

上一篇:读《悲惨的世界》有感下一篇: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