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共12篇)(共12篇)
1.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一
青少年道德传统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我们对青少年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常常忽略道德传统的教育,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许多家长、学校更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万事大吉。这种狭隘的教育方式,造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争强好胜缺乏宽容,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迷失目标走入歧途。而造成青少年忽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包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所谓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庞大,因此在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着重把握住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进行。因为一个人若信仰社会主义,自然就会接受马克主义的理论,以及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自愿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若具有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就会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就会有一分很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为国家和人民而勇于承担。而实践问题,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针对特点,有的放矢;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做到以情感人。通过思想交流,示范教育,假日活动,老少共建,协助家教,配合学校,社会实践等等。
作为北大荒的儿女,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北大荒,了解“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种北大荒精神。因此,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加强青少年的人文教养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为了弘扬和继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它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传承“北大荒精神。”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因此建议:
1、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抓好舆论引导。
2、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发觉出符合时代脉搏的积极因素,为青少年提供实施传统教育的丰富素材。
3、不定期地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等活动,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习个人先进事迹,加强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
诵读传统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传统教育,第四管理区举行了“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此次诵读比赛由第四管理区的青少年参加,朗诵了《诗经》、《少年中国说》、《再别康桥》、《有的人》、《回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青春中国》、《沁园春〃雪》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华经典名篇。比赛一改以往生硬的背诵,而是以个人诵读或者集体诵读来进行演讲,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青少年得到传统道德教育,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也能更好的展示经典名篇的意境和内涵。学生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朗诵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通过本次诵读比赛活动,不仅使每个青少年都受到传统经典名篇的熏陶,开拓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美德,对促进青少年认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北大荒
精神”活动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特殊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是多样的,青少年对价值的要求也是多样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果没有标准,青少年就会失去方向。社会现实需要一个评判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意志品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同时为了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管理区组织青少年进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北大荒精神”活动。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环境下,面对新的挑战,更要弘扬北大荒精神,用全体北大荒人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即诚信、务实、创新、卓越,引领垦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诚信是北大荒人安身立命之本,垦区兴旺发达之道。视诚信为垦区的核心竞争力,倡导诚信伦理,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打造北大荒诚信品牌,构建诚信垦区。务实是北大荒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务实就是要求我们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务实还要求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新是北大荒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北大荒人弃旧纳新、自觉求变的内在品质。创新就是要敢为人先,力求变革,永葆活力,与时俱进。卓越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壮大的最高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卓越就是不断超越,争创一流,追求最佳。
通过开展学习“北大荒精神”活动,让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正确思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研究自己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是否与时俱进。
2.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二
1 目前东北地区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注重知识灌输, 忽视内容理解
传统文化中书面意义和部分习俗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 传统文化的内核其实更应该是深层次的道德指导、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1]。极少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置于中华民族文化大熔炉以及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客观考虑。
1.2 重通识教育, 轻特色教育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土养育了具有独特性格和思维方式的青少年一代, 一方面, 他们的世界观开始逐渐形成, 对绝大多数事物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 学生的思想仍然不成熟, 思想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片面性。导致泛泛的文化理论学习无法“为我所用”, 不能用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有效指导实践。
1.3 教学形式单一, 缺乏感召力
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指导大纲, 对问题的阐述难以深入详尽, 造成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形式过于保守, 单纯理论学习, 不能带动学生联想, 理解困难。
1.4 社会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较之一些高度重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大省和地区, 东北地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关注度明显不高。例如, 上海制定《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领》, 山东出台《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编写《传统文化》教材, 江苏在全省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台湾地区试行《国学经典》教材, 等等。东北地区目前没有形成成熟的、具有地区特色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社会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实现途径
结合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探索符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2.1 结合国情、乡情, 抓住学生情感
以“情”为线索, 紧紧抓住青少年情感。营造爱国、爱家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 有意识地教育青少年端正态度、善学修身, 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基础。可以通过走访名胜古迹、风俗小镇、影视基地等, 使青少年通过感官触碰到传统文化的“味道”。还可以通过参加民俗活动、观看传统文艺表演、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等方式, 使青少年用实践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情感基础。
2.2 分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理论学习
有侧重地向青少年传递传统文化不同层次的不同内涵:小学阶段注重国家概念与民族荣誉感的培养, 通过引导青少年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培养民族观念, 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诵读古代诗词, 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 阅读浅易文言文,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欣赏品位, 为将来深层次接触中华文化奠定兴趣基础。初高中阶段着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校和大中专阶段,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提升, 在加强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中, 升华思想内涵, 真正使传统文化教育发挥育人和修身的作用[2]。
2.3 结合区域文化, 传承民俗艺术
把握本地区特点, 围绕特色, 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满族文化教育基地、朝鲜族风情小镇、历史博物馆、校史馆, 等等, 通过参观的形式加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有助于了解地区历史, 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组织图片展、影视展、野外训练营, 了解东北地区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认识到家乡的无穷魅力。积极学习东北地区民间艺术, 如剪纸、手工、书法、饮食、服饰、地方戏等, 将有地区特色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让传统文化教学做到既有深度, 又有广度。
3 结语
结合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 使青少年爱国、爱家,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素养和深厚的知识底蕴。
参考文献
[1]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07) :75-79.
[2]孙正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述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09) :106-109.
[3]桂署钦.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5) :39.
[4]彭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规范化[J].河北教育 (德育版) , 2012, (12) :85-86.
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092-01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人类的知识积累成倍增加,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对善恶的区分显得非常肤浅,教师茫然,家长烦恼,社会头痛。在这个时空点上,对青少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必修之课。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智慧,是正确做人处世、治国安邦的智慧准则,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若能用来熏陶教育学生,这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受用无穷,同时对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莫大帮助。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必须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正确。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里包含着人类的大智慧,它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走向健康正确的轨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谐社会的建设是胡锦涛总书记为中华民族提出的百年大计,也是各族人民企盼的一件大事。“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要想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先从孩子抓起。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一个是道德,另一个是法律。中华民族把道德作为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至简至易的就是两个字“道德”。中华文化是道德的代表,是智慧的代表。古今中外,信仰也好,宗教也好,思想也好,都离不开道德。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更离不开自己的文化。马列主义再次和中国文化相碰撞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拯救了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时代,这些思想文化已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血溶于水,是永远不能割裂开的。古人云:经错全错。经就是真理,经就是信仰,中华民族永远不能背离自己的经,永远不能背离自己的信仰。
中华文化始终是开放、吸收、发展的,千百年来,许多外来文化被中华文化所吸收接纳行成了中国的马列文化、佛文化、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可以说是移花接木大放异彩,另展奇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可以说容纳了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文化,吸收了所有文化的精华,而又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人类也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子的道德归真,孔子的仁义礼智信,释迦的普利有情,马列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等都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寻根问史,共产主义精神实质是无私、奉献、付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青少年学生,不但要读懂自己的祖国,更要读懂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知道中华文化的优秀、博大精深,从而学会运用自己的文化,把握历史,把握现实,把握自己的人生取向。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人们发现拯救人类更需要中国文化,人们也许在冥冥之中发现真正造福人类的是道德,决不是科学,也不是法制。中国的百姓有一个朴素的认识,就是科学要服务于道德,法制要服务于道德。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一但离开道德,只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现在人们径直地钻进了物质、名利、权钱、受用的盲区。事实上,人类在追求真实、美好、永恒时往往南辕北辙。中华民族的文化道德观认为,道德关天地,关生死,关祸福。如果人的私欲一但打开,就很难得到控制,开始争先恐后,挖空心思,变法暴窃,最终毁了事业,毁了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现在讲道德无人感兴趣,一些人追求权利,以权谋私,敲诈勒索,贪污腐败,贪图享受,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择手段,道德防线完全崩溃,以至于身陷囹圄。中华民族文化与这些腐朽的思想行为格格不入,它永远是教育人们筑好自己道德防线的圣经。人的信仰决定人生的价值取向,高尚的信仰会使他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加强对青少年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教育,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了解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践行自己的文化道德,高尚道德情操的必修课程。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思想又刻化人的精神,文化与国家、民族、经济、生命、人际等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系互根,文化兴则一切兴,文化衰则一切皆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历来被视为强国富民之根本,对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深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能够珍惜自己宝贵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仁爱教育,仁爱教育重视的是孝道和师道。对学生进行这些中华民族的美德教育,这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沧桑锤炼和洗礼,他是镶嵌在世界文化顶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光芒,普照着炎黄子孙美好的明天,也惠泽着世界各族人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要继承、弘扬光大我们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四
坚定信仰,弘扬井冈山精神——贺江波
贺江波 安标青年 昨天
罗霄山脉,巍峨井冈,五井相连,层峦叠嶂。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给我们留下了跨时代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习的这一周多时间里,基地老师通过红歌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让我们这次学习记忆深刻,收获满载而归。在这里让我重新认识了信仰的力量,重温了井冈山精神。习总书记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结合这次学习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重温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在茨坪学习基地,我们重温了秋收起义后,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的艰难历程。文家市会议后保存实力的南撤,三湾改编确立了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将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了士兵委员会,改掉了部队中旧军阀的官僚恶习,确立了官兵平等作风。在乔林乡,毛泽覃同志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县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开展土地革命。在这里我们分享了毛泽覃同志开支部会的经验,告诉我们党中央是屋顶、军队是梁,老百姓是墙,而党支部就是地基,充分说明了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往返百里的挑粮小道,山路崎岖、路途艰险,反映了当时物资的匮乏,革命的艰苦。当时朱德扁担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党员干部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官兵平等、军民鱼水情的官、兵、民的关系。在八角楼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勇闯新路革命精神,在八角楼的油灯下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指引中国革命道路的巨作。在黄洋界,我们重温保卫战中革命战士不怕牺牲、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战斗场面。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看到了当时医疗环境的艰苦,小井医院医护人员和伤病员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崇敬。
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个个革命故事,一张张英烈面孔,一幕幕的情景再现,让我重新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残酷和艰险,也了解了革命者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二、深入感悟到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始终不渝保持不忘初心、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让信仰点亮人生”这是教育基地给大家发的手环上的一句话。信仰点燃激情,激情创造人生。信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成就人生的指明灯,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够鼓足干劲,朝着理想去奋斗。人活着就应该有点信仰,无信仰人生如空壳。但坚持什么样的信仰,直接影响着人生走什么样的路。谋利应谋众人利,有伟大的信仰,才能有伟大的人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信仰,是一名共产党员人生的启明灯,能够让信仰指导思想,思想引领行动,践行到各个工作岗位。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肩负起时代使命,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承担的责任。坚定的信仰,将信仰刻在骨子里,能够激发乐观主义精神,才能够磨练出不怕苦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小井医院的医护人员与伤病员用生命诠释了这无形的力量—“信仰比生命更贵重”,有崇高信仰的人值得尊敬。
(二)始终不渝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是实事,是现状,是事情的真相。重要手段是求,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正确做好所有事情的基础。不仅仅要重视调查研究的方式还要在调查问题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够减少决策风险,才能够找到事情的矛盾所在,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做出正确决策。不仅要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还要有善于总结,敢于开创的革命精神,好的优良传统不仅在于它的传承,更应该要与时代相结合,它才更有生命力,更入人心。
(三)始终不渝保持艰苦奋斗、身先士卒的先锋模范作风——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代表着一个政党的形象,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方面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忘,即使在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时代,仍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我们还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还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党员做事情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只有冲在前面,才能赢的群众的信任,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往前冲,才能把事情办好。
(四)始终不渝保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依靠群众求胜利,是工作的出发点。群众是基层,是千千万万工作在一线的建设者。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听取了士兵的意见,建立了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监督政策的执行,实现官兵平等,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主人翁精神。黄洋界保卫战,依靠的是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十八军赴藏,开山劈路,不扰藏民,餐宿街头,军纪严明,让藏族同胞翻身得解放,同样是依靠的是群众,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听取广大群众的心声,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不管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是现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时代,符合人民心声,为人民谋到幸福的决策就是好决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够聚集人心,增加凝聚力。
三、思考了将井冈山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作为历史来看,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的学习让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工作,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井冈山精神具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激励我在工作中继续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首先要坚定信仰,严于律己,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其次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服务成本。再次依靠同事,在工作中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勤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情系井冈
5.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五
本问卷旨在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程度,希望可以引起中学生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为相关教育工作单位制定教学内容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本问卷问题不加注明都为单选题,感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段:
A.11—15岁B.16—20岁
2.对于儒释道三大思想在中国的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主要著作您了解吗?
A.基本都知道B.知道一些
C.只知道两三个D.基本不知道
3.您是怎么看待古人的道德准绳的?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五伦”和孝悌忠行礼义廉
耻的“八德”。
A.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更需要提倡遵守
B.这是古人的美德,我们要学习其符合现代社会精神的地方,并大力提倡
C.这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准绳,我们要以批判为主的接受
D.这是封建文化的残留,早已经过时,我们要将其彻底打破
4.对于一些关于历史和古典文学思想的解读的书籍,您的态度是什么?
A.完全支持,有助于提高人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B.比较支持,通俗易懂,但这只是部分专家的观点
C.感觉一般,毕竟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对历史和古典文学的兴趣不高
D.不支持,有误导倾向,经典还是要靠自己去解读
5.您认为传统戏曲是?
A.全民都该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
B.职业演员去学习和传承的小众文化
C.有兴趣的人可以自主了解
D.陈旧、过时的,没必要再大力推广并学习
6.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比较,您更喜欢哪种?
A.流行音乐B.中国传统音乐
C.都不喜欢D.只要自己觉得好听都会喜欢
7.您能区分书法中楷书、隶书、行书、草书4种字体吗?
A.能B.不能
9.您对书法国画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吗?
A.可以从较专业的视角进行点评
B.可以体会到传统书画艺术的美,但只能从非专业的视角凭感觉评判
C.只能体会少部分传统书画艺术的美,不少书画艺术基本看不懂
6.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 篇六
研究背景: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走进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如:屌丝、微博控、坑爹、亲、伤不起、有木有„„网络文化正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涌入我们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我们小组将对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发展进行深度的探究。研究目的:探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能从网络文化中学到什么,网络文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伤害。
研究成果:
一、网络文化的发源
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到了网络文化的发源与传播途径。其中主要是在微博、百度贴吧、天涯猫扑之类的论坛中进行传播。
1.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
微博就是如此这样令无数人为之狂热的东西,人们通过微博放松、交友。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每日每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
2.百度贴吧
贴吧是旗下独立品牌,全球最大。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它与搜索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成讨论区,使用户能立即参与交流,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其所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百度贴吧可以算得上是当今网络最火热的论坛,许多网友都聚集在诸如“魔兽世界吧”、“李毅吧”的论坛中讨论一些时事、国事。许多网络的热词与事件也都是出自百度贴吧,如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二、网络文化的传播
7.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研究 篇七
1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都是专业化的训练模式,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其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1教育体系和体育体系之间有一定的脱节
从20世纪开始,体育运动形成了一种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体育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一般从小就被选送到体育学校参加相应的体育训练。这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在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文化教育造成忽视,在教育环境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正规文化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脱离了正规的体育训练。
1 . 2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与竞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青少年运动员要加强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方往往会产生很严重的矛盾,一方面是学习与竞赛训练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环境相对也是稳定的,青少年运动员一般要外出参加相应的体育训练和比赛,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往往不能接受正常的连续性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的内容与竞赛时间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在当前的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下,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比赛,自然会对文化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占据文化学习的时间是不可避免的。青少年运动员所学习的基础文化课程的教材与普通教材相同,但是时间却比一般的学生学习时间要少很多,因此对于很多文化内容的学习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 . 3青少年运动员的九年义务教育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文化教育一般是对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和学习,青少年运动员也不例外,也要加强各种文化内容的学习。青少年运动员一般是处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但由于受到各种矛盾的限制,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往往不能接受到充分的教育,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适合运动员特点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利于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文化教育水平自然得不到提升。
1 . 4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材的选择也不恰当,比如很多体校、运动队等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会开设一些基础课程的教育,比如加强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育,但对其他课程的开设则比较少,如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开设比较少。这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1 . 5教育经费存在一定缺陷
经费不足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障碍。近年来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加强了对各种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应的投入水平,但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还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比如教学设施比较陈旧,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等, 都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效率。
2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提升的策略
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2.1坚持“体教结合”
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力度,也要加强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力度,对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加强“体教结合”倡导的是加强体育与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培养更多综合能力素养较高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应该要加强“体教结合”的培养体系的建设,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
2 . 2科学合理的安排各种体育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强度比较大,运动量也比较大, 持续时间比较长,这对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会带来很大影响。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学生的体力和精力受到影响,从而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因此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尽量缩短训练的时间,改进训练的方法。另外要给青少年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其次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状况,如生理特征去安排具体的体育训练时间和相应的训练负荷内容。避免负荷量过大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两个方面同时兼顾,提高两者学习的效率。
2 . 3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变革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综合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时除了根据班级进行分类授课之外,也可以加强小组学习、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青少年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当青少年运动员去外地接受相应的训练时,在文化教育方面要尽量符合青少年的时间安排,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分别教学。同时,要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兴趣。
2 . 4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设置
在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设置,与一般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文化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比一般的学生要少一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训练时间和周期,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引进一些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修养,注重运动员的德育教育,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在教材的设置方面,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在进行文化教育时,教材的内容应该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或者将教材的难度降低一些,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 . 5加强对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
青少年在进行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文化教育自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水平,要加强对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要求相应的部门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各种受教育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换,对于教学经费比较短缺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可以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一些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
3结语
8.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八
一、乡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德育功能
1.乡土文化的特质
(1)礼治文化。乡土文化是典型的礼治文化。家族成員依照约定俗成的习俗和习惯来维持家族秩序。自西周起,国家就建立了一套家本位的宗法统治体系。其经世代所维持的礼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务于传统的习惯,逐步被社会公认为适用于所有人的宗法伦理观念或规范,最终成为对每个家族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所谓人情、礼俗和族规。
(2)务实文化。注重现实的求索动机是乡土百姓心理的首要特征。中国乡土百姓往往把自己无法理解或控制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折射为具有各种特殊机能的人格神,通过幻想的形式、祈求的心态,期望这个神秘的力量体系护佑自己,让自己福寿双全,无灾无难。“夫置神庙者,所以佑兆人,祈福应。”人对于神佛的物质供奉和心灵虔诚,是为了换取神佛赐福于人间,“破些小财,必获神恩庇护发大财也”。
(3)家国文化。对家乡对祖国充满热爱与牵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纵览历史长河,历代文人志士留下了多少对家乡魂牵梦萦的不朽诗篇,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家爱国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巴金的“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无一不是抒发浓浓的思乡爱国情怀。
2.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1)人格教育功能。从人格发展来看,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仅包含着对个体的认同,同时也包含着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的认同。群体文化的认同不仅确立自我同一性,也确立了自己的群体归属感。乡土文化是典型的群体文化,青少年对所属乡土文化的认同,就是对其乡土的认同。因此,乡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对青少年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2)人生观导向功能。“乡土教育以了解自身所属的乡土环境、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培养人们对各民族及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态度,进一步使人们具有开放的胸怀与宏观的视野。”乡土情结是培养青少年人生观的基点。乡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们认识家乡、关怀乡土、热爱地方文化的“乡土观”,而且能摒弃“不食人间烟火”式的形而上的道德玄思而打造务实进取的人生观。
(3)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爱祖国总是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对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是爱国主义不可或缺的固本之举。以乡土文化为起点拓展青少年的知识维度,由爱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家乡进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祖国。乡土教育和爱国教育“两手抓”,是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乡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价值
1.礼治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礼的熏陶无处不在,传统的礼文化教育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培育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现代道德教育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礼,如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这些对青少年的行为养成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借助乡土文化的优势,发扬中华民族重礼的思想,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涵,引导青少年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切实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帮助他们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
2.务实文化有利于打造青少年积极的人生观
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个人过分追逐自身利益、企业过分追求最大利润,社会上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行为时有发生,这难免对青少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青少年道德水准滑坡,价值观扭曲。只知报酬和索取,而忽视踏实付出的错误价值观大有人在。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摈弃“不食人间烟火”式的形而上的道德玄思,用乡土文化的务实精神去教育青少年。让青少年明白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强调把追求利益与务实奋斗结合起来,以达到利和实的统一。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乡土文化的务实精神,要求青少年在日常行为中、在待人处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人生目标的同时,强调把目标和切实行动结合起来,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3.家国文化有利于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乡土文化的区域性使得人们具有强烈的“家”的意识,使人们具有深厚的“安居”情结。爱祖国总是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由爱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乡进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祖国。家国文化对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对青少年乡土文化教育的过程,也是树立青少年热爱家国的价值观的过程。通过乡土教育,使青少年爱家乡与爱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树立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美好价值观。
三、利用乡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对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与创新,切实发挥德育功能
第一,合理选择“人脉”。乡土文化的特性决定着培养文化传人是保护乡土文化永世延续的最佳方式。许多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所以只有不断地培养文化传人,才能使乡土文化的火炬代代相传,才能使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永葆青春。
第二,竭力保护“文脉”。乡土文化是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原生态文化。我们应当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地的乡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与加工,使其形成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文化。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加工创作时,必须保留其“乡土”的特性为前提,使乡土文化更深入地植根于民间又普遍融入日常生活。
第三,与时俱进。文化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扬弃乡土文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之,坚持乡土文化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土文化与不断丰富着的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观互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2.倡导青少年认知和实践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德育魅力
学校利用学科课程资源进行乡土文化是进行德育的一种广泛而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授文化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乡土文化德育因素,在范围上拓宽,在内容上延伸,拓展德育活动的空间与内涵。如举办乡土史课前演讲、乡土知识竞赛等。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能力,深化其对乡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青少年的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操。但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对培育青少年的高尚道德是不完全的,还应该通过校外实践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的调查和参观活动,从而坚定青少年胸怀高尚道德的信心。学校要拓宽教育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乡土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更深入感受乡土文化的德育魅力。
3.以乡土文化为依托构建立体德育体系
青少年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伟大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三大环境。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取决于这三大环境良好的氛围。因此,要以乡土文化为蓝本,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缺一不可。家庭要采用“就地取材,为我所用”的方法,充分挖掘家庭里蕴含的优秀的文化,如家训、家族史等。对青少年进行本家庭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进其对家庭的热爱,有利于提高修养,从而朝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价值观迈进。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应该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要树立以“爱乡爱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理念,让青少年学生在爱乡爱校的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结合起来,在鄉土文化的指引下闯开胸襟,把乡土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做一名有文化有道德的新时期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万明钢.论台湾的乡土教育.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6).
[4] 陈永倩.杨叔子和他的“人文教育”.文汇报,2008-12-25.
[5] 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2003.
9.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总结材料 篇九
展示新世纪广大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林管局团委:
根局团委积极探索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突出特色活动的开展,丰富和活跃了广大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工作和学习热情。每年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文化内涵丰富、题材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吸引、教育广大
青少年,展示了新世纪我局广大青少年良好精神风貌。现将我局青少年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青年文化月活动为核心,激发企业青年工作活动热情
青年文化月活动是根河林业局团委自88年以来连续开展的一项传统的系列文化活动,到今年为止已进行了第十三届。每年一届青年文化月活动,一般是在生产淡季,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开展,根据各单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不同又划分为必选活动和自选活动。每项活动都预先定好时间、地点、参加人数、规则等,待所有活动进行完后,根据各单位的比赛成绩和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比,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如今年局团委在开展第十三届青年文化月活动中,主要集中举办了“颁祖国赞家乡”百米长卷绘画赛、板报展;团青风彩一现表演赛。同时,由基层单位组成的四个联谊组分别举办了青春服务展风姿志愿服务、迎国庆象棋赛、友谊无界限联谊会等八项富有特色的活动。通过举办青年文化月活动,为广大团青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展现风采的舞台,调动了团青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以青少年腾飞林创建活动为标志,增强青少年爱林护林意识
今年,根局团委在潮查林场152、131林班,根上线2、16公里左侧,选择了一块24.2公顷的林地,将其命名为根局青少年腾飞林。它的创建旨在增强青少年对天保工程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爱林、护林意识,激励青少年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力军,为林区再造秀美山川做贡献。在活动中,40名新团员进行了入团宣誓,并栽下了入团纪念树。青少年腾飞林的创建不仅拓宽了我局共青团工作的活动领域而且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室外活动基地。
三、以“骏马杯”联谊活动为纽带,促进地区广大青年的交流。
根河地区林、地、铁、电四家团委,为了更好地增进了解,沟通感情,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自83年以来,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联谊活动。今年由根局团委举办了“骏马杯”根河地区森林防火演讲赛,不仅为根河地区广大青年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风采的机会,而且促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四、以“少年军校”为阵地,提高学生“五自”能力
1994年8月,根河局团委与根河森警机降大队联合创办了林区首家少年军校。“少年军校”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订购了统一的军事训练服,创作了校徽、校牌、校旗、臂章,创作了校歌,制定了校纪校规。培训对象主要是我局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培训内容主要有军事训练、劳动教育、野外生存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国防教育等。采取全封闭式的训练方式,由学员自带行装在驻地集体食宿15天。少年军校自创办以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深受家长和少年儿童的欢迎。至今已培训学员327人次。这所少年军校曾在96年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优秀少年军校”;98年被自治区团委等五家单位评为全区“先进少年军校”。
五、以爱心助学活动为契机,掀起我局的扶贫助学热潮
根局爱心助学基金会是于95年成立,办公室设在局团委,共拥有基金133,572.20元,基金是全局职工自愿捐助的,用于长期资助局内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金会采用存款储蓄的方式保管基金,每年发放一次,至今共发放金额为147,300.00元救助人数为1602人次。
在此基础上,局团委组织全局团干部开展了团干部“大手拉小手”助学结对仪式,全局专职团干部同本单位特困职工子女结为助学对子,捐赠了学习用品,并坚持长年将此项活动开展下去。另外,自95年以来,由局团委协助联系,根河森警机降大队已相继救助了7名原第四中学考入大学的学生。
10.青少年文化艺术节颁奖晚会流程 篇十
中国(合肥)青少年文化艺术节颁奖晚会流程
时 间:2015年8月25日 晚7:30分
地 点:合肥大剧院歌剧厅
第一部分:颁奖程序(时长约20分钟)7:00之前 观众入场毕(7:15 背景音乐)7:27 领导及贵宾入场(欢迎进行曲)
(主持人小时(中央台)、王健(合肥台)上——)
1、主持人:介绍中国(合肥)青少年艺术节概况
2、主持人:请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俊杰致辞
3、主持人:请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魏雅鸣先生讲话
4、主持人:宣布获得三等奖(30名)节目名单,请领奖代表登台领奖。请出6位颁奖领导或嘉宾登台向获奖节目代表颁奖。
(全程音乐,领奖后退至舞台合唱台阶第三排)
5、主持人:宣布获得二等奖(20名)节目名单,请领奖代表登台领奖。请出4位颁奖领导或嘉宾登台向获奖节目代表颁奖。
(全程音乐,领奖后退至舞台合唱台阶第二排)
6、主持人:宣布获得一等奖(10名)节目名单,请领奖代表登台领奖。请凌云、魏雅鸣登台向获奖节目代表颁奖。(全程音乐,领奖后退至舞台合唱台阶第一排)
7、主持人:请所有颁奖领导和嘉宾走至前台,与全体获奖节目的代表合影留念。
(领导、嘉宾及获奖代表退场)
8、主持人:介绍闫肃老师对本届艺术节的祝贺(大屏播放闫肃老师的祝贺视频)
第二部分:演出程序(13个节目,时长约70分钟)(演出铃声响。舞台灯光转暗,《美丽的合肥我的家》音乐起,聚光灯亮起,领唱儿童歌声起——)
主持人:“舞动梦想 畅想未来”2015中国(合肥)青少年艺术节颁奖晚会圆满结束!朋友们,我们明年再见。
(在音乐、视频礼花、现场彩带礼炮齐鸣中晚会结束)。
11.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 青少年教育 影响 对策
一、新媒体和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基于新媒体,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的现代社会文化就是新媒体文化,如短信文化、手机电视、网络文学等形式都应该可以归结成是新媒体文化的一部分。
二、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文化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存在着两面性。新媒体文化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青少年的教育带来了困扰。
1、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传播知识和信息,建构了一个如同百科全书式的信息平台,可以供人们自由的查阅、检索、下载,这就使得青少年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身边发生的事和人身上,而且还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时事新闻、政治经济动态、文化艺术等,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面。其次,青少年借助设备终端参与到网络空间中来,不受身份和地域的限制,自由的发表言论,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与其他人互动。大众既是新媒体文化的接收者,也是新媒体文化的创造者,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最后,新媒体文化充分表现了对个性的尊重和对自由阐释。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草根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为青少年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很好平台。
2、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使得在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青少年的鉴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冲击。此外,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叛逆期,从新媒体中接收到的信息如果和平时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兩种价值观,会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判断,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新媒体文化是一种简单、便捷的视听文化,青少年通过快速浏览或者视频呈现的方式接收信息,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现如今的新媒体文化用更直接的表达方式把一切需要思考的东西呈现出来,沿着这样的思路,会使青少年形成思维定式,忽视了思考,使其自身的思维能力产生退化。再次,现在的青少年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新媒体的便捷使得青少年只要是在有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网络上的所有东西,这就会导致一种现象,不论什么时候青少年总是在上网中的状态,课堂上、课间休息、睡觉前、起床前甚至写作业的时候都会边上网边学习,这大大降低了其学习的效率,而且在上课的时候也在上网,更是严重影响了其听课,日积月累,青少年就会对这种生活方式产生了习惯,对于新媒体形成依赖,导致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最后,由于网络的发达和便捷,新媒体的应用广泛,青少年越来越依赖在网络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从而远离现实,这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会产生阻碍作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如果长时间不能融入现实,会变得孤僻、自闭,不愿意和现实中的人接触,不能融入集体,对他人产生冷漠等情绪,长此以往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危害。另外,网络中的一些不健康信息,比如黄色、暴力等内容,更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三、新媒体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新媒体文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面对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带来的挑战,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其次,要注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最后,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有效的疏导,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利用新媒体,激发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意识。
2、开设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增强青少年对信息的鉴别、筛选能力。
所谓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体素养教育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加强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是新媒体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有效对策。所以,学校应当开设专业的媒体素养课程,提升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鉴别、筛选能力,对媒体信息中隐含的价值取向能够做出明确的剖析,能够以自律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和秩序。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应当开展一些新媒体文化和现实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发挥新媒体文化的积极作用。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主流文化活动,遏制不良文化在网络上的泛滥。此外,要多开展丰富多线的线下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真实感情,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精神的育人功能。
4、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联系。
对青少年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完全不够的,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长可以通过新兴的网络终端加强与青少年的平等交流,密切关注和引导青少年。此外,人的生活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社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政府应建立相关法规,规范网络行为。
政府的举措是影响网络环境的关键,引导着公众网络行为的走向。因此,政府从媒体监管和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法规成为净化网络环境的关键环节。建立网络安全、网络传播等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促进网络唤醒的良性发展。良好的网络环境具有感染、促进和约束作用,会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更好的作用。
四、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影响力日益突显。面对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加强青少年自身的媒体素养,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引导,促进新媒体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全晓松,陈永华,徐小华. 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89-93.
[2]冯平平.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52-152.
[3] 耿怡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6):1.
作者简介:耿怡雪 (1990-),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太原
12.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十二
一.泉州地域文化积淀丰富
(一) 地方人文特色凸显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代被誉为“海滨邹鲁”, 泉州又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名胜众多, 本地和外来文人骚客探友揽胜, 留下不少传世诗文。如秦系《九日山中闲居》、欧阳詹《赠九日山老僧》、韩偓《清源山南台岩》、蔡襄《诣飞阳庙祷雨题》、王十朋《承天寺十奇诗———榕径午阴》、朱熹《题九日山廓然亭》、刘克庄《南郭》、张瑞图《金粟洞》、王慎中《游清源山记》、何乔远《灵山圣墓杂记》、蔡其娇《南曲》、舒婷《惠安女子》。安溪产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 其中盛产的乌龙茶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中外。泉州茶文化从宋代进士苏钦《卖茶》诗、清代安溪诗人林辂存《采茶歌》与泉州人流传的歌谣《茶山对歌》就可略见一斑。泉州石雕文化更是出神入化, 如五代九日山石佛、宋代老君岩石雕、东西塔石刻、当代崇武石雕群, 从宋代朱熹《石佛岩》、元代释大圭《石笋诗》、明代进士季本《老君岩》、当代郭风《泉州日记》都展示了泉州石文化艺术瑰宝“奇巧疑天工”的神奇魅力。泉州人有亦儒亦商的职业特点, 封建社会重儒轻商, 两者不相容, 而泉州人却把两者契合得恰到好处。宋代诗人刘克庄《南郭》写得最为明白:“州人务本亦知书, 若不樵耕必业儒。惟有刺桐南郭外, 朝为原宪暮陶朱。”泉州与台湾有着独特地理关系,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历来通商、文化交流频繁。明末郑成功光复台湾、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 带去很多泉州籍官兵。目前, 台湾汉族同胞中, 有44.8%, 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是泉州永春人, 诗歌《乡愁》、《乡愁四韵》传诵大陆四方。泉州是著名侨乡, 早年泉州人不惧漂洋过海到东南亚、港澳台谋生, 频繁的文化交流和独特的亲缘关系, 形成泉州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侨乡情结的特点, 明代泉籍著名思想家李贽, 当代文学家刘再复、诗人蔡其娇都具有开放的个性;当代著名小说家司马文森《南洋漂流记》 (长篇) 、庄东贤《慈母心》 (短篇) , 著名戏曲家王仁杰创作的歌剧《素馨花》, 陈述创作高甲戏《唐山情》都是表现侨居侨乡生活这方面题材的佳作。泉州从唐·贞元八年 (792年) 欧阳詹“温陵甲第破天荒”以来, 历代泉籍和居泉文人骚客为泉州留下不少宝贵的文学财富。
(二) 海洋性特色凸显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 泉州属闽越地。越人擅长造舟航海, “水行而山处, 以舟为车, 以楫为马, 往各飘然, 去则难从” (《越绝书》) , 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泉州有依山面海的独特地理位置, 海岸线有400多公里, 宋代造船业就很发达, 正好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这就为宋元时期建造“东方第一大港”创造了优越条件。李邴 (宋) 咏颂泉州的楹联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记载, 宋末意大利商人雅各《光明之城》描述当时看到刺桐港“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 元代的马可·波罗说, 《马可·波罗行纪》中说:“它 (泉州) 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大批商人云集这里, 货物堆积如山, 船舶往来如梭。”, “当时的大都、杭州、泉州都是闻名于世的大商业都市。……如泉州巨商佛莲有海船八十艘, 珍珠一百三十石, 张瑄和朱清更是‘巨艘大舶交番夷中’。”宋代谢履《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脊, 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 每岁造船通异域。”从谢履的诗中可以看出, 泉州因为人稠地贫, 为了谋生, 只好向海外谋求出路。泉州写海的诗人不少, 如宋﹒刘子翚《万安桥诗》、明﹒俞大猷《舟师次马幕和李次山》、李廷机《访沙堤》、王约《崇武观潮》、清﹒李光地《寄台湾姚总兵》、苏大山《澎湖舟中作》。泉州人具有海洋性格, 有着海上探险的冒险精神, 漂洋过海到东南亚、港澳台谋生的泉籍侨胞有1千多万人。泉州歌谣《行船歌》就是描写泉州男子行船出海谋生, 夫妻分别难分难舍的复杂的感情。这种海洋性格和海洋文化, 形成了泉州独特的海洋文学。当代著名诗人、泉州籍蔡其娇自认为有波斯人的血脉, 热爱大海和冒险, 解放初期写了大量的海洋诗, 著名诗人公木认为“他 (蔡其娇) 在现代中国诗坛上成为第一位‘大海诗人’”。
(三) 宗教特色凸显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泉州讲学, 在开元寺天王殿撰写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历来就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唐宋以来, 宗教鼎盛, 各派相安相存。全国闻名的有佛教圣地“开元寺”, 伊斯兰教圣堂“清净寺”, 摩尼教遗址晋江草庵, 清源山道教老子石雕神像“老君岩”等处。泉州文人吟咏寺庙菩萨的诗歌不计其数。宋代蔡襄《诣飞阳庙祷雨题》:“年年乞雨问山神, 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 彼苍何故罪斯民。”王十朋《承天寺十奇诗——榕径午阴》:“古树连枝护午阴, 萧萧门径日沉沉。清风拂地尘无染, 暑日当空热不侵。柏子庭前增祖意, 梅花夜后悟真心。雪霜经尽年年在, 人事往来几古今。”元代释大圭《桑树白莲》:“一芬陀利遍流芳, 不在春蚕叶上香。为瑞为禅百升刹, 阿谁又觅旧枯椿。”明代王慎中《游紫云室访静上人》:“千寻高处一庐深, 未至遥闻钟磬音。径路渐通难进步, 山门忽睹已生心。色空矗矗迎云岫, 禅寂嘤嘤在树阴。愿与尔投庐远社, 莫凭陶令傲东林。”清代诗人施世綸《弥陀岩》:“曾枕清源漱石时, 老僧还指壁间诗。江山无改旧游寺, 十四年来鬓有丝。”现代弘一法师《将去净峰留题》:“我到为植种, 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泉州寺庙宫观楹联也独具地方特色, 古人咏晋江罗山草庵楹联:“万石峰中, 月色泉声千古趣;八方池内, 天光云影四时春。”安平桥中亭石柱上有一副名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近代著名诗人林骚题赐恩寺楹联:“莲月边湖千顷水;松风对寺一声钟。”弘一法师题净峰寺楹联:“自净其心, 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 厥惟益友良师。”如此佳联泉州著名寺庙宫观可以说处处可见。
(四) 地方戏曲特色凸显
泉州市被全国戏剧界公认为戏剧创作强市。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晋江布袋戏均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市有一支精干的戏曲创作队伍, 高甲戏《连升三级》的编剧王冬青, 梨园戏《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的编剧王仁杰, 高甲戏《凤冠梦》、《玉珠串》的编剧诸葛辂;木偶戏《火焰山》、《馋猫》的编剧黄锡钧等均是泉州戏剧文学创作领域的著名剧作家。
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那典雅清丽、委婉深沉的艺术风格, 精妙细腻的表演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学内涵, 优雅的抒情意蕴, 保留着醇厚的唐宋风韵。梨园戏《荔镜记》作者佚名, 明嘉靖丙寅年重刊, 重刊本现存于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和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它是泉州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戏文, 是梨园戏《陈三五娘》的祖本。擅长表现悲欢离合爱情题材的《陈三五娘》、《李亚仙》等传统剧目, 已成为许多海外同胞十分熟悉、喜爱的传世之作。《节妇吟》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董生与李氏》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并荣膺2003至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皂隶与女贼》获曹禺文学奖和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
高甲戏讽刺喜剧《连升三级》, 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喜剧经典作品, 演出时, 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首长的关心与重视, 郭沫若、田汉、老舍、邓拓等为之题诗撰文, 盛赞高甲戏丑角表演达到“登峰造极”, 誉称《连升三级》为“南海明珠”, 1993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喜剧”。近年来, 高甲戏《凤冠梦》、《玉珠串》、《大河谣》、《大汉魂》、《金魁星》等, 分别获国家戏剧大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轰动京华剧坛。
泉州木偶剧团排演的神话剧《水漫金山》、《火焰山》、《太极图》、童话剧《馋猫》等精彩剧目, 参加国际木偶艺术节, 泉州提线木偶也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木偶艺术珍品”。《水漫金山》、《庆丰收》等剧目, 荣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联欢节集体二等奖和银质奖章;《五里长虹》获文化部第九届国家文华新节目奖;《钦差大臣》荣获文化部金狮奖和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剧作奖。
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 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华民族音乐的根”。美国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学院搜集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 加以比较研究, 得出结论:“中国的音乐是全世界最古的音乐;而中国音乐之中, 则以南音为最古。”南音创作剧目《桐江魂》参加全国南方片曲艺调演, 荣获剧本、作曲、演出一等奖。2009年南音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是中国当代戏曲强市, 泉州地方戏曲在中国当代戏曲史上有显著的贡献和广泛的影响。
二.泉州地域文化教育的意义
泉州地域文化内涵丰富, 又贴近现实生活, 青少年通过耳闻目染, 潜移默化, 比起外来文化, 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
(一) 由泉州高校的自身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泉州十八所高校, 除了国立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 (简称泉州师院) 外来生源较多, 其他高校以泉州本地人居多。作为来源于泉州, 服务于泉州的学子, 不了解泉州文化显然是一大缺陷。现在许多有条件的泉州中小学都开设泉州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作为高等学府对泉州文化的传播更应该起引领作用。事实证明, 泉州文化反哺泉州高校的贡献是显著的, 如泉州师院音乐学院开设了“南音”专业, 目前, 该专业成了泉州师院唯一的硕士点。泉州德化县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 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 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 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德化陶瓷学院就是应运德化的陶瓷文化而生。泉州地方戏曲梨园戏、高甲戏的旦角曾静萍、陈娟娟都是梅花奖的得主, 泉州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获得国家戏剧奖的剧目有十多种。可见泉州文化是有其艺术魅力的, 是泉州高校发展肥沃的土壤。
(二) 由泉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所决定的
泉州十几年来一直是福建经济的领头羊, 民营经济十分繁荣, 产业特色非常明显, 晋江市和石狮市的服装鞋帽, 南安市的水暖制造、花木栽培, 惠安县的石雕, 安溪县的茶叶, 德化县的陶瓷, 永春县的花果生产, 都直接或间接与泉州文化息息相关。泉州经济的发展必须做大泉州文化产业这块大蛋糕。在中央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引领下, 最近泉州文化产业园接二连三孵化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泉州已知的创意产业园包括183创意园、源和堂创意产业园、“六孔井”音乐文化创意园、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园“t淘园”、丰泽区休闲文化创意基地 (包括鲤中、成洲两个片区) 、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和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等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这些产业园都基本上打泉州文化这张牌, 其实开掘泉州文化转化成产业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还有待于后人去挖掘它的潜能。
(三) 由塑造泉州精神及人文素质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 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一直随着泉州经济的增长而被发扬光大。“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最大特色、最大品牌、最大支柱和最大的活力源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418.11亿元, 占泉州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0.89%。民营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工业产值还是就业人数均占全市总量的九成以上, “九五”以来总产值年均递增都在33%以上。泉州民营企业对全市工业产值贡献率超过85%, 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比例97%以上 (国有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很小) 。由此可见, 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 规模以上企业对工业的贡献和对我市工业经济的进步功不可没。但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作用不相称,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普遍偏低, 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较低。随着泉州经济的发展, 以前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泉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高精端产业的涌现, 爱拼加巧干被更多的经济专家所认同。巧干必须要有更多高素质精尖人才。泉州有着辉煌的历史,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东方第一大港”, 宋代大儒朱熹盛赞泉州“此地本为佛国, 满街皆是圣人”。泉州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泉州“第二次创业”的人文基础, 在某个层面上有着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泉州地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素质的提升
青少年是泉州经济文化发展的未来, 泉州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才俊, 泉州地域文化教育在某个方面能弥补其不足。
(一) 提升地方人文素质
由于现代人浮躁心理的作祟, 特别青年人对泉州本土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严重不足。他们的创新意识伴随着浮躁心理使创新的成果缺少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现充满商味而缺少品位。每一文化产业的出现并取得成功, 都是欣赏者与被欣赏者双向的活动和共鸣。这些都需要双方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缺少一方的情感投入, 再好的东西都是一种摆设。所以, 泉州要做好文化产业, 一方面开发商要有智商、情商和远见卓识, 另一方面顾客要认同, 这些因素都需要人文素质的储备。泉州远离政治文化中心, 相当一段时期文化和经济是滞后的, 改革开放以后, 逐渐走上繁荣, 但比起一线城市北京、上海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泉州文化产业要形成跨越式发展, 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特色就是地方特色, 品牌就是打历史文化品牌, 要做好这两样东西, 首先泉州人的整体素质要提升, 特别要提升地方人文的素质。
(二) 提升为泉州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素质
泉州籍港台同胞、海外侨胞1千多万人, 超过泉州本地人口。泉州有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4人, 出现当代行为艺术大师蔡国强、著名邮票设计艺术家万维生、著名导演黄健中, 当代著名诗人就有余光中、舒婷、蔡其矫等三人。泉州在外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等, 他们都是泉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泉州一些企业精英和文化精英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流失非常严重, 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国家。泉州本地高校的毕业生, 虽然大多数留在泉州, 但一有机会他们也会离开泉州投奔歆慕的城市。所以, 我们必须让每一位愿意为泉州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人们都知道泉州光辉的文化历史, 让他们增强作为泉州人的自豪感, 让他们感到复兴泉州前景光明, 只有大家都诚心诚意为泉州的发展服务, 只有泉州能聚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精英, 泉州才不会因为人才瓶颈的限制而感到发展乏力。
(三) 提振对泉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信心
泉州辉煌的过去, 既是历史的记载, 也是提振信心的源动力。泉州历史对于研究泉州历史的学者来说, 也许再熟悉不过了, 但对于泉州民众来讲却必须要补这门课。因为宋元时期泉州“涨潮声中万国商”, “市井十州人”的商业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市舶司”也剩下断垣残碑, 对于匆忙行走在现代化街市的人们, 谁还有时间去记忆那消失了几百年的历史。所以研究泉州学, 宣传泉州历史文化, 就落在了教育工作者的身上。现在泉州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也作出了一些成绩, 但还远远不够, 我们去泉州每所高校看看, 有几所开设有关泉州学的选修课。对于未来服务泉州的学子, 却不知道泉州的过去, 却如何面对泉州的未来呢?所以, 泉州高校开设有关泉州学的课程很有必要, 对提振他们对泉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信心很有帮助。
四.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泉州地域文化的教育
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泉州地域文化的教育, 泉州部分中小学做了一些尝试, 由于升学的压力, 这种尝试也是浅尝辄止。至于个别泉州高校开设有关课程, 却因专业的限制, 教材的限制, 领导的不重视, 成效不大。对于如何教育的问题, 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 领导要进一步重视, 加大经费投入
泉州市委市政府对泉州学的研究是比较重视的, 成立了泉州学研究所, 成立了《泉州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编辑出版了《泉州学林》, 泉州市政府已颁发了四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但对激发泉州高校研究泉州学的重视却不够, 没有充分调动高校的研究力量, 没有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所的作用。泉州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投入必要的经费, 凭借高校的研究力量, 通过课题、出书以及奖励等办法, 将宣传鼓励工作做足, 让更多的学者将精力转移到研究泉州地方文化中来。
(二) 加强社会实践, 拓展文化视野
高校不要关门办校, 泉州是全国第一批24个文化名城之一, 唐宋以来的文化遗址相当丰富。我们要让大学生走出校门, 可以通过旅游、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材料, 从而亲身体验泉州文化的深刻内涵。去年我校07级毕业班的同学组织调查惠安崇武一带女子的文化习俗, 而后制作的PPT片,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调查者和观众受益匪浅。
(三) 编写地方教材, 开设选修课
泉州高校开设地方文化课程的学校并不多, 其热情还不如中小学。中小学却由于研究力量有限, 编的教材质量比较粗糙。泉州师院音乐学院设置南音专业, 并设置硕士点;泉州地方戏剧研究所几位热心的退休老同志研究出版的《泉州戏曲传统丛书》, 还有一些热衷泉州学研究的学者确实为提高泉州文化的品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作为高校的地方性教材却很少, 据我所知开课也很少。我校编写《泉州地域文学》教材, 并开设选修课, 但其他高职高专的学校却没有一所有开设此类课的。开设选修课受众也很有限, 但通过开课后我做的问卷调查, %的学生认为了解泉州地方很有用, %的学生认为有用, 两项调查相加占了%, 可见学生对泉州地域文化还是相当重视的。
(四) 纳入教学计划, 设置必修课程
现在有的高校功利性很强, 认为开设泉州地方文化的课程没有用, 它属于偏门左道, 领导根本就不重视。所以, 我认为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以重视, 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措施, 促使高校也跟着重视起来。其次, 高校要将泉州地方文化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有条件的专业都必须开设选修课, 没有教材的, 可以组织编写, 没有师资的, 可以聘请。特别师范类的高校更应该开设此类的选修课。泉州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只要领导重视, 教材和师资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五) 凸显地方特色,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泉州高校大多数是私立学校, 它们注重自己的专业与泉州经济接轨, 忽视与泉州文化融合。所以, 当学生走入社会时, 他们服务于泉州的意识不强。现在高校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但大多数的高校跟风追求时尚。其实要建设有特色的地方高校, 注重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 同样, 只有地方性的才是全国性的。泉台文化交流应该成为泉州高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泉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台湾泉州籍人据统计近一半, 泉台许多民俗文化都很相似, 近几年民间来往的文化活动不少, 但高校间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却不尽人意, 走访的多, 真正文化学术探究的少。泉台文化是一块值得探究的学术宝库, 从明末泉州人郑成功光复台湾之前泉台间的商业往来, 一直到清初泉州人施琅平定台湾后泉台民间的频繁往来, 都凸显了泉台文化交流对海西建设的重要意义。泉州高校的地方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泉台经济文化交流的推进器, 成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如果只热衷于商业的活动, 那么现实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六) 推介传播地方文化, 塑造泉州城市形象
泉州城市形象品牌的推介, 单靠经济是无法办到的, 它还要靠文化的推介。泉州比起厦门来, 地理位置不如厦门, 中央给的政策不如厦门, 但在文化古城方面有人文的优势, 所以泉州一定要打好文化这张牌。地方文化的推介除了广告、商业活动之外, 高校的推波助澜起了很大的作用。高校学子来自全国各个地方, 他们的宣传是最有说服力的。泉州缺少全国一流的高校, 缺少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 这是泉州这张城市名牌一直无法打响的原因之一。推介传播地方文化, 要从高校抓起, 这点应该要引起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城市品牌的创立如果没有高校的参与是不理智的。厦门如果没有厦门大学这张高校的品牌, 它能撑得住吗?泉州要办名大学, 中央要给政策, 地方要有经济支撑。没有名校支撑的城市会因人文缺失而患得患失, 迷失自我, 缺少品位。
总之, 泉州地域文化教育与泉州青少年素质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作为泉州人只有把握了本土的根, 吸取地方文化的养分, 才会更壮硕。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 就是有这样无数的根系输送丰富的养分, 因此才会如此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季本《老君岩》[A]泉州诗词学会等编《泉州千家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10:121.
[2]刘克庄《南郭》[A]泉州诗词学会等编《泉州千家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10:72.
[3]雅各.德安科纳 (意大利) 著.光明之城[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1:152.
[4]剪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第三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5:125.
[5]宋代谢履.泉南歌[A]泉州诗词学会等编.泉州千家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10:38.
[6]公木.干雷酸雨走飞虹[A]蔡其娇.诗的双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9:178.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荐阅读:
青少年道德传统教育11-23
青少年知识竞赛国学文化部分09-17
青少年安全教育讲座10-13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10-17
2016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实施方案11-06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06-25
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07-18
青少年安全教育平台08-17
青少年心理发展及教育09-16
于丹《青少年人格教育》有感09-27